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卖沟子的

例:沟水(汩汩)泉水(
℃染指◇流年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青沟子乡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青沟子乡位于吉林省敦化市东北部,地处长白山腹地,距敦化市区七十公里,距长白山天池240公里,距镜泊湖15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128°10′至128°32′,北纬43°41′到43°58′之间,东与雁鸣湖镇毗邻,南与官地镇、黑石乡隔江相望,西与额穆镇相连,北与黑龙江省接壤。
青沟子乡简介
全乡幅员面积5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2.642公顷;辖区内总人口为12
000人(2005年未数),其中农业人口为4835人;辖12个行政村22个居民组。辖区内有林业局的四海店林场;黄泥河林业局的青沟子林场、都陵河林场、上马林场、桦皮林场等5个国营林场。是吉林省敦化市典型的特产乡镇。2003年被吉林省政府评定为“之乡”、2005年被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评定为“国家人参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西洋参标准化示范区”。
青沟子乡行政区划
辖区内总人口为12000人(2006年未数),其中农业人口为4328人;辖12个行政村2
2个自然屯一个社区,分别为向江村(向阳居民组、红旗居民组、永胜居民组)、同心村、四海店村、林江村、村、(道口居民组、牛场居民组)、、都陵河村、(凤凰店居民组、多种经营居民组)、勤发村(勤发居民组、东青居民组)、老屯村(老屯居民组、青松居民组、石河居民组、东明居民组)、双顶子村(双顶子居民组、金沟居民组、雁脖岭居民组)、新华社区。
青沟子乡概况
青沟子乡位于敦化市北部。辖双河口、都凌河、凤凰店、林江、江山、道口、老屯、向江、同心、四海店、双顶子、勤发1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老屯村,距市区50千米。有森林铁路,敦(化)青(沟子)公路终点。境内有青沟子乡办林场、敦化市林业局四海店林场、林业局青沟子林场、都陵一场、桦皮林场、黄林局上马厂林场、林业站。[1]
青沟子乡沿革
清初为禁垦围场,清末至民国初年从外地陆续农户垦荒种地,分散居住。……1956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417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乡政府驻老屯,辖林江、江山、道口、双河口、都陵河、凤凰店、勤发、青松、老屯、东明、东青、双顶子、雁脖岭、四海店、同心、红旗、向江、永胜、石河19个行政村。?年,面积416.8平方千米,人口6061人,代码,辖林江、江山、道口、双河口、都陵河、凤凰店、勤发、老屯、双顶子、四海店、同心、向江等村。[1]
青沟子乡气候特点
青沟子乡地处山区、半山区,境内最高海拔1390米,最低海拔495米。辖区内林地、草地面积占80%以上。根据累计气象资料,青沟子年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为-38.3℃(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4.5℃(日)。5月至9月积温为2400℃最大冻土深度为1.77m,最大积雪深度为33cm,年平均降雨量为640mm,年平均相对温度70%,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西风,年平均风速2.8米/秒,无霜期为105~115天。
青沟子乡地质地貌
青沟子乡地处山区,半山区,境内最高海海拔1390米,最低海拔495米,区域内地貌是多层次立体状态。三面环山,只有南面临河,中部为山间河流冲积平原,土质肥沃。青沟子乡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有、都陵河、、等流域。该区域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平均有机质含量在6%以上。土壤ph值4.5~5.6;重金属含量低于国标,适应中药材生长。
青沟子乡经济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青沟子乡不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全乡农村经济发展
基本形成了以参药、烟叶、畜牧业、食用菌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末参药留存面积为1014公顷,其中留存面积为600公顷(含300公顷的),其它以以主的中药材留存面积为414公顷。2005年青沟子乡烟叶种植面积为230公顷,是总耕地面积的10%以上;垧均效益列全市第二。2005年末家禽存栏量为6618头(只);发展量为350余万袋(椴)。特色产业的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园区逐步形成规模,成功的走出了一条适合全乡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特产之乡。
青沟子乡青特色产业
全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较迅速,形成了参药、烟叶、畜牧业、食用菌等四大主导产业。2005年全乡区域内中药材留存面积为1014公顷,其中人参(含熟地栽培西洋参)600公顷,以龙胆草、防风、、、等为主的其它中药材留存面积为414公顷。2003年该乡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龙胆草之乡”;2005被国家参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命名为“国家人参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西洋参标准化示范区”。同年被烟叶公司确定为“烟叶生产基地乡镇”,2006年该乡的人参、西洋参生产地通过了德国的GAP认证,该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02元。
青沟子乡青旅游资源
老白山地处黄泥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该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占地1
4122公顷,西北与黑龙江五常市交界。老白山是东北地区张广岭的主峰,海拔高度为1696.2米,是东北第三高峰,高大的山体、冷湿的气候、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溪流和飞流的石瀑构成保护区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其主要特点是植被垂直带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湿地类型独特。
神奇秀美的老白山,山势挺拔,独具长白山的生态风光,那里有与举世闻名的长白山极其相似的植被垂直带有长白山的姊妹山的美誉:1、海拔800米以下为夏绿林带;海拔800——1050米为红松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050——1350米为鱼鳞松云杉暗针叶林带;海拔1350——1640米为岳桦矮曲林带;海拔1640米以上为偃松矮林和亚高山草甸带(此带内有多种极地植物,如、、黑果天芦、越桔、高山桧等)。由于山地地形垂直变化的影响,老白山从山脚到山顶,随着高度的增加形成了由温带到寒带的4个景观带,这种自然多彩的垂直景观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本区虽然植被垂直分布带谱在岳桦林带之下与长白山植被垂直分布带谱相同,但在岳桦林之上,本区植被比长白山多了一个偃松矮林带,这说明了本区植被具有长白山植被向大兴安岭植被过渡性的特点,是我国温带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又一典型类型。尤其是亚高山偃松——棉花莎草——沼泽,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新的湿地类型,极具原始性和珍惜性。老白山很古老,山顶积雪时间长,故称其老白山
。老白山峰叠障,有许多奇禽、异兽、珍草,由于特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保存着完整的天然原生植被和多种生物群落,是吉林省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物种基因库。老白山云海、怪石、偃松、石瀑独具特色。由于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山势险峻,人迹罕至,保留了大量的原始景观,她就象一位神奇而美丽的少女在等待着游人的到来。当您步入老白山,揭开云雾萦绕的老白山的神秘面纱,站在山中,一片片婀娜多姿态的岳桦林、亚高山瀑布群,让人有回归自然之感。珠尔多河就发源于老白山主峰之巅,水流弯曲穿梭着跃过数道县崖峭壁,形成一个个优美的水帘洞似的瀑布,在瀑布的底部,怪石林立处形成一潭,浪花飞溅、声若雷鸣。潭水至清极凉,掬一捧入口,沁人心脾,回味甘纯,让人心旷神怡。老白山石瀑共有九重,呈梯级分布,总长一百余米,最大落差21米。老白山上的原始森林,古木参天,遮云蔽日,山愈上愈险愈险风景愈奇,历尽艰险,登临峰顶,峰顶地势平坦,石海、石塘、石坡流相间分布,石头大小不等,自然造化,形态各异,大的有数吨,小的有千百斤;山顶上高山偃松成群连片,根部粗壮,高不足2米,棵棵景致各不相同,就象进入了一座座大的盆景的世界。极目远眺,云雾缭绕,身处云海,好似仙境,犹在梦中┈老白山很高,高得让懦夫望而却步,可是老白山再高,也挡不住勇者的脚步。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惠济河_百度百科
惠济河,惠济河是的护城河,位于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西北部,是涡河左岸一条支流,全长174公里,流域面积4130平方公里,为涡河最大支流。
惠济河干流概况
开封郊区:惠济河:清乾隆初年为排泄开封城内雨涝积水而凿,乾隆六年(1741年)皇帝赐名&惠济河&。河流自开封城东南角水门洞
(今名济梁闸)起,经东郊乡、南郊乡、汪屯乡,至后伍村东北出郊区进入开封县境内,长10.4公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沿途有北郊沟、黄汴河、东郊沟、马家河以及南干渠汇入,总流域面积261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3.22米3/秒。本河段受城市生产和生活废水污染严重(见1984年汪屯桥断面水质状况表)。[1]
开封县:惠济河:
惠济河古称汴河,北宋时曾是中原通向东南的主要河道,自明朝后其流逐断,清乾隆六年(1741年),河南巡抚雅尔图,奉命开挖汴河故道,宽10丈,深1丈,长65194丈,竣工后赐名为惠济河。道光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口张家湾,惠济河复被淤积,航运断绝。同治七年(1868年)巡抚李鹤年奉命疏浚。建国后,开封县人民政府于1977年发动人民进行大规模的治理,除涝标
准达到五年一遇,沿岸人民广受其益。惠济河源于开封市郊区黄汴河口,流经开封市,至郊区汪屯村东进入开封县境,穿兴隆、半坡店、陈留、仇楼等4乡(镇)。从仇楼乡毕桥村东入杞县境。境内流长29公里,流域而积270平方公里。沿途有马家河、上、下惠北泄水渠、淤泥河、圈章河、柏慈沟等6条支流汇入。河床宽45至52米,深3.5米,堤距170米,常年有开封市工业退水0.5~3立方米/秒的流量,除涝流量183立方米/秒,防洪流量284立方米/秒,沿途有中型提灌站6处,拦河闸1座,可灌溉农田约40万亩。[2]
杞县:惠济河 源于开封城西北黄汴河源。惠济河原为古汴河。清乾隆六年(1741年),河南巡抚雅尔图奉敕开挖疏浚古汴河故道,竣工之后赐名惠济河。惠济河属淮河支流涡河的支流,全长181.8公里,流域面积4130平方公里。
干流自开封城东南角黄汴河口开始,穿过陇海铁路桥,向东南经高楼、汪屯桥,到后伍村东北马家河入惠济河口北,全长10.74公里,流域面积177.9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22秒/立方米,河口宽度40-44米,河槽深度3.5-4米,已被工业和生活污水严重污染。
惠济河, 清乾隆六年(1741)因汴河故道开挖,取&恩惠济加&之义命名,别称沙河。由原陈留县(今入开封)毕桥东入杞,至裴村店乡赵楼东入睢县,境内长60余里。东至罗寨西,北岸输水入王庄西干渠,南岸输水入跃进干渠。至罗寨东南,南岸输水入惠南干渠(幸福干渠)。又东经焦寨、周寨北,至慈母岗西南,柏慈沟西北来,于北岸汇入。又东,过英庄、豆贵寨、朱寨、西马头北,于魏庙东北穿兰杞公路,再东过东马头、沙土岗、坡吴、侯庄北,至唐寨东北,淤泥河西北来,于北岸汇入。再东,经官庄南,至顾庄东董寨沟北来,于北岸汇入。又东,至司岗东南,崔林河北来,于北岸汇入。又东,至屯庄西北&龙门口&,南岸为祁河上源。再东,过贺营、宋湾、谢王庄北,至赵楼东南入睢县,境内31公里,流域面积543-1341.4平方公里。
其支流经杞而于境外汇入者二:一为小蒋河,柘城西汇入;一为茅草河,睢县杜公集东汇入。此河水旺于夏、秋,衰于冬,春,负担排除开封市区污水及上游引黄退水,可资灌溉,但污染严重,不能养殖,水源无常,不通航运。[3]
惠济河主要支流
马家河:惠济河上游主要支流之一。清代中期为排泄祥符县(今开封县)西部地面内涝积水,初由当地高坡集(今已废)村马家倡导而开凿,故名。源于开封县杏花营农场北部西网村西北(原高坡村),运粮河东岸,东南流,穿过陇海铁路,到杏花营乡榆园村东进入郊区南郊乡,流经其南部,汪屯乡中部,在后伍村东北注入惠济河,郊区段长16公里,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底宽17米,深3米。过水能力在陇海铁路桥断面9米3/秒,入惠济河口37米3/秒。年平均流量2.72米3/秒。年平均行水160天,平均深度0.55米。
马家河北支:马家河主要支流。1972年为排泄马家河上游北侧内涝积水而开凿,因流域位置而得名。源于水稻乡回回寨村南,东南流,到落堤村,南折进入西郊乡,经瞿家寨、毛寨,至南郊乡牛墩村北汇入马家河,全长15.747公里。流域面积91.96平方公里,河流断面上口宽21-26米,底宽9.2-12米,深2-3米。过水能力,落堤断面7.26米3/秒,河口断面24米3/秒。年平均流量0.32米3/秒。年平均行水60天,行水深度平均0.3米。
黄汴河:惠济河上游支流之一。1963为排泄郊区西北部背河洼地内涝积水而开凿。因处黄河与惠济河之间,初名黄惠河,又因河流流经黄河南岸到开封城之间,开封简称&汴&,又名黄汴河。源于黑岗口沉沙池东南堤外,绕经水稻乡北、东面,到北郊乡北官庄西北穿过城堤,南流到城西南角外侧,经大南门、小南门外护城河到城东南角外侧注入惠济河,全长17.2公里,流域面积58.8公里。河流上口宽17~24米,底宽4~13米,深1.2~2米。过水能力7~17.5米3/秒。年平均流量0.56米3/秒,年平均行水300天,行水深度0.37米。1989年下流东西河段西岸已砌片石拦护。河水自新新造纸厂以下污染严重。
北郊沟:注入惠济河的第一条支流。1956年为排泄开封城北近郊内涝积水而开凿,故称北郊排水沟,简称北郊沟。源于北郊乡王口舌村北地,东流到开封--柳园口地方铁路而南折,到曹门外入城东护城河,至城东南角外侧注入惠济河(即济梁闸东50米处),全长7.226公里,流域面积12平方公里。河流上口宽10~18米,底宽3~11米,深2米,过水能力入惠济河处为2.27米。/秒。年平均流量0.5米3/秒。年内平均行水115天,水深0.3米。自苹果园生活小区以下河水污染严重。
东郊沟:惠济河上游支流之一。1958年为排泄开封城东近郊地表迳流而开凿,故称东郊排水沟,简称东郊沟。源于北郊乡东官庄北地,沿护城堤内侧东流,至石寨村,南折到宁陵屯东地,进入东郊乡。至皮屯村西南出护城堤,在开封县城关镇闫李岩村南注入惠济河。全长14.76公里,流域面积30.1平平方公里。河流上口宽9~15米,底宽3~8米,深0.9~2米。年平均水位0.6米,流量1.5米3/秒。自开封化肥厂以下河水污染严重。
惠北泄水渠:惠济河上游支流之一。为排泄惠济河上游北侧内涝积水于1964年开凿,故名。源于柳园口乡步李寨村南护城堤脚下,沿护城堤外侧东流,经北郊乡、东郊乡,在大董庄村折向东南流。宴台河东、李楼西,由程娘庄北进入开封县。郊区段为惠北泄水渠上段,全长12.75公里,流域面积52平方公里。河渠上口宽11.9~17米,底宽3.6~5.3米,深1.2~1.85米,比降1/3000,年平均流量0.36米3/秒。年内平均行水105天。平均水深0.3米。
开兰河:惠济河的支流圈章河上游支流。1959年开凿。源于东郊乡宴台河村北,东流经土柏岗乡,到岗西村南,沿开封--兰考公路北侧东流,至南神岗村东进入开封县。因沿原开封一兰考公路北侧而开凿,故名。郊区段长3.77公里,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河流上口宽5~12米,深1.4~2.4米。年平均流量0.53米3/秒。全年行水,平均水深0.37米。[1]
马家河 源于开封县西往村以北,在榆园村东进入开封市郊,经杨寨、牛墩过芦花岗、西柳林、小苏村至后伍村东北汇入惠济河,全长29.723公里,市区长16.363公里,流域面积150.3平方公里。该河河底宽度平均17米,平均深约3米。过水能力,陇海铁路桥9立方米/秒,入惠济河口37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2.72立方米/秒。年平均行水160天,平均行水深度0.55米。河道淤积严重,河中芦苇阻水,堤防残缺不全,加之造纸厂废水流入,已造成河水水质污染,亟待治理。
该河有杨寨北支排、杨寨支排、小汪屯支排、牛墩排水沟、芦南支排、黄李中沟、老一号沟7条支流排水沟,总长度17.087公里。[4]
马家河北支 该河系于1972年为排泄马家河上游以北的回回寨至杨桥堤一带地区积水而开挖的排水河道。河自郊区西北回回寨开始,流向东南而下,过落堤村后折向正南偏东,经瞿家寨、毛寨村后,穿陇海铁路,于牛墩村北汇入马家河,全长15.747公里,流域面积91.96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道,不能通航,亦无水产。
河口宽度21-36米,槽深2-3米,右岸筑有4米宽的堤防。除涝过水能力,从落堤村处7.26立方米/秒,至入马家河口24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0.32立方米/秒,年平均行水60天,行水深度0.3米。该河有狼城岗沟、王府寨支排、沙门南支排、水稻回支排、西郊六支排、西郊七支排、西郊八支排共7条支流排水沟,总长度27.625公里。
黄汴河 ,源于黑岗口黑池,经单寨村向南至北官庄进入开封护城大堤,经开封城西门外,到城西南角折向正东,过西南城门外,经大南门、小南门,至城东角环城公路桥处注入惠济河。全长17公里,流域面积58.8平方公里。河口宽度18-24米,河叉4-13米,槽深1-2米。河道左右岸均筑有3-5米宽的防护堤,过水能力为7-17.5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0.56立方米/秒,年平均行水300天,年平均水深度0.37米。由于城西新新造纸厂、橡胶厂、印染厂、毛巾被单厂、纱厂、火柴厂、皮革厂等工业废水流入,水质严重污染。该河有盐庵沟、盐庵沟二支排、盐庵沟四支排、单寨一支排、单寨二支排、林退沟、郭退沟、南退沟、高屯支排9条支流排水沟,总长度34.297公里。
惠北泄水渠, 该渠是惠济河主要支流之一。为排泄惠济河以北易涝盐碱地区的积水而得名。属季节性河道,流量无定,亦无水产。该渠起源本市北郊南菜园以东,向东南通过开柳公路、小铁路,绕护城大堤东北角,经谢庄、吴寨、刘寨、至湾桥、宴台河村而后穿开兰公路、化肥铁路后,进入开封县境至陈留北关入惠济河。
市区长12.661公里,流域面积52平方公里。河口宽11.9-7米,河底宽3.6-5.3米,河槽深1.2-1.8米,两岸均有防护堤。除涝过水能力3.6-16.4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0.36立方米/秒,年平均行水105天,平均行水深0.3米。该渠有牛庄支排、刘庄支排、老刘店支排、友谊沟、道士房支排、边村支排、厂尚沟7条支流排水沟,总长度22.86公里。
东郊沟 东郊排水沟简称东郊沟。源于本市北郊的北官庄东,向东流过开柳公路桥,小铁路桥,经辛庄北,过石寨村西,沿护城河大堤西侧,经皮屯村至阎李寨南汇入惠济河。全长15.03公里,流域面积30.82平方公里。该沟季节性河道,水量无定,不能通航,亦无水产。由于工业废水流入,污染严重。河口宽9-15米,底宽3-8米,槽深0.9米,左右堤宽3米。过水能力,入惠济河14.17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1.5立方米/秒,全年行水不断。水深0.6米,支流两条:仁双沟(1500米),兴铁沟(1500米),合计长度3000米。
北郊沟 源于本市北郊王口舌村正北,向东穿过开柳公路,拐向东南,沿开封城墙外南行,经曹门、宋门外,至城东南角皮革厂汇入惠济河。长7.326公里,流域面积12平方公里。河口宽10-18米,河底宽3-11米,槽深2米,左右均有3米宽堤防。过水能力,入惠济河为2.27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0.5立方米/秒。全年行水150天,行水深度0.3米。有一条800米长的支沟:解放三支沟。污染严重。
开兰河 源于郊区东郊十里铺村北。向东经厂尚、南神岗东始进入开封县境,市区长3.77公里,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河口宽5-12米,河槽深1.4-2.1米,左右有3米宽堤防,年平均流量0.53立方米/秒。该河有铁路沟、张三里沟、北神岗西沟、北神岗东沟、高庄沟、农场沟、前朱沟7条支流排水沟,总长度18公里。污染严重。[4]
淤泥河:源于袁坊乡湾堤村附近,流经背河沣地和浅平洼地,流域面积136平方公里,至内管营出县界入杞县,境内全长27公里。淤泥河除排开封电厂退水约0.3立方米/秒的流量外,主要用于排泄稻田退水和雨季排涝,最大排水流量83立方米/秒,治理达到5年一遇的排涝标准。[2]
淤泥河, 惠济河第一大支流,县北部第二大河,有分支10条,其始失考,清雍正八年(1730)复浚。同治八年(1869)取&永济生民&之义命名永济渠,又以水含淤沙严重,俗称淤泥河。今道源开封县土柏岗乡大门寨村,于杞县南北寨西入杞,东南行王庄、吴堂、纪寨西,至孙府寨西南折东行,至杏行东北,圈章河北来,于北岸汇入;秦奉沟西来,于南岸汇入。又东行单寨北,至小寨东,济民沟、金狮沟合流后,于北岸汇入。又东,至黑木东北杨庄沟、老耿沟合流后于北岸汇入。折南,行黑木东、郝庄、尹庄西南,又东至前化寨北,十字排沟西来,于西岸汇入。又东,行李楼西南,至毛楼西北穿兰杞公路,又东南,行府里庄北,至十二里寨东南,杜庄河北来,于北岸汇入。又东南,行大郭寨、后囤、前囤、东营、前营东,折东南,田程寨沟东北来,于东岸汇入。又南下至老徐庄南,于北岸汇入惠济河。境内流长(干流)24.2公里,流域面积152.7-618.3平方公里。水旺于夏、秋,枯于冬、春,沿岸多内涝区。水淡,可养鱼。负担排泄开封电厂污水,开、兰二县种稻退水及涝期排涝,亦可灌溉。
淤泥河分支有10条:
圈章河清初分二段,在陈留境及杞之泥沟村北者称陈留沟,泥沟以南者称杞县沟,亦曾名杨柳河。清同治八年(1869)治河时,上源分2支,分别称大坡河、二坡河,皆在陈留,至圈章合一,名为泥沟,因名称不雅,改称圈章河。今道源开封县埽街,分西、中、东三支:其西支穿陇海铁路南下,于杞之圈章村北入境而南(另两支略),行后泥沟村西,前泥沟、中泥沟二村间,又南行张大夫寨西,至杏行村东北于北岸汇入淤泥河,境内流长7公里,流域面积143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可兼排灌。
秦奉沟, 清同治年间为永济渠南支。光绪十七年(1891)与永济渠同时治理,以流经秦奉村得名。今道起秦奉寨西北,东行至杏行东南,于南岸入淤泥河,境内长8公里,季节性排涝河。
王庄西干渠, 1958年开,北起王庄(泥沟乡)西南,承淤泥河,西南行至秦奉寨东穿柏慈沟,下至罗寨西南,于北岸入惠济河,境内长10公里,可排、灌。
十字排, 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挖(以下凡无具体年份者均为此时期,皆略去)。西起平城北,东南行至卞庄东穿106国道,又东,至前化寨北,于西岸入淤泥河,境内长10公里,季节排涝。
济民沟, 原为行水坡洼,灾域5万余亩,1951年春设计治理未果。1953年秋大涝,沿岸20余村陷水中,乃冒雨浚兰杞界至入淤泥河口阻水地段10.2公里,粗成水道,减灾2万亩。今道源兰考三义寨黄河大堤南,下至老茄庄。又南,入杞之清凉寺,南行老周寨西再南穿泥沟至阳堌公路,又南至聂寨东北,金狮沟来会,又南至小寨东南于北岸汇入淤泥河。境内长10.7公里,流域面积84.7平方公里。负担引黄退水,可排灌。
金狮沟, 出兰考,入杞之九府楼而南,至耿小集西穿泥沟至阳堌公路,又南,至南聂寨东北合济民沟南下入淤泥河。境内长9公里,季节排涝。
老耿沟, 以经流老庄、耿小集二村首字命名。起丁寨(泥沟乡)北,南行,至耿小集东穿泥沟至阳堌公路,又南,至葛寨(阳堌乡)西北合杨庄沟,南下淤泥河,境内长6公里,季节排涝。
杨庄沟, 以遭经杨庄(阳堌乡)得名。上游2支,西支起汪寨东,至袁谭南穿泥沟至阳垌公路,又南行朱寨,至杨庄西合东支;东支起旧店西,于袁谭东南穿泥沟至阳堌公路,又南,至杨庄西合西支;又南,合老耿沟,再南,至李指挥屯西南入淤泥河,境内长10公里,,,, 季节排涝。
杜庄河, 原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黄河决仪封三堡溢杞之泛道,由固寨(今兰考古寨)南入杞,南行阳垌东门外,至蒲庄分3支:东支称东河汊,东南行,过铁岗、谢寨,到南陈寨西南入永济渠(今淤泥河);西支称西河汊,由蒲庄而西南,过朱寨(今柿园乡北朱寨)、柿园,于胡楼西入永济渠;中支为主道,由蒲庄而南,过铁岗、杜庄(柿园乡),至十二里寨南入永济渠。同治二年(1863)废3支之名,取&永利生民&之义,统称永利渠,修田程寨至徐庄(今城郊乡老徐庄)段4.5公里,宽1.8丈,深2-5尺。其后,中、西二支皆淤,东支断续通水,田程寨以南8村积淤特甚,连年被水,官府不治。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一月(农历),南陈寨岁贡生王树声召集8村首事,修南陈寨至永济渠段,迨工程过半,因挖压地无法解决中辍。光绪三十年(1904),知县姚礼成免挖压地389亩赋役,并偿原主地价,始竣工。后全河皆淤,阳堌南多次被水。1937年大水,国民党河南十二督察区党务专员薛广汉(柿园乡毛庄人)令从毛庄北辟一新道,东南向田程寨导入原东支使水灾搬家,嫁祸邻村。中共地下党员杜省吾发动田程寨等村群众抗议,并以武装相抗,又上诉省府,数月无成而罢。是年冬,国民党军改毛庄以南至入河口段为战壕,次年日伪又改为河道,命名杜庄河。其原东、西二支俱废。
今道上游二支,西支为主,长4.3公里,自兰考许贡庄入杞西梨园,南行,至韩楼(阳堌乡)西穿兰杞干渠又南行,至梁庄(阳堌乡)西南合东支;东支4.6公里,由兰考豆腐营入杞东梨园村,南行至梁庄合西支。二支合流以下即主干。又南,至阳堌东南穿阳堌至西寨公路,又南过田庄、蒲庄、福利庄(今阳堌付里庄)……至谢寨西北,铁岗沟于东岸汇入。又南,过杜院、白楼至十二里寨南入淤泥河。流长12.4公里,流域面积158平方公里,排灌两用。
田程寨沟 原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河决仪封三堡溢杞泛道东支(即东河汊)下游。清光绪三十年(1904)后失修渐废。50年代末重开,因起源于田程寨北得名。今道由田程寨南下,行双柳树村西、李坟与小岗村间、南陈寨西,至老徐庄西北,于东岸汇入淤泥河。境内长6公里。季节排涝。
柏慈沟, 惠济河支流之二,1965年开挖,以起止两地首字命名。今道西起开封县八里湾乡柏树坟,至杞县孙寨西南入境,东南行,过郝寨西南、郭君寨与秦奉寨间,穿王庄西干渠,又东南,过白丘、楚庄、赵寨东北,到慈母岗西南,于北岸汇入惠济河。境内流长10公里,流域面积42.2平方公里,兼排灌之用。
初开时,经秦奉寨沟入淤泥河,因淤泥河受水较多,往往顶托倒灌,1965年春,由平城公社按&对口标准&,除涝5年一遇,修开杞界至入惠口段10公里,利用惠北干渠取土坑,改道直入惠济河,投资4万元,完成土方12万立米,除涝万亩。1970年夏,该社自行清淤。投资6000元,完成土方4万立米。1979年冬,列为基建工程,仍由平城公社民工5000人,按&七〇标准&,除涝5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治理全段,底宽3-5米,水深2.8-3米,除涝流量20.5-26立米/秒,防洪流量41.7立米/秒。堤距60米,高2-3米,投资7.8万元,完成土方36万立米,基本上解除了沿沟一带的涝灾。
崔林河, 惠济河支流之三。以经流崔林村得名。其始无考,旧县志称为洮河,养马店一段又称柳杨河,有柳杨桥。其源唐寨(原属杞之巴河社,1928年划入民权,今称前唐寨),西南向小河湾(今东河湾村)、赵寨(西寨乡)西,至大河湾村分二支,东支行前土柏岗东,西支行垂杨林(今崔林村)西,至前土柏岗南合流,以南之道与今同。清雍正六年(1728)复浚,乾隆二十一年(1756)再浚,其后失修,遇涝时疏导而已,建国前仅显河形。
董寨沟, 惠济河支流之四。起于董寨得名。由村南至司岗西南于北岸汇入惠济河,长5公里,季节排涝。
小蒋河, 惠济河支流之五,其道大部为古涣水,元代淤于黄河。灾域10万余亩。1950年重开。上游葛岗至楮皮岗段称楮皮岗沟,中游称小惠济河,下游称雍河,后统称小蒋河。今西起葛岗乡曹寨南,下行东南,于葛岗东穿开杞公路,又东南行,过西云所、东云所东、西和寨、袁洼南,至林庄南,张博沟西来,于南岸汇入;至村东南,邵洼沟北来于北岸汇入。至薛庄西穿杞县至沙沃公路,又东南过何庄(五里河乡)南,黄岗沟西来,于西岸汇入。又东南,至后葛老庄东北坟角沟西来,于西岸汇入。续东,至岗顶东北穿朝杞地方铁路和106国道,过西张庄、魏庄间,至大高寨西穿东风二干渠再东,至大岑寨西北,史庄沟西北来,于北岸汇入。折南行,过孟东、孟西间至大魏店西穿郑永省道。东风一千渠(今称小魏店沟)北来,由东岸汇入。又南,过田寨、袁寨西,至魏寨(邢口乡)东南,小河寨沟西北来,于西岸汇入。又南,过河坡李西,至司庄东折东南,过李店、夏陵、杜楼西至马庄寨西南入睢县,境内长35公里,初为排涝,1965年后兼资灌溉。
小蒋河分支有7条:
张博沟, 源于张博士寨得名。今道西起葛岗乡孟寨北,东行陈寨(葛岗乡)、玉皇庙北,至林庄南汇入小蒋河。长5公里,季节排涝。
邵洼沟, 流经邵洼村得名。起七里岗西南,东南行,过邵洼南,至林庄东南汇入小蒋河。长3公里,季节排涝。
史庄沟, 源于史庄北得名。起县城东南护城堤排水站,南行史庄东,至丁楼南穿东风二干渠,又东南,行陶陵岗西,转南,行马千寺、杨庄(五里河乡)、夏寨西至大岑寨西北汇入小蒋河。长7公里。季节排涝,兼排除县城污水。&
坟角沟, 经流坟角村得名。起薛庄东,东行西杨庄至潘屯东南,过坟角北,至后葛老庄西南转东北,绕村北至村东汇入小蒋河。长8公里,季节排涝。
黄岗沟, 源于黄岗得名。由黄岗东南行,过曹岗南,至楮皮岗东南,折东北,行阎王庙南至何庄(五里河乡)东南汇入小蒋河。长8公里,季节排涝。小魏店沟源小魏店北得名。南下,行小高寨、黄寨(邢口乡)、孟李庄西西折,至大魏店西北汇入小蒋河。长7公里,季节排涝。
小河寨沟, 经流小河寨得名。起齐寨东,东南行王寺寨、黄仪岗(邢口乡)北,至小河寨南穿106国道,而东,过前、中顾楼间,至岳寨(邢口乡)西北穿东风二干渠,于村东穿郑永公路转南,过马庙北转东,到姜楼东北转东南,行肖胡同东,至魏寨(邢口乡)东南汇入小蒋河。境内流长7.5公里,季节性排涝河。
祁河西支, 惠济河支流之六,原与东支同为祁河上源,与主干统称祁河。1958年重开后遂称西支。北起屯庄西北,抵惠济河南岸&龙门口&,南下,于小河铺西穿杞县至裴村店公路,过孙屯、张庄户间,府里庄(裴村店乡)、冉寨、小岑寨、韩寨(邢口乡)、马庄、杨楼东,于睢县后邢堂西北出杞,至睢县唐庄东北合东支入祁河。境内长8公里。季节排涝。其旧道起张庄户南,至杨楼又西南,过薛楼、袁庄入雍河(小蒋河原下游),谓之张庄户河。改行今道后,西南水道及名称俱废。
1958年重开后,1963年5月,惠济河&&决,西支两岸受灾3万余亩。1965年按&对口标准&,除涝5年一遇,治杞睢界以北杞境河段1.4公里,投资6600元,完成土方2.2万立米,除涝3万亩。1976年由裴村店公社于&龙门口&建闸一座,又修闸口至杞睢界杞境全段。旱则引水灌田,涝则闭闸以防惠济河溢漫。
祁河东支, 惠济河支流之七。原与西支并主干统称祁河。1958年重开后,遂称东支。今道由贺营南下,至刘庄(裴村店乡政府驻地)东南穿杞县至裴村店公路,又南,行程寨、孟楼及南刘庄东,至朱楼西南出杞,境内长6公里。季节排涝。1965年按&对口标准&,除涝5年一遇,与西支同时施工,治杞睢界以北杞境河段1.4公里。
茅草河, 惠济河支流之八,以经流地茅草丛生得名。原为清嘉庆二十四、二十五年()黄河决仪封三堡、四堡泛杞之道,入杞之双塔社小觉寺(1928年划人民权,改称小阁寺)后,分为2支。东支行杞之巴河社、七基社、西肥社边境(1928年巴河社及七基、西肥二社部分村划入民权),到苍头(在西寨东北,已废)南为今茅草河道。西支行杞七基社边而南,过黄岗东,至苍头合东支。今河上游称金盆沟,金盆以南始名茅草河,南行过前土柏岗东、西寨东北,穿睢杞林场,趋民权夏寨,又南,至魏老府西又入杞。大寨沟西北来,于西岸汇入。又南,过潘庄东,至唐屯林场东入睢县。境内长20公里,流域面积76.8平方公里,季节排涝。
大寨沟, 经流大寨村得名,茅草河分支。起崔林东北,南下,行大寨西,至村西南转东南,行马寨北,于村东转南,行焦寨(西寨乡)、杨炉寨东,于魏老府西,汇入茅草河。境内长9公里。季节排涝。
铁底河水系, 铁底河为主干,含支流6条(小温河于太康境汇入)、分支4条:铁底河本系干流,以河床土质坚实得名。旧称铁里河。原为元、明黄河支流,又称&小黄河&。经杞之道,明代有三,一为明正统十三年由通许入杞陡墙集,下行杞境南入太康及东出睢县者;二为由通许邸阁入杞五岔口行杞境于竹林南入太康者;三为明嘉靖二十六年由通许入杞之五岔口东行虎背岗,于常营南入太康者,皆已详本篇黄河条。今道来自开封县陈留镇东南,分二支:于开封五里庙入杞青龙石口者称铁底河北支,于常寨东北入主道(另述);自通许东入杞山寨下行者为主道,由山寨南东南行蔡营南,常寨、张家洼北,至金村西南穿惠南干渠西支,又东南过水牛里、饮马池、高阳西,于村南穿杞县至沙沃公路。又东南,过申楼、大何庄间,折南,至黄村东南穿朝杞地方铁路及郑永省道。又南,过晋寨,至孟河沿东南折向东南,过陈寨(苏木乡)、高庄南,至邓圈西南,四棵柳沟北来,于北岸汇入。稍东,穿杞县至圉镇公路,苏木沟北来,于北岸汇入。至邓圈东南,阎口沟西北来,于西岸汇入。又东南,至孙寨东北,咸岗沟东北来,于北岸汇入。又东,过前、后谢洼、焦庄(圉镇乡)、马官庄、铁底河(村)北,至孟大庄东北转南,过李八庄、蔡丘东、任庄西、席天朗、柳庄屯东,至板木北转东,过府里庄(板木乡)南,中营、后营间,至定张西南汤庄沟北来,于北岸汇入。转南,行丁庄(宗店乡)东,至韩庄西南入太康。境内长40公里,流域面积375平方公里。可排涝兼灌溉。&
铁底河支流有6条:
四棵柳沟, 经流四棵柳村得名。原为无名沟。民国初年其道起何庄(高阳乡)东南行,过驿马陈(今饮马池)、高阳、东趋何庄(苏木乡),以下同今道。今道起孙路口东北,南行,过前傅屯西,至核桃园村(苏木乡)西南,又行四棵柳,南行,穿朝杞地方铁路和郑永省道,又南行过马房(苏木乡)、高庄东,至邓圈西南、苏木沟之西,由北岸汇入铁底河。长7公里。季节排涝。
苏木沟, 经流苏木岗村得名。北起刘黄庄东北,南行至苏木岗北穿朝杞地方铁路、郑永省道,又过村东,至邓圈南、四棵柳沟之东,于北岸汇入铁底河。长6公里。季节排涝。阎口沟经流阎口村得名。原为无名沟,上游与四棵柳沟同。自饮马池以下岐出,南行东黄庄、牛角岗村东,杨庄(高阳乡)、史郎庙(今红卫,亦称四郎庙)。后牛角岗以北淤,杨庄以南改行今道,谓之沙底河,亦称小金沟。今道起白塔(沙沃乡)东,东趋杨庄,于村东南转南,过四郎庙,于阎口东南穿朝杞地方铁路、郑永省道。转东南,过高寨东、孔庄西,转东,过雅陵岗北,至邓圈西南,穿杞县至圉镇公路,于西岸汇入铁底河,长13公里,季节排涝。
成岗沟, 经流咸岗村得名。起陶屯南,南下过冷屯、后寺、前寺西,成岗东,于村东南转西南,至孙寨(湖岗乡)东北由东岸汇入铁底河。长6公里,季节排涝。
汤庄沟, 经流汤庄得名。起府里庄(宗店乡)北,南下,至东楚庄东南,东风二干渠(原道,此段今废)由北来汇,又南,过琉璃庙东、汤庄西,至陈庄东北转东,行张仓北转东南,至定张村西南,于北岸汇入铁底河。长12公里。季节排涝。
小温河, 又称雍河。故道起黄仪岗(城郊乡)东,南下,至沟湾李东,于孟河村东入睢,故又称孟河。1955年重修,与小蒋河串流,为使之分界,1963年将司庄以南到徐庄之间串沟平毁,司庄以北之水归小蒋河,以南归小温河。今道上游为傅集沟、双楼(傅集乡)沟,至申庄西南会流后,东南行后沟陵岗、孟河、陈河等村东,至朱庄东入睢县。转南,至杞县孙庄东,井陈沟西来,于西岸汇入。又南,至杞县尹窑北又入杞境。至小湾西,宗店沟西来,于西岸汇入。又南,行花园、常营、中王窑东,至前王窑南入太康。至太康朱庄南于北岸汇入铁底河。境内长(干道)13公里,流域面积81平方公里。季节排涝。
小温河分支有4条:
双楼沟, 经流双楼(傅集乡)得名。起杨庄(傅集乡)南,东南行,至曹洼西北转南,经村西下行陆庄(傅集乡)西,至大郑庄北转东南,于村东穿惠南东干渠,再穿106国道,过安庄、双楼间东南行至宋吉屯、后沟陵岗北,至申纪西南合傅集沟,南下入小温河主道,长12公里,季节排涝。
傅集沟,经流傅集村得名。今道起后老庄东,南下,过白庙屯、周庄东,于傅集西北转东,穿106国道,至村东北转东南,过傅集、小东庄间,至傅集东南转东,穿东风二千渠,过堤宋北,至村东北转南,过徐庄、韦庄间,沟湾李东,至申纪西南合双楼沟南下入小温河。长9公里。季节排涝。
井陈沟,源井陈得名。起井陈西北,穿东风二干渠,过村北而东南,于孙庄(宗店乡)北由西岸汇入小温河。长4公里,季节排涝。
源宗店得名。原为明嘉靖二十六年铁底河之下游。建国初曾名虎背岗河。今道起宗店而东南,过三堂、水坑刘东,虎背岗、梁庄北,至村东于西岸汇入小温河。长5公里。季节排涝。
惠济河航道航运
惠济河发源于开封市郊,流经(今开封县境)、杞县
惠济河流域图
、睢县、柘城、鹿邑,在两河口与涡河汇流,全长132公里。此河北宋时期称谓汴水,是一条很好的航道。元代开通贾鲁河后,逐渐淤塞。据开封市禹王台碑文记载,清乾隆初年(1736年),汴水改称惠济河,并予浚挖,以泄城中之潦。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河决黑岗,经城西北东流,泛滥于陈(留)、杞(县)、柘(城),惠济河故道遂湮。一年后,水通沙留,城中积水不能出,后因黄河多次决口,一再淤塞。年,又继续疏浚,引黄入惠,增加水量。1938年,黄河在花园口决口,惠济河淤塞严重。1952年,治淮委员会进行疏治,并以黄河为源,采用虹吸管引水,惠济河得以畅流。河道最小水深0.5米左右,流量3立方米/秒。  1956年5月中旬,省交通厅黄河航运办事处、开封市、商丘专署共同对惠济河航道进行全面治理,5月底竣工。挖土方3.8万立方米,拔除木桩1999根,拆改小桥49座。省航运局调入10吨以下木船134只参加运输,不久虹吸管发生故障,水源断绝,不能通航。此次失误,主要是事前调查不周,资料不实,有关部门配合不够,缺乏统一规划,仓促行动所致。[6]
惠济河水利概况
惠济河干流治理
开挖以来,修治可考者:乾隆六年(1741)始开,底宽三四丈至六七丈,水深一至五六尺。次年,豁免河压滩占地771亩4分5厘5毫赋役,地归国有,以便整修。乾隆十七年小浚。乾隆二十二年再修,口宽七八丈至十四五丈,底宽三四丈至六七丈,水深一至六尺。乾隆三十七年、五十年两浚。嘉庆、道光年间失修渐淤。同治七年(1868)开封大水,围城经年,河不能泄,当局议迁省治避水,巡抚李鹤年不允,令修汴东河道。杞县知县查以谦两次,,, 征调临河之白丘、葛岗、黑木、韩店、算木、山头6社民工修治杞县段,宽、深按乾隆二十二年规模,增筑两岸堤,高8尺,顶宽8尺,免挖压民田赋役。后修治不时,至清末又淤。民国6年、7年()小浚。民国8年县知事石亮征民工按同治七年规模修治,并重修双龙(罗寨)、英障(英庄)、利济(马头)、裴村(宋湾西)4桥,增建唐寨桥。民国10年县知事周湘、民国14年县知事杨孝英又征工修治。民国26年霪雨连绵,全河溃溢,河里河外,一片汪洋,县城积水数尺,街巷行舟。2年余水始退。日伪时期也曾修治,草草了事而已。纵观此河自开挖至建国的208年间,虽多次修治,但多敷衍了事,以致河烂堤残,水患频仍。民谣有云:&惠济河,惠济河,惠济本是大害河,干旱之年它无水,汛期泛滥淹庄禾,万亩良田成汪洋,房倒屋塌无处躲,官府只顾自家乐,那管百姓死与活。&
建国后,中共杞县县委、县政府即于1952年冬及次年春疏浚罗寨至唐寨(淤泥河入口处)河道40余里。1957年夏秋大雨,河多处决溢,当年冬及次年春县征调全县各区民工两万人疏浚唐寨以东至杞睢边界段,投资46万元,完成土方100万立方,除涝17万亩,这是人民政府第一次大修惠济河,年期间,治惠转向除害兴利并举,建闸引灌,但因水畲淤沙过多,河又淤垫。1961年杞境全段64里清淤,投资10万元,完成土方12万立方。1962年平原治水转向以除涝治碱为中心,该河定为首批治理工程。1963年冬及次年春,县建治河指挥部,副县长赵广贤任指挥长,征调城关、柿园、平城、葛岗、裴村店、阳堌、高阳、城郊、傅集9个人民公社民工两万人修治唐寨至杞睢界段14.8公里,按&中央对口水文资料&(下称&对口标准&,即1960年前后,国家据60年代以前的水文气象资料制订的鲁、苏、豫、皖4省上下游河道对口治理的排水模数),除涝3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治理,定为基本建设工程,投资55万元,完成土方65万立方米,除涝15万亩。1964年冬,复以原指挥部征调上述各公社中的8个公社(除傅集)民工1.8万人,再治原段,设计标准提高到除涝5年一遇。1965年春,征调葛岗、城关、裴村店、高阳、沙沃、傅集、板木7公社民工1.2万人,接上年施工段向西延伸7公里,至英庄以东,按&对口标准&,除涝5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治理。英庄底宽15米,唐寨26.5米,水深3.1-3.5米,堤距70-90米,高2-3米,顶宽(以下简为宽)3米,投资62.03万元,完成土方86.7万立米,除涝16万亩,并负担引黄退水,后因水含沙量大,淤积日甚。1970年,拟按河南省水利厅1970年水文分析资料(下称&70标准&)除涝5年一遇,防洪20年一遇作出大治规划,时&文革&方炽,未能实现。延至1977年冬,县建治惠指挥部,县委第一书记孙廷甫任政委,县革委主任刘善安任指挥长,征全县20个公社民工15万人,随带拖拉机500台、抽水机100余部,牲畜8000余头,施工两月,大治罗寨闸至茅草河入口处段29公里(杞县工段),底宽34-63米,水深3.4-3.8米,除涝流量207-363立米/秒,防洪流量325-554立米/秒,堤距120-250米,高2-3米,宽5-9米。裁慈母岗、田庄、韩楼、万寨以南,豆贵寨、朱寨、魏庄、东营、李岗、贺营一宋湾、杜公集以北11处弯道,缩短河道1.1公里。投资343万元,完成土方870万立米,除涝17万余亩,这是惠济河自开挖以来237年间一次最大规模的根本性治理。
河道管护,1964年开封专区水利局在唐寨设惠济河杞县管理所,1972年移交杞县水利局,1983年7月迁马头桥南今址。管护按。堤身坚固完整化,堤顶草皮化,平坦化,堤坡草皮化,护堤地园林化&的&堤防五化&要求,从临河村选配护堤段长6人,护堤员159人,分段负责。其报酬除所在大队适当补贴外,再从河道林、条收益中国家、集体、养护人按比例分配。
1984年由县局与养护人签订承包责任合同,司法局公证处作出公证,双方职责权益更为明确。至1985年底,全河(境内段)植桐8.7万株,草皮372亩,白腊条1500余亩,南堤全部达标,北堤大部达标。该所自1 979年以来,连年被评为&河南省开封市河道管理先进单位&。[3]
惠济河支流治理
此河自雍正八年(1730)修治后,未闻修治。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决张家湾溢杞,河道破坏,由此杞境沿河之秦奉、焦喇、黑木、韩店、算木、山头6社每涝必灾。至同治七年(1868)冬先修惠济河使水有所归,继作规划,杏行以上依古睢水、杨柳河故道,以下另开新道,按原地形下挖三、五、八尺不等,底宽3丈,面宽5丈,两岸筑堤。是冬,黑木、算木、韩店、山头4社先修杏行以东;次年十月二十二日(农历)加征秦奉、焦喇两社民工,全线施工,至同治九年夏四月工竣。总长(含上游3支)1.26万丈,用钱1.26万缗。其时,杏行以上(西)分3支:北支由陈留入,经圈章、前泥沟东,焦喇西,于杏行东北入主干(即杨柳河旧道,相当今圈章河);中支亦由陈留入,行王庄(今泥沟王庄)南,历高柴、孙府寨,折东向杏行入主干,谓之高柴沟(相当今淤泥河杞境段上游);南支由陈留翟寨(今翟庄)入,过秦奉寨、郭君寨,又东行平城、孙府寨间,至杏行东南入主干(旧睢水遗迹,今称秦奉沟)。三支会合处,称&三河尖&。主干则自杏行以下直抵惠济河,与今道同。其后20余年失修,又淤。光绪十七年(1891)秋大涝致灾,冬十一月十一日(农历)知县鲍振墉仍以上述6社修治,口宽8丈,底宽3丈,深8尺,南岸留滩筑堤,全线施工;于孙府寨西洼地开新沟6里,首起王庄接北支,绕蒋寨而东南入孙府寨水道,至杏行汇入主干,首尾俱与原河通,状如半月,谓之&圈河&。次年夏四月十六日新旧工程俱成。为持久计,免挖压占地赋役,地归国有,禁止耕种。光绪三十年(1904)再次修浚。民国7年(1918)冬十一月及次春,县知事石亮修治入惠口以上37里,规模按同治七年。另傍堤修涵洞桥梁数处。工竣,免除1700亩挖压地赋役。又因上游陈留段未治,仍有决溢之忧,遂联合陈留代其修河15里,水患大减。后又失修。民国25年仅草草清淤了事。
建国初,河已破败不堪,宽二三丈,深三二尺,每涝必灾,成杞北大患,沿河灾域15万余亩。1953年夏小浚。1955年春县建治河指挥部,县委书记丁云杰兼政委,县长张干卿兼指挥长,建设科副科长杜宝田为副指挥长,征调城关、裴村店、平城、阳垌、柿园5区民工1.5万人修治陈杞界至入惠济河口段27.2公里,底宽3倍于旧河,加深2-3尺,并将入惠口东移100余米,调顺水势,防止直冲惠济河南岸,消除险工,投资70万元,完成土方180万立米。是年冬、翌年春复浚,加大宽深。1958年冬、翌年春征调平城、阳堌、城关、柿园、西寨、裴村店、葛岗、高阳、沙沃、城郊10公社民工两万人再次扩大治理,施工段27.5公里,口拓宽至30米、深4米。1962年冬、翌年春,又以上述10公社民工2.5万人修圈章河入淤口至唐寨东淤泥河入惠口段20公里,按&对口标准&,除涝3年一遇治理,并将入惠口再东移至唐寨拦水闸东600米处。投资113.5万元,完成土方51.3万立米。1964年春,由开封县施工,按&对口标准&,除涝5年一遇,治理杞境段27.2公里及开封县境内段。是秋大水,沿河大涝。1965年春,县征调平城、葛岗、沙沃、高阳、板木、傅集6公社民工1.2万人修圈章河入淤泥河口至淤泥河入惠口段20余公里,并将圈章河入淤泥河口一段拓宽西岸河槽3.5米,落深2.5米,投资11.2万元,完成土方28万立米。1969年冬,县建治淤指挥部,县革命委员会主任潘子春任指挥长,副主任庞金明、宋彦卓任副指挥长,征调城关、城郊、裴村店、傅集、板木、官庄、圉镇、沙沃、高阳、葛岗、平城、柿园12公社民工3万人,按河南省水利厅1964年水文分析资料(下称&六四标准&)除涝5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修圈章河入淤口至淤泥河入惠口段19.7公里,底宽16-32米,水深2.9-3.1米,除涝流量58-150立米/秒,防洪流量100.8-259立米/秒。堤距60-100米,高2-3米,宽3米,并裁济民沟入淤口、毛楼桥西弯道两处,投资48.9万元,完成土方240万立米,河道状况有了显著改善。1978年冬,县建治淤民兵师,县委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刘善安任指挥长,副主任吕学仁为副指挥长,征调平城、柿园、西寨、城关、裴村店、五里河、葛岗、高阳、邢口、苏木、湖岗、沙沃、圉镇、官庄、竹林、板木、宗店、傅集18公社(1975年全县增划为20个公社)民工6万人,治理吴堂北至淤泥河入惠口段22.9公里,按&七〇标准&除涝5年一遇,防洪20年一遇,河底宽18-45米,水深3.2-3.8米,除涝流量86-215立米/秒,防洪流量140-343立米/秒,堤距120-154米,高2-3米,宽5米,裁高柴至圈章河入淤口,单寨西、东,杨庄沟入淤泥河口,前后化寨间弯道4处共7.4公里,缩短河道1.8公里,投资266.5万元,完成土方476万立米,基本上解除了沿河涝灾,并使各支流顺利下泄。这是淤泥河自开挖以来的一次最大规模治理。&
河道管护,1979年县始建淤泥河杞县管理所,住毛楼桥西河南岸堤上。养护制度同惠济河,有养护段长12人,护堤员212人。全河基本实现&五化&。1985年被评为开封市河道管理先进单位。[3]
圈章河前代修治见于志书者,有清雍正五年(1727)浚陈留沟冯家庄至武家庄232丈,宽6丈,深2.5尺及张家坟至泥沟北85丈;泥沟村至杞县沟20丈,宽1.5丈,深5尺。清同治八年(1869)杞县知县查以谦修永济渠(今淤泥河),同时治此河,接入永济渠,作为北支。其后久废。
建国后,1954年初浚杞陈界至入淤泥河口段7.7公里,除涝1.5万亩。1959年又浚上述河段。1964年春按&对口标准&,除涝5年一遇,由开封县施工,仍治上述河段。因质量甚差,年连灾。1970年复由开封县按&六四标准&,除涝5年一遇治理上次工段。1978年冬,与治理淤泥河同时,县征调阳堌、泥沟两社民工7600人,按&七〇标准&,除涝5年一遇,防洪20年一遇治理后泥沟至入淤泥河口段4.9公里,为基建工程,底宽18米,水深3.2米,除涝流量29立米/秒,防洪流量130立米/秒,堤距120米,高2米,宽3米,裁直前泥沟、中泥沟二村间河道,投资24.15万元,完成土方48万立米,除涝1.5万亩。这是圈章河自开挖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治理。基本解除了沿岸水患,并收灌溉之利。[3]
济民沟重大修治始于1964年春,以平城、阳堌、柿园3公社民工6000人,按&对口标准&除涝5年一遇,整治全段。投资6.36万元,完成土方11.2万立方,除涝3万亩。1965年春,按&对口标准&除涝5年一遇,扩大治理,投资1.2万元,完成土方10万立方。因质量较差,1966年春又作补治,仍不能御大涝,又于1970年春征平城、阳堌两社民工6000人,按&六四标准&,除涝5年一遇,扩大治理,底宽5-9米,水深2.4-2.9米,除涝流量18-32立米/秒,裁焦喇北弯道。投资3.6万元,完成土方36万立米,除涝能力大增。1985年春改为放淤退水河道,征城关、苏木、沙沃3乡(公社改乡)民工万人,全段清淤,投资10万元,完成土方15万立方,基本解除涝灾。
崔林河,建国后,1949年调柿园、陶陵两区民工疏浚下游17公里,减灾3万亩。1953年春,修杞境全段,加宽加深,次年再次扩大治理。1958年开兰杞干渠后,上游自土柏岗北由金盆沟入茅草河。今全河均在杞境。上游二支:西称七岗沟,由七岗而南;东称河湾沟,由大河湾村而南,两支合于崔林。又南,至季寨西北穿西寨至柿园公路,再南,过黄桥、纸房、柳榆,至苏寨东南折东,至养马店北会兰杞干渠。折而南,过养马店、肖寨,行孟里寨、西伯牛岗间至司岗东南汇入惠济河。今长15公里,流域面积67.25平方公里,季节排涝,兼引黄退水。
改道后,1959年又浚。1965年,按&对口标准&除涝5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治养马店以南至入惠口段6.4公里,增修两岸堤,堤距40米,高2-3米。投资13.1万元,完成土方26.2万立米。1985年春列为引黄退水河道,按&七〇标准&,除涝5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治魏寨至入惠口段15公里,底宽3-5米,水深2.4-3米,除涝流量18.1- 41.3立米/秒。投资31万元,完成土方52万立米。这是该河开挖以来最大规模的治理。
茅草河, 惠济河支流之八,1965年春始开今河,按&对口标准&,除涝5年一遇,治理金盆南至东支口段18.3公里,列为基建工程,投资13.1万元,完成土方38万立米,除涝3万亩。1976年春,扩大治理杞境内牛寨(西寨乡)以南至民权县夏寨以北段8公里,投资13.7万元,完成土方43万立米。1979年春,列为基建工程,征调平城、泥沟、阳堌、柿园、西寨、裴村店6公社1.6万人,按&七〇标准&,除涝5年一遇,治理金盆南至杞睢界段14公里,底宽13-15米,水深2.4-2.7米,除涝流量41-58立米/秒,投资38.1万元,完成土方63万立米,基本上解除了沿岸涝灾。这是该河开挖以来最大规模的治理。
小蒋河, 惠济河支流之五,该河治理,1950年重开后,1958年疏浚。1963年春,按&对口标准&除涝3年一遇,治司庄至睢杞界5.5公里。将司庄南与小温河串流处填平,改道东南。投资9.6万元,完成土方11.6万立米,除涝6万亩。1965年春,按&对口标准&,除涝5年一遇扩大治理,施工段西延至杞太公路(今106国道),计18.2公里,投资17.3万元,完成土方53.2万立米,除涝7万亩。1972年冬,1975年春,征调全县20公社民工两万人,按&七〇标准&,除涝5年一遇治理,施工段西越杞太公路至林庄、张博沟以下,计35.2公里,底宽15-31米,水深2.5-2.8米,除涝流量60-102立米/秒。投资70万元,完成土方140万立米,除涝12万亩,解除了灾域全部涝灾。这是小蒋河开挖以来一次最大规模治理。
杜庄河,建国后之修治,始于1952年夏,小浚,略加宽深。年两次扩大下游河道。1958年冬、次年夏两次加固下游河堤。1964年春,征阳堌、柿园两公社民工7800人,疏兰杞界至入淤泥河口段17公里,将上游西支改道,于阳堌村北提前与东支会合(原行村西,绕集南入主干)。投资3万元,完成土方15万立米,除涝3万余亩。1965年春,仍以上述2社按&对口标准&,除涝5年一遇治理阳堌北至入淤口主干段12.8公里,列为基建工程,投资17.5万元,完成土方42.7万立米。1967年春清理尾工,投资3万元,完成土方10万立米。1971年仍以上述2社按&六四标准&,除涝5年一遇,列为基建工程治理上述工段。投资9.5万元,完成土方80万立米。1979年冬、翌年春,征调泥沟、阳堌、西寨、柿园、裴村店5公社民工1.5万人,按&七〇标准&除涝5年一遇,防洪20年一遇,治理阳堌至入淤口段12.4公里,底宽6-18米,水深2.8-3.2米,除涝流量78-85立米/秒,防洪流量129-139立米/秒。堤距100米,高2米,宽3米,共投资55.7万元,完成土方120万立米。这是杜庄河自开挖以来的一次最大规模治理,基本上解除了沿河涝灾。其东支,原为行水坡洼,积涝严重。1966年春,由阳堌公社按&对口标准&,除涝5年一遇,自行治理境内北起兰杞界、南至杜庄河主干段4.6公里。投资5200元,完成土方4.2万立米,除涝万亩。1985年春,列为引黄退水河道,再次疏浚,投资5.36万元,完成土方9万立米。
铁底河,前代修治多失载。仅见于旧志者,为清宣统三年(1911)、民国3年(1914)两浚虎背岗至杞太界段。民国8年又浚该段12村河道1600丈,口宽3丈,底宽1.5丈。
建国后,1950年冬及次春两浚部分河段。1958年12月,征民工10110人,修金村以下19公里,口宽20米,深5米。1960年春修孟大庄以南至杞太界,清淤16公里,投资4.6万元,完成土方4.6万立方,除涝6万亩。1963年冬、1964年春,征调板木、圉镇、傅集、沙沃、高阳5公社民工万余人,按&对口标准&,除涝3年一遇,治理金村以南至杞太界段35公里,投资28万元,完成土方37.8万立米。除涝10万亩。1965年冬,征调城关、城郊、葛岗、平城、柿园、阳堌、沙沃、高阳、圉镇、官庄、傅集11公社民工1.5万人,按&六四标准&,除涝3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治理金村西南、惠南东干渠,下至杞太界段35公里,底宽12-18米,水深2.3-2.8米,除涝流量36-69立米/秒,防洪流量114-130立米/秒。陈寨(苏木乡)以下筑堤(此前无堤),堤距70米,高、宽各2米,投资12万元,完成土方80万立米,此为建国后对铁底河一次最大规模治理。1973年,沙沃、傅集、圉镇、板木4公社各清境内段积淤,北起车寨,下至杞太界,计27.5公里,基本解除了沿河涝灾。[3]
开封市郊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开封市郊区志:开封市新闻出版局 / ,1999:第二篇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地表水地下水 第二节 主要河渠池沼
市郊区志编纂委员会 .开封县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 :第二篇 自然地理第三章 水 文第一节 水系 河流 .
杞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杞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 - 10:第四篇 水 利 第一章 水利工程
第一节 治 河
开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开封市志(第一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第一卷 自然地理 第四章 水 文 第一节 河 流
.内河航运志[引用日期]
河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河南省志.内河航运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1 : 第一章 航 道
第六节 运 河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沟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