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钧奕贺属牛农历三月十三生

致陕西贺姓宗亲
尊敬的陕西贺姓宗亲:
我们都是同宗,都在陕西。但是从未来往沟通。从2009年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通鉴(3)的贺姓部分知,陕西是贺姓分布的大省,但具体的分布情况却没有资料,而其他省有。我们希望通过互相交流,作出陕西贺姓分布图。现将渭南贺姓族谱介绍如下,希望借此互相交流,了解各地区贺姓情况,以便促成此事。中的l是L的小写)
陕& 西& 渭&
贺 氏 家 谱
一九九七年三月
1、贺氏族谱序
  世本有帝系篇,但书经秦大火已亡,其体例若何,今人不得而知也。三代以前,赐姓于天子,赐氏于诸侯,故凡保姓受氏者,皆世禄之家,即所谓望族,固于庶人无涉也。史记之本纪世家,盖皆考其族谱而作焉。自东周以后,王纲解纽,人民始自由取姓,而姓与氏遂混而为一,无从分辨矣。至是世家大族,渐以繁多,正不必有谱牒可考也。有宋一代之名谱颇多,吾皆未之见焉。(耳闻有苏氏、柳氏、朱氏、陈氏、张氏、程氏、周氏、呼延氏,但未目睹也)所见者吾乡明、清两代之族谱,然亦仅只二、三种,察其内容,皆平铺直叙,讫无体例可言。吾家向亦无谱,先君垂老,访史记年表,为世纪未成而卒,惜哉,民国抵……
  注:此序有头无尾,不知何人所作,姑存之,以启示后人。
2、渭南坳底贺氏族谱序
  坳底贺氏者,渭望族也,稽其原籍,为豫省永宁,始祖仲德公仕宦来陕,落户于渭南西塬坳底,名贺家凹。自炎宋初叶,历南宋、元、明,代有伟人,惜谱湮没,无可考证。自有明嘉靖以来,川岳钟灵,原麓毓秀,於是先有贺府、贺采、贺承光、贺诰等,父子兄弟,光前裕后。孝子贺纯,接踵而起,继以五贡,诗书垂裕,延及数世,呜呼盛矣。然皆以前文献无徵,口碑失真,所得见者,仅在一碑一匾之尚存,迨至清代乾、嘉之世,郁郁葱葱,钟为祥符,毓为瑞蔼,而有余支之勃兴。其间文人学士孝友节烈,以迄于今。馀韵风流駸駸未已,今虽不能尽得而传,然其大概,尚未尽泯灭。绂之就搜辑所获,口碑所述,今尽笔之成篇,篡于谱牒之中,将以资之子孙,为作考镜焉。初柳南堂兄,奉三原贺复斋之命,修篡家谱,苦于无稽,竭数十年之精力,始成“十世宗支录”。今幸其册尚存,但其所录,只就康雍年以来余祖自天爵公叙起,发富而孝友节烈者,记其支派世系,传记志铭及合族之记述,均未之及。甲子孟夏,余归渭搜辑先世遗事,与族兄稚云展拜墓墟,考察碑记,但字迹剥落,只能摩挲辨识,得其大要,悉用笔一一记录,不意去年长安被兵,皆付一炬,然就其大要言之,吾贺氏西来,始祖为仲德公,其三世以下,均不可考,就每岁清明节族众展拜祖墓言之,境过村北,首拜温祖,次及始祖栎树坟,又次至村西老陵,自老陵以下,遂各分支展拜,若老长门堡北坟,老二门椿树坟,徐家梁坟,老五门以下,又各分拜四门坟,三爷坟,老七门之荆草坟,老九门之长畛坟,郡马坟,老五占祖,老六纪祖,均殡老陵,三世、四世、五六世,各支多殡老陵,四祖八祖早逝,传殡三爷坟,在三官庙前。三原贺伯真字箴甫者,曾有序言“缅维贺氏出自齐桓,遵周壤夷,功在生民,陶唐四岳、佐尧治理,商季尚父,相周伐暴,及至汉室,改庆为贺,迨至北魏赐氏分姓,遂有贺跋、贺若、贺兰,混杂其间,真赝莫知,华夷不辨矣”。要之吾华之文物,高出东亚,凌驾欧美,由纷争之局,变为浑一之世,至浑一后,即被合化。是以魏辽金元均有清之种姓,同化吾国,往迹可证,用夏变夷,古训昭然。故吾族之前代,果出何系,盖亦不必深究矣。吾谓始祖仲德公自北宋西迁以来,其先世虽无稽,但仲德祖以下至十三世而有天爵公一派,其余则不得而知也,今以无稽核之后人,欲徵前代之往迹,不可能矣,虽然家乘者,一族之历史也,不可不篡,而篡之之法,只可从枝叶而究本根,溯末流而探泉源,所可知者,录之记之。不可知者,暂付阙如,只求后者之不迷,不事往者之强合,则凑冒认之罪少,承修续谱之业易,非然者。但此时不举,后之人更将无从着手,俾先世之遗泽斩,使后裔之景仰绝,吾辈为之子孙者,更觉难忍于心也。根据以上所述,于是不揣固陋,承复斋、柳南等未成之志,邀同族先知先觉之贤,同心协力,分工易事,以篡斯谱,分为七卷,冀道前烈於万一,树收族之基础,似中山先生合宗族为国族民族之遗训,将不待他求,而在於人人能整理族规号召族众耳。语曰,宗以族得氏,又曰敬宗故收族,其斯之谓乎。
  民国十六年岁次疆圉单阏孟冬上旬谷旦,前清庠生,省立政法学校毕业,辛亥反正,充当行营管带,升任统带、省教育厅科员、教育会评议员、第二集团军第九军政治处处长,二十世孙昌麟谨序
3、贺氏十世宗支录序
  始祖仲德宦游来秦,卜居渭南,历宋、元、明、清数百年矣,沐四朝之教养,立百代之贻谋,瓞绵椒衍,继继绳绳,先泽亦可谓厚,宗支亦可谓藩矣。至移徙于商州之贺家,兰田之五贺家,游河川之贺家崖,或数百户,或数十户,皆系本族分支,其一二户分迁于他地者,尤指不胜屈。本族旧有宗谱,代远年湮,不知创于何代、篡自何人。据老辈相传,清乾隆年间,被商州同宗持去,随后本族屡次派人入山追讨,沓无迹踪,兵燹之余,村人荡析离居,族中户口,大逊以前。然现在户口二百有奇,此时欲修家谱,如渡大洋,并无津涯,如理乱丝,并无头绪。三原贺复斋先生,我同宗也,其高祖始迁三原,甲申春季,来渭祭祖,其祭文云:“不祖梁公,武襄所谨,冒姓汾阳,崇韬耻之,深明其系,出于本族,非冒认宗支者比也”。尔昔族谱一事,殷殷致意,及细审情形,亦知其难于措手。况族人贫寒者多,且多以农为业,而业诗书者,不过十之一二,有身为子孙,不知其祖考之名字,至高曾则更无论矣,族谱岂易言哉,然合族通谱,世系遥远,纷繁莫考,而分支小录,嗣续无多,文献堪徵,此宗支录之所由辑也。但录前代,全无考据,惟从六叔祖文蔚公珠卷历履中录出,自天字辈叙起。有未悉者,编询本支尊长,又亲赴本支各家,请出木主,并翻阅历世墓志,枞查各处碑文,互相考证,随时记录,积久成帙,前后共叙九世,欲请同宗复斋序而辑之,以垂久远,惜有志未逮,而中道断弦,家中多事,无暇及此,丁亥之岁,先慈弃养,抱恨终天,此册遂束之高阁矣。自甲申至丙申,今又十二年矣,而先生久归道山,此册仍旧束置,夏日无事,爰取此册,再为考证,分世详录,既无体制,又无宗法,惟书先代之名讳,以待后人之考徵焉,但从堂侄凤池虽亡,有子锺德,今已十令,得此一子,续成十世,未始非不幸之大幸也。自兹以往,由十世而数十世至数百世,螽斯衍庆熊梦占祥,畅枝叶而庇本根,宗支之藩,愈以昭先泽之厚也。则今日之小录,而百年之大录基之矣。所关岂浅鲜哉。分录既竣,特记其缘由如此,遂名之为“十世宗支录”。
  光绪二十二年岁在柔兆涒滩端阳月望后三日,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员外郎衔,吏部主事文选司兼验封司行走,二十世孙寿龄谨录于古灵池之绳武堂。
4、贺氏谱序
  贺氏世系,出自姜姓炎帝神农之后,至唐虞时作四岳之官,至周武王时,官居太师,号太公望,有佐命之功,封于齐国,以为诸侯爵,其后世庶公子有以庆为氏者,齐景公时,则有庆封,及东汉安帝时则有庆纯,因避帝父清河王之讳,遂改庆为贺,此贺氏之渊源也。但无家谱,族中名目虽有,但无考据,亦甚难矣。惟自清康熙年间,伊曾祖迁居三原县,有品学兼优、众称理学、又屡蒙大员奏荐之贺瑞麟,光绪甲申年清明节,归谒祖宗陵墓,急以家谱为念。有云晋朝时有大儒贺循,至北宋时,有我始祖仲德公,自河南郏县贺家溋出仕陕西。后落户于渭南西塬坳底村,此炎帝后裔之贺也,并非五代时之胡人贺若、贺跋、贺兰等先复姓后单姓之胡人贺氏也。我家居坳底村者,昔时曾有家谱,但代远枝繁,有迁商州之老君峪者,有迁中乡川者,有迁石门沟者,有迁州南贺家咀者,还有迁兰田之五贺村者,此皆人众户多而成村者。其散居各地未成村者,则更多矣。族中世系家谱,不知被何处挟去,今欲续写家谱,实难措手,瑞麟先生与旭海兄同语余曰,恐后世不明世系,转诬为胡人贺若等之后裔,倘或有诋谤,何由证其讹诈耶。迨至先生归家后,捎于余录书程伊川先生敬宗收族之语,与余与旭海二人各一扇面,订余等编写族中各就各支,考叙世系,本着知者叙,疑者略,若立外姓为嗣者止,盖欲敬宗,而恐其乱宗也,其虑亦远矣,兹者旭海兄又订余曰,弟在村中教授散馆多年,必有耳目,而余众昆仲亦怂恿余,先叙本支家谱,以明亲疏,其意亦甚嘉焉。余遂从观墓碑、影轴、神主之所记,考叙一册,而族中各支,亦将叙其世系,最终联为一册,以成此敬宗收族之事耳。
  大清光绪二十三年岁次疆圉作噩八月既望谷旦
                附贡生继志敬书
5、贺家家谱序
吾族失谱,由来已久,族之博学而显达者,每欲重修之而未能也,岁抵抗战军兴之初,志云携眷来游西安,拜谒族叔绂之于后宰门私邸,始出文卷一巨束以示,皆多年搜辑修谱之史料也,讲释之余并嘱于旋里后速将最近各支的体系调查清楚,缮写成册备改,并闻商县老君峪之贺姓,确系吾宗,帋影在焉,嘱余在可能范围内派人往寻究竟,或可裨益不少,志云奉命即于归后之秋,乘农闲时间,恳商村中景云、忠存、兆林诸前辈长者,在民国二十五年前往商县抄录旧轴,兹因离乱之后,均已湮没无存,冰雪在地,往返月余,仅抄得彼处支谱以归,于旧轴竟无所获,然因此之故,复联宗亲来往之谊,亦幸事也。数年以来,因抗战日急,村人应征应募之不暇,多已不遑过问此事,而吾叔竟于警报频繁,敌机弥漫之下,辛苦篡集,终成卷帙,吾辈后生堪愧忸怩,书成之次,今夏六月又托瑞丞叔回村将现存人口调查一遍,志云即嘱村人殷勤接待,大力相助,俾得完成使命,兹以全谱行将付印,又蒙吾叔以原稿见示,感愧之余,谨赘数语并以代序。&
民国三十一年岁当玄默敦祥十一月朔旦裔孙志云敬书
6.贺氏家谱整修实况
  先堂兄绂之为篡修族谱,尽心竭力,不辞劳苦,调查整理,为时数十年,终于编辑成册,但不知何因,而未付印,不料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作为四旧付之一炬,惜哉。回忆瑞丞曾蒙四兄厚爱,在整修族谱时,几次受兄重托,回贺家凹老村调查收录村中我族各支之世系名字,在村中蒙景云、忠存、忠和诸长老及堂兄立树族姪志云等人热情接待,大力支持,得以顺利完成使命,后在西安又协助四兄抄录整理底稿,终于完成修谱大业。解放后瑞丞参加革命,终日忙于工作,再未过问此事,就连四兄逝世,也未能参加丧葬,至今思之问心有愧。一九七五年,瑞丞离休回家,本应奔走此事,但由于家中连遭变故,大女秀筠、次男秀实先后病死,悲痛欲绝,焉能及此。至一九八六年,珉玉来家找我未见,后又到西安薛梦菊家寻找,言及家李想整修旧谱,以承父志,苦于无门,要我相助。而我久有此心,正合心意,随即一口应承,回家后即四处找寻四兄生前有无发给其他各支家谱之草稿,并亲去贺家凹长园子族姪贺宏谋家打探底细,不意在该家见到四兄生前亲笔书写给该分支之家谱草稿,其中不仅有历代世系,且有原谱中的序言与题词等文献。如此收获,大出所料。立即给珉玉去信,说明情况,也不知是通讯地址出了问题还是其他原因,一直未见回音。后来我也因家事纷繁,就不了了之。至一九九五年元月接家楹来信,又提及家谱一事,更令我寝食难安。因整修家谱,并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即可奏效,何况我九岁丧父,幼年失学,知识浅薄,实难胜任。加之年过八十,日薄西山,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受楹姪重托,又义不容辞。又考虑到我原曾追随四兄,参与修谱之事,对其中尚能略知一二,我今如不承担此任,恐将来更无人着手也。思之再三,只得勉为其难,既承四兄之遗志,又了却个人之心愿,但因能力所限,又无其他借鉴,如有不足之处,尚望后辈予以充实修正。
  惟我始祖仲德公,于北宋年间,由河南永宁仕宦来陕,后落户于渭南西塬坳底村,即今之贺家凹,迄今八百余年,已传至二十四世(有的宗支已至二十五、六世),藩支众盛,人才济济,其先世已不可考,但我支在清嘉庆年间,有贺士雅兄弟五人,名噪一时,时人誉为五龙。在朝庭虽无功名,但以商业发迹,且行侠仗义,乐善好施。据说开设三十六座当铺,遍及渭南、兰田等地,而且是同一天开张,在当时,当铺的利率为二分五,而贺家当铺开业后,将利率减为二分。这一义举,在那封建剥削的社会里,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在解放区曾提出减租减息政策,而那时贺家当铺主动减息,惠及贫民,意义深远,因之当时民谣有“姜家修路为交官,贺家减利为穷汉……”。仅此几句俚语,足见在老百姓心中泾渭分明。基于祖德深厚,因之以后贤达辈出,光前裕后,先有贺文蔚,后有贺寿龄等人,皆一时之俊秀,惜其事迹,知之甚少,只能提及,以昭示后人。
  本谱原拟从十六世士字辈叙起,后经再三考虑,恐不可能。因堂兄寿龄修“十世宗支录”时,尚能深入各家,请出木主,影轴及翻阅墓志、检查碑文,来作考证。而今非昔比,因以上所能参考之资料,均荡然无存矣,即十七世曾祖父之名,我且不知,(仅知其字日淼,夫人赵氏)更何况其他乎。至于十八世祖父文炳公,原由兰田曳湖迁居三张,我小时曾亲自祭祀,见其神主,知之较详,因之决定由十八世叙起,对十七世因已知曾祖父之字,即可接十六世,这样除原缺四~十二世外,自十三世以下则无缺矣。另据先堂兄绂之言,我支在十六世士字辈中排行第二,高祖为士典公,在分家时,分到兰田曳湖,又说我支在上一辈即十五世为广生,十四世为允吉,十三世为天爵,再以上则不得而知也。今由十八世起已至二十四世,虽仅七世,但有此七世,将来即可成十世百世,螽斯繁衍,连绵万世矣。谨此记述以明实况。
             公元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世孙瑞丞敬书
贺氏家谱序
贺氏世系,原出姜姓。为炎帝神农之后,在唐虞时作四岳之官。至商末,有姜太公者,名士也。隐居磻溪。周文王闻其贤,往访之,与之语大悦,谓姜曰,吾望子久矣,故称太公望,载之归,封为太师。后佐武王伐纣有功,封齐国。为诸候爵,其庶公子中,有以庆为氏者。至景公时,有名士庆封。及至东汉,有贤臣庆纯,后因避安帝父清河王之讳,逐改庆为贺,此贺氏之渊源也”。
我始祖仲德公于北宋末年,自豫省永宁府郏县贺家盈出仕陕西,后落户于渭南西塬坳底村,地处渭水之南,奏岭之北,华嶽之西,骊山之东,山清水秀,郁郁葱葱,文人学士,继继绳绳,迄今已七百余年矣。繁衍至二十四代,由于族大枝繁,迁居外地者甚众,族中原有谱牒,不知被何方持去,虽经先辈多方查找,终无下落,族中有识之士,每欲重修,而未能也。伯父绂之曾言,家谱者,一族之历史也,不可不篡。因之他不惜以年迈之躯,几次回贺家凹老村,搜集先世遗事,展拜墓墟,考察碑记,并遍访族中长老,就搜集所获,口头所述,随时记录,辛勤编辑,竭数十年之精力,终于完成草册共七卷,但因军阀战乱,继则日寇入侵,未能及时付印,后竟毁于文革动乱之中,成为千古憾事。泽中为继承伯父遗志(家李兄也早有此宿愿)挽救这一历史文献,早有重修家谱之心,但因我对我族历史及先世遗事,一无所知、无从着手。后鉴于堂叔父瑞丞曾追随伯父参与修谱之事,对其中尚能略知一二,若重修谱,非他莫属。因之泽中于1995年春节致函叔父,商及此事,不料叔父不仅赞同,并愿担负完成编写草稿这一艰巨任务。从1995年开始,历时七年,他不顾八十多岁高龄,到处奔波,足迹遍及渭南、兰田、临潼、西安等地,搜寻有关伯父散发各地遗稿,并收集现实情况,对世系年次分世详录。在整理编写中,他不畏寒署,夜以继日,对草稿作了反复修改,做到了精益求精,至98年底终于写成了我支自十八世曾祖父文炳公,至二十四世的七世草稿,为我支后代续修家谱奠定了基础。
在此次修谱过程中,堂兄家李极为关注,在百忙之中不仅收集寄回了很多宝贵资料,并多次寄钱资助,珉玉姐、润德兄在瑞丞叔父去西安时,也给予大力协助,玉成此稿,我对分散在外地人员的情况尽心尽力,一一作了反复函调,整理现实资料陆续寄给叔父纳入谱内,并提出建议供叔父参考,终于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从诸先辈的序文中,可以看出贺氏的历史是光辉的,我们的祖辈,对国家对人民是有贡献的,愿我后辈一定要珍惜先辈的光辉历史,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努力攀登科学顶峰,为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有厚望焉、是为序。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疆军区办公室负责人;新疆自治区交通厅机修厂书记兼厂长;中国五机部5124厂生产技术处书记;经理;中国教育部郑州轻工业学院主任。
&&&&&&&&&&
公元一九九九年九月
二十一世孙泽中敬书于郑州
8. 敬读贺氏族谱有感
先父昌麟公为修族谱呕心沥血凡四十载,不幸毁于“文革”,全族为之叹息。余以为从此我族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叶,前不知祖宗,后不见来者,随风飘泊,不知所之。幸有泽中堂弟热心发起,瑞氶叔父八十高龄勇挑重任,遂使我族族谱重见天日。拜读之余欣喜若狂。先父在天之灵亦可安息矣。
国有爱国者强,族有热心者興。愿我族后来人,皆能效法瑞氶叔和泽中弟之高风义举,为国尽忠,为族效力,则我国将更加强大,我族将永远兴旺,千秋万代,以至无穷。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二十一世孙家李谨识于天津大学。
二、题 词
1、无偏无陂,建中立极,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裔孙
2、维我贺氏,炎黄之胃,明达迭出,辉煌今古,吾人所属,承先启后,深
望来兹,宗风斯守。
                       裔孙 瑞丞敬题
3、粤我皇祖,迁自永宁,华岳渭水,毓秀锺灵,八百余载,人文蔚蒸,
允文允武,继继绳绳,兹谱成立,文献足徵。於斯万年,俎豆神明。
                       裔孙 伯实敬题
4、九祖德才兼优,时人誉为九龙,元明郡马侍郎,宅第祠门宇红,
员外州县迭起,发科不可胜数,百万富豪四五,世世乐善好施,
支藩派衍众盛,迄今方兴未艾,贺氏先代品格,留作后人典型。
                       裔孙 忠和敬题
贺氏渊源,出自姜姓,先称庆氏,后改为贺。
&二十四史,代有伟人,惜无谱牒,无以考证
&昔有进士,今有博士,有功国家,造福人类,
&振兴中华。凌驾欧美,走出国门,誉满全球。
裔孙泽中一九九九年二月八日敬题于郑州
6.巍巍神州,灿烂文化。有我贺氏,名扬华夏。远古神农,教民耕作。
兴周灭纣,太公子牙。尊王攘夷,齐桓称覇。世代相继,辈出贤达。
书香门第,耕读传家。祖风遗训,发扬光大。为官清廉,奉公守法。
为民勤劳,爱国爱家。仁爱为本,正直不呵。无私奉献,振兴中华。
&&&&&&&&&&&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
裔孙 家李敬题于天津
&&&&&&&&&&&&&&
三、派 名 十 六 字
  按每世无统一之名称,其行辈则易乱,我国历史永远不乱名称者,惟孔子之后裔,经国家为之维持,故昭穆秩然,其余则未闻之不乱者,因之吾族拟从二十三世起,按世派名,勉力遵守,百世不变,今特拟完十六字,望吾后嗣世世守焉。十六字如下:
&&&&&&&&&&&
敬上义下迺上昌下&&&&&
盛上德下辉下光上
&&&&&&&&&&&
承下先上继上勋下&&&&&
永上保下平上康下
备注:上是派字在前,下是派字在后,如敬X、X义,余类推。
四、世 系
始祖仲德&&&
二世&&&&&&&
占&&&&&&&&&
三世&&&&&&&
威&&&&&&&&&
四世~十二世&&&
天泽、天云、天爵、天要、天从
十四世 清吉、元吉、俊吉
纯生,夫人张氏&&&
广生,夫人牛氏
士雅,夫人张氏、杨氏、申氏、李氏。士典,夫人辛氏
    士英,夫人邓氏。士顺,夫人高氏、田氏。士政,夫人张氏、牛
说明:以上资料,均系抄录绂之兄亲笔原稿(即我从长园子贺宏谋家取得该支分谱上之记载,可惜绂之兄所写的一些传记等文献未见,不能再遗传后世。
渭 南 贺 氏 世
始祖仲德&&
&&&&&夫人寇氏
第二世&   & 占    &&
第三世 &&&&&
威    &&
& 四世~十二世  缺
第十三世&&&
第十四世&  俊吉
第十五世& 广生& &&&夫人牛氏
第十六世& 士典
  夫人辛氏
第十七世&&&
 夫人赵氏
  按曾祖父神主里有三妻一妾,祖父文炳、叔祖父文蔚究系那房所生,不得而知,叔祖父文蔚排行第六,系前清举人,人称六举人,工书法,名重一时,因对其后世不详,故本谱没有收录。
文炳 字虎臣,生卒年月不详,夫人薛氏、于氏。薛氏生一子名淼(犯曾祖父字)一女,不知名,仅知婚于背坡村魏姓,生二子,后继有人。于氏生三子登鳌、月鳌、殿鳌(详十九世),一女名千金,婚于东塬崇凝镇田家村,夫不知名,仅知有一子名田锡琪,锡琪有一子名义谦,再以下不知。薛氏早丧,葬兰田曳湖。文炳、于氏合葬三张镇街西西冢地内,至今每年清明节、元宵节仍去祭奠,但经过文化大革命,墓已不存在,仅在其旧址上展拜而已。
生卒年月不详,夫人亦不知姓氏,仅知有四子,长名旭之,次名杓杓,老三老四,自小过继他人不知名。旭之曾生一子名家佑,小时外出无音讯。旭之晚年,寄居瑞卿家以了残生。杓杓曾在临潼县零口街开饭店,其后不详。
2、登鳌& 字含芳,号春园,
生于前清道光二十八年八月十七日,卒于民国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终年七十五岁,清未秀才,因考举不中,遂设帐授徒,教书一世。有的家三代人,均其门下,因之桃李满乡里,为人正直,宽厚忍让,与世无闻,与人无争。曾有诗云“生平志愿渐消沉、岂谓当途无赏音,欲向吾辈夸宝剑,终惭貂尾惜瑶琴”。见其诗如见其人。排行第二,人称之为二先生。
夫人李氏生卒年月不详,生二子启麟、仲麟(详二十世)。
继室宋氏生卒年月不详,生一女名及第,婚于临潼孟家塬西岭村,夫张悦宜,商人,生一女名淑慎,母女均先后病故,再继室宁氏,生于前清光绪二年十一月初二日,卒于民国二十一年七月初四日。虽出自寒门,但性情贤淑,通情达理,相夫持家,井井有条,由于操劳过度,致使晚年双目失明,含恨逝世,年仅五十七岁,生一子名季麟(详二十世).& 二女德第、经第。
德第少亡,经第生于前清光绪二十九年二月二十四日,现年九十四岁,仍健在,婚于薛家村,夫薛化亭,商业职工,已病故。生有一子、二女,
子名恪,西工大毕业,
在西安华山机械厂工作。二女梦菊、梦贞均在西安工作。夫人李氏葬兰田曳湖,含芳及宋氏、宁氏均葬三张镇街西祖墓内。
2、月鳌 字琛,生于前清咸丰二年 月 日,卒于民国六年腊月初四日,终年六十六岁。为人孝友,名闻乡里,夫人李氏生于前清道光二十八年三月初三日,卒于民国六年八月初九日,终年七十岁。生三子兆麟、昌麟、永麟(详二十世),三女瑞峰、瑞昙、瑞云。瑞峰婚于塬底胡村冯家,夫冯树栋早死,遗腹生一子名似续,字希唐,娶薛氏,生二子育同、育杰。希唐早年从军任连长,在国民军内讧中被部下杀害。婆媳寡居,抚育二子。幸喜二子有志,钧成名,现仍健在。瑞昙婚于阳郭镇西刘村。夫刘,生一子一女。子名家騶,字子健。参加过渭华起义。解放后曾任阎村区长,陕西省水利厅科长等职。惜无子,仅一女,情况不详。女名灵雨,适阎村菜子郭村。夫不知名,仅知生一子名忠娃。瑞云婚于提李村,夫李生一子,亦死去(瑞云二十丧夫,二十三丧子),因受刺激,神经错乱,含恨终生。
琛及夫人李氏葬三张街西祖坟之东侧。
3、殿鳌& 字兰,生卒年月不详,读书有文化,夫人张氏生卒年月不详,生一子一女,子名惠麟(详二十世),女名竹娃,婚于中张村王家,夫王吉利亦读书人,生二子善政、善道,一女秀。兰及夫人均葬三张街西祖坟内。按兰本是祖父四子,因与六叔祖父之子共排,列第五,故称五叔父。六叔祖父有子二人长名峻,我称四叔父,次不知名,只知叫六叔父。四叔父有子四人,恺之、宦之、锐之、瑜之,锐之、瑜之我都见过,称锐之为四哥,瑜之为八哥,六叔父亦有
子四人,西麟、岳麟、兑麟,另一个不知名,兑麟字立树,住贺家老
村,我去贺家常住他家。
                               瑞丞 附笔
& 第二十世
启麟字建勋,含芳长子,生于1867年,卒于1932年,享年66岁
。略识字。农民兼管屠宰,夫人赵氏生卒年月未知,生三子一女,子名家齐,家升,家让,(详21世)女名福珍,婚于渭南三张镇西洛村,夫李庆元,商人。生有一子一女,子名培辰,女名义娥,均去世。建勋及赵氏葬兰田县曳湖镇北塬上。
2. 仲麟字树勋,含芳次子,生卒年月未知。饱读经书,孝敬父母,因
屡考不中忧郁而死。死后先父悲痛万分,曾为立木主,上书“次男仲&&
神主”其哀伤可想而知。曾娶妻,但无后。死后,妻另嫁他人,
树勋葬三张街西祖墓内。
3. 兆麟,琛之长子,少亡。
4. 昌麟字绂之,琛之次子,生于1879年12月8日卒于1964年3月2日,享年86岁,清末秀才,陕西省立政法学校毕业,中国同盟会会员。为人豪爽,少有大志,其父常语人曰,此吾家千里驹也。后果飞黄腾达,辉煌一世。早在辛亥起义前,他秘密参加中国同盟会,与中国同盟会会员郭希仁、王敬如、刘蔼如、曹印侯、钱鼎、张云山、万炳南等在西安共同建立“丽译馆”。丽译馆的命名来自易经,是
“以文会友”的意思。实际上是在中国同盟会陕西支部长井勿幕领导下,作为革命党人联络,从事反满活动的秘密据点。同盟会员们在此聚会,商讨陕西革命大计。也兴办民众认字班,藉以宣传反清救国思想。同时编辑出版《丽译随笔》双周刊,发表揭露清政府卖国殃民,官吏贪污腐败,宣传革命党人推翻满清,爱国救民思想的文章和评论。丽译馆同志们闻鸡起舞,厉兵秣马,准备迎接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的第七天,10月17日,他与钱鼎、张钫、张云山、万炳南等在西安小雁塔秘密集会,紧急磋商,一致决定于10月29日起义。后因事泄,决定提前于10月22日举事,他参加了西安林家坟的起义前首领会议,推举在日本军官学校毕业的张风翙为大统领,积极参加了起义军攻打满城的战斗,后调到东路军参加阻止清军入关,保卫潼关的战争。
&历任革命军行营管带(营长) 阩任统带(团长)及第二集团军第九军政治处处长。退出军界后,又任陕西省教育厅科员,教育会评议员等职。又与郭希仁、王敬如等在西安后宰门创办“日新学社”,研究我国理学,编写有“四书”新注,后又为我族篡修族谱,呕心沥血,终于完成草册共七卷,可惜毁于文化大革命,失去了我族最宝贵的财富。先夫人王毓冬,农村妇女。后夫人李芳卿。王氏夫人,生一子二女,子名家训(详21世),女名甘玉、珉玉。甘玉字德润,生于1917
年,小学文化,婚于薛仁轩,为地下党员,参加过渭华起义,抗日战争中,随军开赴湖北前线,后无音讯。德润解放后,参加革命,改名淑联,曾任乡妇联主任,合作社干部。无出,抚育前房子薛百川,均去世。珉玉字德贞,1921年生,中学毕业,婚于西安,夫张润德,大专毕业,夫妇均从事财会工作,获得会计师职称。生二子一女,长子张育,48年生,电大企管专业毕业,经济师,助理会计师。次子张龙,52年生,西南交大毕业,任太原铁路机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女张平,50年生,工人。李氏夫人西安市人,曾就读于省立师范学校,生二子一女,子名家李、家槐(详21世)。女名佩玉,字德纯,1931年农历正月初八生。高中毕业,共产党员,曾在天津市财税部门、财政部天津财政监察专员办公室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已退休),职称经济师。婚于天津,夫杨迎祥,河北省人,大专毕业,共产党员,曾任天津市税务局税政处处长等职(已离休),注册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生二子一女,长子杨青1956年6月17日生,天津纺织工学院毕业,共产党员,曾任天津市化学纤维研究所、机械工业局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天津市机器人科技开发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任天津市阳光电子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曾获天津市先进科技青年、市劳动模范等称号。次子杨钢1958年12月7日生,华北电力学院毕业、天津大学工学硕士毕业,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曾任高压供电公司副经理,现任基建工程承包公司副经理,两次获华北电力集团公司优秀青年工程师和天津电力局青年标兵光荣称号。女杨婕,1960年11月26日生,大本学历,任天津市乡镇企业局计财处主任科员。
王氏夫人早逝,葬渭南三张街西新墓,绂之及李氏夫人均葬西安城南南李王村。(传略附后)
5. 惠麟字建坤,兰之子,夫人李氏,生卒年月均不详,生三子一女,子名家善、家仁、家命(详21世)。女名珍娃,初婚张毛村,离异后又婚于沋河川宋家村,情况不详,建坤及李氏葬三张街西祖墓之东侧。
6. 永麟字瑞卿,琛之三子,生于1891年1月24日,卒于1976年7月16日,享年
岁,陕西省师范学校毕业,曾任渭南县勤学所长(即今之教育局长),西南区教育委员,同善民智高小校长等职。为人正直,办事认真,竭尽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为振兴教育培养人才,做出卓越贡献
。在民国后期,鉴于当时的政府倒行逆施,国事日非,深知个人无回天之力遂改行,经商。晚年与地方名流,薛如兰,杨如玉,王让丞等人,兴办三张镇中心小学,亲自参与设计筹建,自始至终,义务劳动,为家乡教育事业,尽到了个人一份力量,受到乡人称赞。更令人可敬的是受伯父托孤,抚育堂弟季麟一事,最为突出。伯父临终时堂第年仅九岁,孤儿寡母,生计艰难,但在他的亲切关怀和严格要求下,使堂弟终于走上了人生正途。解放后,在十年浩劫中,虽遭受无理迫害,但都能正确对待,对共产党之英明治国,从未失去信心,其远见卓识,确有过人之处。夫人田桂兰字新芝,生于1891年正月2日,卒于1952年5月16日享年63岁,性情贤淑,乐善好施,村人深受其恩,特别对几个无母孤儿关怀备至,一个一个抚养成人,堪称女中楷模。生四子一女,子名家相、家明,家宾,家楹(详21世)。女名孟香,字德芬生于1921年正月1日,聪明贤惠,好学上进,深得婶母及诸嫂喜爱,婚于马塚村刘姓,可惜英年早逝。瑞卿葬三张六组公墓内,田氏夫人葬三张村东,其墓已平没。
7. 季麟字瑞丞,含芳三子,1914年1月19日生,现年85岁,九岁丧父,蒙六堂兄瑞
卿抚育成人,在私塾上学六年,民智高小肄业一年。后因家贫失学,自学成才,具有初中文化。解放前曾任小学教师六年,后经商不成,遂投身当时政府干事,先后担任雇员,助理员,管理员,文书等职。解放后参加革命,任三张区政府秘书,渭南县粮食局科员,城关粮所购销组长等职,75年退休,改为离休,授予革命老干部荣誉称号。为人耿直,不徇私情,对工作积极负责,原则性强,在外数十年历经新旧社会,但从不妄取一物,因之在退休时,两袖清风,依然故我。妻张秋蕙,临潼孟家塬西岑村人,出生于1915年4月8日,卒于1995年5月29日,终年81岁。幼年丧母,来到我家,又无翁婆,而我又常年在外,但生性好强,立志要过好日子,改变我家面貌,虽生育较繁,但能坚持劳动,量入为出,在她的辛勤努力下,终于使我家摆脱困境。对六兄嫂及家姊视若至亲,尊如父母,因而也得到了兄嫂及家姊的好评。由于子女多,拖累大,操劳过度,致使晚年身体弱衰,先我而逝。生三子五女,子名秀严,秀实,秀盈(详21世),女名秀筠,秀维,秀义,秀荫,秀娥。秀筠生于1934年5月23日,卒于1977年,年仅43岁,小学文化,婚于西洛村上庄,夫李恒钊,商业职工,已病故。生三女,名红侠,晓红,东侠,均从事教育工作。秀维1936年11月2日生,小学文化,婚于北塬村,夫王玉忠,医生,生三子名抗旱,抗罗,志罗。志罗福州大学毕业,在商洛供电局工作任科长,工程师,前途远大。秀义从小过继给秋惠姑母家在韩马村,婚于本村,夫薛兴家,商业职工,已病故,生二子,名卫红,卫华。秀荫1950年1月18日生,小学文化,婚于北韩村,夫张正民,农民,生一子二女,子名东峰,女名东萍,东玲。秀娥1954年8月生,初中毕业,婚于郭家村,夫郭解放,煤矿工人,生一子一
女,子名郭卫,女名鸽子。秋惠葬三张一组公墓之北端。
第二十一世
1.家齐字良策,建勋长子,生于1890年卒于1952年1月17日终年62岁。略识字,农民兼屠宰业,妻张氏农村妇女,生四子一女,子名忠娃,续娃,印娃,伦娃。忠娃、伦娃早死。续娃,印娃(详22世)。女名女娃婚于冯家村,夫李长生,农民,生有五子一女。良策,张氏葬兰田曳湖。&
2.家升字振东,建勋次子,生于1894年4月6日卒于1954年10月21日终年60岁。略识字,农民兼管屠猪,妻高氏生于1896年10月26日卒于1967年9月28日享年71岁,农村妇女,生三子一女,子名东娃,答娃,安娃.东娃早死.答娃,安娃(详22世).女名稳相,婚于本村。夫杨振海,农民,生一子一女,振东高氏葬兰田曳湖。
3.家让字振元,建勋三子,生于1901年9月6日卒于1976年7月3日终年76岁,略识字农民兼屠猪,妻李氏,田氏均不知生卒年月,李氏生一子名功娃(详22世),田氏生三子名来功,跟功,明功(详22世)。振元李氏田氏均葬兰田曳湖。
4.家训字伯实,又字绍章。绂之长子,生于1902年9月6日卒于1977年7月15日终年75岁,北京朝阳大学毕业,在临潼新丰三育小学教书时参加地下党。渭华起义前夕在三张组织农民协会散发张贴标语,反对土豪劣绅。渭华起义失败后,弃教从军,在西北军杨虎城部下某师任政治处处长。离开军队后,先后在耀县、临潼的新丰等地任仓库主任。解放后参加革命工作后,回泾阳南李庄务农终生。妻段倩玉临潼零口人,生于1903年10月17日卒于1981年2月1日终年78岁。小学文化,农村妇女,生二子二女,子名韵青,剑青(详22世)。女名蔓青,芹娃。蔓青1934年生,小学文化,婚于泾阳县张姓,生二子一女。伯实、倩玉葬泾阳县南李庄。
5.家善,建坤长子,曾在国民党军队当兵后无音讯,娶妻马氏,因候家善不归,改嫁他人。
6.家相字伯龙,瑞卿长子,生于1912年1月13日,卒于1996年8月8日终年85岁。西安师范学校毕业,曾在西安市天禄阁雷神庙小学任教师多年后,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妻郭氏,邓氏。郭氏小字绵绵,生于1909年,卒于1932年,年仅23岁,生一子名郅治(详22世)。邓氏名秀芹,生于1916年卒于1993年12月28日终年77岁,农村妇女,生三子一女,子名志学,志韵,志纯(详22世)。女名秋侠,婚于背坡村。夫于立冬,个体商贩,生二子一女。伯龙绵绵、秀芹均葬三张村东。
7.家明字仲文,瑞卿次子,生于1915年2月8日卒于1992年6月5日终年77岁,小学文化,农民,妻张杏女、王凤颜,杏女生一女名卫卫,字敬平,
卫校毕业在渭南地区医院,任司药。婚于铁韩村,夫韩映栋,医生,生一子一女。凤颜生四子二女,名志德,志益,志望,志存。志德招贅他人。志存早死无后。志益,志望(详22世)。女名秋玲,小利。秋玲婚于沟边张村。夫张志贤,商业职工,生二子一女。小利婚于陈家村,夫陈武,农民,生一子,仲文、杏女、凤颜均葬于三张村东。
8.家仁字鸿才,建坤次子,生于1917年1月3日,卒于1985年4月29日,终
& 年68岁,不识字,农民,妻王孝珍,1922年2月5日生,农村妇女,生一
& 子二 女。子名院本(详22世)。女名蜜侠,小侠。密侠婚于西湾村。夫
& 王江川金堆矿职工。生一子二女。小侠婚于本村五组,夫杨铁娃,闫良
& 飞机场职
工生一子一女,鸿才葬三张一组公墓内。
9.家命字鸿杰建坤三子,生于1919年卒于1983年终年64岁,粗识字,曾在
& 国民党军队当兵后,回家务农,妻秦贵孝1924年8月15日农村妇女生四子
& 一女,子名武,宪武,宪民,喜民(详22世),女名西娃婚于中张村田
& 家,夫田志运,农民,生一子二女,西娃已病故。鸿杰葬三张一组公墓
10.家宾字叔阳,瑞卿三子,1923年7月6日生,小学文化,农民,妻睢素
生于1924年卒于1976年5月26日,终年53岁,农村妇女,生四子1
女。子名志笃、志信,志忠,志刚(详22世)。女名重阳,婚于邢家村,
夫邢天锁,农民,生二子三女,重阳已病故,素清葬三张六组公墓内。
11.家李字仲芳,绂之次子,1925年6月生,北洋大学毕业,留学苏联获得
博士学位,共产党员。现任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及自动化
工程研究所所长,《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电力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高级会
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曾担任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工学科组成员,国
家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政协委员等职。能刻苦学习。由小学到大
学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
茅。他从小受父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尚
友圣贤,傍研科哲”的思想薰陶,眼看当时政府政治腐败,派系倾扎,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长趋直入,国家危在旦夕,他认为是因为我国科
学、工业落后,国力衰弱所致,&
只有振兴科学,发展工业,才能
救国。因此他决心献身科学技术。他
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成为我国这个专业最早的
奠基人。他曾
提出并亲自研制成功短距离输电线路方向纵差动保护原理与装置,解决
了以往短线路保护的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保证了狮子滩水电站按期
发电,因而被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获
得“劳动光荣”奖章。他提出并研制成功超高压输电线路静态高频方
向保护装置,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获水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
科技进步三等奖。
& &&&&&他著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等书,分别获得水电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优秀教材奖,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还有四本电力方面的译著,曾三次参加国际会议和讲学。他常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必须以毕生的精力去探索和实验,才能有成。他不仅体力行,而且勉励学生立志攀登科学顶峰。他现在虽已七十六岁高龄,但仍孜孜不倦地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桃李满天下,称誉海内外。(详见本人传略)。妻陈毓瑛,长安县夏殿村人。1926年8月23日生,天津师院毕业。曾任小学教师,中学俄语教师。生一子一女,子名平(详22世)
1983年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西门子公司作技术工作。妻石化池留学加拿大和德国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德国工作。女名薇,1963年6月14日生,天津大学研究生,后留美取得硕士学位。夫姚欣国,美国南加州立大学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夫妇现在美国西雅图分别在一家环境保护设计公司和计算机公司工作。
12.家楹字泽中,瑞卿四子,26年2月8日生,西安力行高中毕业,现具有
学文化。共产党员,47年于陕北宜川参加革命,中国人民解放军西
北军区第二纵队359旅,由战士升任文书,宣传组织干部,助理,主办
科员,教导员,大队长,南疆军区秘书,司令部办公室负责人等职,参
加过山西运城、陕西瓦子街及解放新疆诸战役。因政治立场坚定,思想
进步,贡献突出,事迹显赫,曾多次立功受奖,授予“人民功臣”“解
放奖章”和物质奖励,58年转业到新疆交通厅公路局任协理员,宣传股
长副厂长等职。1973年内调五机部5124厂任基建处、生产处、劳动公司
等单位党支部书记、经理等职。82年调任郑州轻工业学院办公室主任直
至离休。一生为人厚道,曾多次让级与人,从政清廉,艰苦朴素,两袖
清风,工作出色,开拓创新,业迹卓著,先后获先进工作者和先进生产
者光荣称号,并多次获得物质奖励,(详见本人传略)。妻李今,黑龙江
双城县人,满族,1933年11月16日生,中专文化,共产党员。由东北军
区机要干部学校毕业后,任西北军区第1野战军司令部译电员、机要
员。转业后任喀什农机厂党委秘书,喀什地委工交部干事,喀什棉纺厂
车间党支部书记,总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5124厂组织部副部长。内
调后任河南国防工办秘书,河南省直工委正处级组织员等职。现已离
休,生一子一女,子名小江(详22世)。女名小红,字子丹,1965年8月
15日生,大学文化,在郑州电业局任办公室秘书,劳资处主办科员,取
得经济师职称,现读研究生。与山东人刘杰结婚。刘亦大专毕业,任供
电局变电站站长,工区主任,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郑州市评为劳动模
范,生一子刘畅,1992年6月5日生。
13、家槐字叔荫,绂之三子,1935年10月24日生,中专学历,共产党员。
1951 年7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炮部队,历任班长、侦察排长、师
司令部作战侦察科作战参谋,晋升上尉军衔,参加过抗美援朝和援越
抗美战争。由于工作积极,吃苦肯干,多次受到上级嘉奖。1975年转
业地方工作,任江西南昌缝纫机厂党委办公室主任、纪委副书记、厂
工会主席等职,1995年10月退休。妻严文芝1942年元月29日生,上海
市人,上海体育学院毕业,共产党员。在江西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作计
划、统计工作,获统计师、经济师职称。生二子名波、涛(详22),
波、涛均在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工作。
&14.秀巗字伯义,瑞丞长子,1941年11月11日生,渭南瑞泉高中毕业,共产党员,初任民办教师,72年转为公办,先后任小学、初中教师三十余年,桃李满乡里,大有乃祖之风,他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工作认真,精心教学,他代毕业班物理学科,中考评比,在西塬区内总是名列榜首,故在校最早获得中教一级职称,受到学生爱戴,群众称赞,并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学工作者,获教学优秀奖。他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弟妹,特别在二弟病危时,受二弟托付,照顾遗霜弱子,尽心尽力,使之成家立业,乡人无不叹服。因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生活较清贫,加之操劳过度,致使早衰,兼患眼疾,故在54岁时提前离岗,在家休养。妻邢桂琴,1942年12月18日生,初中毕业,农村妇女,性格耿直,心底善良,聪明勤快,宽厚待人,孝敬父母,和睦妯娌,友爱叔姑,团结邻里,生活困难时期她给老人偏做偏吃,总是把细粮好菜留给老人,在二弟患病时她和伯义拉着二弟四处求医,每天跑三四十里路,从不嫌累,三弟在阳郭上高中时,她总是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细粮留到星期天等三弟回来一起吃。侄子志宁有病,由西安出院回来,仍挣扎于生命线上,其父母失去信心,产生遗弃念头,还是她坚持求医救治,终于捡回一条小生命,使二弟一脉有继,后虽和父母不同居,但每做变饭都要请老人去吃或端来,更值得一提的是,对年迈姑母,关怀备至。有一次姑母跌伤卧床不起,儿女都不在家,她就和伯义把姑母接到她家,喂吃喂喝,端屎端尿,从不嫌弃,并多方求医治疗,使姑母很快康复,她和妯娌、妹妹相处极好,想方设法给以帮助,因此两妯娌、妹妹都很喜欢他。生二子一女,子名雄,强(详22世),女名志侠1963年8月18日生,小学文化,婚于本村三组,夫杨党敬,农民,生二女一子。
15. 秀实字伯奇,瑞丞次子,生于1944年5月18日卒于1976年12月5日,年仅32岁,初中毕业,因家庭困难,未能升学,曾在金堆矿作统计工作,62年因国家暂时困难,被下放回家,后来国家情况好转,按政策本应收回恢复工作,但因“四清”运动开始,怀疑家庭成份有问题,未能前去,经过四清及文化大革命,家庭成份等问题,被安排在生产队任会计,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及群众称赞,不幸患白血病,医治无效而去世。为人正直,作风清廉,在金堆矿工作,深得领导信任,因而他是最后一名下放人员。在家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由于家庭困难,他每次出外总是给母亲买少量好食品,坚决不让孩子破份,在吃公共食堂时,有一次母亲因病住院,他把食堂分到的一点细粮积蓄上,等母亲出院,补养身体,而自己挖些野菜加在粗粮内糊口,有一次和兄伯义同去岭上砍柴,回来时伯义拉不动累得直喘气,他就把伯义车上的柴取下两捆,放到自己车上,伯义对此曾感动得落了泪。在75年防地震时,全家人都睡在防震棚里,唯他一人睡在门道湿地上,可能因此才得下白血病,在平时他总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他生活艰苦从不乱花一文,即在病中仍舍不得花钱。在西安住院时一个月仅花火食费30多元,从没有买过好菜吃。他办事公道,任生产会计时,对社员一视同仁,因而死后在葬埋时,村人无不悲伤。妻王淑琴1945年12月9日生,小学文化,农村妇女,生性好强,遇事有主见。秀实去世时她年仅31岁,但她立志抚育子女成人,她起早贪黑,勤俭持家,忙了家务又忙耕作,一有时间还搞副业,给合作社做点心,卖小吃食,挣来的钱供子女上学及家中零用,更值得称赞的是她还经常买些好吃喝来孝敬父母,分家后她几乎一无所有,但在她的辛勤努力下,日子逐渐走上富裕,新盖楼房三间,并给儿子结了婚,可称得女强人。生一子三女,子名志宁(详22世)。女名志萍,志南,志宜。志萍1967年4月6日生,高中毕业,婚于秦家村,夫秦宪栋,农民,生一子一女。志南1970年2月11日生,高中毕业,婚于本村四组。夫詹振生,农民,生一女。志宜1976年4月7日生,初中毕业,学缝纫,未婚,伯奇葬三张一组公墓之北端。
16. 秀盈字伯平,瑞丞三子,1956年12月18日生,高中毕业,农民兼手工业(打铁),服务业(理发)。为人忠厚诚实,艰苦朴素,在机站工作时,把每月的工资,全交给父亲,从不给自己留分文,分家时,说话人向他征求意见时,他说有父亲做主,我没意见,因此分后他连一个风箱锅都未分到,但他从无怨言,父母跟他后,他每次去县都要买好吃喝孝敬父母,但他从不在外边买吃。由于他能以身作则,也影响媳妇对老人特别关心。妻郭惠娥1958年7月28日生初中毕业,农村妇女,聪明贤惠,通情达理,孝敬翁婆,热爱劳动,且生性好强,立志要过好日子,她初到家,就分了家,有人担心说她过不了日子。她以这话为动力,下定决心,不但要过好还要比人强。她起早贪黑,坚持劳动,但她到家没有分地,只有盈一个人的地,生产队又是个穷队,尽管没黑没白的干,还是得不到温饱,她就到县上去学理发,有人说学理发下贱,她反驳说,凭劳动挣钱不下贱,只有自己不劳动,靠他人养活过那寄生虫生活,才是真正的下贱,她学好以后又教盈,两个人搞理发,同心协力,日子一天一天走向富裕,90年盖了一座门房,计划8年内再盖一座两层楼房。她不仅会过日子并且对翁婆特别孝顺,婆母因患高血压半身不遂,她除了端吃端喝,还经常买些可口的东西给老人吃,尤其在婆母最后病重卧床两个多月里,她不仅经常管吃喝还端屎端尿。老人身底铺的单子褥子几乎天天换洗,因此老人虽病逝在大热天,身边连一个蝇子都没有,身上也无垫伤,这一点连老人的弟妹也赞不绝口。在婆母去世后,她对年迈父亲仍照顾得无微不止,做到冬有冬衣,夏有夏衣,平时吃喝部是征求老人意见,做到松软可口,衣服被褥经常拆洗得干干净净,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身体更加结实健康,因之老人也把她当亲生女儿看待,一家人过得和睦幸福。生一子一女。子名浩(详22世)。女名冰1984年5月21日生,现上小学六年级。
第二十二世
第二十三世&&&
先四堂兄绂之在序文中写道“家乘者,一族之历史也,不可不篆”。经过这次整修家谱,才深有此体会。如为了查找伯父贺淼之后裔,因听说其四子学学在零口街开过饭店,便认定在零口之贺姓(包括零口附近)可能即学学之后,且已将其收录在卷,后来经过深入查证。又去东塬崇格镇奕庄进行了解,方知目前零口大寨之贺姓,非但不是我家近门,并且连仲德之后都不是,如果我们有家谱,便不会出此误会,因此在本谱打印好发给各支后,希望得到妥善保存,并连续修下去,以垂久远。
原拟按惯例只有男性可以入谱,现考虑到男女平等的原则和计划生育的国策,从二十四世起不分男、女,包括招赘所生子女,凡是贺姓者都可入谱,望遵此办理。
&&&&&&&&&&&&&&&&&&&&&&&&&&&&&&&&&&&&&&&&&&&&&&
&&&&&&&&&&&&&&&&&&&&&&&&&&&&&&&&&&&&&&&&&&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五日
贺公瑞卿,名永麟,以字行,1891年元月24日,生于陕西省渭南县三张镇书香之家,卒于1976年7月16日,享年86岁,陕西省立师范毕业。夫人,田氏、名桂兰、字新芝,出自名门望族,性情贤淑、孝敬公婆,疼爱子女,妯娌和睦,与邻里相处亲切无间,憮育孤儿(珉玉、郅治、敬萍)勤劳节俭,乐善好施,周济穷人。慷慨救助,村院乡邻,无不称善,仁、德、孝、悌兼而有之。真乃“老吾老以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勤俭持家的典范。生有四子一女:名家相(教师)、家明、家斌(务农)、家楹(早年参加革命,历经半个世纪戎马生涯,驰骋华北,西北和中原地区,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建设而拼搏一生),均能继承父志,奋发向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女孟香、字德芬、聪敏好学,贤惠孝友,长于女红,适马塚村刘姓,英年早逝,无后,葬于该村。
公历任阳郭高小校长,1927年任三张民智高小校长,西南区教育委员,渭南教育局长,晚年又被三张群众,推选为董事长。因公常出面保护群众利益,又被选为钟灵乡农民协会会长。
公深受祖辈耕读传家和造福人民遗风之启示和影响。自幼聪敏好学,志向宏伟,勤奋读书,学识渊博,立志从事教育,竭尽毕生精力,以兴办学校,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振兴中华为已任。治学严谨,思维清晰,语言精湛,诲人不倦;桃李满乡里,年过八旬,仍手不释卷,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宽仁厚德,思想进步,有远见卓识。尤在三张任民智校长期间,所聘教员六人中,三名就是地下共产党员,宋蔚青是领导农民协会,发展党的事业,刘子健是党组织的保卫者,员述凱是党组书记,直接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以学校作掩护,宣传党的主张。公是从接受孙中山民主主义革命思潮进而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并付诸实践的布尔什维克。因此这一阶段,学校办的非常活跃,不幸涉嫌,学校被毁,公常引为憾事。
公在任钟灵乡农民协会会长期间,对伪乡长李群英摊派苛捐杂税,及乱抓壮丁等事,深为不满,为伸张正义与李开展斗争,据理力争,迫使伪乡长让步,使当地群众免遭压榨,特别使一些不应当兵的青壮年得以免役,深受群众爱戴,后见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国事日非,但决不同流合污,遂改行经商。
晚年与当地名流薛如玉,杨如玉,王让丞等人又兴办三张中心小学,为校门题词:“丞前启后,继往开来”,并修建教舍、礼堂,为振兴地方教育,培养人才,竭尽全力。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高风亮节,终生不渝,费尽心血,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乡里享有很高的威望与爱戴。
非常之人,作出非凡之事,有益社会,造福人民,被歌功颂德。其为人乐善好施,舍粮济贫,发扬祖德。因为祖父辈,在荒年缺粮时,施舍余粮于穷人,救活了几十条人命。公有一次曾碰到国民党兵闯入民宅,公以自己为会长之特殊身份,严历斥责。使他们畏惧而退;被誉为德高望重的贺怀仁家,乡里方圆,传为佳话。
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童年对双亲,令行禁止,对堂兄旭之(因其子家佑外出无音讯)善养终生,且对三位守寡姐姐,关怀备至。长期周济,并操劳其善后事宜。尤其对三姐瑞云因二十丧夫、二十三丧子,刺激太深,神经失常,遂接家赡养至终。更令人可敬的是受伯父病危嘱托,抚育堂弟季麟之事,尤为突出。伯父临终,堂弟年仅九岁,孤儿寡母生计艰难,公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先使堂弟入私塾读书,又送民智高小上学;并曾联系本村名流:王永西、扬如玉,送西安兴国中学深造,后因考未成。堂弟一生为人正直,工作勤奋认真,终投入革命工作而成为离休革命老干部,与公的关心和培养分不开。凡此种种,为人称颂,垂范乡里,为后代树立了典范。
广而大之,乡亲邻里之间,常因经济等各种因素,难免产生矛盾与纠纷,常常找公调解,公均能恭听其诉说。躬亲深入了解,掌握真情实况,耐心说服,与人为善,公平处理。往往使纠纷化干戈为玉帛,从而得到乡亲敬佩与赞誉。
解放后,公衷心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热爱毛泽东主席,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勇跃参加农村集体事业,如将西边有房屋等建筑物宅地,租借给队里使用,并说看到了组织起来,和集体生产有巨大力量和生命力,其前途是光明远大的。又说,孙中山先生,所制定的建国大纲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方针在共产党所创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并使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成为现实,并称这也是他一生的宿顾。
在公与四子泽中的通讯中,循循告戒与临终遗言: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很好为人民服务,造福于人民,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落在你们双肩,要使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为人类做出应有贡献,才不愧为中华的好儿女。公虽逝世二十余年,但言犹在耳,常鞭策我们前进。
特别要指出的是:瑞卿公在十年浩劫中,虽惨遭无理迫害,但都能正确对待。对共产党从未失去信心,公常对人讲,“共产党之治国,犹如大匠之建屋也,其中难免有小的失误与偏差,但建成的房屋一定是宏伟而辉煌的”。由此可见公胸怀坦荡,与远见卓识,一切总从国家民族的利益考虑,其思想之先进,度量之豁达,确有过人之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扰乱反正,正本清源,对十年动乱所造成的冤案,一律平反,公已于1978年首先获得平反昭雪,只可惜公已逝世,再也看不到了,若公有灵,亦可得到慰藉也。
公的一生呕心沥血,投身教育事业,光明磊落,追求进步,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公的一生,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一生。
公葬于三张村东六组公墓中。(夫人葬于公墓的西边约百米处)
&&&&&&&&&&&
&&&&&&&&&&&&&&&&
系公诞辰一百零八周年纪念日)泽中敬书
三.贺瑞丞传略
贺季麟字瑞丞于公元1914年农历正月19日生于渭南三张镇书香之家,父亲含芳公是清末秀才,学识渊博,精通四书五经的孔孟之道,博古通今,道德高上,为人正直,宽厚忍让,道闻乡里,与人无事。设馆授业,教书一生,有的家庭三代人,均受业于其门下,桃李满乡里,享誉几代人。母岑氏,性情贤淑,通情达理,相夫持家,井井有条,因操劳过度,致使晚年失明,含恨而去。生子瑞丞,从小深受父亲的熏陶,母亲的教养,为其做人处世奠定了一生的基础。不幸年仅九岁,慈父见背,孤儿寡母蒙六堂兄瑞卿教养成人,先在私塾读书六年,后考入三张新设立的民智高小上学,时值“渭华暴动”前夕,校内教师多为中共地下党员,被当地土豪劣绅,视为眼中钉,于次年二月二日,趁回龙寺(校北址)过庙会之机,煽动一些不明真象群众,前来闹事,结果将学校烧毁,学校被迫停办,因之公只上了一年高小就失学了。因家中经济困难,年幼被迫当学徒学经商。后因同村曾受业于家父的学子郭化凤、薛占忠等人,见公年幼,用非所学,深表婉惜,遂邀公在家中设私塾做启蒙老师,公因经商无门正在旁徨不定之时,蒙其厚爱就答应了,在家教私塾两年,后到三张小学任助教一年,就失业了。时值堂侄伯实在家,遂托其渭南教育局长好友李朝裕先生,于1935年将公安排在薛家村小学教书从此步入正途。但好事不长,38年任小学教师时,教厅督学陆某来校检查工作,发现公给学生教授李敷仁先生编写的课本(内容揭露社会黑暗,政府腐败)而大发雷霆,说公把学生都教成了共产党,要把公带走处理,经李乡长说情,承认了错误,没收了全部课本才算了结。经此打击凌辱,决心辞教不干。次年去铜川四合沟煤矿,经张京明介绍,矿经理安排为会计。不料又生变故。因新经理刘振铎上任,公因病在家疗养三个月,工资被扣。刘带母、妻去西安三原旅游返矿,叫公报销路费,公因其属私事未报,而与刘闹疆,因而离职。在无路可走时,给四堂兄去信,内附诗一首“读书经商两无成,岁月勿勿已半生,家境萧条食资繁,费人思索是前程”,请设法谋一工作,堂兄回信说已与好友徐裕如谈好,令公跟高桀高主任浦城仓库工作,去时雇员,即提升为助理员,谁知只到职两月,高被排挤离任,我也回来。原本曹县长之侄和我同事,看公工作扎实,吃苦肯干,有意通过他叔父留公继续工作。公出于义气没有干下去,受到堂兄批评,为讲义气失掉了一个工作的好机会。后又跟伯实到耀县,新丰、闫良等地走了一圈,工作也不顺利。无奈迫于生计,才踏入伪府乡公所当文书。去乡公所抱定一个宗旨,决不同流合污,因之每月只拿八市计小麦津贴(抗战时期公务人员只管实物津贴,不发工资),乡长多次另给钱与公,公坚决不要,后乡长见公困难,适值原会计韩庆合病亡,令公兼任会计。干两份工作,拿两份津贴,公觉得是本份应得,方答应了。李乡长任内,地方士绅联合清算乡公所账目,公是会计,只能搬出账本,让其审查。从查账来看,入有凭,出有据,有些不合理开支,均经乡长签字报销,因此从账上未发现问题。乡绅认为问题不在账内,而在账外,查账遂告结束。以上说明公虽管经济,但身入污泥而不染,大公无私秉公办事。但乡长劣迹斑斑,而被落选离任。后和亭当选上任。和亭因公正直而要留任公继续工作,公因患肺病辞职,离开乡公所,和亭引以为憾。
公养病三个月,学校校长王证承聘请公到校教书,又回到了教书生涯。但不久由于校长易人,当地士绅拟留较好(比较进步)人任校长,令公去西安教厅反映未果,王被免职,冯福朝上任。因反对过姓冯的教师被解聘,公在其中,亦在解聘之列,又面临失业。这时和亭也干不下去了(乡长好人难干)。后王志明任乡长,又叫公仍任文书,公一方面因失业,生计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是和冯福朝睹气,不得已又进了乡公所一直干到解放。公在旧社会半生坎坷,忍辱负重,为人耿直,思想进步,名在伪乡任职,实际为人民群众做了大量有益的好事情,深得乡亲的好评。
解放后公参加了革命,任三张区政府秘书六年。1954年调公到县粮局任总务科科员,1958年任城关粮站主任的李文选见公德才兼备,硬从粮局把公要去城关,创办干佳粮店,从此一直在城关粮站工作,任门市部负责人,营养室业务主管,办公室负责人,购销组长等职,一直工作到1975年,年满六十岁,组织动员退休。回家后按政策改为离休,授予革命老干部荣誉称号。1999年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时,又授予“共和国创建者”荣誉勋章,党的恩情没齿不忘。
公有自幼聪敏好学,刻苦读书,儒子百家,古今小说,无所不读,百学不厌。喜爱文惜学,造诣深遽,学识渊博,通古论今,从事教育,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引人入胜,惜不逢时,命运多舛,两次从教,宏愿未遂,无奈经商,数次受挫,家口人众,生计维艰,无奈从政,从不同流合污,虽穷志坚,大公无私,从不妄取分文,入污泥而不染,数十年如一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无怨无悔,始终如一。
公自解放后参加革命,积极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办事公道。从事经济工作,困难时期,惜粮如金,纠正错误,挽损万斤,异口同声,赞誉不绝。吃苦耐劳,夜以继日,工作细致,井井有条,创建十佳,评为先进,传播取经,走遍华北,西北,中原大地。
四清、文革,受到非理伤害,查无问题,清楚了结。从无怨言,正确对待。
公一生在外四十余载,身经新、旧两个社会,虽经无数挫折与磨难,公为人处世唯一宗旨,在旧社会堂堂正正做人,决不同流合污,解放后参加了革命,思想解放了,激发了极大的革命热情与积极性,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忠心耿耿,坚持原则,办事公道,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奋斗了一生,做出了显著贡献。
为人耿直不阿,一身正气。孝敬父母,尊长爱幼,睦邻乡友,与世无争,处处为别人着想,毫不考虑自己。心怀坦荡,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宽仁厚德,爱国爱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耄耄之年,为了重修家谱,到处奔波,收集资料,亲自编撰,历时先后达七年之久,终于完成贺氏家谱七世录,挽救了文革被毁、伯父绂之历经四十余载编撰的贺氏家谱七卷手稿,奠定后辈续修家谱之基础,孰可传之百代万代。公的一生是正气战胜邪气,愈挫愈奋,由黑暗走向光明,艰难困苦,走向幸福,由平凡一生走向革命的一生,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
2001年12月14日&
四.贺家李自传
贺泽中传略
贺泽中,男,汉族,
大学文化,陕西省渭南市三张镇人,1926年2月8日生,属牛.于1947年参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建设,历经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驰骋华北、西北和中原地区,奋斗一生,建树显著的功绩,做出了卓越贡献,享有崇高威望。于1991年离职休养(县、团级)。离休后,除做些力所能及工作外,在省办老年大学学习。
父贺瑞卿,母田新芝。妻李今,1933年11月16日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满族,中专,中共党员。1949年3月参军,1991年2月离休,正处级待遇。为共产主义与祖国建设奋斗了一生。子,贺子江,1960年9月16日生,大专,1981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在河南省军区工作。儿媳李玲,1962年4月17日生,大专,河北省石家庄人,在河南省博物院工作(馆员)。1995年9日10生子名彤。女贺子丹,生于1965年8月15日,大学文化,经济师,现读研究生,与刘杰结婚。刘,大专,1962年11月10日生于山东乐昌,夫妇均在郑州电业局工作,刘为该局工区主任,市劳动模范。1993年6月5日,生有一子,名刘畅。
泽中自幼聪明,童年就读私塾两年,从小受伯父教育与熏陶,为一生奠定了为人作事的思想基础。1935年考入西安女子师范附小,初小学习成绩年年第一,高小均名列第二,1940年考取西安力行中学,1943年免试升高中部成绩优秀名列前茅,1946年高中毕业,因在校成绩优异,被母校保送(报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到西南联大(抗日战争时期因北京沦陷,北大、北师大、清华-南开等大学迁至昆明组建联合大学),因当时家庭经济困难,路费无着,无法前往升学。
抗战时期,在西安读书时常常遭到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炸死炸伤无数无辜同胞,痛心疾首,联想到‘九一八’事变,日本炮轰沈阳北大营,屠杀我同胞,侵占我神圣领土的血海深仇,义愤填膺。1936年张、杨将军发动西安‘双一二’兵谏,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促使国共合作抗日救亡活动,思前想后,凡此种种,激起强烈的爱国心。此时正遇青年远征军以“把日本赶出中国去”为宗旨征招青年,决心投笔从戎,因此投入青年远征军206师,当兵半年多。入伍后,到洛阳受新兵入伍军事训练近半年,因抗战胜利,未能上抗日前线,又返回陕西,驻在洛川、宜川一带,方意识到被骗误入青年军。
他在1946年高中毕业后,曾帮助其表兄刘子健(系地下共产党员,参加过渭华暴动)作过一段工作,在思想上受其进步言行的影响,借宜川解放之机,未放一枪,义无反顾,于1947年投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野二纵队(王震部三五九旅)当战士,从此投身于革命,半个世纪以来,把一生贡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祖国的建设事业。
1947年二纵队解放宜川以后,东渡黄河,解放了吉县后,向晋西南进军,先在中条山马村参加战斗,尔后参加运城攻坚战。经过十天强攻,所在连队,伤亡过半,部队付出很大代价,解放了运城,安邑等城市,拔除了敌人在华北、晋西南地区强固据点。他被飞弹触及皮肤,幸免于难,但忆起牺牲战友,不禁痛惜不已。
1948年任文书、干事、助理科员。二纵队在晋南曲沃地区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极大地提高了阶级觉悟与斗志,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年初西野转入了外线作战,他随部队由晋南禹门口,强渡黄河天险,参加宜川瓦子街战斗。经过激烈伏击战,二纵俘敌七千余人,兄弟部队击毙了敌将刘勘、严明等。歼敌六个旅三万多人,此次战役的胜利,有力策应了中原战场作战,改变了西北战场以防为主的态势,拉开了向外线作战的序幕。
尔后向西府进军,连克凤翔、扶风十多座县城,缴获甚多。当我军向西府进军,威协西安,直取宝鸡,延安之敌弃城南逃,我军逐于4月21日收复延安。此次战役进军西府、攻克洛川,巩固黄龙解放区,乘胜挺进渭北,收复韩城、澄县、郃阳。二纵队在永丰镇攻坚战中,活捉敌76军军长李日基,歼敌九千百多人。这一战役巩固了新解放区,取得新区人民有力支援,粉碎了敌人封锁我军的企图。
1949年初,随军参加春季及陕中扶眉、金渠镇、横渠镇等战斗,解放了咸阳、武功、扶风、眉县等县城,有力配合解放西安。尔后二军配合一野兄弟部队,击退了胡、马向西安反扑,巩固了关中解放区。七月下旬随二军会同一军向甘肃、青海进发,八月初解放了天水、清水甘谷、武山、临洮、临夏等县城,尔后由循化、永靖强渡黄河,九月初抵达西宁,与一军会合,解放了西宁。
天水解放后,由于新解放区迅速扩大,急需干部,他被调筹办干校,任二大队大队长,从天水开始至兰州、酒泉随军在沿途各地,边行军边招收青年学生参军,到干校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训练。他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为革命培养了大批青年骨干力量。
二军由西宁北进,冒着狂风大雪,克服高山严寒,终于跨越了海拔五千多米的祁连山,直达张掖与二兵团兄弟部队会合,追击向西溃逃的残敌至酒泉和安西。至此西北四省宣布全部解放。
西北所剩新疆,面积182万多平方公里,为我国最大的省份,人口四百多万,有十三个民族,深受历代反动统治的压迫,迫切需要解放。全国胜利,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以陶峙岳、包尔汉为代表,广大爱国官兵和官员,希望和平,归向人民,除极少数反动分子叛逃国外,陶、包于九月下旬,先后发出和平起义通电,接受毛主席八项条款,并向酒泉彭总请示起义部队的整编与人民解放军的入疆问题。为接管新疆,巩固国防,中央军委决定由一兵团王震率二军、六军进驻新疆,并从10月10日起,由四个汽车团及苏联民航数十架运输机,以空运、车运、徒步行军方式,由酒泉玉门、安西地区向新疆进发,二十日进驻迪化(乌市)。
干校随军徒步进军新疆,在进疆途中,全体指战员及学员吃苦耐劳,团结奋斗,战胜了戈壁沙漠气候严寒,地广人稀、缺水少粮等严重困难,严格执行了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秋毫无犯,正确处理了极少数反动分子,在邻善和七角井制造的两起暴乱事件,团结教育了广大官兵,我军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各族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1950年3月,二军先后进驻南疆的焉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正进军中获悉和田出现暴乱苗头。二军司令员政委即令五师十五团(系原359旅的一部),从阿克苏徒步直向和田开进,该团沿和田河故道,横穿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被称死亡之海),直插被风沙埋没和田河故道,前进时常常迷路,途中缺水,有时一天找不到一滴水,暴风一起,黄沙蔽日,辎重马匹被卷走,骆驼恐惧吼叫……,就这样,冒着漠原荒野,风餐露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我部队指战员几个人挽在一起,顶着暴风前进,经过十二天极其艰苦的跋涉,终于走出沙漠中心地带,制服暴乱分子。受到一野、中央军委致电嘉奖。
1949年10月部队首长,令他率领干部学员,徒步进疆,途经沙漠戈壁,暴风起分,飞沙走石,黄沙蔽天,经常迷路,只好暂停前进,寻找乡导,为了赶路,有时一昼夜急行军二百多华里,中午只啃干粮充饥,天寒地冻,气候恶劣,忍饥埃渴,顶着风雪前进,行军极其艰苦。从酒泉出发时,组织配给他一匹乘马,他一直不骑,都让给体弱年幼或有病的学员骑用。还不时替学员背背包,深受学员的赞誉,对鼓舞士气,巩固部队,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优良作风,起到了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克服和战胜了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行程两千多公里,终于1950年4月胜利地到达驻地喀什噶尔。受到军党委的表彰。解放战争时期他被授予“解放奖章”及荣获“人民功臣”称号与奖章。以及其他多项奖励。
1950年在二军卫生部任秘书兼组织部干事。南疆地区和新疆其他民族地区一样,长期受反动统治和压迫,经济落后,耕作粗放,兄弟民族,长年辛勤劳动,终年难得温饱,没有多余粮食供应部队。为了不增加群众负担,部队进驻新疆,节衣缩食,吃稀吃粗;没菜吃,喝盐水。在这种情况下,新疆分局书记兼新疆军区王震司令员,号召部队发扬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从未开垦的盐碱滩的处女地上,开荒种粮,搞付食品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改善部队生活。部队穿着缝补的旧军衣,每天劳动多达16个小时左右,劳动强度大,有的战士,正在吃饭或解手时,都睡着了,经过三年大生产,(头年稻二年粮,三年才把棉花上),部队生活基本达到自给有余。同时把中央拨给部队军费节省下来,投入到新疆地方生产建设上去,先后建成火力发电厂、钢铁厂、七一纺织厂、八一棉纺厂等为新疆工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因他在工作生产中成绩突出,荣获三等功一次。
1952年由于战争在全国胜利,工农业生产全面恢复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与发展,部队进行了整编,新疆部队改编为国防部队与生产建设兵团两套人马,他仍留国防部队,调南疆区任秘书,尔后组织令担任军区司令部办公室负责人,为军区机关工作建设与日常工作,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尽职尽责做出显著成绩,多次受到军区首长的表彰。
1956年因部队长期打仗和生产,大量老干部没有学习文化的机会,为了部队建设需要,必需提高这部分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军区政治部,成立文化干校,调他到干校校部任书记。为了提高老干部文化素质,他夜以继日,尽心尽力辛勤的工作着,获得党委和同志的好评。
1958年国家与新疆建设需要,要从部队抽调一批有文化、政治素质较好的干部,支援国家建设。国防四师政治部主任纪佛海被抽调中苏石油金属公司任书记兼经理,因缺乏骨干,纪是他的老领导,点名要他去,军区因工作需要不放,纪叫他直接拿纪信件找军区首长,首长因军区需要仍不放,他向军首长提出:和平时期应为国家创造财富,一旦战争爆发召之即来。后托了很长时间,领导看他决心想去,才松了口,不料他的档案却被自治区交通厅韩书记枪先拿走,后被调到交通厅公路局工作,曾任协理员,宣教股长,机修厂书记兼付厂长等职。为了保证国防,修建了新芷公路,喀塔公路等常年在野外海拔四、五千公尺高寒地带,劈山开路,修建桥梁,冰雪寒冬仍住单帐篷里,在严重缺氧,极其艰苦条件下施工,常年吃不到新鲜蔬菜,施工人员经常由绳索繫腰,悬空作业,打眼放炮,常遇山石滚落,时有被砸伤跌落或被山洪卷走的危险,不少同志,因此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平均每公里约伤亡一人)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打通了通往西芷阿里和通往塔什库尔干公路,(通往巴基斯坦唯一通道)有力支援与保证了中印反击战的胜利,粉碎了印度企图侵占我国领土的阴谋,巩固了国防安全。(在中印反击战中,有一炊事员用扁担曾俘获一印度士兵传为佳话)。因在工作生产中表现突出,1959年被新疆自治区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和奖励。
尔后在机修厂工作期间,因维修汽车和机械,缺乏设备,为改变这一落后面貌,首先培养了技术骨干,然后进行自行设计,自行制造,保证公路建设对汽车运输与机械施工的需要,每年度还可给国家上缴几百万元的利税。改善了职工生活,加速公路建设,提高了桥梁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新疆交通厅公路局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1965年地方党委抽调干部,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他被抽调到喀什地区伽师县三公社一个大队,参加社教,任工作组长兼书记,对该大队的班子,农业生产,群众生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动群众促进生产,解决许多问题。通过社教,极大地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思想解放了,生产丰收了,干群关系与生活有了改善;又给被洪水冲倒百多户民房进行了重建,群众反映说:“真的共产党又来了。”当社教结束要撤离时,群众痛哭流涕,不愿让走,一面做工作,一面留下少数社教干部,巩固成果,临走时,群众主动用车将行李送到县上。因在该大队社教中,掌握政策稳妥。经检查验收,各项工作符合政策要求,受到工作队党委的肯定与好评。
1967年文革中,惨遭无理迫害,但他能顾全大局,正确对待,深信党的政策一定能够落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对文革的错误,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平反与昭雪。&&&
1973年经新疆自治区批准,内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工业部5124厂工作。1973年至1982年在兵器工业部5124厂曾任供运处、生产技术处、基建处书记及劳动公司书记兼经理,为国防工业尽心尽力。由于在工作生产中创新与建树并做出显著成绩,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和奖励。
1982年调中国轻工业部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作(全国招生),曾任协理员、总支委员会书记、办公室主任等职,筹办全国烟草等干部培训班(主要培训中层以上骨干)及专科部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力支援国家建设。参加整党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受党委委托,做组织发展工作,一丝不苟,严格把关,为党增添大量年轻后备力量,为党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坚定地落实对文革中冤假错案,进行核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通过内查外调,埋头苦干,从而圆满地完成了中央及省、市党委对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要求,使其放下了包袱,轻装前进,不但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特别激发了广大老师的创造性,稳定师资队伍,从而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大量的国家建设人才,得到了轻工部与全国各地的赞赏与肯定。可谓桃李遍天下。
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辨事非,立场坚定,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关心同志,常用工资周济困难职工,多次让级给同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被传为美谈。孝敬父母,尊长爱幼,常寄钱给父母(家宾说:月月有)、伯父、兄长等。他常说,要振兴中华,兴旺家族、民族,必须以培养人才为本,科技创新为魂,知识能改变命运,循科教兴国之战略也。祖国之富强统一,家族、民族之兴旺,寄希望于后来人。常资助上大、中学的侄子、侄女、侄孙等。对子、孙辈,以身作则,循循善诱,严格要求。但他生活非常俭朴,为人正直厚道,光明磊落,心怀坦荡,道德高尚,为政清正廉洁,处事公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年逾七旬,仍在省办老年大学,求索四载,钻研哲理,工作一贯积极热情,认真负责,始终如一。1991年离职休养后,除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公益事业外,还被离体干部多次选为书记。他奔走呼吁,应按党和国家政策之规定,落实老干部应享各项待遇,坚持社会财富共享的中央精神,解决不少实际问题,备受老同志的好评。
他始终坚持学习马列、毛著、邓选外,还常废寝忘食阅读科技、文学、史料、哲学等书刊,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富民强国一系列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地遵循党指引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为共产主义辉煌的事业奋斗终生。
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
公元一九九九年二月八日&&&&&&
他的一生,早年参加革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人类美好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历经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驰骋于华北、西北和中原大地,艰苦卓绝拼搏奋斗了一生,建树了显赫的功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享有崇高的威望与声誉,孰可垂于后世,以资借鉴焉&
贺佩玉自传
贺佩玉,字德纯,女,1931年农历正月初八出生于西安市,学历高中,共产党员,国家干部,经济师,从事财政工作38年,1988年退休。
我幼年丧母,在父亲的撫养呵护下,小学毕业于西安师范附小,初中就读于作秀女中、力行中学,高中进入西安女中。1949年西安解放,学校推荐参加了西安青年暑期训练班,(我二嫂陈毓瑛也参加了训练班)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的教育并经解放军宋红介绍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西安市第一批团员。团组织公开后,回校做团的发展工作。那年寒假,在二哥家李、二嫂毓瑛和亲友的关怀资助下,离开家乡,赴天津市考入中西女中,继续完成高中后一年半的学业。1951年暑期,高中毕业报考大学。被中国医科大学(在哈尔滨市)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心情异常激动,“当白衣战士,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我多年的宿愿。但是,正当我“大学梦酣”的时候,学校团总支书记让我放弃大学,参加天津市党校政治训练班学习,做一名国家干部。于是,我毅然放弃个人理想,服从革命需要。后来分配到七区团委担任政治辅导员,七区税务分局,和平税务分局做内部监查工作,秘书工作等。“文革”后期,天津市万名干部转工人,我分到天津市客车厂做工人,在工厂的四年半里,刷过黑油漆,磨过油腻子。后来调厂部作整党工作,整党结束,到厂宣传科负责干部、工人的政治学习。在工厂时间虽短,但接触了大工业机械化生产,熟悉了工人群众的生活,增加了我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收益匪浅。1974年落实干部政策,归队重回财税部门,先后在天津市财政局财税管理三处,任副科长、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87年调到财政部驻天津市中央企业财务管理处(现改名为财政部天津财政监察专员办),任办公室主任,在此期间,攻读了电大工业会计大专班,取得结业证书。1988年退休。退休后,组织安排我到天津市财政局,税务局专属事业单位天津市财政税务科学研究所、天津税务事务所、天瑞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继续发挥余热,又工作10年后,1999年回家休养。
我1955年与杨迎祥结婚,生二男一女,大儿杨青,二儿杨钢,女儿杨婕。当时,虽然经济生活清苦,但我们志同道合,感情融洽,能够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供养老人,哺育子女,其乐无穷。在革命形式大变动时期,我和迎祥与大学擦肩而过,除了积极参加各种业余学习以外,都把圆大学梦寄托在儿女们的身上。“文革”后期当国家重开大学校门的时候,我们鼓励、帮助在工厂当工人的大儿杨青和插队落户在农村的二儿杨钢参加高考。工夫不负有心人,杨青考入天津纺织工学院、杨钢考入华北电力学院,杨钢工作后又继续在天津大学学习,取得硕士学位。走进高等学府,掌握科学技术,为他们在事业上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评为高级工程师,杨青曾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杨钢曾两度荣获华北电力集团公司优秀青年工程师称号。女儿杨婕高中毕业当工人,后提拔当国家干部,她边工作边学习,已取得大专和大本学历,在天津市乡镇企业局做财会工作,成为业务骨干。
回顾我的一生,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做好工作。生活上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知足长乐。回家养老仍不甘寂寞,又进入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学习新的知识,不断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情趣,享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钧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