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圆说什么时候取代了地平线说?

新航路开辟对近代科技兴起产生的几点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2.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新航路开辟对近代科技兴起产生的几点影响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地球是平的?美国重建“地平说协会”
&  1888年,法国科普作家卡米伊·弗拉马里翁的名著《大众学》里的一幅雕版画,描述了一位者在世界边缘探头张望的情景。&  ◎本刊主笔& 刘国伟&  数千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的认识日新月异。不过,一些过时的错误认识仍然有人深信不疑,并有一群铁杆支持者。例如,“是平的而不是圆的”(以下简称“地平说”)就是流传至今的奇葩观点之一。在现代主流的英语文化里,“地平说”一词往往意味着“思想落后、自欺欺人、拒绝现实”,但这并不妨碍有人继续相信它,其中甚至有不少名人。&&  1847年冰岛作品中的世界之树模型,中间的土地和是一个由树干支撑的平面。来源:维京网&  古文明多相信地平说&  人类的祖先们仅凭双眼和感觉,推断脚下的土地是一个平面,在那个没有飞机卫星相助的年代里,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意外。现存史料证实,从古典时期的希腊(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到的近东,再到印度的笈多王朝(公元4世纪到6世纪)和的原住民,直到17世纪之前的中国,许多古代民族对天地的理解基本一致:天空犹如一个大碗,倒扣在平坦的地面上。&  《》中《新约·》在第7章开篇写道:“我看见四位站在地的四角……”“地的四角”的措辞令许多虔诚的坚信,脚下有一块平平坦坦的四方形土地。&  著名科技史专家李(日~日)在代表作《中国技术史》中说,“天圆地方”的说法在中国古代长期占主导地位。17世纪,随着大批会教士来华传播先进的科学思想,“地平说”才慢慢在中国退场。&  不过,在古代文明的“地平说”大合唱中,很早就出现了“不和谐音符”——“地圆说”。&&图为观察远方船只示意图,选自13世纪最知名的天文学读本。来源:中世纪学者网&  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地圆说”&  现存资料显示,数学家、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2年~公元前497年)是地圆说的创始人,他拒绝承认米利都学派的地平说。两个世纪后,他的思想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扬光大。亚里士多德列举了地球是圆形的6个证据,向地平说发起了有力挑战:&  1.船只在上逐渐消失的时候,船帆的顶端最后消失;&  2.发生时,地球投射到月亮上的影子边缘是弯曲的;&  3.纬度有变化,太阳的仰角也有变化(基于这一现象,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斯特尼在一个世纪后主持了史上第一次地球周长测量);&  4.星星的仰角也随纬度变化,人往北方或者往南方走,能看到新的星星;&  5.物质倾向于形成雨滴状或者球形,从混沌物质中形成的地球也有这个倾向;&  6.旅行者们从希腊往西走,发现了(译注:象),往东走也发现了大象(译注:象),说明旅行者绕球体一圈又回来了(是不是很好笑?)。&  现在我们看这6个证据,前4个还是站得住脚的。鉴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更经得起推敲,地圆说影响力逐渐扩大。公元2世纪,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成书,后人多知道他的说,其实这本书宣传的地圆说影响也很大。文艺复兴时代的启蒙,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更是沉重打击了“地平说”,但其支持者们并没有退出舞台。&&  这张趣图为了阐述“地球是平的”,请出了妖怪向行驶到世界边缘的航船吹风,船只坠入深渊后则有张牙舞爪的恶龙伺候。&  “地圆说”曾辩不过“地平说”&  19世纪,“地平说”的信众里出现了一大批强人,他们有的著书立说,有的手握《圣经》宣传鼓动,他们的活动使不断没落的“地平说”颇有回光返照之势,下面列举几人供读者了解。&  英国作家塞缪尔·拉伯塞姆是这一时期“地平说”倡导者。1849年,他用笔名写了《天文学调查》的小册子宣传地平说,该书用绘画中的透视效应来解释船只消失在地平线上这类现象,还公布了许多测试水面曲率的实验结果。一,这类测试远距离水面是平是弯以验证地面是平还是圆的实验很是流行。1883年,拉伯塞姆在英国和纽约成立一个调查协会,健全了地平说组织,他还把1000本《天文学调查》运到纽约分发。他在《纽约每日》悬赏1万美元,任何能证明地球绕轴旋转的人都可以拿到赏格。拉伯塞姆去世后,伊丽莎白·布朗特夫人于1895年在伦敦成立了国际调查协会,出版了《地球非球体评论》杂志,主张“圣经是不容置疑的权威,信奉地圆说者不是徒”。&  英国格林威治人威廉·卡朋特是拉伯塞姆的支持者,他于1885年出版了《地球不是球体的100个证据》。书里说,这样的河流在数百英里的长度上落差不到1英尺,如此平坦的水面证明了地球是平的。&  1887年,在纽约州的布洛克波特上演了一幕版的舌战群儒,地平说支持者M.C.弗兰德斯花了三个晚上和持地圆说的科学界人士辩论,担任裁判的5位市民一致认为弗兰德斯获胜。&  不过,与威尔伯·沃利瓦的狂热劲头比起来,上面几位就稍逊风骚了。20世纪初,沃利瓦接手美国芝加哥小镇锡安的一个派的领导职务后,严格管控手下6000多个信徒,开播电台抨击地圆说和。在锡安,女人不许穿短裙、高跟鞋,不能抹口红,火腿、熏肉、牡蛎、烈酒、烟草等也在禁止之列,在这里找不到药店和影剧院,星期天吹口哨会被沃利瓦组建执法队伍抓走。&  1932年,沃利瓦在接受时称:“天文学家是无知的傻瓜……太阳在3000英里(约合4828公里)外,直径不过32英里(约合51.5公里)……”1942年沃利瓦死后,他苦心经营的“地平说”教派土崩瓦解,世俗生活重回锡安。&&面对高山、大地和海洋的壮丽景色,坚信“地平说”的人不相信地球是圆的。&  对第一颗人造卫星不屑一顾&  二战结束后,安定的政治环境给了日趋式微的“地平说”以发展。1956年,塞缪尔·申顿(1903年~1971年)在英国多佛尔成立了“国际地平说研究协会”(IFERS)。次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对这颗绕地球旋转的卫星,申顿不屑一顾:“船只绕着怀特岛(英国海岛)航行就能证明地球是圆的?卫星也不过如此。”&  按照申顿的宇宙观,地球是个扁平的盘状物,其中心在,而南极不过是环绕地面的一堵无法逾越的冰墙。申顿宣传“地平说”不遗余力,尤其喜欢在孩子们中开讲座。美苏太空竞赛激烈的20世纪60年代,申顿频繁出没于青年和学生团体中,也经常在电视采访中露面,攻击美苏的太空计划。他认为,美苏从太空发回的地球照片是在骗人,“一张骗过未经训练的眼睛是很容易的”。1971年他去世后,其妻选择了美国加州的查尔斯·约翰逊(1924年~2001年)作为其思想继承人。&&  会员最多时有数千人&  查尔斯·约翰逊的家位于洛杉矶郊外的小镇兰开斯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里距当时美国飞机的制造厂和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美国航天飞机第一备降机场)非常近,因为约翰逊对航天飞机很反感,他把爱德华兹基地斥为“花费了大把美元的科幻基地”。他和妻子玛乔丽两人办了份简单的小报《地平说》,旨在“让世界恢复理智”,每季度发行一次,玛乔丽为小报写专栏。《地平说新闻》的标题简单直接,“亮瞎”读者双眼,如太阳是32英里宽的一束光(1978年);赫鲁晓夫是美国国家航天局之父(1980年);地球不是球体,重力不存在(1981年)……&  他还宣称,“所谓地球在旋转的说法是、哥伦布和罗斯福等人的阴谋”,阿波罗登月是“好莱坞工作室的骗局”。在妻子协助下,约翰逊测量了加州太浩湖和索尔顿湖的水面,声称没有发现曲率存在。&  在约翰逊的努力下,地平说协会的会员最多时约有3500人。1995年9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毁了夫妻俩离群索居的清贫生活,约翰逊夫妇逃出生天,但协会的图书、档案、会员资料被尽数焚毁。祸不单行,玛乔丽次年病故,2001年约翰逊去世,但“地平说”并未从大众中消失。&  互联网时代的信奉者&  进入21世纪,因特网为世界各地异想天开的人们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间。2004年,丹尼尔·申顿重建地平说协会,他宣称没有人能证明地球不是平的。为方便同一阵线的人讨论,他在网上搭建了一个地平说论坛(BBS)。&  2009年,丹尼尔发布了协会的新官网(theflatearthsociety.org),开始接受新会员注册。该网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平说公共资源交流站点,有自编的维基词典,有播客,有论坛,有在线图书馆和商店(出售少量印有地平说图案的T恤衫),传播手段远非上世纪简陋的地平说小报可比。截至本文发稿,在该网站注册的会员共有492人。会员注册需向协会缴纳12美元,可获得地平说协会的会员资格证明和一张丹尼尔手工铸造的锡章(章后有会员个人编号)。&  丹尼尔今年37岁,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现在伦敦定居。与之前的地平说领导人相比,他要平和得多,他坚称地球给人感觉就是平的,他坐飞机从美国飞到英国,但相信飞机要是越过了那个南极围成的护栏,就会从天上坠落,离开地球。常有网友到他的论坛上叫骂,但他处之泰然。他的推特只有369个关注者,可谓惨淡,他仍然不定期地发布新推文,仅今年5月就发了10多条。&  今天受过基本科学教育的人,绝大多数觉得地平说是荒谬的,相信它的人是可笑的。但人类科学史发展到今天,仍有人相信地平说,可见科普工作的难度何等之大,也说明世上有一类人对于自己极度相信的事情是很难改变看法的,科普工作者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耐心。&  (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了美国洛克海文、地平说协会官网、英国卫报、纽约时报、美国国家教育科学中心NCSE、译言网、维基百科、推特等网站和《圣经》等文献,在此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语燃
相关阅读:
官方微信站长微信
投稿邮箱:
行者物语网() All Rights Reserved.天圆地平说的世界性和地方性--《地理研究》1988年01期
天圆地平说的世界性和地方性
【摘要】:天圆地平说是一种远古的原始的宇宙学说;中国古代的浑天说,是其中实例。它认为,天是一个以观测地点为球心的球体;地是一个同心的圆形平面。地面的突出的包括中部的陆地和四周的平面海洋,并把球形的天分成可见的地上半球和不可见的地下半球。这种学说为古代各国所共有,这就是它的世界性;但是,天和地的共同中心,却因地点而不同,这就是它的地方性。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浑天说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天地俱圆说,即包括天圆说和“地圆说”两个侧而的宇宙学说共中的“地圆说”,早在1962年就由唐如川加以论证;他认为,前人j兑的浑大’家的“地圆说”,尖际上是地平说〔‘〕。1984年在桂林举行的第二次地学史学术讨论会_L,金祖孟〔2〕、宋正海〔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瑞平;[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晟;[D];北京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鞠继武;[J];地理研究;1992年01期
宋正海;[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罗长海;[J];大自然探索;1986年04期
关增建;[J];大自然探索;1996年04期
王胜利;[J];江汉论坛;2003年11期
关增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克;[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孙冬虎;[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刘建国;[J];东南文化;1990年04期
孙关龙;[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年02期
孙关龙;[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1年01期
吴长庚,冯会明;[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陶玉坤;;[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3期
郭声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郭声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何玉红;[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静;[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蒋英;[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付其建;[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永芳,宋正海;[J];大自然探索;198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竑;钱俊希;陈晓亮;;[J];人文地理;2010年06期
马霁鸿;;[J];同舟共进;2000年07期
李蕾蕾;[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J];山东政报;1951年07期
;[J];地理研究;1988年04期
贾中骥;李孝芳;;[J];地理科学;1985年02期
周桂钿;[J];城市问题;1991年04期
罗开玉;[J];四川文物;2003年04期
周尚意;吴莉萍;杨飞;郭杰;;[J];中国地名;2007年01期
周尚意;;[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谌丽;;[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周尚意;唐顺英;;[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俊;[N];贵州日报;2008年
施惠宇;[N];中国社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美洲的发现证明了‘’地圆说‘’_百度知道
美洲的发现证明了‘’地圆说‘’
这句话对不对???
提问者采纳
望采纳。就是因为发现了美洲大陆后发现从美洲大陆相反的方向依然能回到原来的国家。如果帮助到了你对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证明了地圆说麦哲伦完成了第一次换地球航行,其属下完成的后续任务,其本人死在菲律宾
不对,发现美洲的哥伦布,而证明:地圆说
的是麦哲伦,明显对不上 我肯定我的答案是对的
的麦哲伦全球挑战赛的第一人称
什么意思?
因为麦哲伦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录的地平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