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意甚恶深恶痛疾的意思思

C惨酷无情(残)无用讳言(庸)苍海一粟(沧)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3+X高考高分精点
综合例析与模拟高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题。
刑邵,字子才,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族兄峦,有人伦鉴,谓子弟曰:“宗室中有此儿,非常人也。”少在洛阳,会天下无事,与时名胜专以山水游宴为娱,不暇勤业。尝因霖雨,乃读《汉字》,五日,略能遍记之。后因饮谑倦,方广寻经史,五行俱下,一览便记,无所遗忘。年未二十,名动衣冠。尝与右北平阳固、河东裴伯茂、河南陆道晖等至北海王昕舍宿饮,相与赋诗,凡数十首,皆在主人奴处。旦日奴行,诸人求诗不得,邵皆为诵之,奴还得本,不误一字,诸人方之王粲。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偏远近。邵率性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博览坟籍,无不通晓,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有斋不居,坐卧恒在一小屋。果饵之属,或置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啖。士无贤愚,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览虱,且与剧谈。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北齐书·刑邵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后因饮谑倦
谑:玩笑。
B.年未二十,名动衣冠
动:感动。
C.奴还得本,不误一字
本:书本。
D.内行修谨
内:内心。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雅”字相同,两个“方”字不同。
B.两个“雅”字不同,两个“方”字也不同。
C.两个“雅”字不同,两个“方”字相同。
D.两个“雅”字相同,两个“方”字也相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族兄峦,有人伦鉴
人伦:人的品流。
B.年未二十,名动衣冠
衣冠:体面有声望的士族。
C.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
D.博览坟籍,无不通晓
坟籍:指古书。坟:传说中的古代典籍。
(4)文中“旦日奴行,诸人求诗不得”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语,应当是:
A.倘若……那么……
B.只要……就……
C.因为……所以……
D.既然……只有……
判断(5)~(6)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5)①虽望实兼重
②对客或解衣览虱
A.即使看到实际才能亦受尊重
对着客人有时解衣捉虱
B.虽然名望和实际地位都很高
对客人中解衣捉虱的人
C.即使看到实际才能亦受尊重
对客人中解衣捉虱的人
D.虽然名望和实际地位都很高
对着客人有时解衣捉虱
(6)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A.而且思考书写的错误,可以改得比较合适。
B.况且有错误的书让人思考,更是一种满足。
C.而且思考书写的错误,更是一种满足。
D.况且有错误的书让人思考,可以改得比较合适。
(7)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示刑邵才华超群的一组是:
①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
②与时名胜专以山水游宴为娱,不暇勤业
③奴还得本,不误一字
④率性简素,内行修谨
⑤雕虫之美,独步当时
⑥士无贤愚,皆能顾接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刑峦认为刑邵不是一般的人,因为刑邵雅有才思,聪明强记,能日诵万余言。
B.刑邵少年时在洛阳,与当时名流一起游山玩水,没有时间顾及学业,后来因饮酒取乐感到厌倦,他才广泛地寻找经史书籍来看。
C.刑邵这个人非常洒脱,不计较个人威仪,不拘小节,他会从梁上拿下些果品来与客人一起品尝。
D.刑邵有很多书,但他从不校对,他认为天下的书到死都读不完,怎么能够再一一去校对呢。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9分)
《金石录》后序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候德甫①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②之民也。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④、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柬十卷作一帙。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注】①赵侯德甫:指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曾为莱州等地太守,故称“侯”。②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③铅椠(qiàn):古代文具。铅为铅条,可书写;椠为木板,可书文字。④刓(wán)阙:磨损残缺。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始归赵氏&&& 归:回到&&&&&& B.后屏居乡里十年&&& 屏:隐退
C.大橱簿甲乙&&& 簿:书册&&&& D.装卷初就&&&&&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忽魂悸以魄动
B. 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
则思无因喜而谬赏
C.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何竟日默默在此
D .乃理之常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小题3】根据上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4分)
(1)李清照夫妇喜爱收藏,是否看上的东西都能会买回家?
(2)李清照在阅读亡夫遗著时,睹物思人,此时此刻她是怎样的情绪?
19.把第Ⅱ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2)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建中辛巳,余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①作吏部侍郎,侯②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节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释:《金石录》,宋赵明诚所撰。该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4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之一。本文节选自李清照为该书所做的序言。①丞相:这里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②侯: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③椠: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版本,引申为刻本。【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余始归赵氏&&&&&&&&归:女子出嫁&&&&&&&&& B 冠诸收书家&&&&冠:位居第一C 衣去重采&&&&&&&&&&重采:深色的衣服&&&&& D 始负担舍舟&&&&负担:担起行李&&&【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竭其俸入以事铅椠&&&&&&&&&&&&&&&&&以中否角胜负&&&&&&&&&&&B 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C 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 &&&&&&&&&&&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 &&&&&&&D 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氏夫妇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一项是 ①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④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⑤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⑥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其中有苦,亦有乐。B李清照的父亲当时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与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却过得很节俭。C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夫妇两人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这些节衣缩食穷心尽力搜罗而得、“渐益堆积”以至于“盈箱溢箧”的金石书画,却不得不在金兵南侵时忍痛割舍,真乃人生一大痛矣!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3分)&&&&&&&&&&&&&&&&&&&&&&&&&&&&&&&&&&&&&&&&&&&&&&&&&&&&&&&&&&&&&&&&&&&&&&&&&&&&&&②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建中辛巳,余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①作吏部侍郎,侯②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节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释:《金石录》,宋赵明诚所撰。该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4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之一。本文节选自李清照为该书所做的序言。
①丞相:这里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
②侯: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③椠: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版本,引申为刻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始归赵氏&&&&&&&&归:女子出嫁&&&&&&&&&
B 冠诸收书家&&&&冠:位居第一
C 衣去重采&&&&&&&&&&重采:深色的衣服&&&&&
D 始负担舍舟&&&&负担:担起行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竭其俸入以事铅椠&&&&&&&&&&&&&&&&&以中否角胜负&&&&&&&&&&&
B 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
C 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
&&&&&&&&&&&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
&&&&&&&
D 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氏夫妇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一项是
①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③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④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⑤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⑥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其中有苦,亦有乐。
B李清照的父亲当时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与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却过得很节俭。
C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夫妇两人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这些节衣缩食穷心尽力搜罗而得、“渐益堆积”以至于“盈箱溢箧”的金石书画,却不得不在金兵南侵时忍痛割舍,真乃人生一大痛矣!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3分)
&&&&&&&&&&&&&&&&&&&&&&&&&&&&&&&&&&&&&&&&&&&&&&&&&&&&&&&&&&&&&&&&&&&&&&&&&&&&&&
②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3分)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建中辛巳,余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①作吏部侍郎,侯②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节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释:《金石录》,宋赵明诚所撰。该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之一。本文节选自李清照为该书所做的序言。①丞相:这里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②侯: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③椠: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版本,引申为刻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始归赵氏——归:女子出嫁 B.冠诸收书家——冠:位居第一 C.衣去重采——重采:深色的衣服 D.始负担舍舟——负担:担起行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竭其俸入以事铅椠——以中否角胜负&&&&&&&&&&&& B.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 C.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 D.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其中有苦,亦有乐。 B.李清照的父亲当时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与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却过得很节俭。 C.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夫妇两人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这些节衣缩食穷心尽力搜罗而得、“渐益堆积”以至于“盈箱溢箧”的金石书画,却不得不在金兵南侵时忍痛割舍,真乃人生一大痛矣!&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他者视野下的李清照婚姻解读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幸福婚姻在中国文学史上早已成为佳话,但事实是否如同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呢?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在脱离了中国传统认知的西方文化视野下,以英美新批评的“细读”语义之法入手,通过研读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得出看似美满的李赵婚姻中,实际上潜藏着汹涌暗潮的结论。 中国论文网 /4/view-16247.htm  关键词:国外汉学;李清照;赵明诚;宇文所安;内心隐秘;细读   中图分类号: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4-0160-05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伉俪情深,一直是被公认的事情。直到20世纪60年代,王汝弼先生的《论李清照》(《文史哲》,1962年第2期),提出异议,才开启了学术界对此问题的怀疑与探讨。20世纪末,国内学术界以陈祖美先生出版的“李清照作品系列”及相关论文的研究为代表,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大讨论。进一步认定在看似人人艳羡的李赵婚姻下,却隐藏着赵明诚“纳妾”这个不争的事实,使得李、赵的婚姻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瑕疵。   无独有偶,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也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以长期研究汉学的眼光,立足于西方视野,看到了潜藏在李、赵看似平静幸福的婚姻下汹涌的暗流。   宇文所安是哈佛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的教授,自青年时期就读耶鲁大学以来,便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耶鲁大学一直被奉为美国新批评派的重镇,同时也是解构主义批评的要塞,因此,新批评派所倡导的研究方法在宇文所安的研究中时有体现,如“细读批评语义”“互文性”的运用等,都成为他研究唐诗的重要方法。在对李清照婚姻的解读中,他采用了英美新批评派的“细读”(Close Reading)批评,通过对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的解读,从闺怨女子的“内心隐秘”出发,为我们揭开了李、赵美满婚姻的真实面纱。      一、从“细读”中看出婚姻的变质      “细读”是英美新批评派惯用的手法。“‘细读语义’是英美新批评派贯穿始终、纵横捭阖三十年之久的批评精神和方法。细读,实为‘细评’,指对作品进行仔细的阅读和评沦,评论者在作品的结构、反讽、比喻、张力等方面中显示文本的语义。”一直浸润在美国学术界的宇文所安虽致力于汉学研究,但新批评派的方法却对他影响甚大,在他的著作中,“细读”是他喜欢的惯用方法。   李清照擅长文学创作,人尽皆知;赵明诚却爱好金石著录,著有《金石录》三十卷,“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鬲、?、彝、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於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作为在词坛上颇有名气的妻子,李清照为丈夫作了《金石录后序》,既有对此书范围的括定,还有夫妻二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李清照为数不多的散文之一,也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第一人称文章。文章的这种性质,对于解读作者内心隐秘是非常有利的。   李清照的此篇序文写于赵明诚逝世之后,宁文所安对这篇序文的探讨是从“回忆”入手(the Snares ofMemory),郑学勤先生将之译为“回忆的引诱”。既为回忆,则是对往日生活的真实再现,加上今日物是人非的感慨,更能在对比中用一种或甜蜜、或悲怆的心情,生动展现历史面貌真实的一面。   陈祖美先生曾这样评价李清照:“李清照则是一位罕见的感受敏锐、思想深邃而超前,文笔既委婉又犀利的文学多面手,她的人生体验、思想感受、社会政治见解、外交主张等等,凡是可以公开的,均诉诸于诗文,不便公开的,她就把‘别是一家’的词,作为其内心隐秘的栖息之所;把翎毛花卉等作为寓托之物。”正因为李清照既有大气豪爽的一面,同时又有着女性词人的心思细腻与敏锐触感,所以她的这种性格为后人探索她的内心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媒介。   不可否认,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可谓是郎有情妾有意,非常匹配,也确是幸福的,至少在婚姻的开始是这样,这从他们共同研读金石书画即可以看出。“余建中辛巳(按即公元1101年),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每次赵明诚告假回家,都会买上一些碑文与水果,夫妻二人边吃水果边把玩碑文,各自说出心得体会,在娱乐之中增长学识,在学问之中,夫妻二人齐头并进。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实属不易,故李清照对这一段婚姻一直念念不忘不是没有道理的。   良好的兴趣爱好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但当爱好变成了嗜好并沉湎于其中时,人往往要为之受累。赵明诚对金石书画的研究有着极大的热忱,这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来支撑。享用的东西可以随时消费掉,而费尽大笔钱财与精力搜集来的书画与古器等却需要付出更大的心血来保存,在南宋时局动荡之际,这些东西的散失无疑是让人痛心疾首的事。司马光《训俭示康》:“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至此,曾经是爱好的事物已经变成奴役主人的负担,单纯收藏、研究的目的已经使主人从“葛天氏之民”变成了“欲求适意,而反取愣傈”。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想象,也偏离了李清照的初衷。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起了新的变化。   宇文所安通过研读此序发现:“在婚后最初的日子里,他们的欢乐看来是单纯的;然而,当他们咀嚼着这些古旧的书画碑文时,赵德父越来越把它们当作一回事了,他过于顶真了,以致失去了原先觅得这些藏品的闲适之情,陷到对荣利的计较里去了,在其中,他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也几乎失去了自己的令闻广誉。”当越来越多的藏品堆积家中时,这时的情景已经变成了这样的状况: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愣傈。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金石书画本来是他们夫妻幸福感情的明证,此时却开始成为夫妻之间出现裂缝的导火线,这正应了郑板桥的那句话“无欲则刚”。本来因爱好而收集来的书画等已经在希望它越来越多的心理下变成了桎梏,收藏人需要为它们寻找存放的地方、并时刻担心它的污损。在此情况下,因省吃俭用而换来的金石书画已经成了收藏者的主人,在本末倒置中造成了夫妻间的问题。故此,李清照“近于作家和学者”的收藏与赵明诚“近于古董家、收藏家”的收藏态度,使得他们的婚姻开始出现了缝隙。        二、从“人称代词”的转换看出夫妻关系的裂痕      英美“新批评派”与形式主义文论一样,都是侧重
从作品的形式入手来考察作品的意义,“新批评派是形式主义者,但正是因为新批评派对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形成了一套不同于其它形式主义的特殊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论,才值得我们给予单独的研究。”可伯拉姆说:“新批评家与众不同的步骤是对作品的详细解释,或者仔细的阅读:详尽精妙地分析一部作品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含混意(或多意)。”新批评派起初对自己派别所起的名字如“本体论批评”“反讽批评”“张力诗学”“文本批评”“客观主义批评”“恃歌语义学批评”“新古典主义批评”,从中也可以看出,它侧重于从文本自身出发,探讨作品的意义,与从作者、读者、文化、社会等角度入手研究是不同的。   宇文所安的研究受此影响甚深,他从李清照的这段话中,看出文本中存在的夫妻二人的“我们”与第三人称单数“我”的区别。宇文所安认为,当李清照描写初婚生活时,是没有用人称代词的,因为此时她和丈夫是不分彼此的。但当书库建成时,随着家庭矛盾的出现,人称的问题也开始变得敏感起来。对此,宇文所安是这样解读的:   当“我们建造一座书库”时,选用第一人称复数还很自然,也与当时的情境协调。然而,事情变得越来越清楚,使用书库的新规矩是出自于她丈夫而不是她自己的手。考虑到他们早期共同生活的那种融洽气氛,我们很愿意把“请钥”理解为“钥匙在我们手里”,但是,“请”字在我们的思维中所强加的力量,以及此情此景的显而易见的性质,使我们不得不怀疑到,“请钥”的意思是“我请他把钥匙给我”。   随着越来越多的藏品进入家中,他们专门建造了书库,购置了大橱来存放它们,藏品的地位也从最初量少时的可以伴随着水果、茶水来共同欣赏的物什转而尊贵起来,它们不再会被弄得脏乱不堪,主人一旦发现有污损即会马上揩拭干净,它们有了更高的身分,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而赵明诚则是拥有它们处置权的人,李清照再也不能象以前一样随便地阅览欣赏它们了,如果要如此做的话,必须亲自向钥匙的掌管者赵明诚“请钥”,才能获得打开它们的权利。“余性不耐”,作为大气女子,李清照不愿受此束缚,如果有如此之多的限制,那么枯燥的学术之中何以得寻乐趣?故女主人开始了她自己的行动。宇文所安敏锐地发现:“由于新订的书库规矩,她在家庭中节衣缩食以购买副本,以求随意使用属于她自己的书(在这种情况下,这段文章后半段中所有的‘我们’就都变成了‘我’)。事情也可以是这样:尽管所收的书已经相当齐全,他还在不断地买书用作校勘,在这种情况里,以前带着骄傲说明家庭经济情况,现在则流露出抱怨的情绪来(‘我们’变成了‘他’)。”   宇文所安认为,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感情是随着藏品的多少而成反比的。当藏品越来越多时,赵明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无形中冷落了妻子的感受。另一方面,李清照对藏品的喜爱也是因为赵明诚的原因,爱屋及乌。结婚初期是夫妻感情最甜蜜的时期,而此时收集的藏品也成了夫妻之间加深感情的平台,如《金石录后序》中的记载:“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他们的生活也不时处在忧患困穷状态,但因夫妻间共同的爱好使一切变得有趣味起来,故李清照还表达了愿意终老于书史之乡的想法。但此一时彼一时,当藏品以越来越多的分量占去了丈夫的注意力,并因额外的规矩而成为夫妻间的羁绊时,感情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宇文所安意识到,李清照的心理已经出现了变化:“李清照没有失去对书的喜爱,但是喜爱发生了变化,其中掺进了顾虑。以前,书只不过是她借以同丈夫演出一些小型爱情剧的舞台。现在,她从书里得到的欢愉同她丈夫这位收藏家的已经不一样了;这似乎与从书里能够读出些什么来有关。她回想到陶潜的《五柳先生传》,声称她读到了这些书的真正价值。同样,她对赵德父的爱也发生了变化,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不易察觉的怨恨和非难的潜流,同由衷的骄傲和恋情掺杂在一起,这是一种强化的不舒适感,加上回忆起在一块儿的更为欢乐的日子,就越发显得压抑。”   宇文所安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抓住其中人称代词的转换,推导出女主人公心理变化的波折,完成了对其“婚姻神话”的瓦解。李清照虽为“不让须眉”的才女,但首先是一正常女性,有着女子敏感、脆弱的心理。女人,特别是古代女子,把丈夫看得非常重要,在“三从四德”、三妻四妾的年代里,虽然她们无权要求丈夫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倾注在自己身上,但身为一颇具超前意识的知识女性,内心的失落也是莫可名状的。所以,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会得出作者书写心理的变化,以此完成对文本内容的诠释。   与身为美国汉学家的宇文所安的解读不同,中国学者向来注重“知人论世”,追源溯流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境,以此来探讨文本下面潜藏的意义。如陈祖美即认为从李清照的这篇《后序》中,可以看出无予嗣的李清照是因为赵明诚有纳妾之举,故心生不满,因此二人的婚姻也并非如世人所说的那样毫无瑕疵。   在《后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八月十八日,(赵明诚)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陈祖美据此认为,“这个‘分香卖履’典故的出现,就是赵明诚曾经有过蓄妾之事的‘内证’。”而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则在于对“分香卖履”典故的考证。“‘分香卖履’,语出《陆机集一吊魏武帝文》引《曹操遗令》,云:‘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域外馈赠的名贵香料,可以作为遗产分给众妾;至于宫女,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就叫她们去学做鞋子卖钱养活自己。后来,此典除了被作为曹操生活简朴的美誉外,还专指人在临终时对其妻妾的恋念之辞。”李清照的学识之博勿庸置疑,而她提到赵明诚“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当不会无故用此典故。故陈祖美推导出:现在看来,《金石录后序》中的“殊无分香卖履之意”,绝不仅是指赵明诚没有留下遗嘱,而是说他既没有像当年的曹操那样,对其妻妾留下遗嘱,也包含着因“赵君无嗣”,无须留遗言于儿辈。这样一来,以“分香卖履”代指赵明诚的遗嘱才是恰当的。如果赵明诚压根没有蓄妾之事,那么这里借用曹操对其妻妾的遗嘱,就很不得体。学识渊博而又极擅用事的李清照,在涉及自身内讳的事情上,绝不至于有不伦不类或顾此失彼之嫌。正因为她熟知曹操这一遗嘱的具体内涵,借以点明赵明诚遗有妻妾恰到好处。   向来被誉为“楷模”的好丈夫赵明诚竟然还曾经纳过妾,此论一出,实在让人非常意外。李清照无嗣是不争的事实,赵明诚逝世之年为四十九岁,说他有纳妾之举也并非不可能,而陈祖美此时举出的例证凿凿,确有说服性的力量。这一点,恰恰也印证了宇文所安的论点,实际上李赵夫妻之间原来美满的婚姻已经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三、从“重点字词”推敲出李、赵婚姻的暗潮汹涌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日:“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驰马去。   这段话中“余意甚恶”的“恶”字,明显看出有一定深意。宇文所安对“余意甚恶”给予了重点关注,“这是一句值得推敲的话,从字面上看,我们有理由简单地把它看作是她的忧虑的一种表现(‘我预感到了最糟的事’);但是,它的习惯用法却暗示出了在他们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我心情很不好’。意识到她自己留下来成了藏品的囚徒。”宇文所安的解释,是从李清照看到赵明诚因为即将赴任而精神熠熠但却未对她和藏品留下任何话语,故“心情很不好”,因为丈夫把她和藏品抛弃在一起,自己就对这些藏品负有责任。果然,赵明诚留下的话也是将重任托付与她。因此,宇文所安再一次意识到,“人们不能不又一次感受到他在人性方面是有欠缺的,这种欠缺迫使李清照在为他的病担忧的同时也要为她自己担忧,迫使她在结束对他去世过程的描写时揉进了控诉的意味。”丈夫生前喜爱收藏的名声与死后留下的大量藏品,不但没为她带来财富与幸福,在分崩离析的社会里,她反而天天要为此担忧受怕,一会儿是“玉壶颁金”之事,使她惶恐不安,想赶快把古器献给朝廷以此表忠心;一会儿又因邻居偷觑而被“穴壁负五簏去”;同时,正因为存有大量藏品而被张汝舟心存不轨,与之恶意结婚备遭羞辱,并成为道学家们耻笑的对象。   黄海蓉曾发表了一篇题名为《对中两处文字的重新解读》的文章。黄海蓉在对《金石录后序》的研读中发现两处地方一直存在误读,即“余意甚恶”与“戟手遥应”。黄海蓉认为,四川大学中文系选注《宋文选》将其释之为:“余意甚恶:我的心绪不宁f有觉得不吉祥的意味)。”将“恶”释为音“e”。又“戟手遥应:在远处举起手回答。戟手:举手如戟(古代兵器,有枝刃横出)状,一般形容愤激骂人的样子,这里形容仓皇着急的样子。”并引证杨伯峻《春秋左氏传》对“戟手”的解释:“以左手叉腰右手横指如戟形,今人怒骂时犹有作此状者。”加上追讨赵明诚“缒城宵遁”的失职之咎,得出如此结论:“‘余意甚恶’的‘恶’字就该注音为“wu”,解释为‘讨厌’。而赵明诚也听出了李清照问话中的讥讽之意,因此才会有‘戟手遥应’这种愤愤不平的骂人举动。”   笔者以为,黄海蓉此解释欠妥,有牵强附会之意。在当时李、赵作别的情况下,赵明诚身为一才子且与清照有着良好的感情基础,加上又有众多人在身旁的情况下,不可能对她作出骂人之举,从他所说的话来看,乃是针对李清照的问话来回答,并提出应对措施的。   当然,此时的赵明诚并非是太学生时的赵明诚了,他所犯下的系列事故,如“缒城宵遁”皆是李清照所不能认同的。身为知识女性,她有自己的是非判断和人格尊严,故当赵明诚又获得了就任的机会,“精神如虎”兴致勃勃地要去上任,并抛下所有的东西无有任何交待就要离去时,笔者以为,“余意甚恶”应释为李清照心里非常不满,故追问他该如何办?赵明诚“戟手遥应”,即以手势辅助话语来说明他的意思,因为后面的话全部是他交待的安排事项,旋即匆匆离去。故李清照对丈夫的不满与抱怨已是不争的事实。   司马光《训俭示康》:“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赵明诚对金石书画的欲望使他的藏品越来越多,多则不吉,必为主人招致祸端,却没有报应在他身上,反而让一介弱女子李清照去承受这些无端之祸。如没有这些东西,李清照的后半生也不会发生那么多是非。   在《金石录后序》结尾部分,李清照举了两个例证,以此来说明因为沉溺于收藏而带来的灾祸与藏品的得艰失易: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从此篇序文最后所提出的结语与劝诫,宇文所安看出了李清照在充满哲理的句子背后,所隐藏的辛酸与凄凉。她含蓄地把丈夫对收藏品的热情比之于梁元帝和隋炀帝的藏书癖,两者都是人们在言及荒淫政府及其可悲下场时经常举到的例证,两者都代表价值的一种招致毁灭的扭曲形态。家庭是国家的缩影。一个人把书的价值置于国家的价值之上,另一个人把他藏品的价值置于他亲人的价值之上,两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别呢?这是一种并不比其他热情更好的热情,它颠倒了价值的秩序,因而失去了它的人性。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作为一篇赤裸裸的心声独白,经过宇文所安的细致剖析,以一个女人悲哀而伤感的心理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看到了,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之下,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赵李伉俪的美满婚姻的打造,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宇文所安对李清照婚姻的解读,使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赵、李婚姻生活的真实面貌,与国内一些学者的解读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他所采用的从“内心隐秘”出发的细读语义式的解读方法,又更接近人的原生态心理感受,说服力颇强。正如张宏生所说,不同学术文化背景的学者,对于文本阐释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只有这样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符合多元的文化格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穷凶极恶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