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远比改变他人令你收做公益更多的是改变自己,并且风险更小.孔子曾言:"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子路》中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当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子路》中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当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为政之道在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提出“复礼”, “复礼”的前提是“克己”,“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仁”核心内容是“爱人”,从爱父母兄弟出发到“泛爱众”。孔子也曾对他的学生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学生颜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材料二:苏格拉底主张贤人政治,在他看来,治理城邦是最伟大的工作,但政治技艺决不是一种自然禀赋,政治家应培养精确深厚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其根本任务是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苏格拉底对希皮阿斯说,“你知道吗?如果不是卢库格斯在斯巴达建立了牢固的守法精神,那么他就绝不会使斯巴达凌驾于其它国家之上。在各个国家中,那些好的统治者总是把对法律的服从看作公民的最大义务。那些拥有最守法的人民的城邦,在和平时期生活得最幸福,在战争时期最强大。”有一次智者安提丰试图嘲弄苏格拉底,他对苏格拉底说:“你所过的生活连一个奴隶都赶不上……”而苏格拉底却反驳道,“能够一无所求才是象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神仙。”阅后请回答:(1)依据材料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6分)(2)为什么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苏格拉底提出要“建立牢固的守法精神”? (4分)(3)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主要精力都用来宣传自己的思想,请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原因。(2分) 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1)共同之处: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都提倡节俭,认为节俭是美德。不同之处:孔子强调上下尊俾等级秩序,苏格拉底法治;孔子提出了具体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标准,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牢固的守法精神;孔子强调所有人都要遵守“礼”和“仁”,苏格拉底政治家的重要性。(6分)(2)孔子时代,贵族等级观念仍然比较牢固;西周初期确立的上下尊俾等级秩序破坏正是春秋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直接原因。苏格拉底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已经经历了初期发展,公民平等思想和法治观念影响深入广泛。(4分)(3)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在他们看来都出现了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局面,他们都有渊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和锲而不舍追求理想的精神。(2分) 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13-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3-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3|
上传日期: 00:28:2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
官方公共微信&|& &|&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公益更多的是改变自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