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中考复习课件。

一次函数 -
【读音】yī&cì&hán&shù&【解释】函数的基本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表示为y=Kx+b(其中b为任意常数,k不等于0),当b=0时称y为x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中的特殊情况。可表示为y=kx&。
一次函数 -
变量:变化的量常量:不变的量
一次函数自变量x和X的一次函数y有如下关系:y=kx+b&(k为任意不为零常数,b为任意常数)当x取一个值时,y有且只有一个值与x对应。如果有2个及以上个值与x对应时,就不是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k为常量,y是x的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k为常量,但K≠0)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函数有意义;要与实际相符合。&x和y有如下关系:&y=kx+b (k为任意不为零常数,b为任意常数)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的,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即:y=kx (k为任意不为零常数) 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函数有意义;要与实际相符合。 当x一定的时候只有一个y与x相对应。
一次函数 -
函数性质一次函数1.y的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不等于0,且k,b为常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图像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 3.k为一次函数y=kx+b的斜率,k=tanΘ(角Θ为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夹角,Θ≠90°) 4.当b=0时,一次函数图像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图像性质当k相同,且b不相等,图像平行;当k不同,且b相等,图像相交;当k互为时,两直线垂直;当k,b都相同时,两条直线重合。 当两直线中的k相同,b也相同时,两直线重合   当两直线中的k相同,b不相同时,两直线平行   当两直线中的k不相同,b不相同时,两直线相交   两直线中的k不相同,b相同时,两直线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0,b)&&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取一定量的自变量的值,计算出其对应的函数值]; (2)描点;[将列表中的一组对应的值,转化成坐标,取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函数值为纵坐标,进而根据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描出其对应的点] (3)连线[将描出的点用恰当的线连接起来. 由于一次函数的是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描两个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k≠0)。(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是过原点。 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y=kx+b时: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即y=kx,y与x成正.比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不会通过二、四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不会通过一、三象限。 4、特殊位置关系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平行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即)相等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垂直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互为负倒数(即两个K值的乘积为-1)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 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 ……① 和 y2=kx2+b ……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了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一次函数 -
生活中的应用一次函数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3.当弹簧原长度b(未挂重物时的长度)一定时,弹簧挂重物后的长度y是重物重量x的一次函数,即y=kx+b(k为任意正数) 一次函数应用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上述只是举了几个例子而已.但必有着重注意的是,一次函数在生活中应用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要求,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符合.。数学问题一、确定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例1:已知正比例函数,则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解: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得且m&0,即且,所以&。二、比较x值或y值的大小例2.已知点P1(x1,y1)、P2(x2,y2)是一次函数y=3x+4的图象上的两个点,且y1&y2,则x1与x2的大小关系是(&)A.&x1&x2&B.&x1&x2&C.&x1=x2&D.无法确定&解:根据题意,知k=3&0,且y1&y2。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得x1&x2。故选A。三、判断函数图象的位置例3.&一次函数y=kx+b满足kb&0,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此函数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解:由kb&0,知k、b同号。因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k&0。所以b&0。故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一象限。故选A&.&典型例题例1.&一个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2cm,挂上物体后会伸长,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如果挂上3kg物体后,弹簧总长是13.5cm,求弹簧总长是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果弹簧最大总长为23cm,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分析:此题由物理的定性问题转化为数学的定量问题,同时也是实际问题,其核心是弹簧的总长是空载长度与负载后伸长的长度之和,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可由最大总长→最大伸长→最大质量及实际的思路来处理.解:由题意设所求函数为y=kx+12则13.5=3k+12,得k=0.5∴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0.5x+12由23=0.5x+12得:x=2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22&例2:某学校需刻录一些电脑光盘,若到电脑公司刻录,每张需8元,若学校自刻,除租用刻录机120元外,每张还需成本4元,问这些光盘是到电脑公司刻录,还是学校自己刻费用较省?此题要考虑X的范围解:设总费用为Y元,刻录X张电脑公司:Y1=8X学校:Y2=4X+120当X=30时,Y1=Y2当X&30时,Y1&Y2当X&30时,Y1&Y2【考点指要】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在中考说明中是C级知识点,特别是根据问题中的条件求函数解析式和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在中考说明中是D级知识点.它常与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及方程、方程组、不等式综合在一起,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题型出现在中考题中,大约占有8分左右.解决这类问题常用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方程和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例3:如果一次函数y=kx+b中x的取值范围是-2≤x≤6,相应的函数值的范围是-11≤y≤9.求此函数的的解析式。解:(1)若k>0,则可以列方程组:-2k+b=-116k+b=9解得k=2.5&b=-6,则此时的函数关系式为y=2.5x—6(2)若k<0,则可以列方程组&-2k+b=96k+b=-11解得k=-2.5&b=4,则此时的函数解析式为y=-2.5x+4【考点指要】此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的理解,若k>0,则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k<0,则y随x的增大而减小。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他公式:  1.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一一对应。&  2.&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  3.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  4.一点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即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横坐标相同。&  5.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6.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  7.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一次函数 -
一次函数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 (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 5.求两个一次函数式图像交点坐标:解两函数式 两个一次函数 y1=+b1 y2=k2x+b2 令y1=y2 得k1x+b1=k2x+b2 将解得的x=x0值代回y1=k1x+b1 y2=k2x+b2 两式任一式 得到y=y0 则(x0,y0)即为 y1=k1x+b1 与 y2=k2x+b2 交点坐标 6.求任意2点所连线段的:[(x1+x2)/2,(y1+y2)/2] 7.求任意2点的连线的一次函数解析式:(X-x1)/(x1-x2)=(Y-y1)/(y1-y2) (其中分母为0,则分子为0) x y + + 在一象限 + - 在四象限 - + 在二象限 - - 在三象限 8.若两条直线y1=k1x+b1∥y2=k2x+b2,那么k1=k2,b1≠b2 9.如两条直线y1=k1x+b1⊥y2=k2x+b2,那么k1×k2=-1 10. y=k(x+n)+b就是向左平移n个单位 y=k(x-n)+b就是向右平移n个单位 口诀:左加右减(只对于改变x) y=kx+b+n就是向上平移n个单位 y=kx+b-n就是向下平移n个单位 口诀:上加下减(只对于改变b)
一次函数 -
解析式的几种类型
①ax+by+c=0[一般式] ②y=kx+b[] (k为,b为直线纵截距,正比例函数b=0) ③y-y1=k(x-x1)[] (k为直线斜率,(x1,y1)为该直线所过的一个点) ④(y-y1)/(y2-y1)=(x-x1)/(x2-x1)[两点式] ((x1,y1)与(x2,y2)为直线上的两点) ⑤x/a-y/b=0[] (a、b分别为直线在x、y轴上的截距) 解析式表达局限性: ①所需条件较多(3个); ②、③不能表达没有斜率的直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 ④参数较多,计算过于烦琐; ⑤不能表达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和过圆点的直线。 倾斜角:x轴到直线的角(直线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称为直线的倾斜 角。设一直线的倾斜角为a,则该直线的斜率k=tg(a)
一次函数 -
一次函数方法小结:把方程组中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改写成一次函数的形式,然后作出它们的图像,找出两图像的交点,即可知方程组的解。区别和联系区别:二元一次方程有两个未知数,而一次函数只是说未知数的次数为一次,并未限定几个变量,因此二元一次方程只是一次函数中的一种。(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绘出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这些点都在相应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上。如方程2x+y=5有无数组值,像x=1,y=3;x=2,y=1;…以这些解为坐标的点(1,&3),(2,&1)…都在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2)在一次函数图象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如在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上任取一点(3,&-1),则x=3,y=-1一定是二元一次方程x+y=2的一组解。[3]函数的由来“函数”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7世纪首先采用的,当时莱布尼茨用“函数”这一词来表示变量x的幂,即x2,x3,….接下来莱布尼茨又将“函数”这一词用来表示曲线上的横坐标、纵坐标、切线的长度、垂线的长度等等所有与曲线上的点有关的变量.就这样“函数”这词逐渐盛行.在中国,古时候的人将“函”字与“含”字通用,都有着“包含”的意思,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近代科学的先驱者李善兰给出的定义是:“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中国的古代人还用“天、地、人、物”4个字来表示4个不同的未知数或变量,显然,在李善兰的这个定义中的含义就是“凡是公式中含有变量x,则该式子叫做x的函数.”这样,在中国“函数”是指公式里含有变量的意思.瑞士数学家雅克·柏努意给出了和莱布尼茨相同的函数定义.1718年,雅克·柏努意的弟弟约翰·柏努意给出了函数了如下的函数定义:由任一变数和常数的任意形式所构成的量叫做这一变数的函数.换句话说,由x和常量所构成的任一式子都可称之为关于x的函数.1775年,欧拉把函数定义为:“如果某些变量:以某一种方式依赖于另一些变量.即当后面这些变量变化时,前面这些变量也随着变化,我们把前面的变量称为后面变量的函数.”由此可以看到,由莱布尼兹到欧拉所引入的函数概念,都还是和解析表达式、曲线表达式等概念纠缠在一起。首屈一指的法国数学家柯西引入了新的函数定义:“在某些变数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一经给定其中某一变数的值,其它变数的值也可随之而确定时,则将最初的变数称之为‘自变数’,其它各变数则称为‘函数’”.在柯西的定义中,首先出现了“自变量”一词.1834年,俄国数学家罗巴契夫斯基进一步提出函数的定义:“x的函数是这样的一个数,它对于每一个x都有确定的值,并且随着x一起变化.函数值可以由解析式给出,也可以由一个条件给出,这个条件提供了一种寻求全部对应值的方法.函数的这种依赖关系可以存在,但仍然是未知的”.这个定义指出了对应关系。即条件的必要性,利用这个关系以求出每一个x的对应值.1837年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认为怎样去建立x与y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无关紧要的,所以他的定义是:“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总有一个完全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德国数学家黎曼引入了函数的新定义:“对于x的每一个值,y总有完全确定了的值与之对应,而不拘建立x,y之间的对应方法如何,均将y称为x的函数.”上面函数概念的演变,我们可以知道,函数的定义必须抓住函数的本质属性,变量y称为x的函数,只须有一个法则存在,使得这个函数取值范围中的每一个值,有一个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就行了,不管这个法则是公式或图象或表格或其他形式.由此,就有了我们课本上的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信息与控制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城市发展研究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7次
参与编辑人数:13位
最近更新时间: 02:24:1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一次函数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把的坐标代入解析式进行检验即可;在直角中,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的长,再根据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设函数的解析式为,图象与,轴交点的坐标分别为,,把两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得,解得,故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把代入解析式得,不成立,故此点不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在中,,由勾股定理得,即,则,设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即.
此题难度较大,解此题的关键是要同学们明白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需细心解答.
3796@@3@@@@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253@@Math@@Junior@@$253@@2@@@@一次函数@@@@@@51@@Math@@Junior@@$51@@1@@@@函数@@@@@@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3791@@3@@@@一次函数的性质@@@@@@253@@Math@@Junior@@$253@@2@@@@一次函数@@@@@@51@@Math@@Junior@@$51@@1@@@@函数@@@@@@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3794@@3@@@@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53@@Math@@Junior@@$253@@2@@@@一次函数@@@@@@51@@Math@@Junior@@$51@@1@@@@函数@@@@@@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3892@@3@@@@勾股定理@@@@@@258@@Math@@Junior@@$258@@2@@@@三角形@@@@@@52@@Math@@Junior@@$52@@1@@@@图形的性质@@@@@@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
@@51@@7##@@51@@7##@@51@@7##@@52@@7
第三大题,第19小题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___;(2)试判断点P(1,-1)是否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___(请填"在"或"不在");(3)求原点O到直线AB的距离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次函数y kx b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