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水渠房屋维修简报的简报

水渠项目建议书
水渠项目建议书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拥巴村水渠修建项目建议书
昌都地区八宿县拥巴乡拥巴村
水渠修建工程
昌都地区八宿县拥巴乡人民政府(加盖公章)
八宿县拥巴乡拥巴村水渠修建工程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
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拥巴乡拥巴村水渠修建工程项目。
二、项目负责单位
西藏自治区八宿县人民政府
三、项目建设地址
拥巴乡拥巴村
四、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拥巴村共有农田510亩,因缺水导致16.7%(85亩)的农田荒废,2012年准备利用荒废的85亩农田种植20万株核桃、花椒、苹果、葡萄等经济林木,同时,还准备用200亩农田建设蔬菜大棚(其余225亩农田用于种植青稞、元根等农作物),急需修建一条长3000米的水渠,以满足225亩农田、200亩蔬菜大棚及20万株经济林木的灌溉。
项目水源来自增扎山泉水,水资源丰富;项目用砂石料就本村采挖,建筑用料充足;水泥及钢筋可在昌都镇或八宿县城采购,运输方便。
项目区群众对本项目建设具有高涨的热情,为了项目能够顺利实施,项目区群众愿意出劳动力。
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修建总长约3000米,宽度为0.6-1米的水渠,水渠两边用石头砌坎,水渠底用水泥浇筑;修建取水口1个,分水口15个。
六、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49.95万元,全部申请西藏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项目专项资金解决。
七、项目建设进度
1、项目建设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3月前),完成项目建设书面材料;
2、项目建设实施阶段(月),完成修建工作;
3、项目建设收尾阶段(2012年9月),邀请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做好水渠清理和维护工作。
该工程由实力较强的专业施工队伍负责实施。
八、环境保护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将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在施工过程中,将按照《西藏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实施环保建设工程。除严格落实设计中考虑的必要的环保措施外,重点加强实施管理,规范土石方开挖,尽量减少工程对自然景观、天然地表的破坏,注意截水和截流,采取必要的排水及防护措施,避免水土流失,破坏山体景观,同时,将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九、项目建设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使225亩农田、200亩蔬菜
大棚及20万株经济林木有水灌溉,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农业结构、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可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利用系数,提高灌溉保证率,促进粮食增产、农牧民增收,促进拥巴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突出党和政府对农牧民群众的关怀,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促使各族群众安定团结,是一个民心工程、党心工程。
3、生态效益:将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灾害的发生。
附: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概算报告及概算表)篇二:某某县关于修建某某乡特立水渠的项目建议书
某某县关于修建某某乡特立水渠的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区概况:
某某县某某乡特立村距某某乡政府有8公里,全村35户,总人口175人,总耕地面积315亩,人均耕地1.8亩。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特立村农业生产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特别是水利设施落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干旱缺水这一制约农业生产的矛盾。加之连年雨季洪水的冲涮,使该地山坡坍塌,原有土渠渠道底坡裂缝较大,造成了渠道渗漏严重,不能满足灌溉需要。枯水季节农作物集中灌溉保证率仅达30%。干旱年度,颗粒不收者甚多,至使广大农牧民群众陷入贫困之中,温饱问题直接威胁着人民的日常生活。要使该村步入发展经济的正常轨道,修建某某乡特立水渠是十分必要的。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某某乡特立村地下水源丰富,常年流水不断,满足修建水渠的条件,修建水渠后控灌面积可达1127亩。加之当地群众迫切要求摆脱贫困,建设美好家园,对发展当地经济信心十足,对项目的实施非常有利,因此修建某某乡特立水渠是切实可行的。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估算
新修水渠一条,全长9500米,混凝土结构,估算总投资190万元。
五、效益分析:
特立水渠实施后,渠道辖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将会明显改善,水渠的运行将使农田的灌溉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80%以上,农作物单产将由现在的冬小麦250公斤、青稞200公斤、豌豆70公斤、油菜50公斤,增加到冬小麦400公斤、青稞350公斤、豌豆180公斤、油菜150公斤。
总之,特立水渠的建设,不仅从根本上解决干旱缺水这一制约该村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矛盾,更重要的是带动该村群众脱贫致富,早日走上康庄大道,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六、项目负责单位
项目负责单位:某某县水利局篇三:塔勒德镇塔勒德村庭院引水渠项目建议书1
新源县塔勒德镇塔勒德村庭院引水渠系
项目建议书
1、项目名称
新源县塔勒德镇塔勒德村庭院引水渠系建设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
新源县民宗委
3、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建设单位:新源县塔勒德镇人民政府
4、项目建设地点
新源县塔勒德镇塔勒德村
5、项目建设年限
2016年5月-2016年7月(共3个月)。
6、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7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补助50万元。自筹资金25万元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项目建设背景
较少民族地区农村庭院引水渠的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
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消费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直接服务于农村,造福于农民的基础设施,是农牧业经济最终得以形成的关键环节。
为此,为积极的改善较少民族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十二五”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年)》,采取特殊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帮助这些民族加快发展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行政村通庭院引水渠建设,加强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庭院引水渠建设,满足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
新源县塔勒德镇位于新源县城以西18公里处,地理坐标为43°24′55″ 83°3′17″。东与新源镇接壤,西与肖尔布拉克镇、农四师72团毗邻,南到巴音布鲁克草原,北至巩乃斯河,海拔高度在850―1000米,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夏天较热,冬季严寒,山地气候的特点明显,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属北温带半干旱性大陆性气候。316省道横穿镇境东西,塔勒德镇下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27000余人,有汉、哈、维、回等7个民族组成,全镇总面积11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万亩,四季草场100余万亩。牲畜存栏头数达到134569头(只),是一个农牧结合、相互促进发展的大镇。项目区位于塔勒德镇塔勒德村。
塔勒德村是塔勒德镇人口较少且少数民族聚居的村之
一,主要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塔勒德村地处塔勒德镇以西边缘地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处于逆温带区 。这里虽然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但土地不平整,土壤瘠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和经济的发展 。塔勒德村现有1554户、6342人。主体民族为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该村农牧民的生活条件差,各项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信息闭塞、生活枯燥、乏味、计划生育意识差,科技知识贫乏,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大部分贫困农民愚昧,等、靠、要、的依赖严重,社会各项事业相对落后。
在此背景下,新源县塔勒德镇根据塔勒德村农村庭院引水渠现状,立足于解决最需要的问题,提出了“新源县塔勒德镇塔勒德村庭院引水渠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后能改变新源县塔勒德镇塔勒德村庭院引水渠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能力和服务水平,能带动沿线人民脱贫致富,加快塔勒德村的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项目的提出既符合国家、自治区、新源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又符合项目区各族人民群众的需要。是符国情、符民生的精品“民心”工程。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项目建设是改善项目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新源县地处祖国边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发展较
为缓慢。而塔勒德村又为该县少数民族聚居村。当前,该村多为简易土水渠,标准较低;经过多年运行后,水渠状况较差,水资源浪费极大。农牧民灌溉困难一直是当地政府及农牧民头疼的大事。水利设施的先天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落后反过来又影响着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改善项目区水渠情况是满足农民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2.项目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战略部署,“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要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奔小康和实现现代化的步伐。
发展水利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也是实现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促进新源县地方经济发展、农牧民富裕的前提,也是增加职工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改善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条件。
本工程的实施将解决塔勒德村水利设施落后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使水利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本工程的建设将极大改善村内的水渠状况,缩短运输时间,降低成本,节能降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工程的实施符合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
3.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国防巩固的需要
新源县塔勒德镇塔勒德村是一个农牧结合村,该村有汉、哈、维、回等7个民族组成。民族团结是该村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该村谋求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消息闭塞、沟通不足,生活条件城乡、民族之间差距过大往往会成为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广大农牧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本项目的提出是方便项目区农牧民生产生活,实现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基本需要。
3、民意调查
本项目的申报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进行民意调查,塔勒德镇干部会同“访惠聚”工作组成员和村队干部,挨家入户同群众认真交谈,进行民意调查。调查中90%以上群众对实施庭院引水渠项目期盼已久,十分支持,在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村、镇、驻村工作组结合塔勒德村实际,决定上报该项目。
项目建设方案
1、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新源县塔勒德镇塔勒德村修建0.6M开口U型渠5000M,3M规格涵管250处。
2、项目实施技术与流程
(一)土方施工
渠槽开挖,首先考虑使用机械开挖方式,应清除工程范篇四:灌区项目建议书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1.1项目建设的依据
1.1.1自然概况
西藏自治区**市**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是日喀则地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
水利工程,灌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拉孜~仁布宽谷中段的右岸,总面积约150km2,在**市以东40km,为**市所辖,行政区域包括江当、年木两个乡,东邻临联乡,西接边雄,南与江孜、白朗二县接壤,北隔雅鲁藏布江与南木林县艾马岗农业综合开发区相望,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9°15′~29°23′,东经89°10′~89°30′之间。中尼公路横贯中部,交通条件优越。灌区沿雅鲁藏布江南岸呈带状分布,东西长约23km,南北宽约7km,海拔在m之间。灌区属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类型,干湿季节分明,光照充足,北部有雅鲁藏布江干流,引水条件较好。
1.1.1.1自然状况
(1)地形地貌
灌区处于雅鲁藏布江中段断陷宽谷中,北部属于冈底斯山东段部分的
断块山地;南部属喜马拉雅山系最北支脉拉轨岗日山的东段部分。山顶高程在m之间,山体基岩裸露,冲沟口及山麓坡角有洪积扇和坡积裙分布。
灌区所在的河谷为冲积堆积地貌,其上局部发育有风积微地貌;可分为
一级阶地、二级阶地,阶面较平坦,灌区上部为冲积性壤土、砂壤土及砂砾石,下部为厚层冲积卵砾层,地表局部有新月形砂丘分布,植被稀少,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只有0.7%。
(2)水文气象条件
**灌区的水源为雅江干流,工程取水口以上的流域面积为,
灌溉保证率为75%的流量为179.28m3/s,完全可以保证灌区灌溉用水要求。
灌区的气候主要受印度洋气流和高山地形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季节
性和高原气候特征,属于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时
间长,气候干燥,气温季节变幅小,日变幅大。半年为冬(11月至次年4
月),寒冷干燥,少雨,多大风;半年为夏(5月至10月),雨水稍多,气
温凉爽,日照充分。据日喀则气象站的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3mm,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的94%,且以夜雨为主。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2331.8mm(Ф20c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240.3h,区内年平均气温6.5℃,极端最高气温29.0℃,极端最低气温-23.8℃。全年无霜期在12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0.67m。冬春季节风大,最大风速可达20~30m/s,大风常
吹起地表沙土,形成沙暴天气。
(3)土地资源及土壤条件
根据农林牧规划资料表明,区内有宜垦土地14.81万亩,其中宜农土
地6.793万亩,宜林土地2.47万亩,宜牧土地5.55万亩,土地资源十分
丰富,主要分布在雅江的一、二级阶地上,表层为粘壤土、壤土、粉砂壤
土和砂壤土组合。除局部零星分布的风积砂丘及局部土层较薄的区域外,
均适合农作物及林草生长。
(4)自然灾害
**灌区内上半年近地面层在青藏冷高压控制下,高空西风急流对天气
过程起支配作用。由于高空风动量下传,地面多大风,气温低,降水少,
气候干燥;下半年近地面层受青藏热高压的控制,天气系统较为复杂,高
空暖高压和中低压切变线对天气有较大影响。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水
气、尘埃含量少,太阳的加热作用强烈,地面对流发展旺盛;多积雨云,
常形成雷暴、冰雹、大风等剧烈的灾害性天气。受地理位置和雅鲁藏布江
河谷地形的影响,区内常出现连日大风和风沙天气,造成严重的土壤风蚀,区内多新月型沙丘和沙垅,风沙地貌发育,除干旱、大风、风沙及霜冻外,每年7~9月常有冰雹为害,平均3~4天,常毁坏蔬菜和农作物。
1.1.1.2社会经济状况和农业生产现状
(1)社会经济状况
**灌区包括江当、年木两乡15个行政村,无工矿企业,以农牧业为主。
灌区内总人口5078人,劳动力2692人,有大小牲畜24361头,其中大牲
畜5036头,小牲畜19325头;有各类车辆595辆,其中汽车30辆,拖拉
机565辆(2005年7月统计)。
**灌区所控制江当、年木两个乡共有土地面积23.76万亩。其中宜垦
面积14.81万亩,现已开垦面积4.828万亩,仅占宜垦面积的32.6%,其中
水浇地仅有18532亩,占耕地面积的38.4%,旱耕地29748.2亩,占耕地面
积的61.6%。2004年灌区内粮油总产量401.91万kg,粮油平均单产217kg /亩,农牧业总产值1531.67万元,农牧业人均收入2154元。由于灌区内
年降雨量少,水利工程缺乏,作物产量及人均收入变幅很大,一般干旱年
平均亩产仅有50~100kg。
(2)农业生产现状
a.农作物种类
农作物资源主要以青稞、小麦为主,其它还有马铃薯、荞麦、豌豆、
油菜籽、蔬菜、园根、萝卜、紫花苜蓿、红豆草和草木栖等。青稞种植比
例较大,主要品种有:藏青320、喜马拉8号、紫青稞、90天青稞以及部
分农家品种。小麦中春小麦占绝对优势,主要有日喀则12号、江孜77501
及少量农家品种;冬小麦仅在江当乡有少量种植,品种为肥麦。豌豆基本
为农家品种,荞麦抗旱耐脊,生长期短,苦菜、甜菜等各种农家品种都有
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少,品种常退化。油菜籽品种以荞菜型为主,白菜
型也有分布,引进品种有江孜301、年河1号、曲水大粒等。
b.林木类型
**灌区内无自然林,人工林面积不大,多为幼林,主要树种有藏青杨、
北京杨、左旋柳、长蕊柳、红柳、沙棘和苹果、核桃、毛桃等。
c.草场情况
草场除近年来种植的柴花苜蓉、红豆草、草木栖等人工草外,还有8.05
万亩的天然草地。
河谷温性半干旱草原,分布于海拔m之间,优势植物有砂
生槐、固沙草、白茅、毛瓣棘豆、茎直黄花等。砂生槐是主要饲料植物,
嫩枝和叶均可饲用,平均嫩枝和叶产量21kg/亩。
山地草原,分布于海拔m之间的山体下部和山麓地带,以
根茎禾草和丝生禾草为健群种,平均单产25kg/亩。
高山草甸草原,分布于海拔m之间的高寒地,以沙草科植
物为健群种,平均单产35kg/亩。
d.荒地治理开发
宜农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仅要考虑数量,而且要注意质量,
综合评定其开发的难易程度。从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划作农业用地的有
效土层大于60cm,表层熟化度明显,粒状结构疏松,中部土层的结构面有
一定的粘粒胶膜淀积,PH值8.3左右,通体有石灰反应,砾石含量少,小
于5%,具有一定的保水性,肥力中等偏下,适宜性广。宜农开荒是一项涉
及面极广的农业系统工程,针对灌区干旱缺水,生态系统脆弱的实际情况,开发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灌溉用水问题,在此基础上施以农业措施、生物措
施进行综合开发与改造。
1.1.1.3基础设施
**灌区内有国家二级公路318干线横穿境内,连接拉萨和日喀则两个
城市,西至日喀则仅40km,东至拉萨230km,并可通往中尼边界的樟木口
岸,区内还有和平机场,对外交通非常方便,便利的交通给江当、年木两
个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近年来两个乡在基础设施方面发展迅速,
电力、、商业均有较大发展,藏中大电网已建成,覆盖了整个灌区,
村村基本实现通电、通电话,为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实施提供了施工条件。
灌区经济发展依托拉萨、日喀则两个中心城市传递经济、技术、人才等方
面的信息,发展商贸,把当地优良土特产品推向市场发展经济。
**灌区内建筑材料丰富,雅鲁藏布江滩地上砂砾料储量丰富,经筛分
后可满足各类工程需要,区内还有储量丰富的石料,符合块石料、碎石料
技术要求,水泥,钢筋等材料可就近由拉萨、**市场采购。
1.1.2灌区水利工程现状
1.1.2.1灌区建设过程
(1)取水枢纽及输水干渠建设过程
取水枢纽和输水干渠于日开始建设,2000年10月竣
工。工程设计取水流量为30.9m3/s。取水枢纽工程由锁坝工程、引水渠工
程、顺坝工程、进水闸和冲砂闸工程组成。进水闸为5孔胸墙式水闸,净
宽4.2m,冲砂闸为2孔胸墙式水闸,净宽3.5m。输水干渠建成长度为
22.305km,为全断面预制砼块衬砌。取水枢纽及干渠工程共完成投资
9916.83万元。
(2)提灌站工程
2003年,**市人民政府上报**灌区提水支渠灌溉工程的初步设计,2004
年自治区水利厅进行了批复,批复建设项目为6座提灌站及其引、出水渠,批复投资为3181万元,总装机1125kW,分两批建设。2005年第一批工程
(t1,t2两条支渠相关的3座提水泵站),安排投资1500万元,目前正在
建设;第二批工程拟建t3、t4两条支渠和相关的3座提水泵站。
1.1.2.2水利工程现状
**灌区为已成灌区,灌区引水流量30.9m3/s,取水枢纽位于江当乡休
琼村西1~2km的雅鲁藏布江上,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3051亩,其中农田
48011亩,林地20888亩,草地34152亩。农田灌溉设计保证率75%,林草
灌溉保证率50%。
干渠以下工程已完成越斗渠和P8支渠,均为混凝土衬砌,长度1.55km;
完成P1、P2、P4、P5、P7、P10等6条支渠完成部分土方工程,需要进行篇五:电站项目书
拟建武隆县乐园水力发电站,位于武隆县白马镇豹岩村境内――郭溪沟上游肖家沟河段,工程区海拔高程在800――1000米之间,坝址海拔高程为1000米,地理位置为东经107°33′,北纬28°08′。
二、工程流域自然地理基本情况
白马镇位于武隆县中西部,幅员面积221.7平方公里,距武隆县城24公里,东与羊角镇相连,西与长坝镇和和顺乡接壤,南接赵家乡,北邻丰都县,川湘公路、319国道、渝怀铁路和建设中的渝湘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极为便利。全镇海拔在170米(乌江边)至1950米(车盘黄柏淌)之间,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有乌江、石梁河、郭溪沟等大小河流,水能蕴藏量和可供开发利用量均在50万千瓦以上,其中郭溪沟为乌江左岸二级支流,该河流落差较大,且集中,上游有已建成的中型水库――山虎关水库,集雨面积较大,流域内植被完好,适合水能资源开发。
项目区平均气温为15.6℃,极端最高气温为39.5℃,最低气温为-5℃,最大风速10m/s,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mm。该流域集雨面积较大,流域内植被完好。
本区域内无水文站,但根据山虎关水库工作人员提供资
料和实地调查,赵家河最枯流量为0.15 m/s。该水系属乌江流域石梁河支流郭溪沟水源,此水源属梯级开发建站,该电站下游已建成四级电站,总装机2945kw,其中凉水一级站装机400kw、凉水二级站装机285kw,凉水三级站装机1260kw,铁佛电站装机1000kw。
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经业主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郭溪沟凉水一级站上游河段考察论证,决定开发乐园水力发电站,拟定装机容量为1×630kw。该工程施工方便,见效快,效益好,有利于当地灌溉、人畜饮水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并能山虎关水库水源调节供给白马镇城镇工、农业用水
一、工程建设的合理性
本工程项目位于白马镇豹岩村境内郭溪沟上游肖家沟河段,取水坝位于赵家乡新华村大田角村民小组杜家河沟处,海拔高程1000m,引水渠道采用原乐园大堰,并对其进行防渗整治。压力前池位于乐园大堰尾端,此处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紧靠公路),地基牢固,石料丰富,是修建前池的理想场所。压力管道顺山铺设至肖家沟河段右岸白马镇豹岩村青峰村民小组上风店处建站发电,电站尾水接入凉水一级站引水渠。压力管道地形坡度变化不大,地质条件较好,
石料丰富。厂房处也有建成的乡村公路相连,地基牢固,地形较好,适合电站厂房的建设。
本工程项目引渠道采用已成乐园大堰,占用耕地少,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工程设计年利用小时为4840h,设计年发电量为304.92万kw?h,工程建设总投资330.23万元。经效益分析,工程建成后效益较好。
从总体来看,乐园电站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工程区沿线的农田灌溉及人畜饮水,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和现有工程,工程区沿线各种条件均适合工程建设,布局合理,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为充分开发利用郭溪沟上游水利资源,在我县大力发展水利电力事业的政策下,乐园水力发电站的建设,将为发展壮大地方经济,调整地方产业结构,带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并可改善工程沿线农田灌溉,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部分农村人畜饮水,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为国家培植地方税基,使有限的自然水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改善社会就业方式,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为投资者企业增收创利,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
武隆县乐园水力发电站工程的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坝、引水渠道、压力前池、压力管道、主副厂房、升压站以及办公生活设施等。
一、水文条件
根据武隆县水文站区域水文资料和山虎关水库水文观测依据,乐园水力发电站取水坝上游集雨面积20k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mm,年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5℃。结合水文资料计算,并经多次现场考察测量,拟建坝址处最枯流量为0.15m/s,并有山虎关水库调节水量0.3 m/s,经初步测算,综合评定,乐园水力发电站引用流量为0.57 m/s,其中电站发电引用水量为0.52 m/s,农田灌溉及人畜饮水用水量为0.05 m/s。该电站引水渠上游植被好,地下水源丰富,并有山虎关水库调节水源补充,以上评定完全水源稳定可靠。
二、地质条件 333332
武隆县乐园水力发电站工程所在地属大娄山系,主要为寒武系石灰岩地区,地形地貌及地质均为良好,地形平坦,属裸露石灰岩完整岩层,无裂隙发育,整体性好,地基条件符合水工建筑物要求,安全可靠,适宜电站工程建设。
工程坝址处河床较窄,岩石完整,呈近水平状态,主要为石灰岩,工程地质情况稳定,适宜拦水坝的建设。
本工程引水渠道沿线岩石稳定,主要为石灰岩和浮土,
适宜工程建设。
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及厂区地质均为土石层或石灰岩,地基稳固,无断层裂隙和滑坡现象,地质情况良好,能保证水工建筑物及机电设备安全运行,适宜工程建设。
三、环保条件
武隆县乐园水力发电站,在建设期,引水渠道工程属已成乐园大堰灌溉渠,只需防渗改造,工程量小,无大面积爆破开挖;电站厂区工程附近,无居民住宅,工程开挖、石料开采、石料加工等爆破和施工噪声基本无影响;该电站建成后无粉尘、废水、废气等有害成份,对空气和水质,完全无污染,水轮机组设备运行本身噪音较小,对附近居民和电站职工基本无噪声影响。
四、水保条件
电站建成后,引水渠属已成工程,无植被破坏,并起到了防洪排涝作用,发电厂房和管道周边施工弃土,进行复耕或植树种草,在短期内能恢复植被,基本水土保持无破坏,并能起到保护水土流失和沿途村民人畜饮水与农田该灌溉的综合性功能。
武隆县乐园水力发电站工程项目的组建,是抓住了国家西部开发的战略机遇,正值武隆县政府推行建设能源大县的大好契机,投资政策优惠,周边环境宽松,有白马镇政府的抚州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抚州抗旱简报(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市防汛办   发布时间:   文件编号:
&&& 1、8月14日,省委副书记尚勇深入我市黎川、南城调研县域经济发展、检查指导抗旱工作。市委书记龚建华、市长张和平、市委常委熊云鹏部长、副市长魏建新等陪同检查。
&&& 2、8月14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和平深入临川区太阳镇实地察看了解旱情,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 3、8月14日省水利厅文林副厅长在市水利局廖金平局长、广昌县欧阳巧文县长陪同下,深入广昌县头陂镇、盱江镇、甘竹镇检查指导抗旱工作。
&&& 4、气象部门统计,昨天全市12支人工增雨作业分队在8个县(区)作业18次,发射火箭弹44枚,有53个乡(镇、场)降雨量在5~20毫米,其中南城沙洲镇雨量44.8毫米。
&&& 5、8月12日金溪县委书记谭小平到浒湾镇、琅琚镇检查抗旱工作。8月13日县长彭银贵到合市、琉璃等乡镇检查指导抗旱工作。
&&& 6、8月13日,东乡县委书记吴信根、县长许萍乡、副县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邹孟义下到岗上积镇、虎圩乡检查指导抗旱工作。杨桥殿镇自筹资金50多万元用于抗旱,开挖引水渠7公里、新建拦河陂6座、购置移动水泵30多台。
&&& 7、8月14日,广昌县委书记许爱军、副县长李冬富深入甘竹镇、头陂镇检查指导抗旱工作。
&&& 8、8月14日上午南城县委书记胡领高、县委副书记陈胜堂、副县长罗峰到上唐镇检查指导抗旱工作。
&&& 9、8月14日,崇仁县组织部长高自辉、人大副主任邹明珠、政协主席魏友旗、政法委书记钟建平分别到马安、郭圩、虎毛山、白路等地指导抗旱工作。
&&& 10、南丰县县长姚飞翔深入洽湾、桑田等乡镇指导抗旱;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县“五民一建”挂点单位组织170个工作组,下到田间地头指导抗旱;县财政下拨专项抗旱资金100万元支援各地抗旱。
&&& 11、8月14日,乐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范为真主持召开抗旱工作会商会,研判抗旱形势,部署人工增雨工作。
&&& 12、宜黄县四套班子领导深入挂点乡(镇、场)指导当前抗旱工作。
&&& 13、资溪县鹤城镇投入10万元购买抗旱抽水等设备30台套,组织干部进行下乡安装,统一管理,合理使用。
&&& 14、临川区鹏田乡新建一座电灌站,解决800亩耕地灌溉用水问题。嵩湖乡组织村民购买柴油机抽水并在低洼地挖水塘供水。抚北镇金坪村新打机井1眼。罗湖镇新购置抽水机15台,维修提灌设备6台。
&&& 15、黎川县荷源芦油村农民集资0.35万元购买抽水设备。熊村中站村20余户农民投工投劳、架设200余米管道引水灌溉,解决230多亩旱田用水问题。潭溪文清村分河段调水,确保有限水资源充分利用。
抚州市人民政府 &
,赣ICP备号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本站点由 抚州市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承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站水渠垮塌冲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