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简介的字一个人平伸手第三个图是俩个人喝酒念什么?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红楼梦》冷美人林黛玉怎么过中秋节?【组图】
【“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姐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等语,不觉对景伤怀,自去俯栏垂泪。”诗社原本约定今年中秋举办诗赛,一起赏月,一起赋诗。可宝钗等人另有安排,诗社活动也就无法举行,大家都散了。只乘下史湘云一人安慰林黛玉,约她去山下凹晶溪馆联句吟诗。】
& 《红楼梦》里怎么过节?
《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百科全书风范的长篇小说,自然少不了民俗的描写。除了婚丧嫁娶,最热闹的就是传统节日的场景。我们据此而了解到古人怎么过节的,甚至还间接地分享了他们每逢佳节复杂的心情。况且,《红楼梦》的故事框架,常常靠种种节庆构建起来的。节庆是人物性格、人际关系的大检阅。节日的场面很有看头,场面上的人,人的所思所想、所说所做,更值得玩味。
譬如,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就写到中秋节。苏州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的乡宦甄士隐,中秋佳节家宴已毕,又在书房另外摆了一桌酒席,亲自踏着月色来隔壁请寄居在葫芦庙里的落魄书生贾雨村赴宴。贾雨村此前看上了甄士隐家的丫环,虽眉目传情,却无缘结识,倒成了一桩悬而未决的心事。正值中秋,举头望月,越看越像邻家的美女,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信口吟成一首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瞻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唉,他心目中的婵娟就住在隔壁,却显得比月亮还远。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读者可别小瞧了这副对联,无形中预兆了黛玉与宝钗未来的命运。
甄士隐登门相请,恰听见贾雨村吟诗,顿觉自己没看错人:这个书生果然抱负不浅。便笑邀:“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居僧房,不无寂寞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蔽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贾雨村如遇知音,便随甄士隐到这边书院中对酌漫淡。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天色也变得美好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贾雨村内心的狂劲儿,被美酒美景(以及那不在场的美女)催发出来,玩了一场李白举杯邀明月的“超级模仿秀”,对月咏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好客且爱才的主人甄士隐,立马成了眼前这位狂傲不羁的诗人的粉丝:“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亲自斟了一大杯酒相敬。
脂砚斋评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人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红楼梦》里的三秋却如一日般迅速,稍纵即逝。
《红楼梦》作为封建社会的四季歌,写尽了名门望族的春夏秋冬,让读者在季节长廊里亦步亦趋、且走且歌。这部摹画豪门春秋的人物长卷,却是从秋天开始的,又以秋天为结束。从贾雨村与甄士隐联袂把酒共度中秋节开始,又以贾雨村经历了飞黄腾达,最终被削职为民,在迷津野渡与成为道人的甄士隐重逢为结束。中间发生了多少事情?中间又省略了多少事情?都已化作秋风瑟瑟,落叶萧萧。
姑苏城的中秋月,拉开了《红楼梦》的序幕。原本落魄如《聊斋》里赶考书生的贾雨村,在这个中秋节撞上好运气,得到贵人相助。甄士隐对于贾雨村可不只是有一饭之恩,他听说贾雨村想投奔京城应试却苦无路费,当场奉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想得非常周到,而且以物相赠时又说得情义双全:“兄何不早言?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从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
这个中秋夜,贾雨村见到的月亮是最圆的。天上不仅有月亮,天上还真会掉陷饼呢!贾雨村手上捧着的银两、衣物,是素昧平生的好心人甄士隐慷慨赠送的,更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在人生的瓶颈挣扎许久,他缺的就是这个。缺的就是这能难倒英雄汉的一笔启动费。幸好,甄士隐成为他事业的赞助人。贾雨村收下钱物后虽然仍是吃酒谈笑,心中一定暗喜:自己的人生有戏了!
两人月下对酌至三更方散。甄士隐替贾雨村挑选了进京的良辰吉日:“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相晤,岂非大快之事!”施舍者似乎比接受者还兴奋,美美地睡了一觉。直至日上三竿方醒,还想再写两封推荐信给贾雨村带到京城,以便他在陌生之地能有个仕宦人家投拜、寄居。让人去请贾雨村。家人回来后汇报,葫芦庙里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就赶路进京去了。也留话托和尚转告甄士隐:“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好个急性子。原本只欠东风,中秋夜借到了东风,一刻也不愿耽搁,立马直挂云帆济沧海。看他那雷厉风行之势,没准真能成事的。
至于贾雨村成的是好事,还是坏事,读完《红楼梦》就全知道了。按照《红楼梦》人生无常的祸福观:好事会变成坏事,坏事会带来好事。贾雨村本人,也不过是棋盘上一只过河的卒子,他能够穿越楚河汉界,全靠甄士隐助了一臂之力。甄士隐做的应该算是好事,可他的善举、义举,却使贾雨村顺利地走上仕途,乃至有了做坏事的资格。
姑苏城的这个中秋节,是无数中秋节中很平常的一个。对于怀才不遇的贾雨村,却是不平常的。他撞上好运。虽然这个好运未来也将带来厄运。这个中秋节是整部《红楼梦》的药引子,不仅使荷戟独彷徨的贾雨村从此饱尝酸甜苦辣咸,还将间接地影响千里之外京城里贾府的命运。原本是荣宁二府局外人的贾雨村,在这个中秋月圆之夜,意外地获得了参予其盛衰成败的可能。那天上掉下来的五十两白银(在贾雨村眼里一定比月亮还亮多了),就是不可或缺的原始资本。
秋天为《红楼梦》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悬念,又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转折点。贾府的荣华富贵,是在秋天达到高潮的,又在另一个秋天开始滑坡,体现出颓势。
大观园才子佳人的诗社,起于秋风飒爽之际。那也正是荣宁二府鼎盛之时,富丽堂皇得简直不可一世。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两盆洁白如玉的秋海棠给少男少女们带来灵感,把新的诗社命名为海棠诗社,首次的比赛就是咏白海棠的同题诗。聚会的地点恰巧又在秋爽斋。薛宝钗的那首“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得了冠军。隔了几次,薛宝钗、史湘云又在大观园摆开螃蟹宴,请贾母等都来赏桂花吃螃蟹,这也是《红楼梦》里气氛最和谐、最有诗情画意的一次聚餐。酒席的下半场就是菊花诗会,以《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十二题即兴赋诗。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写到佳作前三甲《咏菊》《问菊》《菊梦》俱为林黛玉一人所赋,《咏菊》中两个对仗“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尤其巧妙,可谓艳压群芳。贾宝玉趁着兴头又说:“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他果然洗了手提笔写出一首螃蟹诗:“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黛玉当场和了一首,结尾两句是“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宝玉看了正喝彩,黛玉却一把撕了,令人烧去。倒是宝钗的那首“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被大家评为食螃蟹绝唱。
诗社虽成立于秋天,却散发着青春的气息。那也是大观园的青春期。一群无忧无虑的少男少女,尽情挥霍着年龄所赋予的浪漫与才情。即使像林黛玉这样的忧郁型少女,在那几天里也格外开心,显得很阳光,仿佛心头的迷雾被良辰美景驱除得一干二净。这是无限美好的时光,可惜不能长久。唉,快乐在人生中永远是有限的。
【凸碧山庄中秋夜宴】
季节轮回,年代更叠,到了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贾府男女老少聚集凸碧山庄赏月,这次中秋家宴却暗含萧条之气。首先是人少了,原本喻意大团圆的圆桌只坐了半壁,还有半壁空着。用贾母的话来说:“常日到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待要再叫几个来,他们都是有父母的,家里去应景不好来的。”脂砚斋评点:“未饮先感人丁,总是将散之兆。”
其次是在玩击鼓传花时,贾赦讲的笑话提到“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让贾母听了疑心,有点扫兴。贾母扫兴了大家自然都高兴不起来。贾赦提前离席归去,下山路上被石头绊了一下,扭了脚脖子。
尤其是后半场,贾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续饮,边听桂花树下乐工吹的笛声。第一曲尚好,当贾母又命拣那曲谱稍慢的来吹奏。“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生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感,半日,方知贾母伤感,才忙转身陪笑,发语解释。又命暖酒,且住了笛。”尤氏讲笑话给老太太解闷,大家都笑不出来,贾母已朦胧双眼,似有睡去之态。
从这一刻起,书里面滋生出阵阵寒意。从这个中秋节开始,《红楼梦》多了一缕忧伤的画外音,像是笛声,又像是呜咽。那夜的笛声,也许就预兆着未来无尽的哭声吧?《红楼梦》前半部分是笑着的,后半部分是哭着的。前半部分是热闹的,后半部分是凄凉的。如果说前半部分让人温暖,后半部分则倍感冷清。越来越冷清,直至曲终人散。白茫茫一片世界真干净。
“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姐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等语,不觉对景伤怀,自去俯栏垂泪。”诗社原本约定今年中秋举办诗赛,一起赏月,一起赋诗。可宝钗等人另有安排,诗社活动也就无法举行,大家都散了。只乘下史湘云一人安慰林黛玉,约她去山下凹晶溪馆联句吟诗:“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二人到了水边,望一会天上月,又望一会水中月,你一句我一句地吟起诗来。一只暗影中惊飞的白鹤,使史湘云如有神助,吟出佳句“寒塘渡鹤影”。林黛玉也不甘示弱,对上一句“冷月葬花魂”。
湘云拍手叫绝:“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度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
“冷月葬花魂”,仅仅五个字,都足以成为林黛玉的精神传记。她无意识地预言了自己的命运。林黛玉短短的一生,先是葬花,接着为花所葬。寄人篱下,家乡远在天涯,林黛玉死后很久都无葬身之地,只能葬于月下,葬于花丛,葬于等待之中。她等待着自己的芳魂能被早日搬运回南方,安葬于父母身边。虽然她在南方已没什么活着的亲人了,可她还是想回去。她的魂还是想回去。
这个中秋节,林黛玉用五个字提前总结了自己的一生。这个中秋节,月亮是冷的。泪水是冷的。心也有点冷了。只是林黛玉还没意识到:更冷的日子还在后面呢。更冷的日子就要来了。此刻,林黛玉只能望见月亮,望见的只是月亮。她望不见:不久的将来,那个躲在月亮后面哭着的自己。
【每日一诗】
【1000行长诗】最新増补稿■ 洪烛
这朵你一看她就脸红的花
分明在火上烤着
被心里的火烤着,她热啊
她心里装着另一朵花,就像着火了
可那朵花并不知道
不知道自己成为别人的秘密
这朵单相思的花,脸红得不能再红了
就要被无名的火烧成骨灰
你看见的是她的葬礼
可她梦见的是自己的婚礼
明明想嫁给另一朵花
却身不由己地被火迎娶
什么都是一场空啊
不,她把火当成了另一朵花
把另一朵花当成了火
不,不,没有谁招惹她
是她在自焚,她要燃烧自己
如果不发光、不散热
怎么能证明自己开着呢
怎么能证明自己开过呢
不痛不痒、不冷不热、不死不活地开一百年
又有什么意思?
她的心还是碎了
花瓶一样的女人
被插在瓶中的花打碎了
都是她的碎片?
是葬花,还是葬自己?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你
数一数吧,你有千万个自己
送走了一个,又来一个……
数不清的花,看不够的你
是你葬花,还是让花葬你?
花落在你的双肩,落在胸前
落在头发里,像黑夜的星星
只要一伸手,就有花落在你的掌心
然而你就是没有一点力气
把身上的花掸去
花落在你捧读的书里
是该看花呢,还是看书?
书里是否写到:哪一天
哪一朵花会来找你?
你不认识它,它只能
以这种方式引起你的注意
去年有人陪你看花
你眼中不仅有花,还有他
今年你就不在了。他还在
还在独自看花。越看越伤心
弄不懂:花还在
为什么你却不在了?
其实你也还在啊。你躲在花丛里看他
看他找不到你
究竟会急成什么样?
花呀,别开了
看到你我就觉得烦
你开得再灿烂,最后不是还要落嘛
你开得再灿烂
也没办法让我高兴起来啊
放到别人身上,都是好事
落到自己身上,怎么就高兴不起来呢?
是花出了问题,还是我出了问题?
花呀,别开了
至少,开得慢一点吧
开得慢,落得也慢啊
免得我紧张得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没心没肺的你,牵肠挂肚的我
怎么老是碰到一块呢?
到底是你有点傻,还是我有点傻?
花呀,到别的地方开去吧
你看不见我,我也就看不见你了
看不见你,也就少了几分牵挂
我不是怕看见你开
怕的是看见你落啊
我怕的不是你,是自己的牵挂
遇见花可以绕开
心里的牵挂却想躲也躲不掉呀
岸上的树有多美
水里的树就有多美
树上的花缓缓坠落
离水里的倒影越来越近
它终于与自己的影子合在一起
你也曾如此:满怀激情地
拥抱着空虚。不知道那是空虚
还以为它是真的。不,似乎比真的
具备着更大的诱惑力
花一落下,就变成尸体
那是人间最美的尸体
一点没变啊,生前的表情……
临终的笑容仍然很有活力
你根本想不到:自己看见的不是一朵花
而是一朵花的遗照
花四处飘飞,在找自己的墓地?
不在乎多大面积,只需要方寸之地
惟一的要求:它应该跟自己一样干净
不管生前还是死后,一捧泥土
才是最好的伴侣
其余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
眨一下眼,就变成了假的
不是别人在骗你,是你需要
骗一骗自己
否则你哪来生活的勇气?
否则你如何让做完了的梦安全着陆?
花没有白活一场
它被那最爱花的人看见了
花死了,也没多少遗憾
最爱花的人流泪为它送葬
亲手捧着它,埋下它
她的手染上了花香,落花的身上
也沾着她的体香?
花的美丽,谁忘不掉啊?
看花的人就是纪念碑,过目不忘
花的名字,谁记得呢?
葬花的人就是墓碑
一笔一划全刻在心里
除了她,还有谁会把花
认作久别重逢的亲戚?
还有谁会把花的凋谢
视为再次的别离,越看越伤心?
花不会替别人哭,你却在替花哭
把眼泪哭干了为止
花看不见你,你却不仅能看见花
还能看见对花落泪的自己
你比花更不容易
你没看出花是你的影子
你还以为自己是花变成的
在春风里葬花,你一点没意识到
这是一场提前开始的
自己的葬礼
你也会开花呀。可你从不愿开给别人看
甚至不愿开给别的花看
你是最孤独的花了。没人知道你会开啊
更没人知道你是花中的花
明明你也会开花,可你就像
不知道自己会开花一样
你是最孤独的花了。最终忘掉自己
前世是一枝花
要么写诗,要么作画
要么喝酒,要么沏茶……
昨天有那么多人赞花,想出各种花样
赞美这美得不得了的花。你只在一旁
悄悄地坐着,静静地看着
今天花谢了,人也散了
那些赏花的人全散了,那些赞花的人全散了
只剩下你。只剩下你一个人
一边哭着,一边葬花
这才是真正的赞美呢,不仅赞美
开着的花,更要赞美谢了的花
你要给那些谢了的花找一个好地方
你用眼泪,为落花陪葬
一朵花就是一滴泪啊
花还没落尽,你的泪已经流完了
你葬花,谁来葬你呢?
你用眼泪葬花,谁会用眼泪葬你呢?
傻姑娘,为什么就不懂得
留一点泪水给自己呢?
也许你相信:这世界至少
还有一个跟你一样傻的人?
他的眼泪是为你而预备的?
花没了,你肩扛的小锄头
还是迟迟不愿放下
叶子全掉光了
你的挽歌还没有唱完
开了一年又一年的花
却没结一颗果实啊
是忘了结果,还是怕果实是苦的
而拒绝长大?秋风扫落叶
动作很粗鲁的,哪像你那样温文尔雅?
在无花的世界,葬花人该失业了?
不,可做的事情多着呢
葬完了鲜花葬雪花
雪花跟你一样爱流泪啊
捧在手心一会儿就要化了的
黛玉为花写诗,我为黛玉写诗
花读不懂黛玉写的诗
黛玉应该能读懂我为她写的诗
可惜她已化作春风了
春风读不懂我为黛玉写的诗
用土葬花,用水葬花
用流不完的眼泪葬开不够的花
开不够,才落不尽啊
花落到地上,梦见自己
还在开着呢
今天在枝头开着的花,并不知道
明天就要落了
花开得没心没肺的
仿佛还准备一千遍
一万遍地开下去
花没老,看花的人却老了
花还在开着
还在落着,根本不知道看花的人
已经不在了
它开给谁看啊?
花还在开着
还在落着,根本不知道葬花的人
已经不在了
它落了,谁来给收场啊?
黛玉葬花,一边葬落了的花
一边问开着的花
花从来不回答
花弄不懂:为什么偏偏只有这一个人
问这样的傻话呢?
难道别人真的就比她聪明吗?
开着的花像假的
做过的梦像真的
做梦的人反而使那些不会做梦的人
显得有点假
每一朵花,都有一个小裁缝伺候
它穿上量身订制的新衣裳
不,也许是同一个裁缝
照料着千万朵花。想尽办法
让这朵花与那朵花不一样
再新的款式也会变旧的
花什么时候开始老的?
当它的新衣裳变成旧衣裳了……
你也是花呀,你还同时是自己的裁缝
尽可能使自己的心事跟别人不一样
别人很纳闷:她看上去没什么特别呀
可哪来那么多想法?累不累啊?
她为何躲在没人的地方,对着花哭?
唉,只有花才能理解她呀
要叫旁人撞见了,没准以为
这是一个疯子呢
除了疯子,还有谁能在心里
开出完全不一样的花?
除了你再没有人能做到了
我十二岁时第一次读《红楼梦》
认识了林黛玉
当然,她不认识我
她只比我大一点
也就十五岁左右吧
似乎比邻家女孩离我更近
大观园就在我家隔壁
我从没有怀疑过这一点
林黛玉是爱哭的
爱哭的女孩尤其让人心软
如今我四十多岁了,重读《红楼梦》
想看看大观园是否拆迁了
啊,林黛玉还在
还在河边葬花,一点没有长大
我都老了,她为什么
长不大呢?也许,爱哭的女孩
永远不会长大?
再见林黛玉
我硬了的心肠又重新变软
不仅看见十二岁时梦见过的林黛玉
还找到了那个爱做梦的自己——
我没忘掉林黛玉长什么样子
却差点忘掉他长什么样子了
唉,林黛玉还那么爱哭
喜欢过林黛玉的我
却不大敢做梦了
书一旦翻开,就不想合上
可梦一旦合上,就不敢轻易翻开
你的泪水快要流成河了
河上快要能划船了
河面漂满落花,明明是半路上掉进水里的
可看上去,像是跟泪水一起
从你眼睛里流出来的
只有你自己知道:眼泪正是
为这些落花而流的。你无法忍住哭
忍得住的,那能叫哭吗?
为了托举起更多的落花
泪水想流多久就流多久吧
去年的花在去年开着
说明去年还在,花还在,看花的人还在
看花一朵接一朵地开
中间隔着一片大海
此岸的花变成彼岸的花
说明大海还在,岸还在,看花的人还在
只不过有点分心:一边看花
隔着大海看一朵越变越小的花
不禁想起去年:去年多好啊
可以隔着小花看大海
花的香还在,闻到了花香
而产生的颤栗还在,潮汐还在
只不过一层被又一层覆盖
为了让落花停留在半空
你不敢眨眼睛
为了让一缕烟停留在半空
你忍住呼吸
烟比花还轻。你是烟做的
花的面容,掩盖不了烟的身躯
有一种凋谢在上升中进行
你没照亮黑暗。可你照亮了自己
有一种释放,想忍也忍不住的
葬花的人,稍不留神
变成一朵天葬的花
花不知道什么叫老
花还没老就殒落了
你也不知道什么叫老
你还没老就凋谢了
花只比你先走了一步
你只比花多活了半年
老,是别人的事情
与你无关。而忧伤
是你与花的共同语言
年轻的忧伤也是忧伤啊
甚至,是忧伤中最无知也最难熬的一种
你还没熬到头
就坐化于无边的哀愁
写在纸上的诗,迟早要揉成一团
写在手帕上的诗,迟早要付之一炬
写在空气中的诗,混淆于花香
写在脑海里的诗更不可靠
一觉醒来已被潮水抹去
没完没了的是写在你脸上的诗
不多不少,只有两行
没见过你哭的人
永远不敢说读懂了你
花为媒,你认识蝴蝶了
蝴蝶为媒,你认识庄子了
庄子为媒,你认识诗了
诗为媒,你认识酒了
酒为媒,你认识忧愁了
忧愁为媒,你才算真正认识自己了
在此之前,所谓的自己
不过是一个陌生人
照那么多次镜子,从来没有看清楚过
你只记住自己的样子
很少想她是怎么想的
当你对花落泪,镜子里的那个人
却在为你流泪
看上去比你还要伤心啊
花没有故乡
根就是它的故乡
走到哪算哪,站在哪算哪
花开的时候没有故乡
花落了,故乡才诞生
那是刚刚离开的地方
花的故乡只有巴掌大
离开了,才会去想
你跟花一样:有根的时候
等到有了故乡
根却没有了
花没有了,残留的香气
就是花的故乡
你没有了,我只好把
若有若无的花香当成你的故乡
在头发上簪过的花
和别的花还是不一样
它跟你的脸越来越像
在上衣的钮扣眼里插过的花
和别的花还是不一样
好像也带有你的体温
被你看见的花
和没见过的花还是不一样
学会了用眼睛说话
你摘下的花
和别人摘下的还是不一样
枯萎的速度稍微有点慢。舍不得离开啊
被你忘掉的花,和别的花还是不一样
看上去就是有点忧伤:
你忘掉它了,它却怎么也忘不掉你呀
被你嗅过的花
才知道自己是香的
你真的忘掉它的香了吗?
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
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
就像是万家灯火
数也数不清楚,我就不数了
那些我叫得出名字的花
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花
同样也叫不出我的名字
所以我不妨忘掉自己是谁
也不去想花在想什么。想那么多干什么?
知道花开了,这就够了
这个世界上,每多开了一朵花
就像是多了一个隐姓埋名的我
花没开的时候,我觉得心里空空的
花开了,顿时觉得满满的
去年上街,看见一个长得像你的人
以为你又回到这里
今年上街,又看见一个人长得像你
以为你并没有离去
你恐怕想不到吧,在你之外
有另一个你,甚至更多的你
如果不是被我看见
你跟她们没有一点关系
是生活在欺骗我呢
还是我在欺骗自己?
就当看花眼了。一边看花
一边看花变成的你。管她是真的还是假的
世界很小,你那里刮风
我这里就下雨
世界很大,我碰到的都是别人
无法再遇见你
都说人淡如菊,你的忧郁
比菊花的香还是要浓一些
你的叹息比菊花的影子还是要重一些
哪怕你尽量放轻脚步
睡着了的花还是被惊醒
唉,开过的花无法再开
做过的梦无法再做第二遍
落花被秋风扫地出门
只有你一个人赶来送行
没有长亭,你就是长亭
没有短亭,你就是短亭
情绪忽高忽低
你的多情,再多,再多一些
也抵销不了秋风的无情
今天你送花,明天花送你
更大的秋风,还在后面呢
你准备好了吗?和花互换一下位置
把它没做完的梦继续做下去……
在我与你之间,隔着一朵花
我是多余的,或者花是多余的?
在你与他之间,隔着一个她
你是多余的,或者她是多余的?
她使他离你更远
花使你离我更远
无辜的只有花香,把所有的缝隙填满
距离没有因之而缩短
可也没有拉得更长
他忘掉你,你忘掉我
我却忘不掉花香。多余的花香
想忘也忘不掉啊
往事原本是一只花瓶
被打翻了,满地的碎玻璃
我再也不敢赤脚走过记忆
花瓶原本是一个女人
屏住呼吸,摆出睡着了的造型
我不知该假装没看见,还是索性把她唤醒?
女人原本是一个幻影
想抱也抱不住,她总能脱身而去
我刚认定是假的,转瞬间,就变成真的
别人爱你的美丽,我爱你的哀愁
哀愁比美丽更让人看不够
别人爱你的花开,我爱你的花落
开了那么久,为了瞬间的落?
落到我的心坎里去了
别人爱你柔若无骨
我只知绕指柔不是一天两天炼成的
被爱也是一种折磨
别人爱你的春水,我爱你的秋波
秋波是老了的春水,哪怕仅仅老了一点点
也使胸怀与视野同时变得开阔
别人爱你,是把你当成了自己
我爱你有什么两样吗?
我呀,把自己当成了你
花不知道有人在看它
只管想着自己的心事,却不知道
把最羞于启齿的秘密公开了
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看花
眼睛看着花,心里想的是别的事情
她看见的,是一个想不开的自己
盲目的花,傻傻地开着
想不开的她,却比花还要傻
再难缠的心事,也是想出来的
你该学会自己给自己解开呀
所有的花骨朵,最初
都是心里的一个小疙瘩
想开了,也就开了
哪怕开的时候,并不知道
别人怎么看,别人怎么想
花,非花。非花是花中的花
我看见的是花还是非花?
说不清楚的
我,非我。非我是我中的我
真不好意思,被花弄哭的
是我还是非我?
一个人如果没有想入非非
怎么可能被一朵花弄哭呢?
一个想入非非的人,才能使花
少了她,花开得再热闹
又有什么意思呢?花开得再热闹
也是一种寂寞啊
你被花弄哭了
花,被心里的寂寞给弄哭了
除了眼泪是真的,所有的美丽
都是幻相。骗得了别人
却骗不了自己。你有一点点痛
摸遍全身,就是找不到痛在什么地方
花可以开错了地方
花的开,没有错啊
花没有开在路边,开在了悬崖上
只有爬上悬崖的人才能看见
花没有错啊,悬崖没有错啊
迷路的人也没有错啊
为了不让错过变成一种过错
你放弃了自我,花开到哪你就跟到哪了
爱上了她,没有错啊
忘我,没有错啊
即使你爱错了人
爱,没有错啊
错过的爱,从来就不是
有人说蝴蝶是飞着的花
你想飞也飞不起来
有人说花是睡着的蝴蝶
你想睡也睡不着
这是你的悲哀:长着花的身体
却有一颗蝴蝶的心。必须时时克制
一种潮汐般的冲动
它会把你变成陌生人
变不回自己,其实比变成了别人
也许你真的就是一只蝴蝶
只不过把翅膀给弄丢了
想飞却飞不起来
比飞还要累
要是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该有多好
忘掉了故乡,也就没有乡愁
要是没有忧愁,该有多好
宁愿像白痴一样活着,对花开花落视而不见
要是不知道自己是谁,该有多好
我就不会和这个秋天同病相怜
把一切当作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要是没遇见你,该有多好
心乱了,让我怎么收拾?
要是能知道自己往哪里去,该有多好
我会把你当作一场病来忘掉
虽然疼痛过,毕竟,己经好了……
要是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该有多好
唉,我想做个逃兵,却没地方可逃
你爱上了花,还是爱上了花的干净?
你比花还要爱干净
你爱上了云,还是爱上了云的干净?
你比云还要爱干净
云是无根的花,花是有根的云
你的根呢,在若有若无之间
你的心呢,比针眼还小,比针线还细
他仅仅望了你一眼
就跟线穿过了针似的。相信吗?
目光也能把两个人连在一起
这一切仅仅因为:他也是干净的
爱干净的他,爱上了爱干净的你
世界可以是肮脏的。不用怕
只要心里还藏着一点爱,一点干净……
花开到哪里,哪里就变干净了
云飘到哪里,哪里就变干净了
你走过哪里,哪里就跟换了个地方似的
大雁从头顶飞过,那是往我的故乡去的
既然无法把它留住
真想问一声:可不可以带上我?
风是从大雁的翅膀上刮起来的
越来越冷。我打了个哆嗦
然而只要想到这双翅膀去往的方向
心头会有一点热
这里的花已经落了,那里的花还在开着
我也该有一双翅膀的
不知什么时候折断了?
即使我忘掉南方还有哪些亲人
那些花,却是忘不掉的
忘不掉的花,才不会凋落
每朵莲花上都坐着一个佛
我看见了佛,佛看不见我
每个故事里都有着一个我
佛看见了我,我看不见佛
莲花开过了就要凋落
虽然我看不见佛,但是佛看见了我
故事开始了就会结束
虽然佛看不见我,但是我看见了佛
也许莲花不止一朵,佛也不止一个
我眼前的这一个是最美的
也许故事是别人的,泪水是我的
我以空白,去交换人间的喜怒哀乐
走了多远的弯路
我才遇见属于自已的那个佛?
只用了一瞬间
佛就原谅了两手空空的我……
你有你的红脸蛋
我穿我的白衬衫
即使无法变成一朵花
我也想开放
让我到枝头站一会儿吧
想着想着,身体就变轻了
让我开一次花吧,哪怕开过
就忘掉了。
我终于忘掉自己
而你,早就忘掉
自己是一朵花
公园里的花没有主人
或者说有很多主人
每人只分享了一眼
有很多主人
和没有主人是一样的
公园里的花,和野花是一样的
所有的主人都是过客
看一眼就不见了
短促的记忆,意味着漫长的遗忘
唉,你忘掉花了
花却忘不掉你呀。你只看了一眼
却改变了她的一生
被你忘掉的花,和野花是一样的
忘不掉你的花
是野花中最忧伤的一朵
瞧,她越开越没有力气了
如果不能被记住,如果不能被爱上
开在公园里,和开在野外
有什么不一样吗?
你可以模仿花朵
悬念于高枝,迟缓地爱或者被爱
你不可能了解花朵的心情
当你路过的时候
它在想些什么
开放意味着进取
凋谢被解释为逃避
纷繁的花事之后
把完整的自己折叠、收藏
而在遗留的香气中存在
香气弥漫,使一朵花的大小微不足道
你一转身就进入它所影响的范围
本质的花,躲在颜色与形状后面
躲在留给你的印象后面
甚至,躲在一朵花的后面
窃窃私语,观察周围的反应
你不可能了解它真实的心情
如果未曾爱过的话
同样,花朵也无法
控制你攀摘的手势
第一朵花绽开的时日
你用手平淡地把它摘去;第二朵花绽开
你又用另一只手把它摘去
那么第三朵、第四朵呢
设若还有第五朵,如此继续的话
你的动作将不再轻松,春天使你繁忙起来
你抑制了这一片,还有那一片
更多的那一片,山环水绕地围困了你
前后左右……红黄蓝绿
你再不敢轻易触及它了
触及了它你会流泪
这么说春天不可阻挡地发展成花园
你置身其中,成为相反意义上的园丁
所有被你克制过的心愿
反倒以加倍的渴望和力量构成事实
没有谁能为你的心事解围
包括你自己
花是没有性别的
或者换句话说,在我眼中
所有的花都是女性的
从它穿的衣服可以看出
从它芬芳的呼吸,睡着或醒着的姿态
都可以看出
花呀,这乔装打扮的女人
这女儿国的臣民
顾影自怜、相伴一生的姐妹
永远不会嫁人
花呀,你究竟要把家安在哪儿呢?
花园永远像驿站、像露天广场
甚至花本身,都像是自己的外套
当繁华落尽、衣裳褴褛
花那小小的灵魂躲藏到哪里?
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
是一朵用香气做成的花
是另一朵花。是花的来生
一朵花因为梦中的劳作而流汗
从它那几乎看不见的毛孔里
渗出了蜜……
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
因为缺乏媒介,它必须学会自己酿造
你觉得花盆就像太小的鞋子
挤压你的脚
于是你悄悄地在泥土里踮起脚尖
使开在脸上的花显得更高了一些
别人想象不到:那是你
踮着脚、忍住疼痛开出的花
花开了,我也开了
我开的是另一朵花
仅仅比花开慢半拍
我也开了。我开的是花
花开的是我
请问:你开过吗?
再不开就来不及了!
我开的是另一朵花
花开的是另一个我
没开过花的人将辨别不出
哪是花,哪是我?
你可以忘掉我的模样
但请记住花的名字
鲜花献给你,那么绿叶该留给谁
我以最圣洁的火焰照亮你了
把灰烬留在自己周围
明月之灯,给你提供一条归路
你且走且歌
一一清点早熟的水稻、迟开的桂花
记忆属于你了,那么遗忘
焚毁诗稿,有可能造成
一场精神上的火灾
最后的夜晚
你的名字像流星一样划过
我把疼痛的花朵都献给你了
然后在废墟之上重建一座花园
葬花的人伸出她的手
动作轻柔,仿佛害怕碰碎瓷器
蜜蜂业已四散飞去
与其倒影映照在两边
葬花的人捞起水中的月亮
爱人的脸,被岁月模糊
我含蓄地摸索你潜在的轮廓
春天在哪里?花瓣生满了锈的春天
与我一指之遥
葬花的人礼貌地抽回她的手
掌心沾满花粉
葬花的人捧起自己水中的脸
用尽了一生的力气
当你伸手掐路边的一朵花
突然感到疼痛
内心的伤口,流出血来
我不再怀疑自己
干扰了世界
除了世界,没有谁是无辜的
花园笼罩在宁静之中
就失去了时间的概念
即使你满腹心事经过这里
也会成为健忘的客人
春天了,故乡的花一定开了吧?
全开了吧?可惜我看不见
我看见的是异乡的花,很美
却美得跟故乡的花不一样
故乡的花开了,同样也看不见我
不知道有个人在想它们
唉,它们不是为我开的
我却没法不想它们
异乡的花也在开,开到一半
就停住了,停住了几分钟
因为这一瞬间,看着看着
我有点走神了。我没有想家
只是想起开在家中的花
越是看不见,越想看啊
在故乡之外,所有的花都属于野花吧
至少对于我是这样的。野花很美
却美得跟故乡的花不一样
还记得多年前在故乡看花的情景
看着看着,眼里只有花了
甚至忘掉自己是谁
看着看着,眼里只有故乡的花了
甚至忘掉远方,忘掉远方还有野花
春天了,故乡的花全开了吧?
一定要多开一朵啊
替我献给爱花的妈妈
妈妈虽然没离开故乡,却跟我一样
看不见故乡的花了
她走得比我更远
唉,我不仅看不见故乡的花
也看不见妈妈了
总觉得我不是一个人
那是因为还想着你
即使你已离开我
分明还和我在一起
总觉得我不该住在这里
因为这里没有你
如果连我也走开了
还有谁记得那次相遇
总觉得花不是开给我看的
可它开的时候,你已看不见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把它看成你的脸
总觉得心里装着另一个人
总觉得我已不属于自己
我没有看花,我是在找你
找到了你丢的东西,却又丢了你找的东西
在梦里开的花
醒来就凋谢了
在梦里爱的人
醒来就分手了
在梦里听见的情话
醒来就不算数了
在梦里犯下的错
醒来也改不掉,还会一错再错
在梦里忘掉的寂寞,一点没减少
醒来只会更加寂寞
我埋葬的是梦中的花,却无意间
惊醒了花的梦
我必须闭上眼睛
才能看清花的真相
与黛玉的前世缘份
---评洪烛长诗《黛玉葬花》
都知道“林黛玉”在中国文学艺术典型形象长廓中的地位,却无一人用现代长诗的形式解读它,这无疑是那些自诩为才高八斗而无心无力无才所谓“文人”和“诗人”的羞耻。诗人洪烛倾其30余年为黛玉积累的柔情,倾泻于诗中。我可以这么负责仼地说,这首长诗是诗人所有作品中最给力最用心最动情最感人的作品,也是其所有作品中艺术感染最富冲击的作品,更是冠盖于所有同类题材的最美最佳的作品。诗人在诗中摒弃了一般人惯用的那些晦涩技巧,用清新流畅的音乐符号“咏叹调”,反复歌咏黛玉。“花”是这首诗的主体音符,诗人反复诉说,感受,追忆花去花回,花回又去,去了又回。
在循环的咏叹中,我仿佛看到黛玉手持玫瑰花儿从葬花中走出来,从诗人洪烛缠绵的痛苦中走出。当诗人从想象的眼泪中出来欲接受这朵花的时候,黛玉却不见了。诗人在痛苦的迷茫中,四处寻找四处诉说他与黛玉的前世缘份。在反复的咏叹中,我看到诗人洪烛憔悴的面容带着孱弱的身影从《红楼梦》中走出,神情似喜似悲似禅似佛。我为当代诗坛有这首柔情如水的长诗《黛玉葬花》而感到庆幸和欣慰,也愿诗人洪烛在有生之年再创“新高”。
该有人给黛玉立传了。黛玉葬花的形象被当作历史悬挂在中国文学的门楼上,沿着中国文学的路径行走的人们可谓多矣,哪个真正停下脚步正眼仰望过她?哪个真正用心去聆听她的呼吸?在她柔弱忧怨的一生中,谁真正为她抹过眼泪?谁真正在梦中与她同眠共枕?是宝玉吗?是王熙凤吗?是薛宝钗吗?是刘姥佬,还是焦大?都不是。是被物质化了的但又是精神化了的当代著名诗人洪烛。他用自已独特的当代人的心理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黛玉形象。
那个多愁善感,抑郁猜疑,自矜自重,小心戒备,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似乎不见了。她在哪?她要到哪里去?诗人洪烛将带你遨游于黛玉内心神秘的世界。
我在作家网访谈系列节目做特约嘉宾【附视频】
【请点击标题或图片】【哪位诺贝尔获奖作家的小说在中国最流行?80年代最流行哪一部外国小说?那本号称“
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
中文/繁體《千年一夢紫禁城》作者
【台灣出版者推荐语】北京,是中國最霸氣的一座城市,因為北京有一座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歷史最貴氣的一道烙印,端詳這烙印,總讓人百感交集:既有愛與恨的味道、更有血淚的味道,仍至鐵與火的味道。因為紫禁城總是逐鹿問鼎的金戈鐵馬、獵獵旌旗、絕世英主、一代佳人、亡國之君、殺頭忠臣、當權官宦、碌碌士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留下一段又一段的韻事、美事、恨事、憾事等等。沒有一本書再能比《千年一夢紫禁城》把紫禁城寫得更好了!因為作者在火中,在水中,在荊棘中,尋找著紫禁城古老的靈魂。這麼執著的作家少見──不斷從各方面探索著它的靈魂。作家也必須交出他的靈魂,然後他才能看到別人未見的、別人忽略的。他不是匆匆走一遭,而是經年累月的浸在紫禁城古老的靈魂裡。上天總算沒有虧待這書的作者,靈光稍縱即逝的特殊共鳴或是千錘百煉之後的智慧結晶,並不是每一個有心造訪紫禁城的人可以獲得的。作者是努力而後幸運的,我們則是因為讀它而幸運的!
洪燭原名:王軍,1967年生於中國南京。1985年被保送進武漢大學。現任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出版:長篇小說《兩棲人》、詩集《南方音樂》、《你是一張舊照片》、散文集《我的靈魂穿著草鞋》、《浪漫的騎士》、《中國人的吃》、《眉批天空》…等多種。其中《中國人的吃》等在日本、韓國、台灣已出版。
《北京A to
Z》(英文版)新加坡出版公司
to Z》(中文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著者:洪烛李阳泉
■ 洪烛《北京的金粉遗事》(大陆版)百花文艺出版社
■ 洪烛《北京的金粉遗事》(海外版)台湾知本家出版公司
《中国美味礼赞》(日文版)日本青土社
《中国人的吃》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日本青土社购买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朝日新闻》刊登日本汉学家铃木博的评论:“洪烛从诗人的角度介绍中国饮食,用优美的描述、充沛的情感使中国料理成为‘无国籍料理’。他对传统的食物正如对传统的文化一样,有超越时空的激情与想象力……”日文版易名为《中国美味礼赞》。
《北京的前世今生》洪烛,邱华栋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老北京人文地图》洪烛 著
2010年12月第1版
洪烛著《仓央嘉措心史》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东方出版社推荐语:《仓央嘉措心史》作者从仓央嘉措角度出发,写仓央嘉措作为一个精神领袖和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之间的矛盾。文字优美,感情表达深入。此书深受藏区文化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对仓央嘉措感兴趣的读者喜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美林书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