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之心手抄本内容》手抄版

《少女之心》全解密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少女之心》全解密
  知名度最高的“手抄本”之一、在人们心中被定性为“黄书”的《少女之心》,即将堂而皇之地出版。
  据该书出版人、文华图书发展公司经理白士弘称,《少女之心》出版手续均已经办妥,并在春节前拿到文化部开具准印批文,现正在筹办印刷等事宜,新书打算在元宵节之后推出。
  据悉,白士弘已在1月初举办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展示过《少女之心》的样书,反响良好,有不少书商下了订单。很多四十多岁的人一看封面便痛快地承认“这书当年我抄过”。
  《少女之心》原是认罪书
  那么,《少女之心》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白士弘透露了其中的部分情节。
  在那个大家整天忙于“革命”与“斗争”的年代,十六岁的花季少女黄永红(不知道是否真名)在被下放的父亲的指派下,发现了母亲与何叔叔“通奸”的秘密。
  单纯幼稚的她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感到憎恨,在学校如火如荼的“学黄帅”运动的感召下,为了摆脱母亲“通奸”带给自己的罪恶感,争做“黄帅”式的好少年,黄永红不顾母亲多次恳求,将所看到的一切写成大字报贴到了学校门口。
  但这次英勇伟大的“革命行为”,并没有给她带来预想的荣誉和解脱。妈妈被民兵带走了,爸爸和弟弟对她就像仇人,同学们冷眼相看,不时把“破鞋”二字挂在嘴边,连老师的赞扬也言不由衷,充满讽刺。
  之后,母亲被下放到农村,父亲回到城里,却与她形同陌路。她该怎么办?黄永红陷入深深的孤独和迷惘之中。这时,与她同学多年的男生李国华出现在她的身边。李国华不但给她以安慰,还告诉她一个天大的秘密――“何叔叔”才是黄永红的亲生父亲。但何叔叔始终不肯承认。
  在一次次交往中,黄永红与李国华逐渐产生感情。但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他们被老师抓了个正着。在全班为此召开的批判会上,承受不住压力的黄永红晕了过去。
  一场大病后,黄永红被何叔叔送到她母亲那里。在农村,她欣喜地发现了同样被学校开除来到农村的李国华和他的家人。农村相对宽松、单纯的环境,使黄永红和李国华有机会深入交往,两人感情越来越深。直到有一天,他们怀着青春期的好奇与冲动,开始了彼此身体间的接触,但这方面知识全是空白的两个人,数次探索均以不得要领而告终。
  一天天的晚归引起了双方父母的注意,家长们轻而易举地揭破了他们的秘密,两人的交往被严格禁止。
  当他们为“改正错误”而保持距离的时候,另一个从城里发配到农村的男生姚大明闯进了黄永红的生活。为表示离开李国华的决心,黄永红主动接近姚大明。姚大明是个情场老手,知道如何直截了当地示爱,处在青春躁动期的黄永红最终没能把握住自己,迷失在爱欲之中。
  但一次与李国华的偶然邂逅,使两人旧情复发,两人不可遏制地走向越轨。黄永红痛苦地发现,自己对两个男生都存有好感,谁也割舍不下。
  混乱的青春、混乱的感情只会导致更加混乱的结果。终于,黄永红和李国华的事被姚大明发现。为了自己的尊严,两个男人相约以决斗的方式解决问题。决斗中,李国华失手杀死了姚大明,随后,他也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而自杀。惊惶失措的黄永红被关进监狱,在严厉审讯之下,她写下一摞厚厚的认罪书。
  而这份认罪书,便是后来的《少女之心》。
  似《水浒传》变出《金瓶梅》
  后来《少女之心》为何变成令老师和家长闻之色变的“黄书”?那段广为传抄的、两三万字的“黄色”内容又从何而来?
  “此《少女》非彼《少女》,”白士弘解释道,“《少女之心》是讲文革时期人的命运,而抄得很凶的那段‘黄书’ ,其实是从原故事情节中演绎出来的,类似于利用《水浒传》的背景和几个人物,另写出一部《金瓶梅》。”
  白士弘透露了一些细节,解释《少女之心》变“黄”的过程:
  女主人公入狱之后,审讯人员迫使她详细地写出恋爱经过及床上细节,事后,又把这个“黄色”故事流传到社会上,使她成为了千夫所指的“破鞋”。许多人因此对她垂涎三尺,因为无法达到目的而企图罗织罪名,以便再次把她送进监狱……
  而那本广为传抄的“黄书”,白士弘可以肯定,是从这段审讯记录中演绎出来的。
  白士弘说,文革时期,手抄本是成本最低、人们最易接受的传播方式。“当然,抄书肯定先拣‘最感兴趣’的部分抄,而且难免按自己的想象添油加醋,就这样越抄越玄,导致后来‘黄书’广为流传,而原故事却不为人知。”
  记者李诚 孙磊
】【】【】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的新闻文革手抄本的产生
“文革”期间,除了鲁迅作品、《金光大道》等极少数书籍外,其他的文学书籍都被当成毒草给扫除了。文化成了一片沙漠,文化的荒芜,造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贫乏,这就给手抄本的流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这些大多以侦破和反特故事为主,连作者姓名都不清楚的手抄本,从城市到乡村,很快便占领了地下文化的阵地。
据统计,“文革”时期林林总总的手抄本尽管数量众多,但基本无外乎两方面的内容:反特侦破、爱情与性。前者比如《一双绣花鞋》、《绿色尸体》、《龙飞三下江南》等,后者包括《第二次握手》、《远东之花》、《少女之心》等。
手抄本的分类
“文革”时期生活极端封闭,社会缺乏个性创造的空间。人们的想象力只能到斗争的对立面——敌人的世界去展开想象,幻想和建构那另一半“世界”。
反映爱情与性的手抄本则呈现出完全对立的两类,一类描写爱情生活,试图戴着革命道德的镣铐舞蹈;另一类则为赤裸裸的性描写,抛弃了一切文化禁忌。
手抄本传抄记忆
——手抄本历史:一代人的阅读记忆
——杨健:手抄本的传阅史
——徐江善:难忘的手抄本
——张木生访谈:寻找我们的“达芬奇时代”
——平民笔记之1979:传阅《少女之心》
——古舂陵:70年代的诗歌火种
核心提示&&有统计说,自《第二次握手》1979年后公开出版,累计印数达430万册,至今仍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头把交椅。又有人说,《第二次握手》是固守传统精英立场的民众代言作品,它的出现,得罪了“四人帮”,因此被禁,作者入狱。它有多大的魅力?作者张扬说:我再说一遍——《第二次握手》写得并不好。
《第二次握手》简介
1963年2月,张扬写下短篇小说《浪花》,以后历次重写,1970年稿更名为《归来》,并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全国。在流传过程中,改名为《第二次握手》。
小说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曲折的爱情与事业,塑造了三个试图走科学救国道路的科学家的形象。在那个年代,这部作品给作者张扬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灾难。“文革”期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张扬于1975年入狱,坐牢4年并“内定死刑”。【】
《归国》一书一九七四年曾以手抄本(形式)在我省青年中流传,发现后,经省委同意,一九七四年团省委和省公安局曾联合发出文件,把它作为同《少女之心》那样的坏书一样收缴、封存、销毁……《归国》又名《浪花》、《香山叶正红》、《归来》、《第二次握手》等,据看过该书的同志说,全书没有攻击毛主席、党中央,攻击社会主义的内容,没有低级下流的情节。【】
在监狱4年,张扬一直做着被执行死刑的准备。4年前被逮捕时,他的罪名是用小说《归来》从事反党活动。在张扬出狱之前,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李硕儒已专程从北京飞到长沙,他是来接张扬到北京修改、出版小说《归来》的。【】
1976年1月周总理逝世后,张春桥有个“杀人计划”:在湖南,则加快了杀害《握手》作者,进而彻底剿灭这部作品的步伐。顾志成和邝夏渝在湖南调查期间,胡耀邦已经开始关注此案……【】
问世27年后,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张扬在新疆书市上推出该作品的重写本。重写本历时3年完成,增加40万字。
《第二次握手》出版往事
2007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张扬作品;定价: 32.0
张扬作品,1999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定价: 26.00
核心提示&&近年的北京地摊和盗版书店里,偶尔能够见到一些署名张宝瑞的“文革手抄本”,《土坑》是其中一本。而作家张宝瑞马上出来维权:那本色情的《土坑》不是我写的!作为文革年代的作家,或者说,一个“文革写手”,张宝瑞极富盛名。而他的《一只绣花鞋》系列,更是一续再续,续本不断,仿佛他就是文革少抄本的“代言人”。我们仍要再问一个:这是为什么?
绣花鞋 - 梅花党
张宝瑞极其健谈,听过他说话,就能明白为什么《一只绣花鞋》等故事靠“口口相传”却能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如此顽强地在“地下”曼延。甚至他自己的经历被他绘声绘色地一讲,也如同故事一般生动“抓人”。
他最初讲的故事流传最广的,就是关于梅花党的系列故事,其中第一个就是《一只绣花鞋》。后来又有了《绿色尸体》《龙飞三下江南》《火葬场的秘密》《一幅梅花图》《金三角之谜》等。
张宝瑞效应
手抄本犹如“文革”时期我们嚼过的玉米面窝头和菜团子。“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文坛凋零,富于反抗意识、想象力的中国人不能容忍文化沙漠中长途跋涉的饥渴,于是民间口头文学不胫而走,各种手抄本应运而生。
他在信中写道:最近在北京鲁谷、朝阳路、潘家园等地的地摊上卖得火热的长篇小说《土坑》冒用我的名义,也冒用了大众文艺出版社的名义。该书摘要引用一些色情描写,伪名为“文革手抄文存”……
手抄本《一只绣花鞋》连载
“一只绣花鞋”不翼而飞,“绿色尸体”横陈海滩,“火葬场的秘密”高深莫测,“龙飞三下江南遇险情”,“金陵梅花图的沉浮”……这些传闻皆与梅花党有关。【】
手抄本《梅花党破案记》原件
核心提示&&《少女之心》笔者读过两个版本,文字迥异。我愿意相信,这是传抄和续编的结果,而非有意伪造。作为突破文革集体禁欲和性罪感的“赤脚医生-生理卫生类”的作品,《少女之心》恐怕是最让人熟知、最接近禁忌的作品,它的确曾让抄录者成为“流氓”,也曾试图出版又被禁止。这种本能式的阅读,是最直击人心的。
何谓《少女之心》
在那个缺书籍知识贫乏的年代,很多诗歌和小说等都是通过私底下传抄的形式广为流传。《曼娜回忆录》就是当时被人们争相秘密传抄的手抄本,大约万字左右,女性第一人称,文笔纤细。内容大概是讲女主人公先后与三个男人共同的“生活”经历。有一种说法提到《曼娜回忆录》实际上又叫《少女之心》。但《少女之心》实际并非是《曼娜回忆录》的另一名称。《少女之心》的手抄本全文仅有五六千字左右,近似于一篇放大的日记,文字不长。作者用第一人称“我
”,讲述了和表哥恋爱的过程。【】
白士弘透露了一些细节,解释《少女之心》变“黄”的过程:女主人公入狱之后,审讯人员迫使她详细地写出恋爱经过及床上细节,事后,又把这个“黄色”故事流传到社会上,使她成为了千夫所指的“破鞋”。许多人因此对她垂涎三尺,因为无法达到目的而企图罗织罪名,以便再次把她送进监狱……
而那本广为传抄的“黄书”,白士弘可以肯定,是从这段审讯记录中演绎出来的。
在当时,学校针对《少女之心》和《第二次握手》,就流传有“三不准,一立即”:不准看、不准抄、不准传;立即报告老师。【】
还记得我在80年代读初中的时候,同学们之间流传一种手抄本的小册子,名字叫《少女之心》,纸残页破,汗痕唾迹,凭估靠猜的看个大概,没看的人又催得贼急,没办法完全体会揣摩个中滋味,但也不禁心猿意马。【】
由于“文革”期间的手抄本《少女之心》在人们心中被定性为“黄书”,知名度颇高,此书出版的消息一经爆出,引起了不同声音,针锋相对。
还读者一个真实的历史,就能够让我们看到《少女之心》的原始版本“并没有乱七八糟的内容,都是些用类似日记体写成的青春回忆和那个年代的日常生活”。
“黄色手抄本”大事记
●1974年因《少女之心》中提到的“学黄帅”运动起于1973年年末,1974年达到高潮。出版人白士弘依此推断,《少女之心》开始在民间传抄的时间最早约是1974年。
●1975年“文革”手抄本《第二次握手》作者被“四人帮”逮捕并内定死刑。1979年1月在胡耀邦直接干预下平反。《第二次握手》于1979年7月正式出版。在“文革”期间,《第二次握手》和《少女之心》都被列为“坏书”。
●1980年第一期《科学画报》刊登了北京郎景和医生写的《新婚性卫生》一文,当时便有人欢呼:“性禁区被打破了”。同年,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江西胡廷溢编著的《性知识漫谈》,该书于1985年和1988年再版,发行总数达280万册。
●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出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并计划在全国5000所中学开展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
●1997年重新修订后公布的《刑法》取消了“流氓罪”,原流氓罪中“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被收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聚众淫乱罪”被收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在《少女之心》传抄中,被抓获罪者多以“流氓罪”判处。
●1998年《焦点》在该年的第12期杂志上发表《〈少女之心〉冒名走江湖》一文,文章称在深圳发现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少女之心》,该刊记者经采访后获知,哈尔滨出版社并未出版该书,《少女之心》的书号盗自《数学的历史思想与方法》。
●2001年《暗流———“文革”手抄文存》出版,这是对“文革”手抄本进行的第一次系统整理,收录《远东之花》、《绿色的尸体》、《叶飞三下江南》等7部流传于民间的手抄本。出版人、时任文华图书发展公司经理的白士弘在图书面世同期对外发布消息,寻找手抄本的第一作者,以无果告终。
●2004年白士弘在1月初举办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向公众展示了《少女之心》的书样,该书计划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不过印刷完毕后,正待上市却被叫停,相关部门同时通告各有关出版社,不得安排该书出版。
《曼娜回忆录》摘录
·序言:现在我来为大家叙述一个我的亲身经历。我叫曼娜,忆起往事,觉得非常有趣。我的经历大概和每个少女是一样的…【】
·第一章:我的初恋:在这段不寻常的时光里,朦胧之中我开始对我的表哥少华产生了莫名的爱情。【】
核心提示&&“文革”期间,除了鲁迅作品、《金光大道》等极少数书籍外,其他的文学书籍都被当成毒草给扫除了。这就成了“手抄本”诞生的土壤。而随着一九七九年以后出版的逐步放开,《读书》杂志的创刊,《走向世界丛书》的出版……那些隐秘创作隐秘传抄的“手抄本”,渐渐地失去了它的阅读价值。这是进步。
潜在写作 :
1 9 4 9 - 1 9 7 6
年中国大陆的"潜在写作",亦即这一阶段那些不是为了在当时公开发表也不可能在当时公开发表的写作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陈思和先生将"潜在写作"定义为"那些写出来后没有及时发表的作品。【】
在“四人帮”对文化实行“全面专政”的时候,到底禁锢了多少图书,已经无法计算。但是可以从反面看出一个大概。当时有一个《开放图书目录》,出了两期,一共刊载文科书目一千多种。
台湾的解严
刘季伦并不知道,在他手抄《阿Q正传》时,中国大陆的年轻人也在私下手抄一本书,那就是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这部歌颂中国老一代科学家的手抄本,因为颂扬周恩来总理而惹怒了姚文元,作者张扬入狱,但是一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却在民间以手抄本的形式传播开来。
1966年大陆爆发“文革”,台湾相应推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个“文化复兴”除了用来加强思想管制外,只能流于口号,不像对岸“文革”那般引发实质的冲撞。
读书无禁区
“我们重申我们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在我们的当代史中,人人尽知,确实发生过史无前例的禁书狂飙。‘四人帮’垮台后,风沙虽然已过,不敢重开书禁的还大有人在。当时我们针对时弊,喊出‘读书无禁区’,深受读者欢迎,我们非常感激。”——1981年4月《读书》
解放以后有多次禁书运动,改革开放以后,每一次平反都带来一批作品的解禁,譬如“胡风案”的平反、胡适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此外,“海禁大开”也是改革开放给读书界带来的一个大变化。
“手抄本年代”前后阅读符号
【读者调查】
在三四十年后的今天,当年私藏的书籍渐成明日黄花,那百十本曾为一代人激动甚至暗中狂飙的手抄本,大多在传抄中变了颜色,改了从前模样,湮没在1979年后如潮涌般的创作与阅读复兴里。不论故事与技巧,它们都已经走过了自己的时代,留下了历史的车辙。
正如《第二次握手》作者张扬对“握手”写作质量的否定——它写得并不好。凭心而论,《第二次握手》在写作技巧和故事叙述上,以及在其所暗藏的对爱的追寻与对人性的拷问上,都属“文革”手抄本中的上乘。也是因为时代的特殊,在一个精神食粮极度匮乏的时代,人们几乎是不放过任何一张有文字的纸片;加之写作与传阅“异端”文本的风险,“有奶便是娘”,作品质量、真伪,甚至故事情节,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不少当时广泛传抄而让人暗地津津乐道的作品,在今天看到故事乏味,毫无文学技巧可言。
也许,再次翻阅已索然无味,更经不起当代文艺评论家的专业批评,甚至失去了打磨的意义;但是,它们至少部分满足了部分人的阅读需求,留下了回忆。
任何创作和阅读都有土壤。让我们记住那一片无意“滋生”了手抄本的时代。【 】            
           
广东地市:
从手抄书到BT的中国隐秘娱乐档案
浏览字号:
 |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50后60后在那些被禁止的读物里重塑世界观,70后是在录像厅里发育发酵,80后和90后的文娱教育缺口则是在BT中补齐。
BT搜索引擎遭查封,它可疑的地位,终于得到了确认。
50后60后多数都抄过当时隐秘流行的小说,也亲手制作过自己的“歌集”。
  BT搜索引擎遭查封,它可疑的地位,终于得到了确认。原来,我们的文娱生活,一直由一个可疑的家伙来帮助完成。其实人的世界一直是这样,一部分是用来摆在台面上、可以言说的,另一部分是在现实中执行、心照不宣的,一部分提供世界观的框架,另一部分用来填补细节。特别在文娱形式方面,多年来中国青少年的文娱启蒙形式通常都带有非官方的隐秘流行性质。在读物匮乏的时代,我们有手抄本;在电影院里的电影为我们塑造一个世界的时候,录像带让我们看见另一个世界,在大片烂片面色诡异地霸占院线的时候,BT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50后60后在那些被禁止的读物里重塑世界观,70后是在录像厅里发育发酵,80后和90后的文娱教育缺口则是在BT中补齐。尽管它们只够格出现在野史里,是铿锵的时代洪流之外一条地位可疑的副线,但对我们来说,它们才是真实的世界,是分担在我们身上的,真实的历史。文
_艾辉 韩松落 朱白 指间沙 采访_曾明辉 宋寻 叶晓萍
  改革开放前
  隐秘档案一:手抄书 手抄的爱情与性启蒙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前,全国人民都投入到火热的革命运动中,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在讴歌伟大领袖和伟大事业,人民暂时无精力也无心思娱乐。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基石的稳定,新中国的第一代年轻人也进入了青春期,在背语录跳忠字舞的同时,他们也想接触更符合娱乐本质的事物,但也只能走“偏门”——民间总有“胆大妄为”者用隐秘文字的方式传播着这些东西。手抄本、禁书这些是在思想贫乏年代最深远的传播方式。除了像张宝瑞《一只绣花鞋》带有明显“类型片”色彩,是充满悬疑惊悚元素的作品,大多数手抄本、禁书传播的主题居然是爱情!描写知识分子曲折爱情的小说《第二次握手》如今看来比琼瑶小说还纯洁,在当年居然成为TOP1的手抄本,该小说与《少女的心》都被视为“淫秽书籍”。《少女之心》又名《曼娜回忆录》,流传甚广,成为当时文艺青年能够接受的“性知识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内地的娱乐教化是从“情、欲”两字开始的,年轻人渴望着爱情,荷尔蒙分泌旺盛,不能总是在阶级斗争或劳动,于是他们找到了诗歌、小说、流行歌曲去表达,于是才有了后来的邓丽君、张蔷……内地娱乐文化随时代洪流轰然驾到。(文
  隐秘档案二:内部观影
  北京是全国部属机关最集中的地方,鼎盛时期几乎每个部属机关都有自己的“小影院”或者放映厅,经常会搞内部观影,放些国外电影,名为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客观上却制造了接触国外电影文化的机会。不少机关大院的孩子都会偷偷溜进去看,《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就有对该场景的生动再现。
  隐秘档案三:听“敌台”广播
  在当时的年画或者宣传画中甚至会画着对“收听敌台广播”的打击行动,可见该行为在当时是多么危险。但总有一些人能够弄到收音机,晚上躲在被窝里收听,他们其实未必都听的是国外的时政新闻,更多的是那些流行歌曲的旋律,比如来自台湾的邓丽君歌曲。
  隐秘档案四:国外带回的唱片
  乐评人黄燎原说他从小就听过披头士、滚石等经典摇滚乐队的歌曲,是因为他父亲经常出国,可以给他带。当时政策比较严厉,但依然有少数人有机会出国考察、工作。我们要感谢这部分人,因为他们也利用“特权”带回来一些好东西,流行唱片就是其中一部分。
  顾晓鸣(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读的首本禁书是《红楼梦》
  那时候能读的书的确不多,我读的第一本禁书是《红楼梦》,我老师偷偷给我看的。其实也不算禁书,但当时我初二,又正好赶上1957年,我在这种年纪就看那个书,被抓起来是不得了的。但是这种情情爱爱的东西,禁得越多,就越想看,另外还有些许偷偷摸摸的快感。后来,连《苦菜花》都成了黄书,但高中时候还是偷偷地看了英译版的《内分泌学》。再后来就流行手抄书,大家靠手抄的方式在传递书本,都是没办法的事。这些书影响很大,几乎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1&& && && && && &&
更多相关内容
南方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20-
②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南方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南方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文革”手抄本:少女之心(曼娜回忆录)
编者: 白士弘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4-2
本书是文革时期著名的手抄本,现经重新整理出版。世纪知名度最高的手抄本’之一《少女之心》首次成为解禁正规出版作品。‘文革’时期的手抄本小说《少女之心》,是流传于‘文革’时期的夹杂色情内容的小说。
&& 上一页1
· 点击:1226522次
· 点击:1123998次
· 点击:1087775次
· 点击:1007388次
·点击:982244次
频道头条 Big News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书中,吴敬琏缓缓叙述,吴晓波奋笔记述,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走近又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回忆者与记录者之间如画卷展开…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抄少女之心原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