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多少叫王翻山越岭遇见你的人呀?

---09月12日 01:16道德模范在身边 - 今日头条()
道德模范在身边
中央人民政府网
一:道德模范特别奖用爱的和弦 奏出美的乐章——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冀莉琴冀莉琴,漯河第二实验小学一位普通老师。普通到爱人生病住院做手术,都没让学校同事知道,普通到获得义务献血全国金奖都没让同事知道。就是这样一位普通教师,多年来所带班级学生成绩优秀。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省市级一、二等奖,执教的数学课获市级二等奖,自然课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所带班级是学校的文明班集体,曾荣获漯河市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百名师德先进个人。 一、师爱无声,用心等待花开名言引路,育人无声。在教室黑板的一角经常有她自编的座右铭,例如:入室即静、专心听讲、坐老师爱看的姿势、用你的声音感召别人、提笔就是练字时、头正身直足放稳、请抬起高贵的头、超人的毅力超人的成绩等。当然这些座右铭她事先解释过,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当学生课前在教室喧哗时她用入室即静提醒他们。当上课有同学不专心没有坐像时,告诉他们上课专心听讲、坐老师爱看的姿势。当学生读书死气沉沉时她号召同学用你的声音感召别人。让学生写作业时,看到有的学生不注意保护视力,会不厌其烦地说提笔就是练字时、头正身直足放稳、请抬起高贵的头。当复习考试学生嫌累时,她告诉同学们超人的毅力超人的成绩!这些的座右铭已化作学生学习上的指南。 自主管理,调动学生。为了使老师和学生都得到解脱,她对每一届学生都实行“包干到户”,责任明确,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做。普通学生能做的事,干部不做。为了给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她们班岗位细化,每人都有负责的岗位,把名单贴在墙上,明确职责。例如:她们班设有五位值日班长,轮流负责常规管理,课前卫生检查、课前学习内容、红领巾的佩戴等均在老师没进教室前安排好。另外,还设有板报组、发报组、发作业组、纠正作业组、卫生组、领发东西组、讲台整理组。日常事务有学生承担,作为班主任的她相对工作少轻松一些儿,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就多一些儿,精力专注一些。 加强德育,塑造人格。她特别注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她常对学生说:“要先学会做人,之后才能学会做学问”。有一次,她们班的一位同学从家里拿了200元钱,请要好的同学去“德克士”吃炸鸡。事后,她觉得这不是一件小事。虽然这个学生家里不在乎这几个钱,可在学生心灵上播种的是不知节俭的种子。于是,她先和家长结合了解事情真相。知道是这个同学的压岁钱后,她召开了一个以“压岁钱应该怎样花”的主题班会,并收集了一些有关希望工程的资料。通过自身和他人的对比,学生们明白随便花钱是不对的,纷纷表示把积攒的钱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细心呵护,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工作中她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她的每一个学生。对家境贫困的学生,她会更加关心。对成绩居后的学生,她始终循循善诱。她教过的李飞同学是让所有任课老师最头疼的孩子。李飞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平时跟奶奶生活。奶奶无力对他的学习进行监督和辅导,因此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差。但她就把他调到前排,抓住李飞头脑聪明的闪光点,不断鼓励他,每天晚上打电话询问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就这样坚持了近一个学期,李飞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从四、五十分跃到八十多分,当期末李飞成为班级进步明星。对性格孤僻的学生,她用爱心去感化。她发现班里有一位女孩,平时沉默寡言,经常望着窗外发呆。通过家访她得知孩子的父母离异了,各自有了新家,患有癫痫病的女孩,只好跟着年迈的奶奶。一有时间,她便有意识地和小女孩一起看书、讨论问题、做小游戏,让孩子感受家庭所不能给予的母爱和亲情,同时发动同学来帮助她、关心她。慢慢地,笑容重回到了小女孩那可爱的脸颊,她知道孩子已经把校园当作了家,老师和同学已成了最亲近的人。 真诚沟通,服务家长。她喜欢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记得2003年她带的那届学生中有一个孩子叫王文鹏,学习很好。到他家家访时,她很震惊:王文鹏的爸妈没有工作,卖菜为生。家在建设路菜市场旁边,低矮的平房内,客厅只有一个吃饭的小圆桌,孩子睡觉的小屋内有一张破桌子,摆满了书籍,衣服放在旁边的纸箱内,来人只能坐床上。家访回来她与校长说明情况后,学校免去了孩子的学杂费;当时参加数学竞赛,她直接替王文鹏买来辅导资料,王文鹏获得了市级二等奖的好成绩。 二、照顾家人,工作家庭并重2004年暑假开学,她接任四五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新分出来的班,班级各项工作都要从头开始。这时,她的爱人确认得了脑瘤,需要去北京动手术。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功课,她就让公公陪他先去,确定手术日期后她再去。她每天打电话安慰病中的丈夫。当听到丈夫说“我不想动手术了,我想回家”时,她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她知道爱人心中的牵挂,她应该去陪着他。手术的前一天,她匆匆去了北京,手术很顺利。从北京回来已是晚上了,第二天一早,她就上班了,因为她告诉自己:我不仅是妻子,更是教师。 十年来,因为病情反复,她爱人又去北京住过两次院,做了开颅手术,花去巨额医疗费;坚持后续治疗,每三个月去北京复查一次,按医嘱进行化疗,每三个月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需要四万多元钱。她们两人都是普通职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她从未因为家庭情况耽误教学,去复查都是与医生提前约好,晚上坐车去,第二天白天检查完,晚上坐车回。即使再辛苦,第二天,她总能打起精神,准时站在讲台上。 三、热心公益,爱心回报社会为更好体现人生价值,她热心公益,愿意尽自己的努力,为别人带去一份快乐。1999年,学校宣传义务献血,她开始了第一次献血。开始献的是全血,后来献成分血,十五年来,共献血38次,相当于献血47200毫升。2010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3年荣获漯河市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一等奖。她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帮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二:见义勇为路遇车祸老人:90后武警战士出手相助再赢赞誉——记武警漯河支队战士李远航李远航,男,23岁,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人,现任武警漯河市支队勤务中队三班战士。2014年,他两次出手相助遇到摔倒在马路上的老人和遭遇车祸的老人,摒弃冷漠选择热心,让陌生的人群不再陌生,赢得“兵儿子”“小棉袄”的赞誉。 “当时可能大家看老人年纪太大,怕摊上事儿,所以没有人上前救助。”漯河武警支队战士李远航一边回忆一边告诉记者。日,外出办事的李远航行至泰山路与黄河路交叉口时,看到前方有众多群众围在马路中间,便挤进人群一探究竟。原来,一辆出租车与一辆老年代步车相撞,老年代步车上的三位老人被撞倒受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血流不断从鼻孔、耳朵流出。尽管围观者都为躺下的老人揪心,但不敢主动施救。 李远航毫不犹豫地从人群中挺身而出。他一边查看老人伤情,一边打120求助。5分钟后,120急救车赶到现场,李远航协助医护人员把受伤最重的老人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陪同老人检查,通知家人。经检查,车祸致使老人颅骨骨折及颅内出血,医院马上组织抢救。抢救医生说:“幸亏来得及时,使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多亏这位小战士啊。” 在李远航的影响带动下,围观的热心人把另外两位老人送往医院救治。看着病床上手术后还处在昏迷中的老人,李远航没多想,取出自己省吃俭用的6000元钱,为三位老人垫付了治疗费。 时间回到日上午,返回部队途中的李远航,发现前方不远处一个老人突然摔倒在地上不能动弹。他一个箭步冲到老人身边。李远航一边查看老人伤势,一边拨打 “120”急救电话。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李远航与医护人员一同将老人抬上救护车后,匆忙赶回部队。这一幕,被摄影爱好者孙爱国全程抓拍,并上传到网络,引起了部队及社会巨大热议和好评。在接受河南电视台采访时李远航说:“这都是应该做的,举手之劳。扶老人本身不是多大的事,任何一个有爱心的人,都会这么做。就算是脱了军装,以后碰到这样的事,还是会去扶。” 自当兵的那天起,李远航立志要在部队干出一番事业。在军营,他每天都要比别人早起半个多小时,扫地、拖地、冲厕所……他都干得有板有眼,干好自己的责任区又帮助战友干。入伍以来,李远航多次向灾区、驻地困难群众及身边战友捐款,长期资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他的事迹经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几十家媒体报道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武警部队王建平司令员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的报道后,作出了对漯河支队培养出李远航这样的战士提出表扬,要求全国武警官兵要向李远航同志学习,并给予李远航同志记功奖励的重要指示。 李远航同志先后获得漯河市“十佳市民”、“助人为乐好青年”、“新长征突击手”、“青年岗位能手”、“第三届道德模范”;河南省“忠孝武警战士”、“河南省文明市民”、“河南省十大拥政爱民模范”;荣登“中国好人榜”,荣立个人三等功。军人的优良作风,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遇到紧急突发事情,快速出手救助,在远航心中,已成习惯,更是自然! 三:敬业奉献罗越岭事迹简介罗越岭,男,中共党员,1973年8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专业,本科学历,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2010年以来任舞阳县中医院、县卫校任支部书记、院长、校长。 一、敬业奉献、勇挑重担。罗越岭任县中医院院长、卫校校长时,中医院已陷入建院以来最大的困境,基础差、底子薄、人心焕散。面对这样一个发展受阻,经营举步维艰的医疗单位,罗越岭带领新一届院班子谋划着医院的根本出路——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和院容院貌的改善。找朋友、托关系借了十几万元给职工发了拖欠的工资。确定了“走低价收费,高质量的服务,办老白姓看得起病的医院”的基本办院思路。就医人数、业务收入三年翻番,实现了医院的良性循环。 初定目标实现了,医院良性发展了,他累倒了。2012年11月的一天,他连续做三台手术,由于过度劳累,在换衣服时跌了一跤,当时感觉胸后部一阵剧痛,手术室人员把他掺起后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就急匆匆赶往省中医管理局参加下午两点的门诊病房综合项目会议。会后,经检查:第9、12胸椎凹陷性压缩骨折。可这依然阻挡不了他心系门诊综合楼的项目建设。在短短十七天后就把病床移到办公室,同事们劝他回病房,可他却憨厚的说“人没那么娇病,我搞的就是这专业,知道问题不大。” 二、改善环境、提升形象。改善就医环境、科技兴院、扩充科室、提升医院形象是罗越岭同志发展医院的基本思路。最初采取外界融资、单位集资等多种形式,筹资近千万元购置设备,搞基础建设。把废弃的餐厅改造成200多平米的多功能颈肩腰腿疼康复治疗中心;按二级医院的标准新设置了急救中心,投资近三十万元购置了急救车三部,使医院的急诊急救能力大大提高;把近1000平方学生宿舍楼改建、装修为标准的内科病房楼,使中医院外科楼和内科楼各自独立;新建了320平方医技科室专用房和1200平方的综合病房楼。这些基建项目投入使用大力提升了患者就诊舒适度。 三、购置设备、招纳贤才。为使中医院从卫生院规模管理上脱离出来,真正成为县级医院,罗越岭带领院班子成员筹措了两千余万元安装了西门子核磁共振机、螺旋CT、CR、400速生化仪、西门子四维彩超、奥林巴斯超细电子胃镜、德国产腹腔镜、椎间孔镜等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了中频仪、熏蒸床等30多套中医康复医疗设备。这些设备的安装使用使医院竞争力提高了、中医特色更浓了,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简、便、廉、验”的中医药特色优势。同时,他招纳贤才,自2010年5月以来招聘了3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本科毕业生19名、专科毕业生42名。医疗队伍由2010年初的108人充实到现在的259人。住院部也由原来的四个科室扩充到十三个科室。 四、上下联动、争取项目。在中医项目建设上,罗越岭成功争取到2010年中药房建设资金50万元、2011年中医院能力建设项目200万元、全国中药资源考察项目60万元,部分项目已经完成;2013年门诊病房综合楼项目2300万元,12层主体工程可望在2014年完工。 五、彰显医德,回报社会。他组织专家每年下乡义诊达40次以上,减免困难病人住院费用10万余元,捐款3万余元。为“三夏”工作队员赠送“防暑清凉茶”、向患者赠送用纯中药制成的端五香包、向60岁以上老人优惠健康体检、为职工父母免费体检,免费为广大群众熬制抗感冒中药饮茶,充分展示了中医院对社会负责的形象。 六、钻研业务、勇于创新。罗越岭带领临床医务人员潜心研究,大量实践,取得了累累硕果,6项新技术填补了舞阳县外科、骨科领域空白,其中经皮穿刺微创介入疗法治疗骨结核、椎体结核在我省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华误诊学杂志》、《中医外治杂志》、《中原医刊》、《临床身心疾病杂志》、《中国新医学研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 罗越岭先后荣获河南省卫生系统“职业道德标兵”、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历年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等十多项荣誉。其先进事迹也被舞阳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团县委作为青年敬业奉献楷模报道宣传。 赵茂红事迹简介赵茂红,临颍二高的一名教师。自1982年拿起教鞭至今,坚守三尺讲台已整整32年。 一、抗击病魔,坚定信仰,让生命在奋斗中闪光2000年以来,赵茂红每年至少担任三个毕业班的生物课,同时担任一个复习班的班主任,每周上课24节以上。其中,学年度,担任5个毕业班的生物课,同时担任一个复习班的班主任,每周上课达35个课时。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十一点多休息,常年如此。长期超负荷的劳累,使他的生命处于严重透支状态。2000年初,赵茂红感到身体不适,后来病情越来越重,每次发作都疼得大汗淋漓。他说:我没法丢下学生和责任,拼倒在讲台也要把学生送进高考的考场。三个月后,赵茂红拖到实在撑不住时到医院诊断,结果是结肠癌。他想的是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把自己所学、所感、所悟传递给我的学生。在省肿瘤医院治疗期间,他忍受着手术、化疗带来的折磨,坚持用书信、电话与学生谈心沟通、指导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一个多月过去了,出院时,他的体重由140多斤下降到108斤,医生反复叮嘱他至少要休息一年。可他在家只呆了一个月,在正值酷暑的8月份投入到了高三紧张的教学中,当时担任四个毕业班的生物课。由于身体虚弱再加上化疗副作用极大,赵茂红经常恶心、呕吐、口干舌燥,学生们看到他痛苦不堪的状态,多次劝他休息,但他从没有耽误一节课。他说:我就要和时间赛跑,用我的有限生命为学生打造一个成才成功的天空。 教书32年来,他凭着自己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生身上。他淡忘了家庭,冷落了妻儿,疏远了老人。几年前,儿子患乙脑住进了医院,他含泪对儿子说:爸爸不能为了照顾你自己丢掉一班学生。离开医院风尘仆仆投入到了毕业班的工作中。前年底,当了一辈子教师退休在家的老母亲突发脑溢血,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他作为家里的长子,没有做到床头行孝。他再次把护理任务交给了妻子、弟弟和妹妹。 二、奉献爱心,精心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正当赵茂红结肠癌病情逐步好转的时候,日,医院又确诊他患了胃癌。他把诊断书一撕,回到学校继续上课,决定放假再去看病。儿子得知后,辞掉了在深圳丰厚的工作,在家陪他手术、化疗直到九月初。手术做完不到两个月,他又投入到毕业班的教学之中。 作为班主任,赵茂红特别注重学生集体主义情神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他为自己制定了“七早到”制度。在“七早到”中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做到动态管理,适时引导。教室地面掉了一片纸,他悄悄弯下腰,很随意地捡起;夏天天气炎热,他会在办公室烧水供同学们饮用;感冒易发季节,他会买来板蓝根冲剂、感冒冲剂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每逢佳节,他会把月饼、苹果等好吃的食物送给驻校的学生……。在他的正面引导下,所教班级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刻苦学习、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班风。 赵茂红实行分层管理法解决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对于优秀拔尖学生,启发自学,点拨拔高。对于二、三类苗,加强辅导,以量变促质变。对后进差生,鼓励信心,重点帮扶,促其转化。在历年高考中,赵茂红所带班级一本上线率30%以上,本科上线率80%以上。创造了普通高中班级成绩的辉煌。 把爱心奉献给学生。他班里有个学生因校外打架被派出所治安处罚,为躲避处分跑到外地打工。几个月后萌生了复学的念头,于是就和赵茂红联系。他顶着各方面的压力断然收下,找其谈心,全天候盯梢关注,发现闪光点大力表扬。学生深受感动,发愤苦读,以优异成绩考入长安大学,并担任了校学生会主席。 他班里有个姓孟的同学学习成绩一路领先,但在随后几次摸底考试中成绩下滑。赵茂红查找根源,发现其父母近期感情不和,经常吵闹,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阴影,导致精力严重分散。赵茂红找她谈心,谈家庭,谈抱负,谈努力方向,又跑到几十公里外的窝城搞家访。她的父母很受感动,重归于好。学生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后考入武汉理工大学。 赵茂红发现班上有名女生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他就主动和她接触询问原因,原来是父母离异造成了她的心理压力。赵茂红有意多次组织集体活动让她参加,逢年过节赵茂红像父亲一样为她送去祝福,帮她买急需的生活用品。点点滴滴的关心和爱护渐渐地消融了她冰冻的心,其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大学。 一位姓王的同学家庭困难,父亲在木器厂搬运圆木时砸伤了腰椎,丧失了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能力。母亲为了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起早贪黑。不料工厂的一场大火又吞噬了她母亲的生命。到校后,眼里充满了伤心的泪水。赵茂红开导她:在灾祸面前你要学会坚强,灾祸是锻炼一个人意志和毅力的关键时刻,要好好学习,实现梦想。赵茂红父亲般的关怀,及时解决她心理和生活上的困难,以良好状态考入河南大学。 三、潜心教研,大胆改革,实现先进教育理论向教学成果的转变。为早日实现教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角色的转换,赵茂红不断更新知识,追求卓越。他每学期都订购十多种教育教学报刊,做读书笔记,写教学札记。利用网络捕获最先进的教改方法。精心编制学案、教案。他撰写的论文先后有数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在备课上坚决做到“四备”。把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按阶段、分层地贯穿到每节课之中,有重点地解决堂上听得懂、堂下题难做,课本容易高考难的矛盾。针对生物课中的一些难点,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欲深入先浅出、欲抽象先具体的教育理念,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效果进行教学。他积极尝试“预习——质疑——释疑——深化练习”的程序教学法。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最终形成学生强有力的学习能力。 赵茂红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在紧扣课本的同时,认真研究和分析历年不同省市的高考试题。总结规律,获取高考命题动向。由于他对高考试题的认真研究,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学生能在很短时间内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他用形象的的事实让学生总结规律。讲解蛋白质时,就让几个同学各自用20种不同颜色数目不等的橡皮筋随机连接成一条线,学生很快就总结出“三不同”。学生对他的评价是:赵老师,您的品格魅力、工作态度和教学成果是对“名师”最好的诠释。 赵茂红多次获河南省“优秀教师”、漯河市“优秀教师”、漯河市“最美教师”、漯河市“优秀班主任”、 漯河市“高考特殊贡献奖”、漯河市“十佳师德标兵”、漯河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漯河市“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几十项荣誉。漯河市、临颍县所有媒体播出刊登赵茂红同志的事迹。他还是漯河市第三、四届政协委员、临颍县法院人民陪审员。 四:诚实守信田宏彦事迹简介田宏彦,36岁,中共党员,皇帝庙乡大袁小学教师。面对着近百名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以一句“把孩子交给我吧,学校就是孩子的家”的承诺,诠释着一位人民教师诚实守信的博大胸怀。 他坚持诚信待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少农民外出务工,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由于感情缺失、疏于管理,不少留守学生厌学、逃学,也给家长们带来了许多的担忧,为了更好的为留守儿童服务,他加入到“陈晓磐留守儿童温馨家园”,成为了这个家园的一部分。多年来,他尽心尽力的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他将诚实守信作为和学生交往的先决条件。他和学生约定的是一一兑现,孩子们有进步,或是一个红星,或是一段批注,都诠释着他对孩子们的真诚。学生们也特别信任他,会把自己的零花钱还是自己认为宝贵的东西交给他保管。这些别人看来可能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可他从来都没有当小事情看过。他常常慷慨解囊,在自己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拿钱捐贫困孩子,一顿午餐、一双袜子、一件衣服、一支铅笔。他用爱心和行动诠释着一个教师的诚信品质。 在家长眼中他是个热心肠。无论哪个家长到学校找学生、问事、送东西、接孩子或孩子生病需要照顾,他总是热心承诺“把孩子交给我,忙你的去吧,请你放心,我会照顾好他的”。一次,他发现一个同学跟往常不一样,忧郁、注意力不集中,询问后才知其家长手指被电锯锯掉在县医院住院治疗,他主动带头捐出200元并带动全班捐助,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这位同学,学习比以前更刻苦了。 十一期间他带领留守儿童到葡萄园采摘葡萄,组织了十一晚会,和孩子们做游戏,吃水果,让孩子过愉快的国庆节。他几乎能把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日都记着,每当孩子们过生日,他都会特意给孩子们买来生日蛋糕,组织一部分孩子举办生日活动,并让孩子给家长视频聊天,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校就是孩子的家。 他坚持诚信从业:他认为学生们的淘气、不听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对自己失去信任,领导和家长对自己失去信心。要取得大家的支持和信任,就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他不厌其烦地主动找领导同事听课、评课,教学水平提高很快,一跃成为学校教学骨干。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在他身上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在当班主任期间只要是学校组织各类文艺活动、队列队形广播操比赛、越野赛、运动会等,他的班总是第一名,原因是他亲自带头示范、指导、训练。他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启迪、感化学生。记得班里有个叫王雪培的女生,性格孤僻,田老师发现后及时找她座谈沟通,有活动主动让她参与,让她找到了自信,逐步回到班集体中。 他在日记里写到:“我不喜欢和不讲诚信的人交往,人与人交往诚信是基础,讲诚信,家长才会放心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孩子交给我们,学生才会喜欢听我们的课,同事、朋友才愿意跟你共事。” 谢长友事迹简介谢长友,中共党员,召陵区青年镇敬老院副院长。2003年从支部书记退下来后到敬老院工作,那年他50岁。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当支部书记多年。今后,我一定会尽全力为党尽忠,为五保老人尽孝!”11年来,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着自己当初的诺言。 精心照顾五保老人,甘当院里义务护理员。入住敬老院的86位老人,绝大多数丧失了劳动能力,多数人吃饭时候都需要提醒或者照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有十几个,谢长友心里时刻存放着一份无字档案,每个老人的基本情况他都心知肚明。如:胡现灯老人有冠心病;胡书彦、王孝百老人腰酸腿疼需要服药;李新贯老人有胃病不能吃硬食;李保义老人有糖尿病不能吃甜食;胡铁川、王叶两位老人的病情特殊,常常夜里12点到2点突然发病等等。他把每件小事都当作大事,认真的做细做好。杨安老人不慎摔倒骨折住进医院,谢长友为他端水喂药喂饭,接屎接尿,陪他聊天,给他放喜欢听的戏曲,同病房的病人把他误以为是杨安的儿子。日夜里,杨早老人突然咳嗽,大口大口吐血,面色发黄,生命垂危,他立即用车子送进镇卫生院进抢救,使其脱离生命危险。 像上面的例子数不胜数。有的老人不会吃饭,他就端碗拿勺喂;有的老人耳聋,他就轻轻拍打提醒;有的老人不知饥饱,他便时刻看护,以防发生意外。等到把老人料理好,自己吃饭的时候,饭菜都是凉的,累得连热饭气力都没有,只好将就着吃一口。别人都说他是个傻子,他只是笑笑说,我是一名党员,党委把我安排到这样一个重要的岗位上,是对我的信任;况且时间长了,我也舍不得这些老人们。 做好零星琐碎杂事,当好敬老院的“总理”。在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同时,他还组织服务人员洗衣、晒被、修水电、帮助老人购物等琐碎“家务事”。为了让老人吃上新鲜蔬菜,他别出心裁,在庭院种起了蔬菜,养起了土鸡、猪、羊,基本实现自足,老人们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为了满足老人们的文化精神需要,组织他们下棋、打扑克、唱戏,有拉有唱,各其所乐。 义务付出图心安,忠心为党增光辉。说实话,每月600元工资,没有节假日星期天不说,也没有白天和黑夜,有多少人问他图的啥?他说:“照顾这些老人,图的就是心安。这些老人劳碌一生,现在老了,生活艰难,能为他们做点事情,让他们安享晚年,俺觉得心里高兴。”2011年,谢长友的女儿装修房子,想让他照顾一下,他以敬老院里实在忙走不开,回绝了女儿。日半夜,他正陪着90多岁患高血压病老母亲输液,院里突然来电话说,70多岁的王军长老人肝腹水复发,痛得厉害。他立即赶到敬老院,用三轮车推着老人到卫生所救治。过后,他还感觉对不起母亲,一直照顾别家的老人,连自己的母亲和家人都照顾不住,有点儿愧对他们。 近几年,青年镇敬老院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敬老院”、省级“文明敬老院”等荣誉称号。谢长友作为敬老院的先进个人多次到市里、区里做报告,他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 张文涛事迹简介张文涛在舞阳一高工作已近十年。十年间,脚踏实地他只为当初的承诺:做一名称职的老师。花可以不结果,但不可失去色彩;人可以不得志,但不可失去诚信。 以诚守信,以勤授业不辜负对母校的承诺。04年春节刚过,张文涛接到通知:舞阳一高领导到河南师范大学招聘老师。此前他实习的新乡市张武店中学校长已经承诺:毕业只要留下,直接进入学校领导班子,女朋友也到学校工作,在最短的时间解决住房问题。而他女朋友是新乡市户口。他没有犹豫,是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四年前接受县贫困生救助时说过的承诺:毕业后回县城,回到舞阳一高!他义无反顾的回到自己的母校任教至今,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十年来,张文涛工作中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最终形成了系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随之不断有其他学校发出邀请,承诺解决爱人的工作问题。面对诱惑,他没有动摇。用他经常教育学生的话说:拍拍心口,问问自己当初的选择和追求。 以诚守信,以勤授业不辜负学生期望的眼神。每次接住新的班级,不论学生人数多少,不论程度差异,他都会说:“今年是我和大家共度生命的一年,我会把我的心平均分给大家。”承诺给学生的他会毫不保留的全给学生。高三百日冲刺,他会给学生承诺他是班上最早来的一个,于是每天他都等着门卫开门,门卫深受感动,最终给了他一把钥匙。他承诺晚上他是离班最晚的一个,往往是张老师锁教室的门,和最后走的学生谈着走到寝室。高考前他承诺找同学沟通至少三次。全班84人,高考结束整理教案,每一页写着一个学生的姓名,学生成绩、状态,近期注意的事项。84人还有7人没有上本科线,而他的承诺是全部上本科线,他的承诺几乎拿自己的生命去兑现。为的只是守住诚信,对自己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 以诚守信,以勤授业不辜负家长们的重托。2013年正月初六开学他开的家长会,最后他给家长们说:“放心去打工,放心去工作,学生在舞阳一高的学习和生活你别管,你至少给我打四次电话,我至少找你学生谈四次。”王晒涵的母亲几乎一周一个电话,张老师不断找学生谈心,她高考发挥稳定考到了湖南农业大学。刘永康家庭贫困,父母六十多岁,高一的春节张老师到过他家,对他父亲说:“孩子跟着我,你别操心了。”三年贫困生补助,假期基本在他家吃住。学生屈子桥的母亲找到他流着泪说:“学生不想上了,我真没法了,说啥也不听!”张老师说:“你回家吧,你安心工作,这是我的事情,你负责为孩子准备大学的学费,我负责让他考上大学。”......今年八月和往年的八月一样一个个家长感激的电话是他当初承诺的再一次兑现。 以诚守信,以勤授业不辜负党和人民教育的誓言。河南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德高为师,行为世范”。用什么守住她,张老师用诚诚恳恳的态度,实实在在地做事来践行。他对自己的专业踏实钻研;对同事态度诚恳;对工作脚踏实地。去年11月,他和学生在操场活动意外骨折,在坚持上完四天课后,到医院拍片才知道骨折并且移位,被迫打上石膏,无法行走。医生要求他在家静养,面对两个都到了高三关键期的班级,他选择了坚持到底---学生用轮椅把他推到教学楼下、背到教室,拄着双拐上课,践行和学生共度生命的承诺。五月份进入高考备考的关键期,宏志班的语文老师因事请假。四个班的语文教学,还有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他坚持近一个月。他说:“答应了的事,只能尽力干好,坚守住自己的承诺。” 五:孝老敬亲王秋枝事迹简介王秋枝,女,46岁,郾城区新店镇吴拐村人。 这是一个用爱谱写的故事。王秋枝,一个文文弱弱的女人,在丈夫病榻前坚守了两千个日日夜夜,曾多次累昏在丈夫的病床前,晕倒在取药的路上,硬是用爱唤醒丈夫那颗濒于停跳的心房,使丈夫奇迹般地复生了。 2007年,当王秋枝家养猪生意正红火的时候,她的丈夫王付民在一次卖猪途中,从车上摔下来,肩部筋骨及大腿多处损伤骨折、脑部积水红肿严重,人昏迷不醒,奄奄一息。这突如其来的灾祸把正在农行新店营业厅所工作的王秋枝一下子给击懵了。当她醒来时,第一反应就是救人,不能让孩子失去父亲,更不能让自己失去的丈夫。她义无反顾,倾其所有,多方求医,可丈夫仍然神志不清,无法站立,被几家医院的医生诊断为植物人。 望着床上直挺挺的、只有胸部起伏不止的“活死人”,再看看这家徒四壁的景象,想想未来生活的窘迫与艰辛,王秋枝心如刀绞,面如死灰,四十多岁的她已是满头白发,皱纹如蜘蛛网布满脸庞,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突如其来的精神刺激,使她曾有轻生的念头,但她最终选择了坚强。“只要王付民还有一口气,俺家就有希望。” 她来到单位辞去了工作。她要全身心地守护着自己的丈夫,要用爱抚养两个女儿长大成才,要用爱回报亲友、邻里的怜悯,要用爱找回曾经和睦、快乐、幸福的家。 坚强而自信的王秋枝除了到医院拿药外,在丈夫的身边形影不离,喂吃喂喝,端屎端尿;她买来护理书籍学习为丈夫做全身按摩。她用热毛巾敷丈夫的头部和腿部,用手细细地、专注地按、捏、摩、搓丈夫的脑部及下肢的穴位和僵硬萎缩的肌肤,讲述他们夫妻俩曾经谈论过的家庭琐事,唱一段丈夫曾经喜欢听的戏曲、歌曲,或放一首从邻里借来的DVD轻音乐。她大胆尝试,给丈夫做腿部抬高锻炼,一次、二次逐渐增至二百次,每次做下来两臂酸沉,但仍坚持不懈。日复一日,丈夫的下肢知觉基本恢复,腿部肌肉也变得有弹性了,做过两次手术的右腿体质明显增强,大脑神智渐渐清晰,饭量也较前增加了,极大地增强了王秋枝帮助丈夫站立行走的决心。 接着她又开始对丈夫进行站立锻炼,她面对面抱着丈夫,第一次勉强站起,不足一分钟,丈夫就浑身瘫软支持不住。她自制木桩,抱着丈夫靠着木桩练站立,丈夫累了,就躺在床上歇歇,而自己则用布带牵着丈夫的两只脚,一起一落练行走。随着丈夫腿部力量的增强,不仅能扶桩站立,还能做稍微的起抬动作。王秋枝又背靠着丈夫手掂着椅子教丈夫练行走,累了歇,歇了又走,还一边像教小学生那样发音,练口型。奇迹终于在王付民身上出现了。2010年正月的一天,王秋枝依旧背靠着丈夫练行走,走着走着,丈夫竟脱离了自己,扶着自己的手慢慢地向前挪动,王秋枝猛吃一惊,随即久违的笑容重现在她困倦而苍白的脸上。 六:助人为乐王占斌事迹简介今年32岁的王占斌出生在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小庄村。1998年,他参军到了辽宁,2000年来到漯河。十几年来,虽然身在他乡,但这个洛阳人恪守着奉献爱心、帮助他人这一信条,义务献血96次。 2001年12月的一天,部队出动为漯河市区道路清扫积雪。他第一次见到了移动采血车。他被车身上“义务献血奉献爱心”标语吸引了。当天任务完成后,他就到采血车上献了400毫升全血。部队的生活培养了他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的品格,第一次献血后,他就“完全停不下来”了。 由于部队日常训练比较紧张,王占斌献血的机会不多,在部队期间,他献了3次血。2003年,他转业到漯河一家企业上班。工作之外,王占斌的目光又投向了义务献血。按照当时的规定,献全血的间隔时间是半年,他觉得频率太低。献过几次全血后,他开始选择献血小板,因为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为一个半月。 从王占斌家到漯河市中心血站,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献一次血小板大约需要一个小时。2004年至2012年年底,平均两个月,王占斌都会抽出两个小时去献血小板。 2012年年底,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由一个半月改为14天,市中心血站通知王占斌去献血小板的频率却没变,他有点坐不住了。他主动向血站‘预约时间’献血小板。2013年他共献血21次,是以往全年献血量的3倍多。 从第一次献血至今的13年里,王占斌共献全血、血小板96次,相当于献全血74800毫升,是约15个成年人体内血液的总和。 被填满的10本无偿献血证,记录着他的每一次无私奉献。他两次获得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们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无偿献血金奖荣誉证书。 每次去献血,他都会从血站拿些义务献血的宣传页回去发给同事们,不少同事都加入了献血的行列。在他的带动下,至少有20个同事献过血,其中三四个还定期献血。王占斌还开通了微信账号“漯河献血”,还担任了漯河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队长。王占斌说,“作为一名义务献血者的同时,我会努力成为一名义务献血宣传员,为社会汇聚更多爱心。” 于荷香事迹简介于荷香,女,51岁,现任漯河市工商局高新分局副局长、开发区慈善总会工商分会会长。多年来,她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的事迹广为流传。 尽自己之能,热心救助家庭贫困的在校大学生。日,她看到开发区大厅公告栏内有封求助信:后谢乡谢庄村闫彩霞,现在西安翻译学院外语系上学,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就高达16500元。母亲生下她就离开人世,她自幼和父亲相依为命。如今,父亲年老且体弱多病,家中的生活全靠低保和几分菜地维持,学业随时被迫终止。看完求助信后,于荷香被深深打动了,虽然自己的经济能力有限,但她决定竭尽所能帮助小彩霞。第二天一早,于荷香就到开发区慈善总会为闫彩霞捐款1000元,并承诺每个学期都对其进行捐助。两年间,于荷香先后捐款5000元。在她的感召下,许多热心人慷慨解囊,终于使闫彩霞顺利完成学业。2013年春节,闫彩霞给于荷香打电话谈就业问题,毕业后想先在大城市找份工作,可父亲不同意。于荷香登门做彩霞父亲的工作,最后,彩霞和父亲对就业问题达成了一致。2014年元月,闫彩霞的父亲因病去世,于荷香随即到彩霞家探望,以缓解她失去亲人的痛苦。春节到了,于荷香把彩霞接到自己家过年,让她感到家的温暖。 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热心帮助身患重症的单位同事。局职工董洪涛2009年患溃疡性结肠炎至今,先后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医专三附院、省中医学院一附院治疗,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医治。2012年4月决定去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一附院做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费用需要8万多元。董洪涛上有年过八旬的父母,下有正上高中的儿子,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五口靠董洪涛一人的工资生活。几年来他花去医疗费用20多万元都是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于荷香及时向分局党组汇报,并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号召全局干部职工给董洪涛捐款。日一天就捐款1万多元。于荷香又把董洪涛的情况逐级向区、市、省慈善总会反映,最后得到4000元的救助。这笔善款缓解了董洪涛的燃眉之急。2013年3月份,董洪涛需要做第二次干细胞移植,于荷香再次组织全局干部职工为其捐款8千多元,加上从慈善总会申请的救助,帮助董洪涛度过难关。 说到今后,于荷香表示要一如既往地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一如既往地热心公益事业。 七:见义勇为见义勇为彰显英雄本色闫军胜,男,35岁,法律本科学历,现任漯河市郾城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他自2008年进入法律援助中心以来,始终坚守“服务为民,谋求正义”的理念,肩挑维护法律尊严、谋求社会公正的重任,敢于担当、追求正义、舍己救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曲。 日晚,闫军胜探讨完案件在他徒步返回家的途中,他猛然看见一个女孩径直走到路中间躺在了地面上,而此时迎面开来一辆面的车和一辆小轿车,闫军胜看情况不对,不顾个人安危,疾步上前招手拦车,两辆车嘎然而止,停在了他身边,一个生命就在一念之间,还好车停的及时。原来是她的男朋友与其分手,女孩不能接受,以死殉情。随后闫军胜将其拉到路边劝说一番,直到她情绪稳定后才离开回家。 生活中救一次人不算什么,然而多次救人 ,就不得不让人敬佩了。 日,刚吃过午饭的闫军胜带着女儿去河边玩耍。在他走到沙澧公园西段码头时,突然听到“救命”的喊声,他顾不上多想,快速跑向落水处,来不及脱去衣服,先是把离岸较近的少年拉了上来,随后扑向水中,拽住第二名少年的手,用力将其推向岸边,而此时第三名少年已经完全被水淹没,头发若隐若现,闫军胜一把抓住少年的头发,顺势将其拉到岸上。看到脸色苍白的第三名少年,他立即对其背部进行拍打,将其拦腰倒立,使其体内河水排出,待其好转并确信三名少年安然无恙后,才默默转身离去。 也许有人会说,怎么救人的事情都让他碰到了。其实,只要想帮助人,身边有好多需要我们大家伸手帮助的事情。 日的一个周末,闫军胜在太行山路桥下钓鱼,突然发现桥下西边有一个女人好像落水的样子,他急忙抄起鱼竿跑了过去,但看到该妇女看起来像是在“游泳”时,他只好又坐原处。没多大一会儿,看那妇女要沉下去的样子,闫军胜这才确定她是想自杀。他几乎带上了能用来救人的所有的钓具跑了过去,可惜离得太远,渔具都够不着她,这时他看到河面上驶来了一艘观光船,经过他的连续呼救,船及时驶了过来,求生本能使那妇女一把抓住了扔到身边的救生衣的绳索,并紧紧的抱住了救生衣漂浮在水面上。由于那妇女已无力上岸,闫军胜纵身跳到了船头的甲板上,和船上的船务人员,将落水妇女奋力拉上船舷,妇女得救了,闫军胜才放心的走开。 2014年入秋的一个晚上,天空下起了小雨,北风嗖嗖的刮着,闫军胜下班刚走到三叉路口,看到一名妇女坐在路中间,像是有什么不舒服,当时天有些晚,路灯昏暗,路上不时有几辆车奔驰而过,闫军胜走上前去,蹲下来,仔细询问了一下,才知道是她来城里看病,被丈夫丢在医院(再婚家庭),恰逢下雨,身无分文的她又迷了路。看到她坐在路中间,非常不安全,闫军胜赶紧将她扶起,由于她说不清楚具体地址,他只好与派出所联系,将其送上车才安心回家。对闫军胜来说只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对每一个被他救起的人来说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也正是闫军胜做的这一件件小事,慢慢的汇集成了一条救人、助人的大河。 生活中闫军胜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工作中的他爱岗敬业、勤政廉洁。对于每一位求助人员,他都一视同仁,以优质的法律服务有效的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当他人深处险境时,他更是义不容辞,甘愿伸出援助之手。为此,闫军胜同志被评为漯河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他本人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后获得了“沙醴卫士”、“办案能手”、“市优秀律师”、“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救人于危难之中”,已成为闫军胜生命中的一部分。 八: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见义勇为)俩孩子跌入冰窟,俩老汉破冰救人闫松林,63岁,党员;闫平军,64岁日下午,郾城区裴城镇宋岗村两名4岁孩童在村内一沙坑的冰面玩耍时,双双落入冰窟。村里的两名60多岁老汉发现后,冒着生命危险,破开十几米长的冰面救人,将两名孩童成功救出。但其中一名老汉闫松林在救人过程中,三次跌倒,全身多处受伤、流血,右腿被冻僵,造成行动不便。 俩娃娃捡玩具不慎跌入冰窟1月12日下午3点多,龙龙的妈妈和其他邻居们在村头打牌,龙龙和玩伴丹丹(化名)就在一起玩玩具。 “我们都不知道啥时候,俩孩子跑到了沙坑旁边玩。”龙龙的妈妈梁小丽说,后来,俩孩子的玩具飞到了沙坑的冰面上,于是俩孩子就在冰面上滑着去捡玩具,突然冰面破裂,俩孩子相继跌入冰窟。俩孩子今年均是4岁,俩人跌入的冰窟距离沙坑岸边足足有十几米远。 破冰蹚水 俩六旬老汉救孩童 “所幸俩孩子跌入的地方,还不是沙坑最深的地方,约摸有齐腰深。”村民闫学中说,事发时他正在距离沙坑不远的家中平房顶打玉米,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呼喊救命的声音,他抬头一看,发现沙坑里露着两个小脑袋,感觉事情不妙的他立即站在平房顶向四周呼救,“有小孩掉坑哩了,快点去救人!” 家住附近的闫松林和闫平军听到呼喊声后,也赶紧向事发地点跑去。 赶到沙坑边后,闫松林看见龙龙的脑袋在水里一沉一浮,双手不停地扑腾,而丹丹的胳膊正架在冰沿上,一个劲地喊,“爷爷,救命啊……” 危急时刻,闫松林二话不说甩掉棉衣、棉鞋,穿着秋衣、秋裤下坑救人,“我知道自己水性不好,这时候救人就要讲究策略。”闫松林说,他身高1米76,体重85公斤,因冰面较薄,不能承重他,来不及想更多办法的他,只好先趴在冰面上,来减小身体对冰面的压强,匍匐着朝俩个孩子身边滑。但冰面还是撑不住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哐”的一声裂开,闫松林跌进了冰冷的河水里。 值得庆幸的是,俩孩子深陷的冰窟并未扩大破裂面。闫松林赶紧站起来,奋力蹚过去,一把拽起龙龙,艰难地往回走,一不小心又跌倒了。 此时,闻讯赶来的其他村民找来一根约6米长的鱼竿,鱼竿上系着个网兜,大伙儿把鱼竿甩给闫松林,闫松林抓住后,把龙龙的脚放进网兜,他用胳膊紧紧夹住龙龙的上半身,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坑岸边走。 “快到坑边时我走不动了,感觉体力不支,呼吸急促,我又跌倒了。”闫松林说,此时营救丹丹的闫平军也破冰蹚过去,扶起了闫松林,然后闫平军赶紧去救丹丹,“这妞体重较轻一点,胳膊始终架在冰沿上,所以比较好救一点。”闫平军说,在坑边村民的帮助下,俩孩子顺利脱险,整个营救过程用时十几分钟。 卧床一天才缓过来劲“年纪一大把了,还逞能,老头子你不要命了!”闫松林的老伴张淑琴对老头子说,看着冻得哆哆嗦嗦回家的闫松林时,她心疼得要命,赶紧搀扶闫松林躺床上,捂了三床被子,烧了两壶热水,叫来两名村医为老伴看病,“他连喝两碗姜汤,才感觉暖和一些。”张淑琴说,老伴常年患有高血压,心脏也不是太好,能有这样的勇敢行为,她也很自豪。 由于在破冰蹚水的过程中跌倒三次,闫松林脸颊、腹部、膝盖等多处被冰凌刮伤、流血,“手上数了数,有7个血口子。”闫松林说,他的右腿被冻得僵硬,当天一夜没睡着,1月13日在床上躺了一天才缓过来劲,昨日上午,才敢慢下床走路,但走路时还是一瘸一拐。 “救人的时候,也没感觉身上疼,只是上岸后,才发觉流血了。”闫松林说,今年63岁的他曾经当过兵,复员后又在村里当过村支部副书记,是一名有着38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危险时候应该上!”闫松林坚毅地说。 村民争相去看望救人老汉两位六旬老汉救人的事迹迅速传遍十里八乡,被救孩童的家属,以及乡亲们争相看望两位救人老汉 。 “孩儿快点给爷爷跪下磕头,谢谢爷爷们的救命之恩!”被救的龙龙和丹丹在父母的带领下,去感谢闫松林和闫平军。 “乡里乡亲的,不需要啥感谢,谁碰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这样做的。”看到被救的孩子很好、没什么事,两位老汉很高兴,他们叮嘱孩子的父母多费点心,看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到冰面上玩耍。 “人命关天,要是我们不去救这孩子,一辈子都会心里不安。”两位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年纪虽大,体力不是太好,但救人经验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少,“不过当时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可能情况危急,本能地就那么做了。”
(C) 2015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翻山越岭战西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