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语文练习册第二一课的2,3,4,怎麼写?

怎麼写? 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1.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2.
去括号3.合并同类项4.加减运算5.得出答案
第一次见出这样的题的
我的答案不一定正确,互聯網/經濟/音韻/文字
作爲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畢業生,我大三暑假去英國的Facebook實習了,在我的Blog上分享過一些經歷 &a href=&/blog/oversea-internship-interview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海外實習面試記&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除了這篇文章裏面提到的東西,我的確遇到了各種困難和阻撓,但是這並不是不可解決的!起初我聽我的學長說過,大三暑假(2013年)不可以出去被迫放棄,於是可以推測我的那一年政策是一樣的。但是,貴系並不是鐵板一塊,&b&決策者內部的分歧也很大&/b&。舉例來說,2012暑假,就有2個學生去了美國的LinkedIn實習,並得到了系裏的許可。甚至還有一個人乾脆去騎行川藏線了,後來也都解決了。&br&&br&面對你認爲不合理的制度,一定要據理力爭,而不是只背地裏吐嘈。你需要做的是尋找支持你的老師、教授、輔導員或者其他官僚,尋求他們的幫助。這是考驗一個人情商的時候,與人打交道是很重要的,要記住政治是妥協的藝術。&br&&br&另外,我認爲在知乎上討論某個學校的某種不合理的安排是完全可行的。
作爲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畢業生,我大三暑假去英國的Facebook實習了,在我的Blog上分享過一些經歷
。除了這篇文章裏面提到的東西,我的確遇到了各種困難和阻撓,但是這並不是不可解決的!起初我聽我的學長說過,大三暑假(2013年)不可以出去…
這個是我錄的,我就來說一下吧。上古漢語是鄭張尚芳構擬的音系,他的構擬主要是依據漢藏語同源假設根據藏緬語的書面語。&br&&br&早期中古漢語就是《切韻》音系,根據廣韻構擬。&br&&br&晚期中古漢語是將切韻做了合併,主要參考平水韻等。&br&&br&近古漢語是根據《中原音韻》構擬的。&br&&br&參見&br&&a href=&http://ytenx.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ytenx.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這個是我錄的,我就來說一下吧。上古漢語是鄭張尚芳構擬的音系,他的構擬主要是依據漢藏語同源假設根據藏緬語的書面語。早期中古漢語就是《切韻》音系,根據廣韻構擬。晚期中古漢語是將切韻做了合併,主要參考平水韻等。近古漢語是根據《中原音韻》構擬的。…
除了講官話的人聽不懂粵語、閩南語之外, 還與語言心理地位有關。粵語的背後有香港、廣東强大的經濟和文化支持,閩南語近年來也逐漸成爲臺灣國語之外最重要的語言。而四川話、東北話的背後没有支持,所以會讓很多人覺得土氣,因而帶來暗中嘲笑的戲謔之感。
除了講官話的人聽不懂粵語、閩南語之外, 還與語言心理地位有關。粵語的背後有香港、廣東强大的經濟和文化支持,閩南語近年來也逐漸成爲臺灣國語之外最重要的語言。而四川話、東北話的背後没有支持,所以會讓很多人覺得土氣,因而帶來暗中嘲笑的戲謔之感。
舊金山灣區有20000+清華畢業生。
舊金山灣區有20000+清華畢業生。
因爲大部分NOI選手都不會繼續參加ACM/ICPC,比如我。&br&&br&當然我參加了也不一定成績就好。
因爲大部分NOI選手都不會繼續參加ACM/ICPC,比如我。當然我參加了也不一定成績就好。
為什麼中文這麼TM難?&br&&br&&a href=&/readings/texts/moser_zhongwen_traditional.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為什麼中文這麼TM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p&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任何有頭腦的人第一個問題都會是“難,是對誰而言?”問的有理。說到底,中國人看起來學的還挺順當的。當中國小孩兒經歷那“狗都嫌的兩歲”時,他們用的是中文來把父母們偪瘋。幾年之後,同樣這些孩子就已經在用複雜得不可思議的漢字來歪歪斜斜地寫情書和購物清單了。所以我說的“難”到底是甚麼意思?既然我早就知道本文的語調將充滿牢騷和抱怨,那我最好還是說清楚自己到底是甚麼意思。我的意思是,對我來說很難,一個以英語為母語,試圖學習中文的成年人。他會經歷教科書、磁帶、語伴等等這一整套折磨人的繁瑣過程。我的“難”是說的對我自己,呃——當然還對很多其他西方人,那些花費了經年累月,在中文的長城上撞到頭大的人們(譯者:原文“Chinese”同時表示“中文”和“中國的”)。&/p&&br&&br&&p&如果我要說的只有這些,那這些話相當空洞。中文對我來說當然難嘍。畢竟,任何外語對非母語人士都很難,對不對?這個嘛,差不多是這樣。不過不是所有的外語對任何學生的難度都是一樣的。它取決於你自己的母語。一個法國人學意大利語往往比美國人快,而一個普通美國人掌握德語則多半比一個普通日本人快得多,如此而已。所以我所談論的部分觀點是指中文很難,相對於……反正相對於你有可能想學的幾乎其他任何語言。我的意思是中文不但對我們(英語人士)來說難,它在絕對意義上也是難的。這意味著對於中國人來說,中文也很難。&/p&&p&如果你不信,隨便問個中國人。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高興地承認他們的語言很難,可能是地球上最難的。(實際上很多人以此為傲,就好象實際上有些紐約人以居住在美國最不宜居的城市為傲一樣。)可能所有中國人都該因為生為中國人而獲得一枚獎牌纔是。不管怎樣,基本上他們早晚都會意識到他們母語那種珠穆朗瑪峰一樣的地位的,當他們站在那至高無上的山峰上,優越地俯視著那些有勇無謀的外國人們在陡峭的山崖上氣喘吁吁的時候。&/p&&p&大家都聽過這個公認的說法,那就是如果你考慮英語中的“It's Greek to me”(譯者注:原意是“這對我就像希臘文”,引申為“難以理解”。),然後在全世界的語言中尋找一個與之相對應的習語,從而得到一個關於哪個語言最難的共識。那這樣一個語言調查的結果將是中文輕鬆獲得最難解語言的稱號。(比如,法語就有這種表達“C'est du chinois”,意為“這是中文”,亦即“這是神馬我不懂”。其他語言有類似說法。)那麼問題來了,中國人自己認為甚麼纔是最不可能學會的困難語言呢?你在中文中尋找類似的習語,然後你找到了——“跟天書一樣”&/p&&p&這些可不完全是在說笑話,中文那令人心痛的難度是名副其實的。所有那些試圖學習這門語言的人們,除了純粹以此為樂的,都會對學習中極低的投入產出比感到沮喪。那些實際上正是被這門語言嚇人的複雜和難度吸引的家伙,則絕不會失望。不管原因為何,所有中文學習者早晚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到底為啥在乾這個?”還能記著自己初衷的人會明智的選擇立刻放棄,因為沒有甚麼值得付出如此多的痛苦掙扎。而對自己回答說“事已至此,無路可退”的人呢,則有機會成功,因為他們擁有學習中文必需的素質——不見黃河不死心的死鑽牛角尖精神。&/p&&p&OK,解釋了一下我的措辭含義之後,讓我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中文這麼TM難?&/p&1. 因為書寫系統很不合理&p&優美,複雜,神祕……但是莫名其妙。像很多中文學習者一樣,我一開始就是被這些漢字所吸引的,它們肯定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字符之一。你學中文越多就就越發現漢字的讓人上癮的魅力。中文漢字的學習可以令人癡迷一生,很快你就每天一滴滴地從漢字的海洋中積累成癖,徒勞地試圖建立一點儲備,靠著那漏水桶一般的長期記憶能力。&/p&&p&漢字的優美是不容置疑的,不過當中國人意識到普及識字的重要性時,有一點就很明顯了,這些表意文字有些像裹足小腳——可能有些戀物癖喜歡這些小腳,可是它們在日常中並不實用。首先,要學會基本識字要求的漢字就已經是不可理喻的難了。“相對甚麼而難?”有人可能會再次發問。答案很簡單:相對西班牙語,希臘語,俄語,印地語,或者任何只需要最多幾十個符號就能完成書寫的“正常而理智”的語言。 John DeFrancis在他的書&a href=&/readings/chinese_languag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Chinese Language: Fact and Fantasy&i class=&icon-external&&&/i&&/a&中提到,他的中國同事估計讓一個說普通話的人學會讀寫三千個漢字需要七到八年,而他的法國和西班牙同事估計他們的母語要達到類似水平則是只需一半時間。自然的,這些估計很粗糙,憑印象而已(比如甚麼算“類似水平”就沒說清楚),不過其中寓意是顯然的:中文書寫系統在絕對程度上比字母書寫系統更難學習。在中國,就算是吸收能力處於頂峰的小孩子,他們學起漢字來也比其他國家小孩學習其他文字更費勁。所以想象一下已過青春期的,學習相對緩慢的外國人學習者(比如我)經歷的困難吧!&/p&&p&大家都聽說過中文很難是因為需要掌握巨量的漢字,這一點千真萬確。好多暢銷書和文章中淡化了這一困難,說甚麼“儘管中文擁有(1,或者50000。來,您選個數字)個不同的漢字,你其實只需要學習大約2000個就能讀報了”。這是瞎掰。我學習了2000個漢字的時候並不能順利地讀報。我常常每看一行就得查幾個字,之後還得冥思苦想文章的意思。(我假定讀報中“讀”的意思是“閱讀並且能基本理解文章意思,而不需要查幾十個字先”,不然的話這個說法就沒甚麼好討論的了。)&/p&&p&這個神話廣泛流傳,主要因為當考慮出現頻率時,任何報紙中超過95%的漢字都是在最常用的2000個漢字之中。但這樣的數字並沒告訴你其實還有非常多的由這些熟悉的漢字組成的陌生詞彙。(比如說,在英文中知道“up”和“tight”並不意味著你也知道“uptight”的意思。)(譯者注:猜猜看uptight甚麼意思?)而且,所有學過任何語言的人都知道,你常常明白每個詞兒的意思,但就是不懂整段文字的含義。閱讀理解可不是整明白一大堆詞兒的意思就行了,你還得搞清楚這些詞兒和其他詞彙在很多不同語境中如何結合使用。此外,很明顯,即使你認識一段話裡95%的漢字,剩下的5%也常常恰好是理解文章最需要的部分。一個非英語母語的人讀到“JACUZZIS FOU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PHLEBITIS”這條新聞標題時如果不知道什麼是“Jacuzzi”或“phlebitis”,那他也基本上搞不清這句話甚麼意思。(譯者:jacuzzi是一種按摩式浴缸;phlebitis則是靜脈炎。)&/p&&p&閱讀的困難在學習中國的圈子裡是個惱人的問題。我們漢學家們中有多少人敢在大家面前站出來,大聲閱讀一段隨機挑選的文字呢?然而自卑情結或是怕丟臉的心理讓很多教師和學生不自覺的變成了某種無言的共犯:每個人都假裝好像學習四年中文之後,勤奮的學生就應該能颼颼地閱讀從孔子到&a href=&/readings/lu_xun/writing.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魯迅&i class=&icon-external&&&/i&&/a&的任何作品,只是偶爾停下來查一些煩人的低頻率漢字(當然,用的還得是中中字典)。其他一些人呢,當然對困難的存在就更誠實些。有一天一個學了中文十年以上的同學跟我說,“我的研究被一個問題阻礙著,那就是我還是不能閱讀中文。讀兩三頁書要花掉我好幾個小時,而我甚至不能略讀來節省些時間。”要是一個學了十年,比如說,法國文學的學生這麼承認,那可真是令人驚訝。然而我在同儕中常聽到此類評論(至少在那些放鬆的時候是這樣,比如喝了太多青島啤酒,開始哀歎論文的工作進度多麼緩慢……)&/p&&p&我一個老師曾經跟我說了個他和一個同事會玩的遊戲:他們在亞洲圖書館的中國區裡隨機從書架上抽一本書,看誰先搞懂這本書在講甚麼。所有在東亞文學作品集上花過工夫的人都可以證明,這個遊戲的確相當難,更不必提真正閱讀整本書。這樣的狀況真是令那些迫不及待要在中國文學的寶庫中大快朵頤的學生們傷心沮喪,頭幾年他們只能靠乏味的罐裝教材,講義和小心剪輯過的開胃小文章度日……&/p&&p&對比一般常見的西方語言,差別非常明顯。 只學了一年法語,我就能閱讀很多東西了。我瀏覽了大致的小說名作,薩特的《La nausée》,伏爾泰的《Candide》,卡繆的《L'étranger》,還有數不清的報紙,雜誌,漫畫,等等。花了不少工夫,不過卻不怎麼痛苦:我用到的只是一本好字典和一本舊貨市場上買來的破舊不堪的語法書。&/p&&p&這種“扔到水裡學游泳”的方法就是不適用於中文。在學了中文三年的時候,我還沒讀過一本完整的小說。我發現那讀起來實在太難,太慢,毫無收穫可言。報紙那時候也還是令人畏懼。那時候我讀篇文章恨不得每十個字就得查個字典。看一遍人民日報的頭版,連一個標題也“解密”不了,這種事兒也一點兒不少見。當時有個人推薦我看《紅樓夢》還送我一套漂亮的三卷版。我只能笑…… 它現在還躺在我的書架上呢,得意洋洋地對我露出勝利者的微笑。只有前二十幾頁塗滿了潦草的筆記和問號,其他部分則是清爽潔淨的處女地。學了中文六年之後,我仍然沒有達到能不借助英文翻譯閱讀它的水平。(閱讀它,我當然是指的閱讀取樂。我估計如果誰拿把槍指著我腦袋然後手裡扔本字典,我也能想法兒讀下來它吧吧。)在一開始的階段就沖進中文的浩瀚海洋,這種做法不但有勇無謀,而且適得其反。如同George Kennedy寫的,“記憶一個中文(象形)字比學習一個歐洲語言詞彙難上如此之多,以至於嚴格地節約精神力是必須的。”這其實還是低估了難度。(在中文的海洋中)被淹沒的風險非常大,所以學生最好還是先在淺談涉水中多花點時間,再考慮前往深處。&/p&&p&好像這些還不夠醩似的,中文書寫另一個髮指的特點是居然有兩套系統(幸好,有部分重疊):台灣和香港仍在使用的繁體字,和大陸在五六十年代開始使用的簡體字。所有學中文的外國學生多少都被迫要學習兩種體系,因為他們常常遇到分別來自兩個中文系統的教學材料。這無疑給已經不堪重負的學生們壓上最後一根稻草,於是他們這時都很樂意跟西西弗斯交換角色。(譯者注:西西弗斯,希臘神話中被迫不斷推石頭上山的那位。)不過既然中國人自己從來不會同時精通簡繁體,外國人最終只注重學習其中一種也完全沒甚麼可丟臉的。事實上,當你認真權衡之後,完全放棄中文也沒甚麼可丟臉的……&/p&2. 因為中文沒有按照常識使用字母&p&為了進一步解釋為什麼中文書寫系統如此之難,也許應該先說清楚為什麼英語那麼簡單。想象一個普通的成年中國人決定學習英文時面對的任務吧。要掌握這個書寫系統需要甚麼技能呢?很簡單,26個字母而已(當然是大小寫,再加上一些書寫方式和變體。還有引號,分號,破折號,括號等等,這些中國人自己也用的。)這些字母怎麼書寫?從左到右,水平書寫。保留空格來分開各詞。先不考慮拼寫的問題,這個中國人學習這些英文書寫系統的各個要素需要多久?也許只要一兩天吧。&/p&&p&現在再看看另一個決定學習中文的美國大學生。要掌握中文書寫系統需要甚麼呢?完全沒有和字母對應的東西,雖然漢字裡會重複出現一些構件。這些構件有多少個?別問我。就跟所有關於中文的問題一樣,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繁複而無跡可尋 ,令人不滿。它取決於你如何定義“構件”,以及很多其他冗長的細節問題。這麼說吧,有很多個,比26個拉丁字母多多了。那麼,這些構件如何組成漢字呢?嘛,你說吧,可以從左到右加到別的構件身上,也可以從右至左,或者從上到下,或者包圍起別的構件,或者鑽進別的構件裡……怎樣都有可能。而在這些空間組合過程中,這些構件們或變平,或延伸,或壓扁,或縮短,總之會扭曲到能夠符合所有漢字應滿足的方塊區域爲止。換句話說,中文漢字的構件們是在二維上排列,而不是字母系統的簡單明了的一維。&/p&&p&OK,先不考慮優雅的要求,一個西方人要學中文多久,才能看到一個新字的時候至少知道怎麼動筆寫出一個差不多的模仿來?難說,不過我估計平均的學習者要花幾個月的努力來掌握基本功。要是個從來不擅長圖畫課的笨手腳的家伙,也許要一年或更多。有這個時間,那個同時學習英文的中國人已經學會了書寫英文花體,而且還有空讀讀Moby Dick,或者至少是Strunk&White。&/p&&p&(譯者:Moby Dick即《白鯨記》,赫爾曼o梅爾維爾發表於1851年的小說,“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Strunk&White又名The Elements of Style,即《英文寫作指南》,著名的寫作指導工具書。)&/p&&p&這不是甚麼新鮮事,我知道的:字母學起來很容易。我認識的中國人學過幾年英文後常常能寫出一手跟美國人無法區別的書法。另一方面,只有很少的美國人能夠寫出自然一點的,至少是比一個笨拙的三年級小孩要好點的中文書法。就算中文其他都不難,光是學習寫漢字的難度就足以把中文放進“難學語言”的陳列室裡了。&/p&3. 因為書寫系統並不太與其發音對應。&p&關於書寫漢字本身的過程就不多說了。那麼記憶如此之多漢字的艱鉅任務又如何呢?同樣的,比較中英兩種語言有助於說明。假設,一個中國人前一天學了英文詞兒“president”,現在呢想依靠記憶寫出它來。怎麼辦?任何學過英文一兩年的人都能找到大量的線索和竅門(即使不那麼完美的)來幫助自己。這個詞兒肯定只能以“pr”開頭,之後呢稍微猜一下再加上視覺記憶(“會有個字母z麼?z不太常見,所以有的話我應該會注意到。那麼肯定是字母s了。”),他就能弄出一個差不多的東西了。不是每個外國人(母語人士也算)能注意到或者不自覺的運用英文中這些有一定缺陷的拼寫竅門的,但至少它們存在。&/p&&p&現在想象你一個學習中文的,昨天剛剛碰到中文裡的president“總統”。現在你想寫它。你如何回憶起這個詞兒呢?首先呢,你 (很可能)已經忘掉怎麼寫了,生活中很少能忘得如此徹底和乾淨…… 你可以盡情地重複學習這個詞,而發音絕不會幫助你記起如何書寫。當你學了較多漢字,掌握一些發音構件的規則時可以情況會好些。(“總”有時出現在其他漢字裡,也發類似的音,對吧?Song?Zeng?對了!“總”在“聰明”裡有。)當然有些發音的構件要更明顯一些,不過很多漢字,包括一些最常見的高頻率漢字,對它們的讀音完全不給任何線索。&/p&&p&這些要表達的是中文跟英文比較起來不怎麼表音。(英文呢,反過來又比不上德文或者西班牙文表音,然而中文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有些外行覺得中文完全不表音,這是不對的,不過一個非常聰明的初學者也完全可能幾個月都發現不了中文表音的地方。中文的表音程度是個複雜的問題。研究觀點從25%(趙元任)到66%(DeFrancis)都有,只是後一個估計要求掌握很多發音構件的知識,而這些知識絕大多數學習者都不會擁有。你可以這麼說,中文是一種表音語言,就好象性愛是一種有氧運動:技術上講的確如此,但實際上並不是最明顯的特點。而且呢,中文表音的部分只有在你學了幾百個漢字之後才能為你所用,而即使你已經學了兩千漢字,中文的薄弱的表音成分仍然不會提供類似英文表音那樣的對記憶的幫助。&/p&&p&這些就意味著,你常常會完全忘記怎麼寫一個漢字,完畢。如果字根上沒有語義的明顯線索,也沒有甚麼表音構件來幫忙,你就完蛋了。即使中國人自己也是如此:跟普遍的迷信正相反,中國人並沒甚麼天生的記憶字跡的能力。實際上,一個外國學習者最感安慰的時候,就是看到一個中國人被要求寫一個常見漢字時一個筆畫也寫不出來。看到一個母語人士遇到你每天經歷的困難時,你真是感到那些委屈得到了莫大的伸冤和解脫。&/p&&p&事實上,這種經歷如此令人寬慰,以至於我乾脆記了一個單子,上面列著我看到的中國人提筆忘掉的漢字(提筆忘字?)(一個有病的,強迫症的行為,嗯我自己也知道……)。我見過很有學問的中國人忘掉如何書寫“罐頭”的“罐”,“膝蓋”的“膝”,“改錐”的“錐”,“捻拇指”的 “捻”,“胳臂肘”的 “肘“,“薑”,“墊子”的“墊”,“鞭炮”的“鞭”,等等。我說的忘,指的是他們常常連第一筆畫都不知道怎麼寫。你能想象一個教育良好的英語人士完全不會書寫“膝蓋”或者“罐頭”麼?(譯者注:分別是knee和tin can)或者哪怕“scabbard”或“ragamuffin”這種少見的詞,他們也不會忘。我有一次和三個北京大學中文系的三個博士生吃午飯,他們三個都是中國人(一個來自香港)。我那天正好感冒,打算給一個朋友寫個紙條取消我們一個約會。我發現自己想不起來怎麼寫“噴嚏”中的“嚏”了。於是我問那三位該怎麼寫。結果嚇我一跳,他們仨都尷尬而難為情地聳聳肩。誰都不能正確地寫這個字兒。各位同學!北京大學常常被認為是中國的哈佛阿。你能想象三個哈佛大學英文系的博士生不會寫“sneeze”(噴嚏)?然而這種情況在中國絕不少見。英文就是大大地比中文容易書寫和記憶。不管這個詞頻率多低,拼寫多奇怪,英語人士總能整出點兒甚麼來,就是因為拼寫和發音是有一定對應關係的。你可能不記得“abracadabra”裡面有沒有連接符,或者“rhinoceros”最後幾個字母不會拼,但最醩的家伙也能差不多點兒的拼出來幾乎任何詞。與此相反,即使是教育最好的中國人在寫某些特別難記的漢字時也可能束手無策,只能問問別人。&/p&&p&作為一個表音書寫系統優勢的平凡例子,我在法國時常常遇到這樣一些情況(再一次地我用法語作為“容易”外語的經典例子)。在巴黎有天早上我醒來打開廣播,聽到一個廣告,其中有個詞兒“amortisseur”出現了幾次。“amortisseur”是甚麼意思?我想了一下,不過由於當時正要見人,我匆忙離開的時候忘了查字典。幾小時後我正好在街頭一個標誌上看到了“amortisseur”,這個我早上剛聽過的詞。“amortisseur”這個詞下面是一張減震器的圖片。哈哈,看來“amortisseur”的意思是減震器。就這樣,我學了一個新詞,快捷無痛。僅僅是因為我試圖讀這個詞兒的時候發音是和我早上聽到的詞一樣的。兩者互相印證。接下來一周我幾次看到這個詞,每次我都能通過照字面閱讀而找到它的發音“a-mor-tis-seur”。沒多久,我就能輕鬆想起這個詞兒,在對話中使用,或者在給朋友的信裡寫出來。這樣一來,學外語的過程就沒那麼可怕了。&/p&&p&當我第一次去台灣呆幾個月的時候,情況則完全不同。我被漢字的大海完全淹沒了,它們看起來很有趣,可是完全不給甚麼發音線索。我帶了一個小字典來查陌生的字,不過在擁擠的街道上查中文字典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後面還會說關於查字典的事兒)。所以我一點兒也沒得到類似在法國的那種發音的幫助。在台灣,我可以走過一個賣減震器的商店,卻完全不知道該如何發任何一個漢字的音,除非我先查字典。即使查了一遍,下次走過的時候我還得再查一遍。然後,再查,再查。記憶增強的過程一點也不自然易行。&/p&4. 因為你不能取巧使用同根詞。&p&我還記著,當我刻苦學習了中文三年的時候,有過一次有趣的經歷。有天我正好在旁邊座位上找到一張西班牙文的報紙。我好奇地拿起來看,“嗯~”我想說,“我從來沒學過西班牙語。看看我到底能懂多少。”我隨機挑了一篇關於空難的小文開始看。結果我發現稍微猜一下就能獲取大部分的文章信息。空難發生在洛杉磯附近,186人遇難。沒有幸存者。飛機起飛後一分鐘後即墜毀。飛行記錄上沒有甚麼特殊狀況的提示,而塔台則並不知道任何緊急情況。飛機三天前剛維護過,也沒發現甚麼機械故障。等等等等。看完文章後我突然沮喪地意識到:從沒學過一天西班牙文,我讀起它的報紙卻比學了三年的中文報紙還容易……&/p&&p&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啥西班牙這個“外語”這麼容易?原因很明顯:同根詞。這些同根詞跟英文詞彙相比只有小小的改造。我能讀懂文章,因為絕大多數關鍵詞基本都是英文:aeropuerto, problema mechanico, un minuto, situacion critica, emergencia,等等。認出這些詞兒不過是一些英文詞穿了馬甲,這難度大約和發現超人不過是肯克拉克不戴眼鏡的難度差不多。不用說,這些類英文詞比中文漢字好學(中文漢字則多半是類火星文……)。想象一下,一個糖尿病人在西班牙發現自己需要注射胰島素。他跑進診所,只需很少的西班牙語和猜測的過程,他就能獲救(其實,英語&diabetes& 翻成西班牙語就是 &diabetes& , &insulin& 等於&insulina&。)在中國呢,他肯定完蛋了。除非他帶了一本中文字典,即便如此,他多半也會在字典裡瘋狂地查胰島素第一個漢字時不支暈倒。這正好說明了我下一個要說的中文難的原因。&/p&5. 因為連在字典裡查一個字都很複雜。&p&學中文中最不可理喻的困難之一,就是連學會查字典的難度都基本等於在文祕專業學一個學期。在台灣的時候我聽說有時還有初中生查字典比賽。想象一下吧,有種語言裡連查字典都成了跟辯論或是排球一樣的技能!你多半不會稱中文是個善待用戶的語言,&a href=&http://www.sino-platonic.org/abstracts/spp001_chinese_dictionarie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而中文字典則絕對是虐待用戶的典型&i class=&icon-external&&&/i&&/a&。&/p&&p&找出所有部首和它們的變體,再加上處理那些沒有明顯部首模棱兩可的漢字,這是個愚蠢的,花時間的苦差事。和其他擁有合理的字母或類似系統的語言相比,這一點大大放慢了學習中文的過程。我得說,我花了一年時間才能比較順利的在字典中找到任何漢字。而直到今天,我極偶爾還是會遇到即使查個十分鐘還是查不到的漢字。這種時候我就會像(聖經中信仰屢受考驗的)約伯一樣,舉手向天,同時考慮去電話營銷業之類的工作……&/p&&p&中文肯定也是地球上最需要字典的語言之一。我現在手頭有超過二十本各種中文字典在書桌上,每本都有單獨用途:有大陸用的簡體字字典,有香港台灣用的繁體字字典,還有簡繁體都有的字典;有用威妥瑪拼音的字典,有用大陸拼音方案的字典,還有用其他更超現實主義的拼音的字典;有經典的中文虛詞字典,有北京方言字典,有成語字典,有歇後語詞典,有諺語詞典,有中國GCD用語詞典,有佛教用語詞典,還有反查用詞典,不一而足。一次窮盡式的查詢某個難解詞彙可能會讓書桌上“堆滿詞典,如同戰場上的士兵屍體一樣。”&/p&&p&查陌生漢字的時候還有一種四角系統的查法。有謠言說這方法很迅速,基本上和查字母語言的情況下一樣快(雖然我沒見過誰能第一次就找到正確的編碼)。不幸的是,學習這個查法本身就跟學杜威十進圖書分類法花的時間和精力差不多。此外你還得指望字典的確按照四角系統安排過(這類字典並不多)。那些掌握了這個四角查法的人對其推崇備至,我們其他人則是賭咒發誓。&/p&&p&查字典還有一個問題來自中文漢字本身的特性。絕大部分語言中詞彙之間的分界很明顯,有空格在那兒。如果你不懂一個詞,那找到該查甚麼一般不難(當然甚麼算一個詞是個微妙問題,不過在這個話題方面我的說法基本正確)。在中文裡呢,漢字之間有空格,但是得需要好多中文知識和真正的偵探本領才能讓你找出詞彙之間的界限。所以找一個詞兒往往是個試錯過程。就好象英文寫成如下的樣子:&/p&&p&FEAR LESS LY OUT SPOKE N BUT SOME WHAT HUMOR LESS NEW ENG LAND BORN LEAD ACT OR GEORGE MICHAEL SON EX PRESS ED OUT RAGE TO DAY AT THE STALE MATE BE TWEEN MAN AGE MENT AND THE ACT OR 'S UNION BE CAUSE THE STAND OFF HAD SET BACK THE TIME TABLE FOR PRO DUC TION OF HIS PLAY, A ONE MAN SHOW CASE THAT WAS HIS FIRST RUN A WAY BROAD WAY BOX OFFICE SMASH HIT. &THE FIRST A MEND MENT IS AT IS SUE& HE PRO CLAIM ED. &FOR A CENS OR OR AN EDIT OR TO EDIT OR OTHER WISE BLUE PENCIL QUESTION ABLE DIA LOG JUST TO KOW TOW TO RIGHT WING BORN AGAIN BIBLE THUMP ING FRUIT CAKE S IS A DOWN RIGHT DIS GRACE.&/p&&p&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況會怎樣加重英文學習者查字典的困難吧。這段話讀起來不難,那是因為我們懂英文。對不懂的人來說搞清楚詞彙之前的界限可不容易。在學中文的時候情況正是如此。&/p&6. 然後還有個文言文……&p&放棄吧。太難了。如果你以為三四年學習之後你就能輕風般瀏覽過孔孟的文章,就好象差不多的三年級法文學習者能夠閱讀狄德羅和伏爾泰,哥你就盃具了。的確有一些西方人能夠順利地閱讀古代中文,不過他們大都有灰白頭髮,或至少有教授地位……&/p&&p&不幸的是,中國古文到處出現,特別是在中國畫和卷軸裡。大部分人以為任何懂中文的人都能閱讀它們。當你在中國餐館,有人請你翻譯一個屏風上的漢字時,那可真是讓人無地自容。&/p&&p&“嗨哥們,你不是懂中文麼?這個卷簾上寫的甚麼?”你抬頭一看,發現寫的是文言,還用的是無法理解的草書體……這樣的書法就看起來瀕死的心臟病人的心電圖差不多。&/p&&p&“呃……我想我能看懂一兩個字,但我沒法告訴你它甚麼意思。”你結結巴巴地說,“我猜是關於鳳凰之類的東西……”&/p&&p&“噢,我以為你懂中文。”你朋友說道,然後繼續看他們的菜單。即使那些字一個如假包換的中國人也會撓頭不懂,丟的還是你的臉……&/p&&p&現代漢語僅僅是古怪的難,而古典中文則是刻意讓人不可能學會。漢學家不會告訴你這樣一個小秘密:要看懂文言文一小段話,你必須首先知道它在講甚麼。因為古典中文根本是由幾個世紀的典故用一種簡要的編碼組成,流傳於一個書蟲們組成的精英小團體中,他們自己都徹底了解任何一點相關的文學背景。一個沒有專業知識的西方人沒法理解這些,就好象如果孔子本人來到現在,也看不懂分類廣告中“個人”一欄裡這類的東西:“Hndsm. SWGM, 24, 160, sks BGM or WGM for gentle S&M, mod. bndg., some lthr., twosm or threesm ok, have own equip., wheels, 988-8752 lv. mssg. on ans. mach., no weirdos please.”(譯者注:這個意思就不翻譯了,好孩子不需要知道……)&/p&&p&公平的講,文言文你越嘗試就會變得越容易。 不過高爾夫一桿進洞或者穿著束身衣橫跨英吉利海峽也是如此。&/p&7. 因為字母化方案太多了,而且全都不給力。&p&嘛,這麼說可能有點過分。不過真的,把中文用字母表達的方案很多,而絕大多數都是由某個委員會或是某些語言學家弄出來的。有時候還更醩,是個語言學家組成的委員會…… 當然啦,設計一種字母化方案非常不易,有些方案比較好,但所有的方案都需要很多與直覺抵觸的拼寫。而如果你真想發展中文方面的職業道路,那你至少得會其中四五種,還不包括台灣用的那些鬼畫符。總共恐怕有超過一打的字母化方案,大部分都是晦澀難懂而理所應當地被大家忽略了。長久以來在漢學家之間有個笑話:一個漢學學者老年癡呆的標誌,就是他感到發明一種新的字母化方案的迫切性。&/p&8. 因為音調系統很古怪。&p&OK,這種說法很白人中心主義,我知道。但我得提一下這一點,因為它是最常見的抱怨之一,也是西方人最惡名昭著的弱項之一。每個學中文的人一開始都無法相信中文有音調系統的一面存在。怎麼可能Shuxue既可以是“數學”同時還能是“輸血”呢?或者guojiang可以是“過獎”或者是“果醬”?&/p&&p&它本身就是中文一個大難點了,因為這意味著我們非母語人士在記憶元音輔音之外,還得記住這些看起來不重要的發音部分。更大的真正的困難出現在你實際使用中文表達自己的時候:你發現自己束手束腳的,你可能語調都挺自然,結果音調都搞錯了。比如,你可能想說“嗨你在喝我的杯子裡的水!”,然後你想當然地把重音放在“我的”身上(結果聲調變成了四聲)(相當於中文四聲的聲調),那你說的多半是些胡言亂語,可能被理解也可能不被。&/p&&p&語調和重音習慣具有非常大的追加和自由性質。在無音調的語言中,你基本上可以隨心所欲地(加上必要的修改)按你的習慣來強調,否定,重視,和質疑。說出來的可能不太自然,但絕對能被理解。中文則不然,你的語調習慣必須遵守每個你用的詞彙音調的限制。中國人當然能自由地表達所有微妙的語調,和使用那些無音調的語言的人一樣。只是他們的方式對我們說無音調語言的人來說有點陌生。當你真正開始用中文說些你在意的話題時,你就發現好像你不得不雙手被綑著,同時試圖表達一個激情四射的觀點。你突然被剝奪了一些重要的表達手段,以前你可能還沒意識到自己擁有它們。&/p&9. 因為東西方涇渭分明,而兩者才剛剛相遇。&p&語言和文化當然無法分割,這也是中文對美國人如此難的主要原因之一。中美文化隔絕太久了。讀法語句子“Le président Bush assure le peuple koweitien que le gouvernement américain va continuer à défendre le Koweit contre la menace irakienne”的難度僅僅如同於看懂一些行話而已。其原因不但在於印歐語系之間的相似性,還因為這些表達方式中的核心概念和文化背景是同源的。我們有一樣的繪畫史,音樂史,乃至歷史的歷史,後者的意思是一個法國人腦中的各種典型例子以及文化角色的集合和一個美國人一樣的。我們熟悉阿蒂爾o蘭波,就好象法國人熟悉蘭博。事實上,與中美文化的差異比起來,美國和法國文化的區別就類似於Peter Pan花生醬和Skippy花生醬。(譯者:好吧,換個例子,就好象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者內容幾乎一樣……)&/p&&p&和中國人說話往往不一樣。你沒法談話中隨口提到狄更斯,人猿泰山,開膛手傑克,歌德,或者披頭士,同時期望對方總是能明白。我有個中國朋友,他都讀過卡夫卡著作最早的中文譯文,卻仍然不知道Santa Claus是甚麼。最近幾十年來中國和西方接觸甚多,然而兩者之間仍然有大量的知識和思想差異。&/p&&p&同樣地,除了一些哈中的,有多少美國人對中國朝代有個大致概念呢?一個普通的歷史系學生聽說過秦始皇和他對中國的貢獻麼?有多少美國音樂系學生聽過一丁點京劇,或是能認出來琵琶?多少其他方面博學的美國人聽說過魯迅,巴金?更別提墨子了。&/p&&p&這些意味著當兩國人在一起時,不但有語言障礙,還有一個巨大的文化障礙。當然這是學習中文如此有趣的原因之一。這也是中文為啥這麼TM難的原因之一。&/p&&p&結論&/p&&p&我還能再繼續,不過我想如果親愛的讀者們能看到此處,多半他們早就已經同意我的看法。那些學習其他困難語言的人們有他們自己的恐怖故事,我敢肯定。但我仍然能相當自信地斷言,對於一個普通美國人,中文比世界上三十多種主要語言(亦即在大學階段常常學習的語言)中其他任何一種都難得多。這件事也許不會引起語言學家們的興趣),但它值得你好好考慮一下,如果你決定最好學個外語,想著說“嗯~中文看起來好像不錯。”&/p&&p&要量化學習語言這樣一個複雜而多層麵的過程很難,不過一個量度是掌握必要的語言學習技能的時間。考慮到上述所有的中文學習者必須具備的東西,使用字典,熟悉兩三種字母化方案,大致了解漢字系統(包括簡繁),這加起來可是很多時間,而你僅僅是在學習如何學習中文。&/p&&p&中文本身要更難多少呢?再次我使用法語作為簡單語言的例子。非常粗略和直覺的估計,不過我想說要達到法語中類似的讀寫流利程度,中文需要你三倍的時間。同樣的時間,一個普通美國人多半可以學會流利使用兩種拉丁語系的語言。&/p&&p&學習語言也許類似於學習樂器。比如說,雖然口琴有某些精彩的作品,一般而言鋼琴學起來要比其他樂器困難而花更多時間。作為類比,可以說我們都是某種樂器的高超演奏家(即我們的母語),而學習同類的樂器則比學習完全不同的樂器容易得多。西班牙人學葡萄牙語類似於小提琴手學習中提琴,而美國人學習中文則更像搖滾吉他手試圖學習演奏擁有三個手鍵盤,三十個音栓的管風琴。&/p&&p&有人說過學習中文是“五年關於謙虛和低調的課程”。我曾經以為這是說五年之後你就能掌握中文,同時學會了謙虛。然而,我現在學習了中文六年,我的結論是,這句話告訴你五年之後中文對你來說仍然是神祕的深淵,不過至少你已經徹頭徹尾地學會了低調這個好品質。&/p&&p&仍然有一個令人敬畏的事實,那就是中國人掌握他們的語言相當不錯。可能他們就像是那些巴洛克藝術表演團體招收的小孩子們,然後去表演巴赫的康塔塔清唱劇。那個故事裡,有個聽眾十分驚訝於聽到這些胖嘟嘟的小孩子們能夠如此完美無瑕地演唱,而這些樂曲都是巴赫那些困難的要求嚴格一絲不苟的作品。他問合唱團指揮,“但這些孩子們怎麼能夠演唱如此高難度的音樂呢?”&/p&&p&“嘘!小聲點!”樂團指揮說道,“如果你不告訴他們這有多難,那他們就永遠不知道。”&/p&
為什麼中文這麼TM難?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任何有頭腦的人第一個問題都會是“難,是對誰而言?”問的有理。說到底,中國人看起來學的還挺順當的。當中國小孩兒經歷那“狗都嫌的兩歲”時,他們用的是中文來把父母們偪瘋。幾年之後,同樣…
在中國我們做空期貨,並且沒有期權。&br&&br&future 期貨&br&short 做空(短頭寸)&br&option 期權
在中國我們做空期貨,並且沒有期權。future 期貨short 做空(短頭寸)option 期權
&p&正好我今天也目睹這個慘劇,於是有感而發寫了一篇 &a href=&/blog/litecoin-plummet-incid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萊特幣連環爆倉事件始末&i class=&icon-external&&&/i&&/a& ,一下是貼過來的內容。&/p&&br&&p&日下午六點左右,比特幣、萊特幣價格出現了異常波動,一個小時內各個交易所牌價跌幅驚人。其中中國三大比特幣交易網站之一的火幣網萊特幣價格更是出現了1元的價格。事情究竟是怎麼發生的,簡單來說就是莊家看到利空消息後藉機砸盤,然後將火幣網上所有槓桿做多者一網打盡,再以極低價格吸入。作爲一個旁觀者,我親眼目睹了所有參與槓桿交易的散戶都被絞殺殆盡,火幣網也蒙受了鉅額損失,而大部分利潤流入了莊家手中。&/p&&br&&b&雙刃劍:槓桿交易&/b&&br&&br&&p&有道是「無風不起浪,空穴纔來風」,今日暴跌與火幣網最近舉動不無關係。火幣網最近推出了一個借貸的新業務,就是說交易者可以拿一部分資金坐抵押,以一定的利率借貸更多的現金(人民幣)或虛擬貨幣(比特幣)。爲了防止違約,交易者借貸的現金或比特幣不可以提現,只能用於交易。火幣網隨時監控用戶的資產負債,一旦發現資產按照市價折算後恰好不足以償還本金和利息時,就通過在市場上市價買賣強制將資產變現,償還債務,稱爲強制平倉(Forced liquidation)。事實上火幣網還預留了一些空間,並非等到交易者真的還不起了纔強制平倉,而是發現資產小於等於負債的120%就強制平倉,這樣可以更加安全。&/p&&br&&p&通過這種手段,交易者可以槓桿做多或者槓桿做空,總資產與保證金的比率稱爲槓桿率(Leverage ratio)。槓桿率越高,單位價格波動的收益或虧損就越大。當槓桿率過高時,強制平倉(又俗稱爆倉)發生的可能性很大。槓桿交易的引入對於市場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因爲新的信息出現後價格可以更快收斂到新的均衡值。但槓桿交易也放大了風險,使得風險控制更加難以做到。&/p&&br&&b&連環爆倉&/b&&br&&br&&p&火幣網要求120%的超額保證金本來就是爲了規避爆倉風險,然而意想不到的一幕還是發生了。下午六點開始,微博上傳出了一條「央行將在4月15日之前全面封殺比特幣」的假消息,比特幣、萊特幣價格應聲下跌。此時,莊家的大額資金又在火幣網上砸了一把,使價格繼續下跌了10%左右。於是,開始有高槓桿的做多交易者爆倉了,這些人爆倉以後爲了償還債務,需要把手中的虛擬貨幣按照市價拋出,以還本付息,這一切都是交易所系統自動執行的。然而在價格下跌的時候多頭平倉,只會以更低的價格賣出,因爲大家都在恐慌性拋售中。這樣市價拋售出的虛擬貨幣只能是很低價格的,賣出去以後換回來的資金已經早已不是強制平倉臨界點價格能換回來的資金了,於是提供流動性的一方也遭受了損失(火幣網)。由於爆倉拋售的影響,價格進一步下跌,越來越多的人爆倉了。&/p&&br&&p&這次連環爆倉事件的牽涉面有多廣呢,據不完全可靠的統計,從18點開始一個小時內的爆倉金額多達1900萬元,直接將萊特幣價格砸到了誇張的1元,比特幣跌幅也超過13%。最慘不忍睹的是借貸買入萊特幣的散戶,哪怕只借了一點點錢「嚐鮮」,也會將所有資產全部賠光!&/p&&br&&p&舉例來說,假設我資金一共10000元人民幣,又借了200元,這樣總資產是10200元,槓桿率只有=1.02。我拿着10200元在100元/LTC的時候買入了102個萊特幣,怎麼說都覺得很安全了,萬萬沒想到天上飛來一隻「&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ack_swan_theor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黑天鵝&i class=&icon-external&&&/i&&/a&」,萊特幣價格跌到了誇張的1元。這下系統判定我的102個萊特幣只值102元,根本還不起200元的債務!怎麼辦?系統強制平倉,以1元1個的價格把我的102個萊特幣全部拋售,我那10000元就這麼賠光了!甚至連借給我錢的火幣網也跟着賠了98塊。想想看如果我當初不借那200塊,我完全可以選擇在1元的時候繼續持有,等漲回來再賣掉,毫髮無損。這個例子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發生了的事情。&/p&&br&&b&誰賺到了&/b&&br&&br&&p&這麼多人虧損,連交易所都虧,那麼錢就這麼蒸發了?其實是有人賺到了的,這些人就是在低價的時候抄底的那些禿鷲們。這些人可能是碰巧,也可能是早有預謀,早就準備好了現金等待在低位買入,覺得散戶們爆倉得差不多了的時候,就可以出手了,在最低點10000元就可以買10000個萊特幣。過了不到一個小時,萊特幣價格又回到了正常水平,在低點買入的人如果在這時拋售,收益可是十倍百倍。&/p&&br&&b&啓示&/b&&br&&br&&p&仔細觀察可以看出,虛擬貨幣市場上大量的買賣單都集中在買賣差價附近。當市場遇到大幅單邊波動時,市場上委託的單很快就會被搶光,然後委託價格就變得極其稀疏,因此暴漲暴跌就在那一瞬間完成,槓桿交易更是加快了這一進程。&/p&&br&&p&相比萊特幣誇張的價格波動,比特幣表現出了相當好的抗風險性,最大差價也不超過15%。由此可見,市場的穩定依賴於衆多不同目的、不同價值觀的參與者。比特幣與實體經濟聯繫的緊密程度是任何其他虛擬貨幣都不能比擬的,正是這些緊密的聯繫保證了它巨大的供給和需求短期內不受投資者信心的影響而劇烈波動。&/p&&br&&p&我對比特幣一直以來的態度都是謹慎樂觀的,其一大部分信心來自於它與實體經濟的聯繫。全世界現在有很多家圍繞比特幣產業的創業公司,其中與實體經濟聯繫的幾乎都在美國。反過來看中國,三家交易所的交易量佔了全世界大部分,但卻沒有一個用比特幣支付的實體產業(中國央行禁止比特幣進入實體經濟)。&/p&&br&&b&更多故事&/b&&br&&br&&p&&a href=&/summary-btc-plumm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華旻豪的個人專欄——“三.二一”虛擬貨幣暴跌事件總結&i class=&icon-external&&&/i&&/a&,事件具體的前因後果大家可以打開鏈接看看。&/p&
正好我今天也目睹這個慘劇,於是有感而發寫了一篇
,一下是貼過來的內容。日下午六點左右,比特幣、萊特幣價格出現了異常波動,一個小時內各個交易所牌價跌幅驚人。其中中國三大比特幣交易網站之一的火幣網萊特幣價格更…
跟外來語沒有什麽關係。“的”就是“之”的古音今字。在切韻音系中“之”是章母字,來自上古舌音,即[t]。
&br& 口語中的最高頻常用字很多時候會抗拒語音流變,保持穩定的讀音。這樣的古音今字現象除了“的之”還有很多,例如“父爸”。“父”是“並”母“虞”韻字,上古音擬測爲[ba],即近似於今天“爸”的讀音。
跟外來語沒有什麽關係。“的”就是“之”的古音今字。在切韻音系中“之”是章母字,來自上古舌音,即[t]。 口語中的最高頻常用字很多時候會抗拒語音流變,保持穩定的讀音。這樣的古音今字現象除了“的之”還有很多,例如“父爸”。“父”是“並”母“虞”韻…
我有兩個朋友,一個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一個沒上大學高中畢業直接輟學了。四年過去了,前者還是什麼都不懂,後者已經開發過無數項目了。
我有兩個朋友,一個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一個沒上大學高中畢業直接輟學了。四年過去了,前者還是什麼都不懂,後者已經開發過無數項目了。
“夠”和“够”自古以來是異體字,康熙字典兼收兩者。這不是簡化不簡化的問題,而是字體標準選取的問題。中國大陸的標準是盡可能選擇俗體,而港臺的標準恰恰是尊重字源,所以兩者會不一樣。
“夠”和“够”自古以來是異體字,康熙字典兼收兩者。這不是簡化不簡化的問題,而是字體標準選取的問題。中國大陸的標準是盡可能選擇俗體,而港臺的標準恰恰是尊重字源,所以兩者會不一樣。
首先,“語種“這個概念不夠嚴格,你的意思應該是“為何不說吳語、粵語、閩語和普通話不是一種語言”。
&br& 漢語各個方言和普通話的&b&語音&/b&區別程度,很多時候不亞於歐洲各國語言,所以國際上有人認為吳語、粵語和普通話不是一種語言。但是這種說法忽略了語言之間的紐帶——漢字。由於漢字的表意性和超方言性,使得漢字成為中國各個方言的共同書寫形式。此外除了語音差別,漢語方言之間的語法差別、詞彙差別都很小,故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不認同&吳語、粵語和普通話不是一種語言&。
首先,“語種“這個概念不夠嚴格,你的意思應該是“為何不說吳語、粵語、閩語和普通話不是一種語言”。 漢語各個方言和普通話的語音區別程度,很多時候不亞於歐洲各國語言,所以國際上有人認為吳語、粵語和普通話不是一種語言。但是這種說法忽略了語言之間…
神都是被造出來的
神都是被造出來的
並不完全是這樣,普通話和粵語各有特點。粵語保留了普通話中沒有的&b&入聲韻&/b&,而普通話同韻攝舒聲不分洪細鈍銳保留了完整的對應系統。&br&&br&你可以用粵語嘗試讀一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就會發現這首用普通話讀押韻的詩用粵語讀是不押韻的。&br&&br&至於粵語和普通話誰更存古這是難以量化對比的,但由於普通話代表了現代漢語,錯覺會讓人們相信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音。 &br&&br&你上面列舉的例子中第二個和第五個按照普通話也可以算作押韻,因爲只是開合口以及對立音位的差別。
並不完全是這樣,普通話和粵語各有特點。粵語保留了普通話中沒有的入聲韻,而普通話同韻攝舒聲不分洪細鈍銳保留了完整的對應系統。你可以用粵語嘗試讀一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就會發現這首用普通話讀押韻的詩用粵語讀是不…
鄭張尚芳《“支那”真正的来源》&br&&a href=&.cn/s/blog_4b41fa.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s/blog&/span&&span class=&invisible&&_4b41fa.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   缅文古称中国为 Cin’[sin’] 或 Cina[Sina],和梵文 Cina、希腊 Thinae、其他欧洲语 Sin-(拉丁 Sinae、英法Chin-)同源,通常都认为这是汉语“秦”的对音(1904伯希和引马丁尼 P. Martini说,195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赞同)。&br&&br&  其实这种说法有几个很大疑点:&br&&br&  第一,秦始皇虽然统一中国建成强大“秦”王朝,可是秦朝历年过于短暂。而在此之前,在作为周之诸侯国的很长时期中,秦之先人对胡狄的影响力却不逮三晋。按《史记》载晋文公伐逐戎翟迎回被逐的周王,晋悼公甚至能使戎翟来朝晋;赵襄子踰疆吞并代地以临胡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置三郡,李牧至使匈奴不敢入边。晋相邻于三狄,其中赤狄潞氏、甲氏、留吁、铎辰,长狄鄋瞒,各部皆灭于晋景公,白狄因收留过文公重耳得免,而其后肥、鼓亦灭于晋昭公晋顷公,仅鲜虞(中山)灭于赵惠文王。秦国之影响力则主要对西戎。就全国说,晋自文公创霸,襄景厉悼四公继霸,在中原诸侯间也曾一度有周衰晋兴、周卑晋继之说。&br&&br&  秦之建国既远晚于晋,先期在全国的影响力也远逊于晋国,不可能越过晋而代表中国。&br&&br&  第二,更不合的是,“秦”字古音*zin&dzin,古代汉语一直念浊音,直至近代汉语方始变清音,上引各外语大都并不缺浊母,如是对译“秦”字,为什么却全都对译作清音,无一作浊音呢,这太令人疑惑不解了。&br&&br&  第三,几种古印度语文献早于秦代就称中国为Cina了(较晚的笈多王朝大臣所写《治国论》年代在公元前330间,也早于秦武王,早于秦王政则近百年),后来汉译佛经译之为“脂那、支那、至那”,又或称Cinisthāna,汉译“震旦、振旦、真丹”,按 -a、-isthana皆为其语之邦域地名后缀,词根Cin都回译为章母字“震振真”或“脂支至”等,也都明显是发清音的。波迪埃(G.Pauthier)说,据最古的《摩奴法典》,则公元前千余年前,有人们从印度迁中国西部成立Thsin 国,说Thsin与China同字。&br&&br&  H.裕尔《东域纪程录丛》第一章讨论Cina名称的起源,指出“支那”Cina自古就为印度人所知,并据德经等人所说,已提出“支那”可与“秦”有关,也可与某个具有类似称号的国家有关,其中即有晋Tsin和郑Ching。我们现在知道,“郑”上古音读deng是不合要求的,而“晋”则很合要求。&br&&br&  交通史告诉我们,最初印度及西方人,是通过中亚人从北方草原的胡人(狄、匈奴)处得知中国的。草原民族南下最初碰到的应是周成王时分封于北边的“晋”*'Sin(&tsin)国(叔虞始封于唐,其子燮父因所都傍晋水而改称晋侯),过二三百年后才又碰到周平王分封的“秦”*Zin(&dzin)国。(依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公元前1046武王伐纣封建,至平王前770封秦,凡276年;若依成王继位伐唐以封叔虞说则减4年,若依我友吴瑞松伐纣在前1050年说,则再加4年,相隔年数仍皆在272-280年之间。)&br&&br&  秦晋两国相邻,古音又相近,可能胡人乃据最初印象是“晋”而混称秦晋同为清音 Tsin 的(何况汉以后还有两百五十年的晋代可加深其清音印象,五胡乱华正为五胡乱晋)。《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匈奴传、西域传》《佛国记》所称“秦人”之原语可能就是清音之秦晋混称。&br&&br&  晋北地区一向为胡狄集中之地,他们更熟悉其南之“晋”并以之代表中国,这不奇怪,当跟后来以“契丹”、及“大魏”转音的“桃花石”转称中国一样,也都是先由草原人熟知的北国之名,再传为全国之称的。这也跟汉代人称印度为“天竺、身毒”(天、身古读 h- 声母),是学的伊朗语 Hinduka,土耳其人称印度为Hint,是学的阿拉伯语,唐代人称阿拉伯为“大食”,是学的波斯语Tajik一样,都是从跟自己更近的邻居处获取更远国的名称的,所以唐代玄奘根据亲身至印所闻而改译“印度”时,指斥早期译名“天竺、身毒、贤豆”皆讹,其实他不明白,那不是本语的讹译,而是从相邻中亚称呼转译的“从邻称”。从邻称却是一种交通史上颇为常见的惯例。&br&&br&  现今汉语称Russ、Russia 为“俄罗斯”以至“俄”国,前头这个“e”就是因为北边阿尔泰语言(“突厥、蒙古、通古斯”)各族都没有把r 放在词首的习惯,要发r- 就得先加个元音,如柯尔克孜语说Orus ,蒙语说Oros,于是罗斯就说成俄罗斯了,这是汉语中从邻称的典型例子。&br&&br&  中日交恶时期,日本有某些人故意地以“支那人”贬称中国人,这是不了解此词原义,其实此词最早见于佛经对梵语Cina的翻译,在印度原含有称誉“文明智慧之国”之意,《翻译名义集》:“支那,此云文物国。”《慧琳音义》卷22震旦国:“或曰支那,亦云真丹,此翻为思惟。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计作,故以为名。即今此汉国是也。”&br&&br&  从Cina直到现代英语的China、法语Chine总是清音。唐代西邻的记录,还可看龚方震《唐代大秦景教碑古叙利亚文字考释》(《中华文史论丛》1983-1辑),文章指出该碑古叙利亚文称中国为Sinstan,中国人为Sinaya,此前生在亚历山大的埃及人科斯马斯Cosmas在547-550年用希腊语写的《世界基督教地志》则把中国写作Tzinistan(-stan是印度-伊朗语表地方、国家的后缀,该地志原文省作 -sta),早在三世纪时波斯萨珊王朝的钵罗婆文文献中即已有Cīnīstān,古叙利亚文、希腊文没有c,所以写成Sin、Tzin,但都指示着清音。后来埃及Maqrizi(1364——1442)在《埃及史》里称成吉思汗为 Malik as-sīn(中国国王),中国也仍作清的sīn。&br&&br&  至于我国南方一些民族如毛南语称汉人为Cin 1(水语又称也相近),又黔东苗语之 Cen 5,察其音韵,则c乃与见母对应,那又可能是指“荆”(楚国),而不见得与“晋”相关了。&br&&br&(本文部分注音因为无法显示,只能用相近的字母代替)
鄭張尚芳《“支那”真正的来源》 缅文古称中国为 Cin’[sin’] 或 Cina[Sina],和梵文 Cina、希腊 Thinae、其他欧洲语 Sin-(拉丁 Sinae、英法Chin-)同源,通常都认为这是汉语“秦”的对音(1904伯希和引马丁尼 P. Martini说,1950罗…
普通話中除了感嘆詞以外,沒有以單元音/o/爲韻母的字,o僅僅是uo在b p m f後面出現時的&b&簡寫&/b&。
&br&&br&至於爲什麼只在b p m f後面簡寫,是因爲漢語脣音就是不分開合口(即有没有介音u)的,無論什麼韻母都是這樣。而luo後面u不能省略,是因爲l本身要分開合口,比如有“爛”和“亂”的區别。
普通話中除了感嘆詞以外,沒有以單元音/o/爲韻母的字,o僅僅是uo在b p m f後面出現時的簡寫。 至於爲什麼只在b p m f後面簡寫,是因爲漢語脣音就是不分開合口(即有没有介音u)的,無論什麼韻母都是這樣。而luo後面u不能省略,是因爲l本身要分開合口,比如…
Microsoft規定其員工除非特別許可,必須使用Windows,包括微軟的所有開發部門、市場部門和研究院。
Microsoft規定其員工除非特別許可,必須使用Windows,包括微軟的所有開發部門、市場部門和研究院。
因爲八小時工作制不適合軟件開發。
因爲八小時工作制不適合軟件開發。
這樣大的差距未必完全是因爲稅收高引起的,更大的可能是商家的價格歧視手段,用以區分消費者羣體,減少消費者剩餘,獲取更大的利潤。
這樣大的差距未必完全是因爲稅收高引起的,更大的可能是商家的價格歧視手段,用以區分消費者羣體,減少消費者剩餘,獲取更大的利潤。
一言以蔽之,廉價勞動力。
一言以蔽之,廉價勞動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年级下册生物练习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