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钢支起一个重300斤的大屏幕怎么stm32选型手册,屏幕离地面两米

您(@)目前可用积分:160295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毛泽东时代究竟是什么经济制度???
6739 次点击
12:03:15 发布在
&&&&&&土地附著于封主,农民附著于土地,工人附著于行会 毛泽东时代究竟是什么经济制度???&&&& 这阵子泡了几个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论坛,又在一些论坛参与了一些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贴子,思维很受启发,这个贴子就用些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术语吧,前几天想到了自从农村包围城市以后,就已经彻底改变了工人政党的性质,走上了农民造反的王朝反复,想通了这一点后,前后很多事情都能想通了。我回想起了我贴过的陈独秀1938《我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里的一段话“封建经济制的特质是土地附著于封主,农民附著于土地,工人附著于行会;世界各国所行过的封建制度,虽不尽同,而这三个根本特质是相同的”,现在想想前面56年以后的经济模式,和这种特质完全吻合啊。因为成了农民党,是农民领袖的思路,所以始终认为农民一失去土地,就又会走上王朝反复,所以分完土地又收归国有。国家就是封主,以后就是标准的“土地附著于封主,农民附著于土地”。还有这个“工人附著于行会”,当年为了发展工业,给工人的经济待遇比农民好得多,又因为信息不畅,62年的下放消息不像后来下岗那样传得快,就造成了很大的“统治阶级”的假相。53年李立三主张工会独立被狠批,当时的工会根本就不是现代为工人维权的工会,只是陈独秀说的古代行会性质组织而已,甚至当年的工人,也不是马克思设计的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农民大量进入城市变成工人这种正常社会进化模式中的工人,当时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只是一群人为的划分出等级的比农民高一等“种姓”的群体而已。天涯旁观者100就作过“种姓”这个比喻,我也推演深入下去过,当时军人是婆罗门,官僚是刹帝利,工人是吠舍,农民是首陀罗,还有一批“专政对象”是贱民。前几天在有浓厚的“群众对B-52的个人迷信很深”的色彩的网站中华军事网上,有人发贴讲述当年下岗工人的生活困境,有人回帖说得很有意思,说这种情况说明“马克思的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的观点是错了,只有私营企业才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国营企业恰恰是国家资本养活了工人”,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这批工人不是马克思设想的工业化过程中农民进入城市变成的“无产阶级”的验证。所以我觉得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应该是“封建经济制改造”(不是秦以前的分封制,陈独秀是前清秀才出身,在这个问题上不可能犯低级错误),岂止是回到了洋务运动时的状态,是回到了秦国时的状态,洋务运动以前民间没有能力经营工业,商业性的小农经济资本还是有的,当年的改造连小农经济资本都彻底扫清了,列宁时期的苏联好像也还是有一些小农经济的私营商业资本的吧。生产关系一下子回到了两千年前,怎么可能适应现代机械化的生产力呢,这大概就是无论多少政治运动都无法避免这种生产关系短短二十年就崩溃原因吧。在天涯见过杨晓刚曾经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当作秦制,当年的制度不是社会主义,但是却是非常标准的秦制,按五阶段经济模式的划分,是封建经济制。99年这批吠舍工人下岗后,开始出现了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这批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设想“无产阶级”产业工人成员的雏形,前几天网上有消息,有打过工的音乐教师自行组建了打工者的乐队,免费学习计算机培训班,阅览室等,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工会的雏形。从56年到99年,看来真是被陈独秀文中不幸言中了,“又要阻碍中国工业发展数十年,岂非中国民族活该倒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2:39:00编辑过]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铁屋子读书]
[天赋超群]
[沧海一粟oo]
[新义州明太鱼]
[广法天尊]
[毛粉非骗即愚]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21:12 &&
拍X袋贫取^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25:21 &&
胡星斗:蒋介石是中国现代第一伟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25:55 &&
亲历三年大饥荒(一)仝小改(黄河滩)――根据胡山林老师的口述整理&&&&&&冬天到来时,村食堂的饭就只有水样的粥了――说是粥,实际上只比清水浑那么一点。母亲从食堂打回了饭,总是先紧着我喝。我就着饭罐,把肚子喝成了一面鼓。我一天到晚只是饿。&&&&&&村里人像饿狼一样四处找寻能填肚子的东西:上一年窖埋却不知为何被遗忘的一堆红薯又被想起来了,全村人都去哄抢,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那些糟烂的红薯是怎么被吃下去的;树皮、野地里干的刺草棵(一种叶边长满了刺儿的野草,即便青嫩时,猪都不肯吃)被人们吃尽吃绝了,就连玉米芯也被大家搓碎吃得一个不剩……&&&&&&村里人又打起了大雁的主意――每到傍晚,村口就聚了很多张望大雁行踪的人,因为一遇天黑,大雁就要落下来歇息,大家要估摸准它们的落脚地儿,好乘着夜黑去逮大雁。大雁歇息时有自己的哨兵,很警觉,人还没走近,雁群就叫起来呼啦啦飞走了,没人能捉得到大雁。后来,不知道谁发现了大雁屎可以吃,所以傍晚时分,村口仍聚集着许多张望大雁的人――捡雁屎也得估摸准雁群的落脚处。捡雁屎自然也是争先恐后的,可去得太早了,惊飞了雁群却捡不到雁屎,因为大雁还没拉呢!手指粗的雁屎,前边发白的一小段是不能吃的,要摘去,只有青绿的一段才可以吃。雁屎的吃法有两种,讲究的一种,是把雁屎用清水泡开,然后再滗去水,拍成小饼贴在锅边焙熟了吃;简单的一种,就是把捡回来的雁屎直接放在锅里焙炒,像炒玉米籽那样。青绿的雁屎,实际上是大雁没有完全消化了的麦苗,用前一种吃法,滗水时必然有所流失,所以这种吃法只在最初用过,等到大家摸索出焙炒法,这种奢侈浪费的吃法就被彻底弃置不用了。我现在还时常想起吃雁屎的情形:上学路上,口袋里装着炒熟的雁屎,嘴里咯嘣咯嘣嚼吃。焙炒的雁屎,火气很大,吃后嗓子肿痛,两眼满是眵目糊。幸好能找到一些野地黄,用熟地黄泡水喝,才解了雁屎的毒。&&&&&&天气大冷时,大雁绝了迹,雁屎也吃不到了。全村的小孩儿,只有我一个还坚持着上学。我上的小学,是几个村合办的,设在离家两三里的金汤寨。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坚持上学。每天那两三里的路都像长征一样遥远艰难,我头冒金星,拖着打颤发软的腿,在两个村间摇摇晃晃、一步三挪。有一次,不知怎么回事,我竟晃进了路边的沟里。沟只有半人深,可我怎么也爬不上来,幸好有大人路过,搭了把手,我才从里边出来。&&&&&&村里每天都在死人。开始死人时,还有人哭喊、叹息,后来死的人多了,也就没人流泪难过了。我们邻居家一晚上就死了爷儿仨:当爹的和大儿二儿。当爹的也就30岁出头,大儿子13,二儿子12。我和那家的三个孩子常在一块玩耍。听大人讲,他们的妈妈因为怀了孩子,偏喝了家里的粥,当爹的和两个孩子就饿死了。村里派了辆牛车和几个青壮年去帮着料理丧事。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料理的,爷儿仨就那么被抬到牛车上拉出去了,别说装棺材了,连一席高粱箔也没有裹。拉车的牛儿也是摇摇晃晃、站立不稳的样子。埋人的坑可谓量身定挖,一点宽余都没有,尸身勉强放进去,撒上一层薄土就算埋好了。没有什么坟头,人们连多挖一锨土的力气都没有――什么叫黄土盖脸,看看他们爷儿仨的坟你就懂了。他们的坟地就在路边。那两个孩子常和我一起玩,就这么死了,我有些不相信,总想到坟地那儿看看,可又怕神呀鬼呀的,不敢近前。十来天之后,在路上都可以清楚地看见他们的坟地塌陷出了三个坑儿。&&&&&&村里每死一个人,我都要用硬物在床边的墙上划一道,我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到第二年麦子灌浆时,我数了数那些道道,全村196口人共死掉了54口。除了我,恐怕没有谁对我们村死的人有这么准确的统计。我后来翻看县志,关于这一段历史,也只有“三年自然灾害给全县农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困难”云云。长大后,每当读到"草民"一词,那些面无人色的脸和刻在墙上的划痕就会在眼前晃,它们比任何辞书的解说都生动准确。&&&&&&――这是闲谈时我的老师胡山林讲的。他见我如听天方夜谭,就摇摇头说:你以为这是我编的故事?它是我八九岁时亲历亲见的真事,就发生在1959年冬至1960年春的河南省方城县施庄村。事情过去得并不远,不信的话我领你到我们村找上岁数的人查证查证。亲历三年大饥荒(二)仝小改――根据朱登振的口述整理&&&&&&过春节时,生产队给每人分了半斤白面。除了这点白面,家里就只有一筐红薯叶可吃了。过了破五,正月初六那一天,我就和同村的朱孬孩、朱尿盆、朱长明、朱小乱(我们都是十二三岁),跟着朱广礼老汉(年近80)出去要饭了。&&&&出去讨饭,也没个什么准地儿,光知道近处讨不到吃的,得走远一点才行。就这样,我们在铁路边扒上一辆货车就往远处去了。&&&&火车开到商丘那边的虞城后,我们下了车,朝南走去。一路讨要,3天里走了200来里路,到了永城,然后继续往南走,过安徽涡阳,一直走到安徽的蒙城。到蒙城的双桥村时,已是半夜。我们走进一户人家,那家的女人很热情,马上烧锅给我们蒸了一锅红薯,还在锅边贴了些红薯面饼给我们吃。&&&&那女人知道我们是要饭的,就劝我们留在他们村,说他们村现在一人合三四十亩地,根本种不完,我们留下帮着种地,混上顿饱饭是没问题的。&&&&我说我眼睛看不见,没法下地干活啊。那女人说:你可以帮我们推磨呀。我们说:我们这么多人,留下来也没地儿住啊!那女人说:咋能没地儿住,村里空房子多得是!随便推开一家,把屋里的骨头撮起来倒掉,那些房子都能住人!我们很奇怪,问她咋还要撮骨头。那女人说,他们村子原本1300来口人,现在只剩下86口了,很多户都是全家饿死,没人替他们收尸,死人就那么挺在屋里了。&&&&饿死人的事情我们村子也有,不稀奇,可饿死这么多、就那么任尸身停在家里,我们那儿是没有的。问她:这些人都是饿死的?她说:按说都算饿死的吧?当中的一大批人也不知道算不算饿死的--村里人啥都吃不上,上边让修水利,说参加修水利的人,每顿可以吃到一个馍。好多人一听能够吃到米面了,就都去了,到了工地上,一些人拉着架子车低头一使劲,就一头栽倒死了,有些人是吃了馒头死了。就这么,去修水利的人很少有活着回来的。村里还有一户人家,家里人死了后,剩下的娘俩就割死人屁股上的那点肉煮了吃。也不知道是人肉有毒,还是她们的肠胃被饿得不适应吃肉了,吃了人肉后就一直拉肚子,两天后娘俩生生拉肚子拉死了。&&&&我们说:人都饿成这个样子了,咋不跑出去要饭?我们知道,上边不允许出去要饭,我们那儿也是把得很紧,出去要饭被逮住抓回,是要被批斗的,可只要偷偷跑出去别被逮住了,说不定要饭还能落个活命呢,总比眼睁睁在家等死强吧。那女人说,他们这儿看得严着呢,公社、县里派人掂着棍子把着各个路口,看见有人外出要饭,抡起棍子就夯,三下两下就把人夯死了,谁敢出去要饭?&&&&我们又问她,怎么就会饿死这么多人?我们村子断粮45天,才死了31口。那女人说,她也说不清村里断了多少天粮,秋天收庄稼的时候,公社粮站里的车就等在地头呢,村里人把收的粮食扛到地头,粮站的车装上就拉走;收红薯的时候把红薯背到地头,粮站的车也是装了就拉走……他们也不管村里人有没有东西吃。&&&&那女人待我们很好,可我们谁都不愿意留在那儿--谁都不愿意去撮骨头收拾房子。一想到村里的很多房子里都挺着死人,就得慌。我们继续走着要饭去了。&&&&朱广礼老汉说,这一次饥荒,比民国32年那一次还厉害。&&&&从安徽蒙城一直走到南徐州,路过的每一个村子都饿死了不少人。不过还好,这些村子都没有死绝,无论走到哪个村子,都能讨到口饭吃。&&&&我们一路讨要,走了好几个月,到麦收的时候,才又走回了家――河南开封县山岗乡二郎庙村。&&&&这是1961年春节的事情亲历三年大饥荒(三)――根据朱登振的讲述整理仝小改&&&&&&1960年的春天,缺粮就更厉害了,食堂的饭,稀得像清水一样,照人影。&&&&&&人们也不管饭晌不饭晌,从早到晚就是踅摸着找填肚子的东西――村里村外的榆树皮都被扒得干干净净,榆树叶,杨树叶、枸树叶、柳树叶……连有毒的大麻子(蓖麻)叶、棉花叶都被人捋下吃了。野菜就更不用说了,能吃的不能吃的,都挖了往嘴里塞。&&&&&&能找到的吃食越来越少,人都饿得浑身没劲,越来越动弹不了了。太阳升到半空时,人们就鬼魂一样从家里出来,找一处避风朝阳的墙根晒太阳。说是晒太阳,可谁也没力气坐着了,就那么躺在草垛旁或地上。&&&&&&有一天晒太阳,我和依挺躺在一起。依挺个儿很大,饭量也很大,是村里出了名的壮劳力。因为饿得没力气,大家在晒太阳时少有说话的,可那一天,依挺却一直给我讲从前给地主家扛活的规矩:去帮好户人家扛活,人家要先摆上两大海碗的捞面条,你能一气吃下,人家才跟你下文书,文书上写明家里的六七头骡子都交给你使唤,干活累死了骡子或骡子咬死了你,双方两不找。下了文书,人家就算用你了。扛活的人,能大碗吃饭才会有力气干活呀……依挺就这么说着说着,就死了。&&&&&&依袍也是个力气大饭量大的人,他饿得躺在床上不会动。那一天,他侄儿在外间听见里边咯咯吱吱响,进去一看,是依袍在啃床帮呢。他侄儿问他:叔,叔,你这是干啥啊?依袍说:我啃点花生饼吃吃。依袍就这么啃着床帮啃着床帮,死了。&&&&&&曹广义死得才不值呢!他为了喝两口泔水,被队长一脚踹死了――那一阵,大家都争着帮食堂刷锅,说是刷锅,还不是想喝两口刷锅水!可刷锅水里能有啥东西啊,锅里的饭都是稀得照人影,刷锅水里还能有东西?人也是饿得没有办法了,才去打刷锅水的主意。曹广义就着锅刚喝了两口泔水,队长进来了,他大概看不惯曹广义的下作样,就踢了他一脚,让他"滚蛋"。曹广义挨了这么一脚,就一下子倒在地上了,他躺在地上说一句喘一下说一句喘一下:你~有~力~气,我~没~力~气,你~有~力~气~,我~没~力~气……就这样说着说着就死了。&&&&&&村里修蓄水池,村里有个叫依小榜的,三岁多个孩子,跟着她娘去工地了。小孩子也饿呀,就揪了一只绿豆荚往嘴里塞。队长看见了,一脚踢去,这个孩子就滚到岸坡下了,当天夜里发了烧,死掉了。大人们都说,小榜生生是为一根豆荚让队长踢死的。&&&&&&朱结实的命就比曹广义和小榜的大。朱结实挨队长的踢,是因为去地里干活时,在生产队的菜地里拔了一把菜偷偷塞嘴里了,结果让队长看见了,就一脚把他踢到了井里。朱结实这个人命大,掉到井里也没淹死,捞出来后还活下来了。&&&&&&依可亮是个瘸子,有一天夜里他把会计的办公桌别开了,也不知道偷到什么东西没有,光(只)知道他吓跑了。他媳妇领着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在家熬煎。那时候食堂里还没有完全断顿儿呢,核桃大的杂粮馍馍,大人一天领三个,15岁以上领两个半,小孩领两个。依可亮的媳妇只吃一个,让2岁的儿子依小社(人民公社成立那一年生的,所以叫小社)吃三个,可小社还是饿死了。依可亮的媳妇就带着闺女远走了。事隔很多年了,依可亮一直没回来,他侄儿对我说:俺叔肯定是饿死在外边了,他饭量那么大,活不下来的,说不定出去就饿死了呢,他要没死,早就该回来了!&&&&&&地里的野草野菜,能入口的,自然都被吃了。邻近的一个村子里,有个小孩捡野豆芽吃,把一种蒺藜籽(长耳子)的芽芽误当作豆芽,捡起来就吃,捡起来就吃,也不管那芽芽有多苦。那种芽芽是有毒的,到了夜里,就被毒死了。&&&&&&听大人们说,饿死的人,真到死的时候,并不难受。一开始挨饿的时候,心里很难受;等到饿得狠了,饿得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不能动弹,只能躺着了,心里就啥也不想了,飘悠悠的,好像腾云驾雾一般,也就不感到难受了;等到肚子里发热,开始热乎起来时,人就活不成了,就要饿死了。&&&&&&我那时候能活下来,都是托俺姐的福。俺姐参加了大炼钢铁,背石头抬煤,每天能领到7两的黄豆。每月俺姐匀给我3斤黄豆,我把黄豆煮了,每天只敢吃一小把。再加上我那时候还小,会爬树,能爬到别人够不着的地方摘树叶吃,就这么活下来了。&&&&&&没啥吃了,按老规矩不该出去逃荒要饭么?可新社会不许你再要饭了,谁想出去逃荒要饭那不行,出去被抓住,是要开他的批斗会的。村里有个叫依连的,趁着夜黑,偷偷跑出去要饭了。第二天,村里村外的墙上树上,就贴满了布告:依连一人,逃跑去了,回来再说!&&&&&&幸好那时候的树比现在多,村里村外到处是树,那些树皮树叶真是救了不少人的命。要是没有那些树搭救,村里死的人还要多呢!&&&&&&那一场饥荒,我们村整整45天粒米不见,500来口人,饿死了31口。&&&&&&――这些事就发生在1960年前后的河南省开封县山岗乡二郎庙村&&&&&&亲历三年大饥荒(四)――根据朱登振的讲述整理仝小改(黄河滩)&&&&&&那个时候的名堂就是多!&&&&&&上边把各村的干部们集中到公社里报产量。报产量的会场上安排了两道人墙,报产量的人就这么被两堵人墙夹在中间。公社干部说:你说说,你们村的地一亩能打多少粮食?当时的小麦亩产也就是百八十斤的,公社干部能不知道?弄出这么个阵势,报产量的村干部就知道得把产量往高里报。&&&&&&为了督促村干部们报高产量,当时会场上时兴“刮东北风”和“活脑筋”。公社干部认为哪个干部报的产量低,不满意,就会说:他报的产量不对,给他刮刮东北风!会场上的人墙得了令,就开始推搡那个报产量的人了,咕咕咚咚,报产量的人就像个皮球一样,被这边的人墙推打到那边,又被那边的人墙推搡回来,推倒在地后薅起来继续推搡,报产量的人摔打得鼻青脸肿、晕头转向。推搡了一阵后,公社干部就会再问他:一亩地到底打多少斤?报产量的人知道自己报的200斤产量过不了关,就赶紧说:300斤。公社干部还是不满意,就吆喝说:给他活活脑筋!人墙就上去揪住报产量人的耳朵,把他提溜起来,然后再问他:一亩地到底打多少斤?报产量的人就赶紧把数字往上涨。排在前边报产量的人,没有不挨打的。后边的人看见这样,轮到自己报产量时就500斤、600斤地报。公社干部对他们报的产量还是不满意,让他们“到外边好好反省反省”,就把他们赶到会场外边了。最后边的人就学聪明了,公社干部一发问,就800、1000地瞎报起来,报到这个程度,公社干部才算满意。&&&&&&其实,也不是公社干部非要这样,他们去县里开会时,也是这样被逼报产量的,回来后只好这样再逼村干部。不这样,就完不成上边下的征粮指标。&&&&&&当时上边来农村要粮食,据说是有一个比例的,大概是按每亩收成的10%~15%收。可上边早就打算好从农村收走多少粮食了,不逼村干部们把亩产报上去,怎么能收够那么多啊?所以,就非要弄出亩产800、1000斤的产量来。这么一来,地里打的粮食几乎全被收走了,给农民留下的,就没有几斤了。当时报纸上宣传粮食大丰收,这大丰收就是这样来的――把农民嘴里的粮食都抠出来了,国家的仓库可不就丰收了!&&&&&&省委书记潘复生说了句“不能让农民没有隔夜粮”,就挨批斗,被打成了右倾;省里还有个叫王挺栋(同音)的大官,也说这样做不对,也挨批挨斗的。潘复生说"没有隔夜粮"还是轻的呢,农村是几十天粒米不见啊!&&&&&&有一天,看见大人们往一座房子里堆麦秸和干红薯秧,弄了一个大堆儿,然后把粮食淋在草垛上,直到把草垛全部盖住。我们问大人这是干啥呀,大人们说,上边要来“实产”呢。上边的干部来了,看见粮食堆了这么高,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夸奖了一番。也不知道那些干部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粮食囤是假的,他们要是肯用手在粮囤上按一下,就会知道这粮囤是假的,可他们就那么看看、笑笑就走了――明明是弄虚作假,偏偏叫"实产"。那时候这种名堂真是多。&&&&&&这么一干,紧跟着就该村里饿死人了――村里的粮食都被上边收走了,农民没啥吃,不饿死才怪!&&&&&&这些事情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河南省开封县山岗乡二郎庙村。亲历三年大饥荒(五)――根据河南新县史志办韩光生先生的讲述整理仝小改(黄河滩)&&&&&&这事发生在1960年的春天。&&&&&&我们新县地处河南湖北交界,属于大别山腹地,全境基本上都是山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因为地处山区,山上树木很多,长有很多野果野菜;再加上历史的原因(新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所在地,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竟有5.5万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养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将军),我们新县人口又比较少,所以虽然属于信阳地区,但和周边同属信阳地区的光山县、商城县、息县等灾情严重的县分比,新县的情况要好得多。&&&&&&光山县紧邻我们新县,民众间姻亲相通、相互走动是很自然的事。&&&&&&我有一个亲戚叫徐再育,家住新县田铺公社九里村。有一天,他去光山县走亲戚。一走进亲戚住的那个村子,他就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村里人看他的眼神很特别,那些人看他的时候,眼里都泛着特别的光。&&&&“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光山县是“信阳事件”的主力县,那里饿死的人可谓成堆成摞了,人吃人的事情虽然被上上下下掖着藏着,但周遭的老百姓是知道这些事的,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徐再育那一晚留宿亲戚家。他躺在床上,一直睡不着,或者说不敢睡――村里人看他的眼光,老是让他想起饿狗看见野兔时,眼睛里倏然闪现的光亮。&&&&&&徐再育就那么挺在床上,无法入睡。挺着挺着,他听见亲戚的邻居家好像有什么动静,支起耳朵仔细听听,是磨刀的声音。这越发让他睡不着了,更加用心支棱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了。不久,他又听见磨刀的地方有人在说话:今天隔壁来了一个走亲戚的,那个人身上好像是有肉的……徐再育听到这里,翻身起床,偷偷走出亲戚家,然后撒开脚丫子就跑。他一气跑了80多里,跑到家里时,一头栽倒,然后一病不起,1个月后,死掉了。&&&&&&徐再育不是饿死的,他是在光山县受了惊吓后,就那么躺在床上,病恹恹地死掉的。&&&&&&&&&& (注:文中人名地名都是真实的,有不信者,可以实地查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43:07 &&
不对,不是计划经济,老毛子那样每个周期都事先经过计算,有时还用了超级计算机,列出物质生产平衡表,然后严格执行。这才是真的计划经济。毛泽东搞的是 国营,无计划经济。比计划经济更糟。[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2:42:41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47:30 &&
12:43:07&&的原帖:不对,不是计划经济,老毛子那样每个周期都事先经过计算,有时还用了超级计算机,列出物质生产平衡表,然后严格执行。这才是真的计划经济。毛泽东搞的是 国营,无计划经济。比计划经济更糟。[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2:42:41编辑过]靠,俺f的是――拍X袋^再x一遍?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47:33 &&
12:43:07&&的原帖:不对,不是计划经济,老毛子那样每个周期都事先经过计算,有时还用了超级计算机,列出物质生产平衡表,然后严格执行。这才是真的计划经济。毛泽东搞的是 国营,无计划经济。比计划经济更糟。[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2:42:41编辑过]靠,俺f的是――拍X袋^再x一遍?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50:41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51:32 &&
生产关系一下子回到了两千年前,怎么可能适应现代机械化的生产力呢,这大概就是无论多少政治运动都无法避免这种生产关系短短二十年就崩溃原因吧。在天涯见过杨晓刚曾经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当作秦制,当年的制度不是社会主义,但是却是非常标准的秦制,按五阶段经济模式的划分,是封建经济制。====================很多生产队都有农业机械,实现了半机械化啦!倒是邓一搞分田单干,马上倒退回东汉的牛拉马耕。奇怪你为什么不看一下基本事实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53:30 &&
无他,唯砖至制度尔。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53:35 &&
毛泽东搞经济大外行,再提其经济思想是误国害民马鼎盛你或许不喜欢毛泽东,但无法否认他的军事成就。你可以极其崇拜毛主席,但不能要求将毛泽东思想运用到今天的经济领域。因为历史已证明老毛经济瞎指挥,多次将中国的经济拖到崩溃边缘。毛泽东讲究“实事求是”,邓小平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胡锦涛以“务实求真”治国;一句话,无非是尊重历史。一九五八年大跃进造成的「人祸」,全国饿死数千万人,比日寇侵华八年杀害的同胞更多。这等惨事谁愿提起?不过,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毛泽东乖孙毛新宇在今次「两会」的提案是:将毛泽东思想运用到经济、教育和工业布局改革等领域。前车之鉴,深受其害的中国老百姓怎敢忘记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的历史?事前周恩来曾冒着政治风险劝阻毛泽东说,钢铁搞高指标,方方面面都要吃紧,经济建设不讲平衡不行,这样搞,我这个总理就不好当呢。老毛大怒,在党政会议上、在《人民日报》多次批判周总理右倾,还逼他亲手写检查,周恩来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发誓“今后紧跟毛主席不动摇”。连周恩来都压服了,全党、全军、全国谁还敢不听话?毛泽东下令钢产量要翻一番,一九五七年535万吨,一九五八年计划1070万吨。可惜炼钢要有铁矿石、要煤、要电、要运输、要建材、要技术工人,老毛再伟大,钢铁厂再加班,到了八月底,才炼出450万吨。老毛不向现实低头,更不会向周总理认输,他强令全国新建小高炉一万二千座,中高炉一百四十二座,先进转炉、电炉二百多台;又命各省、区、市第一书记亲自抓炼钢,不惜一切要拿到1070万吨。于是各级干部驱赶九千万百姓投入全国大炼钢铁运动,劳民伤财增产的四百万吨土钢只是废物。事实证明,大跃进祸国殃民,毛泽东却反将为民请命的彭德怀元帅打作反党集团头子;坚持1959年计划生产1800万吨钢。。中新社日前报道毛新宇提案的标题是「两代毛委员,为国尽心力」。中国有过一代毛委员还不够?胡锦涛提倡“科学发展观”,中央定为国策,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和实践到底是经验还是教训?***从陈云管经济的经历看,毛泽东自己承认不懂经济&从现在的历史资料来看,1949年到1956年主要是陈云在管经济,作为财经委员会主任,&是经济工作的一把手。这一阶段,陈云可以说是创造了经济奇迹。一方面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三年就从烂摊子恢复了,各项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另一方面,还有了新发展,&一五计划,各项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主要因为这一阶段的工作,陈云获得了很高声&望。象王桂五(检查学专家、体改委理事)这样的,直接把陈云捧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这种程度。&这一阶段毛泽东的作用,应该是一种精神与形式上的领导,具体操作基本没管。毛泽东&本人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这个问题的描述如下:&“我们政治局委员可不可以有权参与设计。过去这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实际上是&无权参与设计。我是主席,也没有参与设计。每年的年度计划,总是请你签字,叫作强&迫签字。我有个办法,不看。你强迫我嘛,我事先没有预闻,事先没有接触嘛。老是在&国务院讨论,总是拿不出来。千呼万唤不出来,为什么不出来呢?说没有搞好,等到梳&妆打扮一跑出来的时候,我们说不行,时间迟了!这事实上是一种封锁。”&这说明陈云当时的经济权力是比较独立的,各项计划操作也与毛泽东关系不大,以至于&只是形式上尊重毛泽东的领导权。毛泽东这个阶段主要是全面领导,经济上干涉得很少&。我怀疑陈云、周恩来等人私下认为毛泽东对具体经济不在行,干脆架空了事。&毛泽东对这种与他无关的经济建设领导局面很不满,从1957年“反反冒进”开始,主动&插手具体经济政策。&日人民日报的“反冒进”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应&该说是正确的。毛泽东对此有意见,批示是“不看了”,暗含不满。一年多以后,1957&年9月20日至10月9日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批评了“反冒进”,&经过几年的发展,就此酿成大祸。&日,当毛泽东约“管经济”的李富春、李先念和薄一波三人谈话时,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打开天窗说亮话,说“批评主要是对陈云同志的”。&就在前面提到的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恩来陈云不得不就“反冒进”作了&检查。毛泽东的话放得很重,他明显要插手具体经济政策,由于他的权威,别人只能配&合。&因为对具体经济不懂,他第一次出手就是一个荒唐的“万吨钢计划”。由于&1957年只有535万吨钢,这是个无可辩解的外行目标。因为1962年要3000万吨,1958年怎&么也得增长多些,就定了个1070万吨的翻倍目标。具体执行的人为大炼钢铁使出各种荒&唐招数,只完成800万吨,又胡搞出200多万吨不能使用的废钢,人民日报就此吹说已经&完成。&1958年底毛泽东看到1958年计划“完成了”,进一步显出对经济完全外行,他要求1959&年就完成3000万吨钢!这一下搞具体经济工作的人终于受不了了。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陈云都明确表示完成不了,毛泽东这时也意识到这个指标太过分了,讨价还价&之后,降到了1800万吨。实际上这也是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因为1958年的1100万吨本&来就是非常虚的。中央全会的公报如下,全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大跃进”目标。&“钢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1100万吨左右增加到1800万吨左右,煤炭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二亿七千万吨左右增加到三亿八千万吨左右,粮食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7500亿斤左右增加到10500亿斤左右,棉花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6700万&担左右,增加到1亿担左右。”&经过陈云的劝说,毛泽东终于冷静下来一段时间,日陈云在中央财经小组&上宣布了最新的调整目标:1300万吨。最后,1959年钢产量的公布数字是1387万吨,掺&了很多水份后勉强算是完成了。&这是毛泽东不懂具体经济的最好证明,拼死都只能完成1300万,他却要搞到3000万去!&陈云就估算得非常准,确实只能完成1300万。&1959年5月,陈云得冠心病,长期休养,把工作交给了李富春,和腿受伤的邓小平一样&,没参加庐山会议。这次会议完全是中国政治经济工作的大败仗。毛泽东出于各种心理&因素,一意孤行,本来是反左的搞成反右,接下来几年彻底把中国经济搞成了一锅粥。&从经济增长率来看,几年都是负增长,直到1964年才恢复1959年水平。当然这并不是说&五年就白干了,而是造成了很大混乱。要知道负增长对中国这样基数很低的国家来说是&不得了的经济灾难,现在要是经济增长只有6%了,那都是极大的经济困难。毛泽东连搞&了几年负增长出来,饿死人虽然3000万的数字肯定是夸大,但百万以上肯定是有的。这&不可以用情况复杂,左右为难,选择错了,经济工作失误来解释。实际上情况并不复杂&,完全就是因为不懂具体经济,左倾狂热造成极大经济灾难。而且内部人也大部分知道&问题所在,只是无法对抗毛泽东的个人行为。&最后乱子闹大了,毛泽东只好回头收拾局面。他直接承认了失败,承认了不懂具体经济&。日至2月7日,北京七千人大会,毛泽东说:&“凡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共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它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是我。”,“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太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得,还是懂得不多。”&为收拾局面,毛泽东让别人接手搞调整。刘少奇说,“左了那么多年,让我们‘右’一&下吧”。作为经济专家,陈云很快分析清楚了局面,拿出了办法,作出了指导性贡献。&可惜的是,因为“包产到户”问题,陈云与毛泽东意见不合,1962年9月就受到了不点&名批评。从此陈云受到冷遇,从经济工作战线消失长达11年,直到1973年才重新出来工&作。所以,文革前的经济调整工作,主要是刘少奇在抓,也取得了不小成就。&以上这些证据,可以直接证明毛泽东对于经济的具体操作是不懂的,连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因为他不懂又乱来,造成了极大的经济灾难,这是无可推诿的。下面也有些人跟&着闹腾,也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但是主要责任只能是毛泽东的。&关于一些经济建设原则,如自力更生,一定要造出什么什么东西,这个可以算是贡献。&但这些经济原则上的贡献并不象他领导军队与党的组织建设、指挥作战、社会改造这些&有极高的独创性,也不是非他不可的。实际上当时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地有这样的指导&原则,拉美就是“进口替代”,也是要工业化自力更生造东西。中国取得更高成就,主&要是社会改造比较成功,有强力政府土改搞掉地主,普及教育,又有苏联大规模技术转&移,推进工业化自然会取得较大成就。&这也正如改革开放中国取得成就,主要不是因为中国有什么奇妙的经济政策比发展中国&家高出一筹,而是因为政府执行操作能力强它们太多,操作上不出现重大失误,肯定会&比它们强很多。当初说开放,说改革,其实到底怎么搞并不清楚,就这么试着过来了。&说邓小平搞经济厉害,让他到印度去搞肯定完蛋。&再比如说现在世界各国都知道要靠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有技术,要知道怎&么造东西,要现代化,要知识经济。受过教育的发展中国家民众都知道这些东西。但真&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难处就很多很多,连俄罗斯都去卖原材料了。这就是操作水平的&问题。&综合以上因素,就知道为什么毛泽东搞经济的声誉远不如他在其它方面得到的评价那样&高。我认为如果毛泽东不干预,放手让他的战友们搞经济,他去抓社会改造方面,成就&会高得多。实际上他的战友们抓得相当不错,历史证明是个相当能战斗的团体,陈云、&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抓经济都有不错的表现。&至于说毛泽东有什么远比搞经济目光远大的崇高目标,要改造全球,这也是可能的。但&这不是为不懂具体经济造成大祸辩护的理由,不能说因此就情有可原了。********58年大跃进:毛泽东不知道炼钢铁要运输要焦炭&&1957年末,毛主席提出“大跃进”的想法。随之制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大量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出台。周恩来、陈云等反冒进的党内干部被迫检讨。大跃进,已不是经济模式和发展速度的实验,而是消灭社会,变社会为“乌托邦”的实验。8月,人民公社运动全境展开。大食堂,政社合一,小生产被消灭,家庭不能拥有锅碗瓢盆的后果,要到来年才显现出来。由于高度集权,和此时提出的“合理的个人崇拜”,不合领导人胃口的信息不能发送,领导人被大量虚假信息包围,干部们层层加码,放卫星,相互攀比,达到荒谬的程度。同月,毛要求大炼钢铁。乡村和城市机关单位,也开始土法炼钢。成熟的庄稼,烂在地里无人收割。乌托邦的后果,很快显现。毛主席在内部检讨时说,他搞大炼钢铁运动,事先并不知道炼钢要运输,要焦碳和合适的砂。仅炼钢一项,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亿。摘编自:知名媒体人杨海鹏《1958&农民主导的强国梦》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57:10 &&
流氓经济&&无法无天&&遂心所欲&&不计后果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13:23 &&
毛头经济。没有制,也没有度。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14:31 &&
我说的是生产关系,不是生产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15:35 &&
生产关系一下子回到了两千年前,怎么可能适应现代机械化的生产力呢,这大概就是无论多少政治运动都无法避免这种生产关系短短二十年就崩溃原因吧。在天涯见过杨晓刚曾经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当作秦制,当年的制度不是社会主义,但是却是非常标准的秦制,按五阶段经济模式的划分,是封建经济制。====================很多生产队都有农业机械,实现了半机械化啦!倒是邓一搞分田单干,马上倒退回东汉的牛拉马耕。奇怪你为什么不看一下基本事实呢?-----------------------------我说的是生产关系,不是生产力!!!!
共 6739 次点击,39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2834916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27966 / 昨日发帖:31608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毛泽东时代究竟是什么经济制度???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泵选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