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仰,年,足,十,俯,圆,后,出,水,流,为,前,内,似,并,外,方,怪,组成成语

&>&回梦辗转,似水流年。回梦辗转,似水流年。LV.1snail(未知)评论/0&&阅读/183&&
辗转在回忆的路上,那荡漾在内心的是邂逅在一处角落的情谊,而那散落在旅途上的却是我拾不完的碎片。
不曾想过下一站是哪里,却一直在打算下一站要去何方。
也不过如此,我用工作禁锢在一个熟悉而不曾想离开的城市,只不过在辗转间回眸,在回眸中辗转,而岁月却也只在辗转间流逝。
守一城,待一人归。我在等待,却执意等待、等待沧桑岁月间,那斑驳的未来如此晃荡,晃荡的路上就是见不到梦想。
走在旅途,要嘛相约、要嘛独行。
& &也许,就是要辗转,相约在一起回眸。
日期—偷来的时间,却也只是“挥霍”在旅行,用了四天的时间,将自己藏匿在深山古村落。
交通——以为就这么近,其实是那么远。两辆连接在一起的动车从泉州到龙岩,让我在匆忙独自惆怅,却也不曾想过的一路的惆怅,不过3小时的等候。
& &连城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的县份之一,可进入性强。
& &1、飞过去:连城有个机场,名字就叫“龙岩冠豸山机场”,离县城仅5分钟车程。现已开通连城——上海的航班,连城——深圳、杭州的航班也即将开通,敬请期待。
& &2、我要开过去:厦蓉、长深两条高速及205、319两条国道贯穿全县,你们都有导航我懂的。
& &3、况且况且的过去:连城有个火车站,名字就叫“冠豸山火车站”,位于朋口镇,距县城20分钟车程。或者先坐动车至龙岩,后转班车至连城。
& &4、自己走过去:正所谓条条大路通连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连城的向往,此处方法略。
住宿——搜喽了下,连城也是有很多不错的大酒店,但举办方给我们安排的酒店是连城大酒店。
& &1、连城大酒店——3121666——中山路56号(三星级)——距冠豸山机场5公里,火车站20公里,离冠豸山景区仅2公里。
2、龍御大酒店——3121699——中山路52号(三星级)——同上(因为两家酒店是邻居)
3、连城金叶大酒店——8912999——连城县北大东路85号新车站对面(三星级)——距冠豸山景区仅5分钟车程,至冠豸山机场5分钟车程;与冠豸山火车站距20分钟车程。
4、天一温泉度假村——8168888——文亨镇文保村(五星级)——距高速路口5公里、机场7公里,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目的地———反正我不曾来过,却只是在微博里听说,这里的故事不长,却是一个我想在这里发生故事的地方。也许我可以摄影、可以记录、可以写作、可以泡妞、可以小资,反正可以装逼的事我都想过了。这里我也不清楚,好像叫:连城。
摄影器材————一部佳能60D就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我还能说什么、从不喜欢摄影,从不会后期,却硬生生的将自己逼进了一个陌生的圈子,其实这都因为旅行,因为喜欢一路的幽静。喜欢回忆里的故事。
【关于连城】————————————————————————
连城被誉为“中国客家美食名城”,自2003年起,全牛宴、溪鱼焖豆腐、白鸭宴、炒九门头等就被列入中国名菜,这些菜不但味美,而且药膳兼济;还有被评为福建名菜的酿豆腐、红焖慈菇、红烧芋子栗、红烧糯米猪血肠、漾白豆腐、猪八宝、五谷丰登等;除此之外,连城的小吃点心更是让人赞不绝口,金包银、哽心丸、珍珠丸、客家银饺等都是福建名点,还有数不清的特产小吃如红心地瓜干、拳头桃、灯盏糕、捆粄、烂粉等。总之,在连城,没有你吃不到的客家美食,只有你想不到的美食。
连城的酒店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目前已有一家二星级酒店,三家三星级酒店,正在按星级标准兴建的温泉度假酒店、森林宾馆即将开业,其它各种类型酒店特别是家庭旅馆多达近百家,能满足旅游、商务、度假、会议待各类游客的住宿需求。
连城县交通便捷,铁路、公路、机场三线齐开,形成了“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游客可通过连城机场、赣龙铁路、厦蓉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及205、319国道等多种途径到达连城,仅2010年全年接待游客就达1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亿元;冠豸山火车站货运发卸车16万多吨,客运量14万多人次,已开通至上海、北京(经停福州)航线的冠豸山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达5万多人次。到达连城后,游客就可通过由省道、新农村公路连接的环绕冠豸山景区旅游公路进入连城各旅游景区。
连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革命老区。
连城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冠豸山;国家级、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和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文化明珠”——四堡古书坊建筑群;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大“中国最美的村镇”之一——培田古村落;新泉红四军整训地等景区。其中冠豸山景区距城区仅1.5公里,素有“阳刚天下雄、阴柔世上媚”的美誉,入选“福建最值得外国人去的10个地方”。其它景点如《古田会议决议草案》起草地新泉望云草室、朋口松毛岭战役纪念碑等多处革命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坊云龙桥、芷溪古宗祠建筑群和太平僚、将军山、冯地村等一批农家乐景点都同样让游客流连忘返。
连城物产丰富,且物美价廉,淳朴的连城人民发扬了革命老区精神,以诚信、热情欢迎八方来客,使游客不但玩得开心,而且买得放心。目前深受广大游客喜爱的特产主要有:以红心地瓜干为代表的闽西八大干、红衣花生、红菇、灵芝、其它山珍、客家米酒等;还有朋口兰花、连城姑田宣纸、连城根雕、连城奇石、连城四堡锡器系列产品等也是众多游客的珍爱。
连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中原传统文化遗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连城客家元宵节庆”包括有“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之称的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新泉烧炮、芷溪花灯、十三坊游公太,这些节庆活动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都感到乐不思蜀。
【连城旅游小窍门】
1、门票:连城六大景点门票网上均有售,且比门市价优惠。
2、开放时间:5月—10月 8:00—17:30 , 11月—4月8:30—17:00
3、交通:县城到冠豸山车程约10分钟,可乘坐往揭乐方向公交车(1元)在冠豸山路口站下车;电动三轮车、摩的(10元以下);出租车(起步价5元);到石门湖车程约15分钟,可乘坐电动三轮车、摩的(10元以下);出租车(起步价5元)。在小长假、黄金周期间价格会有浮动。当然,步行前往也是可以的。
4、注意事项:
?8:00至17:00,石门湖、九龙湖码头游船逢整点发船,若游客满20人可即刻发船。
?冠豸山与石门湖相连,建议先游湖后爬山,同样是全程不走回头路,但可以节省体力。下山之后要到停车场雇辆三轮车、摩的或面包车去石门湖停车场取车(价格自行商议)。步行前往也可,约15分钟。
?竹安寨与九龙湖景区可相连在一起走,也可分开走。
?电瓶车5元/人,有游客即走。
连城精品一日游线路推荐:
A线:上午畅游石门湖、冠豸山,下午品读培田古村。
B线:上午畅游九龙湖、竹安寨,下午感受四堡雕版印刷。
连城精品二日游线路推荐:
A线:D1:畅游石门湖、冠豸山,感受四堡雕版印刷。
D2:品读培田古村
B线:D1:畅游九龙湖、竹安寨,体验天一温泉。
D2:品读培田古村
NO.1——醉美培田,小资里的唯美古韵古香
清明节,一个浓重的习俗,我却用旅行让其变得如可有可无,这也许是我第一次用旅行来“祭奠”先人,其实也莫过于一个借口,脱离。
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受邀参加连城“中国培田春耕节”。对于这种节日,我从未听过,却也百般想认识一下。春耕,莫过于“一年之计在于春”,计在于春即是春耕,有了春耕,就会有春华秋实冬藏,有了耕读并做,天人共生,就会有国泰民安,社会繁荣与和谐。也许这只是自己粗糙的解释,但听说确实如此。
不知道该告诉你什么,培田就是这么独特,我也不懂得说,但书上就是这样写的。“耕者有其田,农民有其节”,培田春耕节源于“莳田节”。莳者,插秧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斛粮”,春耕是农耕的重中之重,至关重要。“传统时尚化,时尚传统化”,莳田节演绎为春耕节,是重农的升华,她能再度唤起人们对于农业的重视,举办春耕节,就是传承传统,记住乡愁,为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而喝彩加油。
培田,一个有着800年历史的闽西山区小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是“家有藏书陇有田”耕读并做,天人共生的村落,在培田举办春耕节,是农耕文化在代际上的延续和传承,是农民在时空上的“群体记忆”。
我来不及多说两句,那阵势早已直逼而来,我来不及回头,抓起相机“咔嚓、咔嚓”,将这一刻印入镜头。
一首民谣,一缕清风,这是要告诉大地,还是要诉说故事。
我在寻觅,这是唯一愿意在旅行要做的事,总觉得这会惊喜,但愿会有惊喜。
古朴,不是青砖上的青苔,确实青石缝中流露出的故事。
话说培田。
你该知道培田的故事。还是要清楚培田古村落里的痕迹,你可以匆忙路过,但总会停歇逗留。
培田坐落在宣和乡境内,冠豸山、笔架山、武夷山余脉三道绿色重峦逶迤自北向南直落此地,如三龙怀抱;村外的五个山头,则似五虎踞护。清澈似玉的河源溪环绕着以“九厅十八井”为代表的古建筑群。别致的山水地形及错落有致的古建筑布局,让游人感受到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美丽庄园。
早在明、清时期,培田便是长汀连城两县官道上的驿站,同时又是汀州府、漳龙道竹、木、土纸及盐、油等日用百货的水陆中转站。清代邮传部官员项朝兴为此在“至德居”题联:“庭中兰蕙秀、户外市尘嚣”,如实描述了当时培田村庭内的优雅和街市的繁华。正是培田钟灵毓秀的环境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客家先祖长期耕读为本和勤勉立业的精神,使得他们历经数百年风雨,创建了培田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空前鼎盛的经济,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明清客家乡土建筑群。
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由30余幢高堂华屋、2l座古祠、6个古书院、2座跨街古牌坊和一条千米古街组成。村口当道的“恩荣”牌坊巍巍矗立,这是光绪皇帝特赐其御前值殿侍卫培田人吴拔祯的荣耀。它与村尾吴昌同得圣旨所立“乐善好施”坊遥相辉映,显示着培田过去文武竞秀、积善余庆,进村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的历史辉煌。牌坊一侧缓缓转动的水车,频频击点的水碓,却似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游人诉说着培田客家先祖创业的艰辛。
不知道一不一样,但这都不重要,美并不仅仅是这些房子,而是一种气息,直到让人慵懒。
奶奶注视着我,她只想知道,“我有什么好拍的”。
过了“恩荣”牌坊,则可看见飞檐翘角的文武庙、云宵庵、文昌阁等古建筑。它们掩映在古槿苍枫中,门前春有紫玉兰、夏开紫荆花、秋来菊花盛、冬日见寒梅,四季幽谷兰香,香樟白楠遮蔽,山羊、白鹇作伴,让人流连不已。文武庙上祀文圣孔子,下祀武圣关羽,文武同庙,被誉为客家一绝而扬名中外。云宵庵的一口铁钟,由吴、钟、雷等五姓先祖铸造于明朝万历年间,以木撞击,声闻十里。法国远东研究所劳格文博士把这当作研究畲、汉聚居的历史文物。登上文昌阁,则清风送爽,溪水如练,溪底黄沙粒粒可数,水中游鱼追逐嘻戏,两岸烟、稻、薯、菜碧绿油光,让游人在秀色风光中心旷神怡地走进辉煌的古村落。
民居群以大夫第、衍庆堂、官厅等为代表,占地都在6000平方米以上,是著名的“九厅十八井”。“大夫第”因主人吴昌同荣膺奉直大夫、昭武大夫之位而得名。它又取中庸“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而称“继述堂”。此堂建于1829年,历时十一年,占地十一亩,于1840年建成。厅高堂阔,宴请120张桌客可不出户。其设计构思,秉承“先后有序,主次有别”的传统观念,纵主横次,厅、厢配套,主体、附房分离。通风、采风、排水、卫生,连同子孙的发展都纳入规划之中。雕刻工匠,三代相传,采茶、卖鱼、借伞、过檀溪等梁花、枋花幅幅藏典故、呈吉祥。挑梁式梁桎结构以其“墙倒屋不塌”特点被中外专家称为世界一流的防震建筑。科学的布局规划,舒适安逸的功能,精湛的工艺,使法国一位建筑博士三临考察,称赞它是“建筑工艺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白发双鬓,为了生计也必须如此,掠一丝阴凉,抹去岁月里的忧伤。
清澈,从一处沟渠到另一处,这样的生活还不够?
转角里,我不知道遇到谁,下一个转角,谁又会遇到我?
我曾经的童年,你今时的记忆,该叹息还是该惋惜。
这个村里有多少个转角,我该问谁?
“衍庆堂”为明代建筑。其建筑结构与“大夫第”大体上同,但门外荷塘曲径,门前石狮威镇。一对门当户对,与北京四合院门前设置相差无异,体现了中原文化的传承。“门当户对”蕴含阴阳组成乾坤,男女谱写人文。女性喻吉祥,田丁表兴旺,男女和合,家业兴旺,万代兴隆。其理念喻示着客居异地的中原移民,在聚族而居中对宗族瓜瓞延绵的展望和追求。
“官厅”原称“大屋”,为吴氏接待过往官员而称“官厅”,相传为吴纯熙挖八窝金窖而建。它高墙耸立,四围封闭,墙内特开宽约三尺水圳,专供妇女洗涤。“官厅”属“九厅十八井”结构,但布局为前塘后阁式五进厅。前设月塘,一取水克火之意;二取“九厅十八井,井井水归塘”之缘,与徽派建筑“四水归堂”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寓肥水不流外人田,“不尽财源滚滚来”。内外宇坪特别宽阔,为武官下马,文官停轿而设。外门、厅门横批“业继治平”“斗山并峙”,表达主人不仅有继承前人治国平天下之志,而且有开启后人文武竞秀局面之愿。外坪、内坪各立一对青石雕凿旌表,为乾隆九年岁进士吴镛、吴鉴所立。乾隆二十八年,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巡视汀州府,闻说宣河培田村以“文墨之乡”饮誉汀连,怀疑小小山村是否徒有虚名,于是以县教谕装扮停轿官厅暗访培田。几经波折,终被官厅“业继治平”“斗山并峙”“蛟腾凤起”等气贯长虹的楹联牌匾以及培田客家人殷实的文化涵养所震撼。“官厅”布局独特,设计精巧。正厅设置“泰阶”,对不同级别的官员有不同的约束和规定,毫不遮掩地体现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中厅隔扇“丹凤朝阳”“龙腾虎跃”“王侯福禄”“孔雀开屏”均为九重鎏金透雕。挑梁“八宝”“鲤鱼跳龙门”则为鎏金浮雕。梁柱间、桎枋间的雕花,全为双面对称镂空雕。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后厅为宗族议事厅。左右花厅则专供主人休闲会友。楼下厅为学馆,楼上厅为藏书阁,曾藏有万余册古籍,可惜文革时期付之一炬。中央红军北上前的温坊、松毛龄战役中,“官厅”成为红军的指挥部,朱德、彭德怀、谭震林、林彪、罗炳辉等在这里出席过重要军事会议。战斗结束,红九军团即由此出发。培田成为红军长征前夕的一个出发地。
对着镜头笑一个,留住你的童年,也许就只是留住,以后也只是陌生。
以那条千米古街为界,分布在内侧的大多是祖祠。由村口上数有天一公、隐南公、郭隆公、愈扬公、衡公、久公、在崇、畏岩、乐庵、锦江、南村、文贵等三十余座祖祠,现保存较完好的有21座。培田祖祠的重要建筑特征是十分注重门庐构造,有“三分厅堂七分门庐”之说。斗拱垒撑立石柱雕梁,架飞檐翘角,安红门画彩栋,悬金字牌匾,绘木壁漆画,极为富丽堂皇。如继承北京午门法式的“衡公”祠和“久公”祠,其工笔彩绘“三娘教子”“状元游街”图,线条明晰,人物栩栩如生,色调经久不褪,称得上是难得的珍品。大门外栏内槛,厢廊左绘獬豸,右画麒麟,寓公正、吉祥、聚财之意。它反映了客家人的一种精神追求。
在培田古建筑体系中,书院群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与培田客家先祖强调唯耕唯读两条正道,崇尚“文章移造化,忠孝作良图”的理念,怀抱以科学、知识改造自己,改造自然,忠以报国,孝以持家的理想是分不开的。明朝成化年间,在培田这个小小的村落,七世祖吴祖宽伐木割草,创办“石头丘草堂”,聘进士出身的谢桃溪“课二三弟子以读诗书”,校园虽小,却是“开河源十三坊书香之祖”。由于培田先祖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教育理想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使“石头丘草堂”逐步扩大建筑面积,吸收更多的生源,加上它的课程设置广泛而有深度,使它最终成了著名的“南山书院”。此书院从顺治七年到乾隆三十年,培养出191位秀才,其中19人入仕,官到五品7人,最高者达到三品。明代兵部尚书裴应章考察后感慨万千,挥笔赠联:“距汀城郭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翰林院庶吉士曾瑞春则称赞南山书院说:朱熹讲学的鹿洞鹅湖也不过如此啊!明末,作为“宣河里六图三甲”的培田村,增开了“十倍山书院”“云江书院”“紫阳书院”“等天学堂”;到清末,则发展为文有“南山书院”,武有“般若堂”为代表的文武兼修的教育局面。另外,培田先祖没有忽视对妇女的文化教育和民间实际技艺的承传。他们又建了“容膝居”和“修竹楼”。“容膝居”成为三朝宗族妇女学校。在容膝居内,不但学习文化,而且“可谈风月”。“修竹楼”以交流技艺为主,培田先祖精湛的泥、木、雕、塑、剪技艺大都源传于此。纪晓岚在培田文人秀士的陪同下参观了这些书院,耕读传家的中原遗风使他拨开眼前重山,把培田与紫禁城连了起来,挥毫题下“渤水蜚英”题匾,成为培田千块名人名匾之一。可以说,明清时期培田学校之多,功能之全,制度之严,全国罕见。谢桃溪、邱振芳、曾瑞春等名师则在这里培育了吴昌同、吴拔祯、吴暾等数以百计的人才而流芳千古。
培田的古建筑,大多座西北、向东南,前朝笔架,后靠卧虎,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术数观念密切相关。它既秉承明代法式,又兼容中原、徽式、江浙特色,开间、进深更大,做工追求艺术及造形美,布局讲究舒适、安逸,并考虑官、商用途。室内装饰,在设置明墙、漏窗、花圃、鱼池讲究艺术美的同时,更配以宣传儒家文化道德的书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突出四维八德,强调以德治村,以德持家。正因为科学的布局,精巧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培田古建筑群被专家誉称为“民间故宫”、“中国客家建筑奇葩”。它是客家先祖客旅生涯中的精神家园,它是中国近几百年人文的活文库,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吴家大院,是我们吃饭的地方。也就是一家餐馆,农家菜为主,装修古朴、但菜式独特,鲜美。
要说到菜名,确实不知道,但看菜色其实也略知一二!
吃完午饭,走出餐馆看到一位穿着汉服的可爱女孩。
今年的清明十分燥热,据说有三十度的气温。
我们相约在一家田居人家的奶茶店休息,等午后在继续前行,所以大家无聊的时候只能拍拍跟我们一起的女同伴。
午后四点,柔和的光线簇拥着我们踩着青石路走来。一群文艺小范,用镜头记录美丽时刻。寻找机位和角度,一张张美图与艳丽就在夕阳下停留。
在古村子里,如果你不文艺、便也只能慵懒。
光线散落的地方,已经找不到历史遗迹,只有清新小资和那柔和间的美就在伙伴的脸颊上散开。
转角,在一次转角,转角间你的美,可以与培田相对称。
回眸,我在你的后方点缀你的回忆,你在我的前方装饰我风景。
触摸在历史上的痕迹,青石砖里流露出的是我们对过去的联想。
一抹夕阳,一扇门窗,你在等待,我在回眸。
古街里的青石,发着光、这光亮反射在你的身上,你的灵魂上。
幽静,犹如院子里的故事。不是一家子就是一池塘里的鱼,可以清幽、可以自在。
仰望着光,我们追随在光线之上,你在期盼,去也是一幕一次过往。
转角间的相遇,笑容就是对生活里的诉说。
一步感受青石的温度,一步深知培田巷尾里的清静。
暂别夕阳,依然到吴家大院品尝当地美食。
要说培田美食,确实和古村落一般柔美。农家菜味,一品香美、不会太过油腻,也不会太过奢侈,平淡美味,却也华丽。
吃完菜肴,休息片刻,便到了要去观当地民俗游灯龙了,伴随着舞台音乐与灯光的熏陶,培田的晚上显得十分热闹,在加上游龙习俗,许多人早已在路旁等候。也许游灯龙来的稍微慢些,我们也是十分期待。
爬上观景台,培田夜景惟妙惟肖间收入眼帘。
而游灯龙,也在村落里游荡而开,在人群中寻找好的角度,却总没办法满意的收入一个值得称赞的镜头。、
龙头和灯笼皆为用纸和竹子编成。
在匆忙中寻觅几处美景,却在黑夜中找不到火红的光芒。一个小时的短暂时间,摸索在黑夜、随着游灯龙,飞驰而来,却也随着黑夜飞驰而去。告别培田,前往连城县城,在黑夜中潜行,也莫过于在黑夜中回味。
回到连城大酒店,也已经十点了。早已疲惫不堪的我,还是要辗转间回眸培田故事。我喜欢古镇古村情的缘故吧。那种惬意和幽静的融合,那种文艺和小资的情节,那种诗情画意的美,这便也是念念不忘的事。
NO.2——辗转连城,邂逅那幕幕遗迹
1、独特早餐,让你如痴如醉
清晨伴随在鸟语花香中清醒,不、花儿只是衬托在清新间,让人沉醉的是那一口口新鲜的空气,环绕在鼻梁间,而这的水和空气一样的透彻,可以尽情的畅饮。
在连城第一顿早餐少不了的是“酒”。你会像连城的美一样如痴如醉,更会像这的美食一样色味俱佳,说到连城的早餐就是少不了涮九品了。
涮九品,少不了酒,而涮完的酒是早餐的饮品,一口肉,一口酒,绝对让你醉意连连。
连城传统火锅名菜,俗称“涮九门头”,源于连南朋口溪流域一带。据传,昔日朋口溪流域船工很多,他们常年累月泡在水里劳作,为驱除湿气,时常煎煮香藤根、鸭香草等中草药饮服。后来,一位船工偶然发现以这些草药加牛肉炖酒服食,妙不可言,于是,米酒炖“九门头”逐渐传开。
涮九门头,系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经过严格选料,精细刀功,辅以佐料、米酒和数味中草药制成。此菜鲜嫩脆爽,汤味馨香,有健胃补肾、祛寒去湿的功效,是药膳兼济的佳肴。由于食用的是牛身上九个部位的肉,几乎包括了牛身上主要精华,故又有“一餐吃了一头牛”之说。
“涮九品”制作方法,是将牛肚尖等九样肉洗净切好,分别装盘;将姜汁、芝麻酱、花椒、沙茶酱、香醋等佐料分别装碟;以米酒炖香藤根等中草药熬出的汤汁倒入火锅。食用时,火锅烧旺,边涮边吃,独具风味。
清明桃的原料是苎叶,叶子是绿面白背的,用它做出来的点心,吃起来有种特别的香味。皮是米浆做的,里面加了鼠曲草或艾叶的汁,因此是绿色的。
簸箕板是客家的著名小吃,因用米浆均匀摊在簸箕中蒸熟包肉(菜)馅而得名。 客家簸箕板现代的簸箕板已经很少用簸箕蒸了,改用蒸笼。
看完这些美食,早已垂涎欲滴了吧!连城美食丰富,农家菜肴独特、营养健康。清晨来这么一顿,满满的高大上起来了。
2、走进雕版奇葩之乡——四堡
一顿丰盛的早餐过后,驾车半小时到达雕版之乡四堡。一座独特的建筑让我对雕版印刷产生了别具独特的喜爱,那器具、那一撇一捺间的技术,让浓墨和白纸间融入出一张独特的书法作品,我对书法也并不大在行,但那笔画早已让我这平凡之人,变得那么不平凡。
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门票价格:20元
景点地址: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四堡乡
交通概况:从龙岩汽车站坐车去连城,24元/人,两个小时左右到达连城。再从连城坐中巴车去四堡,票价4元,到四堡乡政府下车。大约40分钟的车程
地跨长汀、连城、清流、宁化四县交界处的连城县四堡乡,历史上出现过昌盛的雕版印刷业,四堡也因此成为福建首批历史文化名乡。2001年,四堡古书坊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的推动起过重大的影响,而印刷术传播海外,有着客家人不可磨灭的功绩。由唐至清,中国印刷术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伊朗、埃及,向南传入菲律宾、泰国、越南。在客家大本营地区的闽西,明清两代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的四堡,正是南传线上功不可没的重要据点。
将随行的女同伴,稍微打扮了下,整个博物馆穿越至古时候,女子挥墨做诗的时刻,这感觉极为独特。
一指间,一挥墨,一张白纸融成一幅美丽的佳作。
纸上平墨。
成品展示。
白纸上的纹路,像是在诉说这段技艺的博大。
柜台上的书籍,又是一道记录着历史里的痕迹。
3、传奇手工艺-手指甲上的锡器制作。
欣赏完雕版印刷后,就要前往下一站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据介绍:连城各地均有打锡艺人制作锡器,四堡乡尤为著名。相传,该乡枧头村明代曾出过一位打锡名匠吴一龙,被皇帝赞为“锡状元”,至此四堡打锡业大盛,能工巧匠辈出,成为福建有名的锡器之乡。四堡打锡艺人打造的酒具、茶具、灯具等实用锡器通体锃亮,光采照人,观赏锡器如白鹤延年、双龙戏珠、狮子滚球、麒麟献瑞更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2003年秋在汀州客家美食节上,出自四堡打锡艺人之手的特大酒壶(可装108公斤酒)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种继承将技艺流传至今,许多细致依然如此迷人。
你可以知道这纯朴的手工技艺,是有多用心在打造一种传奇。
4、百年古桥-玉沙桥
一座坚实的木桥,诉说着一段坚实的故事。从桥上走过,那桥梁与桥柱似乎承载着许多说不出的往事,走到桥底,那一根根厚实的木梁,悬挂许久,就在你走过的时候,才会觉得他承载的是许许多多人们的希望。
玉沙桥坐落于四堡乡马屋村口的花溪河上,相传昔日花溪河之沙石,晶莹闪烁若玉石,故名玉沙桥。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93),距今已300多年,是连城县著名古桥之一。
玉沙桥全长30米,宽5米,高约10米,桥面砌以大小如一的鹅卵石,两旁栅以栏杆,上张伞篷,廊分九楹,首尾中间均有小阁,高低错落,精致美观。桥基为水成岩石鳌墩,上架有枕木为斗拱式托住桥身,桥两端古树参天,景致清幽。在清代,常有文人墨客在此飞觞邀月,吟诗作画,为马屋村扶风十二景之一。前人《虹跨玉沙》诗云:“沙浦玉屑跨长虹,锁却山川千万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马屋建立区苏维埃政府,政令、告示都在此桥张贴。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等领导人公余之暇,常在此游览。1961年,有关人士将该桥雨篷等锯下,运往北京军事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
每一处景,都是一种美,就在你期盼的时候,他总会有许多惊喜,相拥而来。
走过玉沙桥,就必须要去下云龙桥,也许他们没有太大渊源,但或许就是有那么一段我们未知的故事,敲打着我们联想。
5、腾空的蛟龙-云龙桥
和玉沙桥不同的是,云龙桥如同蛰伏在青岩河上的巨龙,守护着老百姓。气势非凡,更显壮大。
而云龙桥位于距城20公里的罗坊乡,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四个枕木桥墩把整个桥腾空托起,宛如卧龙蛰伏在青岩河上;又常有云雾缭绕于古桥间,把桥装饰得如腾空的蛟龙,故名“云龙桥”。
云龙桥桥长80多米、整座桥雄奇秀丽,造型优美,魁梧雄伟。桥顶文昌阁,恍若岳阳楼之形制,如巨人骑龙。登上楼阁极目四望,罗坊青山碧水尽收眼前。四面群山环抱,峰峦叠嶂,烟树晴岚,美景悦目。静听桥下流水潺潺,仰望长空百鸟飞翔,坐于楼阁间,清风送爽,使人心旷神怡。桥首岩壁巍峨、琳琅尽致,桥侧树木荫庇、郁郁葱葱。俯瞰深潭,碧波荡漾,锦鳞逐浪,是一处观赏古桥和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爬到阁楼,从窗户望去,清岩河也是一番独特的景象。
这番壮丽,也是彼有感叹,感叹历史的博大精深,感叹世人的精心之作,而走在桥廊里,春风徐徐让人很是清爽,也许这是一处不错的避暑之处,又是一处惬意的享受之地。
游过四堡后,便是午后了。又将到了品尝当地美食的时候了,这味蕾的刺激十分清爽,这农家菜的美感十分美味。
吃过午饭,休息片刻,又即将前往连城最具有风情别韵的冠豸山,风情秀丽、空气清新、蓝天碧水,这些皆以让我沉醉非凡。
6、风情别韵——石门湖、冠豸山
下午一点多,天气依然如此燥热,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美景的心情。乘坐石门湖的游轮,享受这清爽里的清新。
说说石门湖吧!乘坐着游轮,听着导游讲解,也是十分舒爽,那么大家是不是也想了解石门湖呢。
石门湖位于冠豸山东南,与冠豸山景区紧相毗邻,旧称“石门岩”,为连城昔日八景之第二景——“石门宿云”所在地。20世纪70年代,在此建成长73米的大坝,蓄水量300余万立方米。大坝锁蛟龙,石门蓄翠珠。石门岩变成一个山水相连、景色迷人的人工湖泊。水随山蜿蜒,港叉交错;山依水临渊,深谷纵横;碧水青山相映,蒹葭岸柳扶疏;游鱼起舞,白萍红苕相邀;水中孤渚,胜似蓬莱。真有“水似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那种令人向往的佳境。游人荡舟其间,听两岸莺声百啭,看湖中野鸭闲游,抚水底青山,追云边晓日,悠哉游哉。
石门湖有九大景点:一、马鞍寨,又称“渴马饮泉”。是一耸立湖滨形似马鞍的山崖,一头似马首探入湖中饮水。山崖腰间开辟有奇险山道直达寨顶,崖顶平缓,灌木草丛繁茂。曾有数间屋宇,为当年避乱之所。临湖一面现建有亚洲第一个悬崖跳水基地28米高、20米高跳台,已举办过两次国际悬崖跳水大奖赛事。
二、映山亭,建于三面临水的小岗上,是登舟游湖的起点,为六圆柱廊亭,柱间设有座位及扶栏,可凭栏眺望湖光山色。春季在此观赏满山杜鹃怒放,争奇斗艳,最为舒心。
三、老君岩,位于湖西南侧,沿大坝逶迤山路直上达一个天然大石洞,又称玉正观。南宋嘉泰元年(1201),连城第一代道教始祖陈道协,在石洞内倚洞结观,塑造太上老君神像,虔诚祀奉,播传正一道,成为连城第一道教圣地。门楼的楹联是老子拟的“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此非常规汉字,而是由14个冷僻字组成的一幅俨若天书的联语,曾使多少游人望之愕然,深以不得其解为叹。
四、翠岛微澜,是一座四周环水的孤岛。因山崖嵯峨,林木葱笼,伫立其间,看碧波吻岸,故有“翠岛微澜”之称。岛之东北侧有上岛码头,半山间有一月牙形岩洞,约十余平方米,称“穹窿”,为避暑佳境。山顶建一座两层廊柱凉亭,称“八景亭”。
五、疯僧戴帽,舟过翠岛,见一高峰奇特,峰顶绿草如茵,灌木丛生,顶下一圈峭壁,光秃如僧头,形似僧侣戴着一顶帽子,疯疯癫癫地在水边嬉戏,人称“疯僧戴帽”,又称“酒坛峰”,缘起客家人喜酿美酒,户户皆有装家酿之酒坛。此时“僧帽”则成了草编坛盖。
六、莲花峰,湖中间一座山峰挺立如荷花之蕊,四周山峦轻舒曼展,似瓣瓣环护,边有湖光映衬,活脱一朵出水芙蓉。七、猴狲撞钟,舟行回环曲折水面,约1.5公里之遥,靠湖南侧有一大山崖,形似铜钟,下方有一岩石酷似猴子,用头撞山崖,因称猴狲撞钟。八、生命之门,掉头泛舟,水路回环,途经翠岛东侧,石壁间有一条石缝,石缝临水处,有一眼黑洞,可容纳二三人。洞的四周,有小草掩饰,水光与阳光辉映,但反射出来的光彩仍是黑色的。此即为人类的“生命之门”。它与冠豸山的“生命之根”遥相呼应,阳刚之气与阴柔之韵在山与水间产生撩人魂魄之美。九、大象戏水,船行过葫芦湾口,可见一块巨石斜卧水中,形似一头“河马”正欲昂首露出水面,这里的湖面忽宽忽窄,像一只葫芦,常是野鸭群栖居之处,它们闻船而惊飞,给湖面增添无限生机。船行葫芦湾,举目一望,一处山崖像一头大象蹒跚而来,长鼻直插湖中,若摇头晃耳戏水自娱,加上舟过波回,宛如象鼻喷水,格外多姿多彩。
我已经不知道如何想象了,这 层峦叠嶂早已让想不出那一幕幕假象,但听了导游的一番讲解也是略知一二。
从木栈道走过,就是前往冠豸山的路口了。一路观赏奇特的山岩地貌,让人沉醉在自然景观的奇美。
冠豸山,位于连城县城东郊,距城区1公里,宋称“东田石”。元称“莲峰山”。明代名儒黄公甫,在滴珠岩上题刻字高2米、刚劲有力的“冠廌 ”二字(廌为豸的古体字)。相传獬豸为古时灵兽,能辨曲直,遇恶人则以角触之,旧时执法官之帽即为“獬豸冠”,由于豸冠的含义正好符合历代连城人民祈盼执法无私、公正廉明盛世到来的愿望,于是莲峰山渐次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
走进山林间,仰望而去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高空杂技表演映入眼帘。而这又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高空杂技以前未曾见过,而此次也是让我深感非凡。
看完后,确实感到高空绝技非凡啊。
正面登山,上百余级缓坡,有一株枝干遒劲的百年老松挺立岗阜,为迎客松。再登逶迤山路,两侧岩壁峭立,中通一峡谷,流泉淙淙,为“苍玉峡”,过峡,登阶300余米,路边岩上设一座四廊柱盖顶凉亭供游人歇足,曰“松风亭”。逶迤再登百余米,为“半云亭”。与亭紧相连,峭壁上开凿十几步磴道,垂直如梯,人需攀援附壁而上,称“丹梯云栈”。由此过云峰堑门,曲折前行,抵达滴珠岩,此岩高壁峭立,荟萃全山摩崖石刻精品。前行即为“凝碧山房”,依崖构筑成方形框架式双层高楼,柱梁窗棂雕饰古朴,色彩艳丽,屋面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古雅壮观。凝碧山房楼北高阜为“仰云亭”。
冠豸山顶为主峰灵芝峰与五老峰。灵芝峰相对高度为660.8米,是冠豸山最高主峰,形似一朵千年灵芝,故有此名。其西南向为五老峰,登崎岖险道,上峰顶平坦开阔,可容数百人。伫立峰顶,往西眺望,城郭隐约,村落点点,千顷平畴,绿浪起伏。往东放眼,层峦叠嶂,如海浪涌来。五老峰与灵芝峰之间有一天然裂隙,游人到此,翘首青天一线,两壁夹立,峭拔千仞,直接霄汉,称“一线天”。一线天口有方井“金字泉”,其水清甜,为煮茶上品。自一线天向东行,经蚁蚣路,可达“寿星峦”,此峦活脱一个头颅浑圆,弯腰行进的老人。扶栏而上,峦顶有长寿亭。亭之南面峭壁上有罗丹的“人长寿”巨幅摩崖石刻,峦、亭、字互为烘衬。从寿星峦下奇险天梯,穿过浓荫蔽日的山谷,眼前突现一冲天石柱,相对高度54.1米,巍然挺立于深谷,古人称“照天烛”。因颇具阳刚之气,现人称“生命之根”。与照天烛毗邻,数块形态各异、体积巨大的崩塌岩石互相堆叠架构,形成内部秀石林立、幽深且阔卓的洞穴,称“莲花洞”。内有古桌石凳,清泉自岩壁石隙涌出,潺潺流入一池。炎夏凉风习习,寒冬温暖如春。出莲花洞口,可见五块与山体相连的岩石,称“五姐妹石”。灵芝峰侧有一处由崩塌岩石叠垒而成呈三角形约10平方米的岩洞,名“雪洞”,这里凉风习习,十分清爽,岩壁上白斑点点,像飘洒的雪花。
由寿星峦南行,有一山包形似鲤鱼,其背脊上凿300多级石阶,陡峭如梯,称“鲤鱼背”,是通“石门湖”必经之路。走下鲤鱼背,穿过大峡谷,有座歇憩凉亭,为“必达亭”。其西侧攀登200余级的天梯般垂直的石阶方能到达峰顶,名为“揽月峰”。峰下有一条大峡谷,长着一丛丛、一簇簇的香桄榔,称“桄榔谷”。其叶片交错,将阳光分割成斑斑点点光怪陆离的美丽图案。它的茂密根系使地上的沙质路变成一条软绵绵、颤悠悠的“棉花路”。一泓山泉经桃榔谷流向谷口,滴水穿石造就两潭,蓄成两注翡翠之液,水流一波三折,称“三叠潭”。过三叠潭可到石门湖的水上码头“香兰亭”。
冠豸山的人文以书院著称。书院建于宋、明、清者居多。“仰止亭”,位于灵芝峰下西侧,为文亨罗氏太郎于宋太宗淳化年间兴建,是一个三层圆状八角亭书斋。南宋建炎二年至绍兴元年()的4年间,福建四大理学家之一的罗从彦到此讲学,在闽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丘鳞、丘方叔侄幼时在五老峰下结庐读书,后皆中进士。丘氏后裔为彰先祖,把他们的读书处建成书院,称“丘氏书院”。元至正年间,沈得卫在灵芝峰下的西北麓,建“樵唱山房”,明李庆在五老峰下西侧建“修竹书院”。明万历年间,隐士谢浚在灵芝峰下建“东山草堂”,清乾隆丙寅(1746)夏,县令秦士望,在一线天口下方,主持兴建“五贤书院”,内具五贤堂、正谊堂、达观亭、泽物泉、睇石馆、梯月楼、凝碧山房、魁星阁、止窝、最深处等20景。秦士望为书院大门撰楹联:“渡大海而来舟车所至耳目所经到此林泉殊觉标新领异;登东山之上风月为朋烟霞为友入斯佳境俨然脱俗超凡”,一联道出冠豸景致的神韵。
冠豸山的摩崖石刻最早的是理学家罗从彦在灵芝峰壁上刻的“壁立千仞”四个字。明代名儒黄公甫在滴珠岩上石刻“冠廌”二字,气势最为雄伟。清翰林朱阳题的“上游第一观”;当代项南题的“万峰朝斗”;罗丹题的“人长寿”;赵朴初题的“造化钟神秀”等皆是书法石刻精品。
在“东山草堂”内,保存有纪晓岚的题匾《追步东山》;林则徐的题匾《江左风流》(均列入中华名匾)。
冠豸山千峰耸峙,深谷幽泉,形成许多绝壁悬崖,峡谷险道,盛世供游人玩赏,动乱则可恃险安居。历史上多次战争祸害,人们皆上山躲避。为了防御有力,修筑了不少的关寨,因而形成了寨门这一道准军事防御型的人文景观。冠豸山的寨门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修建主持人为县尹马周卿。明弘治五年(1492)县令关铨重修加固。原设东、西、南、北4座寨门,除南寨门已毁只存遗址外,其余寨门尚完好。
冠豸山寺庙有两座,一是灵芝峰下的“灵芝寺”,主要奉祀观音菩萨。一为冠豸前山入口处的“法云寺”,前身为华林寺,建于宋末。
冠豸山有“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之称的碧水丹山,曾经倾倒不少文人墨客,留下数千篇(首)的诗词歌赋、散文,成为冠豸山珍贵的文学遗产。最令人称道的如李鸿猷的《游冠豸山赋》、童能灵的《冠豸山夕照赋》等篇什,不仅辞彩华丽,情景交融,描述生动,而且对研究昔日冠豸山旧貌亦有参考价值。
|||||||||(C)
粤ICP备登录特游网保存一周还没注册?用合作网站账户直接登录:意见反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仰事俯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