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的第一层结构会如何影响三阶魔方第三层公式结构?

预约挂号服务中心2011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带解析):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 doc--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    
第5课时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题组一:细胞膜的组成及结构特点1.(2009·广东理基,37)细胞膜上一般不含
( D )  A.胆固醇
B.磷脂  C.糖蛋白
D.血红蛋白2.(2009·浙江理综,5)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C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题组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3.(2008·江苏卷,2)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 C )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神经细胞吸收K+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4.(2008·广东卷,2)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D )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5.(2009·汕头金山中学期中)如图是细胞膜结构图,下表是海水和某海洋植物细胞液的离子浓度对照表。据图和表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被测物质
钾离子(相对值)
氯离子(相对值)
细胞液
  0.59
0.04
   (1)图中1是磷脂分子,2是蛋白质分子,3是多糖分子(糖侧链)。(2)图中1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图中2在钾离子、氯离子通过该植物细胞膜时起载体作用。(3)从表中数据可知,植物细胞从海水中吸收钾离子并向海水中排出氯离子。由此可见,该细胞膜对离子的通过具有选择性。 (4)钾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钾、氯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   1.(2010·黄冈模拟)丙氨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共同点是(  )  A.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B.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C.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D.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解析 丙氨酸进入两种细胞都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  答案 A2.(信息推断题)科学家用枪乌贼的神经细胞研究钠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实验如下:
实验方法
现象

向枪乌贼的神经细胞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元素24Na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出现24Na

步骤同①,并加入某种药物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未出现24Na

步骤同②,并加入ATP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出现24N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  B."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C.24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由实验②③可知,神经细胞运输24Na需要载体蛋白解析 由实验②③可知,24Na由神经细胞进入周围溶液需消耗ATP。而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呼吸,从而使ATP的产生减少。  答案 D3.(2009·烟台学段测试)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
(  )  A.人的白细胞
B.鸡的红细胞  C.蛔虫的体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解析 生物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实验的现象表明该细胞中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A、B、C三选项都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除了有细胞膜外,还有核膜、膜性细胞器等,不符合题意。大肠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符合题意。  答案 D4.(2010·浦东模拟)如图不能够表达的生理过程是(  )  A.肾小管细胞分泌K+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  D.肠腺细胞分泌肠液解析 题图是胞吐的过程,分泌蛋白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都通过此种方式排到细胞外,而K+的分泌属于主动运输过程。  答案 A5.(2010·济宁质检)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说明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速度与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  解析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血糖浓度越大,运输速度越快,但因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当葡萄糖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吸收速率不再改变。  答案 C6.(2010·岳阳调研)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  D.由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解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②是载体蛋白,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均借助于载体蛋白。  答案 B7.(2010·铜陵模拟)如图中Ⅰ~Ⅲ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图中均有主动运输  B.所有图中均有被动运输  C.图Ⅰ、Ⅱ和Ⅲ可表示自由扩散  D.图Ⅲ中细胞内ADP的含量会增加解析 图Ⅰ表示自由扩散,图Ⅱ表示借助载体蛋白通过离子通道的扩散,即协助扩散;图Ⅲ表示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应为主动运输。  答案 D8.(2010·徐州质检)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解析 由概念图分析知①、②分别代表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消耗ATP提供的能量,且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要通过胞吞;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时,膜已被破坏,与①②均无关。  答案 B9.(2009·衡阳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解析 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结构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认为蛋白质是均匀的、固定的。  答案 D10.(2009·淄博阶段性检测)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  )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  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  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解析 利用膜的流动性的特点,将磷脂包裹的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制成的微球体与细胞膜融合,使药物进入患病部位的细胞中。  答案 B11.(2010·郑州一中期中)取两种不同的海绵,使其细胞分散成单个,再将它们掺在一起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那么,与此现象有关的结构是
(  )  A.细胞核  B.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  C.细胞膜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解析 不同海绵细胞之间结合首先要进行细胞识别,与细胞识别相关的结构是糖蛋白。  答案 D12.(2010·杭州模拟)在哺乳动物受精的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够
(  )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靠的是细胞膜上对应的信息分子,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  答案 D13.(2010·福州模拟)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
(  )  A.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与肝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B.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D.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解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化学物质,如选项A;二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如选项B;三是通过细胞通道,如选项C;选项D是细胞内的信息传递。  答案 D14.(2010·临沂模拟)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不正确说法是
(  )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解析 由题干可知,Na+、K+的运输需消耗ATP,是主动运输过程;载体蛋白具有相对专一性,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也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于Na+、K+进出细胞的数量不均衡,故可导致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答案 B15.(2009·杭州七校联考)实验表明,正常情况下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这是因为
(  )  A.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分子  B.细胞内维生素D的浓度过低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细胞膜上维生素D的载体较多解析 维生素D属于脂质,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也是脂质,故根据化学上"相似相溶"的原理,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  答案 C16.(2010·泰州模拟)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 ]    。  (2)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是肝细胞膜,进食后3~4小时,C代表的激素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会增多,促进物质E转化为物质F,F最可能是
。(4)若是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该状态的维持有赖于图中a和d过程,则a和d过程分别运输的物质是    。(5)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做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________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D 糖蛋白 (2)O2、CO2 (3)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葡萄糖 (4)内负外正 K+、Na+ (5)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离心 一定的流动性17.(2009·广东卷,31)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__,尿素含量________。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________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_______作用,为细胞提供__________。(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解析 (1)由图示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逐渐减少,尿素含量逐渐增多。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故尿素为细胞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2)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可形成蛋白质;葡萄糖为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在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后可释放大量能量,供给细胞生命活动利用。(3)转氨酶在肝细胞内,正常情况下不能穿过细胞膜。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发生病变或已经死亡,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1)不断减少 不断增加 氨基酸代谢  (2)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呼吸 能量  (3)细胞发生病变或已经死亡  (4)选择透过性18.(2009·南通最后训练)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________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2)此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_________________作为因变量。  (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  ①若1组漏斗液面比2组高,则说明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该实验是通过处于不同温度条件的渗透系统中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探究温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此自变量应为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因变量是漏斗内液面高度的变化。低温可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低温还可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 (1)渗透  (2)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 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  (3)①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  ②若2组漏斗的液面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加快  ③若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温度高低并不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4)①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  ②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释放能量的过程           第6课时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题组一:细胞中各种结构及其功能的考查1.(2008·广东理基,38)细胞内各细胞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对下图中结构①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在不同植物细胞内其数量基本相同  B.是植物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细胞器  C.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细胞器  D.含有DNA和RNA,是决定植物遗传的基本单位2.(2009·广东理基,39)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
( D )  A.核仁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膜被破坏
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    题组二:有关细胞中相关结构配合协作的考查  3.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 D )  A.细胞核内不出现3H标记  B.内质网是首先观察3H标记的细胞器  C.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不能观察到3H标记  D.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志,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4.(2010·淄博一模)植物细胞中与葡萄糖生成和彻底氧化分解有关的细胞器依次是( C )  ①线粒体 ②细胞质基质 ③核糖体 ④叶绿体  ⑤内质网 ⑥高尔基体 ⑦中心体  A.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④①
D.③⑤⑥⑦②    题组三:有关细胞器结构及功能的综合考查5.(2009·姜堰期中)下图1为某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图2 a~h为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结构。图2中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括号中填序号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a~h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结构是[h],它的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a~h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b、f(填字母)。(3)若图1是浆细胞,分泌物是抗体,与其他没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相比较,a~h中数目一定较多的细胞器是[f]高尔基体。  (4)c结构上的⑥称为信使RNA。(5)如果图1细胞具有明显的b结构,则该细胞一般情况下是否会出现g的现象?不会,原因是具有成熟大液泡的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一般不会出现细胞分裂。  1.(2010·唐山一中期中)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的是(  )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胰岛素的加工与分泌  C.DNA的复制与转录
D.根瘤菌细胞壁的形成解析 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然后以小泡的形式将其运输到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NA的复制和转录发生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根瘤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高尔基体。  答案 B2.(2010·安溪六中期中)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3小时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在该植物细胞内14C最多的结构最可能是
(  )  A.核糖体
B.高尔基体  C.内质网
D.细胞核  解析 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 B3.(2009·青岛模拟)如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c分别是指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B.图中m是指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C.图中p是指线粒体的内膜  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解析 由图可知,a是核膜,b是细胞器膜,c是细胞膜,m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e是线粒体膜,f是内质网膜,g是囊泡,h是高尔基体膜。  答案 A4.(2010·定远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内都含有糖原  B.细胞都能进行分裂和分化  C.细胞都具有细胞质和细胞膜  D.用健那绿给细胞染色都能观察到蓝绿色的棒状结构解析 糖原是动物细胞所特有的物质,原核细胞能分裂而不能分化,原核细胞无线粒体,用健那绿给细胞染色后不能观察到蓝绿色的棒状结构。  答案 C5.(2010·福州模拟)从成分、功能方面将细胞器进行归类,不合理的是(  )  A.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B.可以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等  解析 能发生碱基配对的细胞器除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还有核糖体。  答案 C6. (2010·泰安模拟)如图所示,图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A是指(  )  A.高尔基体膜  B.叶绿体膜  C.内质网膜  D.液泡膜解析 内质网向内连接外层核膜,向外连接细胞膜,在需能旺盛的细胞中,还与线粒体膜相连,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间接相连。  答案 C7.(2009·湖南十校高三联考)下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和④都存在碱基A和T的互补配对  答案 C                          8.(2009·广东卷,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解析 黑藻是植物,叶肉细胞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靠近细胞壁分布,并在细胞质内环流。  答案 C9.(2010·湖南西南名校联盟高三联考)把胰岛B细胞培养在含某种氨基酸(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中,最后测得细胞分泌带有放射性的胰岛素。如果用仪器追踪上述过程中放射性同位素出现的先后顺序,则放射性同位素最先出现在
(  )  A.线粒体
B.细胞膜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解析 该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到细胞内部,然后依次在核糖体、高尔基体上合成和加工胰岛素,最后经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先在细胞膜上出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  答案 B10.(2009·苏北十校期末联考)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对于叶肉细胞来说,细胞色素c的合成场所及其发挥生理作用的细胞器分别是
(  )  ①线粒体 ②叶绿体 ③内质网  ④高尔基体 ⑤核糖体  A.③,①④
B.④,②③  C.⑤,①②
D.⑤,①③解析 细胞色素c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由于它在合成ATP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细胞中与ATP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所以它发挥生理作用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 C11.(2010·深圳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②动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③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选用黑藻幼叶 ④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⑤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增强 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周围分布较多的高尔基体 ⑦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联会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A.②④⑦
B.④⑤⑦  C.①③⑥
D.①③⑦解析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绝大多数酶、全部的抗体、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降低。  答案 C12.(2010·淄博阶段性检测)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一组是
(  )  ①性激素 ②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③淀粉  ④唾液淀粉酶 ⑤纤维素 ⑥胰高血糖素  A.①③④
D.①④⑤解析 核糖体上合成的物质是多肽或蛋白质。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淀粉和纤维素属于糖类,膜上的受体、唾液淀粉酶和胰高血糖素属于蛋白质。  答案 C13.(2010·哈尔滨模拟)下列结构中,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膜性结构有(  )  ①细胞膜 ②线粒体 ③内质网 ④核糖体  ⑤中心体 ⑥染色体 ⑦核膜  ⑧高尔基体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⑦⑧
D.①②③⑦⑧解析 核糖体和中心体无膜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无磷脂分子。其余结构都含有生物膜。  答案 D14.(2010·福州模拟)炭疽杆菌之所以在两年前能引起美国人大恐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能产生两种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的内毒素。有些科学家将该菌核区的大型DNA分子破坏,该菌仍然能产生上面说的内毒素。请分析推断一下,应继续破坏该菌的什么结构,才能使它从根本上不再产生内毒素
(  )  A.线粒体
D.细胞核  答案 C15.(2009·广东六校联考)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MTERF3,这一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相关知识和以上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线粒体DNA也含有可以转录、翻译的功能基因  B.线粒体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线粒体因子MTERF3直接抑制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  D.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相关  答案 C16.(2010·苏州质检)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请回答:(1)制作菠菜叶的临时装片时,应取菠菜叶的________表皮并稍带些叶肉作为观察对象,因为该细胞内的叶绿体的体积较________,数目__________。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呈______________形,分布在________中。观察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现叶绿体在细胞中是移动还是静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先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观察线粒体时所用的染料名称是______________,染色后可以使线粒体呈________色,而细胞质呈________色。染色后30分钟,细胞还能保持活性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下 大 较少 扁平的椭球 细胞质 移动(2)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现象 (3)健那绿染液 蓝绿 无 能保持活性17.(2009·泰州、盐城联考)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真核细胞的一部分,请分析后回答:            (1)此图是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判断的理由是         。  (2)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填序号)。(3)物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水的细胞器除叶绿体、线粒体外,还有    、    等。(4)为研究细胞的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5)若用丙酮从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是否大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此细胞是不是在中学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线粒体的理想实验材料?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低等植物 有中心体和叶绿体 (2)2、3、4、5、7(3)核糖体 高尔基体 (4)差速离心法 (5)是 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 (6)不是 当用健那绿给线粒体染色时,该细胞含有叶绿体,其中的色素会起干扰作用            
第7课时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题组一:细胞核的结构1.(2009·广东卷,1)下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 B )      
      A.酵母细胞
B.原核细胞  C.动物细胞
D.植物细胞2.(2009·诸城一中评估练习)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  A.细胞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核仁是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C.核孔是mRNA、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核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题组二:有关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3.(2009·临海白云中学测试)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 A )  A.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4.汉麦林(hammerlin)的实验如图所示,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先在近核处切断,再在近杯处切断(a),此中间的茎(b)置于海水中可再生一杯(c),但将此杯切断后,不能再生第二杯(d)。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 A )  A.决定杯状藻藻杯形态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B.决定杯状藻藻杯形态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C.杯状藻藻杯的形态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作用的结果  D.条件不足,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题组三:细胞结构及功能的综合考查5.如图为真核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判断的理由是有中心体。  (2)细胞中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是[6]核孔。(3)核膜由两层膜组成,其外层膜与[8]内质网膜相连,从而加强了细胞核与细胞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联系。            (4)细胞核的生理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010·南京第一学期调研)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它们都有染色体,存在基因  C.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D.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  解析 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  答案 B2.(2010·烟台模拟)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解析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胞质基质内能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可以为细胞提供ATP;细胞膜上分布有大量的糖蛋白,参与细胞的识别;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 A3.(2010·凤阳模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酵母菌有核膜,而固氮菌没有
  B.酵母菌有细胞膜,而固氮菌没有  C.黑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  D.黑藻细胞有内质网,而蓝藻细胞没有  解析 原核生物具备细胞膜,并且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答案 B4.(2009·长沙模拟)据报道,英国科学家从人皮肤细胞中提取出细胞核,植入剔除了细胞核的牛卵细胞中,从而培育出人兽混合胚胎。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种混合胚胎中有99.9%的遗传物质来自人,只有0.1%来自牛。你认为这0.1%的遗传物质最可能存在于牛卵细胞的
(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叶绿体
D.核糖体解析 牛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除此之外,线粒体中也含少量DNA。  答案 B5.(2010·南通质检)下列人体细胞中,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三种的是(  )  A.心肌细胞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C.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  D.神经细胞  解析 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和其他三种细胞相比没有细胞核,所以寿命较短。  答案 C6.(2010·莱芜五中阶段调研)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下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形成对照  D.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解析 本题为实验现象的分析说明试题。整个实验并没有涉及细胞的寿命,故D错误。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部分相当于去核和重新植入核,是实验组。实验②中,a部分植入核,与实验①中的无核形成对照。  答案 D7.(2009·常德期末)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②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  C.③与D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④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解析 ①是核膜,属于生物膜;②是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③是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是核孔,有利于mRNA等大分子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 A8.(2009·汕头金山中学期中)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作用表现在(  )  A.细胞核通过mRNA决定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  B.细胞质为细胞核的代谢提供酶、ATP和原料等  C.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调控中心,但必须通过细胞质才能实现  D.细胞质基质中的DNA决定着细胞核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析 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调控中心。细胞核中的基因先转录出mRNA,以mRNA为直接模板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  答案 C9.(2010·池州质检)下列物质必须从核孔进出细胞核的是(  )  A.氨基酸
B.葡萄糖  C.RNA聚合酶
D.呼吸作用酶系解析 小分子物质可以穿透核膜进入细胞核,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某些大分子物质必须通过核孔才能进出细胞核,如mRNA等。RNA聚合酶是大分子物质,其合成部位是核糖体,发挥作用的部位是细胞核,所以必须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而呼吸作用酶系的合成部位和发挥作用部位均在细胞质中,不必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答案 C10.(2010·淮南一模)以下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②精细胞、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都不断更新 ③肺炎双球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分别是RNA、DNA ④硝化细菌能够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为糖类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解析 DNA分子的转录、复制、翻译过程均要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但只要是活细胞,均有化学成分的不断更新;所有细菌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  答案 C11.(2010·石嘴山测试)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  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解析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都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只在细胞分裂时期呈染色体状态;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的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染色质),也不可能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 C12.(2009·温州最后冲刺)若把变形虫的核从其体内取出,则变形虫应表现出(  )  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停止伸出伪足,但在几天后核就再生,能正常活动  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将死亡  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反复进行数次无丝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  D.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胞分裂变得更加旺盛解析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部分之间是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细胞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保障,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代谢中心。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将使生命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答案 B13.(2010·丽水模拟)阅读材料:①分别将已分裂10次和分裂30次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互换,重组成的"老核新质"和"新核老质"细胞能分别再分裂20次和40次。②鸟类红细胞有核,但不能复制和转录,癌细胞核很活跃,既能复制也能转录,现将鸟的红细胞核移入去核的癌细胞中,鸟的红细胞核开始复制和转录。  以上实验不能说明
(  )  A.细胞分裂次数是由细胞核中物质决定的  B.细胞质中存在影响细胞分裂的物质  C.细胞分裂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控制的  D.只要有适当的细胞质,细胞核就能表现出全能性解析 由题可知,细胞分裂与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关系密切,并没有体现出这些细胞能分化成个体,所以不能说明只要有适当的细胞质,细胞核就能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 D14.(2010·福州一模)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不同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下图为某组织细胞的结构简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若该细胞是胰岛B细胞,①处附近可能分布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B.若该细胞是肾小管上皮细胞,①处附近可能分布较多的线粒体  C.若该细胞是皮肤表皮细胞,其核膜上核孔的数目较多  D.若该细胞为浆细胞,其细胞中核糖体数目较多解析 A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等有关,线粒体为分泌过程提供能量;B正确,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重吸收功能,其中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核孔是核质之间物质交换的通道,皮肤表皮细胞是特化的细胞,代谢相对缓慢,蛋白质合成少,核孔的数目较少;D正确,浆细胞合成抗体,相应的核糖体数目较多。  答案 C15.(2009·山东胜利一中阶段测试)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这有力支持下列哪一科学结论
(  )  A.细胞中蛋白质主要是由核仁合成的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DNA的转录和翻译通常发生在核仁中 解析 题干中信息说明核仁与核糖体的合成有关,B项正确。细胞中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故A项错误;无核仁的细胞如原核细胞能合成蛋白质,故C项错误;DNA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故D项错误。  答案 B16.(2010·锦州期中)如下图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无法生存。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植回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则生活正常。            根据上述结果回答:  (1)正常细胞中核与质的关系是        。  (2)去核后的变形虫仍能生活一段时间,其原因是           。  (3)单独的细胞核不能生存的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解析 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去核后仍能存活一段时间,是因为细胞质中已合成的蛋白质仍能发挥作用,变形虫因失去核,不能继续合成蛋白质和酶,不久便会死亡。单独裸露的细胞核失去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供应,很快死亡。该实验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只有保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  答案 (1)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2)已合成的蛋白质仍可发挥作用  (3)没有营养物质和能量供应17.(2010·青岛模拟)研究人员用黑色美西螈的受精卵做了如下实验,请据图分析:                    (1)实验(一)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单独的细胞核不能生存的原因是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致实验(三)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实验说明单独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不能生存,其原因在于细胞核控制细胞质的代谢,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由此也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答案 (1)细胞核和细胞质彼此分离之后都不能单独生存  (2)没有营养物质和能量供应  (3)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4)异种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不能融合18.(探究创新题)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内,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设计。    请根据以上思路,继续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A.实验方案(实验提示:癌细胞能连续培养,但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1)用胰蛋白酶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脏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2)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细胞的核质分离;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2只培养瓶分别编号甲、乙,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别观察甲、乙两只培养瓶中的细胞形态。  B.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乙瓶中的细胞(或重组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于细胞质中;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A.(3)取癌细胞核和肝细胞质形成重组细胞甲,取癌细胞质和肝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乙  (5)分别取等量重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依次加入甲、乙两只培养瓶中,进行细胞培养B.(1)若甲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3)若甲、乙两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甲细胞、重组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同时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第8课时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题组一: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知识应用1.(2009·青岛测试)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  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2.下图中甲、乙、丙表示某植物体相邻的3个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A )    题组二: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实验探究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4.(2009·烟台学段测试)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实验变量(自变量)是
( A )  A.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  B.一定的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C.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D.作物细胞液浓度5.为探究膜的透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E、F、G为用猪膀胱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甲或溶液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起初3支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体积VG>VE=VF,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为质量浓度为0.2 g/mL、0.1 g/mL、0.3 g/mL的蔗糖溶液。    (1)几分钟后,3支小玻璃管中的现象是液面都下降,下降程度g管>f管>e管。  (2)对比分析e、f小玻璃管中的现象,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  溶液浓度。(3)该实验说明水分能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扩散,浓度差越大扩散速度越快。(4)若将两组这样的装置,一组放于37℃的恒温箱中,一组放于0℃的恒温箱中,几分钟后观察,可见两装置中e玻璃管中的现象是两装置中e玻璃管的液面都下降,放于37℃恒温箱中的较放于0℃恒温箱中的下降程度大,说明温度影响跨膜运输的速率。  1.(2010·济南模拟)与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正确叙述分别是(  )  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  ②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  ③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④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  ⑤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  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⑥解析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要求植物细胞必须是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活细胞,并且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有浓度差。如果进行观察的话,液泡内的细胞液有颜色为最好。  答案 A2.(2008·广东卷,3)观察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  )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解析 中央液泡在逐渐变小,说明细胞仍能发生渗透作用,细胞还处于生活状态。  答案 B3.(2010·南京质检)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10%的NaCl溶液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那么,他应该怎样改进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  )  A.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NaCl溶液  B.把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C.把猪的膀胱膜换为其他半透膜  D.把10%的NaCl溶液换成10%的蔗糖溶液  答案 D4.(2009·芜湖模拟)将等量的、微量的NH、PO、K+、Ca2+共同置于100 mL蒸馏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一段时间后,测定溶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见下表)。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  )项目
H2O
NH
K+
Ca2+
PO
减少量
0%
23%
12%
37%
14%
①根对水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②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不是等比例进行的 ③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④根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不受温度的影响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都正确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关系,以及理解应用能力、数据分析与判断能力等。从表中可以看出:水没有减少,而矿质离子不同程度的减少,所以吸收水和吸收矿质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且不同矿质离子的吸收不成比例。表中不能看出根尖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方式,以及是否受温度的影响。  答案 A5.(2010·苏州一模)如图所示U型管中间被一种能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0.1 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U型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液浓度),右侧液面高度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
(  )  A.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胰岛素  B.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衣藻  C.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  D.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  答案 C6.(2009·黄山期末)下表资料显示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Ⅰ~Ⅳ四种不同溶液1 h后质量转变百分率,根据表中资料可得到的结论是
(  )溶液




质量转变百分率
+5%
-5%
-3%
0%
  A.溶液Ⅰ的浓度最小
B.溶液Ⅱ的浓度小于溶液Ⅲ  C.溶液Ⅳ的浓度最大
D.溶液Ⅳ是蒸馏水解析 根据表格中质量转变百分率可知,四组马铃薯条分别在Ⅰ~Ⅳ四种液体中发生了吸水、失水、失水和吸水失水达到动态平衡四种情况,由此可推知外界四种溶液浓度大小为Ⅱ>Ⅲ>Ⅳ>Ⅰ。  答案 A7.(2010·韶关调研)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表述错误的是(  )  ①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  ②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③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光照部位,则说明细菌为死细胞④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根尖细胞在解离前已死亡  A.①④
D.①③解析 ③中所用细菌有可能是厌氧菌,因此远离产生氧气的水绵;④是根尖细胞在解离后死亡。  答案 C8.(2010·临沂模拟)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大量失水 ⑤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溶液(如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B9.(2009·湖南十校高三联考)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开始液泡颜色逐渐变深,后来又逐渐变浅,能够反映细胞液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图是
(  )解析 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会渗透失水,细胞的含水量逐渐减少;NO和K+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细胞通过渗透吸水,使细胞的含水量逐渐增多。  答案 C10.(2009·南京模拟)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答案 A11.(2010·宁波期中)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作用的一组细胞是(  )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 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 ③植物的根毛细胞 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⑥根尖分生区细胞  A.①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 解析 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的体细胞,①是死细胞,④是人的细胞,没有细胞壁,⑤用盐酸解离会杀死细胞,⑥没有大的液泡,这些细胞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②和③都是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D12.(2009·湖北重点高中联考)浸泡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  )  A.液泡
B.线粒体  C.核糖体
D.以上全是解析 发生质壁分离是由细胞失水引起的,与液泡有关。出现质壁分离复原,是由于细胞吸收了无机盐离子,改变了细胞液浓度,使细胞又吸水。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需要载体和能量,载体是一种蛋白质,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故D选项正确。  答案 D13.(2009·福州模拟)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实验组
5分钟
再过5分钟
滴加清水5分钟

0.3g·mL-1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0.5g·mL-1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1mol·L-1 KNO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1mol·L-1醋酸溶液
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解析 洋葱表皮细胞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在0.5 g/mL蔗糖溶液中会因质壁分离失水过多而死亡。在1 mol/L的KNO3溶液中,由于K+和NO能选择透过膜,故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由于K+和NO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增大,因此滴加清水后,体积稍增大。放入1 mol/L醋酸中会杀死细胞。  答案 D14.(2010·南通调研)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他做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大小以及    的位置。  (3)请描述C步骤的操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学生在F步骤观察时,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实验发现,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实验失败。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或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或吸水,或证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等) (2)(中央)液泡 原生质层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4)质壁分离时间过长,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5)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15.(2008·江苏卷,33)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16.(2010·厦门模拟)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并作实验假设:如果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该小组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配制10%、20%、30%的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B.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钟。C.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选取5个细胞测量其A、B值(如图A为细胞的长度,B为原生质体的长度)。  在此基础上,请你参与设计、分析与讨论。(1)请你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原始数据,去除最大值与最小值,计算并记录B/A(%)值。  (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所作的曲线如图。请你就该结果作出分析并得出结论。                分析: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①该小组同学应选用记录表中哪组数据作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而非细胞本身的原因,你怎么处理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
  10%蔗糖溶液
20%蔗糖溶液
   30%蔗糖溶液
B(μm)
A(μm)
B/A(%)
B(μm)
A(μm)
B/A(%)
B(μm)
A(μm)
B/A(%)
1
(2)分析:①B/A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②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下降,说明质壁分离程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结论: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3)①平均值组 ②设置清水对照组,观察清水中的黑藻细胞,确认其细胞形态正常,无质壁分离现象  ????????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阶魔方第三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