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莎木3 kickstarterr 上很多人气高的硬件产品,后来都死掉了

另外,线上圆桌活动进行中,敬请关注:
因为硬件不是码农一个人就搞得定的。更不是几个工业设计学生就能搞得定的。搞硬件 投资大 风险其实不高但技术要求还是不低的。 从设计的美美的渲染图到一份稍微靠点儿谱的设计图纸,这之间需要大概3-4个人努力询问以及埋头苦干。询问的过程往往比苦干更重要,但这3-4个人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是老板了……电子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都是靠年资堆起来的职业,贵的一个月3-4w,才能做到独当一面,想要快速达到他们的水准那是很难的。不问瞎干的结果往往是几十万砸到水里。所以归结起来这个原因和“我们就差个码农了”是一样的——“我们就差个代工厂了”
很多人(尤其是coding)喜欢把除了代码以外的东西统统称为硬件。随即理所当然的觉得只要有硬件工程师,就可以把东西搞出来。码农们自己给自己分得挺细,什么BSP,MIDWARE,CODEC,APP,后台,前台........还是基于OS来分的,可一旦跳出来,就幼(wu)稚(chi)的认为,其余的都是硬件的活了。苦逼的硬件除了老三篇(固件,原理图,PCB)以外,还得兼顾ID,机构,材料,参数调教,制造,采购,工装,测试,返修,包装等诸多环节。如果说ID,机构这些在coding的眼中还算是知道的话(因为毕竟可以在电脑中看到),那其余的基本就是无视的状态了。一个产品从原型到量产,是需要用时间和金钱来磨的。原型,只是一个产品的一小部分,很小的部分,这后面的坑有很多很多。深圳是有很多硬件公司,这类公司大多是伴随着MP3,手机方案,滚出来的,所以他有一个其他地方不具备的优势,就是知道哪里可以解决ID,机构,材料,制造,采购,工装,测试,返修,包装等诸多环节。但是,这些解决的前提是对已有的东西进行小改动,进行可控的小改动,各方面的小改动汇在一起,就可以整出各类东西。但是,一旦这些改动是不可控的大改动,就会出现连锁反应,以致到最后整个产品都不可控了。为了可控,只有不断的妥协,最终出来的东西,可能已经不是当初的想法了。所以说,一个好的产品,关键在于一个能够了解全部的人,当他看到misfit的ID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材质,钻孔工艺,精度要求,成本,防水与透光,对信号的屏蔽程度,而不是只是看到了设计本身而已。从某种角度上说,一个众筹的东西,内部不是真正做过产品的人来把控,单靠软件秀几个demo,是决计做不出来的。也正因此,当我看到众筹的人员介绍中凸显的不是软件,就是ID,硬件这类和成品不打交道的人时,我就可以判断,这个东西离产品还有很多路要走。
我们是MaxStone团队,2014年初参加了KickStarter众筹,最终获得3600人约17万美金的支持。MaxStone年初在KickStarter众筹的页面: 那就从亲历者的角度说说KickStarter硬件项目会死掉的可能性。一、高品质的代工厂几乎不接无名公司的小单代工厂是硬件产品的根基,在中国深圳,有上万家公司做着供应链的事情,但是其中真正能够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工厂、参与过高品质供应链的公司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几乎不接无名公司的小单。这对于KickStarter硬件项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选择小工厂就意味着难以完美还原设计和性能,导致产品吸引力下降进而影响销售,最终恶性循环,销声匿迹。1.一起步就失败MaxStone第一次在深圳生产是在2013年9月,当时找到一家小型工厂(那时我还没见过什么工厂,以为这就已经很大规模了),什么叫小型呢,就是一栋独立的4层楼,300号工人都是这家工厂的,依靠代工一些日本三流品牌产品和一些国内创业公司产品生存,这种规模就属于小型的。这家工厂前前后后努力了3个月,其中后2个月时间都在做优化改进的工作,但是整整3个月提供了10次样品都无法满足MaxStone设计师Lia的要求。于是,在圣诞节前一天,Lia提出更换工厂,那时MaxStone已经登录KS大约一周时间并且在全站Popular榜排第一名,有很多支持者和讨论,所以这个时候更换工厂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因为我们并不认识其他工厂,甚至在MaxStone之前都没有去过深圳,当时留给我们的时间也非常有限。2.改变现状但是,第二天一早我就已经到达深圳开始寻找新的代工厂。在2周的时间里,我开着租来的桑塔纳轿车跑了2000公里,东莞、中山、惠州、沙井、福田大大小小的工厂谈了有50家,名片就赞了厚厚2盒子,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这里面100%都不靠谱,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从阿里巴巴找的,只有很一般的工厂才会挂在阿里巴巴上,真正大型的类似富士康这样的工厂怎么可能去阿里巴巴上做生意呢?3.收获事情的结果证明当时更换工厂是非常明知的决定,最终参与MaxStone代工的工厂一共有3家,名字比较敏感,简单介绍下,分别是三星手机的代工厂(负责MaxStone模具、注塑、喷涂、整机组装,是香港上市公司,3万人规模),iPhone6代工厂(负责MaxStone的电路板焊接)和日本CMK(负责为MaxStone制造电路板)。在这样的代工厂支持下,MaxStone能够完美的还原设计,并提供高水平的性能。因为高水平的代工厂,MaxStone获得了2014年美国IDEA工业设计比赛的FINALIST奖(获得同一奖项的其他23个产品包括BEATS的音箱、ThinkPad X1 Carbon笔记本、XBox One主机和手柄、Shure耳机、Google电视棒等),并实现了-40~+70摄氏度的工作温度。二、如何让高手放弃先前熟悉、稳定的工作投身到你的实业中?一款硬件产品至少需要工业设计师、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五方面的人才能够有效实施,可以看到对于第一次做硬件的团队而言,上述人手都跨越在不同行业,这给找人,尤其是找高手带来很大难度,试想你是一个创业团队,可能连投资都没有,只是在KickStarter上众筹了些钱就要让供应链体系中的高手放弃现在熟悉、稳定的工作投身你的事业中是何其困难。1. 产品复杂度决定了工作量虽然MaxStone是轻量级的产品。但也一样面临工业设计可行性、结构可靠度、电路板体积、能耗、天线优化、蓝牙连接方案的选择与优化、电子元件选型与替换、油漆优化、包装、固件编程与调试、APP编程与优化、量产测试工具开发、知识产权保护、安全认证等最基本的硬件产品开发工作。这些工作无论对于任何硬件产品而言,都需要一个团队来搞定,好在MaxStone的团队非常精练,在KS结束时候也只有3个全职成员,并且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一人多能。很多团队的产品复杂度更高,工作量更大,而团队的能力又不足够支撑,这就存在一个难题,怎样找到合适的人来做,比如供应链的事情。2. 谁来做供应链我和我太太以及未出世的宝宝在深圳陆陆续续呆了半年时间,一方面与MaxStone的大型代工厂做好沟通,推进合作;一方面持续推进产品改进和生产优化,包括优化模具(降低断差、缝隙)、确定组装工艺(先后测试了超声波、胶水、热熔胶、热敏胶)、油漆(先后与7家油漆供应商合作,确定颜色、手感、性能,包括知名的日本武藏、仲邦油漆等也参与其中)、优化PCBA(板材、天线性能、可生产性、元件替换、五金件)、设计量产测试设备、确定合作条款、账期、货代、报关等等,直到孩子快出生才返回北京,由此可见供应链的工作量有多大。3. 找到供应链专家最终我们是如何将CEO的时间从供应链中解救出来的呢?答案是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历害的供应链专家,是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高管,深受日系企业熏陶,做事一板一眼十分认真到位,为人正直,有了这个人,供应链管理终于不再是难题。三、如何面对资金枯竭对于投产一款硬件产品而言,如果没有后续融资或其他保险,那随时都可能发生资金枯竭的问题,我猜测这也是大量KickStarter硬件项目死掉的主要原因。1.研发和生产到底需要多少钱以MaxStone为例,需要在模具、试产、研发方面投入才可能最终完成批量生产,我们在KickStarter上一共获得了17.2万美金,只能说这些钱并不充裕,勉强够支撑到产品量产和发货。这还要保证不会出现意外,比如大规模报废、召回这类事情,一旦出现那就肯定要赔钱了。2.融资MaxStone在KIckStarter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天使轮融资,投资人是险峰华兴,这是第一部分资金保障;然后在KickStarter之后进行了A轮融资,投资人是经纬中国。这两轮钱最大的作用是提高信心,提供保险。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保证MaxStone正常发货和上市销售。3.销售渠道MaxStone获得了大量的国际经销商来询,并最终确定了11个国家总代理,这些总代理在签署协议时要交纳保证金,多的10万美金,少的3万美金,这也是一笔很好的保险钱,因为这笔钱是在量产之前就支付的。MaxStone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正在筹备一个非常好玩的全球范围的圣诞节营销策划。通过MaxStone,我们希望传递2个愿望,一个是希望那些购买了相机却丢在家里吃灰的人们能够因为MaxStone重燃对摄影的热情,能够将相机重新挂在胸前,让MaxStone帮助他们更简单有趣的摄影,去享受摄影的乐趣。另一个是希望能够继续MaxStone的方式,建立一个制造品质产品的公司,集合一些非常酷的、有趣的、能力很强的人,做一些特别酷,有趣,高品质的东西,而不是仅仅考虑商业模式,考虑如何赚用户钱,我们会继续努力做一些真诚的、有热情的产品,让大家更开心~
机械工程。目前从事LED行业另外,线上圆桌活动进行中,敬请关注:
我们是MaxStone团队,2014年初参加了KickStarter众筹,最终获得3600人约17万美金的支持。MaxStone年初在KickStarter众筹的页面: 那就从亲历者的角度说说KickStarter硬件项目会死掉的可能性。一、高品质的代工厂几乎不接无名公司的小单代工厂是硬件产品的根基,在中国深圳,有上万家公司做着供应链的事情,但是其中真正能够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工厂、参与过高品质供应链的公司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几乎不接无名公司的小单。这对于KickStarter硬件项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选择小工厂就意味着难以完美还原设计和性能,导致产品吸引力下降进而影响销售,最终恶性循环,销声匿迹。1.一起步就失败MaxStone第一次在深圳生产是在2013年9月,当时找到一家小型工厂(那时我还没见过什么工厂,以为这就已经很大规模了),什么叫小型呢,就是一栋独立的4层楼,300号工人都是这家工厂的,依靠代工一些日本三流品牌产品和一些国内创业公司产品生存,这种规模就属于小型的。这家工厂前前后后努力了3个月,其中后2个月时间都在做优化改进的工作,但是整整3个月提供了10次样品都无法满足MaxStone设计师Lia的要求。于是,在圣诞节前一天,Lia提出更换工厂,那时MaxStone已经登录KS大约一周时间并且在全站Popular榜排第一名,有很多支持者和讨论,所以这个时候更换工厂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因为我们并不认识其他工厂,甚至在MaxStone之前都没有去过深圳,当时留给我们的时间也非常有限。2.改变现状但是,第二天一早我就已经到达深圳开始寻找新的代工厂。在2周的时间里,我开着租来的桑塔纳轿车跑了2000公里,东莞、中山、惠州、沙井、福田大大小小的工厂谈了有50家,名片就赞了厚厚2盒子,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这里面100%都不靠谱,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从阿里巴巴找的,只有很一般的工厂才会挂在阿里巴巴上,真正大型的类似富士康这样的工厂怎么可能去阿里巴巴上做生意呢?3.收获事情的结果证明当时更换工厂是非常明知的决定,最终参与MaxStone代工的工厂一共有3家,名字比较敏感,简单介绍下,分别是三星手机的代工厂(负责MaxStone模具、注塑、喷涂、整机组装,是香港上市公司,3万人规模),iPhone6代工厂(负责MaxStone的电路板焊接)和日本CMK(负责为MaxStone制造电路板)。在这样的代工厂支持下,MaxStone能够完美的还原设计,并提供高水平的性能。因为高水平的代工厂,MaxStone获得了2014年美国IDEA工业设计比赛的FINALIST奖(获得同一奖项的其他23个产品包括BEATS的音箱、ThinkPad X1 Carbon笔记本、XBox One主机和手柄、Shure耳机、Google电视棒等),并实现了-40~+70摄氏度的工作温度。二、如何让高手放弃先前熟悉、稳定的工作投身到你的实业中?一款硬件产品至少需要工业设计师、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五方面的人才能够有效实施,可以看到对于第一次做硬件的团队而言,上述人手都跨越在不同行业,这给找人,尤其是找高手带来很大难度,试想你是一个创业团队,可能连投资都没有,只是在KickStarter上众筹了些钱就要让供应链体系中的高手放弃现在熟悉、稳定的工作投身你的事业中是何其困难。1. 产品复杂度决定了工作量虽然MaxStone是轻量级的产品。但也一样面临工业设计可行性、结构可靠度、电路板体积、能耗、天线优化、蓝牙连接方案的选择与优化、电子元件选型与替换、油漆优化、包装、固件编程与调试、APP编程与优化、量产测试工具开发、知识产权保护、安全认证等最基本的硬件产品开发工作。这些工作无论对于任何硬件产品而言,都需要一个团队来搞定,好在MaxStone的团队非常精练,在KS结束时候也只有3个全职成员,并且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一人多能。很多团队的产品复杂度更高,工作量更大,而团队的能力又不足够支撑,这就存在一个难题,怎样找到合适的人来做,比如供应链的事情。2. 谁来做供应链我和我太太以及未出世的宝宝在深圳陆陆续续呆了半年时间,一方面与MaxStone的大型代工厂做好沟通,推进合作;一方面持续推进产品改进和生产优化,包括优化模具(降低断差、缝隙)、确定组装工艺(先后测试了超声波、胶水、热熔胶、热敏胶)、油漆(先后与7家油漆供应商合作,确定颜色、手感、性能,包括知名的日本武藏、仲邦油漆等也参与其中)、优化PCBA(板材、天线性能、可生产性、元件替换、五金件)、设计量产测试设备、确定合作条款、账期、货代、报关等等,直到孩子快出生才返回北京,由此可见供应链的工作量有多大。3. 找到供应链专家最终我们是如何将CEO的时间从供应链中解救出来的呢?答案是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历害的供应链专家,是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高管,深受日系企业熏陶,做事一板一眼十分认真到位,为人正直,有了这个人,供应链管理终于不再是难题。三、如何面对资金枯竭对于投产一款硬件产品而言,如果没有后续融资或其他保险,那随时都可能发生资金枯竭的问题,我猜测这也是大量KickStarter硬件项目死掉的主要原因。1.研发和生产到底需要多少钱以MaxStone为例,需要在模具、试产、研发方面投入才可能最终完成批量生产,我们在KickStarter上一共获得了17.2万美金,只能说这些钱并不充裕,勉强够支撑到产品量产和发货。这还要保证不会出现意外,比如大规模报废、召回这类事情,一旦出现那就肯定要赔钱了。2.融资MaxStone在KIckStarter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天使轮融资,投资人是险峰华兴,这是第一部分资金保障;然后在KickStarter之后进行了A轮融资,投资人是经纬中国。这两轮钱最大的作用是提高信心,提供保险。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保证MaxStone正常发货和上市销售。3.销售渠道MaxStone获得了大量的国际经销商来询,并最终确定了11个国家总代理,这些总代理在签署协议时要交纳保证金,多的10万美金,少的3万美金,这也是一笔很好的保险钱,因为这笔钱是在量产之前就支付的。MaxStone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正在筹备一个非常好玩的全球范围的圣诞节营销策划。通过MaxStone,我们希望传递2个愿望,一个是希望那些购买了相机却丢在家里吃灰的人们能够因为MaxStone重燃对摄影的热情,能够将相机重新挂在胸前,让MaxStone帮助他们更简单有趣的摄影,去享受摄影的乐趣。另一个是希望能够继续MaxStone的方式,建立一个制造品质产品的公司,集合一些非常酷的、有趣的、能力很强的人,做一些特别酷,有趣,高品质的东西,而不是仅仅考虑商业模式,考虑如何赚用户钱,我们会继续努力做一些真诚的、有热情的产品,让大家更开心~
很多人(尤其是coding)喜欢把除了代码以外的东西统统称为硬件。随即理所当然的觉得只要有硬件工程师,就可以把东西搞出来。码农们自己给自己分得挺细,什么BSP,MIDWARE,CODEC,APP,后台,前台........还是基于OS来分的,可一旦跳出来,就幼(wu)稚(chi)的认为,其余的都是硬件的活了。苦逼的硬件除了老三篇(固件,原理图,PCB)以外,还得兼顾ID,机构,材料,参数调教,制造,采购,工装,测试,返修,包装等诸多环节。如果说ID,机构这些在coding的眼中还算是知道的话(因为毕竟可以在电脑中看到),那其余的基本就是无视的状态了。一个产品从原型到量产,是需要用时间和金钱来磨的。原型,只是一个产品的一小部分,很小的部分,这后面的坑有很多很多。深圳是有很多硬件公司,这类公司大多是伴随着MP3,手机方案,滚出来的,所以他有一个其他地方不具备的优势,就是知道哪里可以解决ID,机构,材料,制造,采购,工装,测试,返修,包装等诸多环节。但是,这些解决的前提是对已有的东西进行小改动,进行可控的小改动,各方面的小改动汇在一起,就可以整出各类东西。但是,一旦这些改动是不可控的大改动,就会出现连锁反应,以致到最后整个产品都不可控了。为了可控,只有不断的妥协,最终出来的东西,可能已经不是当初的想法了。所以说,一个好的产品,关键在于一个能够了解全部的人,当他看到misfit的ID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材质,钻孔工艺,精度要求,成本,防水与透光,对信号的屏蔽程度,而不是只是看到了设计本身而已。从某种角度上说,一个众筹的东西,内部不是真正做过产品的人来把控,单靠软件秀几个demo,是决计做不出来的。也正因此,当我看到众筹的人员介绍中凸显的不是软件,就是ID,硬件这类和成品不打交道的人时,我就可以判断,这个东西离产品还有很多路要走。
身为做硬件的码农,他们用的那些芯片能搞成什么鸟德行心里跟明镜似的,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在扯淡。大部分硬件创业也都一个鸟德行。为啥失败,步子太大扯着蛋了呗。传统行业边际成本这么高、研发又被材料学等基础科学卡得这么死,跟边际成本趋近于0、买几台服务器写写代码就能 revolution 的行业完全不一样。-----ps,我行业有这么个近似数据:采购量每提高一倍,价格下降大约7%。所以想做东西,先拼量,量上来了你才有低成本。这对创业很不友好。ps.2 不是马后炮啊。
所在的 MaxStone 他们做的东西一看就知道是可以实现的靠谱的东西。那个面积能做的事情有限,他们恰恰找到了一个硬件力所能及的范畴,并且把创意集成了进去。
终于养到了6只喵~为什么 Kickstarter 上很多人气高的硬件产品,后来都死掉了_百度知道
为什么 Kickstarter 上很多人气高的硬件产品,后来都死掉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因为吹的太厉害了,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达不到,或者说以他估计的成本水平无法完成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ickstarter众筹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