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果树仓鼠怕冷吗吗

我家的黄皮果树
清晨上班的时候,路过菜市场,在摊子看到一种水果,黄色的皮,大小类似龙眼,乍一看,跟龙眼很相似,仔细看会发现这种水果的皮是薄的。这种水果很多人不知道,因为是时令性很强的水果,吃过的人也不多,但我却对它极为熟悉,在它的树下,我度过了我的青少年时代。它就是黄皮果。
百度百科里对黄皮果是这样介绍的:黄皮果,又名“黄皮”,“黄枇”,“黄弹子”,“王坛子”。果色泽金黄、光洁耀目,根据性味,可分甜、酸两个系统,有些品种甜酸适口、汁液丰富而具香味,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可与荔枝并称。叶、根皮及果核均供药用。民间谚语云:“饥食荔枝,饱食黄皮”,说明黄皮可帮助消化。黄皮果作为一种优质的水果,其果实除鲜食外,尚可加工成果冻、果酱、蜜饯、果饼及清凉饮料等或盐渍、糖渍。所以,在民间黄皮果素有“果中之宝”之称。夏天吃黄皮果时,可以将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连渣带汁一并吞下,味虽有些苦,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疗消化不良、胃脘饱胀的作用。暑天到郊外旅行,暑气迫人,倘能备带一些黄皮果,尤以苦味黄皮果更好,口渴或感到头脑闷热不适时,即嚼几个黄皮果,不但生津、止渴,且有预防中暑的好处。
假如没有百度,我根本不知道在我眼里一点不起眼的果子竟有这么多美誉和功效。在我的记忆里,黄皮果成熟的时候,母亲会用晒衣服的长竹杆,在顶头绑上一个弯弯的铁钩,伸向院里那棵给我们在炎夏带来庇荫的黄皮果树,树梢上已是果实累累,金光灿灿。铁钩勾住成熟的果实,母亲把竹杆一拧,一串金色的果子从天而降,而我早已在树下张好一块大布,接个正着。采果子基本都在夏天的午后,采下的果子还带着些微的热气,母亲总是制止我马上吃果子,而是说把果子放凉后再吃,说这样才没有暑气。家里的黄皮果也分丰季和淡季,丰季的果子会压得树枝都低了,采个几桶没问题。母亲说这棵树是当年他们吃过果子,将核随手抛下长成的。果实比市场卖的甜得多,就是内里的核太多,一般都有四五个,所以吃起来很不过瘾,只能尝点酸甜味,果肉只有一层皮。也因此,我对黄皮果一直没有太大的好感,比起龙眼来,它实在没有什么肉感。但是那棵树,却给我的青少年时期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
小时住过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黄皮果树,靠近大门;一棵枇杷树,靠近我的屋子。两棵树遥遥相对,夏天撑起浓阴,一进院子,马上暑气顿消,风起处,树叶的沙沙声让人宁静。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枇杷树得了虫害,半寸长的彩色毛毛虫不时从树上落下,叶子渐少,一两年后,彻底光秃,渐渐死去。我们的房间因为少了树叶的遮蔽,夏天热了不少。倒是靠近大门的黄皮果树枝繁叶茂,越长越大,以至老屋拆迁前已经把树阴伸到了我的屋前。黄皮果树下是一口井,井水冬暖夏凉。放暑假的日子,一到午后,母亲就把小饭桌支在井边让我读书写字。为贪凉快,我常常坐在井口,开始个小,母亲还担心我落井,后来个子渐长,没了安全之虞,坐在井口自是惬意。夏天买一西瓜,中午用打水的桶放入井中冰上,到四五点的时候提上来,冰凉香甜,那时小,一次能吃半个。傍晚凉风起时,树叶沙沙声响,我们在树下写字,画画,做手工,好不快活。如今依然挂在母亲房里书橱上的一个戴着宽沿帽、黄头发、大眼睛的西洋美女侧面布贴画就是那时的作品,美女的眼睛是我画的,布却是母亲贴的,那时做了好几个,送给同学、邻居,自己就剩了这一个。
黄皮树下还有一个木门,门上有一条半个拳头大小的缝,是通向隔壁的。当时隔壁邻居是个当官的,家里很早就有了电视机。那时放的电视是《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我们家买不起电视,又常听同学们说起电视的剧情,于是我经常站在树台上,踮着脚,伸着脖子从那道缝里往隔壁张望,其实基本上是看不到电视的,最多听到点声音,这种情形落在父母的眼中自是让他们感到悲凉,但那时小不懂事,我还是经常会站到树台上去看那根本看不到的电视。以至后来父亲落实政策后,买的第一件电器就是一台九寸的东芝电视。
上完大学回来,黄皮果树越来越高,但果实却结得少了,因为不爱吃,倒也不惋惜。工作了自也没有太多时间坐在树下读书。倒是刚毕业时,不少大学同学在家中聚会,就在树下支起桌子谈天说地,也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母亲后来说,那是她最开心的一段日子。
再后来,老屋被拆迁了,黄皮果树是被工人们砍倒的吧。
(谨以此文纪念六年这个特殊的日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黄皮果(1)  文:路边青草  每到天气开始炎热,荔枝、龙眼开始上市的时候,黄皮果也跟着上市了,果期可以从6月末一直持续到9月,市场上售卖的扎成一束束的黄皮果,果子身形丰满圆鼓,闪着诱人色泽,散发一股特殊浓香,很是叫人吞口水。  也许很多地方的人,尤其是北方人不太清楚“黄皮果”是什么样的水果,但对广东、广西人来说,它却是一种常见也常吃的普通水果,因为黄皮果的种植地区多在这两个省份。黄皮果又叫黄皮、黄枇、黄弹子、王坛子,外观乍看去与龙眼的模样很像,只是黄皮果的果皮不像龙眼那样干硬和厚,而是薄软柔韧的,果皮颜色也不像龙眼那样褐中带灰暗,而是色泽金黄光洁耀目,果子形状也没有龙眼圆,而是椭圆形或者尖长形,核仁也不像龙眼只有圆圆的一粒,而是有好几粒长长的核仁(也有无核的品种)。  黄皮果不仅成熟上市期与荔枝、龙眼差不多,它的外观与吃法也和荔枝、龙眼差不多,剥开果皮,吃一层汁液丰富的半透明状的软甜果肉,吐去核仁。其实,这三种类似的水果也真的是各有自己的特色:荔枝性热,吃多易上火,龙眼性温,食之进补,黄皮果性凉,食之清热降火祛毒。黄皮果的果皮的降火功效更好,于是有不少老人喜欢连那层薄薄软软味道苦涩的果皮也一块吃下去,或者取果皮和果核用来煲汤喝,广东因为气候湿热的原因,人比较容易上火,所以一向有喜欢取各种草药材煲汤煲凉茶喝用以降火的习惯,这黄皮果也是一项原料。  有民间谚语云:“饥食荔枝,饱食黄皮”,也就是说,饿的时候吃荔枝可以饱肚子,吃得太饱的话吃几颗黄皮果可帮助消化,要是吃饭前吃几颗黄皮果,那还可以更加有胃口。黄皮果能够开胃消食,是因为它与荔枝、龙眼的味道较甜有所不同,它的甜中还带着一丝清酸,可谓是酸甜可口,尤其还带着一股特别的青涩味。可也因为黄皮果的带酸和那股青涩味,所以也有许多人不太喜欢它的味道,说它吃了牙酸,味道又还是“臭”的,但是正如榴莲一样,喜欢的说它香甜,不喜欢的说它奇臭,喜爱黄皮果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甚至很多刚开始觉得黄皮果不好吃的人,吃多几颗后,也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尤其要对它那与众不同的酸甜青涩味道赞叹不已,觉得远比荔枝龙眼强多了,正如许多开初讨厌榴莲的人后来往往成了最爱吃榴莲的人。  我虽然长在广东,我们那个县也是黄皮果的盛产地,但其实直到我上初三之前,我都从没有吃过黄皮果,我甚至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种水果存在,这说来虽然有些叫人难以相信,却都是事实。之所以到了初三后就知道了黄皮果这种水果,这说起来还是一个令人怀念的事情,正如黄皮果的味道,也正如青春年少的中学生情怀:酸酸甜甜中带着一丝青涩、带着一丝美好。  (未完待续)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黄皮果(2)  文:路边青草  现在说朋友的种类,有一种叫作“网友”,我读中学的那时候,电脑和网络还没怎么普及,还是非常贵重的东西,一般人用不起,别说是电脑网络,连电话和手机也还是很贵重不多人拥有的东西,何况又还是在乡下的村镇小地方,所以基本上没有“网友”这种朋友存在,但很多人都有另一种朋友叫“笔友”,就是与你写信、用写字沟通交流的方式交往却见不到面的异地陌生人。  我上中学那时候,很多学生都还很喜欢写信,所以许多人都有过交笔友的经历。可以收到写在几张纸上的字,这些纸装在一个贴着邮票写着你的姓名地址的信封上,信笺上写的那些字就是与你通信的人说的话语,这种感觉可不是在网上与人聊天打字交谈可以比拟的。虽然,比起网上打字聊天是即时的说话来,写信要慢上很多,你的信写好了要跑到邮局寄出去,到对方收到,少则三天五天,慢则一周十天半月,再收到对方的回信,又要等待一个同样长久的时间,可这种等待不也就是一种美好的心情么?  寻找笔友的对象,一般都不会是自己身边人——学生之间因为喜欢本班或者本校的某个男生女生,而给他写信,这个不算。  寻找外地陌生人写信的途径也很简单,因为那时的许多报纸杂志,尤其是学生类报刊,都会有登交笔友信息的版面或者栏目。这些征友信息一般是附有一两句格言式的感悟话语,加上介绍一些自己的爱好,然后就是那个人的邮政编码和通讯地址。很多发表的文章也会附带作者的地址。从这些地址信息里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写信去,若是对方回信了,你再回,一来一往的,“笔友”就出来了。如果你不想这么麻烦自己去找笔友,那等别人来找你也行,就是你寄封信去那些报刊社,提供自己的一些个人资料,叫报刊社帮自己登个征友信息——那时候这些征友信息都是报刊社免费给读者刊登的。  我也曾给一份学校里给我们订的学生报纸寄了张明信片去,明信片上写了几句不知从哪里抄来的心灵鸡汤式的感悟话,当然同时也附有自己的地址,后来在报纸上的笔友栏目里登了出来,陆续的也收到些异地的看到这条信息的交笔友来信。其中有一封是与我同一个县、不同一个镇的女生来信,这时是初二将结束的时候,她与我一样大,也是在上初二。  她在信里介绍说,她的名字叫“黄皮果”,问我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笑了,因为一个女孩子,怎么会取这样一个与水果里的黄皮果一样的名字呢,这样的名字岂不是成了别人取笑的对象了?不过,她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她喜欢吃黄皮果,酸甜酸甜的,还有一股特别的青涩味,而且她的家里就种了有许多黄皮果,每年她都要帮家里上树去摘黄皮果。  没料到还有一个同县人写信来,她那个镇离我们这里大概三十公里。那个镇也是县城,只是她家不是在城区,而是在县城边沿的城乡结合处,也可算是城郊了。三十公里的路程说远也不远,可说是一个近在咫尺的笔友,说不定哪天与她熟悉了想去见见她,坐车去也就是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瞬间就见到了;但说近也不近,因为其实我从来没有去过县城,我长这么大连我们镇都没有出过,就这三十公里半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遥远。  我给她回信说,你的名字是有点好玩,也透着一点可爱,因为用“皮”字、“果”字当人名的确实不多见,但说来惭愧,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叫黄皮果的水果,更没有吃过,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  我又收到黄皮果同学的回信了,她问我是不是在吹牛,说我要骗人也要看对象骗。她说,你我是同一个县的人,每年的荔枝、龙眼上市的时候黄皮果就跟着上市了,我们县本来就是山区农业县,荔枝龙眼黄皮果都是大量种植的水果,即使很多人家里没有种植果园,但在自家房子的门前屋后或者庭院里种几棵荔枝龙眼树或者黄皮果树,也是很常见的情景,你怎么可能连黄皮果都不知道?  我给她回信说:  黄皮果你好:  你说的话都对,但我确实是不知道黄皮果。我也知道我们这里是山区县,广东主产的有名的水果如荔枝、龙眼、芒果、菠萝等等,本县很多地方都种有,但唯独我们这个镇例外。你如果了解一点本县地理情况的话,应该知道我们镇也许是本县最多山、海拔也最高的地方,要出我们的镇,得穿过连绵弯延的群山,正因为这些群山的屏障,使得我们镇全年的平均气温都比本县其它乡镇低几度,每年的冬天我们这里也是全县最寒冷的地方。  荔枝、龙眼、芒果、菠萝等等都是喜热不喜寒的水果品种,也许正是因为这一丁点的气温之差,使我们这里不能种植它们,如果黄皮果是与它们类似的喜热水果,那我们这里自然也是不能种。有许多人都做过试验,我们这里即使能把荔枝树龙眼树芒果树种活,但树苗也长不大,更不会结果,能让树苗活着不死去就是不错了。这个道理,大概和我们吃的苹果差不多,哪怕买回再新鲜再漂亮的苹果,但我们这里却不能用苹果的核培育出一株苹果树苗来,甚至苹果核连芽也不会发出来,因为苹果不是广东能种的。我也听大人们说过,我们这里要是再冷一点,那别说荔枝龙眼芒果,连香蕉、杨桃都种不了,但还好,现在还种得活它们,也能结果。  因为我们这里种不了这些水果,只有从外地运过来卖,所以,每到荔枝龙眼成熟的时候,墟市上卖得都比较贵,其实它们一向都是属于价格卖得比较贵的水果,我也很少吃,因为我家里人很少买,我自己是更没有钱去买什么水果来吃的。说来不好意思,我家不是什么有钱人家,只是地道的农村普通家庭,荔枝龙眼芒果我都爱吃,但每年能吃上几颗它们,对我来说都是很奢侈的愿望。我知道走出我们镇很多地方都种有它们,但我家没有什么镇外的亲戚朋友,所以不能从外镇的种有它们的什么亲友家里免费获取这些水果,实际上,我长了这么大,我的活动范围从来都没有出过我们镇,因为即使我想走出去,可又能去谁那里呢?如果我们这里市场上也有卖黄皮果的话,相信它的价格也与荔枝龙眼差不多,是比较贵的,只是它的名气没有荔枝龙眼的大,所以我真的不知道黄皮果,连它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  因为这些气候原因,很多喜热的水果我们镇都不适宜种,我知道本县的其它某镇大量地种植荔枝龙眼芒果,某镇有大量地种植沙田柚子、桔子、香蕉,等等,我们这里很少见到大的果园,但我们这里的天气却适合种西瓜、烤烟。种西瓜和烤烟也是我们这里的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据说全县最适宜种植它们的气候的地方就是我们这里,我们镇种的西瓜和烤烟很有些名气,这也算是弥补了不能种其它水果的不足之处吧。我们这里的天气最适合种的水果是橙子,其实也确实有不少人种橙子,这两年还在推广种植一种叫“脐橙”的新品种,个头大,无籽多汁、色泽鲜艳,比本地土品种的橙子优良很多。  还有,现在要放暑假了,来两个月时间都不用上学,学校里收信不便,你若是再回信,可以寄到我的家里,我家地址是:××。此致!  C  ×月×日  (未完待续)
  黄皮果(3)  文:路边青草  黄皮果同学回信对我说,觉得我真是“好可怜”,生长在一个出产荔枝龙眼芒果菠萝等等热带水果的地方,居然难得吃到它们,尤其是连黄皮果都不知道也没吃过,更是“可怜”,实在是枉为生长在这个地方了,真不料二三十公里的路程之差,居然可以造就出这么不同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现在暑假来了,她家里的黄皮果也熟了,她要送一些给我,让我这个“可怜人”见识见识什么叫黄皮果的滋味。  我说谢谢你的好意,要你送东西给我,实在不好意思,你是想寄给我吗?  她说,没关系,我们是朋友呀,何况是家里种的,不用花钱去买,其实我家也不是什么大量地种了许多黄皮果树的果园,只是家门前院子里种了六七棵黄皮果树而已,树都很高大,每年都结很多果,挂满枝头。去邮局寄也太麻烦了,何况水果也不方便寄,我另想办法送给你,说不定我哪天自己抱着一箱黄皮果送到你家里去了呢,我们不是相隔得不远嘛,加上你也告诉了我你家的地址,我直接就找上门去了。现在暑假了,学校也不便收信,你也可以把回信寄到我家,地址是××。是了,你家里有电话吗?  我说,真是不好意思,我家里没有装电话。  这样寄信说话一来一往的,虽然我们只是相隔三十公里并不远的路程,但是经过邮局投递中转这一道程序,从把信投进邮局信箱那一刻起,再到对方收到手上,往往都是三四天之后了。加上收到对方的信之后,通常也不是立马就回信,往往也会拖延一两日甚至数日,何况我写好信后,从家里去到镇上邮局寄出去,骑单车还要骑三四公里路呢。所以一个来回的通信,时间少少都要花一个多星期,没几个来回之后,这个暑假都快要过去了。  自黄皮果同学说要送我黄皮果以来,还说也许她哪天自己抱一箱黄皮果送到我家里来,虽然她只是信里这样地写,未必就当真,但我心里也充满了期望,真的希望有一个女孩子哪天抱着一箱水果送到了我的家里来,但心下又有些惴惴,生怕自己哪天在家里坐着或者吃着饭,忽然门外传来一个叫唤我名字的声音,然后走进来一个说要送我水果的陌生女孩子,那爸妈他们一定会大跌眼镜的,我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不知如何向他们解释这个朋友情。同时也在心里猜想,不知她长什么样子呢,是一个长得眉清目秀的活泼可爱的女生,还是一个又黑又瘦的丑小鸭?  暑假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我终是没有在哪天意外地听到有女孩子在我的家门外叫唤我的名字,但是收到了一封黄皮果的信,她叫我某日去镇上找一辆车牌号为某号司机为某人的汽车,那是每天往返于我们镇与县城间的私人载客运营小巴车,除了载客人,他们通常也会帮人搭载托运些货物。黄皮果在县城的车站查询了好些时候,查得一辆我们镇的车主,她将在某日的早上把一箱黄皮果托那位车主载到我们镇上,因为我家里没有电话,托运到了车主也没办法联系到我,所以要我在那天到镇车站小巴车候客的地方去找车主,叫他拿黄皮果就行了,运费她也已付了。  到了那天的上午,我在镇上去县城的载客小巴候客的地方,找到那辆车牌号的车主,拿到了黄皮果同学那天早上摘的一箱新鲜黄皮果,其实里面不只有黄皮果,还夹带着荔枝、龙眼各若干,加起来足有十多二十斤重,那都是她家里种的。  那是我第一次吃黄皮果,酸甜酸甜的,还有一股与荔枝龙眼的清甜比起来格外不同的浓香中透着青涩的味道,我实在喜欢极了。我的家人也喜欢吃极了,我说这是我的一位同学送的,他们都叫我要好好谢谢那位同学,因为这一箱水果要去市场上买的话,那可得花很多的钱。实际上,我家里从来就没有一次性买过这么多水果,更没有一次性买过这么多的荔枝龙眼,也压根儿就从没有买过黄皮果。  无端收受人家这么厚重的礼物,虽然是她家里自己种的,不是她花钱买来送给我的,但我肯定也是要作一下回报的,我写信给她说,你捎来的黄皮果收到了,非常非常的好吃,实在是太感谢你了,我家的西瓜也成熟了,作为感谢,我也想送几只西瓜给你,也叫私人运营车捎给你,到时候你去取就行了。  黄皮果同学说,她送我黄皮果,那是因为我们这里不种,加上听说我也从没有见过吃过,所以对我来说是个新鲜事物,于是要送给我一些,至于西瓜则是常吃的水果,哪里都买得到,何况西瓜又圆又大又重,她去车站拿回家也抱不动,要我不必送了,心意她领了,不如让我家里多卖几块钱。听她这么说,我也只得作罢。  (未完待续)
  黄皮果(4)  文:路边青草  暑假过去,我上初三了。  我和黄皮果仍如以往一样写信,我们年龄一样大,也读同一个年级,又在同一个县,所以我们可说的话很多,说学校说读书说学习说家庭生活,也说动物说植物说水果,等等。许多交笔友的人写信多了,都会想象对方长什么样呢,我却不好意思开口问她寄张相片给我看看,我自己也没有相片可寄给她,我是两三年也拍不到一张照片的,记忆里从小到大也没有拍过几回照片。她也从没有问过我这一点,所以说起来,我们之间是很纯粹的“文字之交”,与对方长什么样无关。  只是我有时候在想,如她当初说要送我黄皮果时跑到我家里来一样,哪天我也跑到她家里去,走到她家门口叫她的名字,然后看到屋内走出一个女孩子了,我就朝她说:“嘿,你好,我是C,就是与你写信的朋友C!”  从我们镇上去县城的车费要6块钱,来回要12块钱,我有12块钱吗,没有,我是个几乎没有零花钱的“穷人”,何况仅仅花12块钱肯定也是不够的。再加上虽然我跟人写字聊天看上去很能说,可也就仅限于此的纸上谈兵了,因为其实现实中我是个比较内向害羞的人,不善于与人说话交往,更少跟女生搭讪聊天,甚至跟女生说话也会脸红,所以坐车去县城找到她家里去,这也就仅仅只能是想象而已。也正因为现实里不善于人交际,所以我才会写信交笔友,用写字代替说话让思绪在文字构筑的世界里想象飘飞,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也弥补自己现实里的不足之处。  初三这一年的冬天,我给黄皮果送了一箱十斤重的脐橙,找镇上的私人载客运营车托送的,我以前跟她说过,我们镇种橙子,脐橙是这两年里我们镇试验种植并在大规模推广的新品种。我知道我要是先说送给她水果,她一定不会要的,因为她知道我家里并不富有,我也没钱,所以我是在没有告诉她的前提下自行主张托运的,脐橙耐保存,不易坏,即使她延迟数日时间再去拿也一样不会坏。我知道她家的地址,也知道她家的电话号码,那都是她写信时告诉我的,可我并没有打过电话给她,因为我家里没有电话,我也没有几十块闲钱去买一张IC卡或者200卡,到镇上的电话亭里去打,更何况打通了我也不知道如何跟她口头说话交流,所以就从没打过。但是托运东西的时候,这些都派上了用场,东西运到县城了,车主会打电话叫她  去车站取。  我家里并没有种脐橙,其实这是我花钱去别人那里买来的。我在装脐橙的箱子里附的信里对黄皮果说,这是我拎着一个蛇皮袋子,半夜溜到别人的果园里偷摘来的,还说我去偷摘的时候,给园主发现了,园主放出狗来追咬我,我吓得逃跑得屁滚尿流,但逃跑时也没有把偷来的橙子扔掉。回来后一称,还真是巧了,偷摘到的脐橙刚好十斤重,我留下了一只,其它全部都送给你了。  黄皮果说,脐橙她收到了,非常感谢。还有,你就别吹了,什么你去偷来的,偷来的能有那样的包装吗?那个包装箱就是装脐橙的纸箱,上面还印着那个脐橙果园的地址电话和广告语呢,一看就知道你在骗人,这样的包装肯定是只有买来的,以后不要去浪费钱了。  (未完待续)
  黄皮果酸甜适中,气味独特得无法形容。
  黄皮果(5)  文/路边青草  ……  初三一年很快过去,中考结束了,又迎来了一个暑假,这个暑假过后,我们就要上高中了。  暑假开始的时候,也正是黄皮果成熟上市的时候,黄皮果同学在这个暑假,又捎了一箱黄皮果送给我。  等到中考成绩发榜了,我给黄皮果写信说:“中考成绩出来了,我考得还不错,以超过录取分2分的成绩,考到县一中去了,也就是我将要去县城上高中了,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离开我们镇,走到‘外地’去了,也是我第一次去县城。因为我家离县城较远,我不可能走读,所以我将成为住校生,吃住在学校里,开始‘一个人生活’了。县城里我家没有亲戚,也没有朋友,我在县城所认识的人,目前来说仅有你一个人,当然,等我去县城上学以后,还会认识许多其他来自县城以及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的同学朋友。”  等了许久之后,我收到黄皮果的信:  C:  你好!  来信收到,很高兴你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可以离开你们的小镇来到县城上学。我的成绩比你略好一些,我考进了市一中,所以接下来我将会去市里上高中。  上高中了学习会忙很多,何况是在重点高中里,竞争会很激烈,犹豫了许久,我真不知怎么向你开口,其实我的爸妈都知道我跟你写信的事情,他们也早有些微词,他们甚至还怀疑我在“早恋”,要我不要与人写太多的信,所以,开学之后我可能不会与你较常写信了,把重点转到学习上去,甚至也可能就不再写了。  这一年多里与你的笔友经历是一段美好的记忆,等候你的来信和看你写信说话,都是一种快乐,也许并不仅仅是我们才会如此,很多笔友都会有因为种种原因走到不再通信的那一天。终止这场写信的交往,这是很无奈的决定,希望你在新的学校里过得一切都好!也许未来有一天,我们还会有再次联络的机会的。  此致!  黄皮果  ×月×日  收到这封黄皮果的信后,剩下的暑假时间里,我都过得很无味,总觉得心里有些空落,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  开学了,我去了县城上县一中。我知道,这个县城的某一处,黄皮果的家就在那里,我现在终于来到了县城,与她真正的相隔咫尺了,原本以为这下可以见到这位同县通信已久的笔友了,可她却不在这里了,去了市里上学。县城去市里的距离有五十公里,要10块钱的车费,坐车也只是来个小时,这比起我们当初的相隔距离来,更远了。  我也认识黄皮果树是怎样的了,学校的后山上就种有许多黄皮果树,甚至县城的好些街边也种有黄皮果树。街上卖黄皮果的也很多,9月也还是黄皮果上市的时间,也偶能吃到家中种有黄皮果树的新同学带到学校来送人的黄皮果,以及其它荔枝龙眼杨桃等等。我也还曾在某天抽空转悠到了城郊,找到黄皮果家的的地址处,在她家的附近绕绕晃晃了几遍。我知道,那栋屋前种有数棵果树的人家里,住着一位曾与我熟络地写过一年多的信,却从没有见过面不知长什么样的女孩子。  我看着那些果树,想象着树上有一位女孩子在那里摘果子的情景,因为黄皮果说,她每年都要爬上那些高大的果树帮家里摘果子,她还曾经把这些摘来的果子捎送给我吃。可我转悠到她家附近去了又如何,我不可能去敲她家的门,也就只能仅此作罢。  只是,每次看到那些果树上一串串的结着的黄皮果,以及吃到同学送的,或者自己把剩下的生活费去买来的黄皮果时,我的心里都会想起,我曾有一位友好的笔友名字也叫黄皮果呢,有些叫人伤心的是,我与她的交往正进入佳境、也许就要见到她本人的时候,她却不再与我写信了。想起这段旧事的感觉,正如黄皮果的味道,甜甜的又带着一丝酸,或许学生少年,都有这样一段青涩的往事?  (未完待续)
  黄皮果(6)  文:路边青草  时间一久,对黄皮果同学也就没有如起初那么的挂念了,时间能沉淀掉许多的人和事。  转眼,高中的三年过去了,高考也结束了,成绩也发榜了,我去学校查看成绩。  虽然我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分数,但去学校张贴出来的所有考生的分数表上,可以查看到更多的同学成绩情况,那也许是自己的高中年代里最后一次去学校了,毕业以后也许还会回学校看看,但那也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去学校看成绩,同时也可顺便看下同学,这次见了就不知何时再见得到了。  我正在看校园公告栏上的成绩单,身边也还围了有好多其他人。忽地有人戳戳我的肩,我回过头来,那是同班的一个女同学,她问我:“C,你考了多少分?”  我知道,她的名字叫黄果儿。当初我看到这个名字时,心里还想,这个名字挺有特色的,果儿果儿,很可爱的名字,还与我曾经的一位笔友名字很像。  黄果儿与我我高一高二时并不在一个班,到高三选科分班时才分到一块的,可我们同学一年里,一句话也没有说过,完全可以说是仅仅知道名字的陌生人。其实不仅是她,高三的许多同学,除了在同一间教室里坐过一年时间之外,我都是一句话都没有说过,尤其是和女同学更是如此。大概是因为升级分班时带来的陌生感,或者是因为高三时的学习紧张,又加之我比较内向不太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除了身边坐的几个同学位置相距得近有话说之外,位置离得远的人,那真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过的,顶多是知道那些人的名字,又甚至连名字也不熟,也许他们对我也是如此。  我很奇怪她怎么会好端端地来与我搭讪,但出于礼貌,我当然是要回答她一下的,告诉她分数后,也照例地问一句:“你呢?”  她笑笑,“比你略好一点,比你多了2分,虽然成绩说不上很好,但是上某校应该不成问题的了。”  我说:“这么巧,你也报某校?与我一样啊!”  黄果儿说:“是啊,正是知道你报的某校,所以我才报的某校。”  我不解,“你说什么?”  她大笑了,“你知道黄皮果吗?”  我说:“当然知道,我还经常吃呢。”  她说:“你初三以前,不是从来没有吃过吗?”  我忽地明白了什么,“你?”  她说:“是啊,我就是黄皮果,就是送你黄皮果吃的黄皮果啊!”  我说:“什么,你是黄皮果?”  她说:“是啊,就是我!”  我说:“你是黄皮果?怎么会是你?虽然我们同学了一年,却并不熟悉也从没有说过话,简直就是陌生人,但我也还是知道你的名字是叫‘黄果儿’的,不是叫‘黄皮果’啊!”  黄皮果答:“当初我用黄皮果的名字本来就是用的假名,我的真名叫黄果儿,因为和黄皮果的名字很相近,所以也有人把它叫成了我的绰号,于是写信的时候,我也就署了这个名字,用黄皮果当作我的‘笔名’了,这样也显得好玩一些。至于收信的时候,不管是写黄果儿收,还是写黄皮果收,不管是写到我的学校班级还是写到我家里,不管是我自己取信还是别人帮我取的信,但一看收信人是黄皮果,谁都知道实际上是黄果儿,所以我自然收得到,所以黄果儿也是黄皮果。”  我说:“可是,你不是说你去市里上学了吗?”  她答:“那是骗你的。三年前的中考成绩出来后,我知道自己考到了县一中,又知道你也考到了县一中,那我们就是同校上学了,甚至有可能是同个班。我一想到当初的不曾见过面只是写信的异地笔友,忽地有可能要在一个班里读书上学了,感觉有些别扭,以后不知如何面对,于是骗你说我去了市里读书,并终止了与你的写信。于是,你根本不知道我一直都在你的身边,三年前你我就认识你了,只是你不认识我,即使我们同班了一年,你也不认识我,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我说:“你的意思是,三年前我一来到县一中上学,你就知道我了?”  黄皮果答:“是啊。这三年来,你做了什么事情,甚至每次考试考了多少分我都知道。”  我听了差点晕倒,我可不会料到,自己天天没事似的吃饭读书发呆,一个人懵懵懂懂地出行往来,身边原来有个人悄悄地在留意着自己,可自己却一无所知。  我不知如何答了,“这,这个真是……”  黄皮果说:“我知道,你在学校里的表现一直比较内向腼腆,不怎么与人玩乐,多数时候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也不善言谈,所以高三一年里你与很多新同学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我知道其实你很能说,因为你写信的时候就很能侃,你写字说话的能力远比你的口头表达能力强,而且你写字说话可以又风趣又幽默,不像你现实里表现的木讷呆板,大概这也是一种互相的弥补。现在高考完了,我们也将不再是中学生了,这三年的秘密也该揭晓了,即使我今天没有在这里碰到你,暑假里我也会写信给你的。我打听到你报考的学校,所以我也跟着报了那个学校。”  我说:“为什么我去哪个学校,你也要去那个学校?”  黄皮果答:“因为据我三年的观察,你还算是个不坏的人。”  我闻之,脸红了,也腼腆地笑了,头都不好意思抬起来。  说到这里,你要是问,后来呢,后来如何了?我说,我这里要说的只是我和一位名字叫黄皮果的初中笔友之间的事情,这岂非已是很纯真美好很完整的一个故事了,因为正如黄皮果的味道,也正如青春年少的中学生情怀:酸酸甜甜中带着一丝青涩、带着一丝美好。至于后来,那是后来的事情了,与这里要说的酸甜青涩的黄皮果故事无关了。  (全文完。文/路边青草)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皮果树的寄生植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