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的要素主要体现在服务能力体现哪些方面面

第三章幼儿园班级管理概述
第三章、幼儿园班级管理概论(修改版)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幼儿园班级管理一般由生活管理、教育管理、家园交流管理、班级间交流管理、幼儿社区活动管理等几方面组成。幼儿园班级中管理人员包括保教人员、幼儿、幼儿家长。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教育管理。
案例:弹性时间
与往常一样,又到了做早操的时间,广播里响起了动听的音乐,提示孩子们到操场上做早操。此时的小朋友们正在兴致勃勃地与看蚂蚁搬家。音乐一起,我便立刻说:“快来排队吧!”幼儿中响起了一阵叹息声,“怎么又要做早操了!”孩子们不情愿地站了起来,三三两两地开始排队,这时奇奇嘀咕着说:“王老师,为什么一定要现在做早操呢?我们的蚂蚁搬家还没有完啊?”我也觉得有些可惜,这是早上孩子们刚刚生成的活动,正是孩子兴致最浓的时候,可是……我想了想,只好回答说:“现在是做早操的时间啊。”我便这样搪塞过去了,但一直到晚上,但我的心中仍然想着这个问题,这个回答能够让孩子满意吗?
第二天,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小朋友们,我想到一个好办法,请小朋友们来设计今天一天的活动好吗?“好!”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接下去的活动,有的说要听故事,有的说要画画。我和他们商量了规则,除了吃饭睡觉,其它的活动都可以请小朋友们自己来安排,但必须通过讨论少数服从多数,师生一起设计一张一日活动表,用记号或图画来标明今天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比如:如果商量好的规则是到户外活动一次为三十分钟,时间到了,必须回到教室,谁也不能违反规则。一天下来,我发现今天的孩子特别听话,每一项活动都开展地很顺利,孩子们兴趣也特别高,我自己心里也很开心。
这个案例中体现了班级管理中的哪些方面的管理?
(一)生活管理
幼儿园班级生活管理是为了保证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心理健康成长,保教人员围绕幼儿在园内的起居、饮食等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从事的管理工作。
生活管理的内容
⑴ 学期(学年)初的工作
①填写班级幼儿名册,填写幼儿家庭情况登记表,明确家园联系方法。
②家访并调查幼儿家庭教养情况,初步了解幼儿生活习惯,做好记录。
③安排幼儿个人用的床、衣柜、毛巾架、水杯格,写上姓名并作好便于幼儿识别的标记。
④初步布置活动室环境,安排室内家什、准备活动设施等。
⑤观察幼儿一日生活的言行举止,并记录分析。
⑥依据幼儿一日生活表现的观察分析与家访调查,制定班级幼儿生活管理计划与措施。
(2)学期(学年)中的工作
①每日班级保教人员根据幼儿一日生活程序履行生活管理的职责。
②每日做好幼儿上、下午来园或离园的交接记录。
③每日保管好幼儿生活用品。
④每日做好班内外幼儿活动场地的清洁工作和各项设备的安全检查。
⑤每周对活动玩具进行消毒,更换生活用品。
⑥每周检查班级幼儿生活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
⑦每周初,班级教师碰头,总结上周经验,调整本周幼儿生活管理的工作内容与措施,分工负责。
⑧观察幼儿生活行为,记录好其表现。
⑨对幼儿计划免疫、疾病、传染病情况登记。
⑩体弱幼儿的生活护理。
(3)学期(学年)末的工作
①汇总平日对幼儿生活表现记录,做好对幼儿生活情况的小结。
②总结班级幼儿生活管理工作,找出成绩与问题。
③向家长发放幼儿在园生活情况小结,指导家长对幼儿假期生活进行管理。
④整理室内外环境,对集体用品、材料进行清点登记。
(二)教育管理
班级保教人员在班主任教师带领下对班级幼儿进行调查研究,对教育过程精心设计组织,对教育结果进行细致评估,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幼儿班级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的内容
⑴开学初工作
①&&&&
结合家访和对幼儿的观察分析,完成对班级幼儿发展水平的初步评估,并做好分析记录。
②&&&&
根据幼儿情况及班级条件,制定详细的幼儿教育计划。该计划应包括阶段性的班级教育教学目标及完成进度的日程安排,还有考虑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如针对班级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③&&&&
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征集或领取幼儿的绘画、手工材料、卡片、游戏工具等。
④&&&&
班级保教人员共同制定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常规,建立班级教育活动的运转机制。
(2)学期中的教育常规管理
①每日事务
准备好当日教学所需的材料,做好前一阶段知识的复习,保证教育教学的连贯性。
②每周工作
根据年纪教研组的备课计划制定每周活动安排及每日教学计划。提前做好教具、学具材料的搜集与制作。写教育笔记,记录幼儿一周的学习表现。
③每月工作
月初制定好月教育目标、教学活动进度。
召开班级教师会议,研究班级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协调分工与配合。
做好个别儿童教育的计划及修订措施。月末整理各种教育材料与资料。
根据教育内容适当调整活动室安排,布置更新环境。
(3)期末工作
①整理教育活动方案、教育笔记和幼儿作品档案。
②做好幼儿全学期的评估工作,写好幼儿发展情况及表现的小结。
③完成教师自身的评估,总结个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方法的运用情况。
④教育活动剩余材料的清点与登记。
附例:幼儿园小班学期计划&
一、 本学期幼儿发展总目标
1、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使他们懂得珍惜粮食。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2、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在运动中逐步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
3、激发幼儿活动的愿望、探索的兴趣,鼓励胆子小的幼儿在集体面前多表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开展自主性活动和学习性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活动
二、 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生活活动
1、愉快来园,愿意参加幼儿园的各类活动,能继续适应集体生活。
2、学习使用小勺吃饭,在老师的帮助提醒下能吃得干净,不将饭菜含在嘴里。
3、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
4、会穿脱宽松的衣裤。
5、学习自理大小便(会使用蹲坑)。
6、知道室内不大声叫喊,不把手指、不干净东西放进嘴里,不抠鼻。
7、懂得赃物、玩具不放进耳鼻口。根据季节变化、运动量的大小增减衣服。
8、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饭前、便后洗手。
9、学会使用毛巾进行擦脸、擦嘴。
1、开展“笑脸娃娃”活动,鼓励幼儿高高兴兴来园。给个别幼儿更多的关爱、并与家长及时沟通,指导家长正确配合老师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
2、利用儿歌、游戏、故事等形式使幼儿学习正确洗手、吃饭、睡觉、穿脱衣服等生活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在学习性游戏中提供一些生活的材料如:小被子、袜子、毛巾等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4、在分组教学中进行个别幼儿的教育。
5、通过每天的进餐活动,培养幼儿文明进餐习惯。
6、班级三位一体,共同管理好班级工作。
(二)、运动活动 目标:
1、在体育锻炼中,能做到保护好自己,不到危险的地方玩。
2、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参加各类活动。
3、能自然地走,在直线、曲线上走。双足交替上下楼梯。两脚并拢向前轻轻地跳。
4、会玩中型运动器具。
5、学习模仿操和器具操。
1、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参与性与兴趣,促进肌体的协调发展。
2、保证每天二小时的户外锻炼时间。
3、学会玩具模仿操、小兵操和响环操。
4、制作并提供多种运动小器具(飞标、沙袋、罐子、球蓝等等),丰富幼儿的体育锻炼活动内容。
(三)、学习活动 目标:
1、爱祖国、爱家乡,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喜欢老师,爱爷爷奶奶,愿意上幼儿园。
2、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学着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周围的事物,感知其明显的特征。
3、观察几种常见的水果及其他食品,感知冬天的明显特征。
4、经常看听触摸周围生活中各种颜色、形状、声音,并对它们变化、声响发生兴趣,喜欢音乐活动、美工活动。
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简单的歌曲,做简单的韵律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示音乐的感受。
6、学听普通话,能与同伴一起安静地听老师讲话。学说普通话愿意模仿老师的发音,爱跟老师学念儿歌,讲故事中简单短句。愿意用语言回答别人的问题。
7、能口手一致点数1-3,认识几何图形,学习排序归类,学习分辨白天黑夜,拼简单的人物动物拼版。
8、能以愉快情绪参加英语活动,学会用英语问老师好。
1、创设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的环境,体现以幼儿为主的指导思想,根据主题活动布置环境,使幼儿、家长参与环境布置,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水果娃娃展览”“爷爷奶奶照片展”等。
2、定期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活动,使每个幼儿体验成就感。
3、创设英语环境,使小朋友在其中愉快参与学习,学会一些简单的口语、儿歌、歌曲。
4、参加各项活动,学会动手动脑想结合。(敬老节活动、爱祖国知识竞赛活动、国庆游园活动、运动会等)
5、在带幼儿走出去的活动中,给予幼儿丰富的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让幼儿有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幼儿通过活动得到满足,得到愉快的体验。(如秋游等活动)
(四)、游戏活动
1、丰富生活经验,能用语言和动作去模仿,积极体验角色的情感和态度。
2、创设条件,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感性经验和游戏语言。
3、初步掌握一些进行角色游戏的基本技能。
4、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和表象。
5、初步掌握结构游戏中的构造技巧,运用插塑、积木的玩具构造比较粗轮廓的物体。爱护玩具,游戏后送玩具回家。
1、提供符合小班幼儿的大玩具,
2、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并为他们提供需要的游戏材料。
3、鼓励幼儿从家里带来废旧物品,教师制作一些成品娃娃家用品。
4、幼儿自选主题,充当角色,并在游戏中感到快乐。
(五)、家长工作
1、召开家长会,彼此沟通。
2、邀请家长参加“敬老活动”并及时做好反馈工作。
3、树立幼儿园与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教育观,继续办好家园之窗,利用家园联系册向家长定期汇报幼儿在园情况。
4、及时做好家长工作。
5、请家长配合老师收集家里的废物支持教学,参加园内的各项亲子活动。 -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是对班级管理必须遵守的普遍性行为准则,这一原则贯穿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现在幼儿园管理当中,包括环境创设、教学活动、日常生活等;
实践证明: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四大原则为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以及高效性原则
一)&&&&&&&&&&
主体性原则
&主要蕴含了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 教师作为管理者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第二:幼儿作为学习者具有主体地位;
案例1:电影《看起来很美》,不做具体介绍
分析: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过分集中的强调了教师的主题地位,和忽略了幼儿作为学习者的自主权和主体地位,只是对主体性原则的片面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贯穿运用才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职责和权利;
要求幼儿教师不断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的开拓班级管理的新举措,最大限度的反映幼儿的愿望和要求,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主管能动性。
作为班级管理者的教师应充分的了解并把握班级的各种管理要素;
对班级各种要素把握,合理调配,并予以驾驭和协调,是对班级进行良好管理的必要前提;这些要素不仅包括了每一个体幼儿,也囊括了家长、环境设施等一切可以为教学和管理服务的资源;
教师还应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与作为被管理者的幼儿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教师是班级管理中的管理主体,而幼儿是客体或者说管理的对象,所以我们在管理幼儿时即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又要保证幼儿学习自主权,对这一点的控制和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二)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班级管理应是面向全体幼儿并涉及班内所有管理要素的管理;
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不仅是对整体的管理,也是对每个幼儿个体的管理;
幼儿教师在班级管理是经常出现抓两头,忘中间的现象。过分的偏爱优秀的幼儿,或者一味的关注问题小朋友,而忽视掉默默无闻的孩子;这是违背整体性的要求的,教师应该吧目光放到整个班级中的每个幼儿身上,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和水平进行管理
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班级作为一个集体的熏陶作用和约束作用;
思考: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
班级管理不只是人的管理,还涉及物、时间、空间等要素的管理;
及要求全方位的贯穿,联系物质,时空等因素来使每个幼儿参与活动,接受教育,夸奖,批评等;
我的闪观点
我们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布置上有一个“我的闪光点”专栏。这一专栏每周记录一次,记录的内容涉及幼儿的方方面面。有孩子用绘画等方式记录自己近一段时间所取得的进步,班级教师讲孩子记录的内容用位子的形式进行说明,并且将记录的情况张贴在走廊上,便于孩子之间相互观摩和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最近发展情况。幼儿的孩子记录了自己书写的数字第一次得到五角星,有的孩子记录自己做操当上了“小小老师”,还有的记录了自己那一天吃饭又快又好。这样一个专栏出来后,受到了家长的极大好评和鼓励,成为了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一个良好工具。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设立这样一个专栏,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让孩子之间相互观摩,相互评价,起到强化作用,凭且注重孩子的年龄特点,造作简单,形式有趣,引领幼儿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使幼儿成为评价者的同时成为被评价者,在注重个体主体性发挥的同时,兼顾到了班级的整体,让其他小朋友看到他人的优点,起到强化作用。同时教师也合理的利用了班级的良好资源,及教室这个良好的空间环境,幼儿自身,以及家长的互动等,全方位贯穿运用了物质,时空等因素来使每个幼儿参与评价活动,接受教育,夸奖,批评等,发挥了自身主动性,因此很好的体现了主体性、整体性原则的
三、参与性原则:
指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不以管理者身份高高在上,而是要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民主、平等的对待幼儿,与幼儿共同展开有益的活动
这是大班纸牌游戏一个区域活动内容,开始时,老师发现宝宝只是坐在一旁看小朋友们玩,就问:“怎么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啊?”宝宝看看其他小朋友有的在找同样花色的,有的在搭高,说:“我觉的这没意思。”“哦?哪你想怎么玩啊?”老师问到。宝宝看了老师一眼,他向小朋友建议到:“要不我们来玩接龙吧,小朋友见有新的玩法,都很高心的来玩了”。老师看他们玩了一会儿,想看看他们还能玩出什么不同的游戏,就问:“宝宝,你说这连起来的纸牌想什么啊”?
“这好像一个火车”。“对啊,我们玩火车行驶的游戏吧!”“可是火车要轨道的”,另一个小朋友喊道。“要不我们把指牌作成轨道啊!”于是,很多小朋友开始照着火车行驶是会出现的一些状态安排小朋友建车轨、车站、安排安排老师做售票员等等,开心的玩了起来。
分析:这个游戏小朋友们能够这么好的玩耍,教师合理适时的知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教师很好的参与融入了幼儿的游戏当中,成为了幼儿的游戏伙伴,拉近了与幼儿间的关系
从上上述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对于这一原则的观测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教师参与活动应注意角色的不断变换,以适应幼儿活动的需要;
2、在某种场合教师参与活动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取得幼儿的许可;
上面的案例教师得到了小朋友的允许儿共同参加了游戏,担当有些角色游戏中,幼儿角色已经分配好,教师再强行介入,就会适得其反。
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和管理要适度;&
四)高效性原则
也可以理解为灵活性原则
,要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地使幼儿获得更多,更全面,更好的发展。
1、& 班级管理目标的确定要合理,计划的制定要科学;
要充分的考虑倒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处的年龄段的同时,还要考虑倒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
2、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要严格和灵活;
这主要是针对幼儿这一群体活动多变、不稳定、突发状况多而提出的
3、班级管理方法要适宜,管理过程中重视检查反馈;
四原则间的关系
&主体性、整体性原则主要涉及管理思想,参与性和高效性原则主要涉及管理方法,四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三、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
总体归纳有以下五种方法:
1)& 规则引导法
2)& 情感沟通法
3)& 互动指导法
4)& 榜样激励法
5)& 目标归纳法
对这五种方法进行具体的展开说明:
规则引导法
它是指用规则引导幼儿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的方向和要求保持一致或确保幼儿自身安全并不危机他人的一种管理方法。是对班级幼儿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规则是指幼儿与幼儿、幼儿与保教人员、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的关系准则。
规则引导法的操作要领:
1)& 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
2)& 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
3)& 教师要保持规则的一贯性。
规则引导法在我们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很多,幼儿园各个活动中都有规则的渗
透。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规则是规范幼儿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是唯一的。
从规则引导法的操作要领中可以看到,由于幼儿本身理解能力和各方面能力发展的不完全性,因此教师在提出规则时,要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一旦超过这个水平,将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规则要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去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规则的一贯性则是说,规则要具有持续性,不要老是变化,这样也不利于幼儿的理解和遵守。
情感沟通法
它是指通过激发和利用师生间或幼儿间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它的基础是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爱。
情感沟通的主要着眼点:
1)&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要观察幼儿的情感表现。
2)& 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
3)& 教师要保持和蔼可亲的个人形象。
情感无疑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的一种沟通的途径。有了情感的共鸣,交流起来往往
事半功倍。幼儿与老师相处的时间非常的多,幼儿与老师的交流也很多,在这些过程中更容易建立起感情。一旦幼儿对教师有了一定的依赖,那么他就会比较听老师的话,但是老师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多的去观察和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以便对他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进行更好更正确的处理。
移情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移情能力,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去理解他人的做法,从而避免很多的矛盾。
教师的形象对于幼儿也是有很重要的影响的,就像下面将会提到的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只有幼儿信任你,才会听你的。
在一次户外体育活动休息时,老师对孩子们说:“大家在草地上安静休息一会,听听大自然的声音。”过了一会,有个女孩说:“老师,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老师,她在胡说,花开根本没有声音。”一位男孩叫到。老师笑着说:“我喜欢她的想象,或许这样的孩子长大了真能让花儿歌唱。我也喜欢你的勇敢,敢对别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女孩听了自信的笑了,男孩听了羞涩的笑了。
请同学们讲讲如果他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为什么?然后共同探讨,文中老师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重点突出情感方面的体验。
互动指导法
它指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方法。
运用时要注意的点:
1)& 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当性。
2)& 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时性。
3)& 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度性。
互动指导法最主要侧重的是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在幼儿园中,
教师与幼儿的师生关系,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关系的互动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班级的管理。
适当性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时候要注意方法,不要采取不合适的方法,那样会适得其反。适时性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时机性,在幼儿需要知道的时候给予指导,当需要幼儿探索的时候则让其自主的去探索。适度性是指对幼儿指导要在尺度上要进行把握,很多老师往往在指导时对幼儿的各方面都指导的很到位,这样的老师无疑是合格的老师,他很细心,生怕学生不会,但同时也抹杀了幼儿各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要适度。
榜样激励法
它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行为,从而达成管理目的的方法。
使用要领:
1)& 榜样的选择要健康、形象、具体。
2)& 班级集体中榜样的树立要公正、有权威性。
3)& 及时对幼儿表现的榜样行为作出反应。
榜样激励法在幼儿园中也应用的比较多。教师在很多时候都会表扬表现好的学生,以提
醒别的小朋友向他学习,有时也会选取反面的榜样,让幼儿不要那样做。
教师在选取榜样的时候要考虑榜样是否具体的,是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同时榜样要是幼儿认同的,如果不是认同的,幼儿不会去学习的。当幼儿学习榜样行为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即时的指导,做的好的要表扬,做的不要的要及时的指正。
某班教师针对班上个别孩子总将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倾向,利用幼儿欣赏歌曲“李小多分果果”的活动,是幼儿先对李小多有了个认识,但老师并没有立刻要求幼儿都做李小多,而是又进行了一个分纸活动。纸由三位值日生来分,教师有意识地在每一叠纸中夹上了一张颜色不同的纸。果然,三位值日生分到这张纸是都看了很久,其中有两位把纸给了同伴,而另一位却给了自己。老师看到了笑着说:“今天我们班又多了两位李小多。”就这样,孩子们在以后的许多活动中都争做李小多。
请同学们根据案例思考如果自己遇到会怎么去处理。并分析案例中教师行为的合理性。
目标指引法
它是指教师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从行为的预期结果出发,引导幼儿自觉识别行为正误是目标指引法的基本特点。
目标要明确具体。
目标要切实可行,要具有吸引力。
目标与行为的联系要清晰可见。
要注意个人目标和团体目标,并注意将这两类目标相结合。
目标指引法最主要的是要提出让幼儿可达到的目标,让幼儿用具体的行为去达到要求。
主要是让幼儿根据目标作出相应的行为,并去识别这种行为的正误。
其中教师的提出的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吸引力。因为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的发展水平还是初级的阶段,对于太复杂的目标他不能很好的理解。同时幼儿容易对新奇的事情感兴趣,因此目标越有趣,幼儿去实践的可能性越大,越能达到要求。
与目标相联系的行动要明确,这样就有利于幼儿去判断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是错误的,需要怎样去改正。
幼儿园的很多活动都是需要团体合作完成的,这时教师提出的目标要有利于团体活动的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博大精深,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的合适的全面的方法体系。以上方法的总结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讲解的方便和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其实,管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管理。所谓管理就是有管,有理,在一起才能叫管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管理的具体的合适的方法需要大家的以后的实践中去探索,适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才是最好的。
&&&&&&&&&&&&&&&&&&&&&&&&&&&&&&&&&&&&&&&&&&&&&&&&&&&&&
组员:程慧洁& 方莉婷&
李银华& 李安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现在所在位置:>>浏览作业
作业:《小猴卖“O” 》中班主题活动,主要体现了哪些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哪些要素
作业标题:《小猴卖“O” 》中班主题活动,主要体现了哪些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哪些要素
作业内容:
《小猴卖“O”&》中班主题活动,主要体现了哪些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哪些要素教学素材分析:作品:&小猴是儿童百货店的售货员,它很会动脑筋。一天,来了五个小伙伴,手里都拿着一张纸片,纸片上画着个。咦,这是什么意思?小猴摸摸脑袋,有办法了!它问小鸭:你买圆圈圈干什么呀?我要用它学游泳。知道了。小猴拿了个给小鸭,小鸭高兴地走了。你呢,小猫,为什么买圆圈圈?小猫说:我想用它照着洗脸、梳头。知道了。小猴拿了个卖给了小猫,小猫照了照,满意地走了。小狗,你买圆圈圈有什么用?小狗举起铁钩子说:我就缺个圈圈啦!小猴很快就把一个&&卖给小狗。小老虎,你也要圆圈圈吗?是呀,你瞧,我新球鞋也有了,正等着圆圈圈踢呢。小猴拿出一个丢给了小老虎,小老虎高兴地付了钱。最后轮到小兔,小兔说:妈妈讲,明天早晨,让我用圆圈圈当早点。噢,是这样。小猴用一个干净的口袋,装了几块,递给小兔,小兔也高兴地回家了。五个小伙伴都买到了自己需要的,你知道他们的各是什么东西吗?教学过程:这是一个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活动一:作品学习活动目标:、要求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小鸭、小猫、小狗、小老虎、小兔所要的各表示什么。、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活动准备:桌面教具:小猴、小鸭、小狗、小老虎、小兔、百货店,画有的纸片(张)、玩具游泳圈、镜子、铁环、足球、蛋糕。活动过程:、出示教具小猴,并用以下开始语引起幼儿兴趣:小猴是儿童百货店的售货员,他卖了几样奇特的,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一个《小猴卖》的故事。、演示教具,讲述故事,并向幼儿提出下列问题:小猴的百货店来了哪几位顾客?他们手里都拿着什么?小猴有没有让他们满意地买到了所需要的东西?、第二遍讲述故事,并用提问方式开启幼儿思路:小猴卖给他们的各是什么?当讲到每一种小动物的回答(如小鸭说:我要用它学游泳。小猫说:我想用它照着洗脸、梳头等)时,教师的语气要加重、略慢,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和思考。&&&&讲述完毕后,出示小鸭,提问:你知道小鸭买的是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说出后,教师将小鸭手里的换成游泳圈。出示小猫,提问:接着谁来了?小猫的是什么东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回答后,将小猫手里的换成镜子。(同上:依次出示小狗、小老虎、小兔,并提问,让幼儿得出正确答案)小猴看到了纸片,为什么想到小动物想买的是游泳圈、镜子、铁环、足球和蛋糕呢?幼儿讨论后,教师总结:原来这些东西和圈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都是圆的。活动二:一物多玩圈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及合作能力。活动准备:每个人一个呼啦圈。活动过程:教师以开始语引起幼儿的兴趣:今天,我到小猴开的百货店买了许多个圈,请小朋友用圈做游戏,看谁能开动脑筋,把手里的圈玩出不同的玩法。接着教师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玩圈,如开汽车、滚圈、套圈、转圈、拼圈、跳圈等,并鼓励幼儿合作玩圈。然后,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样玩圈的,并表演给大家看。活动三:寻找的伙伴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活动准备:各种圆形实物、玩具小猴等。活动过程:活动开始时,教师带幼儿到小猴的百货店里寻找的伙伴。然后,让幼儿将自己找的圆的伙伴告诉大家,并指出来。稍后,教师出示小猴,并以小猴的口吻说:小朋友们真能干,把我店里圆的伙伴都找出来了。你们再想一想,除了我店里有圆的伙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圆的伙伴,它们是些什么东西?教师可引导幼儿将前几日在教室、在幼儿园里见过的圆的伙伴讲给小猴听,引导幼儿讲讲在家里见到哪些圆的伙伴,在别的地方见过哪些圆的伙伴,它们是什么。最后,玩到小猴家买圈的游戏,让一名幼儿讲讲自己要买的是干什么用的,让另一名扮演小猴的幼儿猜出他要买什么。活动四:有趣的圆活动目标: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利用材料的能力。活动准备:不同大小、颜色的圆形纸片,浆糊、抹布,蜡笔、白纸等。活动过程:、介绍活动要求。活动开始时,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材料筐里有什么,说:这些圈圈你见过吗?我们今天用圈做各种各样的东西,像变魔术一样,可以粘一粘,画一画,折一折。看看你能用这些圈变出什么?、幼儿动手做圈,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想好要变什么,再动手采变;()对能力弱的幼儿进行简单的启发,对能力强的幼儿可启发他和别人想的不一样;()提醒幼儿寻找空白的地方粘贴;()随时提醒幼儿遵守粘贴常规。、让幼儿讲述他变魔术的内容。请几个幼儿讲述自己创造性的粘贴,并建议将粘贴较好的圈圈送给小猴的百货店。活动五:改编故事《小猴卖》活动目标:、通过运用故事中的角色对话以及对话中的句式,说出新的句子,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流畅性。、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培养幼儿安静地倾听同伴讲述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各种动物的头饰;各种各样的圆圆的物品;一张由幼儿在前一活动用圈贴出各种实物的图。活动过程:、教师复述故事《小猴卖》,并提问:故事一开始讲了什么?来了哪些伙伴?它们买干什么用?、要求幼儿思考:小猴的店里除了这几个小动物来买圈外,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买圈?它们买的圈是什么?然后,出示几种动物教具及贴有用圈拼贴出各种实物的图,为幼儿改编故事作参考。请幼儿自由结伴,讲述自己编的故事,让同伴猜故事中小动物要买的是什么东西。、教师示范改编故事,要求幼儿注意教师的改编方法: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以及故事中的小动物是如何对话的。、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改编的故事。要求幼儿根据教师示范改编的方法,将自己改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可用插话、修改、补充等方式使幼儿讲述得更清楚、更完整。【分析】《小猴卖》是一个系列活动,也可以说是一个主题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将其分为介绍作品、理解、体验文学作品、迁移作品的经验、扩展想象与用语言表达四个教学层次,五个具体活动。教师通过让幼儿听的故事,玩圈、找圈、贴圈,编关于圈的故事,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思维、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了直观性原则、主体活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活动一和活动五中。在活动一中,教师通过符合幼儿年龄的教具直观、实物直观、语言直观,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这五个小动物所要的各表示什么。在活动五中,教师又将各种直观手段与示范相结合、与幼儿实践操作活动相结合,引起幼儿改编故事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从而使幼儿能够进一步理解作品,加深印象,最终达到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创造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主体活动性原则的运用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通过回答问题、玩圈、找圈、贴圈、编故事等多项活动,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在探索中学习,让幼儿主动去理解、去体验的实际含义,充分调动了幼儿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出以幼儿为主体的设计思想。实践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活动二、三、四、五当中,教师通过玩圈、找圈、贴圈、说圈等多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不断练习、多次重复,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圈的用途,扩展对圈的认识,为改编故事打下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材料、实践的环境和充分的活动时间及与同伴、教师交往的机会。而且,教师设计的每一活动都向幼儿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让幼儿能够掌握操作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这一系列活动的整体设计上来看,充分体现了发展性原则。每一活动环节都考虑到了幼儿的可接受性。一般教师在讲述故事后,往往马上要幼儿复述、改编故事,只有两个层次,导致幼儿在改编的过程中缺乏想象、内容雷同、情节不够合理。而《小猴卖》这一系列活动在两个层次中间又增加了两个中间环节,使得幼儿更好地理解、体验作品的内容,同时也具备了一定迁移作品的经验。增加的这两个环节,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使知识的衔接更自然,为幼儿更好地改编故事创造了条件。从活动四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注意照顾个别幼儿,因材施教,对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总之,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还体现出其他设计原则,如启发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动静交替原则等,同学们可在可下再进行认真分析。&&
作业分数:
推荐状态:
作业题目:请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具体案例,谈谈你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某个要素或分析单位的认识与理解。
作业要求:要求原创,字数在600字以上。
作者姓名:王正梅
所属班级:江苏幼儿园教师14班
所属地区:/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
创建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明体现在哪些方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