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榜庚书样板

民间常用行文格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民间常用行文格式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婚帖的写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婚帖的写法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算计(小说)
计(小说)
&&&&景华清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娶妻程氏。程氏比他小两岁,长相出众,而且非常能干,不仅会做家务,也会干农活。两口儿住有六间屋的一座大草房,自耕四十挑水田,两亩多土,不愁吃穿。程氏先后生了三个儿子,不幸都夭折了。老景三十五岁那年,程氏生了个女儿,乳名望弟。望弟像她妈一样,长相好,又聪颖,华清夫妇视如心肝宝贝。
望弟七岁那年,甘正平先生在粽粑岩设馆课徒。粽粑岩离景华清家只有两里多路。一天老景他对妻子说:“你今年四十岁了,眼目下我们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我打算送她去甘老师那里读书。我家望弟长相乖,又聪明,如果知书达理,能写会算,将来也许会找上一个好婆家。”程氏听丈夫这么一说自然答应,叫他赓即上街买了一个做工精巧的光藤书包,同时又去鸿儒书店买了《三字经》、《三字幼仪》、《增广贤文》、《女儿经》之类的书和纸墨笔砚。第二天程氏做了几样下酒菜,用四个小碟装着,又打了一瓶泡子酒(酒精度高的纯高粱酒),交与景华清,让他带着女儿去粽粑岩甘先生那里拜门从师。
景望弟天赋好,读书写字比同龄的男孩子强。每年放端阳节和寒假散学时考长幅字,她都是一口气认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得到老师给的奖品——文林公司的一支七紫三羊、一支中楷羊毫和老胡开文的徽墨。为此景华清既高兴,又感到遗憾,说如果望弟是个儿子,那该多好啊。
望弟一连读了五年私塾,那年是1941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当时倡导新学,甘老师对景华清说:“景兄呀,时下提倡新学,我也觉得读私塾只是能写会算而已,新学才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你家望弟最好不要再送到我这里来读了,我建议你送她去读新学。”
老景接受了甘老师的建议,就在那年的正月下旬,带着望弟去悦来镇中心小学咨询,希望能在该校读适合望弟文化程度的班级。该校训导主任会同国文老师对景望弟进行考核,认为她不仅语文基础好,字也写得好,颇有悟性,理解力强,同意她到该校插班,读高二,相当于而今的小学六年级。
&那时的小学课程,诸如国文,历史,自然之内,在望弟看来极其简单。她虽然没学过算数,经老师一讲,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通分约分,以及行程问题,和差问题,年龄问题,龟鹤问题,流水问题,很快她就理解了。她读私塾几年,没接触过算数,而今每次考试,她都居全班之首。
望弟在悦来镇中心小学读完一期,该校训导主任何先生,觉得这个弟子若再在这儿读小学浪费了时间,建议她去越来中学考同等。结果她以第三名被该校录取。景望弟那时虽然不到十四岁,高挑个儿,长相俊美,乡亲们都称赞她既是美女又是才女。景华清和程氏为有这么一个女儿感到无限欣慰。
&望弟读初中第三学期的时候,一天景华清正在田里扯稗子,突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他冒雨回家,刚到家门口时被雷击身亡。
&老景之死,这个家倒了顶梁柱。程氏气病了卧床不起;望弟辍学回家,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
&家无劳力,庄家没法做了。经人介绍,程氏的一个远房族弟名叫程志华来佃她的田。程志华的家就在程氏家的左侧,相隔几十步远。程志华上有父母,下有三个儿女,大儿子已经结婚。自耕六十挑田和几亩土。因房子不宽,佃程氏的田种,希望程氏让两间屋给他,他夫妇和一个女儿夜间到此来住。程氏觉得这样也好,两家是亲戚,他们两母女孤苦伶仃,程志华夫妇夜间来住,对他们母女来说多个伴,壮壮胆,彼此有个照应。
&望弟长到十七岁时,正是抗战胜利之后,先后有四家人邀媒到景家提亲,程氏都婉言拒绝。程氏的哥哥程明章知道后,到景家去劝告他的妹妹说:“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而今望弟已逐渐成人,应该找个适合的人家嫁出去。我听说了,遣媒作伐那几户人家依我看都不错,子弟成行,家业也好,你都一概拒绝。不知你究竟作何打算?”
&程氏说自己命苦,先生三个儿子,还不到一岁就夭折了。人到中年,丈夫又遭雷击丧命。她认为这些都是报应,于是她立志守节,希望女儿陪她吃长素,一心向善,以修来世。
&“古言道女大不中留,你这样会害了望弟。”程明章说,“望弟知书达理,品行又好,人才出众,她有她的幸福。你把她留在身边,就是毁了她的幸福。”
&任随明章怎么说,程氏老是四季豆不进油盐,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望弟从小读书,深知百善孝为先。今父亲去世,母亲孤苦可怜。母亲要她陪伴吃素,她点头应允,答应母亲,不谈婚嫁。
&程明章见妹妹和外甥女意志坚定,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第二年端午节时,程明章提了一篮子鸡蛋鸭蛋,带了几节嫩藕和四斤蜂糖去看望妹妹。程氏母女见他来了很高兴,推豆花,煮盐蛋,包粽子忙个不停。午饭过后,程明章问他妹:“妹子,你老了有女儿陪你,养老送终有望弟。你想过没有?望弟老了哪个陪伴她呢?谁又为她养老送终呢?”
&程氏听他哥这么一问,默然无语。她沉默一会儿,说道:“我却没想那么多。”
&“这事你不能不想呀。如果望弟出嫁了,你孤独一人难免寂寞和孤独,所以你要将女儿留在身边。望弟侍母至孝,宁肯牺牲个人幸福,陪你吃长斋。你们母女心甘情愿这样做,我也不好说其他什么。但作为母亲,你应该为望弟的未来着想。”
& “哥,难道你非要我让女儿出嫁不可吗?”程氏这样问他哥。
“我没有那个意思。我想既然望弟终身不嫁,她老了应该有个靠头。依我说可以在景氏家族中抱继一个儿子,将景华清这房人的香火继承下来。”程明章如此说道。
& “哥这注意好。抱什么样的人好呢?请哥出出主意。”
“如果抱养两三岁的小孩,容易培养感情,但是麻烦事多。抱成年人,因望弟年轻,彼此之间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但是少操心,家里事可以让他操持。相互之间的情感可以慢慢培养,相对来说,依我看还是抱年龄稍大点的,十五岁到二十岁的为好。”
“那就按哥说的办吧。”程氏说,“景家人少,在望弟的侄子辈里挑选,人很少。有两家倒有几个,他们家条件好,不会答应。我想还是在家庭贫寒的人中选一个算了。”
“你这意见我赞成。家里贫寒的他会愿意抱,你家人口少,有这几十挑田土,只要勤巴苦做,不愁吃穿。”程明章说,“妹子,你和望弟好好物色一下。选到之后就把抱约写了。”
& 程氏母女在景氏家族中,经过一番了解,选中景玉林。
景玉林上有老母,哥嫂,下有侄儿侄女三个,七口之家,只有十几挑田和一两亩坡土,家境困难。弟兄两人,常年帮人挑米下河(当地人称去自流井叫下河)运盐到悦来镇,挣脚力钱为生。当景氏族长向玉林家谈及望弟欲抱玉林为子,继承其父香烟时,玉林一家欣然答应。族长便约定程氏母女到玉林家,具体商谈,求得了共识。于是程氏便准备三桌酒席,请族中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和几位至亲与玉林全家到家一聚,特请甘正平老师代写抱约。抱约中明确写道景玉林抱与景望弟为子,玉林要接受祖母程氏和养父望弟的教育,家里事不能擅作主张,要与祖母和养父商量。对祖母和养父尽心孝道,负有生养死葬之责。程氏母女要关心爱护玉林,日后身故家里财产为玉林继承。
约书写之后,在场的族人和至亲为证人,在抱约上签名画押;玉林和其母亲与望弟也在抱约上签字盖上箕斗(手指印)。第二天玉林就搬到望弟家住,他称呼程氏为祖母,叫望弟为爹。论年龄玉林比望弟还大两岁,往日叫望弟为姑姑,而今改口叫爹,他与望弟都显得有些不习惯,有点尴尬,往往弄得彼此脸红。
&玉林到望弟家没几天,程明章出面帮玉林谈了一门亲事。女方姓何名素珍,与程明章是邻居。她的父亲是个木匠,劳动之家,节衣缩食,艰难度日。因男女双方都到谈婚论嫁时,双方约定将开庚和送期定在一起(男女双方互换生庚年月为开庚,庚书实际就是订婚契约。男方向女方送达完婚时间为送期),商定当年八月中秋为正礼,也就是八月十五那天迎娶何素珍过门拜堂。
何素珍过门后,开始几天还没有什么问题,时间稍久,矛盾逐渐产生。望弟与素珍同龄,彼此如同姊妹,却要素珍叫望弟为爹,不仅素珍不习惯,景玉林也感到不好意思。望弟母女吃素,玉林夫妇长期不吃猪油和荤菜,也觉得不习惯,生活上相互之间有了矛盾。再说这个家里玉林是唯一的男子汉,可是在经济上他没有决定权,凡事都得听从望弟安排。
“舅公说你抱到这家来,就是这家的主,结果你像个龟儿一样,啥事也要听她的。早知如此我才不会嫁给你哩!”一天玉林两口子在回娘家的路上,素珍这样对玉林说。她说的舅公指程明章;她,指的景望弟。
“抱约上写得明白,她们不在了,财产由我继承,那时什么都是我说了算”景玉林这样告诉妻子。
“她比你的年龄还小,这就意味着你这一辈子在这个家里都说不起话,啥事都要由她管。”
两口子越说越觉得景望弟是他们在这个家里的绊脚石,怎样才能掀掉这个绊脚石呢?玉林说唯一的办法就是逼她出嫁。
“她要跟着她妈吃长斋,一辈子不嫁人,所以才把你抱进门,你怎么能逼使她出嫁呢?”素珍如此说道。
“望弟长得漂亮,又有文化,做事能干,看得起她的男人很多。几年前就有几户发财人家请媒人来向她提亲,她妈不愿意让她嫁出去。她是可怜她妈才留在家里,其实她这号人是很开化的,一定想嫁个好男人。”
&“你说了半天,我怎么也听不出你能逼使她出嫁的意思来呢?”
&“望弟这种人容易对男人动心。那年我在粽粑岩帮人干活,午饭后休息时听甘老师摆龙门阵,说的是‘况太守断死孩儿’。一个年轻漂亮的寡妇邵氏立志守节,有一个无赖男人叫支助,教唆邵氏家的小厮得贵。每晚在睡觉之前邵氏要带着丫鬟掌灯私下巡视,得贵赤身裸体躺在床上,假装睡着。一连两次,惹动了邵氏的春心,第三次,邵氏就避开丫鬟,去得贵床上,与得贵苟合。”玉林说,“女人家只要春心一动,她就顾不了什么啰,会主动去找男人。”
“她毕竟是你的长辈,你不能胡来哟。如果你对她胡来,不仅我不依,你们景家清明会知道了,要你龟儿不得好死!”
“你把老子说成什么人了哟!君子动口说,牛马动手脚。我们平时多用言语挑动她,使她在这个家里感到生活起不自在,她只要动了凡心,就达到我们的目的啰。”
玉林两口子这么说了,他们公然就这么作。他们常常嬉皮笑脸地在望弟面前说些不三不四的话,望弟开初以为是他们小两口调情,每当听见就红着脸走开了。后来玉林变本加厉,说得更加下流粗俗。望弟正色警告他们说:“我是女流,又是你们的长辈。我警告你们,如果你们不听我劝告,再次无礼,我就要告诉族长,那时你就不要怪我了哟。”
玉林夫妇听了望弟这番话后,有所收敛。他们就改变策略,让何素珍以谈心的方式劝告望弟。说望弟留在母亲身边,陪母亲吃素,是担心母亲寂寞和孤独。现在玉林抱进家来,有他们夫妇照顾祖母。望弟如果找了好婆家,找到自己的幸福,祖母不会担心自己的女儿,从而感到欣慰。
从玉林和素珍的言行中,望弟意识到儿子和媳妇是在想方设法逼她出门,他们好霸占家业,获得自由。于是她从此少管家事,多让玉林夫妇作主。这也使她想到抱的儿子是靠不住的,至于今后将是如何,自己也没想明白。心想到哪个山头唱哪个歌,到时再说。
玉林抱到望弟家来刚两年,解放军来了,四川得到了解放。一九五零年七月,有天望弟去赶场,看见上场栅子侧边的墙壁上贴有告示,说悦来镇中心小学在招聘教师,她立即前去应试。悦来镇中心小学是她的母校,学校的教师多数都认得她,知道她是个才女,因父亲去世,葬送了她的前程,不少人为之惋惜。今见她来应试,老师们表示欢迎。当天下午悦来区文教助理员就正式通知望弟为悦来镇中心小学教员,赓即到校报到,参加教师政治学习班学习。望弟回家告诉家人,不仅她母亲高兴,玉林和素珍也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望弟在政治学习班里听人说,悦来镇上场文兴栈隔壁有家店子出售,这时悦来镇市面萧条,主人要搬家进城。这家店子有铺面还有四间屋子,房价只需三石米。星期天望弟回家把此事告诉家人,叫玉林立即请人帮忙准备三石大米。她明确告诉玉林和素贞,今后家里的东西都归他们了。
望弟买下了店子,因主人的家什不便搬走,有人劝望弟添三斗米将家什买下。望弟觉得自己添置新的家具很麻烦,反正自家仓里有十几石黄谷,就答应买。玉林听说再添三斗米买下主人的家什,也觉得这样省事,免得请木匠做新的。玉林夫妇心想望弟教书去了,在街上买了房子,肯定会把她的母亲接出去。这样一来今后这个家就是他们两口子的天下了。
望弟买下店子不久,这时素珍快分娩了。一天玉林对程氏说:“娘娘,爹在街上买了店子,她现在是人民教师,每月有工资,看来她要接你上街去享清福啰。素珍快坐月子了,娃儿出生没人管,我打算叫我妈来帮帮忙,你老人家觉得怎么样?”
“我哪能想什么清福啊!望弟他们学校没有宿舍,两三个教师挤到住一间寝室,因为这样她才花钱买下这间店子。我吃素搞惯了,不会杀鸡炖肉照顾月母子。你妈引孩子有经验,再说呀娘娘带孙儿,隔代亲,这多好啊。你快去把你妈接过来吧。”程氏这样对玉林说道。
第二天玉林就把他妈接到家里来了,没多久素珍生了个胖嘟嘟的男娃儿。望弟听说素珍生了孩子,称了几斤猪油,买了一只母鸡,星期天拿回家去。当天下午就把她母亲接上街了。此后程氏再也没回原来住过几十年的老草房了。
程氏上街后,望弟说服她母亲不再吃素,说人需要各种营养,长期吃素,身体缺乏某些营养会影响健康。程氏认为女儿现在是人民教师了,说得在理,接受了女儿的意见。她同时告诉女儿,现在是新社会,提倡自由恋爱,劝望弟早点找个自己喜欢的男人结婚。
&一九五二年上年,经同事介绍,望弟与越来区武装部长吕子璋相好。老吕是河北人,二野的一个连长,后来转到地方,比望弟大七岁。他与望弟认识两个月后,登记结婚了。
&一九五一年春进行土改时,玉林认为共产党爱穷人。他向土改工作队的同志反映,他应该是贫农,他抱到景望弟家来的时间不久,从小过着穷苦生活,就是抱到景望弟家之后,也是起早睡晚,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地干活。他又多次向贫农协会的人叫苦,最后把景望弟的家庭成分评为富裕中农,景玉林的个人成分为贫农。他为了使自己评为贫农,说了不少伤害望弟母女的话。他说景望弟过去将田土佃给程志华耕种,应该评为地主,他抱到景望弟家不到三年,应该和他哥的家庭成分一样是贫农。工作队征求群众意见,群众说景望弟的父亲景华清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在田里干农活时天气突变,遭雷击死亡。景家缺乏劳力,才将田土租给程志华耕种,但是时间很短。大家觉得只能评为中农。景玉林说是因为他抱到景望弟家,他坚持把田土取回来自己耕种,如果不是这样,她景望弟肯定是地主。说他是贫农,景望弟起码应该评为富裕中农。望弟知道后,特意回到乡下,当着村农会干部和几个景氏本家的面,毁掉抱约,表示从此她与景玉林互不相干了。
景玉林暗地高兴,自己是贫农,景望弟家这座大草房和四十挑田和两亩多土,以及仺里的十多石黄谷,圈里的猪牛和所有财产都是他景玉林的了。这和在土改时分到田土的农民比起来不知富裕多少。景望弟当众撕毁了抱约,今后他们互不相干,在景玉林看来这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一九五四年,景望弟双喜临门:这年普选,她被选为县人民代表;这年的冬月她生了一个重达七斤半的胖儿子。
景玉林正作着发财梦时,一九五三年春荒时,村农会主席带着几个人到他家来,劝他将家里余粮运去卖给国家。他说家里粮食不多,没有卖的。农会主席说:“俗话说家中有金银,隔壁有戥秤。你景玉林家人少地多,每年单是黄谷少说也有十六石,加上杂粮和红薯,该是多少?你们每年生活用粮顶多五石,饲料用杂粮和红薯都用不完,这个账很好算呀。”
&“她在街上买店子和买家具,都是我们家里出的粮食。”景玉林说的她,指景望弟,因为他们已经毁掉抱约断绝关系,所以他不在称她为爹,甚至连姑姑也不叫了。
&“我们知道景老师买店子和家具用了几石谷子,那是以前的存谷,最近两年你家该存多少,大家都有个数。”农会主席说,“国家有政策,多余的粮食必须卖给国家。自觉自愿地运去卖,是有觉悟的爱国表现。如果不听劝告,按政策就要强行运去卖。”
&第二天农会主席组织了二十几人担着箩筐来玉林家强行开仓,除了给他留下基本口粮外,其余的粮食都帮他担去卖给悦来镇粮站了。农会主席将农民运粮的工钱和食费扣除后,余下的卖粮款如数交付给景玉林。玉林知道粮食紧张,囤集居奇会发财,哪知农会主席给他来了这么一套,他气得躺了两天,没吃没喝。
&一九五四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当时成立农业合作社的政策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因景玉林个人成分是贫农,属于首批发展对象。当干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心想贫农和雇农虽然分到了田土,但缺乏农具和耕牛。这伙穷哥们搞在一起,真是叫花儿进妓院——干缠。原本打算不参加,他转念一想,自己田土宽,农忙季节要雇工,开销也大。初级社土地按比例分红,田土多自然就分得多,于是他就答应参加。
景玉林入社的头两年,收入还不错。一九五六年初级社变成了高级社,取消了土地分红,一切靠劳力挣工分。那个年代大刮浮夸风,干部种样板田,弄虚作假。报上鼓吹粮打千斤,户收两百,实际上庄家没做好,粮食产量一年不如一年。
&景玉林收入大大减少,房子开始破烂。草房每隔两年要加草翻盖,自一九五四年加入农业合作社后,每年只能在社里分到十几个谷草做床铺草。草房几年没盖,开始漏雨,急得景玉林没得抓拿。
&一九五八年,成立大伙食团,这时景玉林那座大草房破烂得没法住人了。好在那时刮起共产风,景玉林一家五口搬到粽粑岩赵四癞子院子里住。赵四癞子是自耕中农,两弟兄住一座一正两横的瓦房,土改后不久他的弟弟进中元纸厂当工人,没隔多久弟媳也到厂里去了。房子宽,景玉林搬去住了三间。他原来的大草房破败之后,腐烂的盖房草和成年的老土墙,被生产队弄来做肥料啰。
&景玉林的大儿子在村小读小学,他想给孩子扯几尺布作件新衣,奈何没钱。这时他想到了在悦来镇中心小学作副校长的景望弟,想去向她叫苦,或多或少也许能求得一点帮助。几次走到望弟家外面,几年来从没进过这道门槛,在门外徘徊一阵,最终没有勇气进去。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己得婚俗改革碑&|&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龙令洌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令人惊叹的是,早在一百多年前,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山界四十八苗寨,就提倡了这种观点,并以&碑约&的形式确定下来。
  刻立于清同治五年三月十八日的一块婚俗改革碑,现存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黎平剑河三县交界的青山界四十八苗寨之一的己得村,这块碑对那个时代青山界四十八苗寨而言,相当于一部&地方性婚姻法& ,现今在民间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缔约于明代的&青山界四十八寨&大款,到清代中期,以己得为中心的款约,具有极强的号召力,统率今黎平县的己迫、乌朝、岑同、乌腊、苗丢、高下、苗举、唐灼、平空、高仲、高练、唐朗、岑纪、格东、八龙、平信、岑弩、岑拾、苗格、鄙栽,剑河县的高椅、康中,锦屏县的苗吼、宰格、苗庄、苗里、扣文、九丢、挽楼、美罗、控俄、格朗、苗亘等数十个苗寨,方圆百里发展壮大成独特的苗族社区。于同治五年(1866年),青山界四十八苗寨在己得发起的一场婚俗改革,冲破了苗族古制中的&姑之女必须嫁送舅家&的桎梏,并勒石立于寨中,成为影响深远的&地方性&婚姻法&&。碑文规定:&外甥女出嫁,舅家不准勒索财礼& ,&母亲亡故之后,不准舅家取讨头项钏手饰等件&,明确婚姻自主,其影响力甚至波及到清水江中下游的其他款约和一些侗寨。
   该古碑 &反对姑舅姻亲之近亲结婚&、&主张二比自愿结亲之婚姻自由&、&不准舅家勒索财礼,减轻婚嫁负担&等等,还具体规定了娶嫁聘金&上富之女聘银拾两,中富聘银八两,下户聘银五两&等。同时,还制定了惩罚机制,如 &如有等情,许地方同禀官究治&、& 如有违者,不准逼接,众等公同禀究&等。该古碑&自示之后,倘仍不遵并勒取身价者,准地方绅团头首共同具禀,以凭严惩,各宜凛遵毋违&, 明确赋予各寨头人履行款规,惩罚违约人的地方权力。
  由碑文而知,这次婚俗改革的原因是:当地姑舅表包办婚姻,讨要舅公礼陋俗盛行,严重束缚男女谛结婚姻自由,而来自外部的社会大背景无疑是一种催化剂。清代中期以后,青山界周围地区的苗侗族先人接受外界先进思想,以汉族婚姻形式为样板,积极倡导对&不落夫家婚&和&姑舅表婚&等婚姻制度进行改革,提倡婚事从俭,反对铺张,&可省则省,概行从俭&、&嫁奁多寡,随便其有&。同治五年(1867)锦屏、黎平、剑河交界处的村寨集中到黎平县六和乡己得对旧的婚俗进行改革,将条规刻到在石碑上,竖于寨子中。通过改革,&姑舅表婚&制受到很大的限制,舅家特权受削弱,强行婚娶、索取财物、追回嫁妆等现象及&不落夫家&习俗均有不同程度的改革。
  当然,如果用现代婚姻观念标准来衡量,这场婚俗改革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观念显然已经落伍,但当年的那次婚俗改革还是成功和富有生命力的。
  链接&&&&&&&&
  己得婚俗改革碑序
  为严禁乡俗,以端风化事案。聚众头首禀称:该民人等处,乱来男女婚嫁不遵古制,不由媒妁,姑之女必须嫁送舅家,名曰转亲。入舅家无女子,或有子而不许他子,只得禀请示禁,迁来查婚姻为教化之原,夫妇乃人伦之始,故问名纳来婚礼,特重仪文而掌判,导言蹇修实司。夫媒妁洵为人生共由之道,抑亦古今不易之理。今据等寨枉知古训,习俗成风,始生女而舅有男,逼谐秦晋,冰未泮而漓已结,莫喻斧薪。甚或舅氏无子,竞索币以偿,否则甥女无家,遂终不字,种种恶习,大伤风化。兹既据该头首等禀请出示禁,前来亟应加禁革,除批示外,行出示晓喻。为此,示仰苗民等人知悉,嗣后男婚女嫁,必凭媒妁撮合,莫应问名一遵古训。如有姑舅姻亲,亦必先通媒妁好缔朱程。自示之后,倘仍不遵并勒取身价者,准地方绅团头首共同具禀,以凭严惩,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一、外甥女出嫁,舅家不准勒索财礼,还集女家整备嫁饰,致甥女长成而舅有男,二比自愿结亲,先请媒妁向求愿允,仍备聘金整备等件,方准过门。亦无媒妁庚书,不准压逼结亲。如有等情,许地方同禀官究治。
  二、母亲亡故之后,不准舅家取讨头项钏手饰等件,倘有再行讨取,众等公同禀究。
  三、二比两愿之后,上富之女聘银拾两,中富聘银八两,下户聘银五两。如有违者,不准逼接。
  已得、苗喉、宰格、岑同、苗丢、叩鹅、苗庄、九丢、美罗、乌腊、叩文、苗举、苗里、挽楼、高仲、高下、平空、岑努、高练、格朗、岑舍、堂朗、格东、苗格、唐腊、八龙、高椅、岑己、平信、鄙栽、苗亘。
  同治五年三月十八日立
  注:四十八寨,除已迫寨反对改革婚俗不参加商议外,其余各寨虽未署名均有代表参加。此碑现立于已得村。
  (稿件来源:贵州锦屏固本乡党委)
&(编辑:孙燕)[字号:
]向前: 向后:
热点民族文化
推荐民族文化
最新民族文化新闻青山界古老苗寨婚俗改革的见证己得婚俗改革碑 - 苗族风俗 - 苗疆风情网
青山界古老苗寨婚俗改革的见证己得婚俗改革碑
作者:龙令洌 【
】 浏览:0次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令人惊叹的是,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贵州省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山界四十八苗寨,就提倡了这种观点,并以“碑约”的形式确定下来。这块刻立于清同治五年三月十八日的婚俗改革碑,现存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黎平、剑河三县交界的青山界四十八苗寨之一的己得村。对于那个年代的青山界四十八苗寨而言,这块碑相当于一部“民间性婚姻法” ,现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缔约于明代的“青山界四十八寨”大款,到清代中期,以己得为中心的款约,在青山界方圆百里的苗族社区具有极强的号召力,统率今黎平县的己迫、乌朝、岑同、乌腊、苗丢、高下、苗举、唐灼、平空、高仲、高练、唐朗、岑纪、格东、八龙、平信、岑弩、岑拾、苗格、鄙栽,剑河县的高椅、康中,锦屏县的苗吼、宰格、苗庄、苗里、扣文、九丢、挽楼、美罗、控俄、格朗、苗亘等数十个苗寨,于同治五年(1866年),发起一场婚俗改革,冲破了苗族古制中的“姑之女必须嫁送舅家”的桎梏,并勒石立于寨中,成为影响深远的“地方性‘婚姻法’”。
  该古碑主张婚姻自主,“反对姑舅姻亲之近亲结婚”、“主张二比自愿结亲之婚姻自由”、“不准舅家勒索财礼,减轻婚嫁负担”等等,碑文规定:“外甥女出嫁,舅家不准勒索财礼” ,“母亲亡故之后,不准舅家取讨头项钏手饰等件”, “上富之女聘银拾两,中富聘银八两,下户聘银五两”等,其影响力甚至波及到清水江中下游的其他款约和一些侗寨。同时,古碑还规定了惩罚机制,如 “如有等情,许地方同禀官究治”、“ 如有违者,不准逼接,众等公同禀究”;“自示之后,倘仍不遵并勒取身价者,准地方绅团头首共同具禀,以凭严惩,各宜凛遵毋违”, 赋予了各寨头人履行款规惩罚违约人的权力。
  由碑文可知,这次婚俗改革的原因是:当地姑舅表包办婚姻,讨要舅公礼陋俗盛行,严重束缚男女婚姻谛结自由,而来自外部的社会大背景无疑是一种催化剂。清代中期以后,青山界周围地区的苗侗族先人接受外界先进思想,以汉族婚姻形式为样板,积极倡导对“不落夫家婚”和“姑舅表婚”等婚姻制度进行改革,提倡婚事从俭,反对铺张,“可省则省,概行从俭”、“嫁奁多寡,随便其有”。同治五年(1867),除已迫寨外,锦屏、黎平、剑河交界处的四十八苗寨,全部集中到黎平县六和乡己得,商议对旧婚俗进行改革,将条规刻到在石碑上,竖于寨子中。通过改革,“姑舅表婚”制受到很大的限制,舅家特权受削弱,强行婚娶、索取财物、追回嫁妆等现象及“不落夫家”习俗均有不同程度的改革。
  当然,如果用现代婚姻观念标准来衡量,这场婚俗改革还不够彻底,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较之今天的 “自由婚姻”观念显然已经落伍,但那次婚俗改革在当年而言是进步、成功和富有生命力的。
  己得婚俗改革碑序
  为严禁乡俗,以端风化事案。聚众头首禀称:该民人等处,乱来男女婚嫁不遵古制,不由媒妁,姑之女必须嫁送舅家,名曰转亲。入舅家无女子,或有子而不许他子,只得禀请示禁,迁来查婚姻为教化之原,夫妇乃人伦之始,故问名纳来婚礼,特重仪文而掌判,导言蹇修实司。夫媒妁洵为人生共由之道,抑亦古今不易之理。今据等寨枉知古训,习俗成风,始生女而舅有男,逼谐秦晋,冰未泮而漓已结,莫喻斧薪。甚或舅氏无子,竞索币以偿,否则甥女无家,遂终不字,种种恶习,大伤风化。兹既据该头首等禀请出示禁,前来亟应加禁革,除批示外,行出示晓喻。为此,示仰苗民等人知悉,嗣后男婚女嫁,必凭媒妁撮合,莫应问名一遵古训。如有姑舅姻亲,亦必先通媒妁好缔朱程。自示之后,倘仍不遵并勒取身价者,准地方绅团头首共同具禀,以凭严惩,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一、外甥女出嫁,舅家不准勒索财礼,还集女家整备嫁饰,致甥女长成而舅有男,二比自愿结亲,先请媒妁向求愿允,仍备聘金整备等件,方准过门。亦无媒妁庚书,不准压逼结亲。如有等情,许地方同禀官究治。
  二、母亲亡故之后,不准舅家取讨头项钏手饰等件,倘有再行讨取,众等公同禀究。
  三、二比两愿之后,上富之女聘银拾两,中富聘银八两,下户聘银五两。如有违者,不准逼接。
  已得、苗喉、宰格、岑同、苗丢、叩鹅、苗庄、九丢、美罗、乌腊、叩文、苗举、苗里、挽楼、高仲、高下、平空、岑努、高练、格朗、岑舍、堂朗、格东、苗格、唐腊、八龙、高椅、岑己、平信、鄙栽、苗亘。
  同治五年三月十八日立
  注:四十八寨,除已迫寨反对改革婚俗不参加商议外,其余各寨虽未署名均有代表参加。此碑现立于已得村。
  (稿件来源:贵州锦屏固本乡党委)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二榜庚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