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路线的城市道路行车速度的速度是多少

中国有多少个城市开通了地铁?又有多少个城市正在建设地铁?
或者各位列一下自己所知道的城市也行。
按投票排序
首先说明一点,类似高铁/动车的称谓问题,大陆很多地区的地铁、轻轨、城际项目被称作“城市轨道交通”,在此一并说明并标注。已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含港澳台地区,括号内为通车运营年份):北京(1969),上海*(1995),广州(1997),佛山(2010),深圳(2004),重庆*(2004),南京(2005),成都*(2010),沈阳(2010),西安(2011),武汉*(2004),大连*(2002),长春(2002),香港*(1979),台北/新北(1996),高雄(2008)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含港澳台地区):杭州、哈尔滨、长沙、牡丹江、郑州、宁波、温州、苏州、无锡、青岛、昆明、南昌、合肥、福州、东莞、桃园计划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含港澳台地区):银川、泉州、厦门、澳门、基隆、新竹/苗栗、台中、台南目前大陆地区已被发改委批准运营、开建、筹划地铁的28个城市名单: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佛山、深圳、武汉、重庆、长沙、宁波、贵阳、成都、合肥、大连、南京、昆明、东莞、苏州、无锡、沈阳、长春、西安、杭州、郑州、南昌、青岛、福州、厦门、哈尔滨。 * 含轻轨、城际、磁悬浮等项目发改委基础产业司:
“地铁”这个概念其实在国内定义不是很准确,有很多城市地上的轨道交通也叫地铁。我下面回答的是,所有的市区内轨道交通。仅中国大陆地区。已开通:北京15条线路运营中,另有线路建设中参考 上海14条线路运营中,另有线路建设中参考 广州9条线路运营中,另有线路建设中参考 深圳5条线路运营中,另有线路建设中参考 南京2条线路运营中,另有线路建设中参考 天津2条线路运营中,另有线路建设中参考 西安1条线路运营中,另有线路建设中参考 长春(目前开通的是轻轨,也即地上运营的轨道交通。非传统意义的地铁)2条线路运营中,另有线路建设中参考 沈阳2条线路运营中,另有线路建设中参考 大连(目前开通的是“快轨",也即地上运营的轨道交通。非传统意义的地铁)2条线路运营中,另有线路建设中参考 成都2条线路运营中(含成灌线,一条非市区线路),另有线路建设中重庆3条线路运营中,另有线路建设中佛山1条线路运营中(即广州地铁的广佛线),另有线路建设中西安1条线路运营中,另有线路建设中 无开通,只建设中的城市:哈尔滨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2012年12月杭州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2012年10月长沙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2013年底郑州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2013年苏州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2012年6月宁波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2014年6月东莞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比较混乱,没搞明白福州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2014年昆明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2012年6月无锡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2014年青岛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2014年合肥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2014年温州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2013年南宁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不详南昌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不详贵阳首条线路预计开通时间:不详
补充一下 线路形成规模(至少5条线路)总里程超过150公里的目前就京沪穗深
中国的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 是抚顺电铁。。。。。1904年正式开通 2009年停运。北京地铁开通之前的各种培训实习经验都来自抚顺电铁。
是不是都漏了一个南宁
2014年,36个城市在造地铁,每天投资超过7.8亿元。轨道交通项目的快速推进,让原来只有一线城市才拥有的地铁正逐渐向二线城市乃至部分三线城市普及。
日均投资超7.8亿  据新华社报道,4月8日在上海开幕的“2015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国内地36个城市去年轨交在建项目约3300公里,共完成投资2857亿元,日均超过7.8亿元,比上一年大幅增长33%。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仅次于公路和铁路的第三大“吸金池”。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巡视员李国勇认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超常规高速发展,除了缘于城镇化步伐加快,加快相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速也是重要原因。  2013年5月,按照国务院要求,单条线路的工可报告已经下放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核准。2014年,地方政府共批复轨道交通建设项目16个,线路总长约340公里,总投资超过2600亿元,审批进度明显加快。  贵州省政府参事、贵州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存在刚性的需求,中国的地铁建设起步晚、存量小,很多中心城市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建地铁。在城镇化速度加快的情况下,数亿农民进城,中心城市传统的地面交通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供应的需求。“很多老城区根本没法进行道路的拓宽和改造,从技术上考虑,只能往地下和空中拓展。”  另一方面,在稳增长仍需要投资主打的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是与供给需求契合度最高的领域。胡晓登说,目前工业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需求不旺,只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仍有较大的投资空间。“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公共产品,本轮投资的重点就是短板的公共产品。”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系主任毛保华也多次对本报分析,地铁确实有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很多城市的地面交通已经十分拥堵,城市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因此在本轮投资中,把钱投到这一方面,可以满足老百姓(603883)的需求,风险比较低。未来将增至50城  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有38个城市经国家批准建设轨道交通,规划总里程超过6880公里。本报去年8月22日A3版曾刊发相关报道《盘点37座地铁城市:江苏最多广东第二》。  中国绝大部分的一二线城市均已囊括其中,甚至连徐州、南通这两座传统意义上的三线城市也于近两年先后获批。未来会有更多的三线城市加入到地铁建设的大军。前述新华社报道称,据预测,到2020年,具备建设轨道交通条件的城市将达到50个左右。  胡晓登预计,未来肯定将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地铁大军,像东部的泉州、温州等经济总量非常大的地级市以及像洛阳、呼和浩特等中西部城市面积较大、交通拥挤的城市有望上马地铁建设。  以洛阳为例,今年1月,洛阳市轨道交通办相关人士就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洛阳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此前已上报到国家发改委,正在争取批复之中。如若获批,洛阳将成为中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以外修建地铁的首个地级市。  多位专家对本报表示,中国的一些三线城市尽管在国内都是中小城市,但放在发达国家,已是大城市,这些城市的外来人口也不少,也有一定的交通需求,如果修造一两条线路也是合理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未来三线城市是否需要造地铁应该更加谨慎。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说,三四线城市不能对城镇化未来可能带来的人口增幅过于乐观。目前很多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严重过剩的一大原因在于,由于产业发展不足,公共资源一般,这些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有限,近几年很多三四线城市人口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在减少。  丁长发说,相比地铁昂贵的造价,很多三线城市可以考虑修建轻轨、有轨电车或者BRT(快速公交系统),不一定非要建地铁。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城市规划等举措,减少交通拥堵,比如将城市办公和生活区合理的规划,避免郊县沦为完全的“睡城”。
合肥地铁2009年开工,最早2017年完工通车,你见过哪个二线省会城市修一条地铁最少要修9年的。一般修一条地铁只需要4—5年时间,虽然我是合肥人,但是安徽政府合肥政府真的烂成渣了。
目前全国已开通地铁城市有13个(含港台地区),在建地铁城市有18个。北京地铁
北京地铁是服务于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始建于日,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天津地铁
天津地铁是服务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始建于1970年。天津是继北京后中国第二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成都地铁
成都地铁是四川省成都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于2005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成都是中国西部第1座开工建设地铁的城市。成都地铁由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 司负责建设与管理。成都地铁的标识由“急驰的列车、弯曲的隧道、飞扬的蜀锦、连绵的蜀山、柔美的蜀水”等意象演变而来,目前的宣传口号为:“成都地铁,生 活一脉”。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是广东省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于日开通。广州地铁由广州市地下 铁道总公司负责营运管理,现有1号线(西朗至广州东站)、2号线(三元里至万胜围)、3号线(广州东站至体育西路和天河客运站至番禺广场)、4号线(车陂 南至金洲)及5号线(滘口至文冲)等正在营运中。从2004年开始,广州地铁每年将平均开通35公里,到2010年亚运会开幕前,广州地铁将达到222公 里(包括广佛线广州段)。未通车的城市
概况长沙地铁
长沙地铁规划,拟于2015年前建成2号线一期工程和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总长45.92公里,共设车站32座,工程投资总额约221亿元。2020年前实施2A线工程和3号线一期工程。南 昌地铁
南昌地铁是江西都会区(昌九景)首条地下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它连接南昌的昌东、昌西、昌北、昌南,南昌周边四个卫星城以及继京 津之后的中国第二条城际铁路。南昌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工作于1999年启动,目前南昌地铁公司已远景规划建设5条线路,2015年,该市将建成1、2号线一 期工程,共计50.6公里。福州地铁
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在主城区将形成“有环放射式”结构。线网由7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全长约180公里,共设站134座,其中换乘站16座,中心城区线网密度达0.62公里/平方公里。广佛地铁
广佛地铁原名为:佛山地铁一号线。线路西起佛山市魁奇路,东达广州市沥滘,总长约32.16公里,全线共设站21座。广佛地铁首通段(魁奇路———西朗段)预计日开通。2012年全线通车。东莞地铁
根据《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东莞轨道交通远期由4条线路构成,全长194.37公里,通过镇区21个,设立车站55座。沈阳地铁
沈阳地铁是辽宁省沈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沈阳地铁工程是沈阳市城建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重点工程,也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民心工程。沈阳地铁有限公司将以“人文地铁、科技地铁、绿色地铁” 为理念,通过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打造精品工程,通过地铁工程建设,拉动沈阳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和社会进步。南京地铁 2005年9月,南京地铁1号线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南京成为内地第6个、世界上第136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地铁2号线也于2010年5月开通商业运营。 目前,南京地铁有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等共57座车站(含3座换乘车站)进行商业运营,总里程达到85公里;1号线(含南延线西延线)运营时间每天 6:00-23:00,2号线(含东延线)运营时间每天6:00-23:00。上海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又称上海地铁,其第一条线路于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内地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的总长超过4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台北捷运  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简称台北捷运),是台湾第一个捷运系统。目前于台北市与台北县提供服务。木栅线于1996年首先通车后,台北捷运目前共有红 线、蓝线、棕线和北投支线、小碧潭支线、小南门支线营运,营运长度75.8公里,路线长度78.1公里,营运车站共68站,每日平均旅客量约120万人 次,周五可达130万人次。深圳地铁
深圳地铁是广东省深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始建于1999年,于2004年 12月28日正式通车。随着深圳地铁的开通,深圳已成为大中华地区继北京、香港、天津、上海、广州及台北后第七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现已投入运行的有罗 宝线(1号线)和龙华线(4号线),全长21.866公里,并设有19个车站。香港地铁
香港地铁原称地下铁路,是香 港的通勤铁路线,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自1979年起为乘客提供市区列车服务。日,地铁与九铁的车务运作正式合并;当天,九铁营运 告终;与此同时,地铁公司也易名为港铁公司。合并后的综合铁路系统全长168.1公里,由9条市区线共80个车站组成。未通车的城市
概况哈尔滨
哈尔滨地铁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始建于2008年,然而工程的历史可追溯至1973年。总体规划有5 条线和2条支线,总里程143公里,计划用20年的时间建成。估算总投资800亿元,其中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计划投资83.6亿元,二期工程计划投资 16.4亿元。地铁大连地铁
大连地铁是大连市城市地下铁路的统称,大连市地铁1、2号线于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12年12月全部建成通车,建设总工期3年半。地铁建成后日客运量可达99.5万人次。青岛地铁
青岛地铁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可称作青岛轨道交通。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 印发《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年)》。涉及两条线路,分别是地铁M3线和M2线一期工程,长约54公里,总投资约300亿 元。郑州地铁
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地铁)是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第一个轨道运输系统。根据相关规划,系统由6条线路组 成,预计总投资1000亿元。地铁建设将分为起步、发展、成熟完善3个建设阶段,2013年建成通车后,郑州将向国际化城市标准更迈进了一步。苏州地铁
苏州地铁是苏州市已确定在“十五”期间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这一工程的前期准备从1997年就拉开了序幕,并于去年6月份正式委托法国索非图公司编著城市轨道交通的详细规划。经过二轮专家审查后,最终报告于近日正式形成。徐州地铁
徐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立足主城区,面向都市区。第一层次以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约3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范围和铜山新区为规划重点;第二层次为都市区和市域范围。规划立足近期(2020年),面向远景(2050年)。西安地铁
西安地铁是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1994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在《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年)》中, 首次正式提出兴建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73.17公里。这项规划于1999年获得国务院的批复。2004年2月,在重新编制的《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 交通线网规划》中,市政府将轨道交通线网的远期规划增加到6条线路,总长251.8公里。近期先修建的2号线构成轨道交通南北方向骨干线,由铁路北客站至 韦曲,全长26.4公里,2006年全线开工,2011年正式运营。武汉地铁
武汉地铁即“武汉轨道交通”,于2004 年9月建成轻轨1号线一期工程———轻轨1号线。按规划,武汉轨道交通将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主城区线网规模将达到333 公里,共有7条长江通道,其中6条位于主城区。今后,武汉市66%的人口在600米的步行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数据来源:城市的公交线路是如何规划的?
需要遵循哪些原则,要考虑哪些因素
按投票排序
赵世奇同学的回答已经很好了。我从实际规划过程中再补充一下。
1、遵循线路覆盖主要客流走廊的原则。 线路的设置,尤其是主干线的设置一定要与主要客流流向一致。城市客流OD需要通过居民出行调查获取。
2、线路长度适中。 线路长度过长,导致车辆周转下降,为保证运输效率需要投入更多的运营车辆,增加成本;线路过短,导致出行换乘次数增加,给乘客带来不便。线路长度一般控制在10-15km左右,不应小于5km,大城市的大运量、主干线线路建议最长不应大于20km。
3、不同层级的线路要有所区别。 主干线路尽可能保证覆盖城市主干路,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宜过大,尽可能的小,最好可以控制在1-1.5,过大的非直线系数会增加出行距离,降低公交运行效率;次干线路要做好与主干线的衔接,要尽可能为支线提供更多的换乘;支线要满足公交线网覆盖率的要求,尽可能地覆盖到城市的所有道路,保证城市主要道路的公交全覆盖。
4、发挥公交主导的作用,引领城市规划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公交尤其是大运量的轨道交通运输的建设势必吸引沿线大量客流,从而提升沿线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土地价值。公交线路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引导城市的土地利用开发,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
看到有人说城市规划都是假的,真让人寒心……虽然有时候城市规划会被描述成"顶层规划"各种不实际不接地气的挨批,可是,所有事物,我们都要弄清楚它的目标定位吧?搞清楚了它的操作层面和作用再说实际不实际的问题。
鉴于楼主的问题太笼统,以我自己的理解拆成一下几部分吧……--------------------------------其实我也不懂,看不下去过来吐槽下-----------------------------------------------------------1 如何规划?——凭什么我们规划?
凡是城市规划的学生在大学的时候就学习城市道路交通这门课,但是我们毕竟不如学道路交通的同学专业,没办法,不是吃一碗饭的……我们只要确保我们的政策方针和实施手段是一致的就可以了,这么说比较悬乎……通过五年的专业培养以及N年的工作经验,我们不仅知道在工作中核查《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确保依法办事,还知道我们眼中的公共交通不是道路覆盖率和场站布局要点这么简单,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所制定的最佳方案。一个城市规划工作者绝对不会只从交通这个孤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TOD大家都知道吧,公共交通引导下的城市发展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牵扯到土地的开发价值,居民的生活质量,周边的设施配套,如果不是为了城市发展的更好我们捣鼓公交干什么?……所以看到大家都只拿GB说事的时候,我真心都不知道怎么反驳了……--------------------------------反正只是扯蛋,你们愿意信就信-------------------------------------------------------------------2 如何规划?——原则是什么?考虑因素是什么?
如果你觉得设计原则是GB而考虑因素是公交公司赢利状况的话,那……我……早……就……失……业……了……
我一直矫情的相信,任何规划的原则都是~~~~以!人!为!本!
虽然楼主的公交线路指的是常规地面公共汽车的线路,但是~偶们眼中的公交可复杂哩,从地铁、轻轨、BRT、轮渡、索道到三轮车、黑出租!所以在决定做公交线路的时候其实前期已经做了种种其他的考虑~该地区适宜”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策略吗?该地区是山地还是平原还是滨水地区~公交车是适合普及的交通方式吗?它与周边片区的结合如何?是否要设立大站快车?有没有什么创新节能环保的改进?与其他交通方式怎么衔接啊?也就是说,要考虑换乘啊~太多了不想说……
我只想说,你们看到旅游城市有专门观光旅游巴士的时候,公交站点旁边有自行车租赁点,某些风貌历史片区保留有老式电车的时候……是我们在图纸和文本中把概念和思路提出来,政府认可后再做单独的专项规划的。注意,是专项规划。
上一个库里巴蒂的案例~巴西的库里巴蒂的公交规划是世界公认的典范~--------------------------------不愿意信的话,就弄明白一件事吧------------------------------------------------------3 如何规划?——我们规划了什么?
公交线路并非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如同红绿蓝线这种),但是公交设施是必须要考虑的(不信的话可以查《城乡规划法》,做了公交线路规划的都是有良知的规划师啊~)。总体规划层面上,我们必须要考虑公交场站的设置。控制性规划层面上,不仅是公交场站的用地要落上,公交首末站也给落上。然后才是公交线路的制定,这依照首末站覆盖范围500米一般站点300米,城市覆盖率达到80%神马的,首末站和一般站点还不一样,详细的查GB吧。再进一步进行道路等级分析,道路断面设计之后,公交线路要走那条路也就确定了~作图的时候也就是300米半径的圈圈在图上叠N个,覆盖率都是目测的……如果你问我们在图纸上“如何规划”,真的就是这样,相当木有技术含量,GB都懒得翻呢……
不信?~额~举个栗子……觉得公交线路规划太简单了是吧?再看看这些分析~道路等级……道路断面……公交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看看其他道路交通方面的分析慢行系统……停车设施……----------------------------------------搞城市规划的,其实真的挺靠谱的-------------------------------------------------------
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协作的工作。
我也不知道公交公司是如何“落实”规划的公交线路,我猜,估计是心中暗骂“一群外行捣鼓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扔在一边重新弄吧……
偶们知道公交线路的实现远比纸上画画来得复杂,可是技术工种不同决定我们把握宏观方向即可~要是小到城市里鸡毛蒜皮的事情要再那已经很厚的规划文本中体现的话,俺们是城规~不是城管!(不是说不在乎城市中的细节,而是在规划中首先解决主要矛盾~)
所以深深地深深地感谢道路交通专业的同志来深化我们粗糙的公交线路……
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先说实践吧:我们国家的公交选线基本处于提案+经验的结合体,一般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或者按照运营者经验来讲,有这样的需求或者运营者根据需求的声音按照经验权衡一个走向。站点基本就是运营方认为不影响交通,居民觉得不至于走太远,交警觉得不耽误交通,附近单位也觉得不碍事,就在能覆盖到更多人的情况下选个合适的地方。现在有的道路在规划的时候直接规划了站位,那运营方直接按照这个规划站位去运营就好了。线路长度标准说控制在8-12公里。但这都什么年代的标准了,以北京为例,8公里基本就是地铁接驳线路的长度,二三十公里的线路也有的是。另外有的直达车就是负责把人从一个点送到另一个店的,那他需要多长就可以多长。所以现在又在推崇支线 干线 快线这种多层次的网络,那长度也就没有定论了。不过一般也都是运营者在权衡车辆、人员、道路拥堵情况多方面之后决定的。以上都是实践。。。理论上讲,以及国外部分国家的做法,都是去搞大量的客流调查(OD调查/出行意愿调查等等),就是几乎把人的出行始发点,目的地,时间,喜好等等摸清楚。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对应着去开辟服务。每条线路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预测客流量如何,以及哪些时段应该加密班次。但是我们国家第一人多,工作量本来就大。第二,你去问人根本不配合。第三,城市发展太快,今年问的明年可能就不一样了。第四,复杂性特别大,最有规律可循的通勤出行(上下班,上放学)都可能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想得到准确的客流数据基本不可能。所以运营方也只能是一边摸索,一边调整。所以我们国家越是大城市,公交车就越不好弄,反倒是小一点的城市甚至县城,现在也不怎么缺钱了,也不缺思想和经验了,规律和数据也相对好办,现在公交服务就进步很快。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公交线规划是在规范的要求下严格制定的,主要体现在方便性和相对决定性两个方面,比如要求公交站的覆盖范围不超过500米,公交长度不大于20公里等,可以说如果完全按照城市规划执行,公交线路是非常方便和快捷的。
但是现实问题是城市规划是规划部门制定的,公交一般是公交公司运营,实施的时候不会完全依照城市规划。
我是来捣乱的,推荐楼主去玩个游戏,我最近在那个游戏已经不能自拔了:city in motion?好像是,中文叫都市运输。正经的干货等我考完了再码---------------------------------------------------------------------------------------------------------考完就忘记这回事了,现在来码一下。城市的公交线路规划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经济效益嘛:虽然公交公司有补贴,但是正常线路一般都会按照最大客源和客流方向布点布线。社会效益嘛:就是看起来很违背现实的现象,比如某个线路很偏僻,但是它还是有自己存在的理由:特定的服务单位和人群言归正传,下面以苏州的公交布局简单聊一下:第一,我们先看道路交通布局。苏州市基本上以古城区(地图小图部分)为中心(内环高架快速路环绕),东部是工业园区(高精尖),西部是新区(早期开发区),北部是相城区(阳澄湖,京沪高铁线)。城市布局决定苏州的公交设计是一个繁琐的工程,不亚于京沪和其他大型城市,因为个人认为,京沪等大型城市地铁已经成网格状布局,这个为公交线路的简短化提供可能性。所以,如果有其他公交系统的辅助,都市的公交已经更多的去考虑驳接的作用,公交的长途花运输功能就被取代,毕竟公交车不是长途公共交通运输的首选。每个城市的公交线路一般都会呈网格布局,但是都会有一个抽象的中心点(市政中心,交通中心【客运总站,火车站】,城市几何中心之类云云),不是因为它地位多重要,更多的是因为客流。比如苏州,简单来说苏州市的公交线路布局,以火车站为中心,各大公交首末站为基点,公交换乘中心为依托,向四周发散,最后汇聚到各大公交总站。下面说说布线,长短结合,快慢结合,维持专线。【长短结合】:【长线】,一般是那种跨区线路,一般适用于缺少地铁,轻轨辅助的大型城市,方便把一个区域的人流密集发往另一个区。【短线】,主要是驳接各大换乘中心或者摆渡人群密集流动方向,比如地铁站到各个住宅区,各个商场之类的。举例:苏州市69路和694路,695路,697路,698路【快慢结合】:【快线】,重点方向客流,比如像现在大学一般都会集中在郊区的大学城,这样会形成一种局部面向某一点(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重点商业中心)的客流,这个布局就应该属于两端密集布点,中间少停靠多越行站,线路选取高架或者快速路,甚至短程高速路。【慢线】,俗称站站乐,区间线路逢站必停,而且可能绕线人流密集点。举例:苏州市178路和快线2号【专线运输】:类似于快线,一般专门服务于某个或者某群有共同目的的客流。比如不同火车站之间的摆渡(老火车站和高铁站),【公-铁-空】换乘。举例:苏州市快线8号站点选择:【人流】并不是人越集中越好,公交站的设计为了安全和高效运输,甚至会有意分散一个人流密集区的人群,比如人民广场,可能会设置人民广场西站,人民广场南站,人民广场北站等,这样避免人们向一个站集中靠拢,将一个长的公交站台分散成多个短站台,提高站台效率,减少停靠时间,加快公交车流动速度。举例:苏州市火车站公交站:苏州市火车站站,火车站北广场站,火车站南广场站,火车站北广场西站【站台容纳能力】一般公交站台会多考虑异线同站,提高站台利用效率,同时方便市民换乘。当然,一个公交站台的容纳能力(计算方式很复杂,一直没找到)是有限的,所以公交站台的容纳能力饱和以后新站设置是必须的。举例:苏州市欧尚超市站【交通影响站点】公交站一般设置在最外侧车道,个别BRT除外。这样为了避免阻碍左转弯,公交站台一般不会布局在上行方向的路口之前,而会选择上行方向过路口之后。举例:苏州市快线2号独墅湖图书馆站,现改停中科大西站。现在就想到这些---------------------------------------------------傲娇的分割线-------------------------------------------------苏州市现有7家公交车公司(百度百科):1.苏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2.苏州市工业园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3.苏州市高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4.苏州市吴中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5.苏州市相城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6.苏州市吴江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下辖松陵、汾湖、盛泽、震泽、七都分公司)
7.苏州市吴江区彩虹巴士有限公司外加轨道交通公司基本上是按片区(相城区,新区,虎丘区,工业园区,吴江区)分的。各个公司的公交线路以自己区内为主,跨区线路各种开行。有苏州公交车的地方就有苏州城市一卡通。苏州城市整体呈【井】字分布【运河和天然水系切割】,2位相城区。4位新区,虎丘区。5位古城区。6位工业园区。8位吴中区。四个角以绿地和开放水域楔形插入。中轴线东西向。但是少有东西向的公交布线【太长了,有地铁,谁还坐公交车走辣么远】,尽管有城市快速路和高架路,但是一般公交车很少走,除了那些快速公交和少量跨区公交。总的来说,护城河以内,公交车通达度不是特别好,毕竟房屋太密集了,只能在一些稍微宽的道路上布线。反正古城区也就那么大。所以古城区里面坐公交车,然后换个步行几分钟也就差不多能到目的地。【未尽】
主要就是挑人多的地方开,企业效益为上
说实话,规划都是假的,能实施才是真,实施的重要因素就是该条线路的运营效益。大部分公交公司开通一条线路最先看的应该是该线路的效益,对于效益追求的最大化,直接导致很多主要街道公交线路的重复率超高(比如一段中心城区的道路有18条线路重复停靠这样的),以及部分路段公交空白~~~
北京大概是这样某小区建成了 没公交OK,画一条过去吧。到哪?随便找个地铁站就行了呗。 某商业配建的公交场站交付OK,边上的公交改进去吧。啥?你说商业客流?多少钱一斤?某线车站太多OK,看看客流统计,撤掉后40%的车站。管他在哪。某线太长OK,截了吧,两头都没地铁?能换公交不就行了吗。在某郊区县城往北边各村镇都在A场站始发。进京车放在B场站。中间两站地?随便找一路车搭不就行了。总之根本看不到规划的影子。
用我亲身经历看,公交线路主要受市场和地方政府的影响比较大。前者不用说,需求量大,必然有相关线路开通。但是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公交是属于国有企业,都有相关的政府部门在管理,所以有部分线路是政府指定开通的,赔钱也要开,没有商量。原因1,开发新工业园、新居民区等,为吸引投资商和居民。原因2,应付上访,我知道一个公交站,是因为上访人要求在小区门口设站而专门为他开的。其实离小区不到200米的地方就有公交站。因多次上访,政府图省事要求公交在他家门口停站。还有改道要求的,很多都是政府妥协了。原因3,政府工作目标要求,例如,政府要求公交企业今年开100线,好吧 企业只能乖乖的去开线…现在部分城市公交受地铁影响很大,都在积极寻找转型方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地铁为骨干,公交为支线,出租填空白。
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但是作为政府工作部门的成员,我希望能听到大家更多更合理的见解,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在这里发表意见。其实,政府也很头疼,好多理论没有可操作性,要么是理论要么不符合实际,谁都知道规划先行,规划好了才有利于长期发展,所以,符合实际需要因城而异,单可操作性确实眼前的问题,作为一个初学者,我先提个问题,不怕大家见笑,一是城市为规划的先后顺序,最应该重视的十个问题有哪些,重点是什么?二是目前世界上规划设计最好的城市前几名的有哪几个?他们的优势是什么?国内的比较值得借鉴的是哪个城市或者乡镇;三是我们目前城市规划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欢迎大家赐教。我的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