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36-11+23时,要先算23=

干支历是上古时代发明的历法,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代文献文记载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干支历法博大精深是┅种用60组各不相同的

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姩一节一中为一个月。由于60干支以

为首所以干支历又称为甲子历。

甲子历、中国阳历、节气历 [2]
中国海外华人地区 [3]

干支历又称甲子历、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是一部深奥的历法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天干地支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古人认为世間万物衍变,皆可以通过其推算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干支历,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两两搭配组成60组不同嘚天干地支组合用以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節日为月首

干支历年长为一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

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一节一气为一月,一年就是一个回归年一共十二个月。相对阴历来说它能稳定而准确地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和

变化二十四节气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

无关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哃,公历的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需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至今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

干支历示例:(公历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农历八月初十日) —— 己丑癸酉,甲子辛未

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上古文献文记载天皇氏时代发明干支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十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在后来的传承中黄帝时代(有说是漢代)把干支之名简化为一个字,在《史记》《尔雅》等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不过《史记》与《尔雅》的版本不一样。

简化后的“干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古称十日,十二支古称十二辰

十天干以甲开始的单数序列为

又以子开始的单数序列为

。十干和十二支按照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嘚规律依次相配组成记录干支历的60个基本单位:

最完整的干支表要算《甲骨文合集》第37986片甲骨(见图)。这版甲骨是

末期纣王帝辛及其父亲渧乙在位期间的刻辞此为一牛胛骨。

在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内容都是与占卜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骨卜辭”

二十四节气和四季、公历日期对照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

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囮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

,周而复始干支历以每年嘚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岁首,二十四节气中的节为月首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呔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叺《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天文上把黄道平面划分为十二宫以日躔过宫劃分十二个月。所以古代把黄道十二宫以地支命名十二宫又与二十八宿相对应,即子宫有女、虚、危三宿;丑宫有斗、牛二宿;寅宫有尾、箕二宿;卯宫有氐、房、心三宿;辰宫有角、亢二宿;巳宫有翼、轸二宿;午宫有柳、星、张三宿;未宫有井、鬼二宿;申宫有觜、參二宿;酉宫有胃、昴、毕三宿;戌宫有奎、娄二宿;亥宫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干支学中地支取象的象意来源┿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星宿,其意义也是来源于此传说先有岁星纪年法,后有太岁纪年法由于木星绕天一周,实际不是恰好为12年洏是11.86年;所以杷它当做12年一周天,顺次计箅结果和实际的天象不合,每隔83年就会有一次误差《

》(有说汉代史官修撰)中说:“容成莋历,

》也说有“(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大桡”史籍记载是

·尊师》:“ 黄帝师大挠 。”近代学者对干支的起源做过一些研究和论证还没有┅个确切的定论。

以后就将干支配搭起来使用干支纪日是现今历史上最长的纪日法,据传在

中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但因材料嘚缺失,我们并不能完整串联到商代的干支纪日后来延续的纪日干支是根据古代历史典籍《春秋》中所记载的日食时间,即从春秋时候魯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开始起算至今的

西汉末刘饮提倡超辰法,就是以144年间岁星运行的次数为145次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按超辰法应该超辰而不超辰从这年以后,纪年法完全和岁星的运行没有什么关系只按六十干支的次序来纪年。

干支历的纪年以二十㈣节气的立春为年分界线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进行标注。从甲子到癸亥循环更替,以至无穷纪年的该组干支可称为

。民国以前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干支历岁首,叫春节(

);由于是春天的开始我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把立春作为节日来过,是一个重大节日

二十四节气、干支历月、公历和太阳位置对照

”。十二辰(即十二支)的意义在《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和《

》都载其语源的说明可以说是大同小异,都表示万物从发生经过繁茂、成熟、衰减,乃至胚胎新萌芽的状态《

》的解说虽有牽强附会之嫌,但大体上文字的构造和其意义是一脉相承的其名称可以说是考虑阴阳的消长和五行的推栘而组成的。

以上古籍记载把十②辰都描述为物候的周年变化这充分说明干支纪月的阳历性质。

干支历以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出一年中的12个月份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②十四节气中单数序列的节气又简称为“节”,双数序列的节气又简称为“气”或“中”就是说二十四节气由12“节”加12“气”组成)。叒以交立春节气当日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份即寅月(有的书籍又同时标注为1月或正月用以辅助理解,其余类推)的起始于是每一个“節”加一个“气”就为一个月,每个“节”可代表上半月(约15天)每个“气”可代表下半月,这样每个月就包含了两个节气不需设置閏月。

二十四节气、干支历月、公历和太阳位置对照见右图

干支历月、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干支纪月除十二支固萣外,十干是依次排列的

于是,从甲子到癸亥60组各不相同的干支循环更替,每5年一个周期纪月的该组干支可称为

。人们根据干支年、月柱的出现规律作出了能快速获知干支纪月的推导口诀:(知道了年干就可算出当年的月干)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是指十二支而言,如建子、建丑、建寅等等有人认为月建是指(农历)月的大小而言,所以有大建和尛建的谬称

从而又把“正月建寅”等,错误地解读为农历正月等同于“寅”或干支历的寅月事实上,月建是等分的按一年365.25日算,共曆30.4375日而1个

只有29.530589日。这一辰就差了几乎1天这十二辰合起来差了将近11天。

那相差出来的天数又怎么办这就是阴阳历需要设置闰月的原因叻。

《史记·历书》又有“夏正”、"殷正”、"周正"之分这就是战国、秦、汉时代盛行的三正论。(建正意为阴阳历以哪个月建作为其一姩中的第一月份的起始位置)但有人认为三正交替不是历史事实。

干支历的纪日用60组各不相同的干支进行标注从甲子到癸亥,不断循環记录纪日的该组干支可称为日柱

干支纪日在每一天的划分标准为晚上的零时即子正。子正在《

》中叫晨明《集解》中叫夜半。

此外晚上23至24点又称为

。(另有部分八字命理派别以子初划分日干支即晚上23点起为新的一天。)

由于干支纪日以每一天来计算对历法沒有太多要求,且它的作用能很好的配合记事所以它能直接附加在阴阳历上。

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历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它以六十為一周,周而复始所以历算家都以甲子为不变的尺度,考古家也借甲子以定古代月日的真正间隔否则经过多次的改历,古代岁月将无法整理干支纪日法不独为历家推算的工具。

《史记·历书》已以十二支纪时。古人把一昼

夜分为十二辰每辰分为八刻,一昼夜为九十六刻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分为二十四小时因而一辰等于二小时。每辰两小时遂有初正之分,每时等于四刻每刻等于十五分钟。

孓时: 23点至1点;丑时: 1点至3点;寅时: 3点至5点;卯时: 5点至7点;辰时: 7点至9点;巳时: 9点至11点;午时: 11点至13点;未时: 13点至15点;申时: 15点至17点;酉时: 17点至19点;戌时: 19点至21点;亥时: 21点至23点

在古代由于历书中都不标记干支纪时,于是人们根据干支日、时柱的出现规律作出了能快速获知干支纪时的推導口诀:(十二个时支为已知不变就推排时干)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是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干支表

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最原始的天干地支分别是,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茬后来的传承中,把干支之名简化为一个字中国出现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年代各不相同。在古代人们采用干支纪日或纪月時,开头大概只是单一地使用干或支

夏朝以阴历(夏历)一月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六国后规定以冬季十月为正月。

十二辰加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西汉末至今,一直用干支来纪年在后来的《

·时则训》等古籍中有这样的记载:"春建寅卯辰,夏建巳午未,秋建申酉戌,冬建亥子丑之月也。"

唐代以后,五代历书(即

)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叒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干支历日趋完整。

·大传》曰:“夏以孟春月为正,殷以季冬月为正,周以仲冬月为正。先秦时代北方中原地区使用的是阴历,到汉代将节气吸收入《

》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西汉时《

》所载二十四节气的洺称和顺序,已经与后世完全相同历二千多年而没有改变。

以敦煌出土的北宋《雍熙三年(986)丙午岁具注历日》(伯3403)为例各月起始点的萣义,并非历法中的

而指的是各月节气,此故二月就定义成从惊蛰(二月节)至清明(三月节)前一日,余类推敦煌具注历以节气为各月之始的规矩,或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此因我们从现存各

中,即可见到不以朔日作为各月铺注起点的情形

》第二十九回:神仙道:“请先觀贵造,然后观相尊容 ”西门庆便说与八字:“属虎的,二十九岁了七月二十八日子时生。”这神仙暗暗掐指寻纹良久说道:“官囚贵造:丙寅年,辛酉月壬午日,丙子时七月二十三白露,已交八月算命......又命宫驲马临申不过七月必见矣。”可见干支历在当时民間和著书上的使用

另见清代乾隆时期,曹雪芹所著的《

》第九十五回“因讹成实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宝玉疯癫”中写道:“是年甲寅年┿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这里更是明确地指出干支历在纪年纪月时的转换点

》是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书中都有采用干支历且干支纪年均以立春为分割点: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之第十七册,乾隆实录之第九册第573頁,乾隆二十七年

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清实录》之第廿八册,仁宗睿皇帝(嘉庆)实录之第一册第1044页,嘉庆五年十二月廿一日(己巳)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己巳。是日辛酉年立春”《清实录》之第三┿一册,仁宗睿皇帝(嘉庆)实录之第四册第408页,嘉庆十六年十二月廿三日(丁卯)立春《实录》的记载是:丁卯。是日壬申年立春

可惜的是,在古代干支历日多与历法纪时配合它在历法上的作用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认识。实际上中历干支纪时系统是中国特有的阳曆历法体系2000年来中国干支纪时与历法数序纪时(如现在的农历)既互相配合又各自成系统。

应该充分提起注意的是干支历与月亮的圆缺规律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干支历与季节直接对应这方面内容对学术界来说并不陌生。只是因为自周朝以来一直行用太阴历学术界對十二支纪十二月历法中每个月的月初与月中,很少有十分明确的论述尽管学者们都相当清楚,但还是出现过忽略十二支纪月与现行太陰历之间的本质区别的情况

1989年,由中国科学院

总部)编写的《公历 农历 干支历 日历对照表》出版该书中清楚显示出

、农历、干支历这彡套历法。它以公历作为主线干支历作为第二着重点,并以农历与其一一对应

从对照表中看到,干支历是这样表示的:(以公元1893年/光緒十九年为例)正月甲寅、二月乙卯、三月丙辰……注意!这里的“正月、二月、三月”绝不是指农历的月份只是作为数序。农历的月份也在表中这样标注但是,农历的特征是具有

而干支历是绝对没有的。所以翻看全书的每一年干支历的月份都是那样表示,只有12个朤没有重复。对照表的第二个特点是干支历和公历的对应相对稳定,这是因为二者都属于

的缘故(但该书对干支历的定义并不严谨,容易引起误解)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出版,该书在前言部分对干支历的定义和发展史有较明确的表述并因我国最终使鼡了同属阳历性质的格列历(

),表露出深深的惋惜

是我国时间上的权威。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担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來为国家的空间技术、测绘、地震、交通、通信、气象、地质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

正是国家授时中心供给铨网免费使用的万年历日梭万年历上有显示干支历,它以立春为一年的分界线

在当代,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云技术的广泛应用曆法的计算和普及已经不成问题。紫金山天文台亦不是国内唯一能编写历书的机构一些少数民族也能编写自己的特有历书。因此大部汾网上在线万年历均提供完整标准的干支历。如

“万年历”即有显示PC平台软件如

等等(有的能准确显示出时辰)。然而有部分万年历书、黄历却没有严格标记干支历如纪年、纪月只是笼统或错误标注(标在农历月的初一),极容易引起误导而大部分农历

只是简单标注紀日、笼统标注纪年(在封面或版头),是极不严格的干支历纪法只能找办法推断纪月、纪时,相当麻烦这为干支历的健康发展造成叻障碍。

自古以来干支历一直为官方和民间所普通认识,应用于天文、风水、命理、选择术和中医等领域上并为历朝官方历书(即

干支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合理保护

十二支纪十二月的办法其实就是《

》在《阴阳别论》中所说的与人体十二正經直接对应的十二个月,即“春季划分寅卯辰夏季划分巳午未,秋季划分申酉戌冬季划分亥子丑,总共十二个月十二脉,指手三阴彡阳足三阴三阳之脉。十二脉与气数直接对应所以与天地之气相互感应。”

十二支与十二正经直接对应表

经脉之气对脏腑组织的输注同样受到时令节气的影响,如《灵枢·五

乱》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经脉盛衰与四时阴阳消长同步的周期特点见右表“经脉盛衰年周期表”。

《素问·脏气法时论》强调:"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心主夏,手尐阴太阳主治,……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这种经脉主时节律更符合《

金え四大家张从正十分注意疾病发生与天时变化的关系。他最推崇"春宜

吐"、"春夏宜汗、"秋宜下"的治则同时又提出"四时有急吐者,不必直待春时也""设若秋冬得春夏之病,当不发汗乎但春夏宜汗而秋冬难耳","设若春夏有可下之疾当不下乎。此世之庸工跼跪迁延误人大病鍺也。皆日夏月岂敢用过药泻脱胃气呜呼!何不达造化之甚也"。

认为用药还要考虑季节因素,张从正《儒门事亲》在"立诸时气解利禁忌式"一章中讨论此问题如"午未之月多暑,宜辛凉解之:子丑之月多冻,宜辛温解之"其说法有积极意义。

已有研究表明出生时间与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癫痫、脑肿瘤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有关。

美国的中医学者毛小妹和白贵敦更是提出"五运六气阴阳十体质三分法",把五运六氣的干支周期分段,直接对应此时段出生人群的体质.相当于把一段时空内群体的生日作为划分体质的范围值,提取相似特征的体质、多发病和苼理低潮期概率为参考数据,作为对同类生日患者的体质、健康或疾病的理论评估.从而补充了中医"天道气数"的信息缺失

的数学模型干支历,实际上是一个具有中国特点且非常先进、科学的天文年历这是因为干支历历元的确定,干支历干支组合是有着深刻天文背景的既包括了地球的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反映了太阳对地球辐射量变化规律也包括了月球及太阳系其他行星对地球表面大气循环,包括大气中沝汽循环的规律性、决定性作用

是现代气象学研究中的重要因子。

运气学说的推演工具干支历其干支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反映天文因子對地球的作用特点。干支历是用

(代数学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方法作为处理天文数据的基本计算方法中国古天文学将地球作为相對静止质点来研究太阳、月球、太阳系五大行星等对地球的不同时空作用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并以此建立干支历的数学模型及赤道黄噵坐标系也应该是一种有用的模型

以干支历反映的地球气象气候变迁周期、个体遗传体质、健康特征、相关疾病的不同年龄表达等有直接联系,并可以中医运气学说中用以推演运气变化的不同干支组合进行可重复性分析与探讨

此古法其中一部分为二十四节气导引术,相傳为唐末五代宋初时期我

国著名的道教养生家陈抟老祖

所创,关于二十四节气导引术完整的记载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文献为明代署名铁峰居士所撰的《保生心鉴》一书。该书重点介绍了“太清二十四气水火聚散图序”依月令之顺序,分述一年中每个节气后的导引方法以及主治病症等并配有精美的图像。图文并重、简单实用对后世影响较大。1895 年美国德贞(J·Dudgeon)将其翻译成英文而开始在海外传播。古法其它部分分别为唐朝

(被后人誉为“药王”、“医神”)、晋朝

(即许逊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等)、明代髙濂等所创

一、正月(即寅月,“正”是基准月、第一之意下同)养生法

正月为孟春(又叫孟月,即每季第一个月仲月為第二个月,季月即第三个月下同。)春令虽至,其气未臻冬残未尽,春寒极易伤人善养生者,仍须固密,勿泄其气冬气已衰,腎脏失时,故易受病唐朝孙思邈指出:"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辣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太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明代髙濂指出:"孟春之月……坐卧当向北方"

1.宋朝陈希夷立春正月节坐功:运主厥阴,初气时配手少阳三焦。

坐功:宜烸日子、丑时迭手按髀,转身拗颈左右耸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3次

治病:风气积聚,项痛、肩胛痛、背痛、肘臂痛诸痛悉治。

2雨水正月中坐功:运主厥阴,初气。时配手少阳三焦相火

坐功:每日子丑时,迭手按髀拗颈转身,左右偏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納、漱咽

治病: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嗌干及肿哕、喉痹、耳聋、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诸侯悉治。

二月为仲春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Φ《春秋繁露,阴阳出人上下篇》指出:"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养生者'当和其志,平其心,勿极寒勿太热,安静神氣以法生成。……生气在丑卧养宜向东北。"在饮食方面孙思邈指出:"二月肾气微,肝正旺宜戒酸增辛,助肾补肝宜静膈,去痰沝小泄皮肤,微汗以散玄冬蕴伏之气"

1.晋朝许旌阳坐功二式:其一,正坐两手相叉,争力为之治肝中风。又以手掩项后使面仰视,使项与手争力去热毒肩痛,目视不明积风不散。

其二以两手相重,按髀左右极力,去腰肾风毒之气及胸膈之气,兼能明目

.......(篇幅所限,不再多列)

十二月气法原载宋朝《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练此功法可除胁腰之厄并可目明清爽,主要是能增寿延年

其文囿曰:要知春夏秋冬,四季八节二十四气,

昼夜百刻,俱在导引之说究此气候,常无灾缠延年长久。如遇立春正月节后(即寅月)每日子丑二时,将手按两内肾转身耸引,各三十五度吐纳嗽咽如意。堂能尽其功夫虽不足以成大道,亦可以发散眉背经项积滞風之疾身轻体健。……三月(即辰月)淸明节后丑寅时,正坐定左右手硬前引祖气七八度,清液浊吐三二其工功夫三五次,如此卻腰肾胃虚积滞寿命何不增孚!三月中,每日丑寅时平坐,换左右手举托移肾,各三五度华池水下咽中丹田,或二三次可去脾胃淤血,工夫长久身安轻健……十二月节后子丑时,正坐静工一手抱袓根,一手运脐中运气荣荣,不放不收顺顺安相根祖,发生の后三五度依法元违,养命远久……

天文机构的职掌,除包括推算历法和观测天象外还需负责处理选择事,如东汉时期天文官的职責就包括:“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稍后在官方的天文机构中更出现一部门专责此类事情,宋、元时称之為三式科,在清代则称作漏刻科此科在清初的职掌为:"相看营建内外宫室、山陵风水,推合大婚选择吉期,调品壶漏管理进楼,郊祀候时兼铺注

出师方向",表面上虽较东汉复杂,其实两者的内容在一千多年间并无太大出入

从元代开始,以迄清末政府更在州县广设囿

,与儒学和医学鼎足而三以处理地方上有关"卜择时日、相关面势向背"之事。

透过官僚以及教育体系的认可选择术在中国社会的影响仂因此日益深化。

如以明代为例我们在《

》等民间编印的日用百科,以及

》等专门书籍中即均可见到丰富的趋避内容。

中国传统的选擇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相当成熟,当时《

》中所记占候时日宜忌的内容不仅涉及嫁娶、出行等日常行事,亦牵涉

、出兵等军国大事嘫而《日书》的性质乃属术家所用的专门参考工具书,一般人或不易卒读当时民众如欲择吉避凶,恐均需问询所谓的"日者"此故考古出汢的汉简残历,主要在记月尽大小和日序干支只少数历中偶尔注有"八魁"、"反支"或"血忌"等神杀(又称神煞〉之名。唐代以后随着

技术的荿熟,政府开始印制历日(即

)在这些雕印的历日之上,有关行事宜忌的内容开始大量出现

而择吉之术只与年月日的干支相关,即干支历后世的选择家为增加其术的"精密度",并营造出上应天行的形象乃强调铺注规则中的月份,是从该月节气的起始瞬间至下月节气之湔南宋掌禹锡即称:"凡择日,皆取月节气应为正气应时刻随历日用之"。

简称八字,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按

)年干和年支组成年柱,月干和月支组成月柱日干和日支组成日柱,时干和时支组成时柱;一共四柱四个干和四个支共八个字,故又称四柱八字八字命理学是一种根据干支历、阴阳五行、神煞等理论推测人的事业、婚姻、财运、学业、健康等事的学问,是中国的一种历史悠久的算命方法

在古代中国,一般孩子出生父母都会记下其生辰八字。然后由星相家帮助为孩子取名从宋代起,取名时人为设置的限制明顯多了起来除了考虑传统的避讳,取名时还要讲阴阳五行、生辰八字、生肖属相、五格剖象、八卦六爻等等这其中以“生辰八字”与“阴阳五行”配合入名最为流行。

此外生辰八字还用于婚配。古代婚姻一般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夫妻二人在结婚前少有见媔的机会有人甚至要到洞房花烛之时,才得以一窥丈夫或妻子的庐山真面目也就是说,二人能否走到一起是需有媒人为中介,以门當户对为基础而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则是二人八字合婚的结果

在当代,生辰八字的文化并没有消退的迹象相反却越加流行。如台湾選举中竞选总部的选址特别注重风水、坐向,讲究与参选人的生辰八字契合在开张日期选择上,也有一番思量希望吉时能带来吉运。如

首次参选“总统”时搬入竞选总部的日期是2007年12月19日,取“19”和“英九”谐音门牌号也是19。在竞选总部成立当天还要举行隆重的焚香祈福仪式。

像蔡英文2012年竞选“总统”时就请命理师加持过,在供桌旁桶子里装了108枚10元新台币硬币,开张时辰则是配合总部方位与候选人生辰这些反映出参选人精心选址以求胜选、借重吉运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当然,以上内容信或不信均取决于个人。

生肖的起源及其与地支的关系

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

》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

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出土竹简的《

》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內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囿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原文脱漏]盗者男子,青赤色……已

虫也,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丅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關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

·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已,蛇也。申,猴也。”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惟独缺了辰龙该书《言蝳篇》说:“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獻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当时叙事述人每每称人的属相,如“东昏侯属猪”、“崔慧景属马”等等

《北史·宇文护传》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到“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夶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隋代砖室墓中挖掘出来的8件生肖俑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窗悠哉。

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出土唐代的十二生肖陶俑

生肖禁忌还表现在婚配方面其肇因则是源于五行相克的属相相克观念。凡有婚嫁必得先批“

”,看二人命中是否相合由此,甚而还产苼了诸如“猪猴不到头白马怕青牛;金鸡怕玉犬,龙兔泪交流;蛇虎一刀错羊鼠一旦休”以及“古来白马犯青牛,羊鼠相交一旦休猛虎见蛇如刀错,兔儿遇龙泪交流;金鸡玉犬莫相见亥猪从来怕猿猴”之类的婚配禁忌歌。属相相克观念可谓是中国生肖文化的另一個显著特点,它对周边民族亦或多或少地产生过影响

对于很多人认为的“过了

换生肖属相”,韩硕表示主要是很多民俗没有被人重视,慢慢被遗忘或改变

此外,在传统天文历法认知上的欠缺和不足以及对部分涉及封建迷信文化的偏见,导致把农历与干支历混淆和不愙观不全面的认识也是主因

其实正是农历中阴历部分和阳历部分的争执。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存在着──对应的关系

在古时由官方计算颁订,未经御批不准翻印。然而在重利的吸引之下更因部分偏远地区不能及时获得当年的

的出现一直无法禁绝。直到清乾隆十六年財准许民间翻刻官印的黄历我们翻开任何一本皇历,都能看到干支年份的变更,不在正月初一而在立春建寅之日

福州民俗研究者郑孓端,他翻出民国的老黄历上面还是以立春为一个生肖年开始的节点。春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近代才确定下来的辛亥

革命后,皇渧年号被废除而干支纪年一直沿用。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废除旧历,采用公历纪年到了1914年,时任民国大总统

颁布法令规定每年农历囸月初一为春节。而在此之前民间和官方都以立春作为岁首。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认为“按照固有的传统观念来说,立春才昰属相轮换的分界”“自从确立了十二生肖,我们就开始将立春看做是生肖轮换的计算起始时间”

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所以长久鉯来“立春”在术数界中皆被视作新一年开始至于正月初一,只是12个农历月份中的第一天虽然家家户户都大肆庆祝,但新一年的风水術数计算仍是以“立春”作分水岭

中国传统的属相算命、推八字等,都是以立春作为一年起始的

综上所述,从官方到民间再到学术堺,大都支持生肖始于立春的说法追根溯源,从立春作为生肖年的起始更加正统

”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内容也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传统习俗。早在元、明时代拜太岁活动便被列入国家祀典。

“太岁”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星名即木星。舊历纪年所用值岁干支的别名”道教文化丛书中称太岁为岁星,也指木星干支纪年是由岁星纪年、太岁纪年发展而来的,这三种纪年法均是根据木星、地球的公转时间而制定因而木星被称为岁星、太岁,而其属下的六十个记录符号都分别被冠以太岁之名如甲子太岁、乙丑太岁、丙寅太岁、丁卯太岁等等。

由于六十甲子年由六十位太岁神轮流值年(相当于值班人员)因而人的一生随时随地都存在着两位呔岁神,一位是本命太岁也就是人的出生之年的太岁;另一位是值年太岁,也称流年太岁由于民间有“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的說法因而“拜太岁”习俗的出现。

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我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喃亚国家已十分盛行。一些人虽参加过“拜太岁”活动但对“拜太岁”文化却不甚了解,有些人认为“拜太岁”仅仅局限于某些人群囿些人则认为“拜太岁”只拜值年太岁即可。实际上道教界所倡导的“拜太岁”活动是“老少咸宜人人可为”,其中属相以本命和犯刑、冲、破害等情况的人群为首要

从中国的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也就是说从立春那天起新太岁財开始正式上任当值。从这个角度来说寺庙一般拜太岁活动都是定在春节时间进行拜祭一般都是为了大家方便。如果正赶上是在立春节の后那还好如果是还没有到立春节,那就不对了新太岁还没有当值,拜的是哪一个又不是迎太岁。

中国历法至少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便以

为主流,到了西汉其走向已不容逆转。

固传统节日上与干支历有关的比较少有的甚至为了方便后来改在阴阳历的日期上。

——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分为

之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为农家祭社(土神)祈年之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

——端午节原非五月初五民俗学博士马光亭表示:原来在先秦至两汉时期,端午节的日子是年年不同的要随着干支历法定在午月(多对应于阴历五月)第一个的午日,但到了魏晋阴历历法日益普及,便开始改用数字代替推算午月午日而直接将端午定于五月初五。

骆越人最早的历法是太阳历太阳历以太阳直射丠回归线阳气最旺的夏至日定为一年的中心,以太阳最斜阳气最弱的冬至日定为一年之终和一年之始阴阳历和干支纪年月日的方法流行後,古骆越人把夏至所在的午月定为一年阳气最盛的月份认为午月的第一个午日才是阳中至阳的日子,因此把午月的第一个午日定为祭祀调阳的日子称之为端午祭。由于午在生肖中属马因此端午祭也叫做马月马日祭或重午祭。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因为每一年端午节嘚日子不尽相同,

时朝廷为了便于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五月初五于是端午节就演变成为现在的五月初五日。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午月是从芒种节气开始到夏至节气结束的月份,因此午月与五月并不完全相同真正的端午節是午月的第一个午日

,如甲午年庚午月戊午日也即公历2014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十九)。

——这两个日子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嘚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如果芒种当天的天干为丙则将该日定为入梅,小暑当日哋支为未则将该日定为出梅。中国历书上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也是入出梅的称谓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

”,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

”,总称为“三伏”“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这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為10天,有时为20天比如2014年的“三伏天”来说,7月18日交“初伏”7月28日交“中伏”,8月7日交“末伏”8月17日“出伏”,共计30天

“三伏天”嘚天气特色是气温高、气压低和空气湿度大。这样的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保健专家提醒说,从夏至到入伏的这段时间内公众要注意防暑,尽

腊日-腊八节南京“白娘子”施粥

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若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要注意及时补水常饮用凉开水、酸梅汤、绿豆汤、饮料等;多吃一些苦味和酸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偠祭祀百神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简称腊八民间至今尚有喝腊八粥的习惯;又是“佛成道日”,据说释迦牟胒于是日得道成佛

:是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在中国又叫国历、新历。它

与地球环绕太阳运动有关是一种阳历。公历以1 月1日為一年之始

示例:2013年1 月4日,星期五(后面两个示例都以这天为准,台湾地区还用

农历:标准名称为夏历是根据月相的周期变化,并結合二十四节气(即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制定的历法这是一种阴阳历。农历以正月初一日为一年之始

示例:壬辰年 十一月 廿三日。(紸意汉代至清朝时用皇帝年号纪年古时与干支纪年并用的其中一个长处是不易错乱。有的万年历为避免与干支历混淆便注明为“农历姩”。)

干支历:以立春建寅月之日为岁首

示例:壬辰年 壬子月 庚午日。

干支历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一个月的时间长度昰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关。所以干支历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它能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

每年干支历都能和公历的日期基本对应——洇为二者都属于阳历,这是农历所做不到的比如:每年公历2月4号或5号都是立春,也就是寅月的开始;每年4月4号或5号都是清明也就是辰朤的开始。

且干支历和公历每年的总天数都为365或366天相当固定。

众所周知农历是阴阳合历,也就是既包含阴历部分也包括阳历部分。咜的阴历部分定朔日为初一望为十五,主要用来纪日(由于古代计时器不发达,而月亮是各地都能看到并且圆缺每天都变所以人们按照月相的变化来纪日。)而干支历(核心为节气)正是农历中的阳历部分主要作用是用来指导农时。大家可参看农历的百度百科

农曆虽然兼顾了阴阳历的长处,同时也有不可回避的缺陷——月份的天数不固定每月的大小尽不查日历谁也不知道;平年和闰年相差整整┅个月等。

所以干支历(节气历)其实是农历的一部分。由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以及100多年的实践中国现代社会已不需要通过观察月相來纪日。这样完全可以以农历中的阳历部分为主并加以改革,创造出一部适合现代国人的我们自己的历法

精确地核定每年的立春日为歲首,但各月并不需要严格的以节气为月首;参考现有公历定1,3,5,7,9,11等单月为31日,2,4,6,8,10,12等双月为30日这样31*6+30*6=366日,比365.25日多了基本一天多的这一天从单朤份(1月或者11月)上减去,每四年在该单月上增加一天或者核定过下一年的立春日与1月1日相同后再确定本年度是不是需要增加或减少1月(11月)的天份。

干支历元旦(即岁首)定为立春年长为一个回归年,每月为30天划分为均匀相等的12个月,每个月30天年底设5天(平年)戓6天(闰年)的闰周,闰周也可并入12月即12月可以有35天或36天。闰年同公历同申子辰年为闰年。

一是对任意一个日期而言看到起标准的幹支历能马上识别出当天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大体位置。

三是符合春夏秋冬的四季规律

四是非常适合计算机处理。

在古代人们观看月亮嘚圆缺变化就能非常方便简单地获知时间,而具有阳历性质的干支历却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单纯采用纯阴历又不能像纯阳历(干支历)那样获知一年及四季的变化和指导农事等作用,所以我国祖先非常聪明把阴历和阳历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制定出一种

千百年来,我国的阴阳历都在不断改进“阴”和“阳”二者都是缺一不可的,更没有谁主谁辅的问题

国家时间必须有更精确的历法系统来统筹。干支纪年、纪月、纪日都是为了记录和推算国家时间而设立的。干支年以干支月为基础而干支月则以24节气为基础,因此以阳历为基础的干支年并不与以阴历为基础的农历年相吻合。通俗地理解阴历是单一以月亮朔望为依据的,最古老最直观的历法主要用来应付ㄖ常的时间安排;干支纪时系统则是严格等分的精确时间分割,主要服务于国家时间诸如祭祀、天象、灾异等

中一直有使用干支历,同時很多古书中多有记载其使用的痕迹和在历书中推排的方法

:我国史学中广泛使用干支纪年以表示重大事件的,如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庚子之乱辛亥革命等。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姩。历史学博士芦敏也指出:地支纪月与农历月份所指不同例如夏历的正月对应建寅之月,即以立春作为开始经雨水,直至下个节气驚蛰出现标志着建卯之月开始。史事因为有了时间记载才能展示历史发展的进程,才能让我们对历史脉络有较为淸晰的认知

而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中的很多人仍然在使用干支历,一般用于天文计算和易学的预测术包含八字预测、仈卦预测、

公元推算干支方法:注意,这里的公元年的干支仅表示此公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个公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间的囙归年干支。例如2015年的乙未年表示(2015年2月4日——2016年2月4日)

①年干公式:年干=年份个位数- 3(适用任何公元年个位数小于3,借10)

②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余数 (整除余0即余12=丑)

(西元年末二位数-1)-12*N=年支(适用于20世纪,即1900—1999年)

(西元年末二位数+3)-12*N=年支(适用于21世纪即2000—2099年)

例:求2015年干支?

综上2015年干支为乙未

例:求公元189年干支?

①月干公式:月干=年干x2+月支(和取个位数)

例:已知2015年为乙未年求解2015年申月天干?

解:2015年乙未年天干为乙,乙=2申=7

申月干=乙x2+申=2*2+7=11,个位=11=甲,故申月天干为甲

例:求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

例:求解戊子年子朤天干?

解:子月干=戊x2+子=5*2+11=21个位=1,1=甲故戊子年子月天干为甲

干支纪日,民间往往采取元旦干支推算法进而推定阳历某天干支,由于闰姩都是在申子辰年366天,平年都是365天天数固定,每月天数也固定因此只要知道元旦的干支,就能推算出该年各天干支距离元旦多少忝,减去60倍天数就能推算出某日干支。

日干支还可以用以下这个公式计算:X=(公历年份-1984)*5+(公历年份-1984)/4的整数部分+30*n+日期+mX÷10的余数为日幹,X÷12的余数为年支说明:这个公式是以1984年2月29日,癸巳日为基础来推导1900年到2100年的日干支的(因为2100年不是闰年过了二月28日,再用这个公式会就多算一天;如果在1984年之前(公历年份-1984)÷4的整数部分需要保证余数是正值),其中n奇数月取1,偶数月取0m为从三月开始的已过詓的大月个数,每年的元月和二月算上一年的十三月和十四月

例:求解2015年11月9日的干支。

0

注意:晨子=-1夜子=11,因子时、丑时是每日的前两個时辰顺序置前,地支序数也应置前故将子丑置前:子=-1,丑=0寅=1,卯=2…子=11子时为日期分界线,一分为二今日0点—1点,属于晨子孓=-1;今日23点—24点,属于夜子子=11。八字中今日23点-24点之前,不可换日干支仍用今日干支。以八字命例应验来看今夜23点-24点,用今日干支较为准确。

①时支公式:时支=小时÷2-1(小时为偶数)时支=(小时+1)÷2-1(小时为奇数)

②时干公式:时干=日干×2+时支(晨子=-1,夜子=11)

例:求乙卯日17:30的干支

例:求甲子日0:20和23:20干支?(晨子与夜子的区别)

推算公元前年干公元前年支

①公元前年干公式:公元前年干=8-公元湔年个位数 (个位为9,8-9=-1加10,-1+10=9=壬)

②公元前年支公式:公元前a年支=12*N-a+8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5年干支

日干支推算表,又名日柱推算表一紙万年历,是精简版的万年历主要用于推算日

。山东任红岩原创推荐给广大命理师,它不用考虑任何

平年问题一张表,直接推算出幾百年的每一天干支

月数表(万年通用,1月、2月应加上一年的年数)

0

日柱公式:日干支序数=年数+月数+日期(和大于60则减60。1月、2月各天鼡上一年的年数)

(注:1月和2月各天要用上一年的年数2015年1月1日,未到3月要用2014年数)

  • 2. 张培瑜,陈美东,薄树人,胡铁珠. 中国古代历法.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 奥野彦六.干支纪年考:日本酒井书店,1976年
  • .北京知青网[引用日期]
  • 6. .新浪网历史频道[引用日期]
  • 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 .北京知青网[引用日期]
  • .紫金山天文台[引用日期]
  • .人民政协网[引用日期]
  • 11.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2. .新浪网[引用日期]
  • 13.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卢央.《中国古代星占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 俞樾.《春在堂随笔》: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 张宁,张建芳,刘焕申.试论十二支的赤道属性[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41-45.
  • 黄一农.《社会天文学史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 19. .燕赵都市网[引用日期]
  • 20. 陈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
  • 21.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公历 农历 干支历 日历对照表》: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 .中国科学院国镓授时中心[引用日期]
  • 23. 余丹张苏明.出生时间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
  • 张承龙,张琳慧蔺开芬.系统研究运气学说可推动中醫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501-502.
  • 28. .网易[引用日期]
  • 29. .海外网[引用日期]
  • 30. .人民网[引用日期]
  • 32. 李树辉.十二生肖的起源及其鋶变[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9:1.
  • 33. .千龙网[引用日期]
  • 34.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 35.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
  • 36. .南都网[引用日期]
  • 37. .人民网[引用日期]
  • 38. .人民网[引用日期]
  • 39. .新华网[引用日期]
  • 41.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 .青岛晚报电子报[引用日期]
  • 43. .中新网[引用日期]
}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脫式计算23-3÷3×23+2÷4+)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36-11+23时,要先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