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由他律到自律和他律理论意义

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网的资讯,请访问:
  城市推荐:┊┊┊┊┊┊┊
教师资格证编辑推荐文章
· · · · · ·从他律到自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从他律到自律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2015年小学教师资格国考真题及答案
2015年小学教师资格国考真题及答案
&&&&来源:历年真题
  本文是YJBYS网小编整理的2015年小学教师资格国考真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师说》  [答案]B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 智育与体育相结合  C.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A. 道德情感不深 B. 道德意志不强 C. 道德认识不足 D. 道德自律不够  [答案]C  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A.1982年 B. 1986年  C. 2000年 D. 2006年  [答案]B  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答案]B  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答案]D  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8、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答案]D  9、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B  10、小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之后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归属学习 D.并列学习  [答案]B  11、儿童道德是从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佛洛伊德  [答案]B  12、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思想放松方法主要属( )  A.行为疗法 B.艺术疗法 C.认知疗法 D.精神分析疗法  [答案]C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  A. 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答案]A  14、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B  15、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这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答案]D  16、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  A. 垂直组织 B.横向组织 C.纵向组织 D.螺旋式组织  [答案]B  17、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 )  A.教材 B. 教案 C. 教参 D.教科书  [答案]A  18、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 )。  A. 陶冶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答案]C  19、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 )。  A. 绝对评价 B. 相对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个体差异评价  [答案]D  20、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也属于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答案要点]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22、简述学校成立的基本条件  [答案要点]  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脑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小学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创造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  [答案要点]  1.学生为本:小学生具有发展性、主动性等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则、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师德为先。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因材要注重为人师表。重视榜样的作用  3.能力为重。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4.终身学习。终生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要不断反思学习完善和充实自己。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24、材料:  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甲:“我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去当清洁工’”。学生乙:“我爸爸常教育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像我一样去打工。” 学生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  问题:  (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10分)  (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0分)  25、材料: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2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  问题:  (1)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10分)  (2)阐述老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10分)  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笔试真题及解析  综合素质(小学)  科目代码:20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  A. 全面性 B. 阶段性 C. 独立性 D.片面性  [答案]: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成绩优良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B.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从属的地位  C. 成绩差的学生也有可能获得成功  D.头脑笨的学生怎么教都教不好  [答案]:C  3、万老师教学很认真,经常辛辛苦苦从上课讲到下课,嗓门特别大,被同事戏称为“全天候广播员”,可教学效果一直不好,万老师需要反思的是()  A. 教学态度 B. 教学方式 C.教学目的 D.教学条件  [答案]:B  4、每次老师提问,小虎总爱抢着回答,但基本上都答错,对此老师应该()  A. 引导小虎仔细思考  B. 安排小虎多做作业  C. 批评小虎思考不认真  D.对小虎举手置之不理  [答案]:A  5、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实行()  A. 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B. 镇(乡)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C. 省(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D.地(市)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答案]:A  6、小刚同学因多次旷课被学校处分,他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教育申诉,被申诉人是()  A. 校长 B. 学校 C. 书记 D.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B  7、某校在期末考试后,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该校做法()  A. 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权  B. 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权  C. 体现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D.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答案]:D  8、根据图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应优先配置重点学校教育资源  B. 小学可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学校  C. 应均衡配置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  D.应减少重点小学教育资源配置  [答案]:C  9、教师李某让班里调皮的学生缴纳违纪金,以加强班级管理,该教师的做法()  A. 合法,有助于维护班级秩序  B. 合法,对其他人有警示作用  C. 不合法,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利  D.不合法,学校才有罚款的权利  [答案]:C  10、开烟酒店的张某经常向小学生出售香烟,张某的行为()  A. 合法,学生可以自愿购买  B. 合法,商家有自主经营权  C. 不合法,家长没委托小学生购买香烟  D.不合法,张某不能向小学生出售香烟  [答案]:D  11、小学生周某旷课一天,学校未与其家长联系,该校的做法()  A. 合法,是学生违反校规  B. 合法,是家长未尽监护职责  C. 不合法,学校应派学生出去寻找  D.不合法,学校应及时与家长联系  [答案]:D  12、小学生杨某在放学途中,在人行道上被电动车撞伤,对杨某所受伤害,应程丹赔偿责任的是()  A. 学校 B. 车主 C. 杨某的监护人 D.车主和学校  [答案]:B  13、骨干教师闵老师在年终的同行评测中侧分不高,很郁闷,上课时学生出一点差错他就大发雷霆,闵老师应该()  A. 严格待生,专注教学  B. 保持个性,坚持自我  C. 注重反省,调试自我  D.迎合同事,搞好关系  [答案]:C  14、每年王老师都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并严格执行。这体现了王老师注重()  A. 团结协作 B. 教学创新 C. 循循善诱 D.终身学习  [答案]:D  15、小红怀疑同桌小刚偷了她新买的文具盒,并报告了老师,老师让班干部搜查小刚的书包和抽屉。小刚再三辩白,拒绝被搜。该老师的做法()  A.错误,应该充分尊重信任小刚  B.错误,应该搜查所有学生的书包  C.错误,应不当着学生的面搜查  D.错误,应该通知学生家长再搜查  [答案]:A  16、李老师一个学期对父亲是副乡长的小杜家访N次,却从未对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小龙家访过。李老师的做法()  A.符合主观联系家长的要求  B.有违平等待待生的要求  C.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  D.有违严慈相济的要求  [答案]:B  17、图2是198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拍下的一张照片,与之相关的科技史事件是:()  A. 铀的发现 B. 中子的发现 C. X射线的发现 D.镭的发现  [答案]:C  18、下列关于消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煤气泄露充满室内时,应首先打开门窗通风  B.当汽车因燃油泄露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浇灭  C.电器因短路着火时,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D.当森林发生火灾时,可用覆土方式扑救  [答案]:B  19、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与松赞干布,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朝代是()  A.汉朝 B.晋朝 C.唐朝D.宋朝  [答案]:C  20、下列作品,不属于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是()  A.《童年》 B.《在人间》 C.《母亲》D.《我的大学》  [答案]:C  21、下面这首古代诗歌的作者是()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A.白居易 B. 贾岛 C.欧阳修 D.袁枚  [答案]:B  22、《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的“融”指的是()  A. 孔融 B. 马融 C.苻融 D.祝融  [答案]:A  23、下列任务中,相传曾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并删修《春秋》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A  24、下列乐器中,不属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是()  A. 横笛 B. 风笛 C. 箫 D.埙  [答案]:B  25“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多种地方剧种都表现过相关,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所依据的地方剧种是()  A. 粤剧 B. 豫剧 C. 川剧 D.越剧  [答案]:D  26、在word中、下列操作中不能实现的是()  A.在页眉中插入日期  B. 建立奇偶页内容不同的页眉  C. 在页眉中插入分页符  D.在页眉中插入剪贴画  [答案]:C  27、在powerpoint中,新建一个演示文稿时第一张的幻灯片的默认版式是()  A.项目清单 B. 两栏文本 C. 标题幻灯片 D.空白  [答案]:C  28、下列选项中,与“植物不可能都是多年生的”意思相同的是()  A. 植物可能都不是多年生的  B. 有的植物有可能是多年生的  C. 有的植物必然是多年生的  D.有的植物必然不是多年生的  [答案]:B  29、甲、乙、丙是北京、上海、重庆人,分别学习法律、金融、外语。已知1、乙是重庆人、2学外语的是北京人、3学金融的不是上海人;4甲不学金融、丙不学外语。是列推断完全正确的是()  A. 甲是上海人、学法律  B.甲是北京人、学外语  C. 丙是北京人、学外语  D.丙是上海人、学金融  [答案]:B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材料:  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其实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一种折磨。他想,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肯定不轻松。  一天下午放学前,王老师突然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次作业会怎么样呢?就叫“自设作业”吧。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很惊讶,作业还有自己设计的吗?同学们感到既新鲜又激动。  第二天,王老师带着期盼和不安的心情打开了那一份份作业,着实吃了一惊!有“老师,我考考您”,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有“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有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有显示个性的硬笔书法,有的干脆是一幅自画像……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王老师激动不已!这些作业是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设计的,那里有学生的坦诚和率真,有学生的希望、喜悦、烦恼的困惑,还有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这其中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是师生之间与心的交流。  当下午放学前王老师把作业本发下去时,同学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位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借此时机,王老师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王老师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14分)  [答案要点]  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我认为: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王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作业,学生很惊讶,感到既新鲜又激动。但学生“自设作业”的结果表明了学生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完成原本他们自身和老师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王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构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明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其主体程度较低,范围较窄,在写作业中学生往往比较被动,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学生是独特的人,应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让学生“自设作业”,可以展示出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学生的作业丰富多彩,王老师将其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1、材料:  小威和小蕊是蒋老师班级的一对孪生兄妹,可是,他们兄妹二人的关系却并不那么融洽,在一篇题为《我的烦恼》的作文中,妹妹小蕊这样写道:“我最大的烦恼,便是一直和哥哥在同一个班,在家里的情形已经让我难以忍受了,没想到在学校还是这样!”  看到这段话,蒋老师很是疑惑,找小蕊谈心扉,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便对他们时时进行比较,引导两人凡事必竞争。每次考试后,成绩好的可以得到表扬和奖励,而落后者却一无所有。小蕊一直很努力,成绩也不错,但大多数时候总落后一点儿。看着哥哥时常获得奖励,而自己却只能生活在哥哥的光环之下,嫉妒开始滋长,并对哥哥产生了一肚子怨气。她固执地认为,如果不是哥哥的存在,所有的好事都是她一人的,哥哥简直太可恶了!  因为嫉妒,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小蕊都变着法子与小威作对,经常搞一些恶作剧。比如把小威写完的作业撕掉,偷偷把他的课本、文具藏起来,在同学中说小威的坏话等等。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看到这对孪生兄妹整天像仇人一样,他们的父母也感到非常苦恼。  蒋老师该怎么做呢?  问题:  请根据教师道德的要求,为蒋老师出谋划策。(14分)  [答案要点]  (1)家长以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长期如此,造成了小蕊习惯要和小威作对,不喜欢小威。  (2)老师应该告知家长不能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让家长知道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不一样,擅长的学科也不同,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比较,而是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  (3)老师需要找小蕊谈心,发现小蕊的特长,引导小蕊找到自己擅长的学科,因材施教,帮小蕊树立信心。  32、材料: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摘编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问题:  (1)请简要概括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关系。(4分)  (2)简要分析北京故宫的建筑在“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结合中取得的艺术效果。(10分)  [答案要点](1)重复和变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重复和变化是不同的,重复代表了相同元素多次出现,变化意味着不同元素的出现。其次,二者又是统一的,只有变化而没有重复,容易陷于散漫凌乱;只有重复没有变化,就必然单调枯燥。  (2)在“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结合中,故宫的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各处景色与光影结合,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故宫的形象在重复与变化获得最高的艺术效果。  三、写作题(50分)  3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和动物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就是人类看书识字,而动物不会看书识字,如果一个人不看书,无疑就接近动物了,也就会失去人的优势。  要求: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答案要点]  书之岁华,其约可读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雨果更是强调了书籍对人类自身的重大意义,“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的确,犹如阳光雨露滋养着大地,书籍也在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读书不能解决我们的吃穿用度的实际问题,但是,我们的心灵需要书籍的塑造与满足。读书本身就是个自我历练,自我提升的艺术过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我们常说,书籍是开启人们心灵的一把钥匙。读书的目的有各种各样,但根本的一点:读书能提升人的境界,净化人的心灵,追求心灵的感悟和审美上的享受,我想这是任何一个读书人都无法否认的。在现今“人格物化、人性钱化、人品锈化”的风气熏陶下,我们更加要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让自己的心沉下来,坚守住读书,这个人生基本的阵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读书的功利性也越来越强,为了升学考试,为了各种级别证书的考试,人们已经很难静下心来,体会读书本身的乐趣了。闲时沏上一壶茶,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读书的最大乐趣。书籍本身是一种艺术品,而阅读过程更是对艺术的品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读了《2015年小学教师资格国考真题及答案》的人还读了:
与2015年小学教师资格国考真题及答案相关的文章
相关内容推荐: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复旦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
【摘要】:
本论文以自律与他律范畴作为贯穿线索来对康德、黑格尔两人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首先,本论文从时代背景、传承渊源和哲学基础三个层面探讨了康德与黑格尔两人自律与他律美学思想形成的根源。在讨论时代背景时,既提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他们两人美学思想的影响,也分析了他们两人在延续着的时代背景中个人在美学思想上所作出的不同选择;在追溯传承渊源时,指出康德的美学思想源于他对当时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等理论前驱的选择性接受,而黑格尔美学思想则是源于他对柏拉图、康德、费希特、席勒、谢林等理论前驱的选择性接受;在比较分析哲学基础时,揭示了两人在认识论、伦理学和目的论方面的歧异。其次,本论文对康德与黑格尔两人自律与他律美学思想的理论内容作了一番概述与比较。在美论方面,将康德的“美的分析”、“美是道德的象征”的观点与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在崇高理论方面,将康德的美与崇高、“数学与力学的崇高”的看法与黑格尔的美与崇高、“象征性艺术的崇高”的看法进行比较分析。在艺术理论方面,则将康德的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艺术审美与天才、艺术分类的表现类型等观点与黑格尔的艺术与历史、哲学的关系、艺术美的实现、艺术分类的历史类型等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分析时,运用自律与他律范畴去贯串两人的美学观点,找出两人美学思想的相通之处,但更多的是探讨了两人美学思想的重大歧异。再次,本论文在对康德与黑格尔两人自律与他律的美学思想之价值与局限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康德美学思想超前于黑格尔美学思想之处在于重视人的存在价值、准确地捕捉到了美和艺术的本质特征、体现艺术与自然的联系及提升后世美学的独立地位;而黑格尔美学思想超越康德美学思想之处则在于体现深刻的历史意识、展现浓郁的现实感、贯彻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及批判了妨碍艺术发展的社会条件。总的来说,康德与黑格尔俩人的美学思想可以说是现代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的伏笔与根源,对现代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B83【目录】:
中文摘要6-7
ABSTRACT7-9
第一章:前言9-27
一、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9-13
二、本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3-14
三、本选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法14-16
四、本选题的研究范围与内容16
五、本选题理论范畴的运用16-27
第二章:康德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根源——自律与他律美学取向的形成27-61
一、康德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时代背景27-34
(一)、康德与黑格尔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27-30
(二)、康德与黑格尔在身处时代背景下的美学选择30-34
二、康德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传承渊源34-43
(一)、康德对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其他美学的传承34-39
(二)、黑格尔对柏拉图、康德、费希特、席勒、谢林美学的传承39-43
三、康德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43-61
(一)、认识论的歧异:二元论与一元论之对比44-48
(二)、伦理学的歧异:道德理想与伦理实体之对比48-52
(三)、目的论的歧异:主观合目的性与客观合规律性之对比52-61
第三章:康德与黑格尔美论的比较分析——自律与他律的美论初探61-83
一、康德的美论——美的分析、美是道德的象征61-69
二、黑格尔的美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69-73
三、康德与黑格尔美论的异同73-83
(一)、康德与黑格尔美论的相通73-74
(二)、康德与黑格尔美论的歧异74-83
第四章:康德与黑格尔崇高理论的比较分析——自律与他律的崇高理论初探83-92
一、康德的崇高理论——美与崇高、数学与力学的崇高83-85
二、黑格尔的崇高理论——美与崇高、象征型艺术中的崇高85-86
三、康德与黑格尔崇高理论的异同86-92
(一)、康德与黑格尔崇高理论的相通86
(二)、康德与黑格尔崇高理论的歧异86-92
第五章:康德与黑格尔艺术理论的比较分析——自律与他律的艺术理论初探92-114
一、康德的艺术理论——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艺术审美与天才、艺术分类的表现类型92-99
二、黑格尔的艺术理论——艺术与历史、哲学的关系、艺术美的实现、艺术分类的历史类型99-105
三、康德与黑格尔艺术理论的异同105-114
(一)、康德与黑格尔艺术理论的相通105-106
(二)、康德与黑格尔艺术理论的歧异106-114
第六章:康德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评价——自律与他律美学思想的价值与局限114-135
一、康德美学思想超前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理论特点114-124
(一)、重视人的存在价值114-117
(二)、准确地捕捉到了美和艺术的本质特征117-120
(三)、体现艺术与自然的联系120-122
(四)、提升后世美学的独立地位122-124
二、黑格尔美学思想超越康德美学思想的理论特点124-135
(一)、体现深刻的历史意识125-127
(二)、展现浓郁的现实感127-129
(三)、贯彻感性与理性的统一129-130
(四)、批判妨碍艺术发展的社会条件130-135
第七章:康德与黑格尔美学对现代中西美学的影响135-155
一、康德与黑格尔美学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影响135-147
(一)、康德美学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影响135-140
(二)、黑格尔美学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影响140-147
二、康德与黑格尔美学对现代中国美学的影响147-155
(一)、康德美学对现代中国美学的影响147-150
(二)、黑格尔美学对现代中国美学的影响150-155
参考文献155-160
后记160-1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怀远;[D];吉首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廖明君;[J];民族艺术;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其海;;[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郑春元;;[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李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谭大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杨竞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李包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顾承卫;杨小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郝春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段勇;涂效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税尚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晓伟;;[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王炳林;;[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颜杰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怀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杨生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陈明凡;;[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乔旋;;[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赵春明;;[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吴群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建军;[D];河北大学;2009年
王凯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杨道宇;[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郝文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舒盛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康德强;[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吴旅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夏菲;[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耕耘;[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邵江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吴三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余晓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丁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林冬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徐本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贾蓓;[D];河北大学;2009年
韩家勤;[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健;翁再红;;[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徐岱;;[J];东疆学刊;2006年03期
陈源;[J];江汉论坛;2004年02期
卢晖临;[J];开放时代;2003年03期
沈静;;[J];理论月刊;2008年10期
梅泰·卡利内斯库;[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郑莉;[J];求是学刊;2004年04期
杨晓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杨小滨;;[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9年03期
曹砚黛;;[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洪洋;[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铁军;[D];四川大学;2006年
郭丽霞;[D];山东大学;2009年
胡小燕;[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祖良;[J];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04期
卓君;[J];学术界;1989年02期
姜建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姜丕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樊波;[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卞敏;[J];学海;1993年03期
胡维定;;[J];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2期
邓安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谢青;[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王昭风;[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波;;[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赵鑫珊;;[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谭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姜佑福;;[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徐喆;朱晓斌;;[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陈涯倩;;[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张燕玲;;[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俞吾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杨善解;;[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马拥军;;[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赫尔辛基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哲学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仁丹;[N];成都日报;2006年
范军;[N];中华读书报;2007年
刘啸霆;[N];光明日报;2007年
张国清;[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N];经济观察报;2007年
董驹翔;[N];中国教育报;2007年
本版编辑?左迪(书评人)
(中国石油大学)
(哲学博士)
(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
(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
(西洋古典音乐研究者)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杨寿堪;[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王天成;[N];吉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庄振华;[D];复旦大学;2010年
程宇驰;[D];吉林大学;2012年
朱长兵;[D];吉林大学;2012年
丁宁;[D];吉林大学;2010年
吴江;[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章忠民;[D];复旦大学;2002年
吴永华;[D];吉林大学;2011年
姜佑福;[D];复旦大学;2006年
蒋红;[D];复旦大学;2006年
曹典顺;[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永;[D];西北大学;2014年
陈波;[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朱鹏;[D];扬州大学;2013年
包岩;[D];吉林大学;2012年
蔡壮;[D];海南大学;2012年
张大卫;[D];复旦大学;2011年
万秋意;[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吴凡;[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李艳波;[D];辽宁大学;2011年
张鑫;[D];黑龙江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律和他律哪个更重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