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物质观及其产生的伟大意义

- 哲学基本问题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编著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and this application utilizes JavaScript to build content and provide links t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You should either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settings or use a browser that supports JavaScript in ord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application.
Item Details
书目相关信息
闭架借书处(K101室)
昌平储存馆
保存本阅览室(209室)
昌平储存馆
昌平储存馆
昌平储存馆
昌平储存馆
昌平储存馆
昌平储存馆
B0-053/4(ZX)
哲学系资料室
图书馆公告如何理解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_百度知道
如何理解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上的具体物质形态一方面千差万别,纷繁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共同本质、共同特性,就是它们都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无论它们的具体结构如何,形态怎样,一切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这就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物质是人的感觉可以反映的对象,而不是不可捉摸、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共 13984 浏览 47 回帖&&
积分: 22679
发帖: 1893 篇
在线时长: 1829 小时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关于什么是物质,是讨论世界本原问题时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而唯物主义对物质的定义是随着唯物主义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随着自身的
实践条件、科学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哲学物质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辩证唯物主义是目前唯物主义最高、最新理论,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这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泰勒,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开创人,他首先摆脱了神创论的观点,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水。整个宇宙就是靠水蒸气维持的有生命的机体。
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火构成的。宇宙的生成过程是“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火生化一切,一切又复归于火”.世界就是一团按一定规律不断燃烧和熄灭的永恒的活火。
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可见的、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也是实在的存在。他认为万物是由于原子的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的不同及其彼此碰撞结合而成的。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如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杂”有综合、结合的意思,也就是说万物由土、金、木、水、火结合而成。
这是中国宋明时期的哲学家王夫之,他认为,整个宇宙除了“气”,更无他物。他还指出“气”只有聚散、往来而没有增减、生灭,所谓有无、虚实等,都只有“气”的聚散、往来、屈伸的运动形态。
上述中西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对哲学物质的理解,虽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
都把哲学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种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坚持以“物”为本,从自然界自身去探索和寻找世界的物质本原,主张物质先于精神,把世界理解为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思想的存在。这种物质观的本质和方向是正确的,对于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确立奠定了客观基础。但是,这种物质观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即它把世界万物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可以感知的具体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他们对世界观本原的认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不可能被科学证实。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历史形态。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自然科学的发展经过中世纪的冬眠之后,在近代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一大批科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以他们的实践和理论推进了科学的发展,从而也以当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把哲学的物质观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们关于物质的认识,对当时哲学家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当时的唯物主义哲学,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哲学,他们在哲学研究中吸收了自然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从而形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这是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森狄。它恢复了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原子论的思想,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
这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他是无神论者,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他说从事哲学研究不应以超自然的事物而应以自然事物为出发点,因为在自然这个圈子之外什么也不存在。自然不是别的,它是物质世界的整体,是物质事物的总和。所谓物质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物质自身有运动能力,他独立存在,具有自身的原因。物质之所以有区别,是由于构成它们本身的物质分子配合的多样性。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是纯粹物质的东西。
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相比,其合理性和进步性在于:它不仅继承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方向,肯定了物质的客观性(即不依赖于意识的本质)而且是已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为根据和基础的,这就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自发性、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性质,使唯物主义物质观得到了科学的证实。
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当时科学所达到的对物质结构得最深层次的认识,因而,人们就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单位,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哲学家用这一理论来研究世界的本原于是得出了:
物质就是原子,原子就是世界的本质的结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虽然有着明显的进步性,但同时也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或严重的缺陷:
第一、它把特定的物质形态误认为是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错看成物质的共性,得出了物质就是原子的不科学的结论。
第二、它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思想同哲学的物质概念混为一谈,没能从无限多样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中概括出物质共同的基本特性,使哲学的物质概念得以完善。
第三、它在社会历史领域必然陷入唯心主义。它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和统一的基础,而原子论是无法解释社会现象的,这就割裂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不能把唯物主义一元论贯彻到底。
由此看来,形而上学的物质观,虽然肯定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但却认为原子是不变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质单位。这种观点解释不了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说明不了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也难以驳倒唯心主义的不断进攻。因此,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这种物质观必然会被新的物质观代替。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其一是放射性现象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某某元素具有放射性现象,在放射过程中,一种元素会转化为另一种元素。例如镭,经过放射后就会生成另外两种新的物质,即惰性气体氦和氡。其二是电子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物理学上的这两大发现,推翻了原子不变性、不可分性以及质量不变等旧观念,这原本是科学发展的一大进步,然而一些受形而上学思想影响的物理学家却无法解释这些现象,做出了“原子非物质”的错误结论。于是唯心主义也乘机向唯物主义发起了新的进攻,竭力叫嚷“物质消灭了”,“唯物论被驳倒了”等等。
在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辩证唯物主义应运而生。辨证唯物主义者在坚持以往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性的同时,系统地总结当时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的进攻,全面的阐述了哲学的物质观,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恩格斯说:“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3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8-599页)
恩格斯的这些论述集中的阐明了哲学的物质概念(即恩格斯所讲的“物质本身”)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即恩格斯讲的“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的区别,即:哲学物质是抽象的,物质形态及其结构层次是具体的;
哲学物质是共性,具体物质是个性。恩格斯的这一论述,既扬弃了形而上学的物质观,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又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辨证唯物这样的全部思想财富,总结了恩格斯以后的重要科学发现,分析了物理学“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批判了物理学唯心主义,澄清了自然科学在物质概念上的糊涂观念,指出:“他们在否定迄今已知的元素的物质特性的不变性时,竟否定了物质,即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列宁选集&第2卷,第268页)
他针对自然科学家对新出现的物质结构和层次的不理解,强调指出,人们对物质认识的旧界限被打破并不是物质本身的消灭,不过是表明人们的认识进入了物质的更深层次,而物质本身即作为客观实在将永恒存在着。并对哲学的物质概念作了科学的界定,这就是:“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列宁的这一物质定义全面地阐述了哲学的物质范畴,被誉为辨证主义的物质观
列宁的物质定义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指出了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这就是说,物质是概括性最高,普遍性最大的概念,它与具体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辨证统一。从而使人们在新的物质形态出现的情况下不再困惑,使哲学的物质概念在科学发展中不断丰富、深化、和完善。二是突出了
“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性。这一思想既沉重地打击了唯心主义,又克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物质观的旧观念,体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的重大意义
(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列宁的物质定义,从物质和意识的矛盾关系出发,指出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和独立性,以及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派生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则,从而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并非不可知的“自在之物”,而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是人实践的认识可以反映的客观实在,这就从根本上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突出特点是: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从而把哲学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以及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开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哲学物质混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或物质的缺陷。
(d)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列宁的物质定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物质无限可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无限可分”,目前人类“成熟”的认识层面在夸克层,“量子力学”即为其里程碑。做为物理属粒子理论的前沿领域,“亚夸克”理论正在逐渐成熟,国内外有关亚夸克模型的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关注。毛ZE东对自然科学问题也发表过一些颇为深刻的见解,享有一定的声誉,1979年国际粒子物理学年会将“亚夸克”命名为“毛ZE东粒子”。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理论基础,是目前最高级最全面的唯物主义理论。对于马克思理论哲学研究和对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应该也必须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用辩证唯物主义之前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学术上的无知。
11:01:13 被【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积分: 1035
发帖: 264 篇
在线时长: 98 小时
看了你的文章,写得很好.
我提出了物质不能无限可分的观点.物质无限可分性违反了唯物辩证法的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物质无限可分性实际上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表现,它认为,在对物质的无限分割中,出现的无限小的粒子永远具有静止质量.
发帖: 207 篇
在线时长: 12 小时
本来物质和精神就是一性的,所以一元论的“世界是物质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里的物质也必须包涵精神的范畴,而“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就应该是一种物质与另一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关系,这才是合理的认识。世界仍然是统一的、多彩的。
但辨证唯物论的思维无法达到这样的程度,无法理解精神和所看到的“物质”的表现现象之间的关系,所以又推出了自相矛盾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的“二元论”。将精神和物质的内涵割裂,违反了世界的统一存在,导致其辨证唯物论思想的逻辑混乱和自相矛盾。
如果“世界是物质的”是哲学元的话,“物质与意识的不同”就已经不是哲学元了。因为,“物质与意识的不同”、“物质决定意识”的所谓“二元”就已经否认了物质的“一元性”了,辨证唯物论从这里开始就已经自相矛盾,自我否定了。其“二元论”的“物质”与“一元论”的物质在概念和内涵都被偷换了。
------------------
心若云间孤鸿,思如晴空朗月,贯穿多维时空,回归先天本性
积分: 2750
发帖: 1043 篇
在线时长: 306 小时
我从来没有不赞同过上面的观点的时候,但是上面的观点只要继续前进一步,只要把辩证法贯通唯物主义的始终,那么辨证唯物主义就可以解释唯心主义的有价值的思想存在也是有意义的。那样,在哲学方面的世界观体系就比较完美了。而且所有存在的现在唯物主义不能够解释的社会现象都可以进行科学的解释了。
------------------
仁不得志,直不得势,真不得德,我本无心,我本如此。
积分: 3912
发帖: 2968 篇
在线时长: 305 小时
【回复 南天北狼 】: 关于物质概念依然是恩格斯主张过的“物质是哲学概念”比较合理。
“物质无限可分解”与能量守恒定律违背。
“正反物质相互湮灭”也是对唯物论物质无限可分的挑战。
目前比较前沿的主流物理学观点是:物质微观结构恰恰是有限可以分解,而并非无限可分解,这意味着无论宏观或微观物质的根本结构是有限种类。
从数学道理上讲,如同能够构成物质的稳定分型结构的基本数学函数是有限个一样。
这样一来,在宏观和微观各个尺度上,物质结构依然没有摆脱类似人类可以有效把握的这一层物质一样,例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一样都是有限的,原子、质子等再往下的分解结构也是有限几层或几种,而并非无限可以向微观方向分解。
这也并非与恩格斯主张的“物质是哲学概念”矛盾。
积分: 22695
发帖: 1905 篇
在线时长: 1830 小时
【回复天云1】:
积分: 22711
发帖: 1921 篇
在线时长: 1830 小时
【回复zhouweiyun00】:粒子越小,其“运动性”越占主导地位,这体现在理论上就是粒子的“弥漫性”。不是你理解的“静止”。
随着人类实践手段和科学意识的进步,对微粒子(目前来讲是亚夸克)的运动规律一定会做出正确的、可观察的结论。
积分: 2770
发帖: 1063 篇
在线时长: 307 小时
【回复 南天北狼 】:
【回复zhouweiyun00】:粒子越小,其“运动性”越占主导地位,这体现在理论上就是粒子的“弥漫性”。不是你理解的“静止”。
随着人类实践手段和科学意识的进步,对微粒子(目前来讲是亚夸克)的运动规律一定会做出正确的、可观察的结论。
------------------------------------------------------------------
这也是对的,如果对更加小的东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对更加远的大东西可能有了观测的法则了,那么人的眼光就更加长远。
------------------
仁不得志,直不得势,真不得德,我本无心,我本如此。
积分: 1545
发帖: 1302 篇
在线时长: 228 小时
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永远无法成立,这是因为物质观是建立在人们的自然科学知识水平上的,由于人们对自然界认识可能永远无法全面,因而人们对物质的解释也永远无法正确。所以应当把物质世界看成是现实世界或客观世界即把物质看成是现实或客观,这样才准确。
------------------
信仰科学、爱好怀疑、迷信逻辑推理、追求真善美
积分: 22703
发帖: 1931 篇
在线时长: 1830 小时
【回复吴大江】:你根本不懂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拿着无知当有趣。
积分: 1554
发帖: 1311 篇
在线时长: 229 小时
【回复 南天北狼 】:
你知道,你说了那么多,也没说清楚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物质是什么。
一句话,物质观是建立在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基础上的,由于目前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只是冰川一角,因此是无法对物质的概念进行确定的。
相对主观意识而言,物质就是客观世界。把物质看成是客观世界是比较准确的。
------------------
信仰科学、爱好怀疑、迷信逻辑推理、追求真善美
积分: 3916
发帖: 2972 篇
在线时长: 306 小时
【回复 南天北狼 】: 目前占据主流的物理学观点是:
绝对不象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的是宏观微观均无限,恰恰相反,从宏观对微观都将是有限种类的。
人类对微观宏观物质世界的把握,从道理上很快将像人类可以清楚把握的上百种类化学元素一样,不存在任何神秘不可测的因素。
相反人类的
却是复杂非凡,无论种类和数量都是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人类未知的领域,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精神世界中。
积分: 3917
发帖: 2973 篇
在线时长: 306 小时
【回复 吴大江 】:
【回复 南天北狼 】: 你知道,你说了那么多,也没说清楚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物质是什么。 一句话,物质观是建立在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基础上的,由于目前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只是冰川一角,因此是无法对物质的概念进行确定的。 相对主观意识而言,物质就是客观世界。把物质看成是客观世界是比较准确的。
------------------------------------------------------------------
别胡说八道。
即使最终物质结构是有限种类的,也不妨碍唯物主义主张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观点。
积分: 22707
发帖: 1936 篇
在线时长: 1834 小时
【回复 吴大江 】:
【回复 南天北狼 】: 你知道,你说了那么多,也没说清楚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物质是什么。 一句话,物质观是建立在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基础上的,由于目前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只是冰川一角,因此是无法对物质的概念进行确定的。 相对主观意识而言,物质就是客观世界。把物质看成是客观世界是比较准确的。
------------------------------------------------------------------
说你看不懂你还不服,这不,你自己说出来了吧
积分: 1036
发帖: 265 篇
在线时长: 99 小时
粒子越小,其“运动性”越占主导地位,这体现在理论上就是粒子的“弥漫性”。不是你理解的“静止”。
回复南天北狼:如果你说的越来越小的粒子仍然是指原子、中子、质子、电子这样一类粒子,那末必然有质量(即静止质量);如果你说的越来越小的粒子是指伽吗射线和伦琴射线这样没有质量(即静止质量)的粒子,那末电磁波谱已经证明,伽吗射线粒子已经是最小的粒子,并且这种粒子的发展只是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小。
由上可见,你所说的“运动性”越占主导地位、理论上是“弥漫性”的粒子是不存在的。
积分: 22785
发帖: 2012 篇
在线时长: 1846 小时
【回复 zhouweiyun00 】:呵呵,你的“由此可见”论据不足啊。
发帖: 50 篇
在线时长: 15 小时
狼版,有一个问题想讨教一下。
“物质无限可分”、“宇宙无限”这两个命题究竟是为了支撑什么命题而提出的?
这两个命题非常突兀,我觉得似乎不能从马哲的基本原理推导出来。就我的个人观点来看,把大小作为物质的基本属性考量,似乎更向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如果大小可以作为基本属性,那么温度呢?“大小”和“温度”虽然从物理学上说不同的,但我觉得哲学意义上应该没有根本性的差别吧。
积分: 22789
发帖: 2016 篇
在线时长: 1846 小时
【回复myhard.yesky】:这里的“大小”不是物体机械的外观比较,而是内部构成的层次。
发帖: 51 篇
在线时长: 15 小时
那么是我理解偏差了。那么“物质无限可分”是为内因提供论据吗?
就我的知识范围看,这宏观微观的两个无限,是有可能与就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产生抵触的,从直观感觉上可能对可知论产生冲击。毕竟从唯物主义的任何意义上来看,人类都是一种有限的存在。
另外我的想法是,在哲学领域冒着可能与现实物理研究相悖的命题,如果不是历史遗留问题,总要有非此命题不能支撑的坚强理由。这理由是什么?
狼版对这方面有什么研究吗?能否谈一谈?
发帖: 52 篇
在线时长: 15 小时
有错字。那么是我理解偏差了。可否这样理解,“物质无限可分”是为内因提供论据?
就我的知识范围看,这宏观微观的两个无限,是有可能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产生抵触的,从直观感觉上可能对可知论产生冲击。毕竟从唯物主义的任何意义上来看,人类都是一种有限的存在。
另外我的想法是,在哲学领域冒着可能与现实物理研究相悖的风险,如果不是历史遗留问题,总要有非此命题不能支撑的坚强理由。这理由是什么?
狼版对这方面有什么研究吗?能否谈一谈?
积分: 22803
发帖: 2028 篇
在线时长: 1849 小时
【回复myhard.yesky】:这个,可以参考我在《关于世界本原的讨论》里说的,我复制过来:
————————————————————————
关于宇宙的本源和本原问题,我也是朦朦胧胧。大约说来是,宇宙的本原是物质,并且没有始终。“一直”就是不断的爆炸、收缩。收缩大约也不一定是收缩到一个点,在无限大的“宇宙空间”中,有无数个爆炸点,就如在我们这个爆炸中心范围里有无数个黑洞一样。
爆炸释放的能量是宇宙生命现象的源泉,在爆炸膨胀期,有机物碎片在这种“膨胀能”的作用下组成了生物。因此生命是宇宙的普遍性现象。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性寓属于特殊性之中,地球就是一种特殊。
地球适合于“碳生命”出现,但也许有适合于“硅生命”等其它生命形式生存的星球。因此,“地外生命”的探索我认为不应该仅是拿地球环境去比较,而是应该从是否能够保证某种有机物聚合、生长的角度去探索。
“膨胀能”对生命的“支撑”是微弱的、有限的,因此个体生命有从诞生到消亡的过程,但只要宇宙还在膨胀期,生命就会不断出现。我为此定义为宇宙“膨胀期的生命膨胀”。
直到宇宙开始收缩。在收缩期,生命现象也随之开始萎缩,“负生命”现象开始出现,我有一个猜想,就是这时,物质也开始呈现“反相”,反物质占据宇宙主导地位(甚至时光开始倒流,这是我没有考虑好的地方)。
唯物辩证法对我这个假说的支撑在于,“否定之否定”、“物质运动”等。
————————————————————————————
回到我们的讨论,“物质无限可分”不是为意识能动性的内因提供证据而是基于对客观外因规律的总结。
而无穷大和无穷小的哲学观点是基于现实物理研究成果所支撑的。按照宇宙大爆炸的膨胀收缩最新理论,宇宙起始(或收缩)于一个奇点,这个奇点是无穷小的,“黑洞”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奇点,那么就是说所有的原子崩塌最终都要达到无穷小。因此,在“无穷小”到量子级之间一定有“无穷”层结构,即“无限可分”。
从人类角度讲,我认为,宇宙爆炸“瞬间”将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微粒四散喷发,其中有些聚合到人类尚未认识的层次例如现在所说的“暗物质星团”,有些聚合到量子层次例如现在所说的“量子星团”和恒星,有些聚合到原子层次和分子层次,例如包括地球的行星。宇宙生命在原子层次上出现,并随着爆炸膨胀期生长延续。
生命现象在宇宙膨胀—收缩—膨胀—收缩的周期内不过是极小的一瞬间,人类在向无穷大和无穷小领域探索的过程是如此的短暂,乃至没有机会将世界探求究竟宇宙已经开始收缩了。这种宇宙生命现象的有限时间,也使得“物质无限可分”——即来不及探索。
我们做为具有主观意识的智慧生命体,就是不断的探索以体现生命的意义,并通过从物理研究到哲学研究的思维过程,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以试图达到这样一个智慧层次:在我们现在所在的宇宙崩塌之前,找到一个尚处于膨胀期的“外宇宙”以延续人类生命。
发帖: 53 篇
在线时长: 15 小时
受教了。谢谢狼版,下了。
发帖: 42 篇
在线时长: 13 小时
【回复 南天北狼 】: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实质在于它强调两点:其一,把物质归结为“哲学范畴”,即与所有领域中所说的物质形态相区别;同时又能够概括那些物质形态的共性。其二,把物质定义为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故从理论上看,它似乎具有无懈可击的正确性。
然而,这种物质观的局限性或许正在于其绝对的正确性。因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不能仅满足于知道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点,而要不断深入地探求物质的本质。马列把“客观实在性”定义为物质的根本属性并非在于进行物质的真理性认识,而主要的目的在于强调其与唯心主义物质观的根本区别。换句话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并没有为人们认识物质开辟道路,这与哲学所承担的任务是不对称的。
事实上,辩证唯物主义在进一步说明物质的存在状态时,就把物质的运动说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物质的变化完全服从于某种规律性,即彻底的因果关系,从而走向了“决定论”,这就无法解释已被现代物理学研究成果所证明的“非决定论”成果。
我讲上述观点的意思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应仅满足于“现成的(或称马克思、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而应与时俱进,不断开辟认识客观世界的道路。
积分: 22812
发帖: 2037 篇
在线时长: 1849 小时
【回复khwxfawyk】:其实马哲更趋向于社会科学,其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在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我对马哲的兴趣可能多往自然科学走了一步,并且我是从一个“跳出”的角度而不是很擅长钻牛角尖。
我的“跳出”,是从“外人”(外星人呵呵)角度分析地球人的意识思维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我觉得你不妨也试试从这个角度“俯瞰”体验一下。
积分: 5685
发帖: 1720 篇
在线时长: 316 小时
【回复 南天北狼 】:
很好。教科书。
------------------
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 荣辱不惊看天上云卷云舒
积分: 22817
发帖: 2043 篇
在线时长: 1853 小时
【回复 宁扬林静 】:有些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
积分: 4089
发帖: 3145 篇
在线时长: 323 小时
【回复 南天北狼 】: 顶起来。
让吴老继续受教育,学习学习。
积分: 22643
发帖: 2094 篇
在线时长: 1862 小时
【回复YAHOWAHI】:没用的。
我有点觉得不对劲了,大江同志要么就不听你说什么,要么就绕圈子。他所谓“刨根问底”地“讨论”就是为了顶他的帖子,同时把这里当作一个素材来源地,复制这里的对话到其它地方发表。所以,他不会“善罢甘休”的。
积分: 1722
发帖: 1473 篇
在线时长: 244 小时
一句话:物质是否包含人体大脑机能意识?
------------------
信仰科学、爱好怀疑、迷信逻辑推理、追求真善美
发帖: 319 篇
在线时长: 44 小时
把错误清理掉!不要诡辩!
积分: 1723
发帖: 1474 篇
在线时长: 244 小时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是否包含人体大脑机能意识?
------------------
信仰科学、爱好怀疑、迷信逻辑推理、追求真善美
积分: 1724
发帖: 1475 篇
在线时长: 244 小时
【回复 久中 】:
把错误清理掉!不要诡辩!
------------------------------------------------------------------
你在说谁?
------------------
信仰科学、爱好怀疑、迷信逻辑推理、追求真善美
发帖: 320 篇
在线时长: 44 小时
把历史上的垃圾清理干净了!不许诡辩!
为何发达国家都清理了?
积分: 2681
发帖: 1068 篇
在线时长: 309 小时
再按老马接着折腾,再来一次打砸抢运动,再制造点原罪,再回去喝那每月的三两油?
积分: 2682
发帖: 1068 篇
在线时长: 309 小时
再按老马接着折腾,再来一次运动,再制造点原罪,再回去喝那每月的三两油?
积分: 12911
发帖: 6217 篇
在线时长: 915 小时
【回复31楼吴大江】: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是否包含人体大脑机能意识?
------------------
信仰科学、爱好怀疑、迷信逻辑推理、追求真善美
------------------------------------------------------------------
告诉你吧。
人的大脑中的所谓“意识”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物质在运动。
你是看不见的,但并不等于它不存在。这就象磁场,你看的见吗?你自己可以体验一下,当你用脑过度时,你会感觉很疲劳。这是一种实实在在地消耗。反之,你也可以静静地修养,闭上你的双目,将你的思维意识控制起来,不要去思考任何问题。你保持一段时间,你再睁开你的双眼,你就会你的大脑特别清醒。这说明什么?说明支持人的大脑“意识”活动的物质能量得到了补充。
人的大脑的意识活动完全是一种物质运动的结果。这种物质越充沛,人的思维活动就越强,越智慧。反之,就是猪。你肯定是大脑中缺少这种物质。
积分: 119042
发帖: 9222 篇
在线时长: 3493 小时
“意识”是生命的属性
生命是生物的属性
生物由有机物组成
有机物是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属性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malie/ 庭院深深,读书朗朗。哲学逻辑,自然科技,欢迎同好,互相交往 ——【左中堂】
积分: 11807
发帖: 4167 篇
在线时长: 727 小时
【回复 39楼 南天北狼 】:
“意识”是生命的属性
生命是生物的属性
生物由有机物组成
有机物是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属性
------------------------------------------------------------------
一个完好的尸体上也有所有物质,为什么他就没有生命呢?生命怕是不单是生物的有机质吧!
所以证据不成立.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深夜的独行,呼吸黎明点燃远方的灯塔
积分: 119044
发帖: 9222 篇
在线时长: 3493 小时
生物的尸体只是物质——有机物的组合,因此,生命只能是生物的属性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malie/ 庭院深深,读书朗朗。哲学逻辑,自然科技,欢迎同好,互相交往 ——【左中堂】
积分: 11808
发帖: 4167 篇
在线时长: 727 小时
既然生命只是属性,就不能以生命代表生物.
生物是有机物组成的这一句不成立,尸体也是有机物组成的.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深夜的独行,呼吸黎明点燃远方的灯塔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我眼中的似水流年作品征集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唯物主义物质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