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玉米的营养价值及功效功效,用途,效果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蒲公英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英文名】:Dandelion
【拼音】:P& gōng yīng
【别名】:蒲公草[1-3]、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凫公英(《千金方》)、耩褥草(《唐本草》)、蒲公英(《千金翼方》)蒲公英(《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苦须、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志》)、茅萝卜(《四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婆婆丁(辽宁)、仆公罂(《本草图经集》。
【花期】:3~8月
蒲公英(20张)【使用部位】:花、叶、茎、根
【花语】:
蒲公英:有着充满朝气的黄色花朵,花语是“停不了的爱”。
紫蒲公英:呈淡紫色的蒲公英,花语是‘传说的紫色’,属性暗。
飞箭蒲公英:冠以飞箭之名的蒲公英,花语是‘瞄准弹珠’,属性风。 &
【作用】:可入药
蒲公英-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黑褐色,粗壮。叶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2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具齿,每侧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通常具齿,平展或倒向,裂片间常夹生小齿,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花葶1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高10-25厘米,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直径约30-40毫米;总苞钟状,长12-14毫米,淡绿色;总苞片2-3层,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0毫米,宽1-2毫米,边缘宽膜质,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状突起;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0-16毫米,宽2-3毫米,先端紫红色,具小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舌片长约8毫米,宽约1.5毫米,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花药和柱头暗绿色。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长约4-5毫米,宽约1-1.5毫&
蒲公英-原植物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6-10毫米,纤细;冠毛白色,长约6毫米。花期4-9月,果期5-10月。2n=24,32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无毛蔌有蛛丝状细软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结果时伸长,上部密被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3.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蛛丝状毛;舌状花鲜黄色,先端平截,5齿裂,两性。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生于路旁、田野、山坡。
&产地生境&&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北部、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朝鲜、蒙古、俄罗斯也有分布。
&使用价值食用方法&&&&&&
&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炝拌、风味独特。
【生吃】:将蒲公英鲜嫩茎叶洗净,沥干蘸酱,略有苦味,味鲜美清香且爽口。
【凉拌】: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钟,沥出,用冷水冲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盐、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据自己口味拌成风味各异的小菜。
【做馅】: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调成馅(也可加肉)包饺子或包子。
食疗食谱&&&&&&&&&&&&&&&&&
① 蒲公英粥:蒲公英3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② 蒲公英茵陈红枣汤:蒲公英50克,茵陈50克,大枣10枚,白糖50克,制成汤,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上等辅疗药物;
③ 蒲公英桔梗汤: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白糖少许,一起煎成汤,对痈有一定疗效;
④ 蒲公英玉米汤:蒲公英60克,玉米蕊60克,加水浓缩煎服或代茶饮,用于治疗热淋,小便短赤。
&& 蒲公英-原植物
蒲公英又称尿床草、蒲公草、西洋蒲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o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碱地蒲公英To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
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香药草,新鲜蒲公英要选择叶片干净、略带香气者,干燥蒲公英则选颜色灰绿、无杂质、干燥者。
蒲公英属菊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草纲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神农本草经》、《唐本草》、《中药大辞典》等历代医学专著均给以高度评价。
【药材】&&中药蒲公英
缩卷曲的团块,根圆柱形,多弯曲长3~7cm,棕褐色,根头部有茸毛,叶破碎,完整叶片为倒披针形,暗灰绿色或绿褐色,边缘浅裂或具有羽状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葶1至数条,头状花序顶生,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有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药用部位】:干燥的全草。
【性味功能】: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美容功效&&&&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的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雀斑。[7]
临床应用⒈单味新鲜者,捣碎,取汁直接敷于痛处,治肺癌引起的疼痛。
⒉单味新鲜者,捣碎,加鸡蛋清(少加白糖)调糊,外敷,治流行性腮腺炎。
⒊单味捣烂取汁,高温消毒后点眼,治砂眼痒痛。
蒲公英炒肉丝一、原料:
⒈主料:蒲公英250克,猪肉100克。
⒉调料:料酒、精盐、味精、葱花、姜末、酱油。
二、制法:
1,将蒲公英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炸一下,捞出洗净,挤水切段。猪肉洗净切丝。将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姜同放碗中搅匀成芡汁。
⒉锅烧热,下肉丝煸炒,加入荧汁炒至肉熟而入味,投入蒲公英炒至入味,出锅即成。
按: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效。《山东中药》载“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疽、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猪肉具有滋阴润燥、补中益气的功效。两者组成此菜,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C。具有解毒散结、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疗毒疮肿、瘰疬、目赤、便血、便秘、咳嗽、消渴,胃炎、感冒等病症。
自然界中各式各样的蒲公英(18张)【材料】:干燥蒲公英75克、水1000毫升
【作法】:
⒈将蒲公英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淹过蒲公英
⒉大火煮沸后盖上锅盖,小火熬煮一小时
⒊滤除茶渣,待凉后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1、《本草经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
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暖之良。
2、《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剂点朗肝肾。'昧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以合于冲任之血脏乎?即是思之,则东垣所谓肾经必用者,尤当推而广之,不当止以前所主治尽之也。
3、《本草新编》: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太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士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故用自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极宜,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4、《医林纂要》:蒲公英点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疔毒乳痈,皆泻火安上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齿牙,去阳阴热也。人言一茎两花,高尺许,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见皆一茎一花,亦鲜高及尺者,然以治噎膈。
5、《本草求真》:蒲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自英等药同治。
6、《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疗,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7、《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8、《本草图经》: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9、《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白。
10、《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颓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疠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11、《纲目》:乌须发,壮筋骨。
12、《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
13、《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
14、《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15、《岭南采药录》: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
16、《山东中药》: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痘,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1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利尿。治疗疮,皮肤溃疡,眼疾肿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虫咬伤,尿路感染。
18、《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19、《本草新编》:蒲公英,味苦,气平。入阳明、太阴。溃坚肿,消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
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果胶(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cin)和维生素A、B、C等。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蒲公英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蒲公英水煎剂(1:80)能延缓
ECHO11 病毒细胞病变.蒲公英醇提取物 31mg/kg
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剂给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
【保肝、利胆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用蒲公英煎剂灌胃或用蒲公英注射液注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显著缓解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引起的组织学改变.有报道指出,蒲公英在动物身上有利胆作用.蒲公英液灌胃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有利于胆汁排入肠中.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
【抗胃溃疡作用】
蒲公英煎剂给大鼠灌胃对应激性溃疡有显著保护作用;对无水乙醇所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亦有显著保护作用;并能明显对抗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的形成.当蒲公英与党参、川芎配伍时有协同抗胃溃疡的效果,三者构成复方抗溃疡作用更强.有报道指出,此复方抗胃溃疡与胃黏膜损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影响胃组织内源性PGE2含量有关.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蒲公英煎剂在体外能显著提高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蒲公英多糖能显著增强艾氏癌及MM46肿瘤细胞抗原所致小鼠脚垫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并有给药时间越往后越有效的特点,即于抗原刺激后的第11~20日给药或2~20隔日给药有明显作用.蒲公英多糖腹腔注射能显著增强小鼠抗体依赖性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其它作用】
有报道认为,蒲公英有利尿作用,特别是对门脉性水肿有效,其机制可能与植物中含有大量钾有关.对离体蛙心,小量兴奋而大量则呈抑制作用.也有用其根及全草作苦味健胃剂或轻泻剂者.内服叶的浸剂可治蛇咬伤.也有用以促进妇女的乳汁分泌的.
蒲公英 - 禁忌
&&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1、用量过大常规用量煎服后,偶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大剂量(30g/kg)灌服煎剂3天,可见实验兔子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浊肿,肾小管变窄,其它无明显改变。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尿中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
2、过敏反应服用蒲公英煎剂、蒲公英酒浸剂后,个别人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蒲公英注射剂静脉滴注后,亦偶有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
3、药不对证主要是寒热不分,不加辨证而滥用蒲公英治疗各种感染。临床上所见的感染多数为热证,用蒲公英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少数感染属于阴寒证,无热象,病程多较长,病人体质虚弱。笔者普见有人用大剂量蒲公英治疗阴寒证,结果病人出现食欲减退、倦怠、疲乏、出虚汗、面色苍白。感染灶并无好转之象。将蒲公英清热解毒的作用简单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滥用,会产生不良反应。[
人工栽培基该方法
⒈ 如何从野生蒲公英中各种各样的蒲公英(16张)获得种子?
蒲公英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二年生植株就能开花结籽,初夏为开花结籽期,每株开花数随生长年限而增多,有的单株开花数达10个以上,开花后13-15天种子即成熟。花盘外壳由绿变为黄绿,种子由乳白色变褐色时即可采收,切不要等花盘开裂时再采收,否则种子易飞散失落损失较大。一般每个头状花序种子数都在100粒以上。大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2克左右,小叶型蒲公英种子粒重为0.8-1.2克左右。
采种时可将蒲公英的花盘摘下,放在室内存放后熟一天,待花盆全部散开,再阴干1-2天至种子半干时,用手搓掉种子尖端的绒毛,然后晒干种子。在蒲公英野生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挖根栽培。通常10月份,挖根后集中栽培于大棚中,株行距8厘米&3厘米,栽后浇足水,至次年2月即可萌芽,这时再施一次有机肥,可采叶。
⒉ 蒲公英种子如何发芽?如何播种?
成熟的蒲公英种子没有休眠期,所以从初春到盛夏都可进行播种。在晴朗的时候(28度左右),将种子与土混合,浇透,曝晒至土壤微润,再适当浇水,保湿,第二天中皮将变绿,几小时后即可生根发芽。
根据试验结果得知:5月末采收种子后立即播种,从播种至出苗需10-20天;延至夏季7-8月份播种,则从播种到出苗需15天,播种量一般每平方米3克左右,可保苗700-1000株。
蒲公英播种前,应先翻地作畦,畦宽80-90厘米在畦内开浅沟,沟距12厘米,沟宽10厘米。然后将种子播在沟内,播种后覆土,土厚0.3-0.5厘米。播种时要求土壤湿润,如土壤干旱,在播种前两天浇透水。春播最好进行地膜覆盖,夏播雨水充足,可不覆盖。
⒊& 蒲公英如何进行肥水管理?
蒲公英抗病、抗旱、抗虫能力很强,一般不需进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虽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是它还是喜欢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种植蒲公英时,每亩还须施17-20公斤硝铵作基肥。播种后,也要始终保保持土壤有适当的水分。在生长季节,要追肥1-2次。播种当年一般不采叶,以促进其繁茂生长,使下年早春植株新芽粗壮,抽生品质好、产量高的嫩叶。
⒋& 蒲公英怎样进行早熟栽培?
早春表土5厘米深处地温达1~2度时,上年种植的蒲公英就开始萌发长出新芽。一般清明节前新芽露出地面,此时在土里的“白芽”部分长度已有3-4厘米所以野生的蒲公英一般在4月20日前后即可采摘。[10]
无公害蒲公英体芽菜
蒲公英体芽菜是指利用蒲公英营养贮藏器官肉质直根,在适宜的栽培环境下直接培育成的芽苗菜。蒲公英具有很高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它的肉质直根生产的体芽菜新鲜、富含营养并且无污染。
(一)采种。
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上午8、9点钟采集野生的蒲公英种子。采种时选择叶片肥大、汁多色绿、锯齿较深、根茎粗壮的蒲公英作为采种株。将花托变黄的花序剪下,放室内后熟1天,待花序全部散开,再荫干1-2天,用手搓掉冠毛,晒干备用。蒲公英的留种采种最好有固定的种子圃地。
(二)肉质直根的培育。
用作生产体芽菜的直根可以到野外直接采集,这样虽然比较经济,但直根不肥大,建议人工培育。
选地与播前准备。选择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无较大污染源的地块种植。秋收后净园并结合耕翻整地每亩施入千克腐熟的优质农家肥。翌年土壤化冻后按1.2米宽做畦,待播。
播种。在土温达到10℃以上时开始播种。在畦内开浅沟2-3厘米,沟距10厘米、宽10厘米,踏实浇透水,将种子按细沙,拌均匀,撒播于沟内,覆土2-3厘米,最后在畦的两边插上竹弓子,盖上塑料膜以保持蒲公英萌发的最适温湿度。
苗期管理。播种后9-12天出苗。幼苗出齐后,去掉薄膜并及时浇水、中耕除草。2-3片真叶期及5-6片和7-9片真叶期时,结合中耕除草分别进行3次间苗(间下的苗可上市),最后一次按株距5厘米、行距10厘米选壮苗定苗。间苗、定苗后一般均需及时浇水。定苗后立即随水追施腐熟消毒的人粪尿。
蹲苗与田间管理。莲座期后一段时间不浇水,直到肉质根进入迅速膨大期。田间管理除清除杂草外,主要是水分管理,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可根据植株生长状况追施有机肥。播种当年不采叶,以促其肉质根粗大,以利来年早春生产出优质的芽菜。一旦发生病虫害可选择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农药。
肉质根的收获与贮藏。肉质根的收获最迟应于上冻前完成。将挖出的根株进行整理,摘掉老叶,保留完整的根系及顶芽。选择背荫地块挖宽1-1.2米,深1.5米(东西延长)的贮藏窖。将肉质根放入窖内,码好,高不超过50厘米。贮藏前期要防止温度过高引起肉质根腐烂或发芽,后期要防冻。该技术高产的关键是培育粗大、肥壮和充实的肉质根,并且冬季贮藏合理,营养消耗少。
(三)蒲公英肉质根囤栽技术。
选用温度能稳定维持在8-25℃的保护设施。在设施内做床土厚40—50厘米的栽培床,栽培基质用洁净的土壤或河沙等,最后设施内用熏剂消毒。囤栽前应将肉质根提前一天从贮藏窖内取出荫晾。按长度分级,然后按级别一沟一沟的码埋,码埋间距2-3厘米,埋入深度以露出根生长点为度,码埋要整齐。码埋完毕后立即浇透水,水后2-3天插小拱棚、覆盖黑色薄膜。囤栽后一般床内温度保持在15-20℃,湿度控制在60%-75%为好。当叶片达到10-15厘米时,用手掰或用刀割取叶片,注意保护生长点。收获一般应在清晨进行。
大棚蒲公英选地和播种蒲公英种子采收后可当年播种,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目前采用夏季播种、秋季定植的方法。选择土壤肥沃、湿润的向阳沙壤土地块,播前浇透水,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5万公斤,过磷酸钙300公斤。深耕,整平耙细,作畦,畦宽1.2米。将种子均匀地撒在畦面上,然后覆土约0.3-0.5厘米厚。小面积播种可采用育苗盘育苗。
定植后管理定植后,新叶生长前一般情况下不浇水,如土壤干旱时可用喷壶浇水。新叶长出后可视土壤墒情浇水,畦面土表风干见湿为宜。同时开始松土打垄,发现缺苗要及时补苗,栽后2-3周内不宜浇水,以防烂根。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蒲公英生长过程中一般不施用化肥,以保证蒲公英品质。大棚栽培蒲公英入冬前畦面浇透水,地表最好用马粪或麦秸等覆盖,以利保温、保湿。当年秋末冬初盖棚,也可在第二年早春3月中下旬扣棚,促进早日萌发,并及时除去地表覆盖物,浇水,松土。若在温室内,温度保持10℃以上,蒲公英植株即可正常生长,当植株生长达到适宜大小即可采收上市。
采收与留种&&
用钩刀或小刀挑挖,沿地表1-1.5厘米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小株继续生长。蒲公英每株开花数随生长年限而增多,所以留种要有专门的种子田,应选生长健壮、叶肥大、汁多色绿、根茎粗壮、无病虫害株就地留种。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当花盘黄绿,种子从乳白色变成褐色时表明种子成熟,为防止种子脱落,应分次采收。将花摘下,在室内存放2天,等花盘全部散开,再阴干1-2天,待种子半干时,用手搓掉种子顶端的绒毛,晒干备用。
法国厚叶蒲公英&&&
法国厚叶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从法国引进的一种高产药菜兼用新品种,生产性能和生物产量是中国野生蒲公英的8倍-10倍。综合效益每亩达6000元以上。中国种植法国厚叶蒲公英的技术如下。
整地施肥:选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种植,亩施有机肥4500千克-5000千克,混合过磷酸钙15千克,均匀撒到地面上。深翻地20厘米-25厘米,整平耙细,做成长10米-20米、宽1.2米-1.5米的畦待播。
播种:蒲公英采用种子和分株繁殖。种子无休眠期,从春到秋可随时播种。根据市场需求,冬季也可在温室内播种。露地直播可条播或撒播,条播是先在畦面上按行距25厘米-30厘米开浅横沟,播幅约10厘米,种子播下后覆土1厘米,然后稍加镇压,播种量50克/亩。平畦撒播,亩用种50克-100克,播种后盖草保温保湿,出苗时揭去盖草,约10天即可出苗。
中耕除草和间苗:当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可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垄为止,封垄后可人工拔草。出苗10天左右进行间苗,株距8厘米-10厘米,经20天-30天即可定苗,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25厘米,撒播者株距15厘米。
肥水管理:蒲公英田间管理的重点是肥和水。蒲公英喜欢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种植蒲公英时,除合理施用基肥外,生长期间应追肥1次-2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0千克-14千克,磷酸二氢钾5千克-6千克。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秋播者入冬后,在畦面上每亩撒施有机肥25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既起到供养分作用,又可以保护根系安全越冬。翌春返青后可结合浇水施用化肥(亩施尿素10千克-15千克、过磷酸钙8千克)。为提早上市,早春可采用小拱棚覆盖。
病虫害防治:蒲公英的抗病能力极强,常见病害主要有霜霉病和蚜虫。防治霜霉病可用72%克露或克霉氰或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每亩喷施5%百菌清粉剂300克,或用2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防治蚜虫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2000倍-3000倍液,该药对蚜虫有特效。也可用50%马拉硫磷乳油或20%二嗪农乳油,21%灭毙乳油3000倍液或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洒。
采收:蒲公英的采收可分批采摘外层大叶,或用镰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每隔15天至20天割1次。也可一次性整株割取上市,一般每亩地每次可收割500千克-600千克。蒲公英整株割取后,根部受损流出白浆,此期不宜浇水,以防烂根。蒲公英作中药材用时可在晚秋采挖带根的全草,去泥晒干以备药用。作蔬菜时可采收其嫩苗或嫩叶。蒲公英种子采收的时间在5月下旬-6月上旬,采种时选择叶片肥大、汁多色绿、锯齿较深、根茎粗壮的蒲公英作为采种株。将花托变黄的花序剪下,放室内后熟1天,待花序全部散开,再阴干1天-2天,用手搓掉冠毛,晒干备用。因蒲公英的植株生长年限越长产量越高,所以留种采种最好有固定的种子圃地。
“铭贤1号”
铭贤1号蒲公英肉质根较粗壮;叶基生,叶狭倒披针形,先端急尖或盾圆,边缘有倒向羽状缺裂,长20-65cm,最长可达80cm以上,宽50-100mm左右;花由叶丛中抽出,头状花序,直径25-40mm;总苞宽钟状,长13-25mm,绿色,先端渐尖长4-10mm;舌状花,亮黄色;花葶多数,可达百余枝,花葶高20-70cm;瘦果浅黄褐色,长3-4mm;中部以上有大量小尖刺,其余部分为小瘤状突起,顶端突然缢缩为长0.4-0.6mm的喙基,喙长7-12mm,冠毛白色,长6-8mm,种子千粒重为0.68g;花期始于4月上旬,5月上旬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延续15天左右,全年均有零星开花,在9-10月间也有一次较集中的果期。
⒈ 选地与整地:
蒲公英适应性很强,在大部分土壤中均可成活,但人工栽培应选用向阳、肥沃、可灌溉的沙壤土地。土地深翻25-30cm,每10000m²;施有机肥kg,整细整平,做畦待播。
⒉ 播种与育苗:
蒲公英在4-9月间均可播种。种子无休眠特性,且采收后生活力下降较快,最好在5月下旬选用刚刚采收的新种播种。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一般采用条播,浇足底水后按行距25-30cm开浅沟,亩用种500g,播后耙平地面即可。育苗时需专用育苗畦,撒播用种5g/m2,覆土0.5cm以下,7-15天内出苗。及早清除杂草。
⒊ 定植:
育苗畦内苗高达到10cm以上、幼苗4片真叶以上时可以定植。按不同的栽培目的采用不同的株行距。作药用与食用栽培时株行距一般为25cm&25cm,较好的地块还可以减小密度。作观赏用时可定植于较深的花盘,也可根据绿化带形状适当调整密度来定植。定植后浇定植水和缓苗水,然后中耕锄草。
⒋ 田间管理:
直播苗在苗期要及时拔除杂草,拔草可随间苗一同进行。2次间苗后按株行距25cm&25cm定苗。当年不采收地上部分,应促进生长,利于根部营养的积累。追肥2次,以速效氮肥为主。第二年即可开花结籽,在开花前与结籽后各浇水追肥1次,这时蒲公英叶子已完全覆盖地面,只要拔除田间个别大草即可。作观赏用时,应及时去除枯黄叶片和不整齐的花葶,在盛花期要去掉种子已成熟的花葶,在果期应去掉刚刚开放的花。每年的晚秋,地上部分枯黄后应及时清理掉,以防病菌与害虫在栽培地中越冬。
⒌ 病虫害防治:
蒲公英抗病力强,很少发生病害。感染病菌大部分是由于地下害虫咬伤根部引起感染所致。蒲公英根系为肉质直根系,地下害虫危害较为严重。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地老虎等,防治方法是在种植蒲公英的地块提前一年秋翻晒土及冬灌,可杀灭虫卵、幼虫及部分越冬蛹;也可用糖醋液、马粪和灯光诱虫,清晨集中捕杀;将豆饼或麦麸5kg炒香,或用秕谷5kg煮熟晾至半干,再用90%晶体敌百虫150g对水将毒饵拌潮,亩用毒饵1.5-2.5kg,撒在地里或苗床上;地下害虫为害严重时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1-1.5kg与15-30kg细土混匀后撒入地面并耕耙,或于定植前沟施毒土。以人药为目的栽培时不使用化学药剂杀虫。6.收获。播种当年不采收叶片,第二年开始采收。以药用为目的,收获全草时可于春秋植株开花初期挖取全株。作蔬菜栽培时不收全株,在叶片长至30cm以上时可刈割叶片和在开花初期收花葶,去掉烂损叶片,分级包装即可上市。每年可刈割4-5茬,每亩产量可达kg。在5月份蒲公英种子大量成熟,应及时采收,否则很容易被风吹散。采收时最好用吸尘器采收,效率极显著高于手工采收。
常见病害:
常见病害有叶柄病,发病前期可喷1:1:120的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
蒲公英花语花语:
& 停留不了的爱(can not stop love.),无法停留的爱(could not
stay love.)。 
紫蒲公英:呈淡紫色的蒲公英,花语是‘传说的紫色’,属性暗。传说谁能找到紫色的蒲公英,谁就能得到完美的爱情。请注意:事实上蒲公英没有紫色的,所谓“紫色蒲公英”是指大蓟。
两者叶片相似,且果实同为瘦果带白色冠毛,但大蓟叶片带刺,花瓣和植株形态也有不同,请注意分辨。 
飞箭蒲公英:冠以飞箭之名的蒲公英,花语是‘瞄准弹珠’,属性风。
蒲公英:有着充满朝气的黄色花朵,花语是 ‘ 开朗 ' ,属性风。
秋蒲公英的花朵蕴含着丰富的花蜜,因此每当开花时节,蜜蜂会蜂拥而至。所以它的花语是-诱惑。
实验证明,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卡他球菌等,皆有杀灭作用,对结核杆菌、某些真菌和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生素使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蒲公英植物体中含特有的蒲公英醇、蒲公英素以及胆碱、有机酸、菊糖、葡萄糖、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多种健康营养的活性成分,同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钙的含量为番石榴的2.2倍、刺梨的3.2倍,铁的含量为刺梨的4倍,更重要的是其中富含具有很强生理活性的硒元素Se。因此,蒲公英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学价值。国家卫生部新近将蒲公英列入药食两用的品种。
1、治乳痈初起 肿痛未成脓者:用蒲公英春秋间开黄花似菊
取连根蒂叶二两捣烂用好酒半斤同煎数沸存渣敷肿上 用酒热服 盖睡一时许 再用连须葱白一茶盅催之
得微汗而散.(《外科正宗》治乳便用方)
2、治乳痈初起:蒲公英50克 忍冬藤100克
生甘草10克.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服.(《洞天奥旨》英藤汤)
3、治产后不自乳儿 蓄积乳汁 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 日三四度易之.(《梅师集验方》)
4、治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 别更捣汁 和酒煎服 取汗.(《纲目》引《唐氏方》)
5、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金银花。将两药分别水煎,制成两种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全展选编·五官》)
6、治肝炎:蒲公英干根18克,茵陈蒿12克,柴胡、生山栀(栀子)、郁金、茯苓各9克。煎服,或用干根、天名精各30克。煎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7、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100克,香附50克。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8、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没药、甘草,煎服。(《中医杂志》(11):31,1965)
9、治上中下三背发及三手搭,并乳发蒲公英、忍冬藤各二钱。以好酒煮热,尽量饮之醉,仍以生葱一根,灌蜜入内要满,以灰火煨热压酒,以被盖睡取汗,汗出而愈。(《万氏秘传外科心法》二味神仙一醉失笑散)
10、治胆囊炎:蒲公英50克,煎服。
11、治慢性胃炎,胃溃疡。
蒲公英干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6g,每日3次,生姜汤送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蒲公英根90g,青藤香、白及、鸡蛋壳各30g。研末,每次3g,开水吞服。(《贵州草药》)
12、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蒲公英30g(研细粉),橘皮(陈皮)18g(研细粉),砂仁9g(研细粉)。混合共研。每服6~9g,每日数回,食后开水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13、治乳痈初起,肿痛未成脓者用蒲公英春秋间开黄花似菊,取连根蒂叶二两捣烂,用好酒半斤同煎数沸,存渣敷肿上,用酒热服,盖睡一时许.再用连须葱白一茶盅催之,得微汗而散。(《外科正宗》治乳便用方)
14、治痈疽发背或生头项,或生手足臂腿、腰脐之间、前阴粪门之际,无论阴毒阳毒,未溃即消,已溃即敛蒲公英一两,金银花四两,当归二两,玄参一两。水煎,饥服。此方既善攻散诸毒,又不耗损真气。可多服久服,俱无碍也。即治肺痈、大小肠痈,无不神效。(《洞天奥旨》立消汤)
15、治肺脓疡蒲公英、冬瓜子各15g,鱼腥草、鲜芦根各30g,桃仁9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16、治天蛇头(手中指头结毒,焮赤肿痛)蒲公英草取干与苍耳草二味等分为末,以好醋浓煎浸洗。(《证治准绳》)
17、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30g,菊花9g,薄荷6g(后下),车前子12g(布包)。煎服。(《安徽中草药》)
18、治肠风蒲公英(连根打烂,青盐腌一宿,晒干,收尽无汁)、槐角子(炒)、柿饼(炙焦存性)、黑木耳(煅焦存性),神曲丸,白汤下二钱。(《何氏济生论》久近肠风奇效丸)
19、治噎膈拣蒲公英高尺许者,掘下数尺,择根大如拳者,捣汁和酒服。(《(鱼孚)溪单方选》)
20、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蒲公英、茵陈蒿、土茯苓、白茅根、田基黄(地耳草)各25g。水煎服。(《长白山植物药志》)
21、治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刺针草各30g,海金沙、连钱草各15g,郁金12g,川楝子6g。水煎两次,浓缩至150ml。每服50ml,每日3次。
22、治急性阑尾炎蒲公英30g,地耳草、半边莲各15g,泽兰、青木香各9g。水煎服。(21~22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11]
23、用蒲公英一斤,连根带叶将它洗干净,不要让它见阳光,阴干后放入斗中,加盐一两,香附五钱,将这两者研细这末,放入蒲公英里腌上一夜,把它分别做成二十个药丸。用牛皮纸包三、四层捆好扎紧,用六十一条蚯蚓屎把药丸敷贴牢固,再放入灶内烘干,至药丸通红时为限度再取出来,去掉表面蚯蚓泥后把药丸研细为末,早晚用来擦牙嗽口,吐出来,咽下去长其使用才有效。此方能稳固牙齿,强筋壮骨,滋润肾脏。
24、治肠痈:用蒲公英二两,忍冬藤二两,将它们捣烂,加两盅水煎,煎到一盅水时,然后在吃前后服用。睡一觉后就会觉得病已经好多了
功效及食用方法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功效:
1、清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用:
1、抗菌:50%鲜草汁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4对奥杜盎小孢子菌许兰黄癣菌,红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肿瘤: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种后11~20天给药有抑瘤作用,对接种后的1~10天给药无效,其抗肿瘤作用类似香菇多糖,是通过免疫机制实现的。另外,本品还有抗胃溃疡、利胆、保肝等作用。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食用及食疗蒲公英食用: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炝拌、风味独特。
生吃:将蒲公英鲜嫩茎叶洗净,[13]沥干蘸酱,略有苦味,味鲜美清香且爽口。
凉拌: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钟,沥出,用冷水冲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盐、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据自己口味拌成风味各异的小莱。
做馅: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调成馅(也可加肉)包饺子或包子。
蒲公英食疗:
①蒲公英粥:蒲公英3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②蒲公英茵陈红枣汤:蒲公英50克,茵陈50克,大枣10枚,白糖50克,制成汤,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上等辅疗药物;
③蒲公英桔梗汤: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白糖少许,一起煎成汤,对痈有一定疗效;
④蒲公英玉米汤:蒲公英60克,玉米蕊60克,加水浓缩煎服或代茶饮,用于治疗热淋,小便短赤。
编辑本段面膜制作材料:蒲公英100克,绿豆50克,蜂蜜10克。
做法:将蒲公英放入锅里煎水,取净汁500毫升;再往蒲公英汁液中加入绿豆,煮至绿豆开花,调入蜂蜜即成。吃绿豆喝汤,同时将余汤涂脸,30分钟后洗去。连续内吃外用1周以上就会有明显的效果。[14]
1、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本草衍义补遗》)
2、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两,香附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梅师集验方》)
4、治瘰疬结核,痰核绕项而生:蒲公英三钱,香附一钱,羊蹄根一钱五分,山茨菇一钱,大蓟独根二钱,虎掌草二钱,小一枝箭二钱,小九古牛一钱。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5、治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纲目》)
6、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金银花。将两药分别水煎,制成两种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全展选编·五官》)
7、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汉药、甘草,煎服。(《中医杂志》(11):31,1965)
8、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蒲公英捣烂,贴。(《救急方》)
9、治肝炎:蒲公英干根六钱,茵陈蒿四钱,柴胡、生山栀、郁金、茯苓各三钱。煎服。或用干根、天名精各一两,煎服。
10、治胆囊炎:蒲公英一两。煎服。
11、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蒲公英干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钱,一日三次,生姜汤送服。(⑨方以下出《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12、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蒲公英一两(研细粉),橘皮六钱(研细粉),砂仁三钱(研细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数回,食后开水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蒲公英生长在平原沼泽的田园之中。它的茎,叶都像莴苣,折断后有白汁流出,可以生吃,花像单独的菊花但比较大。花像头饰金簪头,也叫金簪草,形状一只脚立地的样子,也叫黄花地丁。
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妇女**痛和水肿,它的方法是:煮它的汁饮用和封贴在患处,立刻消肿。解食物中毒,驱散滞气,化解热毒,消除恶肿,结核及疔肿。放入牙中,可以使胡须头发变得乌黑,滋壮筋骨,用蒲公英的白汁涂在恶刺上马上治愈。这草属土,开黄花,味道甘美。可进入阳明和太阴经,所以能滋阴壮阳。化解热毒,消肿核有奇妙的功用。蒲公英加忍冬藤煎汤,再混入少量的酒调佐服用,可以治乳腺炎。服用后想睡,这是它的一个作用,入睡后感觉出汗,病就治愈了。
发明与传说
主治恶刺的方法,出自孙思邈的《千金方》。书中序上说:孙思邈在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因左手中指触碰了庭木,到天亮时已很疼痛难忍了。十几天过去后,伤处痛得更厉害,疮一天天地肿大。经常听长辈说有这个药方,于是用了这个药来治疗。疼痛被止住,疮也好了,没到十日,手恢复了原状。
中药学▪ 草药& ▪ 药材& ▪
道地药材& ▪ 鲜药& ▪
▪ 采制& ▪ 采收期& ▪
产地加工& ▪ 萌发期& ▪
▪ 贮藏& ▪ 干燥& ▪
晒干& ▪ 阴干& ▪
▪ 虫蛀& ▪ 霉变& ▪
泛油& ▪ 调剂& ▪
原植物鉴定&
▪ 原动物鉴定& ▪ 原矿物鉴定& ▪
基源鉴定& ▪ 根& ▪
▪ 皮& ▪ 叶& ▪ 花& ▪
果实& ▪ 种子&
▪ 全草& ▪ 性状描述& ▪
形状& ▪ 大小& ▪
▪ 色泽& ▪ 质地& ▪
折断面& ▪ 断面特征& ▪
其他科技名词▪ 朱砂点& ▪ 气[嗅]& ▪
味& ▪ 显微鉴定& ▪
▪ 生物检定& ▪ 质量分析& ▪
质量标准& ▪ 质量控制& ▪
▪ 四气& ▪ 寒& ▪ 热&
▪ 温& ▪ 凉&
▪ 平& ▪ 五味& ▪ 辛&
▪ 甘& ▪ 酸&
▪ 苦& ▪ 咸& ▪ 淡& ▪
涩& ▪ 升降浮沉&
▪ 归经& ▪ 引经& ▪
配伍& ▪ 七情& ▪
▪ 相使& ▪ 相须& ▪
相畏& ▪ 相杀& ▪
▪ 相反& ▪ 十八反& ▪
十九畏& ▪ 禁忌& ▪
▪ 证候禁忌& ▪ 妊娠禁忌[药]& ▪
服药食忌& ▪ 剂量& ▪
▪ 毫升& ▪ 炮制& ▪
饮片& ▪ 净制& ▪
▪ 筛选& ▪ 风选& ▪
水选& ▪ 洗漂& ▪
▪ 浸润& ▪ 洗润& ▪
淋润& ▪ 泡润& ▪
▪ [切]片& ▪ [切]段& ▪
[切]块& ▪ [切]丝& ▪
▪ 清炒& ▪ 加辅料炒& ▪
辅料& ▪ 麸炒& ▪
▪ 烫[制]& ▪ 砂烫& ▪
煅[制]& ▪ 明煅& ▪
▪ 制炭& ▪ 炒炭& ▪
煅炭& ▪ 制炭存性& ▪
▪ 蒸[制]& ▪ 煮[制]& ▪
炖[制]& ▪ 酒制& ▪
▪ 酒炖& ▪ 酒蒸& ▪
醋制& ▪ 醋炙& ▪
▪ 醋蒸& ▪ 盐制& ▪
盐炙& ▪ 盐蒸& ▪
▪ 蜜制& ▪ 油制& ▪
[制]霜& ▪ 水飞& ▪
▪ 丁香& ▪ 八角茴香& ▪
人参& ▪ 野山参& ▪
▪ 生晒参& ▪ 人参叶& ▪
儿茶& ▪ 九里香& ▪
▪ 刀豆& ▪ 三七& ▪
三棱& ▪ 生姜& ▪
▪ 干漆& ▪ 土木香& ▪
土贝母& ▪ 土荆皮& ▪
▪ 土鳖虫& ▪ 大血藤& ▪
大青叶& ▪ 大枣& ▪
▪ [京]大戟& ▪ 大黄& ▪
大蓟& ▪ 大腹皮& ▪
▪ 山豆根& ▪ 北豆根& ▪
北沙参& ▪ 山茱萸& ▪
▪ 山柰& ▪ 山楂& ▪
山慈菇& ▪ 千年健& ▪
▪ 川乌& ▪ 制川乌& ▪
川芎& ▪ 川楝子& ▪
▪ 女贞子& ▪ 小茴香& ▪
小蓟& ▪ 马齿苋& ▪
▪ 马钱子& ▪ 马兜铃& ▪
马鞭草& ▪ 土牛膝& ▪
▪ 天仙子& ▪ 天仙藤& ▪
天冬& ▪ 天花粉& ▪
▪ 天南星& ▪ 胆南星& ▪
天麻& ▪ 天葵子& ▪
▪ 木香& ▪ 木贼& ▪
木通& ▪ 川木通& ▪
▪ 木蝴蝶& ▪ 木鳖子& ▪
五加皮& ▪ 香加皮& ▪
▪ 五倍子& ▪ 五灵脂& ▪
太子参& ▪ 车前子& ▪
▪ 瓦楞子& ▪ 牛黄& ▪
牛蒡子& ▪ 牛膝& ▪
▪ 贝母& ▪ 川贝母& ▪
浙贝母& ▪ 升麻& ▪
▪ 月季花& ▪ 丹参& ▪
乌药& ▪ 乌梢蛇& ▪
▪ 火麻仁& ▪ 巴豆& ▪
巴戟天& ▪ 水牛角& ▪
▪ 水蛭& ▪ 玉竹& ▪
功劳木& ▪ 功劳叶& ▪
▪ 甘草& ▪ 甘遂& ▪
艾叶& ▪ 石韦& ▪
▪ 石菖蒲& ▪ 石斛& ▪
石榴皮& ▪ 石膏& ▪
▪ 龙骨& ▪ 龙眼肉& ▪
仙茅& ▪ 仙鹤草& ▪
▪ 白术& ▪ 白头翁& ▪
白豆蔻& ▪ 白英& ▪
白花蛇舌草&
▪ 白芷& ▪ 白附子& ▪
白茅根& ▪ 白矾& ▪
▪ 白前& ▪ 白扁豆& ▪
白蔹& ▪ 白鲜皮& ▪
▪ 瓜蒌& ▪ 瓜蒌子& ▪
瓜蒌皮& ▪ 冬瓜皮& ▪
▪ 冬虫夏草& ▪ 冬葵子& ▪
玄明粉& ▪ 玄参& ▪
▪ 半枝莲& ▪ 半夏& ▪
法半夏& ▪ 清半夏& ▪
▪ 半夏曲& ▪ 丝瓜络& ▪
老鹳草& ▪ 白芍& ▪
▪ 地龙& ▪ 地肤子& ▪
地骨皮& ▪ 鲜地黄& ▪
▪ 熟地黄& ▪ 地榆& ▪
地锦草& ▪ 芒硝& ▪
▪ 西红花& ▪ 西河柳& ▪
西洋参& ▪ 百合& ▪
▪ 当归& ▪ 肉豆蔻& ▪
肉苁蓉& ▪ 肉桂& ▪
▪ 竹节参& ▪ 竹茹& ▪
延胡索& ▪ 自然铜& ▪
▪ 血竭& ▪ 全蝎& ▪
合欢皮& ▪ 合欢花& ▪
▪ 冰片& ▪ 灯心草& ▪
安息香& ▪ 广防己& ▪
▪ 防风& ▪ 红豆蔻& ▪
红花& ▪ 红芪& ▪
▪ 麦冬& ▪ 麦芽& ▪
远志& ▪ 赤小豆& ▪
▪ 芫花& ▪ 花椒& ▪
花蕊石& ▪ 芥子& ▪
▪ 苍耳子& ▪ 芡实& ▪
芦荟& ▪ 芦根& ▪
▪ 苏木& ▪ 苏合香& ▪
杜仲& ▪ 两面针& ▪
▪ 连翘& ▪ 吴茱萸& ▪
牡丹皮& ▪ 牡荆叶& ▪
▪ 何首乌& ▪ 制何首乌& ▪
伸筋草& ▪ 佛手& ▪
▪ 谷芽& ▪ 谷精草& ▪
龟甲& ▪ 辛夷& ▪
▪ 沙苑子& ▪ 沙棘& ▪
沉香& ▪ 诃子& ▪
▪ 灵芝& ▪ 阿胶& ▪
阿魏& ▪ 陈皮& ▪
▪ 忍冬藤& ▪ 鸡内金& ▪
鸡血藤& ▪ 鸡骨草& ▪
▪ 玫瑰花& ▪ 青木香& ▪
青风藤& ▪ 青叶胆& ▪
▪ 青果& ▪ 青葙子& ▪
青蒿& ▪ 青黛& ▪
▪ 杏仁& ▪ 苦参& ▪
苦楝皮& ▪ 枇杷叶& ▪
▪ 松花粉& ▪ 枫香脂& ▪
刺五加& ▪ 郁李仁& ▪
▪ 虎杖& ▪ 昆布& ▪
明党参& ▪ 败酱草& ▪
▪ 罗汉果& ▪ 知母& ▪
委陵菜& ▪ 垂盆草& ▪
▪ 侧柏叶& ▪ 佩兰& ▪
金果榄& ▪ 金沸草& ▪
▪ 金钱白花蛇& ▪ 金钱草& ▪
广金钱草& ▪ 金银花& ▪
▪ 金礞石& ▪ 狗脊& ▪
肿节风& ▪ 鱼腥草& ▪
▪ 卷柏& ▪ 泽兰& ▪
泽泻& ▪ 降香& ▪
▪ 珍珠& ▪ 珍珠母& ▪
荆芥& ▪ 茜草& ▪
▪ 荜澄茄& ▪ 草乌& ▪
制草乌& ▪ 草豆蔻& ▪
▪ 茵陈& ▪ 茯苓& ▪
茺蔚子& ▪ 胡芦巴& ▪
▪ 胡椒& ▪ 荔枝核& ▪
南沙参& ▪ 枳壳& ▪
▪ 柏子仁& ▪ 栀子& ▪
枸杞子& ▪ 柿蒂& ▪
▪ 厚朴& ▪ 厚朴花& ▪
砂仁& ▪ 牵牛子& ▪
▪ 乳香& ▪ 没药& ▪
鸦胆子& ▪ 韭菜子& ▪
▪ 骨碎补& ▪ 钟乳石& ▪
钩藤& ▪ 香附& ▪
▪ 香薷& ▪ 重楼& ▪
禹余粮& ▪ 独活& ▪
▪ 急性子& ▪ 前胡& ▪
首乌藤& ▪ 姜黄& ▪
▪ 夜明砂& ▪ 神曲& ▪
穿山甲& ▪ 穿心莲& ▪
▪ 秦艽& ▪ 秦皮& ▪
珠子参& ▪ 桂枝& ▪
▪ 桃仁& ▪ 核桃仁& ▪
莱菔子& ▪ 莲子& ▪
▪ 莲房& ▪ 莲须& ▪
莪术& ▪ 荷叶& ▪
▪ 夏枯草& ▪ 柴胡& ▪
党参& ▪ 鸭跖草& ▪
▪ 徐长卿& ▪ 凌霄花& ▪
高良姜& ▪ 益母草& ▪
▪ 拳参& ▪ 浮小麦& ▪
海马& ▪ 海风藤& ▪
▪ 海金沙& ▪ 海螵蛸& ▪
海藻& ▪ 浮萍& ▪
▪ 预知子& ▪ 桑叶& ▪
桑白皮& ▪ 桑枝& ▪
▪ 槲寄生& ▪ 桑椹& ▪
桑螵蛸& ▪ 通草& ▪
▪ 黄芪& ▪ 黄连& ▪
黄柏& ▪ 黄精& ▪
▪ 菟丝子& ▪ 菊花& ▪
梅花& ▪ 常山& ▪
▪ 蛇床子& ▪ 蛇蜕& ▪
蛇莓& ▪ 蚕沙& ▪
▪ 银柴胡& ▪ 猪牙皂& ▪
猪苓& ▪ 猫爪草& ▪
▪ 麻油& ▪ 麻黄& ▪
麻黄根& ▪ 鹿角& ▪
▪ 鹿茸& ▪ 鹿衔草& ▪
商陆& ▪ 羚羊角& ▪
▪ 淫羊藿& ▪ 淡竹叶& ▪
淡豆豉& ▪ 密蒙花& ▪
▪ 绵马贯众& ▪ 斑蝥& ▪
款冬花& ▪ 葛根& ▪
▪ 楮实子& ▪ 棕榈& ▪
硫黄& ▪ 雄黄& ▪
▪ 紫花地丁& ▪ 紫苏子& ▪
紫苏叶& ▪ 紫苏梗& ▪
▪ 紫草& ▪ 紫菀& ▪
蛤壳& ▪ 蛤蚧& ▪
▪ 锁阳& ▪ 鹅不食草& ▪
番泻叶& ▪ 滑石& ▪
▪ 蒺藜& ▪ 蒲公英& ▪
蒲黄& ▪ 椿皮& ▪
▪ 槐角& ▪ 雷丸& ▪
路路通& ▪ 蜈蚣& ▪
▪ 蜂蜡& ▪ 蜂蜜& ▪
锦灯笼& ▪ 满山红& ▪
▪ 榧子& ▪ 槟榔& ▪
酸枣仁& ▪ 磁石& ▪
▪ 罂粟壳& ▪ 漏芦& ▪
赭石& ▪ 蕤仁& ▪
▪ 墨旱莲& ▪ 稻芽& ▪
僵蚕& ▪ 鹤虱& ▪
▪ 橘核& ▪ 薤白& ▪
薏苡仁& ▪ 薄荷& ▪
▪ 檀香& ▪ 藕节& ▪
覆盆子& ▪ 瞿麦& ▪
▪ 鳖甲& ▪ 鹿角胶& ▪
以上科技名词按拼音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