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笑星杨二扯扯的真实名字是什么

清末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真实内幕_名人网发生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晚清四大奇案之首。上个世纪90年代,陶慧敏主演的电视剧版《杨乃武与小白菜》更是让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如今,这个故事又推出了新的版本。上个月,新版《杨乃武与小白菜》在北京台二套开播。霍思燕扮演的新小白菜从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变成了一个勇于追求爱情、抗争命运的新女性。 影视艺术形式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已广为人知。然而,历史上这一冤案的事实真相却鲜为人知。本文意在披露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事实内幕。杨乃武、小白菜与葛品连杨乃武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城内(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一个小康之家,自幼勤奋好学,为人正直。杨乃武结过三次婚,首为吴氏,次为大杨詹氏,后死于难产。继娶小杨詹氏,即案发时之妻,后直至终老。小白菜本名毕生姑,乳名阿生,小杨乃武15岁,其父毕承祥,后来一些文艺作品中称其为毕秀姑。小白菜八岁时随母再嫁到余杭县城,其母嫁给喻敬天为妻,小白菜称喻为继父。与杨乃武是邻居,与葛品连也是邻居。葛品连之父葛奉来,早年死亡。葛品连之母也是带子再嫁给沈体仁为妻,沈体仁则是葛品连的继父。小白菜11岁时,经其母喻王氏与葛品连之母沈喻氏订明,将小白菜嫁给葛品连为妻。葛品连成年后由继父将其荐至豆腐店当伙计。小白菜16岁时,葛品连便想将小白菜娶过门。小白菜与葛品连于同治十一年三月初四成亲,小白菜即为葛毕氏。此时,杨乃武正好在澄清巷口新造楼房三间。造房时由沈体仁监工,得知杨乃武还有新房多余出租,就告诉了葛品连之母沈喻氏,沈喻氏通过赵兰荣,向杨乃武租了楼房一间给小白菜夫妇居住,每月租金800文,杨乃武和小白菜就在同一楼房内居住。葛品连仍在豆腐店帮伙,由于早上起得很早,有时晚上就宿在店中。小白菜一人在家,闲来无事,经常去杨乃武家中走走,有时就在杨乃武家与杨乃武同桌吃饭。小白菜还学起诵经,因识字不多,就请杨乃武教。开始,大杨詹氏还在,小白菜与杨乃武来往频繁不至被人非议。同治十一年九月初八日,大杨詹氏因难产去世,整座楼房有时就只剩杨乃武和小白菜两人。小白菜仍和以前一样,不避嫌疑,与杨乃武来往甚密。后来有关杨乃武和小白菜有奸情的流言街坊邻里都知道了。小白菜夫妇在杨乃武处住了一年以后,杨乃武提出要求把房租增至每月1000文。小白菜夫妇觉得难以承受,就另行租了太平巷王心培隔壁的房子居住。大杨詹氏死后三个月,杨乃武和小杨詹氏即詹彩凤结了婚。次年八月,杨乃武参加癸酉科乡试,中了浙江省第一百零四名举人。案情发端同治十二年十月九日,在豆腐店帮伙的葛品连因身体不适回家,途中数次呕吐。大约早饭也未吃,便在糕点店买了粉团吃。到了家门口,还呕吐不止。到家后就躺到了床上,他自以为又得了流火疾,便要小白菜去买桂圆和东洋参煎服。葛品连服用后并未见好,病情反而更为沉重。午后,葛品连病情沉重。延至申时,葛品连便死了。葛品连死后的第二天晚上,尸体的口、鼻内竟流出血水。葛品连的义母冯许氏见后怀疑葛品连是中毒而死,便与沈喻氏等众亲友商议,请求官府前来验尸,以验明葛品连是否中毒致死。如系中毒而死,则请查根究底。此事告知了地保王林,当晚便请人写好了呈词。次日一大早,在地保王林的陪伴下,沈喻氏便向县衙提交了要求验尸的呈词。知县初讯余杭县知县刘锡彤,时已年近七十。刘锡彤接下呈词,正准备与仵作沈祥及门丁沈彩泉等前去勘验,恰好生员陈竹山来衙为刘知县诊病。陈竹山与刘锡彤关系密切,常来常往。于是一边诊病一边就谈起了即将去勘验的事。陈竹山得知是为葛品连验明死因,就把他在走街串巷时所听说的有关杨乃武和小白菜之间的传闻告知了刘锡彤,还说,街坊邻居都认为葛品连之死是杨乃武和小白菜因奸谋毒所致。之后,刘锡彤带着仵作沈祥及门丁沈彩泉来到了葛品连停尸处。仵作沈祥验得葛品连尸身仰面作淡青色,口、鼻内有淡血水流出,身上起有大泡十余个。但用银针刺探喉部却呈青黑色,擦之不去,不似是砒毒之征,心下疑惑。于是只是向知县禀报说是中毒身死,却未报何毒致死。刘锡彤也未问。沈彩泉问沈祥,沈祥说可能是生烟土中毒致死。沈彩泉说不可能是生烟土,服生烟土皆为自服,是自杀,不是他杀,肯定是砒毒致死。沈祥不服,便与沈彩泉争执了起来。本来试毒的银针应该用皂角水多次擦洗,结果也都忘了。刘锡彤惑于陈竹山之言,竟相信了沈彩泉的话,认为葛品连是砒霜中毒而死。当即将小白菜叫来讯问,问她毒从何来?小白菜答不知。刘锡彤即将小白菜带回县衙审问。刘锡彤将小白菜带回县衙后,对其进行严刑拷打。据当年《申报》载,小白菜受的刑是烧红铁丝刺乳,锡龙滚水浇背。酷刑之下,小白菜作了与杨乃武系因奸情而谋害亲夫葛品连致死的供述。小白菜作完口供后,已是次日凌晨三更,刘锡彤一得到小白菜的供词,立即派一王姓书办并带民壮阮德等前往抓捕杨乃武。阮德和书办将杨乃武强行带到县衙。杨乃武半夜三更平白无故被强行带至县衙,窝了一肚子的火。当知县讯问时,不但否认与小白菜因奸谋毒之事,还以粗暴的态度顶撞刘锡彤,使刘锡彤大为恼火。杨乃武得知小白菜的供认说是初五交给其砒霜。于是,托人要求岳母本家亲友为其作证,证明其初五日在南乡除灵立继,初六日才回余杭城内。意在否定小白菜供认的初五日交砒霜的事实。杨乃武岳父的干兄弟监生吴玉琨、杨乃武岳父之侄詹善政、杨乃武的堂兄增生杨恭治及沈兆行、冯殿贵等人即按此要求向余杭知县递交了公禀。由于杨乃武有举人身份,系天子门生,不能用刑。刘锡彤束手无策,无法获取定案的口供。次日,便呈报杭州知府,要求革去杨乃武的举人身份。杭州知府陈鲁又通过浙江巡抚杨昌浚向朝廷具题。同治皇帝在杨昌浚的具题上亲批:杨乃武著革去举人,其因奸谋死本夫情由,著该抚审拟。杭州府再审葛品连死后第十天,即同治十二年十月二十日,刘锡彤便将杨乃武和小白菜及全案卷宗解至杭州府。但杨恭治、吴玉琨、詹善政等人为杨乃武所作的初六日才回余杭城内的公禀却被刘锡彤压下了,没有随卷宗上呈杭州知府。此时杨乃武革去举人的御批已下,知府陈鲁便动用大刑,杨乃武熬刑不过,只得承认与小白菜因奸谋毒之事。当陈鲁追问砒霜来源时,杨乃武便编造了从杭州办完中举手续回余杭的途中,在本已熟识的仓前镇爱仁堂药店钱宝生处以毒鼠为名购得的。陈鲁得到这一口供,以为案情已经大白,便叫刘锡彤将钱宝生的证词取来。钱宝生来到县衙后,说自己不叫钱宝生,叫钱鹿鸣,又名钱坦,也没有卖砒霜给杨乃武。刘锡彤反复做钱坦的工作,并表示不会追究其卖砒霜的罪责,也不会把他送到杭州府作证,并给钱坦写了书面保证。钱坦后来同意按刘锡彤的意思作证。陈鲁得到钱宝生的证词,又有杨乃武和小白菜的供认,就认为铁证如山,可以定罪判刑。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初六日,杭州知府陈鲁作出判决,以因奸谋杀亲夫罪处小白菜凌迟之刑,以授意谋害他人亲夫处杨乃武斩立决,上报浙江按察使。浙江按察使蒯贺荪,开始觉得案有可疑。因为杨乃武乃是个举人,他自己也是个举人。他不太相信一个举人会为一个女子而抛弃自己的前程不说,还得赔上自己的性命。于是,他找来刘锡彤,询及本案的经过情况,是否有不正常的情况。这刘锡彤向按察使拍胸脯保证,说此案铁证如山,绝无冤屈。蒯贺荪见此,也就放心了。遂将案件按照杭州知府的意见上报浙江巡抚杨昌浚。在此期间,杨乃武在狱中,书写了关于自己是被屈打成招的申诉材料,由其妻小杨詹氏即詹彩凤向杭州各衙门申诉,但没有引起浙江巡抚及臬司等地方官员的重视。到北京告御状同治十三年四月,杨乃武之姐叶杨氏随带杨乃武岳母家的长工王廷南、王阿木,从上海乘轮船到北京,经在京的同乡京官指点,向都察院递交由杨乃武所写的申诉材料。事先商定由王廷南进都察院递交,临进都察院前,王廷南说自己目力不济,要王阿木进去递交。这王阿木就说自己是王廷南。这样,王阿木就被当作王廷南递解回浙江杭州。都察院接受了杨乃武的呈词后,就下文给浙江巡抚,要求复审此案。杨昌浚将此案交杭州知府陈鲁复审,结果当然只能维持原来的判决。由于杨乃武之妻小杨詹氏多次在杭州各衙门鸣冤叫屈,杭州城内大街小巷传言纷纷。此事引起了当时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江南药王胡雪岩的关注。杨乃武之妻得到了胡雪岩的资助,有了再次进京的经济能力。同治十三年九月,杨乃武之妻詹彩凤随带其娘家帮工姚士法,携带杨乃武的呈控材料去北京,向步军统领衙门递交了这一材料。步军统领衙门将杨乃武的申诉情况上奏皇上,皇上谕旨,将此案交浙江巡抚杨昌浚督同臬司亲提严讯。但杨昌浚并未亲提严讯,而是将此案交给刚到任的湖州知府锡光以及绍兴知府龚嘉俊、富阳知县许嘉德、黄岩知县陈宝善共同审理此案。湖州知府锡光参与几次审理后,即找了个借口不再参与审理,不知原因何在。后来主要由龚太守审理此案,但不久便遇到同治皇帝驾崩等国家大事,又碰上全国性的考试,所以此案一拖再拖结不了案。刑部大审由于案件久拖不决,社会影响又大,刑部给事中王书瑞上奏要求重审此案。两宫皇太后命浙江学政胡瑞澜复审。胡官居学政,虽通学术,却不谙刑名,难以胜任,兼之素与杨昌浚相熟,也未能推翻原判。此后,该案又经历重重周折,送达刑部。刑部在审查案卷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疑点。浙江籍的京官也非常关心家乡这一轰动全国大案的审理情况。他们经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判断,认为本案是一起冤案。于是他们联名向都察院提交呈状,根据刑部提出的前述案中疑点,又增加了他们听闻来自家乡的消息。都察院接到呈词后,即向两宫皇太后、皇上奏请。两宫皇太后竟批准了都察院的奏请。刑部接下此案后,便调集本案的有关证人及杨乃武和小白菜进京。由于当时本案的主要证人钱坦已死,刑部也无法依靠证人的证词和人犯的口供定案。虽然在审理时发现杨乃武和小白菜都受过酷刑,与杨昌浚具题、胡瑞澜上奏中所说的并无刑讯一节显有不符,且杨乃武和小白菜也都推翻了原先因奸谋毒的供述,但刑部认为仅凭这些也难以定案。在审问进京人证的过程中,刑部官员发现余杭县令刘锡彤所勘验的葛品连中毒身死的尸体勘验结论值得怀疑。于是经请得旨意,将葛品连的尸棺运至北京,重新勘验葛品连的死因。光绪二年十二月九日,刑部在北京海会寺开棺验尸。由于此案影响很大,所以前来观看开棺验尸的人非常多。经仵作荀义、连顺喝报,验得葛品连周身大小骨殖均呈黄白色,确属无毒因病而死。在场的刘锡彤以及原验仵作沈祥也都不得不认可了这一鉴定结论。刑部官员还讯问刘锡彤、沈祥原验情况,两人承认,原验时,试毒银针并未按要求用皂角水反复擦洗,不符合朝廷规定的检验要求;沈祥向刘锡彤只报服毒而死,却未报何毒致死,等等。据此可见,杨乃武和小白菜确系冤枉。他们原来所作因奸谋毒的有罪供述显然均为虚假。于是,刑部上奏皇上,革去了刘锡彤知县之职。其他相关审理官员也各自因审理不利而遭受处罚。杨昌浚、胡瑞澜、陈鲁等皆被革职,刘锡彤则被从重处罚,发往黑龙江效力赎罪,且不准收赎。沈祥被判杖八十并徒刑二年,沈彩泉被判杖一百并流二千里。杨乃武、小白菜冤屈被洗刷,但亦被处杖八十与杖一百。至此,案件审结,其时为光绪三年二月十六日,案件审理全过程历时约四年。杨乃武回到余杭后,曾去上海《申报》做过事,不久仍回余杭,以种桑养蚕度日。于1914年病故,享年74岁。小白菜回到余杭后,终因亲友无靠,衣食无着,真的入庵做了尼姑,法名慧定。小白菜于1930 年圆寂,享年75岁。(摘编自王策来编著《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一份奏折隐藏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玄机在清末四大奇案中,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历时最长、涉案人员最多、酷刑最重、影响也最为广泛。此案始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十一日,止于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十六日,历时三年零四个月,先后历经县、府、按察司、省、刑部等七审七决,最终在清朝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亲自干预下才得以终结,最终有一百多名涉案官员被革职查办。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起案子,牵扯面竟至如此之广呢?杨乃武(),浙江余杭人,同治举人,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当时流传天下文章数浙江,浙江文章数余杭,而杨乃武的文章又被公认为余杭第一。杨乃武为人刚正不阿,常喜打抱不平,为贫穷百姓写诉状,帮助受欺负的百姓对付恶霸贪官,因而得罪了很多权贵,被他们怀恨在心。小白菜本名毕秀姑,因容貌俏丽,又喜欢穿白衣绿裤,故人送绰号小白菜,后嫁给葛小大,又称葛毕氏。小白菜是杨家帮佣,生性活泼,素来跟杨乃武很谈的来,杨乃武经常教她识字读书。婚后葛小大在县城豆腐店干活,小白菜仍然不避讳和杨乃武的来往,如此一来,邻里间便有了羊吃白菜的说法。日子久了,葛小大也起了疑心,但抓不住两人把柄,只好拿打骂小白菜来消气。后来,葛小大突然因病暴死,但口鼻流血。余杭知县刘锡彤的儿子刘子和早就垂涎小白菜的美色,他趁机挑唆葛小大的母亲葛喻氏:口鼻流血,怕是中毒身亡。葛喻氏因平日也见小白菜与杨乃武过往甚密,故信而不疑,当即报官。知县刘锡彤当即带领仵作和衙役前去验尸。按照当时的鉴定理论,如果经皂角水擦洗的银针刺入尸体,银针变黑,则说明死者系中毒身亡。而仵作沈祥忙乱中却用未经皂角水擦洗的银针刺入尸体,结果银针变黑,且死者口鼻内有淡血水流入眼耳,腹部有大泡十余个。根据多年经验,沈祥断定葛小大是中毒而死。刘锡彤对羊吃白菜的传言早有耳闻,况且对爱打抱不平的杨乃武早有不满,此刻一听是中毒身亡,立刻联想到情杀上。他当即派人把小白菜抓到县衙,逼她说出毒害丈夫的实情。小白菜大喊冤枉,刘锡彤厉声质问她和杨乃武的关系,得到的回答是杨乃武对葛小大的死并不知情。见小白菜嘴硬,过于自信的刘锡彤决定刑讯逼供。最终,在拶刑(古代审讯女犯时用的夹手指的刑具)、用烧红的铁丝刺双乳、用滚烫的锡水浇背等酷刑的折磨下,小白菜招认了和杨乃武串通毒害亲夫的实情。刘锡彤大喜,当即派人骗杨乃武归案。杨乃武一头雾水,矢口否认,并明确表示案发时间他不在余杭,有大批亲友可为他作证。按《大清律例》:有举人功名者,依律不能上刑。刘锡彤无奈,只好先将杨乃武押入大牢。第二天一早,他就向杭州知府陈鲁报告此事,请求革去杨乃武举人身份。陈鲁见事关重大,立即呈报给浙江巡抚杨昌浚,由杨昌浚呈报朝廷。在朝廷批文还未到达之前,杨家人打听到是小白菜供出杨乃武,并称十月初五杨乃武亲自交给她砒霜等等,就联合作证,证明杨乃武初五在南乡为岳父除灵,初六才回余杭县城。刘锡彤于是安排小白菜与杨乃武当堂对峙。可怜的小白菜此时惧怕再受刑,一口咬定原供属实,气得杨乃武破口大骂。刘锡彤以杨家人作伪证为由不再过问。按照《大清律例》,虽然朝廷批文仍未下达,杨乃武也并未招供,但小白菜所说合情合理,依然可以认定结案。但定罪权在于知府,不在知县。为了案件滴水不漏,他擅自将案卷改为试毒银针已经皂角水擦洗且中毒情形与《洗冤录》所载砒霜中毒一致,并连同杨乃武、小白菜一起押送杭州。位于余杭镇。馆内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以场景式展示形式真实地再现了清代同治十二年到光绪三年间在古镇余杭发生的震惊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案件上报给杭州知府陈鲁,陈鲁很快发现纰漏众多。因为杨乃武称刘锡彤审讯时并未传卖砒霜的证人钱宝生上堂。陈鲁于是派人取证。不料刘锡彤一方面派人控制住钱宝生,一方面又派人给陈鲁行贿,希望能够维持原判。这时朝廷批文已经下来,同治皇帝批准革去杨乃武举人身份,取证不能的陈鲁采用酷刑,最终将杨乃武小白菜屈打成招,并判小白菜凌迟处死,杨乃武斩立决。关于刘锡彤行贿的原因,历史上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刘锡彤为了报私仇一心想置杨乃武于死地,有的说是刘锡彤曾私下对举人杨乃武用刑,有的说是怕翻案之后会失信于民,不管怎样,正是由于刘锡彤的行贿才使得本案一错再错,最终局势难以控制。就在杨乃武受刑的时候,他的姐姐杨淑英和妻子杨詹氏一直在为他奔走,最终找到了他杭州的好友姚士法。姚士法同浙江巡抚杨昌浚的首席师爷杨同瑞熟识,就找他帮忙。在杨同瑞的帮助下,浙江巡抚杨昌浚读过案卷,发觉众多纰漏,决定亲审此案。看上去似是峰回路转,不曾想此次局势更糟,知县知府不但掩盖了很多证据和事实,而且联合向巡抚杨昌浚、按察使司贺荪行贿;杨淑英为救弟弟,特意去省城探监,终于说服小白菜翻供,但杨昌浚为了自己的面子和保住众多官员的顶戴花翎,决定不再提审此案,只将案卷原封不动的上交刑部。师爷杨同瑞愤然离职。而浙江士绅听闻此事后对杨昌浚非常不满,杨淑英在他们的支持下上京告状,并找到了族叔杨增生,杨增生又找到了翁同龢,在翁同龢的努力周旋下,朝廷终于发下谕旨,要求将此案发回浙江重审。杨昌浚为了脱离干系,来了个跟其他知府合审。这次审案很是热闹,不仅小白菜翻供,钱宝生也否认杨乃武买砒霜一事,弄得几个知府知县面面相觑,但由于官官相护,在酷刑的折磨下仍然维持了原判。恰巧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朝廷忙着新皇登基之事,就把这事搁在了一边。后来,在杨增生的努力下,慈禧也觉得这个案子拖的太久了,就于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下旨派浙江提督学政胡瑞澜为钦差大臣亲审此案。不料胡瑞澜虽然清正廉明满腹经纶,却对刑审案件不在行。被寄予厚望的他并没有从源头上去查案,而是在那么多的证词之间来回的游走、推测,更离奇的是杨乃武的有利证人钱宝生突然死了,所以在胡瑞澜看来,杨乃武的好口才好文笔就是在为自己开脱,企图掩盖事实,于是仍然采用逼供的做法屈打成招,并上报刑部审核,维持原判。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命官司这么简单了,而是牵扯到了江浙派官员与两湖派官员的政治斗争。审理过这起案子的陈鲁、杨昌浚等人基本都是两湖籍官员,是追随曾国藩的湘军派系官僚,在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他们矜功自傲,胡作非为,引起来江浙派官员的强烈不满。因此在对待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上,江浙派官员力主查个水落石出,这关系到浙江人的尊严浙系官员的发展。于是浙江众多官员联名向督察院递交呈词,要求提京重审此案,慈禧最终应允。历经百折,终于形成了由刑部尚书主审、户部和礼部尚书陪审、醇亲王和刑部侍郎听审的会审局面。经审理证实:卖砒霜给杨乃武的证人钱宝生虽然已经死亡,但此前杨家已经提供了杨乃武不在余杭的证词;另外,对葛小大开馆验尸,经检验确认尸体中并无有毒成分,故葛小大确属因病而死,杨乃武小白菜无罪释放。于是,涉案的三百多名官员有三十多人被革职、充军或查办,一百多人被革除顶戴花翎,永不续用。事实上,慈禧太后之所以狠下决心查办这么多官员,并不是因为她真要替杨乃武小白菜做主,而是要削弱两湖官员的势力。两湖派官员在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影响到朝廷的统治,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担心,因此她早就想削弱他们的势力了,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正好给他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于是在醇亲王的坚持下她选择了彻查此案。由此可见,一个普通的人命官司牵连到了两派官员的政治斗争,才是本案成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的关键。123456123456上一篇:下一篇:123456123123123456123456来自子话题:
先更新一下~ 截图来自评论~ 上面这位同学说没感觉现在立场很男性,确实,现在这道题整个氛围都反转了,你们不知道三天前这里极端男权的氛围多可怕,回答可怕,评论区更可怕,就像下面这位同志一样,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还有一些不善意的声音。&u&评论我已经关了&/u&,但不会删除,放在那里警醒自己吧~ 姐妹们,我们追求平等的路并不容易,只有我们自己强大起来,才能更堂堂正正的,无所畏惧的,对着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家共勉 O(∩_∩)O~&br&&img src=&/fa45a321c15eb0dc7d9c_b.jp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2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fa45a321c15eb0dc7d9c_r.jpg&&&br&&b&(&/b&&u&以下为正文&/u&&b&)------------------------------------------------------------------------------------------------------------&/b&&br&&b&有些男人,真是聪明啊~ 传统对他们有利时,他们谈传统;革新对他们有利时,他们谈革新;两者都不利时,他们拍桌子把水搅浑。&/b&&br&那些说“随父姓是中华民族光荣传统的”,我想说,传统可不可改,在于其是否能适应当今的环境与形势。在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在封建宗族制的时代,“随父姓”是自然而然的,毋庸置疑的;然而今天是什么时代了,&b&中国的男人们,你们何时才能正视“中国女性已经站起来了”这个事实呢?&/b&我们,接受着和你们同等的教育,和你们一样努力地拼命地在奋斗,我们要赚钱,也要兼顾家务,我们不需要、也受不到你们多少荫庇与恩惠——&b&我们,是堂堂正正的,同等的人&/b&。那我们为何没有理由要求子女的冠姓权?更何况,我们从来没有要求“独生子女随母姓”,我们没那么蛮不讲理;我们至多要求“两个孩子有一个随母姓”“如果有女孩的话随母姓”——难道这也很过分吗?连提出这种要求的权利都没有了,需要你们赏赐吗?&br&这个问题下高票的答案,清一水都是站在男性立场说话,其实我有点诧异的,我一直以为,知乎可能是中国网络上最追求平等、思想最先进的社区,想不到这个问题上大家又开始“呼唤传统”。这些“呼唤传统”的男人们,请你们移步&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结婚前女友提出10万彩礼,我该怎么做?&/a& ; &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为什么社会发展到现在,诸如结婚由男性负责买房这样的不平权现象还得到广泛接受?&/a& ; &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看恋爱中女友让你交出工资卡?&/a&等等问题,&b&试问,为什么你们在这样的问题下面,都能认识到“男女平等”“时代进步”,意识到“女性是平等个体需要承担同等责任”,却在姓氏问题上把这些忘却,开始回归传统做中华民族好传人了呢?&/b&&br&那些说“孩子随母姓会受到歧视”的,我不知道是你们生活在异次元空间,还是我生活在异次元空间。可能是我生活在中国女权比较高涨的地区,我班主任的独生女、伯父的独生女、初中同桌(男独生子,因为他父亲那边已经有很多堂兄弟而母系单微)等等,很多人,都是随母姓,没有任何歧视,没有任何问题。&b&大家可以移步这个问题,看看 &a data-hash=&b6fb0b7b9c680& href=&/people/b6fb0b7b9c68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黄继新& data-tip=&p$b$b6fb0b7b9c680&&@黄继新&/a& 老师的回答&/b&&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有多少男士可以接受「生两个孩子,男孩跟爸爸姓,女孩跟妈妈姓」?&/a&&img src=&/0beee3c855ac059c32ab4c_b.jp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5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0beee3c855ac059c32ab4c_r.jpg&&&br&&b&谁会因为你随母姓,就好好的跑来歧视你?谁这么无聊啊毕竟大家都这么忙。就算真被人嘲笑,那ta歧视的一定是你这个人,而不是“随母姓”这件事。&/b&&br&那些说“随母姓继承的其实是外公的姓”的人,我只能呵呵,你们真是够了。外公如何,祖父又如何?&b&每个女人都应该是独立的、有尊严的、无需依附任何男性而存在的个体。我的姓氏,就是我自己的,不是另外属于哪位男人的。说这话的人,你们醒醒吧,现在不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四德年代了!&/b&&br&那些拿“父亲要通过姓氏确定自己血脉的”,更是搞笑,难不成女性十月怀胎之苦,仅存的“至少孩子是自己的”这一点安慰,倒成了上天赐予的莫大恩惠了?&喜当爹&不过是网络流传的段子而已,笑笑便罢,请扪心自问,&b&你们真的落到&连孩子都不能确定是自己的&的地步了吗?要真这么惨,你们将来亲子鉴定的费用,我赞助,愿你们因此能给予你们夫人”为孩子冠姓“的权利,无论这权利她要不要。&/b&&br&&b&-------------------------------------------------------------------------------------------------------------------------------------&/b&&br&补充一下,本答案主要试图反驳“Y染色体论”“知母不知父论”“外公论”“倒插门论”“阴谋论”,具体操作层面上我认为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哦~ 女性独立的前提是经济独立,否则,如果房子由男方家负责买,家由男人来养,那就是传统的家庭模式,姓氏问题上也应当遵循传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权力义务一致,女性也不能不讲道理,什么都要啊~ 下面评论中说“又要男人买房,又要跟妈姓”的,那只是打着“平等”旗号攫取不平等利益的伪女权主义,跟我说的不是一件事哦~&br&每个人不可避免的陷入局限之中。我也是父母早就帮我攒着买房钱,然后身边的女性朋友都是受过比较好的教育、经济独立、家人开明的,所以才有底气这样说话,无法涵盖所有情况,如有偏颇,请大家谅解哦
先更新一下~ 截图来自评论~ 上面这位同学说没感觉现在立场很男性,确实,现在这道题整个氛围都反转了,你们不知道三天前这里极端男权的氛围多可怕,回答可怕,评论区更可怕,就像下面这位同志一样,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还有一些不善意的声音。…
来自子话题:
7月7号补充:你们好坏坏!!!我来回答的明明是起名字的问题,为什么全部都说我像孔女神!!!&br&好!!!&br&我就让你们看清楚了!!!&br&我真的不像!!!&br&&img src=&/a0bed5b9bbf7ea78dc8ddf_b.jp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7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a0bed5b9bbf7ea78dc8ddf_r.jpg&&&br&&br&&img src=&/98b04fdae019bc979ab9d90_b.jpg& data-rawheight=&852&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98b04fdae019bc979ab9d90_r.jpg&&&br&&br&一点都不像啊!!!明显我的帽子好看一点!&br&&br&&br&&br&7月5号补充:一觉起来100赞...果然有图容易破百...谢谢大家对我们的新婚祝福,我们这几天在度蜜月,没想到在机场顺手一答的问题会有这么多赞...&br&还有,我真的像孔女神么?&br&&br&&br&原回答:&br&前几天发生的事情让我鼓起勇气来回答这个问题。&br&&br&我老婆的名字比较男性化,叫高煜。我的名字又比较女性化,叫曹元。前两天去拍婚纱照,新郎写的高煜,新娘写的曹元...为了配合,我们拍了反串...&br&有图,说jb。&img src=&/ec989bb482bbcd_b.jp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c989bb482bbcd_r.jpg&&&img src=&/fef545eeeeaa4bec8f3e0_b.jp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3& data-original=&/fef545eeeeaa4bec8f3e0_r.jpg&&
7月7号补充:你们好坏坏!!!我来回答的明明是起名字的问题,为什么全部都说我像孔女神!!!好!!!我就让你们看清楚了!!!我真的不像!!!一点都不像啊!!!明显我的帽子好看一点!7月5号补充:一觉起来100赞...果然有图容易破百...谢谢大家对我们的…
来自子话题:
我姓让,让是让一让的让。以后打算让小孩叫让开,小名叫滚。
我姓让,让是让一让的让。以后打算让小孩叫让开,小名叫滚。
来自子话题:
翻译女人名字时,连姓氏一起女性化是种陋习,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就讲过:&br&&blockquote&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而来主张男女平等的男人,却偏喜欢用轻靓艳丽字样来译外国女人的姓氏:加些草头,女旁,丝旁。不是“思黛儿”,就是“雪琳娜”。西洋和我们虽然远哉遥遥,但姓氏并无男女之别,却和中国一样的,——除掉斯拉夫民族在语尾上略有区别之外。所以如果我们周家的姑娘不另姓绸,陈府上的太太也不另姓蔯,则欧文的小姐正无须改作妪纹,对于托尔斯泰夫人也不必格外费心,特别写成妥鉐丝苔也。 &br&&/blockquote&&b&梦露&/b&和&b&门罗&/b&是Monroe的两种译法,这个大家都知道了;&br&另有个常见的一名双译是安妮·&b&海瑟薇&/b&和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b&哈撒韦&/b&,其实原名都是Hathaway。幸好安妮的兄弟不是演艺圈里的人,否则一旦也成了明星,两人同时出场时,看记者们怎么写。&br&(下面出场的是安妮的弟弟汤姆·海瑟薇?噗~)
翻译女人名字时,连姓氏一起女性化是种陋习,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就讲过: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而来主张男女平等的男人,却偏喜欢用轻靓艳丽字样来译外国女人的姓氏:加些草头,女旁,丝旁。不是“思黛儿”,就是“雪琳娜”。西洋和我们虽然远哉遥遥,但姓氏并…
来自子话题:
已经不错了。。知足吧。。&br&&img src=&/b6bbbfe2f71b255ff2ef1d5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b6bbbfe2f71b255ff2ef1d5_r.jpg&&
已经不错了。。知足吧。。
来自子话题:
7.4补更&br&&br&哦天,过千!&br&好吧,我真心不是为了黑少恭,只是突然想起来了,图个乐,嚯嚯~&br&看到评论有朋友说有的名字听起来有点奇怪,其实不仿可以更换下个别字,&br&&strong&尤其尤其尤其不要用奇怪的字,&/strong&&br&&strong&尤其尤其尤其不要用奇怪的字,&/strong&&br&&strong&尤其尤其尤其不要用奇怪的字,&/strong&&br&&strong&重要的事情说三遍!!&/strong&&br&好了,我们来聊聊怎么改字,比如柰、芘、灀、佅、孇,天!这些字根本不是名字好么~&br&看到有个知友改的名字,路由器——路尤弃,虽然没倒过来,但是也可以,不过这个名字听着就有点奇怪了,如果写成 陆友七,你看,是不是一秒钟变大侠?&br&再比如有位知友起的护理液—— 叶丽狐,如果写成耶律户,是不是一秒钟变少数民族的大侠?&br&接着比如再有位知友起的夏凉被——贝凉瑕,如果写成百良夏,是不是效果看上去好很多呢?&br&总之,总结成诀窍就是——武侠名字一定不要生僻,除非你希望这个人来自上古时期,皇帝大战蚩尤的那个年代,否则永远不要用奇怪的字!&br&用最平易近人的字,取最不同寻常的名字!&br&&br&—————分割线不见了—————&br&&br&6.27补更&br&&br&没想到大家这么喜欢给身边的东西起个武侠名字,怎么样,是不是瞬间觉得你家的马桶可能就是江湖中成名已久的某位大拿?这样的马桶你怕不怕?敢不敢蹲?&br&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不要紧,你还有马桶刷,分分钟让它学会独门绝技,专治各马桶不服。&br&其实吧,就是给大家一个起名字的思路,触类旁通,不一定非得按照这个来。&br&比如你觉得某个人物的性格朝秦暮楚,那么就可以让他叫楚暮?如果你觉得这个名字这么好,怎么可以给这么一个坏人,不要紧,再换一个字,楚牧。哎呀,你看,分分钟就是猪脚的感觉。&br&正直无私,叫司无正(反差很爽)&br&阴险狡诈,叫焦应先&br&表里如一,叫李不二&br&等等等等。&br&&br&至于某些电视已经有的人名,我觉得编剧应该也是灵感突现所致,比如编剧看到一个小朋友在拉屎,恰好男主又没有合适的名字。大腿一拍,决定叫少恭!&br&&br&—————分割线不见了—————&br&&br&(以下原文)&br&&br&看来我必须将之公之于众了!&br&身边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是名字。&br&比如你看到身边有个电风扇,倒过来,扇风电,但是这还不够,必须把这字换成姓名常用的字,那流程就是电风扇——扇风电——单风巅。你看,是不是突然就不一样了?还可以随机改动某些你觉得不太好的字。&br&来几个例子——&br&手机——姬守&br&遥控器——祁空瑶&br&擦腚纸——支鼎苍(改字)&br&小汽车——车启萧(或者车七笑,女侠用)&br&牛仔裤——库子丑(改字)&br&垃圾桶——童基落&br&卫生巾——金圣韦&br&&br&是不是很赞?赶紧自己试试吧!
7.4补更哦天,过千!好吧,我真心不是为了黑少恭,只是突然想起来了,图个乐,嚯嚯~看到评论有朋友说有的名字听起来有点奇怪,其实不仿可以更换下个别字,尤其尤其尤其不要用奇怪的字,尤其尤其尤其不要用奇怪的字,尤其尤其尤其不要用奇怪的字,重要的事情…
来自子话题:
對同輩、長輩、古人等,&b&稱字實乃表示恭敬&/b&。&br&&br&對,你沒看錯。可以如此稱長輩、古人。&br&&br&比如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少游就寫過《贈蘇子瞻》以贈其師東坡。&br&&br&要知道古人最重師道及禮教。若非稱字合乎禮節,秦少游斷不會如此。&br&&br&相反,&b&“直呼其名”自古以來就是不怎麼禮貌的事情。&/b&&br&&br&古代諱稱指的就是名,而非字。&br&&br&比如士人一般不能直接言“丘”,因爲此乃孔子之名。但是言其字“仲尼”則可以。&br&&br&乃怕是其學生、子嗣都可以言“仲尼”二字。&br&&br&像李太白“鳳歌笑孔丘”一句,之所以驚世駭俗,就是敢於直呼其名。&br&&br&當然,呼孔子之名尚可,尤其在像唐朝這般黃老爲尚的朝代,只要你不怕道學先生責罵。&br&&br&但是你敢稱呼領導、長輩之名麼?哪怕是較爲崇尚開放的今日,一般也沒人這麼做吧。&br&&br&回到原題。大家現在可以瞭解了吧,&b&稱呼孫中山、蔣介石等,其實恰恰是對其人的尊稱,也是民國延續古時傳統的一種表現。&/b&&br&&br&另類的恰恰是毛澤東、周恩來等,呼名而不稱潤之、翔宇。這對於那個年代的人而言,不啻乎畔道離經。&br&&br&但是老一輩GCD人 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爲了&b&破除所謂文化糟粕;&/b&又因馬列主義的信仰,&b&崇尚無產階級內部平等&/b&,因而多推廣“呼名不稱字”。&br&&br&此習俗流傳至如今,大家遂一般習慣稱呼毛爲澤東,稱呼蔣爲介石。&br&&br&又:在臺灣,出於同樣的原因,&b&爲了彰顯 &u&平等 &/u&與&u&正式&/u&,&/b&對蔣都是稱呼中正。與我們稱呼毛澤東沒什麼兩樣。
對同輩、長輩、古人等,稱字實乃表示恭敬。對,你沒看錯。可以如此稱長輩、古人。比如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少游就寫過《贈蘇子瞻》以贈其師東坡。要知道古人最重師道及禮教。若非稱字合乎禮節,秦少游斷不會如此。相反,“直呼其名”自古以來就是不怎麼禮貌的…
来自子话题:
我确定,我有着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温暖,最有意思的名字。&br& 那是好多年前,一位孕妇被推进手术室,全家人等候,最终等来医生的通知:孕妇大出血,血库缺血,有生命危险。&br& 所有人慌了神,小医院里医生护士家人一团乱。&br& 孕妇被第二次推进手术室抢救的时候,电梯口,不大清醒的她轻轻抓住男人的手,说:“如果我不在了,你要带着孩子,好好的过日子。”&br& 男人泪流满面,咬紧牙根:“我不会让你走,拼了命也不放弃你。”&br& 都以为这是最后的告别。孕妇出血染红了手术台。&br& 集体去验血,幸运的是男人的母亲,弟弟还有男人自己可以输血给孕妇。&br& 男人的母亲有高血压,抽了不多就身体不适了。&br& 换弟弟来。400cc。还是不够。&br& 男人躺在床上,听说当时的场面特别悲壮,抽过左臂换右臂,然后是双腿。男人答应自己承担风险,让医生尽管抽。&br& 最后输给了孕妇800cc宝贵血液。&br& 他昏了过去。&br& 医生家人尽力救治配合下,女人挺过了鬼门关。刚出生体质特别柔弱的宝宝在特殊的看护下也渐渐活蹦乱跳起来。&br&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过后好久,医生安排这一家出院。&br& 男人抱着宝宝,说了句:孩子,我们从医院凯旋。&br& 从此,这个宝宝取名张奕璇。&br& 我念理工科,记得高中生物课课本上写着,&br&抽血800cc有生命危险。&br& 拿去问张先生:你知道这些么?&br& 记得他拿了根烟,点着,抽了口。然后告诉我:我不能让你刚出生没妈妈。有一点希望都要抓住。&br& 张先生的好哥们偶尔回来家里喝酒。酒劲上了头,总喜欢给我讲过去的事儿。&br& 张先生是徐小姐的初恋。&br& 起初徐小姐父母是反对的,把徐小姐锁在房门里。徐小姐趁家人不注意,打碎窗玻璃冲出去奔去找张先生。&br& 起初张先生家里穷,一套老旧的宅子,四五个姊妹兄弟。徐小姐从没怪过。&br& 起初张先生明知道有生命危险,那也要救徐小姐。按他的话,死也要一起。&br& 在这个世界里,别人谁我都不信。&br& 张先生和徐小姐是真爱,几乎成为了我的信仰。&br& 为什么觉得张奕璇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名字呢?&br& 因为它盛满了张先生和徐小姐的爱。&br& 我记得那年春天,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徐小姐投向张先生的眼神,闪着光。&br& 记得高冷腼腆的张先生笑容就没停过,红着脸。&br&更&br& 鲁迅先生有话: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国人的” 。而我总喜欢用善意看世界。谢谢各位在科学性方面的揣测。&br& 我确定,这是真实的故事。&br& 至于新婚夫妇间献血和新鲜血液输血的不安全性我以前是不了解的,谢谢你们给我科普。&br& 还有母亲是刚刚生下我然后二次手术的。血站的朋友貌似没有认真看我的文章。不过您科普的东西很有意义。&br& 但我坚持,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爸爸妈妈的朋友,还有当年医院的工作人员都记得,并且对这事记忆犹新。&br& 世界上还是有美好可以相信的。&br& 以上。
我确定,我有着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温暖,最有意思的名字。 那是好多年前,一位孕妇被推进手术室,全家人等候,最终等来医生的通知:孕妇大出血,血库缺血,有生命危险。 所有人慌了神,小医院里医生护士家人一团乱。 孕妇被第二次推进手术室抢救的时候…
来自子话题:
牛顿。。从小到大的物理课代表
牛顿。。从小到大的物理课代表
来自子话题:
要知道「范」的来历,先得了解 「Netherlands」 的建国史和 「Napoleon Bonaparte」,还要听说过「Frisian-Frankish wars」,最后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素——一群心中有爱的人民。&br&&br&&br&在罗宾·范佩西(Robin van Persie)转会去曼联之前,在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割耳朵之前,荷兰是被三个日耳曼部落所占领的,分别是「 Frisians」,「 Saxons」 和 「Franks」。(最开始是部落,而后变成王国)&img src=&/34eafba8ce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34eafba8ce6_r.jpg&&
图 [1]&br&图[1]中两个红色圈圈的就是当时的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下面的那个标明「Austrasia」就是另一王国,「Franks」是前者在公元481年时的版图,而这个时期的「Franks」也称之为卡洛琳王朝 (Carolingian dynasty),特指「Franks」王国在早期和中世纪时的王朝,,也被认为是德国和法国的开端。这一王朝起于查理曼大帝(Charles the Great),终止于胖子查理(Charles the Fat)。&br&&br&然后是在7世纪和8世纪之间,「Frisian」 和 「Frankish」 一直不断有冲突,为了莱茵河(Rhine)在 「Rhine-Meuse-Scheldt」 三角地区的控制权。&img src=&/a316fda3cb_b.jpg& data-rawwidth=&774&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4& data-original=&/a316fda3cb_r.jpg&&
图[2]&br&图[2]中红圈的三角地带,就是当年争夺的地区。而战争是随着公元734年,「Frisian」王国在「Boam」之战中失败亡国,在公元793年,查尔曼大帝和解,双方结束了近百年的冲突。&br&&br&到了16世纪,荷兰开始颇为辛酸的建国史。&br&在16世纪初期,当时的罗马教皇--查理五世和西班牙国王划分的「尼德兰联邦」(the Seventeen Provinces),包扩了现在的荷兰,大部分的比利时,卢森堡和一小部分的德国和法国。随后,「尼德兰联邦」和西班牙打了八十年的仗(Eighty Years‘ war)[2],而当时的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of England )对这场战争一方——荷兰表示同情,于是派遣了一支约7600士兵的部队去帮助荷兰,指派了罗伯特 杜德利(
Robert Dudley),也是历史上被记载为第一任莱斯特公爵(1st Earl of Leicester)指挥着这支部队造反了(也叫起义),建立其第一个独立的荷兰共和国(Republic of seven united Netherlands)。&br&&br&滑过中间各种战争和被统治的时代。到了公元1806年,拿破仑大帝(Napoleon Bonaparte)当时作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把荷兰公国(Kingdom of Holland)交给了他的兄弟路易斯·波拿巴( Louis Bonaparte)统治,并且治国颇有成效。&br&(关于把「kingdom of Holland」翻译成荷兰公国,一:考虑到当时荷兰作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附属国或者说是傀儡国的身份存在,并不算是独立王国;二:之前,参观一处宫殿「Paleis Soestdijk 」时[3],当时的解说介绍是「Groothertogdo der Nederlanden」。关系和目前荷兰王国和卢森堡公国[4]比较接近。但在查询资料和咨询荷兰人后,发现这样的说法只存在民间和一些「小说」里面,所以还是以「正史」为准。非常感谢 @&a href=&/people/yu-xiang-8& class=&internal&&虞翔&/a& 的指出!!)&br&&br&&br&&br&&b&好了,重点出现了。&/b&&br&在这次之前,荷兰人的名字包括名字和姓,没有其他 suffix(附加称谓)。然而,当时的拿破仑为了便于管理老百姓,在等级老百姓登记姓名的时候。要求百姓在自己的姓之后加一个地区,好便于管理。&br&「van」 在荷兰语中,作为介词(preposition),有「from,of,by,with,at,off」等意思。&br&当然一些人民照做了,例如 马尔科·范·巴斯滕 (Marco van Basten),「Maroc」作为他的名字(given name),而Basten是位于鹿特丹(Rotterdam)地区的一个小镇的名字,而 「Van Basten」作为他的姓(V必须大写),&br&但有些人民就不是这么想的,&br&当时,有些人预计拿破仑不会统治太长时间,(有爱的人民出现)所以就随便编了一个(终于知道哪些不靠谱的名字是怎么出现的了),例如有叫 「Oudgehoeg」(old enough / 太老),「komtebedde」(Come to bed / 上床),「Naaktgeboren」 (born naked / 出生裸体),当然这些人民的预言实现了,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Battle of Leipzig)失败之后,也结束了在荷兰的统治,于是荷兰迎来了下一位统治者威廉一世(William I of the Netherlands)。&br&在新的荷兰政府看来,前任关于名字的改革是一个好的建议(这也能算好?),于是延续了这样的做法,而荷兰人民也开始欢快的「造姓」运动。&br&有的人住在「Apeldoorn」,就姓了 「Van Apeldoorn」;有的人家里有城堡,便以城堡的名字「Nassau」命名,「Van Nassau」;有的人从北边来(noord),就姓了「Van Noord」,东边的姓「Van Oosting」(荷兰语「东」:oost);还有在荷兰常见的名字「Ryn」,是「the river Rhine] (莱茵河)的荷兰语,这说明这个家族祖上是住在莱茵河边上的;有的家族祖先是手艺人,「messenmaker」就是指「make knives」(制作剪刀的),&br&总而言之,各种改造,还有奇葩的就是荷兰特有的组合名字,例如「Kortman」就是「kort+man」组合的,而「kort」意思是「short」(短),这。。。。。。。&br&&br&在最初所提到的三个不同的王朝,对于荷兰人的姓名也是有影响的。&br&例如「ing」是来自(Frankish),「ink」来自(Saxon),「inga」or「enga」来自(Frisian),而这些都不是单独出现在名字中,例如「Amsenga」,就是「Amsterdam」和「enga」的合成,上述提到的这些短词都是在1811年时,开始使用,在随后的演变中,成为了荷兰名字的一部分。&br&&br&「van」,并不是在荷兰名字中很多,「De Jong」(德榮)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最多出现的,「De Jong」指的是「junior」。&br&(之前的犯了严重错误,非常愧疚。还有一个有趣的情况,在英语中,the Junior 比较少的用于女性,但在荷兰,似乎没有这个情况。以我身边的人为例,有6位男性和4位女性的名字中包含「de jong」,而且有一位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的结尾是「de jong jr.」)&br&&img src=&/f91c76f82a379b054e553aba36e828a6_b.jpg& data-rawwidth=&140& data-rawheight=&2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0&&
&br&图[3],荷兰姓名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前十位。&br&另外有一个比较数据库,可以查询到荷兰登记姓名[1]。&br&&br&「van」,并不是荷兰特有的,德国的音乐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br&「beethoven = beet + hoven」;「hoven」是荷兰语中「hof」的复数形式,译为花园;&br&「beet」就是英语的「beet」,译为甜菜,两者加起来就是指甜菜田的意思。&br&而贝多芬的祖父是来自一个位于「Antwerp」和「Brussels」的地区,在当时,这里的确是甜菜种植地区,也是当时的音乐非常流行的地区。&br&&br&奉上荷兰地图。&br&&img src=&/bb42acf4d12aeeb2fa0c_b.jpg& data-rawwidth=&452& data-rawheight=&4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2& data-original=&/bb42acf4d12aeeb2fa0c_r.jpg&&&br&
图[4]&br&根据图[4]和图[1]对比,可以发现,当初的三个日耳曼部落中,「Franks」和「Frisians」是荷兰主要的组成,而今天荷兰语的南北差别也是来自于次,南部的荷兰人嘲笑北部(尤其是现在的Groningen省)人的荷兰语很土很乡下,当然北部人民表示他们的荷兰语比较生硬,学习德语更加的方便。&br&&br&最后,在荷兰人名字书写上也是有多规范,例如「Van」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简写成「 ’v」,也可以和后面的姓合并,但是随着现在的改变,很多规定都慢慢消失。&br&以前,在荷兰结婚后,女方必须把自己家族的姓和自己的名字带入丈夫的名字,例如:丈夫叫「Albert Van Haren」,而她的妻子叫 「Marjolein de hooge」,在婚后,妻子的名字就变成了 「Albert Marijolein hooge van Haren」,如果再往下发展,这个长度颇为壮观。当然,这样的规定被务实的荷兰人民逐渐抛弃。&br&&br&&br&&br&再次感谢 @ &a href=&/people/yu-xiang-8& class=&internal&&虞翔&/a&!&br&&br&关于 @&a href=&/people/yu-xiang-8& class=&internal&&虞翔&/a& 提出的「van」「Komtebedde」和「Naaktgeboren」在数据库里,可以查询很多追溯到12世纪甚至更早的情况。因为比较复杂,所以没有贴出来。&br&&br&1)首先是关于那个数据库,据我所了解到的,还有网站上的标明。他们的资料来自「Akademie van Wetenschappen te Amsterdam」(类似于地方博物馆)和「Centraal Bevolkingsregister (CBR)(人口记录机构)」,还有是海牙鹿特丹等地方的博物馆,整个工作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进行的。&br&而根据我之前的了解,那个时候,名字登记是以当时家族姓名来记录的,而不是以祖先的名字来登记的,所以造成许多祖先的姓名中,多了后代才新加的称谓。比如「Naaktgeboren」或者「van」。当时只是为了人口管理方便,顺便记录各个家族姓氏历史而已。&br&&br&&br&2)有一点,我在上面没有提到,就是在「造姓」前,占据荷兰的三个主要部落中,「Frisian」是有类似「van」的称谓,叫做「stra」,但因为「Frisian」部落人口都是最少的,而且后来被「Frankish」打败,所以就消失在荷兰国土上了。但这些「Frisian」存活下来的人,随着后来语言的更改,就把「stra」改成了「van」。而现在能在数据库中查到一部分「van」,可以追溯到1800年之前的姓氏,不少就来自他们部落的。&br&&br&当然,这不是百分之百的原因,还有可能是的确一部分之前就存在了,后来也一直保留的。&br&希望这两个原因能回答 &a href=&/people/yu-xiang-8& class=&internal&&虞翔&/a& 的提问,为什么「van」在十二世纪就存在了。&br&&br&至于是否可能像日本那样的取名方式,我还没有发现,但依照荷兰的民族性格和早期的历史,倒也有可能。&br&&br&&b&Bonus:&/b&&br&&br&&br&在数据库中,「van」、「de」和「der」的数据量,远远多于其他称谓的出现。这是为什么呢?&br&首先是很多荷兰的姓名中,的确是有「de jong」或者「Jansen」,但是是作为「suffix」,可写可不写。而对于「van」之类的,已经算是一种家族记号,所以会在正式登记时,写下来。&br&&br&当然,上面关于荷兰姓氏排名,是准确的,只是那是来自荷兰现代的人口登记。而数据库的资料,是在上世纪5、60年代登记的。才造成了这样的差别。&br&&br&说完误差,再说一个有趣的现象:荷兰非常不喜欢搬家!!&br&&br&在数据库中,可以比较明显看出,以「van」、「de」和「der」的人口分布,普遍在中部和中部沿海。&br&&img src=&/d472fcf804e59c5b6dcb2_b.jpg& data-rawwidth=&581& data-rawheight=&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1& data-original=&/d472fcf804e59c5b6dcb2_r.jpg&&上面是一张关于姓氏「Geffen,van」在1947年是的人口分布,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在荷兰地图的北部,分布比较少,而在中部和中部沿海地区比较密集。&br&&br&还有下面一张图&br&&br&&img src=&/0a87ef25cceae3cd4ac011b_b.jpg& data-rawwidth=&691&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1& data-original=&/0a87ef25cceae3cd4ac011b_r.jpg&&&br&上面是一张包含「ink」姓氏的人口分布图。&br&&br&根据当时「造姓」的约定俗成,「ink」是来自「Saxons」部落,而「van」主要是来自「Frankish」部落的。&br&如果再看第一张关于,最早三个部落分布图,就可以发现,中部及沿海就是当时「Frankish」部落正是所在的地区。「Saxons」部落正是在北部。&br&&br&这个图大致能表明,荷兰人民是多么的不喜欢搬迁,都过了这么多个世纪了,还在老地方呆着。&br&&br&&br&&br&&br&最后,还是非常欢迎各位指正错误。&br&&br&[1]:&a href=&http://www.meertens.knaw.nl/cms/en/databas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atabas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2]:&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Eighty_Years%27_Wa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ighty Years' War&i class=&icon-external&&&/i&&/a&&br&[3]:&a href=&http://nl.wikipedia.org/wiki/Paleis_Soestdij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aleis Soestdijk&i class=&icon-external&&&/i&&/a&&br&[4]:&a href=&http://nl.wikipedia.org/wiki/Luxemburg_(lan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uxemburg (land)&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资料来源:&br&&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Dutch_na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utch name&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Netherland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etherland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番外篇:&br&@&a href=&/people/chen-chen-52-15& class=&internal&&陈晨&/a&&br&关于这个名字,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具体自己也没有了解。就网上搜到的。&br&&blockquote&Jan Vennegoor of Hesselink,名字的来历:&br&大约在17世纪,在「Enschede」附近有两家农民,分别叫「Vennegoor」和「Hesselink」。后来他们两家联姻了,后代就叫「Vennegoor of Hesselink」,在荷兰语中,「of」=「or」。大概是这么一个由来。[1]&/blockquote&根据Wiki[2]的资料,「Jan Vennegoor of Hesselink」的确来自「Enschede」。&br&&br&至于那两家的来历,一时没有资料,下次有机会我会去看看。&br&&br&&br&[1]&a href=&http://www.guardian.co.uk/football/2004/aug/04/theknowledge.spor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y is Jan Vennegoor of Hesselink so named?&i class=&icon-external&&&/i&&/a&&br&[2]&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Jan_Vennegoor_of_Hesselin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an Vennegoor of Hesselink&i class=&icon-external&&&/i&&/a&
要知道「范」的来历,先得了解 「Netherlands」 的建国史和 「Napoleon Bonaparte」,还要听说过「Frisian-Frankish wars」,最后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素——一群心中有爱的人民。在罗宾·范佩西(Robin van Persie)转会去曼联之前,在文森特·威廉·梵高(V…
来自子话题:
&b&怎么能少了这位:&/b&&br&&br&&img src=&/42ef5a0e74ecad90d45ee58_b.jpg& data-rawwidth=&454& data-rawheight=&17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4& data-original=&/42ef5a0e74ecad90d45ee58_r.jpg&&
怎么能少了这位:
来自子话题:
他经常被封号,为了能发帖,只能重新注册账号。
他经常被封号,为了能发帖,只能重新注册账号。
来自子话题:
当年姐在豆瓣写小清新教程 的啊
&a href=&/group/topic//&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group/topic/&/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贴一小段&br&首先要有一个小清新嘀名字:以下字段任意挑选组合啊神马的,介个不用说了的,类似于x小x什么的大家都会了的:苏 夏 左 初 陌 离 纪 清 薇 朵 白 默 浅 若 月 瑾 染 断 安 墨 念 以 北 顾 羽 七 莲 见。。。。。。 &br&&br&人物称谓上,以他她是必备 我,你次之 啊?说他她人一多怕搞混了 管那么多干什么,要不要有点神秘感的呀,分不清楚才显得你这关系的纠缠不休 &br&&br&外婆不说外婆 必须是祖母 &br&&br&时间不说时间,参考如下:倾城时光 此去经年 洪荒年月 白马过隙 末世 罅隙 迟暮 素年 往去 浮生 纪年 &br&&br&宅不是宅 是离群索居 &br&&br&姑娘不说姑娘妹子不说妹子,要说女子,而且必须是手带古旧繁复镂空花叶纹的银镯女纸。殊途同归,薄凉入骨,冷暖自知。 &br&&br&去哪里干什么要说何往生于何处。 &br&&br&笑不说笑,要叫靥,嫣然浅笑,倾城笑颜。 风筝不说风筝说纸鸢,蛋疼不说蛋疼要叫凝眉 &br&&br&衣着 。一定要是碎花棉布亚麻丝绸雪纺,或素娟或锦衣,简单的棉麻质地,柔软飘逸的与肌肤亲吻的雪纺或者是混杂着汗水和精液味道的白色衬衫,。以此来对应女子内心的孤寂清高与世隔绝或者反衬在浮世之下下女子依稀留存着不食人间烟火的心智或者寂寞伤感悲伤逆流成大海,红尘看破枯井无波伴于青灯古佛菩萨垂目间她拂袖而去不与世事同尘,了以残生哪怕其实像楼主一样会在为下一顿是吃香菇鸡块还是红烧牛肉还是酸菜鱼味道的泡面而纠结。
&br&&br&那里的男子多是女子爱情虚化的寄托和对现实生活的渲染加工以获得的自我满足感, &br&&br&参考用词: &br&&br&两个字的:心善 温和 干净 内敛 细致 &br&三个字的:安全感归属感 &br&四个字的:温润如玉 风度翩翩 内心坚定 眼神明澈 .嘴角上扬 .嗓音温和 儒雅从容 淡定温暖 清澈笑容,手指好看, 眉目清朗。 。 。 &br&&br&连接词 终究 亦 必 怕 。。。
&br&&br& 当年姐多么清醒自知。。。。
当年姐在豆瓣写小清新教程 的啊
贴一小段首先要有一个小清新嘀名字:以下字段任意挑选组合啊神马的,介个不用说了的,类似于x小x什么的大家都会了的:苏 夏 左 初 陌 离 纪 清 薇 朵 白 默 浅 若 月 瑾 染 断 安 墨 念 以 北 顾 羽 七…
君子不器。名字不表达具体期望,没有一目了然的野心的,一般家庭环境比较好。很多名人的孩子,名字都简洁、谦逊,不怎么“望子成龙”。比如林语堂的女儿们:林如斯、林太乙、林相如,多用虚字,少有实指。冰心和吴文藻的女儿叫吴青,聂荣臻的女儿叫聂力,都是简洁大气的字眼。我想可能是因为,牛逼哄哄的父母们,都有“我被聪明误一生”的感慨,索性“惟愿孩儿愚且鲁”。&br&反倒是名字求全的,斌、赟、翔这类字眼的,成长环境相对艰难,看得出父母希望靠孩子打翻身仗,这无可厚非,可是太迫切的愿望,多少会显出背后的局促。&br&&br&上课随手扯淡。不涉及任何歧视。有不同意见的。。我下课不走,一起讨论。
君子不器。名字不表达具体期望,没有一目了然的野心的,一般家庭环境比较好。很多名人的孩子,名字都简洁、谦逊,不怎么“望子成龙”。比如林语堂的女儿们:林如斯、林太乙、林相如,多用虚字,少有实指。冰心和吴文藻的女儿叫吴青,聂荣臻的女儿叫聂力,都…
来自子话题:
1. 10几年前,我们公司一小职员刚进公司就给自己取了个英文名叫Aladdin,过了几年,该小职员变成了经理级人物,无奈之下被公司领导勒令改了个比较正式的英文名字,又过了好几年,这小职员总算混成公司领导了,于是,他当上领导的那一天就又把名字改回Aladdin; &br&&br&2. 一日,我们部门从外面的公司招了一名新员工,他的英文名叫Jerry,过了不久,我们偶然发现他老公司的名片上,俨然写着他以前的英文名,叫Tom。 &br&&br&3. 我们部门有个人英文名叫Jacob,刚来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在会后弱弱的问他,你的英文名究竟读“鸡可布”,还是“鸭可布”,只见那人冷静的回答,随便吧,反正都是家禽。 &br&&br&4.一年,我们部门升了两个经理,一个叫Jane Yang,一个叫Jane Yin,你说一个真阳,一个真阴,这日子怎么会好过。 &br&&br&5. 每年公司新招人的时候,我都会很仔细的看新人的英文名,见到Sabrina, Lillian, Arthur我都会优先考虑把他们招进来,因为我以前的老板都叫这些名字,当我现在每次使唤,Sabrina,帮我把桌子理理干净的时候,很有快感! &br&&br&6. 关于Jacob的笑话还真不少,有一次,同事跟我讲一个笑话,男主角叫Jack Bu,当时我就想,怎么还有人姓Bu,莫非是“步”,直到多年之后,我才发现,原来那天同事讲的那个笑话就是在讲我隔壁桌子的Jacob…… &br&&br&7. 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一个女生的英文名叫Seven,有一次我听见他打电话给另外一个分公司的秘书,拎起电话就说,“Eleven啊,我是上海分公司的Seven啊……”这两个人还真配,seven-eleven。 &br&&br&8. 还有装逼的,进公司前填简历的时候,名字叫李某某的,硬是要让自己洋气点,于是英文名字那栏就填了Sandylee。公司的HR本来就很蠢,于是,后来系统里面的英文名就变成了很奇怪的Sandylee Li,更惨的是,后来她就被叫成三得利。 &br&&br&9. 还有类似的,一同事叫Toby Meng,于是我就管他叫特别猛。后来不知道谁突然想起来,部门里面还有个领导叫Toby Xu,一女同事突然跳出来说,那么就叫他特别虚吧,后来我每次看到这个领导心里都很忐忑……&br&&br&外加一条上海话版:&br&我今朝就了想要是真的有一个叫PAUL WU的人,正好伊拉朋友在大卖场碰到他,惊喜的大叫:咦PAUL WU,侬哪能了各的啦~&br&&br&2个段子:&br&&br&认识一个女生叫孙诗婷,毕业典礼,Vice-Chancellor对着这个名字看了半天,因为是&SHITING SUN”。&br&&br&以前公司有个助理叫Jenny,但是鉴于大家英文都有口音,我一直听成了经理,叫她经理叫了半年,直到发现真相那一天。
1. 10几年前,我们公司一小职员刚进公司就给自己取了个英文名叫Aladdin,过了几年,该小职员变成了经理级人物,无奈之下被公司领导勒令改了个比较正式的英文名字,又过了好几年,这小职员总算混成公司领导了,于是,他当上领导的那一天就又把名字改回Aladdi…
来自子话题:
历史上有众多因为名字不够逼格,即使功业通天仍不被世人记住,一个个残酷的现实摆在这里:&br&&br&鲜卑凉州之主——&strong&秃发树机能&/strong&&br&北朝关张弗过——&strong&杨大眼&/strong&(兄弟叫杨小眼)&br&南齐第一名将——&strong&张狗儿&/strong&(他兄弟叫张猪儿,这两兄弟后改名恭儿敬儿,逼格略上升)&br&隋代疾风之狼——&strong&麦铁仗&/strong&&br&西魏八柱国家——&strong&大野虎&/strong&(唐太宗的亲曾祖父)&br&日本遣隋大使——&strong&小野妹子&/strong&&br&大金帝国双璧——&strong&完颜陈和尚、郭蛤蟆&/strong&&br&南宋最后名将——&strong&高达&/strong&(这个可惜了,晚生几百年就有“奈何共军有高达”的顺口溜了)&br&元末当世奇男——&strong&王保保&/strong&&br&(注:下面有很多冒出来科普说王保保原名扩廓帖木儿的朋友,对不起,人家是土生土长的大荷兰汉人。本姓王,名保保,就是这么酷炫。被他蒙古舅舅收养后才改了蒙古名字)&br&&br&(先想到这几个)&br&&br&&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f9de5a09af78bfe4d1da5& data-hash=&f9de5a09af78bfe4d1da5& data-tip=&p$b$f9de5a09af78bfe4d1da5&&@张佳玮&/a& 提到了三国名将&strong&郝萌&/strong&,可他不仅仅是名字好萌而已哦,是曾把吕布逼得跳厕所的狠角色。&br&&blockquote&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合外,同声大呼攻合,合坚不得入。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blockquote&&br&另外补充两个无关的制度名——萌眼、毛毛可&br&很萌是吧?这是金代“猛安谋克”最初的汉文译名,意思是千夫长、百夫长。&br&想想宋金交战,上来先来将通名。“岳爷爷!”“毛毛可!”——这气势登时就弱了
历史上有众多因为名字不够逼格,即使功业通天仍不被世人记住,一个个残酷的现实摆在这里:鲜卑凉州之主——秃发树机能北朝关张弗过——杨大眼(兄弟叫杨小眼)南齐第一名将——张狗儿(他兄弟叫张猪儿,这两兄弟后改名恭儿敬儿,逼格略上升)隋代疾风之狼——…
户籍人员怒答一记!最好,尽量,避免,烂大街的名字。这样的名字基本一看就给人“父母文化程度很低并且完全没用心“的感觉。&br& 平时常见的佳、玉、刚、强、莉……到现在这个年代已经很少有父母起了,就不说了。你们知道我上户口遇见最多的名字是什么吗?zi xuan!! 紫萱 子萱 子轩 梓轩 梓璇 子璇 梓萱……原因我不想知道,但是若干年后一个少妇大街上叫一声zi xuan一堆小孩回头的情景我可以想出来…… &br&还有就是睿,跟聪明有关的名字很受欢迎:睿哲、睿博、哲睿、子睿、睿轩(又是轩)……话说睿字很难写吧?小孩学写名字时候怎么办???&br&还有就是一,不要给孩子取名叫刘一备、关一羽、张一飞……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名字里面加个一字是什么意思,实在想不出来什么字就直接取单字名好了啊,X一X格式简直不要太多……&br&暂时就是这些了,总之尽量不要烂大街啊,尤其是你还有个张王李赵之类的姓……连着两个李紫萱让我差点以为自己把同一份资料传了两遍好吗!!!
户籍人员怒答一记!最好,尽量,避免,烂大街的名字。这样的名字基本一看就给人“父母文化程度很低并且完全没用心“的感觉。 平时常见的佳、玉、刚、强、莉……到现在这个年代已经很少有父母起了,就不说了。你们知道我上户口遇见最多的名字是什么吗?zi xu…
来自子话题:
人家问的是“职场人士取英文名,有什么需要注意之处?”&br&&br&没人问你起英文名好不好,或者中国人需不需要起英文名,找个话题就表立场秀优越感有意思吗?&br&&br&多说一句,对于职场新人,入职第一天HR让你起个英文名,你是乖乖起一个呢?还是坚持己见跟HR争论一番,固执地使用拼音呢?&br&&br&刚发现上日报了。根据以往上日报的经验,专门来加一个版权声明:&br&&br&&b&&u&本文未经作者授权进行转载视作你同意支付500元/千字稿酬&br&稿酬支付方式和转载授权请私信联系&/u&&/b&&br&&br&----------------------------------------------------&br&&br&这些年的酒店HR经验,让我积累了许多起英文名的经验。分享一下。&br&&br&职场人士取英文名请注意以下几点:&br&&br&1. 优选与自己名字谐音或发音接近的英文名。比如:杰Jay,建国Jack,旭Hugh,山Sam,芳婷Fountain,可儿Corre,芬Fen,梅May&br&&br&2. 选择与自己昵称、小名等谐音或发音接近的英文名。比如:狗蛋Golden,狗剩Grosse,丽丽Lily,兰兰Lan,阿东Adam,阿敏Amy&br&&br&3. 选择中文名含义接近的。比如:阳Shine,玉Jade,山Hill,胜Victor,莹Crystal&br&&br&4. 避免太过于常见的名字,如果你工作的公司已经有同名的了,就尽量避免与其重名。常见如:Peter、Jack、Tom、Mary、Cathy、Daisy&br&&br&5. 避免有不当含义的名字。如:Pussy、Tit、Cat、Dick、Ball、Fly、Lucifer、Satan&br&&br&6. 公司有Jack、John、Peter的,就避免起Jackson、Johnson、Peterson这类主动当儿子的名字,同理,如果你上司叫Jackson、Johnson、Peterson之类的话。。。(有人对此有疑义,漫威的Thor作为Son of Odin,他的名字其实是Thor Odinson,在妇联2里面甚至被直接称呼为Odinson)&br&&br&7. 避免太过拗口的名字。比如:Gabriel、Christabelle之类的&br&&br&8. 避免词性错误的,名字一定是名词,比如Lucky、Healthy等&br&&br&9. 最好别用拟声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Yoyo。基本上类似于中国人起名字叫做哟哟、嘎嘎、咩咩、哔哔之类的。&br&&br&10. 起个自己能背过的名字,自己把自己名字写错这种事儿得多尴尬。&br&&br&就评论提到的,做几条补充:&br&&br&1. 这里起英文名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是针对职场人士,建议避免重名是在公司场景内。所以请不要再回复诸如“老外同名的多了去了”之类的话。如果你认为重名不是麻烦,那你随意好了。&br&&br&2. 很多常见名既可以first name也可以middle也可以last,请不要纠结某个名字是first name还是last name。&br&&br&3. 正如葛大所说,对于经常出差欧美国家的,请注意避免stripper name,对于大多数基本没机会出国出差的女孩儿来说,大可不必太在意。&br&&br&4. 英文名中很多都有宗教色彩,职场国人起英文名主要还是方便称呼,考虑太深的宗教色彩没意义。例如Judas、Lucifer这类还是要注意,老外也不会起的。&br&&br&5. 很多童鞋建议从美剧中借鉴,是个好方法,美国的编剧们的确会特别注意不伤害种族和宗教感情来为角色起名。&br&&br&6. 中文名发音不容易起到谐音名字的,也别太纠结,自造就更没意义了,选个自己喜欢而又简单易记的也挺好的。&br&&br&7. 欢迎评论留言求名字,不过我水平实在有限,欢迎广大知友互相帮助。&br&&br&8. 如果你已经有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英文名了的话,请尽量不要再改名了,如果本来名字没有太大问题的话。&br&&br&9. 姓氏不建议做任何改动,保持拼音原有的拼写就好,某种程度上这是标志你是华人(主要是中国大陆)的一个特征。&br&&br&10. 这里的英文名是说的是职场所需,喜欢站在一旁装清高以中国人不起英文名为荣的,麻烦哪凉快哪呆着去,少在我这儿瞎BB。&br&&br&11. 坚持向我求名字的,按每个名字50元收费,请私信获得支付账号 XD&br&感谢以下“客户”哈哈 XD:&br&&a data-hash=&9b7ace1e309d8a7be191& href=&/people/9b7ace1e309d8a7be19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李观& data-tip=&p$b$9b7ace1e309d8a7be191&&@李观&/a&&br&&a data-hash=&9dd76101dea& href=&/people/9dd76101de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田大雨& data-tip=&p$b$9dd76101dea&&@田大雨&/a&&br&&a data-hash=&509d04782cf1ddaf9af2aaea1575b21e& href=&/people/509d04782cf1ddaf9af2aaea1575b21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小饭粒& data-tip=&p$b$509d04782cf1ddaf9af2aaea1575b21e&&@小饭粒&/a&&br&&a data-hash=&cbbf9e78635& href=&/people/cbbf9e7863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Terrance Hsiao& data-tip=&p$b$cbbf9e78635&&@Terrance Hsiao&/a&&br&@Ivy Yin&br&@&a href=&/people/z-mx& class=&internal&&Manxia Z&/a&&br&&br&&br&&b&&u&本文未经作者授权进行转载视作你同意支付500元/千字稿酬&br&稿酬支付方式和转载授权请私信联系&/u&&/b&
人家问的是“职场人士取英文名,有什么需要注意之处?”没人问你起英文名好不好,或者中国人需不需要起英文名,找个话题就表立场秀优越感有意思吗?多说一句,对于职场新人,入职第一天HR让你起个英文名,你是乖乖起一个呢?还是坚持己见跟HR争论一番,固执…
&p&11月11日更新&/p&&p&我已经把名字改回去了,上周把学籍的事儿办完了。谢谢所有关心这个问题的人。&/p&&p&9月25日更新&/p&&p&&u&&b&非常感谢所有帮我点赞的人!!!!!!&/b&&/u&&/p&&p&我爸找了公安局的熟人,在30号之前办一个改回我旧名字的身份证是不可能了。我的旧身份证交回公安局了,没有销毁,我爸帮我暂时要回来了,这周三中午寄到学校的。我下午拿着旧的身份证去办公室,招生办的老师说你这样就更可疑了,你们家的公安局怎么能这么随意,你的那个公证根本没用,反正就是各种质疑我的身份。真的,如果我家的势力大到可以操纵公安局给我重新换一个身份,根本也轮不到清华招生办的人来管我了。&/p&&p&后来我直接去院长办公室,跟他说了我的情况,他问了我的名字,说帮我了解下。还说其实只要名字一样,就算长得不像都没关系,之前有个姐姐就顶替妹妹来上学了,妹妹学习很好,第二年又考上清华,妹妹也来上学,被学校发现了。&/p&&p&我现在不能选课,学生卡被拿走了,也没发补助。&/p&&p&我开学前就给学校招生办打过电话,那时候接电话的老师说拿着公安局的证明来就行。我用新的身份证买火车票,改银行卡的名字都可以,但是学校说系统里面你不是这个名字,我们只要这个名字,就算我改名字的文件齐全、合法规范也不行。如果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就这样,那还有二流三流大学吗?&/p&&p&感谢学校,我还可以去图书馆借书。&/p&&img src=&/935cafbff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935cafbff_r.jpg&&&br&&img src=&/f18fe417dd690d750ccdf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f18fe417dd690d750ccdf_r.jpg&&&br&&p&会有人说规定就是这样的,老师也没办法,不关学校的事儿。首先,如果教育部规定学生入学前不能改名,那就是违宪的,何况不管教育部还是北京教委都没有这样的规定。其次,如果真有这样的规定,难道它就是对的吗?明知他是违宪的还要遵守吗&/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宪法在第二章“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写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等。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
&/code&&/pre&&/div&&p&说我滥用姓名权的那个,你自己知道滥用权利是什么意思吗?知道什么是权利吗?&/p&&br&&br&&p&--------------------------------------------------------------------------------------------------------------------------------------------&/p&&br&&br&&p&我要讲的是我在入学前改名的事儿。时间段是9月2号到9月19号。&/p&&p&我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新生,暑假改了名字,在家改名字的时候就很麻烦,不过总算办完了。我的身份证和户口的名字都改了,身份证号是不变的。&/p&&p&入学的时候就出问题了,因为我现在的名字和报考的名字不一致,当时那个老师A让我先用写着我旧名字的学生卡,第二天去找她办理。第二天去的时候她说现在很忙,最好下周再去。我下周一就去了,又找另外的老师B,把我改名字的公证书留下了。之后B说公证书不可以,必须要公安局开具的证明,这个我入学前就打电话咨询了,我给家里的公安局打电话,公安局说不给开,因为我的户口写着我的曾用名,没有必要开。于是我就跟家里联系,让我爸找找认识的人,那个人正好出差,得下周二才能回来帮我办。&/p&&p&期间老师B又把我找去,并跟老师A和老师C开了会,说明我现在的情况可以选择两种办法,一是把名字改回去,这样学籍审查之类的事儿学校内就能解决,二是坚持用新名字,这样就得上报北京教委,但是教委有可能不受理,我就没有入学资格了。让我回去跟家里商量,下午去办公室写份声明。我回到宿舍,给家里打了电话,我们都觉得文件手续齐全,不会有问题,于是我下午就去了办公室写了声明。&/p&&p&昨天我爸把公安局开的证明的扫描件发给我,再把原件发给学校。今天下午老师D打电话叫我去办公室,找了我的班主任M,一共七个老师给我开会,&u&&i&&b&说今天研招办的老师询问了教委,教委说我这种情况他们不受理,所以我必须要在9月30号前把名字再改回去,带着改回名字的新身份证才能入学,我又写了份声明。&/b&&/i&&/u&&/p&&p&老师说要是办身份证遇到什么困难,可以让当地的公安局给学校打电话,我说能不能提供书面证明,他们说不能。呵呵,那我是不是也能说当地公安局不提供更改名字的证明,你们可以打电话联系。有个男老师说公安局是服务机构,你去跟他们说,怎么可能办不了。什么时候政府转变职能了?&/p&&p&其实学校老师态度倒都挺好的。&/p&&p&反正情况就是这样,我说了我只是改了名字,身份证号没有变,手续也都齐全,9月19号到9月30号一共8个工作日时间太短办不完,但是没人听我的,都说尽力吧。&/p&&p&我给教育部和北京教委都打过电话,我给教育部的总机打的电话,教育部说问教委,我说教委让我问教育部,她又给了我学生司的电话,一直没打通。我给教委&b&大学生学籍问题咨询电话:&/b&打过去,他说问教育部,最后又说让我听从学校的安排。这两个部门没有任何解释和说明,态度非常差,要不就不知道,要不就让我问其他部门,要不就说让学校跟他们联系,让我觉得教育部和北京教委都很恶心。反正我身为一介普通公民,根本就没资格询问我们的自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更没资格得到任何说明,更别提帮助了。&/p&
11月11日更新我已经把名字改回去了,上周把学籍的事儿办完了。谢谢所有关心这个问题的人。9月25日更新非常感谢所有帮我点赞的人!!!!!!我爸找了公安局的熟人,在30号之前办一个改回我旧名字的身份证是不可能了。我的旧身份证交回公安局了,没有销毁,…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br&有个人叫&b&寤生&/b&。意思是睡梦中所生/一说倒着生出来的。&br&后来他成了郑庄公,春秋时代第一个让周王威风扫地的男子,而且“多行不义必自毙”之类成语都是他创的。&br&&br&有个人叫&b&黑臀&/b&。屁股是黑的吗?&br&后来他当了晋国君主,和饮马黄河的楚庄王争过霸。&br&&br&有个人叫&b&刘四&/b&(刘季,伯仲叔季的排名)。&br&(补一句。元曲《高祖还乡》等调子都说刘邦为刘三。很奇怪。很可能刘季有个兄长但早夭了。)&br&后来他就成了刘邦。&br&&br&有个人叫&b&朱重八&/b&。&br&后来他就成了朱元璋。&br&&br&有个人叫&b&项猛奴&/b&。&br&后来他改叫周文育,成了一时名将。&br&&br&有个人叫&b&杨大眼&/b&。当时南朝都传说他眼睛像车轮一样大。&br&可能是公元6世纪中国最骁勇的猛将。&br&&br&赤老温这类非汉人的音译名字不多提了,只说一个:&br&拖雷最小的儿子&b&阿里不哥&/b&,和自家大哥忽必烈争过位置。传说因此后来给他定汉语译名时叫他阿里不哥,“不把我当哥哥”。&br&&br&最后一个。&br&&br&吕布手下,有两个将领。一个是&b&曹性&/b&,《三国演义》里射瞎过夏侯惇一只眼睛。一个是&b&郝萌&/b&,也是个了得的好汉。&br&他们俩出去打仗,会发生以下情景:&br&&br&张佳玮:“敌将报上名来!”&br&郝萌:“郝萌!”&br&张佳玮:“哎呀真不好意思呵呵呵。”&br&曹性:“曹性!”&br&张佳玮:“你怎么骂人呢!你才操性呢!”
谢邀。有个人叫寤生。意思是睡梦中所生/一说倒着生出来的。后来他成了郑庄公,春秋时代第一个让周王威风扫地的男子,而且“多行不义必自毙”之类成语都是他创的。有个人叫黑臀。屁股是黑的吗?后来他当了晋国君主,和饮马黄河的楚庄王争过霸。有个人叫刘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二车纳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