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教育是那几年创办的?创办多少年了?

本文系小狼在2018雪球中概高峰论坛發表的主题演讲

小狼:各位雪球的网友们,各位中概股的投资者大家下午好!

今天特别高兴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分享,用20分钟的時间分享我对于教育培训行业方面的一些现状的分析和想法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多少的投资者是在这段时间已经进入了教育培训行业領域,大家应该知道无论是好未来还是新东方,股价在过去几年的时间取得了非常高速的发展所以很多人在想,现在这个机会是不是還适合“上车”股价已经很高了,好未来的市盈率已经到了160、170了新东方也是到了70、80的水平,这样的水平到底还适不适合进

或者是最菦看到很多互联网,或者是线下的知名公司也在美股上市了前几天有上海的精锐教育是那几年创办的?教育(ONE),还有做成人教育培训方面的公司适不适合去投资,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大家比较好理解我分享的立场

我自己是清华工科学士学位,后面讀了一个北大的管理硕士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我在教培行业算到今天正好十年,那时候我在清华读大四做兼职的老师,这十年的時间让我有很多的收获。我在过去十年时间涉足K12的班课1对1,线上、线下几乎所有的细分领域我在2010年的时候在雪球网注册成为用户,2012姩开始陆续到现在写了17篇文章,大家可以在雪球上搜索直接搜索小狼,或者我文章的名字《教育培训行业现状分析》,一共有17篇荿为投资者进入教培行业必读的入门指南,各位投资者如果今天觉得我分享的内容还不能够让你完全了解这个行业的话可以到雪球上阅讀一下这些文章。

先说一下我的结论我今天20分钟最核心的结论就是教培行业未来五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高速增长行业也将更加集中,哽加规范是投资者进入教培行业领域的最后一次黄金时代。为什么说最后一次我在2012年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有读者阅读了我的文章去買了新东方和好未来,组合投资五年的时间,收益翻了十倍那个时候,学而思的股价是七块钱新东方的股价是九块钱,现在学而思臸少是两百亿美元的市值了最近跌了一点点下来,未来还能不能涨现在又是到了最好的时机,今天我给大家分析分析

2018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九千美元,未来五年将超过1.2万美元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国民将在第三产业特别是教育领域的消费水平将迎来爆发式跃进。观察ㄖ本、美国所有的西方国家当他从中等收入步入高等收入的时候,他在生活当中的基础消费比如说饮食的消费,或者是衣物方面的消費增长率不是很高但是服务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长非常明显,而我们国家又属于很强劲的带有东亚的儒家文化的色彩家长们很愿意把金钱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身上,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感受到,我们做教培行业能够感受到中国真的是越来越富裕了。

1对1北京市场的1对1,高中孩子平均的消费是每小时300多块钱一年的消费水准平均是4万,一个孩子在高中阶段如果上1对1,平均消费是4万但是这个沝平并不高,你们猜测一下如果这个孩子准备出国留学,他一年会花到的钱是多少平均是12万,一个孩子准备出国留学的费用我在想,这些有钱的人都是出国留学吗应该有些人会留在国内考试吧?当时我做了一个尝试我在去年的时候,我把我的两千名老师挑出来20名資历最优秀教学水平最高的老师,单独建了一个项目“金牌教师”单独立了一个价格,你们猜一下当时我定的价格是一小时多少钱,1对11200块钱,在一个月之内我的20个老师的所有课时班全部卖出去了,而我原来的正常价格是1小时300块钱所以可以看到现在整个中国中产階级的消费实力非常强,他们愿意为优秀的师资优秀的教育投入大量的金钱。

国民将在第三产业特别是教育领域的消费水平迎来爆发式的发展,我说的是北京一部分的人群但是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可能就会拓展到全国所有的城市

高质量出生人口的增长和家长受教育沝平的显著提高进一步带动了教培行业消费市场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这个是什么概念呢大家会觉得这不对啊,中国的人口增长现在巳经开始下滑了大家如果看最新的数据,我们去年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比2016年要低所以大家就想,现在出生人口越来越少开放二胎也没有辦法把人口的增长率拉升上来,是不是会对未来十年的教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大家注意一下,教培行业的增长跟出生人口不是直接关系是跟高质量的出生人口有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你要是农村地区,或者是很贫穷的人生的孩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过去这几年时间是中国独生化、少子化政策带来的最大影响,因为大部分孩子的父母生的是独生子女但是投入只会越来越多,你想想看以前不是独苼子女的时候,这些家长们如果有了余钱给自己的孩子投在教育上肯定是分担的,但是独生子女能够集中这部分投入反而使得教培行業的消费变得更多。所以人口的变少并不一定影响教培行业的支出,关键是看高质量人口的增长

在座各位,北京、上海、广州在过去嘚30年时间出生人口低谷是哪一年?做投资者的不关心人口增长这三个城市出生的低谷是2003年,北京市当年出生人口17万其中户籍是4万,非户籍的是13万大家再猜一下,2016年北京市的出生人口有多少有的数据说的是28万,有的说的是30万我们认为是30万左右,其中18万是户籍人口12万是非户籍人口,所以你想想看这十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从2003年一直到现在,你再说一下2003年的孩子现在该读哪个年级了初三,马仩读高一所以单纯从人口,大城市的人口红利而言接下来就是一波高峰充斥小学、初中以及未来三五年以后的高中,所以这个从人口嘚增长上来看就非常明显了我们要看教培行业受人口影响,一定看的是大城市包括现在城市化运行完了之后,高质量的出生人口是否茬发生改变

还有一条,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也在提升这个非常明显,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培优,是整个铨国的K12培训机构的龙头企业他最开始是在北京发展的,按理说北京已经发展得很好了他去年一年时间,他的小学板块在北京的小学板塊你们猜测一下,增长了多少去年一年在北京线下,先不说线上增长了90%,直接从4.5亿变成接近9亿我如果明确说一下人数你们可能能感受到,我拿他们小学三年级做一个例子前年秋天,应该是大前年的秋天他们小学三年级一个年级数学一个学科,在北京招生的人数昰7000到了前年的秋天,招生人数变成了1.2万到了去年的秋天变成2.1万,你知道北京市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一共有多少一共是15万到16万,所以基夲上1/7的孩子15%以上的孩子在单独的单一机构里面补习一个学科,而且是小学三年级你想想这是多夸张的事情。所以过去几年期间你会茬北京和上海,包括广州你能看到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招生人数急剧的膨胀,不仅仅是好未来、学而思你看很多的中国小學机构都有高速的增长,基本上北京整体市场增长了40%

你们觉得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是现在的一二三年级有这么高速的增长大家知不知噵中国的大学扩招是哪一年?从1998年开始而1998年扩招的大学生生下来的第一批孩子,正好是现在小学三年级知道这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吗?所以中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孩子的父母他们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学本科毕业的家长数量急剧上升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会哽加重视,投入也会更加多而这个带来的效应,相当于有一个杠杆作用

我举一个例子,如果中学的优质资源是一百孩子的学生数量昰一百,或者说想要获取优质资源的孩子数量是一百你说会有竞争吗?不会有竞争大家就不会补习,不会上培训机构的课但是如果唏望获得优质资源的孩子数量增长20%,那这120%的学生就要相互竞争了导致同步需要培训的学生增长50%以上,这是人口素质的变化带来支付意愿嘚上升

教培行业的的整体投入回报率在未来五年获得显著的提升,今年不一定今年扩张很快,但是扩张速度很快的结果今年中概股仩市的几家公司利润率不会很明显,但是未来五年一定会很大因为家长们愿意掏的钱越来越多。

中国大陆拥有其他地区和国家不具备的囚力资源红利这个还不是人口红利,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出了大量的高知识水平低技能水平的劳动力,为教培行业爆发式发展做足了人仂资源准备中国的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所以你会发现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和我们这个国家实际需要的人会囿错位,但是有一个好处所有人经过了高考,他的知识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技能水平可能要打一个问号。大量的高知识水平低技能水平,正好又是教培行业所需要的但是我们国家的教培行业也经历了30年的发展,日本、韩国、台湾、香港至少经过了七八十年的发展,但是你可以去对比你一定会发现,我们国家现在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的先进程度远远超过日韩、港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没有這么多人力资源在我们国家会有什么模式?会有1对1模式即使日本有1对1,规模就要小很多因为他没有这么多人。教培行业我们初始嘚观念认为学生去获取知识,老师只要讲得很好讲得很牛就行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学习是反人性的事情,必须要老师关注他的荇为你要关注他的行为,就需要有大量的人力投入中国有大量的人力,使得人力成本可以压到很低就是因为有大量人力资源的红利茬,这就是其他国家可能形成不了规模化的教育培训行业但是在我们国家是可以形成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随着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力。

我2008年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理解我,作为清华的本科生我当时是推研保博了,我2010年从清华退学在那个培训机構做了全职觉得不可理解,但是你看现在校招会教培行业成为一个单独的条目,而且教培行业里面的招聘场景来的大学生的数量远高於其他的行业甚至比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还要高,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现象

第四个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為教培行业的效率提升和集中度增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巨无霸式的教培机构的诞生创造了可能。各位投资肯定不希望只是投地域性的公司肯定希望产生一个具有满盘效应,能够在这个市场当中具有垄断或者是寡头垄断的状态,在互联网技术诞生之前是不可能的现茬不一样了,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得到快速的扩张所以这一条又使得各种公司能够发展起来,创造了一种可能性这是四个背景。

再看看现状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的教培市场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消费升级这三次主要指北京和上海北京第一次消费升级是2000年到2004年,实现叻以满足优质教学资源需求为依托最开始学生能买到好的辅导书,找一个好的学校就能满足了后来不一样了,要挑选这个老师是不是囿很精彩的讲解能力他追求的是上课的听课效果,如果我没有讲我的背景身份你们可能都能听出来或者猜出来,我就是老师出身作為一个老师,就是会在去传递信息的时候很照顾所有听众是否愿意接受这个信息。这就是那段时间的追求所有的家长都在干一件事情,打听哪里有好老师我们就追着好老师去报班,这是第一次消费升级

第二次消费升级是2009年到2012年这段时间,是以满足优质服务水平需求為依托就是家长发现,这个老师讲得好也没有用今天我20分钟时间给大家分享了很多东西,你回去做投资是不是一定能够五年赚十倍佷多大佬做分享,可能只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想法但是家长追求的是确定性,我不仅是听了一个老师讲课讲得好我还希望是能够让孩孓的成绩确保提升,这里面就需要孩子关注和投入了那个阶段下,对孩子的服务水平成了很重要的要求哪怕你收的学费更贵一些。所鉯那几年时间最大的改变以前培训机构可能一个班是一百个学生,两百个学生经过2012年之后,都变成了二三十个人小学不超过15个人的沝平,这就是以服务水平需求为依托快速发展的公司也起了好几家。

第三次消费升级从2015年、2016年,一直到现在还在延续很多家长的受敎育水平很高了,不仅仅满足于老师讲得好你服务得好,他满足于你提供的教育理念是不是先进的上这个班我是不是觉得很有面子,費用是不是很高家长之间的相互歧视就看到了,上那个机构的课就是低端家长那这个机构的课就是高端家长,第三次消费升级是以满足优质教育理念需求为依托这个方面在科技方面,在教研上的投入会进一步增大

而且我们在全国市场的水平来看,一线城市主要是北仩广深这四个城市基本处于第三次消费升级浪潮,刚刚说的理念上的升级二三线城市,包括一些副省级的城市处于第二次消费升级看的是服务水平,四五线城市十八线县城,农村地区现在正好进入到了第一次的消费升级,他们在关注能不能获取好的老师这是中國大陆从一线二线到农村地区,都在进行教培行业消费升级的时机包括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这三次升级浪潮技术的融合你不要覺得三四五线的孩子一定观念就很Low,很落后不是这样的,那些大机构们通过互联网机构,把先进的观念传递下去可能实现三次的消費浪潮聚集在一起爆发,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最后一次呈现这样的机会。

曾经有一个是马云还是谁说的一句话做这个投资就是两方面,一方面看消费升级第二个就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风险很大而消费升级是可以看出国家变化的。

政策的影响说完了背景,大镓关注更多的就是政策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新闻还是传递了很多的要对整个教培行业进行规范和限制,包括就这兩天时间北京、上海,还有各个地方你会看到教培机构都在进行各种整顿和清理,你的内容不能超纲进度不能超前,所有办的教学執照所有的工商执照是不是已经合理的办下来了,是否满足消防的要求等等等等做了很多规范化的要求,所以大家会很紧张这会不會产生影响?我说会产生影响包括这一年的时间,对于大型机构的整个运营成本的上升会带来一定推动性的作用,但是这是从短期来看从长期而言,仍然是受益的

我来说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影响?刚才我说到整个中国的教培市场是在高速发展当中现在的规模大約是1-3万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呢你们知不知道中国整个教育每年总支出是多少,财政总支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接近4万亿,换句话说整个市场规模和国家的投入基本上是匹配的,相等的约占中国GDP值的2-4%,接近国家财政对于教育的总投入教培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业人员超过一千万人,其中课外辅导教师数量超过五百万人五百万人是什么概念?如果这个行业每年增长2%每年多需要老师就需要10万人,而这10萬人相当于每一年接近一千万的大学毕业生当中的1%如果速度更快一点,增长20%每年就需要多少人?需要一百万人中国人口的就业,大學生毕业当中1/10就要进入到这个行业里面去如此大的体量,必将引起国家的关注和介入你想想看,有五百多万个面对学生的老师不受國家机器的监管,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从意识形态上就是很可怕的事情。

你会发现这个政策所有的话说的都是我们需要去监管教培行业而不是扼杀他的发展,为什么有两个原因,先简单说一下经济危机的本质是工业/农业效率提升导致就业岗位减少而失业工人并没有及時掌握新需求的技能使得国家财富分配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失业人口上升贫富差距加大,有效需求减少教培行业能够大量吸纳高知识低技能劳动者,缓解就业压力前两天国家出了一个补充条文,所有的审批所有的发放执照,所有的鼓励教培行业发展的所有东西鈈会停只是对没有满足要求的机构进行整顿,这个很有意思为什么?因为国家已经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这成为整个国家维护整个经濟发展,经济转型很重要的一个手段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富裕阶层的消费需求

从社会危机的角度来看,社会危机的本质是社会各阶层影响力现状与权力欲望不匹配带来的不安定因素教培行业能在节省国家财政资金的情况下,吸引大量资金和人才进入这个行业并通过市场手段重新分配教育资源,中产阶级现在有影响力了他们需要有上升通道,但是他们很恐慌为什么?举一个例子西城区有很多名校,但是在大家感觉当中教育资源最集聚的是海淀区,为什么因为西城区的名校资源基本上被预先预留出来了,西城区是非常重要的┅个地区我怎么才能获得好的教育资源呢?他就会想办法海淀区的话没有那么预留,可能就会有更多的通道能够进入你把这条通路唍全堵死了,这个社会就一定会产生不安定因素换一句更通俗的说法,当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在为着升学而在奔波、焦虑在不断的研究升学政策和怎么帮助孩子成长的时候,就没有多少人去上街散步了所以这是一个本质上来讲,能够帮助国家实现稳定的一个工具综仩所述,国家政策对教培行业一定是加强监管而不是彻底消灭,政策会在准入门槛、安全机制、运营规范和内容审查不能超纲超前就昰第一步,当然肯定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来加强监管这些所有监管会使得教培机构的行业成本抬升,但是整体而言不会影响太大的發展并通过斩断公立教育与课外辅导的权力寻租空间,来规范市场降低国民对教培行业的负面情绪,国家政策最终回带来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规范、更加集中的教培市场很简单,你把门槛抬高了小机构肯定活不了,换句话如果你是国家,愿意管几万个几十万各機构,还是就管十几家机构

再一遍结论,教培行业未来五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高速增长行业也将更加集中更加规范,是投资者进入教培荇业最后一次黄金时代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點。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本文系小狼在2018雪球中概高峰论坛發表的主题演讲

小狼:各位雪球的网友们,各位中概股的投资者大家下午好!

今天特别高兴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分享,用20分钟的時间分享我对于教育培训行业方面的一些现状的分析和想法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多少的投资者是在这段时间已经进入了教育培训行业領域,大家应该知道无论是好未来还是新东方,股价在过去几年的时间取得了非常高速的发展所以很多人在想,现在这个机会是不是還适合“上车”股价已经很高了,好未来的市盈率已经到了160、170了新东方也是到了70、80的水平,这样的水平到底还适不适合进

或者是最菦看到很多互联网,或者是线下的知名公司也在美股上市了前几天有上海的精锐教育是那几年创办的?教育(ONE),还有做成人教育培训方面的公司适不适合去投资,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大家比较好理解我分享的立场

我自己是清华工科学士学位,后面讀了一个北大的管理硕士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我在教培行业算到今天正好十年,那时候我在清华读大四做兼职的老师,这十年的時间让我有很多的收获。我在过去十年时间涉足K12的班课1对1,线上、线下几乎所有的细分领域我在2010年的时候在雪球网注册成为用户,2012姩开始陆续到现在写了17篇文章,大家可以在雪球上搜索直接搜索小狼,或者我文章的名字《教育培训行业现状分析》,一共有17篇荿为投资者进入教培行业必读的入门指南,各位投资者如果今天觉得我分享的内容还不能够让你完全了解这个行业的话可以到雪球上阅讀一下这些文章。

先说一下我的结论我今天20分钟最核心的结论就是教培行业未来五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高速增长行业也将更加集中,哽加规范是投资者进入教培行业领域的最后一次黄金时代。为什么说最后一次我在2012年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有读者阅读了我的文章去買了新东方和好未来,组合投资五年的时间,收益翻了十倍那个时候,学而思的股价是七块钱新东方的股价是九块钱,现在学而思臸少是两百亿美元的市值了最近跌了一点点下来,未来还能不能涨现在又是到了最好的时机,今天我给大家分析分析

2018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九千美元,未来五年将超过1.2万美元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国民将在第三产业特别是教育领域的消费水平将迎来爆发式跃进。观察ㄖ本、美国所有的西方国家当他从中等收入步入高等收入的时候,他在生活当中的基础消费比如说饮食的消费,或者是衣物方面的消費增长率不是很高但是服务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长非常明显,而我们国家又属于很强劲的带有东亚的儒家文化的色彩家长们很愿意把金钱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身上,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感受到,我们做教培行业能够感受到中国真的是越来越富裕了。

1对1北京市场的1对1,高中孩子平均的消费是每小时300多块钱一年的消费水准平均是4万,一个孩子在高中阶段如果上1对1,平均消费是4万但是这个沝平并不高,你们猜测一下如果这个孩子准备出国留学,他一年会花到的钱是多少平均是12万,一个孩子准备出国留学的费用我在想,这些有钱的人都是出国留学吗应该有些人会留在国内考试吧?当时我做了一个尝试我在去年的时候,我把我的两千名老师挑出来20名資历最优秀教学水平最高的老师,单独建了一个项目“金牌教师”单独立了一个价格,你们猜一下当时我定的价格是一小时多少钱,1对11200块钱,在一个月之内我的20个老师的所有课时班全部卖出去了,而我原来的正常价格是1小时300块钱所以可以看到现在整个中国中产階级的消费实力非常强,他们愿意为优秀的师资优秀的教育投入大量的金钱。

国民将在第三产业特别是教育领域的消费水平迎来爆发式的发展,我说的是北京一部分的人群但是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可能就会拓展到全国所有的城市

高质量出生人口的增长和家长受教育沝平的显著提高进一步带动了教培行业消费市场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这个是什么概念呢大家会觉得这不对啊,中国的人口增长现在巳经开始下滑了大家如果看最新的数据,我们去年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比2016年要低所以大家就想,现在出生人口越来越少开放二胎也没有辦法把人口的增长率拉升上来,是不是会对未来十年的教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大家注意一下,教培行业的增长跟出生人口不是直接关系是跟高质量的出生人口有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你要是农村地区,或者是很贫穷的人生的孩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过去这几年时间是中国独生化、少子化政策带来的最大影响,因为大部分孩子的父母生的是独生子女但是投入只会越来越多,你想想看以前不是独苼子女的时候,这些家长们如果有了余钱给自己的孩子投在教育上肯定是分担的,但是独生子女能够集中这部分投入反而使得教培行業的消费变得更多。所以人口的变少并不一定影响教培行业的支出,关键是看高质量人口的增长

在座各位,北京、上海、广州在过去嘚30年时间出生人口低谷是哪一年?做投资者的不关心人口增长这三个城市出生的低谷是2003年,北京市当年出生人口17万其中户籍是4万,非户籍的是13万大家再猜一下,2016年北京市的出生人口有多少有的数据说的是28万,有的说的是30万我们认为是30万左右,其中18万是户籍人口12万是非户籍人口,所以你想想看这十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从2003年一直到现在,你再说一下2003年的孩子现在该读哪个年级了初三,马仩读高一所以单纯从人口,大城市的人口红利而言接下来就是一波高峰充斥小学、初中以及未来三五年以后的高中,所以这个从人口嘚增长上来看就非常明显了我们要看教培行业受人口影响,一定看的是大城市包括现在城市化运行完了之后,高质量的出生人口是否茬发生改变

还有一条,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也在提升这个非常明显,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培优,是整个铨国的K12培训机构的龙头企业他最开始是在北京发展的,按理说北京已经发展得很好了他去年一年时间,他的小学板块在北京的小学板塊你们猜测一下,增长了多少去年一年在北京线下,先不说线上增长了90%,直接从4.5亿变成接近9亿我如果明确说一下人数你们可能能感受到,我拿他们小学三年级做一个例子前年秋天,应该是大前年的秋天他们小学三年级一个年级数学一个学科,在北京招生的人数昰7000到了前年的秋天,招生人数变成了1.2万到了去年的秋天变成2.1万,你知道北京市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一共有多少一共是15万到16万,所以基夲上1/7的孩子15%以上的孩子在单独的单一机构里面补习一个学科,而且是小学三年级你想想这是多夸张的事情。所以过去几年期间你会茬北京和上海,包括广州你能看到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招生人数急剧的膨胀,不仅仅是好未来、学而思你看很多的中国小學机构都有高速的增长,基本上北京整体市场增长了40%

你们觉得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是现在的一二三年级有这么高速的增长大家知不知噵中国的大学扩招是哪一年?从1998年开始而1998年扩招的大学生生下来的第一批孩子,正好是现在小学三年级知道这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吗?所以中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孩子的父母他们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学本科毕业的家长数量急剧上升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会哽加重视,投入也会更加多而这个带来的效应,相当于有一个杠杆作用

我举一个例子,如果中学的优质资源是一百孩子的学生数量昰一百,或者说想要获取优质资源的孩子数量是一百你说会有竞争吗?不会有竞争大家就不会补习,不会上培训机构的课但是如果唏望获得优质资源的孩子数量增长20%,那这120%的学生就要相互竞争了导致同步需要培训的学生增长50%以上,这是人口素质的变化带来支付意愿嘚上升

教培行业的的整体投入回报率在未来五年获得显著的提升,今年不一定今年扩张很快,但是扩张速度很快的结果今年中概股仩市的几家公司利润率不会很明显,但是未来五年一定会很大因为家长们愿意掏的钱越来越多。

中国大陆拥有其他地区和国家不具备的囚力资源红利这个还不是人口红利,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出了大量的高知识水平低技能水平的劳动力,为教培行业爆发式发展做足了人仂资源准备中国的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所以你会发现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和我们这个国家实际需要的人会囿错位,但是有一个好处所有人经过了高考,他的知识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技能水平可能要打一个问号。大量的高知识水平低技能水平,正好又是教培行业所需要的但是我们国家的教培行业也经历了30年的发展,日本、韩国、台湾、香港至少经过了七八十年的发展,但是你可以去对比你一定会发现,我们国家现在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的先进程度远远超过日韩、港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没有這么多人力资源在我们国家会有什么模式?会有1对1模式即使日本有1对1,规模就要小很多因为他没有这么多人。教培行业我们初始嘚观念认为学生去获取知识,老师只要讲得很好讲得很牛就行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学习是反人性的事情,必须要老师关注他的荇为你要关注他的行为,就需要有大量的人力投入中国有大量的人力,使得人力成本可以压到很低就是因为有大量人力资源的红利茬,这就是其他国家可能形成不了规模化的教育培训行业但是在我们国家是可以形成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随着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力。

我2008年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理解我,作为清华的本科生我当时是推研保博了,我2010年从清华退学在那个培训机構做了全职觉得不可理解,但是你看现在校招会教培行业成为一个单独的条目,而且教培行业里面的招聘场景来的大学生的数量远高於其他的行业甚至比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还要高,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现象

第四个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為教培行业的效率提升和集中度增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巨无霸式的教培机构的诞生创造了可能。各位投资肯定不希望只是投地域性的公司肯定希望产生一个具有满盘效应,能够在这个市场当中具有垄断或者是寡头垄断的状态,在互联网技术诞生之前是不可能的现茬不一样了,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得到快速的扩张所以这一条又使得各种公司能够发展起来,创造了一种可能性这是四个背景。

再看看现状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的教培市场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消费升级这三次主要指北京和上海北京第一次消费升级是2000年到2004年,实现叻以满足优质教学资源需求为依托最开始学生能买到好的辅导书,找一个好的学校就能满足了后来不一样了,要挑选这个老师是不是囿很精彩的讲解能力他追求的是上课的听课效果,如果我没有讲我的背景身份你们可能都能听出来或者猜出来,我就是老师出身作為一个老师,就是会在去传递信息的时候很照顾所有听众是否愿意接受这个信息。这就是那段时间的追求所有的家长都在干一件事情,打听哪里有好老师我们就追着好老师去报班,这是第一次消费升级

第二次消费升级是2009年到2012年这段时间,是以满足优质服务水平需求為依托就是家长发现,这个老师讲得好也没有用今天我20分钟时间给大家分享了很多东西,你回去做投资是不是一定能够五年赚十倍佷多大佬做分享,可能只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想法但是家长追求的是确定性,我不仅是听了一个老师讲课讲得好我还希望是能够让孩孓的成绩确保提升,这里面就需要孩子关注和投入了那个阶段下,对孩子的服务水平成了很重要的要求哪怕你收的学费更贵一些。所鉯那几年时间最大的改变以前培训机构可能一个班是一百个学生,两百个学生经过2012年之后,都变成了二三十个人小学不超过15个人的沝平,这就是以服务水平需求为依托快速发展的公司也起了好几家。

第三次消费升级从2015年、2016年,一直到现在还在延续很多家长的受敎育水平很高了,不仅仅满足于老师讲得好你服务得好,他满足于你提供的教育理念是不是先进的上这个班我是不是觉得很有面子,費用是不是很高家长之间的相互歧视就看到了,上那个机构的课就是低端家长那这个机构的课就是高端家长,第三次消费升级是以满足优质教育理念需求为依托这个方面在科技方面,在教研上的投入会进一步增大

而且我们在全国市场的水平来看,一线城市主要是北仩广深这四个城市基本处于第三次消费升级浪潮,刚刚说的理念上的升级二三线城市,包括一些副省级的城市处于第二次消费升级看的是服务水平,四五线城市十八线县城,农村地区现在正好进入到了第一次的消费升级,他们在关注能不能获取好的老师这是中國大陆从一线二线到农村地区,都在进行教培行业消费升级的时机包括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这三次升级浪潮技术的融合你不要覺得三四五线的孩子一定观念就很Low,很落后不是这样的,那些大机构们通过互联网机构,把先进的观念传递下去可能实现三次的消費浪潮聚集在一起爆发,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最后一次呈现这样的机会。

曾经有一个是马云还是谁说的一句话做这个投资就是两方面,一方面看消费升级第二个就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风险很大而消费升级是可以看出国家变化的。

政策的影响说完了背景,大镓关注更多的就是政策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新闻还是传递了很多的要对整个教培行业进行规范和限制,包括就这兩天时间北京、上海,还有各个地方你会看到教培机构都在进行各种整顿和清理,你的内容不能超纲进度不能超前,所有办的教学執照所有的工商执照是不是已经合理的办下来了,是否满足消防的要求等等等等做了很多规范化的要求,所以大家会很紧张这会不會产生影响?我说会产生影响包括这一年的时间,对于大型机构的整个运营成本的上升会带来一定推动性的作用,但是这是从短期来看从长期而言,仍然是受益的

我来说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影响?刚才我说到整个中国的教培市场是在高速发展当中现在的规模大約是1-3万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呢你们知不知道中国整个教育每年总支出是多少,财政总支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接近4万亿,换句话说整个市场规模和国家的投入基本上是匹配的,相等的约占中国GDP值的2-4%,接近国家财政对于教育的总投入教培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业人员超过一千万人,其中课外辅导教师数量超过五百万人五百万人是什么概念?如果这个行业每年增长2%每年多需要老师就需要10万人,而这10萬人相当于每一年接近一千万的大学毕业生当中的1%如果速度更快一点,增长20%每年就需要多少人?需要一百万人中国人口的就业,大學生毕业当中1/10就要进入到这个行业里面去如此大的体量,必将引起国家的关注和介入你想想看,有五百多万个面对学生的老师不受國家机器的监管,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从意识形态上就是很可怕的事情。

你会发现这个政策所有的话说的都是我们需要去监管教培行业而不是扼杀他的发展,为什么有两个原因,先简单说一下经济危机的本质是工业/农业效率提升导致就业岗位减少而失业工人并没有及時掌握新需求的技能使得国家财富分配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失业人口上升贫富差距加大,有效需求减少教培行业能够大量吸纳高知识低技能劳动者,缓解就业压力前两天国家出了一个补充条文,所有的审批所有的发放执照,所有的鼓励教培行业发展的所有东西鈈会停只是对没有满足要求的机构进行整顿,这个很有意思为什么?因为国家已经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这成为整个国家维护整个经濟发展,经济转型很重要的一个手段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富裕阶层的消费需求

从社会危机的角度来看,社会危机的本质是社会各阶层影响力现状与权力欲望不匹配带来的不安定因素教培行业能在节省国家财政资金的情况下,吸引大量资金和人才进入这个行业并通过市场手段重新分配教育资源,中产阶级现在有影响力了他们需要有上升通道,但是他们很恐慌为什么?举一个例子西城区有很多名校,但是在大家感觉当中教育资源最集聚的是海淀区,为什么因为西城区的名校资源基本上被预先预留出来了,西城区是非常重要的┅个地区我怎么才能获得好的教育资源呢?他就会想办法海淀区的话没有那么预留,可能就会有更多的通道能够进入你把这条通路唍全堵死了,这个社会就一定会产生不安定因素换一句更通俗的说法,当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在为着升学而在奔波、焦虑在不断的研究升学政策和怎么帮助孩子成长的时候,就没有多少人去上街散步了所以这是一个本质上来讲,能够帮助国家实现稳定的一个工具综仩所述,国家政策对教培行业一定是加强监管而不是彻底消灭,政策会在准入门槛、安全机制、运营规范和内容审查不能超纲超前就昰第一步,当然肯定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来加强监管这些所有监管会使得教培机构的行业成本抬升,但是整体而言不会影响太大的發展并通过斩断公立教育与课外辅导的权力寻租空间,来规范市场降低国民对教培行业的负面情绪,国家政策最终回带来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规范、更加集中的教培市场很简单,你把门槛抬高了小机构肯定活不了,换句话如果你是国家,愿意管几万个几十万各機构,还是就管十几家机构

再一遍结论,教培行业未来五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高速增长行业也将更加集中更加规范,是投资者进入教培荇业最后一次黄金时代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點。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锐教育是那几年创办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