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或末尾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什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大数的认识 亿内数的读法一、教学内容:比万大的数、计数单位、数级、数位等(课本第 2 至 4 页及相应的练习)教参第 18 至 20 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 “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 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
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 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 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 善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 0 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 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 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四、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 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五、教学时间: 六、学情分析: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 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教材提供了较丰富的素材, 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 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对亿以内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 认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作用。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态度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 但这部分知识并不容易掌握的。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 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 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 4 条:一 般数、中间有 0 的数,末尾有 0 的数、中间、末尾都有 0 的数,让 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如:10 个一是十,10 个 十是一百,10 个一百一千,10 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 8030 是由 8 个千和 3 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 2000 年第五次 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 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 亿 ?? 位 3.计数方法: 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 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 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 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 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亿级 亿 ?? 位 千 万 位 万级 百 十 万 万 位 位 个级 百 十 位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万 位千 位个 位5.数的组成:在
中 8 在十万位,表示 8 个万,说说 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 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 同。 7.练一练: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 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 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四、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 数你们会不会读呢? 0 003001.学生试读。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 适当点拨,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 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 纳: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 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其他数位 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 00 708000(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 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 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肯定 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五、巩固联系 1.课本第 9 页的第 5 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 2 页上的数吗? (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 8 页的第 2 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 每一级中间,末尾有 0 的数。) 六、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 质疑。 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亿以内数的读法是在学生已学大数的认识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生活中也处处存在,因此学生必须学好它,掌握它. 教 学时,我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有了更进一层的认识,再让学 生复习数位顺序表,然后教学生分级.在授新课前,必须复习万以内数 的读法,因为万以内数的读法是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所以要用 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读数相对于写数来 说,学生更容易掌握。上课之前,我认真的备课,钻研教材,对于 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都一一提前做好了解决的准备。可在课堂教学 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自己也提前意识到了,可这些问题 却仍然存在着。 第二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一、 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 正确地写出整万的数和含有万级、个级的数。 (二)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三)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养成用读数来检查写数是否正确的 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数级写数。 难点:中间或末尾带 0 的数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教具:数位顺序表。 学具:算盘、数位顺序表。 五、教学时间: 六、学情分析:教学例题以播放电视新闻的形式呈现两个数据,让 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将听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因此必须学 会写数。学生已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后, 学又有了分级的意识,因此,教材给出个级、万级八个数位,让学 生对着数位写数,但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 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拨数,再写数,让学生在尝 试中不断反思、小结写数的方法,理解“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 有,就写 0 占位。”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指定一名学生说出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 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成下表(在黑板的一侧):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0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 七十 七百零八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万以内数的写法是: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3)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要学习亿以内 数的写法。 1.教学例 3:整万数的写法。 同学们会写七,七十,七百零八,怎样写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 万呢?这些都是整万的数,请同学们在课本后面的数位表上试一 试,写一写。 订正时,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写的。(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 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 7,70,708 燃后在个级上写四个 0 就可 以了。) 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数,检查一下写得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小结。提问:整万的数怎样写?(按照万以内数的写法来 写,只要在后面添写四个 0。) 2.教学例 4: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1)教学写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先让学生在数位表上写出十万,并问:在什么级上写,怎样写?然 后再写二千三百四十五。 教师说明:写数的顺序和读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万级,再写个 级,个级上的数和以前学过的万以内数的写法一样。教师在数位表 上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2)教学写三十二万零六百。 提问: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怎样 写?千位上为什么要写一个 0? 教师在数位表上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3)教学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再说一说是怎样写的?有几级? 万级上写什么?个级上写什么?再让学生读一遍,检查一下是否写 对。 例 4 的三个数在数位顺序表上这样写: 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 (1)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写数时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3)写数与读数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含有两级的数的写 法。引导学生比较。提问: 读数和写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读数和写数都是先读(写)万级,再读(写)个级。 不同点:有关零的问题,读数和写数是不一样的。写数时,哪一位 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 零。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先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在课本后面的数位表上写出下面 各数。 六万三千二百五十 二百五十万四千 (2)口答: ①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几位数? ②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它是几位数? ③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千万位呢? 2.发展性练习。 (1)脱离数位顺序表,写出下面各数。 先说一说最高位是什么位,是个几位数,再写出来。(可以写在课本 七十三万八千 十万零七 四十二万零三百 三千零八十万零四千 上。) 五百零六写作:________。 五万零三百写作:_________。 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写作:________。 (2)听老师念数,看谁写得对。 三十万四千 一千零四万 五千三百四十万七千 六十七万零三百二十 三千五百万零三百七十 二千零七十二零三十以上几项练习,均指名两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以便订正。订正 时,都让学生把写出的数再读一遍进行检验。教师巡视时,着重检 查学生写的数中,该写“0”的地方是否都写对了。 4.课后练习:练习二第 2,3,4 题。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 正确地按级读出亿以内的数,并能正确地写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 学习按级来写亿以内的数。因此,复习准备阶段紧紧围绕以上三方 面的内容。 新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整万数的写法,使学生体会到, 只要按照万以内数的写法来写,再在后面添写四个 0 就可以了,引 导学生把旧知识迁移到新内容。第二层次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放手先让学生试写,订正时,强调哪一位上 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引导学生总结出写法规则, 并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读法和写法的不同。 在巩固练习的设计上,注意由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先对照数位 顺序表写,再脱离数位顺序表写,最后进行听写。要求学生根据要 写的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来确定是个几位数,并把写出来的数读一遍 来进行检验,确保写数的正确性。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 负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课时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亿以内数的大小比 较。教材第 13 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 1、2、6 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正 确进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难点是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学准备:题卡 五、教学时间: 六、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 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把“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溶合 在学生所进行的“抽数比大小”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亿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 1.读出下面各数。 0 79005382.在( )里填上“&”“&”或“=”,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 的。 4231( )796 4789( )( )3590提问:人们是怎样比较数的大小的? 学生甲: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 学生乙: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这 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 3.导入新课。老师:刚才,同学们对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 法进行了回忆,你们的比较方法思路很清楚。想一想,如果用万以 内数的比较方法来比较亿以内的数可以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 1.比较两数的大小。 (1)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890000 和 2550000 思考:890000 是几位数?2550000 是几位数?这两个数的最高 位分别是什么位? 890000 和 2550000 比较应该填什么符号?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总结:890000 是六位数,2550000 是七位数,位数不 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比较大,所以,0000。 (2)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735600 和 890000 独立思考:735600 和 890000 都是几位数?最高位分别是什么 位?(数位数时,可同时画出分级线,这样比较清楚)位数相同的 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735600 和 890000 都是六位数,最高位是 十万位,比较它们的大小看最高位,7 个十万比 8 个十万小,所 以,0000.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时,比较它们的最高 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质疑。 735600 和 756000 两个数都是六位数,最高位也相同,这样的 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引发讨论。 得出结论:比较两个六位数的大小时,从最高位比起,十万位 相同,看万位,735600 万位上是 3,756000 万位上是 5,3 个万比 5 个 万小,所以 000。 (4)如果是 735600 和 735460 又怎样比较大小呢? 独立思考,自由叙述。 2.回顾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1)自主总结。 (2)集体交流。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 13 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 16 页的第 1,第 6 题。 3.教材第 16 页的第 2 题。 四、思维训练 下面这些数表示六个省份的人口数量,请你按从多到少的顺序 排列起来。 黑龙江 内蒙古 青 海 西 藏 四 川 新 疆 人
人 5035000 人 2616300 人
人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位数相同时,从最 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 相同,就比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890000( )000 735600( )735600( )756000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 之上进行的,主要任务是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迁移到比较 亿以内数的大小上来,进一步锻炼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比较数的大小可分两种情况进行教学:一是比较位数不同的数 的大小,位数多的数较大;二是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 起依次比较每一位上的数。教学时我先着重复习了万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及比较方法,再通过类推让学生尝试解决例题。然后引导学生 着重从数位上进行比较,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位的顺 序,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由于位数多,易看 错,所以教学中强调了通过分级来帮助弄清这两个数是几位数,若 位数相同,要从最高位一个一个比较,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 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还可以告诉学生,数的比较可用对齐数位纵向比较的方法进行。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较简单,因此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探 索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比较大小的方 法,重点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完整、流畅的表达 自己的想法,也培养了他们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学生在探索知识的 过程中,也尝试到成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第四课时 求近似值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 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 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 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 数。 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 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 六、学情分析:《求近似数》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 一单元第五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亿以内数的 读、写方法以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 单位的数后的教学内容。教材运用拟人的形式,通过太阳与地球的 对话,呈现有关地球与太阳直径的知识,从而了解太阳与地球的大 小,主要目标是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生 活中的作用。这部分内容与过去的旧知识联系紧密,因此由联系生 活实际引入课题,由复习省略百位、千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类 推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样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归 纳推理的能力。我班学生从整体上看虽不聪明,但学生们的学习热 情很高,爱思考问题,喜欢数学活动。学生们自主学习数学的热情 很高,对数学的兴趣尤其是对研究性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十分浓 厚。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我以形象直观的生活情境为题,让学生 主动而又积极的参与探究,选择现实而又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 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与活动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七、教学过程: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 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 5000000 个,白细胞:10000 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500 00001 0000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500
万1 0000=1 万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 不同?(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 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 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 字。)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 单位表示整万数。6.练习: 巡视。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 14 页“做一做”1、2 题,师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二、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1.导入: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 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 15000 人,这 个 15000 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会的经 费是
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 1 亿 6 千万元,这 个 1 亿 6 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 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复习:用什么方法省略 4926 和 9375 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 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3.教师出示例 6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⑴在省略 12756 和 1389000 万位后面的尾 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⑵在求近似数时, 12756 的千位上的数不满 5,应该怎么办?1389000 千位上的数比 5 大,该怎么办?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 等号”? 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 用“约等号”。 ④让学生完成第 15 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 “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和不同的地方? ②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 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 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三、巩固练习 ①完成练习二第 3、5 题。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 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 4 题。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 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八、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 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 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的过程。”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 情趣和意义的人性化数学课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 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活动中感悟、再创造 中理解、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 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天 地,展示自我的殿堂,让学生在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 主人。《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 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 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 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 校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 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 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 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 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 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见过或听过?利用课件说明:没有 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近似 数。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 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 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科 技节活动过程中查询过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 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 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 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 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 “≈”,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 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 第五课时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 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 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教学关键: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 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 六、学情分析:数的产生教材展示了古代人是如何计数、如何发明 各种记数符号,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数的发展历史。在这里 给学生建立自然数概念为将来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做好准备。而对 十进制的教学是因为十进制是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是数学的基 础。有关十进制计数法的知识比较丰富,包括:计数单位一般到千 亿,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记数的符号-阿拉伯数字,数 位和位值原则,数的分级,读写的方法等,这些都是学习计数的基 础知识。同时也为下一步认识亿以上的数作准备。数的产生这部分 知识学生比较好理解所以自学就可以,十进制计数法需要老师的引 导帮助记忆能力弱的孩子完成这部分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读一读这些数:7、29、。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 (师生共同介绍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 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 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 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 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 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 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 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 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 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 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 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 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 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 1、2、3、4、5、6、7、8、9、10、11 等是自 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表示。0 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 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 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 它多 1 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 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 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 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 13 亿,世界人口已有 50 多亿,银行 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师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 的引导生说出 10 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 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 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1.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 数是怎样分级的?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 计数单位……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 个一是多少?10 个十是多少? ……10 个千万是多少? ②10 个亿是多少?10 个十亿是多少?10 个百亿是多少? )级( )级( )级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 (计数 单位) 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即十进关系)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 置叫做数位。 三、练习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位是亿位。 )。 )是一百亿、10 个亿是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 )和(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④(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 个( ( )。 ⑤4 在十亿位,表示( )个()。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八、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这节课自我感觉还是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能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 初步认识自然数,并且掌握了什么是十进制。 讲到在打猎和放牧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了数的时候,同学们听 得津津有味的,十分感兴趣。同学们在感叹数学发展的同时,都立 志为现在的科技发展做贡献,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问题反思:在讲到自然数时,同学们对“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 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句话的理解不是很好。同学们在说自然数 时,往往把零漏掉。同学们对于“无限”这两个字理解的也不是很 好。在补充了“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 ,数出一个很大 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 1 的大数。”这句话后,多数同学 都能理解了。 在讲到十进制时,我还提到了二进制,结果,同学们越听越迷糊。 我想在这个地方的处理,我应该讲清十进制就可以了;二进制只提 一下名称,不应该做进一步讲解,讲了反而干扰对十进制的理解。 教学重建:首先,这节课创设的情境还可以。比如:在打猎和放牧 的生产劳动中,人们用“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 打结等”物品计数的方法来计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 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 方法。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的兴趣浓厚,学习效率很高。 其次,在面对小学生讲课时,尤其要注意深浅难易。对于较难的知 识点,要想办法用简单的道理讲解;对于较容易的知识点,也不能 让简单问题复杂化。应该更多的在情境中,用更形象的方式来探究 和发现数学知识。 第六课时 亿以上数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 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 的规律。过程与方法: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 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 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读含有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 0 的数的读法。 教学关键:以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读的方 法推广到亿级。能正确地读亿以上的数。 四、教学准备: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六、学情分析:教材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亿以上的 数的认识,通过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负的拟人素材,生动地引入 世界人口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同 时,了解到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如不控制将要威胁到人类的生 存环境,渗透有关人口知识和环境保护教育。教材对照数位顺 序,安排了 3 个亿以上的数让学生试读,先出整亿的数,使学 生看出只要按照个级或万级的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上一 个亿字,然后出个级、万级不都是 0 的数,教学中间或末尾有 0 的数的读法。学生有了亿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教学这一部分 时,可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自学为主。 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读出下面各数
00900 (让学生说说亿以内的数是怎么读的) 2、出示含有三级的数。 3、导入新课 出示教学目标。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例 1 创设情境 师: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主题 图)。 ⑵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⑶谁来试读读我国人数?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 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 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 际是把亿以内数的读的方法迁移到这。)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 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 0 或连续有几个 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 零都不读。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 0 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 有 0 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1)判断对错: 610 6
八。(w) 读作:六百一十亿 ?(√) 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 100 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w)(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800 00 65 0 00 00重点抽查:哪个 0 读了? 哪个 0 没读?为什么? 5.师:你觉得读含有 2 级的数和含有 3 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 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读法一样,数级扩展) 6、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7、练习三 3 题 三、当堂检测 1、练习三 4 题
四、课堂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 疑。 板书设计: 亿以上数的读法
读作: 八、教学反思:通过课堂交流,我发现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汇报不知 道该向全班同学汇报什么,再一点就是他们汇报时声音太低,整节 课没有争议和争辩,汇报的小组讲什么下面的同学就听什么,没有 闪烁的火花,没有惊人的环节,一个个学生“呆若木鸡”,课堂效 率也比较低。这就是我的第一堂生本教育课。 课后,我仔细分析了这节课,结果发现课前小研究是上课后才 发给学生,学生没有充分的准备。学生自己还没有研究完,我就组 织学生进行交流,这是这节课失败的原因所在。 这节课,我是:让学生经过万以内数的读写法的学习,学生已 具备了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 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为本节课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教材 的编排上为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留下了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 供了思路,主要体现在: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结论, 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然后通过讨论得到。包括后面教 学中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亿以上数的读写等。学生迎刃而解。 第七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 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 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 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点: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学具: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具:自制 CAI 课件、计算器、视频展示台等。 五、教学时间: 六、学情分析: 七、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话,引出新知识 师:(实物投影一个计算器)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师:是啊!咱们地球人都知道,那么你在哪些地方看过计算器 呢? 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师:的确,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它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帮助。那么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教 师随即把板书补充完整:我会用计算器吗?)这就是今天我们 要来学习的新知识。 二、分组活动,操作计算器 1、推销员比赛 师:课前你们都准备了一个计算器,是吗?下面呢,我们来进 行一场计算器推销员比赛,看看谁介绍得最好,推销得最棒! (课件出示: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 手中的这款计算器呢?) 师:那就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推荐出一位伶牙俐齿的 “推销员”到台上来和其他组比一比,开始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重点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计算器 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课件配乐) 小推销员上台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他组的同学进 行补充,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很多知识,我这儿也给大家 带来了一些关于计算器这个新朋友的信息,我们一块儿来听听 它的自述吧! (课件播放“小知识”,由“计算器王国的小使者”自述发展 历程以及计算器工作的二进制等相关知识。) 2、复习基本按键 师:刚才我们班的小推销员们把手中计算器的情况说得很清楚 了,而且计算器王国的小使者也对计算器进行了介绍。下面我 们一块儿来回忆一下这个新朋友各个按键的名称。 课件出示计算器面板图,教师随机提问,如:键盘里有哪些 键?“on/off”是什么意思?小数点键在哪儿?“CE”的作用 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 3、计算器的简单计算 (1)尝试练习 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计算器,那么现在你会用计算器 吗?(教师指向课题) 生:会。 师:那开始试试吧!准备好了吗?请大家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 稿本上。 (课件逐一出示教材第 30 页 11 题的部分练习) 128+284= 24×7.6= 532-178= 371÷7= 0.092÷1.15×25= = 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前五题可以让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 用计算器计算的,重点说说是怎样使用各个按键的。 (2)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师:那
的结果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呢? 师:那么究竟哪个答案是对的呢? (学生争论不休。) 师: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吗?请大家看看,计算器 的键盘上是不是有两个 键“M+”、“MR”?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课件演示: 先按 32×21,得数是 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 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我 们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 672 调出来了,最 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 8093。 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尝试进行操作,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操作的过程。 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练习,你对于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话 要提醒大家吗?对于计算 器的使用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学生:要看清数据,仔细 操作,遇到不清楚的还可 以向说明书求助,从而了解其他按键的使用方法。 三、男女竞赛,看谁算得快 1、师:掌握了这么多关于计算器的使用知识。接下来我们进行 一个男女生大比拼,看看下面的这些练习谁做得最快?请全体 男同学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女同学必须用计算器来计 算。准备DD开始! 课件演示: 第一组: 17+83=62-12=1000×5= 1305÷45=第二组: =835×23=(比赛结果:第一组比赛男生胜,第二组比赛女生胜。) 2、师:从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想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揭示计算快的规律:第一组口算快;而第 二组数据大,用计算器操作更快。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些可以 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浪费时间,会比较慢, 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又快又准。 师小结: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计算 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四、走进生活,解决新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课件播放一个 水龙头滴水的短片,出示具体条件和数据。)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 12 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 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这样计算,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 365 天计算)要 浪费______千克。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 20 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 装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 6 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 约合______年。(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教 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 确输入。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现场将答案填入课件中。 (3)通过算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想说点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 “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让 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 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五、开展游戏,探索规律 师:(出示主持人李咏图片)知道他是谁吗? 生:《非常 6+1》的节目主持人李咏。 师:下面我们也来玩一个砸蛋游戏,怎么样? (课件出示 3 个金蛋,由全班同学一起举手决定先砸几号金 蛋,每个金蛋后面链接了不同的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和练 习。) 金蛋 1:9999×1= 9999×3= 9999×5= 9999×9= 由学生一起用计算器计算前 2 个算式,然后让学生思考:你发 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交流,用发现的规律算得数,再用计算器进行验算,让学 生知道计算器有时还可以用来检查计算是否正确,起到一个验 算的作用。 金蛋 2:课件出示 = 34=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集体汇报答案。 9999×2=9999×4= 9999×7= 师:请大家继续算一下这个答案! ÷333334= 当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位数不够时,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寻 求新的方法。 师: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问:那怎么办?你发现规律了吗? 引导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继续算得数: 111?122?2÷333?34= N个 N个 N-1 个师:通过这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看来啊,计算器这个新朋友 的作用还真不小。 金蛋 3:课件出示,对计算器这个新朋友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六: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有什 么收获? 2、教师就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内容,在数学课中,从 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很少看到这样理论居多的内容,但是分析四年 级的教材,使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数学课中,并不是一味,简单 的学习计算,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还是有必要了解的。 课前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已有一些计算工具的知识,并且安 排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希望他们通过网络能收集到更多 的信息,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学习。毕竟网络的学习不仅能够开阔学 生的视野、加大知识的容量,并且能为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 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 学习。但是,后来在课堂中发现,学生收集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 的,可以说少之又少。经过了解才发现,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可 对于查取信息的能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一部分家庭生活 水平达不到有电脑配置。显然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 难,基于这样的情况,我把教学调整为讲授式学习,介绍我在网上 找到的相关知识。显然,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预设。 第八课时 一亿有多大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感受万、亿 等大数的实际意义。2、在探索中学习“猜想、实验、类推和对照” 的方法,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3、学会用 生活周围的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培养主动、自觉地运用和理解 数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纸张若干、一些生活小常识的数据资 料、计算器。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 六、学情分析:《1 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 内容。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 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 1 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 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 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 感受 1 亿这个数有多大。七、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 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在黑板上写出
和 1 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 解 1 亿的大小:由 1 个亿组成的、由 10 个千万组成的、由 100 个 百万组成的、由 1000 个十万组成的、由 10000 个万组成……由
个一组成的。谁能说说,“”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 大)二.实践操作 (一)称一称 那么
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 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 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 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 刻用了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 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 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 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 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 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 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 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 赏你每月奉禄多加
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 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 粒大 米才有多少一点点。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你能知道刘 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 你能猜想出 1 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学生猜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 1 亿大米到底有多重?(学生讨论) 师引导出设计方案:把 1 亿粒大米称一下 方案 1、先称出 100 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 100,再算出 1 粒 大米的重量,最后乘 1 亿,算出 1 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 系算) 方案 2、先称出 10 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 1 亿,算出 1 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 1 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 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 1 亿粒米的多少。 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 1 亿粒米大约有 2500000 克=2500 千克=5000 斤重,现在知道刘恩每月奉禄多加
粒大 米,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吧? 而我国有 13 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 1 粒米,那么全国一 天下来大约能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 400 克大米,这 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学生计算)13×()÷400=81250(天) ≈223(年)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2、数一数。(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 一本一本的数,数到 100 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 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 90 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 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反馈,指名读得数。(3)进一步探究。谈话:9 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 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 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提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 想? 3、排一排。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 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1)实际测量长度。 请 10 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 米数) (2)列表进行推算。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 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 能还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
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 站成一排,可以饶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如果学生的 计算器只能显示 8 个数位,就要把米换成千米来算。指名说说计算结果。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三、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1 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 3333 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 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 10000 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 1 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 2004 年 2 月 26 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 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 1 亿多只。 2001 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 1 亿部。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想研究哪些有关 1 亿的问题呢?(可能的情况:1 亿张纸的厚度、1 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 亿个人的质量、1 亿秒有多长……) 你能把你想研究的有关 1 亿的问题,设计方案写出来吗?八、教学反思:从 1 万到 1 亿,一是研究方法的应用,二是通过 实际操作、推算,进一步感受 1 亿究竟有多大。反馈时采用一些学 生熟悉的事物、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基础,有助于学生建立 1 亿 有多大的数感,同时渗透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常用数据来描述、理解 大数的意识。在应用中巩固方法,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培养 学生应用的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真假假,如何判断?用事实说话。一要用合适的方法,二要查阅 一些资料。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方法,拓宽视野。总结反思回顾,进一步强化研究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反 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第 9 课时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的: 1.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 的数。 3.结合练 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重点: 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教学关键: 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 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 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 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 么? 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Y间的率是多少? 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 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 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丌同。 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 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 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 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 师:中间两个零戒多个零要怎样读呢? 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 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 注意什么问题? 2.师: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 3.师:是丌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 4.请同学总结写法,这里比较简单,可以请中等的学生回答。 四、比较大小 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 师:如果数位相同和丌同怎么办? 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 师: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 如: 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 1.整亿整万的数。如:470
万 亿 师: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 2.求近似数 如:≈1292 万 亿 师:求近似数要怎么求? 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 字。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 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近似数是丌同的,要注意符号。 六、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 第 10 课时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 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 和相邻两个单位Y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 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 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戒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步培 养数感。 教学重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关键: 2 ≈3 亿 35 ≈35 127 =127 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 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 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戒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 一、填空。 ⑴10 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 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 ⑶ 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 ⑷十万十万地数,数 100 次是(一千万)。 ⑸一个数是由 7 个十万、6 个万和 3 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 0030)。 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 8,万位上是 5,其它各位上都是 0,这个数是 ()。 ⑺1 个百万是(10)个十万,1 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 一亿。 ⑻在 4 和 6 Y间填上(5)个 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⑼ 最高位上的 3 表示(3 个千万),中间的 3 表示(3 个十 万),最后的 3 表示(3 个十)。 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 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 6,这 个数写作(515151)。 ⑾591000 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 二、判断对错 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戒写起。 ⑵ 万 ⑶9□000≈9 万,□里最小填 0。 ⑷四万零五百写作: ⑸404040 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⑴ 元=( )。 A、135 元 B、1350 元 C、1350 万 )个零。 D、1350 万元 )里。⑵读 5000505 这个数时,要读( A、1 B、2 C、3D、4⑶一个数最高位是( A、百万 B、十万)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C、千万 D、亿 )。⑷有一个数,万级是 207,个级是 375,这个数是(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 )。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 20000 的数是( A、19998 B、20003 C、21000第二关:绅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一、在里填上“>”、“<”戒“=”。
二、按要求写数。
吨=900 亿吨 三、求近似数。 74380≈74 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 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810000 千克=81 万千克
万 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 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2000000)+(700000)= (3000000)+(800000)+(9)=3800009 二、用 2、7、0、3、1 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 (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 7 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 等于 3 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 三、用 5、4、7 和 2 个 0 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 ⑴只读一个零:5,4,7 ⑵读两个零:5,7,4 ⑶一个零也不读:5,7,4
大数的认识―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走是哪一位演唱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