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晒田稻肥会蒸发吗??我刚刚扬完反青肥一周可以晒田吗?

| | | | | |
水稻晒田的作用与方法
核心提示:稻晒田是水稻增产促早熟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稻晒田是水稻增产促早熟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一、晒田的主要作用
1、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当水稻分蘖已达到一定数量即够苗后,我省从时间上来看是6月末左右为有效分蘖终止期,早分蘖的能成穗,终止期后分蘖的不能成穗或只成小穗。在生产上通过晒田的方法,可使高位幼小分蘖芽得不到水肥供应而停止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从而使主茎和大分蘖获得更多的养分供应,为壮秆大穗打好基础。
2、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插秧后至晒田前较长时间内田面保持一定的水层,导致耕层土壤内通气性差,好气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分解缓慢,不利于根系生长。通过晒田处理,大气可直接进入耕作层中,使土壤内的通透性增强,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耕层内氧气的含量。晒田后新根数目增多,促进根系下伸,扩大了根系活动范围,增强了吸收能力。
3、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通过晒田可使氮素代谢水平下降,控制营养生长速度,提高碳素代谢能力,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同时也抑制了节间的生长,稻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长度变短,秆壁变厚,茎秆组织较紧密,因此也增强了株体抗倒伏的能力,也为水稻幼穗分化初期提供较多的养分来源。复水后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由茎、鞘向幼穗转移,促进了幼穗发育,水稻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方面转化,满足了幼穗生长发育的养分的供应量,为形成穗大粒多打好基础。
4、降低田间温度,抑制病虫危害。水稻的许多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都与稻株间的温湿度有直接关系。如稻瘟病在田间相对湿度在90%以上适于病菌的繁殖与侵入。白叶枯病在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发病严重。水稻潜叶蝇及二化螟虫等,它们卵的孵化和为害时,也都要求有较高的湿度条件。通过晒田降低了株丛间的空气湿度,改善了田间小气候环境,破坏了病菌与虫卵繁殖传播条件,抑制了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程度。
二、晒田时间与方法
1、晒田一般应在分蘖末期,拨节初期进行。晒田过早,影响有效分蘖的产生与生长,晒田过晚,新分蘖过旺生长,延迟幼穗分化速度。分蘖力中等的,每穴达到25-30个蘖时应排水晒田。
2、稻株茎叶生长过旺,氮肥用量过多,叶片发黑的应重晒田,早晒田。反之稻株长势弱小应晚晒,轻晒或不晒。
3、土层深厚、肥沃,稻株呈现出徒长,叶色发黑的应早晒,重晒;土质较薄,保肥保水较差的应晚晒轻晒。粘土层透水性弱的应早晒、多晒;漏水田不晒。
4、当田间有三分之一左右植株已拨节时,应停止晒田,进行正常的水分管理,以保证幼穗分化期对水分的需求,促进幼穗分化生长发育。此时应适当深灌,控制水层在5-6厘米左右。
5、晒田时间一般为5-10天左右,轻晒田块,要达到田面开细缝,人脚下去不粘泥;中晒的田块,晒到田面出现鸡爪状裂纹;重晒的田块,要达到白根外露,叶色褪淡,叶片直立即可。
编辑:foodqa水稻晒田技术要点
郧县农业局 曾正国  【
  目前我县水稻绝大部分处于分蘖末期,也是晒田的关键时期。水稻晒田,就是在水稻大田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即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始期进行晒田,并保持一段时间不灌水的做法。   晒田不仅可以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透性,改善水稻生长环境,促进分蘖成穗,培育大穗,抑制无效分蘖,实现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而且可以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性和抗病虫能力。   晒田过早则穗数不足,晒田过迟无效分蘖过多,影响形成大穗。所谓“苗到不等时”,就是田间按亩茎蘖数达到一定数量,就要开始晒田。就郧县而言,一般亩平总茎蘖苗达到16—18万为宜,即平均单蔸12—13个苗,应立即晒田。   晒田一是要晒得适度,对长势旺、发苗较多、底肥足的田块及分蘖力强的品种要早晒、重晒,要求晒到田边开大裂,田中开小裂;长势弱,群体较少的田块及分蘖力弱的品种适当轻晒,要求晒到田边开小裂,田中硬皮,人走留脚印但泥不沾脚,叶色稍褪淡。二是要掌握晒田时段,从开始晒田到结束,以一周为宜。因此,要先开好排水沟,保证晴天沟干,下雨不渍水。三是要复好水,施好复水肥。晒田达到要求后,要及时复灌,掌握以湿为主、干湿交替的原则,以利于水稻幼穗发育。不能立即用水浸田。复水后要适量补肥复壮。   
浏览次数:184
主管单位:湖北省农业厅 地址:武汉市武珞路519号 邮箱: 邮政编码:430070
版权所有:湖北农村信息宣传中心
电话:027-
鄂ICP备-030462水稻为什么要晒田?怎样晒田?
发布时间: 15:32:03
发布者:tllfc&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晒田后由于土壤氧气含量增加,使原来存在渍水土壤中的还原物质如甲烷、硫化氢和亚铁等得到氧化,含量显著减少。同时使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增强,促进有机物的矿化,从而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在晒田期间,土壤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下降,但复水后又会急剧提高。因此。晒田在调节土壤养分方面,对水稻生长发育能够起到先控后促的作用。晒田期间稻株总根数和白根数增多,复水后的根数增加更多。由于晒田引起根系下扎,使稻根在土壤下层的分布比例增加。由此可知,晒田可以提高根系的质量,扩大根系的活动范围,增进根的吸收能力。晒田后叶色由青绿变成淡绿或黄绿,株型由披散变为挺直,分蘖受到抑制,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和光照条件,茎秆粗壮,抗倒性能增强。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反应不甚敏感时期进行。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是晒田的适宜时期,一般多选择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天进行晒田,时间一般为5至7天。晒田程度应以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土质肥沃、土壤渗漏量小的地块稍重晒,反之则轻晒。低洼冷浸地和水稻根发黑的地块,即使长势不旺,苗数不多也应排水轻度晒田。(来源:通辽 实用技术)
推荐给朋友
?  []?  []?  []?  []?  []
内蒙古农牧业厅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农牧业厅”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农牧业厅编辑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农牧业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种植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