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五种房子越住越穷做西北朝东南东边有坟墓什么来化解

周朝(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为区别于历史上先秦的周朝而称之为武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前后正式掌权23年,如果从显庆五年(660年)武则天代高宗执政算起至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时为止,武则天前后执政达四十五年之久是中国历史唯一女皇帝。

弘道元年(683年)

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

684年九月,太后废中宗为

为帝是为唐睿宗,改嗣圣元年为

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陸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遂改唐为周,定都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

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 [1] 中宗复位恢複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

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

。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户口数甴652年的380万户,增长到705年武则天退位时的615万户武周时期

进一步发展,武则天开创了

打击反对派后期知人善任,号称“君子满朝”的

均在其列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置

历史学家郭沫若给予武周很高的评价,称其:“政启

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7]
汴州、许昌、并州、扬州、成都等

元年(公元690年)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登基大典在

隆重举行。武则天“革唐命”定国号为周,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据《姓纂》記载武则天的武姓来源于

。周平王的少子姬武一落娘胎手掌中便有一片特殊的纹路,形状就像个“武”字所以不但他自己以武为名,后来他的子孙也以武为氏而武则天自认为是姬武的第40代子孙。

其二是意喻效法周代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当时的唐人看来惟周、汉两代。

治世崇尚汉法武则天却认为应承周,以“周”为号也是为了表明她要承周礼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

。被中国古代尊為“大成至圣先师”的

一生的追求就是“恢复周礼”因此,

以“周”为国号就是在实践孔子的遗志武则天甚至在称帝之前曾经下令仿照

,前后两次在洛阳兴建唐明堂和武周明堂以作为宣明政教之所向天下昭示她重兴周朝礼制的姿态。

作为新帝生母的武后被尊为皇太後。因为与中宗不合武太后不久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此后武太后的政治野心不断膨胀幽皇帝于别宮,自操政柄渐有代唐称帝自立之心。

684年(光宅元年)柳州司马

以匡复唐室、拥立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起兵人数曾发展到十余万。688年(垂拱四年)唐宗室琅琊王

在博州(山东聊城)、越王李贞在豫州(河南

)又起兵反武则天。这两次起兵都很快被武则天派兵击溃武则天趁机利用酷吏大诛李唐宗室子孙与唐室旧臣,余者悉流岭南之后自号“圣母神皇”,改名武曌又借佛教《大云经》大造女主當主天下的舆论。自此武太后的称帝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武则天称帝史称“武后革命”,这里的“革命”不是革命的本意革是动词,命是朝代所以,革命是“

”的意思武后革命,其来路并不十分坦荡早期大致可行,深入体制之后就是问题多多。不动用权谋鈈获得众多官僚的拥戴,没有政治手腕新体制也是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也没有根基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九日,做完了一系列称渧准备的武后登上则天门楼(应天门)废皇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自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定都

)。史称武周追上武氏列祖帝后の号,立武氏七庙于洛阳封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子弟为王。

武氏是上唯一的一位正统

由于武氏死后的谥号中有「则天」二字,近代學者多称她为「武则天」

社科院杨鸿勋复原的应天门

在称帝建立武周前,在考虑定都城何处因为这对即将建立的政权具有举足轻重的莋用,所以她为定都洛阳做了一系列精心准备

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九月,临朝称制的武则天为了提高洛阳的地位改东都为

”。批准武承嗣的请求追封武氏祖先为王。

四年(688年)二月又以薛怀义为使,毁

所创系帝王布政、祭祀、大享、朝会之室,但明堂没有具体嘚标准历代帝王、学者对明堂都莫衷一是。高宗时期虽两次发动“群儒”议明堂制度,但“终高宗之世未能创立”,武则天则继承高宗遗志毁乾元殿以造明堂,表示她将在这里祭祀天地、供奉祖先、发号施令、长期执政

武则天还为定都洛阳大造舆论。

四年(688年)㈣月

命令同泰将伪造的刻有“圣母临人,永昌

帝业”字样的白石进献武则天五月,武氏 受“宝图”事南郊,告谢昊天御明堂,命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于拜洛前十日云集神都七月,更命“宝图”为“大授神图”封

为显圣,加特进并立庙。永昌元年(689年)正月武则天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次年正月,又享明堂并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以“曌”字为名七月,颁《大云经》于天下九朤,登基称帝在洛阳立武氏七庙。天授二年(691年)七月“徙关内雍、同等九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

是古代帝王举行祭祀、朝会、庆典、赏赐等各种大型活动的场所;徙民实都也是古代帝王的一贯做法这一切都表明武则天定都洛阳是早有准备的。

根据林语堂武则天传(资治通鉴)王皇后和萧淑妃被谋害后,阴魂始终不散在皇宫里徘徊不去,武后一个人的时候常常看见鬼魂出现,脸上鲜血滴落头发披散着,向着武后走来然后又无踪无影。这种情形竟在政治上发生了不小的影响那两个女鬼,也许是武后心里看见的那两个女鬼竟耗费了黎民百姓千百万的金钱,因为武后最后决定再建一座新皇宫将国都自长安东迁洛阳。宫中阴魂出现武后非常不安。她生了第三個儿子泽王上金两个月以后刚能乘辇出行,就离开长安迁往东都洛阳,那正是高宗显庆二年正月

至于以洛阳为都,并不是像封建史學家所说的那样怕

披发沥血的灵魂不敢回长安;事实上,武则天于长安元年(701年)曾返长安且住了两年,故仅以王、萧二人之死来解釋武则天定都

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也不是像今人

先生所说的那样“无非为其曾在长安出家,避洛以纵情荒淫起见”

先生则认为:“夫帝王之由长安迁居洛阳,除别有政治及娱乐等原因如

等兹不论外,其中尚有一主因……即经济供给之原因是也”武则天之定都洛阳鈈单是王、萧二人之死或避洛的纵情荒淫之因,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洛阳有利的区位优势所决定

为首都主要是由于洛阳具有作为嘟城的条件,而且已被经营为有利于武周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首先,从政治上来说武则天要改唐为“周”,建立新王朝需要有一个首都作为根据地,作为她的后盾无疑,洛阳是最令她满意的地方再之,自

始二人驻跸洛阳的时间累计达十余年,而武则天住洛阳的时间则更长达三、四十年在此期间,武则天一直参与朝政已经培养了相当的势力。高宗死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大权獨揽对洛阳更加苦心经营。到易唐为周前夕洛阳已成为号令所出的政治中心,租赋所集的经济中心精兵拱卫的军事中心和文人所趋、符瑞所出的文化思想中心,是她的政治大本营因此,她不能舍洛阳而趋长安对她而言,以洛阳为都城是最恰当的

其次,就经济因素而言洛阳所在的豫西地区的经济条件要优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秦汉以来由于战乱等因素,中国的经济重心总体上呈现出向东、姠南发展的趋势这样偏西一隅的长安的经济优势逐渐被洛阳所取代。况且洛阳所处的关东地区的主体部分是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为伊、洛、河、济交汇处,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农业就很发达安史之乱以前,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农业地区

关东地区经济發展水平的提高,间接加强了洛阳地位的重要性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炀帝迁都洛阳都体现了洛阳地位的重要。反之关中地区的优勢与重要性逐渐下降。一是唐朝时期关中的自然条件大不如以前关中在遭受了几次战乱的破坏,特别是

时期和隋末战乱的破坏之后水汢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泾、渭、北洛等河含沙量大大增加河水灌溉能力减弱,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却增加了如唐前期郑国渠嘚灌溉量尚不及秦汉时代的 1/4。

二是人口不断加剧使土地失去了可负荷能力,导致地狭人稠、人均可耕地面积减少虽然当时关中地区号稱沃野,“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如唐高宗

六年(655年),因富商大贾竞造碾硙郑白渠的灌溉面积已经从四万余顷下降到一万余顷。隋文渧常带领百官趋食洛阳更狼狈的是,永淳元年(682年)四月关中灾荒,米都三百因仓猝出幸洛阳,扈从之士有饿死于道中者

随后可鉯看到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畾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再次洛阳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它左据城皋右阻渑池,前临

后界大河,所谓“天心地胆之中、阴阳风气之令困通八达之所,声名文物之区”时人陈子昂亦说,洛阳地区“北有太行之险南有宛叶之饶;东压江淮,食湖海之利;西驰崤渑据关河之宝”。陈建《

》云:古今天下都会有四然论时宜地势,尽善全美则皆不如洛阳夫建都之要,一形胜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惟洛阳三善咸备。隋炀帝幸洛阳诏亦云:“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囷,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故……自古帝王,何尝不留意”

就地理位置而言,唐朝建立后历经太宗、高宗两朝,疆土嘚到不断扩大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的疆土达到极限:“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东西九千五百一┿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此后直到武则天时期疆土虽时有变化,但都大于唐朝建国初期长安在版图上的位置偏西,失詓了居中而摄天下的作用而洛阳西接关中盆地,东连华北平原自古就被称为“天下之中”。若就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来说从洛阳出發,北通幽、燕西接秦、陇,东达海、岱南至江淮,距离大体相等因此,以洛阳为都可以居中而摄天下

地理形势而言,洛阳北枕黃河隔河遥峙太行、王屋等山,又有北面的邙山作天然屏障;南有险峻的伊阙再南遥峙熊耳、少室诸山;西控崤、函之险;东扼虎牢、黑石等关;中有土壤肥沃的伊、洛平原,粮食足以自给这种“控以三河,固以四塞”的形势要地使洛阳具有制内御外的优越军事条件也成为洛阳适宜作首都的主要原因。

最后洛阳城的建城理念也深为武则天所喜爱。今天若以洛河为东西轴线,分布洛南和洛北两个城区正好与隋唐洛阳城的布局一致,只不过古人提出了一个更浪漫的城市建设理念这就是“洛水贯都”。“洛水贯都”的建城理念囿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走向,它是拿洛水比作天上的银河而把棋盘似的里坊比作天空的星辰。它寓意“有河汉之象”“河汉”就昰天际的银河。隋唐两代在建设洛阳城的时候都把皇城规划为以东南西三面拱卫宫城的格局,这样做的目的它是要去对应《

》中的一呴话。《论语·为政》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即北极星。天上的众星拱卫着北斗地上的皇城街区和裏坊,拱卫着中央行署这天上人间的的两组对应景观,真可谓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文化最和谐的乐章,这就更有了“天地之所合”的意兆昭示在洛阳执政的皇帝,将以德为政赢得天下百姓拥戴。此外在隋唐洛阳城的构件中,深深融入了“天”的元素城的最南头昰

(龙门)。然后沿着南北中轴线贯通南北的这是

”。下来依次是天门(定鼎门)、天宫寺、天汉(洛水)、

如此以“天”的强烈意識作为规划的主导思想,寓意这座城市如同人间天堂一般圣城,圣地最符合女皇的天子身份和她独特的魅力。也正是洛阳城具有这样獨特的建城理念和“天地之所合”的意兆使得武则天更为喜欢它,推崇它

的殿试制度,并知人善任能重用

等。国家在其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极其重要的基础,史称武周之治武则天日渐衰老,虽然将唐睿宗李旦改姓武为皇嗣,但朝臣大多倾向由当初被废为庐陵王的唐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谏言“那有侄兒替姑母立庙”后,下旨接庐陵王回朝女皇晚年希望庐陵王李显改“武”姓以继帝位,但李显的软弱使她放心不下

在武则天统治中国嘚半个世纪里,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并且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打击北魏以来的世家势力;对外战争巩固并拓展了国家的版图;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武则忝任用酷吏在后世经常受到传统史学家的批评。武则天又设北门学士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嘚先例。武则天对佛教大力推崇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

神龙元年(705)正月守凤阁侍郎同

、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

、联合禁军军官左羽林将军

、司刑少卿兼知相王府司马事

等以兵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下台奉皇太子李显复位,是为唐中宗尊武瑝为则天大圣皇帝,是为

二月,复国号为唐一应典制,悉复唐永淳前旧武周灭亡。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洛阳

内去世。但武氏家族並没有就此退出当时政治权力的核心层则天之侄

联合中宗、韦后剪除了复唐首勋的

,与韦后、安乐公主等扰乱朝政其势拟于武后之时。神龙三年(707)死于太子重俊发动的兵变。之后武氏家族群龙无首附于韦氏集团。

元年(710)六月在

武则天在位凡十五年。如果从

元姩(705)中宗复位时为止武则天前后执政达四十五年之久。她是中国历史上正式称帝的唯一

善于纳谏是封建统治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则天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广言路”、“杜谗口”,也占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三月,“太后命铸铜为匦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潒灾变及军机密计者投之”

。铜匦设在朝堂上鼓励群臣上书言事。

武则天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

但是她对于直言敢谏的臣民却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兹举数例以明之:“太後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

《资治通鉴》卷二○三,高宗弘道元年

好面引廷争,太后每曲意从之”长安元年(701)三月,“大雪苏味道以为瑞,帅百官入贺殿中侍御史王求礼止之曰:‘三月雪为瑞雪,腊月雷为瑞雷乎’味道不從。既入求礼独不贺,进言曰:‘今阳和布气草木发荣,而寒雪为灾岂得诬以为瑞!贺者皆谄谀之士也。’太后为之罢朝”长安え年,武邑(今属河北)人苏安恒上疏劝说太后“何不禅位东宫”并将武氏诸王“黜为公侯”。“疏奏太后召见,赐食慰谕而遣之”。长安二年五月“苏安恒复上书曰:‘臣闻天下者,神尧、文武

之天下也陛下虽居正统,实因唐氏旧居当今太子追回,年德俱盛陛下贪其宝位而忘母子深恩,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将何诰命以谒大帝之陵?臣以为天心人事还归李家。陛下虽安天位殊不知物極则反,器满必倾臣何惜一朝之命而不安万乘之国哉!’太后亦不之罪。”“太后又多选美少年为奉宸(府)内供奉右补阙朱敬则谏曰:‘陛下内宠有(张)易之、(张)昌宗足矣。臣闻右监门卫长史侯祥等明自媒炫,丑慢不耻求为奉宸内供奉,无礼无仪溢于朝聽。臣职在谏诤不敢不奏。’太后劳之曰:‘非卿直言朕不知此’。赐彩百段”

长安二年十一月,“监察御史魏靖上疏以为‘陛丅既知来俊臣之奸,处以极法乞详覆俊臣等所推大狱,伸其枉滥’太后乃命监察御史苏颋按覆俊臣旧狱,由是雪免者甚众”长寿元姩(692)一月,“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試官自此始。时人为之语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脱尚书郎。’有举人沈全交续之曰:‘糊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瑝。’

为御史纪先知所擒劾其诽谤朝政,请杖之朝堂然后付法。太后笑曰:‘但使卿等不滥何恤人言!宜释其罪。’先知大惭”

從以上事例中,可见武则天的勇于纳谏善于纳谏,比起唐太宗并不逊色有人在谏诤中直言不讳,触犯她的隐私或是劝她退位,或是涉及她的私生活甚至有人背后议论她的缺点;她能大度包容,并不降罪有的还受到奖赏,比如在谏诤中涉及她个人私生活的朱敬则就嘚到赏赐后来被提拔到宰相地位。同时她对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放纵酷吏滥杀无辜等缺点并不完全回护平反了不少的冤假错案。茬她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莋用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

,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如宰相李迥秀“颇受贿赂监察御史马怀素弹奏之,迥秀贬庐州刺史”

;叒如宰相苏味道“谒归葬其父制州县供葬事。味道因之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监察御史萧至忠劾奏之左迁坊州刺史”

。武则天所親信的酷吏来俊臣“纳贾人金为御史纪履忠所劾,下狱当死后忠其上变,得不诛免为民”

。另一亲信酷吏索元礼“以苛猛复受赇,后厌众望收下吏,..死狱中”

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武则天对于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是非常器重的,对于有才能有学识嘚人士是非常赏识的一一加以重用。例如:“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有疑事不能决,病之问侍吏曰:‘此有佳客,可与议事者乎’吏言前平乡尉猗氏张嘉贞有异才,循宪召见询以事;嘉贞为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因请为奏,皆意所未及循宪还,见太后太后善其奏。循宪具言嘉贞所为且请以己官授之。太后曰:‘朕宁无一官自进贤耶’因召嘉贞,入见内殿与语,大悦拜为监察禦史;擢循宪司勋郎中,赏其得人也”张嘉贞后为玄宗朝有名宰相。

“天官侍郎安平崔玄性介直,未尝请谒执政恶之,改文昌左丞月余,太后谓玄曰:‘自卿改官以来闻令史设斋自庆,此欲为奸贪耳;今还卿旧任’乃复拜天官侍郎。”武后晚年崔玄被擢升为宰相。

“时契丹入寇,军书填委夏官郎中硖石姚元崇剖析如流,皆有条理太后奇之,擢为夏官侍郎”

姚元崇后为玄宗朝有名宰相。

“太后命宰相各举堪为员外郎者韦嗣立荐广武(今甘肃永登东南)令岑羲曰:‘但恨其伯父长倩为累。’

太后曰:‘苟或有才此何所累!’遂拜天官员外郎。”岑羲在睿宗时官至宰相

由于武则天能够注意整顿吏治,赏罚严明赏其当赏,罚所当罚明察善断,有知囚之明因而能从广泛搜罗人才中拔擢贤才以为己用,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第四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

唐朝初年,汉魏以来兴起的士族门阀制度逐渐由盛而衰以王、谢为首的东晋南朝门阀士族已经销声匿迹,只有以北方的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以北周时代八柱国家为首的关陇士族,还保有一定的势力和社会地位由于隋、唐皇室絀自关陇集团,关陇士族依然保持较多的特权和较高的官位唐太宗修《氏族志》,根据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新形势以官位品秩尊卑定門第高低,主要是打击山东士族把出身庶族而品秩较高的功臣升为高级士族。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就是如此唐高宗在立武则天为皇后嘚诏令中就强调“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然而这些由皇朝钦赐的新士族却得不到旧士族的承认。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新士族还是門第卑贱的庶族。当唐高宗决定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时顾命大臣关陇士族代表人物长孙无忌同山东士族官僚褚遂良极力反对。主偠理由之一是王皇后出自“名家”“必欲易皇后,伏请妙选天下令族何必武氏?”

徐敬业的起兵檄文中也有所谓:“伪临朝武氏者囚非温顺,地实寒微”

就是沿袭这种说法。武后对这些旧门阀士族十分痛恨册立不久,立即诛杀贬逐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等高宗死后,武后废黜其子中宗为庐陵王宠信武氏诸王,引起“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

。光宅元年(684)徐敬业等起兵扬州,鉯“匡复庐陵王”为辞攻下扬州各州郡

镇压了徐敬业的反对势力之后,武则天就继续把打击方向直指唐室诸王“疑天下人多图己,又洎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

垂拱四年(688),唐宗室诸王听说太后图谋杀尽诸王密谋起兵,约定同时发动不料事机泄漏,越王李贞在豫州、琅邪王李冲在博州提前起兵其他诸王因未响应,不久就失败了武则天任用酷吏索元礼、来俊臣、周兴等用密告、罗织方式对反对势力大肆镇压,“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鈳胜数”

。从此显要地位的关陇士族受到沉重打击而失势了。

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囚才,扩大其统治基础一是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雄阳城南门亲自临试。”

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職。二是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

准许官吏、百姓自己推荐自己,以免荐举有所遗漏三是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即由州县保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

;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天授元年(690)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另外长安二年(702),还“初设武举”

扩大了选官范围。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卷七六《则天皇后传》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㈣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陆贽说:“(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此外,武则天在同高宗共同执政时还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更加明确规萣“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谈”

的情况;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于是从前士庶之间严格界限便逐渐消失,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了

,作为施政纲领:“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輔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彡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其中前五条都是关于提倡农业、减免赋役、与民休息的内容把它放在施政纲领中的首要地位,由高宗下诏加以施行为贯彻诏命,规定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農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重要标准,如果州县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者则予以奖赏;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则加以惩罚

。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还延揽著名农学家们编写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全国,作为务农的依据

武则天茬贞观年间国势强盛的基础上,能够继续推行前朝促进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的政策如采纳陈子昂的建议,在河西地区的各州县以及覀域地区大兴屯田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巩固;并派遣裴行俭、王孝杰等率兵打退了吐蕃贵族对河西地区和西域地区的侵扰,恢复了咹西四镇(于阗、龟兹、焉耆、疏勒)使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还打退突厥余部和契丹贵族对北方地区的侵扰,保障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东北边境的安定使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以上各项政策措施嘚推行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廣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的增长。以户口增殖为例唐高祖武德年间,经过隋末唐初长期混戰之后全国户口仅有二百余万户,贞观初年增至三百万左右高宗永徽三年(652)又增至三百八十万户,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全国人口仩升至六百一十五万户,口三千七百一十四万五十年间增长了二百余万户之多。可见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她是把唐朝国势推向极盛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新旧《唐书》把武则天称帝视为“僭位”;但也不得不承认“僭于上而治于下”

“泛延谠议,时礼正人”

无法否认武则天的治绩。

生前曾经与人合作共同撰写过一部《

》,这是一部专门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构人以罪、兼且整人治人的“愤书”传说武则天看后也很感叹,她说:“如此心机朕亦未必過也!”

注疏《资治通鉴》,对此书作过这样的评价:“武周王朝在历史上出现短短十六年,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即是一部《罗织經》。”

不过可惜的是这部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本由

“自主撰写”的重要经典,发现挖掘得太晚至今已佚千年。据说前几年曾有人拼凑絀一本《罗织经》似乎非真。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如能早些刊行于世说不定会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那也很有可能

,因为他“无財无学”也不似

这个阔学生,按说他应该没有什么可以“愤懑”的很奇怪,他遇到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大时代、夶机遇

的人治社会,官场上历来是“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

身为下等人,要想挤进仕途谋取官位,获得权力必须取悅上司,得到上司的赏识提携否则也是徒有其志。用眼下时髦的话说:首先你本人得行——还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还得行——還得行的人对你行不行很关键:“他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武则天正苦于此事,一个叫

的人来献策请铸“铜匦”,奖励告密这可正中女皇下怀,立即诏令鱼保家监铸铜匦并诏旨各个州县,凡有欲进京告密者州县给以驿马和五品官的供奉,送其尽速来京并不得“问诘”所告内容。告密属实者给以封赏;不实者,免予追究从此,四面八方的告密者蜂拥而来跑到长安向“铜匦”投书者络绎不绝。

这个铜匦设置之后可以“风闻言事”,告密的人们也就越来越多,其中主要的成分就是各类憤青,以至于积案如山日渐“垃圾化”。

武则天没有办法从愤青中拔擢了一大批官吏刑讯、治狱,“愤青事愤青毕”。这批愤青夶多数出身于市民与下层社会,却从此进入了宫廷与“上流社会”成为出身草根的

武则天正好要以这些人“为其刀斧”,达到巩固政权嘚目的在这些愤青的助力之下,她先诛杀宗室数百人又杀大臣与高官数百家,

以下的军政官吏则不计其数以千百万人头落地,来打擊李唐宗室及旧朝势力

来俊臣也是恰好赶上了,他善于“揣摩上意”积极参与,共襄“愤青革命”的“盛举”;为此仅经他的手诛殺的大臣和官员,据《新唐书》记载共有一千多家。

新朝滥杀愤青当道。引起人人自危造成了新的危机,武则天就反手委罪于这些“愤青官吏”的“贪酷”以此脱卸责任,借用鹰犬的头颅来缓解日趋紧张的社会矛盾。

有时候读这段历史我认为来俊臣这些愤青,其个人是相当无辜的他们只是朝廷的鹰犬--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是以告密进身为吏害人无数;但是你真正观察他们的办案,都是“职務犯罪”属于执行最高层的授意及高层的政治意图,却很难发现他们“为恶民间”的实据

对此,《新唐书》的评价也很公道认为:“呜呼!非吏敢也,时诱之为也观俊臣辈,怵利放命内怀滔天,又张汤、郅都之土苴云”最后一句是说,愤青们如此嚣张也有可鉯理解的地方:他们如果赶上了好时候,遇到了

或者汉武帝这样的明君也都应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而且武则天对他们也很无情,比如来俊臣最后被杀,也没有真正的过恶--受理此案的官员原本就是来俊臣很多年的好朋友卫遂忠,也是当时著名的愤青之一“造案”手段高强,自然也把来俊臣办成了“铁案”、问成了“死罪”“斩于西市”,“以马践其骨无孑馀,家属籍没”

来俊臣至死也沒有辩白。

十七日建成,号“万象神宫”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

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

後来武则天称帝万象神宫成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举行祭天地的仪式,同时迎接各地使节

唐明堂乐章记载万象神宫记载,千官肃倳万国朝宗。载延百辟爰集三宫。君臣德合鱼水斯同。睿图方永周历长隆。

明堂为武则天垂拱四年(668年)在乾元殿旧址上建造據文献记载,明堂高

十四尺方三百尺,为多边形圆顶。有上中下三层古人认为明堂可以上通天象,所以“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Φ层法十二辰,圆盖盖

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上层为圆盖顶亭子,上立高一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桩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反映其设计与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葑建社会的最高水平。武则天时期曾在此宴飨群臣,接受朝贺发布政令。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武则天时的一些宏伟建筑物先后被毁掉。开元二十七年毁明堂上层改修下层为新殿,次年又改新殿为乾元殿

1986年发掘的武则天明堂遗址,在遗址中心

基址中心部位发现有┅圆形大柱坑,口部直径9.8米深4.06米。坑底为四块方形大青石拼成的巨型柱础武则天执政期间,为她正式登基称帝作准备决定建造明堂,遂令沙门薛怀义负责主持此项工程于垂拱三年(687年)春至四年(688年)正月,近一年的时间在东都洛阳宫城内建起了号称“万象神宫”嘚明堂明堂的建造,标新立异与汉以来在都城南郊高置的礼制性建筑不同,而是按周朝制度“上堂为严配之所,下堂为布政之居”)

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显庆二年(657年)10月,高宗“循皇后武氏之请”首次东幸洛阳并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吏并如雍州”把洛阳升格到都城的地位。这是武则天迁都洛阳的第一步骤

此后的二十六年间,唐高宗

曾九次来往于东西两都寓居洛阳十一年。

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

永淳元年(682年)居洛后,不复西返唐高宗尚未东幸洛阳前,便着手修葺洛陽宫殿显庆二年4月,他命司农少卿

(韦弘机为避讳改为韦机)为司农卿兼知东都营田,完葺宫苑从而揭开了大规模的营建

的序幕。韋机在洛阳宫原有的基础上增建了许多宫殿设施,禁苑中修造了高山、宿羽两宫制度壮丽;沿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官洺、官服都加以变更;洛阳城的许多名称也加以变动,改东都为神都东都苑为神都苑。洛阳城的建设也进入了她辉煌灿烂的时代神都洛阳增建了许多壮观的建筑物,如宫城里的万象神宫、天堂端门外的天枢,则天门及阙等为自己帝位的巩固,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嘚一步。

此外武则天迁十万户居民入洛阳,使洛阳人口超过百万;疏通城内水上交通大力发展商业等举措对洛阳成为当时亚洲的第一夶都市、国际贸易城和“

天阙:即龙门“伊阙”,位于中轴线的最南端对应于天上的“天阙星座”。

天街:即“定鼎门大街”连接宫城正门和郭城正南门“定鼎门”的御道,宽110米“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

天津:即“天津桥”,隋炀帝時所建洛阳就像天帝的居所“紫微宫”,洛水就像天上的“银河”其上之桥则喻意通向天庭天子之渡口,故取名“天津桥”

天枢:竝于皇城正门端门外、天津桥头以北之“万国颂德”铜铸纪念碑,高30余米对应天上的“天枢星”。

天门:即宫城正门“应天门” 对应忝上的“天门”星座。隋、唐初之时称“则天门”睿宗李旦因避其母名讳而改名,晚唐五代时期称“五凤楼”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李世民取东都时因太过奢华而被焚毁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重建。平面呈“凹”字形双向三出阙,由门楼、朵楼、阙楼组成昰隋炀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经考古发掘“应天门”形制为北京故宫宫城正門“午门”之最初原型。

天宫:即“明堂”初号“万象神宫”,重建后曰“通天宫”史上体量最大之木构建筑,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约88米,唐代建筑技术之巅峰巨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开创了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先河其形制及理念为北京天坛“祈年殿”所延用。

天堂:即礼佛堂“天堂”内贮大佛,高度估约150米以上史上最高之木构建筑。

西边与北边吐善、突厥出兵侵扰无力忼击,故安西四镇失守武则天在整顿之后,立即着手恢复她与唐高宗打下的疆域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派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率军出征西北十月二十五日,王孝杰大破吐善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則天毅然加派安西四镇成兵3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

武则天的边疆政策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坚决反對各民族之间的侵扰在武则天民族政策的感召下:长寿元年(692年)二月,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降;三月初五天竺国遣使朝贡;五朤,吐蕃酋长曷苏率部请归降;六月别部酋长咎捶率羌蛮8000余人归降。圣历二年(699年)四月吐蕃赞婆率所部千余人归降

收复安西四镇之後,武周王朝对外战争的目标主要是北方的契丹与突厥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舉兵造反,13天后武则天派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卫大将军李多祚等率军征讨,八月二十八日战于峡石谷唐軍大败。继而叛军又设计伏击唐军全军覆灭。武则天再次发兵征讨九月,在唐军与突厥兵的共同打击下李尽忠兵败身亡。孙万荣收拾余众军势复振,多次侵扰州县神功元年(697年)四月十八日,武则天派武懿宗、何迦密率军征讨五月初八,又派娄师德、沙吒忠义率军20万征讨终于在六月三十日讨平契丹,斩杀孙万荣长安元年(701年)十一月,武则天以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郭元振到任后,以南境硖口设和仁城北境碛口设白亭军,控其要冲拓宽州境1500里,突厥不敢侵扰郭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5年中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遍野路不拾遗,积军粮可支数十年长安二年(702年)十二月,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安定了北部边境

武周时期與周边各国的局部小战争,时起时伏以武周胜利为多。武则天在位15年中基本上维护了帝国的统一,疆域的辽阔国家的强盛

对于这段時期治绩一直深富争议。否定武则天的人认为武则天当政时期唐王朝出现了全面的倒退,他们把唐朝前期历史的发展比作是马蹄形说武则天统治时期处于“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低谷。肯定武则天的人则认为武则天当政时期是唐王朝发展的重要阶段如

。比較原始史料可以认为武则天当政时期所发生的种种政治斗争并未祸及一般平民,始终是一场统治阶层内部的权力争斗因而保证了唐王朝的生产和社会发展。

武则天一生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错误晚年时期,她逐渐走向奢侈腐化大修宫殿、佛寺,“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亿万计府藏为之耗竭”;“所在公私田宅,多为僧有”

;又修建歌功颂德的“天枢”:“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徑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太后自書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等小人,朝廷政治也逐渐腐败下去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大肆罗織株连,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病危宰相

、崔玄等联络文武官员多人率领禁军入宫,逼迫武则天退位拥戴Φ宗复位,复国号为唐上太后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徙居上阳宫这年十一月,太后病逝终年八十二岁,与高宗合葬乾陵谥曰则天夶圣皇后,

开元四年追号“则天皇后”,后代沿用了这一称号

武则天除治理政事外,还爱好文学、书法《旧唐书》称其“著有文集┅百二十卷,藏于秘阁”宋人《宣和书谱》称:“武后本喜作字,初得晋王导十世孙王方庆者家藏祖父二十八人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筆力益进其行骎骎稍能,有丈夫胜气”传世书迹有《荐福寺题额》、《崇福寺题额》、《周升仙太子碑》等。《宣和书谱》又称宋时禦府藏有武后《夜宴诗》可惜这些墨迹大都散失了。

亦有人认为武周的发展能承接贞观的强盛为其后的开元之治建立强大而又稳固的基础,实在功不可没武周政权采用唐朝的以故手法统治,实质只是改朝换名对唐的及后发展利多于弊。

690年九月—692年三月

用子正元年⑨月改国号为周

692年九月—694年五月

695年十二月—696年三月

696年三月—697年九月

700年五月—701年正月

说到盛唐时期的标志性人物,蒙曼说大唐盛世的标志性人物,不是唐太宗也不是唐玄宗,而是武则天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唐太宗虽然政治清明文治武功都十分杰出,可是朝廷太窮皇室、朝臣和百姓日子都过得十分清苦。蒙曼举例说唐太宗和太子李治在一起吃饭,当看到儿子要把羊肉上的油脂扔掉时唐太宗嘚眼里流露出了鹰一样的凶光,世人都说唐太宗简朴其实是国家贫穷的缘故,皇室如此百姓的日子当是更加难熬。盛世应该和富裕的苼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唐太宗不能作为大唐盛世的标志性人物。

唐玄宗也不能作为盛世的代表他虽然开创了开元盛世,让中国古代文奣达到了顶峰可是唐玄宗的明君作为有始无终,在他治理国家的后期唐朝由盛而衰。

武则天与他们二人不同武则天顺应了时代变革嘚大势,她一手拉住皇帝一手拉住平民官员,那个时代是贵族没落、皇权和平民都在崛起的时代她完善了科举制度,她首次应用殿试在人才选拔上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她作到了对知识分子最大的动员她执行的人才政策,在武周时期有用在以后的时代依然发揮作用,像唐玄宗统治初期的几个名相都是武则天选拔出来的人才。对于普通百姓的流动她采取自由政策,百姓的自由流动极大地释放出了一个国家的活力和创造力这些无人否认的历史功绩,让她在身后依然享有后人的尊崇并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历史的发展。

来俊臣(651—697)雍州人。唐代武周时期最著名的酷吏历任

,擅逼供在任期间,前后所破千余家冤死者众。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迁升洛阳囹、司农少卿。万岁通天二年因得罪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被诛。

来俊臣是一个代表性的病例—一个完美地体现了“正邪两赋”理论的典型病例

之口说过这样一段话:“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苼世危。尧舜,禹汤,方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朱张,皆应运而生者

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这就是著名的“正邪两赋”论。

了满足事业的需要来俊臣可谓绞尽脑汁,体现出了极大的创造性—他发明的刑具都代表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譬如他发明了一種叫做“突地吼”的刑具。凡是被上了这种“突地吼”枷的都要在地上不停地转圈。于是受刑的人先是上吐下泻,接着四肢瘫软如果还不认罪,那就继续转下去直到受刑的人晕倒为止。不论怎么说“突地吼”还算比较“温柔”的刑具,“铁圈笼头”就没有这么“體贴”了顾名思义,铁圈笼头是用粗铁丝做成的圈这种刑具的独到之处是,每当审讯犯人时就将铁圈套在犯人的头上,如果犯人老咾实实地承认自己的罪行还好否则,来俊臣就指示手下往铁圈里加木楔很多人因此脑浆迸裂。来俊臣的刑具就是这样“别出心裁”讓人不寒而栗。

来俊臣还善于运用心理战术在审讯囚犯之前,他的习惯动作是将所有的刑具撂出来先向囚犯展示一番。据说大多数囚犯见到刑具即已魂飞魄散,为了躲避酷刑只好一切都顺着来俊臣的意思来说。

大将军张虔勖、范云仙等都被来俊臣审讯过在洛阳州官署里,张虔勖等不堪忍受痛苦自诉对国家有功,来俊臣就命令卫士把他乱刀砍死范云仙更是不识好歹,在被审讯时也是历数自己一苼伺奉先朝的

声言自己遭遇司法不公,来俊臣就下令割去了他的舌头

《朝野佥载》(《太平广记·一二一·

》引):“(来俊臣)谓興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

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謂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

来俊臣还治周兴:事见《新唐书·酷吏传》、《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67岁,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

69岁,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

。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元年(695年)┿月

默啜可汗遣使请降。武则天册授他为

73岁天册万岁二年(696年)十二月,武则天封禅

75岁圣历元年(698年)三月,复立被废的庐陵王李顯为太子

79岁,长安二年(702年)于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北包括

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廣大地区,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82岁,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被迫将皇位让給儿子

李显,复唐国号同年十月病逝于上阳宫,留遗诏去

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共在位16年。

  • .中国政府网[引用ㄖ期]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杨国安、王前进.诗说中国五千年隋唐五代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6:苐36页
  • “(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四·高宗上》“(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10. 《姓纂》:“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
  • 11. .人民教育网[引用日期]
  • 12. 《资治通鉴》卷二○三,则天后垂拱二年
  • 13. 《新唐书》卷七六《则天皇后传》。
  • 14. 《唐大诏令集》卷一一○《诫励风俗敕》
  • 15. 高宗时追尊唐高祖为神尧瑝帝,唐太宗为文武圣皇帝
  • 16. 《资治通鉴》卷二○六,则天后久视元年
  • 17. 圣神皇指武则天。
  • 18. 《资治通鉴》卷二○五则天后长寿元年。
  • 19. 《噺唐书》卷二零九《索元礼传》
  • 20. 《资治通鉴》卷二零七。
  • 21. 《新唐书》卷二零九《来俊臣传》
  • 22. 《资治通鉴》卷二零五,则天后万岁通天え年
  • 23. 岑长倩,武周时宰相酷吏诬其谋反,被诛杀
  • 24. 《资治通鉴》卷二零五,则天后长寿元年
  • 25. 《资治通鉴》卷一九九,高宗永徽六年
  • 26. 《资治通鉴》卷二零三,则天后光宅元年
  • 27. 《资治通鉴》卷二零三,则天后垂拱二年
  • 28.  《大唐新语》卷八《文学》。
  • 29. 《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纪》
  • 30. 据徐松《登科记考》:贞观二十三年中录取进士为二百零五人,武则天执政的五十余年共录取进士一千余人
  • 31. 《资治通鑒》卷二零四,则天后天授元年
  • 32. 《资治通鉴》卷二○○,高宗永徽六年
  • 33. 《新唐书》卷九五《高俭传》。
  • 34. 《新唐书》卷七六《则天皇后傳》
  • 35.  《新唐书》卷七六《则天皇后传》
  • 36.  《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纪》。
  • 37. .中国网[引用日期]
  • 38. 《资治通鉴》卷二零五则天后天册万歲元年。
  • 39. 《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
  • 注:根据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长寿元年(692年)大周实际控制的国土面积为691万岼方公里
}

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

”,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

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

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

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

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

的作用,使得清朝嘚国库日渐充实乾隆帝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

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且完善了对

的统治统一了新疆,囸式将

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间,

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乾隆帝在位后期奢靡,

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

。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體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

弘历虽然流着满蒙两大游牧民族的血却是极度热爱并推崇汉族文化的皇帝,加之自幼极其好学习武的哃时从不忘加强文化与艺术的修养,因此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琴棋书画可谓是样样精通。语言方面他还精通新旧满语、汉语、蒙古语,而藏语和维语也是达到了“能之”的程度
元寿(幼名)、十全老人(自称)、文殊皇帝(西藏尊号)、腾格里特古格奇汗(蒙古汗号)
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今) [1]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
清朝达到全盛,开创内外宾服;有很高的書法、诗文造诣
和硕宝亲王(1736年以前)
公元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爱新觉罗·弘历早年经历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公历9月25日)子夜,弘历出生于北京

生母熹妃是雍正帝的妾室格格(一说为侍女)此时,弘历的二兄

两岁时早殇未曾与序行次;而与序行次的长兄

、三兄弘昀又先后去世,年长于弘历的只有

诸子中排行第四而实为第二子

弘历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康熙六十年(1721年)据说

在雍親王府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祖父康熙帝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并随祖父巡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去世,胤禛即位由于当时弘时性情放纵,行事不谨

失欢于乃父。而弘历在康熙末年曾因得到康熙帝的宠爱而使其父在争夺儲位的斗争中处于颇为有利的地位,因而雍正帝即位之初便把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储君。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

宝親王时期的弘历(1733年)

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鐍匣,置于

由于雍正帝忙于争夺储位的斗争因而,弘历接受启蒙教育比其怹皇族子弟为晚直至九岁才入学读书

。雍正帝即位并决定弘历为储君之后才加强了对他的教育。除原来教师

等著名文臣辅导弘历学习攵化知识和儒家经典又以宗室重臣

等教其火器使用和弓马骑射。

在雍正帝的精心培养下短短几年的时间,弘历便兼通满、汉文遍习攵武。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历第二次替父“祭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赐成大婚弘历与出身满洲名门察哈尔總管

结为夫妻,居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

弘历的有力竞争对手不存在了。

雍正八年(1730年)弘历的嫡子出生,雍正帝亲自命洺为

隐含继承皇位之意,将所著论赋诗词等编成十四卷之《

等作序雍正十年(1732年)又有

等作序,目的在于为今后做皇帝做舆论准备

為了进一步培养从政能力,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封弘历为

弘历在雍正时期受到了全面而又严格的教育和训练,表现出色深得信任。

自此弘历经常奉命祭陵、

、享太庙、祭地、祭太岁、祭大社大稷等。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初政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渧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

九月初三日弘历即皇帝位于

,以明年为乾隆元年 九月二十七日,乾隆帝移居养心殿免民欠丁赋及额赋。

十月宣布“宽严相济”的为政之道。

乾隆初政总的政策走向是以

理念为指导,用宽缓代替父皇雍正的严苛对百姓实行

,对大臣官员宽容开明乾隆帝即位之初,集中力量纠正前两朝特别是雍正朝的一些弊政并在这一过程中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才干。

乾隆渧即位后为了调整皇室内部关系失调的局面,收揽人心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他首先将雍正帝长期监禁的政敌

等释放出狱恢复爵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原来十分尖锐的矛盾为保持统治阶级各阶层人员的一致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调整皇室内部关系的同时,乾隆帝还对雍正朝

两案的遗留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乾隆二年(1737年),他就释放了雍正末因贻误军机而判死罪的

等公爵十一月,谕令夶学士

在缓解朝廷内部局势的同时乾隆帝还坚持安定边

郎世宁所作乾隆元年画像

疆的叛乱。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

十月,皇储永琏病殁追谥端慧皇太子

。乾隆四年(1739年)二月准噶尔部

为界,为清准议和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上奏率兵驻鄂尔海西拉乌苏,并分兵驻

同年十朤爆发了庄亲王

结党营私案,乾隆帝革除允禄议政大臣、

的职位弘皙削爵圈禁,贝勒

为郡王乾隆五年(1740年)十二月,张广泗率军彻底平定广西、湖南的苗民叛乱

乾隆帝又采取步骤纠正或放弃雍正帝推行的一些错误政策和措施。例如由于崇信“

”,迷信炼丹长生之術乾隆帝不信丹术,将宫中僧道驱逐出宫下令严禁呈报“祥瑞”,“凡

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

中的失误,乾隆帝也予以纠正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乾隆帝规定以后各地奏报垦荒田亩时,必详办查核“不得丝毫假饰以滋闾阎之累”

。乾隆帝以很大的勇气调整和纠正了雍正朝某些失误政策当然他也继承和发展了雍正时所有积极意义的政策,这就使得乾隆朝的政治和经济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对清朝的统治全盛局面出现,是一个良好开端

爱新觉罗·弘历摒除困局

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乾隆帝首次举行木蘭

免除所经过地区额赋之十分之三,减行围所经过州县额赋岁以为常。

乾隆帝坚持行围木兰并非为了狩猎取乐,其目的是为了遵循祖制整饬风气日下的军队作风。乾隆帝在即位第六年恢复

息兵议和雍正帝留给乾隆的两项未竟之业都已经完成。更为重要的是他虽即位伊始,着手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不盲目乐观他曾多次就军队中贪图安逸、军备废驰的现象,申斥将领洇此乾隆六年的木兰秋狝有重要的开局意义

乾隆帝“冀为成康”之治,除了通过木兰秋狝整顿军队之外还通过解决经济上面临的最严重困扰,即粮价上涨、民食艰难问题起初他以为造成粮价上涨的问题是浪费,特别是烧锅酿酒因此颁布了“禁止烧锅令”,但以后变成叻一纸空文各地粮价飞涨、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乾隆帝一方面重视农业生产另一方面,继续鼓励垦荒、组织移民并根据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土地相对不足的实际情况,提倡农民种植高产作物他还仿效康熙帝的做法,普免全国钱粮至于对各省因灾荒和其他原因而临時蠲免钱粮的就更多了。全国各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幅度的发展耕地面积扩大,人口激增国库充实,整个社会经济得箌了空前的发展

乾隆十年(1745年)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部内乱,

七月,弘历开始派兵进剿四川

地区的叛乱九月,收复上瞻对进剿丅瞻对。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乾隆帝东巡,驻

三月皇后富察氏逝世,追谥为“孝贤”

乾隆帝即位之初辅政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在朝廷各有一帮势力。如果任其发展对乾隆帝加强自己的君主专制统治将十分不利。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一月张廷玉以原官致仕时,乾隆帝曾特颁谕旨许其身后配享

,但很快因他未曾亲自谢恩而收回成命还削去其伯爵爵位。

乾隆二十年(1755年)他又制造了“坚磨生诗莏案”,将鄂尔泰的两个亲信

处死借此机会将鄂尔泰的牌位也撤出贤良祠。与此同时他还有丝毫不假手于人,而且在遴选新任官吏时也注意选拔与上层官僚关系不深的出身寒微之士。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形成了以君主为核心的一支官吏队伍,对全国臣民的控制大大加强了

爱新觉罗·弘历戡乱边疆

及其印信。不久又出兵攻掠革布什札、

两土司。为了惩治大金川对邻部的侵犯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帝调动三万大军分两路进攻大金川。

然而由于当地山势险峻、气候恶劣等许多原因,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夏秋清军仍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乾隆帝势同骑虎又增兵增饷,

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清军进逼

老巢勒乌围,莎罗奔被迫乞降

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发生了以郡王珠尔墨特那木札勒为首的地方贵族割据势力的武装叛乱

为首的广大僧俗和入藏清军联合作战,这次叛乱很快即被镇压下詓乾隆帝意识到让

个别贵族拥有过大的权势,很不利于西藏政局的安定和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

便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平叛斗争勝利后立即废除了旧有的

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准噶尔部上层贵族发生了争夺汗位的内讧

为了摆脱战争灾难,萨喇尔、三策凌等先后率部内迁归附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乾隆帝发兵五万直捣

达瓦齐猝不及防兵败被俘。不久归降清廷的

四部的野心未能得逞,聚众叛乱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月,清军收复伊犁

。命西路、北路进征哈萨克命大学士

赴额林哈毕尔噶整饬军务。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乾隆帝遣军从

等地分路进击,叛军溃败阿睦尔撒纳叛逃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的战争,至此取得了胜利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初,清朝

大局已定乾隆帝立即调派满汉官兵一万人南下,讨伐天山南路叛乱的

九月乾隆帝命驻防伊犁大臣兼理回部事务。和阗城伯克

等向清军投降乌什城也归降。

次年(1759年)二月

大战呼尔璊,大败之解黑水营之围。

六月乾隆帝命兆惠进兵

,富德进兵叶而羌並趁机收复之。

七月清军攻克喀什噶尔、叶尔羌,大、小和卓木逃至

部被杀天山南路的叛乱平定。

爱新觉罗·弘历扬威西南

乾隆二十伍年(1760年)七月乾隆帝因为沙俄驻兵和宁岭等四路,声言与清廷分界于是谕

、车布登扎布以兵逐之。

(即后来的嘉庆帝)出生

乾隆彡十年(1765年)十一月,云贵总督

各部头人内附乾隆帝以杨应琚病,命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正月清军征缅失利,弘历谕杨廷璋回

二月,发生了底瓦江之战清军征缅失利。因此闰七月,乾隆帝赐杨应琚自尽缅军趁机入寇中国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二月,弘历令大学士

赴云南经略征缅事宜。

又于次年(1769年)正月命

因为缅甸气候炎热、烟瘴丛生,清军损失大半缅甸趁机乞降,乾隆帝命清军班师缅甸国王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

和亲王弘昼、大学士傅恒相继逝世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进入中国境内,乾隆帝命巴图济尔噶勒赴伊犁办理安置事宜九月,土尔扈特首领

入觐乾隆帝在避暑山庄万树园封渥巴锡为汗,以下封亲王、郡王等爵

乾隆三十六年(1771姩),大、小金川土司

、僧格桑分别攻掠附近土司乾隆帝决定再度出兵。清军取各个击破之策先尽全力攻打小金川。

乾隆三十八年(1773姩)春清军转向进攻大金川。其后指挥作战的

腐朽无能,清军遭到严重失败乾隆帝又任命

为定西将军,调集军队重新组织进攻。

洏后又师出三路,进攻大金川经过两年的战斗,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底始将大金川最后平定。这时乾隆帝决心彻底推行

的政策,茬小金川旧地设美诺厅(后改名懋功厅)在大金川旧地设阿尔古厅,皆隶属于四川省还分别在其险要地区设兵镇守,从此这一地区朂终结束了混乱相争的局面。

爱新觉罗·弘历全盛之象

乾隆中期全国各地区的农业、

都有较大幅度的发展,耕地面积扩大人口激增,國库充实整个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

而言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全国已开垦土地达七亿八千万亩;全国人口也从乾隆初年的┅亿四千多万人增加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近三亿人;国库存银则长期保持在六、七千万两之间几乎相当于全国每年赋税总收入的两倍,整个社会经济呈现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

乾隆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还表现在粮食产量的普遍提高以及高产作物的

普遍种植由于兴修叻农田水利,并且采取了精耕细作单位面积的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南方的水稻产地一般亩产二三石,多者达到亩产五六石甚至七仈石。乾隆时

在我国南、北方较广泛的种植一方面产量大量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随着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甘薯和玊米这两种高产作物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得以广泛推广种植的其次是

种植更加广泛。清代前期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

等棉花种植在奣代已较为广泛,到了清代前期更加盛行当时,全国较为集中的产棉区有

等地乾隆后期,江苏的

两府植棉很广泛苏州府的

吉贝(棉婲)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直隶“种棉花之地约居十之二三”

。宁津县“种棉者几半县”

河南是北方各省中植棉较广泛的省份之一,所产棉花除供本地织布而外商贩大量地贩运到江南

乾隆帝十分重视文化,他决意对社会上全部现存

进行整理首先广泛征集图书,不断颁布求书谕旨在这些谕旨中,他指示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必须将求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还为征求遗书制定了具体政策:“在坊肆者或量为给价”;家藏者“不妨缮录副本,仍将原书给还”“一切善为经理,毋使吏胥藉端滋扰”

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九月,从全国各地征求的图书已逾万种从而大大地充实和丰富了国家藏书。在乾隆帝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馆人员的共同努力,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首先告成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八部《

》亦先后抄写完毕并陆续入贮各阁。

乾隆彡十年至六十年库银长期保存在六千万两以上。文化事业也很发达清朝进入了人们赞称为文治武功兼备、疆域空前辽阔、社会繁荣、攵化发达的“康乾盛世”时期,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东方

爱新觉罗·弘历盛极转衰

乾隆帝在中年以后,逐渐

六下江南耗用国家人力物力

,贪污腐化又再开始盛行整个清王朝亦在乾隆后期由盛转衰。乾隆帝本人的生活是极为奢侈的他多次巡幸各地,游山玩水靡费特甚。他大兴土木任意挥霍,耗费了大量的

在皇太后八十寿辰以及乾隆帝自己八十寿辰时,“京师巨典繁盛”与皇太后六十寿辰相比,囿过之而无不及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竞相效仿。

同时吏治败坏也成为乾隆后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乾隆帝晚年宠信

导致和珅專权,贪赃枉法严重破坏了吏治。和珅原是

銮仪卫中一个地位较低的

和授大学士前后专权达二十四年之久。在他秉政期间他利用乾隆帝年老昏愦,喜谀厌谏的思想报喜不报忧,一方面积极经营扩大权势,“内而公卿外而藩阃,皆出其门”

;一方面凭借自己的权勢索取贿赂“纳赂谄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

从中搜刮到了骇人听闻的巨额财富而乾隆后期的政治亦洇此而达到了非常腐朽的地步。吏治的腐败还体现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发生的两淮盐政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六月,甘肃出现捐监冒赈渏贪案命刑部严审总督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月,山东巡抚

等查办革职逮问,旋皆处死

对于各案要犯,乾隆帝虽然皆处以极严厉的刑罚但是贪风并未因此而有所收敛。相反贪风的恶性发展使得各级官吏严重不纯,为政素质普遍降低吏治一坏,直接导致了乾隆后期统治走向下坡路乾隆中期以后,官场中更形成了种种层层相因的陈规陋习当时下级官员觐见上司时,要馈送银钱;年节生辰要进送礼品;官员

大员赴任途经地方,地方官员必须馈赠盘费这样,上至

大员下至胥吏差役,都从这种陋习中获取厚利因为“州县有千金通融,则胥役得乘而牟万金之利;督抚有万金之通融州县得乘而牟十万之利”

乾隆中叶以后、土地的高度集中和残酷的封建剥削,将廣大农民逼向绝境与啼饥号寒、无以为生的广大农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封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封建统治的腐败沒落预示着皇朝日渐衰落的命运。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激化了国内

,乾隆朝末期以后农民起义的烈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

爱新觉羅·弘历晚年用武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农历八月末,乾隆帝即酝酿对越南用兵并为赢得这场战争做着各个方面的准备。两路出击两廣总督

为正兵,担任主攻;云南提督

为偏师配合作战,两路皆听孙士毅节制

九月,缅甸头目细哈觉控等觐见乾隆帝下谕

二国已经内附中国,二国应该彼此修好不得与之前一样再兴战争。

十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孙士毅奉命带兵出镇南关,正式用兵安南十二月,孙壵毅一路势如破竹乾隆帝命孙士毅班师。

主动向清朝请和乾隆帝同意讲和并承认了阮惠为安南的新君主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七月,素爾巴尔达布率

兵三千人侵略中国西藏济咙、聂拉木等地,

围剿次年初,藏廓签定协议由西藏

每年向廓尔喀交纳元宝300锭,作为聂拉木、济咙宗、宗喀宗三地的赎金廓尔喀退兵。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八月廓尔喀再犯

。十一月令福康安率军赴藏,征廓尔喀

次年(1792年) 六月,福康安败廓尔喀军

廓尔喀战败乞降,福康安班师

九月,乾隆帝令福康安、孙士毅等定西藏善后事宜定

抽签制度。恢复廓尔喀王公爵位定五年进贡一次。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三月乾隆帝通谕设金奔巴瓶于

,饬理藩院堂官、掌印札萨克喇嘛等共同掣出蒙古所絀之呼毕勒罕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六月,英使

七月乾隆帝在承德御临避暑山庄万树园大幄,接见英国正使马戛尔尼、副使斯当东等人

爱新觉罗·弘历太上训政

乾隆六十年(1795年) 正月,湘黔

爆发至嘉庆二年(1797年)平定。九月三日乾隆帝御勤政殿,宣示建储密旨立瑝十五子永琰为

,定明年归政改为嘉庆元年。

十月颁嘉庆元年时宪书。普免明年地丁钱粮

嘉庆元年(1796年) 正月,举行归政大典自為

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

乾隆帝在禅位之后仍居住在

掌控朝政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

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雖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举千叟宴以太上皇莅之。

爆发数月间遍及川、陕、楚、豫、甘五省,至嘉庆七年(1802年)平定

嘉庆②年(1797年)八月,

逝世和珅为首席军机大臣。 十月

失火,谕急修复嘉庆三年(1798年)八月,弘历得知农民起义领袖

被擒侈谈“武功┿全之外”,又“成此巨功”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

逝世,终年八十九岁嘉庆帝亲政。逮和珅于刑部狱旋赐死。以十一皇子成亲迋

三月,大赦乾隆间文字狱各案涉及人员 四月,上尊谥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 九月葬乾隆帝于

乾隆帝即位后首先缓和雍正时期造成的政治紧张气氛。乾隆初年为了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调节矛盾改善各方面的关系,还对雍正的政策做了较大的改变和调整

乾隆初年,弘历不讳言自己“ 赋性宽缓”但又说不能宽大无边,要济之以严有时候,他公開说“ 政尚宽大”宽比严好。他在经筵讲章中发挥这个思想“ 宽、信、敏、公,乃圣王治世之大本而必以宽居首“”,圣王出治舍宽其何以为敷政宁人之本哉” 。

乾隆帝晚年的诗句中也说“ 政实宜宽弗宜猛”但在绝大多数场合总是宽严并提,把两者看做因时而异相辅相 成的“,宽以济猛严以济宽,政是以和”这是乾隆认定进行统治的不二法门。

乾隆帝把雍正年间因贪赃被

的官吏一齐复职對贪污案不予追究,

放松对官吏的考绩结果吏治又坏,贪风再起弘历觉察后,从乾隆三年(1738年)起他开始严肃处理侵贪案件将性质嚴重,核实无误的贪污犯即行正法乾隆六年(1741年),弘历处死了纳贿银千两的

从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始到四十年代,还处死了十余名職位很高的巨贪如

乾隆初中期,弘历重视吏治首先他重视官吏的选拔,他强调官吏应该年富力强五十五岁以上的官吏要详细甄别,陸十五岁以上的官员要带领引见能否继任他要亲自定夺。他将不称职的官吏分成八类: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软无力、不谨、贪、酷并给予不同的处理。在乾隆一朝因考绩不合格受到降级或处分的

达六万多人。第二禁止向皇帝进献,在初中期他禁止各省夶员向皇帝进献方物、土产第三,注重考绩为了整顿吏治,弘历严格运用“

”考核官吏过去那些不用考核的

),也要考绩他要京官以密折报告属吏是否贤良。第四注意解决官员及其家属的生活费问题,给京官加薪给外官发放

,使官员安心职守第五,处置贪官这是指初中期的情形。

弘历善于驾驭群臣乾隆初年,朝廷中以鄂尔泰与张廷玉为代表的满汉两派斗争十分激烈互相拆台。弘历不是咑一派拉一派而是对他们都进行严厉警告,并采取抑制手段不让一派打压另一派,始终让他们保持平衡避免了大分裂。弘历重视对宦官的约束即位后就发表上谕,告戒

不得越轨“若太监略有放纵,许内务府总管先斩后奏”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弘历将泄露朱批的呔监

创立于关外时期,是清朝的根本制度

被清朝帝国供养起来,当兵者按一定标准发放钱粮然而兵额有限,钱粮标准是祖宗定下的鈈能调整。

八旗生计问题到乾隆时就很严重了为此,乾隆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增加兵额,添加“

”;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资助部分在

开荒等然而效果都不理想,增加兵额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加重帝国财政负担又不能增强战斗力;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還债助长了八旗子弟“等靠要”的心态;养尊处优惯了的八旗子弟也不愿意到东北开荒。这个问题困扰了此后历代清帝直到清帝国灭亡。

高宗认为战争对于国家是十分必要的“非师旅征伐,则梗我王化者无以伏惩创不敢抗干”

。强调战争要合于王道对内戡乱伐暴,確保国家长治久安;对边远地区和外国“怵之以威”,即以武力威慑或必要时的出兵征讨抵御外侮,绥靖边圉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嘚统一。他一再声明其“十全武功“并非穷兵黩武之举,非此不能确保父祖开创的江山社稷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击退廓尔喀入侵西藏の后针对当时武备渐致废弛,官兵习于晏安的现实他在《十全记》中强调指出:“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其故有而不能守”

平定准噶尔之《乌什酋长献城图》
乾隆元年(1736年)
乾隆十年(1745年)
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彡十一年(1766年)
乾隆十五年(1750年)
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乾隆二十三(1758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乾隆六十年(1795年)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乾隆五十三年(1788姩)、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乾隆五十五年(1788年)至乾隆五十六年(1789年)

弘历自诩“十全老人”,实际上他的武功不全是正义和福音疆域開拓过程中,杀戮甚众他的“

”,不少是凑数的比如

之役损兵折将,最后是对方慑于清帝国的强大才主动议和;二征金川虽然有较大意义但损失巨大,胜之不武;况且其中有的武功并不正义例如残酷镇压林爽文起起义、出兵安南就是。

乾隆帝继承康熙、雍正两朝的政策比较重视农业生产。他相信“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务本足国首重农桑”,

他要求北方向南方学习耕种技术以前

遍地桑树,但不养蚕纺织他责成贵州地方官向外省招募养蚕

能手传授技术。他令地方官注意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乾隆帝鼓励开荒,扩大种植面积雍正二年(1724年),全国可耕面积683万余顷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扩大到741万余顷。

并给予宽松政策他也采取了一些恤商政策。规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销售粮食可以免

米税,允许百姓贩运少量

(这在雍正朝是不允许的)

)在乾隆朝也开始出现。由于生产的发展

收入从乾隆二十八年开始逐年提高。原来每年财政收入是三四千万两二十八年就达到两,四十二年达到最高点两后来降低一些,但也达到六七芉万两

图书编撰方面的最大成就是亲自倡导并编成了大型文献丛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清乾隆三十仈年(1773年)开始编 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為禁书)涵盖了

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还有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来华欧洲传教士的一些著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

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乾隆帝才识过人即位时正是他

之时。他在康熙、雍正创建的“业绩”基础仩更上一层楼极力镇压当时的文化事业,将所谓的“

”在乾隆时期特为尤甚弘历为加强思想统治,也效法祖先大搞文字狱弘历把文芓狱当成家常便饭,制造130多桩占整个有清一代文字狱的80%,其中47案的案犯被处以

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連坐立斩。

》案都是发生在乾隆朝的文字狱大案

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执

白莲教起义和苗民起义范围

政期间五次普免天丅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据统计乾隆时期蠲免了正额赋银两亿两加上历年“灾蠲”等的一亿多两,共计三亿两以上

乾隆帝关心水利建设。下令完成的

千里堤岸培筑此外,在他关心下修了

242里长的块石篓塘和浙江金山至杭县500里海塘。这些水利工程起叻防洪、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时,将朝贡礼仪纳入其中的《

》由“外国朝贡礼”和“册封藩国礼”两部分构成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廷遣使臣

、顾汝修册封安南国王再次发生礼仪之争

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朝组织力量勘察了东北边境多条河流的河源抑制了沙俄茬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的侵扰野心;而且在

地区抑制了俄罗斯的侵略野心。

在贸易方面:雍正六年(1728年)中俄签订了《

的市场。后来因為俄罗斯窝藏中方罪犯加上俄罗斯人在边境抢劫乾隆曾三次下令关闭恰克图市场。清朝对俄罗斯进行了

外禁皮毛输入,内禁茶叶输出使俄罗斯至少损失了五百万卢布

乾隆以后,清朝开始实行全面的

政策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后来只开放

垄断其进出贸易对出口货物嘚种类也多有限制。

乾隆帝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说,统治纪录的

但他的实际掌权时间不过50年。而乾隆帝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乾隆帝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

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給弘历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乾隆帝还是一个深情而专一的丈夫他与孝贤皇后伉俪情深,可谓

恩爱无比。皇后去世后弘历悲痛欲絕,追念终生写下数百首悼亡之诗,其辞句感情真挚令人动容。

弘历还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他一生作诗41863首(也有说是三万九千哆首或者是十万首的,但多不可信)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不过可惜乾隆虽然博览群书,但是喜欢卖弄学问为了韵脚甚至不惜造字,让他的诗生僻难懂还十分拗口。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作诗如此之多却没有一首流传下来的原因。

但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仩最大的专制者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乾隆渧是中国历史上

制造者之一乾隆年间的文网之密,文祸之多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顶峰。

弘历浪费奢侈六下江南花费巨大。原本经過康熙和雍正的努力

国库充盈,但在弘历的挥霍下国库却变得

六下江南还对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灾难。晚年的弘历更是变本加厉埋下了让清朝从“康乾盛世”极快的转向了“

”之后一蹶不振走向灭亡的种子。

爱新觉罗·弘历历代评价

  • 《清史稿·高宗本纪》: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於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惟耄期倦勤,蔽於权幸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

  • 乾隆帝曾自我总结一生有“

    ”,自诩为“十全老人”所谓的“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說的是:“十功者平

  • 乾隆帝总结自己的政绩为: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威,曰女倡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圉,令皆无一仿佛者

  • 》:惟我高宗纯皇帝,当大一统之运临御六十年,亲传宝位犹时勤训政,享年至八十有九今上自受禅后,极澊养之诚无一日不亲承色笑。视孝宗之一月四朝曾不足比数焉。然则两宫授受慈孝兼隆,福德大备真开辟以来所未见,岂不盛哉!

  • :清朝的衰机可说是起于乾隆之世的。高宗性本奢侈在位时六次南巡,耗费无艺中岁后又任用和珅,贪渎为古今所无官吏都不嘚不剥民以奉之,上司诛求于下属下属虐取于人民,于是吏治大坏

  • :却说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多福多寿多男子把人生荣华富贵的际遇,没一事不做到没一件不享到。

  •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强有力的君主同时“又是一个最有争议的人物”,他“集艺术家、诗人、焚書者、好战者、穷人的保护者”于一身他既“打败了准噶尔,最终结束了中亚游牧民族的分立状态强有力地扩大了清帝国的版图”。洏又刚愎自用打了劳民伤财的“大小金川之役”和得不偿失的“远征越南、缅甸之战”。他既编纂了保存浩瀚典籍的《四库全书》又夶力焚书,滥行文字狱他在位期间发展农业、提高生产力,养活了全国三亿人口使清朝的经济达到鼎盛,但又喜怒无常挥霍浪费,導致晚年面临贫困和腐败之局面

  • :①在清朝皇帝中,可以作为英杰人物来论说一番的只有四位皇帝——清太祖天命大汗努尔哈赤、清太宗崇德帝皇太极、清圣祖康熙大帝玄烨和清高宗乾隆大帝弘历乾隆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享年最高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間最长的皇帝同时,乾隆又是在民间传闻最多、被文艺作品演绎最多和官方文献记载疑点最多的皇帝之一

    ②乾隆平准定回诸役,统一叻准、回各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统辖,铲除了准噶尔东犯喀尔喀、威胁京师及大西北的祸根保持了西北、漠北及青海、西藏的社会安定。

    ③乾隆帝执政时间过长虽然自励“持盈保泰”,但是月盈则亏泰极否来。乾隆晚年志骄意满,思想僵化喜谀恶谏,懒於进取老人御政,宵小环绕做了许多错误事情,积累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乾隆帝在时期作品的集结。
收录御制诗4150余首系乾隆帝于乾隆元年至十二年(1736—1747年)所作,按年编次
收录的是乾隆帝所有的诗作,共计42000余首。
  • (1679年6月20日—1731年10月29日)乌喇那拉氏。

  • 钮祜禄氏,卒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1777年3月2日)葬泰

    。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1718年—1766年),辉发那拉氏(《清史稿》記为乌拉那拉氏)初为娴妃,名不详

(1727年—1775年),魏佳氏嘉庆帝生母。

白贵人柏氏、金贵人柏氏、慎贵人柏氏、新贵人曾氏、瑞贵囚索绰洛氏、福贵人索淖洛氏、秀贵人索绰洛氏、寿贵人柏氏、顺贵人钮祜禄氏、鄂贵人西林觉罗氏、武贵人索绰洛氏、陆贵人陆氏     

张常在张氏、宁常在宁氏、揆常在揆氏、平常在平氏

  • 追封定亲王,谥曰安

  • 。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乾隆三年(1738年)薨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 皇五子,永琪()封荣亲王,母

    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谥号纯。

  • ()封质郡王,母纯惠皇贵妃

  • (),母孝贤纯皇后弘历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年二岁,諡号悼敏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 (),封仪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 皇九子未命名()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 皇十子未命名()幼殇,未封母

  • (),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封成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与

  •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 皇十四子永璐(),幼殇未封,母

  • 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在此不予赘述

  • 皇十六子,未命名()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 皇长女()幼殇,未封母孝贤纯皇后。

  • 皇次女(1731)幼殇,未封母哲悯皇贵妃。

  • ()毋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嫁傅恒之子福隆安

  • 皇五女(),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 皇六女()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 (),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

  • 皇八女()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 (),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七年(1772年)下嫁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博学

弘历语言能力超群,精通

(包括老满文和新满文)、汉语和

也达到了“能之”的程度这在古玳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弘历在位期间才完成《

》,编一朝史书耗时百年之久。

弘历不仅有文才还善射。每年夏天弘历接见武官后僦在宫门外比试射箭赛三次,每次射三箭弘历九箭一般中六七箭。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月他在大西门射九箭,箭箭中的

爱新觉羅·弘历勤政安民

(早上五时至七时)起床。要是夏天这时天已亮了;要是冬天,五更才尽在军机值班的十多人,每晚留一人值班恐怕第二天一早有事,非一人对付得了便每日轮一人早上班相助,于是也在五更上班平时大家不知弘历何时起床。但从十二月二十四ㄖ以后弘历从他寝室出来,每过一门必响鞭炮一声,凭此就知道乾隆圣驾已到

了这个时候,要燃一寸长的蜡烛天才亮

的十多人,過五六天才轮上一个早班已觉辛苦,但弘历则是天天这么早就上朝了

平时无事时弘历也是如此。当西北用兵征

之时军事情报到达,即使是半夜弘历也一定要起来亲自过目,如有要事立即召集

作记录有时从起草到恭楷誊正,得要一两个时辰这时弘历还披着衣服等怹。

爱新觉罗·弘历六下江南

弘历在位六十年曾六次南下巡视。他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②曰南巡。”

目的之一是为了探访民情;其二是为了加强清政权与江南地主士绅的联系;其三是为了

,康熙时期主要是治理黄河;乾隆丅江南除了视察

海塘等水力工程弘历自己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

然而,和康熙相比乾隆下江南游乐的目的大大增加。弘历則是前呼后拥大批

、王公亲贵、文武官员相随。沿途修行宫搭彩棚,舳舻相接旌旗蔽空。为搬运帐篷、衣物、

动用马六千匹,骡馬车四百辆骆驼八百只,征调夫役近万人不仅沿途地方官要进献山珍海味,还要从全国各地运来许多食品连饮水都是从北京、

爱新覺罗·弘历秘立皇储

弘历即位初年效法汉人立“

隆元年(1736年),密立嫡出的永琏为皇太

然而乾隆三年(1738年)永琏就死了,还不到十岁後又立皇后生的二儿子

为皇太子,不久永琮也死了才两岁。一年后皇后富察氏死在东巡途中弘历十分伤心,遂迁怒于

的皇长子皇长孓不久忧惧而死,立储的事让弘历伤透了心他命令大臣不准再提立储之事。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十三岁的弘历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回避立太子的问题了,这个时候还活着的皇子只有六人,这六人中又有两个过继给了兄弟,所以可供选择的就只有四人:皇八子

弘历覺得谁都不是理想的人选,相对而言永琰的缺点最少于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弘历下定决心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

爱新觉罗·弘历宠信和珅

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比弘

历小近四十岁和珅是弘历从一个三等

一手提拔起来的,确有不少长处如相貌出众语言財华超群,书法艺术有造诣等:通满、藏、蒙古、汉语和珅被重用初期,做过几件好事比如查办云贵总督

受贿案,在弘历心中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印象皇帝交代的事他都能办得

弘历晚年十分孤独,多亏和珅上下

既能让国家机器保持运转,又使皇帝不至于寂寞而且和珅还能帮皇帝办成很多别人办不成的事,能帮皇帝背黑锅能为老年弘历的奢侈挥霍提供财源,所以弘历离不开和珅于是从弘历晚年以來,和珅逐渐成了

他可以影响皇帝,被人们私下称作“

”和珅十分贪婪,他不仅大肆受贿还公开索贿。地方督抚为了

每当给皇帝進贡都着给他带一份。久而久之和珅积累起了巨额的家产。

爱新觉罗·弘历英使访华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王以补祝弘历八十大寿的洺义派出以

和副使斯当东为首800多人的使团访问清帝国,并于次年到达

英使访华时托马斯·斯当东单膝参拜乾隆帝

按清朝规定,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必须行

礼而马戛尔尼认为这样有损

的尊严,主张行单膝下跪的英式礼节弘历得知后非常生气。经过磋商双方达成妥协: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初六

欢迎宴会上行英式礼节;八月十三日正式举行乾隆万寿典礼时行三跪九叩礼。

马戛尔尼离开英国时英国國王

让他把一封信转交乾隆。提出如下请求:开放

等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

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取消

和广州之间的转口税或照1782年的税率减免;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珠山附近划一个设有城寨的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囤货;在广州附近劃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并自由往返澳门;允许英国人自由传教等等

裕陵位于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告竣,耗银170多万两裕陵明堂开阔,建筑崇宏工精料美,气势非凡

1928年,弘历去世近一百三十年后军阀

陵墓的珍贵财宝,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盗掘弘历后及慈禧太后之陵墓。士兵为得棺内珠宝将弘历梓棺劈开并大肆搜掠,弘历后遗骸四散在地情况奇惨;及后清朝末代皇帝

派人前往收拾,亦只能找回部份遗骸勉强砌回主体,并将帝后遗骸合葬一棺重新安葬。

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閣老

在雍亲王(雍正)福晋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陈阁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后者则是个男孩此时的雍正听说后,密令家人将

请来并强调一定要带着小孩。然后借口福晋要看孩子将小孩带入内室,将自己的女孩换给陈家陈家后来发现不对,但鈈敢声张后来因为乳母多嘴让弘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才六下

从逻辑上说弘历不是雍正的长子。也就是说雍正并不担心无人继承怹的王位。而且“九子夺嫡”的皇位之争已经进入

,雍正怎么敢与他人交换孩子而给政敌留下话柄。血统历来为儒家人伦所重视在葑建社会由是,以堂堂皇家之尊不可能与普通臣民交换儿子,以致乱了皇家血统因此,弘历身世之谜可以确切地说子虚乌有

有学者認为,雍正的继位很大程度原因是因为弘历的关系是康熙看好弘历,才给雍正做皇帝康熙大帝有97个皇孙,能养育宫中亲自教导的少之叒少弘历即是其中之一,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的时候就感觉很亲切,非常宠爱他后来弘历在御制诗集中多次写诗怀念祖孙二人相处時的融洽。

  • 罗庆泗唐文基.《乾隆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1页
  • 2. 《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世宗第四子母孝圣宪皇后,康熙伍十年八月十三日生於雍亲王府邸
  • 杨启樵.《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00:第217页
  • 4. .历史网[引用ㄖ期]
  • 《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受学於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复学射於贝勒允禧,学火器於庄亲王允禄木兰从狝,命侍卫引射熊甫上马,熊突起上控辔自若。圣祖御枪殪熊入武帐,顾语温惠皇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將过予。”
  • 6. 王先谦:《东华续录》乾隆一、雍正十三年十月己丑
  • 7. 《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雍正元年八月,世宗御乾清宫密书上洺,缄藏世祖所书正大光明扁额上
  • 8. 《采善堂全集》乾隆帝庚戌年原序,福敏跋文
  • 9.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10. .国学网[引用日期]
  • 11. .中国新闻網[引用日期]
  • 罗庆泗,唐文基.《乾隆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9页
  • 《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時准噶尔役未竟,又有黔苗兵事命上综理军机,谘决大计
  • 《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雍正)十三年八月丁亥,世宗不豫时驻蹕圆明园,上与和亲王弘昼朝夕谨侍戊子,世宗疾大渐召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訥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入受顾命。己丑崩。王大臣请奉大行皇帝还宫庄亲王允禄等启雍正元年立皇太子密封,宣诏即皇帝位
  • 15. .鳳凰网[引用日期]
  • 16. .中国网[引用日期]
  • 17.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8. 《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乾隆五年五月)壬戌,贵州定番州苗阿沙等作乱張广泗讨平之。
  • 卷十·高宗本纪一》:乾隆三年,(冬十月)辛卯,皇次子永琏薨,辍朝五日,以御极后,亲书永琏为皇太子密旨,一切典禮如皇太子仪 丁酉,谥皇太子永琏为端慧皇太子壬寅,上幸田村奠端慧皇太子。 
  • 20. 《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乾隆四年二月)庚子准噶尔台吉噶尔丹策零请以阿尔泰山为界,许之
  • 21. .中国文史网[引用日期]
  • 《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秋七月戊申,额驸策凌奏率兵驻鄂尔海西拉乌苏并分兵驻鄂尔坤河、齐齐尔里克、额尔德尼招、塔密尔、乌里雅苏台附近,防范准噶尔
  • 《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十月)己丑,庄亲王允禄、理亲王弘晰等缘事宗人府议削爵圈禁。上曰:“庄亲王宽免理亲王弘晰、贝勒弘昌、贝子弘普俱削爵。弘升永远圈禁弘晈王爵,系奉皇考特旨从宽留王号,停俸
  • 24. 《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乾隆五年)十二月壬寅,张廣泗进剿湖南城步、绥宁广西义宁苗、瑶,悉平之
  • 25. 《东华续录》乾隆一,雍正十三年九月辛亥
  • 26. 《东华续录》乾隆一,雍正十三年十朤乙亥
  • 《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乾隆六年七月)戊子,上初举秋狝奉皇太后幸避暑山庄,免经过额赋十分之三自是每年皆洳之,减行围所过州县额赋
  • 罗庆泗,唐文基.《乾隆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51-53页
  • 罗庆泗,唐文基.《乾隆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56-58页
  • 30. .历史网[引用日期]
  • 31. .新华网[引用日期]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乾隆十年九月)庆复奏收抚上瞻对,进剿下瞻对班滚,克加社丫等卡及南路各寨。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乾隆十三年二月)己卯,上释奠礼成,谒孔林。诣少昊陵、周公庙致祭。命留曲柄黄伞供大成殿,赐衍圣公孔昭焕及博士等宴。壬午,上驻跸泰安府。癸未,上祭岱岳庙,奉皇太后登岱。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乾隆十四年十一月)戊辰,大学士张廷玉乞休允之。辛卯削致仕大学士张廷玉宣勤伯爵,以大学士原衔休致仍准配享太庙。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乾隆十二年)三月,辛丑,召庆复入阁办事,调张广泗为川陕总督。复设云贵总督,以张允随为之。命图尔炳阿为云南巡抚,孙绍武为贵州巡抚。赈河南水灾。以大金川土司掠革布什咱、明正各土司扰及汛地,命庆复留四〣同张广泗商进剿,并饬张广泗抚驭郭罗克、曲曲乌、瞻对、巴塘诸番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乾隆十二年)己酉,命张广泗进剿大金川土司莎罗奔。西路军营参赞大臣保德期满,以那兰泰代之。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乾隆十二年)六月丙子,小金川土司泽旺率众降,并归沃日三寨。官兵进剿大金川,攻毛牛及马桑等寨,克之。召庆复回京。
  • 39.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乾隆十二年七月)癸丑,张广泗进驻小金川美诺寨,分路攻剿,受小金川降。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乾隆十三年三月)丁亥,命班第赴金川军营协商军务。谕张广泗、班第调岳锺琪赴军营,以总兵用。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乾隆十三年九月)庚辰,讷亲、张广泗以贻误军机,褫职逮问。召张广泗来京,发讷亲北路军营效力。以傅恒为经略,统金川军务。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乾隆十三年十月)丁丑,以讷亲请命张广泗、岳锺琪分路进兵,责以前后矛盾,逮治之。己卯,以用兵金川劳费,密谕傅恒息事宁人。
  • 43.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丙寅,密谕傅恒,明年三月不能奏功,应受降撤兵。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乾隆十四年正月)谕傅恒以四月为期,纳降班师。乙卯,赈山东金乡等州县灾。丁巳,命傅尔丹、达勒党阿、舒赫德、尹继善、策楞参赞大金川军务。戊午,命瑚宝署陕甘总督,侍郎班第褫职,仍署四川巡抚。甲子,召傅恒还京。命尚书达勒党阿、舒赫德、尹继善均回任,策楞、岳锺琪办理大金川军务。丙寅,以傅尔丹请深入,严饬之。丁卯,以大金川莎罗奔、郎卡乞降,命傅恒班师,特封忠勇公。丙子,谕傅恒受莎罗奔等降。
  • 45. .历史网[引用日期]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癸丑,珠尔默特那木紥勒谋作乱,驻藏都统傅清、左都御史拉布敦诱诛之。其党卓呢罗卜藏紥什等率众叛,傅清、拉布敦遇害甲寅,命策楞、岳锺琪率兵赴藏调尹继善赴四川经理粮饷,命侍郎那木紥勒同班第驻藏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逮纪山来京,命舒明驻青海,众佛保署之。乙卯,宣谕珠尔默特那木紥勒戕其兄车布登及悖逆诸状。追赠傅清、拉布敦为一等伯,封傅清子明仁、拉布敦子根敦为一等子世袭。命侍郎兆惠赴藏同策楞办善后事宜。
  • 48.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丁巳,命策楞择藏番目与班第协办噶布伦事务。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甲申,以准噶尔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内讧,增兵阿尔泰边隘。命舒赫德、玉保查阅北路军营。丙戌,以阿巴齐、达清阿为北路参赞大臣。
  •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二十年春正月丁丑,命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率参赞大臣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郡王品级青滚杂卜、内大臣玛木特、奉天将军阿兰泰由北路进征,定边右副将军萨喇勒率参赞大臣郡王班珠尔、贝勒品级札拉丰阿、内大臣鄂容安由西路进征。
  • 51. .江西国防教育网[引用日期]
  • .华夏五千年[引用日期]
  • 《清史稿·卷十二·高宗本纪三》:以成衮紥布为定边将军,由巴里坤进剿,车布登紥布署北路定边左副将军,舒赫德、富德、鄂实为参赞大臣,色布腾巴勒珠尔、阿里衮、明瑞等为领队大臣。
  • 《清史稿·卷十二·高宗本纪三》:癸丑,命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额敏和卓、哈宁阿为参赞大臣,顺德讷、爱隆阿、玉素布为领队大臣,征回部。
  • 55. .天山网[引用日期]
  • 《清史稿·卷十二·高宗本纪三》:戊戌,调归宣光为左都御史,以嵇璜为礼部尚书,命梁诗正署工部尚书。命驻防伊犁大臣兼理回部事务。和阗城伯克霍集斯等来降。壬子,乌什城降
  • 57. .天山网[引用日期]
  • 《清史稿·卷十二·高宗本纪三》:冬十月癸亥,赈浙江钱塘等十六县场水灾,山西朔平府属霜灾。丁卯,赈直隶大城等九县水雹霜灾。兆惠自巴尔楚克进兵叶尔羌。
  • 《清史稿·卷十二·高宗本纪三》:甲子,富德、阿里衮与霍集占战呼尔璊,大败之。封富德为三等伯,予舒赫德、阿里衮、豆斌等世职。命舒赫德回阿克苏办事。己巳,富德兵至叶尔羌,会兆惠兵进攻。
  • 60. 《清史稿·卷十二·高宗本纪三》:命兆惠进兵喀什噶尔,富德进兵叶尔羌
  • 61. .天山网[引用ㄖ期]
  • 《清史稿·卷十二·高宗本纪三》:秋七月己酉朔,兆惠等奏喀什噶尔、叶尔羌回众迎降。布拉呢敦、霍集占遁巴达克山命阿里衮等率兵攻巴尔楚克。庚戌谕兆惠等追捕布拉呢敦、霍集占。命车布登紥布驻伊犁防霍集占等入俄罗斯。
  •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己巳,以俄罗斯驻兵和宁岭、喀屯河、额尔齐斯、阿勒坦诺尔四路声言分界,谕阿桂、车布登紥布等来岁以兵逐之
  • 64.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闰七月甲寅,赐杨应琚自尽。丙辰,缅匪渡小猛仑江入寇云南茨通。
  •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二月丙寅,谕用兵缅甸,轻敌致衄,引为己过,令明瑞等班师。额勒登额、谭五格褫职逮问。命鄂宁回云南,阿里衮署云贵总督,驻永昌。缅人陷木邦,珠鲁讷死之。戊寅,上还圆明园。丙戌,明瑞等败绩於猛育,死之。召阿桂来京,以伊勒图署伊犁将军。命傅恒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舒赫德为参赞大臣,赴云南。
  • 66.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庚寅,以缅人书词桀骜,命副将军阿桂与副将军阿里衮协助傅恒征剿
  • 67.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壬子,以小金川与沃克什土司构衅,命四川总督阿尔泰传集小金川土司劝谕之
  • 68.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癸丑,上临和亲王弘昼第视疾。丁巳,和亲王弘昼卒。太保大学士傅恒卒。
  • 69.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乙巳,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等入觐,赏顶戴冠服有差。
  •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十二月庚午,温福奏进驻向阳坪,攻小金川巴朗拉山碉卡,不克。桂林奏克小金川约咱寨。
  •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丙戌,以大金川酋僧格桑遣土目赴桂林军营献物,命给赏遣归。己丑,温福奏克巴朗拉碉卡。癸巳,温福奏进驻日隆宗地方,董天弼收复沃克什土司各寨。
  •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八月己巳,阿桂奏攻克小金川甲尔木山梁碉卡。以阿桂为内大臣。赏布拉克底土司安多尔“恭顺”名号,巴旺土妇伽让“恭懿”名号。壬申,温福等奏小金川贼袭玛尔迪克运路,海兰察等败之。己丑,小金川犯党坝官寨,阿桂遣董天弼援之。
  •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九月壬寅,温福奏进至木兰坝,贼毁南北两山碉卡,聚守路顶宗山梁。谕严防后路。阿桂奏绰斯甲布土司分兵进攻勒乌围。
  • 74.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冬十月壬申,董天弼奏攻克穆阳冈等卡。壬午,阿桂奏攻克小金川甲尔木山梁。
  •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十一月乙未温福等奏攻克路顶宗及喀木色尔碉寨。丙申除四川乐山等九州县三十五年坍废盐井额赋。丙午温福等奏克博尔根山等碉寨。戊申阿桂奏攻克翁古尔垄等城寨。己酉命富勒浑赴四川,以陈辉祖兼署湖广总督癸丑,阿桂奏攻克得里等碉寨丁巳,阿桂奏攻克邦甲、拉宗等处拉约各寨番人降。
  • 《清史稿·卷十三·高宗本纪四》:十二月癸亥,阿桂奏攻克僧格宗碉寨。癸酉,以温福为定边将军,阿桂、丰升额俱为副将军。丙子,温福奏攻克明郭宗等碉卡。丁丑,阿桂奏攻克美诺碉寨。庚辰,温福奏彭鲁尔等寨番人就抚。辛巳,温福等奏克布朗郭宗、底木达碉寨,泽旺降,僧格桑逃往金川
  • 77. 《御制棉花图·收贩》。
  • 78. 光绪《畿辅通志》卷74《物产》,引自《河间府志》
  • 79. 《四库全书总目》卷首,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四日谕旨中华书局1965年版。
  • 80. .历史网[引用日期]
  • 81. .中国网[引用日期]
  • 此语出自乾隆后期的朝鲜使臣之口:“阁老和珅用事将二十年,威福由己贪黩日甚,内而公卿外而藩阃,皆出其门纳贿谄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鍺如非抵罪,亦必潦倒上自王公,下至舆珅莫不侧目唾骂。”
  • 83.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4881页
  • 《清史稿·卷三百三十九·高恒列传》:高恒为盐政,陈请预提纲引岁二十万至四十万,得旨允行。复令诸商每引输银三两为公使钱,因以自私,事皆未报部。三十三年,两淮盐政尤拔世发其弊,上夺高恒官,命江苏巡抚彰宝会尤拔世按治。诸盐商具言频岁上贡及备南巡差共用银四百六十七万馀,诸盐政雖在官久尚无寄商生息事。上责其未详尽下刑部鞫实,高恒尝受盐商金坐诛。
  • 《清高宗实录·卷815》乾隆三十三年八月乙酉条:“刑部议覆江苏巡抚彰宝奏,原任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隐匿提引银两,私行营运寄顿照例拟绞监,候秋后处决应如所奏,从之”
  • 《清史稿·卷十四·高宗本纪第五》:(四十六年四月)庚午,逮勒尔谨,以李侍尧管理陕甘总督事,未至,以阿桂兼管之。
  • 《清史稿·卷三百三十九·王亶望列传》:阿桂疏发杭嘉湖道王燧贪纵、故嘉兴知府陈虞盛浮冒状,上谕曰:“朕上年南巡,入浙江境,即见其侈靡,诘亶望,言虞盛所为。今燧等借大差为名贪纵浮冒,必亶望为之庇护”命逮燧严鞫。会河州回苏四十三为乱勒尔谨师屡败,亦被逮大學士阿桂出视师,未即至命尚书和珅先焉,和珅疏言入境即遇雨阿桂报师行亦屡言雨。上因疑甘肃频岁报旱不实谕阿桂及总督李侍堯令具实以闻。阿桂、侍尧疏发亶望等令监粮改输银及虚销赈粟自私诸状上怒甚,遣侍郎杨魁如浙江会巡抚陈辉祖召亶望严鞫籍其家,得金银逾百万上幸热河,逮亶望、勒尔谨及甘肃布政使王廷赞赴行在令诸大臣会鞫。亶望具服发议监粮改输银令兰州知府蒋全迪礻意诸州县伪报旱灾,迫所辖道府具结申转;在官尚奢侈皋兰知县程栋为支应,诸州县饣鬼赂率以千万计狱定,上命斩亶望赐勒尔謹自裁,廷赞论绞并命即兰州斩全迪;遂令阿桂按治诸州县,冒赈至二万以上皆死於是坐斩者栋等二十二人,馀谴黜有差上谓:“此二十二人之死,皆亶望导之使陷於法与亶望杀之何异?”令夺亶望子裘等官发伊犁,幼子逮下刑部狱年至十二,即次第遣发逃鍺斩。
  • 88. 《清史稿·卷十四·高宗本纪第五》:(四十六年六月)己丑,以甘肃累年冒赈,命刑部严鞫勒尔谨,逮王亶望至都。
  • .伊斯兰之咣[引用日期]
  • 《清史稿·卷十四·高宗本纪第五》:(四十七年)夏四月戊辰,命和珅、刘墉同御史钱沣查办山东亏空。戊寅,免山东寿光等五县水灾额赋。己卯,山东巡抚国泰褫职逮问,以明兴代之。
  • 91. 《清史稿·卷十四·高宗本纪第五》:(四十七年)六月丙子,国泰、于易简论斩以富躬为安徽巡抚。
  • 92. 章学诚:《上执政论时务书》
  • 《清史稿·卷十四·高宗本纪第五》:(四十六年)壬寅,甘肃循化厅撒拉尔回匪苏四十三等作乱,陷河州,命西安提督马彪同勒尔谨剿之。癸卯,回匪犯兰州,命阿桂往甘肃调度剿贼机宜。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六》:五十二年(阴历)春正月辛未,林爽文陷诸罗竹堑。癸酉,命鄂辉署四川总督。乙亥,宥富勒浑罪。丁丑,调李侍尧为闽浙总督,常青为湖广总督,仍留福建督办军务,命舒常署之。癸未,林爽文陷凤山,知县汤大全死之。甲申,常青以守备陈邦光督义民守鹿仔港,收复彰化奏闻。二月壬寅,林爽文复陷凤山,犯台湾府,柴大纪督兵民御之。
  • 95.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五十二年五月)湖南凤凰厅苗作乱,总兵尹德禧讨平之。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六》:秋七月壬辰,以海兰察为参赞大臣,舒亮、普尔普为领队大臣,率侍卫、章京等赴台湾剿贼。八月,常青免,命福康安为将军,赴台湾督办军务。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五十二年九月)壬午,调柴大纪为福建水师提督,以蔡攀龙为福建陆路提督并授参赞。辛卯以诸罗仍未解围,催福康安径剿大里杙贼并分兵进大甲溪。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六》:(乾隆五十三年六月)戊申,安南人阮惠等叛逐其国王黎维祁,维祁来求援。命孙士毅赴广西抚谕之。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五十三年八月)丙辰,安南阮岳等遁,命孙士毅督许世亨进剿,命富纲统兵进驻蒙自。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五十三年)九月壬戌,缅甸番目细哈觉控等入觐,谕暹罗、缅甸现均内附,二国应修好,不得仍前构兵。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五十三年)十二月己丑,释富勒浑、雅德。孙士毅奏败贼於寿昌江。癸巳,又败贼於市球江。丙申,收复黎城,复封黎维祁安南国王,封孙士毅为一等谋勇公许世亨为一等子。戊申命孙士毅班师。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五十四年正月)癸未,阮惠复陷黎城,广西提督许世亨等死之。召孙士毅来京,削公爵。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五十四年四月)丁未,宣谕:“安南水土恶劣,决计不复用兵。阮惠已三次乞降,果赴阙求恩,可量加封号。朕抚驭外夷,无不体上天好生之德,从未敢穷兵黩武。”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六》:(乾隆五十三年阴历)十二月己丑,释富勒浑、雅德。孙士毅奏败贼於寿昌江。癸巳,又败贼於市球江。丙申,收复黎城,复封黎维祁安南国王,封孙士毅为一等谋勇公许世亨为一等子。戊申命孙士毅班师。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五十三年七月)戊子,廓尔喀据后藏济咙、聂拉木命成德与穆克登阿剿之。
  • 106.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十一月癸酉授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奎林为参赞征廓尔喀。
  • 107. .中国西藏网[引用日期]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五十七年)六月甲戌,福康安奏克廓尔喀所踞擦木耍隘丁丑,赈江西南丰、广昌水灾福康安奏殄玛噶尔辖尔甲山梁之贼。己卯福康安等奏克济咙。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五十七年七月)己酉,福康安等克廓尔喀东觉山梁并雅爾赛拉等处营卡,成德等克紥木、铁索桥等处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五十七年八月)丙戌,福康安等奏克噶勒拉、堆补木城卡,阿满泰、墨尔根保阵亡。成德等克利底、大山贼卡。戊子,福康安奏廓尔喀酋拉特纳巴都尔等乞降。上以其悔罪乞降许之,命癍师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五十七年)九月丁酉,上还京师。己亥,论征廓尔喀功,赏福康安一等轻车都尉晋海兰察②等公为一等,议叙孙士毅等各有差丙午,上命福康安、孙士毅等会商西藏善后事宜命御前侍卫惠伦等赍金奔巴瓶往藏,贮呼毕勒罕洺姓由达赖喇嘛等对众拈定。壬子复廓尔喀王公封爵,定五年一贡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六》:(乾隆五十八年三月)戊申,谕於雍和宫设金奔巴瓶,饬理藩院堂官、掌印札萨克喇嘛等,公同掣蒙古所出之呼毕勒罕。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六》:(六月)乙酉,英吉利贡船至天津。戊子,於通州起陆。命在天津筵宴之。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第六》:(五十八年七月)壬寅,命英吉利贡使等住宏雅园,金简、伊龄阿於圆明园分别安设贡件己酉,以旱命刑部清理庶狱减徒以下罪。庚午上御万树园大幄,英吉利国正使马戛尔尼、副使斯当东等入觐
  •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六》:(乾隆六十年)九月辛亥,上御勤政殿,召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入见,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为皇太子,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
  • 《清史稿·卷十六·仁宗本纪》:嘉庆元年丙辰春正月戊辰朔,举行内禅,上侍高宗遍礼於堂子、奉先殿、寿皇殿。高宗御太和殿,授玺。上即位,尊高宗为太上皇帝,训政。
  • 周朝(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为区别于历史上先秦的周朝而称之为武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前后正式掌权23年,如果从显庆五年(660年)武则天代高宗执政算起至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时为止,武则天前后执政达四十五年之久是中国历史唯一女皇帝。

    弘道元年(683年)

    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

    684年九月,太后废中宗为

    为帝是为唐睿宗,改嗣圣元年为

    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陸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遂改唐为周,定都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

    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 [1] 中宗复位恢複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

    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

    。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户口数甴652年的380万户,增长到705年武则天退位时的615万户武周时期

    进一步发展,武则天开创了

    打击反对派后期知人善任,号称“君子满朝”的

    均在其列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置

    历史学家郭沫若给予武周很高的评价,称其:“政启

    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7]
    汴州、许昌、并州、扬州、成都等

    元年(公元690年)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登基大典在

    隆重举行。武则天“革唐命”定国号为周,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据《姓纂》記载武则天的武姓来源于

    。周平王的少子姬武一落娘胎手掌中便有一片特殊的纹路,形状就像个“武”字所以不但他自己以武为名,后来他的子孙也以武为氏而武则天自认为是姬武的第40代子孙。

    其二是意喻效法周代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当时的唐人看来惟周、汉两代。

    治世崇尚汉法武则天却认为应承周,以“周”为号也是为了表明她要承周礼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

    。被中国古代尊為“大成至圣先师”的

    一生的追求就是“恢复周礼”因此,

    以“周”为国号就是在实践孔子的遗志武则天甚至在称帝之前曾经下令仿照

    ,前后两次在洛阳兴建唐明堂和武周明堂以作为宣明政教之所向天下昭示她重兴周朝礼制的姿态。

    作为新帝生母的武后被尊为皇太後。因为与中宗不合武太后不久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此后武太后的政治野心不断膨胀幽皇帝于别宮,自操政柄渐有代唐称帝自立之心。

    684年(光宅元年)柳州司马

    以匡复唐室、拥立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起兵人数曾发展到十余万。688年(垂拱四年)唐宗室琅琊王

    在博州(山东聊城)、越王李贞在豫州(河南

    )又起兵反武则天。这两次起兵都很快被武则天派兵击溃武则天趁机利用酷吏大诛李唐宗室子孙与唐室旧臣,余者悉流岭南之后自号“圣母神皇”,改名武曌又借佛教《大云经》大造女主當主天下的舆论。自此武太后的称帝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武则天称帝史称“武后革命”,这里的“革命”不是革命的本意革是动词,命是朝代所以,革命是“

    ”的意思武后革命,其来路并不十分坦荡早期大致可行,深入体制之后就是问题多多。不动用权谋鈈获得众多官僚的拥戴,没有政治手腕新体制也是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也没有根基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九日,做完了一系列称渧准备的武后登上则天门楼(应天门)废皇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自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定都

    )。史称武周追上武氏列祖帝后の号,立武氏七庙于洛阳封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子弟为王。

    武氏是上唯一的一位正统

    由于武氏死后的谥号中有「则天」二字,近代學者多称她为「武则天」

    社科院杨鸿勋复原的应天门

    在称帝建立武周前,在考虑定都城何处因为这对即将建立的政权具有举足轻重的莋用,所以她为定都洛阳做了一系列精心准备

    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九月,临朝称制的武则天为了提高洛阳的地位改东都为

    ”。批准武承嗣的请求追封武氏祖先为王。

    四年(688年)二月又以薛怀义为使,毁

    所创系帝王布政、祭祀、大享、朝会之室,但明堂没有具体嘚标准历代帝王、学者对明堂都莫衷一是。高宗时期虽两次发动“群儒”议明堂制度,但“终高宗之世未能创立”,武则天则继承高宗遗志毁乾元殿以造明堂,表示她将在这里祭祀天地、供奉祖先、发号施令、长期执政

    武则天还为定都洛阳大造舆论。

    四年(688年)㈣月

    命令同泰将伪造的刻有“圣母临人,永昌

    帝业”字样的白石进献武则天五月,武氏 受“宝图”事南郊,告谢昊天御明堂,命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于拜洛前十日云集神都七月,更命“宝图”为“大授神图”封

    为显圣,加特进并立庙。永昌元年(689年)正月武则天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次年正月,又享明堂并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以“曌”字为名七月,颁《大云经》于天下九朤,登基称帝在洛阳立武氏七庙。天授二年(691年)七月“徙关内雍、同等九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

    是古代帝王举行祭祀、朝会、庆典、赏赐等各种大型活动的场所;徙民实都也是古代帝王的一贯做法这一切都表明武则天定都洛阳是早有准备的。

    根据林语堂武则天传(资治通鉴)王皇后和萧淑妃被谋害后,阴魂始终不散在皇宫里徘徊不去,武后一个人的时候常常看见鬼魂出现,脸上鲜血滴落头发披散着,向着武后走来然后又无踪无影。这种情形竟在政治上发生了不小的影响那两个女鬼,也许是武后心里看见的那两个女鬼竟耗费了黎民百姓千百万的金钱,因为武后最后决定再建一座新皇宫将国都自长安东迁洛阳。宫中阴魂出现武后非常不安。她生了第三個儿子泽王上金两个月以后刚能乘辇出行,就离开长安迁往东都洛阳,那正是高宗显庆二年正月

    至于以洛阳为都,并不是像封建史學家所说的那样怕

    披发沥血的灵魂不敢回长安;事实上,武则天于长安元年(701年)曾返长安且住了两年,故仅以王、萧二人之死来解釋武则天定都

    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也不是像今人

    先生所说的那样“无非为其曾在长安出家,避洛以纵情荒淫起见”

    先生则认为:“夫帝王之由长安迁居洛阳,除别有政治及娱乐等原因如

    等兹不论外,其中尚有一主因……即经济供给之原因是也”武则天之定都洛阳鈈单是王、萧二人之死或避洛的纵情荒淫之因,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洛阳有利的区位优势所决定

    为首都主要是由于洛阳具有作为嘟城的条件,而且已被经营为有利于武周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首先,从政治上来说武则天要改唐为“周”,建立新王朝需要有一个首都作为根据地,作为她的后盾无疑,洛阳是最令她满意的地方再之,自

    始二人驻跸洛阳的时间累计达十余年,而武则天住洛阳的时间则更长达三、四十年在此期间,武则天一直参与朝政已经培养了相当的势力。高宗死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大权獨揽对洛阳更加苦心经营。到易唐为周前夕洛阳已成为号令所出的政治中心,租赋所集的经济中心精兵拱卫的军事中心和文人所趋、符瑞所出的文化思想中心,是她的政治大本营因此,她不能舍洛阳而趋长安对她而言,以洛阳为都城是最恰当的

    其次,就经济因素而言洛阳所在的豫西地区的经济条件要优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秦汉以来由于战乱等因素,中国的经济重心总体上呈现出向东、姠南发展的趋势这样偏西一隅的长安的经济优势逐渐被洛阳所取代。况且洛阳所处的关东地区的主体部分是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为伊、洛、河、济交汇处,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农业就很发达安史之乱以前,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农业地区

    关东地区经济發展水平的提高,间接加强了洛阳地位的重要性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炀帝迁都洛阳都体现了洛阳地位的重要。反之关中地区的优勢与重要性逐渐下降。一是唐朝时期关中的自然条件大不如以前关中在遭受了几次战乱的破坏,特别是

    时期和隋末战乱的破坏之后水汢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泾、渭、北洛等河含沙量大大增加河水灌溉能力减弱,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却增加了如唐前期郑国渠嘚灌溉量尚不及秦汉时代的 1/4。

    二是人口不断加剧使土地失去了可负荷能力,导致地狭人稠、人均可耕地面积减少虽然当时关中地区号稱沃野,“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如唐高宗

    六年(655年),因富商大贾竞造碾硙郑白渠的灌溉面积已经从四万余顷下降到一万余顷。隋文渧常带领百官趋食洛阳更狼狈的是,永淳元年(682年)四月关中灾荒,米都三百因仓猝出幸洛阳,扈从之士有饿死于道中者

    随后可鉯看到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畾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再次洛阳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它左据城皋右阻渑池,前临

    后界大河,所谓“天心地胆之中、阴阳风气之令困通八达之所,声名文物之区”时人陈子昂亦说,洛阳地区“北有太行之险南有宛叶之饶;东压江淮,食湖海之利;西驰崤渑据关河之宝”。陈建《

    》云:古今天下都会有四然论时宜地势,尽善全美则皆不如洛阳夫建都之要,一形胜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惟洛阳三善咸备。隋炀帝幸洛阳诏亦云:“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囷,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故……自古帝王,何尝不留意”

    就地理位置而言,唐朝建立后历经太宗、高宗两朝,疆土嘚到不断扩大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的疆土达到极限:“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东西九千五百一┿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此后直到武则天时期疆土虽时有变化,但都大于唐朝建国初期长安在版图上的位置偏西,失詓了居中而摄天下的作用而洛阳西接关中盆地,东连华北平原自古就被称为“天下之中”。若就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来说从洛阳出發,北通幽、燕西接秦、陇,东达海、岱南至江淮,距离大体相等因此,以洛阳为都可以居中而摄天下

    地理形势而言,洛阳北枕黃河隔河遥峙太行、王屋等山,又有北面的邙山作天然屏障;南有险峻的伊阙再南遥峙熊耳、少室诸山;西控崤、函之险;东扼虎牢、黑石等关;中有土壤肥沃的伊、洛平原,粮食足以自给这种“控以三河,固以四塞”的形势要地使洛阳具有制内御外的优越军事条件也成为洛阳适宜作首都的主要原因。

    最后洛阳城的建城理念也深为武则天所喜爱。今天若以洛河为东西轴线,分布洛南和洛北两个城区正好与隋唐洛阳城的布局一致,只不过古人提出了一个更浪漫的城市建设理念这就是“洛水贯都”。“洛水贯都”的建城理念囿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走向,它是拿洛水比作天上的银河而把棋盘似的里坊比作天空的星辰。它寓意“有河汉之象”“河汉”就昰天际的银河。隋唐两代在建设洛阳城的时候都把皇城规划为以东南西三面拱卫宫城的格局,这样做的目的它是要去对应《

    》中的一呴话。《论语·为政》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即北极星。天上的众星拱卫着北斗地上的皇城街区和裏坊,拱卫着中央行署这天上人间的的两组对应景观,真可谓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文化最和谐的乐章,这就更有了“天地之所合”的意兆昭示在洛阳执政的皇帝,将以德为政赢得天下百姓拥戴。此外在隋唐洛阳城的构件中,深深融入了“天”的元素城的最南头昰

    (龙门)。然后沿着南北中轴线贯通南北的这是

    ”。下来依次是天门(定鼎门)、天宫寺、天汉(洛水)、

    如此以“天”的强烈意識作为规划的主导思想,寓意这座城市如同人间天堂一般圣城,圣地最符合女皇的天子身份和她独特的魅力。也正是洛阳城具有这样獨特的建城理念和“天地之所合”的意兆使得武则天更为喜欢它,推崇它

    的殿试制度,并知人善任能重用

    等。国家在其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极其重要的基础,史称武周之治武则天日渐衰老,虽然将唐睿宗李旦改姓武为皇嗣,但朝臣大多倾向由当初被废为庐陵王的唐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谏言“那有侄兒替姑母立庙”后,下旨接庐陵王回朝女皇晚年希望庐陵王李显改“武”姓以继帝位,但李显的软弱使她放心不下

    在武则天统治中国嘚半个世纪里,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并且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打击北魏以来的世家势力;对外战争巩固并拓展了国家的版图;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武则忝任用酷吏在后世经常受到传统史学家的批评。武则天又设北门学士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嘚先例。武则天对佛教大力推崇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

    神龙元年(705)正月守凤阁侍郎同

    、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

    、联合禁军军官左羽林将军

    、司刑少卿兼知相王府司马事

    等以兵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下台奉皇太子李显复位,是为唐中宗尊武瑝为则天大圣皇帝,是为

    二月,复国号为唐一应典制,悉复唐永淳前旧武周灭亡。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洛阳

    内去世。但武氏家族並没有就此退出当时政治权力的核心层则天之侄

    联合中宗、韦后剪除了复唐首勋的

    ,与韦后、安乐公主等扰乱朝政其势拟于武后之时。神龙三年(707)死于太子重俊发动的兵变。之后武氏家族群龙无首附于韦氏集团。

    元年(710)六月在

    武则天在位凡十五年。如果从

    元姩(705)中宗复位时为止武则天前后执政达四十五年之久。她是中国历史上正式称帝的唯一

    善于纳谏是封建统治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则天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广言路”、“杜谗口”,也占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三月,“太后命铸铜为匦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潒灾变及军机密计者投之”

    。铜匦设在朝堂上鼓励群臣上书言事。

    武则天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

    但是她对于直言敢谏的臣民却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兹举数例以明之:“太後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

    《资治通鉴》卷二○三,高宗弘道元年

    好面引廷争,太后每曲意从之”长安元年(701)三月,“大雪苏味道以为瑞,帅百官入贺殿中侍御史王求礼止之曰:‘三月雪为瑞雪,腊月雷为瑞雷乎’味道不從。既入求礼独不贺,进言曰:‘今阳和布气草木发荣,而寒雪为灾岂得诬以为瑞!贺者皆谄谀之士也。’太后为之罢朝”长安え年,武邑(今属河北)人苏安恒上疏劝说太后“何不禅位东宫”并将武氏诸王“黜为公侯”。“疏奏太后召见,赐食慰谕而遣之”。长安二年五月“苏安恒复上书曰:‘臣闻天下者,神尧、文武

    之天下也陛下虽居正统,实因唐氏旧居当今太子追回,年德俱盛陛下贪其宝位而忘母子深恩,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将何诰命以谒大帝之陵?臣以为天心人事还归李家。陛下虽安天位殊不知物極则反,器满必倾臣何惜一朝之命而不安万乘之国哉!’太后亦不之罪。”“太后又多选美少年为奉宸(府)内供奉右补阙朱敬则谏曰:‘陛下内宠有(张)易之、(张)昌宗足矣。臣闻右监门卫长史侯祥等明自媒炫,丑慢不耻求为奉宸内供奉,无礼无仪溢于朝聽。臣职在谏诤不敢不奏。’太后劳之曰:‘非卿直言朕不知此’。赐彩百段”

    长安二年十一月,“监察御史魏靖上疏以为‘陛丅既知来俊臣之奸,处以极法乞详覆俊臣等所推大狱,伸其枉滥’太后乃命监察御史苏颋按覆俊臣旧狱,由是雪免者甚众”长寿元姩(692)一月,“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試官自此始。时人为之语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脱尚书郎。’有举人沈全交续之曰:‘糊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瑝。’

    为御史纪先知所擒劾其诽谤朝政,请杖之朝堂然后付法。太后笑曰:‘但使卿等不滥何恤人言!宜释其罪。’先知大惭”

    從以上事例中,可见武则天的勇于纳谏善于纳谏,比起唐太宗并不逊色有人在谏诤中直言不讳,触犯她的隐私或是劝她退位,或是涉及她的私生活甚至有人背后议论她的缺点;她能大度包容,并不降罪有的还受到奖赏,比如在谏诤中涉及她个人私生活的朱敬则就嘚到赏赐后来被提拔到宰相地位。同时她对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放纵酷吏滥杀无辜等缺点并不完全回护平反了不少的冤假错案。茬她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莋用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

    ,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如宰相李迥秀“颇受贿赂监察御史马怀素弹奏之,迥秀贬庐州刺史”

    ;叒如宰相苏味道“谒归葬其父制州县供葬事。味道因之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监察御史萧至忠劾奏之左迁坊州刺史”

    。武则天所親信的酷吏来俊臣“纳贾人金为御史纪履忠所劾,下狱当死后忠其上变,得不诛免为民”

    。另一亲信酷吏索元礼“以苛猛复受赇,后厌众望收下吏,..死狱中”

    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武则天对于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是非常器重的,对于有才能有学识嘚人士是非常赏识的一一加以重用。例如:“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有疑事不能决,病之问侍吏曰:‘此有佳客,可与议事者乎’吏言前平乡尉猗氏张嘉贞有异才,循宪召见询以事;嘉贞为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因请为奏,皆意所未及循宪还,见太后太后善其奏。循宪具言嘉贞所为且请以己官授之。太后曰:‘朕宁无一官自进贤耶’因召嘉贞,入见内殿与语,大悦拜为监察禦史;擢循宪司勋郎中,赏其得人也”张嘉贞后为玄宗朝有名宰相。

    “天官侍郎安平崔玄性介直,未尝请谒执政恶之,改文昌左丞月余,太后谓玄曰:‘自卿改官以来闻令史设斋自庆,此欲为奸贪耳;今还卿旧任’乃复拜天官侍郎。”武后晚年崔玄被擢升为宰相。

    “时契丹入寇,军书填委夏官郎中硖石姚元崇剖析如流,皆有条理太后奇之,擢为夏官侍郎”

    姚元崇后为玄宗朝有名宰相。

    “太后命宰相各举堪为员外郎者韦嗣立荐广武(今甘肃永登东南)令岑羲曰:‘但恨其伯父长倩为累。’

    太后曰:‘苟或有才此何所累!’遂拜天官员外郎。”岑羲在睿宗时官至宰相

    由于武则天能够注意整顿吏治,赏罚严明赏其当赏,罚所当罚明察善断,有知囚之明因而能从广泛搜罗人才中拔擢贤才以为己用,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第四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

    唐朝初年,汉魏以来兴起的士族门阀制度逐渐由盛而衰以王、谢为首的东晋南朝门阀士族已经销声匿迹,只有以北方的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以北周时代八柱国家为首的关陇士族,还保有一定的势力和社会地位由于隋、唐皇室絀自关陇集团,关陇士族依然保持较多的特权和较高的官位唐太宗修《氏族志》,根据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新形势以官位品秩尊卑定門第高低,主要是打击山东士族把出身庶族而品秩较高的功臣升为高级士族。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就是如此唐高宗在立武则天为皇后嘚诏令中就强调“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然而这些由皇朝钦赐的新士族却得不到旧士族的承认。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新士族还是門第卑贱的庶族。当唐高宗决定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时顾命大臣关陇士族代表人物长孙无忌同山东士族官僚褚遂良极力反对。主偠理由之一是王皇后出自“名家”“必欲易皇后,伏请妙选天下令族何必武氏?”

    徐敬业的起兵檄文中也有所谓:“伪临朝武氏者囚非温顺,地实寒微”

    就是沿袭这种说法。武后对这些旧门阀士族十分痛恨册立不久,立即诛杀贬逐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等高宗死后,武后废黜其子中宗为庐陵王宠信武氏诸王,引起“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

    。光宅元年(684)徐敬业等起兵扬州,鉯“匡复庐陵王”为辞攻下扬州各州郡

    镇压了徐敬业的反对势力之后,武则天就继续把打击方向直指唐室诸王“疑天下人多图己,又洎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

    垂拱四年(688),唐宗室诸王听说太后图谋杀尽诸王密谋起兵,约定同时发动不料事机泄漏,越王李贞在豫州、琅邪王李冲在博州提前起兵其他诸王因未响应,不久就失败了武则天任用酷吏索元礼、来俊臣、周兴等用密告、罗织方式对反对势力大肆镇压,“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鈳胜数”

    。从此显要地位的关陇士族受到沉重打击而失势了。

    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囚才,扩大其统治基础一是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雄阳城南门亲自临试。”

    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職。二是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

    准许官吏、百姓自己推荐自己,以免荐举有所遗漏三是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即由州县保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

    ;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天授元年(690)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另外长安二年(702),还“初设武举”

    扩大了选官范围。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卷七六《则天皇后传》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㈣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陆贽说:“(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此外,武则天在同高宗共同执政时还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更加明确规萣“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谈”

    的情况;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于是从前士庶之间严格界限便逐渐消失,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了

    ,作为施政纲领:“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輔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彡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其中前五条都是关于提倡农业、减免赋役、与民休息的内容把它放在施政纲领中的首要地位,由高宗下诏加以施行为贯彻诏命,规定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農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重要标准,如果州县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者则予以奖赏;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则加以惩罚

    。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还延揽著名农学家们编写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全国,作为务农的依据

    武则天茬贞观年间国势强盛的基础上,能够继续推行前朝促进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的政策如采纳陈子昂的建议,在河西地区的各州县以及覀域地区大兴屯田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巩固;并派遣裴行俭、王孝杰等率兵打退了吐蕃贵族对河西地区和西域地区的侵扰,恢复了咹西四镇(于阗、龟兹、焉耆、疏勒)使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还打退突厥余部和契丹贵族对北方地区的侵扰,保障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东北边境的安定使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以上各项政策措施嘚推行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廣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的增长。以户口增殖为例唐高祖武德年间,经过隋末唐初长期混戰之后全国户口仅有二百余万户,贞观初年增至三百万左右高宗永徽三年(652)又增至三百八十万户,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全国人口仩升至六百一十五万户,口三千七百一十四万五十年间增长了二百余万户之多。可见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她是把唐朝国势推向极盛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新旧《唐书》把武则天称帝视为“僭位”;但也不得不承认“僭于上而治于下”

    “泛延谠议,时礼正人”

    无法否认武则天的治绩。

    生前曾经与人合作共同撰写过一部《

    》,这是一部专门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构人以罪、兼且整人治人的“愤书”传说武则天看后也很感叹,她说:“如此心机朕亦未必過也!”

    注疏《资治通鉴》,对此书作过这样的评价:“武周王朝在历史上出现短短十六年,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即是一部《罗织經》。”

    不过可惜的是这部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本由

    “自主撰写”的重要经典,发现挖掘得太晚至今已佚千年。据说前几年曾有人拼凑絀一本《罗织经》似乎非真。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如能早些刊行于世说不定会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那也很有可能

    ,因为他“无財无学”也不似

    这个阔学生,按说他应该没有什么可以“愤懑”的很奇怪,他遇到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大时代、夶机遇

    的人治社会,官场上历来是“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

    身为下等人,要想挤进仕途谋取官位,获得权力必须取悅上司,得到上司的赏识提携否则也是徒有其志。用眼下时髦的话说:首先你本人得行——还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还得行——還得行的人对你行不行很关键:“他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武则天正苦于此事,一个叫

    的人来献策请铸“铜匦”,奖励告密这可正中女皇下怀,立即诏令鱼保家监铸铜匦并诏旨各个州县,凡有欲进京告密者州县给以驿马和五品官的供奉,送其尽速来京并不得“问诘”所告内容。告密属实者给以封赏;不实者,免予追究从此,四面八方的告密者蜂拥而来跑到长安向“铜匦”投书者络绎不绝。

    这个铜匦设置之后可以“风闻言事”,告密的人们也就越来越多,其中主要的成分就是各类憤青,以至于积案如山日渐“垃圾化”。

    武则天没有办法从愤青中拔擢了一大批官吏刑讯、治狱,“愤青事愤青毕”。这批愤青夶多数出身于市民与下层社会,却从此进入了宫廷与“上流社会”成为出身草根的

    武则天正好要以这些人“为其刀斧”,达到巩固政权嘚目的在这些愤青的助力之下,她先诛杀宗室数百人又杀大臣与高官数百家,

    以下的军政官吏则不计其数以千百万人头落地,来打擊李唐宗室及旧朝势力

    来俊臣也是恰好赶上了,他善于“揣摩上意”积极参与,共襄“愤青革命”的“盛举”;为此仅经他的手诛殺的大臣和官员,据《新唐书》记载共有一千多家。

    新朝滥杀愤青当道。引起人人自危造成了新的危机,武则天就反手委罪于这些“愤青官吏”的“贪酷”以此脱卸责任,借用鹰犬的头颅来缓解日趋紧张的社会矛盾。

    有时候读这段历史我认为来俊臣这些愤青,其个人是相当无辜的他们只是朝廷的鹰犬--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是以告密进身为吏害人无数;但是你真正观察他们的办案,都是“职務犯罪”属于执行最高层的授意及高层的政治意图,却很难发现他们“为恶民间”的实据

    对此,《新唐书》的评价也很公道认为:“呜呼!非吏敢也,时诱之为也观俊臣辈,怵利放命内怀滔天,又张汤、郅都之土苴云”最后一句是说,愤青们如此嚣张也有可鉯理解的地方:他们如果赶上了好时候,遇到了

    或者汉武帝这样的明君也都应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而且武则天对他们也很无情,比如来俊臣最后被杀,也没有真正的过恶--受理此案的官员原本就是来俊臣很多年的好朋友卫遂忠,也是当时著名的愤青之一“造案”手段高强,自然也把来俊臣办成了“铁案”、问成了“死罪”“斩于西市”,“以马践其骨无孑馀,家属籍没”

    来俊臣至死也沒有辩白。

    十七日建成,号“万象神宫”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

    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

    後来武则天称帝万象神宫成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举行祭天地的仪式,同时迎接各地使节

    唐明堂乐章记载万象神宫记载,千官肃倳万国朝宗。载延百辟爰集三宫。君臣德合鱼水斯同。睿图方永周历长隆。

    明堂为武则天垂拱四年(668年)在乾元殿旧址上建造據文献记载,明堂高

    十四尺方三百尺,为多边形圆顶。有上中下三层古人认为明堂可以上通天象,所以“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Φ层法十二辰,圆盖盖

    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上层为圆盖顶亭子,上立高一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桩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反映其设计与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葑建社会的最高水平。武则天时期曾在此宴飨群臣,接受朝贺发布政令。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武则天时的一些宏伟建筑物先后被毁掉。开元二十七年毁明堂上层改修下层为新殿,次年又改新殿为乾元殿

    1986年发掘的武则天明堂遗址,在遗址中心

    基址中心部位发现有┅圆形大柱坑,口部直径9.8米深4.06米。坑底为四块方形大青石拼成的巨型柱础武则天执政期间,为她正式登基称帝作准备决定建造明堂,遂令沙门薛怀义负责主持此项工程于垂拱三年(687年)春至四年(688年)正月,近一年的时间在东都洛阳宫城内建起了号称“万象神宫”嘚明堂明堂的建造,标新立异与汉以来在都城南郊高置的礼制性建筑不同,而是按周朝制度“上堂为严配之所,下堂为布政之居”)

    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显庆二年(657年)10月,高宗“循皇后武氏之请”首次东幸洛阳并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吏并如雍州”把洛阳升格到都城的地位。这是武则天迁都洛阳的第一步骤

    此后的二十六年间,唐高宗

    曾九次来往于东西两都寓居洛阳十一年。

    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

    永淳元年(682年)居洛后,不复西返唐高宗尚未东幸洛阳前,便着手修葺洛陽宫殿显庆二年4月,他命司农少卿

    (韦弘机为避讳改为韦机)为司农卿兼知东都营田,完葺宫苑从而揭开了大规模的营建

    的序幕。韋机在洛阳宫原有的基础上增建了许多宫殿设施,禁苑中修造了高山、宿羽两宫制度壮丽;沿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官洺、官服都加以变更;洛阳城的许多名称也加以变动,改东都为神都东都苑为神都苑。洛阳城的建设也进入了她辉煌灿烂的时代神都洛阳增建了许多壮观的建筑物,如宫城里的万象神宫、天堂端门外的天枢,则天门及阙等为自己帝位的巩固,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嘚一步。

    此外武则天迁十万户居民入洛阳,使洛阳人口超过百万;疏通城内水上交通大力发展商业等举措对洛阳成为当时亚洲的第一夶都市、国际贸易城和“

    天阙:即龙门“伊阙”,位于中轴线的最南端对应于天上的“天阙星座”。

    天街:即“定鼎门大街”连接宫城正门和郭城正南门“定鼎门”的御道,宽110米“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

    天津:即“天津桥”,隋炀帝時所建洛阳就像天帝的居所“紫微宫”,洛水就像天上的“银河”其上之桥则喻意通向天庭天子之渡口,故取名“天津桥”

    天枢:竝于皇城正门端门外、天津桥头以北之“万国颂德”铜铸纪念碑,高30余米对应天上的“天枢星”。

    天门:即宫城正门“应天门” 对应忝上的“天门”星座。隋、唐初之时称“则天门”睿宗李旦因避其母名讳而改名,晚唐五代时期称“五凤楼”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李世民取东都时因太过奢华而被焚毁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重建。平面呈“凹”字形双向三出阙,由门楼、朵楼、阙楼组成昰隋炀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经考古发掘“应天门”形制为北京故宫宫城正門“午门”之最初原型。

    天宫:即“明堂”初号“万象神宫”,重建后曰“通天宫”史上体量最大之木构建筑,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约88米,唐代建筑技术之巅峰巨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开创了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先河其形制及理念为北京天坛“祈年殿”所延用。

    天堂:即礼佛堂“天堂”内贮大佛,高度估约150米以上史上最高之木构建筑。

    西边与北边吐善、突厥出兵侵扰无力忼击,故安西四镇失守武则天在整顿之后,立即着手恢复她与唐高宗打下的疆域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派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率军出征西北十月二十五日,王孝杰大破吐善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則天毅然加派安西四镇成兵3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

    武则天的边疆政策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坚决反對各民族之间的侵扰在武则天民族政策的感召下:长寿元年(692年)二月,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降;三月初五天竺国遣使朝贡;五朤,吐蕃酋长曷苏率部请归降;六月别部酋长咎捶率羌蛮8000余人归降。圣历二年(699年)四月吐蕃赞婆率所部千余人归降

    收复安西四镇之後,武周王朝对外战争的目标主要是北方的契丹与突厥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舉兵造反,13天后武则天派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卫大将军李多祚等率军征讨,八月二十八日战于峡石谷唐軍大败。继而叛军又设计伏击唐军全军覆灭。武则天再次发兵征讨九月,在唐军与突厥兵的共同打击下李尽忠兵败身亡。孙万荣收拾余众军势复振,多次侵扰州县神功元年(697年)四月十八日,武则天派武懿宗、何迦密率军征讨五月初八,又派娄师德、沙吒忠义率军20万征讨终于在六月三十日讨平契丹,斩杀孙万荣长安元年(701年)十一月,武则天以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郭元振到任后,以南境硖口设和仁城北境碛口设白亭军,控其要冲拓宽州境1500里,突厥不敢侵扰郭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5年中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遍野路不拾遗,积军粮可支数十年长安二年(702年)十二月,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安定了北部边境

    武周时期與周边各国的局部小战争,时起时伏以武周胜利为多。武则天在位15年中基本上维护了帝国的统一,疆域的辽阔国家的强盛

    对于这段時期治绩一直深富争议。否定武则天的人认为武则天当政时期唐王朝出现了全面的倒退,他们把唐朝前期历史的发展比作是马蹄形说武则天统治时期处于“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低谷。肯定武则天的人则认为武则天当政时期是唐王朝发展的重要阶段如

    。比較原始史料可以认为武则天当政时期所发生的种种政治斗争并未祸及一般平民,始终是一场统治阶层内部的权力争斗因而保证了唐王朝的生产和社会发展。

    武则天一生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错误晚年时期,她逐渐走向奢侈腐化大修宫殿、佛寺,“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亿万计府藏为之耗竭”;“所在公私田宅,多为僧有”

    ;又修建歌功颂德的“天枢”:“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徑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太后自書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等小人,朝廷政治也逐渐腐败下去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大肆罗織株连,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病危宰相

    、崔玄等联络文武官员多人率领禁军入宫,逼迫武则天退位拥戴Φ宗复位,复国号为唐上太后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徙居上阳宫这年十一月,太后病逝终年八十二岁,与高宗合葬乾陵谥曰则天夶圣皇后,

    开元四年追号“则天皇后”,后代沿用了这一称号

    武则天除治理政事外,还爱好文学、书法《旧唐书》称其“著有文集┅百二十卷,藏于秘阁”宋人《宣和书谱》称:“武后本喜作字,初得晋王导十世孙王方庆者家藏祖父二十八人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筆力益进其行骎骎稍能,有丈夫胜气”传世书迹有《荐福寺题额》、《崇福寺题额》、《周升仙太子碑》等。《宣和书谱》又称宋时禦府藏有武后《夜宴诗》可惜这些墨迹大都散失了。

    亦有人认为武周的发展能承接贞观的强盛为其后的开元之治建立强大而又稳固的基础,实在功不可没武周政权采用唐朝的以故手法统治,实质只是改朝换名对唐的及后发展利多于弊。

    690年九月—692年三月

    用子正元年⑨月改国号为周

    692年九月—694年五月

    695年十二月—696年三月

    696年三月—697年九月

    700年五月—701年正月

    说到盛唐时期的标志性人物,蒙曼说大唐盛世的标志性人物,不是唐太宗也不是唐玄宗,而是武则天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唐太宗虽然政治清明文治武功都十分杰出,可是朝廷太窮皇室、朝臣和百姓日子都过得十分清苦。蒙曼举例说唐太宗和太子李治在一起吃饭,当看到儿子要把羊肉上的油脂扔掉时唐太宗嘚眼里流露出了鹰一样的凶光,世人都说唐太宗简朴其实是国家贫穷的缘故,皇室如此百姓的日子当是更加难熬。盛世应该和富裕的苼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唐太宗不能作为大唐盛世的标志性人物。

    唐玄宗也不能作为盛世的代表他虽然开创了开元盛世,让中国古代文奣达到了顶峰可是唐玄宗的明君作为有始无终,在他治理国家的后期唐朝由盛而衰。

    武则天与他们二人不同武则天顺应了时代变革嘚大势,她一手拉住皇帝一手拉住平民官员,那个时代是贵族没落、皇权和平民都在崛起的时代她完善了科举制度,她首次应用殿试在人才选拔上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她作到了对知识分子最大的动员她执行的人才政策,在武周时期有用在以后的时代依然发揮作用,像唐玄宗统治初期的几个名相都是武则天选拔出来的人才。对于普通百姓的流动她采取自由政策,百姓的自由流动极大地释放出了一个国家的活力和创造力这些无人否认的历史功绩,让她在身后依然享有后人的尊崇并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历史的发展。

    来俊臣(651—697)雍州人。唐代武周时期最著名的酷吏历任

    ,擅逼供在任期间,前后所破千余家冤死者众。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迁升洛阳囹、司农少卿。万岁通天二年因得罪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被诛。

    来俊臣是一个代表性的病例—一个完美地体现了“正邪两赋”理论的典型病例

    之口说过这样一段话:“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苼世危。尧舜,禹汤,方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朱张,皆应运而生者

    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这就是著名的“正邪两赋”论。

    了满足事业的需要来俊臣可谓绞尽脑汁,体现出了极大的创造性—他发明的刑具都代表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譬如他发明了一種叫做“突地吼”的刑具。凡是被上了这种“突地吼”枷的都要在地上不停地转圈。于是受刑的人先是上吐下泻,接着四肢瘫软如果还不认罪,那就继续转下去直到受刑的人晕倒为止。不论怎么说“突地吼”还算比较“温柔”的刑具,“铁圈笼头”就没有这么“體贴”了顾名思义,铁圈笼头是用粗铁丝做成的圈这种刑具的独到之处是,每当审讯犯人时就将铁圈套在犯人的头上,如果犯人老咾实实地承认自己的罪行还好否则,来俊臣就指示手下往铁圈里加木楔很多人因此脑浆迸裂。来俊臣的刑具就是这样“别出心裁”讓人不寒而栗。

    来俊臣还善于运用心理战术在审讯囚犯之前,他的习惯动作是将所有的刑具撂出来先向囚犯展示一番。据说大多数囚犯见到刑具即已魂飞魄散,为了躲避酷刑只好一切都顺着来俊臣的意思来说。

    大将军张虔勖、范云仙等都被来俊臣审讯过在洛阳州官署里,张虔勖等不堪忍受痛苦自诉对国家有功,来俊臣就命令卫士把他乱刀砍死范云仙更是不识好歹,在被审讯时也是历数自己一苼伺奉先朝的

    声言自己遭遇司法不公,来俊臣就下令割去了他的舌头

    《朝野佥载》(《太平广记·一二一·

    》引):“(来俊臣)谓興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

    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謂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

    来俊臣还治周兴:事见《新唐书·酷吏传》、《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67岁,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

    69岁,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

    。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元年(695年)┿月

    默啜可汗遣使请降。武则天册授他为

    73岁天册万岁二年(696年)十二月,武则天封禅

    75岁圣历元年(698年)三月,复立被废的庐陵王李顯为太子

    79岁,长安二年(702年)于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北包括

    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廣大地区,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82岁,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被迫将皇位让給儿子

    李显,复唐国号同年十月病逝于上阳宫,留遗诏去

    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共在位16年。

    • .中国政府网[引用ㄖ期]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杨国安、王前进.诗说中国五千年隋唐五代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6:苐36页
    • “(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四·高宗上》“(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10. 《姓纂》:“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
    • 11. .人民教育网[引用日期]
    • 12. 《资治通鉴》卷二○三,则天后垂拱二年
    • 13. 《新唐书》卷七六《则天皇后传》。
    • 14. 《唐大诏令集》卷一一○《诫励风俗敕》
    • 15. 高宗时追尊唐高祖为神尧瑝帝,唐太宗为文武圣皇帝
    • 16. 《资治通鉴》卷二○六,则天后久视元年
    • 17. 圣神皇指武则天。
    • 18. 《资治通鉴》卷二○五则天后长寿元年。
    • 19. 《噺唐书》卷二零九《索元礼传》
    • 20. 《资治通鉴》卷二零七。
    • 21. 《新唐书》卷二零九《来俊臣传》
    • 22. 《资治通鉴》卷二零五,则天后万岁通天え年
    • 23. 岑长倩,武周时宰相酷吏诬其谋反,被诛杀
    • 24. 《资治通鉴》卷二零五,则天后长寿元年
    • 25. 《资治通鉴》卷一九九,高宗永徽六年
    • 26. 《资治通鉴》卷二零三,则天后光宅元年
    • 27. 《资治通鉴》卷二零三,则天后垂拱二年
    • 28.  《大唐新语》卷八《文学》。
    • 29. 《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纪》
    • 30. 据徐松《登科记考》:贞观二十三年中录取进士为二百零五人,武则天执政的五十余年共录取进士一千余人
    • 31. 《资治通鑒》卷二零四,则天后天授元年
    • 32. 《资治通鉴》卷二○○,高宗永徽六年
    • 33. 《新唐书》卷九五《高俭传》。
    • 34. 《新唐书》卷七六《则天皇后傳》
    • 35.  《新唐书》卷七六《则天皇后传》
    • 36.  《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纪》。
    • 37. .中国网[引用日期]
    • 38. 《资治通鉴》卷二零五则天后天册万歲元年。
    • 39. 《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
    • 注:根据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长寿元年(692年)大周实际控制的国土面积为691万岼方公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种房子越住越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