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小提琴应该去找个平台展示平台

学小提琴最难的是什么?
按投票排序
148 个回答
其实小提琴最难的是运弓和音准,不过一下主要谈更难的运弓,因为几点:1.拿弓子的手法没有绝对!!怎么拿弓子其实并没有一个非常细节化的完全标准,大致上的拿弓子手法外行看上去一样,可是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可是细节十分重要,这个时候好老师和烂老师的作用就立竿见影了。如果你的老师只是单纯的给你一个模板让你不顾一切,照着作就是了,那么恭喜你,你的老师不适合教琴。弓子每个手指的位置,作用,可以控制什么,手腕的转动,胳膊的弯曲,都很重要,每一个拆出来讲都能写一篇。经常能看到已经学琴好多年,甚至在半职业的舞台上,弓法依然奇奇怪怪的人。(我自己都不敢保证自己弓法接近90%的标准)2. 更高级一点的技巧:弓子靠近指板,和弓子靠近琴码,可以制造不一样的音响效果,这一点好多人不知道。3. 再高级一点:弓子的松紧调试跟随你演奏的曲目和琴码的弧度要求而变化,这一点大部分人无视了。4. 最基础的知识:弓子其实不需要你来“拿”,也就是你的手其实几乎不需要用力的,不需要施力。接下来放几张对比图,这是我的持弓方法(错误的):错误在哪里呢,第三个手指僵直,整只手不够放松,手指之间间距略大。大拇指略微太靠前。以前表演的时候容易出现这种错误因为人会紧张。当然,原因是因为演奏需要,我得手需要把弓子拿走离开琴弦,手的受力较大,正好拿出来做负面教材,其实演奏时弓子的重量完全应该在琴弦上,手是完全放松的。错误在哪里呢,第三个手指僵直,整只手不够放松,手指之间间距略大。大拇指略微太靠前。以前表演的时候容易出现这种错误因为人会紧张。当然,原因是因为演奏需要,我得手需要把弓子拿走离开琴弦,手的受力较大,正好拿出来做负面教材,其实演奏时弓子的重量完全应该在琴弦上,手是完全放松的。(像上面,就是我另一个表演,但是手是放松的,因为弓子在琴弦上)放一个我最喜欢的小提琴家 Pearlman持弓方法:这里小拇指悬空不是错误,小拇指在行弓到底的时候作用比较大,因为它要平衡整个弓子的重量,而当走弓走到头的时候,为了手腕放松,重量集中在第一跟手指跟大拇指,而且为了方便伸展胳膊,小拇指自然放松。当然pearlman手指特别粗壮有力,所以他习惯性不喜欢用小拇指,弓法的难掌握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存在很多个人因素,每个人喜好也不同,没有所谓的绝对。再看小提琴教父Isaac stern: 手十分放松,整个弓子的重量歇息在弦上,手指只负责纵向和横向移动,必要时减少和施加一点点力量。手十分放松,整个弓子的重量歇息在弦上,手指只负责纵向和横向移动,必要时减少和施加一点点力量。弓子在行驶中有旋转,初学者普遍认为弓子的面积全都在琴上比较好,这是错误的。为什么小提琴提倡一对一教学,因为小提琴这个乐器,不管是入门,还是高级,大课都教不好,因为细节太多太繁琐,是最难的乐器之一。而且小提琴演奏之中有好多不亲自示范,不手把手教好久的话,就出不来的习惯。这些习惯从根本上分别了职业,和非职业。一个初学者用一个星期练就的坏毛病,可能需要日后2年的时间来修补。而至于怎么练,太复杂了在这里说也说不清,需要的话要示范才可以。简单来讲练习空弦,照着镜子,记住弓子必须全部拉开,从头到尾,尽量保持直线,手腕不应该有多余动作,手指放松,去寻找弓子在哪个状态下,哪个手指应该受力,哪个不应该,然后尝试偶尔拿掉一跟手指看看还能不能稳住弓子,最重要的其实只需要大拇指,小拇指,和食指,中间两个初学者没有太多用处。练习很枯燥,但是是唯一的办法。============================还有好多其他细节,但是我发现我在知乎认真回答的问题从来没人看,。。。。以上希望有帮助======================修改,感谢看的人!!! 练习方法真的很难用文字隔着屏幕说清楚,请见谅。所以找个好老师真的真的很重要!!=============================再跟新========================如果要我讲音准怎么练习,我还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讲出来的,因为我天生有 perfect pitch,也就是说不管什么乐器,只要你弹出一个音,不需要reference note我就可以告诉你是什么音,到底准不准。。。。。这种技能学音乐就是一个大bug。。。。貌似天生perfect pitch占的比例真的是10000:1,也就是说有那么几个万中无一的幸运儿。其他大部分人怎么练音准呢? 大家可以依靠 pitch recognition。我的作曲老师,他在钢琴上对音准的敏感度比我还要好,说实话有些时候没有reference note,而我也已经好久不动琴的时候,很难一上来就说准,我可以很准确的说出是哪个音符,升降却不确定。可是我的老师对于音符的敏感止于钢琴,也就是说如果我在小提琴上拉一个不准的音,他是很难辨别的。为什么呢?因为大量的练习使那个音的频率深深的印在他脑海里,一旦不正确的时候就很容易分辨,但是换了一个乐器之后就没有那么熟悉。天赋其实比不上勤奋,我现在已经快一年没有动琴,而虽然耳朵还是好用,但是偶尔视唱练耳的时候我的准确度和速度已经比那些没有perfect pitch但是每天泡在琴房的人低了。现在经常会后悔上帝给了我那么好的乐感和耳朵,我却没有珍惜,也会怀念以前在舞台上,在乐队前,在首席位置上的时候那些很美好的时光,偶尔拉起琴来,没办法享受,因为会很气愤,为什么现在手这么生疏,为什么杂音虚音那么多,为什么自己现在基本功那么差。。。。。偶尔会有人要跟我学琴,我一方面想教,因为这样也可以督促自己把琴拿起来练习,一方面又害怕自己已经没有能力教别人了,误人子弟。但是依然爱琴,爱音乐,爱脖子上的印记,和手指尖的茧 (练琴的人知道这些东西多烦人,哈哈哈),但是现在他们都成了我曾经是一个琴痴的证据。
谢邀。最难的是:初期完全“不合理”的投入和收获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不是鸡汤!这不是鸡汤!这不是鸡汤!这是非常客观的问题。)说的具体一点:尽管所有乐器初学进度都不快,但是小提琴(二胡一类同)的这个比例是很夸张的。比起钢琴和吉他一上手基本能有较为稳定的音色(就是发出该有的声音)来说,小提琴光是发出正常的、足以辨认的音色,就已经用尽全力了......吉他可以“自学三月通”(不是黑),小提琴三个月......至于另一个大难点:自我突破瓶颈、找到艺术灵魂达到人琴合一,这对所有乐器甚至其他所有领域来说,也是都存在的。就像你看了100篇腹肌马甲线人鱼线教程帖,激情满满准备开练,然后掀开衣服看到自己的小肚子。如果是练钢琴,那么你的小肚子用力憋一憋,咦好像身材还不错的样子!就算啥也不会,任谁坐在钢琴前叮叮咚咚一番,自己也觉得开心。小提琴就残酷多了。你可能是因为被卡农、天空之城之类深深吸,然而当你面对一把琴一支弓,你甚至连像样的协调的姿势都摆不出来。然后你固执的拉下第一弓.......你在逗我?确定卡农是用这玩意拉出来的?小提琴一开始的一两年是最辛苦的,不是指练习的辛苦,而是“心累”,这一段时间是非常难熬的。我见过的大部分学员(包括我自己),对小提琴的决心和新鲜度保持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甚至这个时长已经算非常不错了)。面对长时间的吱吱嘎嘎,很少有人能接受。或者心态好的,觉得有进步就是好的,然后就会被身边的人嘲讽,你这锯木头这么久还这么难听呢。我常开玩笑说,你小提琴要是学好了,赶紧买点礼物给你舍友、邻居送点吧,这些年苦了他们了......目测知乎上绝大多数提问过小提琴相关问题的初学观望者,都迈不过这道坎。简单来说,大多数学小提琴学得久学得好的之所以能迈过这,基本上属于从小学起,这一关是由家长和老师手把手拉?拖?逼?过来的。知乎上的盆友们,大多数“爸妈已经打不过你了”。所以我反复的告诉他们,如果你准备/想学学小提琴,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准备。学小提琴像种一盆花,一开始你只能面对脏脏的泥土,为了你想象中的那朵小花,你要每天坚持浇水,你要等她。因为不论是泥土还是枝叶,那都是她,能让她焕发新生命的只有你。但很可惜,大家都期望浇上两天水,就能长出新芽。抱歉,小提琴这盆花长得慢,非常慢。于是很多人不愿意再面对黑漆漆的土,“我没什么天分””没时间练呀太忙了“”我那老师不好根本不不会教“,然后连着盆子一块扔了。其实学小提琴的投入和收获比始终都不会太高,反而在初期还勉强算是高的了。当学琴一切基础打好,距离下一步的质变,你需要累积更加夸张的努力和练习,也算是瓶颈期。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以上虽然说得很虚......但真的是苦口婆心啊!!!!总结就是:如果爱,请深爱(误)...当你开始拿起你那把小提琴,忘了她是荧幕里那个优雅的女神吧。她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等着跟你一起努力。===========================干货区=========================很多邀请我回答的小提琴方面的问题我都没有答......这里集中处理一些基本的小问题吧~---------------------------------------------------------1、Q:我已经xx岁,现在学来得及吗?----------------------------------------------------------类似问题还有”小时候学过x年后来荒废了,现在拿起来来得及吗?“”没有任何乐理基础,可以学吗?“A:go go go!!!全都燥起来!!!!这有啥好担忧的!!!都给我练起来!我实在想不到什么理由要说不啊?你要知道很多甚至比你更小白的人已经成功了哦~至于那种多年后准备重拾小提琴的,我简直要敬酒了......你这就是多年后再遇初恋啊......你有基础又心动,当然赶快拿下啦!而且现在的你比小时候更聪明更懂得分配时间和目标,会更有效率的~问这类问题的大多是上班族或大学生:如果小时候有过基础,那么你已经克服了我上面所说的最苦逼的阶段。上班族虽然时间不多,但只要保证稳定的练琴频率和良好的练琴习惯,进步空间是非常大的。有基础的,找找自己喜欢的风格和曲目,耐心的一点点攻克,尽情享受小提琴带给你的无压力的愉悦吧~不推荐自学,有基础的自学更容易想当然,错了都不知道。不找老师的那叫练琴拉琴,不叫学琴。至于没有基础的同学,“活到老学到老”听过吗?如果你决定来学琴,那么你已经比大多数还没开始就在评估收益期限的人要棒的多了。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不管你学的快还是慢,你都在学习都在收获。成人学琴没有压力和包袱,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没有足够的驱动力和监督,很容易陷入瓶颈导致磨蹭、半途而废;好处就是,可以自由的享受自律、自我充实的感觉,以及享受真正美好纯粹的音乐世界~更不推荐自学,因为你学不了......学出来也是错的......只是你自己不知道......教过很多成人学生,他们的学习进度非常理想。再加之成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审美,所以他们的学习往往更能把控自己的方向。但糟就糟在练习方面太松散,抱着侥幸心理企图“不知不觉”的进步......虽然我很理解这种情况,但给即将入坑的小伙伴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打预防针:一定要多多多练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另:建议一切没有基础的同学找个好老师,有个好同伴更好啦。可以慢慢地练慢慢地学,但千万不要放弃呀T T“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2、Q:x个月/x年可以学会小提琴吗?(其他乐器同)--------------------------------------------------------A:这类问题在知乎上被吊打的也已经够了,我就不再喷了。问题不在你所说的时间究竟够不够用,而是你在学琴之初就设定了/试图设定期限。从大家所提问的时间看来,真的太贪心了......认真的小提琴学习请以年为单位好吗~而且小提琴里”学会“这个概念是在太虚了......--------------------------------------3、Q:小朋友学琴的问题--------------------------------------A:对于小朋友学琴练琴呢,只提两个建议:(1)家长请不要只是充当监工的角色,要陪伴、引导。如果你想说我啥也不懂咋个引导,来来来告诉你我的想法。你可以多给孩子听音乐,带他看音乐会,给他鼓励和称赞,这对于初学枯燥期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你要让孩子觉得,生活中多了一样可以给自己带来乐趣的爱好,而不是妈妈又给我报了一个补习班。大部分的孩子只要度过了枯燥期,基本上都可以长久的坚持下去,达到比较稳定的水平。相反正是很多孩子在这一时期得不到鼓励和重视,甚至费力不讨好的被嫌弃、吐槽,才会越来越厌恶学琴练琴。同时,小时候培养的音乐品味、审美(可能没有这么夸张,就当成是“乐感”吧),对将来他在音乐、艺术方面的质变,是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孩子变成一个自己心中的小琴手,而不是练琴机器,请为他多投入一点,长大以后他会感谢你的。(2)练琴最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让孩子进行有规律的练习,这对小提琴学习,甚至将来一切学习来说都是万能的法则!孩子自己是不会有“养成习惯”的概念的,这就需要家长跟小提琴老师保持良好沟通,并给小朋友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啦。好的练琴习惯能更快地让小提琴融入他的生活,不合理的练琴习惯会让孩子一天比一天更讨厌这个东西。具体请跟孩子的小提琴老师沟通。其实我很开心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为了小孩,试着更加了解小提琴,试着融入孩子的学琴生活。这样很美好,小朋友会越来越喜欢小提琴,也会越来越喜欢你~当然前提是你的做法跟态度是合适的。:)最后插播一条血泪:如果你的小孩在学小提琴,请不要老是嫌弃老师教琴的进度......小提琴的进度在外行看来实在是太蛋疼了......打好基础很重要!所以如果琴行或学校举行音乐会,同样学了三个月别的学钢琴的同学可以上台叮叮当当弹个儿歌的时候,你的小孩可能依然在吱吱嘎嘎......这时候请保持良好的心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说起我都心塞......)以上建议不适用于沟通没耐心霸道总裁型、目标仅为多考几级高考加分型家长。小朋友可能会被你们逼死......先贴了几个人气最高的问题,有其他问题欢迎评论或私信提出探讨。最后秀个恩爱会持续不间断更新Q&A。=====================再割===================最开心的就是别人看到我的回答,留下一句,“本来已经丢了很多年,看完这个又想捡回来了”啦!希望大家都能再“重逢初恋”~
我觉得在不同的阶段「最」难的都是不一样的吧,让一个琴都夹不住的初学者去考虑演奏时的感情显然比较难也无法理解,所以我只说下在初学时可能会遇到的比较困难的地方。姿势这个属于学小提琴的前戏了,每个想学小提琴的人都得先搞定这一关,姿势中持弓和夹琴最为重要。先说夹琴,琴应该放在哪里?肩膀?胸大肌?胸口?脸应该朝哪个方向?正前方?琴头方向?用脑袋的什么位置夹住琴?下巴?脸?腮?肩垫要不要?每种路子都能找到一个用这种姿势的大师,我们应该怎么办?再说持弓,法比学派、德国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的持弓方式都不同,应该总有一种适合你吧?大部分老师或者是视频教程什么的都会告诉你先找一支笔来练习持弓姿势,告诉你要手腕放松,不要捏住笔,要让笔可以自由移动等等,然后你练习个几天就会觉得驾轻就熟,觉得自己是个天才,随后拿到实弓的时候练习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手一秒钟变成九阴白骨爪。在之前你查阅各种资料的时候有提到弓一定要拉直之类事情,在你拉的时候弓肯定会飘来飘去,这时你就会抓狂,然后会试图去强力的控制弓的移动,最后手就变样了……运弓(右手)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定了姿势问题,下面终于可以开始正经拉一下了。在刚开始运弓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几个问题:上弓时弓毛偏向琴桥,下弓时弓毛偏向指板(运弓不直)运弓时总会碰到其他的弦拉出的音在~抖~这三个问题会伴随你很长很长的时间,至于怎么解决在这里就不说了,可以另行提问。音准(左手)因为小提琴没有像吉他一样的格子,所以音是不是准全凭自己的耳朵来纠正,如果暂时搞不定的话可以贴一些音位的标记。手指按哪个位置可以拉出什么音(音准)换指换弦换把音准问题会伴随你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很长很长的时间,每天都要保证充分的练习时间。基本上我觉得初学者能遇到最困难的问题就是这些了,其中有一些问题是必须要马上解决的,不然会影响下一步练习的,有一部分是终身都要练习的。祝好运:)初学者 tips:Q:为什么我的琴拉不响?A:新琴弓要擦松香才能拉响。Q:锯木头一般的声音扰民怎么办?A:弱音器或使用电小提琴可以拯救你的邻居。Q:小提琴音不准耳朵又听不出来怎么办?A:调音器可以拯救你,不过练习自己的耳朵才是最靠谱的。Q:为什么我从网络上买来的新琴没有琴桥?A: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导致琴弦断掉,一般琴桥都是拆下来夹在琴上的,需要自己安装,这个很简单,可以自己试试看,如果实在搞不定的话可以去你家周围的琴行求帮助。
与大睿意见稍微相左。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认为,初学者最难的真的是运弓而不是音准。我初学的时候大概练运弓(真的是单纯的运弓,就在A弦上运不拉音)运了两个月,但是还是颇多漏洞,这个一直影响到我后几年的练琴。也怪我当时心急心浮,就催着老师教我音阶。我用了很多年去矫正我的运弓问题,老师一直说我运弓气太虚没有很稳定的感觉——我不知道这么说没练过的人能不能体会,就是拉到弓尖的时候不稳会打滑。再下一步的话,比较进阶的就是拉出来的音色辨识度高不高,简单点说就是能不能把每一个音都拉的很清晰。哎其实这个刚开始我也没练好,如果要拉很快的话有的音直接就滑过去了根本听不出来,或者有没有杂音。这个也关乎弓运的稳不稳,所以弓真的是基本问题……至于对于最进阶,我觉得是感情。以前我练的时候老师一直说我拉的曲子没有感情,我一直不明白什么叫“有感情”。直到有天我和老师轮流拉了某夜曲的一部分,我才明白我拉的是多么干巴巴。这个不好形容,也许炉火纯青处自然出真情,无关揉弦颤音用的好不好,有感情就是让人听得很舒服不自觉融入。至于为什么没有提到音阶音准——我觉得这个完全可以矫正或者练出来,音准器啦或者把一个音拉上半个小时或者练1234567练几天,真的细微走音都可以听出来。 至于琴 & 弦的质量——我承认这个也是一个影响音色的重要因素,我练到后来买了我老师用了十几年的一把琴(虽说他用了十几年但是由于他自己大概有四五把琴,而且他觉得我是他学生里比较灵性的就卖给我了——对不起老师我现在的水平太辜负你了……),这跟我之前用的琴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同等琴的情况下有如上的层次进化。我现在也还算半吊子以下的水平,算是抛砖引玉了,等高手来驳。以上。
坚持。fucking so hard.音程是音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创作和演奏乐曲的基本单位。在练习时突然想到算算一共要练习所多少种音程,大吃一惊:即使是第一把位,从最低音G弦的 G3 到E弦的B5,从 minor 2nd 到 octave,算下来,升降调音程共有 540 个!小提琴的基本功就是将这 540 个音程,非常熟练地用左手四根手指在四根弦上精准而迅速地按出来。而这一切只是非常初步的入门。接下来,多个把位(沿着弦迅速运动),多个 octaves(手指跨度更大),加上多种变化的节奏(从匀速变为乱速),而你的手指仍然要保持精准、迅速。如果加上揉弦和右手运弓技巧和相互协调,还有双弦...而这些也只是高级基本功。之后,你开始学习音乐情感的表达... 真正的音乐之旅刚刚开始,而在钢琴的第一节课上,老师便会开始教你这个。我想说什么?坚持在困难的领域是最佳捷径,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没有天赋而放弃,而是没有等到发现自己原来有天赋的那一天。自勉。
写写我是怎么练小提琴的——几个阶段,一些推荐的曲子和书目,以及练习方法从我豆瓣日记转过来的,还热乎呢: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小学大概四五年级的时候突然自己想学,缠着家里给买琴报班,去少年宫上的group lesson,上到初中为止。上初中后因为贪玩偷懒就以学习任务重为理由停了课……【其实只是懒而已哟】后来大学毕业后来新加坡读书,住的地方附近的一个购物中心有个小音乐学校,经常路过,进去问了一下价钱觉得还行,上了一次trial lesson,然后去买了把中档偏上的工厂琴,练习至今。每周上一次课,一次45分钟,到现在有三年多了。所以我总共是练了5年左右,刨去中间心猿意马不好好练习的一些时间,实际有效的学习时间是在4年左右。然后我上个月去考ABRSM Violin Grade 7,考过了。业余一共8个等级,8级最难。ABRSM是The Associated Board of Royal School of Music,大家可以google它的官网。在国内我没听说过这个考试,但是在新加坡(以及一些英联邦国家)还是很受承认的一种资格。为了考这个7级,必须考过乐理5级。乐理也是总共8级。所以我现在是拿了两个证书。早过了靠证书高考加分的年纪,考证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督促,要认真练琴,虽然咱事实上是在玩票,但是不能抱着玩票的心态,而是要勤勤恳恳地把它当个事儿干,否则半吊子的爱好还不如不搞。小时候的事情差不多忘光了,就来讲讲最近三年的提高。1. Trial lesson时的水平:上完这个课,老师让我买了一本铃木小提琴教程的第二册。铃木一共十本,序号越大越难,所以这时的水平……呵呵。基本上就是只用一把位,速度适中,旋律简单。2. 练了几个月之后,开始加高把位,上到三把位,用开赛36首练习曲。加入一些弓法技巧的训练,比如开赛19号。曲子的话,换成了ABRSM Grade 5。大家不要看5级好像很厉害,这个考试的难度是指数增长的,5级和7级之间的难度差相当于1级到5级的差别。陆陆续续开始练三个八度的音阶。最典型的,D大调音阶和快速琶音,分弓、7个一组连弓。双音:开赛20号,六度、八度双音。3. 我这个老师很喜欢给人挑战。这时离开始上课可能快一年了吧,让我练Kreisler的La Gitana,还有Ysaye的Reve Denfant。大家可以去youtube这两个的录音,听着就挺变态的。不停地换把,即使是一把位也够得到的音,也经常是在其他的弦上用高把位演奏。这个时候我还不太能理解音色、表现力,单纯觉得这种指法很蛋疼。一换把就容易跑偏。La Gitana还好,Reve Denfant是跑得一塌糊涂。因为它是用我不熟悉的降A大调(或者说f小调),自带BEAD四个降号,加上频繁的accidental。刚拉的时候总是跑。(现在的话不论什么指法,误差都在半个音以内,还不能保证分毫不差,但是有进步了。)这些曲子练了好几个月,后来练Grade 7的考级曲目了。现在考完级,回过头来重新练(经常复习旧曲子是铃木镇一推荐的学习法),音准、弓法提高了很多。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La Gitana的9连音,速度提不上去,还需要再练。4. 去年年中开始准备考级。首先是学习乐理,考乐理5级。说到这,就得回头说一下中国音乐教育的弊端。除了专业的音乐学院之外,一般的辅导班、私人老师,都不会花大量的时间给你上乐理,怕你觉得学不到东西被骗钱了呗,这个和学习者、家长的认识不高也很有关系。这个5级的乐理学的是什么呢?首先,认识高音、中音(2种)、低音谱号,能在各种谱上读出音名、标出调性。别小看这个练习,虽然拉小提琴只认得高音谱号就好,但是合奏的时候,要看总谱,大提琴谱是低音谱号,中提琴谱是中音谱号,如果看不懂别的乐器在拉什么,如何配合?要记住12种大调12种小调的名称,相互关系。然后是转调。记一些表现符号,比如allegro、adagio之类,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等齐活儿了。还有一些像trill、mordent之类的装饰音具体是什么规则,要给个例子能分解出来。记交响乐队的组成,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弦乐器部都有哪些组成部分,哪个是在什么音域,对应一堆英文词,都要记住。最后一题,挺坑爹的,作曲。考完了我觉得对整个五线谱体系的音乐有了一个高屋建瓴的系统认识,真的。虽然记东西挺痛苦的但是记住了以后看啥就知道啥意思,还是挺爽的。推荐大家都去找一些乐理书,从浅到深地学习,多做练习,深入理解乐理。会对你的实际练习有帮助的,I swear。5. 考级。就是不停地练那么3首曲子和几个音阶。7级的一个新鲜的项目是单调音阶,一个八度之内12个半音全音都要拉,难的地方在于音高了之后你也听不出来差半音的区别有多大……值得一练。考级挺枯燥的。3首曲子练了大半年。但是重复地练习一首作品,能够让你思考如何去更好地表现它,而不是拉出来就算完。而且节奏、强弱的细节值得抠一抠。和钢琴伴奏合练的部分很有挑战性。一开始练Reverie的时候,总是跟伴奏合不到一块儿去,快的地方不够快,慢的地方不够慢。练了几个小时以后就上道了。推荐大家有条件一定要找钢琴或者另一把小提琴合奏,锻炼配合能力和准确的节奏。实在不行,放伴奏带努力跟上也不错。6. 考完级之后松一口气,不是因为不用练琴了,而是因为可以练新东西了。接下来的挑战是Kreutzer(克莱采尔)42首练习曲。整体难度比开赛要上一个台阶。我是先练30,练拉伸4指和换把的准确性;然后是4、6、7,练习staccato;前一阵练1号,练习长音、使用全弓、换把、三四弦的高把位。==================================================================总结来说,在任何一个阶段,尽量结合音阶、练习曲等基础练习和歌曲,换着练,一来防止腻歪,二来可以体验到把练习曲中习得的技术apply到歌曲中,比较有成就感。歌曲不要局限在古典时期和巴洛克时期,我知道浪漫时期和20世纪的比较难,但是大家要积极拓宽知识面啊。特别是20世纪的作曲家的曲子,感觉一般的教材收录不多。我就特别喜欢巴托克、克莱斯勒。Bartok的The Bagpipers有很多双音,很好听。以前练过的曲子不要丢,过几个月翻出来重新练,你会有新体会的。多看书。像我这种网上写的帖子可以看,看的目的是拉一个书单,提纲挈领而已。要精读的,是一些大师关于教学、演奏的经典著作,值得一读再读,仔细体会其方法和目的,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按照他们说的方法练习。最推荐的书:1. 奥厄(或者译成奥尔)《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2. 罗伯特·盖尔莱《怎样练习小提琴的运弓》3. 耶胡迪·梅纽因《梅纽因论小提琴辅助练习6课》。先写到这,需要补充再加。*********更新不知不觉已经一年了呢。来更新一下。这是我在知乎最认真的一个答案,放置了一年收了50多赞。另外一个问题下抖机灵的答案居然已经三个月内破百了……我只能跟着阿特拉斯耸耸肩。终于考完八级了,暂时还不知道结果,但是我还是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又有了新的心得。八级选的曲子是Vivaldi的四季协奏曲,春,第三乐章;查尔斯·丹克拉Resignation;John Williams的Rememberances(辛德勒名单的插曲)。大家可以在youtube或者其他网站找到。第一首和第三首比较流行,第二首可能比较难找。难度是依次递增的。一般来说ABRSM的考试曲目是按照风格时期划分,List A对应巴洛克和古典,List B对应浪漫主义时期,List C对应20世纪音乐。这些曲子是一小节一小节啃下来的,大约考试的半年多以前开始练。其实我也纠结过,反正我也不需要这个成绩用了高考加分什么的了,可以说考这个试就是然并卵,为什么要费这个劲考试呢。更别提我在最后三个月每周日追加一次钢琴课,练习aural test和钢琴伴奏,花了很多钱和时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付出就是收获。如果不是为了考试,可能不会对一首曲子如此精雕细琢,一个音一个音地纠正,一小节一小节地练习弓法,去感受乐句的起伏,去思考强弱的变化,去精确地遵循节奏时长以防和钢琴牛头不对马嘴。如果不是为了考试,可能会觉得“哎呀这个曲子太难了还是过一阵再练吧”。其实看着难的曲子,只要具备曲子涉及到的技术能力,谱面再复杂,啃几个月绝对啃下来了。再说乐理。听说在国内,乐器考级就是考practice而已,不考乐理。我之前在考七级的时候考过了五级的乐理,这一次不需要再考笔试,但是有aural test。这个题目基本上有什么呢?第一题,听一段大概四小节的乐句,唱出低音部。然后老师弹接下来的四小节,要求说出是什么cadence。还算简单,只考perfect,imperfect,Plagal和interrupted四种。再说出最后三个和弦。要求回答和弦根音和转调类型。比如Ia,Vc。知道了cadence就已经知道最后两个音了,用心听倒数第三个就行。这分数简直半卖半送。第二题,给你看乐谱,约一分钟,然后老师弹高音部,考生唱低音部。基本上不难,但是如果碰到有很多升降号的调就拿不准了。第三题是听一段音乐,回答移调类型。只有四种,subdominant,dominant,relative major和relative minor。第四题,最后一道题,考的是分辨风格和时期。要说出织体类型、结构、情绪、表现方法等等。比如二十世纪音乐有无调性的、有爵士的;巴洛克基本上就是强弱没什么起伏,音域较窄,节奏均匀,有装饰音,无踏板等等。在单纯的拉琴之外,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很有趣。其实小提琴很多时候是拉单音,对和弦不了解也不影响。学这些真正的意义,在于启发学生去分析音乐,理性地解构音乐,从而能够更好地以理性指导感性。比如说,这个曲子为什么给人感觉很快乐、向上?因为它是基于大调,而且多用主要和弦。另一个曲子为什么有忧郁的感觉,因为它是用小调写的,小调适合表现悲伤、沉重的情感。为什么这个部分突然听起来不一样了?因为转调了。为什么是从四个升号变成一个升号?因为四个升号是E大调,一个升号是e小调,它们是关系大小调。为什么这个部分的结尾听着感觉没完?因为这里使用imperfect cadence,给人悬而未决的印象。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很多。从前都是单凭感性拉琴,现在也可以分析一下乐曲的结构,调性等等,有更全面的了解。现在我已经在看coursera上面一些比如“Write like Mozart”之类入门级的乐理课,打算系统学习和声和初步的作曲理论了。链接在这里:主讲教授居然是NUS杨秀桃音乐学院的……另外我还有在看Developing Your Musicianship买了一本《和声学教程》:有了这个考试打底以后看和声学终于不再是一头雾水了。**********再来说说技术。好吧因为考试,所以克莱策我还是没有练完……从32号往后基本上都是涉及双音的。从最简单的32和33练起。只能一小节一小节挪动啊。看看巴赫的无伴奏组曲的谱子,我流下两行清泪。所以你们懂了吗即使学了这么久也还是个渣渣啊……即使考到八级,业余也仍然是业余,现在只能把脖子拗断去仰望专业水平。但是也没收什么不平衡的。我以前有一个小提琴老师还说过呢:“我的人生都献给小提琴了,我就只会拉琴,所以我当然拉得好啦。”一万小时法则,诚不我欺。于诸君共勉。
坚持。在拉枯燥难听的练习曲的时候。在手指出血的时候。在练琴而眼巴巴看着朋友出去玩儿的时候。
我以前学过电子琴,现在学小提琴。我感觉小提琴比钢琴这玩意难多了。一老师说过钢琴易学难精,小提琴是难学难精。音准、持弓、运弓、节奏这些东西都要很准确,不然拉不出好听的曲子的。
接下来就是你问的问题,哪个部分最难。你不擅长的部分最难!真的,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就我个人而言,对于入门者来说,音准是个大问题,但是我音准就出乎意料的好,我都不需要在琴上贴纸。事实上你在钢琴上弹个音,我是听不出是什么的,但只要一拉琴,我的音就自动准。我也解释不了原因,我完全就是凭感觉听,听它顺不顺。但是我节奏感就很差,但最最最让我觉得吃力的是运弓,我总是拉着拉着手就变形,好难改。我老师就说这得靠意念………………至于其他人,有些节奏感天生就好,有些运弓不在话下,总之各有各的天赋点。
我是大学才开始学小提琴的,有的人和我说这是童子功现在学没有用,也被其他人嘲笑,觉得我这汉子的气质拉小提琴太不协调。但如果你只是当做一个爱好,年纪大了又怎样呢,只要有心就能学好。虽然我现在的琴还不怎么样,但是唬唬外行还是可以的,因为他们不会拉呀是不是。
最后的最后,找个好老师太重要了,现在的琴行良莠不齐,没水平就不要误人子弟了,业界良心在哪里!我的第一个老师挺好的,可惜不在一个城市了,我准备找第三个老师了…………祝我找到个好老师吧。
我觉得最难的是辨别音准我学过6年的小提琴 其实运弓 把位这些都是可以靠每天3个小时以上的练习 锻炼出来很简单的一个事实 我练了6年的琴 我左手手指的伸展度要强于右手所以把位啊 运弓啊 这些都可以靠每日训练到位但是最后导致我不能学下去的原因是 我听不出音准其实外行是听不出我拉的声音不准的 但是作为专业的行家 音准绝对是导致一首曲子是否合格的第一标准 这个靠练习是很难达到的 比其他相对机械的基本功 要难多了
绝对是运弓记得刚学的时候,每天练4个小时。头半个小时就是对着那个《每日一练》拉空弦,一弓30秒,一弓一分钟其实觉得万事道理都在此,难的,永远不是花哨与技巧,而是“稳”。突然想起来古龙小说里对李寻欢握刀的手的描述:稳定而干燥。
自认为最困难的是,练了很多年,或许还是必须接受人琴无法合一的现实,对音乐真善美的追求无法用双手实现。你依然是爱它的,但囿于自己有限天资,你宁愿去听大师CD。纯属个人体验,对于自己拉着好玩开心的完全不适用_(:зゝ∠)_--------------------------------------------------------------------------------------------------------说白了就是不忍心自己糟践人家好好的作品(?_?)-----------------------------------------------1.15更新----------------------------------------------要说技术方面的话,私以为比较难的,一是运弓力道上的把握。小时候我老师总说我的右手臂不够放松,端着肩膀,所以拉出来音色很紧,而且力度要求越大时我越容易手臂发紧,靠蛮力压弓。如果能够借助手臂自然下垂的力量拉出的音色就会更饱满。记得王安忆有篇《放松和力度》提到了这个问题(还经常被用在高中语文大阅读中,荼毒不浅哈哈)。二是小提琴对协调性的要求非常高,两只手各有非常多的技术技巧,还要完美组合在一起。比如流浪者里那段边揉弦边下行的音阶,小脑不发达的我真的很抓狂。有些东西是可以通过勤加练习获得的,有些却是只能自己不断摸索体会,老师说起来简单但非自己刻苦钻研不能get的(甚至有时候钻研了也get不了)。所以学了这么多年我很少在别人面前拉琴,实在是无法接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哈哈。虽然一般人才不会管你这些问题,他们只是希望你——给咱拉个耳熟能详的曲子呗!
具体的技巧就不说了,其他牛人已经介绍得很详细了,最难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音乐中。技巧之外,学琴最难的是找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个人的坚持。我在小学是艺术班的学生,班里一般的学生学的都是小提琴,但是到了中学只有不到十个人仍然继续学琴练琴,到了高中毕业全班就只剩我一个人还在坚持了。在学音乐的路上没有捷径。
学小提琴。。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看个人条件吧,有的人天生体感好,有的人天生耳朵好~从我带的几个学生来看,学小提琴主要难在以下几点:1.姿势扩肩挺胸收腹这样一个简单的挺拔的姿势,初学者很少能有保持住的。正确的姿势在刚开始练琴的几年中会一直给你带来手臂肩膀背部的酸痛。成人的初学者,每十五分钟左右都会坚持不住要求休息一会儿,孩子没有自觉性,需要持续性地纠正走样了的姿势。这个是首先要克服困难做好的一点,有了好的姿势才能给其他任何技巧性东西打下人体工学基础,错误的姿势会影响到各个方面的成长。2.运弓运弓这一点其他朋友也都说得很多了,我觉得运弓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肌肉紧张与关节松弛的统一。初学者需要花上几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来体会这一点。每节课我都会不断地提醒学生肩部放松肘部放松手腕放松大臂抬起给小臂及手腕更多自由的空间。运弓时候的诸多问题,例如:弓走不直,弓虚浮,换弓不流畅,无法拉出快速清晰的短音,都是由于右臂过于松弛或过于紧张造成的。正确的运弓方式,中心在一个“韧”字,从肩膀到指尖,有力而富有弹性。3.左手左手的问题没法单纯地说【音准】两个字,因为这个不但涉及到乐感,还有左手的姿势。指甲是一定不能留,手指一定是垂直有力地按到弦上,手指末关节要有力,一定用指腹去按弦才能保证音色。音准的问题,因人而异。但是初学者我都会给他们在琴上标好胶条,小提琴的音准,一半是靠耳朵,一半是靠对手指间距的记忆。左手一样也是在一个“韧”字,从肩膀道之间,有力而富有弹性。这一点在揉弦的练习中会体现得尤为明显。4.音乐表现这个就完全超出教师能教导的范围了。可能会给出一点指导,对乐曲的理解方向,但是具体如何表现,真真是看个人。一个是个人的阅历,一个就是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敏感程度。不过这个应该不在初学者的考虑范围内,因为只有首先把音符拉好,才能把音乐拉好。当然了,学小提琴最难的,从整体上说,那就是毅力呗。当你苦了累了绝望了的时候坚持向前,这般毅力。要相信只要用心练,终有所成。
也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還是寫寫我的心得吧。本人是學小提琴專業的,现在在音樂學院上學,學琴至今也有七八年了。PS:我學琴比較晚,考音樂學院之前也沒學多久,心裡沒底。想著,過不了也罷。。畢竟那麼多人競爭,but,世事難料!我被錄取了!!我還記得當時跟家人喝著喝著茶,那邊的的專業老師突然來電,說我被他收了,原因貌似是說看到我很有天賦以及有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很機靈的樣子??所以選上嚕(我老師特逗):-P~咳咳。。回正題首先我必須強調一點的是:練琴切記,勿心煩氣躁!!要堅持有耐心!!無論你現在是入門階段,還是高級階段,這種事情都不被允許的。(我見過有些人實在拉不下去,直接摔琴的都有,太不尊重樂器了!)從入門的說起,要我說最難的,就是左右手的配合,以及右手對聲音的控制。說到這一點,如果你現在是剛入門在拉空弦,那你就要認認真真的拉了。雖然拉空弦很容易枯燥,但是越是簡單的東西越難做到完美!而且也是為將來拉作品時打下的基礎。基礎一定要打的扎扎實實的,像打地基一樣。拉空弦不僅僅在乎你的右手姿勢有多標準,是否弓子拉直了,碰弦了,這些都是虛的。最重要的是,你還要注意弓子的接觸點對不對,右手手肘的角度對不對,聲音夠不夠結實?夠不夠飽滿?是不是你理想的效果?等等。。這些細節如果你都做到了,你將會收穫比初學者更有用的知識,比初學者提高的更快,做不到,不好保證能拉的有多好。不吹牛。所以我認為,空弦是在基礎入門的學者來說是最困難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先看看閱讀量再寫吧。。練琴鳥~
最难的是你认为它非常非常难。
是热爱和坚持。小提琴是童子功,只有到长大,真正理解音乐的意义后,才会感激小时候的坚持,或者父母的鞭策。
上面已经好多人都说了怎么难,我就跑题一点说具体这些难怎么解决。对于初学者:一般而言,左手音准揉弦,右手运弓。音准的话最初练最好要贴条,不要怕贴了琴难看。还有就是多练音阶琶音这些基本功,许多曲子简单好听但是基本对技术没有帮助。揉弦,开始先把琴立放在腿上,手指在指板上滑动,幅度可以大一点,找到感觉了再夹上肩。揉弦因为当时我学的很快所以不觉得难。。。右手从空弦开始练,天天练次次练用邻居想杀了你的强度锯桌腿!绝对可以看到成效。对于稍微有一点基础的:跳弓,泛音,双音跳弓,手臂不要用力,手腕自然放松不要僵硬,然后只用手腕来让弓子跳动,小拇指需要有力,中指放开,不让弓子在弦上面随便跳动。这只是我自己的方法。也有同学说他的小指是不控的。泛音:右手很重要,弓要立,靠近琴码,弓速要快,尽量全弓。个人觉得最难的:连顿,先练下弓后练上弓,大概开始放弓子的时候,弓子和弦成小角度,然后边拉弓毛边向外转,压-挑-压-挑,力量是加力-放松-加力-放松。现在拉上连顿都拉不太好啊,总会拖音不能伶俐干净,所以仅仅停留在理论水平。个人觉得,如果是业余的学着玩,这个就不用练了。。补充一点:有人说最难的是感情,技术不是最难的。但是个人觉得,驾驭感情必须基建在过硬的技术上,没基础功逼格没有那么高还是先不用考虑感情问题。
小提琴最难的是
【放松】小提琴极其考验我们一心多用的能力,从持弓手型,大臂小臂的运动,到保证弓弦垂直,持琴手型,再到音准,还要盯乐谱......这么多的方面需要我们做到准确,投入注意力而不形成错误的习惯,实在是是一件无法想象的难事。我们在高度集中注意力于这些事情上面时,精神紧张,就很容易犯一个错误,无法放松!无法放松!无法放松!并且如果自己注意不到老师又没有及时发现,就会养成习惯!习惯了身体的僵硬和紧张时的状态。这样身体动作体态不优美,僵硬,拉出来的声音也是紧绷的,会很大程度上阻碍学习和演奏,而且更要命的是改正起来很费时费力。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前车之鉴,大家一定要在练习时不断提醒自己放松身体和神经,不要走这条弯路。
从5岁开始学的,我觉得最难的就是举着小提琴一整天累死了
为什么我认为是坚持呢。去老师家学琴的第一天,就被告知小提琴是所有乐器中最难的一种,选择了就意味着坚持。遗憾的是,多年的学琴生涯我体会到了那种“难”,却因为客观因素没能坚持下去。音准应该不是问题,这是最基本的,可以通过多练多听培养感觉。音阶是一直要练的,长此以往耳朵会训练得越来越灵敏,唱歌神马的都不会跑调,当然也会直接挑出别人的毛病~运弓我也不咋地,可是多练也会改善,而且花钱换个好弓也会帮助改善许多哈!有个姐姐的朋友是个专业演奏者(忘了什么乐器了),他每天练琴8小时,因为练琴就是他的工作啊,咱就做不到这样。平时上学或者上班的人每天坚持一小时,假期每天三小时,这对业余爱好者就非常足够了。时间能解决许多问题,坚持是最伟大的力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