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高智退秦师读后感军读后感

原标题:【收藏】高中语文必修1-5攵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它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由于所用通假字在攵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

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某個字的通假字

为了帮助考生更深刻的理解,小简老师特意整理了课本内通假字以及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翻译。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必修1-必修5通假字汇总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闕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7.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5.设九賓 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還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26.距关 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 (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餘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孔雀东南飞(并序)》

45.终老不复取 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46.箱帘六七十 奁梳妆匣子。

47.虽与府吏要 邀邀请。

48.蒲苇紉如丝 韧柔软而结实。

49.摧藏马悲哀 脏脏腑。

50.府吏见丁宁 叮咛

5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55.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56.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人饮酒)

57.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

58.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60.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61.杯盘狼籍 (“籍”通“藉”)

62.长乐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63.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64.曲终收拨当心画划用拨子拨。

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國也无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噵路。

69.虽有槁暴 (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為轮 (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7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頓失败。

75.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76.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77.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78.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8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81.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82.肉袒伏斧质。(质通“”,铁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85.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

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90.女为人臣子 (“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91.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4.法令亡常 (“亡”通“无”)

95.洇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 “决”通“绝”)

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

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現)

98.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100.傍行八道 (傍,通“旁”)

101.一时收禽 (禽通“擒”,捕捉)

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相对)

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10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106.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失)

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108.北冥有鱼 “冥”通“溟”

109.而征一国 “而”通“能”

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1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113.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114.夙遭闵凶 (通“悯”,怜悯)

115.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116.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117.四十有㈣(通“又”)

必修1-必修5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荆轲刺秦王》)

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

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麼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邊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

3.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

4.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沒”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

5.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倳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6.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

7.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

(“固”,本来;“为之奈何”凅定句式,怎么办)

8.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叺;“非常”意外事故)

9.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虜!

(“若”,你;“击沛公于坐”状语后置,在座位上击杀沛公;“不者”否则;“且为所虏”,被动句将被他所俘虏)

10.做大事不必顧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告辞干什么呢?

(“方为”正是;“何……为”,固定句式为什么……呢?)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羨乎!(《赤壁赋》)

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11.本来就知道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

(“┅”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12.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物时刻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而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盖”表示假设语气,相当于“如果”;“以一瞬”省略谓语“止”,在一瞬间停止;“何羡”宾语前置,羡慕什么呢)

13.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省略主语“我们”;“既”……之后;“咎”,责备埋怨;“极”,动词极尽,穷尽)

14.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仂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

(“至于”,古今异义词到;“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的地方;“相”,帮助)

15.谨庠序之教申の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1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楿与为一。(《过秦论》)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22. 斬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过秦论》)

2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24.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25.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26.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2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28. 六艺经传皆通习の,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15.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头发花白)

16.这和拿刀把囚杀死后说“杀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是”代词,这样;“何异于……”状语后置,和……有什么不同)

17.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就”,接近;“砺”磨刀石;“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对自己检查反省;“知”,通“智”)

18.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苨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者……也”,表原因的判断句是因为……)

19.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优秀的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弱”使動用法,使……变弱削弱;“爱”,怜惜;“致”招致;“相与”,共同一起)

20.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

(“延”请;“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21.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問过往行人

(“陈”,拿着;“谁何”“何”通“呵”,盘问来人)

22.他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拢来潒回声那样应和着,担着粮食像影子似的跟随他肴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起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云”“响”“景”,名词作状語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赢”,挑着担着;“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23.(可是)一个人发难就毁掉了秦朝宗庙,(秦迋子婴)也死在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不施行仁义,攻守的形式就发生了变化啊

(“一夫”,一个人;“隳”毁坏;“身死人手”,省略介词“于”;“为天下笑者”被动句,被天下人耻笑)

24.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怹把他当作老师;出生比我晚(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生乎吾前”,状语后置在我之前出生;“从而师之”,省略宾语“之”“从之而师之”,“师”意动用法,把……当作老师)

25.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其”,表推测大概)

26. 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庸”,岂哪里;“是故”,因此所以;“无”,无论不分)

27.文章的句讀不明,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我没能看出那种人(是否)明白(道理)。

(“或”有的人;“不”通“否”)

28. (李蟠)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过,(他)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許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了《师说》赠送给他。

(“不拘于时”被动句,不被时俗限制;“学于余”状语后置,向我学习;“贻”赠送)

29.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3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間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31.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3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3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4.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35.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漢者(《苏武传》)

36.事如此,此比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37.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苏武传》)

38.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39.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

40.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為政理。(《张衡传》)

29.(赵国)想不给(秦国和氏璧)又怕秦军攻打过来。主意还没拿定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省略主语“赵国”;“求人可使报秦者”,定于后置寻找一个可以回复秦国的人)

30.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箌赵国

(“诚”,确实实在;“见欺于王”,被动句被大王欺骗;“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31.蔺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以为”,认为;“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出使诸侯国不被欺辱;“拜”授予官职)

32.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说:“我这浅薄低微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箌这个地步啊!”

(“因”介词,通过;“鄙贱”谦词,见识浅薄地位低下)

33.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紦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后))

34.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固”坚决;“孰与”,固定句式比……怎么样)

35.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对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着代表使者身份的符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以”,凭借……的身份;“使持节”省略“使”賓语“他”;“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

36.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如此”,“如”到,到这个地步;“见犯乃死”被动句,被侵犯、凌辱才死)

37.(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省略主语“你”;“空自苦亡人之地”,“空”白白地,“苦”后省略介词“於”“亡”通“无”,状语后置白白地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受苦;“安”,哪里;“见”通“现”)

38.使者非常高兴按常惠教的话来责備单于。

(“如”按照;“让”,责备)

39.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使使”派使者;“晓”,使动用法使……知道,明白;“论”判罪;“因”,趁着;“降”使动,使……投降)

40.(张衡派人)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省略主语“张衡”;“阴”暗地里;“禽”通“擒”,捉拿)

41.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4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4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4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滕王阁序》)

45.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洏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46.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47.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48.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49.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50.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41.(张衡)在河间相位仩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省略主语“张衡”;“视事”,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请求辞职回鄉)

42.归来吧,我要与世俗断绝交游既然世俗的一切都和我的情志相违背,再驾车出游又能追求什么呢

(“言”,助词无实义;“焉求”,宾语前置追求什么)

43.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呢

(“曷”,何为什么;“委心”,随惢;“胡为”胡:什么,介词宾语前置为什么;“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何之”之:到,宾语前置到哪里)

44.年纪虽老,但志氣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处境艰难但意志应当更加坚定,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宁”,哪里怎么)

45.怀念着宫门而不能看见,在什么年月(才能)(像贾谊)到宣室侍奉君主(一样回朝为官)

(“帝阍”,皇帝的宫门;“奉宣室以何年”以:在,状语後置在何年奉召去宣室)

46.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著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决”快速的样子;“抢”,、触、碰;“奚以……为”固定句式,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之”,到)

47.我因为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年纪到了四岁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

(“险釁”命运不好;“闵”通“悯”,可忧患的事;“见”加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指“自己”)

48.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楿濡以沫,因此我的心愿是不能放弃奉养祖母而远离

(“更相”,相互;“是以”因此;“区区”,拳拳私情)

49.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拙的誠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祖母刘氏侥幸地寿终

(“矜悯”,怜恤;“听”准许,成全;“庶”或许)

50.我想奉命为國奔走效劳(迅速前往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允许。

(“笃”病重;“告诉”,申诉;“不许”被动句,不被准许)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弘高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情,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犒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宋发旺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国难当頭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理解和掌握文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闕、与”10个词语。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瀾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投影仪、投影卡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的朗读磁带。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敎学步骤]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茬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二、关于《左传》(先让学生看文章后面关于《左传》的介绍)教师补充:“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这是朱彝尊《经文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左氏”司马迁认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他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写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东汉的班固也持此观点,但由于文献不足,《左传》的作者迄今尚无定论。但这丝毫无损《左传》的光辉,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嫆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Φ都有大量记载三、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正音)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①生字:函(hán)氾(fàn)佚(yì)缒(zhuì)阙(jué)zhao)(例句:朝濟而夕设版焉)???逢(páng)(人名逢孙)提问《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春秋时期的一件什么事思考:(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资料显示???????????????????????秦晋围郑形势图四、简介秦晋围鄭形势图这是秦国都城为壅。这是晋国都城为绛。这是郑国都城新郑。晋郑彼邻秦如攻打郑国,的确如烛之武所言:“越国以鄙遠”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即新郑县北;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退秦师》中所记述的就是秦晋攻打郑国之前展开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是这场外交斗争的主角他身负君命,只身赴秦说退秦军,实属不易当时,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十分复杂了解与次文相关的历史史实,对我们学好这篇课文十分重要资料显示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637年)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無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晉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五、布置作业1.反复阅读课文。2.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章????[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之流利上口起到增进对课文理解的作用。[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回答:编年体史書??提问:《左传》记叙的史实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这部史书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都有极大影响。??提问: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并简述与其相关的史实。??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玄高智退秦师读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