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电缆35kv线路绝缘子价格接头35kv线路绝缘子价格厚度17mm符合要求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交联电缆绝缘厚度的合理控制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交联电缆绝缘厚度的合理控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6|
上传日期: 04:14:0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交联电缆绝缘厚度的合理控制
官方公共微信10KV和3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技术规范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10KV和3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技术规范书
本​规​范​规​定​了​额​定​电​压./k​V​交​联​聚​乙​烯​绝​电​力​电​缆​的​使​用​特​性​、​技​术​要​求​和​试​验​。​
​
​电​缆​导​体​的​最​高​额​定​温​度​为0​℃​;​
​
​短​路​时​,​电​缆​导​体​的​最​高​工​作​温​度​不​超​过5℃​(​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秒​)​;​
​
​最​小​弯​曲​直​径​为​电​缆​弯​曲​试​验​用​圆​柱​体​直​径​的倍​。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热缩套管_冷缩电缆附件_苏州市飞博冷热缩制品有限公司_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
您现在的位置: & &
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1.1.1 本标准适用于35kV及以下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热缩接头和终端头。 1.1.2 本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油浸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热缩终端头。 1.2 使用条件 热缩附件可在下列条件下正常运行: a.环境温度-40~50℃; b.热缩附件长期工作温度、过载温度和短路温度与其配套装配的电缆一致; c.户外热缩终端头用于严重污秽、强烈振动、冰雪严重地区应采取相应加强措施。 2 引用标准 JB2926 粘性油浸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 JB2927 不滴流油浸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 GB11033 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性能要求; GB5589 电缆附件试验方法。 3 名词术语 3.1 本标准所用名词术语(除本标准有规定外)均按GB2900o10的规定 3.2 热收缩材料 热收缩材料是以橡塑为基本材料,用辐射或化学方法使聚合物的线性分子链变成网状结构即交联,获得“弹性记忆效应”,经扩张至特定尺寸,使用时适当加热即可自行回缩到扩张前的尺寸。 3.2.1 热缩管和热缩部件(简称热缩管件) 热缩管——按电缆附件要求用热收缩材料制成的管材,如电缆终端头外绝缘热缩管、护套热缩管等。 热缩部件——按电缆附件要求用热收缩材料制成的异型部件,如雨裙、分支套等。 3.2.2 应力管 按电缆附件要求用热收缩材料制成的能缓和电缆屏蔽端部电场应力集中的管材,称应力管。 3.3 热缩附件配套用胶 3.3.1 填充胶——为消除电缆热缩附件内部气隙选用的填充材料。 3.3.2 密封胶——用于热缩附件各部件之间以及和电缆搭接处,为防止潮湿侵入选用的防潮密封胶。 3.4 电缆热收缩型附件(简称热缩附件或分别称热缩终端头、热缩接头) 用各类热缩管、应力管、分支套等部件及与其配套使用的填充胶、密封胶在现场加热收缩包敷安装在电缆上的终端头和接头。 4 产品的名称、代号和表示方法 4.1 产品名称、代号 户外电缆终端头 W 户内电缆终端头 N 电缆接头 J 交联聚乙烯电缆 Y 油浸纸绝缘电缆 Z 热收缩型电缆附件 S 4.2 产品表示方法 4.2.1 热缩管的内径以扩张后的内径A与扩张前的内径a之比即A/a表示。 4.2.2 热缩附件产品以型号、额定电压、线芯数、适用电缆截面表示,构成方法如下: 4.2.3 举例: a.10kV油浸纸绝缘电缆120mm2的户内热缩终端头表示为:NSZ-10/3×120。 b.35kV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120mm2的户外热缩终端头表示为:WSY-35/1×120。 5 热缩管件及其配套用胶技术要求 5.1 热缩管件及配套用胶应按本标准以及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和图纸生产。 5.2 热缩管件外观应平整、光滑、无可见气泡、杂质,表面斑痕缺陷面积应不超过部件总面积的2%。 5.3 热缩管件的收缩温度应为120~140℃。 5.4 热缩管件收缩前壁厚的不均匀度小于30%。 5.5 热缩管件收缩前后长度的变化率小于±5%。 5.6 热缩管件在热冲击下应不淌流不开裂。 5.7 热缩管件在限制性收缩时不得开裂,在正常使用范围和操作下不得开裂。 5.8 热缩附件用热缩材料的物理、机械和电气性能应符合表1规定。 5.9 热缩附件用填充胶、密封胶的物理、机械和电气性能应符合表2要求。 表 1 试 验 项 目 性 能 要 求 外绝缘管 内绝缘管 应力管 导电管 护套管 硬度(邵尔A型)度≤ 80 80 80 90 90 抗张强度 MPa ≥ 8.0 12.0 10.0 10.0 13.0 断裂伸长率 % ≥ 400 400 300 300 300 热空气老化后机械性能变化(120℃,168h) — K1≥0.8 K2≥0.7 — — — 氧指数 ≥ 30 — — — — 耐油性(浸电缆油,70℃,168h) — K1≥0.8 K2≥0.7 — — — 体积电阻系数 Ωom ≥ ≥1×1012 ≥1×7~8 1×100~1 ≥1×1011 击穿强度 MV/m ≥ 20 25 — — 15 介电常数 — 25~30 — — 耐电痕 1A3.5级 ≥ 3.5 — — — — 注:K1为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K2为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表 2 试 验 项 目 填 充 胶 密 封 胶 绝 缘 导 电 橡 塑 耐 油 针入度(25℃,100g) 60 30 20 40 软化点(环球法)℃ 80—90 80—90 80—90 80—90 浸油重量变化率 % 最大 5 5 — 5 体积电阻系数 Ωom ≥ 1×108 1×100~2 1×12 击穿强度 MV/m ≥ 10 — 15 15 剪切强度 MPa — — 1.0 1.0 剥离强度 kN/m — — 5 5 6 电缆热缩附件结构基本要求 6.1 热缩终端头结构基本要求 6.1.1 热缩终端头主要由外绝缘管、应力管、分支套、雨裙等部件以及与其配套的填充胶、密封胶等材料构成。 6.1.2 6kV及以上塑料绝缘电缆、油纸绝缘电缆的热缩终端头,必须有缓和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如应力管、导电分支套等。 6.1.3 油纸绝缘电缆热缩终端头在三芯分叉处应填充符合表2要求的绝缘胶,尽量减少气隙,三相分支处应确保相间距离,避免接触交叉。 6.1.4 热缩终端头各部件搭接部位必须具有良好的堵漏、防潮密封措施。 6.1.5 三芯电缆热缩终端头金属屏蔽、铠装或金属护套必须接地良好。接地引出线截面不应小于表3规定。 表 3 电缆标称截面 mm2 接地引出线截面 mm2 120及以下 16 150及以上 25 注:有特殊要求者应加大截面。 6.2 塑料绝缘电缆热缩接头结构基本要求 6.2.1 热缩接头应确保电缆各组成部份如导体、绝缘、屏蔽、内衬层、护套等各部份的接续、恢复和加强。 6.2.2 额定电压高于6kV的热缩接头,必须有缓和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如制作应力锥、包敷应力带或应力管等。 6.2.3 热缩接头的附加绝缘厚度不得小于电缆工厂绝缘厚度的1.5倍,附加绝缘热缩管的层数对10kV及以下的电缆接头不宜多于二层,对35kV级电缆接头不宜多于三层。附加绝缘与电缆本体绝缘间的接触应紧密。 6.2.4 热缩接头结构应考虑挤出绝缘在运行中产生纵向回缩导致内部产生间隙的防范措施。 6.2.5 接头两边电缆铜屏蔽、铠装应分别连接不得中断,恢复铜屏蔽应采用软质铜编织带(网),确保和各相绝缘外屏蔽接触,两端与电缆铜带连接。 6.2.6 三芯塑料绝缘电缆接头,在各相完成绝缘屏蔽处理后,三相间应用不吸水材料适当填充使其呈圆形,并予以牢固包扎,恢复的内衬层应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 6.2.7 接头密封必须良好,应采取二种不同方法加强密封。三芯电缆除考虑外护层密封外,还应对各相线芯绝缘采取必要的防水措施。 6.3 热缩附件材料规格和配套 6.3.1 热缩附件材料配套应齐全,各部件间应配合合理,便于装配。 6.3.2 热缩管件的规格应确保收缩后能紧密地包敷在电缆线芯上。热缩管的使用范围应满足如下要求:产品管径大于包敷物直径的20%;完全收缩管径小于包敷物直径的70%。 6.3.3 热缩管件的密封部位、涂胶种类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涂胶层应均匀,不得脱胶。 6.3.4 热缩附件配套金具如堵油接线端子、连接管等应满足有关技术条件和规范。 6.3.5 塑料绝缘电缆热缩附件应按6.1.5条配有镀锡编织铜线作为接地线或跨接线。 6.4 电缆热缩终端头和接头基本性能 电缆热缩终端头和接头基本性能应满足表4规定。 表 4 序号 试 验 项 目 试 验 电 压 kV 备 注 3 6 10 35 1 工频耐压1min 2.5 35 45 105 户外终端和湿态 2 局部放电 25 9 13 39 仅对塑料电缆附件 ≤40pC ≤20pC ≤20pC ≤10pC 3 负荷循环三次 导体通电流加热5h,冷却3h,导体加热到电缆允许工作温度加5 4 局部放电 5.5 9 13 39 仅对塑料电缆附件 ≤40pC ≤20pC ≤20pC ≤10pC 5 冲击电压±10次 60 75 105 250 6 直流耐压15min 22 36 52 156 7 工频耐压4h 15 24 35 78 8 密封试验 塑料电缆终端 终端头整体浸入水中,负荷循环九次 油纸电缆终端 电缆内加油压0.1MPa,持续24h,导体加热到电缆允许工作温度加5℃,持续24h,自然冷却持续24h,不得漏油 接头 剥去接头两端50mm外电缆的外护套及内护套,剥除长度约50mm后将接头浸入水中,负荷循环21次 9 工频耐压15min 15 20 25 65 10 外观检查 通过1—9项试验后电缆附件应无变形,无渗漏 7 热缩材料试验方法 7.1 收缩温度试验 7.1.1 设备:烘箱、搪瓷盘。 7.1.2 试样:取热缩管三段,每段长150mm。 7.1.3 试验步骤:将试样平放在搪瓷盘上,放入温度为100℃的烘箱内静止15min,然后将其取出冷却至室温,并按7.1.4条对试样进行检查。以后逐级升温重复上述试验,温度级差为5℃,最高试验温度为140℃。 7.1.4 试验结果:检查试样回缩情况,回缩后产品表面平整、无皱纹,管内径收缩均匀的最低温度为产品的收缩温度。 7.2 壁厚不均匀度和长度变化率测量 7.2.1 仪器设备: 千分尺——测量精度0.01mm; 钢板尺——分辨度0.5mm; 烘箱——强迫对流型、控制精度±2℃。 7.2.2 试样:每个项目取三段热缩管,每段长150mm。 7.2.3 试样收缩:置用于长度测量的试样于130~140℃的烘箱中30min,使试样完全自由收缩,取出冷却至室温,供测量用。 7.2.4 测量方法: 壁厚测量——用千分尺对热缩管试样(必要时可剖开)进行足够数量次数的测定,找出最大和最小壁厚。 长度测量——用钢板尺测量热缩管和收缩后管的长度。 7.2.5 测量结果计算: 壁厚不均匀度: ? 式中 M1——热缩管的最大厚度,mm; M2——热缩管的最小厚度,mm。 长度变化率: ?? 式中 L1——热缩管的长度,mm; L2——收缩后管的长度,mm。 取三个试样测量结果计算的平均值。 7.3 热冲击试验 7.3.1 仪器设备:烘箱强迫对流型温度偏差±2℃。 7.3.2 试样:取热缩管三段,每段150mm。 7.3.3 试验方法:试样垂直悬挂于温度为160℃的烘箱内4h,取出试样,冷却至室温。 7.4 限制性收缩试验 7.4.1 设备: 轴棒:黄铜或钢制作,尺寸如图和表5所示。其中A、B根据试验管长确定,轴棒所有边缘应光滑无毛剌。 D1—自由收缩后的内径,mm;D2—热缩管的内径,mm;D3—(D1 +D2 ) /2 表5 轴棒各部分尺寸表 轴 棒 编 号 D1 D2 D3 A B 1 6 12 9 51 51 2 8 18 13 51 51 3 10 24 17 51 51 4 14 34 24 51 51 5 18 42 30 51 51 6 26 50 38 51 51 7 30 60 45 76 76 8 36 76 56 76 76 烘箱:强迫对流型,温度偏差±2℃。 7.4.2 试样:取热缩管三段,每段不小于150mm。 7.4.3 试验方法:根据热缩管的标称尺寸,选取表5中相应的轴棒,将轴棒垂直放入130℃的烘箱内预热30min,再将热缩管套于轴棒上,在130℃的温度下保持30min,然后将轴棒从烘箱中取出,室温冷却。 7.5 热缩附件用填充胶耐油试验 7.5.1 试样规格及数量:试样尺寸为长25.0mm、宽25.0mm、厚2.0mm共三个。 7.5.2 试验条件: a.试验用油为粘性电缆油; b.试验用油的总体积不少于试样体积的15倍,以确保试样完全浸泡在试验用油中; c.浸泡温度70±2℃; d.浸泡时间24h。 7.5.3 试验方法: 分别称取每个试样在室温中的重量,准确至1mg,将试样悬挂在盛有试验用油的容器中,使试样之间、试样与容器壁之间不得相互接触,然后将容器置于70℃恒温烘箱中,24h后取出试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电缆油,在室温中停放3h,称取试样重量,准确至1mg。 7.5.4 试验结果的计算: 式中 ΔW%——重量变化率百分数; W1——试样浸油前重量,g; W2——试样浸油后重量,g。 8 检验规则 热缩附件试验分热缩材料及配套用胶性能试验和热缩终端头及接头性能试验。 8.1 热缩材料及配套用胶性能试验分例行试验、抽样试验和型式试验,各类型试验项目及方法按表6规定。 8.1.1 热缩材料及配套用胶应由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制造厂应保证出厂的材料符合本标准要求。 8.1.2 例行试验(试验类型代号R): 按表6规定逐件检查热缩管件及胶,如发现不符合表中规定的任何一项要求时,此管件为不合格。 8.1.3 抽样试验(试验类型代号S): 出厂检查合格的每批产品(指原材料来源相同,用同一工艺制造的产品)应定期(按季)随机抽取试品,如用户认为有必要时,按双方协议确定每批抽样数量,按表6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抽样项目不合格者,可对不合格项目加倍取样复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表 6 序 号 试验项目 条文号 试 验 类 型 试验方法 外绝 缘管 内绝 缘管 应力管 导电管(套) 护套管 绝缘填充胶 导电胶 塑料密封胶 耐油密封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外 观 5.2 R R R R R R R R R 目 测 2 壁厚不均匀度 5.4 R R R R R — — — — 本标准7.2条 3 收缩温度 5.3 S S S S S — — — — 本标准7.1条 4 长度变化率 5.3 S S S S S — — — — 本标准7.2条 5 硬 度 5.8 S S S S S — — — — GB 531 6 热冲击 5.6 Sl Sl Sl Sl Sl — — — — 本标准7.3条 7 限制性收缩 5.7 Sl Sl Sl Sl Sl — — — — 本标准7.4条 8 抗张强度 5.8 T T T T T — — — — GB 528 9 断裂伸长率 5.8 T T T T T — — — — GB 528 10 热老化 5.8 T T T T T — — — — GB 3512 11 氧指数 5.8 T — — — — — — — — GB 2406 12 耐油性 5.8 5.9 — Sl — — — Sl T Sl T — Sl T GB 1690 13 针入度 5.9 — — — — — Sl Sl Sl S GB 269 14 软化点 5.9 — — — — — Sl Sl Sl Sl SY 2806 15 体积电阻系数 5.8 S T S T Sl T S T S T S T Sl T S T S T GB 1410 16 介质常数 5.8 T — Sl T — — — — — — GB 1409 17 击穿强度 5.8 S T S T — — S T S T — S T S T GB 1408 18 耐电痕 5.8 T — — — — — — — — GB 6553 19 剪切强度 5.6 — — — — — — — S T S T GB 20 剥离强度 5.9 — — — — — — — S T S T GB 2790 注:S1缩短试验周期的抽样试验项目。 8.1.4 型式试验(试验类型代号T) 在材料配方变动,主要原材料来源改变或工艺有较大改变;批量生产的产品每年或停产半年后重新生产时,均应进行型式试验。型式试验时对不符合表6要求者,认为该材料型式不合格。 8.2 热缩附件的配套性应符合第6.3条的规定。 8.3 热缩终端头及接头性能应由制造厂或监制单位定期(每年不少于一次)按第6.4条表4程序进行验证试验。 在产品结构、安装工艺有较大变动,或生产中为检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时,允许以其中的个别试验项目进行抽检。 9 安装说明 每套热缩附件内必须装有安装说明书和结构示意图,安装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a.产品型号、规格(额定电压、适用截面、线芯线)和用于装配电缆的种类; b.适用场所和安装的环境条件; c.安装工艺要点和步骤; d.结构尺寸图。 10 产品标志 在成套产品关键部件(外绝缘管、分支套)的表面上应印有管材名称、规格、厂标,字迹清晰、醒目、容易辨认。 11 包装储存 11.1 热缩附件均系橡塑绝缘制品,应对同类材料采取防潮封装,胶粘剂制品和管内壁的涂胶部位应采取防粘措施。成套材料可使用瓦楞纸箱包装。 11.2 热缩附件包装箱必须有以下标志内容: a.制造厂名称; b.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c.出厂日期。 11.3 每套热缩附件产品应备有产品合格证、安装说明书和装箱清单。 附 录 A 电力电缆热缩附件安装条件 (参考件) 热缩附件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安装: A1 环境温度0℃以上时,相对湿度应低于70%; A2 环境温度10℃以上时,相对湿度可低于80%; A3 温度低湿度大时,电缆外层应加热至40~50℃,避免安装过程绝缘表面缩露受潮; A4 安装环境应清洁,防止尘埃侵入绝缘; A5 严禁在雾、雨天中安装热缩附件。 附 录 B 电力电缆热缩附件制作要点 (参考件) B1 应遵循产品安装说明剥切电缆、套装热缩材料和各项操作。 B2 使用火焰枪、喷灯加热收缩管件时,应注意火焰温度,适当远离材料,避免烧损材料。推荐使用丙烷喷枪,温度适中,加热区域大,便于操作。 B3 加热收缩管件时,火焰要缓慢接近材料并在周围径向移动,确保径向收缩均匀后再缓慢延伸,应遵循安装说明中推荐的起始收缩部位和方向。 B4 清洁工作是确保热缩附件安装质量的关键。套装热缩管前应清洁包敷部位的尘埃、油污,收缩管件后必须清洁加热火焰在其表面残留的碳迹。推荐使用三氯乙烯、丙酮等溶剂清洁塑料表面。 B5 热缩管件包敷密封金属部件(接线端子、金属护套)时,金属部位应预热至60~70℃。 B6 塑料绝缘电缆地线应与每相线芯铜带分别焊接,每相焊点不少于三处,对钢铠电缆应确保地线与钢铠接触良好。 B7 对油纸绝缘电缆低位热缩终端头、环境潮湿处的热缩接头,应在密封部位用自粘性橡胶带或塑料粘胶带等类材料多层绑扎,增强热熔胶粘接效果,对防止渗漏和改善密封更为有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能源部电力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部武汉高压研究所起草和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淳智、刘惠民、陶世春。
版权所有:苏州市飞博冷热缩制品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 E-mail:&&& 技术支持: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 526060
  摘要:近年来,肇庆电网发生的事故及故障统计结果表明,产品质量问题和安装质量问题仍是当前电缆故障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110kV电缆中间接头主体击穿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110kv电缆;中间接头;故障分析
  随着城市的发展,电力电缆由于其占地面积少,不影响景观等优势,逐渐取代架空线路,新投产电缆线路日趋增多[1]。但由于电缆及附件制作过程复杂,施工要求高,随着电力电缆投产数量的增加,电缆附件故障也有增长趋势。其中在2013年,我区就发生多起在竣工耐压试验时绝缘击穿的接头故障。因此,针对发生的故障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故障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故障率,对维护电力电缆工作的良好运营非常有必要。
  1 线路概况
  2013年,肇庆供电局新建110kV电缆线路进行竣工耐压试验时,试验前测量绝缘电阻为30000M&O,谐振频率设置为36.74Hz,然后手动增加电压,当增至90kV(1.4UO)时试验设备装置突然跳闸并显示放电保护动作,B相接地故障;对全线进行故障点查找,发现#2工井中间绝缘接头发生放电击穿。
  该电缆线路由一段于2012年8月投产的电缆和新建一个交叉互联段组成,全长2000多米。故障接头位于新建交叉互联单元,故障接头型号为YJJJI2-64/110-1&800,整体预制绝缘件材料为EPDM(三元乙丙橡胶);全线采用管、沟敷设,中间接头为进口产品。
  2 故障分析
  2.1 整体预制绝缘件结构及生产过程
  整体预制绝缘件由两侧应力锥、中间内嵌导体屏蔽和上述两者间的绝缘部分以及外屏蔽构成。
  EPDM整体预制绝缘件的生产过程主要由以下两个步骤完成:
  ⑴分别生产半导体屏蔽罩部分及两侧应力锥;
  ⑵将半导体屏蔽罩部分及两侧应力锥安装于总装模具,高压注射绝缘胶,并进行硫化,形成整体预制绝缘件。
  2.2 解剖过程
  ⑴故障前后,中间接头的玻璃钢保护壳完好无损,打开玻璃钢保护壳并去除防水胶,中间接头铜套保护壳完好;
  ⑵将铜保护套去除,清除铜屏蔽网和绝缘胶带并做清洁,可见整体预制绝缘件的绝缘端部有一开裂长孔,长径方向40mm,短径方向10mm。
  ⑶将整体预制绝缘件解剖开,可见自导体铜屏蔽罩往电缆外半导电端口的电缆绝缘表面有一浅凹痕,但未到达电缆外半导电屏蔽端口,导体铜屏蔽罩端部有一长径约3mm的凹坑;
  ⑷去除导体铜屏蔽罩,复核安装尺寸,结果显示符合安装要求。
  ⑸将整体预制绝缘件解剖开,可见在导体屏蔽端面内侧约17mm处起开裂至应力锥端面,整个开裂面没有严重的烧损痕迹,整体预制绝缘件的绝缘端部有一开裂长孔。
  ⑹将整体预制绝缘件解剖开,在非故障侧的应力锥,可以看到明显的三处缺陷两种类别。缺陷1为严重缺陷,绝缘胶侵入应力锥内部,将应力锥锥面曲线截断,形成两个非常尖锐的断口;缺陷2从外部侵入应力锥内部形成一个小凹坑,未穿越应力锥曲面,不影响应力锥锥面曲线。
  ⑺沿预制绝缘件开裂处进行剖切,可见应力锥弧线中部起,往半导体屏蔽管方向有一明显的击穿通道。同时,在距半导体屏蔽管部约2mm处,有一个长径约2.3mm的黑色焦物,该黑色焦物的周边绝缘未有被损痕迹,因此可确认黑色焦物为产品生产过程中剩留在绝缘中的杂质。
  2.3 原因分析
  首先,从解剖情况看,整体预制绝缘件内表面在应力锥起角线与半导体屏蔽管端部未存在严重的烧蚀,而整个表面开裂,应力锥部分开裂穿透;应力锥往半导电屏蔽管部分开裂深度也几近穿透程度;同时电缆的表面也仅表现为轻微的浅凹痕,该浅凹痕自半导体屏蔽管端部起往应力锥方向未达应力锥起角线,无完整电缆绝缘表面或整体预制绝缘件的内表面放电通路;击穿通道位于整体预制件的绝缘内部,为内绝缘击穿。
  其次,从非故障侧应力锥存在严重缺陷现象可以判断,在高压注射绝缘胶的生产过程中,故障侧应力锥也可能存在如以上所述的缺陷2类型缺陷,绝缘胶侵入应力锥改变应力锥曲线,该处存在尖角。加压后该缺陷处电场发生严重畸变,在试验电压下即发生击穿。在击穿通路附近有杂质,也可能存在杂质附着于应力锥表面,加压后该杂质处电场很强,杂质首先被击穿,从而导致在试验电压下整体预制件的绝缘内部击穿。事故发生后,该类缺陷随故障烧蚀而消失,变成故障通路。
  综上分析,此次故障是由于整体预制绝缘件存在严重质量缺陷,杂质或绝缘胶侵入应力锥,使应力锥曲面受损,形成尖锐端部,竣工试验时在高电压作用下缺陷处的电场发生严重畸变,并引起电场集中造成局部放电,继而发展形成贯穿性导电通道造成绝缘击穿。
  3、故障对策
  ⑴选用质优、先进、可靠的电缆附件
  为了减少电缆接头出现故障的机率,必须采用技术先进、质量合格、工艺成熟的电缆附件。要坚决的抵制假冒伪劣和质量差的电缆附件,避免为了节省资金而采用不合格、便宜的材料。另外还要对新工艺、新产品进行试验,从而防止电缆接头出现故障。
  另外,还要选择可靠而稳定的连接金具。比如选择接线端子的时候,尽量要选择堵油型,因为这种端子的截面非常大,不但能够减少发热的机率,还能够有效的防止受潮。而连接管则应该采用紫铜棒,规格和尺寸必须符合交联电缆线芯的直径相符。
  ⑵对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因为施工人员的技术和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接头的接触力和实际接触面积会随着接头的运行而发生变化,所以电缆发生故障的原因也会有很多,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巧。因此,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工作人员的技术和水平达到工作需要,并且能够认真、负责、仔细的对待电缆施工、维护工作。另外还要制定一系列的操作规范,让工作人员根据规范来进行操作,同时加强对质量的控制,从而保证电缆能够安全的运行[2]。
  ⑶处理好接头
  为了保证接头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必须正确的进行密封和机械保护。为了防止接头的内部渗入水分和潮气,必须要在接头的位置搭砌接头保护槽,另外还需要安装水泥保护盒。这样才能处理好接头,使接头的使用寿命更加的长。
  ⑷金属屏蔽和接地处理
  金属屏蔽在电缆和接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传导电缆故障短路电流,同时屏蔽电磁场对附近通讯设备的电磁干扰。在运行的时候,金属屏蔽在良好的接地状态下会处于零电位。等到电缆在发生故障以后,它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导短路电流。应该将接地线进行科学的焊接,两端盒电缆本体上的金属屏蔽以及铠装带也要科学的焊接,最后要保证终端头的焊接牢固可靠[3]。
  ⑸外半导体屏蔽处理
  外半导体的屏蔽很重要,它能够在电缆和接头绝缘外部起均匀电场的作用。它和内半导体的屏蔽作用是相同的,在电缆和接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半导体端口必须除了要整洁均匀以外,还要和绝缘平滑过渡,并且在接头增绕半导体带,使其和电缆本体外半导体屏蔽搭接相连通。
  ⑹合理的连接导线
  导线的连接必须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而且连接的地方不能出现尖角,中低压电缆导体的连接常常用的是压接。在进行压接的时候,必须注重这几点,第一,要选择合适的导电率,以及机械强度能够满足要求的导体连接管。第二,压接管径和被连接线芯外径的配合间隙一般在1至1.2毫米之间。第三,在压接以前,要在导体外表面和连接管内涂一层导电胶,而且还要采用钢丝刷来将氧化膜破坏掉。第四,用锉刀或者砂纸对连接管和芯线导体上的尖角和毛边进行打磨,直到打磨光滑为止[4]。
  4 结束语
  电缆中间的接头,是输变电电缆线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为减少由于产品质量造成的电缆故障,必须使用良好的电缆接头,首先,附件生产厂家应加强生产过程中半成品质量的中间检测管控,并对产品进行耐压试验及局放试验,有效地发现存在缺陷的产品,杜绝存在缺陷的产品出厂。其次,供电企业应加强竣工验收工作,严格把关,杜绝带缺陷设备投入运行。从而保证供电系统安全、经济、可靠的运行,避免出现停电、断电事故,同时也为供电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江日洪.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线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谭肇斌.交联电缆接头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1,(10):147-147.
  [3]张东斐,唐庆华,朱利军.110kV国桥线电缆接头故障分析及处理[J].高电压技术,):208-210.
  [4]张建文.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5kv支柱绝缘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