训练听声音的古诗中写了哪些声音

听吟诵的声音,你也会爱上古诗词
来源:中国孔子网|
  吟诵是古代汉语诗文的活态,是传统的读书法和诗文创作方法,两千余年来,代代相传,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样式。2017中华经典吟诵大会全国总决赛11月3日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小演员们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中华经典的文化盛宴。
  中华经典吟诵大会为喜爱吟诵的朋友们提供了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广泛参与的渠道。网络时代,微博、微信和直播等互动方式层出不穷,中华经典吟诵大会从初赛复赛都紧跟借助网络的力量,多次通过孔子网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互动方式与网友分享活动的盛况,向万千网友们展示吟诵之美,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的人和吟诵零距离接触,分享吟诵艺术的魅力,无论是资深诵友还是一无所知的吟诵&小白&,几乎每位观众都能在吟诵上找到自己的吟诵方式。
参赛选手合照留念
中南大学中华经典吟唱团参赛选手刘诗仪、蔡焯鹏
  本次吟诵大会的一大亮点是洋溢出更多的青春气息。无论是台上的表演者,还是台下的观众粉丝都出现了更多年轻的面孔,也吸引青少年关注并参与到吟诵中来,让吟诵融入青少年的成长,滋养他们的精神园地,为曾经的吟诵之美传承注入青春活力。其中,来自中南大学大二学生在接受中国孔子网记者采访时说,吟诵在学生眼中虽然还是一个不太了解的传统文化曲目,但是它可以带给学生一种气质的培养,通过吟诵这种方式去了解传统文化当中那些未曾探寻过的感情因素,寻找当年那些诗人词人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想要传达给后人的精神,也鼓励大家不妨通过吟诵这样的一种方式,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探索传统文化作品中的一些美妙之处。
湖南长沙参赛选手李晓阳
  来自湖南吟诵学会的李晓阳讲到,诗词曲是文学,吟诵唱是方法,大家多来掌握这种方法,多学习一些不同的腔调,对周边事物生活多一些美好感悟,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通过吟诵出的古诗词,知道古人先贤是怎样的一个生活方式,何乐而不为?李先生还提到,正是通过中华经典吟诵大会这样的机会,能让他们通过网络的平台了解到中国各种地方的方言,各种地方的腔调,吟诵是多种色彩的曲目,所以这也是诗文是有韵味的原因所在。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第三小学校长陈刘洪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第三小学学生接受采访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第三小学校长陈刘洪介绍,花果园第三小学就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办学特色,孩子们在比赛中都表现出了最好的自己,传统文化也是最有力量的,从小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由小开始知道如何去了解世界,感恩世界,从而感恩他们身边的人,从而学会去爱,这次吟诵大赛对于我们来说特别有吸引力,很期待下一届继续举办!花果园第三小学的卢麒谦小朋友还说到,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不仅加强了同学间的友谊,还拓宽古诗词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对考试也有很大帮助。陪同参赛选手的一位妈妈说,自从小孩学习吟诵以来,她每天下班回家孩子都会拉着她一起背诵古诗,不仅孩子对诗词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己也对诗词有了更深层的感悟,亲子关系也更加密切。
选手现场精彩演绎
  在两天的比赛过程中,各组参赛选手精神饱满,落落大方,声情并茂地吟诵着一首首内蕴丰富的古诗词,他们以多种形式表现出了经典诗文的韵味和内涵,或灵动活泼,或激昂高亢,或深情款款,赢得了在场评委和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此次竞赛活动,在检阅大家对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情况的同时更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吟诵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吟诵的优美和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作为复兴传统文化的一个篇章,中华吟诵大会不仅在广大吟诵群体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相信在以后发展传统文化的路上更能成为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刘放 liufang
相关阅读:
2012 - 2016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古诗中的犬吠声:王涯用叭儿狗反衬深宫寂寞
古诗中的犬吠声:王涯用叭儿狗反衬深宫寂寞
  中国古代诗人往往通过动物所发出的声音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古诗中经常出现一些描写马嘶、猿啸、犬吠、狼嗥、乌啼、雀噪、莺啭、鸡叫、蝉鸣、蛙唱等声音的诗句。动物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很单调,不过由于场合不同,其含义也有差异,而诗人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相当丰富的。以古诗中的犬吠声为例。由于犬能替人看家守舍,还能排解人的寂寞与孤独感,常与诗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往往被写入诗中。由于犬的听觉特别灵敏,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叫起来,所以诗人写犬特别注意写犬吠声。  《·召南·野有死麕》中就已经提到了犬吠,该诗写有位姑娘像玉一样美好,而且想找对象了。有位棒小伙子经过努力在野外捕杀到一头獐子,将之作为见面礼来追求她。那位姑娘意下如何呢?且听她对小伙子说的话:“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慢一点,轻一点,不要动我的围裙,不要惹得狗叫出声音”。清人陈廷敬《午亭文编》指出这几句话“有幽婉之情,无严峻之意”。看来姑娘对这次幽会还是挺乐意的,只是希望小伙子的动作温柔一点而已。特别是最后一句写她担心犬吠,说明她希望这次幽会能够不受干扰、无人察觉,以便充分地享受爱情的欢乐。  说到犬吠,我们会想到在《归园田居》中描写他理想的田园生活时的两句诗:“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心目中的理想国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两相比较,我们会觉得陶渊明所描绘的意境更富有诗意与生活情趣。事实上,陶渊明也是非常乐意与朋友和邻居交往的。他的“清晨闻扣门,倒裳往自开”这两句诗就说明了这一点。此后,诗人在描写自己远离市朝纷扰的归园田居生活时,常常会运用的意象,如《幽居》:“喔喔鸡鸣树,狺狺犬吠篱。谋生已过足,富贵亦何为?”诗人有时还将鸡鸣犬吠当作生活太平的标志之一,如元人方回《虽然吟》:“林下机声和碓声,时时犬吠又鸡鸣。虽然此是寻常物,村落闻之即太平。”  唐人刘长卿颇善于写犬吠声,写得最好的当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的前两句写天色已晚,路途还很远,又是山路,如题目所说,此时竟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由于心里不踏实,诗人觉得特别寒冷,所以只好向芙蓉山主人借宿。芙蓉山主人家虽然很穷,但还是热情地接待了他。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投宿时,主人家的狗是一定会叫的,然而诗人没有写,却偏偏写他在睡下之后,听到了狗叫声,一个“闻”字说明了这一点。可以设想,诗人在投宿时,犬吠声响起,芙蓉山主人以为自家出门在外的人回来了,自然很高兴,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位求宿的客人,难免有点失望。当他殷勤地招待客人吃饭睡觉以后,自己还在焦急地期待着家人早点回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焦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强烈。突然,一阵犬吠声传来了喜讯,出门在外的家人终于回来了,于是贫寒的白屋里充满了欢乐,充满了温暖。可见,两次犬吠的含义是不同的,第一次是为了报警,第二次是为了报喜。诗人不写第一次犬吠,是因为它普遍;而选择第二次犬吠来写,是因为它特殊,并且给诗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据说慰人寂寞的叭儿狗也是中国的特产,唐诗中确实出现过叭儿狗,如王涯《宫词三十首》之十三:“白雪猧儿拂地行,惯眠红毯不曾惊。深宫更有何人到,只晓金阶吠晚萤。”“拂地行”三个字把这只叭儿狗体小腿短的特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白雪”二字则说明这只叭儿狗的品种很珍贵。这首诗表面上写叭儿狗,实际上是写被封闭在深宫禁苑里的宫廷上层妇女,写她们的物质生活虽然优厚,但是精神生活却极端空虚。叭儿狗不无聊赖尚能对萤火虫叫上几声,而后妃们又能同谁交往呢?一种寂寞的情绪自然而然地从诗中弥漫开来。这首诗好就好在通过叭儿狗的叫声反衬出了深宫的冷清与寂寞。  与此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三:“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诗中的田家似乎被篱笆围了起来,漫长的夏日似乎也显得静寂与无聊。实际上,诗中的田家是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成双配对的蝴蝶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家犬可以从狗窦中钻进钻出。更重要的是客人与行商也会不时到来。从卖茶的行商到来时闹得的情景,可以看出田家的生活是宁静、充实、欢乐的。“鸡飞过篱犬吠窦”,不仅报到了行商到来的息,而且表现了极富生气与活力的生活场面。  以上写犬吠的诗都重在抒情,也偶有借犬吠声说理的。如的《眠犬》诗:“一团乌玉卧婆娑,似解黑恬乐趣多。如此宴眠不吠盗,主人畜尔意如何?”在看来,那些官吏不过是他蓄养的,用来看家护院的走狗。从眠犬那身柔润而又黑得发亮的皮毛来看,它的生活待遇很好,可以说是养尊处优,但它就是不肯干活,成天舒舒服服地卧在那儿睡觉。乾隆皇帝写这首诗显然是有感而发,其用意也是显而易见的。  犬吠声虽然为诗人所熟悉,但是要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往往需要把握其独特之处,上面提到的一些优秀诗歌作品可以说都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再补充一例子。元人杨公远《早行》诗说:“山衔斗柄两三点,犬吠篱根四五声。”第一句写“早”,第二句写“行”。狗见到陌生的客人上路了,叫上四五声,这很正常。有趣的是元人元徽之《咏犬》诗中的犬只叫了一声:“风恬月朗眠花影,吏不叩门门户静。何事晓来吠一声?有人来汲门前井。”为什么诗中的犬只叫一声?因为它一直卧在花影中,周围没有一点需要它作出反应的异常动静。而到了清晨,一有动静,它便立刻作出了反应,本能地叫了一声。但是,它迅即认出来汲水的是它熟悉的老邻居,所以叫了一声后又继续睡它的觉了。从这一声犬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观察生活是多么细致而准确,而农村的月夜和清晨又是多么安谧与宁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作为我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具有超人的才智和能力,武周政治上承贞观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我们都很了解。赤壁之战后,刘表的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
  自古以来,皇帝身边一直都会有一种大臣能吃的开,就是会拍马屁的大臣。无论是明君
  韩信,可以说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被后人称为&兵仙&、&神帅&。但韩
我们都知道这皇帝有饿死的,有被太监害死的,当然因为女人死的也不少,但那都不够奇葩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号为皇帝之后,后世的君主无论功德有没有超过三皇五帝,或者说无
  平原君赵胜,与孟尝君田文、信陵君无忌、春申君黄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这四个人之
人家皇帝吃饭不都得餐餐山珍海味,摆上个几大桌,就算不吃也得撑住排场,而这货一个小
  汉高祖刘邦一直被人们称为流氓皇帝,那么他为什么被称为流氓皇帝呢?我们来看一看
武则天一手建立了他的武周天下,其中有多少心酸只有他自己知道。武周久视元年(700
  吕布,东汉名将,少年时便被人称为&飞将&,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将其刻画为汉末
  1994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下,位于江苏徐州的狮子山汉墓被考古人员挖开。这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她的辉煌事迹让后世民众广为流传,所谓&巾帼不让须
1980年,&楼兰美女&干尸在新疆出土,这是一具我国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女性干尸
龙门石窟最大的摩崖像龛&奉先寺&,寺中的主像是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其中头
中国古代对于下葬事宜非常的重视,而且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都是采用土葬的方式来安葬过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她的辉煌事迹让后世民众广为流传,所谓&巾帼不让须
慈禧太后放浪形骸的私生活和许多的风流韵事如今已经人所共知,但是关于她48岁怀孕一
八阵图在阵法上,包含六十四种,根据不同战场和敌情,选择运用。
兵马俑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无论你参观过兵马俑没有,你都可能没注意到这些问题。有的朋
秦始皇在位时,后宫美女众多,膝下儿女大约有33位,但是在史书中除了秦二世胡亥外,
武则天14岁入宫,用了18年的时间做了皇后,再用了35年的时间做了皇帝,而在死后
& & &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
  清朝攻城水平还真是一般化,尤其是入关以前的清军,首先满人不重视火器,因为不够
  明朝的火器现在是被传的越来越神,各种言论都层出不穷,比如吹捧的最多就是大明朝
  蒙古地处草原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生存方式。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生存,人
  在清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认为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清朝一直提防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领导者是唐朝将领
  在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对长平之战应该不会陌生。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一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
  鲁迅先生用&吃人&来形容封建的旧社会来表达其罪恶,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正的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10位皇帝,从小机智聪颖,很有个性,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有外国人对幸福做了一个定义:娶俄国的老婆,拿美国的工资,住英国的房子,吃中国
孔老夫子言:食色性也。这句话不仅男的使用,女子也是一样,正所谓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
  托电视剧的福,对于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千古一帝李世民的故事我们都很了解,武则天虽
  由于孙悟空当了齐天大圣后整日无事,于是玉帝给他安排了看守蟠桃园的工作。但见那
  话说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反下天庭继续为妖,自称齐天大圣,天庭第一次围剿失利之后
  皇后的丧事  本文作者倪方六  在小学历史课上,老师都会教背这样的歌诀&& 
  白登之围,让刘邦认识到了汉朝与匈奴的差距,从此不再抱有在在自己这一代消灭匈奴
  在过去的盗墓圈内,流行说黑话。  所谓&黑话&其实是圈子语言,说的人多了,就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把持朝政。虽然大清王朝政权濒临灭亡,但是后宫中却依然过着奢华享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寻常人的疮疤都揭不得,更别说封建帝王了,揭他
慈禧掌控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本书为读者展示了慈禧的日常生活。作者在故宫博物院工作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听古诗词里的蝉声,真美!(值得收藏)
听古诗词里的蝉声,真美!(值得收藏)
国学府邸关注《蝉八韵》齐己咽咽复啾啾,多来自早秋。园林凉正好,风雨思相收。在处声无别,何人泪欲流。冷怜天露滴,伤共野禽游。静息深依竹,惊移瞥过楼。分明晴渡口,凄切暮关头。时节推应定,飞鸣即未休。年年闻尔苦,远忆所居幽。《新蝉》卢仝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翦不断,还在树枝间。《秋行》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秋天的蝉声叫得就像古筝洪亮的音响,我聼者蝉声悠闲地在杨柳边行走者,小溪裏的溪水平静的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忽然刮起裏一阵风,吹来的叶子落在小溪裏,在溪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阎选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欲凭危槛恨偏长。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雨停以后,荷花和菱花飘散出浓浓的香气,岸边的垂柳上有蝉在鸣叫。旧处的池塘空有美好的景物,没有遇见神女,楚襄王又在何处做梦呢?鸳鸯枕头在竹席上相互倾斜地摆放着,已经冰冷;来到这里,气氛昏暗,让人满心凄凉。想要靠着高楼上的栏杆放眼远望,心中的悔恨偏偏却又很长。荷花上面点缀着露水,好像美人脸上流汗的模样。《淡黄柳·咏柳》纳兰性德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絮己为萍风卷叶,空凄切。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所以难以果腹;尽管它自命清高也好,含恨哀鸣也罢,这些都是徒劳的,终究不能摆脱生活的清贫,难饱的困境。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几近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依然是那样的苍翠,并不为蝉的哀鸣而悲伤萧疏,显得是那样的冷酷,没有一点一滴地同情。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许浑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我要坚持写文,写到世界充满爱
作者最新文章嘘,听吟诵的声音,你也会爱上诗词!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本文为华调吟诵专家张宁老师在天使在线的公开课文字干货,感恩@枫之蝶、@咖啡、@Momo妈妈和@开心读书吧绘本店四位学员的义务整理。
(公开课部分语音分享,点击即可收听)
大家好,我是张宁。很开心能够和大家一起在这里读诗歌。下面我就之前我们提出的几个主题一一分享,首先我从诗歌发展的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吟诵,吟诵到底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吟诵——《诗经·芣苢》为例
我们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声的语言,它是通过口耳相传才流传下来的,比如我们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如此,我们大家经常会觉得,诗经距离我们如此的遥远,它是经典,它是如此的高不可攀,我们怎么可能读的懂它呢?事实上是可以的,如果我们通过吟诵的方式来读它,那么我们在脑海里会有画面有情感,有节奏,诗歌距离我们就会近了很多。比如诗经中有一首诗叫做《芣苢》。
这样一种在我们北方的乡下经常见到的植物,却被放在了《诗经》中的“周南”里,我们大家很难知道原因,我们也很难猜到这首诗到底要说什么,可是我们读的时候便会知道,下面我来试着吟诵一下这首诗。
《诗经·周南·芣苡》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即便从来没有见过这首诗的朋友,也能够发现整首诗非常像,《诗经》是分章的,所以这首诗总共是三章,每一章是四句。那么这三章四句里每一章里面只有16个字,但是这16个字里面只有两个字发生变化。刚才大家听到我的吟诵,基本调非常的稳定,都是一模一样,只有哪几个字发生变化呢?只有诗经中发生变化的字我们吟诵时才发生变化,“采”是一个很泛泛的采摘的动作,而“有”呢是要把手伸到很长采远处的动作,“掇”是干什么呢,掇是俯下身子捡地上落下来的东西的动作,而“捋”是要用手这样捋一下的动作,所以其实他不是采芣苢,而是采芣苢的籽,看到我发的这个图片了吧,图片上的籽是一串一串的,所以才有“薄言捋之”。
过了两千年的时空,我们再去田野上采芣苢的时候,采芣苢的种子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要采近处的,要伸着手去采远处的,要是种子成熟了掉在地上我们要捡起来,然后这一串一串的要用手捋下来。当采的很多的时候,“襭”是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呢?就是把种子放到衣服的前襟里,然后把前襟撩起来的动作,而“襭”也是最后一个动词,是要把衣服的衣角塞到我们的腰带里的动作。
那么现在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晴朗的田野上一望无垠,有三三五五的少妇,在欢快的采着芣苢的种子,有的人正在采眼前的,有的人在找远处的,有的人在地上捡,有的人这么一把捋下来。她们采了很多,于是把衣服的前襟都撩起来装种子,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境,而且一边采摘一边歌唱,她们歌唱的就是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一首《诗经·周南·芣苢》。
我来吟诵一下,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声音能不能带给你欢快的劳动的画面,能不能想象回到两千年前的晴朗的天空下,如此欢愉劳作的人们?
(图片源于网络)
大家现在想一下,刚才在我吟诵时,是不是每一句只有一个停顿的地方?是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歌谣,所以他每一句的节奏点只有一个,而且节奏非常的简约,声音非常的温和,中正平和而且非常的大气,所以非常适合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
从幼儿园到高年级都是如此,诗经的吟诵之所以如此端庄大气、中正平和,是因为诗经是贵族的作品 ,所以在劳作之时也依然有贵族之风,而且更重要的是芣苢它其实就是车前草,在中医里面认为车前草是助女人生孩子的,古人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而且闻一多先生认为芣苢在先秦时期与胚胎的读音是一致的,所以认为这首诗既写出了女人们劳作时候的欢快,同时也写出了这些贵族妇女们对于多子多福的期待,所以就有一句话,“天下太平则妇人乐生子也”。
我们大家可以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它是一群贵族妇女在田野上采摘着车前草的籽,满满的都是对自己生活的期望。只有在天下太平的时候我们大家才会期望着能够有和乐的景象,这样的诗歌传统从《诗经》而下,到汉乐府,到唐诗宋词,从未断绝,隔了两千年的时空,这首诗里面所传递出来的祝愿,这首诗里面人们对于劳作的热爱,这首诗里面人们对于天下太平的呈现,都可以通过声音直抵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中国的诗歌,它是用声音写就的诗歌,所以唯有吟诵可以更好的再现它的画面 ,唯有吟诵可以将这样的诗歌把诗歌中生生不息的灵魂传递给我们每一个时代的人们。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吟诵——《离骚》如何吟诵
那么楚辞的吟诵相对来说更难一些,但是早期的诗歌它的节奏都是比较简约的,而且学起来比较容易,我自己带的小朋友三年级的,他们能够吟诵整篇的《离骚》。而我们高中阶段的孩子,很多人用一两个星期的时间都不能够真正的背下《离骚》,而且很快就会忘记,我想在听我课的人里面有很多成年人,大家当年应该都背过《离骚》的,现在还能不能完整的背出前八句,恐怕是有疑问的, 所以吟诵暗合了另外一个观点叫做唱的比说的好听,唱的不容易忘记,因为吟诵是介于唱和读之前的一种吟诵办法,那么面对离骚的时候,我们的吟诵是这样的。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虽然听起来比诗经要繁复一些,但是依然是每一句都是一个节奏点,一个字句一个反复,我在这里把我自己学生的离骚发上来给大家看看,看看小孩子们在吟诵离骚时的那种喜悦和欢快。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吟诵——如何吟诵古体诗
诗经楚辞而下,便到了汉代,汉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作,除了汉乐府就是古诗19首,那么在汉乐府里大家最熟悉的恐怕莫过于小学阶段要学到的江南,记得小时候在学这首诗的时候,特别的不喜欢。
(图片源于网络)
因为从来没有觉得这首诗有多美,大家想想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它的美感到底在哪里?我当时就有疑问,我就去问我的老师,我说我不知道这首诗为什么好,如果我说我从东边来,我从西边来,我从南边来,我从北边来,那我写的算不算诗歌的。我记得老师是没有解答我这个问题的,直到有一天,我听到叶嘉莹先生吟诵《江南》的时候,我能够明确的知道这首诗怎么美,它美在它和《诗经》一脉相承,它美在在这诗歌里有画面,这一首诗是属于汉乐府里的相和歌辞,什么叫“相和歌辞”呢,“相和”就是当一个人在唱的时候,会有好几个人从不同的方向来应和,那么这首诗前三句是一人唱,后四句是四方来和,下面我来吟诵这首诗,大家听听这里面有没有一人唱,众人和的感觉。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无论是《诗经》的吟诵,还是《楚辞》的吟诵,或者《汉乐府》的吟诵,都是四句一个反复,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传统吟诵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叫做:一调吟千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用同一种基本调可以吟诵无数相同格律的诗歌。也就是说,刚才我带大家吟诵的《芣苢》,您可以用来吟诵《桃夭》、《樛木》、《鹿鸣》、《关雎》等等等等。
刚才《离骚》的前八句您可以用来吟诵《楚辞》里面的任何一篇。那么,这里您学到的《江南》您就可以用来吟诵所有的五言古体诗。
有没有觉得很好玩啊?那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哦。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木兰辞》,我们就用刚才《江南》的吟诵调来吟诵下。
《木兰辞》·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有没有感觉:四句一个反复,就这么顺下来,大概小孩子两三天就可以学会这首诗,而且是纯用业余时间,他们会非常喜欢。我们书院的每天都会一路走一路吟诵,这首诗几乎就是书院上课的铃声,一到上课,孩子们嘴里面就开始吟诵这首诗。
现在我的孩子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基本上这首诗都会了,他们觉得这样欢快的语调可以带着他们走近诗人,走近诗歌。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轻重、长短、快慢来调整情感。比如说刚才整体上吟诵前半部分都是比较平的,但是《木兰辞》中间有一段是要奔赴战场的。
《木兰辞》·北朝民歌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所以说,传统吟诵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叫做:千诗有千面。就是说,虽然我们用的是同一个基本调,但是,吟诵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要有情感,有画面,有诗人的风格。
所以在吟诵时 ,我们通过调整自己的声音,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感,甚至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画出来,或者把心中想到的情绪用湿水彩画出来。这是我一直在尝试的方法,而且孩子们非常喜欢。
那么,从他一开始读诗,从他接触到的第一首诗歌开始,他便知道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位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诗人,都有一位充满了家国情怀的诗人,那他就会慎重地或者敬重地对待每一首诗歌。
我经常会说很多很多的成年人,你们认识那么多的字,可是你们从来没有读懂诗歌。你认识这首诗歌中的每一个字,一点也不妨碍你从来没有读懂它。所以我一直都在用吟诵的方法带着我们孩子读诗歌,让他们能够抛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感受诗人用声音带给我们的画面和情感。
上面的视频是孩子们吟诵《木兰辞》,大家不妨听听看。
那么到现在为止, 我们讲到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无论哪一种诗歌,当我们吟诵的声音响起的时候,它的画面便一定会在大家的眼前呈现。这便是我们中国人的读书方法,是我们最传统的面对诗歌的方式。在刚才的讲授中,《诗经》和《楚辞》我都用的是我的老师华锋老师教给我的华调吟诵,而古体诗我选用的是叶嘉莹先生教授的叶调吟诵。那么这两种传统基本调在我们以后《基础吟诵75首》的学习中都有所涉及,所以我今天都带给大家先感受一番。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吟诵——格律诗如何吟诵
诗歌格律的发展与任何其他事物的发展都有共通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也越来越精密,格律也越来越精严。所以,我们的诗歌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一路摇曳到了唐宋,它便有了非常谨严的格律,这一时期的诗歌我们称它为格律诗,与之前的诗歌相对。格律诗总共有八种基本调,这八种基本调,他们是根据诗歌创作的原则所区分的。当我们学会这八种基本调之后,可以自由地吟诵任何一首中国古代的格律诗。
在吟诵格律诗之前,我考一考大家。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诗人,他是唐代的,他的诗歌只流传下来11首。但是,却有两首非常有名。而且其中一首在武汉大学王兆鹏教授所做的“唐诗百强榜”上能够获得第四名的殊荣。这个“唐诗百强榜”可是把古往今来所有的唐诗选本,以及研究唐诗的论文,以及我们教材所选,全部统计完之后选出来的。相对来说,它是能够代表诗歌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流传的情况,那这首诗的排名如此之高,它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首先我来吟诵下这首诗,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一下。
你的脑海里有没有太阳依偎着青山缓缓落下?有没有波涛汹涌奔流不息地流向大海?有没有一位不甘“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人?登上了鹳雀楼,远望如此之景致,喊出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强音:无论时光如何飞逝,哪怕是“朝如青丝暮成雪”,哪怕所有的生命就将如此耗尽, 他也要“更上一层楼”。
这就是唐代诗人带给我们的诗歌的张力。前两句里有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无论是最灿烂的落日,还是奔流不息的黄河,它都是时光的流逝。面对这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面对着如此灿烂的时光,如此广袤的江河,诗人以一己之力登上了鹳雀楼,喊出了他自己人生中的不甘屈服的志向——“更上一层楼”,这才是一个王室子孙所应该有的情怀。我们大家读到了么?
王之涣是太原王氏的后裔。每一个太原王氏的后裔,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再是平凡人。他们的胸中应该装的是家国天下,他们在困境中,在与时间的对抗中完成了自我。距离了一千年的时空,在我们的声音中能不能听到王之涣的呼喊?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当我们爬山的时候,当我们登楼的时候,我们说“更上一层楼”。当然,大家愿意把诗歌带入生活,我觉得这很好。可是我们的“更上一层楼”与王之涣在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生命力是不同的 。这里面有中国诗歌生生不息的力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教精神的体现,也是一个伟大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诗歌中的人生追求。
下面我们再也学一首李白的诗歌。记得在高中的时候,高考一定会考到的是:什么是李白的诗歌风格?答案是清俊飘逸。我实在是不知道什么是清俊飘逸,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上了中文系。我读了中文系里面很多关于李白风格的书,但是最终我却没有明白,直到有一天,我坐在河南大学综合楼的教室里,我听到我的老师华锋教授在讲台上,他吟诵出的《早发白帝城》,我那一刻明白了什么是李白的风格。他是独属于李白的。
当时是下午,当老师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我觉得他那个不太高大的身影似乎在闪闪发光,我似乎看到了这首诗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它是李白在参加永王李璘的叛军之后,被关在浔阳,被流放夜郎,当他到了白帝城的时候,写下了这一篇千古名作。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如果大家还感受不到李白的风格, 那么我们可以拿杜甫的一首诗做下对照。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这一个字一个字就像一块又一块小石头砸在我们的心上,哪里还飞扬得起来?杜甫在写《春望》的时候,那个长安城,那个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长满了荒草,山河依旧而城池不再。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长安城是如此的宽阔和繁华,可是此时却只有荒草。人烟呢?只有在战乱中才会出现如此的情境。所以从第一句开始,他每一句都在往下砸。
杜甫用自己的生命在书写着诗歌,他的每一首诗里都有自己的人生。每当我们读起他的诗歌的时候,似乎想见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每一时每一处的处境,可以知道,当他独自一人在成都时,当急雨落下,他的茅草被刮走之时,他喊出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时候的情态,一个衣衫褴褛的瘦弱的诗人在天地之间,这便是杜甫。他的诗歌在告诉我们他是一个这样的人。
我经常会告诉我的学生,在你的眼里李白是李和白两个字,杜甫是那个已经死了一千年的,他写了很多诗歌但却要你背下来的人。但是对我来说,他们是活生生的存在,他们曾经有着那样跌宕起伏的人生,没有了他们,大唐帝国将失去多少光彩。
所以,我带着我的吟诵课程,也带着我对诗歌的热爱,带着我的学生就这样一路走来。我们每一首诗歌中都有画面,每一幅画面的背后都有诗人的情感和风格。每一次诗人心灵的悸动都伴随着时代的动荡,这便是诗歌。诗人是每一个时代最敏感的灵魂,而诗歌往往能够带我们抵达人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
可是,当我们丢失了吟诵,我们便无法获得这样的感受,我们读起来诗歌,它是生硬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它与我们隔离了。叶嘉莹曾经说过:吟诵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我自己是有着最为深切的体会。当我拿起一首诗,当我开始吟诵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是可以浮现那一个高兴的李白以及沉痛的杜甫。或者是我的学生他们告诉我的:老师,老师,这首诗,壮志难酬……这个时候,我便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很有意义。
在我们的课堂上,我将会带着大家来学习诗歌的吟诵。其实,当孩子们学会吟诵之后,背诵不是问题,兴趣也不是问题,因为他们看见每一个有字的地方,看见每一个柱子上的诗歌,他都愿意去吟诵一下。他愿意走路时候吟诵,睡觉前吟诵,甚至有的妈妈跟我说:张老师,我的孩子在洗澡的时候吟诵疯狂版的《望天门山》……虽然我不知道《望天门山》和洗澡有什么关系,但是孩子们已经把吟诵融入了生活之中。
如何学习吟诵——入门教材介绍
背诵是最浅层次的,如果一个孩子深切地喜欢上自己的母语,他愿意去学习,他愿意去教给别人,他也愿意在他的脑海中去感受诗人的时候,那么我想任何语文学科的考试,将永远无法难倒他。说这个话,我是非常有底气的,因为我带过的学生在我的吟诵课堂上以及吟诵课堂之外,他们每一次面对语文考试都欣喜若狂,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又一次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
所以,我想我愿意带着对诗歌的热爱,陪着大家一起来用《基础吟诵75首》这本书,一点一点地来接近我们的古诗词。之所以用这本书是因为我们学习任何东西都是要循序渐进,而这本书是入门的教材,它会带着我们从最规则的诗歌学起,一直到最后不规则的,然后往前到所有的古体诗,往后到宋词。
本书为张宁老师参与写作,收录了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推荐的1——6年级学生应该背会的75首古诗词,并且将背诵古典诗词与传统的吟诵结合起来。
在接下来带来的吟诵系列网络课程中,张宁老师将带领我们系统学习,详情请参考《教你用最好玩和最有效的方法,带孩子学会教育部要求的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词》
当然,这本书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是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须背诵的75首古诗词。在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必要,我会给大家略作拓展。这上面所放上的带有标识的诗歌都出自于这一本书,它把每一首诗都注了拼音,标了平仄,而且划了节奏,写了吟诵提示以及诗歌的内容的解析。这本书它应该说在小学阶段的诗歌注释和吟诵类书籍里是质量最好的。因为我是一个特别有强迫症的人,我会把所有同类书籍拿来一一比对,来看我们有哪些不足之处,在每次修订的时候都加以改善。所以,这本书到目前为止已经再版了三次,大家要买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最新版,最新版的光盘是最新录制的,也便于大家学习。
但是,我们的课程,会对每一首诗进行讲解,而且每一首诗的吟诵,我都会带着大家一句一句地练习,如果能配上这本教材是最好不过了。今天关于吟诵的话题,我就先分享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在这里会一一解答。很感谢大家陪着我度过这么美好的一个夜晚,也很感谢有这么多朋友愿意去了解什么是传统吟诵,传统吟诵在读诗歌时有什么意义,我也期待着能够在之后的时光里可以陪着大家一直一起读诗词。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吟清音雅调 ,养君子之风。
当我们拿起书,当我们开始吟诵的时候,我们便与古人有了神秘的链接,我们便懂得他们在诗歌中的情意,我们便会以君子人格来对自己进行要求,这便是中国的诗歌的传统。
问:之前让孩子听过吟诵,孩子说不好听,我也觉着没有现代的歌曲好听。为何是这样呢?可以自己根据感觉,用现代的歌调吟诵吗?
张老师答:这样的吟诵和歌唱是有区别的,歌唱以好听为第一标准,而吟诵是以再现诗人的情感为第一标准,如果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无论是吟诵、歌唱还是朗诵,都可以有助于他背诵诗歌,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或者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我们读诗歌为的是让诗歌滋养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拿诗歌来玩的,这样的话呢,只有吟诵能真正地再现画面和情感。至于好听与不好听呢,相对来说,传统吟诵是比较简约的,它不是要为孩子增加负担的,因为很多孩子本身是不喜欢歌唱的,或者呢,他学歌唱会特别慢,这也是传统吟诵中歌唱的成分没有那么高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吟诵其实是有一定的旋律感,但是它是以平仄为第一把标准的,也就是以诗歌内在的格律为第一标准,以我们汉语的声音,声母韵母的特点为第一标准。所以呢,不可以用现代的歌调来吟诵,用现代的歌调来吟诵与诗歌的情感相去太远,当我们的孩子到高中或更高年级的时候,他在学诗歌的时候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
比如说,我经常遇到学生问我说:老师,这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我怎么知道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因为在他们读诗的时候没有关注到诗人本身,没有把诗人放到第一位,这是吟诵与歌唱的另外一个区别。并且,歌唱是外在的,歌唱有很重的表演性,经常令人觉得别人觉得我唱的怎么样呢?我唱得是不是很好听呢?我们的孩子往往需要要有一种就是他会培养一种察言观色的能力,或者他潜意识里会稍微有一点点的讨好别人,但是传统吟诵以及中国传统诗歌是面向一个人的内心的,让我们的孩子在诗歌的滋养下,内心越来越强大。它是在与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诗人进行内在的交流,通过诗歌的平仄去面对诗人,这个还是有一点区别的,而且,相对来说,吟诵久了的孩子,他们的定力会比较强,而且相对会比较大气一些。
问:年幼的孩子更适合听升调的吗?其次同样五言或七律,诗歌的题材和表达的意境也有所不同,吟诵方式最好不要掩盖这些本质,这是我的疑惑。
张老师答:其实年幼的孩子更适合听什么,不是我们说了算的,而是孩子们说了算的。我们曾经试过,孩子们在听到诗的时候,两岁多的孩子一直到七岁左右的,他们会不自觉地跟着把那些叠词哼哼出来,他们喜欢更柔和的声音,更简约的节奏,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当诗歌体裁意境有所不同的时候,我们需要对诗歌里面的轻重缓急加以调整,比如说:同样是杜甫的诗歌,同样是五言律诗,同样是五言仄起律诗,我下面来吟诵一下《春望》和《春夜喜雨》,你们来告诉我这两首诗哪一首开心,哪一首不开心。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同样是边塞诗,我的学生在他们吟诵的时候,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王翰的和王之涣的有什么区别。同样的是山水田园诗,我的学生在把诗人名字去掉后,能够区分王维和孟浩然的区别。这就是传统吟诵,他们在吟诵时是需要通过对于诗歌本身的声调的还有高低长短快慢轻重的调节,一遍遍地调节中来走近诗人的。
问:老师低年级的孩子可能不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只需跟着吟唱就可以吗?
张老师答:低年级的孩子只需要跟着吟诵就可以,我在教孩子的时候有一个原则,只要他不问,我永远不讲。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则,无论孩子问到哪里,我都一定要讲到哪里。比如说:我也曾给高中生带《诗经》的时候,只教他们吟诵,什么都不讲。但是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他问我为什么商王朝由于礼乐、由于喜欢听歌曲、由于喜欢喝酒而亡国,而周王朝却因为礼乐文化而兴盛?能问出这样问题的孩子,我们就不能够说由于他是低年级的,我们就不回答他的问题。我们需要带着他去读书。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带着他去读书,所以,应该不应该讲,不是我们的事儿,是孩子们的事儿。
而且我的课呢,经常会有妈妈或者老师在听,但是孩子们偷偷听,听着听着呢,孩子们学得比妈妈们好了,但是到底孩子们听到的是哪些,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诗歌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替他做很多事情。低年级的孩子可能不能体会到诗人尤为隐秘的情感,但是他们是可以区分开来是高兴不高兴,是沉重是轻松。他们是能感受到的,只是我们可以用相对温和的声调来读,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像小学阶段可以学习格律诗的吟诵,而幼儿园阶段更多地学习诗经的吟诵。因为诗经的吟诵,声调温和度更高一些,它的基本调比较平和。
问:刚刚听了老师的吟诵的调,感觉好像自己找不到调?
张老师答:吟诵是读书不是歌唱,你肯定在记谱,你也希望能够用歌唱的方式帮助到自己,但是,吟诵排在第一位的是它的节奏和韵字。我们判断一个人吟诵对和错的标准就是他的节奏和韵字是不是正确,我们判断一个人吟诵好坏的标准是他有没有再现诗人的情感和风格。所以呢,如果您是想借助于音乐的方式来学习吟诵,恐怕这会成为学习吟诵路上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以吟诵的方法来读书,那怎么可能自古以来中国的所有的人都一定是唱歌很好的呢。想明白这个问题,估计也就会好很多吧。
问:怎么才能提起孩子的兴趣呢,我家孩子二年级?
张老师答:不是每一个孩子天然地就会喜欢吟诵的。所以我们刻意地引起孩子的兴趣的方法可能是不太现实的。而且我自己上课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说:老师,好土啊!这么像哭丧……我会给他们讲到我的老师华锋先生为了带给我们吟诵,曾经做了怎样的坚持,我会给他们讲到叶嘉莹先生在怎样的困境中坚持教授诗词的课程,又是如何被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请到南开大学,给她建了迦陵学舍,为她种了荷塘,让她在那里来读书写文章。时至今日,叶嘉莹先生93岁,我的老师华锋教授70岁,但是我的老师已经是会吟诵的老先生里面最年轻的了。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一种崇高的梦想,只是我们总以为孩子不行、不能,当他觉得自己可以为一种特别神圣的东西(这里特指吟诵读书方法),在我们的吟诵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员,他就会自觉地愿意肩负这个责任,对他来说读书不是负担或者应付差事,是要完成和别人不一样的使命,当然还有就是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喜欢吟诵的话,让他跟着顺一顺也可以。但是我向来认为要让孩子喜欢,首先要家长喜欢,你只管自己学就可以了,不要想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因为在我的讲课过程中很多诗人是有故事的,很多孩子一听到故事就特别喜欢,有时候我上课,下面是坐着低年级的孩子,孩子就不停的说,“妈妈快看,老师要讲故事啦”,你看他都能意识到这里有故事这里很好玩,慢慢的捎带她都能学到很多,所以当我们让孩子读书的时候不仅仅是想着文本,想着让他去读可能更好一些,
问:买老师的书,家长就可以教孩子吟诵了吗?
张老师答:书本来是便于大家学习的,但是吟诵算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读书方法,如果单纯跟着光盘,没有做讲解那就难度大一些,很容易学了不容易判定哪一首的情感表现,建议听完课程对着文本和平仄韵律加以练习,书只是我们用来作为教材的,吟诵和其他类的书本不一样,文本类理论类适合大家只看,吟诵不同,吟诵适合拿上书加上老师讲解,不适合自学的。吟诵需要入门之后,参考教材,基本调准确了,情感把握好了,才可以自学。
问:老师,诗歌和湿水彩结合如何操作能介绍下吗?
张老师答:湿水彩可以适合两类诗歌,一个是孩子可以任选一副画面做表现,可以促进孩子们对诗歌的表现,湿水彩在诗歌里画面感在脑海里的的构图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颜色,感受颜色。
另外的的就是诗歌里面只能用湿水彩表现的,就是诗人的情感,是人的情况是情感交错的是人的情感很多交错在一起额,一句句一联联都在变化,这样的情感用湿水彩表象最好不过了,孩子们对什么样的颜色代表什么样的情绪,孩子们可以感知到知道,这也要孩子已经有水彩的基础,然后它会能够区分不同情感,当我们讲,诗歌里面不同的情感时,孩子要用不同的浓淡、不同颜色对比出诗人的情感,或者把情感发展变化层次用湿水彩表现,这样其实一方面孩子心灵更能敏锐也能深切的理解诗人的情感,也可以孩子的绘画里面有了自己也有了曾经给与他力量的诗人。我自己在尝试阶段,试了有一年多的时间,孩子们特别好开心,孩子知道诗歌后可以画画,我们是除了湿水彩之后结合了其他绘画的元素,这方面我不是专家。我们找了有老师,他们是这样来实现的,整体是孩子们很喜欢。
问:老师你好,我这学期刚刚带了一班新同学,三年级,我没有讲怎么吟诵,该注意什么,就直接做示范给孩子吟诵了一下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孩子们也是头一次听这种新的学习诗的方式,他们都特别好奇,我吟诵后他们就也能开始诵,但是他们都是自己找的调,那这时我该怎么做呢?
张老师答:你好,吟诵有基本调,也就是我强调的大概的旋律走向和节奏韵字,在此基础上,如果你的调值过高,和孩子的不一样,完全没问题,因为中国的传统吟诵不适合集体吟诵的,适合在书斋里面一个人慢慢的吟诵一遍享受和诗人独处的空间,所以孩子自己找调是可以的,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初次吟诵,我一般不去要求孩子们的,过多的评判,会反反复复的师范,和孩子们学同一格律的诗歌,学久了,孩子们便能自己越来越准确,对诗人的情感和基本调的掌握也会娴熟的。
问:怎么才能掌握吟诵的调? 吟诵有多少类的调?比如今天讲的是华调,还有别的吧? 还有?就是在线上学习和线下学有什么不一样吗?
张老师答:怎么可以掌握吟诵的格调呢,孩子们是模仿开始,慢慢的一首诗一首诗的模仿,我会在示范的时候仔细的教大家,甚至是有些诗,比如说七言的一句句的拆开来,让大家一点点的来感受,哪里要高,哪里要低,过后我会讲明白为什么,今天讲的吟诵,有华调吟诵和叶调吟诵,我们在诗歌体系里面,一般涉及华调吟诵和叶调吟诵,因为在格律诗里面华调吟诵是遵从诗人意境,他的传承是在大学校园里,最具有书卷气息,而当我们学会了叶嘉莹的吟诵的基本调之后,几乎所有的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我们都可以吟诵,其实我一再强调,吟诵是一个读书方法,我们可以觉得哪一种最适合我们学习,最适合我们把握诗人的意境,我们就用哪一种。虽然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华调吟诵的传承人,但是我依然认为叶调吟诵有着任何其他调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包括我们的华调吟诵也有古体诗的吟诵优势,但是难度较大,不便于教学。
问:在线上学习的能完全掌握吗? 是不是要专注一种吟诵调?还是各种调都会给孩子听听?
张老师答:线上学习是大家很方便,大家随时可以,线下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随时可以纠正问题,或者可以针对一个问题深入探讨。对于像我这样的听力不是特别敏锐的,更适合线下学习,所以请大家自己针对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在线上学习90%以上的学员都可以完全掌握吟诵,因为我们做过四期的师资培训,就是专门培训中小学老师来学习吟诵,完全在网络上完成,所以是可以完全掌握。如果您没有完全掌握,那么我们有线下班,以后你可以申请线下班。
从我的经验来说,专注于一种吟诵调就好了,吟诵调就是一种方法,孩子们会所有的注意力集中精力诗歌诗人了,而不是吟诵调上,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调那种调好听上,那其实任何一种调都没有掌握,诗歌和诗人就会距离孩子越来越远。自己因为是成年人,我听过了几乎所有的吟诵调,同时2005年跟随我的老师在北京参加教育培训的时候,我们也听到了教育部经典库里了所有老先生的吟诵,我们要帮他们去做记录后来每到各地都会去听传统吟诵调,但是我自己真正用来读书的,在诗歌上,我认为与普通话接近的对孩子来说最容易掌握的就是华调吟诵和叶调吟诵,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吟诵调都经过时间检验,我们所谓的传统吟诵,都是史料记载的基础上至少接受了五代的传颂。在他的传承历史中,最有文化的学者和懂格律的诗人见长,而不仅仅是一个好听的调,因为如果没有历代学者打磨并且和注入可以加以调整的面对诗人的情感和风格,那么调吟诵是没有意义的。
天使推荐:
看了上面的干货介绍,亲爱的你是不是也发觉了学习吟诵的乐趣呢,AND这仅仅只是一堂公益课的内容噢,如果还想更好的掌握吟诵的精华,还需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张宁老师继续“吟清音雅调 ,养君子之风”吧!
华调吟诵专家
全国诗经学会会员
庄子学会会员
河南省吟诵学会理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华调吟诵传人
国内首创以吟诵为突破口,将语文与历史教学、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练习等融会贯通,并取得显著成效。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及分析工作,2016年12月份应邀参加CWF组织的全国历史学科教研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
参与出版著作有《基础吟诵七十五首》《中级吟诵》《高级吟诵》《词的吟诵》《诗经吟诵》《楚辞吟诵》等。
协助华锋教授完成华调吟诵理论建构及推广普及工作,在国家重点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做华调吟诵公益讲座多场,受众达十万余人。
天使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张宁老师继续为我们带来【语文吟诵学习深度系列课】,教你用最好玩和最有效的方法,带孩子学会教育部要求的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词
9月26日正式开启网络课程,点击以上文字或图片,可了解系列课程详情及参与团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训练听声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