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gdp减去折旧等于两个数等于三位数得两个尾数

2014苏教版四上数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单元教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苏教版四上数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单元教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4苏教版四上数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单元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6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四舍调商)第一课时 要求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 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 3.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例题插图。 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计算。 70÷9 69÷20 520÷60 集体订正后,让学生说一说用整十数除怎样试商。 2.口答: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X( 40X( )&83 )&250 30X( 20X( )&158 )&983.在下面 O 里填上“&”或“&” 。 32X4O120 51X6O310 二,教学新课&1.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整十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非整十数的两位数除三位数(不要调商)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除数的个位是 1、2、3、4 的两位数除法。 2.教学例题。 出示教科书第 18 页教学情境图。 (1)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72÷34= (2)探索“272÷34'的笔算方法。 ①提问:272÷34 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 34 看作 30 试商? 你估计商应是几? ②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时,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笔算中出现的问题。 ③交流算法。 师:你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指名说一说) a.提问:用 9 乘 34 得 306,272 比 306 小,怎么办?(教师指着下面的算式问学生。) 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介绍:像这样要改商的叫做“调商” 。 b.提问:为什么要改商 8,指名回答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④请学生独立完成竖式。 学生完成竖式计算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 (3)归纳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当除数的个位是 4 或比 4 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 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由于这时把除数看小了,商往往偏大。初商后,必须将商与原来除数相乘;如果乘积大于被 除数,就说明初商偏大,应该把初商调小再试,直至余数小于除数为止。(结合例题的计算过程进行归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中的 1~4 题。 1.第 1 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2.第 2 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产生错误的原因。 15 ( ) 43X6O260 24X7O155苏教版(2014 新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3.第 3 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 4.第 4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本订正。 本题解答过程:184÷23=8(棵)(答略) 集体订正后,教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全课小结 师:刚才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口答)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6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五入调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9 页例题、练习四中的第 1、2、3、4 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五人”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复习 1.在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X( 70X( )&262 )&508 80X( 30X( )&454 )&280指名口答,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 2.在下面的 O 里填上“&”或“&” 。 47X5O250 35X7O239 3,列竖式计算 91÷20 96÷32 326÷50 326÷53 280÷30 200÷43 69X3O200 64X4O240指名口答,让学生口述判断的理由。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全班交流。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两组题目的试商过程。 4.口答。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个位是 1、2、3、4 的两位数除法,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口答)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四舍的试商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试商方法,就是 用两位数除当除数个位是 5、6、7、8、9 时该怎样试商。 2.教学例题; 16苏教版(2014 新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出示教科书第 9 页教学情境图。 (1)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弓 I 导学生列出算式 252÷36= (2)探索“252÷36”的笔算方法。 ①提问:252÷36 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 36 看作 40 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 ②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③交流算法。 a.先指名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进行全班核对。 b.再出示下面的计算过程和问题。 252÷36=6 问题是:商 6 对吗?为什么? 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这里把除数“36”看成 40 来试商,商 6 太小了, 因为余数是 36,和除数相等,所以商要改成?。 教师强调: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调商,使余数比除数小。 (3)归纳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是 5、6、7、8、9 时,可用五入法来试商,把除数的个位“五人”后再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商容易偏小,出现余数比除数大或余数与除数 相等的情况(如上面的例题)。商小了,要把初商改大。 (4)比较,发现异同点。 让学生比较“372÷34”和“252÷36”的计算过程,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相同点:都要 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进行试商;除的时候都要调商;除的时候都要注意“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计算要求。 不同点:当除数的个位数是 1、2、3、4 时,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数是 5、6、 7、8、勺时,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用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多 l 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4 中的 1、2、3、4 题。 1.第 1 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2.第 2 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3.第 3 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全班核对。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 的指导。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 )17苏教版(2014 新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练习四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0 至第 21 页练习三的第 5―13 题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计算,边计算边思考,计算后再思考,在思考中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2.巩固学生已掌握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3.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 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口算 1. 课件出示。 2.学生口算。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笔算 1.练习四第 5 题。 (1)指名读题。 (2)同桌之间活动:一位同学估计商是几位数,再估计一下商可以是多少,另一位同学通过笔算来验证,然后两位同学 交换,同桌比一比,看哪一位同学估计得最准。 (3)指名汇报。 (4)说说估商准确率高的方法是什么。 2.练习四第 6、7 题。 (1)指名读题。 (2)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估计一下这些算式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商可能是多少?组内同学讨论。 (3)分组将刚才估计的题目再笔算一下,来验证自己估计得准不准。学生练习。 (4)全班交流、订正。 (5)指名请出估计得最准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三、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 8 题。 (1)指名读题。 (2)质疑:要求养鸡只数是鸭九倍,应先求什么? (3)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2.练习四第 12、13 题。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出示 2 个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 (4)小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5)全班交流并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四第 9――11 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18苏教版(2014 新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2 页练习四第 14―20 题,思考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2.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出示 14 题。 2.学生先默算,再指名口算。 3.提问;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二、笔算 1.练习四第 15 题。 (1)先指名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2.练习四第 16 题。 (1)出示第一行的三题: 612÷ 18 608÷ 32 224÷ 56 (2)先在小组里估计二下每题的商大约是多少。 (3)算一算,并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5)提问:你今天比昨天估计的准了些吗?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 18 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2.练习四第 19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练习四第 17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F9、思考题 1.在计算正确的商之后,我们可以先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这样的算式: ( ( )÷72:( ) )÷27=26......182.根据这样的算式,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19苏教版(2014 新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四第 11 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 23-24 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 O 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 O 的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运用这种简便算法当余数为 2 时,为什么原题的余数却是 20?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题目:根据 450÷30=1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45÷3= 900÷60= 150÷10= 学生各自写商,然后指名回答。 提问:做这三道题时你各是怎样想的?你这样想的根据是什么? 2.谈话: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把一些比较复杂的除法计算转化成简单的除法计算,使计算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就学 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题 7 学生完成表格,并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商不变的规律,为什么不包括 0? 2.练一练 3.出示例题:篮球的单价是 50 元,王老师带了 900 元,可以买多少个? 学生读题后,教师指名列出算式。 提问:观察算式 900÷50,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能不能使 900÷50 的笔算变得简单些,又使商不变? 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有 0,想使计算简便可以把它们同时除以一个数再计算。 出示竖式:50,J900 提问:你觉得 900 和 50 同时除以几能使笔算简便? 学生提出可以同时除以 10。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 10,在竖式上只要怎么办? 教师板书,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各划去一个 O。 谈话:这样就是把 900 除以 50 转化成了 90 除以 5,好算吗?谁来说计算过程,我把它写下来。 提问:被除数 900 末尾有两个 0,为什么只划去 1 个 07 如果把被除数末尾的两个 0 都划去行不行?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 回答。 谈话:再用这种方法算一遍,并在第 85 页的横线上填一上得数。 2.谈话:现在如果篮球的单价降为 40 元王老师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列式,并尝试自己用简便疗法计算,指名板演。 共同看板演的算式,指着式中余下的“2” 。 20苏教版(2014 新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提问:想一想.余数应该是几?为什么? 学生思考、 讨沦, 交流想法。 讨论后得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划去一个 0 后, 实际上是用 90 个十除以 4 个十, 余下的 “2” 表示 2 个十,是 20。 谈话:余数是 20 对不对呢?我们可以验算一下。这道题你会验算吗?如果你认为余数是 2 也可以验算一下。 学生试着进行验算。指名板演验算过程。 谈话:通过验算.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余数应该是 20。 三、综合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几算。做好后在小组里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 提问:怎样算能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说算法,集体交流反馈。 提问:像 480÷20 这样的题目过去你们也会口算,谁能说一说,现在的口算与过去的口算相比,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 进步? 2.做“想想做做”第 3 题。 让学生观察算式,找出题目中的错误之处。 在小组里讨论错在哪里。 提问:谁能说说这两题计算得对吗?不对,错在哪里? 学生交流,分析错题原因,各自在书上改正,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改得对不对。 提问:这两道题给你的体会是什么? 要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只能划去相同个数的 O;如果竖式中有余数,要把被除数中划去的 0 补上才是题目的余数。 四、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五、全
课总结 提问:什么样的题目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练习五教学内容:25 页练习五 教学要求:1.进一步掌握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2.重点掌握余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出示第一题。 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想一想被除数和除数是同是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吗? (同时 交流订正 2.第二题 指名口答 21 相同)苏教版(2014 新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 3――7 题 熟练的运用商不变的规律简算 交流订正 2.指名板演 8、9 题 3.出示第 10 题 审题弄清题意 如何列式呢?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验算 4.当堂测试第 11 题。 三、作业 补充习题中的练习 教学反思:8 整理与练习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7 页复习的第 1―6 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正确地笔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出示复习的第 1 题。 2.指名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 3.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笔算 1.复习的第 2 题。 (1)出示第一组:147÷20 147÷ 21 147÷ 29 (2)谁来估计一下它商大约是多少? (3)让学生算一算这三题,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提问: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想一想,什么情况下我 们需要“调商”? 2.复习的第 3 题。 (1)指名读题。 (2)刚刚我们回忆了用三位数去除两位数的除法的过程,讨论了试商和调商的方法,接下来练习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 复习的第 5 题。 1. 指名读题。 22苏教版(2014 新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 学生独立完成 3. 指名汇报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复习第 4 题 2, 教师随机布置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8~29 页第 7~13 题,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计箅练习 1.复习的第 7 题。 (1)在 3~4 分钟内,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针对有错的题目说说计算方法。 (3)统计全班有错的几人,分别错几题。 (4)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2.复习第 8 题。 (1)出示第 7 题,指名读要求。 (2)请同学们先估计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 (3)同学们分别笔算,并指名板演。 (4)将算出的商与估计的商对比,说说试商、调商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复习的第 9 题。 (1)出示题目,说明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说说解题思路。 (3)全班交流,交流时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2.复习第 10 题。 (1)指名读题。 (2)出示第(1)个问,帮助学生理解每千克什锦糖的售价,就是三种糖售价的平均数。 学生解答第(1)、(2)个问。 (3)分小组讨论: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全班组织交流。 三、思考题 1.指名读题。 (小黑板出示题目)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四、教学“你知道吗?” 1.学生自学。 23 右边一题答案不唯一。苏教版(2014 新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实例讲解。 五、课堂作业 1.完成复习的第 11-13 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简单的周期 教学内容: 物体或图形。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出示教材例 1 场景图)师:这是其中的一个 美丽场景,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彩灯、彩 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师: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板书课 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 第 9 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 10 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 15 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等待 2 秒,出示要求)[生先猜一 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 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出示要求。 ]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 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 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 [不打断] 推想 计算]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随生适当板书:画图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列举的策略:左起,第 1、3、5„„盆都是蓝花,第 2、4、6„„盆都是红花。第 15 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 2 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 15 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 15÷2=7(组)„„1(盆)答:第 15 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 2 是从哪里来的?7 什么意思?1 呢? 24 教科书第 30 页~31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 15 盆是蓝花。苏教版(2014 新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点击演示 ○● ○● ○● ○● ○● ○● ○ 师述:像这样,每 2 盆花看作一组,把 15÷2=7,那就有这样的 7 组。 注意 7 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 1 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 强调:第 15 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三、欣赏、感受规律之美。 1、大自然中有着许多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 2、生活中规律。(红绿灯、霓虹灯、室内布置、服饰刺绣等)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规律呢,也是这样的呀。课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更多的 有规律的现象,并且用我们的所学到数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四、引导反思,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事物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的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 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有规律现象,等待着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五、课后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观察物体1、 观察物体(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 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您现在的位置:&&>>&&>>&&>>&二年级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正文
二年级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
二年级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
作者/编辑:佚名
  你正在浏览二年级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二年级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仅供你参考学习之用,任何作业请你务必亲自动手动脑。  请理解此处提供的二年级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之良苦用心,同时也请理智地对待二年级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和写好作业。
 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
  (1)310 + 690 =
  (2)830 + 610 =
  (3)930 + 210 =
  (4)440 + 720 =
  (5)290 - 210 =
  (6)590 - 410 =
  (7)270 - 140 =
  (8)650 - 190 =
  (9)840 - 730 =
  (10)340 + 360 =
  (11)920 - 530 =
  (12)580 + 400 =
  (13)540 - 220 =
  (14)350 - 260 =
  (15)550 - 440 =
  〔二年级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二年级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所属栏目:〖 尚无数据〗
  “二年级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相关:没有任何专题栏目
  〖〗链接地址:
  作业答案提供的二年级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二年级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个作业: 下一个作业:
二年级口算题:尾数是0三位数加减法相关作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去 3m等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