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每亩施肥量从落谷到施促花肥是多少天~

当前位置: >
淮海科学把握施用水稻促花肥保花肥
作者:江苏农垦集团 &时间: 09:34 &点击:
淮海农场 张跃
&&& 针对目前气候反常特点和水稻正进入拔节孕穗阶段,为了强根壮杆大穗饱粒和水稻后期灌浆结实创造良好的生理基础,淮海农场各管理单位全面追施促花肥和保花肥,为确实达到使用效果,水稻促花肥保花肥使用依据以下原则, &&& 一 按照水稻叶龄模式进程,把握肥料施用适期。促花肥通常在第一苞分化期后施用,即叶令余数3.5至迟2.5之间使用为宜,从而保证水稻在第二次枝粳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得力。保花肥则在叶令余数1至1.5施施用,以减少颖花退化增加穗粒数。 &&& 二 根据水稻叶色变化情况,把握肥料品种数量。这一时期稻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是水稻需肥量较多的时期,但亦要根据水稻苗情和气候状况酌情施用,水稻叶色较深的应尽量少施或推迟使用肥料,对群体适宜搁田复水后叶色正常的田块则应减少N素用量,配合使用一些磷钾肥.复合肥。对叶色退淡早或早发不足群体偏小的田块必须促控结合,及时施用促花肥,并可适当增加用肥量。&&&&& 三 施肥保质保量,达到使用效果。混合拌匀肥料,建立浅水层或淹根水施用,严格防止肥料烧苗现象发生,从而切实达到促根攻穗目的。
------分隔线----------------------------巧施水稻促花肥
巧施水稻促花肥
浏览:次 &
促花肥是在第一苞原基分化期前后(即叶龄余数3.5至迟2.6)施用速效氮肥。肥效发挥在枝梗和颖花分化期,能促进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穗型增大,有明显的促花增粒作用。但在肥力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促花肥反而会导致减产,所以促花肥要根据稻株的长势长相灵活施用。对于稻穗形成初期叶色较深的田块,一般不宜施用促花肥。但对于叶色褪淡较早或早发不足、群体偏小的田块,必须促控结合,及时施好接力、促花肥,在搁田前施入。搁田复水后,若叶色转深速度缓慢,可再补施一次促花肥,亩施标准氮肥5公斤左右。对于早发而搁田后叶色褪淡速度缓慢的田块,亦可施一些促花肥,但每亩用量应限制在5公斤标准氮肥以内。如果田块没有施促花肥,也可以采用促保兼顾的施肥方法,即在叶龄余数2.0左右时,亩施标准氮肥12.5~15公斤。
友情链接:
COPYRIGHT JIANGSU PROVINCE COMMISSION OF AGRICULTURAL
主办: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承 办: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科技教育处 江苏省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苏ICP备号
电话:(025)
地址:南京市龙江小区 月光广场8号 邮编210036
E-mail: 技术支持:&&施准施好水稻促花肥
&&来源:中宇资讯&&&&日期: 8:11:51
&&&&&近期,如东县近70万亩水稻将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拔节孕穗期的田间管理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由于今年梅雨期早,时间长,今年水稻群体小,有利于攻大穗措施的落实。为此建议农民朋友,抓住机遇施准施好水稻促花肥。&&&&&&1.掌握好施肥时间、水稻促花肥是在叶龄余数4至3之间施用的一次肥料。由于水稻品种不同和播栽期不同,出现倒4叶的时间就有早有迟。从全县而言最早达到倒4叶的时间是:广陵香粳水稻7月22&日、通育粳一号、武香99—15等早熟晚粳品种水稻7月&26&日。最迟达到倒4叶的时间是广陵香粳等迟熟中粳水稻7月&29日,通育粳一号等早熟晚粳水稻8月2日。应根据种植的品种确定时间,如种植的是广陵香粳,武育粳3号等迟熟中粳品种,就要在7月22日至7月&29日施促花肥,种植通育粳一号等早熟晚粳品种的可在7月26日至8月2日施促花肥。&&&&&&2&掌握好施肥品种和数量。从今年水稻叶片发红迹象看,我县今年水稻施用钾肥量不足。为此今年水稻促花肥要增施钾肥。一般田块追施水稻促花肥的品种、数量是:亩施尿素12.5公斤、加氯化钾5至7.5公斤。为方便施肥,县农林部门今年组织实施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即示范水稻一次性穗肥。水稻一次性穗肥是把促花肥和保花肥一次施用,省工,节本。一次性穗肥中含有钾、硅、镁元素,养分全,能改善米质。且肥效长,无污染,产品无硝酸盐残留是生产无公害产品的首选肥料。今年将在基地示范,施用水稻一次性穗肥数量为20公斤/亩。&&&&&3&掌握好施肥前后的水浆管理。水是肥的开关,一般要求施肥时,保持浅水,切忌大水施肥。施肥后可带肥搁田;也可干施后,缓慢灌水,保持浅水。切忌施肥后灌深水。
友情提示:本条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买卖双方交易的依据,交易出现的风险由买卖双方自行承担,中宇资讯对交易行为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欢迎访问作物栽培学精品课程!
    当前位置:
>>>>>>>>正文
一、名词解释
1、安全齐穗期:生产中常将秋季连续2天或3天低于20-23℃的始日定为安全齐花期,向前推5天为安全齐穗期。2、出叶间隔: 相邻两片叶伸出的时间间隔,称为出叶间隔。3、拔节长穗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生产上也常称拔节长穗期。4、保花肥:防止颖花退化的肥料称为保花肥,一般雌雄蕊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孕穗期前施用。5、促花肥: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6、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7、稻米品质:稻米在加工、外观、食用、营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性,它既反映稻米内在自然属性,又体现其社会属性的一组综合性状。8、垩白米率:是整精米中垩白米粒的百分比。9、稻谷催芽: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10、生态需水: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适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而需要的水。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11、断奶肥:幼苗在1叶1心时,胚乳中贮藏的氮已经用完,是氮断奶期,为了满足这时幼苗生长对氮的需要而施用肥料,一般生产上1叶1心时施用。
12、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13、返青期: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14、分蘖节: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15、分蘖期: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16、水稻三性:是指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17、感光性: 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18、感温性: 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19、发育特性:指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20、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21、高效叶面积:指有效茎上部三张叶片的面积。22、高效叶面积率:高效叶在群体叶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高效叶面积率。
23、高峰苗期:生产上把分蘖增加,至拔节或稍前分蘖不再增加,全田茎蘖苗最多的时期称最高茎蘖数期(或高峰苗期)。
24、够苗期: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时期或叶龄期。25、搁田:又称为晒田、烤田。中期搁田是指分蘖末拔节穗分化初进行的脱水露田。26、糊化温度:稻米淀粉在热水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不可逆膨胀形成淀粉糊时的温度。27、加工品质:它反映稻米对加工的适应性,又称碾磨品质。28、离乳期:水稻幼苗生长至3叶期前后,胚乳养分基本耗尽,幼苗生长不再依赖于胚乳养分,完全从异养转至自养的生长时期。29、晒田:又名烤田或搁田,是指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是我国水稻灌溉技术中的一项独特的措施。30、生殖生长期: 是结实器官的生长,包括稻穗的分化形成和开花结实,分长穗期和结实期。31、水稻抛秧: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且分丛的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秧苗移植方式。32、水稻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33、水稻标准化栽培:是指以稻作生产全过程为对象,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合理地运用 “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标准化原则,对水稻生产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相应的技术标准,促进先进的稻作生产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水稻的产品安全与质量,达到水稻生产的增产、降耗、增效的目的。34、外观品质,或称市场(商品)品质,它体现吸引消费者的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有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垩白度、透明度、粒形,裂纹等。35、卫生品质:主要是稻米中农药及重金属元素(如砷、镉、汞、铅) 等有害成分的残留状况等。36、营养品质:指精米中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等养分的含量与组成,以及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等。37、无效分蘖: 一部分出生较迟或生长量小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38、无效分蘖期: 发生无效分蘖的期间称无效分蘖期。
39、叶蘖同伸规则:n叶抽出,n-3叶腋分蘖抽出,分蘖的分蘖与主茎相似。
40、有效分蘖: 分蘖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蘖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蘖。41、有效分蘖期:在分蘖期内发生有效分蘖的时期称有效分蘖期。一般在开始分蘖到拔节前15-20天。
42 、总茎蘖数:生产上把单位面积上主茎和分蘖总数合称总茎蘖数。43、库容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的乘积,即单位面积产量的“容纳能力”。44、心白:在籽粒充实过程中,米粒中心部因距离背部疏导组织和周边运输组织较远,易导致充实不良,在籽粒失水后淀粉粒间产生空隙,形成对光线的折射,从而形成中心不透明的白色部分,成为心白。45、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农民称之为“秧荪稻”、“二道谷子”、“抱荪谷”、“二抽稻”等。
46、重叠生育型: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的水稻类型。
47、衔接生育型:拔节和幼穗分化基本同时进行的水稻类型48、分离生育型: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的水稻类型。49、50、、拔节期:田间50%的植株主茎拔节的时期51、抽穗期:全田有50%穗抽出的时期。
52、营养生长期:指水稻营养体增长的时期。包括种子发芽和根、茎、叶、蘖的增长,并为过渡到生殖生长期积累必要的养分,分幼苗期和分蘖期。53、水稻清洁生产:指把环境污染物综合控制与环境保护的策略,持续地应用于水稻生产过程、食品加工、贮藏与销售等环节,通过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农用品(如肥料、农药、地膜等),改进水稻生产技术,减少稻田污染物的产生,减少稻作生产和加工等过程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54、秧苗类型:小苗、中苗、大苗。小苗是指3叶期以内的带土移栽的秧苗;中苗是指3.0-4.5叶内移栽的秧苗;大苗可分两类,一类一般是指4.5-6.5叶移栽的秧苗,另一类为6.5叶以上移栽的秧苗。55、智能化栽培:指依靠现代的科学理论与知识、先进的管理观念、快捷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稻作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为基础,运用智能化的农业信息技术来指导水稻生产全过程。
56、无效叶面积:抽穗期存活的无效分蘖的叶面积。
二、选择题
1、当母茎开始拔节时,分蘖必须有①2张;②3张;③3张以上④1张& 时才有较高的成穗可能性。 (3 )2、稻谷在催芽时,为了促使其萌发整齐,在种谷破胸前种子堆的温度宜保持&&&&& ①40℃以上;②25℃左右;③20℃左右; 35~38℃。( 4 )
3、安徽的晚粳稻品种、中粳稻品种、早籼稻品种和中籼稻品种到海南岛冬繁,11月中旬播种,出穗最迟的是①晚粳稻品种;②中粳品种;③中籼稻品种。4 、早籼稻品种( 3 )4、根据水稻品种的“三性”,一般讲来,南种北引,宜选用什么类型的品种,容易获得成功。 &&&& 1、早熟早稻组;2、晚熟晚稻组;3、中熟中稻组;4、晚熟中稻组。( 1 )5、水稻发育的“三性”指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过程中,品种的(2、3、4)&&&& 1、向肥水性;2、感温性;3、基本营养生长性;4、感光性; 6、水稻出苗后,(1)在芽鞘现出时;(2)在不完全叶抽出时;(3)在第1完全叶抽出时芽鞘上陆续长出5条不定根。(3)
7、水稻发根与出叶保持着一定的同生关系。当第5叶抽出时,第几叶节上开始发根。&&&& 1、不完全叶节;2、第2叶节;3、第3叶节;4、第1叶节。(2)8、水稻移栽时期受许多因素制约, 其中温度是主要的制约因子,一般以当地温度连续5天日均气温达到多少,可作为粳稻适期早栽的指标 (3) &&&& 1、16℃; 2、15℃;3、14℃;4、13℃ 。9、大面积生产上表明,每生产500kg稻谷及相应的稻草,需吸收N素约为(3 ) &&&& 1、4.05-5.10kg;2、9.15-19.1kg ; 3、7.5-9.55kg; 4、4.5-7.01kg
10、水稻一生中吸收的矿质营养一部分来自土壤释放,另一部分来自当季的施用,一般来自土壤的占稻株吸收总量的 (3)&&&& 1、 40%;2、50-60%;3、65-70%;4、80%以上11、一般认为我国的高产稻田适宜的日渗漏量(减水深度)在&&&& (1)35mm以上;(2)30~35mm;(3)10~15mm;(4)5mm以上。( 3 )12、我省稻田的主体复种方式是& ( 1 )&&&& 1、麦稻、油稻两熟2、麦=大豆-晚稻,三熟制3、麦—稻—稻;4、油—稻—稻。
13、在水稻大田生产上,理论上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指(N指主茎总叶片数,n 指主茎节间数)(2)&&&& 1、叶龄余数为n-2的时期;2、叶龄N-n时期;3、叶龄N-n-1时期; 4、叶龄N-n+1时期14、15、一般情况下,水稻主茎开始拔节时,分蘖应具有几张叶片,才能成为有效穗。(& 2 )&&&& 1、2张;2、3张;3、4张;4、5张。16、籼稻稻谷发芽良好的饱和含水量为其谷重的(2)。 &&&& 1. 25%; 2. 30%;3.. 35%;4. 40%17、粳稻稻谷发芽良好的饱和含水量为其谷重的(1)。&&&& 1. 25%;2.. 30%;3.. 35%; 4. 40%。
18、中苗一般指①3叶期内;②3-4.5叶;③4.5-6.5叶;④6.5-9叶的秧苗。( 3 )19、大苗一般指①3叶期内;②3-4.5叶;③4.5-6.5叶;④6.5-9叶的秧苗。( 4 )20、小苗一般指①3叶期内;②3-4.5叶;③4.5-6.5叶;④6.5-9叶的秧苗。(1)
21、生产上水稻安全开花期温度指标为(& 2 ):秋季连续2~3天日均温小于
①15℃;②20~23℃;③30℃。④18~20℃
22、水稻的产量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的(1、3、4、5& )。&&&& 1、有效穗数; 2、亩茎蘖数;3、结实率;4、千粒重;5、每穗颖花数。
23、一般说来,晚稻组的感光性与早稻相比( 2& )&&&& 1、一样;2、比早稻强;3、比早稻弱;4、相差不大。
24、水稻出苗后芽鞘节上陆续长出5条不定根的时间为:( 3 )&&&& ①在芽鞘现出时;②在不完全叶抽出时;③至第1完全叶抽出时。
25、我国的野生稻有几种?(2、3、5 )。&&&& 1、粳型野生稻;2、药用野生稻;3、疣粒野生稻;4、籼型野生稻;5 、普通野生稻。26、在我国,丁颖是最早系统观察研究稻穗分化的,他把整个幼穗发育划分为几个时期。(4) &&&
& 1、6个时期;2、7个时期;3、9个时期;4、8个时期27、稻穗为 (4)。
1、肉穗状花序&&& 2、复穗状花序&& 3、总状花穗 & 4、圆锥状花序。28、稻米品质是个综合概念,通常包括(1、3、4、5)&&&& 1、碾米品质; 2、商业品质;3、蒸煮及食用品质;4、营养及卫生品质; 5、外观品质29、水稻的种子根有: (1 )。&&&& (1)1条; (2) 2条;(3) 3条 ;(4) &4条
30、当主茎第12叶抽出时,最多有(4)个1次分蘖。&&&& 1.6; &2..7; &3. 8; &4. 9
31、在我国,凌启鸿教授把整个幼穗发育划分为几个时期。(2) &&&
& 1、6个时期;2、7个时期;3、9个时期;4、8个时期32、单季晚稻出现“一黄”的最佳时期是(& 3 ) &&&& 1、分蘖盛期 ;2、分蘖末期;3、拔节期; 4、幼穗分化期33、一般认为,稻体吸收N、P2O5和K2O的比例大体为(4)。 &&&& 1. 1:2:3;2. 1:3:2;3. 2:3:1;4.. 2:1:3;
&34、早稻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3)&&&&&时可以栽插。 &&&& 1. 9℃;2. 12 ℃;3. 15 ℃;4. 18℃ &35、般认为,日均温___(2) __℃是安全开花授精的温度低限。 &&&& 1. 18~21;2. 20~23; 3. 22~25; 4. 24~27&36、一般高产稻田的分蘖成穗率为( 3 ) (1)30-40%;(2)50%;(3)60-85%;(4)90%以上。
三、填空题
1、丁颖根据我国栽培稻种的起源、演变和栽培发展过程,把它们分为5级,其中第一级为&&&& 粳稻&&&& 和&& 籼稻&&& 两个亚种。 2、丁颖把我国栽培稻种分为& 粳& 和& 籼& 两个亚种。3、促进颖花数增加的措施必须在& 枝梗分化期和颖花分化期& 发挥作用,减少颖花退化的措施必须在& 减数分裂期& 发挥作用。 4、从全穗看,颖花分化的顺序是 由上往下 ,在每一个一次枝梗或二次枝梗上颖花分化的顺序是顶部第1粒先分化,然后由枝梗基部向上。5、稻田耗水量由 叶面蒸腾、科间蒸发& 、 渗漏 和_地表流失_等四个部分组成。 6、稻米的品质包括 研磨(加工)品质 、 外观品质& 、蒸煮食味品质& 和储藏品质、营养及卫生品质。7、水稻分布和形态上的特征,人们认为 普通野生稻 是我国栽培稻种的祖先。8、根据稻米淀粉的性质,可将我国栽培稻品种分为&& 粘稻&& 、&&& 糯稻&& 两个类型。
9、水稻产量的基本因素是 单位地面积的穗数、 每穗粒数(颖花数) &、 &&结实率& 和& (千)粒重&&&& 。10、粒肥的施用期一般在___破口期________。 11、水稻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先后顺序,可将水稻分为& 重叠&& 生育型、& 分离&& 生育型和&&& 衔接 生育型等3种类型。 12、凌启鸿在水稻叶龄模式中将水稻穗分化过程简化& 苞分化期& 、& 枝粳分化期& 、 颖花分化期 、& 减数分裂期&& 和& 花粉粒充实完成期 五期。13、获得水稻目标产量的需(施)肥量主要取决于目标产量需肥量、土壤当季供给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14、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是 分蘖始期~有效分蘖终止期 。 15、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一般由秧田期和(大田)分蘖期组成,分蘖期可分为秧田分蘖期_和_大田分蘖期_两期。 16、水稻品种发育特性包括&& 感光性&&&&& 、& 感温性&& 、和&& 基本营养生长性&& 。17、水稻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系短日喜温植物。温度可影响其生育过程,较_低__的温度可延缓其发育转变,这就是水稻的感温性。 18、水稻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系短日性植物。日照时间缩短,生育期会变___短____,这就是水稻感光性的表现。
19、水稻的粒重是由 谷壳的体积 和胚乳的发育& 两个因素决定。
20、水稻品种按其穗型特征可分为& 大穗型& 和& 穗数型& 两大类。21、水稻吸肥最多的时期是 拔节~抽穗 期。22、水稻种子催芽的过程可分为__高温破胸_、__适温适湿长根芽_和低温炼芽三个阶段。 23、现在世界上栽培的稻种有两个,它们分别为_普通栽培稻、非州栽培稻 。
24、现在世界上栽培的稻种有两个,我国的所有类型均属_普通栽培稻_。25、提高稻田氮肥的利用率,重点应减少__脱氮___和___挥发__损失。
26、一般而言,同一品种的生育期,在同一区域,随纬度增高, 生育期 延长 ,纬度相近,随海拔增高,生育期& 延长 ,在同一地点,随播期推迟,生育期 缩短& 。27、水稻叶鞘在不同生育阶段可分为两种即 &棱形叶鞘 和 圆形叶鞘。
28、早稻“三性”的特点是基本营养性较小,感光性弱,而感温性较强,其生育期长短主要受 温度 高低所制约。29、移栽水稻一生的生育时期可划分为:秧苗期、& 移栽返青期& 、 大田分蘖期&& 、& 拔节长穗期&&&&& 和 抽穗结实期 。30、主茎总叶数为18,伸长节间数为6的品种,开始拔节的叶龄为_15__,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__12__。31、栽培稻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植物。目前全球稻属植物有20多个种,栽培稻只有2个种,即普通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32、同日开花的籼、粳稻,一般籼稻开花__早__,粳稻开花_晚__。 33、粘稻和糯稻的区别主要在于胚乳淀粉性质的不同。粘稻胚乳含有15~30%的直链淀粉,其余为支链淀粉;糯稻胚乳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34、北方的品种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短,温度提高,品种的生育期缩短,南种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长,温度降低,品种的生育期延长。
35、高海拔品种引至低海拔,生育期的变化与北种南引相似;低海拔品种引至高海拔,与南种北引相似_。 36、依据叶龄余数与穗分化的关系,倒4叶出生的后半期为苞分化期,倒3叶抽出期为 枝梗分化期 ,倒2叶抽出期为 颖花分化期 ,剑叶抽出期为_减数分裂期& 。 37、在水稻生育过程中,包括两个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性质互异的生长发育时期,即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一般以稻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期开始的标志。 38、水稻的根系属于须根系,由种子根和不定根组成。。 39、稻叶分为芽鞘、不完全叶及完全叶的3种形态40、稻的完全叶由叶鞘和叶片两大部分组成,其交界处还有叶枕、叶耳和叶舌41、稻穗为复总状花序,由穗轴、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小穗梗和小穗组成。42、温度对水稻开花受精的影响最大,温度低于23℃或高于35℃,花药开裂就要受到影响。43、秧苗的主要类型有:①小苗& ②中苗 ③ 大苗 &④ 多蘖壮秧 &44、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4个因素构成。45、我国对稻米品质的评价从加工、外观、蒸煮与食味、营养及卫生品质等方面进行评鉴。46、壮秧的标准有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两方面。
47、决定播种期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和品种特性。 48、在催芽过程中要求严格掌握温度,防止高温“烂包”。一般催芽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①高温破胸②适温齐根芽 &③摊晾炼芽&
49、根据苗茎穗粒关系,目前水稻高产的密植途径有三种:一是“增穗”途径 二是“增粒”途径 三是“穗、粒兼顾”途径
50、地膜保温育秧盖膜后秧苗管理可分为3个时期:①密封期 、 ②炼苗期、③揭膜期51、苗床管理的四个时期& ①播种至出苗期;②出苗至1叶1心期③1叶1心至2叶1心期④2叶1心至3叶1心期⑤3叶1心以后52、旱育秧烂秧死苗的防止途径:①苗床的选择与培肥;②适期播种,防止低温死苗;③科学施肥; ④及时揭膜炼苗,防止高温烧苗;⑤高度重视立枯、青枯病以及虫害鼠害。53、目前生产上栽插秧苗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手工拔秧插秧& ;②人工铲秧栽插& ;③机插秧& ;④抛秧 &54、露地湿润育秧又称半旱秧田育秧,其技术环节有:(1)整地作厢(2)施足底肥 (3)落谷稀 (4)秧田管理55、水稻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粳)~12℃(籼),最适温度为28~36℃,最高温度为40℃
56、水稻生产上常把主茎拔节前 15 天作为有效分蘖终止期。57、在水稻栽培上,将常年日平均稳定通过 12 ℃和 10 ℃的始日分别作为籼、粳稻露地播种的始期58、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的不同,主要是营养生长期的差异。64、1988年,中国水稻研究所将全国划为6个稻作区和16个稻作亚区(二级区)。65、丁颖根据我国栽培稻种的起源、演变和栽培发展过程,把它们分为5级,各为为籼稻、粳稻&&&;早、中、晚稻;水稻、陆稻;粘稻、糯稻;一般栽培品种。
四、问答题
1、按施肥(主要是氮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的作用,以及施肥量在水稻一生中的分配,简述水稻生产上常用的三种施肥法。&&&&答:(1)”前促”施肥法,其特点是将肥料全部施于水稻生长前期,多采用重施基肥,早施攻蘖肥的方式。一般基肥占70~80%,.以增穗作为栽培的主攻目标时多采用此种施肥法。(2)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其最大特点是强调中期限氮和后期补氮。这种施肥法对品种生育期长和施肥水平高的地方,特别是分蘖穗占比重大的杂交稻,多采用此种方法。基、蘖肥占80~90%。(3)前稳、中促、后保施肥法。其特点是减少前期的施肥量,在此基础上,中期重施穗肥,后期适当施用粒肥。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群体的成穗率和塑造高光效的质量群体。一般基、蘖肥占总肥量的]50~60%,穗、粒肥占40~50%。
2、壮秧的一般标准和意义。&&&&答:1.壮秧的标准 壮秧的标准有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两方面。形态特征包括叶宽苗健、粗壮扁基白根、生长整齐、秧龄适当、无病虫害等,生理特性包括光合能力强、碳氮比适中、移栽后发根力和抗逆性强等方面。
2.壮秧的意义 在南方稻区,特别是双季稻,水稻秧田期常占全生育期的1/4~1/3,营养生长期则有1/2~2/3在秧田期渡过,所以秧苗好坏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秧好一半禾”。从生产实践看,壮秧移栽后返青快,活棵早,生长整齐,易形成大穗,在同样栽培条件下,壮秧容易高产。杂交水稻为发挥杂种优势和节约种子,更把培育多蘖壮秧,以蘖代苗,作为高产的重要关键。3、试述水稻品种南北引种后的预期反应。&&&&答:北方的品种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短,温度提高,品种的生育期缩短,往往生长量减少,不利产量形成。南种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长,温度降低,品种的生育期延长,只要种植制度允许,能安全齐穗,即能发挥其增产潜力。高海拔品种引至低海拔,生育期的变化与北种南引相似;低海拔品种引至高海拔,与南种北引相似。4、简述大穗型、穗粒兼顾型、穗数型三种类型水稻的增产途径。&&&&答:大穗型增产途径: 要求中期群体适当减少,而个体发育健壮,以增加单株的干物质生产,提高群体的总结实率,亩有效穗数15~22万,每穗实粒数70~130粒。杂交水稻栽培和“小群体,壮个体”就属于这一类型。穗粒兼顾型: 群体与个体适当发展,使穗多和粒多能较好地协调统一,每亩有效穗约30万左右,穗实数60粒左右。大多数常规短短矮杆品种多采用这种增产途径。多穗型增产途径:以增加基本苗争取多穗,群体大而个体小,每亩穗数多在40万左右,每穗实粒数为45-50粒,这种增产途径适宜的季节较紧,大田营养生长期短,利用分蘖穗很少可能的情况下。5.请谈谈在大田生上,影响水稻米质的外部环境条件。&&&&答:稻米的品质,既受 遗传控制,又受环境条件下的影响,影响米质的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温度的的影响: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的敏感期是抽穗灌浆期。灌浆结实期日平均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中期影响最大,后期次之,前期最小,灌浆期高温,籽粒灌浆速度较快,淀粉粒积累疏松,使稻米的整精米率下降,透明度变差,垩白增加,同时稻米的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变硬食味变劣。同一品种在不同的时期栽培一般晚季比早季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等明显的提高。
施肥的影响:不同的施肥量、施肥时期、肥料配比对稻米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讲来,稻米的加工品质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但N、P、K的配方施肥可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抽穗期施用一定量的氮肥,可提高整精米率,后期追施氮肥可增加蛋白质的含量但直链淀粉随施肥期的推迟呈轻微的下降。总而言之,实施分次少施可综合提高稻米的品质。
栽培密度的影响:合理稀植有利于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米粒的透明度,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其他理化性质变化不太大。秧龄,秧龄过长、过短都不利于加工品质的改善,以30-35天的秧龄为宜,这样即可以实现增产又能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
收获时期的影响:在最适时期收割,不仅可获高产,而且可提高品质。当稻谷的含水量在20~23%时收获,可获得较高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另外收获时期对稻米和食味品质也有影响。
大米品质是一项综合的指标,由于稻米的用途不同,对品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各地应根据本地的地理、气候特征,因地制宜发展本地水稻生产,提高其品质。6、晒田的作用及技术。&&&&答:晒田又称烤田或搁田,是稻田水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稻田的小气侯形成,提高水稻产量。1、晒田的作用:(1)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晒田可以减少有毒的还原物质; 另外晒田期,铵态氮及有效磷下降,复水后又上升,这种养分的变化有利于稻株的吸收。(2)晒田又可以抑制分蘖的发生,控制高峰苗。(3)晒田后,叶片受光姿态良好,田间小气 得到明显改善,通风透气。 2 、 晒田的技术:(1)时间以分蘖末至幼穗分化初期较为适宜。(2)标准:“够苗晒田”即当全田和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时开始搁田,现在高产田强调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就开始搁田。3、 晒田的程度,总的原则是烂田、旺苗重搁,漏田、瘦田轻搁。重搁的标准是:田边开大裂,田中开小裂,人立不陷脚,多次轻搁的标准为田边开”鸡爪裂”田中稍紧皮,人立有脚印。7试述露地湿润育秧的管理技术。&&&&答:(1)扎根竖芽期的管理:扎根竖芽期指的是播种至立苗(1叶1心期),这是秧苗生育的第一个转变期。要求播后及时扎根,防止烂芽,提高成苗率。措施是在做好秧板的基础上,坚持湿润灌溉,保证氧气供应。2叶期前露田为主,2叶后浅灌为主。 (2)离乳前后的管理:离乳期指的是幼苗3叶前后,胚乳养分已经耗尽,是幼苗由异养到自养的转变期。要求使秧苗过好断奶关,顺利地进入独立生活,增强抗性,防止死苗。措施是早施断奶肥。(3)移栽前后的管理:由秧田移入大田是秧苗生育过程的第3个转变期。这个时期的管理目标是调节好秧苗体内的C/N,提高秧苗的发根力和抗植伤的能力,过好移栽关。 措施是施好接力肥和起身肥。4~5叶时,应施一次接力肥。以后视苗情酌量补施1~2次肥。起身肥(送嫁肥) 一般在移栽前3~5d,叶色褪淡的基础施肥。它的作用在于秧苗吸氮后,造成体内高氮高糖,以增强秧苗的发根力。8、试述穗肥的施用要点。&&&&答:穗肥依其施用时期和作用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1.促花肥:高产田一般不施用促花肥。只有在群体生长量小,拔节长穗初期又明显"落黄"的田块,以及库限制型品种中期生长又不过旺的田块,适量追施促花肥,不会增加副作用,并有明显增产效果。一般促花肥的施用量每亩硫铵8—15kg。2.保花肥:是高产栽培和大面积栽培中必不可少的一次追肥。在雌雄蕊分化期(叶龄余数l.5—1.0)施用,减数分裂期发挥作用,可有效地防止颖花退化,能有效地提高出穗期叶片含氮量和茎鞘内淀粉积累量,对灌浆结实有利。保花肥对不同熟期和库源关系类型品种都有良好增产效果,保花肥施用量一般每亩硫铵10—15kg,用量大时可分2次施用。9、试述粒肥的施用要点。
答:在齐穗期施粒肥,能提高米粒蛋白质含量;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其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增加灌浆物质,提高粒重。另一方面粒肥使稻株氮素提高,会相应增加对磷、镁、硅的吸收,茎叶内钾的外渗量也相应减少,有利于维持稻株后期生理功能。但粒肥施用要得当,不宜过多,一般亩施尿素3 -4kg左右或根外追施3%-4%的尿素和0.3%-0.4%的磷酸二氢钾。 有缺肥迹象的田块可在始穗期追肥,肥田或生长过旺的田以及土壤还原性强的田少施或不施。
12、试述水稻移栽至成熟的水分管理技术。&&&&答:浅水栽秧;深水活棵;分蘖期保持浅水层或浅水层田间湿润相结合;有效分蘖终止期排水搁田;二次枝梗分化期至抽穗后20天,田间保持浅水层或浅水层与田间湿润相结合;抽穗20天后至收获前7天,田间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断水。10、简述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答:(1)返青期:水稻返青期间稻田保持一定水层,给秧苗创造一个温湿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早栽的秧苗,因气温较低,白天灌浅水,夜间灌深水,寒潮来时适当深灌防寒护苗。返青期遇阴雨应浅水或湿润灌溉。(2)分蘖期: 适宜水稻分蘖的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高度饱和到有浅水之间,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随着水层加深分蘖会受到抑制。生产上多采用排水晒田的方法来抑制无效分蘖。 (3)幼穗发育期: 稻穗发育过程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加之晒田复水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此期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cm,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4)出穗开花期: 出穗开花期对稻田缺水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一般要求水层灌溉。在中稻出穗开花期常遇高温危害的地区,稻田保持水层,可明显减轻高温的影响。(5)灌浆结实期 后期断水过早,会影响稻株的吸收和运输,秕粒增加。此期最适的水分是间隙灌水,使稻田处于渍水与落水相交替的状态。
11、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加以描述,并简要说明各自的主要决定时期。&&&&答:1. 穗数的决定时期: 水稻每亩穗数是由其基本苗和单株有效分蘖率两个因素所决定。要获得足够穗数,必须有适当的基本苗数,并根据不同的增产途径,争取一定比例的有效分蘖。在分蘖前期(N-n叶龄前),尽可能促进有效分蘖,在分蘖后期,应设法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构成优质高产群体。2. 每穗颖花数的决定时期 每穗颖花数是由分化颖花数和退化颖花数决定的。分化颖花数与秧苗和茎秆的粗状程度密切相关,所以,从秧田开始的营养生长期就有影响,但对颖花分化影响最明显的时期则始于穗轴分化期;颖花退化一般始于雌雄蕊形成期,而以减数分裂期影响最大,过了减数分裂末期,每穗颖花数基本确定.。. 3.结实率的决定时期: 结实粒是指饱满谷粒占总颖花数的百分率。结实率的决定时期是穗轴分化开始到胚乳大体完成增长的时期,而影响最大的时期是花粉发育期、开花期和灌浆盛期。在前两个时期如遇不良条件,易致雄性不育或开花受精不良而形成空粒;在后一个时期如遇不良条件,,则易致灌浆不良而形成秕粒。4. 千粒重的决定时期 粒重是由谷壳的体积和胚乳发育的好坏所决定的。谷壳体积从颖花形成内外颖时即受影响;但以减数分裂期影响最大,为粒重第一次决定期。抽穗后谷壳大小已定,粒重决定于灌浆的充实程度,为第二次粒重决定期。一切有利于减少秕粒形成的条件和措施,都有利于粒重的提高。&&12、对水稻产量的形成过程加以简单描述,要求给出若干关键时期的简要说明。&&&&答:产量的形成过程可以分解为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过程。移栽期:基本苗数是获得足够穗数的基础。分蘖期:促进有效分蘖的形成和生长。取得预期穗数。在分蘖后期抑制无效分蘖的形成,改善群体质量,为产量物质形成创造良好条件。穗分化期:每穗颖花数是由分化颖花数和退化颖花数决定,颖花分化影响最明显的时期则始于穗轴分化期。颖花退化一般始于雌雄蕊形成期,而以减数分裂期影响最大,过了减数分裂末期,每穗颖花数基本确定。开花结实期: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重要时期。开花期遇不良条件,易产生空粒;结实期条件不良,易产生秕粒,并影响千粒重。13、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从结果来看,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的关键区别在于能否成穗,严格地讲,能否形成有收获价值的稻穗。从形态上看,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的区别在于母茎拔节时分蘖有无独立的根系,可以独立营养。区别的大致标准:母茎拔节时叶片数不少于3片。14、试述提高稻米品质的主要栽培技术。&&&&答:(1) 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弄清优质品种的区域分布特点。(2) 安排抽穗期, 在适宜的灌浆温度范围内,结实期安排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时期。(3) 减少小分蘖,穗形整齐,成熟一致。(4) 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减少作为穗肥的的氮肥。(5) 灌浆期湿润灌溉,间歇灌溉,干湿交替。 的米粒,着重是加强抽穗后的光合作用,同时又要降低呼吸消耗,增加净光合量及其向谷粒的运转。
五、是非题
1、长江中下游早籼、早粳品种的熟期早迟决定于短日高温生育期的长短。(√) 2、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3、稻的完全叶由叶鞘和叶片两大部分组成,其交界处还有叶枕、叶耳和叶舌(√)4、稻谷催芽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 √)5、稻谷的粒重是由谷壳的体积和胚乳发育好坏两个因素决定的 (√)6、稻米品质一方面取决于品种的遗传背景,同时还受气候、土壤及栽培措施等多方面的影响(√)7、稻穗为复总状花序,由穗轴、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小穗梗和小穗组成(√)8、稻叶仅有不完全叶及完全叶的2种形态(×)9、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抽穗以前的时期。(×)10、高效叶面积指有效茎上部三张叶片的面积,高效叶在群体叶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高效叶面积率。(√)11、环境条件基本上不影响分蘖芽的分化。 (√)12、机插水稻插后缓苗期较长,应早施分蘖肥,促进前期早发。(√)13、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14、粒叶比是衡量水稻库源关系是否协调的一个重要指标(√)15、粒重/叶是源对库的实际贡献,它既反映了源与库的两个方面,又表达了“流”的信息。(√)16、影响粒重以减数分裂期和乳熟期为关键时期(√)17、据测定,每生产100kg稻谷,需纯N 2.02kg,P0.56kg,K1.68kg,氮∶磷∶钾为4∶1∶3。(×)18、生殖生长期是结实器官的生长,包括稻穗的分化形成和开花结实,分长穗期和结实期。(√)19、水稻的根系属于须根系,由种子根和不定根组成,且种子根有多条。(×)20、水稻播种前除需要进行晒种和精选种子外,还必须进行浸种与消毒。(√)21、缺锌的僵苗,棕色至褐色的叶斑从下位叶的中部开始出现,逐渐扩展至叶的上部和基部,叶基部和中脉常有失绿现象。 (√ )22、水稻分蘖期田间大于6㎝的深水层对分蘖发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3、水稻库限制型品种应注重粒肥的施用,提高其结实率和粒重。 (×)24、水稻的微量必须元素有Fe、Zn、B、Cu、Si、Mn和Mo 7种。 (× )25、水稻品种的“三性” 生育期的差异,决定于品种内在的遗传性和外界环境条件(√)26、水稻品种的发育特性是确定种植制度、品种搭配、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27、水稻籽粒胚的重量占水稻糙米重量的90%以上。 (×)28、水稻四个产量构成因素,在形成中表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关系(√)29、30、31、水稻有明显的喜铵性,故称水稻为喜铵性作物。 (×)32、海拔相近的地区,南北方向相互引种,因日长和温度条件相近,易于成功(×)33、同日开花的籼粳稻,一般粳稻开花较早,籼稻开花较迟。 (×)34、同品种的生育期,因纬度或海拔的高低,以及播种季节的早迟而异。(√)35、籼稻和粳稻的地理分布不同主要是由于它们对日长的反应不同 (×)36、提高稻田的氮肥利用率,其重点是减少脱氮损失和氨挥发。 (√)37、延迟出穗的临界日长愈短的品种,其感光性愈强。 (√)38、秧苗3叶期为“离乳期”,此时必须施用“断奶肥”。 (× ) 39、我国各地通常以当地常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oC和12 oC的初日,分别作为籼稻和粳稻露地育秧早播的界限。 (√)40、一般以稻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期开始的标志 (√)41、与粳稻相比,一般籼稻的谷粒较狭长,颖毛较长、较浓。 (× )42、早稻是由晚稻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经人工培育选择而形成的变异型。(√)43、有效叶面积在总叶面积中的比例,称有效叶面积率(√)44、秧龄一般指从浸种催芽到拔秧的秧田日数。(×)45、早稻和晚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对温度的反应的不同。 (×)46、粘稻和糯稻的区别主要在于胚乳淀粉性质的不同,前者主要为直链淀粉,而后者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 (×)47、水稻的根从外观上可分为白根、黄根、黑根,其中黄根的活性最强(×)
48、早稻和晚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对日长反应的不同。 (√)49、在一定穗数基础上,提高群体的茎蘖成穗率是水稻群体质量的综合指标。 (√)50、直播水稻的全生育期较长,植株变高,主茎叶片数增加。(×)51、水稻四个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与结实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其它产量构成因素间均呈正相关表现(×)52、由源和库的定义可知,源库是稳定的、不变的,它们之间也不会发生转化。(×)53早稻和晚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对温度的反应的不同。 (×)
54、早稻和晚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对日长反应的不同。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课程网站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学使用,不做商业用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施肥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