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全国同名同姓的人叫张守贵的有多少人同名

商品编号:
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加载中,请稍候...
【特价】震撼中学生的101篇科幻/张守贵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攒书现象拷问转型期出版规范
    作者张守贵状告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痴鸟》一书侵害自己著作权一案,今天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中国电影出版社、书商叶舟以及印刷这本书的公司一起成为被告。
  张守贵称,2004年7月,他将自己创作的书稿《走失的夏娃》交给“新署畅销书策划工作室”负责人叶舟,希望在他的帮助下寻求出版。叶舟先说有3家出版社有意出版此书,后又推说不好出版。2004年12月,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张守贵发现该书书名被改成《痴鸟》,署名为郭敬明,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与此同时,一名叫寇祥的作者主动找到本报,声称他著的书《读禅有感悟》,被冒周国平的名字出版了。把寇祥的书稿交出去的,同样是叶舟。
  寇祥说,去年10月,他把自己创作的10万字的《读禅有感悟》一书交给叶舟,还配有图片,寻求出版。今年2月,他发现一本同名的书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署名周国平编著。经过仔细核对,除了极少数内容外,均与自己的书稿一模一样。
  同时,著名作家周国平向多家媒体投书,郑重声明,今年有两本署名“周国平”的书均系盗用他的名义,这两本书分别是《纯粹的智慧》(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和《读禅有感悟》(金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周国平认为,即便真如两家出版社说的那样,真有与自己同名同姓的作者,出版社在宣传过程中,至少存在误导行为,有意引导读者相信这两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周国平所著。《纯粹的智慧》一书在订货会现场立了一块大广告,赫然标明“周国平新作”。
  周国平的律师陈鹰表示,经过与两家出版社交涉,已达成了协议。两家出版社均承认失误,向周国平道了歉,答应将冒名书停售下架,并从经济上作出赔偿,并承诺,在对方追究书商侵权责任时予以配合。对于书商的责任追究,现正在与相关书商协商。
  对于冒周国平名出书一事,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何志云说,合作出书,出版社内部有把关机制,作者到出版社出书,都会有书面授权和身份证证明。委托第三方代理出书的,出版社也要把这些材料拿到手。
  “如果第三方提供的授权书和身份证有假,我们也很难核实,作为出版社,我们不能假定每个人拿来的材料都是假的,也不能像公安局那样进行审查。”
  何志云说,冒周国平出书的事情给了出版社一个教训DDD凡是和知名作者重名的作者的作品,手续再全出版社也要谨慎。
  记者了解到,2004年12月之前,张守贵和寇祥都曾经在叶舟的“新署畅销书策划工作室”做过攒手。张守贵告诉记者,他先后为叶舟攒过几本励志类和财经类的书,分别从叶舟手里拿过600元到1500元不等的稿费,因为这些书都是拼凑而成的,交给叶舟时他都放弃了署名权。
  在张守贵手里,记者见到了张守贵和叶舟签订的一份合作补充协议。这份协议没有签字时间,据张守贵说是他和叶舟在日签的。协议的第五条规定:甲方所策划的选题及文稿著作权归甲方。为了确保一稿一投,乙方在3年内无权再将稿件内容私下对外以任何形式进行投稿。否则,甲方有权追究乙方的相关责任。第七条规定,双方合作暂定半年,即从日至日(试用期为一个月)。
  张守贵说:“我确实在叶舟那里干过攒书的事情,但这本书我事先和他说得很清楚,是一部我完全原创的文学作品,不是攒的书。”
  在法庭上,叶舟和张守贵还分别就稿件的原创性进行了质证。
  但叶舟在庭审时称,张守贵是他的工作室的编辑,他们之间有劳务合同,张守贵提交的书稿,是他的工作室策划的选题,对书稿进行编辑和修改是张守贵按照工作要求所进行的职务性劳动。所以书中尽管收录了张守贵本人的一些作品,书稿的版权还是应该归公司所有。
  据了解,国家版权保护中心法律部,专门负责对社会各界提供法律援助。近一两年,案件数目不断攀升,法律部一年最多接手案件近200个,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公布的有关版权方面的案件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图书冒名出版只是出版界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一,隐藏在背后的,是近年来图书出版体制改革前后,图书出版市场竞争激烈,出版社与书商合作,以至于倒卖书号、攒手遍地、伪书成堆、大量跟风等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冒名图书案揭开伪书出版一角&
  中国青年报北京6月9日电:作者张守贵状告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痴鸟》一书侵害自己著作权一案,今天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中国电影出版社、书商叶舟以及印刷这本书的公司一起成为被告。
  张守贵称,2004年7月,他将自己创作的书稿《走失的夏娃》交给“新署畅销书策划工作室”负责人叶舟,希望在他的帮助下寻求出版。叶舟先说有3家出版社有意出版此书,后又推说不好出版。2004年12月,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张守贵发现该书书名被改成《痴鸟》,署名为郭敬明,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与此同时,一名叫寇祥的作者主动找到本报,声称他著的书《读禅有感悟》,被冒周国平的名字出版了。把寇祥的书稿交出去的,同样是叶舟。
  寇祥说,去年10月,他把自己创作的10万字的《读禅有感悟》一书交给叶舟,还配有图片,寻求出版。今年2月,他发现一本同名的书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署名周国平编著。经过仔细核对,除了极少数内容外,均与自己的书稿一模一样。
  同时,著名作家周国平向多家媒体投书,郑重声明,今年有两本署名“周国平”的书均系盗用他的名义,这两本书分别是《纯粹的智慧》(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和《读禅有感悟》(金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周国平认为,即便真如两家出版社说的那样,真有与自己同名同姓的作者,出版社在宣传过程中,至少存在误导行为,有意引导读者相信这两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周国平所著。《纯粹的智慧》一书在订货会现场立了一块大广告,赫然标明“周国平新作”。
  周国平的律师陈鹰表示,经过与两家出版社交涉,已达成了协议。两家出版社均承认失误,向周国平道了歉,答应将冒名书停售下架,并从经济上作出赔偿,并承诺,在对方追究书商侵权责任时予以配合。对于书商的责任追究,现正在与相关书商协商。
  对于冒周国平名出书一事,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何志云说,合作出书,出版社内部有把关机制,作者到出版社出书,都会有书面授权和身份证证明。委托第三方代理出书的,出版社也要把这些材料拿到手。
  “如果第三方提供的授权书和身份证有假,我们也很难核实,作为出版社,我们不能假定每个人拿来的材料都是假的,也不能像公安局那样进行审查。”
  何志云说,冒周国平出书的事情给了出版社一个教训―――凡是和知名作者重名的作者的作品,手续再全出版社也要谨慎。
  记者了解到,2004年12月之前,张守贵和寇祥都曾经在叶舟的“新署畅销书策划工作室”做过攒手。张守贵告诉记者,他先后为叶舟攒过几本励志类和财经类的书,分别从叶舟手里拿过600元到1500元不等的稿费,因为这些书都是拼凑而成的,交给叶舟时他都放弃了署名权。
  在张守贵手里,记者见到了张守贵和叶舟签订的一份合作补充协议。这份协议没有签字时间,据张守贵说是他和叶舟在日签的。协议的第五条规定:甲方所策划的选题及文稿著作权归甲方。为了确保一稿一投,乙方在3年内无权再将稿件内容私下对外以任何形式进行投稿。否则,甲方有权追究乙方的相关责任。第七条规定,双方合作暂定半年,即从日至日(试用期为一个月)。
  张守贵说:“我确实在叶舟那里干过攒书的事情,但这本书我事先和他说得很清楚,是一部我完全原创的文学作品,不是攒的书。”
  在法庭上,叶舟和张守贵还分别就稿件的原创性进行了质证。
  但叶舟在庭审时称,张守贵是他的工作室的编辑,他们之间有劳务合同,张守贵提交的书稿,是他的工作室策划的选题,对书稿进行编辑和修改是张守贵按照工作要求所进行的职务性劳动。所以书中尽管收录了张守贵本人的一些作品,书稿的版权还是应该归公司所有。
  据了解,国家版权保护中心法律部,专门负责对社会各界提供法律援助。近一两年,案件数目不断攀升,法律部一年最多接手案件近200个,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公布的有关版权方面的案件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图书冒名出版只是出版界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一,隐藏在背后的,是近年来图书出版体制改革前后,图书出版市场竞争激烈,出版社与书商合作,以至于倒卖书号、攒手遍地、伪书成堆、大量跟风等现象。 (记者 桂杰 李健 )
责编:逯娜
更多视频搜索:
&&&&&&&&&&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系统集成:&网页设计:图书冒名出版问题严重 攒书拷问出版规范-搜狐新闻中心
图书冒名出版问题严重 攒书拷问出版规范
时间:日14: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张守贵状告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痴鸟》一书侵害自己著作权一案,今天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中国电影出版社、书商叶舟以及印刷这本书的公司一起成为被告。
  张守贵称,2004年7月,他将自己创作的书稿《走失的夏娃》交给“新署畅销书策划工作室”负责人叶舟,希望在他的帮助下寻求出版。叶舟先说有3家出版社有意出版此书,后又推说不好出版。2004年12月,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张守贵发现该书书名被改成《痴鸟》,署名为郭敬明,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与此同时,一名叫寇祥的作者主动找到本报,声称他著的书《读禅有感悟》,被冒周国平的名字出版了。把寇祥的书稿交出去的,同样是叶舟。
  寇祥说,去年10月,他把自己创作的10万字的《读禅有感悟》一书交给叶舟,还配有图片,寻求出版。今年2月,他发现一本同名的书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署名周国平编著。经过仔细核对,除了极少数内容外,均与自己的书稿一模一样。
  同时,著名作家周国平向多家媒体投书,郑重声明,今年有两本署名“周国平”的书均系盗用他的名义,这两本书分别是《纯粹的智慧》(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和《读禅有感悟》(金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周国平认为,即便真如两家出版社说的那样,真有与自己同名同姓的作者,出版社在宣传过程中,至少存在误导行为,有意引导读者相信这两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周国平所著。《纯粹的智慧》一书在订货会现场立了一块大广告,赫然标明“周国平新作”。
  周国平的律师陈鹰表示,经过与两家出版社交涉,已达成了协议。两家出版社均承认失误,向周国平道了歉,答应将冒名书停售下架,并从经济上作出赔偿,并承诺,在对方追究书商侵权责任时予以配合。对于书商的责任追究,现正在与相关书商协商。
  对于冒周国平名出书一事,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何志云说,合作出书,出版社内部有把关机制,作者到出版社出书,都会有书面授权和身份证证明。委托第三方代理出书的,出版社也要把这些材料拿到手。
  “如果第三方提供的授权书和身份证有假,我们也很难核实,作为出版社,我们不能假定每个人拿来的材料都是假的,也不能像公安局那样进行审查。”
  何志云说,冒周国平出书的事情给了出版社一个教训―――凡是和知名作者重名的作者的作品,手续再全出版社也要谨慎。
  记者了解到,2004年12月之前,张守贵和寇祥都曾经在叶舟的“新署畅销书策划工作室”做过攒手。张守贵告诉记者,他先后为叶舟攒过几本励志类和财经类的书,分别从叶舟手里拿过600元到1500元不等的稿费,因为这些书都是拼凑而成的,交给叶舟时他都放弃了署名权。
  在张守贵手里,记者见到了张守贵和叶舟签订的一份合作补充协议。这份协议没有签字时间,据张守贵说是他和叶舟在日签的。协议的第五条规定:甲方所策划的选题及文稿著作权归甲方。为了确保一稿一投,乙方在3年内无权再将稿件内容私下对外以任何形式进行投稿。否则,甲方有权追究乙方的相关责任。第七条规定,双方合作暂定半年,即从日至日(试用期为一个月)。
  张守贵说:“我确实在叶舟那里干过攒书的事情,但这本书我事先和他说得很清楚,是一部我完全原创的文学作品,不是攒的书。”
  在法庭上,叶舟和张守贵还分别就稿件的原创性进行了质证。
  但叶舟在庭审时称,张守贵是他的工作室的编辑,他们之间有劳务合同,张守贵提交的书稿,是他的工作室策划的选题,对书稿进行编辑和修改是张守贵按照工作要求所进行的职务性劳动。所以书中尽管收录了张守贵本人的一些作品,书稿的版权还是应该归公司所有。
  据了解,国家版权保护中心法律部,专门负责对社会各界提供法律援助。近一两年,案件数目不断攀升,法律部一年最多接手案件近200个,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公布的有关版权方面的案件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图书冒名出版只是出版界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一,隐藏在背后的,是近年来图书出版体制改革前后,图书出版市场竞争激烈,出版社与书商合作,以至于倒卖书号、攒手遍地、伪书成堆、大量跟风等现象。搜狗()搜索:“”,共找到
个相关网页.
页面功能&&【】【】【】【字体:&&】【】
-- 给编辑写信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相关链接
(06/10 10:31)(06/10 10:19)(06/10 10:06)(06/09 15:01)(06/09 11:33)(06/09 11:31)(06/09 11:21)(06/08 17:18)(06/08 09:56)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紧急提醒: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请小心一个刚流出来的精神病,他的特征是:拿着手机东张西望。
精品专题推荐:透视出版乱象——回顾旧文:周国平同志遭遇连环伪书案
图片来源:网络
连环“伪书案”:勾勒出版文化乱象
本刊记者/楚京辉
三十四岁的湖北荆门籍文学青年寇祥,近一年多来,一直比较郁闷。
日深夜,记者对他的电话采访,也不时被他“小灵通”时强时弱的信号所干扰。
何况他租住的农家小院,在远离北京市区八十余华里外的门头沟山区。
“日,我因名誉权、肖像权被侵害而将《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告到丰台区人民法院;今年2月9日,因‘诉讼主体不清’法院驳回了我的诉讼请求。”
他十分抵触、极力回避“一审败诉”这个中性的法律表述,“《信报》的失实报道对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我自然要坚持维权,去年10月我已提起上诉,前两天接到法院通知,我正在为二审积极做准备。”
日,《信报》第38版发表了该报记者署名文章:《寇祥:是我写的书冒充了周国平》。
此前一天,正是寇祥本人主动联系《信报》,要求“披露真相,揭示内幕。”
但采访见报后,他却对文章标题以及文中诸如“周国平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这个水平吗”、“叶舟口头承诺为一本书的写作付给我2500元报酬、给我署名”等语句表示强烈不满。
他指责记者篡改、曲解了客观事实与其本意,甚至认为该文所配其照片,也连同部分文字一起,丑化了其形象。
与这起典型的“文字官司”紧密关联的,还有其他三起因“三本伪书”而引发的连环诉讼,近两年来,波及六位作家学者(或作者)、三名书商、两家出版社,至今“余音未绝”。
上述所有人与事的交集,均指向北京新署畅销书策划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新署);而这一系列事件的始作俑者,正是新署的“中心主任”、寇祥所提及的——叶舟。
寇祥“结缘”叶舟
2004年5月底的一天,在河北省徐水县大午集团下属的“大午中学”结束了一段时间“思想教育课”任职后回京的寇祥,在网上看到了新署招聘“作家、撰稿人”的信息,新署办公地点离自己临时租住的大杂院还很近。
6月初,有志于写作的他,在苏州桥周边的另外几间小平房里,见到了著名的“畅销图书策划人”叶舟。
叶舟的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是图书界一位神奇“快刀手”。
年度,署名“叶舟”编著出版的“励志、财富类社科新书”,通过专业网络查询系统能够搜索到的已有近20册/套。
至于由他组稿而推出的图书,“每个月不下20本”,据寇祥介绍,叶舟经常以此为荣,向合作伙伴和手下员工炫耀。
这些书的出版单位大多赫赫有名,其中冠有“中国”字头的计有工人、商业、华侨、电影、长安、物资、盲文等出版社,而世界知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也分别隶属于中央国家机关。
叶舟自称“复旦大学心理学博士”,曾钻研过“成功学”与“策划学”,因而对“益智类”图书似乎情有独钟:去年一年,他就一口气出版了《道家的智慧》、《佛家的智慧》、《儒家的智慧》、《兵家的智慧》、《易经的智慧》以及《北大周末智慧课》。
这些“成绩”使得寇祥对不时标榜自己“能在一夜之间东拼西凑‘拽’出一本新书”的叶舟,不由佩服:“在‘攒书’手段创新、市场把握方面,他真是具有相当的‘歪才’”。
由于寇祥对传统“国学”颇为爱好,叶舟就量体裁衣地让他写本《住宅的禁忌》。
2004年7月,初稿完成,两人因内容编辑产生分歧,于是寇祥另找书商出版了这本“风水书”,改名为《旺宅宝典》,赚了笔稿费;而叶舟又建议他写本《读禅有感悟》(以下简称《感悟》),作为新署已出版过《读史有感悟》的姊妹篇。
这个“选题”很合寇祥的胃口,他一直潜心“禅学”,经年累月,刚好有不少“悟禅手稿”,驾轻就熟,到日,《感悟》脱稿。
此刻他和叶舟两位飘零异乡的“楚天子弟”,已然朋友般相处,手头都不宽裕,不时相互接济。
“叶舟钱来得快,花得也快,大手大脚。而且相对‘攒书’的精明,他行骗却明目张胆,简直是缺心眼儿”,寇祥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旧哭笑不得,“《感悟》联系出版时,他竟然当着我的面儿,在电话里和书商研究把我的名字改成著名作家的名字,以利销售,我当时就表示反对。”
2004年11月,寇祥回乡奔赴母亲八十大寿。
2005年2月,他在手术休养中,开始对“伪书风波”有所耳闻。
2005年3月,寇祥心怀忐忑赶回北京,在王府井新华书店的新书热销专柜,一眼就盯牢了《感悟》,赶忙去看作者署名:醒目的黑体字,赫然印着“周国平”。
周国平“遭遇”叶舟
日傍晚,周国平住宅客厅。
在落地灯的映照下,这位61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显出些许疲惫。
“去年是我本命年,一连打了三场官司,其中竟有两场是因伪书而起,实在耗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今年要抓紧工作,尽快完成对尼采部分作品的翻译、编著与出版。”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周国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因相继创作了《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守望的距离》、《风中的纸屑》尤其是《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大量“哲学美文”,而享誉文坛。
树大招风。
2005年1月,在新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感悟》与《纯粹的智慧》(以下简称《智慧》)两本都署名作者“周国平”的图书,打出“周国平新作”的大幅彩色广告,进行强力宣传。
与此同时,一些“网上书店”也借势跟进,在首页将这两部“新作”特意排列在周国平其他九部著作之前,“优先”推介。
部分喜爱周国平的读者与书商,误认为该书确系他本人“新作”,踊跃购买征订,使得这两部“新作”很快跻身全国众多知名书店销售排行榜前列。
“悟禅”也好,“纯粹”也罢,“完全是有预谋地冲着我的(写作)路数来的”,周国平苦笑着解嘲。
日、2月8日,他连续两次发表公开信,声明《感悟》与《智慧》皆为盗名之作,纯系伪造。
特别是《智慧》一书,令他出离愤怒:“熟人买来此书,一看即可断定非我所写;有人则将信将疑,诧异我的水准怎么会突然变得不成样子。在对我了解不多的读者心目中,我的形象会被糟蹋到什么地步?”
他批判该书“内容荒唐不经、浅薄粗糙,一派胡言乱语,是劣货与垃圾。”
他举例印证:“《智慧》中关于‘人应该具有的觉悟’,分列了如下小标题:钓鱼和享受钓鱼是不同的;吃肉和享受吃肉是不同的;性行为和享受性爱是不同的……”
“我很不理解出版社怎么会让这样的东西出笼,不管是谁写的,都不该三审通过。”
于是周国平委托律师,与分别在2005年1月、2月出版《感悟》和《智慧》的金城、中国电影两家出版社交涉,很快查找到与这两家分别签约的书商曹永进和李世化。
出乎意料的是,两位书商将“伪书矛头”指向了同一个人——叶舟。
他在2004年12月,分别给两位书商提供了“周国平”的身份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以及两部“新作”。
2005年3月,经中央电视台《文化访谈录》记者协助查证,他所提供编号为182130、地址为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安裕乡一分局一组的“周国平”身份证,被常德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证明“在人口信息库中不存在”,是假证。
而叶舟本人户籍所在地,正是常德市安乡县,只不过他所处的乡,叫安德乡。
疲惫的“完胜”
周国平在日和3月15日分别与金城、中国电影两家出版社就其侵权责任达成协议,在获得经济赔偿的同时,出版社承诺立即将两本伪书下架,停止销售。
但侵权书商与叶舟,却仍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加紧推销发行伪书。
《智慧》和《感悟》虽然版权页标明印数分别为册,但实际印量远不止此。
寇祥向记者证实,“我在日和叶舟‘摊牌’时,他对我说,仅《感悟》在当时就已再版一次,两次共印了三万册。且该书版权已卖给台湾和韩国,那天录音我还保存着。”
与书商和叶舟协商不成的周国平,将其起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淀法院)。
日,此案开庭审理中,李世化出示了
日,他与叶舟签订的“出版协议”,其中明确约定:“双方一致同意《智慧》作者署名‘周国平’,由叶舟找到同名同姓之人,并取得此人身份证复印件和授权书。”
据此,海淀法院在日一审判决中裁定叶舟与李世化有假冒“周国平”署名的故意,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同时认为两人侵犯了周国平的著作权;并对其声誉也造成损害,导致公众评价降低,影响有关单位对其作品市场价值评估,客观上侵害了其经济权利。
进而支持了周国平要求获得精神损失赔偿的主张。
面对传唤,叶舟一直拒不到庭应诉,海淀法院只得对其缺席判决。
经济与信用双破产后的叶舟“消失了”,债主却不只周国平和寇祥。
叶舟把曾经在2003年10月,通过中国盲文出版社与他联合署名推出过《体验》一书的李放也“涮”了。
李放,原名李保华,现任民主与建设出版社高级编辑兼北京奥博开放大脑训练中心首席培训师。
日,记者与李放约在他最初工作的国家图书馆附近见面。
年过四十,他的火气还是旺盛,“叶舟算是我徒弟,2003年他跟我学习过‘创新思维’,也替我出书打过下手。后来他单干,搞了家号称挂靠在新闻出版总署之下的‘新署’,我还劝他一定要谨慎行事。谁知他竟把我的《体验》也盗印成‘周国平’的《智慧》,到现在他还差我八千块钱稿费呢!”
但他最“恨”还是周国平:“一审败诉后,我已在上月末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我就不信,知名学者就可以随便骂别人的作品吗?”
2005年中,周国平对《智慧》的尖锐批评,引起该书原版《体验》作者李放的强烈不满,他以名誉权受损为由起诉了周国平。
日,海淀法院一审判决李放败诉。
该院认为,法律在保护名誉权的同时,亦保护言论自由。
名誉权保护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而非某种著作或理论。
公开后的著作或理论,可能受到正面或负面评价,法律并不保护其只能获得正面评价。
当出版拥有自由
这份判决,被周国平的辩护律师浦志强盛赞“准确,精辟。”
李放却愤慨于“判决明显偏袒”。
在3月9日的法庭上,他不仅言辞激烈地抨击审判长马军;更为怒不可遏地直面浦志强指斥其为“浦志高、犹大”——20年前,李、浦两人是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同窗。
浦志强认为,他的同学“不能容忍正常的学术批评和舆论监督,是名誉权的不当膨胀”。
而周国平此次因回击伪书反被指控“侵犯名誉权”,使他对这一领域的案件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名誉权纠纷最易引发滥诉,有些对言论的承受能力差同时对相关法律不够了解的人,往往把自己的不快心情夸大为被侵权。”
学者周国平因两本伪书而引起的两场官司目前可谓“完胜”,而“北漂”寇祥面对《感悟》持续走火甚至已衍生出新书《读禅看人生》这般哄闹又无奈的滑稽现实,还在艰难维权。
2005年年末,他依据已将“侵犯知识产权”纳入犯罪的《刑法》2005年修正案,以“侵犯著作权罪”举报叶舟,向门头沟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报案,警方已正式受理。
2004年6月,与寇祥几乎同时结识了“新署”叶舟的东北人张守贵,与他遭遇相同,运气却好一些。
2004年8月,张守贵的原创诗歌散文集《走失的夏娃》完稿交给叶舟;三个月后,他便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意外见到已被改名为《痴鸟》、署名“郭敬明”、自己曾经的《夏娃》。
郭敬明,被新生代狂热追捧的80后作家;《痴鸟》的冒牌作者“郭敬明”,这回是被叶舟从湖北省天门市辛苦寻来的“同名同姓人”。
张守贵毫不含糊地将叶舟、中国电影出版社告上法庭,索赔近24万元。
日,经海淀法院调解,其获得4万余元和解费。
“一叶扁舟”,荡漾如此波澜;但出版界的“叶舟”又何其之多,俨然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金庸之后,王朔、池莉、、、海岩、等等一路直至周国平、郭敬明,大凡畅销书作家,先是被“名字几近相同”困扰如金庸,再其后,总归难免被“冒名宠幸”。
叶舟们除假冒国内名家之外,还伪造外国著名作家作品甚至畅销图书(书名与其相同但内容完全伪造),类型集中在经管、励志以及心理自助等方面。
以上行为不仅违反了《出版管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侵犯了原作者、读者以及出版者的权益,也严重影响出版界声誉。
还有可能引发业界信用危机,更是对民族文化精神创造力的侵蚀、破坏。
在出版社、书商、策划人的合谋下,目前伪书、垃圾书的制作流程已经产业化。
三者中出版社的角色最为恶劣:为伪劣图书提供合法身份,通过倒卖书号便可坐地分赃。
或许,打破国家对出版权的垄断,真正实现在法律框架内的相对出版自由,才是强有力遏制“精神垃圾泛滥”的治本法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查全国同名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