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过程性评价总结要过程

一堂优质数学课的标准
当前位置:>>>>>>
北京市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三年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渐地进入教师的认知领域.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也因新课程的实施而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结合人教B版数学教材,说明自己对一节好课的看法和认识,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优质&& 标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渐地进入教师的认知领域。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一节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化。我认为,一节好课必须具备列条件:
一、一堂课教学目标科学规范,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数学教学过程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结果,它实际上能反映出下面三个问题:教师要教什么数学?学生要学什么数学?学生学完这些数学能够做什么?
&&& 1.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
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并且能够准确应用《新程课标准》规定的行为动词。
2.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三个不同的层次
教学目标有远期目标,近期目标,过程目标。远期目标实现周期很长,通常是一个课程,或一个学习领域,或一个核心观念的教学追求。如: (1)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等等,这些目标,非一日之功,避免空洞,得不到落实。近期目标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或者某一学习环节(课时目标,单元目标等)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它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它既是当前教学活动就应实现的目标,也是实现远期目标的一个环节。过程目标即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教学目标的设计具体、表述清楚、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体,不要太大、太空,不能含糊不清,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人教B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2.1.2函数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为例,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②了解函数不同表示法的优缺点
③了解分段函数及其表示并能简单应用
④会求某些函数的解析式
⑤增强学生动态意识,通过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让学生了解函数表示方法的多样性和转化方法。
②通过学生的探究与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何种函数用何种方法表示适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①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过程,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板画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计算机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人教B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中“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认识了。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难题。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
1.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质疑
学习活动不仅是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发现新的问题,引发新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站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高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质疑,常见创设情境的方法有:
(1)以数学典故、史实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2)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3)以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4)以数学悬念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以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6)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作为创设工具,提升学生的兴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教育功能。
&& 2.突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光是知道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公理等是什么,更要明白它们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让学生能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3.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探索新知识
教学过程是学生能动的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畅通,充分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这种教学观念的具体体现之一,便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动脑思考问题。
4.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学会探究数学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知识结构的过程。数学解题的实质就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学生在探究新知识或遇到新问题时,一般都是将其转化为旧知识加以解决的。他们的认知过程主要是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即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探究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随着目标,展开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渗透常用的数学思想、强调常用的数学方法,特别是通性通法,让学生去探究解题过程。
5.教学内容、例题、习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几十个人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各方面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设计一节课时,在教学内容、例题、习题的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实行分层教学。作为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不是自己讲了多少,主要是学生明白了多少,理解了多少,会了多少。课堂练习针对性较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题能够巩固深化课堂知识,拓展应用。
6.教学语言科学规范、板图板画清晰标准、板书具有较好地示范作用
数学教学中,要用规范的数学学科语言,准确地表达数学问题;数学的教学往往需要老师的板图板画清楚,准确;老师的板书要规范,不写错别字,具有较好在示范功能。
四、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多媒体手段
信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数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作为一堂好课,并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装饰,也不会是自始至终的高潮和精彩,也不必是高科技现代教育技术的集中展示。而是教师应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一种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每一点进步,以愉悦满意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宽容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以兴奋满意的情绪激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尊、自信、自强中自主学习。教学中关注过程,给学生留有探索空间,给课堂一点开放空间,使学生有创新的空间,使学生个性有发展空间。多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点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点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多给学生一点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对于这些,我们使用的人教B版数学教材都有很好地现。巩固知识,注重应用意识,能力培养着眼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于这些,我们使用的人教B版数学教材都有很好地现。
【上一篇】
【下一篇】求解数学题(要过程)1、张老师找甲乙丙三名同学来办公室谈话,甲要10分钟谈完,乙要10分钟谈完,丙要8分钟谈完,怎样安排三人的谈话顺序,使三人花的总时间最少?最少是几分钟?2、把100块玻璃由甲地运往乙地.按规定,把一块玻璃安全送到可得运费3元,若运输中打碎一块玻璃,要赔偿5元.在结算时共得运费260元,那么在运输途中打碎了几块玻璃?
  1.先和丙谈,再谈甲和乙(先和时间用的少的谈,再和时间多的谈),这样丙用了8分,甲8+10分,乙8+10+10分,这样能使三人等待花的总时间最少,最少8+8+10+8+10+10=54(分).
2.假设全安全送到.那样得到了300元,可实际得到了260元,少得了40元,而那四十元就是打碎赔偿失去的,打碎一块不仅要失去赔偿的5元,还失去了安全送到可以得到的的3元,所以打碎一块损失8元,40除以8等于5,打碎了5块.(3*100-260)/(3+5)=5(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数学,要过程!!!!!!!!!!!!!!_百度知道
数学,要过程!!!!!!!!!!!!!!
每天节约钢材6吨机器工厂技术革新后,现在可用10天,现在每天用钢材多少吨,因此原来7天用的钢材
提问者采纳
6*7=42吨(7天可以节约多少吨)10-7=3天(可以多用的时间)42/3=14吨(现在每天用的吨数)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原7天用的总钢材量为x吨所以以前每天用量X/10=6解出X=140所以现在每天用量140/7-X/10已知每天节约6吨所以X/7现在每天用量X&#47
即现在每天是原来的7/10所以现在每天6÷(1-7/10)×7/10=14吨
设现在每天用Xt10X=7*(X+6)3X=42X=14答:现在每天用14t感觉就是这样了望采纳谢谢!
解:设原来每天要用x吨钢材,则现在每天用(x-6)吨根据题目,可得钢材为7x或10(x-6)即
7x=10(x-6)
x=20则原来每天用20吨,现在用14吨。
解:设现在每天用钢材x吨。7*(x+6)=10xx=14
设现在每天用X吨,则 10X=7*(X+6)解得X=14
数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数学,要过程!!!!!!_百度知道
数学,要过程!!!!!!
1千米一只燕子0,燕子飞行10,找这样计算.5小时可以飞行9.92千米,还需多少时间
提问者采纳
5÷3)=94.5=1.5÷67.5÷(20294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6祝你学习进步.92:x
x=0!:0.1!!!!!!,望采纳你好!.5=10!用比例知识解答——【成正比例关系】9,谢谢!!
10.92÷(9.1×2)=0.6小时
10.92/(9.1/0.5)
10.92÷9.1×0.5=0.6h我也不敢肯定╯﹏╰
数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上传于||文档简介
&&课​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过程性评价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