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抽水浇地抗旱的电费应按斗鱼鱼翅多少钱一个度上交

&&&新闻热线:021-
河南许昌旱区:村民抱怨抽水浇地电费高
原标题:河南许昌旱区:村民抱怨抽水浇地电费高
  中新网许昌8月7日电(记者 齐永李贵刚)抗旱用电明明规定一度电是0.7052元,在执行中只要接上电源、不论抽不抽水统统按小时计费,每小时5元,一分都不少,算起来比规定的电价高出一倍多。这是记者两日来在河南许昌县旱情较为严重的部分村庄采访时,听到的最多的抱怨。  
  许昌县灵井乡和桂村乡属于当地旱情最为严重的乡镇。记者在这两个乡镇采访中看到,部分玉米叶因干旱缺水泛黄、枯萎,有的玉米苗还没大葱高。对于有望收成的玉米,村民们仍在田间地头抗旱保苗。不过,抽水却需要付出昂贵的电费,哪怕抽不出来水,只要接通电源,就得支付一小时5元钱的电费。
  8月5日,记者在许昌县桂村乡采访看到,境内有不少田地的井口边都有一个圆桶,圆桶内的电线头裸露在外,没有安装电表。正在浇地的东杜村村民卢保国告诉记者,虽然电源都铺设到了井口,但使用起来费用很高。
  卢保国称,按照规定,抗旱用电一度电是0.7052元,而电工却按小时收费,只要接上电源,不论村民抽不抽到水,每小时5元,一分不少。“按照每台水泵每小时3度电计算,每度电等于1.6元多,高出正常电价0.7052元的一倍还多。”不仅如此,这些裸露在外的电源还存在着很大安全隐患。
  有村民称,这种“乱收费”情况由来已久,他们也曾多次向电力部门反映。“如果像往年一样,能正常抽水浇地也无所谓,5块就5块吧。而今年太旱,水位不断下降,抽抽停停,有时候水泵就抽不出水,一个小时真正用电时间最多半个多小时。”村民们说,有人认为不划算,干脆放弃浇水。
  不仅高额的电费惹村民抱怨,裸露的电线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在许昌县灵井乡霍村,有不少村民在田间地头抗旱保苗,井口边的地上和树枝上缠绕着密密麻麻的电线,不少电线头裸露在外,周围无任何禁止接触等标识。村民们称,他们这里也都是按时计费,而且,裸露的电线对他们是一种安全威胁。
  采访中,记者遇到多名自称灵井乡政府的人员来到村民浇地井口查看。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持续干旱,井水几乎干枯,等待4个小时,10分钟就能抽干。
  针对村民反映的抗旱用电“乱收费”和电源裸露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记者来到国网许昌县供电公司了解情况。该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袁顺明称,按照规定,抗旱用电每度0.7052元,绝不允许按小时收费,也多次开会要求,群众反映的情况此前他们也接到过,下一步将进行制止。
  袁说,电源裸露是因为村民不愿自己出钱买电表,供电公司又做不到一家一户配一个电表。“但电源裸露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只得规定每天晚上8点停电。”
  8月7日已经立秋,村民说,“立秋不出头,割掉去喂牛”。按照老一辈人家传下来的说法,那些因干旱缺水泛黄、枯萎,还没大葱高的玉米苗今年已经颗粒不收。(完)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南许昌旱区:村民抱怨抽水浇地电费高
日 18:26 来源:中新网
原标题:河南许昌旱区:村民抱怨抽水浇地电费高
  中新网许昌8月7日电(记者 齐永李贵刚)抗旱用电明明规定一度电是0.7052元,在执行中只要接上电源、不论抽不抽水统统按小时计费,每小时5元,一分都不少,算起来比规定的电价高出一倍多。这是记者两日来在河南许昌县旱情较为严重的部分村庄采访时,听到的最多的抱怨。  
  许昌县灵井乡和桂村乡属于当地旱情最为严重的乡镇。记者在这两个乡镇采访中看到,部分玉米叶因干旱缺水泛黄、枯萎,有的玉米苗还没大葱高。对于有望收成的玉米,村民们仍在田间地头抗旱保苗。不过,抽水却需要付出昂贵的电费,哪怕抽不出来水,只要接通电源,就得支付一小时5元钱的电费。
  8月5日,记者在许昌县桂村乡采访看到,境内有不少田地的井口边都有一个圆桶,圆桶内的电线头裸露在外,没有安装电表。正在浇地的东杜村村民卢保国告诉记者,虽然电源都铺设到了井口,但使用起来费用很高。
  卢保国称,按照规定,抗旱用电一度电是0.7052元,而电工却按小时收费,只要接上电源,不论村民抽不抽到水,每小时5元,一分不少。“按照每台水泵每小时3度电计算,每度电等于1.6元多,高出正常电价0.7052元的一倍还多。”不仅如此,这些裸露在外的电源还存在着很大安全隐患。
  有村民称,这种“乱收费”情况由来已久,他们也曾多次向电力部门反映。“如果像往年一样,能正常抽水浇地也无所谓,5块就5块吧。而今年太旱,水位不断下降,抽抽停停,有时候水泵就抽不出水,一个小时真正用电时间最多半个多小时。”村民们说,有人认为不划算,干脆放弃浇水。
  不仅高额的电费惹村民抱怨,裸露的电线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在许昌县灵井乡霍村,有不少村民在田间地头抗旱保苗,井口边的地上和树枝上缠绕着密密麻麻的电线,不少电线头裸露在外,周围无任何禁止接触等标识。村民们称,他们这里也都是按时计费,而且,裸露的电线对他们是一种安全威胁。
  采访中,记者遇到多名自称灵井乡政府的人员来到村民浇地井口查看。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持续干旱,井水几乎干枯,等待4个小时,10分钟就能抽干。
  针对村民反映的抗旱用电“乱收费”和电源裸露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记者来到国网许昌县供电公司了解情况。该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袁顺明称,按照规定,抗旱用电每度0.7052元,绝不允许按小时收费,也多次开会要求,群众反映的情况此前他们也接到过,下一步将进行制止。
  袁说,电源裸露是因为村民不愿自己出钱买电表,供电公司又做不到一家一户配一个电表。“但电源裸露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只得规定每天晚上8点停电。”
  8月7日已经立秋,村民说,“立秋不出头,割掉去喂牛”。按照老一辈人家传下来的说法,那些因干旱缺水泛黄、枯萎,还没大葱高的玉米苗今年已经颗粒不收。(完)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透视中国式抗旱困局:年年治,年年不治
选择字号:[
] 阅读次数:188
作者:中国邮币卡网
  《t望》文章:布局抗旱水源建设
  2月10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迎来了降雪,对山东、河南、河北等数月未见一滴雨的旱区来说,毛毛小雪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以月计的持续不降水让山东、河南、河北等8省冬小麦主产区旱情严重,受旱面积已经占到播种面积的四成之上。
  而且,如果持续缺乏有效的水量,正在迈进春季大门的上述地区将雪上加霜,有气象干旱加剧转变为农业干旱之危险,夏粮收成将面临严峻考验。
  水利建设长期存在的“历史欠账”,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再次在多年不遇的大旱面前显露无遗。近年来,全国的粮食生产因为水利“软肋”,每年因气象灾害的损失高达1000亿斤左右。
  水利是农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多年来投资少,水利设施的投入更是薄弱,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正因为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适时将重心锁定在水利建设。
  本刊记者通过对旱区实地调研采访发现,如果说水利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的话,农田抗旱水源建设更是短中之短。
  “短中之短”表现在部分地区抗旱灌溉存难,除了部分望天田没有灌溉条件外,部分灌区并非没有水,但由于水源距离耕地较远、渠道淤积、抗旱设施损毁或不配套等原因,“最后半公里”影响致抗旱浇地能力下降。
  “短中之短”还表现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或资金掌握在多个部门手中,在一些地方造成重复投资和低效率投资,对条件好的地区,资金趋之若鹜;条件差的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加之缺乏配套资金能力,水利建设项目资金备显匮乏。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抗旱成本上升,加上运输和农资涨价、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部分地区农民主动抗旱意愿不强,春播存在准备工作不到位的倾向。
  所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蓄水防旱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专项资金,尽快建设完善粮食主产区的水利网络已经刻不容缓。
  当前,按照中央的要求,需要加快布局抗旱水源建设,着力保障旱区的用水需求。为了避免旱情年年治而年年不治,下一步需要以大型骨干水源配置工程为中心,推进江河水系连通,建设大中小型水源调蓄工程,全面提高水利工程抗御大旱、减轻灾害、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注重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兴修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
  这不但需要通过各级政府增加财政投入,还需要创新机制,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多种方式,充分有效地调动农民积极性,让水利建设“短板”逐步长起来。□(文/唐敏)
  《t望》文章:农田水利受困“最后半公里”
  抗旱水利工程“最后半公里”,到底应该谁来管?
  文/《t望》新闻周刊记者李绍飞温泉
  2月9日傍晚,刘集村漫天飘起了雪花。2月10日清晨,村民们一觉醒来,发现地里已经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雪,这正是村民们翘首企盼的。
  刘集村隶属山东省菏泽市种粮大县――曹县,自去年9月中下旬以来,持续4个多月、席卷北方9省市的旱灾让这片肥沃土地上的小麦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农民们盼雨心切。
  对于这场雪,当地的农民显得颇为兴奋,但是,因为降雪量太小,对于干渴了太久的土地实在是杯水车薪,他们希望雪能够再大一些。曹县水务局局长卢献柱告诉记者,目前,曹县的降水只有2.2毫米,要缓解旱情起码得10毫米。
  2月9日,山东省38个县市出现了小雪,但平均降水量仅为0.4毫米,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专家表示,此次降雪范围和降雪量都较小,对缓解当前严峻旱情基本无有效作用。
  2月10日,刘集村村民宋淑林告诉记者:“要是今后十来天没有别的降水的话,还是需要浇地。”
  浇地,在刘集村是个难题。多数农户并不愿意浇地,封冻之前田里浇过水的人家就寥寥无几。
  村民刘治亮对记者坦言:“刚播下种的时候,还想等下雨,等着等着就上冻了,不能浇水了。可是,即使上冻前浇水,也太贵,不划算。”
  在曹县这个产粮大县,刘集村的情况并非个例。实际上,在济宁和菏泽,今年山东最旱的两个地方,本刊记者随机采访过的数个村庄多数与刘集村如出一辙。
  根据菏泽市一份政府文件的数据,在今冬封冻期前,全市750万亩农田受旱,其中,已灌溉346万亩,404万亩冬小麦受旱,占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的41%。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山东夏粮占全年粮食总产近50%;受访农业专家担忧,2011年山东乃至北方夏粮面临减产的风险。农民已经减少了粮食的出售,尽管原粮的收购价每斤已经上涨了5分以上,面粉零售价自11月份以来已经每袋(25公斤/袋)涨了10元左右。
  为什么在大旱之年农民却不愿意浇地?农田水利短板到底短在了哪里?日前,《t望》新闻周刊赴旱区对此进行了调研。
  国家补贴仅够支付浇地电费
  1月末,在北京打工的宋淑林已经回家一个多月了。宋家的地同样没有浇过,宋淑林告诉本刊记者,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浇地。
  他首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宋家共有3亩多耕地,每年种一茬小麦、一茬玉米。头年9月到次年6月种小麦,6月到9月再种玉米。
  如果风调雨顺,一亩地收小麦将近1000斤,每斤1元多一点。每亩地的成本,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等花费,大概300元。即使不计人工成本,一亩地的收入也就600~700元。
  如果要浇地,自己需购买水泵、电线、水管等一整套设备,整个投入最低不会低于2000元,家里三亩多地一季小麦的收入就都搭进去了。
  “所以,能等来雨是最好的。”宋淑林说。
  宋淑林在北京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有元,他表示买设备的钱还是可以出得起。但是,在刘集村,更多的村民并不愿意在灌溉上投这么多钱。买水泵抽水浇地的成本还不止这么多,多位村民向记者反映,水泵、电线、水管用完之后,保管也是问题。长时间不用,水泵会锈掉,电线和水管保管不好的话会被老鼠啃,再用的时候就废了。
  为了解决浇地的问题,村民们也有一些办法,比如三五家合买灌溉设备,或者干脆有人出租自己的设备,但是记者了解到,这些设备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使用。因为即使是最省钱的租别人家的设备用,浇一亩地的成本也要30多元钱,在丘陵等地势较高的地带,更是高达70元。
  鉴于当前抗旱浇地用电用油的成本比较高,中央财政拿出8亿元财政资金用于8000万亩受旱面积的抗旱浇地直补,每亩地10元钱。2月9日,接受本刊采访的村民表示,已经听说有补贴这回事,但是目前还没有拿到手。
  卢献柱对本刊记者说,虽然国家拿出8亿元浇地补贴,但是并不是所有耕地都可以拿到补贴,只有达到“重旱”程度的耕地才有。
  卢献柱告诉记者,曹县小麦播种面积是156万亩,但是2011年初上报的重旱面积是70万亩,所以现在拨给曹县的抗旱浇地直补是700万元。
  “2011年初上报的时候,重旱面积将近全县播种面积的一半,但是从那时起一直到春节也没见降水,重旱面积比原来应该有所增加。”卢献柱表示,现在县里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透露,为了鼓励农民浇地,曹县的办法是“先浇地,先受益”,就是谁家浇了地,政府去测量,按照浇地的面积给补贴,“现在这个钱已经见到文件了,正在向各乡镇分发。”
  除了浇地直补的700万元,曹县还有200万元的“应急抗旱准备资金”,主要用于用水特别困难地区,比如一些吃水困难地区拉水、打井等费用。
  “另外,市县两级财政各有1000万元,用于水源地建设,每打一口井补贴1500元。”卢献柱告诉记者,但这两笔钱目前还没有到位。
  每亩地10元的浇地补贴,在十家庄村民袁显奎眼里,有些杯水车薪:“我家里的地要浇水的话,拉电线就得1000来块钱!”而在曲阜市防山乡土门村支书张佃平看来,这好歹算是“国家的一点心意”。
  一位村委会主任为本刊记者算账,当地农业用电大约七八毛钱一度,浇一亩地大约16~17度电,这样,浇一亩地的电费大约10块钱。这样算来,国家的补贴大约仅够支付每亩地浇水的电费。
  有条件也不愿意浇地
  对此,在接受《t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卢献柱认为,冬灌问题不大,“这样的地方很少很少。”
  他补充说:“咱们这个地方群众有灌溉的习惯,只要农机部门或者政府一重视,然后从电视上宣传报道,咱们水利部门包括农业部门到乡镇区搞一搞现场,很快。只要有灌溉条件,半个月就能浇一遍。”
  不过,本刊记者此后从当地农业局得到的数字表明,这并不是一个“问题不大”的问题,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在封冻前,全县将近200万亩耕地,只灌溉了86万亩。
  曹县邵庄镇陈楼村,一个在曹县颇为有名的节水喷灌示范村,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郭继标对该村的节水灌溉称赞有加。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0年山东省粮王大赛中,该村创下了小麦亩产725.8公斤的菏泽市纪录,玉米亩产超过850公斤,是鲁西赛区(菏泽和聊城)的第一名。
  郭继标告诉记者,2010年,中央电视台在一期关于“山东种粮大县成为粮食生产主力军”的报道中,还专门到该村取景。
  1月20日,本刊记者到这个“示范村”调查,冬灌同样不乐观。村民们的说法与刘集村大同小异,浇地的人家只是少数。
  陈楼村支书李保明在接到农业局“组织村民冬灌”的通知后,就通过村里的广播不断号召村民们浇地,但应者寥寥。为了表示自己确实尽心尽力做了工作,李保明拿出一张记录着已经浇地的农户的名单,并告诉记者,浇了的大概有100多亩地,不足全村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陈楼村村民曹玉柱指着旁边正在聚精会神打牌的村民说:“一些小青年宁可在家打牌也不愿意拉电网浇地。”
  他解释道,村里的青壮年基本都在外打工,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也不是靠种粮食了。只是村里有种地的传统,觉得土地荒了怪可惜,所以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和妇女还在种地,但是人们种地的积极性是大不如从前了。“咱这儿土地好,就是再旱,也不会颗粒无收,顶多就是少收点呗。家里粮食要是不够吃就花钱买。”
  历时七天的采访中,本刊记者先后到过的地方有菏泽市曹县(闫店楼镇刘集村、梁堤头镇十家庄、朱洪庙乡祝口村、邵庄镇陈楼村)、曲阜市(时庄镇黄家村、单家村;防山乡宋家村、土门村、南辛镇北辛村、南辛村)、泗水县(泉林镇泉林村、义和村、马家村)。
  其中,除曲阜市时庄镇黄家村和单家村外,其他村都存在这种具备浇灌条件却不浇地的“怪事”。
  配套措施面临资金困境
  具备浇灌条件,但因为缺乏通往田间地头的配套措施,已成为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民对种粮缺乏足够热情的情况下,过高的水利投入进一步降低了其积极性。
  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李保明显得无可奈何:“上面只给村里拨几个干部的工资,连办公经费都没有,哪来的钱投到这儿?”
  卢献柱则表示,财政对水利的投资,总体上是越来越多了。不过,资金主要用于主体骨干水利工程。
  一个是土方工程,就是清理河道,清淤。“黄河水的河道,现在有小浪底工程还好一点,原来没有小浪底的时候,一般三年就得清一次淤。一年就能淤上半米高,两年就1米,河道就越来越小,必须每年挖一次,挖两米深,再到三年,又淤满了,再清。”
  再一个就是桥涵闸工程,也就是对桥梁、涵洞、闸门进行修建、翻建、改造、维护。还有就是节水灌溉、安全饮水、水源地的保护、水土保持项目。
  事实上,由于财政问题和管理缺位等原因,政府对于一些村级、乡镇级河道的治理以及水泵等水利设施配套的投入远远不够。由此,农田抗旱水利工程的建设最终卡在了“最后半公里”。
  菏泽市财政局农业科科长白念昌告诉本刊记者,中央对水利的拨款都是按项目来的,整体连片,不限于某一个地区,他认为:“对于配套措施,财政可以适当补助,但不是全部负担,国家没有相关政策。”
  在菏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庆斌看来,如果政府真的要将这“最后半公里”负责起来,那将是一笔庞大的支出:“政府也不能大包大揽啊。”
  如果抽水浇地用的水泵、电线、管子的钱都由政府来出,究竟会有多大的支出?王庆斌坦言:“这个账还真没算过。”□
中国邮币卡网是中国最大的邮票,纸币,磁卡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邮票,投资,投资理财,投资资讯,中国投资资讯,邮票投资,邮票价格,邮票行情,邮票收藏,白毛女邮票,红旗渠邮票,航天本邮票,足球本邮票,纸币,邮币卡信息
本站LOGO:
电话:010-(王总)、010-)-608(网络部)
传真:010- 电子邮箱:star@
北京四达邮币社 中国邮币卡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 京ICP备号成本账掣肘抗旱的手农民种粮积极性须再提振
  □本报记者 张凤环&张俊琴  记者连日来在抗旱一线调查发现,种粮收益下滑使得部分农民投资投劳于抗旱出手迟疑。同时,农业保障措施缺失、长期投入不足、水利设施损毁等制约因素也在旱季被空前放大并凸显了出来。  干部上火&农民“沉着”  记者在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等地的部分地区采访时看到,最应该着急的农民却出现对浇地缺乏热情和主动性的情况。  2月11日,隆尧县东良乡周村和隆尧镇里村正在田间查看苗情的农民告诉记者,虽然土壤墒情不足,但他们不打算立即给小麦浇水,要再等等看,实在不行,3月份再浇。  与农民的“沉着”相比,受旱地区各县(市)、乡镇、村的干部们,可是急的吃不好睡不着。“往年,春灌都在清明节前后。今年因一冬无雪,严重干旱侵袭,不得不引导农民提前给小麦浇水。”为了确保今年粮食安全,任县大屯乡人大常委会主任杜祯民说,最近他们每天都忙着跟农技人员一起走村下地散发抗旱宣传单,指导农户提前春灌。  农民算的是成本账  2月7日,肥乡县辛安镇辛安村正在浇水的65岁农民张栋告诉记者,他家种的5亩小麦,因为播种之前,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了,土壤不够硬实,听专家在电视里讲这样的麦田需要浇保命水。再说,现在村里给小麦浇水的不多,浇一亩地电费也就20元;同时他担心一直不下雨,干旱严重了老百姓都开始浇水的时候再浇,水位下降厉害,村里机井抽水就会比较困难,增加浇地成本。  与张栋想着节约成本相比,临城县赵庄乡岭西村村民卜文龙并没有因为旱情停下外出搞运输的脚步。他家6亩小麦至今没浇水,是因为他算明白了一笔账:平时好年景时,一亩地收成500斤麦子,刨去种子、化肥、人工等成本,一亩地也就挣200多元。现在看,如果下个月,也就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节雨还跟不上,每亩至少减产3成。卜文龙还说:“现在浇一亩地的费用合40元左右,按当前每斤小麦0.8元算,浇6亩地抵得上300斤麦子的收入,这一减一增不就等于是白忙活了!还不如直接赚种粮补贴划算。”  这么高的浇地成本,着实让卜文龙这样的农民心疼和犹豫。  旱区不少基层干部也反映,多数农民之所以没有浇地,主要是怕收不回本钱。  “粮价偏低,种粮收益较差,是导致农民投入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加上国家的种粮补贴是根据所种亩数而非产量来提供、兑现,很难刺激农民对农作物增加管理成本”,三农专家郑风田认为:一些麦田得不到及时灌溉的背后,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有待提振的信号。  水利设施不足加大抗旱难度  卜文龙所在的村庄,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不过,提起今年的旱情,他还是毫不迟疑地说:“的确比往年旱的更重。”  连年干旱,并没有给这个地方积累良好的灌溉基础设施。卜文龙告诉记者,因为没有钱加之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村里已经有几年没有打过机井了,原有的一口机井已经废弃多年。而村里也没有个人打井的,现在浇地用渠水,就是利用垄里田间的一些沟渠坑塘雨季蓄水浇灌,“现在这一带种地基本上还属于看天吃饭,一般也就是一季一水,多浇也浇不起。”卜文龙说。  水利部门的调查显示,和卜文龙所在的村庄一样,我省大多数村庄在上世纪70年代大规模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都已废掉了。统计数字也显示,由于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我省每年有2—3万眼机井报废,5万多台水泵需要更新。而土地承包经营后,单户农民无力投资农田水利设施,政府的投入也十分有限。致使农民浇地成本提高,抗旱难度加大。据测算,黑龙港地区每亩地浇地成本达40元左右。高投入、低产出影响着农民的抗旱积极性。再加上各地抗旱服务能力不足,专项投入较少,抗旱设备损毁严重,无力更新,给当前抗旱任务的完成增加了难度。&  面对天灾,大多的农村和农民每次都显得这么不堪一击。这背后警示的是:“三农”投入还应再加大,保障粮食安全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让种粮农民得到更多看得见的实惠……。&&&  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待再提振!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兴义市抗旱浇地11万亩改种10254亩
11-08-28 09:48
-贵州日报
  金黔在线讯 兴义市采取有力举措,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千方百计保民生促生产。
  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和市直部门对各乡镇(街道办)实行分片包保。一是通过农机补贴等方式,优先保证抗旱机具的供应和电费、油费补贴。市水利局已向部分乡镇发放抗旱机具,并继续购入一批抗旱机具发放。二是采用抽水抗旱、运水补水和增施农家肥、钾肥等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旱、防病虫害的能力,力争抗旱保丰收。三是对已经枯死、没栽上、能够翻犁的田地,及时改种红苕、马铃薯、叶菜类等短期经济作物,以挽回部分损失;对于已种上水稻、玉米且有水源条件的地方,注意节水灌溉,切实加强病虫害防治。四是对水库供水进行科学调度,同时采取送水、打井等方式全力确保城乡人畜饮水。
  截至8月22日,全市已投入抗旱救灾经费350万元,投入抗旱人数8.026万人次、抗旱用电68.98万度、抗旱用油67.49吨,抗旱浇灌面积11.15万亩,已改种10254.44亩,临时解决6.79万人、2.01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已安排粮食救助86130公斤5742人。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道风景,青砖灰瓦,槐花遍地的静谧让多少人魂牵梦萦,可是,如今这样的胡同风景已不多...
山东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争夺西门庆故里。阳谷将建设“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复原西门...
2011兰州国际车展25日举行,兽兽穿深V连衣裙亮相,牵手最帅男车模莲花小王子LEO。其当天烫了头发...
前言:肌肉、黝黑、粗嗓门,总会给人爷们儿的感觉,并且在我们被灌输的思维当中,长发更是男人的禁忌,甚至...
油、电路有故障。油路不畅,进气受阻,遭成混合和气过向过浓;点火时间过迟或触点间隙过序过大;发动机排气...
24小时新闻热点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5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 &|||||||||||
最新播报:
科尔沁区供电:电力十足 力保农民大旱之年夺得大丰收
新华网电力频道9月22日电 题:科尔沁区供电:电力十足 力保农民大旱之年夺得大丰收
中秋九月,金风送爽,在蒙东科尔沁大地――北纬43°黄金玉米带上,株株玉米根繁叶茂,颗粒饱满,田间地头都弹奏着墨绿与金黄的交响,丰收的喜悦在农民的心中和脸上荡漾。
“今年虽然旱,但因为电力十足,我们这儿从未停过一眼井,昼夜浇地抗旱保粮,难得这大旱之年的大丰收啊!”9月10日11时15分,面对笔者,科尔沁区庆和镇党委书记李守君激动地说。
通辽市作为世界两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与美国、加拿大齐名,素有“内蒙古粮仓”之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位于通辽核心地带的科尔沁区,更是玉米作物的主产区,这里农耕经济发达,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备,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建成全东北第一个“农村电气化县”,被农民称道的“铁杆庄稼”――玉米年产量稳定在35亿斤左右。但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科尔沁区十年九旱,广大农民必须利用机电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因此,在科尔沁区190万亩耕地里,15000眼机电井星棋罗布。
2014年入夏以来,特别是进入7月份以来,通辽地区持续干旱,缺乏有效降雨,科尔沁区境内所有机电井悉数开足马力,昼夜不停,抽水灌溉,供电负荷由6月份的5.3万千瓦,一下子骤增至19万千瓦,7月31日10时18分,更是达到千瓦的巅峰值。
电网负荷居高不下,且持续时间长,给国网科尔沁区供电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供电压力。
为确保迎峰度夏、抗旱保电,科尔沁区供电公司超前谋划,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坚持保供电和保服务“两条腿走路”,发扬“三千精神”,力保广大农民朋友用上电、用足电、用好电。
千方百计力保农民用上电
2013年,为解决负荷高峰期供用电矛盾,确保迎峰度夏期间安全可靠供电,该公司未雨绸缪,先后对东富、大罕等6座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新建和改造水库线等9条10千伏线路,并利用15处10千伏“手拉手”线路,在负荷高峰期相互转供部分负荷。2014年,该公司再接再厉,一是针对庆和地区负荷增长及高峰时段超负荷问题,对庆和变电站主变进行调整,主变容量由原来的2台、26300千伏安增至2台、40000千伏安;二是用10千伏查干南线带出10千伏双辽线部分负荷,用10千伏丰镇线转代10千伏丰田北线负荷;三是投运大罕变电站10千伏保安线,对10千伏兴发、安巨线部分负荷进行了转供;四是投运该公司首座66千伏数字化变电站――兴发变电站,解决辽河镇东部地区用电供需矛盾。
通过上述举措,保证了农民朋友在负荷高峰期用上电,避免了拉闸限电现象的发生。
千辛万苦力保农民用足电
入夏以来,为保证农民朋友用足电,该公司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一是根据历年来的负荷情况,结合2014年的气候特点,及时开展短期负荷预测,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确保电网最大出力。二是开展预安排停电工作,先算后报,先算后停,各生产单位在上报停电计划的同时,合理优化停电施工方案,确保每次计划停电时间最短、范围最小。同时,统筹安排当月的农网改造、技改、检修、业扩等工作,开展借机作业。三是安排专人对主变、各出线及重点台区的负荷电流、电压及功率因数进行记录、计算,并针对电网运行方式变化,对所用10千伏出口保护定值进行计算整定,积极与调度部门和相关人员联系沟通,采取调压、投切电容器、躲峰错时用电、停运空载配变等技术手段,努力提高供电质量。四是大力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生产一线人员起早贪黑,采取特巡、夜巡的方式,克服烈日暴晒、蚊虫叮咬等工作困难,逐条线路、逐个台区进行检查,发现缺陷及时处理。五是每个供电所成立抗旱保电抢修服务队,备足抢修物资及车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辖区各类突发性电力故障能够得到及时排除。
8月15日深夜,在大林镇角干三村的玉米地里,村民赵斌和陈友江两位农民正在边浇地、边高兴的预测着今年的年景。
“三哥,看苞米的长势和现在的天气,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可不是吗,赵老弟,只要能及时浇上水,这老天再不生啥灾,还真不愁好年景!”
“三哥,你看,那边有两个黑影!”
突然,赵斌压低声音对陈友江说。陈友江放眼望去,夜色之中果然有两个人朝变压器走去。
“该不是偷变压器的吧!”赵斌紧张地说。
两人大气不敢出一声,直直的盯着那两人。只见那两人走到变压器跟前的时候,亮着了灯,围着变压器看了一下,然后又朝他们两人所在的方向晃了晃灯。这下两人更紧张了。
“要不,我们报警吧!”陈友江急急的说。
“行,就这样,赶快报警!”
“三叔,浇地呢?用电有没有问题啊?”
还没等他们报警,刚才看到的两个人已经到了近前并热情的和他们打起了招呼。等他们走近了,借着电灯才看清,原来是供电所的电工王旭东和冯军。
“哎呀,你们可把我俩给吓坏了!我们还以为是偷变压器的呢!”陈友江拍着王旭东的肩膀直想急。
“呵呵,对不起啊,三叔,所里安排我们分组夜间巡视,一是防止电力设施被盗,另外晚上浇地,有点啥用电问题我们也能给处理一下。”
“啊,原来是这样啊!我说给你们晃灯怎么不回应啊,原来是怕遇上贼啊!”总算心里平静下来的赵斌此时饶有兴致与两位电力员工开起了玩笑。
千言万语力保农民用好电
在高温和干旱的重压下,人的脾气难免火爆。该公司各个供电区的服务人员们一边工作,还一边充当“民事调解员”,给农民朋友献上一杯“降暑清凉茶”,给他们“去去火”。
7月15日凌晨4点,正准备出发进行庆林线巡视的庆和供电所运行员吕长明接到电话:九家子村变台跌落开关起火,变压器穿油!电话就是命令,立即层层汇报。
“所长,九家子变台烧毁,我正在赶往现场途中,已通知就近电工赶往现场,做好安全措施,请指示!”――吕长明汇报。
“我立即安排人员调整变压器,送往现场,绝不能影响供电”――赵洪伟。
“我刚排上号,接上水就停电了,得多长时间啊?”――一个满脸褶皱的老汉。
此时现场已经聚集了很多百姓,在焦急地等待。
“看,变电所的人来了,刚才是我打的电话,来的可真快!”
几个身穿绿色制服的抢修队员到达现场立即行动,组织安全措施,大家分工明确,短短的四十几分钟,就将烧毁的变压器更换完毕。
一位老汉对身边刚刚打电话报修的年轻人问道:“虎子,那个戴红帽的大个是谁啊?怎么别人干活都听他指挥啊?”“这你都不知道,那是供电所所长。”此时大个子所长对周围的百姓说道:“乡亲们现在负荷大,用电量集中,有可能的话,大家最好错峰浇地,晚上浇地还凉快,是不是,另外大家用电有问题请拨打我们的报修电话,我们保证让大家用上放心电”。
无独有偶,还是7月15日,喜伯供电所几位管事儿的接到了公济号村井户的咨询电话,语气很不友善,带着质问:“咋回事,这几天浇地机电井咋都不爱出水?”而答复者每次都千言万语地进行疏导解释工作,“您消消气,听我解释,由于客观原因,喜仓线线路过长,排灌变压器较多,同时由于天气炎热,降雨量少,夏浇时期用电量又比较集中,多是白天进行浇地,晚上没有浇地的,导致末端公济号村电压较低,机电井就不爱出水,建议您尽可量躲开高峰期,改为晚间浇地,晚间电压比较合格,机电井出水量较好。您放心,我们正在积极争取改造项目,一定会尽早解决大家的难题”。一番话下来,说的用户心情一片大好。
面对罕见的旱情,科尔沁区排灌用电变压器负荷运转告急,过去5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带4-5眼井,随着机电井的增加和客户需求,要带7-8眼井,机电井管理者们互不相让,甚至出现斗殴事件,导致变压器不能正常运转。该公司服务人员不断加强同客户的思想沟通,说破嘴,跑断腿,做“好心婆婆”。还根据实际情况,推出配变调换等工作方案,对部分“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的配电变压器进行调整,改址不增容,特殊时期、特殊事件、特殊对待,运行人员及时对配电线路变压器进行调换,并第一时间安装到位,既化解了井户之间的用电矛盾,又解决了农牧民抗旱用电的“燃眉之急”。
当前,科尔沁区农村电网运行平稳,负荷趋缓,迎峰度夏、抗旱保电工作进入尾声,科尔沁区黄金玉米再获丰收大局已定。(白雪飞)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y币多少钱一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