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怀疑的一定会发生这是什么垃圾人定律是什么

墨菲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简化后的版本: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是一名工程师,他曾参加美国空军于1949年进行的MX981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人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
于是墨菲作出了这一著名的论断,并被那个受试者在几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引用。
几个月后这一"墨菲定律"被广泛引用在与航天机械相关的领域。经过多年,这一"定律"逐渐进入习语范畴,其内涵被赋予无穷的创意,出现了众多的变体,其中最著名的一条也被称为
Finagle's Law(菲纳格定律),具体内容为: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这一定律被认为是对"墨菲定律"最好的模仿和阐述。
根据“墨菲定律”: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以下表述均可理解为对墨菲定律的演绎: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
 & 如果事情还能更糟的话,它会的。
  In nature, nothing is ever right. Therefore, if everything is
going right ... something is wrong。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是永远正确的。所以,如果每件事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一定出问题了。
  Everything takes longer than you think
  每件事总比你估计的要多花点时间
  Whenever you set out to do something, something else must be done
  每当你准备做什么的时候,总有些别的事你得先做了。
  Every solution breeds new problems
  每个解决办法都会衍生出新的问题。
  The legibility of a copy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its
importance
  文件的可读性和它的重要性是成反比的。
  You will always find something in the last place you look
  东西总是在你最后去找的地方被发现。
  Left to themselves, things tend to go from bad to worse
  听之任之的话,事情一般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After you bought a replacement for something you've lost and
searched for everywhere, you'll find the original
  在你丢了东西到处找不到并买了新的后,你就会找回原来丢了的那件。
  The other line always moves faster
  你旁边的车道总是比你这条走得快些。
  Build a system that even a fool can use, and only a fool will use
  建立一个连傻瓜都会用的系统的话,一般只有傻瓜才会去用。
  Everyone has a scheme for getting rich that will not work
  每个人都有套没法运作的致富计划。
  The better you know the amount of ill luck that will strike
  the worse you know when this will happen
  你越清楚厄运的危害,你越不知道它什么时候降临。
  He who angers you controls you, there-fore you have no control
over your anger
  都是那些让你愤怒的人控制你,所以你没法控制你的愤怒。
个人感言:墨菲定律,应作为指导人们生活的重要心理学定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答案带解析】“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它的根本内容是指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它的根本内容是指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这启示我们A.坚持从局部入手认识整体
B.在事物的共性中把握个性C.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D.分析解决问题要突出重点 
试题分析:墨菲定律强调了“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也就是说这些概论很小的事件依然有可能发生,因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只要条件具备,该事情就会发生,即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选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含义
考点分析:
考点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相关试题推荐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马铃薯只要不油炸,完全是一种健康食品:淀粉含量低,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及钾、镁等微量元素,不但是一种碱性食品,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而且进食后很容易产生“饱腹感”,有减肥瘦身的功效。这一结论表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①②
D.③④ 
“北京榜样,平凡中的力量;北京榜样,就在我们身旁。”“北京榜样”是一项融广泛发动、推荐选树、宣传报道、公益实践为一体的群众性综合大型主题活动。该活动自启动以来,在全市宣传树立了一批“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北京榜样”。“北京榜样”活动①弘扬传统道德,凸显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②加强公民教育,明确自省是促使道德提升的唯一方式③传播文明理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④汇集榜样人物,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A.①②
D.③④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亲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日前,为了避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家书悄然消亡,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A.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D.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28分)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勾勒了“一带一路”路线图。同一天,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主旨演讲时透露,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也已经制定,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透过这些早期收获,“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即俗称的一带一路规划,行动文件则是愿景中涉及的具体项目内容。随着“一带一路”的行动与愿景已经正式发布,从4月13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推出的系列报道将使一带一路规划与愿景在国内外进一步深入人心,影响将继续扩大,规划的实施也将更为顺利。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巨大,为中国和相关国家将带来众多市场发展机会。(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10分)(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3)请回答“一带一路”的具体含义。并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两条主题鲜明的合理化建议,要求字数不超过15字。(6分) 
2015年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各项改革措施不断深化。材料一:2015年的“两会”之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突出了户籍制度的深化改革。有专家指出,这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和人口流动方向会给城市产业发展带来机会,可能成为下一轮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动力。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所带来的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大型城市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有明显增加,对提高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巨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特别是道路、地铁、学校、医院等方面投资机会的增加,也会给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增长带来动力。材料二:2015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审批“沉疴”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一是推行“一口受理”,不让地方、企业和群众摸不清门、跑断了腿;二是实行“限时办理”,防止审批事项久拖不决;三是严格“规范办理”,严禁擅自抬高或降低审批门槛;四是坚持“透明办理”,杜绝暗箱操作;五是推进“网上办理”,用便捷、高效、透明的行政审批打造服务型政府。(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对我国下一轮经济企稳回升的经济意义。(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12分)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墨菲定律是什么意思:怕什么,来什么——神奇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什么意思
墨菲定律是什么意思:怕什么,来什么——神奇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什么意思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间钥匙。墨菲定律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这个定律在远古的东方《晴明逸话》中就有详细记载:所有生物包括人都被各种东西束缚,束缚的存在就是自然法则之一。人要面对“时间”这样的“枷锁”,身体是装着灵魂的容器。也同样束缚着灵魂。人无法摆脱束缚的枷锁,而且很多束缚的枷锁,是所有生物都有,而不是人独有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枷锁是人独有,这个枷锁的能量很强。语言就是人独有的最可怕最强的枷锁,人们一说出,就无法收回自己刚才说的,说出的不能当做没有发生。如果担心坏事可能发生在内心自言自语这样坏的事情就一定发生。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这就是墨菲定律。比如,你觉得你接受不了异地恋,那么你就很有可能会发生异地恋;怕什么,来什么——神奇的墨菲定律。1、不能忽视小概率危险事件由于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就给人们一种错误的理解,即在一次活动中不会发生。与事实相反,正是由于这种错觉,麻痹了人们的安全意识,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事故可能频繁发生。回看7.23动车追尾事件同样如此,引发动车追尾的可能性小到了让铁道部忽略或者无视的地步。纵观无数的大小事故原因,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是导致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根本原因。墨菲定律正是从强调小概率事件的重要性的角度明确指出:虽然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仍可能发生,因此,不能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要重视心理暗示的作用如同墨菲定律的推论所讲:“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实际上,这条推论是在强调“心理暗示”对事情结果的影响,强调我们要正向思维。有些人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常会自我埋怨说“在此之前就有不好的预感”之类的话,这就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尤其是对事情没把握或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这种失败的自我暗示作用更明显。如果做事前没有信心,做起事来就会战战兢兢,越怕出错就越会出错,最终导致失败。3、要善于做好危机管理,防患于未然既然认识到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某种“必然性”,那就一定要认真的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防患于未然,在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充分对各种危险和可能性进行评估,并做出必要的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墨菲定律指出:只要客观上存在危险,那么危险迟早会变成为不安全的现实状态。所以,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要预知人们活动领域里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告诫人们预防什么,并如何去控制。4、在失败中前进提高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事情如果变坏了,那就让它变坏吧,重要的是如何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便提高下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反而增加了自己的不自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失败和困境中不断提高比在顺境中不断提高更加可贵。“错误”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会使我们自讨苦吃,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接受错误,并不断从中学习成功的经验。诸法所生,唯心所现。恐惧本身就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了。学佛的目的之一,就是“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华严经》讲恐惧分五种:(一)不活畏,生活不安,常积资财。(二)恶名畏,恐他人讥谤而名誉受损。(三)死畏,畏惧命之将终。(四)恶道畏,又作恶趣畏。恐惧堕入地狱、饿鬼等恶趣。(五)大众威德畏,又作怯众畏。无自信而怯于出现大众之前等。恐惧什么,本身就是一种结果了。不管是不是成真,都已经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负担,非是常乐我净了。事实上佛教中如果能够真的恐惧恶报,也算是由此向善的起点。就这个角度说,越是恐怖恶报,倒越是没机会作恶,没机会有恶报了。也就是越是怕什么越不来什么。当然这个怕是真怕。普通人所说的恐怖,恐怖的是前面说的第一、二条,而且是以琐事居多,或者说叫担心更合适。这个能够为善为恶全看为什么做助缘了。如果是那种病态、强迫的,担心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是心理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病。为什么盼什么不来什么而怕什么到来什么?盼什么不来什么,而怕什么到来什么,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可能人人都有过这方面的经历,要举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难道人们盼望好还错了吗?怕什么还会有什么的不对?那么通过了解了这些我们该得到什么启示呢?一、“盼”和“怕”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会产生盼望的心:盼望自己或家人身体健康;盼望自己或家人升官发财;盼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等等,这样的想法司空见惯。有个家庭,就盼望生男孩儿,到五家医院检查都是双胞胎男孩儿。这个高兴啊,于是,他就提前请客吃饭,并走后门,告诉医生选择一个什么时辰出生,在子时剖腹产,据说那个时辰出生不是当皇帝就是当什么大官儿的。结果一剖开,两个都是女孩。有的父母,盼望自己的孩子考上个什么好大学,也好出人头地,在家里啥事儿也不让干,大人为了让孩子学习好,处处小心翼翼。孩子做作业时,自己走路都要小心,干活要小心,千万不要弄出的声音来。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家里人电视也不能看。结果呢,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什么也考不上,一个考上了,大学毕业没有工作。有的人盼望早点生孩子,可就是迟迟地不怀孕。有的人就盼望孩子身体健康,可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却正好相反;越盼望孩子听话,孩子反而不听话;越盼望孩子懂事儿,孩子反而越不懂事儿;还有呢,你盼望的孩子一般跟你较劲,盼望的孩子一般要到外地去,离开你,不可能生活在你身边。盼望他干啥,他就一定不干啥。当特羡慕美好的爱情,自己反而很难找到;越盼望对方喜欢自己,对方反而越不喜欢你,越装,就越假,越假就越虚,对方就越不喜欢你;越盼望找到工作,反而就很难找到工作。你越盼望干完这个工作,越盼望,这个工作就越累。你要是没有这个盼望心,结果干多干少都不累。比如你登山,盼望着赶紧登到山顶,结果越登越累。你跑步的时候,要是老想着追别人,也会觉得越追越累。把自己的目标设的越大,欲望越大,欠缺的就越大,亏得也越大,就越累。……你要怕狗咬你,狗保证咬你。你要怕老师叫你,老师一定会叫你;你要是盼着老师叫,想显示显示自己,老师偏不叫你。因为老师知道你会了,会了叫你干嘛?你要是害怕,老师就看准谁在那儿哆嗦,谁在那儿躲闪,他就偏偏叫上你了。这时候,你紧张得直哆嗦,千万别叫我,千万别叫我,老师说,就你了,起来回答吧,就你。有的人怕丈夫不给面子,结果丈夫果真不给面子。你怕啥,结果总是按你怕的去做。越怕人家说你,人家保证会说你;越怕这次考试发挥不好,这次考试保证发挥不好;越怕老,老得越快;越怕人家误解你,人家就越误解你;越怕怀疑,就越被人怀疑;越怕做生意赔钱,保证让你生意赔钱;越怕浪费,就越有窟窿,过去老人就说:省一省,窟窿等。有的老人还输入这样一个错误程序,我必须得省一省,多积蓄一点钱,怕将来生病了没钱用,这样就给自己安排好了,一年过后自己就有了病,家里十二万全给医院送去了。有时,盼和怕都会集中在一起,比如要高考的学生,即盼着要考一个好的成绩,好学校,好专业,又害怕考试考砸了。一想:离高考没有几天的时间了,还有那么的的科目没有复习呢,想搞完又达不到目的,着急。这时,这位学生只有感冒、发烧,躺在床上,什么也干不了。80年代,北京的一家传染病的医院,几乎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怕被细菌和病毒等的传染,每次和病人接触过后,都是仔仔细细地洗手,这也是医院里的规章制度。但有一个老中医,接触病人过后,只是两只手相互的搓一搓,从来不洗手。他说:这就是消毒呢。他这个行为,可以说很多的人都接受不了,但因老中医的确有绝活,医院又不得不用他。有一次流感,全院检查身体,结果,唯一指标正常的只有这位老中医。只要你的内心有怕、有畏惧,传染病就一定能传染给你。看到了吧,盼什么就不来什么,越怕什么就一定让你遇上,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说是多的是,司空见惯,所以也可以说,它应该算是被实践检验了的真理,可以反复、重复使用的科学规律。二、为什么?但是在生活当中,我们就真的就不能“盼”和“怕”了吗?其实不然,正因为它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正常的心理现象,那我们如果了解并掌握了它的特点、习性,就能充分地利用它,让它合理地为我们服务。我们先看看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盼什么就不来什么,越怕什么就一定有什么呢?为了解释这些,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平衡论什么是平衡论呢?我们知道,当我们细心地观察这个世界时,就会发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无时无刻地进行着各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平衡。即此消彼长不会停留在一天中的任何一个时辰),生与死是人一生的平衡(谁都不会永生),物种的存在与消亡(任何的物种都在进化或被淘汰)等等。至于它们的强弱、大小、长短、深浅等等,它们总是相互依存,相互存在。再看看无形的,有唯物就有唯心,有辩证就有形而上学,有有神论者就会有无神论者,先进与落后、聪明与愚笨、慈祥与残忍、爱与恨等等,它们也总、对立统一。先看看有形的。自然界中的例子就比较好理解,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的平衡(它总不会停留在任何一个季节),白天、黑夜是一天的平衡(它也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平衡。其实更让人感兴趣的是这些无形和有形之间的平衡。就说人与自然吧,人类在自然面前只要是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就能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如植树造林,合理开发资源、有节制的海洋捕捞等等,都让人类对自然取之、得之又享受之。相反,如果违反规则,就一定会被惩罚、被平衡。乱砍乱伐、破坏植被,就会导致洪水泛滥。无限度的排放热气和二氧化碳,就会让地球变暖。而人类所有的享用和被惩罚(使有形的世界改变)其实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人的思想(无形的),可以肯定的说,思想决定结果,所谓的心能生一切,心能灭一切,也就是无形决定着有形。大自然的现状,就是对人类的思想的平衡。同样,我们人类自己,从生产、生活到人类各项活动,也是一个“无形”制约着“有形”的现象。人的心理、观点总是制约着有形的身体,并使身体产生着各式各样的活动。即人有了自己的观点以后,就会根据自己的好恶,产生自己的行动,做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这些活动的结果,正是人思想的结果,思想不同,结果也不同,即人活动的结果是对人的思想进行着平衡。那人的身体呢,同样也是人思想的一面镜子,观察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就知道人思想都有什么的不平。当人害羞脸红、惊吓脸白、想吃酸东西流口水、悲伤心情时流眼泪……这些生理现象的产生,也是“无形”制约着“有形”的现象,更有甚者我们还发现,胆结石、肾结石、糖尿病、癌症等等各种疾病也都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林林总总,在世界上平衡的现象举不胜举。这时我们会感觉到,总有一个什么力量在制约、控制着这些平衡。这样,我们把制约着世界上万事万物发展、变化、平衡规律的这种力称之为自然力。而把平衡是自然力制约万事万物的基本方式,称之为平衡论。自然力平衡制约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与人之间需要平衡;人与事物之间需要平衡;人与社会之间需要平衡;人与自然之间也需要平衡……但归根结底,无不与人的心理状态、思维逻辑所衍生的各种行为相关联。如是就可以说:命由心生的,病也是由心生的。而我们所做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心理状态、思维逻辑及所引发的各种行为能够顺应自然,自觉地实现这种平衡从而减少因违背自然力而使自己受到伤害,尽量减少和避免被自然力惩罚。对于正常的因果、正平衡,人们习惯都不说,而是用象什么马到成功、功德圆满等来代替,而那些反向的平衡,比如那些自己不愿意得到的结果,那些因一意孤行而大失所望的,对这种现象,我们常说:自己或别人被平衡了。这时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为什么,为什么盼什么它不来什么?而怕什么到来什么呢?答案已经有了,盼和怕也是人的一种思想,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而盼和怕的结果正是自然力对人们思维活动的一种平衡。盼什么,人的内心就不会平静,自然力就会用不来什么对你进行平衡;而越怕什么,怕什么,人的内心也不会坦然,那么自然力就用怕的结果对你进行平衡。认识了自然力和平衡论,还有这么多的例子,我们就会发现,在目标和方向面前,我们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我们的心是什么样子的,对于我们来讲,这才是最重要的。正因为我们的心不同,我们的结果才不同。盼什么不来什么是被自然力平衡了的结果只要是盼,就是有私心,只要是有私心,就会动情、心不平,而动情、心不平就要被自然力所平衡。在“盼”的当中,有盼望别人的也有盼望自己的。一般盼别人好但最后没有得到好,都是自己这先有私心了(或叫不自然了),有私心,心就不会平,就会很容易按照自己对于好的的标准要求对方,而去犯南辕北辙的错误。例如,盼孩子好,盼他学习好,将来考个好的大学,考个好的专业,毕业了有个好的工作,一辈子的生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样的盼对吗?如果不考虑孩子的因素,真的是无可非议。但问题就恰恰出在这,考虑孩子的将来,只是拿自己对好的看法和标准,却不考虑孩子的情况,那就是等着碰壁。有的孩子就不喜欢学习,也没有当什么这个家那个家的愿望。有的孩子就喜欢跳街舞,有的孩子就喜欢踢足球,有的孩子就喜欢玩智力玩具,等等等等,反正,就是不喜欢学习。这样的孩子,就算是最后考上了大学,也找不着工作,就是找着了工作,也不会得意,他会一生感到不得志。如果大人真的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喜欢什么大人就支持他干什么,让他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创造出成绩,那么还会有这样的平衡了吗?有的人盼望家里人好,丈夫得病不让干这个,不让干那个,早早就劝让退休,但是人家并不想退,经不住反反复复,死缠烂打,终于劝退。退休之后,丈夫心情郁闷,病情加重,结果早早就离开了人世。还有劝老人忌烟的,老人抽烟都抽了几十年了,儿孙们就认为抽烟不好,非得让老人忌烟不可,忌烟后,没两年,老人就去世了。你看孝顺的“顺”,百善孝为先,但“顺”也是“孝”,老人心顺了,心情舒畅了,也自然而然就长寿了。自己认为的好,并不一定都好,必须对方认为好才行,只要是强加于人,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都要被自然力平衡。盼自己好最后得到了相应的结果,被平衡就比较好理解。有人在爱情、婚姻上,所以要盼,是因为都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偏激的要求。盼自己能得到如意郎君,只在一方面好、自己满意就行。比如说:非要找一个最少一米八的个头,那样才帅,好不容易找到了,对对方也不做其它的了解,就急急忙忙的嫁给了人家。其结果,一米八的这方面是满意了,但婚后其它方面的不如意,自己往往为了这个满意要付出沉痛的代价。还有,非得要找个条件好的,起码要有房子有车的。条件是好,但同床异梦,最后人家都有条件把别人也带回家里来。在生活中的非要、一定要,一定会达到标准,会得到圆满的结果,但这方面的满意、高兴也就一定会在其它方面被平衡,因为事情从来都是成对出现的,只要满意,就得哭泣。有高兴的,就会有失意的平衡你。这就叫平衡的原理。现代爱情生活中的一见钟情,闪电般的结婚,生活几乎都不会幸福,因为快速地结婚只有用快速地离婚来平衡。可歌可泣的爱情几乎都是悲剧,因为只有可歌才能可泣。还记得日本电影《生死恋》,咱们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陆游与唐婉,对了,还有《刑场上的婚礼》,因爱情的可歌,才有爱情的可泣。有的人买个彩票就盼望中奖,人家那些中奖的没一个是带着盼望心的,甚至把中奖的彩票扔哪儿来都想不起来,这样的人才能中奖。2007年竟然高达1.9亿元体彩奖金无人认领。不就很说明问题吗?如果你要是就盼着自己赶紧中奖,就盼着买了股票赶紧升,结果呢:盼望升只能降,越盼望升越降,越害怕降越降,永远和你的欲望相反。越想升官越不让你升,越想生儿子越让你生女儿,一般盼望男孩儿不会来男孩儿,来女孩儿。这就是自然力的平衡。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普遍儿子没有闺女孝顺。这也是一个平衡。因为高兴和失落是一对,当你高兴完了,就会有失落对你进行平衡。这时人们的普遍的心态是:生了儿子高兴,而生了闺女激动不起来。生了儿子高兴完了,激动完了,你也就教育不了了,长大了,他该去听媳妇的了,去上那边孝顺去了,留给你的就是失落。而生了闺女没有激动,长大了接着孝顺你,让你高兴。所以,生了什么也用不着高兴。如果盼望的实现了,也不高兴,高兴完了就是灾难。大喜大悲,有了大喜,必有大悲。这也是平衡的法则。因为 “喜伤心”,还有“乐极生悲”,下面就是些乐死人的例子:最典型的是宋朝时,金兀术被气死后,牛皋由于高兴过极,哈哈大笑,一口气没接上,竟笑死了。唐代名将程咬金,据说年愈百岁,“老拙活了一百二十八岁,真如做了一百二十八岁的春梦!”说罢,哈哈大笑,不觉倒于椅上,因高兴过度而死。现代的,文化大革命后不久,某公司让一人出差去趟香港。就在他拿到赴港签证的当天晚上,突然倒在厕所里,家人发现后,送医院也没有抢救过来。医生诊断是由于过度兴奋而引起心脏病死亡。九十年代初,引进外资是大热门。一家江都的乡镇企业的厂长,听说香港来了客人商谈合资的事,高兴万分。把客人领到接待室,才说了一句“非常高兴、欢迎香港老板光临……”就眼斜鼻歪,口吐白沫,说不下去了。送到医院抢救无效,真正高高兴兴地死了。新闻报道中,常见到有老年人下棋、打麻将过于激动而诱发心脏病。宁海一名七旬老人平时喜欢到村老年人活动室打麻将,输赢不大。这天下午,老人手气不错,连和了两副牌,老人开心地大笑了几声,身子就突然从麻将桌上歪了下去,由于过于激动,哈哈大笑数声后气绝身亡。喜、高兴也能死人的。这是自然力对于喜与乐的平衡。盼望的事,如果成功了,自己一高兴,将会带来更大的灾难。所以自然力还是要让你盼什么不来什么。这可能也是自然力平衡的原因吧。所以古人在造字时,因为知道盼望能给人带来的是什么因果,所以就把“盼”写成“目”和“分”的组合。合在一起,就是要告诉后人,你们千万不要有盼望心,盼什么不来什么。越盼,分开的越远。为什么盼什么不来什么而怕什么到来什么?根据平衡论的原理:只要是采用平静的心态,心平地对待,对自己和外界的各方面都实事求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就会得到我们所应有的成果。但要是在此时,我们产生了带有“贪心”的盼,为此心里而不平。那么,就会让你盼什么就不来什么。首先就会在结果上告诉你,你一切都错了,是自然力对自己的平衡。同时因为产生那么多高兴类的亢奋,和生气类的亢奋,身体又会被平衡,因为什么心情得什么病,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那为什么怕什么到来什么呢?怕,本身就是正气不足。《黄帝内经》里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因为人在怕的时候就是正气在给邪气让了一个位置。因为怕,人就处于了消极心态,这时人的身体中的气血表现就是虚。举个例子:烦谁,和他说一句话都嫌累;不乐意干的事,想都不想想,更别谈干了。这又是“命由心生的,病也是心生”的实际的例子。当人的心理消极的时候,身体的表现也就是消极。举个例子:两个人,大人领着自己从没出门的小孩坐火车,大人一上火车就想,这几十个小时可怎么过呀,她先就感觉厌倦了,而她的孩子呢,这也感觉新鲜那也感觉新鲜,看也看不够,一路上,从车厢的这头跑到车厢的那头,旅行的路上一直都是兴致勃勃、活力四射。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就因为大人和孩子的思想定位不同,她们的身体表现也就不一样。所以,对怕的事,大都是使用消极的心态和虚弱的身体状况来应对,就很少容易成功。还有一个叫做“祈祷效应”。当人有“怕”的时候,他的脑袋里总是放不下自己担心的事,嘴里也会不断地一遍一遍地把自己的担心的事变成话语说出来,这样也就真的成为真的了。最明显的就是跳大神一遍一遍的咒语,信佛的一遍一遍的祈祷,上万人的共同的求雨活动,最终都达到了相应的目的,就是这个原理。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担心的事一遍一遍地说出来。从暗示的角度讲,也容易理解。“念某情感,某情感即出现”,初次演讲的人,会在登台前预先认为自己 “从来没演讲过,上去会很紧张的”于是,登台后果然紧张的双腿直哆嗦,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面临一次重要考试的人,在考前也总是想“这次考试对我很重要,我一定不要紧张,要从容点”,结果却愈加紧张,这是因为他在暗示“不紧张”的时候,是对“紧张”的一种强化。这种现象叫做反向努力律。比如我们失眠的时候,越是暗示自己睡觉,反而越清醒,越是不想听见一点动静,结果平时的那些小声响在此时却比洪钟还响亮。再如:刚刚学骑自行车的人骑车上街,心里特别紧张,怕撞到别人,心里紧张,默念“别撞上,别撞上”,可结果却偏偏撞上。参加重大考试,告诉自己“别紧张,别紧张”,可往往是脑中一片空白……这其实都是心理暗示的原因,告诉自己“别撞上、别紧张”的潜台词就是“我一定会撞上、我一定会紧张”!是自己在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也都是受暗示反向努力律之累,也就叫做“怕什么就来什么”。失眠的人先自暗示“失眠”的观念,以后又努力反攻这个暗示,再三对自己说“我要睡眠”,这种有意的努力不但不能消除原来的暗示,反而能助长它的势力!同样,如果女孩儿老是觉得“人家不喜欢我”,到头来发现,大家果然不再喜欢她了。因为她老是这样暗示自己,大脑的意识就停留在她那些不好的方面,她的行为就难以逃出这些不好的方面。还有要是老是觉得自己的工作做不好,能力差,到头来,他真的差了,因为这样的暗示令他减少了努力尝试的机会。一个老暗示自己失败的人,就会失败。还有,从来都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就是在说怕什么就来什么。因为出了一件事自己害怕了,那么另一件让你害怕的事就不会太远了,保证会一件一件的让你害怕,直到你再也不感到害怕了,或者再也没有能力害怕为止。所以,怕,就是已经在宣告自己失败了。有句俗话讲的好,叫“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自己的潜意识如果已经怕什么事,比如对得病已经害怕了,那么就不会向身体安排气血,身体始终处于消极的状态。那么,人的体能就差,反应就会迟钝,得病也不容易好或更重,怕办的事也办不成,这些就都成为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了。所以怕,就离灾难越来越近,怕就是促成所担心的结果,怕就是招魔,怕就是制造挫折和灾难。因为胆小怕事的心态,这样的人还容易得心脏病、肾脏衰竭,怕冷,还有弱视,还有身体乏力,脑袋迷糊,还有痛经,低血压,全占了。怕的人一生不得志。怕招的灾难也更大,更不顺。三、对于“盼”和“怕”我们要采取的态度既然“盼”和“怕”都是那么令人不如意,那我们要怎样来对待它呢?一、用平静的心态面对一切“盼”和“怕”都是事情还没有发生时我们所采取的态度,都是由于我们对待事情的认识而产生的诸多心里不平的心情,所以首先,对于迎面而来的,自己要采取“盼”和“怕”的事物,我们先要采取心平的态度。因为从以上举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只要是心不平就要被平衡。盼什么,是认为面对的东西自己认为太好了,急切的心情希望获得或者达到。而被平衡,就是平衡着这些亢奋的心情。心情不生,灾难自灭。消除心情,等于消除万魔,消除灾难。我不应该盼望才行。盼就是欲望的开始。没有盼望心,就没有喜、怒、忧、思等心情。因为盼望是一切心情的根本点。有位家长,他对孩子就特别的心平。一次孩子考试考了双百,回去就说,爸,我今天考了两个一百分。他爸爸就说,别吃饭了,今天就吃你的两百分。孩子到晚上十点钟必须关灯,爱学就学,不学拉到。父母对孩子极其严厉,听起来好像有点过,但就是因为大人对孩子考大学的心平态度,才使他的三个孩子全都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且名次还在前列。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表现出拼命地爱。他们告诉孩子,以前自己受了那么多苦,现在条件好点儿了,可不能让孩子再受那么多苦,于是拼命地让他享福。殊不知,孩子享的是未来之福,如果你要给他享得福大了,能把他这一生的福报在这短短的几年内给消耗殆尽,等待他未来的全部是挫折。你要让孩子该吃的全部吃到了,该玩得全部玩了,他要是满意了,那么他这辈子就会觉得没劲了。他吃东西就再也不香了,因为全部吃过了,没有新鲜感了,胃口吃倒了,等于伤害他的一生,他的一生就再也没有甜的感觉了。上学了,要是大人走后门,给孩子弄个班长当当,并为此而高兴,得,这相当于把他今后当局长的福报给消耗尽了。乐啥呀,孩子就是个孩子,大人的心必须平静,平静才能致远。有人就知道:越疼爱的孩子孩子的身体越不好,越宠爱的孩子孩子的一生越不顺,爱谁都不行,你要爱的孩子一定跟你较劲。记住,你越爱谁,谁就越倒霉。原来爱等于杀。这样有人会问,我是不是不应该爱?回答是肯定的,要爱,但爱要心平,不能生痴爱心。你爱他能把他爱出一路挫折来,能爱出一身毛病来,他不仅跟你较劲,较完了劲,等待他的是自己以后人生的挫折。为什么你让孩子吃,孩子就不爱吃呢?他跟你相反的。你对他越好,他就越闹心,对方像做大牢一样的难受。这就是平衡,对你爱过了的平衡。很多家长内心上对这个孩子比较冷落,那么这个孩子就会特别有出息。伺候父母也要用护持的心,我就是帮他们干活,不能动牵挂的心,心平的爱。平静才是最大的爱。不能动爱心,也不能动恨心。爱恨不两边才叫中庸之道。怕就是招魔命,容易让人家欺负。自己因天天睡得晚,早上就是不愿意起来,想睡一个懒觉,生怕别人给弄出动静来。可是,邻居家天天早上开门都是“咣当”一声,正睡得香着呢,天天给弄醒,所以非常生气。就怕那个门响,结果,天天听那门响。其实,人家那是在不厌其烦地给自己治病呢,你怕那门响,人家是怕你早上起不来,给你家安了一个闹钟。这样想开后,一天邻居早上开门门撞在墙上,弹回来,把脑袋撞了个大包,这下就注意了。在那以后,再也听不见门的响声了。有人觉得自己各方面的条件都好,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嫁人绝不嫁给工人。最后真的如愿,郎君是一个干部。可是这位老公干的好好的,突然就不想当干部了,就想当一名工人,她就劝啊劝,怎么劝也不行,最后没办法,说,那你下班,千万别穿着工作服回家,当时是答应了。因为她就是怕别人知道她老公当了工人。结果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她老公才不管那事呢,时不时的就穿着工作服回家。这是在平衡着什么?就是平衡着她的哪句话,所以你怕什么就来什么,怕什么就让什么欺负。后来自己想开了,老公工人就工人。想开后不久,单位干部重组,非得要她老公负责什么部门,没办法她老公就又当上干部了。记住,怕啥来啥,咱们要是输入一个错误程序就会有麻烦。有些人不知道灾难是人们心生的,心可以避免灾难,人们要是不知道这点,就一辈子用心情滋养灾难。所以,心平静,灾难也会离我们远去。二、把“怕”改成“盼”,把“盼”改成“怕”有的丈夫小心眼,经常骂老婆。了解了“盼”和“怕”的作用,她就可以这么想:以前是盼着丈夫不骂自己,这回是改变了,盼丈夫骂,心里头一直念,希望丈夫骂我,希望丈夫骂我,骂我可以长我的功德,可以给我治病。结果她丈夫还真的不骂她,也不损她,也不小心眼了。她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就对丈夫说,你每天都损我,今天怎么不损了?她丈夫说,我不损你,还要求我损你,你不贱吗?你看看自己改变了就有这么作用,你越盼望啥越不来啥,越怕啥越来啥。就是说怎么样运用才最好呢?要颠倒了来用。顺成仁,逆成仙,只是中间颠倒颠。顺着是仁道,逆着来是仙道。人们盼望福报,咱们不盼望;人们怕灾难,咱们不怕灾难,微笑着迎接灾难,就能化解灾难。人们盼望美好,我们不盼望美好,美好就会出现在眼前。原来心情的欲望和结果是相反的,那我们为什么不反着用呢?反着用很灵的啊。大家还可以做一个实验,条件是:自己特烦丈夫喝酒的,盼着丈夫改过。那就在家准备好酒菜,同时为自己准备好喝酒的几大优点,丈夫喝酒的时候,自己就心里想着喝酒的好处,你看你的丈夫还喝不了?因为你烦丈夫的喝酒,所以丈夫喝酒在有很大的程度上是给你喝的。你改变了,那么,你的丈夫也就改变了。你都特烦人家什么,其实这些都是自己的错,别人做什么就是想让你改变这个错误的想法,你越烦,他就越做,直到自己什么时候改变了为止。其实咱们自己反过来想,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就是,自己改变了,人家也就改变了,人家也没有必要再平衡我们什么了,作用力没有了,反作用力自然也就没有了。还有一个例子,妻子特烦别人骂人,可偏偏就遇上个骂人的丈夫。丈夫天天用小车接自己上下班,本来是好事,可是在行车途中,丈夫一遇上看不惯的,开口就骂,弄得她特不痛快。她想,你骂人人家也听不着,你不是骂人给我听的吗,所以,越想越来气,就和丈夫发脾气,弄得自己浑身也不自在,但是丈夫依旧不改骂人的毛病。了解了平衡理论后,知道了原来丈夫的骂人是平衡着自己的烦,烦(怕)什么就来什么。于是,就努力地改变自己的看法,想出骂人的十大好处。当丈夫又要骂人的时候,她抢先开口大骂,并说,以后再遇见这样的情况我替你骂,替你解气。但她丈夫却说,我已经解气了,以后不用你再骂了。平衡完了,她丈夫从此也再也不骂人了。当你盼望孩子吃饭的时候,孩子保证不爱吃;当你越想盼着爱人理解你的时候,爱人一定越不理解你,既然盼导致不理解,那何必要盼呢?甚至我希望他不理解,能把不理解给化掉。所以,是反的。真理在相反处,刚好跟人类的欲望完全相反。自然力有一个平衡的原则,就是跟人们的欲望完全相反。自己的房子在八楼,每次登楼的时候都感觉很累,有怕的感觉,这时咱们就反过来想:不着急,慢点儿上,这锻炼身体的机会多难得,多好哪。哎,感觉没登几层,怎么就上到八楼了?要是想:怎么还不到呢?每次登楼都累得慌,越烦越累。盼什么,它来的刚好是相反的。要到什么部门去办事,有时人家可能不会有好脸色,他会卡你,会拖你。你就在那儿念,这个人是贵人,这人是观世音,这人是我爹,你在内心念,你吃啥亏啊?你要发起善心,你要把一切善心都发出来,对方真的会起善心。常人都是相反的,会想,完了,这人肯定会卡我,这人肯定要憋我,你提前都想完了,这就麻烦了。你应该想,这人就是好人,憋我也是好事儿,哪有什么坏事儿,自然力安排的永远都是好事儿。憋我,说明我不该办,他还真不憋你了。咱们要真做一个顺其自然的人,关键是要把一切程序安排好了,咱们的心灵就是一个计算机,所以要经常给自己输入良性的程序。我们有时会出现怀疑的程序,出现灾难的程序,这个人就爱整我,这个人就是我的对头,这个人肯定在外头议论我(这就是人的怕),自然力说,行,都是你自己的肯定的,不要怪我,那就随了你的愿吧,安排一个,整你,议论你,做你的死对头。所以,千万不要输入歪程序。对未来要输入良性的程序,但是可别生出欲望的程序。有的人说,那好,那我天天输入要当百万富翁的程序,天天输入要当美国总统的程序,我们说,那是欲望啊,那怎么能行呢?欲望永远不会被实现的。输入的程序除了是美好的祝愿以外,还要增加公心,那样才合乎自然。有的人说,那我就念叨我家孩子的病好,行不行?我们说行,但还得加上几句话,希望我家的孩子病好,好了之后能为国家多做贡献,用好的身体回报社会。你要是光念希望我家孩子病好,病不好我心疼,你这样不行,一定要带着公心。我们掌握了这门知识,了解以后要用来为国家服务,而且要是真心的,这样念了以后,愿望就会向我们自己靠拢。有的人就怕丈夫出去找小姐,结果怕来怕去,他非得出去找一个不可。你要怕多了,这个心就生成了。你要记住,怕就是诅咒,怕就是怀疑,疑久必生真。你要是老是怀疑孩子晚上出去是不是让人劫道了,让人欺负了?你这么怀疑一下还可以,你要是天天怀疑,非把你劫了不可。你走路怀疑有人跟着,天天怀疑是不是有人跟着我?这个人跟着我是不是要耍流氓?你要是疑久必生真。自然力安排,由于你怀疑,不能让你白怀疑啊。自然力它有灵性的啊。你越怀疑啥,越怕生啥,越来啥。所以今后一定要戒除怀疑心,宁可把别人往好处想,绝不可把人往坏处想,哪怕这人真的很坏,也要把他往好处想。你要把他往坏处想,坏的能量在增加,那是何苦啊?记住,魔喜欢“怕”的人。病本身就有魔性的,你要怕它,它就厉害。记住,我们生病的时候,一定要生一个正念,我不怕你,你疼我也不怕你。你这么说,说几句,它就下来了。它想你不怕我,我整不了你,还是走吧。你还可以跟他说,我不爱你,也不怕你,也不恨你,你跟它聊天,跟它聊下去,它有生命的啊。你要正气出来,魔就退了。所以,怕就等于招魔,盼就等于把好事推出去了。对于挣钱可以这么想:别发财啊,别挣太多,挣太多干嘛?挣得还挺多的。记住永远输良性的程序,把过去已经输错的,已经发生的错误的程序,现在要重新更改了,我们未来的命运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四、结尾写了这么多,总是感觉写的不清楚,写的不明白,看了好多的笔记,结果越是着急,就越弄不好。这也是对自己盼的平衡吧,自己太功利心了。可能觉得自己了解了这么多的东西又想显摆自己了。但是,自己还是期望这点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希望,带来好处。别人好,大家好,我自己就会好,这是自己坚定的信念。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垃圾人定律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