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论述等于名词解释网吗

产业组织经济学和竞争法律术语解释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产业组织经济学和竞争法律术语解释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产业组织经济学和竞争法律术语解释》是2006年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编), 崔书锋,吴汉洪(绘)。ISBN5类&&&&别&&&&&&司法案例与司法解释装&&&&帧平装开&&&&本16开
编 崔书锋,吴汉洪 绘
产业组织经济学和竞争法律术语解释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版 次:1·查看全部&&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58折抢购 &&·独唱团(韩寒主编,绝版热卖) &&《产业组织经济学和竞争法律术语解释》采用双语对照的形式,对产业组织经济学和竞争法律的207条基本术语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产业组织经济学和竞争法律术语解释》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写。此书旨在帮助官员、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在中东欧经济体的改革中理解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鉴于中国未来施行的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情况,可以预想涉外反垄断事务中的沟通与交涉在所难免此书采用双语对照的形式,正是出于构建“概念和术语的平台“的考虑。对于中外各界人士了解、认识和把握反垄断事务而言,《产业组织经济学和竞争法律术语解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001.支配地位的滥用?
003.管理性价格?
005.?总集中度(参见集中度)?
007.配置效率(参见帕累托效率)?
008.备择成本(参见机会成本)?
009.?融合(参见合并)?
010.反竞争行为?
011.反垄断政策(参见反托拉斯)?
012.反托拉斯?
013.平均成本(参见成本)?
014.进入壁垒?
015.基点定价?
016.伯特兰(纳什)均衡?
017.串通投标?
018.双边垄断/寡头垄断?
019.品牌竞争(品牌之间和品牌之内)?
021.买方集中度(参见集中度)?
023.卡特尔?
024.卡特尔化(参见卡特尔、共谋、垄断化)?
026.共谋性投标(报价)(参见串通投标)?
028.共同控制(参见对企业的控制、控股公司)?
030.?强制许可(参见许可)?
·收起全部&&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域名解析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域名解析
解析是把域名指向网站空间IP,让人们通过注册的域名可以方便地访问到网站一种服务。是网络上标识站点的数字地址,为了方便记忆,采用域名来代替IP地址标识站点地址。域名解析就是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过程。域名的解析工作由完成。域名解析也叫、服务器设置、域名配置以及反向IP登记等等。说得简单点就是将好记的域名解析成IP,服务由DNS服务器完成,是把域名解析到一个IP地址,然后在此IP地址的主机上将一个子目录与域名绑定。作&&&&用把域名指向网站空间IP,让人们通过注册的域名可以方便地访问到一种服务解析工作
在域名注册商那里注册了域名之后如何才能看到自己的网站内容,用一个专业术语就叫“域名解析”。
域名是为了方便记忆而专门建立的一套地址转换系统,要访问一台互联网上的服务器,最终还必须通过来实现,域名解析就是将域名重新转换为IP地址的过程。一个域名对应一个IP地址,一个IP地址可以对应多个域名;所以多个域名可以同时被解析到一个IP地址。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DNS)来完成。
解析过程,比如,一个域名为:,是想看到这个现HTTP服务,如果要访问网站,就要进行解析,首先在商如阳光互联等那里通过专门的解析到一个的一个固定IP上:211.214.1.XXX,然后,通过WEB服务器来接收这个域名,把这个域名映射到这台服务器上。那么,输入这个域名就可以实现访问网站内容了.即实现了域名解析的全过程;
人们习惯记忆域名,但机器间互相只认IP地址,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对应的,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
域名解析协议(DNS)用来把便于人们记忆的主机域名和电子邮件地址映射为计算机易于识别的IP地址。DNS是一种的结构,客户机就是用户用于查找一个名字对应的地址,而服务器通常用于为别人提供查询服务。当应用过程需要将一个映射为IP地址时,就调用域名解析函数,解析函数将待转换的域 名放在DNS请求中,以UDP报文方式发给本地。本地的域名服务器查到域名后,将对应的IP地址放在应答报文中返回。同时域名服务器还必须具有连向其他服务器的信息以支持不能解析时的转发。若域名服务器不能回答该请求,则此域名服务器就暂成为DNS中的另一个客户,向根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解析,根域名服务器一定能找到下面的所有的域名服务器,这样以此类推,一直向下解析,直到查询到所请求的域名。域名解析的流程是:域名-DNS(域名解析)-。
Internet上的计算机是通过IP地址来定位的,给出一个IP地址,就可以找到Internet上的某台主机。而因为IP地址难于记忆,又发明了域名来代替。但通过域名并不能直接找到要访问的主机,中间要加一个从域名查找IP地址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域名解析。域名注册后,注册商为域名提供免费的静态解析服务。一般的不提供动态解析服务,如果需要用动态解析服务,需要向动态域名服务商支付域名动态解析服务费。1、解析
记录类型选择“A”;记录值填写空间商提供的主机IP地址;MX优先级不需要设置;TTL设置默认的3600即可。
2、CNAME记录解析
CNAME类型解析设置的方法和A记录类型基本是一样的,其中将记录类型修改为“CNAME”,并且记录值填写服务器主机地址即可。
3、MX记录解析
MX记录解析是做邮箱解析使用的。记录类型选择MX,线路类型选择通用或者同时添加三条线路类型为电信、网通、教育网的记录;记录值填写邮局商提供的服务器IP地址或别名地址;TTL设置默认的3600即可,MX优先级填写邮局提供商要求的数据,或是默认10,有多条MX记录的时候,优先级要设置不一样的数据。域名申请成功之后首先需要做域名解析。点DNS解析管理,然后增加IP,增加别名以及邮件MX记录。先增加IP。如想要实现去掉3W的顶级域名亦可访问网站,除了要在空间里绑定不加3W的域名外,还要解析,主机名为空。(1)条件:要更改为的主、辅DNS服务器都必须是注册过的、合法的DNS服务器名称,否则修改会失败。
如果要查询DNS是否为合法的DNS,可以点击:国际域名DNS查询界面、国内域名DNS查询界面通用顶级域名DNS查询界面使用方法:输入DNS服务器的名称,选中第三个选项Nameserver,查询如果查询出有DNS注册的信息,如注册商,名称对应的IP地址,则这个DNS是合法的。国内域名DNS查询界面使用方法: 在“主机”一栏中输入DNS服务器的名称,点击查询,如果查询出有DNS注册的信息,如注册商,名称对应的IP地址,则这个DNS是合法的
(2)修改方法:通过相应域名注册公司进行域名变更DNS操作。通用顶级域名解析是2小时内生效,国家顶级域名解析24小时内生效。因为域名解析需要同步到DNS根服务器,而DNS根服务器会不定时刷,只有DNS根服务器刷新后域才能正常访问,新增解析一般会在10分钟左生效,最长不会超过24小时,修改解析时间会稍微延长。可以用ping命令来查看域名是否生效。点击开始菜单&运行&输入&CMD&&敲回车键,进入 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ping 您的域名&,如果红线部分为您主机的IP即解析成功。泛域名解析是指将*域名解析到同一IP。在域名前添加任何,均可访问到所指向的WEB地址。假如域名为a.com,也就是说域名a.com之下所设的*.a.com全部解析到同一个IP地址上去。比如设**.a.com就会自己自动解析到与a.com同一个IP地址上去。就是除了具备一般的基本DNS解析功能外,还可以自动识别浏览者的来源,并把相同的域名智能DNS解析到双线路机器的网通或电信的IP, 以便就近访问您的网站。路由记录,用户可以将该域名下的指向到自己的mail server上,然后即可自行操控所有的邮箱设置。您只需在线填写您服务器的IP地址,即可将您域名下的邮件全部转到您自己设定相应的邮件服务器上。CNAME也是一个常见的记录类别,它是一个别名记录( Canonical Name )。当 DNS 系统在查询CNAME左面的名称的时候,都会转向CNAME右面的名称再进行查询,一直追踪到最后的PTR或A名称,成功查询后才会做出回应,否则失败。这种记录允许您将多个名字映射到同一台计算机。与A记录不同的是,CNAME别名记录设置的可以是一个域名的描述而不一定是IP地址。通常用于同时提供WWW和MAIL服务的计算机。全称是“(Time To Live)”,简单的说它表示DNS记录在DNS服务器上缓存时间。WEB服务器的IP指向A (Address) 记录是用来指定主机名(或域名)对应的IP地址记录。转发功能:如果您没有一台独立的服务器(也就是没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或者您还有一个域名B,您想访问A域名时访问到B域名的内容,这时您就可以通过URL转发来实现。url转发可以转发到某一个目录下,甚至某一个文件上。而cname是不可以,这就是url转发和cname的主要区别所在域名A记录:A(Address)记录是域名与IP对应的记录。域名别名记录:别名(CName,Canonical Name)记录,是域名与域名的别名对应的记录。动态域名解析:A记录中域名对应的IP是静态IP,把域名解析到动态IP上,就叫动态域名解析。域名服务商一般只免费提供A记录,不免费提供动态域名解析。域名解析器,是把域名转换成主机所在IP地址的中介。通常上网的时候,敲入一个,电脑会首先向DNS服务器搜索相对应的IP地址,服务器找到对应值之后,会把IP地址返回给你的浏览器,这时浏览器根据这个IP地址发出浏览请求,这样才完成了域名寻址的过程。操作系统会把你常用的域名IP地址对应值保存起来,当你浏览经常光顾的网站时,就可以直接从系统的DNS缓存里提取对应的IP地址,加快连线网站的速度。DNS系统是由各式各样的DNS软件所驱动的,包括:BIND (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e most commonly used namedaemon.  DJBDNS (Dan J Bernstein's DNS implementation) MaraDNS  NSD (Name Server Daemon)  PowerDNS等。
DNS通过允许一个名称服务器把他的一部分名称服务(众所周知的zone)“委托”给子服务器而实现了一种层次结构的名称空间。此外,DNS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信息,例如系统别名、联系信息以及哪一个主机正在充当系统组或域的邮件枢纽。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二十世纪音乐名词解释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二十世纪音乐名词解释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音乐名词种类繁多,大多不易理解。本词条针对几个二十世纪音乐名词做了些简单解释,包括:、、唯美音乐、、、、第三潮流等。领&&&&域音乐时&&&&间二十世纪
即将序列作为结构音乐的唯一方式;把音乐中的各种要素-节奏、音色和结构等全都置于序列的严格控制之下,从序列中引申出音乐的和结构,打破传统音乐中旋律与和声的对立。奥、韦伯恩《变奏曲》2. :
是指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有意放弃对音乐中某些参数(、节奏、结构)的主观控制,而采用一些客观的方式(如:抛硬币、算八卦、翻扑克等)来加以确定,或者是交由演奏者在表演时作即兴的处理。这种音乐的特征是音乐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美、凯奇《4分33秒》3. :
这一类型的音乐根据书上记载目前尚无确切统一的名称,简单说来就是以音乐的音响构成作为结构音乐的一种观念,作曲家运用一些新的称谓来形容一些新的音响如“音簇”、“”“音团”等如李盖蒂《大气层》等,之后又有些作曲家运用许多新的演奏法来获得各种新奇独特的音响如波兰、《广岛受难者挽歌》琴弓在琴马上拉奏等。4. :
可以泛指一切利用电子手段产生、修饰的声音制作成的音乐与油共鸣体自然发音的音乐相区别。严格地说是指不仅在演奏上,而且在作曲上利用电子手段而形成的音乐,不包括由电声乐器演奏的音乐。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录音带音乐、合成器音乐、计算机音乐。德、斯托克豪森《圣歌》5. :
指彻底抛弃西方传统音乐和发展过程中所聚集起来的一切繁复厚重的东西,以最为简省的材料和手法来构造作品,将听众的注意力导向音响本身。其音乐几乎是以无休止的重复法为基础、辅以、节奏和速度的细微变化,音响和谐悦耳。在其平淡沉闷的地音乐现象背后,隐藏着极为激进的音乐理念。它将音乐的运动和发展原则降到最低限度,直接动摇了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的最为本原的特质。美、赖利《在C音上》6.
在音乐创作中使用既有的音乐材料是西方音乐中最为古老的手法之一。到了现代这一手法又逐渐兴起并且在引用材料的时空跨度、使用的频度和材料间的对比等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此时的作曲家不是仅仅追求式的表现或象征意义,而是以此来打破音乐形态和音乐文化传统的时空界限,通过解构和重组对传统进行重新解释。德、齐默曼《士兵们》7. 第三潮流:
最早由美国作曲家舒勒提出,指把西方现代专业音乐的手法和特点与各民族的流行音乐形式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最初主要是指爵士乐与西方艺术音乐的结合。后有所发展:融进了美国黑人音乐及其他民族的传统音乐,日本、印度等音乐。总的来说即指作品中融合了与各种流行音乐两种成分的一种现象。美、伯恩斯坦《西城故事》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名院名师解读系列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名院名师解读系列
《名院名师解读系列:风》为《名院名师解读系列》之一,由贺海涛、张雷编著。《名院名师解读系列:速写风》为您介绍绘画过程中的疑难解答。作&&&&者贺海涛、张雷ISBN3定&&&&价68.00元出版时间2012-9
《名院名师解读系列:速写风》为《名院名师解读系列》之一,由贺海涛、张雷编著。《名院名师解读系列:速写风》为您介绍绘画过程中的疑难解答;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考试要求的风向标。《名院名师解读系列:速写风》内容包括大师作品赏析、人物速写基本常识、范图欣赏、关于考试等。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轨距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轨距[guǐ jù]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轨距是铁路轨道两条钢轨之间的距离(以钢轨的内距为准)。国际铁路协会在1937年制定1435mm为标准轨(等于英制的4英尺8 1/2 英寸),世上大约百分之六十的铁路的轨距是标准轨。这轨距又称标准轨距或国际轨距。比标准轨宽的轨距称为宽轨,比标准轨窄的称为窄轨。双轨距铁路或多轨距铁路铺有三或四条钢轨,让使用不同轨距的列车都可行驶。外文名rail gauge定&&&&义轨道两条钢轨之间的距离又&&&&称标准轨距制定时间1937年
轨距(rail gauge)是钢轨顶面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之间的最小距离。轨距的测量方法为两条钢轨轨顶内侧垂直平面间的距离。轨距示意图世界各国铁路凡直线轨距为1 435 mm的称标准轨距;大于1 435 mm的称宽轨距,如1 676 mm、1 524 mm、1 520mm等;小于1 435 mm的称窄轨距,如1 067 mm、1 000mm、762mm、600mm等。中国铁路主要采用标准轨距,只有台湾采用1 067mm,昆明至河口采用1 000mm窄轨距。印度、巴基斯坦、阿根廷、智利等国主要采用1 676 mm宽轨距;俄罗斯采用l 520 mm宽轨距;日本一般铁路采用 1 067 mm的窄轨,、等则采用1 435 mm的标准轨距;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大部分国家都采用1 435 mm标准轨距;非洲加纳、刚果、、赞比亚等国采用1067 mm窄轨距,几内亚、喀麦隆等国采用1 000mm窄轨距,非洲、吉布提等国采用1435mm标准轨距。
由于钢轨轨顶呈圆弧状,轮缘也有一定的曲线,轮缘与钢轨的接触点一般都在轨顶下10~16 mm处,所以中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直线轨距是在钢轨头部踏面下16 mm 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经济学中有个名词称为”路径依赖“,它是类似於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以下美国的故事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概念,并且加深对其后果的印象。标准轨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八英寸半。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标准,究竟从何而来的?原来这是英国的铁路标准,因为美国的铁路最早是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标准呢?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轨道的人设计的,而这个四英尺八英寸半正是电车所用的标准。电车轨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用马车的轮宽做标准。好了,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个一定的轮距离标准呢? 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任何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的。为什么? 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的宽度为四英尺八英寸半。 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呢? 答案是古罗马人定的,四英尺八英寸半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轮宽在这些路上行车的话,他的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我们再问:罗马人为什么用四英尺八英寸半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的宽度。故事到此应该完结了,但事实上还没有完。 下次你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太空飞船立在发射台上的雄姿时,你留意看,在它的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这些推进器是由设在犹他州的工厂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话,这家工厂的工程师希望把这些推进器造得再胖一些,这样容量就会大一些,但是他们不可以,为什么?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后,要用火车从工厂运到发射点,路上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的宽度宽了一点点,然而我们不要忘记火车轨道的宽度是由马的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这就是路径依赖,看起来有几许悖谬与幽默,但却是事实。标准轨由最先使用铁路的英国提出。设计及建造斯托顿及达林顿铁路的英国工昆河铁路的米轨程师罗伯特·斯蒂芬森提出英制的4英尺8 1/2 英寸的轨距,并成功说服火车制造商生产4英尺8 1/2 英寸(即1435毫米)轨距的及车辆。由于成功设计的铁路是众人模仿的对像,亦使这轨距变得流行。1845年英国皇家专员建议用4英尺8 1/2 英寸作为标准轨距。翌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将来所有的铁路都使用标准轨。除了英国的大西部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宽轨之外,英国的主要铁路都是标准轨。大西部铁路亦于1892年改成标准轨。
有关4英尺8 1/2 英寸的轨距的来源,有人认为是古罗马的战车轮距。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早期铁路的轨道外侧距离为五英尺,而顶宽为1又3/4英寸,故内侧轨距为4英尺8 1/2 英寸。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早期的铁路由英国及比利时工程师承建,因此其轨距沿用英国标准,为标准轨。
中东铁路曾经使用过1520毫米的宽轨。山西的同蒲铁路和正太铁路曾用过1000毫米(已经改造),云南的仍为1000毫米(米轨)。
中国大陆现在使用的是标准轨,轨距为1435mm。
港铁系统中,东铁线、西铁线、轻铁及均使用1435mm的标准轨,而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机场快线及则用稍窄的1432毫米。 则使用1067mm窄轨。而则采用1520mm的宽轨。
中国台湾在清代修筑台北-线时选用1067毫米,台湾日据时期相沿并续修至高雄,的铁路使用1067毫米。其他产业铁路例如糖业铁路及闻名的阿里山森林铁路则为762mm的窄轨,日据时期花莲-台东线原为762毫米,十大建设时配合北回铁路改轨为1067毫米。
台湾当局的铁路法已规定以1435毫米为标准轨,故、台北捷运、高雄捷运及兴建中的捷运都是使用此轨距,唯台铁后续路网因为直通的问题,仍然使用窄轨。
日本的铁路轨距主要为1067毫米(3呎6 吋)。但也有部份铁道使用762毫米、1372毫米(京王电铁、东急世田谷线、市电、都电及都营线)和1435毫米。早期在华日军用轻便铁道也使用600毫米轨距。在建造高速铁路()时则统一选用1435毫米为标准轨,以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但这样使高速铁路列车不能以原有的路轨行驶,所以现在正在开发轨距可变的铁路车辆。
印尼轨距主要是1067毫米。
东南亚国家,包括越南、、、泰国、缅甸及马来西亚以米轨(1000毫米)铁路为主。有指越南河内至接壤中国边境之同登之间铺设了标准及米轨双轨距铁路。计划中连接新加坡及中国的亚太铁路会是标准轨,或标准及米轨双轨距。
南亚国家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及斯里兰卡的铁路轨距不一,但多数为1676毫米。印度现有计划将所有窄轨改成1676毫米 。
阿富汗有个相当特殊的情况,因为它在靠近亚洲中央的位置,并且实际上没有铁路。如果它决定修筑铁路,在其接壤的国家之中则有三种不同规格的轨距,不管选择其中任何一种规格,都会使情况变得复杂。位于阿富汗西部的伊朗、东部的中国都使用标准轨;阿富汗南部的巴基斯坦使用1676毫米的宽轨;而阿富汗北部的、和则是用中亚的1520毫米规格。美国及加拿大
美国及加拿大最初亦使用不同的轨宽,后来加拿大追随英国采取标准轨。美国北部的铁路因为最初多是从英国入口器材,故亦多为标准轨。美国南部铁路曾以宽轨为主。南北内战之后,南部的铁路亦逐渐改成标准轨距。
阿根廷及智利
阿根廷及智利的铁路轨距为1676mm。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是使用标准轨(1435mm)。
爱尔兰的轨距是1600毫米。
北爱尔兰的轨距是1600毫米。
的轨距是1432毫米。
西班牙及葡萄牙
西班牙及葡萄牙的轨距为5呎5吋半。西班牙的正式标准是1674毫米,葡萄牙则为1665毫米,因此西班牙开发了变距列车。西班牙正进行改轨工程,将路轨改成标准轨距。
芬兰在19世纪是俄国辖下的大公国,使用5英尺(1524毫米)轨距。
前苏联国家
19世纪的俄罗斯选用1524毫米的(5呎)宽轨,一般认为是出于军事考虑,避免入侵的军队可以使用它的铁路运输系统。俄罗斯和属于前苏联的国家,以及蒙古、芬兰都是采用俄国的1520毫米轨距。这比1524毫米窄4毫米,有时两者的车辆可以互换,而南()则是采用当时日本占领南库页岛时期的1067毫米(3呎6吋)轨距。新西兰
新西兰的铁路为了跨越中部山区地形,采用1067公厘的轨距。为了克服这个地形,需要复杂的工程,例如著名的Raurimu螺旋。在不到4,000公里的轨道就有1787座桥梁和150个隧道。这条轨道大约有500公里是电气化的。
澳大利亚本来采用标准轨,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而在维多利亚省及州出现了5呎3吋(1600毫米)的轨距。部分地方亦有3呎6吋(1067毫米)的路轨。昆士兰铁路在建立之初,便使用1067毫米(3'6&)的窄轨,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窄轨系统。南非及安哥拉、、刚果、加纳等国多数使用1067毫米轨距。自19世纪铁路开始出现,即有争论何种轨距最佳。从现代角度看,宽轨或窄轨在性能上没有十分明显的优点:[1] 世上最重的货车可以在美国及澳大利亚的标准轨上行走。宽轨不一定可以载重更多。
[2] 高速铁路都是采用标准轨,宽轨不一定较快
[3] 澳大利亚昆士兰及南非的窄轨(1067mm)铁路上的列车依然是十分重。窄轨不一定载重较少
[4] 建造标准轨的轻便铁路与窄轨铁路价格相差并不大
[5] 窄轨铁路亦可以建成达到标准轨一样的负载量
只有轨距低于3呎的窄轨铁路的建造成本才会稍低于标准轨。但这类轨距的运载能力有限,通常只会在运载量有限的登山铁路使用。随着各国开始寻求扩充、统合各地的铁路网络,轨距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标准化。澳大利亚和印度都在进行统一国内铁路轨距的工程;而欧盟也计划让各成员国的铁路系统可以互用,涉及的工作包括轨距、讯号系统和的标准化。现时 (、和) 已获得欧盟的资助,把国内的 1520 毫米阔轨转换成标准轨;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在建造连接国内各大城市与法国之间的高速铁路中获得欧盟的援助。欧盟亦计划提升西班牙与葡萄牙连接其他欧洲国家的货运铁路。所有的高速铁路,包括在使用窄轨的中国台湾、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地者,都是采用标准轨兴建的。(唯一的例外是俄罗斯和芬兰采用的 5 英尺阔轨高速铁路)。这种标准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为当地原有的非标准轨铁路进行轨距转换,使列车能在高速铁路网络与现行铁路网络之间行走。虽然铁路较少与外面的铁路系统连接,但现时矿区亦有使用标准轨的趋向,以方便其使用现成的铁路设备 (例如负载量更大的车辆)。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亚洲太平洋计划 (UNESCAP) 中,有一项是关于把欧洲和太平洋连接起来的“亚洲铁路系统”,当中包括三条走线:北方从欧洲到,南线从欧洲到东南亚,并设一条南北向走廊从北欧到。三条走线都会在横越亚洲时使用至少两条轨距相异的铁路。目前计划并没有涉及转换轨距,而是在轨距相异铁路的交汇处设置机械设施,以便把货柜在行走不同轨距的列车之间移动。
、和在2004年10月提出了一项使用标准轨建造电气化高速铁路的计划。虽然肯、乌两国及苏丹的铁路网络分别采用 1000 毫米阔及 1067 毫米阔的窄轨,但它们由于建成年代早,弯位多且负载力低,需要进行改建,加上北方的埃及是使用标准轨的,因此统一使用标准轨距建造新铁路被认为是理所当然。
根据某2007年的计划,数条来自刚果、和、轨距相异 (分别为 1000 毫米及 1067 毫米) 的铁路将于卢旺达的一个枢纽地点交汇。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