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情商还有什么商成语呀

使用成语对汉语有危害吗?
看到这个问题——什么是「共产中文腔调」?()作家困困在答案中说:起初,我蛮小看书面语共产中文的。觉得无非几个特点:爱用助词和形容词,较多排比,使用大量的成语(成语对中文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内容气质上,我们可以简简单单地说那是“言之无物,陈词滥调”。请问「成语对中文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一说成立吗?
按投票排序
成语如果用得驴头不对马嘴,那危害是盆满钵满的。
我看不出成语对汉语起了什么危害。事实上这个命题在我看来荒谬得可以。成语本身就是汉语天然的一部分,说成语危害汉语无异于有人说“你的手对你的身体造成了危害”一样。我想脑子清醒的人都不会把这句话当真。成语的出处比较复杂,但大体上不会离开两个来源:从典籍中精炼,或从民间用语中总结。前者如来自《左传》的 “食言而肥”或《阿房宫赋》的“勾心斗角”,后者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注:也有人认为民间用语不能称为成语,只能说是谚语或俗语。这一点我不太同意,好在求同存异,无伤大雅。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精炼表述。特别是前一类成语,基本上都能在古籍或诗词歌赋中找到出处,查到它的含义。大多数成语中描述的行为和含义直到今日仍然有意义。比如来自《左传》的“食言而肥”,或者来自《韩非子》的“买椟还珠”,即便这些话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先秦年代,可如今的我们不是仍然做着一样的事情么?每一句成语都是我们历史的一片碎片,却也不是单纯的历史纪录,有心人收集起来,就能看到几千年来的这个民族的历史和风貌。后一类成语(或者说谚语或俗语),也许不像前一类那么文艺,但也是长年生活智慧的总结。前一类成语的另一个意义是工整的修辞形式。这和别的语言,譬如英文是很不一样的。英文中有格言和谚语,但就我所知没有像前一类成语那样严谨的句式。严谨的修辞让行文变得简明,虽然可能对不懂成语的人来说拔高了欣赏的门槛,但对有心人来说,查阅成语的出处又是另一种乐趣。很难说这是好是坏。自从推行白话文以来,新成语出现得少了,我不清楚个中理由,但作为已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上千年的大量成语,尊重其存在并适当运用,才是对我们的语言文字认真负责的态度。
针对“言之无物,陈词滥调”的评价来说,我个人觉得台湾书面语是“装腔作势,迂腐可笑”,也可以吧?
作为官话,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是“言之无物陈词滥调”,否则也不存在叫“外交辞令”这样的说法。
有些人就喜欢升级到非要证明“凡是共产了的,都是坏的”的地步,这是一种偏执或者偏见。
我个人认为,“共产书面语”其实是一种语法结构相当严谨的语言模式,大量使用连词,比如“首先其次第三或者即使也许如果”;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正规化了,哪儿用逗号哪儿用句号哪儿是感叹号都规定死了,甚至怎么说的精确准确,怎么说的含糊其辞,都有一定的规则。我们不妨将五四以前的白话文和现在的书面做比较,可以看见期间变化了多少。所谓的共产书面语是汉语的一种形态,是一种被需要的产物,是语言规范化的表现。和计算机语言一样,他必须规范化,否则就不严谨,就会出事。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共产书面语的地方无非就是官方发言和使用手册。而我们通常的口头语,白话文,就是大家经常在BBS,比如D8,天涯猫扑上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灵活多变。
但这并不能成为嘲笑官话“言之无物陈腔滥调”的理由。
成语本身无害,胡乱用成语的人才是危害的根源。成语作为语言的一种都是一种工具,至于怎么用,就看是谁用了。而且每一句话都能带一句合适的成语也算他有本事。
一棍子打死当然过了,但我同意"滥用"成语会对汉语有危害,我指的是现代汉语。现当代语言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逻辑结构日趋复杂,表述注重分析,轻薄单纯的"宣示",尤其是现代汉语急剧西化的现状下。你看古代的文言文章,总会发现作者全篇都是在说我的想法是如何如何的,而缺少分析和论证的成分,是一种纯粹的"宣示"。这是古代和现代汉语很大的一个不同。包括成语在内的各种习语、固定用法在"宣示"上有言简意赅、行文流畅的优点,写起来爽,看起来也畅快。缺点就是指代不明,逻辑不严密。好多地方不细说而是用个成语糊弄过去,确实给人以言之无物的感觉。成语和习语用多了文章容易显得语意模糊,筋骨涣散。而习语滥用到极致的例子就是骈文,骈文的危害不用我多说了吧。英语中的成语更多的是种俏皮话,起个调解气氛的作用,不是什么正式的用法。但很多人会在要求正式和准确的场合大用汉语成语,比如共产中文。从纯粹的文字美感角度讲,现在写作也不适宜用太多成语。成语终究是一种修辞的小技术,但文学早就超越了修辞的层面。尤其是现当代文学,注重的是节奏、质感、文体形式,而不是细部的修辞小伎俩。成语用太多就像做菜加太多味精一样,反而毁味道。我写东西用成语就很谨慎,用多了感觉像自说自话,有中学生作文的幼稚味道。
就我自己的看法,成语是一种有固定意思和语境的词组,人们通常在某种固定的情景会用某些固定的成语。这有点比喻或者引用的意思,我现在在找东西的情况就像海底捞针的情况一样。有时候成语是正好能表达作者的意思,有的时候成语和作者本意不一致,乱用的话就会破坏文意。另外,成语是用法很套路的词汇,用得好的话会让读者迅速理解你的意思,不好的话则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哦,原来就是这样"的理解,阻止了对事实进行更深入地思考。总体来说,乱用成语才会对文章的意思起到破坏作用,用得好的话可以是一篇好文。
把『使用』改成『乱用』,成立。
大体上利大于弊。当然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此外,既然作家困困说,「成语对中文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就当以身作则,不要用什么「言之无物,陈词滥调」这样的成语了,这不是打自己脸么?能在一句话里面前面骂成语,后面转头就用,也实在是记性太差、忘性太好。
成语浓缩了复杂的词义,使用可以使表达精简。常用成语往往在汉语使用者中有固定的褒贬印象,使用这些成语表意一般更强烈,更容易让人明了。要说破坏,主要是破坏语法吧,很多成语词性模糊,有的就是短句,对句子成分完整性是有影响的。不过汉语本来就不甚讲究语法,也不该把责任追到成语吧。
呵呵,不知道这位作者把“言之无物”,“陈词滥调”当做什么呢?
空穴来风!现在你们可以开始猜我是说有还是没有。
Gongchan中文怎麼會愛用成語,巴不得少用不用吧。這扣錯了帽子。
这个说法用到共产中文里面我觉得还真是有道理的,经常就是一大堆的排比,连篇的四字成语,读上去很有气势,革命小将们个个热血沸腾,但是去掉表面,看下表达的实质内容,其实是逻辑不清,空洞无物,无视事实而已。在这些华丽的修辞之下,人往往会忘了问为什么,对不对,道理何在?上乌有之乡看看,就是这感觉
看是写什么文章了.写科研论文、工作文件这些还是不要有成语吧,特别是那些带典故的成语和意境抽象有点绕的成语。什么廉颇老矣、邯郸学步这些,因人不同,容易有理解偏差.... 阅读起来还容易跳戏......写小说、杂文啥的就可以使用了,可以给阅读增添很多玩趣;还可以使一些散文、演讲稿啥的看起来读起来显得更美更激情;写那些檄文、共产中文啥的话就必须大量使用了,不然很难写出到那种讥讽和装腔作势、含糊拖沓的效果... 不得不说这些奇妙的语言效果都是成语的功劳,要说成语肯定是不会破坏汉语的,而是丰富加强了汉语的表达力。只是有时没用好或用多了会破坏一篇文章,这倒是真的......
成语本来就是汉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组成成分,怎么常用就成了危害汉语了?难道又想把汉语搞成中医那样么?想从根底上削弱汉语从而实现现代化么?扯淡!
成语是汉语的特色和精华,至于怎么用这些成语,是另外一回事,题主应该问的是:共产中文里成语的滥用会不会对汉语的发展构成威胁?
成语用的好,对文章说话起到很多点睛的作用。如果滥用,那就是人的问题了;所以成语是汉语的一部分,不存在危害一说。
我对他的爱真是罄竹难书啊。这句话可以吗?
中文是单字象形语言,一切词组和引申义都出于语言习惯,所以中文本身是一种成语语言。
题主所说的“共产主义腔调”和成语的关系不对。成语只是工具。在很多时候一句成语所体现的含义需要很多话语来描述。同时每一个成语后面一定有一段故事!这满满的都是中国的文化啊!怎么会破坏中文呢?!本栏最新发布
本栏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沪ICP备号& &&&特别感谢提供带宽和技术支持&&&| &|&&|& |& |&&|除了九九归一这个成语,还有什么后面两个字也是归一的成语吗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除了九九归一这个成语,还有什么后面两个字也是归一的成语吗
除了九九归一这个成语,还有什么后面两个字也是归一的成语吗
九九归一是成语吗?例如:三言两语,还有什么言什么语?打成语越多越好!
例如:三言两语,还有什么言什么语?打成语越多越好!
胡言乱语等!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花言巧语,甜言蜜语
三)言(两)语、(花)言(巧)语、(甜)言(蜜)语 、流)言(蜚)语 、(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温)言(软)语(恶)言(恶)语 (风)言(风)语 (污)言(秽)语、自言自语 、只言片语、少言寡语
轻言细语、风言醋语、风言风语、闲言碎语、不言不语、只言片语、豪言壮语、少言寡语、流言蜚语、尖言冷语、风言雾语、风言影语、轻言轻语、轻言软语、黑言诳语、好言好语、冷言冷语
好言好语 片言只语
七言八语、千言万语、作言造语、伤言紥语、冷言冷语、
冷言热语、出言吐语、少言寡语、尖言冷语、花言巧语、
甜言蜜语、轻言细语、自言自语、风言风语、胡言乱语、
自言自语 风言影语、轻言轻语、轻言软语、黑言诳语、好言好语
轻言轻语: 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秽言污语: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给你补充:不言不语 不说话,闷声不响。 谗言佞语 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出言吐语 犹言谈吐。指说话。 多言多语 指不该说而说。 风言醋语 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风言风语 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风言雾语 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风言影语 捕风捉影的话语。 甘言美语 甜美动听的话。 罕言寡语 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豪言壮语 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好言好语 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黑言诳语 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胡言汉语 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话言话语 犹谈话。 秽言污语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尖言尖语 指言语尖酸刻薄。 尖言冷语 指言语尖刻。 冷言冷语 冷:意含讥讽。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冷言热语 犹冷言冷语。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流言飞语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同“流言蜚语”。 流言蜚语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流言风语 犹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龙言凤语 比喻轻松绵言细语 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能言快语 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片言只语 零零碎碎的话语。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七言八语 形容人多语杂。 千言万语 形容说得话很多。 轻言轻语 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轻言软语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同“轻言细语”。 轻言细语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三言两语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散言碎语 犹言闲言碎语。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伤言扎语 方言。指说讽刺话。 少言寡语 指平时说话不多。 殊言别语 指方言土语。 甜言美语 指说好听的话。也指好言好语。 甜言媚语 甜蜜温柔的话。同“甜言软语”。 甜言蜜语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甜言软语 甜蜜温柔的话。 闲言长语 议人长短的唠叨话。 闲言淡语 ①无关紧要的话。②犹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闲言冷语 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闲言泼语 指与正事无关的话;废话。 闲言碎语 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闲言闲语 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闲言赘语 无关紧要的话;多余的话。 涎言涎语 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 一言半语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一言两语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淫言狎语 轻狎的言词;淫秽猥亵的言词。同“淫言媟语”。 淫言媟语 轻狎的言词;淫秽猥亵的悠扬的音乐之声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好词好句好段-一句话-名言警句-格言-成语-伤感句子-优美诗句-唯美句子素材库分类大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劫还有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