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DHI数据分析奶牛瘤胃酸过多吃什么好中毒

密云县奶牛DHI测定数据与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2.00
&&¥1.00
&&¥0.50
&&¥0.50
&&¥1.00
&&¥3.00
密云县奶牛DHI测定数据与分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奶牛DHI测定系统的建立与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奶牛DHI测定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尿素氮检测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尿素氮检测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1:47:4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尿素氮检测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最新热点:
------友情链接------
2015第七届山东省畜牧业暨饲料工业展览会
北京奥耐尔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重点奶业企业信息监测-加工
全国重点奶业企业信息监测-养殖
北京奶牛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
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
北京种猪遗传评估中心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中国农业信息网
全国畜牧总站
现代奶业发展科技工程
发布时间: &
&&&有人浏览
2013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奶业发展科技工程&项目针对我国奶业存在的实际生产和技术问题,以奶业转型和提升现代奶业产业化科技水平为目标,通过对现代奶业发展科技工程项目的实施,重点开展奶业规模化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示范,解决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及生产方式,力争在奶牛遗传改良、营养调控、优质粗饲料开发与利用、群发性疾病防治以及原料奶质量控制等领域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提升我国奶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我国奶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优质安全的生产模式,促进传统奶业向优质、安全、高效和节能生产方式转变,增强我国奶业整体实力和乳制品国际竞争力。
&&& 课题一: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及高效扩繁关键技术研究
(1)优秀种牛选育关键技术研究及自主培育体系建立
项目顺利启动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在奶牛育种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累计开展青年公牛基因组检测与育种值评定1124余头,顺利启动种子母牛基因组选择技术的研究与实施。完成了国内1330头种公牛后裔测定,并对种公牛进行了遗传评定,计算了CPI值,其中目前在群验证公牛有636头。目前,本课题已经完成种公牛遗传评估技术的全面优化,初步建立起以测定日模型为基础的生产性能遗传评定体系,并在以北京为代表的课题示范区印制发布有关遗传评定概要两次。目前,课题覆盖区域内本年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总头次数达到48.9万头次,已完成4700余头次的头胎母牛体型外貌鉴定工作,随秋季体型外貌鉴定工作的开展,相关指标能够顺利完成。在开展种公牛培育的基础上,对种子母牛选择与种子母牛的基因组遗传进行了评定。目前,共评定选配种子母牛270余头,基因组评定进站公犊72头。同时,奶牛产犊难易性状遗传评估的研究已顺利开展,利用北京地区的产犊难易数据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的工作,并与国外相关研究报道进行了比对,有关数据在进一步统计之中。
(2)种公牛冷冻精液高效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
针对影响种公牛精液产量关键技术的相关领域进一步开展研究,从冷冻精液平衡、新型稀释液的筛选以及抗冻保护剂的研发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提高种公牛冷冻精液的生产效率;同时,&长效&牛冷冻精液的研发已经在实验室层面取得阶段性进展,相关试验数据在进一步整理之中。课题组已顺利组织三个梯度的不同前进运动精子含量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梯度试验,结果初步发掘出提高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产能的可行性方案。目前,课题覆盖区域种公牛冷冻精液产量达到3.8万剂/头&年,公牛的平均使用年限(排除人为淘汰因素)达到96.2月龄,优秀种公牛的冻精产能得到提升。
在奶牛基因组育种技术研究领域,对十三家国内主要种公牛站的近1000头种公牛的冻精生产和繁殖性状数据进行收集,目前正在对种公牛的冻精活力、密度、总精子数等相关性状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采集30头种公牛血样,进行种公牛精液生产性能的繁殖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这些工作为开展高产冻精种公牛遗传机制研究积累了基础数据。正在开展种公牛精液产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分子标记筛选的研究;和高产冻精种公牛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研究,以期筛选与种公牛精液产量相关的遗传标记或相关候选基因。研发利用GBLUP或Bayes方法进行全基因选择高产冻精种公牛的遗传评估模型,以期提高种公牛冷冻精液的生产效率。
目前,2013年课题参加单位生产并推广常规冷冻精液超过560万剂,预计年底将完成课题任务指标,并对我国奶牛遗传改良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3)良种奶牛胚胎高效生产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课题组顺利开展有关提高奶牛超数排卵效率的相关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案研究影响奶牛高超数排卵效果的DNA分子标记;研究抑制素、生殖激素、公牛精液以及季节等对供体母牛超排效果的影响;启动常规胚胎的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计划,提高体外胚胎生产效率。在供体牛常规超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2013年共计超排供体母牛107头次,采卵87头次,获得可用胚胎653枚,头均7.5枚。课题参加单位累计超数排卵处理供体牛67头次,平均连续重复超排处理3.4头次,平均获可用胚胎7.27枚/头次,个体牛年技术生产能力达到项目要求。同时,利用上述供体牛生产体外冷冻胚胎217枚,移植试验表明,体外冷冻胚胎受胎率可达38.2%以上,其余体内胚胎的移植受胎率达54.3%。同时,课题组使用性控冻精生产并推广体内性别控制胚胎246枚。对PCR办法进行胚胎性别鉴定的技术进行了改进,对149枚体内常规胚胎进行PCR性别鉴定,性别鉴定反应率达96%以上。
(4)奶牛性别控制繁育技术研究
重点在性控精液分离关键效率领域开展的技术攻关,并在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新技术研究的开发和受精生物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进展。已生产奶牛性控冻精新产品43万剂,推广39万剂。奶牛胚胎性别鉴别技术的研究方面,牛牙釉基因在X/Y染色体上存在多处碱基缺失位点,研究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牛血液、成纤维细胞和胚胎DNA,建立了一种两温度PCR方法快速鉴别奶牛及其早期胚胎性别的方法。利用PCR 方法鉴别体内常规胚胎1217枚,获得雌性胚胎597枚,鉴别成功率为99.1%。同时,本课题开展了影响奶牛体外性控胚胎生产因素的研究,重点研究和测定了奶牛COCs体外成熟在不同时间段成熟培养液中FSH、LH、E2和P4浓度,并设计了FSH、LH和FSH+LH动态添加方式的3组实验,研究不同促性腺激素添加方式对牛卵母细胞IVM和IVF影响。分离X-精子凋亡对牛IVF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和Annexin/PI、JC-1/PI和TUNEL3种荧光染色方法分析了不同公牛(A,B,C和D)分离精液X-精子的凋亡情况对牛IVF的影响。
(5)犊牛胚胎早期开发技术创新研究
在犊牛早期卵母细胞资源利用方面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基本建立了稳定的激素组合以完成犊牛早期超排工作,犊牛卵母细胞发育质量差和囊胚率低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研究跟踪的12头连续重复超排犊牛群体,相关数据在进一步统计之中。
(6)种牛及遗传物质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
深入开展了奶牛隐性有害基因分子检测的研究,建立完善了BS等有害基因的新检测方法。课题组收集了北京地区全部种公牛的血液样品或冻精样品,初步建立北京地区种公牛分子血缘关系基因库,用于亲子鉴定的标记与方法已经筛选完毕,相关建库工作顺利进行。
&&& 课题二:奶牛营养调控与粗饲料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1)在特定时期奶牛营养代谢参数及配套的精细饲养与调控技术研究方面
①针对热应激奶牛
研究了热应激条件下瘤胃发酵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效率,确定了烟酰胺添加剂和柴胡提取物缓解奶牛热应激的效果及其适宜添加量,分别在湖北、四川试验基地启动了热应激条件下奶牛对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适宜钙、磷需要量和代谢葡萄糖需要量的研究,完成了动物试验和科研样品收集工作。
②针对泌乳高峰期奶牛
测定了6种精饲料和三种粗饲料组合情况下的可代谢葡萄糖(MG)值。
③针对围产期奶牛
研究证实了过瘤胃胆碱(RPC)和过瘤胃蛋氨酸(RPM)可提高奶牛产后免疫功能,改善机体健康状况;研究确定了不同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CBI)与奶牛瘤胃能氮平衡之间的关系;通过奶牛场实地调研,开发了奶牛专用体况评分软件1套,研制了适合中国饲料资源、养殖条件的DNM奶牛饲料配方与营养诊断软件1套;采集442种苜蓿干草样品,采用近红外等技术测定干物质、粗蛋白等13个基本营养成分指标。
④针对后备牛营养代谢参数
启动了不同NDF/NFC日粮对3-6月龄犊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胃肠道发育,以及日粮不同代谢葡萄糖和peNDF水平对8-10月龄后备奶牛体重、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影响研究,获得了试验数据;完成了华东地区规模奶牛场后备牛饲料磷使用量的调研数据,研究提出了后备牛日粮磷含量的适宜范围。
(2)在奶牛优质饲草品种选育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方面
①研究获得高蛋白、低粗纤维的苜蓿新品种一个(甘农7号),并完成该优质苜蓿新品种登记注册,建立原种田50亩,苜蓿种子高产示范田20km2。
②完成了紫花苜蓿抗病转基因植株选育的主要任务,建立了甘农1号杂花苜蓿、甘农3号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3个品种的植株高效再生体系;构建完成了一个高功效的抗病基因表达载体,建立了优化的苜蓿基因转化体系,获得了导入双元基因(Lyz-GFP)的苜蓿转基因愈伤组织;初步建立了紫花苜蓿P5CS(抗旱)、DHN(耐寒)、SAC-B(耐盐)等基因转化技术体系,共获得苜蓿抗旱、耐寒、耐盐转基因植株55株,其中抗旱转基因植株15株、耐寒转基因植株22株、耐盐转基因植株18株。
③以河北省廊坊市试验基地为基础,比较研究了20个苜蓿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初步筛选出适宜河北地区适宜栽培种植的优良品种;研究了苜蓿生长期不同水分与肥料梯度对苜蓿生长的影响,获得了在当地的最佳水分、肥料配合使用量及苜蓿生长不同水分条件及不同肥料使用量的增产效果,得到了在我国河北地区种植紫花苜蓿的水肥使用情况对苜蓿生长的影响以及水肥配合方案。
④选育出抗旱、耐寒、耐盐苜蓿新材料共4个:筛选出耐旱、耐寒、耐盐优良苜蓿种质资源共31份;在内蒙古、河北、甘肃、黑龙江等地建立苜蓿品种适应性评价基地共10处,筛选出适宜于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的优良苜蓿品种(材料)共20个(份)。
(3)在牛奶品质提升的饲料营养调控技术与关键饲养工艺方面
①以玉米秸秆、苜蓿干草和全株玉米青贮为粗饲料来源,以豆粕、膨化大豆及杂粕为蛋白质饲料源研究了奶牛日粮粗饲料及蛋白质来源对奶牛采食行为、生产性能及牛奶品质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蛋白含量的日粮营养调控技术,与单一秸秆组相比,可使产奶量提高32%,乳蛋白含量达到3.1%。
②针对乳脂肪合成,研究阐明了18碳不饱和脂肪酸向牛奶的转化效率及其乳脂18碳脂肪酸合成的限制性次序,明确了中短链脂肪酸与长链脂肪酸对牛奶脂肪酸合成的贡献程度,为通过日粮途径调控乳脂酸组成提供了依据。
③探索了近红外光谱分析不同奶畜乳成分的方法,初步获得了水牛、奶牛、牦牛、山羊乳的特征吸收峰。
④开发了有效降低奶牛酒精阳性乳发生的功能性添加剂,能有效降低牛奶体细胞数达15.2%。
⑤构建了优质乳生产的奶牛营养调控技术,在北京、天津、哈尔滨和山东等地进行了示范应用。
(4)在奶牛饲养低碳减排营养调控技术方面
①研究了不同粗饲料组合全混合日粮(TMR)对泌乳奶牛瘤胃液微生物蛋白浓度昼夜变化规律,提出了以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产朊假丝酵母三种菌剂降低甲烷产量的复合菌剂。
②研究提出了通过日粮延胡索酸降低奶牛甲烷排放的日粮营养调控技术。
③采用双外流持续培养法研究了肉桂油、留兰香油等植物精油和橡胶籽油对瘤胃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日粮添加植物精油降低瘤胃甲烷产生的适宜剂量;采用qPCR方法,定量研究了奶牛不同日粮模式下瘤胃甲烷菌的数量变化,并构建了反映甲烷菌群落多样性的产甲烷菌mcrA文库6个。
&&& 课题三:奶牛健康养殖重要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1)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结核病和口蹄疫诊断技术的研究
①制订了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的髓过氧化物酶检测法地方标准。建立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血清效价间接ELISA方法,构建了单克隆抗体细胞融合方法。②设计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4种细菌的特异性引物可以用于这四种菌的各自临床检测,初步设计出了多重PCR的反应系统和反应条件,并且优化了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
③研制了牛结核抗体ELISA试剂盒,制备了三批共60盒(10800头份)牛结核抗体ELISA试剂盒送检样本,完成试剂盒复核试验和资料的补充,获得了新兽药证书。完善了牛结核IFN-&检测试剂盒检测方法,完成了牛结核IFN-&检测方法以及国家标准的送审稿撰写和申报。④进行了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的B细胞线性表位研究。表达并鉴定了3&A的抗原性,用3A、3B表位串联肽(3ABF)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一种检测血清的间接ELISA方法。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区的5个奶牛养殖场的829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
(2)奶牛子宫内膜炎、犊牛腹泻和不发情高效防治药物的研究
完成了治疗奶牛不发情中药制剂&催情助孕液&的临床试验、质量标准制订和中试生产工艺研究;筛选出了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新型中药制剂,完成了生产工艺、药理毒理学试验和临床试验,正在进行质量标准研究。促进奶牛产后子宫复旧中药制剂研究,开展了试验处方的适口性试验和临床试验。研制出2个新兽药并获得新兽药证书。研制出了治疗犊牛虚寒性腹泻中药制剂&苍朴口服液&,计划2013年年底提交新兽药注册证书申报工作。
(3)寄生虫防控技术的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报告资料收集等,明确了我国奶牛寄生虫种群结构即81个种隶属33个科48个属,总结了我国南方和北方奶牛寄生虫病特点,建立了我国奶牛寄生虫数据库,拍摄奶牛寄生虫形态结构、中间宿主、病理等彩色照片284幅;规范了奶牛球虫、蠕虫卵囊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的基本操作程序,进行了奶牛寄生虫病流行规律的调查。已经在洪雅、眉山建立子项目20000头奶牛规模的示范基地。编写第一部有关奶牛寄生虫病及防治的专著《奶牛寄生虫病与防控技术学》。
(4)奶牛乳房炎疫苗的研究
①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蛋白亚单位疫苗研究。分别构建了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IsdA、IsdB、TRAP、GapC、ClfA、ClfB、FnbPA和三种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重组共同抗原蛋白GapCL的表达载体,并进行了表达;筛选出具有具有良好免疫保护效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TRAP蛋白、IsdB蛋白和链球菌共同抗原蛋白GapCL;确定了免疫优势片段;构建了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32a-GapC1-IsdB3-TRAP,初步研制出蛋白质亚单位疫苗。②奶牛乳房炎多联疫苗研究,对从6个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病乳46份,进行了细菌分离与鉴定,将分离出的部分菌株进行了冻干保存。制备了二批奶牛乳房炎氢氧化铝灭活多联苗4000头份(2万毫升)。应用电镜技术探明了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乳清培养基中培养产生荚膜的最佳条件。对保存的5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分型鉴定。完善了制苗生产工艺,制造检验规程及质量标准。与山西隆克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了中试生产协议,正在进行疫苗中试生产。撰写了临床试验申报材料。
(5)奶牛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检测与免疫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①建立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PCR检测方法、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RT-PCR检测方法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RT-PCR检测方法。②初步建立了牛轮状病毒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④研制出了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灭活苗。⑤确定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增殖和灭活的最佳条件。⑥用已建立的牛轮状病毒多重套式RT-PCR检测方法开展了牛轮状病毒病原学监测。⑦研制出牛轮状病毒G6/G10型基因重配二价疫苗减毒疫苗(LLR-85和R191株)。⑧构建和筛选出了大肠杆菌LTB-Stx2B融合蛋白高效表达的原核表达系统Rossetta/pCold I-LTB-Stx2B、Rossetta/pCold I-Stx2B。⑨以原核表达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重组gD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IB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⑩开展了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纯化和免疫原性分析。
(6)奶牛真菌感染与肢蹄病防治技术研究
①经药敏实验选择出对牛皮肤真菌敏感药物伊曲康唑和酮康唑,分别以这两种药物为主,进行科学组方,研制出两种抗真菌制剂。②在前期通过对奶牛肢蹄病发生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采集了8个牛场300余份血清,正在进行血清中矿物质、血液中炎性介质和血中酮体的检测。
(7)进行了围产期奶牛酮病、脂肪肝等群发性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的早期监测预警和诊断关键技术研究及奶牛群发性瘤胃酸中毒、微量元素缺乏症和乳热症等代谢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新技术研究。
①完成了奶牛脂肪肝代谢组学的血浆差异表达标识物的初步筛选,初步筛选了血清中特异性标识物的研究工作,为建立奶牛酮病的ELISA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了乳热症(低钙血症)特异性标识物的筛选工作,初步确立了8-10种特异标识物,为建立乳热早期新特异性标识物的ELISA诊断技术奠定基础。
②应用iTRAQ技术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尿液样品的差异,初步确立了奶牛脂肪肝尿样差异表达蛋白,为建立奶牛脂肪肝ELISA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鉴定出酮病奶牛肝脏差异表达蛋白质38种,其涉及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抗氧化代谢、结构蛋白和核酸代谢等途径,研制出检测乳汁BHBA的试纸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③建立酮病、脂肪肝、真胃变位群体监测体系,确定了妊娠后期、分娩和泌乳初期奶牛血液中能量和矿物元素代谢、激素、细胞因子及急性期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动范围及规律;开展了酮病奶牛血液代谢参数的评价研究,血液NEFA、BHBA和GLU浓度是监测酮病的首选指标,RQUICKI、AST、AST/ALT、LDH、DBIL、TBIL和CREA等指标可作为酮病诊断和群体监测的辅助指标,并初步确定了其cut-point值。
④开展了亚临床低钙血症奶牛血液代谢研究,发现血钙是围产期奶牛亚临床低钙血症监测的首选指标,TRAP和GGT可作为辅助指标,亚临床低钙血症奶牛存在的钙内环境恒定调节机制反应迟钝可能与高血磷、低血镁有关。
⑤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真胃变位非介入性诊断方法研究。初步确定奶牛肝脏体外超声检查的部位,确定了奶牛肝脏超声检查过程中B超仪的参数设置,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为奶牛脂肪肝超声图像分析奠定基础;初步确定了健康奶牛皱胃超声体位和声像图特征。
⑥研制了防治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瘤胃微生态制剂,灌服微生态制剂后可显著增加瘤胃中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防止乳酸大量蓄积。围产期奶牛灌服微生态制剂后可以稳定血液中葡萄糖和-羟丁酸的浓度,初步评价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健康奶牛的安全性。
⑦研制预防奶牛乳热症的新型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或舔块研究。完成了牛场临床乳热、亚临床低血钙症的调查工作,完成了某些血液理化指标的检测工作,完成了奶牛蛋白质组学的血浆差异表达标识物的初步筛选工作,为建立ELISA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初步确立了奶牛乳热症的新型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组成和配制。
⑧研制预防瘤胃酸中毒新型瘤胃微生态制剂。成功筛选出了促进反刍月形单胞菌、埃氏巨型球菌利用乳酸的最优酵母组合,研究了复合瘤胃微生态制剂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肉牛和人工诱导产生的SARA羊的防治效果,并评价了瘤胃微生态制剂对健康肉牛和羊的安全性。
⑨开展奶牛主要微量元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防治技术研究,进行了过渡期奶牛生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收集过渡期奶牛血液样品300余份,生产疾病病牛血液、尿液、乳汁样品60多份。初步检测表明:亚临床低钙血症增加奶牛产后的能量负平衡,存在血清宏量元素Ca、Na、K、Mg代谢异常。
&&& 课题四:原料乳质量安全监控关键技术研究
(1)原料乳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
①原料乳中蛋白质险指标体系的研究
本研究主要解决酸沉性外源含氮物质的掺假问题,以酪蛋白作为检测指标,酪蛋白作为牛乳的特征蛋白,而磷蛋白又是酪蛋白的主要组成形式,因此用磷钼蓝法测定乳品中蛋白中的磷的含量,在SN/T 0446-95的基础上结合需要加以修改,继而得出酪蛋白的含量,将其与正常含量对比,从而判断乳品掺假与否。
②掺假大豆分离蛋白
向全脂淡粉(磷含量1.755mg/g)中掺入大豆分离蛋白(氮含量12.5%),将两种物质的含氮量按照1:1,1:2,1:3的比例进行混合溶解至100ml容量瓶中,取10ml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对于掺加三聚氰胺、非乳源蛋白等酸沉含氮物的乳品,其磷含量必定会低于正常乳品,因此,此法可以此判断乳品是否存在蛋白质掺假问题。
③原料乳中脂肪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
分析研究原料乳中脂肪可能存在的风险物质。分析乳脂中各脂肪酸的分布,依据脂肪酸组成可以判定原料乳在乳脂指标方面是否存在掺假。本试验中重点分析测定原料乳中亚油酸、亚麻酸以及芥酸、反式脂肪酸等指标含量,控制原料乳在脂肪方面的质量安全。
④原料乳中脂肪酸含量的分析测定
本研究按照GB 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酸的测定&方法,对不同来源的原料乳中主要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等指标含量进行了测定。此工作目前已开展,部分结果见表 1。&&&&&&
表1& 原料乳中主要脂肪酸含量的检测结果
脂肪酸名称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碳四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反式脂肪酸
⑤ 原料乳中碳水化合物风险指标体系的研究
通过向原料乳和乳粉中添加一定浓度梯度的糊精,应用浊度法进行检测,从而保证市场上原料乳及乳品的质量尤其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具有一定意义。浊度法测定原料乳和乳粉中糊精含量线性关系较好,R2分别为0.9982和0.9987。通过回收率实验、重复性实验的验证,其平均回收率分别可达97%、96%,RSD为1.1%。证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用样量少,实验条件温和,只需用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和常规设备即可完成等优点。
⑥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法分析原料乳中4种糖分掺伪&的研究,建立碳水化合物指标微观体系
目前正开展建立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乳糖的检测及其掺伪检测方法&&高效液色谱-示差法,该方法也适用于以。该方法采用氨基柱具有专属性强、前处理简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方便高效的优点。
(2)原料乳中抗生素风险指标体系的研究
① 原料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来源分析
通过对原料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来源分析,主要来源有:滥用、超量使用抗生素、不遵守休药期规定,对泌乳牛用药不当或不注意安全时间,是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使用乳房灌注法治疗乳腺炎时,易造成牛乳中抗生素残留;饲料添加剂中增加了高残留的抗生素含量;挤奶时的污染;在高温季节,一些不法交奶户为防止牛奶的酸败,往往向牛奶中掺杂各种抗生素。根据乳制品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原料乳中抗生素的防控措施,加强抗生素的检测。
②原料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分析
乳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分析方法主要有TTC法、Snap检测法、发酵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TTC法为国家标准方法,Snap法为AOAC官方认可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试验,采用简单易操作的发酵法对奶牛饲养、挤奶过程、贮运、收奶等环节实施抗生素残留进行定性检测,并结合采用Snap法检测,尽量排除&假阳性&影响因素。
(3)原料乳中微生物风险指标体系的研究
①原料乳各环节及环境研究其重要微生物如阪歧肠杆菌等分布和污染规律
从湖南某牧场挤奶桶、奶车、企业收奶后存放的奶缸无菌采集原料乳,每批次每个控制点随机采取大于300 mL样品,共采集31批次。检测方法按照GB 4789.4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阪崎肠杆菌检验方法进行。检测了31批次99份样品中的阪崎肠杆菌。在所检测的31批次66份样品中,共13份样品检测结果为阪崎肠杆菌阳性,其中:投产前鲜奶样品13份,巴氏杀菌后0份,所抽取的31批次巴氏杀菌(88℃-94℃,5min)后样品中未检测出阪崎肠杆菌。说明巴氏杀菌(88-94℃,300s)能完全杀灭牛乳中的阪崎肠杆菌。
②研究原料乳中细菌总数的变化和季节、初始含菌量、贮存温度和贮存时间之间的关系
在春季和夏季两个季节,每个季节连续三周取挤奶后的原料乳样品测定细菌总数。结果显示,季节对挤奶后的原料乳中的细菌总数值有显著的影响(p&0.05),原料乳中的微生物数量在夏季比在春季高得多。
③初始含菌量对原料乳保鲜期的影响
春季和夏季各取原料乳样品三次,并置于设定的温度条件下,每隔两个小时测定一次。以首次检测结果作为初始含菌量,对不同初始含菌量在相同温度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细菌初始量对细菌总数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挤奶后的细菌的初始量对原料乳中细菌数量的增加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
(4)温度对原料乳保鲜期的影响
以时间为横坐标,不同贮存温度条件下6次测定结果的细菌总数的平均值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分析温度对原料乳中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温度的增加,原料乳中的细菌总数增加的速度明显加快,在4℃条件下,细菌增长的较为缓慢,但在35℃的情况下,原料乳中的细菌总数几乎以几何级数增加。因此,即使在低温的条件下,原料乳也不能在奶牛场贮存的时间过长,要尽快将原料乳送到乳品企业进行加工,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原料乳的卫生质量。
(5)原料乳中防腐剂风险指标体系分析
①原料乳中苯甲酸风险指标分析
生乳中含有一定量的苯甲酸。连续十天对不同养殖方式生产的生乳中的苯甲酸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得知,不同养殖方式生产的生乳中苯甲酸的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散户生产的生乳中苯甲酸的质量分数高于规模化方式生产的生乳。
②全脂奶粉中苯甲酸的质量分数检测结果及分析
对不同产地中苯甲酸质量分数进行连续十个批次的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的全脂奶粉中苯甲酸的质量分数不同,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北方、南方和新西兰。对于北方生产的全脂奶粉中苯甲酸质量分数高于南方生产的全脂奶粉,可能是由于奶牛品种、饲料来源、养殖方式以及饲养管理的不同。
③优化原料奶快速冷却技术研究
对几种快速冷却技术了进行对比,结果板式换热器,快速冷却降温系统是个很好的途径。
(6)乳品中常见环境激素的检测
①乳品中雌二醇的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快检试剂盒定量测定原料奶中雌二醇的含量。研究得出结论,除了初乳阶段有个别检测结果高于检测限,其他泌乳阶段各产地各时间段的检测值都在检测限以内。短时间内大量检测数据表明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优点,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操作方便,非常适合原料奶的现场快速检测。
② 乳品中孕酮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本方法适用于牛奶和奶粉中醋酸美仑孕酮、醋酸氯地孕酮和醋酸甲地孕酮残留量的测定。待测样品经甲醇溶液提取后,经C18萃取柱净化,经电喷雾离子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保留时间和选择离子丰度定性,外标法定量。对蝶泉公司原料奶中的孕酮的检测结果显示,三批次原料奶中均未检出美仑孕酮、氯地孕酮和甲地孕酮,符合不得检出的标准限量规定。对原料奶进行加标测定,回收率好,说明三个批次的原料奶是合格的产品。
(7)乳品中常见违禁添加物的检测
①乳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
通过该方法和快速试剂条检测法同时检测原料奶中的三聚氰胺的含量,结果都显示未检出,说明该方法稳定可靠,且与国标所述方法相比,仪器分析时间缩短了25%以上,流动相节约了79%以上,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检测成本。
②乳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气相色谱质谱法)
检测的5批次甜奶粉中,该两种塑化剂的含量均未超标,同时检测结果较为稳定,精密度较高,反映出该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③乳品中硫氰酸钠的检测(分光光度法)
课题组通过多次试验得出天然牛乳中硫氰酸盐的本底值为2 -4 mg/L,在此基础上将原料奶中硫氰酸盐含量的内控标准定为5mg/L,依此标准对进厂原料奶进行严格检验,对不合格原料奶执行拒收制度。分光光度法操作更为简单,检测时间短,且检测结果与离子色谱法差距不大,因此很适合在各乳制品企业推广。
(8)奶牛摄入品对原料奶质量的影响及检测
水、土壤、空气、农药、重金属、霉菌、违禁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均会对原料奶质量造成影响。
①氯霉素的检测(快速检测试剂条法)
新希望乳业各子公司在一周内对原料奶中的氯霉素进行了多达1488次的检测,检测合格率(&0.1ppb)基本都达到了99%以上,这说明快速试剂条检测法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稳定可靠,非常适合大批量的快速检测。
②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免疫层析法)
检测结果表明,原料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方法同氯霉素的检测方法近似,都是采用快速试剂条检测法。在大批量的检测任务下,该方法检测结果合格率(&500ppt)在97%以上,适合原料奶的现场快速检测。
③抗生素的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凭借最低检出限低、准确性好、灵敏性高、重现性好等特点而成为快速检测抗生素残留的主流技术。因此,均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快检试纸条对上述抗生素进行检测。
&&& 课题五:东北农区奶牛规模化健康养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1)寒区规模化奶牛场精细饲养与后备牛科学培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①开展CNCPS营养体系在示范区应用的研究
已建立含45种饲料原料的CNCPS营养数据库一套。在此基础上,利用CPM软件进行泌乳牛日粮配方的调整及日粮结构的优化,试验证明CPM对奶牛日粮的优化效果十分理想(黑龙江农垦北大荒奶牛养殖有限公司一胎牛平均年头单产水平7100kg,目前的二胎牛单产水平在9000kg左右),并研发了具有独立著作者的CNCPS营养体系BQWWL-Dairy配方软件。
② 开展奶牛围产期营养调控剂的研究
在黑龙江农垦北大荒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开展过瘤胃胆碱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代谢激素影响的研究,目前实验已全部完成,目前正在统计数据,撰写论文过程之中。
③DHI测定在规模化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继续对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辖奶源基地绿色草原牧场奶牛良种牧场、8511良种牧场、赵光农场良种牧场、九三分局鹤山农场鹤澳良种牧场进行DHI生产性能测定,同时对测定产生的DHI报告进行科学解读。
④寒区后备牛适宜营养水平和饲养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在示范区完达山乳业集团奶源基黑龙江农垦北大荒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开展日粮营养水平对断奶犊牛-6月龄、6月龄-12受孕、受孕-产犊三个阶段育成牛体尺体重、血液指标和激素指标的影响的研究,目前正在统计数据,撰写论文过程之中。
通过不同结构日粮对犊牛生长、胃发育及其消化机能的影响研究, 证实适宜低奶量培育犊牛有利于瘤胃重量和瘤胃乳头内黏膜发育。试验证明当犊牛8日龄开始采食犊牛料,10日龄采食青干草,2月龄断奶,哺乳量为200kg300kg时,犊牛生长发育较好
⑤规模化奶牛场奶牛精细化饲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借鉴飞鹤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所属万头奶牛基地飞鹤(克东)原生态牧业养殖场、8511牧场(以色列阿菲金技术)和黑龙江农垦北大荒奶牛养殖有限公司的饲养技术体系已初步建立了规模化奶牛场精细化饲养技术体系,现正在实施应用过程之中。
(2)粗饲料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① 优质玉米青贮饲料品种的选育与有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初步筛选出适合东部地区种植青贮玉米品种3个,即龙辐单208、垦单10号和中原单32。解决了玉米青贮高产优质良种问题;解决了以玉米青贮与羊草为粗饲料奶牛高效日粮配制,及玉米青贮与羊草的最佳使用比例问题(羊草与玉米青贮适宜比例为50:50);解决了酶制剂和菌制剂处理玉米秸秆,制作优质玉米青贮饲料时的适宜添加量(酶制剂最适宜的添加量为1g/kg,乳酸菌制剂的最适宜添加量为0.025%)及其合理饲用问题
② 高蛋白苜蓿新品种选育
开展了苜蓿种质资源的收集、采集与评价筛选,利用航天搭载诱变和苜蓿愈伤组织诱变技术创制苜蓿新材料,对前期选育的高蛋白苜蓿新品系进行了品比、区域和生产试验,以新品种为核心,将成熟的苜蓿高产栽培技术和良种繁育技术在全省推广应用,建立了苜蓿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和苜蓿良种繁育基地等工作。选育出高蛋白苜蓿新品系1个,初花期取样经农业部谷物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结果:粗蛋白含量22.24%,粗纤维含量25.10%,粗脂肪含量2.79%;筛选出优质苜蓿种质材料28份,创制出优异苜蓿种质材料5份;建立苜蓿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苜蓿高产栽培示范基地4000亩;起草了了省级地方标准紫花苜蓿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和苜蓿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项。
③水稻秸青贮有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在九三农场示范和推广了水稻秸青贮技术,研究了用堆贮方法制作水稻青贮的可行性。用水稻秸青贮部分替代玉米青贮饲养奶牛的对比试验。用酒精清液发酵秸秆可以部分替代青贮饲料并不会对奶牛的生产性能产生影响。在前期。秸青贮制作机械的性能和配套性,提高了机械化水稻青贮的生产效率,确定了经济适用的青贮方式,从而降低了水稻秸青贮的劳动成本和包装材料成本,
在九三农场示范和推广了水稻秸青贮技术,研究了用堆贮方法制作水稻青贮的可行性。利用酒精废液浸泡秸秆,通过对菌种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摸索,确保酒精废液处理秸秆的发酵质量和产品的稳定性。通过将青绿稻秸和干稻秸分别与玉米浆进行混合发酵,有效的提高了水稻秸秆发酵饲料的蛋白含量,改善了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采用氨化(尿素)、碱化(氢氧化钠)及青贮发酵水稻秸秆,显著降低了水稻秸秆的纤维含量,提高其在瘤胃中发酵效果,通过提高水稻秸秆饲料的整体消化率,使甲烷能的损失量下降。
④开展了玉米纤维饲料饲喂奶牛的安全性研究
湿玉米纤维饲料添加比例占日粮干物质的0、5%、10%、15%、25%和35%。检测指标分两部分:一是血液生化指标;二是瘤胃内环境。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湿玉米纤维饲料添加量占日粮干物质15%时,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随着饲喂比例的增加,当达到25%时,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有不良影响。瘤胃内环境测定结果表明:湿玉米纤维饲料添加量占日粮干物质15%以下时(包括15%),对奶牛瘤胃内环境无不良影响。随着饲喂比例的增加,瘤胃pH值和乙酸浓度均有所降低。综合血液生化和瘤胃内环境指标,建议玉米纤维饲料在奶牛日粮中的添加比例不超过15%。
⑤酸化剂对玉米纤维饲料的保鲜效果和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玉米纤维饲料的含水量约为60%左右,在贮存、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霉变。本研究在玉米纤维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双乙酸钠和丙酸钙,分别在不同贮存时间(1、5、10、20、30和40天)测定霉菌总数、pH值和水分等指标,并进行感官评定;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法研究不同浓度双乙酸钠与丙酸钙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4%~2.0%的双乙酸钠和丙酸钙对瘤胃pH 、氨氮浓度及干物质消失率均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饲料保鲜效果、瘤胃体外发酵效果和饲料成本,在湿玉米纤维饲料中添加1.2%~1.6%的双乙酸钠或丙酸钙,常温(20-25℃)情况下,至少可以保存30天,且对奶牛瘤胃内环境无显著影响。
(3)奶牛常见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监测口蹄疫感染阳性率及其免疫抗体合格率;建立了布病、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检测方法;建立了轮状病毒、大肠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明确了奶牛真菌病的主要病原和治疗药物组方。
①获得了具有明确组成的耐低温快速发酵堆肥菌系
该菌系可在环境温度0℃以下时,快速启动牛粪堆肥发酵,可维持堆体温度50℃以上7天。
②获得了牛粪氨去除复合菌系
氨的去除率可达40%以上。通过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30℃,初始pH 7.0-9.0。
③获得了一组沼气发酵复合菌系,并分析了其微生物组成多样性。确定了该沼气发酵复合菌系的最佳培养条件。正在开展其应用工艺研究。
④获得了牛粪低温快速发酵菌剂和生物除臭菌剂2组
低温条件下起温速度快、能在(-20℃)以下进行高温发酵,冬季堆温保持50℃以上的时间维持10-13天。除臭菌剂除臭效果好,牛粪堆肥在高温发酵过程氨和硫化氢释放量降低了80.96%和65.91%,解决了高温发酵养分损失大、臭气二次污染环境问题。奶牛养殖过程中按照健康养殖、清洁生产的理念,采取干清粪工艺,将粪便及时、单独清出,固态粪便送至堆粪场的贮存场或直接进行堆肥处理。建立的适宜寒区低温季节的好氧物料连续发酵生物热循环工艺,通过生物热提高了堆温,提高发酵车间温度,实现低温条件下高温发酵。
⑤开展了槽式堆肥工艺、露天式条垛堆肥工艺比较分析
该试验正在进行中,数据和结果有待分析。选择确定采用槽式堆肥工艺,槽宽6米,槽长50米,槽深1.5米,配备翻抛机的跨度6米。在尚志市珍珠山乡奶牛养殖小区(近750头奶牛)建立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畜禽粪便5000吨,生产优质有机肥1600吨工程规模。
建设粪便晾晒场、发酵车间、二次腐熟车间、有机肥生产车间、成品库、化验室。购置翻抛机、翻斗车、粉碎机、铲车、有机肥生产设备。有机肥主要用于药材。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奶牛小区年存栏750头,选择确定采用槽式堆肥工艺,槽宽2米,槽长60米,槽深1.5米,配备翻抛机的跨度2米。建设粪便晾晒场、发酵车间、二次腐熟车间、成品库室。购置翻抛机、翻斗车、粉碎机、铲车设备。处理的总释放量较对照降低了80.96%。减少了氨态氮挥发损失,控制臭味的产生,保留更多的氮素养分。硫化氢释放量处理较对照降低65.91%。全氮、全硫含量处理较对照提高35.18%和31.04%。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奶牛小区生产的有机肥用于本区的棚室绿色蔬菜。
⑥研究开发新型的混合式固定床沼气发酵工艺,获得了适宜的工艺参数。
对齐齐哈尔依安县丰林村1千头规模化养牛场的牛粪的两相厌氧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其沼渣沼液利用方式为发酵为有机肥进行种养结合利用。对两相厌氧发酵体系的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变化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5)寒区标准化奶牛舍设计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①寒区拴系式奶牛舍生产工艺及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根据东北寒区奶牛生产的气候环境特点,研究采用无机玻璃钢保温板作墙体、彩钢保温板作屋顶、双层塑料膜覆盖、设置专用进气管和排气管、舍内设置犊牛岛等措施,建造了一种温室型犊牛舍。经试验研究表明,犊牛舍内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良好、且环境各项参数优于传统的犊牛舍,完全能够满足犊牛生长发育的需要。&&
&&& ②寒区散栏式牛舍和拴系牛舍环境工程及牛舍设计工艺研究与示范
&着重开展了寒冷地区冬季奶牛饮用热水问题的研究工作,设计并研制了太阳能热水工程,同时以电热水槽为对照,通过对奶牛饮用冷水和不同方法提供的热水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比较,探讨寒区冬季为奶牛提供热水的适宜方式。经试验研究得出:太阳能热水工程可用于寒冷地区的规模化奶牛场,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饮用水加热方式,而电热水槽可以保证水槽不结冰,但保证不了奶牛饮用到适宜的热水;在寒冷地区冬季,使用太阳能热水工程可以为奶牛提供14.6℃的饮用水,每头牛每天增加产奶量2.6 kg、增加效益9.0元;使用电热水槽可以为奶牛提供7.9℃的饮用水,每头牛每天增加产奶量1.3 kg、增加效益3.55元。所得研究结论与数据分析为寒冷地区冬季奶牛饮用热水的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 规模化奶牛场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根据东北寒区奶牛生产环境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区域奶牛场生产的环境特点,完成了对牛舍内环境因子参数的设置与监测设计图。同时,开展了牛舍内温湿度及有害气体监测系统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牛舍环境因子参数的实地监测,开展规模化奶牛场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原料奶质量特征与安全实用检测技术集成与应用
③研发挤奶存储质量在线监控与无线远程传输装置并进行运行试验
&&& 课题六:华北农区及北方大城市奶牛健康养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1)奶牛良种繁育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①开展了巴氏消毒初乳在犊牛中的饲喂技术,大大降低犊牛死亡率和发病率,降低了培育成本200-300元/头。
②研究制订3-4月龄犊牛日粮结构的实施方案,探索了不同干草对瘤胃发育的影响。
③从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参加DHI测定奶牛约21.5万头次;与北京奶牛中心开展联合培育自主种公牛合作,2013年已培育后备公犊53头。目前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的核心牛场10个。
④良种繁育数字化管理平台已开发完成DHI数据分析、淘汰牛数据分析及繁殖数据分析软件。
(2)奶牛健康高产高效饲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①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共采集分析饲料样本254份,测得结果3538个,进一步完善了中心饲料原料库;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进一步优化日粮结构,改善日粮的能氮平衡。
②研究开展干奶牛低能日粮对奶牛生产和繁殖的影响,并在28个牧场实施。
③压片玉米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压片玉米可以有效提高日粮能量利用率,对生产性能有显著提高。
④饲料用微生态制剂菌株的筛选及发酵工艺及粪污处理。分离到6大类乳酸菌共167株,为后续开发出新型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奠定基础。采集15个牛场不同阶段奶牛的粪便20个,进行总DNA的提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根据序列比对结果对分类明确的优势菌群进行特异培养基的分离筛选,并对其中厌氧菌进行厌氧培养,已明确部分菌株为致病菌。
⑤山西奶牛生产情况的整体调查分析: 山西奶牛官方统计数字42万头,对此我们按照奶牛数量按比例对86个奶牛场进行了调查,以整体上对山西奶牛养殖做一个全面了解。奶牛场规模在100-2000头之间,共调查奶牛6万多头。。
(3)奶牛主要疾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①开展荧光偏振方法检测奶牛布病技术的研究。每月对布病非免疫场进行大罐奶样IELISA检测,共检测159份奶样,全部为阴性。检测免疫场奶样6份全部为阳性。
②加强布病检疫净化,2013年共检测布病75212头份。
③加强结核病检疫净化,对36个牛场,2月龄以上存栏奶牛全部进行结核皮试试验检测,2013年4月和9月检疫牛结核84636头。
④加强口蹄疫防控措施研究,强化奶牛口蹄疫的监测。奶牛于口蹄疫疫苗免疫后20~30天按5%的比例抽检,对口蹄疫免疫情况口进行监测,对检出免疫抗体不到保护水平的场,进行加强免疫。2013年1~9月共检测O型、AsiaI型及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效价各2261份,O型、AsiaI型、A型口蹄疫平均免疫合格率均在95%左右。进行口蹄疫野毒感染监测共监测505头次。
⑤建立两种副结核PCR粪便检测方法,对比副结核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与PCR粪便检测方法,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LISA和两种PCR方法的相关性很低。补充敏感性评估提示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组合来检测副结核病的不同感染阶段。先使用ELISA方法筛选出抗体阳性牛,使用PCR方法二进行确认,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出亚临床型的感染牛。而同时使用ELISA和PCR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更早地检测出感染牛。
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6月~12月,选取北京市26个奶牛养殖小区及奶牛场作为调查对象,采集10~15月龄后备牛血清,检测IBR抗体,结果表明,后备牛IBR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0.52%。从牛场水平看24个中12个牛场有阳性牛检出,场间阳性率达到50%,阳性率达到40%的高风险牛场9个,表明北京地区IBR流行情况较为严重。我们应进一步监测阳性牛场特别是高风险牛场的犊牛肺炎及成母牛流产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⑦奶牛亚临床低血钙诊断及防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大城市规模化牛场新产牛亚临床低血钙的发病率为40.74%。奶牛的自身钙调节能力滞后,始终处于亚临床低血钙的状态。经口补液快速、便捷,对产后低血钙有较好的预防作用。目前该方案已在示范区5个牛场推广实施。有关产后牛离子代谢性疾病监控试验正在进行。
⑧华北农区奶牛主要传染病(结核、布病)的病原生态分布、时空传递规律:奶牛结核病检测汇总表(11个地市共采血样1248份;检测604份,64个牛场;阳性8份,全为大同-南郊和天镇各两个牛场,共四个牛场)。奶牛布病检测结果(11个地市共采血样1248份;检测480份,48个奶牛场;阳性55份)。
⑨华北农区围产期奶牛乳腺炎、低血钙的研究:对41个典型牛场的乳房炎的发生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都在60%以上;进而对其引起乳房炎发生的主要病原菌,共700多株,进行了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引起乳房炎的致病菌共有100多种。对11个地市进行血样采集和毛发采集,共采集围产期奶牛血样和毛发样品120份,现正进行低血钙情况的初步筛查分析。
(4)奶牛场环境控制技术研究示范与规模化奶牛场设计标准制定
①进一步对奶牛抗热应激管理&&暑期微环境控制进行了研究,探索不同微环境控制方法的抗热应激效果。已完成实验牛场原料奶在线监测设备安装,正在调试和数据收集中。
②采集15个牛场不同阶段奶牛的粪便140个,经过基因序列分析后,以BIOEDIT中的Clustal W对序列进行排列,生成的种系发生树文件,以NjplotWin95程序输出。根据序列比对结果对分类明确的优势菌群进行特异培养基的分离筛选,并对其中厌氧菌进行厌氧培养,已明确部分菌株为致病菌。购买部分工程菌对致病菌进行抑菌功能的研究,明确目标菌株中具有抑菌功能的菌株资源。
(5)乳品质量安全数据库的建立与特色乳制品研究开发
①开展了液态乳质量安全数据库的分析和系统的完善,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液态乳质量安全数据库平台;在现有膜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原料乳质量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的现有研究成果,对非热加工在液态乳杀菌工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具体研究,明确了影响微生物安全的关键工艺参数和液态乳质量变化情况;正积极开展原料奶非热处理品质优化的系统工作,提出技术研究详细方案。
②总体上完成了液态乳质量安全数据采集系统的建立、完成了非热处理液态乳制品关键工艺参数,申请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并积极开展有关非热加工技术研究和产品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 课题七:西北农区奶牛健康养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 (1)高产奶牛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建立与示范
  创建了良种奶牛高质量、高活率、性控冻精生产技术体系;完善了性控胚胎体内外生产技术程序;研制了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药物配方;建立了胚胎移植技术体系。通过这些技术的建立和示范应用,共推广性控冻精3.7万支,母犊率达到90%以上。示范企业共推广优质冻精65万支,改良低产奶牛30多万头,改良牛平均单产提高到5500千克以上,乳脂率3.2%、乳蛋白2.95%以上,总细菌数200万/mL以下,体细胞数50万/mL以下。示范区建立了荷斯坦奶牛良种登记制度,已系统登记良种奶牛2万多头。选育了高产奶牛3451头,建成核心群,平均产奶量达到8吨/头。优秀示范场,年均每头产奶量达到9吨以上,乳脂率3.3%以上、乳蛋白3.1%以上。
  通过胚胎体外生产和早期胚胎性别鉴定技术的应用,母牛情期受胎率提高了5%;犊牛性别控制准确率达95.2%,人工授精时母牛的总妊娠率达到87.5%,体外授精卵裂率达到91.3%,囊胚率达38.9%,鲜胚移植成功率60.9%,冻胚移植成功率50.4%。生产的高产奶牛细管冻精已辐射全国14个省、市、区,累积应用65万支。
  (2)奶牛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
  在建立的3个大型示范基地、1个示范场、1个生态型核心示范场应用标准化场舍设计,奶牛精细化养殖管理规范,优势苜蓿品种与青贮玉米的高产栽培、收获及加工调制技术,TMR饲喂技术,奶牛DHI测定技术,疾病防治规范和粪污处理技术。奶牛单产平均8000公斤,奶中乳脂率提高了0.12,乳蛋白提高了0.02,体细胞数下降10万,消化道疾病减少到1%以下。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技术整合推广到周边示范区,示范区奶牛单产明显提高。研制奶牛日常营养管管理诊断系统软件1套,正在开发与当地饲料资源相匹配的配合饲料新产品。示范区内建立苜蓿示范基地5000公顷。
  (3)在奶牛疾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与示范方面
  研制开发了网络化的奶牛主要疫病诊断专家系统,用户可与专家进行在线交流。分别对甘肃、宁夏地区主要寄生虫病进行了普查与研究;对宁夏、内蒙地区进行了奶牛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对宁夏各地区患临床乳腺炎奶牛的大肠杆菌毒力因子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建立了4个毒力因子的PCR检测方法。建立了磺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19种主要耐药基因PCR检测方法,进而对10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11种药物耐药性分析。
  (4)原料奶及乳制品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筛选了牛奶脱脂方法,优化了凝胶色谱法获得原料奶的指纹图谱技术。通过对100多个鲜奶样品的测定初步建立了陕西农区合格原料牛奶蛋白质的指纹图谱库。进一步研究了近红外及电子鼻技术在原料乳及乳制品掺假及品质评定方面应用。研制了鲜奶中双氧水及碳酸钠快速检测方法。分别以水和牛奶为媒介进行了铵盐、甲醛等七种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及多种掺假物相互之间的干扰情况。研制了便携式家庭型鲜奶掺假快速检测试剂盒、抗生素检测试剂盒、原料奶新鲜度检测仪、抗生素快速检测ELISA试剂盒。进一步完善&企业&奶站&农户&原料奶三级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原料奶采购程序,形成生鲜牛乳验收技术规定1个。
  (5)在新型乳制品开发与产业化示范方面
  研究开发非特异性复合多糖免疫乳2 个。新研发并上市益生菌酸奶产品2个;牛奶饮料产品2个。奶粉产品3个包括:婴儿AD配方奶粉、婴儿配方奶粉、中老年配方奶粉。  
&&& 课题八:南方大城市奶牛健康养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1)奶牛现代化饲养技术升级
自主开发的奶牛选种选配软件以于2012年12月份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该软件以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为基础,可以对公牛育种值数据库及系谱资料进行管理、对泌乳牛及后备牛系谱进行运算,计算选定母牛和公牛的近交系数,进行矩阵式动态标准体系维护。另外优化了适合现代化自动精密喂养系统,解决了牛饲养中存在的挑食现象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2)奶牛乳房炎关联通路、基因鉴定和&非抗性&疫苗的研究应用
奶牛乳房炎为低遗传力性状,常规的候选基因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很难鉴定乳房炎相关的基因,开发了低遗传力性状的高效关联分析方法和平台。此外,为增加奶牛全基因组遗传标记的检测密度,并进一步降低成本,开发了用于奶牛全基因组SNP检测的富集测序平台。并与康奈尔大学张志武博士合作开发了开源的GAPIT软件系统。相关测序文库构建方法和试剂盒已申请发明专利(受理号:.8)。 数据分析平台iBLUP已获得软件著作权授权(授权号:)。
(3)特殊保健功能益生菌的分离筛选
&& 课题组筛选出了5株具有不同应用范围的缓解氧化应激乳酸菌。同时筛选出了1株植物乳杆菌,能够对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减轻EIEC对肠道上皮细胞的定制和侵袭力。另外,以氯霉素为单一碳源,分离出5株人体粪便样品中可以利用氯霉素的肠道微生物,并以pH为指标研究了其在不同模拟肠道可获取的营养条件下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
(4)环境工程缓解热应激技术研究
课题组进行了全开放式牛舍缓解热应激的工程设计参数研究,制定了缓解热应激的全开放式牧场分布、结构及绿化设计参数,并在上海光明荷斯坦金山种奶牛场。
(5)酶对于传统干酪风味质构的影响
通过测定脱脂乳凝乳过程中流变特性、酪蛋白巨肽生成量及凝块的理化指标,研究了TG 酶的添加方式对脱脂乳凝乳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G 酶对凝乳的第一和第二阶段都有影响。研究了谷氨酰胺转氨酶对低脂Cheddar 干酪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酪成熟前期,添加TG酶的低脂干酪的硬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成熟第1 天的硬度为对照组的32%,成熟第15天的硬度为对照组的53%;随着成熟期的延长,TG 酶对酪蛋白的交联作用抑制了蛋白的水解,导致干酪硬度增大,熔化性降低。
&&& 课题九:牧区及农牧交错带奶牛健康养殖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1)农牧交错区规模牧场标准化建设
制定《标准化牧场建设指导手册》和牧场SOP标准化操作规范,示范区奶牛头数达到8.2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头数达4.94万头,培育高产核心牛群达7961头,并对体况进行了评分,年平均单产超过8100kg,DHI参测牛头数达到9215头,奶牛良种登记达到1.2万头,已推动4个牧场进行GAP认证,年底前将再有5个牧场进行GAP认证。
举办全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105人次;举办牧场高级技术培训班2次,培训140人次。在青贮工作开展前对牧场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制定《畜牧公司青贮玉米生产及使用过程管控质量标准》。
(2)奶牛健康及标准化养殖的研究与集成技术
引种14个国外品种,筛选出适应农牧交错区的高产优质苜蓿中苜2号和WL319HQ2个新品种。进行不同时期的田间管理和性状调查,对引种的苜蓿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和生物量评估,指导呼包地区苜蓿种植5000亩。新疆地区苜蓿种植实现四次刈割,试验田面积达到6.67公顷。
引种青贮玉米新品种16个,重点推广&兴贮1号&和&金创1号&,推广面积达到23640亩。开发了蕃茄皮单贮和玉米秸秆混贮技术,并已获得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13年技术规程编制立项。开展甜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田间管理工作,甜菜产量有望提高30%以上,建立丰产栽培技术1套。
利用体外厌氧培养实验,研究不同硒源及硒水平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以0.6mg/kg的效果最佳。研究了加拿大双低菜粕对低产和高产奶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产奶量有增加作用, MUN和BUN含量降低,对CP、NDF、ADF与P的消化率有促进作用。研究了不同日粮磷水平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磷排泄的影响,为减少奶牛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的磷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设计抗热应激配方,有效的抑制了奶牛产量的迅速下滑;通过使用过瘤胃蛋氨酸产品,提高了乳脂肪、乳蛋白、乳干物质,且产奶量稍有增加。设计评估了4种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效果,筛选出&百毒清&效果最佳。
参照NRC2001,利用CNCPS配方软件使用体外培养法筛选出与该混合牧草相匹配的精料配方,奶牛经补饲后,恢复体况,增加了奶产量1.34kg,乳脂肪、乳蛋白均有提高。制定了&农牧交错区舍饲和半舍饲泌乳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和&青贮评估体系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3)奶牛主要疾病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开展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前期试验,通过大量样本测定以明确感染阳性与两种酶值变化的相关性。正在建立子宫内膜炎感染模型。开展牛只乳房炎疫苗免疫试验,并进一步考察疫苗的安全性。制定了乳头消毒剂的推广应用方案,并在两个农场的1500头奶牛上应用。在示范区选择1座牧场,定期滚动式监测乳房炎发病情况,目前已经连续监测2期。
制定了动态免疫方案,优化免疫程序,强化牧场犊牛首免和加强免疫。示范区进行3次口蹄疫100%免疫。在2座示范牧场试点推广IBR、BVD及布病的检疫净化方案,实行疫情日报制度。
(4)奶牛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
根据课题计划及设定的阶段目标,在示范区建立了1个示范牧场;制定了1套针对呼市地区牧场的粪污治理新工艺,实现了粪污治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已通过自治区环保厅组织的环保验收。针对该工艺、设备、运行管理等制定了牛床垫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成熟的技术指导手册和运行管理制度,并建立起废水和垫料的检测体系。呼市地区伊利其他自营牧场粪污处理示范点正在建设中。
(5)原料奶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集成与应用
制定并下发《2013年抗生素管控方案》。要求各地区建立兽药档案,通过中国兽药信息网对兽药真伪情况进行验证,保证兽药质量。截止2013年10月份,共对各区域131个饲料厂家的评估及饲料抽检,确定112个饲料准入厂家。通过对奶源基地的奶量核定、收购环节质量核定、收奶现场监控系统、运奶车辆GPS管理系统、奶车交奶前随机扫描电子条形编码等,完善了牛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 截止2013年10月,西北区域与移动公司签订网络合同的50站完成视频网络接通工作。共评估标准化牧场170座,符合129座,符合率76%。三季度标准化奶站合格率为65.61%。于2012年6月已经将体细胞检测结果引入原料奶计价体系,提前完成年度计划。通过对药物残留、毒素类、激素类、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等风险监测找出质量风险因子,各项风险监测项目依据风险监测数据制定相应的预警线。2013年新增风险检测项目包括大观霉素、林可霉素、卡娜霉素、地塞米松、肠毒素及呋喃类,不断完善原料奶质量风险监测工作。
(6)天然功能性原奶的开发与应用
通过调节饲料配方,在配方中添加阿富硒,VE等添加剂,经过牛体转化,生产富含硒的原料奶,饲喂60天后的原料乳中硒含量达到60微克/千克以上,比常规乳中提高了6倍,证明这种生产方式是可行的,以每人每天饮食250g牛奶计算,天然富硒奶可补充人体需要的30-40%需要量。
&&& 课题十:南方农区奶牛健康养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1)进一步开展规模奶牛场牛群改良与选育体系建设
完善并推广良种奶牛的快速扩繁与选育体系。在课题实施的全部奶牛养殖企业,制定科学、严密的选种选配计划,统一引进优良公牛冻精,进行人工授精,改善牛群品质,大力扩繁优秀奶牛。本年度引进国内外优良公牛冻精3.5万份,扩繁优质奶牛1.1万头。
大力推广DHI测定工作。在课题实施的11个牧场,全面开展奶牛DHI测定,DHI测定数量1万头,占整个课题实施区的15%。同时开展良种奶牛的登记工作,登记良种母牛5200头,优质高产核心群奶牛数量增加5000头,预计年均单产在9吨以上,乳脂率3.5%以上,乳蛋白率3.2%以上,体细胞数小于30万/ml。
完善奶牛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并加以应用。本年度在课题实施区的13个牧场应用B超进行早期妊娠诊断,诊断奶牛3万头次,妊娠鉴定的准确率达到85%,奶牛空怀率下降10.5%。
(2)进一步开展抗热应激奶牛的选育和综合控制工作
通过测定不同奶牛个体在热应激环境下的产奶量、乳脂率、直肠温度、呼吸频率等生产性能指标和生理指标,建立了奶牛耐热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了热应激对动物生殖、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利用奶牛群体生产性能信息,检测分析了奶牛HSP70、HSF1、ATP1A1、ATP1B2、HSP40等基因多态性与奶牛生产性能的关系,筛选到3个耐热基因。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600头高产耐热母牛核心群,后备种公牛的选育工作亦已经展开。同时,开展了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的杂交试验。
推广应用抗热应激环境控制技术。为了全面实现对夏季奶牛热应激的有效控制,在培育抗热应激奶牛的同时,开展了奶牛环境控制的研究和应用,通过采取合理的牛舍建筑设计和全开放式牛舍,以及科学的工程设计和通风降温设备和措施(舍内通栏安装风机和风机-喷淋系统),实现对奶牛场小环境的控制。目前已经在17个课题实施牧场进行了应用。
研发了3种新型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推广应用62吨。
继续开展奶牛乳房炎发病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对乳腺炎奶样进行菌群分离鉴定,分离单克隆菌,建立奶牛乳腺炎致病单克隆菌细胞库。对致病性细菌基因表达谱、筛选关键基因,研究基因表达特征及相关炎症信号通路,筛选乳房炎抗性候选基因。在课题实施场全面推广隐性乳房炎检测和临床乳房炎防治技术,使全年牛奶体细胞数量小于30万/ml,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小于8%。
(3)进一步开展了南方优良牧草品种和饲料稻品种筛选、青贮加工技术研究
结合前期研究工作,开展了&江夏&扁穗雀麦选育,通过了国家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开展 &鄂引3号&狗牙根的快速扩繁和推广工作,该品种鲜草产量每公顷达到99000公斤,干草产量达到15000公斤以上,整个生长期无病虫害,一次建植多年利用,已经推广种植700公顷。
进一步开展青贮玉米品种筛选,培育了适合南方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品种,推广种植0.8万公顷。
开展稻草饲用品质适宜收获期和青贮品质的研究。通过对南方水稻品种&两优培九&、&南粳44&、&南粳46&、&武育粳3号&、&南粳47&、&南粳5055&、&盐稻830&、&镇稻10号&、&武香粳14&和&天优华占&等10个品种的比较研究,根据稻谷产量和稻草饲用品质及青贮品质,筛选到3个适宜稻饲兼用型品种,在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试验种植。2012年5月11日播种,目前已全部收获结束,正在进行实验室分析。
(4)研发适于南方地区的饲料添加剂和TMR技术
根据南方饲料资源特点和不同规模奶牛场的管理水平,通过营养分析和饲养试验,研制了5套TMR配方,制定了1套奶牛采食量与生产性能评价的技术方法与标准,在12个课题实施场推广 TMR饲喂方式。
通过对包膜甜菜碱、复合酶制剂以及钾镁化合物对奶牛抗热应激能力、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研发了2个奶牛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推广62吨。
(5)继续进行新型家庭牧场经营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
初步建立了公司加家庭的生产经营模式,即由家庭(经营者)建立饲养场、总公司提供基础牛群,由家庭经营管理,牛奶由本公司统一按质论价收购,利润按投资股份分成。目前,已经建立了6个该模式的奶牛场,总饲养规模达到3600头。通过该模式,提高了奶牛养殖效率,也保证了牛奶的质量安全。
标准化奶牛养殖与牛奶质量追踪体系建设。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完善原料奶的安全生产体系。全面建立了原料奶安全生产监控和来源溯踪系统,实现了奶牛养殖、挤奶、运输、加工的全程监控。建立了奶牛标准化健康养殖标准5项,创建10个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奶牛场。
(6)建立了牛场废弃物日处理能力为10吨、30吨和50吨的示范基地6个。
3.项目投入情况(本年度项目预算及执行情况、配套经费落实情况;其他配套措施落实情况;本年度参与研发单位及参加研发全时人数等。)
(1)预算及执行情况。本年度项目预算总经费3363.87万元,其中专项经费1753万元,无其他财政拨款,企业自筹经费1600.6万元。经费全部到位,年度支出2895.41万元。年度配套经费和措施全部按计划落实到位。
(2)参与单位及研发科研人员情况。本年度参与研发单位42个,其中企业14个,大专院校15个,事业型研究单位7个,其他事业单位4,其他2个。参加研发人数达765人,其中高级职称288人,中级职称208人,初级职称99人,其他人员170人;研发工作量达5792(人月)。
4.组织管理经验及产学研联合模式与机制(项目及课题管理主要措施与经验;产学研究联合方式等。)
(1)加强领导,统一协调。本课题由依托单位、参加单位领导和专家为成员组成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实行监督、协调和管理工作和指导。
(2)优势集成,协作攻关。采取统一部署、分工合作的办法,协作攻关,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团队优势。
(3)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课题负责人与各子课题负责人签订课题任务书,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人员、经费和组织措施三到位,严格实行课题制和目标责任制。
(4)加强监督,动态管理。对成绩突出的个人或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认真,方案执行不力或造成失误者,及时调整或撤换。
(5)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按照课题预算开支。对于能直接拨款的单位,将课题经费尽快拨付,并要求各课题负责人严格按照课题预算进行开支;对于不能直接拨款的单位,我们制定了经费报账制度和试剂采购制度。
版权所有中国奶业协会&京ICP证:030903
地址:北京市德胜门外清河南镇 中国奶业协会邮编:100192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酸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