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动画片,宇宙战,主角喊百卡士酸奶变身,名字叫啥?

由教授这个人物看《潜罪犯》的得与失
提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潜罪犯之教授(霍天任)
  
  
  
要说吴镇宇的银幕经典形象,估计大部分人首推《无间道2》里的那个斯文阴郁的黑社会老大------倪永孝,以配角身份成为全片最有压场感的演员,以炉火纯青的演技冠绝全片,以至于豆瓣上很多人说看《无间道2》就是看吴镇宇的表演,五颗星都是给吴镇宇的,尽管《无间道2》最终没有获得任何表演上的奖项,吴镇宇也没有在他表演的巅峰期迎来应得的荣誉,但经典就是经典,那些鲜活的银幕形象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更加值得铭记,比如-----倪永孝。
  
  
香港有评论说《潜罪犯》里教授这个角色是吴镇宇近年塑造的最好的角色,充分证明了他的好戏与多变。近年?近几年呢,自从倪永孝那个高峰此后的《神经侠侣》《纽扣人》《茶舞》《双食记》也不乏精彩表现,只可惜在观众经历过倪永孝惊艳后,对吴镇宇的期望值变得越发高,尤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倪永孝的经典地位越发明显的现今。
  
  
如果说无间道2里的倪永孝是个内心冷到极致,违背世人常见眼光斯文型黑帮老大的话,那《潜罪犯》里的教授则是是一个内心充满火焰浑身散发领袖气质革命者。没看电影之前,光看造型和剧情简介,我以为吴镇宇不过是再次贡献出一个年龄升级版倪永孝似的反派,但看完电影我惊讶于老吴再次的变身,他收起曾让无数观众惊喜的锋芒毕露,面部表情变得越发沉实、稳重,他合理的利用了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使这个教授的角色令人意外的多了种令人信服学究式的温文与慈祥,这种意外也许就是岁月赋予演员最可贵的资本。
  
  
看完电影感觉,教授这个角色要是能立起来,令人信服实在是太难了。与之对比的倪永孝是由剧情带动人物,他有收服、铲除四大家族、警匪对峙等强烈戏剧冲突,他又人物的中心“孝”字,可以用点盖全。
  
  
但教授这个角色的立足点在哪呢?他做的每件事都没有对他本人有任何好处,他每次付出甚至生命的付出都不是为索取既得利益乃至功名,你说他图什么?他唯一的私心就是用犯法不犯罪的手段想将社会能变得更加公平、公开、公正,这根本就是个非常理想化非常梦幻的一个人物,难怪吴镇宇看完剧本后说这个人物简直就是孙中山在宣扬三民主义。
  
  
当剧情不能合理带动人物,主要人物命运就要担起推进剧情发展的重任。所幸编剧非常钟爱这个角色,或者可以说是编导太想借这个角色反映他们的心声,所以他们赋予给这个角色太多的责任,是不是因为老吴来演,可以写的突破些有力度些,因为作为演员的吴镇宇能接的住。
  
  
但我还是想问编剧,教授这个人物的走向是不是已经偏移了最初的设定?
  
也许在最初,在最初公开的剧情简介上,潜罪犯俨然还是个双雄对决简单的警匪、黑白对峙的故事,而成片后的感觉已经不是一句黑与白能解释的了。编剧说为这个角色改过7、8遍,我想应该还加上了邱礼涛与吴镇宇的意见和观点,最终教授这个人物,这个似乎应该出现在内地七八十年代革命影片中的人物赫然出现在2012年香港电影中了。这种具有使命感的角色真的在香港电影里是没有看过的,《潜罪犯》大胆的用最商业的包装做了一件最不商业的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香港电影人内心里那团炙热的烈火。
  
  
吴镇宇该怎么演?他也不是神仙,这么难搞的角色演过了假大空,演欠了根本没有说服力,毕竟电影中这么多人认同教授那套理论呀,从来这种类型角色都是有些费力不讨好的。
  
  
一堂课三场戏
  
  
严刑逼供-------一个全世界警方都感到头痛、敏感的问题。
  
一堂关于严刑逼供的公开课。
  
  
第一场,在电影开片教授把这个议题在警官公开课上提出来,一句什么对与错直接揭示电影命题。编导很明确的通过教授的口告诉观众,我不想讲什么大道理,只是想让大家看完电影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第二场,在电影中间,教授手术前利用回忆形式出现,教授提出严刑逼供得到情报可靠性是非常低的,但如果用严刑逼供疑犯5岁的女儿才能得到情报,作为警察你会怎么做?
  
  
第三场,应该在结尾,很遗憾,电影没有出现,是不是编导也没有答案呢?还是拍了但最后删除了呢?当然也许编导就是想提出问题,答案观众自寻。但欠缺最后的这场戏不但教授形象打折扣,剧情也不够完整,其电影的力度也减低了,我一直在期待电影能首尾呼应给出一个结论。
  
  
我的假设
  
  
第一场,提出可以严刑逼供的是麦长青,他同教授分属两个不同的阵营。
  
第二场,(电影已拍)不同意严刑逼供,带出台下学生中的智叔、杜汶泽,闪回中出现的文咏珊。
  
第三场,片尾再次通过闪回形式出现教授授课镜头,用教授对严刑逼供的结论做画外音,镜头则对准在座的学生,很多在电影中出现的没有名字的警官被一一扫过,这样也许对全片更有深刻的含义。
  
  
吴镇宇很少演知识分子,印象中只有《做头》里那个编辑,当然如果医生和机长也算。这个教授则是不折不扣的高级知识分子,老吴在讲台上台型稳健,从形体、着装上无限靠近知识分子的做派,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老吴那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漂亮的演讲。
  
  
台词是表演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如玩口音的靓坤、压低声线的倪永孝,都是吴镇宇用心塑造人物的典范。这次饰演教授,老吴也从语态、语速上都对人物进行了修饰,台词不但说得清晰明了而且充满激情,极具煽动性,符合教授育人传播思想的逻辑关系。一个好的演员就是有本事从立体的空间去建立人物。(建议大家一定看原音粤语,老吴在台词设计上很有一套。)
  
  
三次爆发力
  
  
郑保瑞说,吴镇宇是个非常有爆发力的演员,很多演员都是在戏里某些时候有,但老吴则是全片都有,非常难得。
  
  
第一次,面对黄宗泽质问,为什么拒绝他申读法律,吴镇宇先用一种近乎玩世不恭的语气反问:“为什么学法律,为自己上诉吗?别傻了,有一个标清理论,一次是囚犯一世都是囚犯。”而后他换了腔调,开始了他的解说。
  
“这个世界玩你,你就被它玩吗?”“
  
“世界对你不公平,你就要站出来抗争”
  
“不满意这个建制,就要走进这个建制拆散它。”
  
“大部分法律,都是既得利益者定出来保护自己的。”
  
“这世界不应该这样,也可以不是这样的。”
  
“黑,不一定是黑,白,不一定是白。”
  
“历史上每一次革命,都是由犯法开始的。”
  
“我想你加入我们,一起去改变这个不公平的世界。”
  
  
《潜罪犯》有很多组惊艳的台词,这是其中之一。黄宗泽在事后接受访问时讲,完全被当时吴镇宇的表演给迷惑住了,已经分不清自己还是剧中人,总之是完全被教授给洗脑了。
  
这是一个演员功力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的。
  
  
第二次,拉风哥想趁红姐老爸被害之乱逃跑,可惜给抓回来。红姐力主干脆杀了拉风哥,但教授不想滥杀无辜。如果说面对囚犯的黄宗泽,吴镇宇用得是语重心长,长者的气度来感化那个小混混的话,面对拉风哥,吴镇宇则表达出此刻教授恨铁不成钢的复杂情绪,一方面他不想再死人,另一方面面对固执的拉风哥他用肯定的语气说出了他坚定不移理念,尽管这个理念拉风哥并不理解与支持。
  
  
“你知不知为什么他要犯法,是因为,在合法的途径得不到公平的对待,他只能用非法的手段去拿回自己要的东西。”
  
“你告诉我,为什么同性恋是犯法,安乐死又是犯法?”
  
“因为,法律是人定的,但我们为什么要遵守是人定出来的而又不公平的法律呢?”
  
  
看到这段台词我简直无语了,这段话是编剧、导演、还是老吴,到底是谁想说的,还是所有人想说的?当年在《高度戒备》里,麦昆就是一个想要拿回自己失去东西的抢劫犯,被影评人喻为导演林岭东其实是在暗示香港人对97身份回归的一种质疑,现在回归14年后这部电影直至关键。14年来香港的变化状况,只有香港人自己才能明白,最近香港政府的一份问卷令人深思,在“你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的选项里,有37%香港市民选择认同自己是香港人,只有17%的香港市民选择是中国人,这是自97后同类问卷最新低。
  
  
非常喜欢老吴这段戏,感情充沛爆发力极强。教授面对拉风哥从徐徐善诱耐心开导,到他诉说社会不公平时的义愤填膺,再到拉风哥拒绝时的失望与无奈,老吴演得层次分明,说到动情出你能明显看到他泪光闪动,那一刻你就觉得他不是在演一个满嘴理论的教授,这根本就是吴镇宇本人一直想说一直想讲的。在这段戏中老吴和红姐两个人交相呼应,把两个刚刚面对亲人遇害又面对对手质疑的教授与大毒枭演得精彩纷呈,我有多想看他们合作呀,从《无间道2》里的姐弟到《神经侠侣》里的姐弟,再到《潜罪犯》的搭档,真是过瘾,只可惜这样的机会为什么这么少,这么少。
  
  
第三场,在影片的结尾,拉风哥劫持智叔,要教授出来对峙。
  
  
老吴在这场戏里终于给我了一种我期望已久的惊喜,当他面色平和调侃拉风哥处境时的优雅;当他面对拉风哥对智叔施暴时内心不安与面上的冷静;当他戏谑的嘲讽拉风哥“砰”的那句枪响,这个样子的吴镇宇是我以前见过并喜欢过的反派的样子,这一刻我想说,老吴原来是反派,但在这之前75分钟戏里的那个知识渊博,感情丰富,温文尔雅的教授,那个我认为一直在讲理的教授又是谁呢?
  
  
  
四次心理战
  
  
看最初的简介,我喜欢编剧对谁是最危险人的定义,那些外表看着凶猛的人也许只是外强中干,而貌似普通人的往往内心更加凶险。可惜,我想看到的心理陷阱没有看到。
  
  
第一次,初次在狱中相遇的外貌凶狠的林雪,林雪因为教授坐了他的位子威胁教授,结果当然被熟悉犯罪心理学的教授给玩弄。
  
  
第二次,杜汶泽演的大切在浴室精神错乱想勒死拉风哥,教授用心理学来解救拉风哥。我只能说,演员们都演的不错,老吴再次表现出他超强爆发力的小宇宙。
  
  
第三次,狱中放风时教授与拉风哥相互触摸对方的心灵。这个真的不知所谓。我觉得谁也没有真正触底到对方的心灵深处,可能是篇幅有限的关系。
  
  
第四次,教授出狱后返回监狱,怂恿拉风哥越狱。这段比较好看,稍微有些对垒的感觉。但是如果你看过《高度戒备》,当警察刘青云隔窗与嫌犯吴镇宇探讨杀人过程,你就会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心力角逐,什么是以守为攻,以攻为守,什么叫势均力敌。
  
  
其实,不光是香港还有内地,可以说没有一部是堪称心理战典范的好戏。很多都是徒有高智商的名号,其实分析下来漏洞太多,沙石太多,完全禁不起推敲,这部也一样,存在着很多问题,那些所谓的心力角逐都看的不给力,拉风哥在教授面前像学生多过像对手,完全没有可比性,完全没有对手的Feel,感觉一直是教授在徐徐诱导拉风哥,一直执着的在争取拉风哥相信他的理念,如果教授想杀拉风哥,有10个拉风哥都翘了。在所谓的心理战这方面,我不满意,因为我没看出来战。这不是演员的问题,是编剧没有把点写出来,没有为角色铺排好。本来应该是全剧亮点的心理战却成为最为薄弱的一环,非常可惜。但也许剧本原本不是这样的,再创作时走偏也有可能,还有可能成片时剪掉了,反正从我个人感受来说,这部戏就是公映版84分钟的也是被删减过的。
  
  
三次人性描写
  
  
教授这个人物设置太神了,一定得为他接点地气,于是有了这三场我认为非常精彩的教授侧面描写,也许这才是我觉得吴镇宇饰演的这个教授真正可信的基础和这个角色魅力所在,老吴真没有浪费他的个人魅力,早已不是后生靓仔的他用他强大的气场终于把这个看似没法成立的角色给立起来的。
  
  
第一场,大切自伤掏肾给儿子救命(编剧完全没有医学常识,这段不合理性不做深入探讨),教授为了救大切将自己的肾脏捐献给他。我觉得这是全片对教授这个人物最好的注解之一。教授其实是一个无私的人,他是可以为自己的理念去牺牲一切利益甚至伤害自己身体这样的一个人,这属于人格魅力范畴。也因此给后来廖启智对教授钦佩追随他做到最好的注释。
  
  
第二场,红姐海葬父亲,教授向红姐解释为什么把可可带在身边。
  
“她精神有问题?”红姐问。
  
“在你怎么看,这个世界,你顺从权利就是正常的,不配合主流社会的要求就是有病的了。”(唉,我想说,老吴你是在说你自己吗?)
  
教授是杀死黄宗泽的主谋,但他应承了黄宗泽最后的嘱托,一直将可可带在身边关心照顾她,让她处于一个身心舒服的状态,这种潜在的危险性他忽略了,最终死于可可之手。
  
  
第三场,拉风哥被廖启智追杀,无辜搭上卡门的性命后,教授与智叔在汽车里的一段对话。这也是我非常喜欢吴镇宇表演的一场戏,是另一场对教授人性深入的描写,这段无论从剪辑还是镜头运用都非常精彩,中间还穿插三段回忆,我想说要是全片都这么做,水准就高了。
  
如果说前面吴镇宇一直在去努力塑造教授的威严与气度,而这段他完全收敛起来,那副眼镜摘戴戴依然是他手中可以带动观众情绪的道具。
  
  
“我的肾在大切身上,他死了,就像是我的一部分死掉了,这种感觉很奇怪。”
  
  
教授有他一直坚持的理念,但他绝不是一个为了目标可以不择手段的歹徒,他不认同智叔为理念可以不顾别人死活,他承认卡门背叛他他不开心,但他并不想因此而搭上拉风哥与卡门的命。吴镇宇将此刻教授一方面对智叔的所作所为不满,但又理解智叔急功近利的原因,老吴将这种微妙很难拿捏的感情演绎的精准非常,最后那句:“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如果你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段片我可以作为私人珍藏,我衷心希望下个星期你可以好好的做你的一哥。”冷冷的语调令智叔不寒而栗。再次推荐粤语版,老吴的台词说的太棒了。三段台词,三种语气,教授这个人物的伤感、质疑、威胁三个心理变化层次分明。
  
  
好了,在这若干场戏之后,教授的形象基本上面目清晰了。
  
我很讨厌编剧最后对教授个人身世的描写,为什么他就会是单身家庭出身,为什么他就一定会有忧郁症,为什么他就会想自杀,这段描写简直就是对教授这个人物极大的讽刺,原本前面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内心充满热情的教授形象一下子就打折扣了,编剧对这种人物的认识实在是太肤浅太程式化了。
  
  
如果此刻拉风哥质问教授:“为什么你出身书香门第还要在美国读书时带头闹事,为什么你有着名牌大学的教授不好好当却要教唆别人犯法,为什么你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却要走进建制并想拆散它,为什么你家庭美满、生活富足却还有这么多不满?”为什么,就是因为教授有个理想,要社会所有人都能享受公平、公开、公正的对待,他为他的理想可以舍去小我,舍去自身已经得到的富足,这样的人物更有力度,对社会的控诉才更加悲壮,只可惜编剧并没有最终给教授一个令人满意的高度,仿佛用一句单亲家庭就解释了教授理念的最初始,简直可笑。
  
  
尽管有不满有疑问有惋惜,但有失也会有得,依然要向这部电影的所有台前幕后工作者致意,感谢你们在一切朝钱看,一切向北看的今天,你们还想给观众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提的有些密集,大家一时半会儿还消化不了。但毕竟还有你们这群人能扪心自问的说:“我做了一件有良心的事,讲了些真心话”,因此忠心的感谢你们。
  -----------------------------------------------------------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当时内地还看不到电影,
  如今要公映了,却很想看看内地到底能将此片剪辑成神马样。
  另外,大家和我都忽略了一个问题,
  就是此片是一部没有爱情、没有打斗、没有激烈枪战,
  非典型香港电影。
  面对如此缺乏娱乐因素的电影大家还能有所感触,
  单从这一点来说,
  该片的编剧、导演,演员都算成功。
  --------------------------------------------------------------
  
  首都电影院
《变节--潜罪犯》内地公映80分钟版
  
  
其实,我真没想笑,谁知当看到《潜罪犯》中那句最著名的台词,历史上每一次革命都是从犯法开始的,改为历史上每一次变动都是从梦想开始的时我就当场笑喷,身边那位大哥甩了句,靠,改的什么呀,就干脆提前退场了。从那一刻开始,我对内地版《潜罪犯》充满了期待,看看他们到底都改动了什么。
  
  
凭心而论还是应该感谢总菊,这么敏感的电影能引进,这么敏感的台词能公映,虽然有改动,但全片基本论调是没有改变的,这就是进步,感谢总菊。
  
  
除了革命那句,还删除了以下几句
  
“不满意这个建制,就要走进这个建制拆散它。”
  
“大部分法律,都是既得利益者定出来保护自己的。”
  
“现在这个社会顺从权力就是正常的,违背社会主流就是有病咯”
   “什么叫犯法?你知不知道一个人为什么要犯法?是因为,在合法途径上,他得不到这个世界的公平对待,他只能用非法手段去拿回自己要的东西。你告诉我,为什么同性恋是犯法?为什么安乐死也是犯法?因为法律是人定的但是为什么要我们去遵守人家定出来而又不公平的法律?”
  
“一百元你们赚了九十九块,我忍了。剩下的那一块为什么不给我们”
  
那个高墙与鸡蛋的对比,被诡异的换成了石头与鸡蛋,靠。
基本上大家觉得惊艳的台词都被改装或删除了,于是这部《潜罪犯》居然有个4个不同的版本。
  
内地公映版,粤语和国语,注意,这个内地公映的粤语版,吴镇宇居然重新配音过。
  
网上流传碟版,粤语和国语,注意,这个版是84分钟版,其中国语配音与粤语原版内容一致。
  
也就是说,tvb配音一哥张艺,居然配了两个版本的《潜罪犯》,难怪他在微博上吐槽,这是他一年中最艰苦的一部戏。
  
  
说到结尾,拉风哥粉和潜行阻击粉应该高兴,因为内地版拉风哥不但没死还加官进爵,当了督察,卓景全被抓,可可因精神有问题杀教授而不追究法律责任,当然,最亏的是吴镇宇,哪个结局他都得死,反正他也不是在电影里死的第一回,再多一次也无所谓。
  
  
最后那段触目惊心的字幕没有了,基本上电影最精华的部分都被有机的河蟹或改编了。
  
这样的《潜罪犯》你满意吗?
  
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看时是笑了,真心欢乐了。
  ------------------------------------------------------------------------
  
  转一篇影评的片段,从这个角度看潜罪犯很有新意。
  
  
很少见到一部电影会像《潜罪犯》这样,通篇可以不突出任何主题,不表达任何思想,不代表任何立场,只是单纯的烘托Laughing与教授、教授与社会棋逢对手般的对弈,以博弈为剧情的中心而展开并完结的电影。可以说,当我第一遍看《潜罪犯》时,以主题为重心的惯性思维直接把这部不知所云的电影丢弃到了烂片的行列。但源于被吴镇宇的演技所折服,再看过一遍这部电影时,突然明白了邱礼涛对待这部电影的用意,就像当初误解《第一诫》不是个合格的类型片一样。殊不知,《第一诫》早已闯出了类型片的范围。而《潜罪犯》则早已脱离了以弘扬某种思想为主要目的的范畴。使电影回归到了单纯地通过矛盾冲突为主线的戏剧上。不求意义,不求思想,单纯到连弘扬英雄主义都不要的程度上。只突出博弈,突出两个人(或集团)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
  ------------------------------------------------------------------------
  
  
好久没上来,看见这么多朋友留言,说明这部电影还是有值得大家讨论的地方。喜欢这部戏的大部分朋友是喜欢上编导所提供的一个比较新颖的理念,也能就此理念而说些自己的看法,另外就是吴镇宇气场十足的表演。不喜欢的大多有一个理由,就是电影里的拉风哥没了电视剧里的风采,这令很多看过电视剧的观众失望了。
  
  
无论是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总之这样一部奇奇怪怪的香港电影每天被成百上千的点击播放着,微博中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引用潜罪犯中那些离开电影的衬托依然熠熠生辉的台词,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原来这个世界不应该这样,也可以不是这样的。。。。。。。。。。。。。
  
  
  
  
  拉风哥揭露教授身世那里真是全片最大的一个笑点
  要火!先佔位
  的确最后的身世的确是任务塑造的败笔
  点评太到位。+1
  此片绝对会被和谐
  本片已经是被和谐过的了
  首先为吴镇宇鼓掌。
    而这样的收尾是美中不足,是从教授的立场来看。
    我想,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尾并不是编剧的初衷。前面大量篇幅来塑造的革命家形象,最后却被代表坚持当今所谓的正义与公平的L一句单亲家庭,复仇情绪这样的囊括,简直是在暗示这种理念的必然失败。到最后却成一部的教育片。也许是有这样的结尾才能公映。但教授所传达的理念会给人带来多多少少的思考。
    但,我不赞成片子联系到中国人香港人这种层面的思考。假如是,就太卑微。
  教授完全福柯翻版
  影评和电影一样精彩!尤其是最后的一段。
  非常有力度!
  这部片本来我是冲着拉风哥谢天华去的,看的过程中,无疑再次被吴镇宇的功力折服。吴镇宇的风头完全盖过了拉风哥谢天华。
  教授吴镇宇对世界提出的一些质疑我是非常喜欢!
  “法律是什么,就是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我只是犯法,没有犯罪”
  
  老戏骨就是老戏骨,看吴镇宇演戏总是这样畅快淋漓。
  
  
  感觉这部戏可以拍得更好,楼主对编剧在情节设置上的弱点分析得也很对。
  没想到这部片提出要改造世界这么大一个主题,但是感觉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在对这么大的主题的把控上很欠缺技巧和技术。
  很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特别是结尾一段,草草收场。有些莫明其妙的感觉。
  
  
  
  片尾字幕是最大的败笔。还有就是时间太短了,90分钟不到的片长要承载如此多的东西,很难很难。
  如果看片仔细,大家可以看到教授家里摆着的都是福柯的巨幅照片,显然导演在向观众暗示他的主题。
  我看到的电影版是,最后那里教授说他赞成使用逼供那五岁小女孩。不过是一略而过的,很快,估计你是没有留意。
  各种生搬硬套,如果不是吴镇宇演这个角色,这片子就彻底完了。。。。
  ls+max
  楼上这些亲晚上都不睡觉啊……
  战略特勤组.
  @品诚客烦
  不仅家里的福柯照片,还有书籍的名称,教授的经历,都是福柯的影子。特别是其中说教授大学时得忧郁症尝试自杀,福柯也是。
   13:21:09 Holiday.  战略特勤组.
  
  
  教授提问的那段果然想到了这部西片里的审问恐怖分子的手段
  
  同时公开课里有一集也是说这个的(忘记课名了),大意也是这样:对付犯罪分子 什么样的审问是合法又迅速的审问到准确情报?
  我只是想确认最后面两个人是不是同归于尽了?!
  导演太刻意了,很好的理念最后弄得东倒西歪的,
  可惜了,
  本来就是奔着laughing才去看的电影整场都把注意力都放在laughing身上。
  看了楼主的点评才发现自己看的时候忽略了很多吴镇宇制造的细节
  准备再看第二遍
  铜墙铁壁和鸡蛋,我永远选择站在鸡蛋这边。
  我只是觉得84分钟的片子已经被河蟹过,至于结局,不如不看呢,只看前面70多分钟更好!
  非常值得参考的影评。不过,我觉得最后身世的解读,其实也无不可。单亲,让他失去了亲情,让他明白一个人不能被剥夺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没有人可以随意剥夺属于他人的东西。
  一部很古怪的港片,少见。
  结尾不应该这样,,,
  我觉得全片在00:54:15的时候出现了严重漏洞! 注意吴背后的那个MIC
  严重同意后面LAUGHING对教授的背景与人物性格完全不对称的的传达,教授如果是在简单是在单亲家庭长大,被人虐待过,或者得过忧郁症自杀,那把教授的心理就想得太弱小了,这与他希望推翻建制,改变世界的理想不相符,他是一个为实现公平公正理想无私到愿意伤害自己身体的人,怎么会跟那么阴郁的童年背景扯上半点关系
  还有就是教授这儿角色好不容易立起来,刚把观众都给洗脑成功,却这样莫名其妙又有些合理的被干掉,感到可惜,这部戏拉风哥完全就出在一个小学生的角度在听教授论道,其实他后来多少也有一点认同,但因为碍于他是警察的身份, 所以强迫自己不去相信教授那套理论,后面被警察当做坏蛋干掉,多么杯具的两个任务,如果他一开始就认同教授,就不用死那么多人,那个长腿的CARMEN啊……
  支持下
  非常可惜的是导演编剧的局限性,开放式的结尾不好吗,
  不一定非得弄死教授和拉风哥,
  死其实不是最令人纠结的,
  有时候活着更痛苦。
  还有就是教授这儿角色好不容易立起来,刚把观众都给洗脑成功,却这样莫名其妙又有些合理的被干掉,感到可惜
  +1
  最后的结局虽然事先有了铺垫,但是是为了与电视剧的衔接而生硬为之,一个革命者竟然以一种电视剧般的俗套死法而终结多少有些唏嘘。
  
  ls,他们编不下去了,
  给了个极其可笑的结尾。
  浪费这么好的题材。
  很感触 但同时也在想犯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法是人定的,而犯罪呢?貌似也是一些人定下来的规定,怎么的行为被规定为犯罪呢?
   22:56:18 品诚客烦  非常可惜的是导演编剧的局限性,开放式的结尾不好吗,
    不一定非得弄死教授和拉风哥,
    死其实不是最令人纠结的,
    有时候活着更痛苦。
  
  就是咯,如果片尾仅是从教堂外的视角,然后从教堂传出两声枪声,再接上梁笑棠与小女孩的镜头,砍掉最后的字幕,那是不是更好?
  从结局得知终於杜绝了再续拍下去的可能了,总算為laughing系列划上了一个经典的句号
  ls,他们编不下去了,
    给了个极其可笑的结尾。
    浪费这么好的题材。
  ====================
  我也觉得,要么就是纯粹的双雄对决模式,不过这样一来拉风哥那边就太弱了些。开局铺这么大摊子,却又这么草草收场,实在可惜。
  “你顺从权利就是正常的,不配合主流社会的要求就是有病的了”揭示教授的身世 正是为了配合这种需要哦
  国内上映,,如果没看过潜行狙击甚至学警狙击的,可能还真看不懂。
  全戏成了吴镇宇的狂飙。他一演配角就绝对抢戏,他自己演个主角就基本上是烂片!不知道为什么。
  这一次,拉风哥的魅力没能抵挡住教授,我都一次次被教授说服,这是一部有深度的电影,是一部让人思考的电影。
  顶,好电影,顶,好影评。
  你知不知为什么他要犯法,是因为,在合法的途径得不到公平的对待,他只能用非法的手段去拿回自己要的东西。”
  感觉结局断了拉风哥再起的后路
  许多台词都很精典的。主角是教授。吴镇宇的演技越来越炉火纯青了。
  吴镇宇太抢戏了~哈哈
  其他人尤其是谢弱爆了
  结局不搞什么单亲家庭的 这片估计别说上映了 直接就成禁片了
  看到很多豆友在批教授“单亲家庭”、“抑郁自杀”这段情节,对这一段我个人认为情节和对白设置没问题,不但不影响前面对教授的塑造,还有悲怆的反讽在里边。大家注意那段台词是拉风哥说的,并非教授回忆或口述。拉风哥代表什么?其实他就是千千万万鸡蛋中的一个,是想融入铜墙铁壁或已经习惯了在铜墙铁壁里生活的符号,自认为“正义”,却搞不清楚那是谁的正义,只要是主流的思想,他都认可,而教授的非主流思想他则滴水不进。这是个被铜墙铁壁捂熟了的鸡蛋,甚至可以放过杀死自己老婆的凶手——因为主流思想告诉他警察杀罪犯就是犯罪。最后通过拉风哥这个鸡蛋代言人说出关于教授的一切“不良历史”,难道大家不觉得很熟悉吗?任何一次失败的“革命”都是谋反未遂,给谋反的人使劲沷脏水不是一直重复的历史吗?所以我认为编剧和导演根本就没考虑过什么禁不禁的,他们只是想借教授狠狠吼一嗓子。另外,许多人认为结局败笔,还有建议给开放性结局,我认为原作就很好了,因为片子一直在说现实,而不是谈梦想讲希望。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铜墙铁壁诏曰:“谁要和我对着干,我就把谁灭掉。”革命的火苗被掐灭才是最现实的,虽然很多人不愿意看到。这部电影体裁非常好,可惜了导演真没拍好,感觉象在看电视剧,如果不是吴哥镇场,更加电视剧了。但吴哥太强大,他的对立面太弱,没劲。还有教授死得太简单太草率太随便,最起码给个荡气回肠,悲愤雄壮的死亡啊~~
  身世真的很囧,但是我也不贊同要教授出身是什麽書香門第名門世家。。我覺得教授就該是一個從小有理想的普通人奮鬥至今,這樣感覺才突出這個人物真的特別。。。。什麽快餐店搗亂··我的天啊要不要那麼囧
  其实我觉得教授的身世设定没有什么问题耶,我还挺喜欢这种设定的。我觉得教授因为有不幸的经历,所以才更加明白公平公义的重要性。而且这样教授有点小变态的感觉,我喜欢!!这种有反社会倾向,但是理想又很高尚的理想的人最有爱了!!
  我只能说这是港片这几年最好的编剧和片子了
  我朝的“革命家们”,有几个没有苦出身??
  
  唯美主义和激进主义必然引导我们放弃理性,而代之以对政治奇迹的孤注一掷的希望。这种非理性的态度源于迷恋建立一个美好世界的梦想,我把这种态度称为浪漫主义。它也许在过去或在未来之中寻找它的天堂般的城邦,它也许竭力鼓吹“回归自然”或“迈向一个充满爱和美的世界”;但它总是诉诸我们的情感而不是理性。即使怀抱着建立人间天堂的最美好的愿望,但它只是成功地制造了人间地狱——人以其自身的力量为自己的同胞们准备的地狱。
----卡尔 波普尔
  
  编剧力图表达他在电影前中端想传递给观众的,但往往就是这样,必须屈服于现实的压力,将电影删删改改直至符合公映的条件,同时也已经面目全非。
  
  也对,阴暗面是不能见诸天日的。
  我靠我看的国语版的md怎么觉得写的和我看的屁关系没有啊!!!!
  面对吴镇宇,拉风哥完全像配角,功力不在一个级数上,看完后只有对教授这个角色的印象!
  这个剧情让我想到了死亡笔记啊。。。
  怪不得看内地版总觉得搔不到痒处,这么经典的台词怎么能改!
  果断没去影院看,因为我觉得现在公映的片无不在为主流让路,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大障碍。看看现在的电影已经严重脱离现实。上午刚看完《鬼伎回忆录》,三池崇史真是大胆,有人说内容较《切肤之爱》更血腥(还真是),不过我觉得立意非常深刻,造噱头是为宣传而现实美国社会的堕胎,死婴,怪胎,生出怪胎的近亲兄妹以及对社会底层人们的刻画叫人感慨,电影终归是艺术加工,而如何为他人带来深思却是要有些功力的。扯远了,反正看了高清版的我是很满意。很想说:这个世界原本就不公平,只是要看你怎么去生活了!!
  虽然是一部电视电影,但是无奈laughing哥美丽太大,但是看完完全被吴镇宇的教授角色所吸引,但是电影本身真很一般,很多要表达的东西都表达不出来!
  很精彩的影评。我很喜欢吴镇宇的表演。
  这片子第一、形式大于内容,简直就像按教科书在拍片;第二、这完全就是毛主义的香港版么,我也很不认同这种革命化的理念。虽然我觉得福柯很有创意,但是更赞同楼上某人引用的卡尔波普
影评的非常深入、到位,我也很赞同你的理解,不过根据我们共同的理解,这个令大批影迷感到惋惜或是认作纰漏的结尾完全符合常理和导演编剧们的精神传达:拉风就是没能领会教授的理念,才一直与之抗衡,也许是打破了他一直安稳、平衡的临界点,也许他说的完全匹配教授的身世,但影片的意图就是真理往往不是常理的论调,所以当更多人质疑这个结尾第一正面人物的陈述时,编剧和导演的精神反而愈加升华,这不仅不是败笔,更是一次成功!
  
题外话,教授的形象我貌似体味过,就是《石破天惊》(又译《勇闯夺命岛》)里面上校的感觉,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呢?
  这题材和内容也就香港敢拍,佩服香港的自由。虽然说是潜行狙击电影,其实主题思想已经从卧底片升级到社会的控诉。电影的思想上有了深度,不过在剧情还是欠缺,不过考虑需要和电视剧版的剧情衔接,情有可原。还有吴镇宇演技真是一流,我都差点给他洗脑了,觉得整部戏都是他撑起来。
  很想去看 我们这电影院 排片很不合理啊,只有上映第一二天有夜场,其他都下午的,谁下午有时间看电影啊,bc~~
  还好看的是不和谐版本的~~
  有突破精神是肯定的,但是我真的不喜欢一警匪片会被活生生的拍成王家卫风格。虽然不难理解,不过剧情真的不怎么地。情节的繁杂,细节完全没有处理好。
  镇宇哥气场强大
  老婆看了说很好,我也觉得太好了。吴镇宇洗了电影中人的脑,也要洗了我们的脑
  这种片去电影院看纯是为了支持票房了。。。
  这部电影应该是吴镇宇近年来表现最好的一部。。。想想追影神马的吧!
  这不是港版的切格瓦拉么???
  同感,教授的身世那一段太垃圾了,一个高尚的革命者就在一瞬间被污蔑成了一个阴暗的报复者
  
  很喜欢你的影评
  拉风哥片中一直在践行,用不法手段拿回自己应得的,成功了就是智勇双全的卧底,失败了就是罪犯
  为什么这电影的评分就那么低呢,操!
  演员真的很好,但是真的不明白导演想说什么。。
  情节当中的缺失,无论是编剧表达不清,还是篇幅有限,总之已经成为遗憾。然而留下的思考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为了对的目标采用错误的手段,应该吗?法律是人定的,如何保证它的公平?世界上有绝对公平吗?遇到不平该怎么办?电影留下的不是悬念,而是真切的思考。希望这些思考不仅仅是老百姓在思考。
  几个月前看过的片,听说内地版的删减了很多,庆幸自己早早受不住诱惑看了一遍网上的盗版。(我相信这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囧??这是不是中国内地盗版泛滥的根本原因?电影审查制度确实制造除了特别多烂片。)那时候潜性狙击已经完结了很久,热情退却许多,结果看完电影,除了对之前的剧情有了些许回味外,在脑中回味的只有教授的那些话。隔了一条河,那边七百多万人都在投入的演戏,而这边的十四亿人却在老实巴交的当演员。而且看片的时候不许发出一丝声音。这是中国的悲剧抑或是香港的悲剧?
  好电影。
  有理念是一种痛苦的事情,因为它很难短期实现。
  
  比如说在国内上映类似的影片。。。
  教授和福柯完全无共通之处好吗?唉。
  其实结局里laughing gor做的事情不正是教授所说的观点吗。
  他从合法途径得不到这个世界的公平对待,他们只能用非法的手段去拿回他们本来应得到的东西。。。。
  有吴镇宇在的地方,能看到其他演员的光芒吗?
  至少这戏里我没看到.
  不过黄秋生那个妖孽还是可以看到的.至少上一部看到了.
  犯法不犯罪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人可以作恶以成善吗?
      如果犯罪不犯罪这个标尺放在了一个人手里,而脱离了法律的限制是很可怕的.这个集团接受了沙普丘,但是当大切和卡门死了,教授与准警务处长就产生了意见分歧.如果这个集团继续下去,分歧只会越来越多,内部会越来越乱.
      法律是用来约束全部的人的.执行力度到哪里是另外的问题.制定法律以后本意是要所有人都遵守.这才是法制社会.
    教授说在铜墙铁壁与鸡蛋之间,他永远选择鸡蛋.也就是在强权与弱势之间,他选择弱势.这是很有矛盾的.强权之所以是强权,自然包含它掌握了强大的资源去捍卫自己的利益.而保护弱势是强权应该做的.所要做的是督促,而不是另一种&黑白双雄&的理念.
    基本上,想要实现完全的公平公义是没可能的.因为人不能知道所有的事情,无法作出公平公义的判断.
  有吴镇宇在的地方,能看到其他演员的光芒吗?
    至少这戏里我没看到.
    不过黄秋生那个妖孽还是可以看到的.至少上一部看到了.
  ------------------------------------------------------------------------
  两个华丽丽抢戏的名人,吴黄两个老妖怪,
  戏真好看,就是老演烂片。。。。。。。。。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什么是公平?有没有绝对的公平?
  世界不是只有黑白。
  能不能超越对与错,黑与白?
  自己去找……
  幸好我找的粤语版来看。拉风哥的死也是对制度的一种讽刺。
  很为吴镇宇的演技折服。
  觉得不好的地方是拉风哥没有电视剧里面的聪明劲,在电影里和教授的对峙显得底气不足的感觉。
  结局怎么这么仓促啊 感觉有很多话想说 却说不清楚
  最后laughing应该是站在教授的理论上去了
怎么觉得这个教授有点像《三体》里的主啊 各种洗脑
  笑场了,说得还挺高深,就是香港人在拙劣的模仿霍大爷而已,玩心理、玩科技,神马垃圾片,烂剧本,这么多的卡士还不如邱礼涛当年简朴的人肉叉烧包震撼,沉没的邵氏想重新崛起,谈何容易。
  好长的影评
  单亲家庭,曾经抑郁,企图自杀就不正常吗?那些也是社会所打的一种标签罢了!也正是经历这些才有吴的用现有的方式对铜墙铁壁的抗争。
  教授为什么安排大切 监狱呢
  刚看完,不知为什么联想起了《七宗罪》
  教授也是有洁癖的人,精神洁癖。“黑白双雄”
  嗯 这么一说 挺想看港版的
  香港电影就堕落到抄都抄不像样的
  教授可能会知道自己死于可可之手
  吴、黄2人确实是演技的巨妖怪级人马,这部看吴都已经好值。结尾处理较粗糙,但这里的各种影评已经赋予不同的意义。细节的处理都是有点像拍电视剧。
  拍的不错,有思想,导演用艺术的手段表达出对世界的现状的改变态度,从剧中细节更是描述的很清楚这种态度,最后杀掉教授的却是Carmen,分明是唐良捕蝉黄雀在后,真是生动的描写了这个世界。导演的这种打太极的表现方式也从而能让这部影片成功上映。虽然了解过真实的H
港,但他应该是真实的帮助港的民众表达了新生。
  我看的版本是拉风哥被门外的警察打了数枪之后,镜头一转。从重口味变成小清新,拉风哥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边说话边走远,请问我看的这是哪个版本,还有,能解释一下这个结局是什么深层含义吗?
  这片子给5星能说说到底是怎么给的吗?
  编剧和导演拍成这样算是自圆其说了吗?
  天啦,写这么多 楼主不累啊!编导专业?
动作 / 犯罪 / 悬疑
谢天华 / 吴镇宇 / 黄宗泽 / 杜汶泽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士酸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