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用一个字形容美好说什么字好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爱人、恋人、情人。用古文的词说,哪个词最贴切(最好用一个字表达)。
应该是爱人呀,是你所爱的人,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才算爱人呀,两个人在一起谈的时候也可能是爱人,结婚后也可叫爱人呀
..真诚..真爱
才算是爱人.恋人.情人么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分类信息网
欧式建筑。超低单价,别的好都不用说,一个字
广告代码: 发布时间:,12:39:04
小区地址:开发区-小孤山
性质:出售
价格:59万元
居室:二居
刘小旭(经纪人)
- 开发区-小孤山
郑重提示:请您在签合同之前切勿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以免上当受骗
房源内部特征:房屋格局:2室2厅1卫房屋朝向:双南房屋质量:框架装修情况:简装修房屋的外部特征:所属学区:松林小学 临近韩国国际学校小区位置:开发区滨海路和金马路南延交汇处小区环境:绿化率高,坐山看海,空气清爽宜人。交通情况: 2、11、1路。生活配套:周围配套设施齐全银行商业街山体公园超市车站。代理一手楼盘:全部免中介费用、部分楼盘瑞家团购优惠、免费看房车、1、大黑色正南方—岭湾峰尚 38平—119平方米都市功能主义时尚户型,均价6000元/平起价,高层视野收纳一线海天2、红星海—一手抵债准现房,超低单价,均价6500元/平起价,3、东城天下--乾豪新界 48平到98平产品系,灵动空间,25种户型,均价6500元/平起价,抗雾霾,净空气,呵护全家健康。WIFI信号覆盖全园区,创造性地引入“社区电商平台”与“线上物业增值服务平台”两大功能。4、高城山—一河两公园,邻园而居,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超40%绿化率,50-90平滨河瞰海高层,150-400平英伦暖坡别墅。5、报税区海天富地70年产权,56平—94平,1室1厅,2室2厅,3室2厅,交2万抵5万房款,单价6800元/平起价,8层顶的小高层和18层顶高层,超高得房率!6、乾豪新界—抗雾霾,全区域覆盖WIFI,均价6700元/平1.华润海中国 5期及6期2.红星海 6期金马轻轨沿线:3.万国宫馆 2期 3期4.吉祥E家 2期祥福园5.新希望家园2期乐城6.海脉未来城一期现房保税区双D港:7.知润山8.岚山著作现房9.青国青城10.乾豪新界11.海天富地现房12. 港湾观海现房金州民和:13.金宸联郡还有更多楼盘不做更多介绍。只要你一个电话,免费看房车接送,定能帮您圆了安家之梦。欢迎致电咨询:精装推荐:佳惠精装重磅推出易登800元精装套餐,产权面积约100㎡ 精装施工+整体橱柜+集成卫浴+厨卫瓷砖+地板满铺+复合房门。瑞家装饰地产与浦发银行强强合作,浦发银行产品特色通过分期付款,为用户提供家居装修一站式金融服务。贷款可用于支付家庭装潢和维修工程的施工款,相关的装潢材料款、厨卫设备款等。选择瑞家最高可享30万无息装修贷款!更多详情请登录/房源联网、无论您在哪看到的房源均可拨打咨询电话:刘小旭将全程免费陪同带看,因为您的信任,我会付出100%的努力。部分楼盘瑞家团购优惠免费看房车我用心,您省心,我专业,您放心1、保证在线房源100%真实性。2、保证在售房源权属清晰,瑞家地产严格核查每条房源的权属及委托协议真实性,避免因权属不清给您带来的损失3、签约,过户,交接手续全程陪同,物业交接、户籍查询等相关细节事前温馨提示,安全快捷地为您提供房屋买卖的一站式服务,避免客户因缺乏相关经验而造成实际的损失。选择瑞家,为您提供最具性价比的家居一站式服务。欢迎您来电咨询:刘小旭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易登网上看到的,谢谢!
更多相关属性
整套户型:2室 1厅
面积:81平米
更多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易登提醒您网上信息有风险,在交易过程中请您务必保持警惕!竣工,这两个字用古文怎么说,最好用一个字表达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竣工,这两个字用古文怎么说,最好用一个字表达
竣工,这两个字用古文怎么说,最好用一个字表达实践研修成果模版 柳树醒了 春雷_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_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实践研修成果模版 柳树醒了 春雷_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_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_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_捉迷藏柳絮飞了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读字组词: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在线人数8775人
头&&衔:活力新兵
繁体字继承了传统,却不利于普及和发扬光大,降低了效率,制约了国人的思想。
简化字的普及则是一次中华文化革新,其意义不亚于“五四”时推广的白话文运动。
若有异议者,只须将简化字推出前后文盲的数量比例作一对比即可想而知。
对使用者来说那种方便那种好
#2所言极是。
通常,文化素质较高者如学者、专家对古文言文及繁体字应该是比较熟悉的;普通民众则对现行的文字比较了解。
金币:16996
文字是工具。。。
丰俭由人。
金币:2262
●& & & & 説簡化字利于扫盲-毫无根据
资料说明,当初简化汉字的原因,乃是在于汉字“文字和语言分离,不能从字面上就自然读出音来”,并且“字数繁多,结构复杂,一字多音,同字异体”,“实际使用上”“极不方便”。“在打字、印刷、电报上都造成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主要是指无法使用当时刚刚兴起的计算机技术)。所以,最终“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按当时的计划,推行简化字,只是最终废除汉字全部实行拼音化的第一步。
1954年、1955年,报纸上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在将汉字与俄文和英文等拼音形式的文字相参照的情况下,热切拥护汉字简化和拼音化的。说“苏联小学一至四年级四册课本,译成中文共有92万,而我们年级相同的课本,只有16万字。……”(武占坤、马国凡主编《汉字o汉字改革史》第74一75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下同)
然而,由于王永民先生发明了五笔字型输入法,现在更已开发出包括手写板在内的多种输入方法,无论繁简文字,其输入计算机的速度,已远远超过外国的拼音文字。也就是说,如果把一篇中文文章译成英文或写成拼音来输入,时间和内存的耗费都会大于汉字。有人说,在联合国尋找中文文件很容易,只要揀最薄的就是。所以,文字改革初期忧虑方块汉字“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际障碍已经解除。很显然,五笔字型输入法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创造,因为它解决了世界上使用人数众多的一种语言文字与世界科技文明接轨的问题。有人因此赞扬王永民“功同许慎”,实不为过。由此,“汉字拼音化的方向”已经失去了必要性。文字改革工作的学者们也承认:“近一个世纪汉字拼音化运动的实践已使人们对汉字‘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方向’的基本理论发生怀疑。”(《汉字o汉字改革史》前言)现在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汉字简化第一个主要原因是它“难学”(“难认、难记、难写、难用”)。日《人民日报》上有一篇文章说:“汉字的缺点给扫除文盲带来极大的困难。”并说农民学文化“年年上冬学,年年从头学”。当时甚至曾经计划,凡十划以上的汉字都要简化。
由此就需要思考:大量的文盲,难道全都是由于汉字结构繁难造成的吗?
如果难学就学不会,那就应该什么人也学不会,都会是文盲,否则不等于说更广大的民众天生就愚笨吗?由此可见,笔划多少并不是文字识读难易的主要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笼統说来,笔划少的字或许可能易学易记一些。
但是,笔划多少并不一定与易学易记构成绝对的因果系。因为人类认知的意义,是确认一物与他物形、质、量的区别,而认字则主要是一个形态整体认知的过程。此种认知的关健是形态特征差别的状况,而不是在于量的差别。
人们对文字的整体认读,往往比分解认读更重要。比如对英文单词,人们未必主要是一个个字母去识读的,人们也同样不会在心里一笔一划地写一遍才能识读一个汉字。比如我们对“一、二、三、藏、薄、灞”等字,识读的时间就是完全相等的。再如,有些文字印瞎了,或看电视因距离远、目力差看不清楚,但我们仍能判断它是个什么字,这就是整体认读记忆结果。这时侯,文字的笔划多少已不重要,人们关注的是其整体形态一一或者说,此时人们是把文字当作一个图形来看待的。
所以,笔划多的字,在整体认读中,未必比笔划少的字识读起来更困难。一个满脸麻子的人,并不比一个普通人更难记住。一个满头长发且又长满胡须的人,同样不会比一秃头而又不蓄胡须的人记忆起来费力。一个穿素衣的人,不会因为第二天穿了花衣服就认不出来了。
从记忆心理来看,人们学记的速度和牢度,也不与事物本身的繁简绝对成正比。有时候,事物越复杂,印象反而越深刻,记忆反而越牢固。相对简单的事物,有可能反倒容易被忽视或混淆,记忆思维也越容易犹豫或徘徊。经验证明,故事越曲折,事情越重大,印象就越深,相反则容易淡忘。同样,汉字中的“戊、戌、戍、戎”和“已、己、巳”要远比“朦、曝、艚、矗……”等笔划繁多的字更难记忆和区分。文字的笔划越少,特征就越不明显,就越难区别,书写和认读也未必更方便。在已被停废的“二简字”中,像“尸”下加一横念“展”、“家”的“豕”简化为“人”、 “道”简化为“辺”……等,就很容易和“尺”“穴”“边”等产生识读和书写的混乱,这也许正是“二简字”很快被停废的原因。
一位在香港教法国儿童学汉语的欧阳女士说,教儿童认识简化字还得从繁体字教起,因为简化字孩子们总是分不清楚。比如“学”和“字”就总分不清楚。还要先告诉他们,繁体字的“學”是这样写的,比“字”复杂,所以简体字“学”也比“字”的上部多两点儿;另如“儿”、“几”、“九”等字,也要先让他们知道,繁体字的“兒”原来是这样写的——好像儿童身子小顶个大脑袋,还有两只大眼睛……。这也许并非唯一的例子。汉字形近结构的难以识记也许古已有之,而简化字无疑更增加了文字形近的几率。
如果说认字难易与笔划多少有关系,那么像:键、槛、谫、骥、鲫、骢、辏、蕴、彟、鹭、橼、耰、谳、履、颡、翫……(怕要有千字之多)等这些简化字,不是比许多被简化的正體字如:東、見、風、車、専、詩、時、貝、頁、昇、兒、長、這、個、佇(伫)、貴、豈、嗎、事、許、貢、問、買、頡、來、為、馬、岡、鳥、魚、賓、賈、復、習、規、現……等,笔划还要多吗?为什么那些笔划多的简化字记得住,笔划少的正體字反倒记不住呢?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对于文字来说,是否容易记得牢,关健并不只在笔划多少,而是更在于是否常用字。像“藏、艚、曝、瀑、蔑、貌、癞……”等,很少有人不认识。而有许多字,如“犴、仵、尜、旰、刈、殳、孑、孓、奀、夼、亍、亓、弋、叻、冇、皁、甪、丱、畀、盱、柰、凼、氕、氙、氖、呒、氘、乜、厄、砬、兀、冗、乩、戽、爿、吽、氻……”等,虽然笔划很少,但认识的人却比较少。仅十划以内就有不少属于这类生僻字。而相反,五十多年前只学过几年繁体字的上,相隔如此之久,大多都仍能识读甚至书写出来,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现代信息通信理论也认为,信息编码越简单,抗噪能力就越弱。在电报编码中,往往会人为地增加“消息的多余性”,来“帮助减少接收消息的误差”。虽然人们明知道这种“多余性”“会影响到通讯效率”,但仍“要人为地”去“加大多余性,以求使通讯更可靠。”(陈力行:《概率与信息》第206页,山东科技出版社1984年版)繁体字多写几笔,正是相当于“消息的多余性”,目的是使其表义功能增加“抗噪能力”,在识读过程中“帮助减少接收消息的误差”。也可以这样去理解:电话号码升位不仅是为了扩容的需要,也是为了减少差错的机会。笔划多的字,多写一笔少写一笔都不会认错;而笔划少的字,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误读。所以并不是文字笔划越少越好,否则速记符号就该是最理想的文字了。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著名学者王力在主持对《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修订工作》中也曾说过:“不要以为笔划少越好。笔划越少,形近的字就越多。为了节省几笔,却增加了认字的困难,得不偿失。”并指出:“原定十划以上的字都要简化。现在看来,这个设想是不合理的。”(《汉字o汉字改革史》第180页)
即使假定简化字易识易记,它的扫盲意义也是很有限的。因为,從笔者对《千字文》《道德经.二》等25篇詩詞散文的查验証明,在日常用字中,简化字出現的頻率只約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推行简化字的50多年里,“繁体字”(应叫正体字)仍是日常用字的主体。离开正体字,简化字根本无法形成句子,更不能有效构成语言的表达,它怎么能对掃盲具有多大的意义?並且,不管你把简化字有利于扫盲的功劳説到多大,它主要也應该归功於正體字、繁体字。
埋怨中国文盲太多,也并不能证明是繁体字的過错。1988年版《汉字o汉字改革史》第72页说:“解放以后三十五年的今天,我国文盲、半文盲的人数仍将近是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此结论的时间是在1984年,按当时推断可知,从1955年、1956年发布“简化字草案”和《汉字简化方案》算起已是28年了,这差不多够两代人普及高中或上大学了。面对此种现实,怎么还能坚持认为之所以文盲多,“汉字的繁难,仍是直接因素”呢?有人称,现今的文盲比例已从当初的80%下降到8.7%,此言若是言之有据,岂不恰恰证明是后二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才使文盲比例迅速下降吗?这与文字繁简没有关系。
实际上,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才是文盲多少的主要原因。温饱富足之馀,谁不希望学习文化,还能有多少人会“年年上冬学,年年从头学”呢?现在农民生活好了,文化普及率也相应提高,不少农民子弟以极好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城市比农村文盲少,也能证明这一点。如果说繁体字是产生文盲的主要原因,那么,与我们实行简化字同期至今已五六十年沿用繁体字的台港澳地区,不是应该比我们文盲比率更高吗,而事实并非如此甚至相反。近又有报导说,农村有上万高中学生放弃报考大学,其原因不言自明。由此看来,扫盲应该先扫穷。
还不难看到,现在的影视作品、歌曲光牒、各类广告、产品说明书、街头用字、书法绘画等,到处都是正體字(“繁体字”),相当多的人都能认识?即使小学生,不仅看影视作品或歌牒的正體字大部分都能认识,甚至有的看繁体长篇小说也没有太多的障碍。一些极力说正體字难学难记的人,他们自己也认识不少正體字甚至完全认识。据说,某政府官员曾自豪地说,我们这叫“无师自通”。连当年简化工作专家之一的王力先生也有文章说:調查表明在大量閱讀過程中自然就學會了繁體字,不須要專門學習繁體字。那么,一种不用人教就能认识的文字,怎么会成为“扫盲的障碍”呢?!所謂正體字“难学难记,不利扫盲”之说豈不是不攻自破了吗。
一方面说繁体字不利扫盲,同时又说它不学就会,实在匪夷所思。
由此可見,即使一夜之间突然全部恢复繁體字,也不會使任何人突然间变成文盲,因为至少还有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被认为是“简化字”的正體字,人们仍然认识。即使只用这些字,也照样可以组成大量语句去表达思想。而只用那些简化字,却几乎一句话也说不出來。由此可見,如果人們不認識所有簡化字,也没有任何人会成為文盲。那种说恢复繁体字就“会使中国文盲几十倍增加”的说法,只不过是一些无知的人想当然、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臆断,是耸人听闻的,也是滑稽可笑的。
缘上所述,所谓“繁体字不利于掃盲”的说法,显然毫无根据。
事实証明,從识讀障碍角度反對恢復繁體字,是—種不必要的顾慮。
金币:2262
●& & & & 説簡化字利于扫盲-毫无根据
资料说明,当初简化汉字的原因,乃是在于汉字“文字和语言分离,不能从字面上就自然读出音来”,并且“字数繁多,结构复杂,一字多音,同字异体”,“实际使用上”“极不方便”。“在打字、印刷、电报上都造成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主要是指无法使用当时刚刚兴起的计算机技术)。所以,最终“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按当时的计划,推行简化字,只是最终废除汉字全部实行拼音化的第一步。
1954年、1955年,报纸上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在将汉字与俄文和英文等拼音形式的文字相参照的情况下,热切拥护汉字简化和拼音化的。说“苏联小学一至四年级四册课本,译成中文共有92万,而我们年级相同的课本,只有16万字。……”(武占坤、马国凡主编《汉字o汉字改革史》第74一75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下同)
然而,由于王永民先生发明了五笔字型输入法,现在更已开发出包括手写板在内的多种输入方法,无论繁简文字,其输入计算机的速度,已远远超过外国的拼音文字。也就是说,如果把一篇中文文章译成英文或写成拼音来输入,时间和内存的耗费都会大于汉字。有人说,在联合国尋找中文文件很容易,只要揀最薄的就是。所以,文字改革初期忧虑方块汉字“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际障碍已经解除。很显然,五笔字型输入法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创造,因为它解决了世界上使用人数众多的一种语言文字与世界科技文明接轨的问题。有人因此赞扬王永民“功同许慎”,实不为过。由此,“汉字拼音化的方向”已经失去了必要性。文字改革工作的学者们也承认:“近一个世纪汉字拼音化运动的实践已使人们对汉字‘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方向’的基本理论发生怀疑。”(《汉字o汉字改革史》前言)现在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汉字简化第一个主要原因是它“难学”(“难认、难记、难写、难用”)。日《人民日报》上有一篇文章说:“汉字的缺点给扫除文盲带来极大的困难。”并说农民学文化“年年上冬学,年年从头学”。当时甚至曾经计划,凡十划以上的汉字都要简化。
由此就需要思考:大量的文盲,难道全都是由于汉字结构繁难造成的吗?
如果难学就学不会,那就应该什么人也学不会,都会是文盲,否则不等于说更广大的民众天生就愚笨吗?由此可见,笔划多少并不是文字识读难易的主要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笼統说来,笔划少的字或许可能易学易记一些。
但是,笔划多少并不一定与易学易记构成绝对的因果系。因为人类认知的意义,是确认一物与他物形、质、量的区别,而认字则主要是一个形态整体认知的过程。此种认知的关健是形态特征差别的状况,而不是在于量的差别。
人们对文字的整体认读,往往比分解认读更重要。比如对英文单词,人们未必主要是一个个字母去识读的,人们也同样不会在心里一笔一划地写一遍才能识读一个汉字。比如我们对“一、二、三、藏、薄、灞”等字,识读的时间就是完全相等的。再如,有些文字印瞎了,或看电视因距离远、目力差看不清楚,但我们仍能判断它是个什么字,这就是整体认读记忆结果。这时侯,文字的笔划多少已不重要,人们关注的是其整体形态一一或者说,此时人们是把文字当作一个图形来看待的。
所以,笔划多的字,在整体认读中,未必比笔划少的字识读起来更困难。一个满脸麻子的人,并不比一个普通人更难记住。一个满头长发且又长满胡须的人,同样不会比一秃头而又不蓄胡须的人记忆起来费力。一个穿素衣的人,不会因为第二天穿了花衣服就认不出来了。
从记忆心理来看,人们学记的速度和牢度,也不与事物本身的繁简绝对成正比。有时候,事物越复杂,印象反而越深刻,记忆反而越牢固。相对简单的事物,有可能反倒容易被忽视或混淆,记忆思维也越容易犹豫或徘徊。经验证明,故事越曲折,事情越重大,印象就越深,相反则容易淡忘。同样,汉字中的“戊、戌、戍、戎”和“已、己、巳”要远比“朦、曝、艚、矗……”等笔划繁多的字更难记忆和区分。文字的笔划越少,特征就越不明显,就越难区别,书写和认读也未必更方便。在已被停废的“二简字”中,像“尸”下加一横念“展”、“家”的“豕”简化为“人”、 “道”简化为“辺”……等,就很容易和“尺”“穴”“边”等产生识读和书写的混乱,这也许正是“二简字”很快被停废的原因。
一位在香港教法国儿童学汉语的欧阳女士说,教儿童认识简化字还得从繁体字教起,因为简化字孩子们总是分不清楚。比如“学”和“字”就总分不清楚。还要先告诉他们,繁体字的“學”是这样写的,比“字”复杂,所以简体字“学”也比“字”的上部多两点儿;另如“儿”、“几”、“九”等字,也要先让他们知道,繁体字的“兒”原来是这样写的——好像儿童身子小顶个大脑袋,还有两只大眼睛……。这也许并非唯一的例子。汉字形近结构的难以识记也许古已有之,而简化字无疑更增加了文字形近的几率。
如果说认字难易与笔划多少有关系,那么像:键、槛、谫、骥、鲫、骢、辏、蕴、彟、鹭、橼、耰、谳、履、颡、翫……(怕要有千字之多)等这些简化字,不是比许多被简化的正體字如:東、見、風、車、専、詩、時、貝、頁、昇、兒、長、這、個、佇(伫)、貴、豈、嗎、事、許、貢、問、買、頡、來、為、馬、岡、鳥、魚、賓、賈、復、習、規、現……等,笔划还要多吗?为什么那些笔划多的简化字记得住,笔划少的正體字反倒记不住呢?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对于文字来说,是否容易记得牢,关健并不只在笔划多少,而是更在于是否常用字。像“藏、艚、曝、瀑、蔑、貌、癞……”等,很少有人不认识。而有许多字,如“犴、仵、尜、旰、刈、殳、孑、孓、奀、夼、亍、亓、弋、叻、冇、皁、甪、丱、畀、盱、柰、凼、氕、氙、氖、呒、氘、乜、厄、砬、兀、冗、乩、戽、爿、吽、氻……”等,虽然笔划很少,但认识的人却比较少。仅十划以内就有不少属于这类生僻字。而相反,五十多年前只学过几年繁体字的上,相隔如此之久,大多都仍能识读甚至书写出来,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现代信息通信理论也认为,信息编码越简单,抗噪能力就越弱。在电报编码中,往往会人为地增加“消息的多余性”,来“帮助减少接收消息的误差”。虽然人们明知道这种“多余性”“会影响到通讯效率”,但仍“要人为地”去“加大多余性,以求使通讯更可靠。”(陈力行:《概率与信息》第206页,山东科技出版社1984年版)繁体字多写几笔,正是相当于“消息的多余性”,目的是使其表义功能增加“抗噪能力”,在识读过程中“帮助减少接收消息的误差”。也可以这样去理解:电话号码升位不仅是为了扩容的需要,也是为了减少差错的机会。笔划多的字,多写一笔少写一笔都不会认错;而笔划少的字,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误读。所以并不是文字笔划越少越好,否则速记符号就该是最理想的文字了。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著名学者王力在主持对《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修订工作》中也曾说过:“不要以为笔划少越好。笔划越少,形近的字就越多。为了节省几笔,却增加了认字的困难,得不偿失。”并指出:“原定十划以上的字都要简化。现在看来,这个设想是不合理的。”(《汉字o汉字改革史》第180页)
即使假定简化字易识易记,它的扫盲意义也是很有限的。因为,從笔者对《千字文》《道德经.二》等25篇詩詞散文的查验証明,在日常用字中,简化字出現的頻率只約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推行简化字的50多年里,“繁体字”(应叫正体字)仍是日常用字的主体。离开正体字,简化字根本无法形成句子,更不能有效构成语言的表达,它怎么能对掃盲具有多大的意义?並且,不管你把简化字有利于扫盲的功劳説到多大,它主要也應该归功於正體字、繁体字。
埋怨中国文盲太多,也并不能证明是繁体字的過错。1988年版《汉字o汉字改革史》第72页说:“解放以后三十五年的今天,我国文盲、半文盲的人数仍将近是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此结论的时间是在1984年,按当时推断可知,从1955年、1956年发布“简化字草案”和《汉字简化方案》算起已是28年了,这差不多够两代人普及高中或上大学了。面对此种现实,怎么还能坚持认为之所以文盲多,“汉字的繁难,仍是直接因素”呢?有人称,现今的文盲比例已从当初的80%下降到8.7%,此言若是言之有据,岂不恰恰证明是后二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才使文盲比例迅速下降吗?这与文字繁简没有关系。
实际上,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才是文盲多少的主要原因。温饱富足之馀,谁不希望学习文化,还能有多少人会“年年上冬学,年年从头学”呢?现在农民生活好了,文化普及率也相应提高,不少农民子弟以极好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城市比农村文盲少,也能证明这一点。如果说繁体字是产生文盲的主要原因,那么,与我们实行简化字同期至今已五六十年沿用繁体字的台港澳地区,不是应该比我们文盲比率更高吗,而事实并非如此甚至相反。近又有报导说,农村有上万高中学生放弃报考大学,其原因不言自明。由此看来,扫盲应该先扫穷。
还不难看到,现在的影视作品、歌曲光牒、各类广告、产品说明书、街头用字、书法绘画等,到处都是正體字(“繁体字”),相当多的人都能认识?即使小学生,不仅看影视作品或歌牒的正體字大部分都能认识,甚至有的看繁体长篇小说也没有太多的障碍。一些极力说正體字难学难记的人,他们自己也认识不少正體字甚至完全认识。据说,某政府官员曾自豪地说,我们这叫“无师自通”。连当年简化工作专家之一的王力先生也有文章说:調查表明在大量閱讀過程中自然就學會了繁體字,不須要專門學習繁體字。那么,一种不用人教就能认识的文字,怎么会成为“扫盲的障碍”呢?!所謂正體字“难学难记,不利扫盲”之说豈不是不攻自破了吗。
一方面说繁体字不利扫盲,同时又说它不学就会,实在匪夷所思。
由此可見,即使一夜之间突然全部恢复繁體字,也不會使任何人突然间变成文盲,因为至少还有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被认为是“简化字”的正體字,人们仍然认识。即使只用这些字,也照样可以组成大量语句去表达思想。而只用那些简化字,却几乎一句话也说不出來。由此可見,如果人們不認識所有簡化字,也没有任何人会成為文盲。那种说恢复繁体字就“会使中国文盲几十倍增加”的说法,只不过是一些无知的人想当然、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臆断,是耸人听闻的,也是滑稽可笑的。
缘上所述,所谓“繁体字不利于掃盲”的说法,显然毫无根据。
事实証明,從识讀障碍角度反對恢復繁體字,是—種不必要的顾慮。
楼上言之有理,文化确实需要传承。
不过愚等耽心,一些古汉字、生僻字正在渐渐消失,特别是随着现在外来信息术语的“植入”,会不会再过几百年,中文被其他语言文字所替代呢?
金币:91800
文字是工具。。。
丰俭由人。
&&————————————————————
壁虎小捣蛋此言甚是!!
金币:24288
繁体字看得眼疼,写得手酸,哪点好?无非满足臭酸文化人的显摆心理而已。老夫认得繁体字。
有没有对火星文、金星文等外星文字有研究的,发几贴来共同探讨下嘛
金币:5383
都好,喜欢哪个,哪个就好。
金币:5383
总体而言,简化字书写简略,是一大优点,毕竟人们离不开写字。
金币:3738
无所谓好坏。简体字是国家保准,也是经联合国同意的“国际标准”。繁体字只不过是中文文字的一种。
金币:3738
无所谓好坏。简体字是国家标准,也是经联合国同意的“国际标准”。繁体字只不过是中文文字的一种。
简化字好!
文字当然越简单越好
金币:7225
我没文化,比较起来,
还是喜欢简体字。
文字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思想,
作为工具,当然是越方便使用越好了。
你喜欢繁体字,
参加考试的时候,
用繁体字吧……
金币:2262
【简化字的普及则是一次中华文化革新,其意义不亚于“五四”时推广的白话文运动。】
简化字才是复古和倒退,才是“清朝的大辫子”
有些人总爱说主张恢复繁体字的人是在提倡复古和倒退,“就如同清朝的遗老遗少们反对剪辫子一样”。有朋友挖苦说:“其实,我觉得恢复清代的大辫子更好。一者显得我们敬爱祖宗,二者显得我们文化继承。……”类似这样的说法很多。
其实,这种说法恰恰证明了他们并不了解文字史,因为从文字史来说,许多简化字比正体字历史要早得多。所以,简化字才是向已往历史的倒退,也才是“清朝的大辫子”。
为了强调简化字的历史资格,这些人总爱说“简化字从甲骨文的时候就有了”,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如按钱先生的说法从甲骨文算起,简化字比繁体字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现在所谓的正体字(其中一小部分被称为“繁体字”),实际主要是指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的不断进化,到汉晋时期才最后成熟定型的楷书(其实也应该包括小篆和隶书等)。它是汉字从简陋、粗糙、单调、书写不便,最终演进到成熟的历史标志,是几千年文化祖先智慧的结晶。所以它不是什么“繁体字”,而是 “正体字”。它代表的是我国文字进化的日趋成熟,是中国文字符号系统科学化完备化的体现。有朋友说恢复繁体字就是“反对汉字进化”,显然是不合道理的。
那么简化字是在进化吗――否,它是在倒退和复古。如果有一点文字“假借”和“通借”的知识,就会理解这样说的道理:
所谓“假借”(多见于先秦时期),乃“六书”之一。它是因为上古时汉字数量少,往往会“本无其字,依声托事”。遇到“有声无字”的情况,只好假借其它字代替。如古时没有“來”(来)字――它本是甲骨文中的“麥”(麦)字,被借作了“來”字。长久借用反而使其成了“來”的正字,只好重新又造出了“麥”字。这种例子很多,如“共”借为“拱”、“支”借为“肢”、“贯”借为“宦”、“假”借为“遐”等等。所谓“通借”(通假)是本有其字,却有意无意地写作其它同音字或近音字,如借“公”为“功”、借“骏”为“峻”等等――实际也就是写错别字。
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的文字早期时字数较少,致使文字兼职过多。比如,“上古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避、闢、僻、嬖、譬’等字的意义”。(《汉字知识》第25页)人们知道《周易》艰涩难懂,文字通假是个重要原因。如“孚”字兼有诚信、俘获、处罚三义,致使《周易》中的“有孚元吉”,被诸多易学家作出“有诚信所以大吉”、“有所俘获故吉”和“虽受到惩罚,但终归吉利”等三种不同的歧义解释。
要克服这种弊病,就必须使文字由简到繁,加笔分职,增加字数,专字专义。比如“责”原有责、债二义,故加“亻”使“债”和“责”各字专义。其例甚多,可如:
由责而债& &由弟而悌& &由孰而熟& &由竟而境& &由馮而憑& &由賈而價& &由属而嘱由舍而捨& &由共而供& &由自而鼻& &由知而智& & 由昏而婚& &由田而畋& &由反而返由卷而捲& &由其而箕& &由云而雲& &由鉏而鋤& & 由兒而貌& &由孚而俘……略
这诸多文字史例,说明汉字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一直在简化”,而是在逐步繁化;笔划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目的是消除文字假借或通借的弊病。但这不是在倒退,而是在进化,在优化,在完善化,在规范化,在标准化,在系统化。怎么能说恢复繁体字是退化、是复古呢?正因为历史上的简化字存在许多包括了假借通借等的不科学性,所以自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直到1955年,历时两千多年都没能被釆纳为正体字。
所谓的“繁体字”代表着中国文字的进化和完善,而简化字却是在向正体字(其中一小部分被称为“繁体字”)以前的文字假借、通借历史的复古和倒退。比如,原“云”通借为“古人云”和“云雾”的用法,后来为避免字义混淆,繁体字中又造了“雲”字,使“古人云”与“雲雾”的词义更为清晰,否则“云雾”可以理解为“说雾”了。古人曾以“舍”含“舍、捨”二义,后正体字造出“捨”字使其各司其职,否则以“舍弃”代替“捨弃”可误为在屋舍中丢弃了,……不胜枚举。
现在简化字将“云”“舍”“后”“松”等……相当大量的字,又从专职专义退回到兼职状态,本有专职的不少汉字却又被“撤职”(如後、鬆、徵、雲、髮……),从而造成了文字假借、通借弊病的历史性逆转,使两千多年的错别字合法化,把一个本经完善的文字系统倒退回一个有缺陷的文字系统,从而因此闹出许多笑话。这不是复古和倒退又是什么,这才是退回到 “清朝的大辫子”呢!如果您再骂主张恢复繁体字是退回到“清朝的大辫子”,可先要摸摸自己后脑勺上是不是已经长着大长辫子了!!
回顧當時“文字改革”的初衷,漢字簡化只不過是將漢字全部改為拼音文字的準備階段。簡化字乃是過一段時間就要拋棄的臨時代用品,自然是欠缺了精心將其完善化的東西,它怎麽能夠代表漢字的“進一步完善”、“進化”和“進步”,甚至稱作什麽“發展趋勢”呢?
还有人挖苦地说,要主张恢复繁体字就干脆“主张恢复&甲骨文&,那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还有人挖苦地问 :“是否恢复隶书?是否恢复小篆?是否恢复甲骨文?是否恢复结绳记事?”其实这些话你不应该对主张恢复繁体字的人说,倒是应该对主张简化字的人说:“还嫌不简化,干脆简化到甲骨文、结绳纪事好了!”
有人説“簡化字八成以上古已有之”,實際上当時稱为民間“俗體字”或“破體字”,它在漢字千百年向正體字定型化的演進中一直不被承認為正體字。
可見,從時間來説,如果正體字是“後來時”,取自俗體字或破體字的簡化字就是“過去時”――在時序上是倒退的。
同時,也很顯然,簡化字是從正向俗的倒退;是從漢字的比較成熟階段向幼稚階段的倒退;是從功能比較完備向欠完備的倒退;是從漢字的較高系統序態向低系統序態的倒退;是從較為完善向簡陋的倒退。
此时这些人也许会说,主张从书写简便的简化字恢复到笔划复杂的正体字,难道不是倒退吗?当然不是。因为,既然简化字是一种复古和倒退,主张恢复正体字,当然就是在反倒退,这样说难道不是符合逻辑的吗。
金币:1109
文字只是工具而已,傳遞上無所謂好與不好,不過在文化傳承上簡體確實有斷層,有很多的古漢字還是沒法由繁化簡,所以現在有很多人不識古字,例如中醫查開藥方就很清楚,
请问:有谁知道笔划数最多的一个汉字是多少画?(简繁不限)
不妨写出来,并记录下书写时间。
楼上的不知道。不过肯定是简化的好啊,方便
马英九他大兄弟说。
识繁书简。
金币:63272
以前做资料的时候
感觉用繁体(正体)
的确有一种图像上的美感
不过由于有国标规定不能用繁体
所以只能忍痛
建议即使推广简体
在某些领域还是不要过于僵化
金币:3165
文化不是扫描
金币:2262
回复#7的帖子
15:13& &&&#7
楼上言之有理,文化确实需要传承。
不过愚等耽心,一些古汉字、生僻字正在渐渐消失,特别是随着现在外来信息术语的“植入”,会不会再过几百年,中文被其他语言文字所替代呢?
冒犯樓主觀點卻仍以誠意相待,樓主可敬!
【随着现在外来信息术语的“植入”,会不会再过几百年,中文被其他语言文字所替代呢?】
愚以為這種可能性極小甚至不可能。漢字的偉大和生命力,已被幾千年的歷史以及當今信息科學的發展所証實,它並不劣於其它語言文字。
呵呵,多谢大师指点!
俺终于懂得了汉字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传承文明的载体。
金币:2262
回复 #27 的帖子
22:08& &&&#27
呵呵,多谢大师指点!
俺终于懂得了汉字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传承文明的载体。
問先生好!
漢字偉大!~~如果誰想“淪陷”中國,結果只能是擴大中國的版圖,元、清歷史即可為証。南宋偏安,並不妨碍後有大明。
在今天电脑成为重要交流工具的时代,“写”字已经越来越少了。因此,正体字和简化字的输入成本是一样的。既然如此,“影响交流速度”就不是反对正体字的主要原因了。
虽然历史上不断地在进行汉字简化,但象现代社会这样粗暴地斩断文化传承的简化行为,历史上还没有过。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每个字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把汉字、中国传统文化拼命拉低、与西方文明作等量齐观,我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为中国负责,还是为西方反华助力。
何况,有的正体字比简化字更简单。
如果怀疑汉字的信息量,我就单举一个例子。
习,正体字是“羽”下面一个“白”,表小鹰飞得比太阳还高的意——白指太阳发光。其意境之高远先放下不提,其“不会到会”、“会了到通”、“通了到熟练应用”三个层次立即跃然而出。所以,“学而时习”,就有了更丰富的涵义,教导学生要学习、复习、实践。然而,但是“习”,你能看出什么来?
中国人认字不识字的陋习实在应该改掉!
而且,如果把所有的正体字全研究明白了,这个人无疑就是文化大师,我认为他可以提出现代社会几乎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这,不需要太大的成本,少则3、5年,多则10来年足够了。
假如两岸统一,文字的对接是避开不了的。
金币:2262
回复 #30 的帖子
18:33& &&&#30
假如两岸统一,文字的对接是避开不了的。
即使一夜之间突然全部恢复繁體字,也不會使任何大陸人突然间变成文盲,两岸统一,文字的对接幾乎不是個問題。您若去台灣,文字不會給您带來任何困難。台灣人來大陸,也已有大量事實証明其在文字問題上通行無阻。
识繁就简识繁就简
书法一般都用繁体字,写出字好看!
回复 #33 的帖子赞同!
繁体汉字的审美功能大于它的交际功能
& & 一般意义而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所以交际功能是文字的主要功能。
& & 然而独有汉字,它高于语言(汉语),它承载的文化功能,已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字的表达、交际功能。
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功能(另外行文论述)。
二,审美功能。
& & 古老的汉字,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古代贵族们把玩的艺术,尤以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为最。我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真可谓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是非常重视书法与书法教育,周朝的教育内容就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书艺”已成为一种专门学科了。后来所谓“秦书有八体”,也证明了当时书法艺术的繁盛。
& & 书法艺术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艺术,它是书法家精神意绪和美感的表现。书法家们将其奔腾激昂的真情实感,倾注于作品的字里行间,赋予没有生命的线条以极强大的生命力,用它浓郁深沉的情感洪流,冲击叩打着观者的心弦,使观者生发感情的共鸣,与审美愉悦。
& & 汉字的书写,时而重笔涂抹,时而轻笔疾书(专指毛笔书写),重而大者骨肉丰匀,有一字千斤之感;轻而疾者筋骨若丝,有青藤绕树之妙。这一切,造成一种既有涓涓细语、潺潺流水之婉转缠绵之境、媚丽烂漫之姿;又有气吞山河、雄浑苍劲、 沉着峻拔之势。如毛泽东的书法,正气磅礴,气势充盈,劲挺豪宕,沉郁蟠曲,书风雄姿勃发,有惊心动魄之气。
& &&&这一个个汉字,在一篇作品之中,时而开,时而合,时而疏,时而密——这一个个小小的精灵、一个个小小的生命体,在书者激情的驱使下,浑然天成,融为一体——而最终又与文辞的表情达意化为一气,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享受, 对人的精神、审美趣味起着潜移默深远的影响 。古人留下的一篇篇书法作品——那些极尽笔底造化,直抒胸臆的优秀书法珍品,是有情的图画,无声的乐章,是国之瑰宝。
& && &汉字的审美功能,大于它的交际功能。汉字承载着无限丰厚的文化内涵,汉字提升着我们全民族的文化品位。
金币:1452
今年的农作物都是上过太空滴,全是
金币:5084
烟沿艳檐掩燕眼-雨浴愚妪迂鱼瘀
繁体与简化---勉强譬喻:繁体如赴会 简化如沐浴
·······
金币:5084
楼主问得好
金币:2262
●附合 #34
23:10& &&&#34
回复 #33 的帖子赞同!
繁体汉字的审美功能大于它的交际功能
& & 一般意义而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所以交际功能是文字的主要功能。
& & 然而独有汉字,它高于语言(汉语),它承载的文化功能,已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字的表达、交际 …………………………
简化字损害了汉字的形式美
独特的结构形式美感,使汉字在世界各种文字中独树—帜,亦所以只有汉字形成了书法艺术。正因为如此,它也是当前繁簡辩争的一个重要命题。认为汉字只不过是个表意符号,美不美没关系,多少有点数典忘祖。
汉字简化之初,就曾经有人对简化字在形式美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过批评,并且成为当时主要思想阻力之一。
有文曾说;“汉字是汉族人民一手创造出来,发展起来的。人们在长期使用汉字过程中,往往对它发生一定的感情,产生一定的偏爱。……第一批简化汉字已经推行二十余年之久,至今仍然有人喜欢写繁体字,他们总认为简化字‘造型不美’,失去汉字的特色,这是一种顽强的传统习惯势力。”(《汉字o汉字改革史》第79页)
这里说的“习惯势力”究竟有多大,完全可以从推行简化字后,至今已愈演愈烈的、全国范围的繁体字越禁越“泛滥”,以及繁简辩争越来越激烈中说明问题。汉字简化工作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其初衷完全是为着普及文化和方便人民的。现在,五十多年的实践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民”产生了新的思考和争论,这难道偶然的吗?其“情”其“理”都是值得关注的。
简化字造型美不美,曾经牵动过不少人的心,它是文化感情,也是民族感情。据说,某位在国内甚为知名的书法家,曾因汉字简化大哭过一场。在1977年12月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时,由于“许多新简化字不夠合理”,“片面追求笔划简单等,都存在问题”(参见《汉字o汉字改革史》第179页),其中也应该包括字形美不美的问题,所以很快就被废止了。
不应忽视,汉字除合于“六书”原则,也包含着很强的形式美法则。在这个意义上,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不如汉字更具艺术韵致,都不能和汉字相媲美,故独有汉字产生了书法艺术。汉字本身,既是一种文字抽象符号,也是一个个的视觉艺术品。在历代文字的沿革中,一个字的保留还是废弃,作正字还是作俗字,不仅要从形声义关系和“六书”原则出发,其形体结构美不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有些简化字,虽然达到了简化的目的,但却损害或削弱了汉字的“形式美”品格。
构成世间事物外在美最基本的抽象标准是形式美法则,属于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既是文化艺术作品等一切物象,形式构成的审美标准,当然也是审视文字结构形态美不美的基本出发点。
形式美最基本的法则是“对称”和“均衡”,与之违背的文字结构形态就会缺乏美感。有些简化字就是为了节省笔划而破坏了繁体原字本有的对称、均衡美感,其空旷失衡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此可例如:厂(廠)、广(廣)、圹(壙)、气(氣)、忾(愾)、矿(礦)、旷(曠)、犷(獷)、邝(鄺)、扩(擴)、飞(飛)、尸(屍)、产(産)、浐(滻)、铲(鏟)、护(護)、沪(滬)、泸(瀘)、汇(彙、滙)卢(盧)、炉(爐)、严(嚴)、俨(儼)、礼(禮)等。
一些偏旁或部首,原本勻称、饱满,经过简化却变得单调、生硬、失衡,减损了原有的美感。此可如:讠(言)、门(門)、饣(飠)、纟(糹)、马(馬)、东(東)、车(車)、韦(韋)、贝(貝)、见(見)、气(氣)、钅(釒)、页(頁)、专(專)、◆(昜)、长(長)、义(義)、乙(意)、了(尞)、仓(倉)、仑(侖)、……。它们以及由它们类推组成的简化字(如辽、亿、伦、论、认、闪、仪等),笔划少了,字形却单调乏味(请不要用“一、二、三、人、匕”之类来抬杠。因为在原繁体字中,这类字不像简化字占这样大比重。再说上述字也是相对于原繁体字而言的)。
像“糸”简作“纟”,省不了几笔,也不好看,写起来还不顺手,破坏了书写时运笔起转顿挫的节奏感。尤其像“苎、贮、伫、纻”之类的字,又难看又不好写。与其原繁体字“苧、貯、佇、紵”相比,显然是美丑自现的。但这个繁体“宁”(原音“住”)字系列却又被调任他职,去充当其他繁体字的简化字了(如“宁”做了“寧”的简化字)。
还有许多字,字形很美,笔划又不多,或因为受作偏旁的牵累,也被简化了。比如“東、見、貝、頁、風、車、貞、單、馬、鳥、烏”等,它们的简化字(东、见、贝、页、风、车、贞、单、马、鸟、乌),显然美感差多了。但与“饣”对应的“食”字却保留了!
对简化字的利弊或可见仁见智,但如果说简化字不如繁体字好看,分歧可能会大大缩小。
有人或许说,许多简化字都是以草书为依据的,草书不是一种別具美感的书法艺术吗,简化字的美感当然也应该不是问题。
这样说好像很合逻辑,但并不然。这是因为,草书和楷书,既是两个近乎相互独立的文字符号系统,也是两个近乎相互独立的文字结构形式系统,行书乃是两者的中间融通形态。草书之所以具有书写的形式美感,一则因为它都是竖写,更在于它如走龙蛇般的行笔方式,且笔势又连绵回绕,布局疏密错杂。而一旦将其楷化为矩形字体,尤其作为印刷用字,则必须采用横平竖直的拘板结构,致使草书美,很难直接转化为简化字的字形结构美。
皆知草书萌于汉初(汉末张芝始成“今草”;另说为杜探),而楷书则在其后(有称楷书始于晋,《晋书》谓“王次仲始作楷法”)。如果草书适于效做楷法——适于书写又不伤害美感,当时的人决不会舍简求繁、舍近求远,偏要上溯到秦汉篆、隶作为楷书的造字依据,而把汉字进一步改制性“优化”的机会,留给两千多年后的我们。
形式美还有两条重要法则,即“对比”和“节奏”。从视觉艺术来讲,节奏美感主要是指线条的律动和色感对比所产生的间隔、交替、起伏或重复。在一定意义上,对比及对比的程度,乃是产生节奏美感的视觉基础。或者说,没有对比(疏密、深浅、大小、繁简、曲直等的对比)就没有节奏。
简化字普遍减少笔划的结果,恰恰是削弱了原繁体字成行、成篇组合时所具有的疏密、深浅对比,及从而产生的节奏乃至律动关系。这种缺陷在书刊报纸等大块版面上似不甚明显(较之繁体字版面会整体降低色度),而在以较少的文字组成书名、标题、产品装潢上的商品名或牌匾等时,便尤其显得松散、平淡、缺乏疏密对比和视觉力度,当然也就缺乏美感。
单独组合的文字越少,简化字“不好看”的缺点就越明显。这也许正是大街上商家店铺的牌匾或产品包装等繁体字禁而愈烈的原因。
中国画论中有一句话:“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这就是讲要加大对比。而简化字之间的笔划,实在是太“平均主义”了,应该让有些字“富裕”起来。不是说简化字之间没有对比,但打个比方说,假设繁体字是用“”的音阶跨度去组成“乐曲”的,那么简化字就像是只用了“12345”这样少的音阶差别。它当然也可以组成“曲子”,但却相对平淡而单调。现在,例举一些书名或牌匾作繁简对照,或许有助于说明问题:
中华艺术之萃(中華藝術之萃)&&启功论书札记(啓功論書札記)&&电子学入门(電子學入門)&&工业企业会计学(工業企業會計學)&&气功入门(氣功入門)&&三个火枪手(三個火槍手)&&十万个为什么(十萬個為什麼)&&文白对照《古文观止》(文白對照《古文觀止》) 辽宁风光一览(遼寧風光一覽)&&中国农业史(中國農業史)&&儿子与情人(兒子舆情人)&&庄子今注今译(莊子今註今譯)&&少儿艺术中心(少兒藝術中心)&&干部文史百科(斡部文史百科)&&万历十五年(萬歷十五年)&&妇科手术学(婦科手術學)&&人与人体之最(人與之體之最)&&中国手工业(中國手工業)&&马尔可夫过程(馬爾可夫過程)&&东方书林之旅(東方書林之旅)&&电大英语(電大英語)&&长兴大厅(長興大廳)&&后汉书(後漢書)&&广告学导论(廣告學導論)&&小学生同义词典(小學生同義詞典)&&中华养生术(中華養生術)&&兵圣两孙子(兵聖兩孫子)&&应用人口论(應用人口論)&&中国司法审判丛书(中國司法審判蕞書)&&东方书店(東方書店)&&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當代中國人口發展)&&知识产权法(知識産權法)&&天津劝业场(天津勸業場)……等。将以上标题对照一下,何者更美,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上述诸例可以看出,像标题这样用字越少,就越会突显简化字在形式美方面的缺点。不少书籍装帧、商品装潢、广告招贴等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往往会因此受到影响,让人遗憾不已!多年书籍装帧工作的体验,才促使笔者思考繁简问题。试想一下,如照原定设想所有文字都简到十划以下,真不知会是什么样子,所谓“二简字”大概可以作为拟证。
书法艺术作品常要以较少的文字建构一件艺术作品,比如“澄神凝虑”、“悟艺”“观远”、“和畅”、“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精气神”、“松风”、“天地宽”,甚至有单字“神”、“寿”、“龙”、“涛”、“省”、“兰”、“竹”、“乐”、“道”等等。所以书法家们总是不厌其“繁”。试若禁用繁体字,书法艺术会怎样呢?
或许有人说,写字好的人,繁简都能写好;写字不好的人,繁简都写不好。此说虽无可争议,但如果同一人分别写繁简两种字,孰好孰差也会是意料之中的。
据说确有北京某书法家说过:“写字好坏主要在功力而不在于繁简。功力好,‘一’字也能写好,还有比‘一’字更简化的吗?”真没想到竟会有书法家这样说!
是的,“一”字算是简到家了,但如果拿它和比它笔划多的“厂、广、圹、纩、飞、汇、忾、门、苎、贮、伫……”等字对照,为什么说简化字不容易写好,难道还用多说吗?对持这样观点的书法家无须与之争辩,只需看看他的书法作品就会是非昭昭了。如果其所有作品从不使用繁体字,那就真是让人敬服了!否则,豈不有点口是心非……!!。不信可以调查,怕没有任何—个书法家――尤其写正楷字的书法家,是所有作品完全写简化字的。这又让人想起那位当年因为不赞成汉字简化而大哭一场的著名书法家,两者相比,不知谁更令人可敬!
亦或有人会说,繁体字中也有许多笔划很少的字(比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大小人火山凶欠天工乙巳已己乜也刀刃力刁又了于干千午牛中巾了金全孑孓子宂兀上下七八九丸亢卞文勺心不宇兵丁寸王玉尺夬史幺生主仁占正丑壬立丘羊公云文元勺方歹弓石之”等),为什么唯独诘责简化字不好看呢?
分析可见,上述一类字在繁体字中占的比重并不大,而且恰可以夾杂在笔划多的字中间,调节字行的疏密节奏起伏关系,使阅读过程像是沐浸在婉转跌荡的乐曲之中。在用于标题、牌匾之类字数少的场合时,也往往有机会与笔划多的字相互搭配。但放到简体字的环境中,便都是笔划少的字凑在一起,整体美感就会受到损伤。
审视上面这些笔划少的“繁体字”我们还会看到,虽然它们笔划很少,但基本都中心充实、平衡稳定,不像“厂广严苎”之类失衡或空旷。
现在,被简化的相当多都是常用字。汉字使用频率调查结果,一等常用字1010个,次等常用字490个,补充常用字500个。而我们又恰恰提出“优先简化常用字”的原则,这就使笔划少的字相遇的机会大大增加了,出现审美遗憾的概率也就会更高。
据说国人有三分之二不爱查字典,半数以上不识繁体字,80%以上书法欠佳
我从1988年开始用电脑,尤其是高中毕业以后(1990)年,基本上就不再用笔写字了。我的字超级烂
金币:6916
马英九说得好,书简识繁,最好。
金币:2262
回复 #40 的帖子
10:23& &&&#40
我从1988年开始用电脑,尤其是高中毕业以后(1990)年,基本上就不再用笔写字了。我的字超级烂&&
寫寫書法吧,那是“氣功”,有助您健身。
回复 #42 的帖子
我小时候练过气功,也出了一点特异功能。后来走南闯北,迫于生计就放弃了。
金币:3195
习惯了都一样
金币:3513
自由选择好,谁想用啥用啥。
对使用者来说那种方便那种好
金币:3362
简化字好些!
但是,建议高校的中文、考古、美术等专业开设繁体字课程以利于传承中华文化。
当午日锄禾,还是锄禾日当午。
楼主不是白痴,就是脑残吧?
两小儿辩日,你日我还是我日你?
你说呢,狗日的
书简识繁,求同存异。
金币:1924
ABCD最好写
金币:4620
繁体字是华而不实的时装表演,是从雍容华贵到比基尼的全过程;简化字是很好的健美表演(可惜力度还远远不够)。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们相信阉人能带来吉祥,重大喜事往往会邀请阉人们表演歌舞助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一个字形容美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