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华中学电解质出0#是怎么回事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文)&Word版含解析(数理化网)&&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3分)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A.无机物B.盐类C.有机物D.非金属单质2.(3分)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B.发现元素周期律C.提出分子学说D.发现氧气3.(3分)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A.水B.无水酒精C.四氯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4.(3分)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金属Na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C.皮肤上不慎沾上浓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减弱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6.(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属于过滤的是()A.B.C.D.7.(3分)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B.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C.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发生丁达尔现象D.采用渗析的方法可以净化胶体8.(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H++OHTH2OB.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O32+2H+TH2O+CO2↑C.铁粉投入FeCl3溶液中:Fe+Fe3+T2Fe2+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32+2H+TCO2↑+H2O9.(3分)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H2O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B.32g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C.常温常压下,11.2LCl2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D.1L0.1molL1NaCl溶液中所含的Na+数为NA10.(3分)下列变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Fe3+→Fe2+B.CuO→CuC.Cl→Cl2D.H2SO4→BaSO411.(3分)下列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固体B.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有色布条后,Cl2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C.检验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可以用KSCN溶液D.镁铝合金应用广泛,属于纯净物12.(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高纯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溴化银常被用做感光材料C.小苏打和氢氧化铝均可治疗胃酸过多D.硝酸可用于制造炸药13.(3分)下列物质与Fe反应后的生成物,能与KSCN溶液作用使溶液变红色的是()A.Cl2B.盐酸C.CuSO4溶液D.稀H2SO414.(3分)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A.Na+、K+、SO42、HCO3B.Cu2+、K+、SO42、NO3C.Na+、K+、Cl、NO3D.Fe3+、K+、SO42、Cl15.(3分)下列变化中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A.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红色褪去B.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C.通入溴水中橙黄色褪去D.通入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中红色褪去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6.(8分)用于提纯或分离物质的方法有:A、萃取B、加热分解C、蒸发结晶D、分液E、蒸馏F、过滤等,请将提纯或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后面横线上.(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泥沙的混合物,(2)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3)分离相溶的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4)从碘水里提取碘.17.(12分)下列物质①烧碱、②Fe(OH)3胶体、③NaCl、④CO2、⑤铁片、⑥石墨、⑦甲烷、⑧HNO3、⑨CaCO3,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属于酸的是;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18.(8分)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氯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的氯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浓硫酸的作用是.(2)证明氯气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为.(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存在的缺陷为,请用离子方程式表达图中D框克服事故隐患的措施.19.(12分)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配制100mL1.0mol/L稀硫酸,若实验仪器有:A.100mL量筒B.托盘天平C.玻璃棒D.50mL容量瓶E.10mL量筒F.胶头滴管G.50mL烧杯H.100mL容量瓶(1)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mL.(2)实验时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3)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填序号)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③定容后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4)在容量瓶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序号)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液润洗C.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托盘的滤纸上,准确称量并放入烧杯中溶解,立即注入容量瓶中D.将准确量取的18.4molL1的硫酸,注入已盛有30mL水的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E.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5)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①加蒸馏水到离刻度线约12厘米时,应②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四、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共15分)20.(3分)酸雨给人类带来种种危害,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称为酸雨的水溶液的pH范围是;A.pH<7B.pH<5.6C.pH>5.6D.pH<0(2)下列气体过量排放,不会形成酸雨的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二氧化氮D.氯化氢(3)请举出两例酸雨的危害.21.(12分)第16届亚运会刚刚在广州闭幕,精彩的盛会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亚运会是科技的盛会.①广州亚运会使用了一种电能、太阳能混合动力电动车,用车顶的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板中大量使用硅,该元素的种类属于元素.②下列应用中,主要使用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下同).A.使用碳单质制作的赛艇B.用风洞原理制作的铁质标枪C.用合成纤维制作的泳衣(2)科学的饮食可以保证每一个与会者的健康.①运动员能品尝到虾饺等具有岭南特色的茶点.制作虾饺的主料有虾仁、冬笋、猪肉、面粉等,其中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油脂.②运动员需要多食用蔬菜、水果,补充各种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的疾病是(填序号).A.坏血病B.龋齿C.夜盲症③人体健康离不开钙元素.下列有关钙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B.成年人比幼儿和青少年需要摄入更多的钙C.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D.人体中钙元素大部分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3)广州亚运会是绿色亚运,据报道广州亚运的垃圾100%实现了分类处理和回收.请举出一种可以回收的垃圾:.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3分)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A.无机物B.盐类C.有机物D.非金属单质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根据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的成分分别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合成高分子,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解答:解:塑料袋、旧橡胶制品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废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纤维是纤维素,它们都属于有机物,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解题的关键是对组成这些物质的材料成分的掌握,难度不大.2.(3分)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B.发现元素周期律C.提出分子学说D.发现氧气考点:化学史;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解答:解: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错误;B.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B正确;C.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故C错误;D.拉瓦锡发现氧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熟记化学发展史中各科学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即可解答,较简单.3.(3分)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A.水B.无水酒精C.四氯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考点:分液和萃取.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解答:解:A.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水与碘水互溶,故A错误;B.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很大,酒精与水互溶,故B错误;C.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碘与四氯化碳不反应;水与四氯化碳不互溶,故C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可与碘单质反应生成碘化钠和次碘酸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萃取,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的,应掌握萃取的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题目难度不大.4.(3分)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金属Na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C.皮肤上不慎沾上浓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B.实验结束,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而不应用嘴吹;C.盐酸有腐蚀性;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加到水中.解答:解:A.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因此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应用沙子盖灭,故A错误;B.实验结束,若用嘴吹灭酒精灯,易引起酒精灯内酒精蒸气着火,故B错误;C.盐酸有腐蚀性,应用大量水冲洗,故C错误;D.稀释浓酸时,应将浓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不能将水注入浓酸中,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难度不大,必须严格按照实验进行规范操作.同时掌握对意外事故处理的技能.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减弱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不能电离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B、电解质的强弱是根据其电离程度判断;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不一定是非电解质;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不一定是非电解质.解答:解:A、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故A正确;B、电解质的强弱是根据其电离程度判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故B错误;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故C错误;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弱酸、弱碱、金属氧化物也是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明确电解质的强弱与电离程度有关,与导电能力无关.6.(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属于过滤的是()A.B.C.D.考点:过滤.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该装置可分离难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是过滤装置;B.该装置为分馏装置;C.该装置为配制溶液装置;D.该装置为分液装置;解答:解:A.该装置利用重力进行分离难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是过滤装置,故A正确;B.冷凝器是将通过的气体冷却变为液体,该装置是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体进行分离,是分馏装置,故B错误;C.该装置中容量瓶为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的仪器,不是过滤装置,故C错误;D.该装置中的分液漏斗为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是分液装置,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放出,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过滤,抓住过滤的原理进行解答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7.(3分)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B.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C.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发生丁达尔现象D.采用渗析的方法可以净化胶体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B.蔗糖是非电解质;C.胶体有丁达尔效应;D.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可以.解答:解: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A正确;B.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蔗糖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中胶粒在光照时产生对光的散射作用形成的,故C正确;D.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可以,渗析可以净化胶体,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和渗析等.8.(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H++OHTH2OB.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O32+2H+TH2O+CO2↑C.铁粉投入FeCl3溶液中:Fe+Fe3+T2Fe2+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32+2H+TCO2↑+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大理石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C.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电子、电荷不守恒;D.小苏打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OHTH2O,故A正确;B.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TH2O+CO2↑+Ca2+,故B错误;C.铁粉投入FeCl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Fe+2Fe3+T3Fe2+,故C错误;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反应为HCO3+H+TCO2↑+H2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9.(3分)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H2O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B.32g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C.常温常压下,11.2LCl2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D.1L0.1molL1NaCl溶液中所含的Na+数为N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根据1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计算原子个数;B.根据质量、摩尔质量、分子数、原子数、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计算;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D.NaCl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根据公式n=C×V计算;解答:解:A.1mol水的分子数为NA个,一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所以1mol水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故A错误;B.32gO2含的物质的量为n===1mol,1个O2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所以32g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B正确;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所以11.2LCl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所含分子数不是0.5NA,故C错误;D.1L0.1molL1NaCl溶液中n(NaCl)=C×V=0.1molL1×1L=0.1mol,NaCl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所以1L0.1molL1NaCl溶液中所含的Na+数为0.1NA,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关系,题目难度不大.10.(3分)下列变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Fe3+→Fe2+B.CuO→CuC.Cl→Cl2D.H2SO4→BaSO4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则题中物质应具有还原性,与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被氧化,化合价升高,以此解答.解答:解:A.Fe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故A错误;B.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故C正确;D.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2015届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11.(3分)下列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固体B.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有色布条后,Cl2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C.检验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可以用KSCN溶液D.镁铝合金应用广泛,属于纯净物考点:钠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专题:卤族元素;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B.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硫氰化钾和铁离子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D.纯净物中只含一种物质.解答:解:A.在没有条件下的条件下,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钠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故A错误;B.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B错误;C.亚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不反应,铁离子能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故C正确;D.镁、铝合金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离子的检验等知识点,注意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反应现象,为考试热点,题目难度不大.12.(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高纯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溴化银常被用做感光材料C.小苏打和氢氧化铝均可治疗胃酸过多D.硝酸可用于制造炸药考点:硅和二氧化硅;硝酸的化学性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钠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光导纤维的制作原料是二氧化硅;B.溴化银见光易分解;C.小苏打和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D.硝酸可用于制造硝化甘油.解答:解:A.高纯度硅常制造芯片,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故A错误;B.溴化银见光易分解,常被用做感光材料,故B正确;C.小苏打和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可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D.硝酸可用于制造硝化甘油,硝化甘油是炸药,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用途,明确用途和性质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3.(3分)下列物质与Fe反应后的生成物,能与KSCN溶液作用使溶液变红色的是()A.Cl2B.盐酸C.CuSO4溶液D.稀H2SO4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与Fe反应后的生成物,能与KSCN溶液作用使溶液变红色,则物质具有强氧化性,生成铁离子,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Fe与Cl2反应生成氯化铁,其溶液与KSCN溶液作用使溶液变红色,故A选;B.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KSCN溶液作用使溶液不变红色,故B不选;C.Fe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FeSO4溶液,与KSCN溶液作用使溶液不变红色,故C不选;D.Fe与稀H2SO4反应生成FeSO4溶液,与KSCN溶液作用使溶液不变红色,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侧重Fe的化学性质的考查,注意Fe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生成铁离子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4.(3分)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A.Na+、K+、SO42、HCO3B.Cu2+、K+、SO42、NO3C.Na+、K+、Cl、NO3D.Fe3+、K+、SO42、Cl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酸性溶液里含有大量H+离子,与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溶液呈无色透明,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解答:解:A.酸性条件下HCO3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B.Cu2+有颜色,与题目无色不符,故B错误;C.四种离子无色,且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D.Fe3+有颜色,与题目无色不符,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题目酸性、无色的要求,注意常见有颜色的离子以及离子之间反应的类型.15.(3分)下列变化中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A.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红色褪去B.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C.通入溴水中橙黄色褪去D.通入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中红色褪去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族元素.分析: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属于化合反应,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稳定,受热易恢复原色,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硫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体现还原性,故A错误;B.二氧化硫和品红溶液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体现漂白性,故B正确;C.溴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该反应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故C错误;D.二氧化硫和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导致溶液碱性减弱,所以溶液颜色褪去,体现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硫性质,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明确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易错选项是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6.(8分)用于提纯或分离物质的方法有:A、萃取B、加热分解C、蒸发结晶D、分液E、蒸馏F、过滤等,请将提纯或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后面横线上.(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泥沙的混合物F,(2)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D,(3)分离相溶的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E,(4)从碘水里提取碘A.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分析:(1)泥沙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2)水和汽油分层;(3)二者互溶,但沸点不同;(4)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解答:解:(1)泥沙不溶于水,分离不溶物和溶液可用过滤的方法,故答案为:F;(2)水和汽油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D;(3)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沸点不同,可选择蒸馏法分离混合物,故答案为:E;(4)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可通过萃取方法分离,然后分液,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和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混合物分离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7.(12分)下列物质①烧碱、②Fe(OH)3胶体、③NaCl、④CO2、⑤铁片、⑥石墨、⑦甲烷、⑧HNO3、⑨CaCO3,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②;属于酸的是⑧;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④;属于盐的是③⑨;属于单质的是⑤⑥;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⑦.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成为酸性氧化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通过混合物、单质、酸、盐、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的定考虑本题目,严格按照定义对9种物质进行分类.解答:解:①NaOH在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碱;②氢氧化铁胶体由分散质离子和分散剂组成,属于混合物;③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属于盐;④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一种化合物,而且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在水溶液里自身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因此属于非电解质;⑤铁片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⑥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属于单质;⑦甲烷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⑧HNO3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属于酸;⑨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答案为:②;⑧;④;③⑨;⑤⑥;④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需要掌握...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搜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跃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