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什么有动物绝命时刻终极毁灭2013绝

悉尼一动物园海豹绝食身体衰弱 遭遇人道毁灭
  凯西从2014年起开始绝食。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澳大利亚新快网2月20日报道,由于身体状况日渐衰弱,全球唯一一头被捕获的海豹凯西(Casey)已在悉尼Taronga动物园接受人道毁灭。
  这头七岁半的海豹从2014年初开始绝食。动物管理员发现它精神状况不佳,身体也日渐衰弱。&我们不能强迫动物吃东西。&Taronga动物园媒体关系部经理威廉斯(Mark Williams)说。
  饲养员及园长对凯西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评估,认为其康复的可能性极小。2月14日,动物园兽医为凯西实施人道毁灭。&凯西深受游客及工作人员欢迎。但考虑到它的健康状况,我们认为人道毁灭是最好的选择。&威廉斯说。
  据报道,2007年,澳新州国家公园及野生动物部门在Wattamolla海滩,发现了刚被鲨鱼咬伤腹部的凯西。凯西的自然栖息地是南极水域,而动物园工作人员当时估计凯西年约1岁。一份国际环境协议阻止凯西返回南极水域,因为担心它会把传染病带回脆弱的南极生态圈。因此,凯西被带到Taronga动物园安居。
  据悉,海豹的寿命一般是12年。Taronga动物园将根据环境废弃物程序处理凯西的尸体。2013年,Taronga动物园总计已对74头动物实施人道毁灭。(实习编辑:何越 审核:陈薇)
相关阅读&&&&&&&&&&
Copyright (C)为什麽世上有动物人类?_百度作业帮
为什麽世上有动物人类?
为什麽世上有动物人类?
从类人猿到人,其实是热带动物,如果没有衣物御寒,只能生活在28摄氏度以上赤道附近很狭窄的地区.森林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有的,而沙漠是在人类出现之后才有的.也就是说,森林是原始的,而沙漠是人造的.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你想有云就播雨,也许将来连云彩也没有了!人能不能少干点活,少挣点钱,生活的轻松一点;少生产一点,少浪费一点,省下一点资源留给子孙使用?人类最后的天敌只剩下了病毒和人类自己.百万年之前,人类的祖先类人猿生活在热带森林中,与周围的各种生物和谐相处,是大自然中的平凡一员.随着类人猿大脑的进化,开始了猿向人进化的进程.其实从这个时候起也开始了人类改造大自然、对抗大自然、远离大自然的进程.任何一种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在地球上都有一定的生活范围.从类人猿到人,其实都是热带动物,如果没有衣物御寒,只能生活在28摄氏度以上赤道附近很狭窄的地区.但是人类用其进化的大脑智慧,用多种动物的皮毛和植物纤维织成各种织物替代了自身退化了的体毛,包裹在身上来抵御寒冷.使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全地球所有地区.不论是热带雨林,还是两极冰盖;不论是高寒荒漠,还是海中小岛,都有人类出没的踪迹.也就是说,人类活动在全球的范围影响大自然.随着人类掌握了越来越先进的科学技术,随着人类自身数量的增加,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刻.“蜀山兀,阿房出”.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的头一句就指出,修建阿房宫是大量砍伐树木,把蜀山变成秃山为代价的.然而这大规模的豪华建筑群并没有长久保存下来.没过多久,就被楚霸王一把火毁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没有了,原来郁郁葱葱的蜀山也永远变成了荒山秃岭,不可复原!人类大规模砍伐森林,过度垦植和放牧,加上城市化建设,改变了地球地貌和植被.森林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有的,而沙漠是在人类出现之后才有的.也就是说,森林是原始的,而沙漠是人造的.地球上几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海洋浮游生物和陆地蕨类植物在生长过程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能,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藏起来,形成了石油和煤炭.人类在最近几百年内将这些不可能再生的石油和煤炭挖掘出来,燃烧取暖、发电和制造其它石化产品,几百万年贮藏的太阳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转化为热能,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明显地改变了地球气候.一位伟人说过,人类企图改造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地球气候正在变得越来越恶劣,不利人的生活.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干旱、洪水,及引发的地震、海啸、龙卷风、泥石流……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渺小和力不从心.然而人类不甘在大自然面前示弱,继续与自然抗争.在干旱地区,一旦有积雨云出现,便用飞机或火箭播撒碘化银等化学药品,实现人工降雨或增雨.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设机构.殊不知,降水的形成是有规律有条件的.降水的成因有对流、锋面、地形、台风四种,人工改变自然规律制造降雨,能解一时之需,但也是饮鸩止渴,无长久之利.你想有云就播雨,这样搞下去也许将来连云彩也没有了!自然界的生物物种的生生灭灭,进化淘汰,是有着它自己的规律的.人类出现以后,按照自己的愿望干涉了自然界物种的进化规律.按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理论,生物的进化与淘汰分为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人类养植了稻米、小麦、玉米及多种蔬菜水果等植物,饲养了猪马牛羊、鸡鸭鹅狗等动物,给予它们大大优于自然界的生长条件,并按照人类需要索取的目标进行人工选择.结果是这些被驯化的物种成了向人类提供食物(还有纤维、药品等)的寄生生物,不能离开人的照料,失去了返回大自然自主生存的能力.至于还有那些没有被驯化的野生生物,人类也严重干扰了它们的自然选择规律,按照人类自己的需要,大肆捕杀有用的动物,大肆砍伐有用的植物,大肆挖掘有用的矿物.为了谋求象牙、犀角、羚羊皮,对已经被驱赶到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的无人境地的珍稀动物继续追杀.不满足于只吃猪肉羊肉的猎奇者张着血盆大口,盯着穿山甲、娃娃鱼、鲨鱼翅、眼镜蛇……以至于有惊人数量的物种已经灭绝、正在灭绝和濒临灭绝.有人质问那些专门喜欢胡吃海塞的饕餮之徒:“你不知道某某是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吗?怎么还要吃它?”答曰:“正因为知道,所以要赶紧吃呀,不然就吃不着啦!”那一副自私无赖的嘴脸真真是令人发指.经过人类肆无忌惮的杀戮,豺狼虎豹早已在动物园以外的视线内销声灭迹,“谈虎色变”已经是非常非常遥远的过去了.不久的将来,我们只能拿着画片对孩子讲:“从前呀,有一种动物,叫老虎,尖牙利爪血盆大口,能吃人,可厉害啦!不过,人已经把它们全消灭光了,看不见啦!”生物学中的自然选择,是这样举例的:非洲草原上的狮群,最强壮的最容易扑猎到食物,而病弱的则被饿死;羚羊斑马等食草动物是最强壮的能逃脱狮群的扑食,而病弱的则被狮子吃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草原上只留下了最强壮的狮子和最强壮的羚羊斑马.人类凭借智慧的大脑战胜了所有野生生物,成为“万物之灵”,几乎没有了天敌.在人人平等生存权利的法律下,扶老携幼、拉家带口地走过几千年.由于自身的发展跳出了自然选择的规律,人类的组成包含着大量的老弱病残,整体素质远远低于物竞天择的其他物种.要提高人类整体素质,只得靠自己努力.加强医疗技术,以减少病残;加强文化教育,以提高文化修养;人类改变了地球气候,改变了地球地貌,还在用克隆、转基因等更先进的技术干涉地球生物的自然规律,人类已经没有豺狼虎豹那样的天敌,在大抵征服了天花、疟疾、结核、肝炎等传染病之后,又有爱滋病、非典肺炎、禽流感等病毒在向人类挑战.人类最后的天敌只剩下了病毒和人类自己.人类远离了大自然,表现在没有衣物遮身,不能御寒;没有房屋挡风,不能安眠;不把食物洗净,不能果腹;天然水不过滤不煮沸,就不敢饮用;伤病没有医药就难以治愈……人类从前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而战;现在为了争夺石油资源而战;将来就要为了争夺洁净水和空气而战.有一位美国科学家说,人类的出现,其实是地球的癌症,人类吞啮着地球上所有的物种,毁灭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并且还有向地球以外空间蔓延的趋势.此话虽然有些偏激,但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人类毁灭大自然,最终将毁灭人类自己.有一次在服装商场,看着那些忙着选购衣着的顾客,我想她们可能谁也不缺少要买的那件衣裳.但是当前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国家政策就要求扩大内需,鼓励消费.象穿上魔鞋就不停地跳舞的童话一样,经济发展走入一个魔幻怪圈:生产要发展,要挣利润,就要促进消费;消费者要消费,先得去生产,去挣钱.为了赚钞票的忙忙碌碌生活让人人喊累.这样结果却是扩大的生产和扩大超度的消费进一步污染了环境,浪费了更多的资源.我有一个突发奇想的逆向思维:人能不能少干点活,少挣点钱,生活得轻松一点;少生产一点,少浪费一点,节约下一点资源留给子孙使用?这个想法与当前的发展生产、促进消费的方针格格不入,却与建立节约型社会、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据地质学家考证,地面形成一米厚的土壤,大约要经历一万年的时间.能生长树木花草、粮食蔬菜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在人口急剧膨胀的今天,每天都有大量的土地变成混凝土建筑和柏油路面,还有洪水、泥石流等造成的水土流失,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着耕地.耕地在减少,原始森林在减少,湿地在减少,两极冰盖在减少,淡水在减少,野生生物在减少……与此同时,人口在增加,消耗资源在增加,污染在增加,风沙在增加,荒漠在增加,不利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灾害在增加……这是一个可怕的不可逆的过程.现在只有极少数的有远见的科学专家和环保志愿者在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奔走呼号,却在众多的急功近利、只顾赚钱发财的人群面前显得势薄力单.要等待绝大多数人的保护环境的觉悟提高时,就为时已晚.必须动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来强制加强保护自然环境.人类如果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就会在毁坏大自然的同时,毁灭人类自己.这样可以么?烟瘴挂大峡谷:即将毁灭的野生动物天堂?(组图)|烟瘴挂大峡谷|野生动物|长江_科学探索_新浪科技_新浪网
烟瘴挂大峡谷:即将毁灭的野生动物天堂?(组图)
  第一位漂流长江并因此遇难的探险家尧茂书当初不会想到:他命名的长江上第一个峡谷——烟瘴挂大峡谷竟然是每况愈下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中的一块“飞地”,是长江上游野生动物的一艘“诺亚方舟”。这里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之多、之珍稀,令人难以置信。告诉我们这些秘密的是中国民间生态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的负责人杨欣。他带领一个由科学家和民间环保人士组成的调查组,在这里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查。令人不安的是,一个庞大的修建水电站的计划,可能要毁灭这一切。
  烟瘴挂峡谷两侧山势险峻,到处是裸露而陡峭的岩石,这是岩羊们理想的栖息地。如此坡度的岩壁,除了岩羊、雪豹,其他动物望尘莫及。如果能看到成群的岩羊,那就意味着附近很可能生活着雪豹。摄影师站在一处高坡上俯瞰,峡谷内的草坡、河道景色扑面而来。别看峡谷的白天如此沉寂,等到黄昏之后,狼、赤狐、藏狐、雪豹等食肉动物将纷纷登场,它们的行踪,将被埋伏在峡谷内的红外照相机所捕捉。
第一个漂流长江源的人,为长江第一大峡谷命名
  尧茂书,一位来自四川的探险家。1985年6月,他独自划着橡皮筏从长江源的姜根迪如冰川出发,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漂流。400多公里后,尧茂书的橡皮筏进入了他从源头一路漂来所遇到长江上的第一个峡谷。在峡谷中,他遭遇了第一个险滩,并险些翻船——在地图上,险滩所在的峡谷没有任何地名标注。靠岸后的尧茂书惊魂未定,一位藏族牧人跟他说了峡谷的藏语名。他抬头张望时,从下游飘浮而上的雾气,如层层笼罩的烟瘴,笼罩在峡口的激流巨浪之上。根据藏语音译和现场景观,尧茂书在地图上将这处峡谷标注为“烟瘴挂”。“烟瘴挂”来自藏语发音“烟瘴嘎(音)”,意为“白色的石山”。
  1993年,那时的杨欣还很年轻。他记得,那是一个无风的早上,他和几位伙伴漂流至烟瘴挂峡谷入口,从南向北流的牙曲在这里汇入通天河。在太阳的照射下,牙曲水面上升起2米多高的雾瘴,缭绕的白雾逆通天河而上,像游蛇般钻进峡谷之中。如今,规划中的牙哥水电站的选址就在不远处。
  不幸的是,7月24日,尧茂书漂流至金沙江段时触礁身亡。他是第一位漂流长江的人,也是外界第一个为烟瘴挂峡谷命名的人。
  通天河流淌430公里后,受到从可可西里方向延伸而来的冬布里山阻挡,数公里宽的辫状水道立刻收为急流一束,并切开冬布里山,形成万里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峡谷——烟瘴挂。烟瘴挂位于通天河上游河段,距沱沱河、当曲汇合处的通天河起始处约100公里。峡谷南侧为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的索加乡,北侧为该州的曲麻莱县曲麻河乡。
  烟瘴挂大峡谷位置图 烟瘴挂峡谷是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峡谷,在牙曲汇入通天河的地方形成了较大落差。因为地形险峻、环境封闭、人迹罕至,这里成为长江上游的一座生态孤岛。
  1986年6月,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成为第二支划船通过烟瘴挂的队伍,年轻的我当时也在探险队中。我们划着单人艇进入烟瘴挂,两岸山势陡峻,随处是裸露的灰白色石灰岩和深褐色火山岩,石灰岩地带形成了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多出现在气候温暖、降水丰富的地区,气候寒凉的长江源能看到喀斯特,实属少见。
  两岸景色吸引队员们四处张望,云雾在犬牙交错的怪石间不断升腾,野生动物则在山石、云雾间时隐时现。河道转过一个弯,一只棕熊出现在右岸山坡,呆呆地望着这群异类,队员们兴奋地举起相机。也许是我们的声响引起了熊的不安,突然间,棕熊以惊人的速度跃入江中。此时队员们有些紧张,挥舞着手中的船桨,大声呵斥。但是,棕熊并没有攻击船只的意思,而是从船前迅速游过,爬上左岸,抖搂了几下毛发上的水,头也不回地上山去了。
  七八年后,我又两次组织考察队伍,划着漂流船通过烟瘴挂,每次都能看见出没的熊。此外,还常常遇到野牦牛、藏野驴、狼、旱獭。斯求才仁是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以下简称“绿色江河”)长江源保护站的管理员,他80多岁的爷爷住在沱沱河畔。至今,老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仍是年轻时的打猎生活。当时,人们打猎是为了生存,狩猎对象多是食草动物。他们也猎杀狼,目的不是获取狼肉,而是为了保护羊群。另一种食肉动物雪豹生活在高海拔的岩石区,远离牧民的牛羊,与牧民几乎没有冲突,很少被捕猎。在才仁爷爷的打猎生涯中,只是用捕狼的夹子误抓过一只雪豹。
  一张由卫星图生成的等高线地形图,展示了烟瘴挂峡谷的陡峭地形,“绿色江河”的两个考察营地分别位于峡谷口和峡谷内,用于隐蔽跟踪拍摄的红外照相机被安放在11个区域。制图/张立芸
  我隐约感到,烟瘴挂不仅是一处秘境,更是长江源区野生动物的避难所。在长江流域环境恶化的背景下,这个峡谷是一块弥足珍贵的生态“飞地”。
烟瘴挂两岸,一度是人烟稀少、野兽成群的荒原
  20世纪90年代,因藏羚羊的猎杀与保护,可可西里、曲麻莱、措池等地名开始出现在各种报道中。距离遥远、地形闭塞,加上电影《可可西里》的渲染,外界对这些地方的认知是“既熟悉又陌生”。
  烟瘴挂两岸分别是治多县的索加乡和曲麻莱县的曲麻河乡措池村,由措池村进入较为便利。由于谷内河道蜿蜒、地势陡峭,所以行政地界划分较为模糊。不过,两岸牧民不会因河段阻隔而无来往,冬季结冰后他们可来回穿梭两岸。平日,牛羊在两岸草场悠闲地散步吃草,放牧者则时不时拿起望远镜彼此对望,或者用对讲机呼叫通话交流。
  “绿色江河”志愿者通过一年的准备和调查,通过数据、图片、影像记录并展示峡谷内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外围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完成了相关调查报告。在科学数据、文字、图片、影像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借助多方力量,为烟瘴挂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同时也为当地牧民寻求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途径。 目前,“绿色江河”对烟瘴挂地区完成了阶段性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人类学领域的调查摸底。通过这些活动,希望能让政府和公众更多了解这块稀缺的生态之地。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帮助当地设计、规划小规模的参与式、科考式旅游,同时建立当地社区自治共管模式,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路径,使当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得到最好保护。
  当地老人讲:“以前并没有措池这个称呼,这个村名是国家给取的。曲麻河乡有个叫措池的小湖,这样的小湖在曲麻河乡有1万多个,原来住在小湖旁边的牧民搬到这里,他们住的地方就被称为措池了。土地改革时期,青海果洛、四川甘孜和西藏拉萨等地有不少人流落到这里。现在措池地区大部分是果洛和四川人,玉树本地人反而很少。”
  许多长者提到,地图上的措池最初一直是无人区,只有野生动物出没,也是土匪窝。如当地民间谚语说:“措池有草的话,只有荒漠草。措池有石头的话,只有搬不动的顽石。措池有水的话,只有苦味的盐碱水。措池有人的话,只有一个孤独的人……”
  关于烟瘴挂附近村庄历史,较为准确的说法是: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该区域属于吐蕃年措部落。清代,这里成为和硕特蒙古的势力范围,由蒙古的千户、百户统领当地百姓。今天,通天河一带虽然没有蒙古人的踪迹,但其影响延续至今,当地有不少蒙语地名,如可可西里、巴颜喀拉等,当地牧区至今还有与藏族黑帐篷不同的圆形蒙古包。
杨欣 绿色江河环境 保护促进会会长 近30年来致力于长江源地区的探险考察、摄影和生态保护工作
  大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青海地方军阀势力多次镇压年措部落后裔,其属民逃往西藏黑河地区,使烟瘴挂周围地区成为荒芜之地。1965年,政府把措池、杜墟、勒泽、彻夏4个队移民到峡谷边上,那时还基本上是无人区。
  即使在盗猎猖獗的年代,烟瘴挂也较少受到干扰,这里的藏族牧民普遍信佛,他们所持的“有情众生”自然环境观,使野生动植物很好地得到了保护。野生动植物与牧养的家畜一样,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形状的花草和长相相异的动物,在当地人眼里都是充满情感的。比如有一类叫“阿然曲通”的花,被称为“鼠兔的奶酪”,在植物学分类中叫点地梅。当地牧民会根据花草的长势判断草场及年成的好坏。如当地一种叫“路钼色唔”的草,生长在河边或湿地,开红色的花。每年这个花若长得好,就意味草肯定长得好。又如草甸上的阿然曲通,是开春早或者晚的标志,当地人观察其开花时节时令,可以判断天气变化。每年阿然曲通开花时,也往往是开春要下第一场雨的时候。
  在动物学家带领下,考察队的志愿者借助船只进入峡谷。着陆之后,他们还要走进每一条山沟,登上每一个山头,仔细寻觅野生动物留下的蛛丝马迹。谷底海拔4300多米,高处山头海拔4600多米,陡峭的坡度、缺氧的环境,时刻考验着队员们的体能。烟瘴挂峡口是一处险滩,这也是长江中最靠上游的险滩。夏季,洪水季节来临,一般船只难以通过。1985年,探险家尧茂书正是在漂过这个险滩后为烟瘴挂命名的。考察队的帐篷四面都有观察孔。为让动物熟悉帐篷的存在,以获取它们的信任,帐篷需要提前几天搭建。观测期间,潜伏在帐篷中的队员不能使用烟火。
在最后的长江急流区,“绿色江河”对雪豹等动物进行抢救性调查
  在我心中,烟瘴挂峡谷一直是长江流域最神秘的河段。
  烟瘴挂距曲麻莱县驻地并不远,但由于它是通天河切出的隐蔽峡谷,周围居民很少进入,所以一直鲜为人知。2013年6月,我20年后再次回访烟瘴挂。当时我们本着“不对外界报道就是最好保护”的原则,虽然目睹了其中风景,但并没有向外界揭开它的面纱。
  烟瘴挂峡谷的上下游都有大量的白唇鹿种群,尤其是峡谷以上100公里的通天河上游,这里大片平阔的河滩,是白唇鹿交配的场地。每年10月,有超过500只的白唇鹿在这里角斗、求偶、交配、嬉戏。角斗胜利的雄鹿,会得到几头母鹿的青睐——然后,它们就在这里交配,孕育生命。不过,失败的雄鹿也并不灰心丧气,它们会在来年重整旗鼓,再战一番。
  “烟瘴挂”作为一个地名,可以被现代的检索系统检索,始于2006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长江流域水利情况调查。2006年,长江水利网第一次用“烟瘴挂”描述“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峡谷”:通天河在莫曲河口被冬布里山阻挡,河水在群峰之间左右冲闯,形成这条十余公里长的水上通道。
  如今,海拔4500米的曲麻河乡水电开发被提上了工作日程,这让峡谷的命运充满了不确定性。
  家住烟瘴挂峡谷附近的扎多,现在是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的秘书长。他小时候失去了双亲,是草原上的亲戚养育了他。为报答草原养育之恩,他十多年前就在曲麻河乡措池村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工作。扎多也告诉我,烟瘴挂附近很可能要修水电站了,现在公开的资料已经可以看到,光通天河流域就会出现七八座水坝。这个消息令我十分吃惊,通天河的烟瘴挂河段海拔落差虽然大,但冬季常常结冰,平时水量也不算大,发电效率不会太高,为什么偏偏选中这里修水电站呢?
  专门从事江河生态调查的杨勇向我提供了一份长江流域水电规划资料,距烟瘴挂最近的规划水电站叫牙哥水电站——因注入通天河的牙曲而得名。随后,我找到了相关数据:牙哥水电站拦水坝高44米,装机容量为63.6兆瓦,年发电量预计为3.522亿度。可以想见,若牙哥水电站按计划建成,那万里长江的自然峡谷将全部消失!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悉尼一动物园海豹绝食身体衰弱 遭遇人道毁灭- Micro Reading
悉尼一动物园海豹绝食身体衰弱 遭遇人道毁灭
17:16:36 来源:环球网
[提要]&&【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澳大利亚新快网2月20日报道,由于身体状况日渐衰弱,全球唯一一头被捕获的海豹凯西(Casey)已在悉尼Taronga动物园接受人道毁灭。据报道,2007年,澳新州国家公园及野生动物部门在Wattamolla海滩,发现了刚被鲨鱼咬伤腹部的凯西。
凯西从2014年起开始绝食。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新快网2月20日报道,由于身体状况日渐衰弱,全球唯一一头被捕获的海豹凯西(Casey)已在悉尼Taronga动物园接受人道毁灭。
  这头七岁半的海豹从2014年初开始绝食。动物管理员发现它精神状况不佳,身体也日渐衰弱。“我们不能强迫动物吃东西。”Taronga动物园媒体关系部经理威廉斯(Mark Williams)说。
  饲养员及园长对凯西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评估,认为其康复的可能性极小。2月14日,动物园兽医为凯西实施人道毁灭。“凯西深受游客及工作人员欢迎。但考虑到它的健康状况,我们认为人道毁灭是最好的选择。”威廉斯说。
  据报道,2007年,澳新州国家公园及野生动物部门在Wattamolla海滩,发现了刚被鲨鱼咬伤腹部的凯西。凯西的自然栖息地是南极水域,而动物园工作人员当时估计凯西年约1岁。一份国际环境协议阻止凯西返回南极水域,因为担心它会把传染病带回脆弱的南极生态圈。因此,凯西被带到Taronga动物园安居。
  据悉,海豹的寿命一般是12年。Taronga动物园将根据环境废弃物程序处理凯西的尸体。2013年,Taronga动物园总计已对74头动物实施人道毁灭。(实习编辑:何越审核:陈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请问一下,这个地球上有哪些已经被毁灭的动植物?我需要求助啊…………………………_百度知道
请问一下,这个地球上有哪些已经被毁灭的动植物?我需要求助啊…………………………
Shamanu or Japanese Wolf日本倭狼1905年 Indian Cheetah亚洲猎豹1948年 Bali Tiger巴厘虎1937年 Caspian Tiger西亚虎1980年 Javan Tiger爪哇虎1988年 Chinese Turkestan Tiger新疆虎1916年 Chinese Douc Langur海南白臀叶猴1893年 Taiwan Cloud Leopard台湾云豹1972年 Chinese Rhino中国犀牛1922年 Przewalaski’s Horse普氏野马1947年 Saiga Antelope赛加羚羊1950年 Pere David Deer麋鹿1900年 Pygmy Hog倭猪(灭绝年代不详) Schomburgk Deer熊氏鹿1932年 Syrian Wild Ass(0ngger)叙利亚野驴1930年 Ramchaekan Bear堪察加棕熊1920年 Persian Fal''low Deer波斯鼬鹿(灭绝年代不详)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动植物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白鳍豚(07年灭绝)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娱之绝世毁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