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ave是真正的现在有量子计算机吗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计算速度提高1亿倍?“D-Wave首席怀疑官”解读
  撰文 | Scott Aaronson
  翻译 | 张林峰
  校译 | 林梅、刘丁、陈明城
  【编者按】12月7日,谷歌D-Wave研究组在arXiv.org上传了一篇文章,声称其在2013年购买的D-Wave机器在解决某类特定问题的速度是经典计算机的10^8倍。
  这究竟是炒作还是货真价实的大新闻?D-Wave是量子计算机吗?而所谓的“一亿倍”的加速又是怎么回事?
  D-Wave是加拿大的一家公司。2010年,D-Wave宣布开始生产世界上第一台商用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被认为有希望比经典计算机更快解决地解决一些问题,对于一些问题,例如大整数的因子分解,它与已知的经典算法相比有指数级的速度提升。
  事实上,D-Wave问世至今,针对它的讨论此起彼伏,从未停止过。一些意见认为,D-Wave机器是否真的利用量子现象实现计算还不确定,它是否比经典计算机更有优势也不确定。
  Scott Aaronson,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副教授,曾一度担任“D-Wave首席怀疑官”(Chief D-Wave Skeptic)。两年前,他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一篇《D-wave: 最终,真相开始浮出水面》(D-Wave: Truth finallystarts to emerge),对相关的讨论进行了总结,并号召人们用科学理性的态度认识D-Wave所达到的成就。
  因此,在经历两年的“风平浪静”之后,关于D-Wave的新闻一经出现,很多业内人士的目光便都转向了Scott。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曾经的“D-Wave首席怀疑官”对此会有怎样的反应吧。
D-Wave“首席怀疑官”、MIT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副教授Scott Aaronson。图片来源:mit.edu
Google与NASA购买的D-Wave Two计算机。图片来源:nas.nasa.gov
&  编者注:由于文章本身的专业性,我们首先解释其中的核心概念和观点如下:
  (1)模拟退火:模拟退火是一种通用的经典概率算法,用来在固定时间内在一个搜索空间内找到最优解。其原理与金属退火的原理类似,遂得此名。其解依概率收敛到全局最优解。
  (2)量子退火:模拟退火的“量子”版本。不同的是,经典模拟退火依赖的是逻辑运算,量子退火需要依赖量子力学特有的“隧道效应”,更像是让“大自然”自己去运算。
  (3)量子蒙特卡罗(QMC,Quantum Monte Carlo):是一种用来寻求量子体系基态的经典算法。蒙特卡罗方法本身是指使用随机数(或者更常见的伪随机数)来解决很多计算问题的方法。
  (4)时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编写成可执行程序后,运行时所需要的时间资源。时间复杂度在数学上有更为严格的定义。一般人们关心的时间复杂度是指运行时间随问题规模增加的渐近行为。因为“非渐近”的行为会随问题规模的增大而显得不重要。特别的,如果该渐进行为是多项式(Polynomial,P)的,那么人们认为这一算法是有效的。对于一些问题,经典算法尚未发现有多项式的,而有人提出了多项式的量子算法(例如针对大整数因子分解的Shor算法)。
  (5)最新D-Wave文章中展示的两个1亿倍加速:第一个1亿倍是“量子退火”与“模拟退火”相比的1亿倍渐进的加速,对此,该文章同样也指出与“量子蒙特卡罗“这一经典算法相比,”量子加速“并不明显。第二个1亿倍是在D-Wave上运行“量子退火”算法与在单核经典计算机上运行“量子蒙特卡罗”算法相比的1亿倍常数的加速。这种常数加速可能会受问题规模和计算机性能本身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一般不是人们所关心的。
  回想起来,我一直很奇怪,一年多过去了,怎么就没有什么关于D-Wave的大新闻,也没有人让我迅速做出反应。这场辩论真的已经结束了吗?或者是还没有“结束”,不过就像一直以来本应该的样子,掌握在那些可能不是激烈反对,但至少在声称有多少加速时还蛮谨慎的科学家手中?反正至少能让我这位前D-Wave首席怀疑官腾出点手来干些更“来钱”的项目,就像在互联网上对社会正义无休止的辩论中画一条中间道路出来,对吗?
  不,当然不是。
  大家现在已经看到,这周一(编者注:日)谷歌的一个研究小组把一篇重要的研究论文挂在了网上【1】,展示了他们在D-Wave 2X上做的最新的实验结果。对此可以参见Hartmut Neven(编者注:Google 工程负责人,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的博客【2】。意料之中的是,大众媒体对这一结果的解读【3】为,D-Wave 2X 在某些方面已经比标准经典芯片快1亿倍,因此剩下的问题就是这一设备是否为“真正的量子计算机”。
  在这种情况下,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Matthias Troyer(编者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求助。他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量子退火实验领域最为博学、公正而又值得信任的人了。令我高兴的是,Matthias简直是慷慨大方,他跟Ilia Zintchenko和Ethan Brown合作,针对新的结果写了一篇长达3页文章【4】,解释这一结果的来龙去脉,并允许我与大家分享。纯粹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我的帖子到此已经可以结束了,只需要给出他们这篇文章的链接。
  不过,依旧是从纯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帖子可能应该更早地结束,把谷歌文章的链接放上来就是了,因为这篇文章并没有隐藏一些关键信息,让它的怀疑者仔细挖掘才能发现。相反,文章的作者中有这一领域中最为谨慎的人物,把人们可能问到的问题都解释清楚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或者Matthias可以做的,仅仅是告诉你,如果读这些文章,你会学到些什么。
  那么,D-Wave 2X 是否加速1亿倍呢?这是我认为能做到不误导人、最为简短的答案:
  是的,确实存有明显渐进行为的1亿倍加速,并且与量子蒙特卡罗(Quantum Monte Carlo, QMC)算法相比,也存在1亿倍的加速。但是,渐进的加速仅仅是在与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比较时得到的,而超过QMC的1亿倍加速则是一个常数因子,不是渐进的。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与其他经典算法比较,两种加速都会消失。另外,常数因子的加速与其说和量子力学相关,倒不如说可能和D-Wave极度专业化的硬件本身更为相关,而后在模拟此专业化硬件这一问题上再与经典芯片做比较(即在D-Wave的Chimera graph架构上进行Ising自旋最小化)。因此,虽然确实是有货真价实而又有趣的进展,但是与已知最知名的经典算法相比,目前尚不清楚D-Wave的方法速度是否会提高,更别说那些还满足渐近的或者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最知名的经典算法。事实上,所有这些问题对于整个量子退火领域来说也都还是个谜。
  展开来说,谷歌这篇文章实际上有三个独立的结果:
  1.&& 作者通过Chimera graph中扮演核心角色的8量子比特“集群”,利用高而窄的能垒挡住了前往全局最小的路,从而构造了Chimera 实例。然后他们发现,正如2002年Farhi、Goldstone和Gutmann理论预言【5】的那样(这个预言我们此前经常在这个博客上讨论),对于这些特殊的实例,量子退火达到全局极小的速度要指数级快于经典模拟退火,而D-Wave利用了这一优势。就我而言,由此可以确定,在D-Wave中,或者至少在8量子比特集群中,发生了与计算有关的集体量子隧穿。另一方面,作者指出,还有其他经典算法,像Selby(在Hamze 以及 de Freitas的基础上)所构造的【6】,可以将这一8量子比特集群打包成可有256种取值的大变量,从而摆脱阻碍模拟退火的能垒。他们还通过经验得出,这些经典算法的表现要胜过D-Wave。作者利用量子蒙特卡罗方法也得到了与D-Wave相仿的渐近复杂度性能(虽然没有那个起主要作用的常数)。量子蒙特卡罗(尽管名字里有量子二字)是一种经典的算法,经常被用来寻找量子力学系统的基态。
  2.&& 作者提出:可以隧穿高而窄能垒的这种能力——量子退火目前已经展现出来的相较于经典退火的核心优势——可能至少跟某些现实世界中的优化问题相关。他们试图通过研究一个经典的NP完全问题——数字划分(Number Partitioning),来说明这一点。在这个问题中,给定一个含N个正整数的集合,你的目标是把它们划分成2个子集,使得二者各自总和的差别尽可能小。通过在经典计算机上的数值研究,他们发现,对于随机的数字划分问题,量子退火(在理想情况下)和量子蒙特卡罗的速度应该都超过了模拟退火,超过的程度也差不多。请注意,本文的这一部分不涉及对D-Wave本身的任何实验,所以我们不知道误差校准、编码丢失等问题是否会抹杀其在理论上所具有的优势。不过即使没有抹杀,这仍然不能产生一个“真正的量子加速”,因为(再说一遍),量子蒙特卡罗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经典算法,其在这些问题上的渐近复杂度与量子退火相当。
  3.&& 最后,对于这些能垒高而窄的特殊Chimera实例,作者发现,比起在单核计算机上运行的量子蒙特卡罗算法,D-Wave 2X达到全局最优的速度要快约1亿倍。但是,非常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这种加速不会随问题规模的增长而增长,而是在大约1亿倍的时候就饱和了。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常数因子的加速,而不是渐进的。是的,显然,用“仅有”1亿倍加速(而不是渐进加速)的算法解决一个问题仍然具有实用价值!但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个常数因子加速仅仅是在解决此类Chimera graph实例所对应的问题时才有的——或者本质上来讲,是在解决“模拟D-Wave本身”这一问题时才有的!如果你想解决实际的问题,你首先需要将它嵌入到Chimera graph,而目前还不清楚的是,这些常数因子的加速能力是否还存在。尽管这篇文章中没有明确说明,我依然相信,在任何情况下,当我们将其跟(比方说)Selby 算法相比时,常数因子加速会消失,更别说跟量子蒙特卡罗相比!
  这篇新的谷歌文章给出了关于D-Wave能力到目前为止最为清晰的展示。但我要提醒的是,关于D-Wave的整个方案,量子计算研究者们从一开始便担心的问题是:纠错能力的缺失、有限温度量子退火的限制,我们缺乏明确的证据表明它能给出量子加速,以及急着搞出来更多的而不是更好的量子比特。我还会说,所有这些担忧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因为很多枝节问题也开始被人们处理,从而更加清楚明白地显现了出来。D-Wave 2X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但是如果仍然不能在最广为人知的经典算法上展现出渐进加速的性能——这篇新的谷歌文章很清楚地表明它没有——那么这些担忧就不是无关痛痒的。更何况,这些原因似乎和十多年D-Wave 所做出的根本的设计选择是相关的。
  现在明显的问题是:是否能通过改进D-Wave的设计,来得到一个渐进的加速,并且对所有的经典算法(包括QMC和Selby算法)都成立,还可以克服将“真实世界”的问题编码为Chimera graph所带来的时间代价?也许能,也许不能吧。谷歌这篇文章一遍又一遍地回到D-Wave的未来改进计划这一主题,并探讨它们可能如何清除那些障碍,达到“真正的”量子加速。粗略地说,如果我们排除推翻重来的办法,那么主要有四件事情可以试试看是否有效:
  1.&& 更低的温度(因此有更长的量子比特生命期,以及在不发生跃迁到激发态的情况下获得更小的安全能隙)。
  2.&& 对量子比特及其耦合更好的校准(因此能以更高的精度来编码感兴趣的问题,例如之前提到的数字划分问题)。
  3.&& 能够运用“非量子随机”哈密顿量的能力。(D-Wave现有的机器都受限于量子随机的哈密顿量,后者被定义为所有非对角项均为非正实数的哈密顿量。从工程的角度来看量子随机的哈密顿量是更容易的,对于经典算法,例如QMC来说,它们也是最容易被模拟的——如此容易,以至于人们还在争论非量子随机量子退火是否在理论上可以有真正的量子加速)
  4.&& 量子比特之间更好的连通性(从而减少将实际感兴趣的问题编码到Chimera graph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注意,“更多的量子比特”不在这个名单上:如果利用D-Wave真能实现“真正的量子加速”,那么它们拥有的1000多个量子比特早够让人们看出个究竟了。)
  不管怎样,这些当然都是D–Wave 的设计者们知道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会做的事情。但是,即便D-Wave在这四个方面都做出了改进,我们仍然不知道是否会出现一个真实的、渐近的、胜过Selby算法的、克服编码代价的量子加速。我们只是不能肯定地说出那个否定的答案。
  与此同时,在博客上讨论很容易被遗忘的是,D-Wave只是实验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真子集,而在过去的一两年里,许多其他方面取得了更为令人兴奋的成就。特别是,谷歌的John Martinis组(编者注:John Martinis是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物理学教授,2014年加入谷歌,也是谷歌关于D-Wave文章的共同作者之一)现在有相干时间比D-Wave高几个数量级的超导量子比特,并对其中的9个初步展示了量子纠错。他们现在在讨论的是将其扩展到大约40个质量超高的、耦合可控的量子比特——不是在遥远的未来,而是在最近几年里。如果他们做到了这一点,我将非常乐观地认为,他们将能够就某件事情展示出明显的量子优势(例如,一些像玻色抽样那样的抽样任务)——如果不一定是有实际意义的事情的话。我上周刚访问过的IBM Yorktown Heights同样也在致力于合成相干时间达很多微秒的超导量子比特。与此同时,一些顶级的离子阱研究组,例如马里兰大学的Chris Monroe组,也正在讨论类似的他们希望能够尽快做到的大新闻。对于量子计算研究的“学术方法”——不妨概括为“理解量子比特、控制它们、保持其量子力学特性,最终在此基础上将其扩展”——终会结出多汁的果实。
  我依旧不知道什么时候甚至是否我们会得到一个实用的、通用的、能容错的量子计算机,能够对10000位的数字进行质因子分解等。但是现在看起来,让Gil Kalai(编者注:Kalai为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数学系教授)和其他量子计算怀疑者们承认错误只是几年时间的问题——这不管怎样,都是一直以来我所关心的主要用途!
  对于量子计算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很多事情接踵而至,比我预想的都更快。当我们朝着这个计算新世界勇敢地、相干地、希望非量子随机地、可能容错地蹒跚前进时,我对于我这个博客的目标永远跟过去的十年一样:不胡乱预言,不挑选赢家,而仅仅是试着去理解和解释那些已经被证实的和还未被证实的事情。■
  参考文章相关链接:
  【1】谷歌论文“What is theComputational Value of Finite Range Tunneling?”,链接:http://arxiv.org/abs/
  【2】Hartmut Neven关于D-Wave机器最新进展的博文,http://googleresearch.blogspot.ca/2015/12/when-can-quantum-annealing-win.html
  【3】美国科技媒体对D -Wave的解读:/articles/51209/googles-d-wave-2x-quantum-computer-100-million-times-faster-than-regular-computer-chip.htm
  http://www.theregister.co.uk//googles_quantum_computer/
  【4】Matthias Troyer文章链接:/troyer.pdf
  【5】Edward H. Farhi,Jeffrey Goldstone和SamGutmann,三人均为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文章链接:http://arxiv.org/abs/quant-ph/0201031
  【6】Alex Selby,剑桥大学数学博士,Selby算法发明人,文章链接:http://arxiv.org/abs/
  本文经Scott Aaronson授权翻译,发表时有部分删节,更多更新及讨论请查看
责任编辑:崔筝 | 版面编辑:王丽琨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千里财源一线牵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
新媒体实验群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南加州大学:Google量子计算机是真的
很多专家认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所以之前Google与NASA联合购买D-wave量子计算机的时候,没被学术界承认,很多人不确定D-Wave是不是真正的量子计算机,而今天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发表了一篇论文,给了我们答案。
目前正在筹建的D-Wave,自称出品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量子计算机,昭示着未来的数学计算趋势,很多专家都没法下个具体的定义,因为它跟促成80年代的计算机技术根本是两码事。
南加州大学发表关键论文
但今天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公布了一个论文,证明D-Wave确实就是量子计算机。这个实验的量子计算机来自Lockheed,跟Google联合购买D-Wave的最大国防承包商。研究表明此计算机确实不是使用之前被讨论很多的“模拟退火”的计算模型。“模拟退火”更多的是遵循古典物理学,而不是难以捉摸的量子物理性质。
论文Experimental Signature of Programmable Quantum Annealing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里面讲到量子退火是一个计算模型,在运行,量子退火跟D-wave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性(之前D-Wave表明,它使用一种称之为“量子退火”的技术。)
根据1985年英国物理学家David Deutsch首次提出的理论,量子计算机的运行是根据一种古怪的量子力学原理,跟电子和光子类似。传统计算机采用的是0与1的二进制计算,二进制很容易以电路的开与关,或者高电平与低电平表示。而量子计算则用一个个量子态代替了传统计算机的二进制计算位,称之为“量子位”(qubit)。与传统计算机不同的是,量子态可以处于0和1的 “线性叠加态”,这使得同时计算能力比传统计算机有极大的提升。
它(量子)可以同时存储0和1,如果建立两个量子位,就立马可以容纳四位:00, 01, 10, 11,如果加上额外的量子位,你可以打造更强大的计算机。
USC的论文更具说服力 Google开始使用该技术
现在的问题是要建立一个单个量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量子系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扰乱。比如当你读取信息的时候,0与1的二进制变成了一个bit。我们记得D-Wave的联合创始人和CTO表示2007年的时候公司找到了一个,是一个16量子位的计算机;目前的模型是512量子位的模型,这就是Google 现在使用的技术。
这台机器包括512条超导电路,每一个都是循环流动的电流,在某种冷却系统帮助下(零摄氏度), 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自旋系统的基态。
曾经一个南加利福尼亚的科学家表示,D-Wave仍然是一个迷,具有消极的意义,但目前看显然USC的论文更具说服力。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系统不使用“模拟退火”,使用别的数学解决方案(有可能就是量子退火)。
Lidar表示D-Wave采用的技术确实是跟量子退火相兼容的,虽然目前研究团队没法证明D-wave就是用的量子退火,但是整个系统却呈现这个趋势。
Google上月表示,它将使用该系统来帮助推动机器学习,以便将来可以创造几乎和人以相同方式来学习的计算机。将来量子计算机一定可以解决一些最有挑战性的计算机难题(之前D-Wave声称在处理一些特定问题上,其速度比普通计算机可能快1万倍),特别是在机器学习上面,这个有助于构建更好的世界模式,并作出更准确的预测。
基于实事求是,Google现在叫这个D-wave为量子计算机,它也雇用了USA论文背后的研究者之一Sergio Boixo加入其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目前这台机器存也放在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Google的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
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关闭雷锋广告
同步到新浪微博
中国智能硬件第一媒体。
专注创业报道,创业故事分享、业内交流、产品评测、投资人经验分享请加微信keatslee8(请注明原因)。
已入驻今日头条。科学的本质是:问一个不恰当的问题,于是走上了通往恰当答案的路。
扫描二维码,关注作者
当月热门文章
本栏目由提供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D-Wave公司创造具有创纪录性能的量子计算机
内容摘要:D-Wave 2X是该公司创建的第三个量子计算机,它包含数千个量子比特——比之前的量子计算机多出2倍。此外,新机与前两个机型相比,噪音降低两倍。D-Wave 2X运作于温度低于15毫开氏温标(millikelvin)之下(这比星际空间冷180倍),并且包含12.8万约瑟夫森隧道结。
关键字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语言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有量子计算机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