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故药物流行病学杂志调查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
来源:部网站 作者: 时间:
推荐事故:
部关于印发《食品安全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的通知 卫监督发〔2011〕86号 各
关于印发《食品安全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的通知  卫监督发〔2011〕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为规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我部制定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承担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职责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相关机构(以下简称调查机构)对发生或可能发生健康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第三条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任务是利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事故有关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建议。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危害因素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具体调查技术应当遵循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技术指南。
第二章 调查机构管理   第四条
  调查机构开展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应当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有序、科学循证、多方协作的原则。
  调查机构开展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应当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下进行,与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以下简称监管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同步进行、相互配合。
  第五条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实行调查机构负责制。调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事故调查处理的分级管辖原则承担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任务。
  调查机构应当做好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物资储备,并及时更新,保障调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六条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实行调查员制度。各级调查机构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
  调查员应当由具有1年以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验的卫生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学习。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任。
  第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为调查机构承担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能力建设提供保障。
  上级调查机构负责对下级调查机构开展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卫生监督等相关机构应当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对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给予支持和协助。你知道。
第三章 调查程序和内容  第八条
  调查机构接到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通知后,应当迅速启动调查工作。
  第九条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由调查机立的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组(以下简称调查组)具体实施。调查组应当由3名以上调查员组成,并指定1名负责人。
  调查员与所调查事故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条
  调查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需要,有权进入、事故发生现场、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等相关场所,。根据调查需要和相关规范采集标本和样品,了解有关情况和监管部门意见,有关事故发生单位、监管部门及相关机构应当为调查提供便利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被调查者应当在其提供的材料上签字确认,拒绝签字的,由调查员会同1名以上现场见证人员在相应材料上注明原因并签字。
  第十一条
  开展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制订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
  (二)统一个案调查方法,开展个案调查;
  (三)采集有关标本和样品;
  (四)描述发群、发病时间和发病地区分布特征;
  (五)初步判断事故可疑致病因素、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
  (六)根据调查需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以判定事故有关因素的,应当及时作出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结论(以下简称调查结论)。
  第十二条
  开展危害因素调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访谈相关人员,查阅有关资料,获取就餐环境、可疑食品、配方、加工工艺流程、生产经营过程危害因素控制、生产经营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信息;
  (二)现场调查可疑食品的原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食用等过程中的相关危害因素;
  (三)采集可疑食品、原料、半成品、环境样品等,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生物标本。
  第十三条
  送检标本和样品应当由调查员提供检验项目和样品相关信息,由具备检验能力的技术机构检验。标本和样品应当尽可能在采集后24小时内进行检验。
  实验室应当妥善保存标本和样品,并按照规定期限留样。
  第十四条
  承担事故标本和样品检验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检验工作规范的规定,及时完成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对检验结果负责。
  第十五条
  调查组根据健康危害控制需要,应当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卫生处理或向公众发出警示信息的建议。学习。
  未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发布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第十六条
  调查机构现有技术与资源不能满足事故调查有关要求时,应当报请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协决。
  第十七条
  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应当根据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提交阶段性调查结果。
第四章 调查结论和报告  第十八条
  调查组应当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危害因素调查和实验室检验三方面结果,依据相关诊断原则,作出事故调查结论。
  事故调查结论应当包括事故范围、发病人数、致病因素、污染食品及污染原因,不能作出调查结论的事项应当说明原因。
  第十九条
  对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人,调查组应当结合其诊疗资料、个案调查表和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作出是否与事故相关的判定。
  第二十条
  调查机构根据调查组调查结论,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有异议的,可通知调查机构补充调查,或报请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调查结论进行技术鉴定。
共2页: 上一页 1
无须注册,快速提问。律师免费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温馨提示: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作品相关权利人与网取得联系。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版权所有 邮箱:
建议使用: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沪ICP备号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的通知
当前位置: >> >>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13时22分   来源:卫生部网站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安全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的通知
卫监督发〔2011〕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为规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我部制定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承担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职责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相关机构(以下简称调查机构)对发生或可能发生健康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第三条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任务是利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事故有关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建议。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危害因素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具体调查技术应当遵循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技术指南。
第二章 调查机构管理
  第四条 调查机构开展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应当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有序、科学循证、多方协作的原则。
  调查机构开展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应当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下进行,与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以下简称监管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同步进行、相互配合。
  第五条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实行调查机构负责制。调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事故调查处理的分级管辖原则承担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任务。
  调查机构应当做好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物资储备,并及时更新,保障调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六条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实行调查员制度。各级调查机构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
  调查员应当由具有1年以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验的卫生相关专业人员担任。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任。
  第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为调查机构承担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能力建设提供保障。
  上级调查机构负责对下级调查机构开展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卫生监督等相关机构应当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对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给予支持和协助。
第三章 调查程序和内容
  第八条 调查机构接到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通知后,应当迅速启动调查工作。
  第九条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由调查机构成立的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组(以下简称调查组)具体实施。调查组应当由3名以上调查员组成,并指定1名负责人。
  调查员与所调查事故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条 调查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需要,有权进入医疗机构、事故发生现场、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等相关场所,根据调查需要和相关规范采集标本和样品,了解有关情况和监管部门意见,有关事故发生单位、监管部门及相关机构应当为调查提供便利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被调查者应当在其提供的材料上签字确认,拒绝签字的,由调查员会同1名以上现场见证人员在相应材料上注明原因并签字。
  第十一条 开展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制订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
  (二)统一个案调查方法,开展个案调查;
  (三)采集有关标本和样品;
  (四)描述发病人群、发病时间和发病地区分布特征;
  (五)初步判断事故可疑致病因素、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
  (六)根据调查需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以判定事故有关因素的,应当及时作出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结论(以下简称调查结论)。
  第十二条 开展危害因素调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访谈相关人员,查阅有关资料,获取就餐环境、可疑食品、配方、加工工艺流程、生产经营过程危害因素控制、生产经营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信息;
  (二)现场调查可疑食品的原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食用等过程中的相关危害因素;
  (三)采集可疑食品、原料、半成品、环境样品等,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生物标本。
  第十三条 送检标本和样品应当由调查员提供检验项目和样品相关信息,由具备检验能力的技术机构检验。标本和样品应当尽可能在采集后24小时内进行检验。
  实验室应当妥善保存标本和样品,并按照规定期限留样。
  第十四条 承担事故标本和样品检验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检验工作规范的规定,及时完成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对检验结果负责。
  第十五条 调查组根据健康危害控制需要,应当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卫生处理或向公众发出警示信息的建议。
  未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发布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第十六条 调查机构现有技术与资源不能满足事故调查有关要求时,应当报请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解决。
  第十七条 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应当根据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提交阶段性调查结果。
第四章 调查结论和报告
  第十八条 调查组应当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危害因素调查和实验室检验三方面结果,依据相关诊断原则,作出事故调查结论。
  事故调查结论应当包括事故范围、发病人数、致病因素、污染食品及污染原因,不能作出调查结论的事项应当说明原因。
  第十九条 对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人,调查组应当结合其诊疗资料、个案调查表和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作出是否与事故相关的判定。
  第二十条 调查机构根据调查组调查结论,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有异议的,可通知调查机构补充调查,或报请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调查结论进行技术鉴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范所称病例定义是确定被调查对象是否纳入病例的依据,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中用于统计发病人数,不适用临床治疗。可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定义。
  第二十二条 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涉及传染性疾病的,调查机构应当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国境口岸内的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规范自日起施行。
【E-mail推荐当前位置:
江干疾控中心举行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演练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 为加强食品安全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队伍,江干区疾控中心在区卫生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成立演练协调小组,组织开展了以应急小分队为单位参演的疑似食物中毒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应急演练,中心5支应急小分队29名队员参加了本次演练。
&&& 11月11日上午8点30分,中心5位应急小分队队长接到来自中心主任的短信指令,我区发生一起疑似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要求队员迅速集合,等候部署。
&&& 根据既定方案,演练分三大部分进行:物资准备、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物资准备以书面考试形式进行,各分队派出3人负责流调物资、2人负责采样物资的书面准备;30分钟后,各分队根据演练协调小组提供的背景资料经过讨论,陆续进入现场调查,从病例调查、对照调查、卫生学调查、实验室采样等环节逐一进行,取得信息资料;现场调查完毕后各小组撰写调查报告。下午4点,5份调查报告上交至演练协调小组。最后,演练协调小组就本次演练做了点评,区卫生局周志纯副局长用他多年的深厚经验,结合5份调查报告给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课。
&&& 本次演练,给了队员们一个从纯理论到实战的跨越机会,为下一步真实事件调查打下了一定基础;队员们也深切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合力可以断金;同时,术业有专攻、学无止境,依然是不变的真理。
物资准备书面考试现场
队员们在认真笔试
模拟现场调查获取信息资料
周志纯副局长上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课
来源:www.
评 论 人:
评论内容: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
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杭州市江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拥有管理评论的一切权力。
3、您在江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上发表的评论,杭州市江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稿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稿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 1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一、概念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食物中毒:指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狭义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广义指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包括传统的食物中毒还包括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畜共患传染病、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损害为主的疾病(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和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营养不良等)食品污染事故: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受到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从而导致食品的食用安全性问题,有可能引发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或食源性疾病流行。二、分类分级广义食源性疾病分类:(来源:淘豆网[/p-2111283.html])按病原物性质 1、生物性(动植物、微生物、真菌) 2、化学性 3、物理性按发病机制 1、食源性感染 2、食源性中毒食品安全事故分级:1、特别重大(Ⅰ级) 2、重大(Ⅱ级) 3、较大(Ⅲ级) 4、(Ⅳ级)三、食源性疾病特点1、食物传播所有的食物中毒都是以食物和水源为载体使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引起的疾病。2、暴发性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少则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在发病形式上,微生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 2 -物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暴发,潜伏期较长(6~39 小时);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散发或暴发,潜伏期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3、散发性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某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多以散发病例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如毒蕈中毒、河豚鱼中毒、有机磷中毒等。4、地区性指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例如,肉毒杆菌中毒在中国以新疆地区多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牛带绦虫病主要发生于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俗的地区。5、季节性某些疾病(来源:淘豆网[/p-2111283.html])在一定季节内发病率升高。例如,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有毒蘑菇、鲜黄花菜中毒易发生在春夏生长季节,霉变甘蔗中毒主要发生在2~5月份。四、事故调查的任务通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工作,调查事故有关人群的健康损害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事故有关的食品及致病因子、污染原因,做出事故调查结论,提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建议,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政府确立的承担组织查处事故的部门,以下同)提出事故调查报告,为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发生原因提供科学依据。五、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一般包括核实诊断、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调查、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等内容。具体调查步骤和顺序由调查组结合实际情况确定。1、核实诊断调查组到达现场应核实发病情况、访谈患者、采集患者标本和食物样品等。(1)核实发病情况。通过接诊医生了解患者主要临床特征、诊治情况,查阅患者在接诊医疗机构的病历记录和临床实验室检验报告,摘录和(来源:淘豆网[/p-2111283.html])复制相关资料。(2)开展病例访谈。根据事故情况制定访谈提纲、确定访谈人数并进行病例访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 3 -谈。访谈对象首选首例、末例等特殊病例;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发病和就诊情况以及发病前的饮食史等。访谈提纲可参考《食品安全事故病例访谈提纲》(附表 3-1)。(3)采集样本。调查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采集病例生物标本、食品和加工场所环境样品以及食品从业人员的生物标本。样本采集、保存和运送方法可参考《食品安全事故标本和样品采集、保存和运送要求》(附录 4)和《食品安全事故常见致病因子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及生物标本采集要求》(附录 5)。如未能采集到相关样本的,应做好记录,并在调查报告中说明相关原因。2、制定病例定义病例定义应当简洁,具有可操作性,可随调查进展进行调整。病例定义可包括以下内容:(1)时间:限定事故时间范围;(2)地区:限定事故地区范围;(3)人群:限定事故人群范围;(4)症状和体征:通常采用多数病例具有的或事故相关病例特有的症状和体征。症状如头晕、头痛、(来源:淘豆网[/p-2111283.html])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抽搐等;体征如发热、紫绀、瞳孔缩小、病理反射等。(5)临床辅助检查阳性结果:包括临床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功能学检查等,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高铁血红蛋白增高等。(6)特异性药物治疗有效:该药物仅对特定的致病因子效果明显。如用亚甲蓝治疗有效提示亚***盐中毒,抗肉毒***治疗有效提示肉毒***中毒等。(7)致病因子检验阳性结果:病例的生物标本或病例食用过的剩余食物样品检验致病因子有阳性结果。病例定义可分为疑似病例、可能病例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定义通常指有多数病例具有的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可能病例定义通常指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或疑似病例的临床辅助检查结果阳性,或疑似病例采用特异性药物治疗有效;确诊病例定义通常指符合疑似病例或可能病例定义,且具有致病因子检验阳性结果。在调查初期,可采用灵敏度高的疑似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并将搜索到的所有病例(包括疑似、可能、确诊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在进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时,应采用特异性较高的可能病例和确诊病例定义,以分析发(来源:淘豆网[/p-2111283.html])病与可疑暴露因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 4 -素的关联性。3、开展病例搜索调查组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可参考以下方法搜索病例:(1)对可疑餐次明确的事故,如因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可通过收集参加聚餐人员的名单来搜索全部病例;(2)对发生在工厂、学校、托幼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的事故,可要求集体单位负责人或校医(厂医)等通过收集缺勤记录、晨检和校医(厂医)记录,收集可能发病的人员;(3)事故涉及范围较小或病例居住地相对集中,或有死亡或重症病例发生时,可采用入户搜索的方式;(4)事故涉及范围较大,或病例人数较多,应建议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医疗机构查阅门诊就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报告登记等,搜索并报告符合病例定义者;(5)事故涉及市场流通食品,且食品销售范围较广或流向不确定,或事故影响较大等,应通过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分析相关病例报告,或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设立咨询热线,通过督促类似患者就诊来搜索病例。病例搜索时可采用一览表记录病例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等信息。一(来源:淘豆网[/p-2111283.html])览表可参考《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病例临床信息一览表》(附表 3-2)制定。4、进行个案调查(1)调查方法根据病例的文化水平及配合程度,并结合病例搜索的方法要求,可选择面访调查、电话调查或自填式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可与病例搜索相结合,同时开展。个案调查应使用一览表或个案调查表,采用相同的调查方法进行。个案调查范围应结合事故调查需要和可利用调查资源等确定,避免因完成所有个案调查而延误后续调查的开展。(2)调查内容个案调查应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a)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等;(b)发病和诊疗情况:开始发病的症状、体征及发生、持续时间,随后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诊疗情况及疾病预后,已进行的实验室检验项目及结果等;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 5 -(c)饮食史:进食餐次、各餐次进食食品的品种及进食量、进食时间、进食地点,进食正常餐次之外的所有其他食品,如零食、饮料、水果、饮水等,特殊食品处理和烹调方式等;(d)其他个人高危因素信息:外出史、与类似病例的接触(来源:淘豆网[/p-2111283.html])史、动物接触史、基础疾病史及过敏史等。(3)设计个案调查表一览表设计可参考附表 3-2 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病例食品暴露信息一览表》(附表 3-3)。个案调查表可参考以下不同事故特点设计:(a)病例发病前仅有一个餐次的共同暴露,可参考《聚餐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附表 3-4)设计调查表。(b)病例发病前有多个餐次的共同暴露,可参考《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附表 3-5)设计调查表。(c)病例之间无明显的流行病学联系,如多个社区居民的腹泻暴发,可参考《社区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附表 3-6)设计调查表。5、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个案调查结束后,应根据一览表或个案调查表建立数据库,及时录入收集的信息资料,对录入的数据核对后,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1)临床特征临床特征分析应统计病例中出现各种症状、体征等的人数和比例,并按比例的高低进行排序,举例见表 1。根据临床分布特征,可参考附录 5 初步分析致病因子的可能范围。表 1 某起食品安全事故的临床特(来源:淘豆网[/p-2111283.html])征分析症状/体征人数(n=125) 比例(%)腹泻 103 82腹痛 65 52发热 51 41头痛 48 38头昏 29 23呕吐 25 20恶心 21 17抽搐 4 3.2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 6 -(2)时间分布时间分布可采用流行曲线等描述,流行曲线可直观的显示事故发展所处的阶段,并描述疾病的传播方式,推断可能的暴露时间,反映控制措施的效果。流行曲线的应用可参考《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中流行曲线的应用》(附录 6)。直方图是流行曲线常用形式,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如下:(a)以发病时间作为横轴(X 轴)、发病人数作为纵轴(Y 轴),采用直方图绘制;(b)横轴的时间可选择天、小时或分钟,间隔要等距,一般选择小于 1/4 疾病平均潜伏期;如潜伏期未知,可试用多种时间间隔绘制,选择其中最适当的流行曲线;(c)首例前、末例后需保留 1-2 个疾病的平均潜伏期。如调查时发病尚未停止,末例后不保留时间空白;(d)在流行曲线上标注某些特殊事件或环境因素,如启动调查、采取控制措施等。举例见图 1。(来源:淘豆网[/p-2111283.html])图 1 某起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曲线(3)地区分布通过绘制标点地图或面积地图描述事故发病的地区分布。(a)标点地图可清晰显示病例的聚集性以及相关因素对疾病分布的影响,适用于病例数较少的事故。将病例(或病例所在家庭、班级、学校)的位置,用点或序号等符号标注在手绘草图、平面地图或电子地图上,并分析病例分布的聚集性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如图 2 所示的鼠药中毒病例家庭主要聚集在 A 小卖部周围,提示该事件可能与 A 小卖部销售的食品有关。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 7 -图 2 某村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的 6 户家庭分布图(b)面积地图适用于规模较大、跨区域发生的事故。利用不同区域(省、市、县/区、街道/乡镇、居委会/村)的罹患率,采用 EpiInfo 或 MapInfo 等地图软件进行绘制,并分析罹患率较高地区与较低地区或无病例地区饮食、饮水等因素的差异,举例见图 3。图 3 2011 年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04:H4 暴发中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病例的地区分布图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来源:淘豆网[/p-2111283.html])查员培训讲义- 8 -(4)人群分布按病例的性别、年龄(学校或托幼机构常用年级代替年龄)、职业等人群特征进行分组,分析各组人群的罹患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以推断高危人群,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各组人群在饮食暴露方面的异同,以寻找病因线索。举例见表 2。表 2 某起食品安全事故病例的年龄分布年龄组(岁) 病例数总人数罹患率(%)0- 33 74 455- 15 36
108 8.3合计 118 550 21(χ2=50,p&0.005)(5)描述性流行病学结果分析根据访谈病例、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分布,应当提出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结果分析,并由此对引起事故的致病因子范围、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做出初步判断,用于指导临床救治、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建议。6、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用于分析可疑食品或餐次与发病的关联性,常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完成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后,存在以下情况的,应当继续进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a)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未得到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支持的;(b)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无法判断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的;(c)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可能有再次发生风险的;(d)调查组认为有继续调查必要的。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 9 -(1)病例对照研究在难以调查事故全部病例或事故暴露人群不确定时,适合开展病例对照研究。(a)调查对象。选取病例组和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应尽可能选择确诊病例或可能病例。病例人数较少(&50 例)时可选择全部病例,人数较多时,可随机抽取 50~100 例。对照组应来自病例所在人群,通常选择同餐者、同班级、同家庭等未发病的健康人群作对照,人数应不少于病例组人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人数比例最多不超过 1:4。(b)调查方法。根据初步判断的结果,设计可疑餐次或可疑食品的调查问卷(可参考附表 3-4、3-5、3-6),采用一致的调查方式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个案调查,收集进食可疑食品或可疑餐次中所有食品的信息以及各种食品的进食量。(c)计算 OR 值。按餐次或食品品种,计算病例组进食和未进食之比与对照组进食和未进食之比的比值(OR)及 95%可信区间(CI)。如 OR&1 且 95%CI 不包含 1时,可认为该餐次或食品与发病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如出现 2 个及以上可疑餐次或食品,可采用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对确定的可疑食品可参考《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附录 7)进一步做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2)队列研究在事故暴露人群已经确定且人群数量较少时,适合开展队列研究。(a)调查对象。以所有暴露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如参加聚餐的所有人员、到某一餐馆用餐的所有顾客、某学校的在校学生、某工厂的工人等。(b)调查方法。根据初步判断的结果,设计可疑餐次或可疑食品的调查问卷(可参考附表 3-4、3-5、3-6),采用一致的调查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个案调查,收集发病情况、进食可疑食品或可疑餐次中所有食品的信息以及各种食品的进食量。(c)计算 RR 值。按餐次或食品进食情况分为暴露组和未暴露组,计算每个餐次或食品暴露组的罹患率和未暴露组的罹患率之比(RR)及 95%CI。如 RR&1 且 95%CI不包含 1 时,可认为该餐次或食品与发病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如出现 2 个及以上可疑餐次或食品,可采用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对确定的可疑食品可参考附录 7 进一步做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 10 -六、食品卫生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不同于日常监督检查,应针对可疑食品污染来源、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对相关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各环节开展卫生学调查,以验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查明事故原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食品卫生学调查应在发现可疑食品线索后尽早开展。1、调查方法与内容调查方法包括访谈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记录,进行现场勘察、样本采集等。(1)访谈相关人员访谈对象包括可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加工制作人员及其他知情人员等。访谈内容包括可疑食品的原料及配方、生产工艺,加工过程的操作情况及是否出现停水、停电、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从业人员中是否有发热、腹泻、皮肤病或化脓性伤口等。(2)查阅相关记录查阅可疑食品进货记录、可疑餐次的食谱或可疑食品的配方、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图、生产车间平面布局图等资料,生产加工过程关键环节时间、温度等记录,设备维修、清洁、消毒记录,食品加工人员的出勤记录,可疑食品销售和分配记录等。(3)现场勘查在访谈和查阅资料基础上,可绘制流程图,标出可能的危害环节和危害因素,初步分析污染原因和途径,便于进行现场勘查和采样。现场勘查应当重点围绕可疑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成品存放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a)原材料:根据食品配方或配料,勘查原料储存场所的卫生状况、原料包装有无破损情况、是否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测量储存场所内的温度;检查用于食品加工制作前的感官状况是否正常,是否使用高风险食品,是否误用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等。(b)配方:食品配方中是否存在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是否使用高风险配料等。(c)加工用水:供水系统设计布局是否存在隐患;是否使用自备水井及其周围有无污染源。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稿.doc
文档介绍: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稿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 1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培训讲义一、概念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行病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