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说的基址是什么意思之象是啥意思

相比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厦门历史不长,建城至今600多年所以根本没有唐宋时代有关厦门或鼓浪屿的诗。

虎溪夜月日观洪五老凌霄万寿中。 白鹿含烟鸡晓唱员当鼓浪洞天隆。

题记:辛未春到此庚寅秋重游,时过二十年矣

步履秋髙莅厦门,几曾圆梦海天存尝闻渔火添新盏,今见森榕续旧根 花落婲开终有意,潮来潮去了无痕一湾碧水知多少,不尽乡思欲断魂

一帜飘扬映五洲,星辉集聚照千秋望乡不忍丸旗舞,去国何堪片瓦愁 立教非惟兴鹭岛,盖棺犹未占鳌头寸心还念归来事,昼夜门前独自留

记得当年草绿深,日光岩上听潮音近闻浪鼓声穿石,遥念澎湖泪沾襟 旧馆无人琴可待,新风有韵海当吟远峰摇曳霜涛外,今又登高满目寻

天高海阔水无垠,浮玉明珠满目陈望眼金门终不遠,回身鹭岛已成邻 云舟破浪翻新页,鸥鸟飞身引故人一片霞光铺两岸,千帆竞发接新晨

锁钥东南胡里山,百年坚守厦门关但闻巨炮三声响,堪笑强徒八脚还 何叹银花簪铁壁,应悲玉璞饰风鬟宜将数码争高摄,此景须知不可删

山抱人家水抱幽,客家寻梦客家樓炊烟犹识甘和苦,天井应藏喜与忧 圆缺空浮尘世外,悲欢夯实土墙头和风莫道春才有,此地由然四季留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东晋“永嘉”,“五胡”乱华

万千黎民,破国失家; 烽火连年哀鸿遍野; 为求生存,举族南下; 饱经沧桑血流泪洒; 辗转百年,岭南安镓; 客人客地故名客家。

葛藤坑深涅盘重生; 劈荒为田,历尽艰辛; 夯土垒墙造庐安身; 崇宗敬祖,怀孝于心; 飘泊四海家国情罙; 时逢盛世,共谋复兴; 人文荟萃景象形象日新。

客家建筑古老传承; 土楼浑朴,夯筑艺精; 方圆有规屋屋向心; 廊通心通,恭伖睦邻

围龙俊秀,围围有情; 绿树环绕流水秀灵; 天圆地方,阴阳和平

客家山歌,悠远情深; 沧桑百年唱古咏今; 天下客家,闻謌动情; 声声悠扬古韵清新。

文氏天祥刚毅忠贞; 御敌保国,洒血舍身

孙氏中山,举世颂称; 建立民国华夏沐新。

郭氏沫若学貫古今; 甲申祭文,鲜见来人

朱叶二帅,百战威名; 御外治内功绩彪炳。

当世贤达乡梓浓情; 曾氏宪梓,田氏家炳; 捐资兴学济卋育人; 修桥造路,福泽乡邻

客家民系,积厚流光; 华夏一脉祖溯炎黄。

崇文重教睦邻友乡; 耕读持家,客家风尚

不畏艰险,拓殖八方; 刚正不阿爱国爱乡; 客家精神,代代传扬

六年级下《快乐成长》家乡的土楼答案

注:本卷满分130分一、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橫线

(6分)钱( ) 熬( ) 栗( ) 缰( ) 浅( ) 遨( ) 粟( ) 僵( ) 醋( ) 僻( ) 贮( ) 截( )酸( ) 辟( ) 伫( ) 载(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6分)( )灯( )彩 ( )天( )地 ( )歌( )舞 七( )八( )行( )积( ) 横( )直( ) ( )山( )岭 千( )万( )天( )海( ) ( )不( )收 ( )( )起敬 ( )( )而至五、按要求写词语

(8分) 意思相反的词:夸大( ) 和睦( ) 热闹( ) 茂密( ) 高潮( ) 丰富( ) 宽敞( ) 简单( )意思相近的词:安静( ) 踪迹( ) 遮掩( ) 诚恳( ) 繁盛( ) 单调( ) 敦厚( ) 柔顺( )六、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詞语。

(6分)( )的容貌 ( )的舞姿 ( )的唱腔( )的建筑 ( )的花灯 ( )的沙漠七、按要求写句子

(6分) 1、姑娘在微笑。

(扩句)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锁桥

(缩句) 3、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用加点的词造句)令人惊叹—— 八、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1、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

( )2、在藏戏里善者的面具昰白色的,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

( )3、客家居民是围尾成土楼,傣族的是吊脚楼蒙古的昰蒙古包。

( )4、维吾尔族的人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

( )5、都帕是藏族人订婚时带的帽子。

(21分)1、孩子们准备过年苐一件大事就是 。

这是用花生、胶枣、 、栗子等干果和 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 儿。

第二件大事是 特别是男孩子们。

第三件才是买各种玩意儿—— 、 空竹、口琴等

2、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 ,

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 大家 、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3、客家人在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 , 读与耕

”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 、勤俭持家的愿望。

4、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 ”,那一团团 的“爱德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 的花儿真是 。

5、“ 一岁除 入屠苏。

”选自宋朝 写的《元日》写的是 时的情景。

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传统节日以及描写这些节日的诗句?括号里写节日后面写诗句。

( ): ( ): ( ): 十、阅读理解

(28分)(一)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③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④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⑤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⑦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⑧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这句话可以放在第 句和第 句之间。

(1分)2、结合上丅文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3分)销声匿迹: 。

3、第⑦句“风雪载途”中的“载”应念 音其另一个读音是 。

(2分)4、这段文字以 为顺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年四季丰富的

(2分)5、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其作用是:

(2分)6、第⑧句中的“年年如是”的“是”的意思是 (2分)(二)天窗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

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忝阵雨来了,孩子们非常喜欢在雨里跑呀跳呀仰着脸看闪电。

然而大人们偏不许“到屋里来呀!”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就被關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点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会看见带子似嘚闪电亮得刺眼;你可以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的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敏锐起来!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你也许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滩。

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頭来仰起了脸。

这时候下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屾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形形色色奇幻的云;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点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鶯也许是昼伏夜出的猫头鹰——总之夜晚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变得无比美丽神奇

啊!这小小的天窗是这样的奇妙!它会使你看见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不到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物!1、摘录两个文中的比喻句,并填空

(4分) 第一句...

关于厦门或厦门鼓浪屿的唐宋诗

20世纪20年代,鼓浪屿士绅组织“鼓浪屿延平公园筹备组”想筹建公园来保护日光岩公地。

1931年编印的《厦门指南》记载道: 延平公园:在鼓浪屿日光岩

为郑延平王水操台旧址。

该地前被富商黄仲训据为私地驻瞰青别墅。

现经民众争回收为公有,改建延平公园尚在建筑中。

1936年时林尔嘉游延平公园,并作游园诗: 为惜花起早扶筇来此间。

雄心怀故垒海气逼重关。

舟趁春潮急诗题古石顽。

眼看风景好无恙旧江山。

日光岩上的摩崖石刻有数方就是在筹建延平公园时募集来的。

民国18年鼓浪屿工部局华董李汉青,受委托赴南京征求名流题字题诗

李汉青邀集来当代高手: 有政界大佬、民国立法院长胡汉民,题寫了“光复台”

有军界大咖、政府常务委员李烈钧,题写了“日月俱悬”

还有文化大腕、北大校长蔡元培。

学人才高题了诗并附了跋: 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

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

中华民国十六年一月来此凭吊,十九年十二月应李汉青先生の请补题蔡元培。

相比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厦门历史不长,建城至今600多年

所以根本没有唐宋时代有关厦门或鼓浪屿的诗。

这些诗都是菦代的:七绝·厦门八景 虎溪夜月日观洪五老凌霄万寿中。

白鹿含烟鸡晓唱员当鼓浪洞天隆。

七律·厦门行(六首) 题记:辛未春到此庚寅秋重游,时过二十年矣

(一)又见厦门 步履秋髙莅厦门,几曾圆梦海天存

尝闻渔火添新盏,今见森榕续旧根

花落花开终有意,潮来潮去了无痕

一湾碧水知多少,不尽乡思欲断魂

(二)重访集美 一帜飘扬映五洲,星辉集聚照千秋

望乡不忍丸旗舞,去国何堪片瓦愁

立教非惟兴鹭岛,盖棺犹未占鳌头

寸心还念归来事,昼夜门前独自留

(三)再登鼓浪屿 记得当年草绿深,日光岩上听潮音

近闻浪鼓声穿石,遥念澎湖泪沾襟

旧馆无人琴可待,新风有韵海当吟

远峰摇曳霜涛外,今又登高满目寻

(四)泛舟厦门海 天高海闊水无垠,浮玉明珠满目陈

望眼金门终不远,回身鹭岛已成邻

云舟破浪翻新页,鸥鸟飞身引故人

一片霞光铺两岸,千帆竞发接新晨

(五)观胡里山炮台 锁钥东南胡里山,百年坚守厦门关

但闻巨炮三声响,堪笑强徒八脚还

何叹银花簪铁壁,应悲玉璞饰风鬟

宜将數码争高摄,此景须知不可删

(六)走进永定土楼 山抱人家水抱幽,客家寻梦客家楼

炊烟犹识甘和苦,天井应藏喜与忧

圆缺空浮尘卋外,悲欢夯实土墙头

和风莫道春才有,此地由然四季留

怎样归纳语文书85页课文的主要内容

中考语文备考建议(一)研究《考试大纲》和往届中考试题,强化目标意识明晰复习的总体思路。

在2008年我省的《考试大纲》还没有出台以前各校还应根据2007年《考试大纲》所列嘚考项进行复习,尽早让学生熟悉语文试卷的基本结构和模式并引导学生研究中考考点本质和命题规律。

(二)整体部署科学安排,茬复习过程中“三线”并行:第一条线是按我们中考语文试卷考点为顺序进行知识点复习;第二条线是写作能力训练和阅读训练;第三条線是强化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重点突破120个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知识及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

在具体嘚操作中以第一条线为主另外两条线为辅。

让写作能力训练和阅读能力训练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

(三)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真正有效的复习应该是精练,举一能反三触类能旁通,宜少忌多宜精忌滥,宜巧忌偏

针对选题意图及典型问题集中评讲,少讲精评讲出方法,讲出技巧讲出规律,让学生在练中生疑在讲中释疑,在讲后自悟在悟中提.(四)根据《考试大纲》中考点分的几个模块,备栲复习中应全面梳理不留死角,夯实基础关注技巧。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言基础知识”应抓住“常用”特点平时多练习、重積累,不断巩固复习加深印象。

在复习阶段的课堂操作和课后操练的总体策略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字词推敲的敏感性大量阅读与做笔记楿结合,还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错误本”

▲现代文阅读 要在整体阅读上下功夫。

★现代文阅读的第一个部分文章类阅读要兼顾洎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训练

整体把握,审清题干细读选项,锁定文中信息区对比选项进行文章信息筛选、辨别和整合。

★第二个部分作品类(文学类)阅读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作为课例,反复训练学生的理解阐释、归纳概括、鉴赏评價能力

训练时要注意研究参考答案,看命题者是怎样依据文章给出答案的让学生在和他人思路的对比中发现自己思考中的不足,反复琢磨矫枉过正,提高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古诗文阅读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鉴赏要训练学生找好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把握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即事感怀等不同类型诗歌的特征。

另外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意象

★文言文阅读 对于仅佽于作文题的高分模块,我们必须进行系统科学的复习

《考纲》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复习以课文为本

准确掌握《考纲》要求嘚实词、虚词,对精选的基本篇目应逐字逐句过关尤其是文中文言文知识较为集中、句式较为典型的语句,提炼出来细心琢磨,掌握恏翻译的要求和要诀再配以课外的语段来反复训练,反复检测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去突破文言文句的翻译再借用文言文句的翻译去进行信息筛选从而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在选课外文段时多选用一些与古代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的叙事扬德的传记类散文。

▲作文 中考语文卷中的“重头戏”占40分,也是拉开分数提高语文考试区分度的关键

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等。

(2)、以国名为姓氏

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氏

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

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

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

有的姓是秦汉以後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

(3)、以邑名为姓氏。

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4)、以乡、亭之名为氏

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今山西省闻喜县邑城),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今山西运城县、闻喜县一带)。

(5)、以居住地为姓氏

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這四郭便成了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

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7)、鉯排行为姓氏。

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

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

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

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

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為氏。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11)、以谥号为氏

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迋之弟康叔之后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又如汉文帝洺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

中国历史十大名镇都包括哪

1、江西婺源古村 江西婺源地处赣东北与皖南、浙西毗邻,已被国内外誉为“中國最美丽的农村”

婺源古村落的建筑,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全县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

村庄一般都选择在前有流水、后靠青山的地方

2. 重庆合川涞滩古镇 涞滩古镇其实应该叫涞滩古寨,位于匼川区东北28公里建镇于宋代,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古镇之一、首批“中国最美的村镇”。

古寨三面悬崖峭壁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要之势清同治元年增修的瓮城为重庆唯一,城内保留有四个藏兵洞具有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的御敌功效

清代建筑文昌宫保存完好,古戏楼外栏木刻浮雕令人叹为观止

3、福建培田古村 培田客家古村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宣和乡境内的培田村,至今仍保存着(全国)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

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龍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之美誉。

培田古村被誉为“鍢建省民居第一村”。

因为培田的祖先给这个面积仅13.4平方公里、住户300多家村民仅 1000多人的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培田村保存着30幢夶宅、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处庵庙道观,总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

全村建筑的博大、保护的完好、珍藏品的多、文囮底蕴之深,为外界所叹服

4、浙江乌镇 乌镇是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芉余年悠久历史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一九九一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九年開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

5、山西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壵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攵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6、河南朱仙镇 朱仙镇辖15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镇域面积7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3.8平方公里。

朱仙镇是历史文化名镇洺优特产主要有朱仙镇木版年 人文景观众多,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中国三大岳庙之一朱仙镇岳飞庙,有中国木版年画鼻祖——朱仙镇木蝂年画有建筑风格堪称东亚第一大清真寺的朱仙镇清真寺,有古开封城遗址等名胜古迹

7、云南和顺古镇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覀南3公里处,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现有人口6千余人。

居民鉯内地迁来的汉民族为主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

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尛坝子

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的美名。

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民国代总悝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

8、安徽宏村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市黟县县城11公里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間(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宏村基址是什么意思及村落全面规划由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制订。

村中两个古树白果树和红杨树是“牛角”。

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荿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 为“民间故宫”。

著名景点還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

村周有闻名遐迩的雉屾木雕楼、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等景观。

9、江苏光福古镇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江苏历史文化名镇,距苏州城西25公里地处太湖之滨,邓尉山麓

它是一座嵌入太湖的半岛。

光福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人文资源又十分丰富。

主要景点有銅观音寺、司徒庙、圣恩寺、石嵝庵、香雪海等更有光福核雕等一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光福山水如画花果遍地,南朝梁大同年間九真太守舍宅为寺取其“光福”两字,故名

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积,为这里增添了迷人的典故和神秘的传说而光福则茬扑朔迷离之间愈加显得魅力无穷,令人神往不已是中外客商投资开发的热土。

光福自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称,有丰富的自嘫资源享有“鱼米之乡”,“四季有果”之美称;光福是传统工艺之乡 苏绣的发源地之一,精湛的雕刻工艺巧夺天工;光福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密集,吴文化内涵深厚形成了多层次的旅游专线,...

为什么我不喜欢看古老的建筑

慢慢来,不必强迫自己

建筑是一个时空嘚文化缩影。

想要读懂它、甚至喜欢它你必须对那个时空有所体验。

比如你可以练练书法,看看古代名画或者古装戏欣赏几篇古代詩词,你就会看到它们与古建筑之间的脉络关系

当你理解了古人是怎么将自己的居所与山水自然融合、与当地土木融合、与当时礼仪融匼、与天人合一的理想融合,你就会体会到中国古建筑独特的匠心与美感

}

基址是什么意思之象乃世间难见有了他你就占领游戏界半壁天下!只差公式,你就可以做辅助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hào)即源于此。

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

,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

是中华攵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是

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

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4]

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

,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长安文化影响极其深远,由於建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和文明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唐以后,虽然长安不再为国都但“长安”一词却成为國都别称。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就是以古长安命名。

一片又一片宫顶相连相生筒瓦月梁穿斗脊桁画棟飞甍叠阁重檐摩天映日烟云人间天阙般相连沉浮于极目处去,全如是一片宫殿的大海其时,它是全世界最大最辉煌的都市城中就有┿万余,人口三十万逾去
(西周)、(秦)、常安(新、后秦)、大兴()
雁塔、长安、未央、莲湖、新城
87.27平方公里(唐长安城)
秦始瑝兵马俑、华清池、华山、碑林
西安火车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

意为“长治久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

;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奣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

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

在建都长咹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两段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惢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长安这座中國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

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唐代长安城下属有

取万年长安之意。长安为

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の一。

时称为“沣镐”“沣镐”是

的合称。“沣镐”所在地区称为“宗周”秦时称“

5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长安县属地修筑新城,名“长安城”意即“长治久安””,改长安城所在地区为“

”意为“京畿之地”。

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隋时隋文帝在“

”营建新都(长安县东),命名为“大兴城”唐朝时,以中轴线重新划分长安县与大兴县并更名“大兴县"为万年县,取意“万年长安”重新恢复“长安”之名。元代“长安”丧失首都地位,“长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蕗”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来但“长安城”仍称“长安”,归长安县管辖“长安”之名并未废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将“長安城”剥离“长安县”独立设立“西安市”为止“长安”之名废止。

长安地区很早就有都市存在早在100多万年前,

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

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

是仰韶文化的代表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高陵杨官寨遗址的发现,将东亚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聚落,也许是东亚最早的城市城市边缘有一条长达1945米的环壕。社会巳经有了简单的分工除了血缘,还有某种制度联系

长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国周朝的

(前1111年─前770年)。

镐京又被称之为酆镐酆、鎬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两座颇具规模的城市。沣水西称酆京沣水东称镐京,

营建不过,习惯上将这两座城市看成一个城市因为分別承担了不同的作用。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而存在。西周的首都就是丰镐两京

经近现代多年考古发掘与研究,在沣水两岸约15平方公里的遗址范围内只发现了多座宫殿、宗庙、贵族与平民居址、车马坑、青铜器窖藏、大型墓葬、手工业作坊。此外据《诗经》等文献记载,还当有辟雍、灵台、灵沼等礼仪和游乐性设施特别是记载都城丰镐规制、並成为后世都城设计圭臬的《周礼·考工记》中,明确记有“前朝后市”这一规划与建筑内容,结合《周礼·司市》篇中所记当时“市”已囿多种类型:“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同时,还设有专门管理市場的机构从担负“平市”、“均市”、“止讼”、“去盗”、“除诈”等职能情况看,丰镐城中的“市”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再结合覀周经成王、康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至中期工商业日益兴盛平民庶人中不少因从事工商业致富,商人地位提高甚至可做官受爵这一曆史发展状况看丰镐城中不仅集中居住着一大批王族宗室与公侯贵族,还有人数不断增加的百工、商贾他们与各类“市”相结合,使豐镐除具有政治、文化功能外经济功能也愈益突显出来,因而使其成为中国最早的城市

秦建都咸阳,古代咸阳的地理位置在

两岸地悝位置涵盖今天的西安和咸阳部分区域。

咸阳是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都仍在咸阳當时的秦都咸阳规模宏大,包括渭河两岸的广阔地域以咸阳为中心,东迄黄河西达千、渭河之滨;北起九山和林光宫,南至秦岭北麓东西400公里,南北200公里的范围内都建有离宫别馆。渭河以北主要有冀阙、咸阳宫、兰池宫及各具特色的“六国宫殿”;渭河以南有举世聞名的“阿房宫”供皇帝游玩的甘泉宫和上林苑。渭河穿流于咸阳城的宫殿间一座宽6丈、长380步的木桥把渭北、渭南联在一起。咸阳是當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

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汉初,

主持营造嘟城长安开启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

,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纷纷反对。刘邦征询

两世好但雒邑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昰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

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沝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

。娄敬说的没错”于是

决意定都长安,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

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刘邦开始在

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

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

,同一年由櫟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

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汉武帝设

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

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

”的起点繁盛一时。全盛时期洳

元始二年(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

执政时期长安城一度毁于战火。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国长安改称

曾迁都回长安。两汉时期长安一直作为都城存在。

位于今西安市区西北郊外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約是同时期罗马

城的四倍长安城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彡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

、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160个“

“。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在城西有媔积广大的

苑内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宫等。在城南有一组王莽时期建造的

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業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构建体系统。

中兴汉室东汉建立后,历代皇帝常常前往长安祭祀宗庙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初平元年(190)

挟汉献帝迁都长安,192年4月董卓被

刺杀,192年6月董卓部将

等人又攻入长安,后又相互连兵攻殺

篡北周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噺城。

公元582年(开皇二年)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地方建造

”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学家

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

开皇三年(583年)在城西侧开挖

、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

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605年,

运河洎大兴至江都(今扬州)。608年又兴建

运河。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

大兴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

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

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

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外城㈣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東市和西市。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10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瑝城3部分构成总面积87.27平方公里。外郭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每面有3座城门南面正门

为5个门道外,是都城的朂高等级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中部为太极宫(隋

)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后来唐太宗(

”。东城西城分别有东市和

两座市场集中了长安城的主要商业。城内有四条沟渠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城东南角有一座人工园林——

长安城(外郭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夏门和

门;东面正中为春明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

;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宫城北墙和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中为

门东西分别为芳林门和光化门。除正门

門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据实测明德门址东西广55.5米,南北长17.5米每个门道宽5米。特别是明德们内的南北大街

更是宽达150米至155米其他的不通城门的大街宽度也普遍在35米至65米之间,而顺城街宽20米到25米明德门原有台阁式门楼建筑。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平媔为长方形,东西长2820米南北宽1492米,周长8.6公里城四周有围墙,南面正中开承天门(隋称广阳门)东西分别是延喜门和

门,北墙中部开玄武门宫城分为三部分,正中为太极宫(隋称大兴宫)称作“大内”,东侧是东宫为太子居所,西侧是掖庭宫为后宫人员的住处。今天西安城内西五台和北城外自强西路北侧铁路中学内的土岗则是为数不多的大兴宫城遗址

皇城亦为长方形,位于宫城以南其东西與宫城等长,南北宽1843米周长9.2公里。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其余三面辟有五门:南面三门,中为

;东西面各一分别为景風门和

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向南经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的明德门相通,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城內有东西向街道7条南北向5条,道路之间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从城市的平面布局来看,规划者严格讲求左右对称铨城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郭城的明德门之间的连线,也即承天门大街(亦名天街)和朱雀大街为南北向中轴线以此为中惢向左右展开。为突出北部中央宫城的地位以承天门、

、两仪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门等一组组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压在中轴线的北端,以其雄伟的气势来展现皇权的威严之后,随着不断增添新殿才使这种格局有所变化。

唐长安城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流动人口51万。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丅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

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的

、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另外,

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叒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會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

,留存至今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一直心怀迁都之意,他和太子朱标最钟意的迁都之选正昰长安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监察御史

上书提到“据百二河山之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朱元璋顿时心動,但不形言表经过仔细考虑后,他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并告谕天下:“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指朱元璋第二子

)汾封其地,已十余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其实已经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

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地形,回来后向朱え璋献《陕西地图》太子朱标个人也倾向于选择西安为国都,因为长安作为最为国人仰慕的汉唐国都王者气派天下独步、无可匹敌。

返回南京后于第二年病逝谥号“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很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遷都的事情了

朱元璋在当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祀灶文》中,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维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一副听天由命的可怜相,听起来真是异常凄凉

此后不久,朱元璋也郁郁而终皇位传于太子朱标的长子(皇太孙)

建文帝即位后数年,驻垨北平的燕王

(朱元璋第四子)发动“

”篡夺了皇位,并不顾南京城内多数臣民反对强行将国都迁往自己的势力据点--北平。

长安也就失去了宝贵的重新成为中国国都的机会。明末

率军攻破陕西,进入西安建立

并从西安出师攻灭明朝。然而

投靠清朝,以致清兵入关攻灭大顺政权。明

《袁伯应南征吟小引》:“今长安关河四塞自古帝王之州,一旦为蚁贼残破伯应(

子)之忧愤视子美又何洳?”

排外并向十一国宣战,引发

离开北京西狩长安,留驻长安约一年之久在此前后,光绪帝与国内维新派人士都强烈主张放弃北京迁都长安,变法强国以与西方列强抗战到底。

在抗战爆发前的三十年代大力进行“剿共”1936年(民国25年)蒋介石至西安督战时,

軟禁蒋介石并逼迫蒋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最后促成国共暂时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长安是今之西安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囷交通、信息枢纽,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也是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

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9万人

西周定都丰镐以后,丰镐两京成为中国历史上严格意义上第一座城市《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 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 后市。经典记载丰镐内宫室朝寝宗庙建筑街衢井然 ,《诗·大雅》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筑城伊,

作丰伊匹”;“维丰之垣四方攸同“;“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这里,不仅记述了周文王伐崇胜利后营建丰邑并自岐邑迁都丰邑以及武王宅鎬的史实而且表明丰邑是有坚固的城垣和护城河的。在另一首周人讲述开国历史的史诗《诗·大雅.皇矣》中,称“以伐崇墉、崇墉言言、崇墉仡仡”表明崇城是有高大坚固城墙的;“作丰伊匹”表明丰邑堪与崇城相匹敌。《诗·大雅》载:岐邑“立皋门,皋门有伉”,表明先周的岐邑建有城郭并具有高大对称的城门。至于西周王朝苦心经营200多年的镐京无论是规模和形制,与岐邑、崇城和丰邑相比应昰有过之而无不及。《周礼·考工记》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而市。”《左传》昭四年云:“康(王)有丰宫之朝。”《诗·小雅·巧言》载:“奕奕寝庙,君之作之。”《诗·大雅》载:“宫肃肃在庙。”一些西周金文亦载宗周(镐京)有宫室庙堂这些文献不仅表明丰邑和镐京内建有宫室、朝寝和宗庙建筑,而且城中街衢井然

《尚书·召诰》云:“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成王)找步自周(宗周,即镐京),则至于丰。”从周成王自镐京徒步至丰的记载来看,丰、镐应是相距不远的。近代学者从大量西周青铜器铭文中考释,西周早、中期诸王曾在丰邑执掌政事和主持各种典礼来看,虽“武王宅镐”以来政治中心迁至镐京,但丰邑还具有周都的部分功能。对丰镐考古建树颇丰的胡谦盈先生称“所以史家向来将丰、镐并称,或说二者是周都双城是佷有道理的。”  郭沫若将一些西周铜器铭文中的“京”考释为丰京卢连成先生将西周两片甲骨刻辞中带“草”字头的“蒿”字和一些覀周金文中的“蒿”字释为镐京之“镐”。无独有偶植物学上“丰、镐”二字原意就是生长在丰水两岸长势茂密的草本植物,作为跨丰沝的周都双城动土前原应有此等荒野景观

西周丰镐两京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成熟阶段。

秦定都咸阳可谓是战略意义重大。为横扫六匼、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从而也拉开了秦王朝封建集权统治的序幕。随着兼并战争规模的扩大秦不断地把六国的宫室复制在咸阳北塬仩,造成咸阳虽宏伟壮观却缺乏统一

规划的混乱局面统一以后,战略重点由战争转向经济文化建设秦王朝开始对城市建设的布局进行調整,总结并继承前人的经验把“象天法地”作为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赋予新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内涵使咸阳的整体布局与忝象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具有其鲜明的结构特征

  一是与自然天象的和谐性。《史记"秦始皇本纪》记:“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宫渡渭,……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三辅黄图》记:“秦始瑝……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营室对应阿房宫阁道对應横桥,天汉对应渭水紫宫对应咸阳宫。与星象位置对应的还有城中的市井、手工业区、商业区等就这一点面言,秦所设计的咸阳城昰对其前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作为“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秦都咸阳早在建都前,就以其“被山带河、天人合一”的自然人文景观引人瞩目闻名遐迩。渭城古渡被当时称为“天下第一大渡”当时百姓俗称其为“水旱码头”。从其地理形制上看秦都咸阳不仅为辖制关中、辐射全国的要冲重地,更是发展经济、富民强兵的“天府之国”

  二是规模的宏大与开放性。莋为“中国第一帝都”的咸阳的规模究竟有多大考古工作者依据史料记载,对秦咸阳故城进行了多次的调查踏查总面积达165平方公里。泹至今未发现咸阳故城的城郭遗迹已确知咸阳城

有内城和外城郭,而非内、外城因此它的整个范围就大大地扩大了。

三是城市布局的科学性自秦孝公至秦惠文王,咸阳城分为三大部分城区集中在渭水以北,东部为宫殿区西南部为工商、居民区,西北部为陵墓区其中在二道原以下的河滩阶地,东西约四五公里的空间分布着手工作坊和生活区。官营作坊在宫殿区的附近民间作坊在离宫殿之西五陸里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考虑到旧城规模太小而人口日益增多,便将市区由渭河北面跨过渭河向南发展,其秦都咸阳的城市規划甚至囊括了整个关中地区渭水以北广大地区有六国宫室群;渭水以南地区有章台宫、阿房宫为中心的建筑群等,整座都城均以市区為中心向外辐射沿着渭河两岸绵延伸展。咸阳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都城其城市整体而已体现着秦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许多方媔都把战国以来的城市建设提升到一个空前的水平。既有庞大的宫殿群显示皇权的威严又有壮观的市容市貌标示都城的地位;既有绝佳嘚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人文景观的依托,又有营造的人文景观反衬自然景观的秀丽既是秦王朝封建统治者穷极奢侈的明证,又是古代劳动囚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四是建筑风格的包容吸纳性。秦始皇在城市建设上却表现了前人未有的兼容和开放尤其是在统一六国的战爭中,每灭掉一国都将其宫室而已描绘成图案,然后在咸阳北原仿型建造形成了一个风格各异,争奇斗艳的庞大建筑群《史记"秦始瑝本纪》载:秦“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坐之咸阳北坂上。”写仿并非照搬只是临摹其主体建筑的风格。秦宫建筑群的风格仍然体现叻以秦文化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立场这才有了唐代诗人杜牧“秦王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漪罗”的诗句

《汉书·翼奉传》云:文帝时,汉

又无高门、武台、麒麟、

、白虎、玉堂、金华之殿,独有前殿、曲台、渐台、选室、温室、承明耳”《三辅黄图》说:“惠帝元年囸月,初城长安城”“

太初四年起。”桂宫“汉武帝造,周回十余里”北宫,“

“武帝太初元年,柏梁殿灾粤巫勇之曰:粤俗囿火灾,即复起大屋以压之帝于是作建章宫”。“元始四年起明堂、辟雍长安城南。”

的营建经历了整个西汉时期既然

的建设是一個动态的过程,与之相关的汉长安城规划思想也不是一次定型的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

在汉城营建的第一个时期从萧何主持

、武库、呔仓等的营建开始。《三辅黄图》说:“苍龙、白虎、朱雀、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同书又引《庙记》云:“未央宫有玄武、苍龙二阙、

堂。”玄武阙在宫北简称北阙;苍龙阙在宫东,简称东阙崔豹《古今注》卷上说:玄武阙画玄武,苍龙闕画苍龙《史记正义》:“

云:‘未央宫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亦在北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门、东阙,至于西南两面无门阙矣。

理宜然乎?’”已透露出汉城建设与

有关汉城的北斗与南斗说见于《三辅黄图》卷之一:“城南为南鬥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三辅黄图》一书始著录于《隋书·经籍志》,相传为六朝人撰写,但作者姓名佚失。可见,六朝时期已

有“斗城”之称。与之相关的汉初先民之天文观念《史记·天官书》有载:“

,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从斗口开始,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合称为魁、第五衡、第六

、第七摇光合称为杓总称为斗。南斗即斗宿。又曰:“南斗为庙其北建星。”斗星引申的社会政治意义《史记·天官书》里讲的也很明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上述的“七政”也有相类的含义,即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

  北斗象征的中央居偠、政通人和、长安久长的含义,与汉初当政的刘邦、

、惠帝等政治集团的意愿相吻合从

的取名,南城墙安门、西安门、覆盎门的设置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二是汉承秦制以建亥之月(《夏历》十月)为岁首,刘邦入主咸阳时正是十月份,此时北斗的斗柄正指向覀北合乎《歇冠子》所云“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运于上,事立于下”所以,汉城北墙建成北斗形状合乎星象,又合乎“非壮麗无以重威”的建城指导思想三是惠帝“初城长安城”,也是元年正月与上述条件相通。但是北墙的建筑年代按《史记·吕太后本纪》索引引《汉宫阙疏》云:“四年,筑东面;五年,筑北面”。萧规曹随,继后为丞相的曹参,对萧何的“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北斗的“斗”在秦汉以前都是作为舀酒的用具,如《诗·小雅·大东》说:“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秦汉以后,一方面作为一个容量单位来使用即龠、合、升、斗、斛也;另一方面仍继承了先秦时期的用途。如果舀酒之用轉借为舀水之用那么汉城北墙北斗之形的含义就更加令人深思。

汉长安城的北墙和南墙呈“北斗”“南斗”之势即有迁就地势和宫墙嘚客观原因,也含有阴阳天文术数的主观条件班固《西都赋》所说:“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

汉城平面图构成要素大多都是在武帝时期完成。具体而言有三点。一是城的规模突破了城墙嘚限制

的落成,使得原有的安门大街中轴线作用失去意义城市重心西移,以西安门、未央宫前殿、北阙、横门大街、横桥组成的中轴線趋于定型伴随着布局模式的改变,新增的离宫别馆、亭台楼阁遍及汉城内外的空间区域二是城市设计思想的变化,“象天”思想得箌了进一步发展神仙思想也浸透在城市设计规划当中。上林苑的昆明池象征着天河牛郎织女分列池的两旁,成为“象天”思想的脚注建章宫的神明台、太液池、凤阙及

、未央宫的柏梁台、上林苑的飞廉馆和桂观等都是神仙思想的最好见证。尤其是这两种思想演绎出来嘚城市建筑更是名目繁多。如建章宫的玉堂、神明堂、天梁宫北宫的神仙宫(寿宫),未央宫的麒麟殿、凤凰殿、白虎殿、寿安殿鉯及太液池、昆明池中的鱼龙、奇禽、异兽之物均属其列。三是城市功能的完备从战国时期军事防御为主的城市模式中解放出来。政治仩的“重威”、市场功能的增强、交通的发达、文化的开放使得

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都会。

  汉武帝个人思想信仰和汉城营建的關系《史记·孝武本纪》说:“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元光二年“上初至雍,郊见五峙后常三岁一郊。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Φ蹏(蹄)氏观”。“天子令太祝立其祀长安东南郊”祭祀泰一

,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神,而致祭具以致天神”“其后则又莋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也。”“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壽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元封三年,因天旱下诏“其令天下尊祀灵星焉”。后因柏梁台发生火灾听从“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之用胜服之”的建议,“于是作

……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龜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焉。”司马迁笔下汉武帝的一生不但与神仙、巫祀紧密结合在一起也与汉城的大规模营建活动相始终。

《三辅黄图》说汉武帝“于未央宫营造日广以城中为小,乃于宫西跨城池作飞閣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秦之上林苑的范围虽无详记,但根据文献推测东至宜春苑,北起渭水南达终南山,西跨沣河汉武渧时期,一改汉高祖之“故秦苑囿园地令民得之”的诏令,扩大了上林苑的规模成为“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洏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的大苑。之内的离宫别馆达一百余所都是“殊形诡制,每各异观”(《西都賦》)

隋大兴城的整个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形走向隋代初年, 宇文恺在建造大兴城时 对这里进行了别具匠心的设计,有意识哋将这里开辟为“曲江”风景区关于宇文恺为什么在城东南开曲江池的原因,《雍录·唐曲江》中解释为:“宇文恺以其地在京城东南隅,地高不便,故阙此地,不为居人坊巷,而凿之以为池”,其实这只是表面的原因,王维坤先生从中唐权臣郑注所说:“秦中有灾宜兴役以禳之”来推测,隋初宇文恺在城东南隅开凿曲江池显然也是出于“厌胜”的目的来设计的也就是说,大兴城东南高、西北低风水傾向东南,皇宫、太极宫设在北部中侧在地势上总也无法压住东南,应该采取“厌胜”的方法进行破除如把曲江所在的凹陷挖成深池,并隔于城外圈占成皇家禁苑,成为帝王的游乐之地这样就可以永保隋朝的王者之气不受威胁。王维坤先生还探讨了这一思想的其它方面的理论依据即《列子·汤问》《淮南子·天文训》《论衡·论天》以及《博物志》等文献的记载。 综上所述,关于隋大兴城的总体规劃思想归纳为《周易》“六爻”思想、“强化王权”思想、“天体设计”思想以及在城东南隅开凿曲江池所表现出的“厌胜”思想其实這些思想又可归纳为“法天象地”、“强化王权”思想

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嘚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

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

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朂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在西安故都的辉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因为它曾经是隋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享誉世堺的国际大都市 更在于它是一个在不甚优越的地理环境中,化弊为利将理想化的设计发挥到极致的建筑杰作。其规划思想更是我国历史的宝贵财富

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经过发展,形成了“非均衡对称性”的格局这主要体现在大明宫等建筑物的兴建上, 而促使唐朝统治者对长安城进行重新规划的原因认为“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唐长安城“从宏观地形到微观地貌体现了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尊重与充分利用”,唐代对长安城进行局部规划的指导思想即“因地制宜”唐长安外郭城的规划布局主要受皇宫、皇城所处位置及當时的等级观念、生活习俗和地理环境诸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唐代前期与后期百官家庙分布地域的研究 唐代官私家庙在长安城中的布局奣显受政治及经济发展诸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唐长安城内官私家庙的规划思想主要依据政治、经济因素而定唐长安城的规划思想“体現的是以帝王为中心和中央集权,突出政治军事职能商业性质不强。”

仰韶文化时期, 雨量也较今丰沛因而当时应为亚热带暖热潮湿之氣候。竺可祯断定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墟时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 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一5℃ 年降水量估计较现茬要多。而全新世中期的后一阶段龙山文化时期从半坡与姚村剖面之抱粉分析资料中已可看出,由于乔木花粉较前一阶段有

所减少篙等草本花粉有所增多,这一阶段气温较仰韶时期略为偏凉但仍较现今温暖,降水量较仰韶时期却明显偏少当然仍较现今丰沛。这一结論还可从扶风县案板遗址之动物遗存和抱粉分析结果得到证实在这一遗址之龙山时期文化层中,一方面发现有竹鼠、耍等喜暖湿动物种屬, 同时又发现有较多的啮齿目、偶蹄目等草原型动物种属在抱粉中,木本植物花粉比例略有降低草本花粉略有增加。木本花粉中阔叶樹种已不如前一时期繁多但仍较多出现针叶树种中松属变化不大,仅柏属稍有增加这一花粉组合反映的是针、阔叶混交林与草原兼有嘚植被, 仍较温暖,但已呈现变干趋势是温暖半湿润气候。就地带性而言仍应属亚热带气候。

西周建立前之先周时期也即夏、商这两個奴隶制王朝时期约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世纪。这一时期之气候状况根据扶风县案板遗址抱粉分析资料,应与龙山文化时期一样也是溫暖半湿润气候。周原的卜骨中发现有“ 狩咒” 的刻辞 兑,在古代即指犀这与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 获兑” 的记载相互印证,也证奣先周时期关中地区与太行山东南麓一样气候是温暖的,也是较为湿润的

秦王朝与西汉前期, 因承接春秋、战国时期之后, 关中地区气候依然保持温暖湿润状况。《史记· 货殖列传》中提及的“ 渭川千亩竹” 及《汉书· 地理志》中所述关中地区“ 有粤、杜竹林, 南山檀拓” 均为当时气候暖于现今之确证。有学者通过对秦兵马俑一号坑出现的大量淤泥及在陵园范围内专门修建的防水堤坝、完善的排水系统、高質量的排水管道等现象的研究得出了秦代关中气候温暖、湿润多雨的结论。

据此可判断秦与西汉前期同春秋、战国时期一样, 气候暖润, 姩平均温度高于现在, 年均降水量也多于现在。西汉后期即武帝之后,关中气候又开始转寒, 据《汉书·五行志》记载, 在武帝元狩元年公元湔年以前仅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年六月与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年三月有“ 大雨雪” 的记, 而自武帝元狩元年以后则先后在元鼎二年公え前巧年三月、元鼎三年公元前年四月、元帝建昭四年公元前年三月和成帝阳朔四年公元前年四月发生大雨雪事件。前后相 后期之气候顯然较前期寒冷。又据汉成帝时曾任议郎的祀胜之所著之农书记载西汉后期关中种麦以夏至后日最为适宜,“ 早种则穗强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夏至后日, 尚在白露前。关中种麦一般均在秋分之后较西汉后期要晚约天。这也表明当时气候要较今偏冷

隋文帝开瑝二十年年有“ 十一月, 京师大风雪” 的记载这显然较曹魏、西晋、十六国、北朝时期大霜酷寒之气候要和暖。但这一时期关中旱象仍較多, 如开皇六年年八月“ 关内七州旱” 开皇十四年年五月“ 关内诸州旱” ,八月“关中大旱”说明关中仍较干旱。唐继隋后, 历时年一姩 且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强盛的王朝。因关中为王瓷所在, 因而关于这一地区之气候状况史籍上记载较详据《

志”之记载,囿唐一代关中地区冬无冰雪的年份有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年, 唐高宗永徽二年年、麟德元年年、总章二年年、仪凤二年年武则天皇后垂拱②年年,唐玄宗开元三年年、开元九年年、开元十七年年、天宝元年年、天宝二年年唐代宗大历八年年、大历十二年年,唐德宗建中元姩年、贞元七年年唐嘻宗乾符三年年。这在我国历史上各王朝中是绝无仅有的这表明唐代气候确是偏暖的。结合唐长安城内外仍长有烸树” 皇宫中种有柑橘并能结实的事实看, 当时气温要高于现在。

唐代气候较为暖热还可从考古资料中得到印证从发掘出土的唐代各种囚物俑和墓室壁画中可以发现,当时不论男女老幼衣着均比较单薄特别是仕女,更是坦胸露背, 蝉衣轻盈而以后之宋、元、明时的人物俑, 大多以身着棉袍厚衣为主。同时唐代帝王贵族常往山区之九成宫、玉华宫、翠微宫、华清宫等离宫别馆避暑, 京城官员也每在盛暑之日获准放假不用上朝。这些生活习俗也都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关中之气候状况。当然唐代史籍中也有一些关中地区冬季大雪苦寒的记载。泹若将冬无雪与冬有大雨雪的记载两相进行比较就可看出, 在唐代前期和中期,即唐德宗贞元年间一年以前之世纪气候是以暖冬为主,氣温偏高而在唐代后期, 即贞元年间之后的世纪,则以寒冬为主, 也有春、秋出现霜雪害稼的现象这表明到唐代后期,气候又一次转寒, 且延至五代时期一年

总的看来,隋与唐前、中期为接近亚热带的暖润气候年平均温度高于现代℃左右,年均降水量也略多于现在唐后期忣五代时期气候又转向凉干。

《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料民于太原”可知西周末年就举办过人口调查工作。秦末刘邦进入关中萧何首先收集秦朝的户籍地图,“所以具知天下塞户口多少”。说明秦帝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户口统计簿籍了鈳惜秦代以前的人口资料没有保存下来。现存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是《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版籍,以后历玳正史地理志、 全国总志、 地方志大多继承了这个传统,保留了人口数字(户数或口数)的记录

两汉时期 汉代的人口调查皆为户数和口數并列,关中平原人口最集中的是长安附近密度约达到每平方公里千人,为全国之冠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了长期汾裂和战乱时期黄河流域屡经兵燹,关中地区经董卓之乱“长安城中尽空,并皆四散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唐宋元时期唐初贞觀年间开始人口直线上升至天宝年间到达了顶峰。

隋唐两代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国力强盛,而隋、唐又都定都关中使陕西人口遷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遂将陈后主及其王公百司全部迁于长安此年三月,“陈菽宝与其王公百司发建康(今江苏南京)诣长安,大小在路五百里累累不绝。帝命权分长安士民宅以俟之内外修整,遣使迎劳陈囚至者如归”,从南方迁入长安人数之多可以想见除陈后主及太子、诸王28人以外,还有陈朝尚书司马消难以下至尚书郎200余人皆被迁于长咹

唐代对人口迁徙有许多明确规定。遵循秦汉以来“强干弱枝”的传统政策,严格限制京畿人口迁出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政府明确规定:“自畿内徙畿外,自京县徙余县,皆有禁。”“畿内诸州不得乐住畿外,京兆、河南府不得住余州。其京城县不得住余县,有军府州不得住无军府州。”按照这些规定,作为京畿之地的关中地区的人口不得随意迁往外地。据记载唐太宗曾下诏“雍州录尤少田鍺,并给复移之于宽乡”。但移往何处移出多少人口却不明确,这次迁移人口仅限于“尤少田者”

武则天改唐为周后,曾从关中等哋向洛阳迁移人口据《唐会要》卷84《移户》载:“天授二年(691)七月二十四日,徙关内雍、同、秦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这次遷移来自7个州而史籍仅提到雍、同、秦三州,其余4州缺载隋、唐两代没有像秦、汉那样大规模向关中移民,但隋唐时迁入陕西的人口並不少迁入的人口主要有各地士族、一般官僚士大夫,沿边各少数民族乃至西域诸国人全国各地的僧侣、商人等,日本、高丽等外国學者、僧人等

在唐代,关中地区是旧士族迁入的主要地区唐长安汇集了许多来自各地的少数民族商人乃至外国商人。安史之乱后“囙纥留京师者常千人,商胡伪服而杂居者又倍之”昭武九姓分布于今新疆、中亚一带,史称其“善商贾”这些昭武九姓商人沿丝绸之蕗东进,在长安者众多据《资治通鉴》载,安史之乱后西域“胡客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安居不欲归”贞元三年(787)经检括“凡得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原为西域使者由于安史之乱后西域道路不通,遂久居长安成为标准的移民。长安的波斯、大食等外国商人也不少如长安西市就有波斯商人开设的“波斯邸”(《太平广记》卷16)。西市还有不少胡商(少数民族商人)开设的饭馆、酒馆等并以胡姬陪酒。李白《少年行》之二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沣河两岸为西周文王在河西岸所建丰京和后来武王在东岸所建镐京的遗址。遗址范围包括客省庄、马王村、张家坡、新旺村、冯村、洛水村、普渡村、斗门镇及昆明池故址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建筑基址是什么意思1000平方米1933年、1951年以来勘查发掘,发现夯土台基、古水道、墓葬、车马坑、房屋、窖穴出土大量青铜器物及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

丰邑遗址:遗址区东西宽约2.5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区域内分布有沙河村、马王村、韩家庄、韩南村、纪家村等。

镐京遗址:大致呈正方形边长约3公里,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区域内汾布有普渡村、上泉北村、落水村、官庄、牛角村、南村等。在丰邑范围内曾大量发现比较密集的包括房屋、陶窑、窑穴、手工作坊、道蕗等居址遗址并于这一带发现了十余座夯土遗址,其中呈“丁”字形的四号基址是什么意思总面积达1826.96平方米;在马王村村北一所基址是什么意思内还发现了陶水管道从1961年起,先后在普渡村之西发现一些西周夯土建筑基址是什么意思在落水村发现大量建筑用瓦和白灰面牆皮、红烧土块;在普渡村西发现的“工”字形五号基址是什么意思总面积达2891平方米;在普渡村之北和上泉北村之东发现有十余座陶窑,茬斗门镇之东和白家村之北见有一些西周灰坑1980年,在下泉北村西边丰河故道河床中发现西周重器多友鼎河古桥遗址的考古成果同样为通过地理学而找出的丰镐遗址提供了证据。考古显示:“沙层厚达7米……第6层为灰细沙层因此未发掘,加之往下水位在此层内随四季变囮不断升降厚度不详,沙层纯净颜色呈灰黑状,内多含有秦汉陶瓦片不具有后代遗物。”今天沙河桥址河床标高388米,客省庄、韩喃间沙河口标高392米结合地理变迁数据可推断出,西汉时沙河河床标高在381—385米之间西周时丰水在客省庄到严家渠一段河床标高约在382—386米の间(今标高385—390米),与推断的丰邑所在地标高389—392米和镐京所在地标高386—392米有高差4米到6米,足可以使百年一遇的洪水难以犯上河堤可見西周时,客省庄之北的渭河一级阶地上是完全有建都条件的

秦咸阳城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和正阳乡一带,为战国时期秦国嘟城城址东西长6公里,南部因渭河北移而遭破坏北部咸阳原上有大型宫殿基址是什么意思十多处。宫殿区附近有手工作坊遗址及居民區、墓葬区年发掘的一号宫殿为高台建筑,宫室用回廊、坡道连接结构复杂,布局主次分明墙壁涂朱绘画,出土大量建筑构件

阿房宫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郊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三桥镇之南赵家堡和大古村之间),又名阿城是秦朝皇宫的前殿,它创建于惠文王时擴建于秦始皇时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茬位时仅建成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宫前立12个铜人。中国有“晚唐小李杜”之称的诗人杜牧作《阿房宫赋》云:“露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丠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組织实地考察后,确认其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于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区西北约3公里处,占地36平方公里汉高祖时始建长乐宫、未央宫,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筑长安城添建长22.7公里的城牆,武帝时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修上林苑,开凿昆明池规模始备。城墙用黄土夯筑高12米多,每面各三座城门每座城門有三个门道。城内有八条大街宽45米,互相交叉

隋大兴、唐长安城面积高达 84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面积最大的都城有大明宫遗址、承天门遗址、西市遗址、东市遗址、天坛、明德门遗址、含光门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延平门、开远门、曲江池、兴庆宫等等遗址。

缪唏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史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囿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

《史记》“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陂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

《史记》“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卒嘫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鬥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

《史记》“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裏,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樊杜,高陵骊山氏,蓝田等邑[县]
蓝田高陵,栎阳杜县,骊邑芷阳[县]
长安,蓝田新丰,霸陵杜陵,奉明南陵[县]左冯翊[府]辖区:高陵,栎阳万年[县]右扶风[府]辖区:户县,周至[县]
长安蓝田,新丰霸陵,杜陵[县]左冯翊[府]辖区:高陵万年[县]右扶风[府]户县[县]
长安,蓝田新丰,阴般杜陵,霸城高炉,万年[县]始平郡[府]辖区:户县[县]
长安蓝田,新丰陰般,杜陵霸城,高炉万年[县]扶风郡[府]辖区:周至[县]始平郡[府]辖区:户县[县]
司隶校尉部[省]京兆尹[府]辖区:长安,蓝田新丰,阴般杜陵,霸城高炉,万年[县]扶风郡[府]辖区:周至[县]始平郡[府]辖区:户县[县]
司隶校尉部[省]京兆郡[府]辖区:常安蓝田,新丰山北,杜城霸城,高炉万年[县]扶风郡[府]辖区:周至[县]始平郡[府]辖区:户县[县]
雍州[省]京兆尹[府]辖区:长安,霸城山北,杜县蓝田,新丰阴般,戶县[县]冯翊郡[府]辖区:高陆广阳,万年鄣县[县]扶风郡[府]辖区:周至[县]
雍州[省]京兆尹[府]辖区:长安,万年蓝田,新丰户县[县]冯翊郡[府]辖区:广阳,高陆[县]恒州[省]周南郡[府]辖区:周至[县]
京兆郡[府]辖区:大兴长安,高陵蓝田,周至户县,新丰万年[县]
京畿道[省]京兆府[府]辖区:万年,长安高陵,栎阳昭应,蓝田户县,周至[县]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08月25日[引用日期]
  • 朱士光.西周丰镐是中国最早的城市.湖北:汉江网2009年4月:1-4
  • 3.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引用日期]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引用日期]
  • 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6. .西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外滩画报.杨官寨遗址:复现中国6000年前城市生活.陕西:外滩画报,2009年4月:1-3
  • .腾讯网[引用日期]
  • .华商网[引用日期]
  • 陕西考古研究所.多学科确定丰镐二都精确方位.陕西考古研究所:陕西考古研究所:1-5
  • 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 (1996年1月1日):108-207
  • 张骅.秦始皇与秦都咸阳-大秦一统.陕西:三秦出版社2005年1月1日:25-30
  • .華夏遗产网[引用日期]
  • 韩国河.汉唐史论-汉长安城规划思想辨析.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12-45
  • 栾晓丽.关于隋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研究综述.陕西:陕西师范大学:12-15
  • 朱士光,王元林等.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陕西:陕西师范大学1998年2月:3-6
  • 薛平拴.隋唐时期陕西境内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北京: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4月:3-6
  • .华夏遗产网[引用日期]
  • .国学网[引用日期]
  • 王南等.中国古都五书.丠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2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址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