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采用计划成本法例题核算,原材料计划成本17万,材料成本差异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

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结转入库材料成本的节约差异时,应( )。_百度知道
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结转入库材料成本的节约差异时,应( )。
材料入库时。计划成本法,节约差异.因为分录不是这样写吗,可是我选的CD、借记“物资采购” B、贷记“物资采购”答案先AB、借记“材料成本差异” D、贷记“材料成本差异” CA: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
提问者采纳
结转入库材料的节约差异借 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 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数额,即节约差异)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差额)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这样不对吗?材料采购不是计划成本下的科目吗,而且入库时借方为什么不记实际入库的成本而记计划成本?
是这样的。原材料科目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采购科目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借方大于贷方表示超支,从本科目贷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贷方大于借方,表示节约,从本科目借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期末未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提问者评价
恩。这样解释我就明白自己哪错了。谢谢
来自团队:
计划成本10元。 采购成本8元。节约2元。 采购一步入库:Dr 物资采购 8 Cr 应付账款 8 按计划成本二步入库: Dr 原材料 10 Cr 物资采购 8 材料成本差异2
正确答案BD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贷:物资采购
借,如果是节约差异,说明物资采购金额小于原材料的计划成本
借:原材料
贷:物资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
差额如果将此分录拆开刚是这样的
借:原材料
贷:应收账款等 结转材料入库时:物资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结算时应该是 借
计划成本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全国2013年《会计基础》第十章-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第十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二节 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产物资通常包括: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一、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既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企业应当设置下列科目对原材料进行核算:
  (1)“在途物资”账户,用于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2)“原材料”账户,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收到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的原料、零件等,应当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
  (3)“材料采购”账户,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4)“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一)购买材料的账务处理
  外购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一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消费税、资源税等价内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运输费(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7%的进项税)、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用等)。
  1、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计划成本法下企业应设置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
“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等。
  归纳:
  在计划成本法下,外购的材料先要通过“材料采购”科目进行核算,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核算。
  借:材料采购(按材料实际采购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将企业购入验收入库的材料:
  借:原材料(按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按计划成本)
  同时结转入库材料的差异:
  如为超支: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如为节约:做相反的分录。
  也可以将上述合并:
  借:原材料(按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入库材料的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按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入库材料的节约差异)
  2.实际成本法
  是指材料收发及结存,均按实际成本计价。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日常反映不出材料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不能反映和考核材料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
  【例题1?单选题】某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采用实际成本日常核算。该企业购入甲材料600千克,每千克不含税单价为50元,发生运杂费2 000元(运杂费不考虑增值税),入库存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200元。该批甲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
  A. 30 000  B. 32 200  C. 32 000  D. 32 700
  【答案】B
  【解析】该批甲材料的入账价值=买价600千克×单价50+运杂费2000+入库存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200=32200元。
  (二)发出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1.计划成本法
  企业发出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月末应当根据相关资料,按所发出材料的用途,分别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并根据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通过科目进行结转,按照所发出的用途,分别计入相应的会计科目。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注意:分子的正负号----超支要加,节约要减。
  注意:分母的范围----不含暂估入库的材料计划成本。
  本期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
  注意:超支要加上,节约要减去。
  【例题2?单选题】某工业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日常核算,月初库存原材料计划成本为18&5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贷方余额为l&000元,本月10日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42&000元,计划成本为41500元。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为20&000元。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元。
  A.20 000  B.39 678.33  C.19 833.33  D.40 322.67
  【答案】C
  【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率=(-1&000+500)÷(18&500+41500)=C0.8333%
  本期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20000×(C0.8333%)= -166.67(元)
  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9&833.33(元)
  或: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20&000×(1C0.8333%)=19&833.33(元)
  2.实际成本法
  采用实际成本法,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例题3?业务题】& 某企业8月份“发料凭证汇总表”列示: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甲材料50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20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甲材料6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甲材料2 000元。应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DD基本生产成本    500 000
        DD辅助生产成本    200 000
    制造费用        6 000
    管理费用        2 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708 000
  二、库存商品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包括:库存的外购商品、自制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存放在仓库或寄存在外的商品等,但不包括: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商品、已办妥销售手续而购买单位在月末尚未提货的库存商品。
  企业的库存商品,应通过“库存商品”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用来核算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入库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贷方登记出库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一)产成品入库的账务处理
  工业企业的产成品一般应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在这种情况下,产成品的收入、发出和销售,平时只记数量不记金额;月度终了,计算入库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对发出和销售的产成品,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提示:当产品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
  【例题4?业务题】 甲公司“商品入库汇总表”记载,某月已验收入库A产品1000件,实际单位成本5000元,计5000000元;B产品2000件,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计2000000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DDA产品    5000000
        DDB产品    2000000
    贷:生产成本DD基本生产成本DDA产品    5000000&&&&&&&&&&&&&&&&&&&&&&&&&&&& &DDB产品&&& 2000000
  提示:对于 商品流通企业,当商品购入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DD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应付账款”等账户。
  【例题5?业务题】甲公司购入A商品一批,取得增值税发票,注明价款10 000元,增值税税额1 700元。甲公司开出银行转账支票一张支付上述款项。
  借:库存商品    10 000
    应交税费DD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银行存款  11 700
  (二)销售商品结转销售成本的账务处理
  提示:企业销售商品、确认收入时,应结转其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
  【例题6?业务题】 甲公司月末汇总的发出商品中,当月已实现销售的A产品500件,B产品1 500件。该月A产品实际单位成本5
000元,B产品实际单位成本1 000元。在结转其销售成本时,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0000
    贷:库存商品DDA产品 
          DDB产品 
  【例题7?多选题】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实际成本计价下,可以选择的发出存货计价的方法有(& &&)。
  A. 先进先出法  B. 后进先出法  C. 加权平均法  D. 个别认定法
  【答案】ACD
  三、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固定资产应按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作为入账的价值。取得时实际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
  提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不包括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企业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以及处置。
  “固定资产”账户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该账户借方登记固定资产增加的原始价值,贷方登记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方登记因减少固定资产而转销的已提折旧,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累计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借方登记转入处置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处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相关税金,贷方登记收回处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变价收入和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损失,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
  (一)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当借记“固定资产”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题8?单选题】某企业是一般纳税人,以银行存款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支付设备的买价8 000元,增值税1 360元、设备运杂费用1 200元。对该项业务应记入“固定资产”账户借方的金额为(& )。
  A. 10 560元  B. 9 360元  C. 8 000元  D. 9 200元
  【答案】D
  (二) 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及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企业在具体计提折旧时,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和净残值,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下面仅介绍年限平均法的具体运用:
  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是指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分摊标准,将固定资产应提折旧总额均衡的分摊到使用各年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折旧方法,各年折旧额相等,不受固定资产使用频率或生产量多少的影响,因而也称固定费用法。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其中: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原始价值
  年折旧额=原始价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注意:根据题目已知净残值还是净残值率,选择不同计算公式。注意审题,要求计算年折旧额还是月折旧额。
  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费用或当期损益:例如:基本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账户;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账户;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等。
  【例题9?多选题】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其折旧额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计入(  )。
  A.销售费用 &  B.制造费用&&& C.财务费用&& D.其他业务成本
  【答案】ABD
  【解析】专设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计入销售费用,生产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计入制造费用,经营出租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的出售、毁损、报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借方登记转入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处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相关税金;贷方登记收回处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变价收入和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损失。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清理完毕转入“营业外支出”】;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清理完毕转入“营业外收入”】。
  【例题10?单选题】某企业转让一台旧设备,取得价款56万元,发生清理费用2万元。该设备原值为60万元,已提折旧1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出售该设备影响当期损益的金额为( )万元。
  A.4    B.6    C.54    D.56
  【答案】A
  【解析】出售该设备影响当期损益的金额=56-(60-10)-2=4(万元),是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应该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四、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核算
  无形资产科目借方登记取得无形资产的成本;贷方登记出售无形资产转出的无形资产账面余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累计摊销资产类科目,无形资产的备抵科目;贷方登记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借方登记处置无形资产转出的累计摊销,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发生减值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二)无形资产取得的账务处理
  1.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取得土地使用权缴纳的契税)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借:无形资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
    贷:银行存款
  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差额)
  (三)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并记入“累计摊销”科目。
  (1)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
  (2)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摊销
  (四)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当设置“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按应减记的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五)无形资产的处置
  企业处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扣除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以及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无形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累计摊销(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借方差额)
    贷:无形资产(按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售价×营业税税率)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贷方差额)
更多相关文章搜索
[责任编辑:kjcy8]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A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的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法,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一批A材料,该材料计划成本每吨为20元。本期购进6000吨,但并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只取得了普通发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总额为119340元。另发生运杂费用1400元,途中保险费用359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5995吨,运输途中合理损耗5吨。购进A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超支)为(
来源: &&作者:admin
单项选择题
A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的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法,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一批A材料,该材料计划成本每吨为20元。本期购进6000吨,但并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只取得了普通发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总额为119340元。另发生运杂费用1400元,途中保险费用359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5995吨,运输途中合理损耗5吨。购进A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超支)为(
C、1614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购进A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超支)=(0+359)-9(元)。
经济法基础
QQ在线客服某企业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2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_百度知道
某企业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2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
计划成本为150万元,谢谢。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200万元,实际成本为135万元?这个题目怎么计算某企业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20万元,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8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当月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为多少
提问者采纳
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135-150=-15(万元)【节约】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20)+(-15)]÷(200+150)×100%=-10%本月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200+150-180=170(万元)本月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170×(-10%)=-17(万元)【节约】本月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170+(-17)=153(万元)
不客气。求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计划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等级:书童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内容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强化习题及答案
日来源:233网校
  四、不定项选择题  1、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公斤10元。该企业2012年4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原材料”账户月初余额4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月初贷方余额500元,“材料采购”账户月初借方余额10 600元(上述账户核算的均为甲材料)。  (2)4月5日,企业上月已付款的甲材料1 000公斤如数收到,已验收入库。  (3)4月15日,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6 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材料价款为59 000元,增值税额10 030元,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上述款项,材料尚未到达。  (4)4月16日购入甲材料2 000公斤,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未到。  (5)4月20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40公斤,经查明为途中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  (6)4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本月共发出甲材料7 000公斤,全部用于产品生产。  (7)月末,4月16日购入的材料的账单尚未送到。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1)~(3)题。   、根据上述资料,下列相关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A、4月5日收到材料时,借记材料成本差异600元  B、4月15日购入材料时,借记材料采购59 000元  C、4月20日收到外购材料时,借记原材料59 600元  D、4月末,对于没有收到票据的购入存货,按暂估价20 000元入账   、根据上述资料,4月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为(  )。  A、-0.4562%  B、-1%  C、-1.5%  D、-0.625%   、根据上述资料,4月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元。  A、39 500  B、39 512  C、39 416.34  D、39 419.34  2、甲公司发生下列与长期股权投资相关的业务:  (1)日,购入乙公司有表决权的股票100万股,占乙公司股份的10%。该股票每股买入价为8元,其中每股含已宣告分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0.20元;另外,甲公司在购买股票时还支付相关税费10 000元,款项均由银行存款支付。  (2)日,收到乙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3)2010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 000元。  (4)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10年度股利,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1元。   (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2010年度的现金股利。  (6)2011年度,乙公司发生亏损200 000元。  (7)日,甲公司出售所持有的乙公司的股票10万股,每股销售价格为1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1)~(2)题。(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元表示)   、根据上述资料,日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入账价值是( )元。  A、8 010 000  B、7 810 000  C、7 610 000  D、7 410 000   、根据上述资料,针对此项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A、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价款中含有的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直接确认为投资收益  B、对于2010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甲公司不确认其享有份额  C、对于2011年分配的现金股利,甲公司按其享有份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D、2012年甲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处置损益为219 000元  3、长城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月初原材料的余额为3 0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贷方余额为15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月初余额为30万(其中20万元为原材料计提的,10万元为库存商品计提的)。2012年12月发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  (1)以银行存款从深圳证券交易所购入甲上市公司股票30万股,并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该笔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80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3万元。月末,该笔股票的市价为900万元。  (2)本月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1 500万元,增值税额255万元,发票账单已经收到,计划成本为1 400万元,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3)本月发出材料2 000万元,全部用于产品生产。  (4)月末,企业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2 920万元。  (5)计提本月生产用机器设备折旧。该设备是上年12月购入并投入使用的,原值为275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6)购入生产用设备一台,购买价款20万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3.4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费用和其他相关税费1.6万元。  (7)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一台办公设备,具有融资性质,购买总价款为30万元,购买价款的现值为25万元。  (8)将100台自产的彩电作为福利分配给本公司职工100人,其中生产车间管理部门的员工70人,行政管理部门的员工30人。该彩电每台生产成本为0.3万元,市场售价为0.5万元(不含增值税)。该批彩电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9)出售固定资产,原价为1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400万元,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金额为50万元,售价为60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  (10)本月月初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40万元,增值税额6.8万元。该批商品成本为30万元,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为3万元。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企业10日内收回货款(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考虑增值税,保留两位小数)。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1)~(4)题。   、根据上述(1)~(4)交易或事项,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A、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入账成本是803万元  B、购入原材料产生的材料成本差异是100万元  C、对发出的材料,结转的材料成本差异是22.8万元  D、2012年末,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5),生产用机器设备本月计提折旧是(  )万元。  A、7.5  B、90  C、9  D、15   、根据上述(6)~(9)交易或事项,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A、为生产用设备支付的安装费用和其他相关税费1.6万元应计入当期损益  B、分期付款购入的办公设备,入账成本是25万元  C、将自产的彩电作为职工福利,会计上应确认收入  D、出售固定资产,产生处置净收益2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10),下列说法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现金折扣不影响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  B、现金折扣不影响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  C、现金折扣不影响商品销售时应收账款的确认  D、现金折扣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4、甲公司2010年3月份固定资产增减业务如下:  (1)购买一台设备供一车间生产经营使用,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该设备购买价款30万元,增值税税额5.1万元(增值税可以抵扣),预计总工作时数为1万小时,预计净残值为2.5万元。该设备2010年4月份工作量为2 00小时。  (2)厂部新办公楼交付使用,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该办公楼原价3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预计净残值10万元。  (3)公司总部的一辆轿车使用期满予以报废。该轿车原价37万元,预计使用年限6年,净残值1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假定2010年4月份未发生固定资产增减业务,不考虑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1)~(2)题。   、根据上述资料,下列有关资产折旧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  A、设备月折旧额是0.55万元  B、办公楼月折旧额是3万元  C、设备月折旧额是0.25万元  D、办公楼月折旧额是2.5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下列4月份有关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A、借:管理费用 3.05      贷:累计折旧 3.05  B、借:制造费用 0.25      管理费用 3      贷:累计折旧 3.25  C、借:制造费用 0.55      管理费用 2.5      贷:累计折旧 3.05  D、借:制造费用 3.05      贷:累计折旧 3.05  5、日甲公司购买一块土地使用权,购买价款为3 600万元,支付相关手续费60万元,款项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企业购买后用于对外出租。甲公司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该项投资性房地产2012年取得租金收入为160万元,已存入银行,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经复核,该投资性房地产日的公允价值为3 800万元。2013年5月出售了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取得价款4 40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1)~(2)题。   、根据上述资料,2012年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  A、取得投资性房地产时入账成本是3 600万元  B、取得投资性房地产时入账成本是3 660万元  C、2012年的租金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D、2012年末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4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2013年投资性房地产处置对损益的影响是( )万元。  A、600  B、140  C、360  D、460  6、甲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甲企业于2010 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7 000万元购入一幢建筑物用于对外出租,租期为3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30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日,该幢商品房的公允价值为7 300万元,日,该幢商品房的公允价值为7 500万元,日,该幢商品房的公允价值为7 600万元,日将该幢商品房对外出售,收到7 800万元存入银行。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1)~(2)题。   、(1)根据上述资料,甲企业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期间,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  A、取得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是7 000万元  B、2010年末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00万元  C、2011年末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0万元  D、2012年末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甲企业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影响的损益是( )万元。  A、-190  B、-120  C、120  D、190
  备考攻略:
  科目备考:
  名师辅导:
责编:chenying&&&
课程专业名称
原价/优惠价
¥1500 / ¥580
¥750 / ¥350
¥750 / 350
¥200 / ¥200
¥200 / ¥2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划成本法核算例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