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剧山魂山中访友的主要内容容

福建歌舞剧《海歌山魂凤凰情》在北京上演
【海峡文创网—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1日和2日晚,北京国安剧院。福建省代表团大型歌舞剧《海歌山魂凤凰情》在这里倾情上演。
  852个座位座无虚席,过道后排还站满了观众。80分钟演出里,歌舞唯美,场面震撼,上演最炫的八闽民族风,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演出结束,在《幸福福建》的背景声下,观众长时间起立鼓掌,久久不愿离去。
  演出由《序&山水映画》、《凤凰&优美畲乡》、《海歌&蔚蓝港湾》、《山魂&和谐彼岸》和《尾声&幸福福建》五个篇章组成,充满福建元素的畲族、回族和高山族歌舞乐精华均融入其中,为各界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舞台上,身着56个民族服饰的演员在苍翠古榕下齐声放歌一步步走向台前,娓娓传来的歌声让人感受到榕树之乡多民族人民生活的热情。序篇用恢弘的场面先声夺人,仿佛将观众带到流光溢彩的闽韵山水间。
  福建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人民几乎个个能歌善舞。在紧接着上演的《凤凰&优美畲乡》篇章里,畲歌飘荡在绿色山寨,欢快的畲族男女用载歌载舞的形式,展现畲家的幸福生活,展示畲族民风民俗。
  福建还是全国回族的发祥地之一,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两位重要门徒&&三贤和四贤就在泉州传教和长眠。在《海歌&蔚蓝港湾》篇章中,充分诠释了回族儿女在八闽安居乐业,衣食富足地生活,全场再次爆发雷鸣般的掌声。
  &一条海峡连两岸,世世代代一条心。& 《山魂&和谐彼岸》篇章由闽台两地演员同台献艺,充分展示两岸少数民族的深厚情谊。
  伴随着演员扮成的妙音鸟舞动翅膀在舞台穿梭,在一首气势磅礴的《幸福福建》歌声中,56个民族踏歌起舞,描绘出民族团结、友谊长存、和谐幸福的灿烂远景,为晚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来 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阮李理
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海峡文创网建设声明:
1、本网建设之目的旨在搭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以此推进两岸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之交流与分享。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Copyright(C) 2011-(R)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峡文创网
(R)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2精彩短片 通化市原创关东歌舞剧《山魂》16日上演...
方式一:扫一扫
支持各类二维码扫描软件
方式二:发一发
免费发送App到手机
看不清验证码不正确
该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三:下一下
下载App观看
还有更多攻略和游戏礼包等着你
嵌入代码:
这个支持手机播放哦
专区热点·
大家都在看
手机看视频
笙笙不开森
倾新?升级何滋味
文森特丶v1ncent
誓约中二约歌舞剧《仰欧桑》:央地合作的新探索
年逾八旬的西江千户苗寨歌师侯天祥
苗族青年男女在游方场对歌
仰欧桑(魏伽妮饰)与太阳(薛雷饰)
  壮族有刘三姐,苗族有仰欧桑。如何让仰欧桑也家喻户晓,成为苗族代言人?8月1日,由中央民族乐团、贵州省黔东南州歌舞团联合策划制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苗族歌舞剧《仰欧桑》登陆国家大剧院。这是中央民族乐团继《美丽新疆》和《西藏春天》之后,第三次创作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民族管弦乐、合唱、歌舞剧,也是该团践行国家艺术院团使命,帮扶地方院团尤其是转企改制院团在艺术创作、市场开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有益探索。
  “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演出。”演出结束后,贵州省副省长何力兴奋地说,“《仰欧桑》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也创新了一个传播中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模式。”
  苗族“最美丽的歌”
  “仰欧桑”是苗族语言译音,意为清水姑娘,有冰清玉洁的含义,是苗族人心中的美神。《仰欧桑》是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古代叙事长诗,描述了仰欧桑与太阳感天动地的神话爱情故事,被苗族誉为“最美丽的歌”,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类项目。
  歌舞剧《仰欧桑》在古歌老人——81岁的西江千户苗寨苗族歌师侯天祥的吟唱下缓缓揭幕。潺潺的流水,缤纷的蝴蝶,苗族女神仰欧桑踏着美丽的“流水桥”,出生在清水江里。她聪慧又美丽,在游方时与天上太阳寨的太阳相识、相爱。
  太阳是有名的大理师,有解除纠纷的能力,因此乌云请他去远方断案。临走时,太阳与仰欧桑约定,在枫香树上挂花带就代表呼唤他回来。然而,乌云为了将太阳留在远方,不仅到处制造纠纷,让“十二冤魂”作法,遮住了仰欧桑年年挂起的花带,还告诉太阳仰欧桑已经移情别恋。在乌云的离间下,太阳认为仰欧桑不再留恋,仰欧桑以为太阳已和远方女成亲。苦等了9年的仰欧桑万念俱灰,回到了清水江。当太阳回来发现被乌云欺骗,发誓要将乌云烧成灰烬,然而这一场怒气引发了苗寨大火。只有仰欧桑才能平息太阳的怒气,于是她扑向太阳化为灰烬,以雨露拯救了万物。
  《仰欧桑》的故事情节动人、淳朴、简单,但中央民族乐团和贵州省黔东南州歌舞团在呈现该剧时所做出的努力丝毫不简单:苗族的节日、习俗、服饰等被原汁原味搬上舞台,游方舞、姊妹饭舞、驱蝗舞等苗族传统舞蹈得到完美呈现,华丽生动的舞美在展现苗寨美好风光的同时很好地和剧情契合,让全剧视觉效果更为逼真。古歌老人贯穿全剧的演唱,不仅起到了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其淳厚的声音更为全剧增添了一份厚重和神秘。
  此外,《仰欧桑》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突破了传统苗族歌舞节目单一重视表演的习惯,让管弦乐团也成了歌舞剧的艺术主体。中央民族乐团的现场演奏让观众如痴如醉,掌声不断。出席观看当晚演出的贵州省黔东南州州委书记李飞跃、州长廖飞对这一创新展示苗族文化的歌舞剧赞不绝口。
  创新民族文化传播方式
  “《仰欧桑》将一个古朴的苗族传说发扬光大,展现了苗族的美丽文化。”李飞跃说。生活在黔东南的苗族人能歌善舞,他们的生活里不仅有动人的故事,也有美妙的音乐、舞蹈和绚丽的服饰。由于地处偏远,这些美丽的苗族元素没有太多机会走出大山。如何将丰富的苗族文化进行浓缩,将它们带出大山向世人展示?《仰欧桑》给出了一个完美答案。
  《仰欧桑》里,不但展示了黔东南州美丽的苗岭、雷公山和清水江等自然景观,也呈现了游方、姊妹饭、对歌等苗族日常生活。同时,华美的苗族服饰也是全剧展示的亮点:当十几位姑娘配戴苗族经典银饰,身穿精致刺绣花纹的传统服装一起在台上跳舞时,观众不仅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绚丽色彩,更有对神秘苗寨的赞叹和向往。
  “剧中展现的苗族习俗,如今在黔东南的苗寨里依然可以见到,这是一场原汁原味的表演。”何力说。
  据了解,为将原汁原味的苗族文化搬上舞台,中央民族乐团邀请了著名作曲家唐建平、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主任张建民、著名舞美设计专家赵晓宇等主创人员到贵州黔东南州体验生活和采风。“用半年多的时间将并不熟悉的苗寨歌舞团带到北京,中央民族乐团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他们的音符和乐章中,能够感受到艺术家们是用心在演奏,清水江的水、苗岭山的风情、苗族人的节日与习俗,仿佛置身于苗寨之中。”何力说。
  《仰欧桑》在结束全球巡演后,将永久落户于黔东南州,成为这里的一张文化名片。
  “大手牵小手”的示范
  事实上,歌舞剧《仰欧桑》的孵化仅仅用了9个月时间。
  2012年11月,中央民族乐团在黔东南州建立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实践基地。据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介绍,基地建成后组织艺术家下基层采风期间,黔东南州歌舞团提出,能否就当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仰欧桑》改编成演出剧目,给予创作上的帮扶和指导。“对于这一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应集中优质资源把它打造成一部优秀作品,让它像云南的《阿诗玛》、广西的《刘三姐》一样,成为黔东南州乃至贵州文化的代表作。”席强说。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民族乐团产生了与黔东南州歌舞团共同策划、重新创作《仰欧桑》的想法。“中央民族院团‘大手拉小手’帮扶我们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转制文艺院团,给我们在各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我们心存感激。”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党委书记常海说。
  对于刚刚完成转企改制的黔东南州歌舞团来说,转企改制虽然改活了院团,但院团长期以来累积的问题也不少。人才缺乏,项目策划能力不够,院团和剧目的管理也曾遇到一系列难题。此外,资金匮乏也让院团步履维艰。
  “中央民族乐团将面向市场、培养人才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带给了黔东南州歌舞团。而中央民族乐团对民族题材的敏感度和挖掘能力,也是黔东南州歌舞团目前所不具备的。”常海说,通过此次与中央民族乐团的合作,收获颇多,“一是我们思路发生了改变,知道了怎样应对市场、建立长效艺术生产机制;二是借助中央民族乐团强大的人才资源和演出资源,歌舞团好似‘小舢板搭上了大航母’,行得更稳、走得更快;三是在文化资源尤其是民族文化资源整理、开发上有很大的提升,此次重新创作后的《仰欧桑》被很多业界专家评价为‘非常民族化、更加国际化’;四是为未来人才交流和艺术交流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国家院团的责任与使命”,这是席强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的合作初衷。他说,中央民族乐团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让黔东南州歌舞团在转企改制之后能有长效的艺术机制,能够在艺术创作、演出市场、经营管理上有良好的发展路径,最终让地方少数民族歌舞团在转企改制后产生更大的活力。
  未来,黔东南州歌舞团将继续加深和中央民族乐团在人才、剧目上的交流,《仰欧桑》也将走上一条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的道路,让苗族的《仰欧桑》变成中国的乃至世界的《仰欧桑》。
(编辑:单鸣)
延伸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魂灵主要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